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离席礼仪

中国离席礼仪

中国离席礼仪
中国离席礼仪

中国离席礼仪

篇一:从中国人做客的一天看中国礼仪

从中国人做客的一天看中国礼仪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可见中国人是最早讲礼仪的,中国的礼仪也是最为丰富多彩的。今天我们就从中国人做客的一天来看中国礼仪吧。

首先是拜访礼仪。拜访前的相邀礼仪:不论因公还是因私而访,都要事前与被访者电话联系。联系的内容主要有四点:(1)自报家门(姓名、单位、职务)。

(2)询问被访者是否在单位(家),是否有时间或何时有时间。(3)提出访问的内容(有事相访或礼节性拜访)使对方有所准备。(4)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定下具体拜访的时间、地点。注意要避开吃饭和休息、特别是午睡的时间。最后,对对方表示感谢。相邀之时免不了又会碰到电话的礼仪。电话接待礼仪电话接待的基本要求:(1)电话铃一响,拿起电话机首先自报家门,然后再询问对方来电的意图等。

(2)电话交流要认真理解对方意图,并对对方的谈话作必要的重复和附和,以示对对方的积极反馈。(3)应备有电话记录本,重要的电话应做记录。(4)电话内容讲完,应等对方结束谈话再以“再见”为结束语。对方放下话筒之后,自己再轻轻放下,以示对对方的尊敬。接下去是着装礼仪。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

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所以中国人一般在做客是男性西装皮鞋或者夹克皮鞋,女性的着装可以随意一点,但也不能过分随意,一般可以是上班的套裙或者连衣裙,冬天的话男女性均可以穿羽绒服做客,也可以带手套,带帽子,不过进屋时一般都会脱下外套,帽子,手套。打扮完就可以开始出发去做客了,不过这又涉及到了走路礼仪和乘车礼仪了。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乘车礼仪:1、骑自行车: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骑车时不撑雨伞,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不骑车带人。遇到老弱病残者动作迟缓,要给予谅解,主动礼让。2、乘火车、轮船:在候车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喊叫。上车、登船时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在车厢、轮船里,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要让小

孩随地大小便。3、乘公共汽车:车到站时应依次排队,对妇女、儿童、老年人及病残者要照顾谦让。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别人占座。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应主动让座。

经过走路或者乘车然后就到达了客人家,首先就是和客人的见面礼。见面礼仪:1、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

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而且多人握手时切记勿交叉握手。2、鞠躬礼: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前双眼礼貌地注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郑重地,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或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3、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在社交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见面时难免会要引见一些人,这时要遵守引见礼仪。引见时的礼仪:到办公室来的客人与领导见面,通常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引见、介绍。在引导客人去领导办公室的路途中,工作人员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数步远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给客人。在陪同客人去见领导的这段时间内,不要只顾闷头走路,可以随机讲一些得体的话或介绍一下本单位的大概情况。在进领导办公室之前,要先轻轻叩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切不可冒然闯入,叩门时应用手指关节轻叩,不可用力拍打。进入房间后,应先向领导点头致意,再把客人介绍给领导,介绍时要注意措词,应用手示意,但不可用手指指着对方。介绍的顺序一般是把身份低、年纪轻

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同志介绍给女同志;如果有好几位客人同时来访,就要按照职务的高低,按顺序介绍。介绍完毕走出房间时应自然、大方,保持较好的行姿,出门后应回身轻轻把门带上。与主人见完面后就是进主人家坐下,接下来就是和主人的聊天,这里就要记得谈话礼仪和坐姿礼仪。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

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言谈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虽说做客要尽量避开主人用餐时间,但是中国人一般很好客,客人到一般都会叫他们吃饭,接下来就涉及到了用餐礼仪。中国餐桌上的礼

仪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

备好的纸上.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

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谢。

如果是留宿的话,现在中国人民水平已经越来越高了,客人的留宿一般都会去宾馆开房。这时要记得:当需要办理住宿手续,走近旅馆或酒店、招待所的服务台时,应先有礼貌地向服务台工作人员打个招呼,然后再询问贵店是否还有客房或床位。若该旅馆已客满,应大方地向服务人员道别,再找其他旅馆。旅客在办理住宿登记手续时,应耐心地回答服务台工作人员的询问,按旅馆的规章制度办理登记手续,住房要服从服务台的安排,有事多协商。住进客房后应讲究卫生,不要到处乱扔果皮、纸屑,应将废弃物扔进纸篓。应爱护房内设备,不要随便移动电视的位置等,也不要在墙壁上乱涂乱画。当旅馆服务员进房间送开水时,旅客应待之以礼。当服务员进来做清洁时,旅客不妨先到室外转一转,等服务员忙完再回房间。旅馆是公众休息的场所,旅客在酒店、宾馆、旅馆中住宿应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将电视机的音量调得太大,或长时间打电话,以免影响他人休息。作为旅客应自觉遵守酒店、宾馆、旅馆的规章制度,不要出入无常或玩到深更半夜才返回旅馆。若和其他旅客同住一室,应以礼相待,互相关照。晚上就寝不要太晚,以免影响室友休息。旅客离开酒店、宾馆、旅馆前,应及时到服务台结账,并同工作人员话别。

