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2寒假清北学堂生态学&动物行为学模块试题

2012寒假清北学堂生态学&动物行为学模块试题

2012寒假清北学堂生态学&动物行为学模块试题
2012寒假清北学堂生态学&动物行为学模块试题

2012寒假生态学&动物行为学模块试题

一注意事项:

1.使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作答。

2.试题为单选和多选混排,每小题只标明分值,分值不代表是否为多选,是否为多选可从题干中判断。答案完全正确才可得分。

3.答题时间120分钟。

二选择题

1. A, B, C 三种昆虫,在25℃下完成发育分别需要20、18、10天。在15℃下完成发育分别需要50、40、30天,有关其生物学零度,正确的排列顺序是:C

A A>B>C B. B>A>C C. C>A>

B D. A>C>B

2. 有关生物种群,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CD

A. 种群是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

B. 种群内的个体共有一个基因库

C. 种群占有一定的分布区

D.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3. 脊椎动物在自然界长期存在的基本单位是:C

A. 个体

B. 成对(♂♀)

C. 种群

D. 群落

4. 下列不属于自然种群基本特征的是:C

A. 空间特征

B. 数量特征

C. 形态特征

D. 遗传特征

5. 有关一个地域负载能力的说法哪个(些)是正确的:ABCD

A. 一个地域的负载能力是由其有效资源决定的

B. 当一个种群数量超过了其生存地域的负载能力时,种群会下降

C. 负载能力会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D. 一个地域的负载能力可以是零

6. 判断下列有关食物链说法哪项是正确的:A

A.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

B. 捕食食物链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主要的食物链

C. 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

D. 在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

7. 判断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生长的原因:B

A. 降水量太大

B. 温度过高

C. 土壤中缺乏云杉生长所需要的元素

D. 温度过低

8. 甲为湿地生态系统,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为0.8,乙为甲地相邻的陆地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也为0.8,那么在甲乙两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的生物多样性指数:C

A. 等于0.8

B. 小于0.8

C. 大于0.8

D. 无法确定

9. 下列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量最高的是:D

A. 温带草原

B. 热带草原

C. 温带常绿阔叶林 D .热带雨林

10. 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C

A. 农村与工矿区

B. 城市和农村

C. 城市和工矿区

D. 水源和土壤污染

11. 下列有关生态平衡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D

A. 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相等

B. 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相等

C.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D.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相对平衡和稳定

12. 在各森林类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B

A. 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B .北方针叶林,温带阔叶林,热带雨林

C. 温带阔叶林,北方针叶林,热带雨林 D .北方针叶林,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

13. 如果你从5平方米的面积中采集了167只蜗牛,计算这种蜗牛的生物量需要的值包括:C

①总数量②总重量③总面积④总体积

A. ①+②

B. ②

C. ②+③

D. ①+④

14. 右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

A. 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 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 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 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15. 下面哪种情况,生物数量金字塔是倒置的:D

A. 几平方米的草地生活着几只蝗虫

B. 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活着一只老虎

C. 几十平方公里的草原上生活着数十只田鼠

D. 一株玉米上生活着几千只蝗虫

16. 海洋捕捞时应在最有利于种群恢复S型增长曲线的:B

A. 环境负荷量上

B. 环境负荷量的一半

C. S型曲线即将增长的水平

D. 环境负荷量的四分之三水平

17. 在大西洋的马尾藻海,夏季阳光辐射强,但浮游植物产量低,而在冬季(11月~4月),其初级生产量却高于夏季。最可能导致冬季初级生产量增高的原因是:C

A. 冬季表层水和下层水温度一致

B. 冬季的太阳辐射强于夏季

C. 冬季表层水含营养物量大于夏季

D. 冬季表层水含CO2最多

18. 共同生活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的一种跳鼠和体型与它相近的一种蜥蜴相比较,跳鼠的:D

A. 营养级较高

B. 种群较稳定

C. 能量同化率较高

D. 能量摄入量较多

19. 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高低决定于:AB

A. 物种的丰富程度

B.物种分布均匀度

C.海拔高度

D. 纬度高低

E. 经度大小

20. 倒置的生物种群数量金字塔适于描述:CD

A. 牧放牛羊的草原

B. 放养家鱼的池塘

C. 松毛虫成灾的松树

D. 蚜虫聚集的果树

21. 造成食物链缩短的有:BCD

A. 稻田养鱼

B. 围湖造田

C. 开垦草原

D. 砍伐森林

Tilman等人研究了两种淡水硅藻的竞争。硅藻需要硅酸盐作为其细胞壁的原料。实验中不断地定期加硅于培养液中。两种硅藻单独培养(左图)和一起培养(右图)的种群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22. 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选项是:AD

A. 与单独培养相比,混合培养时两种硅藻的种群指数增长时间缩短了5~6天

B. 与单独培养相比,混合培养时两种硅藻的种群指数增长时间延长了5~6天

C. 当种群密度不再上升时,培养液中硅藻的数量是该培养实验条件下该种群的生物容纳量

D. 当种群密度不再上升时,培养液中硅藻的数量是该培养实验条件下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23. 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选项是:AC

