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劳技课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描述与落实

浅谈劳技课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描述与落实

浅谈劳技课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描述与落实
浅谈劳技课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描述与落实

浅谈劳技课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描述与落实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浅谈劳技课“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描述与落实

奉贤区古华中学李国芳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搞)提出各学科课程标准编制要体现“课程目标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要求,要结合学科特点,呼应课程方案要求。”这就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正式提出的“三维目标”。与一期相比,增加“过程与方法”课程教学目标。这就是二期课改的一个重点与亮点,也算是二期课改的焦点和难点。

为什么要提出“三维”课程目标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教育专家已有许多论述,本文不作阐述。而我们教学第一线教师如何描述与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也许是一个非常生疏而疑难的问题。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与体会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通过钻研教材、教参,基本可以了然于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可以在许多评价中得以体现和落实。唯“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目标,使我们尤其头痛,如何让学生们体验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这是当前亟待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实践与思考,笔者就“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教学目标在中学劳技课教学中的描述与落实谈谈自己的浅薄认识与理解。

二.关于劳技课“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描述

1.依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描述。

在现行的《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描述是:通过教与学的实践,使每个学生都“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与一期的“会动手,爱劳动”相比增加“能设计”三个字。这九个字的劳技课程目标我们可以理解为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相呼应的课程目标。“能设计”就是二期课程改革劳技学科新增的“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设计”不但是技术的一个核心概念,更是技术活动的重要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具体描述就是:通过技术设计活动“使学生了解技术活动的一般过程;掌握基本的技术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其实技术世界就是设计世界,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是:发现问题、明确要求,产生创意、构思方案,表达方案、制作模型,测试评价、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设计,是解决人的需要。通过观察、走访、调查分析、收集信息、整理筛选,发现需求是设计的起始点,满足要求是设计的归宿点。设计活动是创新活动,运用创新方法进行设计。设计必须遵循科学原理,设计必须考虑客观条件,设计要充分利用客观条件与创造条件进行构思设计方案,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图样、模型、图表、电脑演示将设计方案与需求者、实施者交流。实现方案的不断改进,通过优化权衡,实验论证,完善设计方案。最后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制作符合需求的产品,或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上述一系列技术活动的全过程,从而

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这里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亲身实践体验”的技术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实现从学会某项技术到掌握会学技术的目标。这就是课程目标指导下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的体现。

2,对不同学段“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不同要求和分层描述

在阶段目标中,小学作为技术素养的启蒙阶段,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学习兴趣,基本技能及基本的操作规范。

初中阶段着重于培养学生基本的技术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高中阶段着重于发展学生对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以提高其技术素养,使学生能正确地使用技术,客观地评价技术。

以下列表分层描述三个学段关于技术活动—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我们认为以上三个不同学段制定“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水平时所选用了不同行为动词、行为动作以及行为成果。

例如:问题需求:观察发现——调查发现——挖掘发现

设计方案:制定(设计草案)—确定(构思方案)—提出(设计方案)

设计表达:描述——表达——正确表达

工具使用:正确使用(手工工具)—正确使用(工具设施)—规范使用

3.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对“过程与方法”的确切描述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确切的学段、年级教学目标、计划。根据课标内容与教材,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落实教学目标的落实,实现课程总目标。

由于技术世界丰富多彩,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每位学生都要学习每项技术或接触每个技术领域,我们只能选择一些符合课程标准,适合学段年级教学目标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能让学生多一点“亲身体验,亲自动手实践”的实用、通用技术的教学载体进行教学活动来提高技术素养,实现劳动技术课程目标。因此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在课标、教材、内容、目标上做到统一。由于劳技学科与其他学科具有截然不容地结构体系,一般地学科体系都是以知识点衔接为学科体系。而劳技学科不仅要考虑知识与技能点地衔接,而且还要从工具的使用简单到复杂,材料加工从易到难的梯度以及技术活动全过程分学段年级螺旋递进来构建劳技学科体系。因此,劳技学科教学首先是教学载体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确切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制定描述时,首先明确学生应该学会或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点,然后从这些不同的知识技能点寻找获得该项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行有效地体验或领会。

当前我们确实看到不少教案的教学目标,把教师教学过程方法作为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来描述,这可确实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例如:“缉纸练习”一课教案“过程与方法”目标描述:(1)讲述操作要领并示范演示。(2)模仿操作,带线运作。又如:“布艺创新作品制作”一课教案,“过程与方法”目标描述:(1)模仿制作。(2)巡视指导。等等。也许尚有不少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方法误作为“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首先要制定确切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要求,再寻找相应的获得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学“过程与方法”。如“缉纸练习”一课技能目标定位是:通过缉纸练习,初步学会操作缝纫机带线运作的技能,相对应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应该定位是:通过缉纸练习,体验缝纫机基本操作要领,逐步培养手足协调动作。又如:“布艺创新作品制作”一课“知识与技能”目标如果定位是:通过创新作品制作实践活动,初步学会运用布艺在设计、裁剪、缝制等基本技术进行技能综合运用的简单创新新方法与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位应该是:通过布艺简单创

