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修编目的:为适应峨眉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后,对其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峨眉山风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佛教圣地,对峨眉山总体规划进行修订编制。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2、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3、国家《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消防法》、《土地法》、《水法》等国家法规。

4、《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七九年,《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九三年。

5、《峨眉山——乐山大佛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文本》。

第三条指导思想:以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以保护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为核心,更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自然和佛教文化景观,树立风景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形象,加强保护,强化管理,发展旅游,促进风景区持续健康地发展,确立其全国知名风景名胜区、四川省风景环境中心地位。

第四条规划原则:总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1、严格执行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保护峨眉山景观和环境不受任何破坏,使峨眉山完整地保存下去。

2、进一步发掘新的景观和现有景观的潜力,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特色,使游人有新鲜感。

3、综合利用峨眉山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各类用地的利用方向,合理确定景观贫乏区的开发强度,谨慎确定有关开发性项目。

4、处理好景区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将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纳入总体规划统一考虑,保持风景区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

5、加强管理规划,探索高效、统一的具有地方执法和行政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规划为2003年——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年——2020年。

第六条修编规划的重点

l、通过对峨眉山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景观资源充分挖掘重新认识、评价,结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的要求,论证确定风景区性质、职能、容量和规模,重点确定风景区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2、通过确定风景区不同区域的用地性质、发展方向,达到明确重点保护内容、景观展示方式和开发利用强度的目的,确保风景区保护、展示、利用的良性循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省域横向比较,挖掘峨眉山的文化优势,确定独具特色的近期建设项目,突出峨眉山文化和自然特点,增强游客的新鲜感。

4、通过分析峨眉山风景区与城市的关系,考虑城市总规与风景区总规的协调一致,解决“山、城”之间过渡,促使风景区与城市过渡地带环境风貌得到有效改善。

第七条本次总规修编的规划文件和图纸经批准后,在风景区内具有同等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

第二章风景区范围与性质

第八条范围

1、风景区范围:东至黄湾乡唐河坝,地理座标东经103°27′35″,北纬29°33′4″;西至峨眉与洪雅交界处,地理坐标东经103°15′22″,北纬29°30′53″;北至黄湾乡尖峰顶,地理坐标东经103°18′29″,北纬29°36′59″;南至万公山,地理坐标东经103°19′12″,北纬29°28′43″。风景区总面积15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金顶、洗象池、万年寺、清音阁、神水阁、报国寺和四季坪七个景区)面积93平方公里。

2、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东至成昆铁路峨眉河桥,地理坐标东经103°31′14″,北纬29°36′45″;西至棉石岗,地理坐标东经103°15′00″,北纬29°28′10″;北至峨眉河朱坎桥,地理坐标东经103°29′51″,北纬29°38′04″;南至龙池镇三峰山,地理坐标东经103°18′45″,北纬29°24′39″。外围保护地带为风景区外侧1~8公里范围,总面积262平方公里。

第九条性质:峨眉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它是以“雄、秀、神、奇”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动植物王国和佛教圣地而闻名,具有优化川西生态环境,以及观光、朝圣、科考、科研、健身等功能的天下名山和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第十条景观特色

1、自然景观特色:峨眉山历经多次地质巨变,形成至今崔嵬雄峙、逶迤如黛的“蜀中仙山”。全山高差巨大,对比强烈,给人予气势雄伟的美学感受;山形走向富于变化,峡谷溪泉交汇其中,给人以变幻莫测的心理体验;全山植被密布,动物繁多,给人以涤荡心灵的人性回归。古今名人对此均有赞誉:“峨眉天下秀”,故今人多以“雄秀”二字概括峨眉山的景观特色,自然景观是峨眉山景观的主体。

2、人文景观特色:峨眉山在过去2000多年的历史中,历经道、佛、儒多种文化形式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并传习至今,形成了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佛教圣地”。其佛教文化景观是峨眉山景观的精华。

第十一条景观空间序列

1、轴线景观空间序列:天下名山至报国寺(起景)——伏虎寺至中峰寺(过渡)——清音阁至仙峰寺(次高潮)——洗象池至接引殿(续景)——金顶(高潮)——千佛顶至万佛顶(尾声)。

2、竖向景观空间序列:平原区(起景)——低山区(过渡)——中山区(次高潮)——高山区(高潮)。

第十二条景点评价

峨眉山有景点139个,其中特级43个,占31%;一级48个,占34.5%;二级48个,占34.5%。

第十三条景观特性

1、峨眉山景观具有多样性:峨眉山景观类型丰富,景观构成多样,全山拥有二大类六中类二十九小类景观,其景观的多样性世所罕见。

2、峨眉山景观具有统一性:峨眉山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全山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人文景观为自然景观增色,自然景观为人文景观添彩,其景观体现的人和自然和谐统一,极具现代意义。

3、.峨眉山景观具有唯一性:峨眉山山峰突兀,雄峙于峨眉平原西部,山体雄伟、高差巨大,形成强烈对比;全山植被和气候带谱分布明显,地势变化差异极大,从而形成多种独有自然景观。佛教文化历史跨度长、内涵丰富、分布广泛、保存完善,形成的长60公里佛教文化轴也全国少见。

4、峨眉山景观具有代表性:峨眉山的许多景观,如四大奇观、佛教文化景观、生物景

观等在全国开发最早,知名度最高,已成为该类景观的样本,如佛光、圣灯、一线天、珙桐、杜鹃花等,在国内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5、峨眉山景观具有遗产性:峨眉山历经几亿年的地质沧桑和2000余年的人类开发,历史上所形成地质、植被、文化等景观价值和科学价值极高,世界遗产价值景源占全山景源的30%以上,在全国名山中少有。

第十四条景观评价结论

峨眉山具有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观和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两类景观具有多样性、统一性、唯一性、代表性和遗产性五大特性,突出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景观具有“雄、秀、神、奇、幻、绝、古”等多种特征,可概括为“雄、秀、神、奇”四个字。是世界少有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中国山岳地质景观和佛教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第十五条规划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依法管理,保护和利用协调,环境、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国际知名风景胜地。

2、近期发展目标:加强资源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景区脏乱现象,恢复和增强景区秀色,加强文物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发掘,培育风景旅游业作为风景区支柱产业。

3、远期发展目标:以世界遗产资源的保护为核心制定风景区管理办法,作为协调风景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发展的依据。依法建立完善的风景保护体系;形成生态、观光、宗教、文化、探险和度假多类型深层次的风景展示体系;建立满足现代游人需求的服务体系;建立景区社会经济、人口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平衡体系。

第十六条环境容量

1、风景区日环境容量:近期:1.8万人次/年;远期:2.3万人次/年。

2、风景区年环境容量:近期:650万人次/年;远期:800万人次/年。

第十七条发展规模

1、年游人规模:近期:120万人次/年;远期:160万人次/年。

2、常住人口规模:现状人口:16300人;近期:17316人;远期:16297人。

3、旅游床位规模:现状11000床;近期控制为10000床,山上游览区内床位下迁至山下服务区;远期控制为15000床。

4、建设用地规模:近期:51.95万平方米;远期:48.89万平方米。

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第十八条功能分区

1、风景游览区:风景区核心区,该区以景观保存、生态观光、佛教文化等风景保护和展示为主要利用方式,允许游人进入游赏,应严格控制与风景区无关设施建设,对现存的此类设施逐步拆迁。该区面积包括金顶、洗象池、万年寺、清音阁、四季坪、神水阁、报国寺七个景区。面积9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0%。

2、生态保护区:风景区围护区,以植被保存、动物保护等生态环境的保存为主要目的,该区应保持自然状况,不允许游人进入游赏,控制人为设施建设,区内农村居民应控制规模。面积4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1%。