A. 单独培养的两种硅藻相比较,硅藻A对硅的利用量多

B. 混合培养时,由于硅藻A对硅的利用使培养液中硅浓度低于硅藻S所能生存的水平以下,导致竞争的结局是硅藻S取胜,硅藻A被排斥掉

C. 混合培养时,由于硅藻S对硅的利用使培养液中硅浓度低于硅藻A所能生存的水平以下,导致竞争的结局是硅藻S取胜,硅藻A被排斥掉

D. 混合培养时,由于硅藻S对硅的利用使培养液中硅浓度低于硅藻A所能生存的水平以下,导致竞争的结局是硅藻A取胜,硅藻S被排斥掉

24. 科学家们用放射性测年测出了原人(一种古人类)化石附近火山物质的年龄,下图显示了分层的火山物质和含有化石的沉积物。“X”表示每个原人化石的位置。火山岩层的年龄用数字标出,单位为百万年前,则这些化石最晚

形成于距今:B

A. 23300万年前

B. 292万年前

C. 233万年前

D. 318万年前

下表是细胞、人体、海水和地表中含量占前几位的元素。

注:O氧;C碳;H氢;N氮;P磷;S硫;K钾;Ca钙;Mg镁;Cl氯;Na钠;Si硅;Al铝;Fe铁;Ti钛。

25. 下列推测中,能够通过上表得出的是:AC

A. 生命更可能起源于海水中

B. 生命更可能起源于地表

C.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D. 细胞是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

26. 下列推测中,能够通过上表得出的是:AC

A. 磷元素不来自于海水和地表

B. 生命起源于单细胞生物

C. 生命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

D. 陆地还海洋之间缺乏物质交流

27. 下列关于动物体重和总代谢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D

A. 体重增大,总代谢率降低

B. 体重增大,总代谢率不变

C. 总代谢率降低,体重减少

D. 体重增大,总代谢率增大

28. 研究表明,爬行动物后代的性别比例受哪个环境因素的影响:D

A. 湿度

B. 氧气浓度

C. 光照强度

D. 温度

29. 北极狐生活的地区比其他任何陆地动物都更靠近北方。引起北极圈内的极地气候的原因主要是:B

A. 频繁的厄尔尼诺现象

B. 地表太阳辐射强度随纬度变化

C. 自北向南流动的洋流

D. 自南向北流动的洋流

30. 两栖动物数目下降的连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化→干旱加剧→池塘水位下降→蛙胚胎暴露在更多的紫外线下→感染几率增大→真菌感染率增大”。根据这一连锁反应,下列各项最能说明两栖动物数目下降原因的是:B

A. 真菌感染造成因干旱加剧而引起的紫外线杀死蛙的几率增大

B. 干旱加剧造成池塘水位下降,使蛙更多的暴露在紫外线下,引起感染几率增大

C. 干旱加剧造成紫外线杀死蛙的几率增大

D. 池塘水位上升造成蛙感染几率增大

美国境内大约只剩下80~120只虎猫。虎猫属于猫科动物,生活在荆棘丛生的灌木林中。它们主要分布于德克萨斯州南部,有些已在阿塔斯科萨湖国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和下格兰德河峡谷国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受到保护。AB

31. 为进一步保护濒临灭绝的虎猫而计划采取的下述措施中,合适的是:

A. 向人们宣传野生动物的需要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B. 缩短狩猎季节

C. 停止继续发展农业

D. 捕捉所有虎猫,把它们都送进动物园

32. 关于虎猫自然保护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

A. 保护区越大越好,应尽量包含虎猫的所有分布区

B. 保护区应用围栏严密封锁起来,防止任何人进入

C. 保护区应加强对虎猫生活习性等生物学背景的研究

D. 应科学合理的规划保护区规模,最大发挥其保护、科研及生态效应

33. 如果虎猫从南德克萨斯消失,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 与虎猫具有相同或相似生态位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将会上升

B. 应尽快将动物园中的虎猫全部放归野外

C. 因其数量太少,不会对生态系统和其他生物造成影响

D. 我们可以宣布虎猫的野外灭绝

34. 在能量金字塔中,第二营养级只能利用第一营养级中的小部分能量,其原因是:B

A. 第二营养级比第一营养级有更多的食物

B. 来自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失

C. 在金字塔顶端的生物不需要那么多的能量

D. 与消费者不同,生产者不需要更多的能量

35. 下列生物中,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最小的是:B

A. 鱼类

B. 鲸

C. 小虾

D. 浮游生物

一个海底火山喷发了,在墨西哥湾形成了一个新的小岛。生命逐渐在岛上出现。

36. 那么岛上最先出现的物种是:C

A. 蕨类植物

B. 雀类

C. 地衣

D. 草

37. 发生在新的小岛上的生物群落的变化可以称为:B

A. 潮间带群落演替

B. 初生演替

C. 次生演替

D. 热带群落演替

38. 年降水量在1500mm~2000mm的地区,最可能存在的生物群系是:C

A. 热带雨林

B. 草原

C. 热带季雨林

D. 沙漠

39. 下列生物群系中,温度变化区域跨越最大的是:D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针叶林