中国传统礼仪知识

中国传统礼仪知识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择要介绍: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 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礼貌与礼仪的关系

【什么是礼貌】: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尊重与友好的体现。【什么是礼仪】: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礼节与仪式的总称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 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 基本的礼仪原则“敬人、自律、适度、真诚”

【礼仪与礼貌的关系】: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 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 礼貌。 【个人礼仪】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 2、服饰: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

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 2、站姿:如古人所言的“立如松”。 3、坐姿: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 4、走姿:如古人所言的“行如风”。就是轻快自然的步态。 【见面礼仪】 1、握手礼 2、鞠躬礼 3、致意

【公共场所礼仪】 (一)特定公共场所礼仪 1、影剧院 2、图书馆、阅览室:图书馆、阅览室是公共的学习场所。 (二)乘车礼仪 1、骑自行车 2、乘火车、轮船 3、乘公共汽车 (三)旅游观光礼仪 1、游览观光 2、宾馆住宿 3、饭店进餐 【学校礼仪】 (一)学生礼仪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择要介绍: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 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中国传统礼仪常识

中国传统礼仪常识 导读: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礼仪择要介绍: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

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 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

中国传统礼仪常识

中国传统礼仪常识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 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礼仪择要介绍: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

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 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 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

礼仪礼节和接待流程

一、销售部的基本礼仪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帮”的美称,富有文明礼貌的优良传统。一个人,有礼貌而不懂礼,容易失礼。而在工作中,人难免要与人接触,想要真正与他人交往,取得对方的认可和尊重,讲究礼仪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然而,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忽略了一些自认为不重要的细节,殊不知这些细节恰恰可能成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工作的障碍。尤其做为一名售楼人员,售楼部工作是公司面对客户最直接的窗口,讲究礼仪是为公司树立形象,同时,也是为更好地做好销售工作的垫脚石。因此,我们必须学习掌握一些人际交往最基本的礼仪,才能为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打下基础。 一、见面礼仪 接待人员在接待来访者时,应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客人要热情接待,当看到客户时,应起身及时迎上去为客人开门,微笑、点头、问好,当客人踏进售楼部,第一时间请客人坐下,让客户坐下一看,坐下来谈。 二、送茶礼仪 客人入座后,发挥同事间友爱互助,帮助倒茶。 要领:表情自然、微笑走到客户右后侧站立,讲:小姐(或先生),请用茶,礼貌用语招呼宾客,同时右脚步上前一步将杯摆在桌上,摆放时,右手小指自 然弯曲,先触及桌面,再顺势做一次“请”的动作,后退一步转身离开。 三、交谈坐姿 交谈坐姿:坐姿是与人交谈前给对方的第一印象,提倡服务接待人员温文尔雅的坐姿,不仅是为表现坐姿端正体型美,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美的姿态,表现出对对方的尊敬。 坐姿总要求: 1.坐姿庄重、大方、娴雅。 2.为增进感情的表达和交谈的友好气氛,可适当配合一些手势,但动作需要

适度,幅度不宜过大。 四、社交谈吐 1.注意口腔卫生,勤刷牙,勤漱口。 2.与人交谈时要有诚意、热情,语言流利、准确。 3.交谈中善于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或东张西望,勿鲁莽提问或讥讽以及出言不逊,恶语伤人。 4.在交谈中要注意称呼,注意一般交谈的题材,如天气、物产、风土人情等,应用礼貌用语,可称呼“先生”、“小姐”,勿使用“喂”等不礼貌称谓,应 注意声调、音量适中。 五、仪表礼仪 1.仪容与态度 A.眼神:视线和蔼接触,目光关切。 B.表情:关心、放松不紧张。 C.身体:上身略前倾。 D.手:平放,手指清洁。 E.化妆:适当、不浓艳,应与服饰、身份、职业、季节协调。 F.头发:整齐、不过分华丽,表现专业气质。 G.胡须:刮干净。 H.穿着:整齐干净,在公司内应统一着工作装,外出可根据需要着装, 但不着奇装异服。 2.专业化穿着 A.服装:男士着西装,女士着职业时装,熨烫笔挺,深颜色稳重,上下搭 配合理,大小适中,符合生活水准、流行款式。 B.衬衣:素色、条纹可,格子不可,袖口在西服下露出部分,洁净、笔挺。 C.背心:衬衣内勿着线衣背心。 D.领带:长度、宽度适中,以到腰带扣处为标准,不可过短过长,不可歪