3、服务接待区:风景区开发建设区,以提供接待、服务、度假、商业、市政等综合性服务功能为主要目的。该区各处均以生态或温泉资源为依托,要求在充分利用该种资源的前提下,允许一定的开发强度和居住规模,但应避免城市化。该区包括龙洞、黄湾、报国小区三个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7%。

4、特殊功能区:西南交通大学校园等两处不允许游人进入,面积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3%。第十九条规划结构:采用“轴线环状圈层式”结构模式,形成“一轴二环四区”结构。以天下名山——清音阁——仙峰寺——洗象池——万佛顶传统佛教文化游线为轴;结合杨岗——雷洞坪游线形成北游环线,结合天下名山——四季坪——万佛顶游线形成南游环线;以风景游览区为核心区,生态保护区为围护区,服务接待区为开发建设区,外围保护地带为风景环境过渡区,构成风景区同心圆圈层结构。

第二十条规划布局

1、出入口:规划天下名山牌坊为主入口,张沟桥和龙洞为次入口。

2、接待服务设施:布置于接待服务区、站、点。其中商业、金融等服务设施不宜布置在接待站、点级。

3、度假设施:集中布置于报国小区、龙洞、黄湾三个接待服务区。

4、娱乐设施:集中布置于接待服务区,接待站、服务点级不宜设置。

5、管理设施:规划设置具备政府职能的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景区内分设金顶、九老洞、万年寺、神水阁、零公里、报国寺、四季坪七个管理处。

6、导游设施:规划设置游人中心——导游点二级,形成一中心五点结构。

7、交通设施:

(1)对外交通:规划报国小区设对外交通客运中心。

(2)对内交通:规划采用公路、索道、单轨观光车道、步道、栈道等五种方式联合组织交通。形成双环式交通网络。

8、职工生活设施:规划设置职工生活基地、职工生活区、职工临时宿舍三级,依托旅游镇、接待区、接待站布置。

9、居民生活设施:规划按居民乡(黄湾乡)、居民村(行政村)、居民点(居民组或职工生活区)三级设置,形成一乡十三村布局。

10、基础工程设施

(1)电力工程:景区内以35kV高压供电,设双水井、万年场二座35kV变电站。电源来自峨眉城西和洪雅高庙。

(2)给水工程:布置城市管网、景区水厂、供水站和独立供水点四级,实行分片分区供水。(3)排水工程:布置城市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站、成套污水处理设备(或沼气净化池)三级,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系。

(4)邮电、电信工程:邮政设邮电分局、邮电支局、邮电代办点三级;电信设交换中心、端局、内部交换机三级有线网,结合无线通讯和移动基站,依托接待区、站布置。

(5)环卫设施:依具体情况设置水质监测点、垃圾收集点和公厕等设施。

第二十一条景区规划

1、金顶景区:面积16平方公里,海拔高程1900~3099米;以高山自然奇观和佛教文化景观为主景,以“雄秀”为特色;主要景点有万佛顶、金顶祥光、金刚嘴、摄身岩等;规划突出佛教文化和高山景观特点,深化和加强高山观光、佛教文化和冬季赏雪等特色景观展示。通过拆迁金顶703电视差转台和气象站等碍景建筑物,对金顶寺庙的整修和恢复,新增金顶普贤佛像,使金顶成为峨眉山佛教文化的高潮展示点,同时完善万佛阁,恢复千佛寺。

2、洗象池景区:面积18.5平方公里,海拔高程1400—2600米;以中、高山过渡植被景观和佛教文化景观为主景,以“险秀”为特色;主要景点有洗象池、雷洞坪、仙峰寺、九老洞、高山冰雪娱乐场、杜鹃花廊、珙桐绿廊等。

3、万年寺景区:面积11.8平方公里,海拔高程830~1900米;以佛教文化和中低山植被景观为主景,以“隐秀”为特色;主要景点有万年寺、息心所、白水秋风、仙姬弹琴、初殿等;规划突出佛教文化和珍奇动物特点,提供万年寺至生态猴区的索道快速机动交通,并整治万

年场入口至万年寺一线周边环境。

4、清音阁景区:面积11.1平方公里,海拔高程750—1740米;以中山峡谷水景和峨眉灵猴动物景观为主景,以“幽秀”为特色;主要景点有双桥清音、大坪霁雪、洪椿晓雨、象鼻猴山、一线天、千佛庵、清音阁等;规划突出峨眉灵猴动物和黑、白二水景观。

5、报国寺景区:面积3.7平方公里,海拔高程500~970米,以低山沟谷植被景观和佛教文化为主景,以“雅秀”为特色;主要景点有游人中心、峨眉山博物馆、震旦第一、报国寺、圣积晚钟、伏虎寺、罗峰庵等,规划突出雅致的低山植被景观和入口特点,形成全山交通、导游、服务、接待中心,规划建设二坪景点、罗峰庵景点和虎溪风光带。

6、神水阁景区:面积9.1平方公里,海拔高程600—1598米;以佛教文化和低山植被地质景观为主景,以“朴秀”为特色;主要景点有中峰寺、玉液泉、神水阁、纯阳殿、雷音寺等;规划突出玉液泉地质景观和佛教寺庙景观,全面整治环境,加强绿化和停耕还林,建设大峨寺和中药草园,搬迁中药材学校。

7、四季坪景区:面积20.8平方公里,海拔800—2600米;以中山草甸和峡谷森林景观为主景,以“野秀”为特色;主要景点有鸡公啄、四季坪草甸、马四坡民居等;规划突出原始森林探险和仰观金顶主峰的观景点,形成张沟——万佛顶登山探险游线。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第二十二条保护模式:风景区内划分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区,与外围保护地带形成同心圈层式结构。

第二十三条保护分级

1、特级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内五个珍稀植被群落分布区为核心保护区,保护级别为特级,面积17平方公里,占面积的11%。

2、一级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内所有人文和自然景点以及除特级保护区外的剩余地带为一级保护区,面积7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49%。

3、二级保护区:生态保护区为二级保护区,面积4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1%。

4、三级保护区:服务接待区(旅游村、旅游点)和特殊功能区为三级保护区,面积1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

第二十四条核心区及外围保护地带设定

1、核心区设定:确定风景区内冷杉、独叶草、延龄草、高山杜鹃、珙桐、水青树、桫椤、桢楠、连香树等珍稀植物分布区域作为核心区,主要包括风景游览区内游线两侧和大坪、洗象池、仙峰寺和金顶以西地段,面积1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 %。

2、核心区保护措施:全区保护级别为特级,不得建设任何人工设施,禁止游人进入,停耕、禁伐、禁猎,保持原生植物群落不受人为影响。

3、外围保护地带设定:风景区北侧、东侧和南侧1—8公里范围为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不包括西侧的洪雅七里坪林场)面积262平方公里。全区基本保留现有各类设施的用地性质,避免新增污染环境和有碍景观的项目,加强绿化。

第二十五条保护措施

1、特级保护区:不得建设任何人工设施,全区禁止游人进入,停耕、禁伐、禁猎,保持原生植物群落不受人为影响。

2、一级保护区:除规划确定的必要景观游览和防护设施外,可按规划床位规模定点安排少量的接待设施,安排必须的机动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应控制游人规模,尽量保持自然环境状况,全区停耕、禁猎、禁伐。

3、二级保护区:区内除机动交通通过外,游人不进入该区游览,保持该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区内居民和生产活动应严格控制。不得进行开山采石、挖矿采煤及毁林垦荒等生产活动,全

区禁伐、禁猎。

4、三级保护区:允许适当强度的资源开发利用,安排一定数量的接待床位和各类服务、文化、娱乐、市政等设施;安排一定数量的居民居住和社会服务设施,但不得超过规划确定的规模,全区应加强绿化。