C. 草原

D. 沙漠

40. 下列生物群系中,每年每平方米内生产力最大的是:B

A. 沙漠与公海

B. 热带雨林与湿地

C.热带雨林与草原

D. 大洋与湿地

41. 下列生物群系中,在地球表面所占面积最小的是:B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河口湾

C. 苔原

D. 热带雨林

42. 若进行绘图,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J”形增长。这说明:CD

A. 种群在减少

B. 田鼠的天敌数量在增加

C. 那里可能没有天敌

D. 食物资源非常丰富

43. 在研究世界上的主要水体时,海洋生物学家抽取了相同体积的水,并对不同水样中的生物物种进行计数。你认为其中含有最少物种数量的是:C

A. 维多利亚湖,东非一个巨大的热带湖泊

B. 大堡礁,澳大利亚海岸边的巨大珊瑚礁

C. 魁北克湖,美国纽约州与佛蒙特州之间

D. 红海的珊瑚礁,位于以色列与埃及之间

44. 加利福尼亚秃鹰几乎已经绝迹,少数仅存的几只秃鹰,现在已经饲养在樊笼中。其后代被成功的放归,成功的原因可能是:AD

A. 放归的区域与导致其死亡的区域相距较远

B. 修建走廊,允许这些鸟类能不受限制地在野外飞翔

C. 这种鸟是属于外来物种,当它放归到野地时,由于没有任何捕食者,所以可以在这个地区生存

D. 放归的鸟类所到达的地区与其原来生存地的环境相类似,唯一的不同之处是在另一个州

45. 一个国家公园有下列四种道路修建方案。下列哪种方案会产生栖息地片段化:

A. B. C. D.

46. 下列属于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生物因素的是:

A. 外来物种被引入

B.捕食者消失

C. 种群倍增

D. 栖息地走廊开辟新区域

下图是有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长及分开生长时生长速度的比较。请据图回答:

47. 当两种生物分开生长时,下列关于生物2在第三周所发生的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CD

A. 种群大小达到环境容纳量

B. 种群死亡

C. 生物2受到生存威胁

D. 开始快速增长

48. 从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B

A. 共栖

B. 寄生

C. 互利共生

D. 社会性群居

49. 下列对于先锋物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BC

A. 在一片裸地上出现的第一种生物称为先锋物种

B. 裸岩地区的先锋物种和土壤地区的先锋物种一般不同

C. 裸岩地区的先锋物种一般是地衣

D. 土壤地区的先锋物种一般是地衣

50. 角蜥属于冷血动物,它们一般躺在温暖的岩石上吸收热量,这属于:BC

A. 对流作用

B. 辐射作用

C. 传导作用

D. 蒸发作用

51. 在下面的4种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中,灭绝可能性最大的是:D

A. B.

52. 同学们在海边的岩滩上随机捕捉了20只海蟑螂,用喷漆标记后,放回原地,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进行捕捉,捉到的15只海蟑螂身上,只有5只有喷漆标记。据此,我们可以大致推断这片岩滩上海蟑螂的种群数量是:B

A. 30

B. 60

C. 100

D. 150

53. 下列生活史对策中,属于r-选择对策的是:ACD

A. 后代数量多

B. 生长发育缓慢

C. 生活史周期短暂

D. 死亡率与种群密度无关

54. 下列群落演替类型中,不属于异养演替的是:BCD

A. 从动植物尸体腐烂开始的演替

B. 湖泊填平的演替

C. 从火山灰开始的演替

D. 从新播种的农田

55. 一般来说,预测某地人口动态的最主要依据是:A

A. 年龄结构

B. 性别比例

C. 出生率、死亡率

D. 迁入率、迁出率

56. 影响九寨沟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B

A. 大气

B. 温度

C. 水分

D. 阳光

57. 适度放牧的草场在不放牧之后将发生的现象是:AD

A. 植物竞争强度增加

B. 植物竞争强度降低

C. 植物种类增加

D. 植物种类减少

58. 下列哪些原因使温带深水湖在春季出现生物生产力高峰:ABCD

A. 光照强度适宜

B. 水生动物大量繁殖

C. 水层中营养物质增加

D. 水温升高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是一类具有干扰动物内分泌作用的化学物质,目前受到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59. EDCs一般是脂溶性物质,分子较小,进入人体后,主要贮存在:D