中华礼仪基本常识

中华文明礼仪常识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文明礼仪常识之一--基本礼仪 个人礼仪是其他一切礼仪的基础,是一个人仪容光焕发、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总的规范为: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一、仪表仪态礼仪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女士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 坐姿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女士着裙装

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二、交谈礼仪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同时与几个人谈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注意听取对方的话。不可出言不逊、强词夺理。不可谈人隐私,揭人短处。不可背后议论他人,拨弄是非。不说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事,不搞小广播。谈话中意见不一致时,要保持冷静,以豁达的

礼仪与礼貌、礼节的关系

礼仪与礼貌、礼节的关系 礼仪与礼貌、礼节的关系 礼貌、礼节和礼仪都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示尊重、友好的行 为,三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从本质上说,三者是一致的,但又各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和要求。 礼貌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品质和行 为。礼貌体现了时代的风尚和道德规范,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 文明修养。礼貌总是在一个人接人待物的过程中,通过仪表、仪容、仪态及言谈举止来体现的。礼貌是文明行为的基本要求,是维护社 会生活正常秩序的客观条件。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难免发 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如果能够讲究礼貌,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矛盾就容易得到化解,生活就会充满友好和温馨。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处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行为环境中,表达礼貌的形式会有所不同,但在相互尊重、友好相处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在诚恳、谦恭、和善、适度的要求上也是一致的。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出言不逊、冷漠自负、动作粗俗,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那么他肯定是没有礼貌的。礼貌应当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真实体现,对人的尊重友好

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表面虚伪的客套不是礼貌。讲礼貌应当做到彬 彬有礼、落落大方,热情过度、过分殷勤、低声下气,并不是礼貌。礼节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相互表示问候、致意、祝愿等惯用的规 则和形式。礼节是表示对他人尊重与友好的外在行为规范,是礼貌 在语言、行为、仪态等方面的具体体现。与礼貌相比,礼节处在表层,礼节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动作、行为。但这并不是说,礼节仅仅是一种表面形式,而是说尊重他人的内在品质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 现出来。比如,尊重师长,可以通过见到长辈和教师问安行礼的礼节来体现;欢迎他人的到来,可以通过见到客人时起立、握手等礼节来表示;得到别人帮助,可以说声谢谢来表示感激的心情。借助这些礼节,对他人尊重与友好的礼貌得到了适当的表达。不懂得礼节,在与别人交往时,心中虽有对别人尊重的愿望却无法表达。因此,礼节不单纯是表面上的动作,而是一个人尊重他人的内在品质的外化。 礼仪与礼貌、礼节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说礼貌侧 重于强调个人的道德品质,那么礼节强调的就是这种品质的外在表 现形式。有礼貌而不懂礼节就容易失礼,虽有对他人尊敬友好的心意,却不知怎样去表达,因而在与人交往时往往会出现尴尬、紧张、手

中国礼仪常识

中国文明礼仪常识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文明礼仪常识之一--基本礼仪 个人礼仪就是其她一切礼仪的基础,就是一个人仪容光焕发、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就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与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总的规范为: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一、仪表仪态礼仪 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与工作性质相适宜。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与。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 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坐姿 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 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 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二、交谈礼仪 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与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势动作幅度要小。谈话者应保持一定距离。在公共场合男女之间不要耳鬓厮磨,与非亲属关系的异性避免长时间攀谈、耳语。 对长辈、师长、上级说话要尊重,对下级、晚辈、学生说话则注意平易近人。同时与几个人谈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要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注意听取对方的话。 不可出言不逊、强词夺理。不可谈人隐私,揭人短处。不可背后议论她人,拨弄就是非。不说荒诞离奇、耸人听闻的事,不搞小广播。谈话中意见不一致时,要保持冷静,以豁达的态度包容异已或回避话题。忌在公众场合为非原则性问题