第二十六条文物古迹保护

1、文物保护:峨眉山文物由出土文物、地面文物和传世文物三部分组成,峨眉山博物馆是风景区专门的文物保护研究机构。

(1)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依据《文物保护法》,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不同保护级别的保护要求进行严格保护。

(2)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也应依据国家有关法规,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2、遗址保护:风景区内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不得任意占做它用,其中对保存较完整的寺庙要求严格按照原貌进行修缮和维护,整旧如旧;对现存遗迹不多的寺庙遗址,要求按恢复、维护和保存三种方式进行保护和改造。要尊重历史,塑造原有的历史文化环境氛围。第二十七条植被保护:划定五处珍稀植物保护区,总面积17平方公里。

1、冷杉、延龄草、独叶草保护区:雷洞坪——万佛顶。

2、杜鹃花保护区:洗象池——雷洞坪。

3、珙桐、水青树、莲香树保护区:仙峰寺——九岗岭。

4、桢楠保护区:伏虎寺——万年寺。

5、桫椤保护区:伏虎寺——雷音寺。

第二十八条游人规模控制:采用预约旅游方式控制高峰日游人规模不超过日环境游人容量。

第二十九条生产建设控制

1、特级、一级保护区内不得进行农、林及工矿生产;

2、二级保护区可保留适当的农业生产,不得进行工、矿业生产;

3、三级保护区可进行适当的农、副和旅游品加工业生产,但应以不破坏环境和景观为宜;

4、外围保护地带保留现有各类生产形式,但应控制其对环境的污染。

第三十条建筑风貌控制:保持现有建筑典型的川西南地方特色,新建设施的建筑风格应体现地方性和民族性,与原有建筑保持风格上的一致。

第三十一条保护管理机构:采用保护中心、保护站、保护点三级,形成一中心三站六点结构模式,配置先进的环境保护和监测设备。

第三十二条天然植被恢复培育:应对风景区五个天然植被带受损部分进行补植、更新和恢复,树种选用同海拔、本地适生树种,逐步更换已植柳杉、法国梧桐等外来树种,逐步恢复原生植被状态。

第三十三条重要景点植被美化培育:各主要景点应根据所属植被带、自身位置和历史传统等具体情况绿化培植,突出各自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背景。

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第三十四条游赏结构:形成“一区四分区十一组团”结构。

1、一区:风景游览区。

2、四分区:即风景游览区内的高山云海天景、中山山水植被、中山草甸密林和低山文化山水四个游览区。

3、十一组团:即金顶——万佛顶、白云亭——接引殿、洗象池——雷洞坪、初殿——华严顶、仙峰寺——遇仙寺、洪椿坪——大坪、清音阁——万年寺、四季坪、鸡公啄、纯阳殿—

—中峰寺、报国寺——伏虎寺十一个游赏组团。

第三十五条游赏内容

1、高山云海天景游览区:面积16平方公里,包括二个游赏组团,规划以观光揽胜、佛教朝圣为主要内容。

2、中山山水植被游览区:面积41平方公里,包括五个游赏组团,规划以生态观光、佛教朝圣为主要内容。

3、中山草甸密林游览区:面积21平方公里,包括二个游赏组团,规划以登山探险、风情体验为主要内容。

4、低山文化温泉游览区:面积13平方公里,包括二个游赏组团,规划以佛教朝圣、文化科考为主要内容。

第三十六条游览主题

1、确定生态观光游和佛教朝圣游为游览主题。

2、确定报国寺——神水阁——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雷洞坪——金顶——万佛顶游线为主游览线。

3、确定万年寺——洗象池——雷洞坪——金顶——万佛顶为次游览线。

第三十七条游览专题:地质科考专题、度假休闲专题、登山探险专题、观花玩雪专题、商务会议专题和体育健身专题六条专题游览线。

第三十八条游程:规划四种,建议采用三日游。

1、一日游:分别游览五个组团,规划游线四条。

(1)报国寺→万年寺→接引殿→金顶→万佛顶。

(2)报国寺→洗象池→雷洞坪→金顶→万佛顶。

(3)报国寺→五显岗→清音阁→洪椿坪→大坪→清音阁→万年寺。

(4)报国寺→伏虎寺→纯阳殿→神水阁→清音阁→万年寺。

2、二日游:分别游览十个组团,规划游线三条。

(1)万年寺一洗象池→雷洞坪→金顶→万佛顶→雷洞坪→报国寺→伏虎寺。

(2)五显岗→清音阁→仙峰寺→洗象池→雷洞坪→金顶→万佛顶→雷洞坪→报国寺→伏虎寺。

(3)张沟→四季坪→万佛顶→金顶→雷洞坪→报国寺→伏虎寺。

3、三日游:分别游览十一个组团,规划游线三条。

(1)报国寺→伏虎寺→神水阁→清音阁→仙峰寺→洗象池→雷洞坪→金顶→万佛顶→雷洞坪→洗象池→华严顶→万年寺。

(2)张沟→四季坪→万佛顶→金顶→雷洞坪→洗象池→仙峰寺→清音阁→五显岗。

(3)万年寺→清音阁→大坪→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雷洞坪→金顶一→万佛顶→雷洞坪→报国寺→伏虎寺。

4、三日以上游:游览十一个组团,游线可自主安排。

第三十九条导游设施:设游人中心、导游点和标志牌三类。

1、游人中心(含峨眉山博物馆)设于报国小区。

2、导游点设于峨秀桥、万年场、五显岗、雷洞坪和张沟。

3、标志牌设于各主要景点和其他必须之处。

第八章旅游设施规划

第四十条结构布局

分旅游村、旅游点、服务部三级旅游设施,形成“三村十一点二十一部”布局结构。

第四十一条旅游村

1、报国小区:位于报国寺东北,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安排大规模、高档次接待、度假和服务设施,配套交通、银行、商业、医疗、文化、娱乐和市政等设施。将现状5500床接待床位压缩至5150床。

2、黄湾:位于黄湾乡,面积3.5平方公里,规划接纳核心景区搬迁床位后,安排高档次接待、度假和服务设施,配套医疗、文化、娱乐市政设施。远期床位规模3000床。

3、龙洞:位于龙洞,面积6平方公里,规划接纳核心景区搬迁床位后,安排中、高档次的郊野度假、接待和服务设施,配套休闲、医疗、文化、娱乐、市政设施,远期床位规模3000床。

第四十二条旅游点:应布置相应规模的接待设施和基本服务设施,不宜布置娱乐设施。本级接待设施现有4800床,规划控制床位规模3850床。

1、金顶:现有1100床,规划拆迁部分设施,严控床位规模为450床。

2、万年场:现有1200床,规划拆迁部分设施,控制床位规模1000床。

3、雷洞坪:现有600床,规划拆迁部分设施,控制床位规模300床。

4、洗象池:现有200床,规划保留床位规模200床。

5、华严顶:现有100床,规划保留床位规模100床。

6、仙峰寺:现有500床,规划控制床位规模600床。

7、洪椿坪:现有100床,规划控制床位规模300床。

8、万年寺:现有600床,规划拆迁部分设施,控制床位规模300床。

9、张沟:远期建设接待服务设施,控制床位规模200床。

10、四季坪:利用民居改造建设,控制床位规模100床。

11、五显岗:现有400床,规划拆迁部分设施,控制床位规模300床。

第四十三条服务部:应配备游览必须的简单服务项目。设峨秀桥、虎溪桥、纯阳殿、神水阁、杨岗、罗峰庵、大坪、白龙洞、息心所、长老坪、初殿、寿星桥、遇仙寺、九岗岭、白云亭、太子坪、接引殿、万佛顶、鸡公啄、鲤鱼背、马田坡二十一个服务部。