A. 骨组织

B. 肌肉细胞

C. 神经细胞

D. 脂肪细胞

60. EDCs进入海洋中,在海洋生物群落中,下列生物体内EDCs含量最高的是:A

A. 鲨鱼

B. 小鱼

C. 浮游植物

D. 浮游动物

61. 冻原中土壤有机物积累比热带雨林高,其主要原因包括:BC

A. 大型分解者数量多

B. 分解者种类和数量少

C. 低温不利于分解者活动

D. 水浸沼泽下的土壤缺氧,分解者不能生存

62. 下列关于水体富营养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 营养丰富,水中生物多样性高

B. 在淡水中形成水华

C. 在海水中形成赤潮

D. 赤潮和水华都是由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导致的

63. 下列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其代表动、植物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

A. 北方针叶林——松、麋鹿

B. 常绿阔叶林——山茶、银杏、黑熊、松鼠

C. 热带雨林——树獭、榕树

D. 热带草原——长颈鹿、斑马

64. 种群数量变动的自动调节学说将种群调节方式分为:BCD

A. 神经调节

B. 内分泌调节

C. 行为调节

D. 遗传调节

65. 氮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包括:ACD

A. 生物固氮

B. 空气固氮

C. 高能固氮

D. 工业固氮

66. 下列关于物种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D

A. 包含丰富度和均匀度两层含义

B. 种类越多,多样性越高

C. 以遗传多样性为基础

D. 香农-威娜指数是描述其的指标之一

67. 环境种类越多,所能够支持的动、植物区系越复杂,这是:D

A. 气候稳定学说

B. 空间异质性学说

C.时间异质性学说

D. 种群波动理论

68. 岛屿理论认为,距离大陆越远的岛屿:A

A. 物种进化越快,越易于形成新物种

B. 物种进化越快,越不易于形成新物种

C. 物种进化越慢,越易于形成新物种

D. 物种进化越慢,越不易于形成新物种

69. 下列动物中,与藤壶生活率曲线图相似的是:ABCD

A. 蛔虫

B. 鱼类

C. 血吸虫

D. 水螅

70. 动物的食性可因年龄而发生变化,如麻雀的成鸟吃的是种子,幼鸟吃的却是昆虫,这是因为:ABC

A. 植物种子容易引起幼鸟消化不良

B. 成鸟的先天性行为

C. 动物性食物更具有营养

D. 幼鸟出生时,植物都还没有结出种子

71. 一只成年狗在嚼骨头时,有一只小狗走了过来,大狗立刻朝它大声咆哮起来,大狗的这种行为属于:D

A. 条件反射

B. 侵略性行为

C. 习惯行为

D. 战斗行为

72. 一些动物的行为使它们更能成功的生存和繁殖,这是因为有了更多的:C

A. 侵略性

B. 战斗性

C. 后代

D. 领地

73. 蟾蜍弹出舌头捕捉飞过的昆虫,这是一种:D

A. 学习行为

B. 求偶行为

C. 领地行为

D. 先天性行为

74. 下列关于行为与运动的关系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BCD

A. 行为就是运动

B. 行为只是为了动物的生存

C. 所有行为都可以遗传

D. 运动系统独立完成了动物的行为

75. 绵羊具有识别个体面容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针对下述哪项的适应性:A

A. 群体生活

B. 觅食

C. 躲避天敌

D. 寒冷气候

76. 野生栖息地的大猩猩经常在水中泼溅水花,这种行为的最主要目的是:

A. 捕鱼

B. 交流信息

C. 玩耍

D. 清洁

77. 雄刺鱼的腹部到了繁殖季节会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在繁殖季,雄刺鱼之间会相互攻击。下列能够引起雄刺鱼攻击行为的模型是:BC