论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

论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 摘要: “礼”和“仪”这两个概念有所区别,“礼”是内在的,“仪”是外在的。“礼”要通过“仪”来体现,“仪”是来表达“礼”的。 我国传统礼仪是古老文明的标志,伴随着现代文明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渐渐地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以及人们的生活变化中,我国的传统礼仪发展成了现在的现代礼仪。我们是应该享受现代文明进步的同时,抛弃现代人浮躁的心理,保留祖先的传统美德,以促进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还是继续学习西方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来改变现在国人的一些不良习惯与思想,发展普遍的现代礼仪。到底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我们应该如何抉择,我想这是每一个过人都应该好好去思考的问题,这关系到我们国家在文明建设中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传统礼仪、现代礼仪、传承、抉择、发展。 一、传统礼仪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一个礼仪之帮。礼,在我国的社会交往中历来就成为一种文明的标志,一种身份的象征。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从一个家庭到整个国家,我们所有的行为准则都是由“礼”来笼罩的。我们中国幅员如此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的风俗差别非常之大。西方人是以风俗来划分国家的,如果按照西方人的观点,这么大的差别,就是不同国家了。可是在中国,不管你的风俗有多么不同、方言有多大的差别,但是在“礼”这个层面上都是认同的。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准则。所以,要了解中国文化,就非要了解“礼”不可。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传统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众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它们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原动力,也是构成我们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意识,不断为我们的中国心输送着养分。一个优秀民族,由于种种原因,哪怕物质上再贫乏,甚至遭人欺凌、压迫,但只要民族的精神意识不死,即便发展道路如何的曲折,但终有一天可以实现中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近代的深重灾难中没有屈服并重新走上强国之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拥有自己的文化传统。 中原文化代表了当时亚洲最先进的文化,我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见面礼仪

中国传统见面礼仪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收集整理的中国传统见面礼仪,希望大家喜欢!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

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礼仪在中国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

古代社交礼仪常识大全

古代社交礼仪常识大全 导语: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下面由xx为您整理出的古代社交礼仪常识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朝仪】 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 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 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家祭】 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揖让】 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 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 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

路拱而立。” 【顿首】 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 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 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 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坐】 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座次】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 古代称谓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 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 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身体为“玉体”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谢宾客、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YCB圆弧齿轮油泵事物时,也一律采用谦虚的说法。例如: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拙荆”。 称自己的孩子为“*息、犬子”。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称自己的事情为“*事”。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 把自己的官叫“待罪”。 向别人询问叫“拜问”。

不学礼无以立我与礼仪

不学礼,无以立 ——我与礼仪 通过这学期选修《大学生与社会礼仪》这门课程,我获益匪浅。在选课的时候我就十分看好这门课程,因为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而在人际交往中只有自己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良好的社交礼仪习惯与语言,便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最好体现。学习这门课程将会对我现在以及以后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会让我学会更从容、更得体的进行人际交往,赢得更多的机遇、将来更好的适应这个文明的社会。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文明素质的培养和学习,应该掌握好基本的文明社交规则,以一种文明得体的方式融入社会,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非智力后盾。 “不学礼,无以立”虽然只有简单的六个字,却含义深刻。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做什么事情,先学会做人! 《论语》中的:“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礼仪是作为一个健全人所必须的素质,一个人如果连这一点也不能做好,尽管道貌岸然,也只是个有缺陷的人。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礼仪是一个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标志。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文明、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我们大学生应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协作精神,增进同学间友谊,尤其适用于我们

中国礼仪

中国礼仪 篇一: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来源:中国礼仪网作者:发布时间:20XX-06-0811:45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礼仪择要介绍: 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

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 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

中国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之比较

中国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之比较 东台市富腾学校仲惠 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影响了上下五千年。深入到现代礼仪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民办中学对传统礼仪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礼仪文化底蕴,弘扬传统礼仪文化,而且民办中学自身的综合素质都将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在我国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现代礼仪课程却作为独立的课程开设,大约开始 于20世纪90年代初,迄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现代礼仪其实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根 据现代教学理念的革新和发展,使礼仪教育的结构基本趋于完善,其中现代礼仪至少包 含有“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国际礼仪”等五 个较大的范畴。这五个方面的内容侧重各有不同,基本构成各自完备的体系。但中国的 传统礼仪在我们的教材中谈及得却微乎其微。传统礼仪还需要进一步发扬、光大。 在目前开设的现代礼仪教学中,从形式到组织手段,明显地看到,它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现代礼仪更多的是传授各种场合的言谈、举止,形式的东西多一点, 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某人出席各种会议佩戴各种场合的装饰物一样,很多可有可无形式化 的东西。所以,很多教师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何为礼仪,而只是认为应付各种场合,多数教师运用起来比较虚假,言谈举止苍白无力,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礼。所以,现代礼 仪教育时常被认为是“低效教育”,不仅专门礼仪教育工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而且其他学科的教育中常常也渗透着礼仪教育,但无礼的行为仍是高频率地出现。相对 于教育的付出而言,教育的效果却甚微。古代礼仪教育,虽然就教育内容而言,包含着