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四十四条对外交通

远期完成市区——峨秀湖——天下名山交通干线,作为峨眉山的辅助交通线,连接成乐高速公路和成昆铁路;报国寺设对外交通客运汽车站。

现有103省道、成乐高速公路、峨乐快速路及其他高等级公路使风景区对外交通与成昆铁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相衔接。

第四十五条道路结构以现有道路为基础,形成双环状路网形式,局部片区形成小环线相联系。

第四十六条道路规划

1、公路:保持现状总长62.5公里。

2、步道:保持现状步道基础上,新建清音阁至大坪2.1公里、张沟至万佛顶10公里,伏虎寺至罗峰庵1.5公里三条步道,以及万佛顶下山栈道400米。步道总长83.4公里,宽度不应大于2.0米。

3、索道:上轮规划确定了六条索道,现已建成二条:万年场——万年寺索道和接引殿——金顶索道,已批准待建一条:万年寺——二道桥索道。本轮规划保留以上三条索道,并将原规划的弓背山——洗象池索道减少长度,调整为洗象池——白云亭,建设前必须先行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环境评价。其余索道一律取消。

4、观光车道:保留金顶至万佛顶观光车道。

第四十七条公共停车场

改造雷洞坪(1万平方米)、零公里(0.5万平方米)、万年场(1万平方米)、五显岗(0.5万平方米)、峨秀桥(0.7万平方米)五处停车场;新建龙洞(0.7万平方米)、黄湾(1万平方米)、张沟(0.2万平方米)五处停车场。规划停车场总面积5.6万平方米,新增1.9万平方米。

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

第四十八条电力工程

1、景区内供电系统的供电负荷:远期为21240千瓦。

2、电源:采用国家电网和地方电网联网调电方式,以城西变电站和高庙小楔头电站为主要电源,规划保留改造双水井35kV变电站,新建万年场35kV变电站。

3、景区内35kV输电线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可采用架空敷设。否则应埋地敷设,景区内10kV配电线路一律埋地敷设。

第四十九条能源供应

逐步改变燃煤、燃柴方式,黄湾、报国寺应纳入城市燃气管网,其余地带为使用液化石油气或电能。

第五十条给水工程

1、水源及水厂:

(1)报国——黄湾水厂:已有水厂供水规模3000立方米/日,规划以报国水厂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给水,水厂规模5000立方米/日;黄湾水厂以地下水作供水水源,水厂规模为5000立方米/日。两水厂联网供水,供应黄湾、报国小区旅游村生活用水。

(2)龙洞水厂:以龙洞电厂尾水为水源供应龙洞旅游村用水,规模1900立方米/日。(3)金顶供水站:现有500立方米蓄水池,供水未经消毒处理,需增加一处200立方米消毒处理池,供应金顶用水,供水规模200立方米/日。

(4)仙峰寺供水站:现状无集中供水设施,规划从龙桥沟取水,供应仙峰寺旅游点用水,规模200立方米/日。

(5)洪椿坪供水站:现状无集中供水设施,规划从从黑龙江取水,供应洪椿坪旅游点用水,规模160立方米/日。

(6)万年场供水站:现状无集中供水设施,规划从从石笋沟取水,供应万年场旅游点用水,规模500立方米/日。

(7)五显岗供水站:现状无集中供水设施,规划从从白龙江取水,供应五显岗旅游点用水,规模120立方米/日。

(8)张沟、四季坪、万年寺、清音阁、华严顶等旅游点、服务部现状均无集中供水设施,规划从建供水点,水源就近取自山泉或溪流。

3、风景区消防给水:黄湾、龙洞、报国小区旅游村除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外,室外应设消防栓系统;其余各接待站和寺庙高位水池应储备足够的消防用水,建筑物宜设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第五十一条排水工程

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2、污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90%计,风景区污水总量近期2115吨/日,远期6890吨/日(其中纳人城市污水管网4005吨/日)。

3、风景区内现状均无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建设污水处理站九座

(1)金顶:深度处理,污水处理站远期规模110吨/日。

(2)雷洞坪:深度处理,污水处理站远期规模63吨/日。

(3)仙峰寺:深度处理,污水处理站远期规模167吨/日。

(4)洪椿坪:深度处理,污水处理站远期规模140吨/日。

(5)万年场:深度处理,污水处理站远期规模439吨/日。

(6)洗象池:深度处理,污水处理站远期规模40吨/日。

(7)万年寺:深度处理,污水处理站远期规模63吨/日。

(8)五显岗:深度处理,污水处理站远期规模93吨/日。

(9)龙洞:深度处理,远期规模1641吨/日。

第五十二条邮政规划

报国小区、龙洞旅游村设邮电支局;金顶、仙峰寺、洪椿坪、万年场、五显岗、张沟设邮电代办点。

第五十三条电信规划

1、风景区总装机容量近期3500门,远期7000门。

2、报国小区旅游村设全区电信交换中心,黄湾、龙洞旅游村设电信端局,万年场、五显岗、张沟设内部交换机。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光缆。

3、金顶、雷洞坪、洗象池、仙峰寺、洪椿坪、大坪、华严顶、四季坪等地采用无线通讯。第五十四条广播电视系统

报国寺、黄湾旅游村纳入城市光纤电视网;龙洞旅游村和各旅游点均应设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系统。

第十一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五十五条居民调控布局

按无居民区、居民控制区和居民聚居区三类调控居民居住强度。

1、无居民区:万年寺、清音阁以上的中、高山风景区中心区,基本上不安排居民居住。

2、居民控制区:风景游览区内中峰寺、神水阁、雷音寺、虎溪上游、万年寺、万年场、清音阁、五显岗、报国寺、四季坪、张沟等地带,以及生态保护区内的脚盆坝、蜞蚂沟等地区及周边地带,应控制居住人口总量和增长速度。居民控制规模近期为8787人,远期为6875人;居民搬迁规模近期为616人,远期为2831人。

3、居民聚居区:黄湾和龙洞应形成相对集中的居住小区居民控制规模近期为8529人,远期为9422人。

第五十六条居民点调整

设居民乡(黄湾乡)——居民村(行政村)——居民点(居民组或景区职工生活区)三级居民点。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调整分为三类,即缩小型、控制型和聚居型。

1、控制型:大峨村、龙门村、茶场村、万年村、报国村、茶地村、桅杆村、新桥村、张沟村、黄茅村。

2、聚居型:龙洞村、黄湾村、张坝村。

第五十七条职工生活设施

1、职工生活基地:峨眉山市区。

2、职工生活区:黄湾、龙洞两处旅游村内布置。

第十二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五十八条经济发展思路

依托峨眉山风景资源优势,全力拓展生态观光和佛教朝圣为主的旅游业,带动风景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山为媒,招商引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峨眉山气候、植被和温泉等旅游度假资源,以及药、茶等农副业资源,发展旅游服务业,培育形成以旅游业为支柱,药材、水果等生态农业以及绿色食品、矿泉水、民间工艺品等加工业为补充的产业结构。

第五十九条综合经济分区

1、中部风景游览区:在有效保护、永续利用的前提下,以发展观光、朝圣、体验等旅游为主。

2、外部旅游服务区:包括龙洞、黄湾、报国三个旅游村,以发展接待、度假、文化、娱乐等服务业为主。兼有水果、药材、粮食、蔬菜等生态农业。

3、黄湾乡:以发展绿色食品、矿泉水加工业为主。

第十三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六十条用地分类:风景区内土地依其使用性质划为六大类,即风景游览用地、生态保护用地、旅游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基础工程用地和特殊用地。

第六十一条风景游览用地:风景区内供游客游赏,以景观保存、展示、开发为利用方式的土地,包括风景点用地、风景保护用地、风景恢复用地、野外游息用地四小类,总面积93平方公里。

第六十二条生态保护用地:风景区内游人不进入,以风景环境的围护、天然植被保存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利用方式的土地,总面积42平方公里。