A. 鱼形、无红腹

B. 鱼形、有红腹

C. 木块、底部红

D. 木块、底部不

78. 黄昏夜晚,萤火虫发出闪烁的光信号是:D

A. 照明行为

B. 觅食行为

C. 侵略行为

D. 求偶行为

79. 引起生物季节性大规模迁徙的刺激因素是:AB

A. 昼夜长短

B. 光照

C. 温度

D. 湿度

80. 下列属于动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行为的是:ABCD

A. 夏眠

B. 冬眠

C. 滞育

D. 迁徙

81. 把刚出生的松鼠进行隔离饲养,发育到一定年龄就能表现出藏种子的能力,这说明,松鼠藏种子的行为是:AB

A. 先天性行为

B. 遗传决定的

C. 学习行为

D. 折中行为

82. 亲代抚育行为是指亲代对子代的保护、照顾和喂养等活动,下列动物类群中,具有亲代抚育行为的是:ABCD

A. 无脊椎动物

B. 鱼类

C. 两栖动物

D. 爬行动物

83. 下列属于动物的防御行为的是:ABCD

A. 穴居

B. 警戒色

C. 拟态

D. 假死

84. 鸟类繁殖行为中,不可缺少的是:BC

A. 筑巢

B. 产卵

C. 交配

D. 育雏

85. 在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动物一般选择的婚配制度是:C

A. 一雄一雌制

B. 一雄多雌制

C. 一雌多雄制

D. 自由交配

86. Fisher性比理论认为:BD

B. 自然选择是作用于个体的

A. 一雄多雌制的动物种群性比必将

偏离1:1

C. 种群的性比受婚配制度的影响

D. 自然界动物的性比通常保持在1:1

87. 一个可食物种模拟一个不可食物种称为:A

A. 贝次拟态

B. 缪勒拟态

C. 警戒色

D. 拟态集团

88. 某些蝶类的翅上生有许多小眼斑,其功能是:B

A. 警戒色

B. 吸引小鸟

C. 保护色

D. 拟态

89. 动物作不规则无定向运动,但总是趋向有利刺激源,这属于:B

A. 反射

B. 动性

C. 横定向

D. 趋性

90. 黑头鸥把破蛋壳扔出巢外是因为破蛋壳会:B

A. 妨碍孵蛋

B. 引来天敌

C. 引发传染病

D. 伤害雏鸟

91. 下列关于攻击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B

A. 攻击一旦开始,就不再需要感觉器官的引导或制导了

动物行为学习题

动物行为学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属于后天获得的行为是: A.候鸟迁徙B.鸟类筑巢C蜘蛛结网D.复杂的“鸟语” 2、生活在离海边50公里的某种小鸟,每天飞到海边取食时间都比前一天迟到50分钟。这种现象叫: A.日节律B.潮汐节律C。月节律D。无规律 3、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最终对动物行为起支配作用的遗传物质是: A.染色体B.DNA C.基因D.RNA 4、蜜蜂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它们的社会生活高度发展主要表现在个体形态和职能分工上的高度专门化,在蜜蜂群体中表现出明显的利他行为。 A.蜂王B.蜂后C。工蜂D。雄峰 5、城市中喜鹊的巢与巢间距很近,远小于市郊野外种群的巢间距离,其原因是(多选): A.合适的巢址分布密集B.食物充足C。利于繁殖D。喜鹊喜欢群居 6、下列行为中哪种行为属于后天学习来的行为?(多选) A.小鸭子出生后跟随首先看到的移动物体 B.小狗看到装食物的空盘子时也会分泌唾液 C.幼猴将马铃薯放在水中后洗净后再吃 D.山雀喜好取食个体较大的毛虫 7、无毒的拟斑蝶外观酷似色彩鲜艳、身体有毒的王斑蝶,这—现象属:(多选) 拟态中贝茨拟态是指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缪勒拟态是指一种生物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如蚁蛛。 A.贝茨拟态B.缪勒拟态C.警戒色D.保护色 8、根据动物行为的定义,你认为下列哪项不是动物行为: A.黑猩猩为另一只黑猩猩梳理毛发B.雄螽斯在交配时,给雌螽斯提供食物C.地松鼠在洞穴附近直立,观察周围环境D.郊狼盘算如何阻止同伴来争夺猎物 9、动物的警戒色是用来: A.吸引配偶B.提醒捕食者自己是不可食的 C.保证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D.吸引传粉昆虫 10、Lehrman设计了一个关于斑鸠的实验,实验分三个组:(1)全为雌鸟,单独饲养;(2)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3)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提供筑窝材料。然后给各实验组每只雌斑鸠一窝卵,检查它们的孵窝情况。结果发现:第(1)组的雌斑鸠没有一只孵卵;第(2)组的雌斑鸠,从第6,7和8天,孵卵的雌性斑鸠比例越来越高,但不是所有的雌斑鸠都孵卵;第(3)组中,第8天,所有的雌斑鸠都开始孵卵。基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认为: A.雄性配偶能够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B.筑窝材料能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C.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是雌斑鸠孵卵的前提条件 D.实验设计不合理,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11、在繁殖季节,个体小的雄鸟对同类的鸣唱反应强烈,它们会靠近播放类似鸣唱录音的设备,并将回应播放的录音而发出鸣叫。通过这一技术可以确定该物种的种群密度。这项技术的理论依据是: A.个体小的鸟傻,它们会接近任何陌生的声音 B.个体小的鸟聪明,它们会接近任何陌生的声音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1题 一、名词:(每题4分,共20分) 1、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2、脑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1905)创立的,以温度和湿度作为揭示生活型的基本因素,以植物度过不良季节的适应方式作为分类基础的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具体的就是以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以及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类群。) 3、偏冠现象:很多树木由于接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均匀,枝叶向强光方向生长茂盛,向弱光方向生长孱弱或不能生长,形成明显树冠偏向一侧的现象 4、顶极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是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 5、根际效应:根向根际土壤中分泌的或根系死细胞脱落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使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园林生物群落中的各物种间普遍存在的竞争、(1)捕食、(2)寄生和(3)共生等各种关系,是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2、极端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可以分为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间接伤害主要有冻拔、冻旱、和冻裂;三种形式。 3、生态学巩固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期间形成四个著名的生态学派,分别为