许多不合理的、消极的因素,有着一些腐朽的、封建的东西,但是,就其教育效果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高效教育。单从那些古时曾在中国游历过的外国人的描述中,以及中国“礼仪之邦”美誉的获得中,我们就可见一斑了。在礼仪教育问题上,我们应该向古人 取经。古人非常重视尊老敬师、真诚待人的礼仪教育,以内在的道德修养为目标,以儒 家文化的“礼”学为教育内容,通过各类庄严的仪式和礼仪的实践,使礼仪教育“知”“行”合—,为了更好地完善礼仪教学,针对学生目前的具体情况,应该从以下几方面 把一些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有效地贯穿在现代礼仪教学中。 一、学习古代礼仪,从尊老敬师教育入手 当代中学学生大部分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占了很大比重,其父 辈母辈把他们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教育方式上,缺乏 理性和正确的导向,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 重他人、关心他人、严于律己格格不入。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 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被当作“小皇帝”供养,在教 育内容上,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盲目性。。中国古代非常强调尊老敬师礼仪教育,大 学阶段的礼仪应首先从尊老敬师教育人手,让学生懂得,尊老敬师,这既是现代社交之 基本礼仪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固然源于伦理观中对父母之孝道的延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同时,也是因为社会需要老人的智慧和经验。孔子日“今 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尊老自古以来就流传了 不少动人的佳话,“圯桥进履”就是其中之一。

礼仪及礼仪常识规范

礼仪及礼仪常识规范 上篇:礼仪的理论与规律 下篇:礼仪的常识与规范 礼仪的概念 1. 礼仪是“礼”和“仪”两个词组合起来的合成词。 ⑴礼指特定民族、人群活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以确立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行为方式。 ⑵仪含义表现为五个方面: ①法度、准则。 ②典范、表率。 ③形式、仪式。 ④容貌、风度。 ⑤礼物。 2. 礼仪是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符合礼的要求,维护礼的精神,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的总和。 礼仪的表现形式有:礼节、礼貌、仪表、仪式、器物、服饰、标志、象征等。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礼仪作为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 1. 原始社会的礼仪特点: 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礼仪的内容广泛,以各种崇拜尤为突出。礼仪活动具有明显的实用动机。礼仪的等级观念是平等的。 2. 奴隶社会的礼仪特征: 奴隶社会的礼仪被君主贵族所垄断,神权和政权合一。是以尊君为核心的礼仪。具有强制性和不平等性。 3. 封建社会的礼仪特征: 除沿袭了奴隶社会礼仪的特征外,封建社会的礼仪还具有伪善性和封闭性。自我为中心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也是封建社会礼仪的一个重要特征。 4. 资本主义社会礼仪的特征: 既文明又不文明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礼仪的显著特征。 礼仪的性质 1、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 是历史发展中不断继承和推陈出新的文化现象。体现着强烈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有时还表现出一定的阶级色彩。 社会规范就是调整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 社会规范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 2. 礼仪的发展性。 3. 礼仪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不同地方和民族的礼仪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形式。同时民族的也能发展为世界的。又有全人类的共通性。 4. 礼仪的阶级性。 礼仪的构成要素 1、礼仪构成要素包括四个方面: 礼仪主体: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操作者和实施者。它包括:个人和组织两种类型。礼仪客体:指各种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的指向和承受者。

中国礼仪大全

中国礼仪大全 一、个人礼仪 (一)仪表 仪表是指人地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地外观体现.一个人地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地仪表有着密切地关系、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地关键,是礼仪地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地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地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b5E2R。 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地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地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地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地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地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地保持协调一致.p1Ean。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地词语.如日常使用地“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地“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地习惯.现在,我国提倡地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地基本地语言形式. DXDiT。 (三)仪态举止 、谈话姿势:谈话地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地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地印象. RTCrp。 、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地姿势,是一种静态地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地庄重.5PCzV。 、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地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地美感.正确地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地“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地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jLBH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