第六十三条旅游设施用地:风景区内供各级接待、服务、文化、娱乐、商业、金融、医疗等旅游设施建设的土地,总面积8平方公里。

第六十四条居民社会用地:风景区内供居民居住、生产的土地,包括居民乡、居民村、居民点居住、服务用地和农副生产性用地。总面积6平方公里。

第六十五条基础工程用地:风景区内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占地,包括对外交通、道路、电力、给排水、邮电、电讯、广播、电视等市政设施用地,总面积3平方公里。

第六十六条特殊用地:风景区内具有特殊使用性质的土地,包括教学科研用地和军事用地,总面积2平方公里。

第十四章环境卫生与防灾规划

第六十七条水质监测:风景区水体水质清洁度直接影响景观质量,规划重点对各接待站下游水域进行水质监测,接待站生活污水必须污、废分流,排水必须符合国家GB3838—88Ⅲ水域所执行的一级标准。

第六十八条公厕设置:设置水冲式公厕、活动式公厕和生态环保公厕三种形式,公厕选址必须远离水体,并与游道有一定隔离带,粪便污水一律进行深度处理。

第六十九条垃圾处理:游人集中处应设垃圾收集点,配专人收集清运出境。鼓励游客自带旅游垃圾出境。

第七十条设置专业环卫机构,统一进行全区环境卫生的监测、清扫和处理工作。

第七十一条消防规划

1、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增强全民消防意识,加快消防设施建设。必须执行国家防火规范,明确防火等级,健全消防体制,提高预防和补救火灾的综合能力。特别要加强森林、古建筑、文物古迹等重点消防建设。

2、规划黄湾、龙洞设三级消防站,配套消防训练、报警、通信、调度等设施。

3、规划万佛顶设消防了望台。

第七十二条防洪规划

重点防洪地区为黄湾接待服务区和清音阁至洪椿坪游道。应完善排水、排涝设施,综合治理,提高流域水土保持能力,提高抗御山洪灾害能力和预警预报水平。

第七十三条抗震防灾:建筑物按8度设防,选址应避开滑坡、崩岩区。

第七十四条森林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风景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

第十五章近期保护与发展建设

第七十五条近期目标

1、确定风景区范围,加强资源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整治环境,恢复和增强景区秀色。

2、开发新景点、旅游项目和度假资源,培育旅游业作为风景区支柱产业。

3、按规划控制、改造现有接待服务设施,提高档次,保持年游人规模120万人次。

第七十六条景观展示

重点展示万佛顶气候景观、金顶佛教景观、雷洞坪冰雪景观、白云亭植被景观、二坪佛教景观、罗峰庵佛教景观、九老洞地质景观。

第七十七条接待服务设施

1、将金顶现有的1100床接待床位拆迁650床,保留450床。

2、将万年寺现有的600床接待床位拆迁300床,保留300床。

第七十八条游赏设施

完善形成风景区双环游览线,新建五处导游点,完善游览标志牌。

第七十九条居民调控

部分搬迁大峨村、报国村、茶场村、龙门村等行政村居民,近期总搬迁规模616人。

第八十条基础工程规划

1、交通设施:建设万年寺——二道桥索道;建设报国寺至二坪、伏虎寺至罗峰庵步道;建设黄湾、龙洞停车场。

2、给排水设施:新建龙洞水厂以及仙峰寺、洪椿坪、万年寺、清音阁供水站,改造金顶供水站;新建龙洞、金顶、雷洞坪、仙峰寺、洪椿坪、万年场、洗象池、万年寺、五显岗九处污水处理站。

3、电力设施:新建万年场35kV变电站。埋地敷设35kV输电电缆。

4、邮电、电信:新建龙洞邮电支局,金顶、万年场、五显岗、张沟邮电代办所。市话装机容量3500门。

5、环卫设施:改造全山公厕;增设垃圾收集点;建立水质监测系统;配备专人管理。

6、防火措施:建设森林防火了望台;配套消防设施。

第八十一条近期环境整治及建设投资

近期环境整治及建设投资估算为1.67亿元。

第八十二条效益评估

1、风景区2003——2010年累计接待游人估算为842万人次,年均105万人次。

2、风景区2003——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累计估算为32.03亿元,利润为8.01亿元。年均收入40100万元,年均利润约为10013万元。

第十六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

第八十三条制定风景区地方法规,全面、统一对风景区各项事业进行依法管理,建立计算机信息储存和管理系统。

第八十四条编制的风景区总体规划应向公众公布,由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并以此为依据,尽快编制景区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特别应加强重要景点的环境设计,用以指导风景区保护和建设。

第八十五条风景区基础设施实行产业化经营和有偿服务原则,建立基础设施与风景区同步协调发展良性循环机制。

第八十六条研究解决区内农民生活出路,使其致富奔小康,引导其自觉保护风景资源,促进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十七条加强对风景区与城市之间过渡带的环境风貌控制,特别保持旅游干道两侧的自然风貌。

第八十八条加强招商引资,制定禁入项目名录,对严重破坏风景区景观、植被、环境等的项目一律不得建设。建设项目必须先进行专项论证,按规定建设程序报批。

第十七章附则

第八十九条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生效实施,原总体规划同时废止。

第九十条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团体和个人,无权擅自改变本规划。确需调整必须严格按法定规划编制和修改的有关规定程序报批。

第九十一条各级政府及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应监督本规划的实施。

第九十二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规划审批机关。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城镇发展功能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协调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旅游业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分区发展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4) 第一节用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分区 (4) 第二节重要用地空间规划布局 (6)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7) 第七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9) 第一节工业区整治及工业用地规划 (9) 第二节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1) 第九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保护目标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规划文本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 Comprehensive Plan for Baiyunshan Scenic Area, Guangzhou 文本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目录 文本 第一章总则……………………………………………………………2 第二章景区范围、定位与发展目标……………………………………2 第三章规划分区、结构和布局…………………………………………2 第四章游人容量及生态原则…………………………………………3 第五章核心保护区保护规划…………………………………………4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7 第七章典型景观规划…………………………………………………8 第八章风景游赏规划…………………………………………………10 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17 第十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18 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规划………………………………………………19 第十二章市政设施规划………………………………………………21 第十三章消防规划……………………………………………………21 第十四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21 第十五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21 第十六章分期发展规划………………………………………………22 第十七章外围保护地带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31 第十八章环境影响

评价......................................................23 第十九章附则 (24) I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 Design Survey Research Institute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 Comprehensive Plan for Baiyunshan Scenic Area, Guangzhou 文本 附图 核心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范围图 规划设计总图 风景游赏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发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作用,有效地保护、合理地开发利用与科学地经营管理风景区,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文本适用于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各地块及各类用地的保护、土地利用、建设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文本与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割。第四条本文本涉及指标及其定量数据,是结合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特点而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规定。第五条规划年限为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25年,并考虑2025年以后的远景发展。 第二章景区范围、定位与发展目标 第六条风景区规划范围面积为21.80平方公里。 第七条风景区定位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 (标准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负责人: .9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期限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区域概况 二、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三、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四、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五 、总体评价 第三章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性质 二、主题形象设计 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思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第四章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要点 一、功能分区 二、规划结构 三、分区规划要点 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 一、旅游区容量计算 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旅游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 一、环境影响评估 二、保护措施 第七章配套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二、建筑风貌规划 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第八章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规划 一、市场机会分析 二、客源市场定位 三、市场开发策略 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一、分期建设计划 二、旅游人才及教育计划 三、开发体制与政策建议 附件一:规划图纸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0~2015)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15) 文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2001年1月