(7)北欧学派、(8)法瑞学派、英美学派(9)和前苏联(10)学派。 4、为了方便研究起见,人们一般将生态因子分为5类,分别是(11)气候因子、(12)土壤因子、(13)地形因子、(14)生物因子和(15)人为因子。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导致园林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群落组成和演替的基本含义(2分);内因( 3 分);外因( 3 分)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举例说明在指导园林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 概念(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3分);合适的例子如 种植密度确定依据(3分);合理的分析(2分) 3、简要说明提高园林植物的减噪效果的方案或措施? 合理植物配置(3分);养护管理方法(促进枝叶繁茂)2分;其他(适当密植、树种选择等)3分 4、简述园林植物群落对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有什么作用? 热岛现象的概念及产生原因(3分),园林植物散热原理(5分)(遮阴、降温、营造小气候等) 四、论述:(25分) 不少城市为了亮化和彩化城市夜景,在道路两侧和社区的绿地里安装了昂贵的 射灯,彻夜闪亮,有时围着一棵树就有几盏射灯。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请你 客观地谈谈对这种美化方法的认识 对安灯初衷的客观理解(4分);灯光对植物生长期生理活动的不良影响(6);合理的建议(5分) 2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 20分) 1.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 的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 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就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与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与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就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就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与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就是决定群落组成与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就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与理论的三大类。 3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 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与,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就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福就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就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与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的就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就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就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广温性就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 狭温性就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窄,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窄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狭温性动物。 2、什么就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就是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就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就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完整word版)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题(卷)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基础生态学》课程 A 卷专业班级:命题教师:张晓鹏李刚审题教师: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3.生物的生活史对策:指种群在其生活史各个阶段中,为适应其生存环境而表现出来的生态学特征。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5.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 6.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第 1 页共10 页

7.生态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地区,其后代在新的 区域内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的过程。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 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群丛。 2.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物种形成学说是地理物种形成学说。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5.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特点和速率主要取决于分解者种类和 资源质量、环境条件三个方面。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光)。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 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 第 2 页共10 页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07427园林生态学复习题(10.04戴兴安)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 A.信息论B.控制论著C.系统理论D.稳定论 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 A观结构和功能原理B.生物多样性原理C.物种流动性原理D.景观叠加原理 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 A.斑块B.交点C.走廊D.本底 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 A.障碍作用B.网络作用C.联系作用D.扩散作用 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 A.连通性能B.控制性C.多样性D.封闭性 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 A.丰富度B.可及度C.Simpson多样性指数D.相对分块数 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 A.时间系列B.空间系列C.平面系列D.立体系列 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 A.走廊宽度B.网的回路C.网的面积D.网格大小 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A.太阳辐射B.降水C.风D.海拔高度 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 A.地被植物B.苔藓植物C.草坪植物D.藤本植物 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 A.斑块生产力B.斑块起源C.斑块周转率D.斑块密度 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 A.降水因素B.地貌因素C.植被因素D.人口因素 13.植物的运动地靠来实现的。 A.散布B.迁移C.巢区活动D.群落活动 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 A.化学力B.生物力C.天然力D.地动力 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A.恢复B.破坏C.上升D.下降 16.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A.系统性B.统一性C.同质性D.异质性 17.土地的综合分类是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等各种属性。 A.地理纬度B.海拔高度C.植被D.动物分布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优质.参考.资料

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建设要点

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建立要点 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建立要点:动物行为学分析系统,是指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视频、光电和生物电等信号的采集,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提取动物行为的轨迹并计算实验动物对象的各种行为学参考指标,用来进行评价药物效果和影响的软件及硬件系统。 一、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建设原则 实验室建设原则参考普通环境标准,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养教学等用途的普通实验动物。 1.给水排水系统:上水水压0.3-0.5MPa,冷热水分别独立提供;实验室下水口距地面高度低于10cm。 2. 实验室内光照度:室内光照度恒定,阻断室外光线(隔光窗帘或无窗户),室内光源由室内灯提供,分为实验光源和工作光源,实验光源根据不同实验设备专门布置射灯位置及角度,实验时保持实验光源提供的光照度恒定不变(可以用光照计测量);工作光源漫反