新作品的制作活动,体验布艺作品制作在设计,裁剪、缝制等方面的一般技术创新基本方法。

总之,“知识与技能”目标与“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使之“学会”目标,后者是使之“会学”目标。前者显性,后者隐性。而且,就每堂课来说,所有的的目标都要制定得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以及“知识与技能”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对应性,只是在检测性方面,后者由于隐性而增加难度,需要更多的时间积累。同时要防止目标制定不可过大,过宽,更不能把教学过程方法误作为“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三.关于劳技课“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落实

1.检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特殊性

作为课程目标,三个维度都应该得到关注。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的,难以测量,越到一个人的素质的核心部分,是越难量化的,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我们每个人的感受,都是如此。我们现在还很难看到后两者的积累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所以我们许多老师仍然抱着知识本位不放。教师应该首先看到“过程与方法”这一课程目标所追求的生命力和它将带来的长效。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是挫折、失败,也可能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2.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方法措施

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主要从改变教法与学法,并在教学“评价”内容、方法上得到体现。

1)在学习的过程中落实“过程与方法”

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有效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在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学习过程,提高会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小组和团队的集体智慧、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培养团队精神的同时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是在设定的情境下的探究,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选题、调查、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产生创新并通过表达与交流形成创新设计方案等技术探索创新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有效途径。

2)在指导的过程中落实“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标准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提出来的,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体现出来的。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索者。”课堂教学虽然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但教师绝不是袖手的旁观者。教师应当积极地创设学习情景问题指导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参与的基础上指导。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方法,在指导的过程中和指导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3)从学习评价落实“过程与方法”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对于课程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上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技术教

育尤其应该注意。

b.重视学生在信息收集处理,技术设计,操作实践(加工制作),技术评价等方面

表现的评价,不能以书面考试和作品好坏为唯一的评价方式。

c.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

首先,从评价的内容上落实“过程与方法”

要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设计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等,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体验和进步,记录有代表性的技术活动过程,了解自己的进步。教师也应该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并和过去的记录进行比较。在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中,要特别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即不仅要注意学生通过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获得了什么,更应该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对于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档案式评价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其次,要从评价的形式上落实“过程与方法”

提倡用记录卡片的形式记录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和学生把课堂中发生的事情如实记录下来。客观描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通过访谈等多种途径收集学生的表现情况。不宜评定“综合”的分数或等级,不以同一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

要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予以同等重视。不同的评价方式反映不同的侧面,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是不可比的,所以不宜按某种权重对各种评价的结果进行合并,不宜给出一个“综合”的分数或等级。应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在发现需求、创新设计、加工制作、技术评价等某方面有突出的发展。不能削长补短,以同一个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

四、课例:《笔袋的设计与制作》

在学习了关于手工布艺—设计、裁剪、缝制、装饰等基本知识技能之后,安排了笔袋的设计与制作学习活动,内容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裁剪、缝制、装饰一个时尚、实用、美观的笔袋。学生们列出了设计的基本要求、准则和约束条件,包括每一个笔袋的成本必须少于2元,制作工时不超过3课时,作品必须在劳技室里设计和手工缝制,作品应该实用。

全班分8个小组,首先以头脑风暴法来讨论可能的设计创意,包括选择布、材料,以及是用拉链还是纽扣,笔袋的结构造型,制作工艺工序等因素。接下来每个学生独立研究并动手设计绘制草图进行表达。小组内交流,推选其中一个较好的设计方案及图样,用纸制作一个模型。为了估计不同的创意设计的制作成本,同学们收集了较多的布材料等与成本有关的信息进行成本核算。

在小组建模的基础上进行全班展示各小组的设计草图与模型并进行讨论,在优化完善设计方案,之后同学们分别改进与完善个人设计,然后在劳技室内一针一线地精心精工缝制,完成制作他所喜爱的笔袋作品。完成笔袋制作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选择部分典型作品进行班组评价交流,对作品款式着重于评价与群众不同的创新点,对作品质量着重评价基本针法运用,对在技术活动过程中的学生表现着重评价参与活动的态度与程度,并由几位感受体验收获较大的学生进行交流发言。

本课例利用设计过程来尝试设计制作一个同学们喜爱的笔袋。本课例采用自主设计,班组交流,修改完成设计方案,并在教师的情意诱导,技术指导,组织评价过程中基本达成以下“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信息资料收集明确设计要求和构思笔袋的设计方案。2,通过语言、文字、草图表达设计的意图。3,通过班组交流评价,发现设计笔袋方案中的问题,修改原来设计。4,通过笔袋的设计与缝制,让学生理解设计的原理,运用设计过程,学习选择材料,选用制作技术,体验产品设计与制作的过程,激发创新的潜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