项目名称: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院院长:王静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院总规划师:王景慧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院长:李迅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凤武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总规划师:范钟铭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祖毅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 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 杨律信分院顾问总工、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曾宇城市规划师 乔继明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魏天爵城市规划师 蒋朝辉助理城市规划师 朱文华高级城市规划师 周建民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郝天文工程师 马林涛助理工程师 洪昌富高级工程师 王瑞石高级工程师 王召森工程师 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秦晓昂城市规划师 孔彦鸿工程师 曲毅高级城市规划师 刘永合工程师 东莞市参加人员:朱川局长、城市规划师 卢沛超副局长、城市规划师 叶伟南副局长 李天海科长、城市规划师 刘林宏科长、城市规划师 雷劲松助理规划师 吴志刚规划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邱磊规划院所长、高级规划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 (2)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 第四章城市性质 (5) 第五章城市规模 (5) 第六章城市总体结构 (5) 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8)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9) 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2)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3) 第一节道路系统 (13) 第二节道路交通设施 (15) 第三节公共交通 (17) 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 (18) 第二节城市景观 (19) 第十三章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20) 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2)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23) 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规划 (24) 第十七章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八章排水工程规划 (25) 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 (26) 第二十章供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一章电信、邮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28) 第一节消防工程 (28) 第二节人防工程 (28) 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 (29) 第四节防洪工程 (29) 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0) 第二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 (31) 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32) 第二十六章附则 (33)

【旅游】旅游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旅游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我们了解在进行旅游项目策划时,应对项目的规划熟悉,对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深度和主要内容要有所了解。旅游项目策划重点是对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虽然旅游项目策划在成果的表达形式上不同于规划,在法律效力上与规划有别,如果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许多策划就是商业性策划,因此,为了保证策划的科学性,策划者必须研究规划。 一、总体规划 旅游项目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项目客源市场,确定旅游项目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项目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旅游项目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旅游项目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旅游项目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亦应做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至5年。 1、主要任务 旅游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对旅游项目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2)界定旅游项目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3)确定旅游项目的性质和主题形象;(4)确定规划旅游项目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规划旅游项目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项目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5)规划旅游项目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6)规划旅游项目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7)规划旅游项目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8)研究并确定旅游项目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9)规划旅游项目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10)提出旅游项目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11)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12)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 2、成果形式 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图件包括旅游项目区位图、综合现状图、旅游市场分析图、旅游资源评价图、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功能分区图等其他专业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图纸比例,可根据功能需要与可能确定。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 旅游项目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原则应以用地的控制和管理为重点,以实施总体规划的意图为目的,强化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衔接。编制工作要在具有完备的基础资料条件下进行。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规划的编制既要考虑形体环境,又要考虑经济、社会等因素,选择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内容,运用控制的手段,确定旅游项目未来的建设目标。 1、编制内容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文本评审稿) 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组 2011年3月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阮日生湛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魏小安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林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李连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梁志鹏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吕冠嵘湛江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成员:李卫湛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林红市旅游局局长 罗锡平市城市规划局局长 杜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罗滇南市建设局局长 张文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罗辉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陈康华市农业局局长 梁车生市林业局局长 车斯文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 李更盛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 梁培市财政局局长 陈刘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许敏市体育局局长 黄丽萍市发展与改革局副局长 陈振华市旅游局副局长 周广超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 陈奇石雷州市副市长 李启明廉江市副市长 麦东生吴川市副市长 符贤徐闻县副县长 曾伟川遂溪县副县长 肖培舜赤坎区副区长 黄毅霞山区副区长 叶焕泉麻章区副区长 詹汉强坡头区副区长

课题组名单 首席专家: 魏小安教授博导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 课题负责人: 王林教授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专家组长: 许春晓博士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主要专家: 郑焱博士教授博导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翟辅东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叶文智中国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旅游营销专家 吴甫成教授湖南省地理学会秘书长 赵玉燕博士后北京大学 粟路军博士厦门大学 蔡卫民博士北京理工大学 熊礼明博士四川大学 刘江龙博士后中南大学 李映辉博士教授长沙大学 唐健雄博士后中南大学 刘焱博士湖南大学 周亮博士中南大学 张慧硕士长沙大学 王洁硕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周慧硕士长沙大学 许杰兰硕士北京大学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文本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二OO七年七月 项目名称: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承编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0 2 1 0 8 2 院长:樊晟 MBA、高工、注册规划师总工程师:毛刚博士、高工、注册规划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

编制完成时间:2007年8月 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刘先杰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 主审总工:黄东仆副总风景师、所长、高级规划师 工程负责人:罗晖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参加编制人员:钱洋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 王亚飞园林规划师 王荔晓工程师 黄鹤景观设计师 罗朝宽景观设计师 协编单位: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 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参加编制人员:杨勇眉山市政府副市长 钟建国眉山市政府副秘书长 邹汝林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主任 李学文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 张乐勤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

刘德怀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总工程师 陈瑞林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唐学刚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建设局局长陈世良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建设局副局长杨丽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工程师

前言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于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二十余年来,风景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在眉山市融入大成都经济圈的背景下,对黑龙滩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协调风景区与成都市、眉山市和黑龙滩镇的关系,满足新形势下风景区保护和发展的需要,必须编制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07年1月,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面向全国进行风景区总体规划商务招标,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标取得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权,依据我院与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签订的规划委托合同,规划组于2007年1月15日开始工作,2007年3月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纲要;2007年4月2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初步方案,按照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下发的规划纪要,修改完成了规划初步方案;7月10日,由眉山市政府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学者召开了方案咨询会,按照专家意见和建议,我院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深化,经院总工办两次审查,形成评审方案,于7月30日通过四川省建设厅组织的评审,现按照四川省建设厅《议事纪要》第8期要求,修改完成正式成果,如下: 一、规划文件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附件一:《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 附件二:《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附件三:《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题研究》 二、规划图纸 (1)四川省域、成都市域区位关系图 (2)眉山市域、仁寿县域区位关系图 (3)镇域综合现状图1∶20000 (4)镇域统筹结构规划图1∶20000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背景分析 一、规划区范围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位于象山港顶部的黄墩港水域及其周边岸线陆地和海岛区,规划范围包括两片海岸陆地、一个群岛以及一片海湾水面,规划区总面积约52.6km2。 二、自然与区位条件 (一)地理区位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位于象山港顶端的黄墩港和强蛟群岛水域,地理坐标位于东径121°19′,北纬29°27′。在行政区划上,宁海湾旅游度假区涵盖了宁海县临港经济开发区和大佳何镇部分地区的陆地。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地块包括强蛟半岛东部海滨、强蛟群岛、大佳何镇西北海滨以及象山港西部水面。 (二)交通条件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地处全球第六城市群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区位和便捷的海陆空交通条件。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交通便利。度假区南面通过临海一级公路与县城相连,距离为27.8km;北面通过高速公路直通宁波,相距约58km;西面与西店镇毗邻,东北与奉化市桐照和凤凰山隔海(象山港)相望。通过水上航线,旅游区还可以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各大城市与港口紧密相连。(三)气候水文 宁海县属中纬度亚热带过渡地带,为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总特征是夏、冬两季长,春、秋两季短,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四季分明。旅游区年平均最高气温20.8℃。 宁海湾旅游度假区的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在1450mm左右。春、秋、冬一般属稳定性降水,分布较为平均;夏季主要为台风雨和雷阵雨,分布很不均匀。 港内潮流流速较大,一潮进入港口测站断面潮量12亿m3;涨潮流历时普遍长于落潮流,涨、落数值分别为6小时和5小时;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落潮流最大流速1.83m/s,平均流速0.98m/s。 三、社会经济环境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是指在长江入海而形成的扇形冲积平原上,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和江苏的苏州、无锡、镇江、南京等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经济扩散的中心,产业布局的重心。 从总体上来看,宁波处于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圈层第一圈层,宁海又将成为宁波市南部的副中心。因此,本旅游区所在的宁海县相对于长三角区位优势非常突出。 宁波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158.0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突破3000美元,财政收入288.3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18元。目前,宁波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是浙江省经济中心。 四、旅游发展背景 未受污染的沙滩、海水和充足的阳光、温暖的海洋气候是开发滨海旅游最重要的条件。滨海度假起源于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然后逐步扩展到欧美和亚太地区,今天已经成为世界上传统的三大度假形式之一。 随着游客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大多数游客的旅游需求正在由观光向休闲度假市场转移,旅游方式已从大众化转向了个性化和多样化。 宁波旅游发展格局: 1、宁波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宁波集聚了重要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发展总体构架已经形成。 2、宁波作为浙江的第二旅游中心,已经率先完成旅游强市的发展布局。 3、宁波的目标是建成全国重要滨海旅游地和国际性港口旅游强市。 宁海旅游发展格局: 根据《宁海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宁海县要通过“做亮宁海真山真水、培育生态休闲天地、打造黄金度假海湾”的战略路径,逐步形成“一带、两区、多点”的格局:“一带”:中部旅游带,即宁海湾(强蛟岛群与半岛/海湾/大佳何海滨)——中心城区——连福山——梁皇山——前童古镇——浙东大峡谷旅游带;“两区”:温泉旅游区(包括温泉和雁苍山、龙宫峡谷)和茶山旅游区(茶山旅游区和许家山村);“多点”:野鹤湫、胡陈港、伍山石窟等旅游区(点)。