射光源,照度为150-300LX. 3.动物房光线:动物房内要有较亮的工作光线和较暗的生活光线调节;要装有昼夜明暗交替照明系统,每12h轮转照明,工作照度150-300LX,动物照度15-20LX,调节实验动物节律跟人类一致。 4.通风:实验动物一般对气味非常敏感,所以实验室、动物房要有独立的通风系统,换气次数8-10次/h,气流速度0.1-0.2m/s(最好是从笼子里出来直接排到室外,而不是排到室内)。 5.隔音:实验室建设初期可在四周墙壁中加装隔音层或者后期加装波峰海绵,室内噪音低于60dB(也可购置专门的隔音箱)。 6.温度:室内温度恒定19~26℃为宜(日温差小于4℃),推荐20~25℃(日温差小于3℃),冷热双制空调系统是必需的。 7.相对湿度控制在40%~70%较好。 8.动物房距离实验室的距离因在同一隔离区域内,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设施应与生活区保持大于50m的距离,尽量避免实验动物的搬运过程接触外界。 9.实验过程中禁止实验人员或其他人员在实验室内或实验室门外频繁进出,避免在同一间实验室内同时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实验,去除实验人员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0.动物行为学实验设备一般体积较大、数量较多,实验室空间根据实验设备的要求定制和设计实验场地。 11.实验室的电脑操作室要求独立一个房间,避免影响实验。 12.每套电脑因单独控制一套设备为宜。 13.实验室最好配置恒定白噪音发生器(避免外界和动物间的声音干扰) 14. 实验室的电气指标要求三厢,可拼配接20A电流。实验室因配置UPS设备,保证实验室供电稳定性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15. 走廊宽度不应少于1.5m,门宽度不少于1.0m,房高不能低于2.8m。

园林生态学考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3、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4、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7、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9、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A、疏选结构 B、紧密结构 C、稀疏结构 D、通风结构 10、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11、种群是指()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13、种群平衡是指()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4、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2 1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16、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 A、演替原则 B、植物区系 C、植被型 D、群落生态 17、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 A、蒙古标 B、长白落叶松

2019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19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生态学基础模拟预测试卷(一)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 ) A.黏土 B.壤土 C.沙土 D.盐碱土 2.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旱生演替 D.逆行演替 3.玉米与豆类间作,其关系属于 ( ) A.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共栖作用

4.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 ( ) A.水生植物 B.湿生植物 C.中生植物 D.旱生植物 5.群落内部环境不具备的特点是 ( ) A.光照强度减弱 B.土壤湿度增加 C.空气湿度增加 D.气温增加 6.下列生理生态过程中的水用做代谢原料的是 ( ) A.保持温度 B.植物挺立 C.光合作用 D.气孔开闭 7.生态学学派分化是在 ( ) A.生态学的萌芽时期 B.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生态学的巩固时期

8.高原植物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并有花色素苷形成,其作用是 ( ) A.降低光合反应适温 B.提升光合作用量子效率 C.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D.阻止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9.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而含义又十分丰富的生态学专有名词,它的主要内涵是 ( ) A.生态环境 B.生物单位适合性的总和 C.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 D.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 10.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引入澳大利亚,十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 ) A.种群平衡 B.生态入侵 C.不规则波动 D.种群爆发 11.有效积温计算公式中Y代表 ( ) A.一段时间的温度 B.生物学零度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概述 行为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的变化(如转基因,基因敲除或下调等)最终表现为与基因相关的行为变化;环境的变化(如声、光、电的刺激和药物的处理)不仅其本身可直接影响动物的行为,而且可通过对相关基因的影响而改变动物的行为。学习和记忆更是这种相关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表现的一种形式。学习是一个获得外界环境信息(对动物而言)或有关世界知识(对人类而言)的过程;记忆则是对这种信息或知识进行加工(encoding)、储存(storage)和再现(retrieval)的过程。人类的记忆复杂,包括对事件与物体的明晰记忆(explicit memory)或描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和与学习无关(如适应性和敏感性)或有关(如操作技术和习惯养成)的模糊记忆(implicit memory)或非描述性记忆(nondeclarative memory)。而动物记忆相对较为简单,包括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和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前者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后者则持续24小时到数天.数周甚至更长时间。与此相对应得是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和参考记忆(reference memory)。工作记忆是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并储存较短的时间,因而代表短期记忆;参考记忆是指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测试的任何一天)均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储存的过程,因而代表长期记忆。 记忆的脑机制非常复杂,迄今仍不清楚。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著名神经外科医生Wilder Penfield 第一个获得证据表明,记忆的加工可能是在人脑的某些特殊部位进行。他从上千例的病人观察到,电刺激病人的脑颞叶皮层(temporal lobes)会产生一连串对早期经验的回忆,病人称之为“经验反应”(experiential response)。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为了给一个患癫痫长达10年的病人施行脑手术治疗,Penfield将病人双侧的海马·杏仁核和部分颞叶皮层切除。术后发现,病人的癫痫症状大为改善。但出乎意料的是,病人的记忆同时受到破坏性的损害。虽然病人保留了几秒到几分钟的短期记忆,且对手术前的事件有非常好的“长期记忆”,但是,他却不能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对人·地点或物体等信息的保持不超过一分钟。而且,他的空间定位能力也大大受到削弱,甚至花了长达一年时间才学会走一条围绕一栋新房的路而不至迷路。事实上,所有因手术或疾病使内侧颞叶的边缘结构受到广泛损害的病人都具有类似的记忆缺陷。这些结果说明,大脑边缘系统在记忆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后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脑内至少存在5个不同的结构系统相对特异性地参与学习记忆的调节,包括海马、杏仁核、皮层(尤其是鼻周皮层,perirhinal cortex)、小脑和背侧纹状体。针对这些脑结构建立了相应的具有一定特异性地学习记忆的行为测定方法。海马是空间记忆的最重要的调节脑区,同时也参与情绪记忆的调节。毁损海马回导致空间记忆的完全缺失,情绪记忆也会减弱,但不会完全消失。这是因为情绪记忆主要由杏仁核调节。测定杏仁核依赖的记忆主要用条件恐惧(fear conditioning)法;而测定海马依赖的记忆方法则很多,包括各种迷宫和抑制性回避(inhibitory avoidance)实验等。鼻周皮层是调节视觉物体记忆(visual object memory)的特异性闹区,常用物体认知模型(object recognition)检测。小脑是调节与骨骼肌反应有关的经典反射的特异性脑结构,眨眼反应(eyeblink conditioning)模型对小脑依赖的记忆有很高的特异性。纹状体对刺激-反应习惯(stimulus-response habit)的学习记忆过程其重要作用,主要调节与药物滥用有关的学习记忆。测定纹状体记忆的方法很少,目前主要用赢-留放射臂迷宫(win-stay radial arm maze)法。纹状体毁损会导致动物在这一模型上的记忆操作障碍,而毁损海马或杏仁核对这种记忆没有明显影响。说明赢-留放射臂迷宫法对纹状体记忆具有特异性。 尽管记忆的发生机制仍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yclic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图文稿