18 峨眉山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的探索研究_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

41 2007年第03期 第23卷 峨眉山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的探索研究 —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 [摘 要]峨眉山当前面临的游客量剧增、原住民生存与遗产地保护之间的矛盾、环境保护等问题。峨眉山规划坚持了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原则,采取了全面保存遗产地的原始面貌、限制外来因素对遗产地产生的危害、拆迁已影响遗产地风貌的人为设计、延续遗产地的历史文脉等措施。 [关键词]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四川峨眉山风景区 Research on the Conservation Plan of E'mei Mountain World Culture Relics —Take the Master Plan of E'mei Mountain Scenic Area as an Example/Luo Hui [Abstract] E'mei Mountain is now facing problems such as sharp increase of tourists, contradiction between life of indigenous people and conservation of culture relic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tc.E'mei Mountain planning sticks to the principle of preserving its originality and integrity, preventing exotic factors from imperiling the relics, removing artificial constructions that harm the relic features,inheriti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 etc. [Key words] World relic, Sonservation plan, E'mei Mountain scenic area in Sichuan province □ 罗 晖 [文章编号]1006-0022(2007)03-0041-04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峨眉山遗产地的独特资源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的中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主峰为金顶;其最高峰万佛顶的海拔为3 099 m,全山相对高差为2 600 m,面积为154 km2。1996年,峨眉山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名录。 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这里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极为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森林覆盖率达87%,是研究世界生物区系等科研活动的重要地点。峨眉山有高等植物242科3 2OO多种,其中仅产于峨眉山的植物和在峨眉山被首次发现 并以“峨眉”冠名的植物就达1OO余种。此外,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已知动物2 300多种。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佛教的传播、寺庙的兴建和繁荣,为峨眉山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佛像、法器及礼仪、音乐、绘画等无不体现出了浓郁的宗教文化气息。 因此,峨眉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国仙山”而驰名中外,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在此完美结合、相得益彰,享有“峨眉天下秀”的盛誉。 目前,峨眉山遗产地的主要内容有六 大类(表1)。 峨眉山遗产地当前所面临的 问题分析 2.1游客量剧增带来的压力 (1)游客流量逐年大幅增加。峨眉山旅游业在申报世界遗产之前已经比较成熟,游客总量常年保持在100万人次以上,特别是列入世界遗产之后,游客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达150万人次/年。黄金周游客流量最大且集中,一般在7万~8万人/周次以上,高峰日可在2.5万人次/日以上。 (2)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量大。为满足大量游客的基本要求,峨眉山建设了大量的旅游服务设施。目前,全山已有旅游床位11 000张(尚不包括寺庙接待香客的简易床位),但这些旅游设施比较分散,造成全山低山区、中山区和高山区都遍布接待设施,甚至连核心景区和重点寺庙也配置了大量的旅游床位的现象,形成了报国寺、万年寺、五显岗、九老洞、雷洞坪、金顶等几个旅游设施集中区。 (3)对传统朝山游览方式造成了冲击。为了适应现代旅游快餐式的游览方式,遗产地内建设了大量的机动交通设施。目前,全山已经建成杨岗—接引殿旅游公路60 km,万年停车场—万年寺和接引殿—金顶索道两条,金顶—万佛顶观光轨道一 12

(整理)临沂市滨河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临沂市滨河景区总体规划 文本 规划总论 (1) 第一章现状背景与资源 (2) 第二章旅游客源市场 (2) 第三章旅游发展战略 (3) 第四章旅游开发规划 (4) 第五章旅游分区开发 (4) 第七章滨水景观建设 (7) 第八章旅游活动策划 (8) 第九章旅游线路设计 (9) 第十章旅游商品规划 (10) 第十一章旅游市场营销 (10) 第十二章旅游基础设施 (11) 第十三章景区防洪规划 (12) 第十四章环境保护规划 (12) 第十五章景区组织管理 (13)

临沂市滨河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规划总论 一、规划背景 进入新世纪,临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大临沂、新临沂”的宏伟目标,成功争创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临沂市滨河景区依托城市建设,按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路,通过几年的城市建设努力,发挥出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临沂市城市旅游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滨河景区先后被水利部评定为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跻身于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行列,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滨河景区自建成以来,实行市场化运作,发展滨河旅游业,先后公开招标了19处服务经营网点,成功举办了沂河广场艺术节、龙舟对抗赛、沂河沙雕艺术节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认可和社会各界的称赞。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滨河景区,突出特色,提升景区综合效益,2006年5月,滨河景区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编制旅游规划,经招标专家综合评定,北京创新旅游开发中心中标,《滨河景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 二、规划范围 景区范围包括沂河左岸自分沂入沭水道205国道桥至汶泗公路汤头桥、右岸自刘家道口闸至白沙埠的前石梁头村北,祊河自入沂河口至临沂城北外环路。以上所属河段河道两岸堤防、道路及堤防内所有陆域、水域,滨河防洪工程建设的设施及橡胶坝,河道两岸堤防以外滨河防洪工程建设的部分;城市规划区内已列入滨河防洪工程规划的所属区域;沿河两岸堤防以外与管理范围相连接的区域200米范围,纳入滨河景区外围保护地带,总面积近6000公顷,水面3600公顷,蓄水量1亿立方米。 三、规划性质 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的第1.0.3条的规定,“滨河景区”应该属于中型风景区。 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要求,滨河景区规划应分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二个阶段进行。考虑滨河景区作为景观河道在临沂市城市旅游中的特殊地位及其作为行洪河道的重要作用,规划的内容和性质又远远超出了风景名胜区的简单概念。本次滨河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确定为旅游区总体规划。 四、规划分期 为使本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保持一定的弹性,将规划时段选定为2008—2020年,分为近、中、远三期,具体规划年限分期如下: 近期:2008-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五、规划依据 1.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2. 国家规范、法规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 《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3-2003) 《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200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03)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03) 3、地方法规及其他资料 《山东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04) 《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 《临沂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07) 《山东省临沂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2003) 《临沂市滨河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06) 《临沂市滨河景区百里健身长廊设计方案》(2007) 《临沂统计年鉴》(2007) 六、规划原则 1、充分考虑行洪安全 滨河景区区域的沂河河道与祊河河道均是行洪河道,在河道两岸以及滨水地带开发旅游,必须充分考虑行洪安全问题。在确保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开发旅游。 2、与有关规划相协调 (1)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2)与水利防洪规划相协调 (3)与全市旅游规划相协调 (4)与城市相关规划相协调 3、充分利用河流二滩地 积极消化利用河滩土地,立足内滩挖潜,建设休闲旅游设施,缓解紧张的城市休闲旅游用地。 4、打造滨水宜居环境 尊重自然环境及地方历史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创造独具特色、品质一流的人居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1 -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 - 1 -第三章人口与用地规模 .................................................................................................................... - 2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 2 -第一节“三区”划定. (2) 第二节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发展战略 (3) 第三节城镇空间、等级与职能结构 (3) 第四节产业布局 (4) 第五节旅游发展 (5) 第六节生态建设 (6) 第七节综合交通 (8) 第八节重大市政设施 (10) 第九节环境保护 (12) 第五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 - 14 -第一节城乡统筹策略 (14) 第二节重点建设地区空间结构和“四区”划定 (15)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 - 16 -第一节空间结构与发展策略 (16) 第二节各城区定位及重点发展方向 (17) 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 18 -第一节公共中心体系 (18) 第二节行政办公用地 (18) 第三节商业金融业用地 (19) 第四节文化娱乐用地 (19) 第五节体育用地 (20) 第六节医疗卫生用地 (21) 第七节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21) 第八节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22) 第八章中心城区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规划 .................................................................................. - 22 -第一节保障性住房 . (22)

湖南福寿山旅游总体规划文本公示模板

湖南福寿山旅游总 体规划文本公示福寿山旅游区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南部思村乡, 是国务院国发 [1988] 51 号文件公布的”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所包括的九个景区之一, 集山秀、水美、林幽、石奇于一体, 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21 世纪前20 年, 将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时期。在充满希望的21 世纪, 福寿山的旅游业同样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本着远见旅研”远见卓识、责任良知”的企业宗旨与”济世经用” 的规划理念, 项目小组先后多次赴福寿山旅游区进行实地踏勘、现状资料收集、市场调研; 并与当地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进行座谈, 广泛听取意

见; 同时严格遵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有关规范, 登记图表、填绘地图, 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工作, 在多个方案的比较论证基础上, 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项目小组得到了岳阳市旅游局、平江县旅游局、思村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平江县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规划分三大部分: 福寿山旅游总体规划文本、福寿山旅游总体规划系列图件、福寿山旅游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受水平与条件所限, 规划中的纰漏与误差在所难免, 敬请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福寿山旅游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顾问: 彭东明洪志凡李岳玲 组 长: 谢淼泉 成 李镇江艾鲜枝 员: 田共兵 吴湘清何蒙珍赵淼涛 周三春杨野廖洪鸣 林冰玉唐杏桂办公室主任: 林冰玉(兼) 福寿山旅游总体规划作业小组 顾问: 袁健许春晓 刘源 组 长: 副 袁开国 组长: 张国珍张欢李宪坡 组 员: 周玢朱湖英杨宇 调查研究人员: 李镇江唐杏桂邱齐平 赖豪杰 第一章总则 第1.01 条本规划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宗旨, 为指导福寿山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而编制《福寿山旅游总体规划》( 以下简称本规划) 。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修编目的:为适应峨眉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后,对其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峨眉山风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佛教圣地,对峨眉山总体规划进行修订编制。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2、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3、国家《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消防法》、《土地法》、《水法》等国家法规。 4、《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七九年,《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九三年。 5、《峨眉山——乐山大佛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文本》。 第三条指导思想:以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以保护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为核心,更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自然和佛教文化景观,树立风景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形象,加强保护,强化管理,发展旅游,促进风景区持续健康地发展,确立其全国知名风景名胜区、四川省风景环境中心地位。 第四条规划原则: 总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1、严格执行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保护峨眉山景观和环境不受任何破坏,使峨眉山完整地保存下去。 2、进一步发掘新的景观和现有景观的潜力,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特色,使游人有新鲜感。 3、综合利用峨眉山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各类用地的利用方向,合理确定景观贫乏区的开发强度,谨慎确定有关开发性项目。 4、处理好景区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将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纳入总体规划统一考虑,保持风景区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 5、加强管理规划,探索高效、统一的具有地方执法和行政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规划为2003年——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年——2020年。 第六条修编规划的重点 l、通过对峨眉山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景观资源充分挖掘重新认识、评价,结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的要求,论证确定风景区性质、职能、容量和规模,重点确定风景区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2、通过确定风景区不同区域的用地性质、发展方向,达到明确重点保护内容、景观展示方式和开发利用强度的目的,确保风景区保护、展示、利用的良性循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省域横向比较,挖掘峨眉山的文化优势,确定独具特色的近期建设项目,突出峨眉山文化和自然特点,增强游客的新鲜感。 4、通过分析峨眉山风景区与城市的关系,考虑城市总规与风景区总规的协调一致,解决“山、城”之间过渡,促使风景区与城市过渡地带环境风貌得到有效改善。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设计单位: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设计编号:2005G025 协编单位: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人民政府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院长: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 审定: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 总规划师:黄光宇教授博士导师注册规划师 审核:张九师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朱大庸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赵万民教授博士导师注册建筑师 规划设计:黄勇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毕文婷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姜涛规划师建筑学硕士 朱猛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戴彦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李卉规划师城市规划博士生 汪洋讲师地理信息博士生 李俐娟规划师城市规划硕士 李毅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乔柳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段炼副教授注册规划师 道路交通:李泽新副教授注册规划师 魏来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士 江毅规划师道路交通硕士 工程管网:叶树之工程师 韦小军讲师注册规划师 聂晓晴讲师注册规划师 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林家鹤长寿区副区长管委会主任 黄天江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胡晓东管委会副主任 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人民政府黄世斌镇党委书记 杨德华镇长 黄广荣镇人大主席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文本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06年3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风景区性质与规模 (7)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8) 第四章总体布局 (9)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12) 第六章核心景区规划 (15) 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16) 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17) 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 (18) 第十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21) 第十一章植被规划 (21) 第十二章道路交通规划 (23) 第十三章基础工程规划 (26) 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29) 第十五章分期发展规划 (29) 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30) 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31) 第十八章防灾规划 (33)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自江苏省人民政府1996年苏政复1996(147号)文批准实施以来,对指导常州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产业和资本向我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转移;为适应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需要,我市调整市区部分行政区划,市区面积由280平方公里扩大至1864平方公里;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个统筹的战略方针;江苏省委、常州市委明确提出实现“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市的总体目标。 鉴于上述原因,必须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规范和指导新时期的常州城市发展和各项建设活动。 第二条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3.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0]17号); 4.建设部《关于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6.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 7.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8.中共常州市委第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9. 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和实施意见;

10.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 11. 相关区域性专业规划; 12.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第三条指导思想 1.坚持规划的超前性。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瞻远瞩,从长计议,以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为目标,瞄准国内外先进城市水平,从城市发展和进步的趋势研究常州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 2.坚持规划的科学性。立足常州的自然、区位、交通等条件,科学确定常州城市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重视近期建设规划,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 3.坚持规划的整体性。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十分重视苏锡常都市圈区域协调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十分重视与各辖区城市资源的整合,谋求共同繁荣;十分重视远近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和城市各功能要素之间的协调整合。 4.融贯生态城市理念。遵循可持续发展要求,贯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创建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目标,确立各类区域的生态管治要求,谋求良好的城市生态和宜人的人居环境。 5.融贯特色城市理念。围绕建设现代化城市目标,从常州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条件出发,努力塑造富有常州特色的常州城市形象。 6.融贯经营城市理念。贯彻效益优先原则,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布局用地,优化建设时序,谋求集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效益。 第四条规划重点 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所规定的内容编制,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1.城市功能定位; 2.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