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 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 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 b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 光)。 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9.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10.种群数量的调节实际上是通过种群本身内在增长势和有限环境两个反向力间的平衡而实现的。 11.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不同可以将群落演替划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类。 12.能够准确反映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生态金字塔是能量金字塔。 13.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气候顶级。 14. 在生态系统氮的循环中,一方面通过固氮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另一方面又通过反硝化作用重新返回大气。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15分)得分:分 1. 如果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最可能是以下哪种 ( B )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成丛分布 D. 群集分布 2.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B )。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园林生态学题库_共8页

1.影响温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 B C D E ) A.纬度 B.大型水体 C.海拔 2.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主要有( A B C D E ) D.地理方位 E.地形 A.促进种子萌发 B.影响植物的开花结实 E.影响根系的发育 C.影响植物产品的品质 D.影响植物的抗性 3.在生态学巩固时期涌现了多个学派,其中有( A.欧美学派 B.北欧学派 C.法瑞学派 4.园林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主要体现在( B C E ) A.乔灌草结构 B.自然式结构 C.规则式结构 5.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按其功能可划分为( B D E ) A.植物 B.生产者 C.动物 6.影响植物分布的温度因素主要有( A B C E ) B C D E ) D.英美学派 E.前苏联学派 E.混合式结构 E.分解者 D.多层结构 D.消费者 A.极端高温 7.水生植物的特征有( B C D E ) A.根系发达 B.叶片大、柔软 B.极端低温 C.年平均温度 D.最适温度 E.积温 C.发达的排水器官 D.通气组织发达 E.生殖方式多样 8.常见低温造成植物直接伤害的有( A C D ) A.冷害 B.冻害 C.冻裂 9.下列组合物种为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A B E A.地衣 B.菌根 C.藻类 10.以下植物中对室内苯污染有防治作用的是( A B ) A.常春藤 B.铁树 C.菊花 D.虎尾兰 11.近地面温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D.霜害 D.蕨类 E.生理干旱 E.根瘤 ) E.吊兰 A.太阳辐射量 B.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直接辐射 E.散射辐射 C.地面有效辐射 12.下列选项属于园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的是( A B C ) A.草牧食物链 B.寄生食物链 C.腐生食物链 D.能量的暂时贮存 E.人工控制途径 13.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 B )在其论著《普通生物形态学》首次为生态学下了定 义。 A.奥德姆 14.1840年,德国化学家( A.李比希 B.瓦尔明 B.海克尔 C.马世俊 D.辛柏尔 D.辛柏尔 A C )提出了最小因子定律。 C.坦斯里 15.某一种群的年龄结构的椎体图呈典型金字塔形,表明该种群是( B ) A.下降性种群 16.当光合产物( A.恰好抵偿 B.增长型种群 C.稳定型种群 D.波动型种群 A )呼吸消耗时,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B.大于 C.小于 B.寄生 17.下列属于非生物因子的是( C ) A.互利共生 C.风 D.开采资源 18.以下种群的分布格局中,最为罕见的是(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19.植物在其生长发育阶段,抗低温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A ) C.集群分布 D ) A.萌芽期 20.长日照植物在连续光照条件下( A.不开花 B.开花延迟 21.稳定性最低的生物群落是( A.落叶阔叶林 B.营养生长期 C.生殖生长期 D.休眠期 D.正常开花 D.荒漠 C ) C.开花提前 D ) 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草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