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池塘边的叫声》教学设计之一

《池塘边的叫声》教学设计之一

《池塘边的叫声》教学设计之一
《池塘边的叫声》教学设计之一

《池塘边的叫声》教学设计之一教材分析

《池塘边的叫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2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向学生提供了四方面的知识:如何交朋友;青蛙是两栖动物;编故事、讲故事;认读二类字。

学生分析

我们班大部分学生聪明、活泼,喜欢动物,因此像这种以动物为主人公的课文,学生尤其喜欢学,他们爱模仿、爱表演、爱读、爱说、喜欢想像、无所顾忌、天真、可爱。

《池塘边的叫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创造等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质疑、讨论、表演与朗读以及讲故事的课堂教学形式。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前鼓励他们去查资料,自主探索科学知识,并且根据学生爱动手做手工的特点,让他们事先做了青蛙、小鱼的头饰。

教学目标

1.理解青蛙和小鱼是怎样成为朋友的?生活中怎样和朋友相处?

2.了解青蛙既可以在水里游又可以在岸上跳,而小鱼只能在水里游。

3.学会编故事,模仿青蛙的语调给小鱼讲故事。

4.认识本课15个二类字,并熟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兴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动物,你能模仿出它们的叫声吗?

学生积极发言。小狗:汪汪。小羊:咩咩。小牛:哞哞。青蛙:呱呱……

2.点题。

师:今天,咱们来学习《池塘边的叫声》。

板书课题:池塘边的叫声。

3.请学生第一次质疑:池塘边的叫声是谁发出的?

师:想知道这个问题,读了课文后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认字。

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查二类字表,可以猜字,还可以问同桌。)

2.教师把二类字打到大屏幕上,等学生读完课文后,检查他们的认字情况。

3.听课文录音,进一步熟悉课文,巩固生字。

检查生字:找来很多小动物的图片,每张图片背面写上一个生字,正面投射到大屏幕上,学生想要哪种动物,必须得认识背后的生字,然后把动物图画奖励给学生。

4.看动画,进一步熟悉课文。

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教师复述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熟读了课文后,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叫声是青蛙发出来的,原来

这叫声是青蛙在给小鱼讲故事呢。

(但是读完了课文,学生会有新的问题提出。)

三、学生第二次质疑。

1.青蛙眼睛为什么转了一下(两下)?

2.青蛙为什么不怕累,每天都会给小鱼讲故事?

3.青蛙会给小鱼讲什么故事?

4.小鱼为什么叫青蛙为大哥?

5.小鱼为什么会亲青蛙的白肚皮?

6.小鱼为什么一上岸就会死?

(学生提出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但是都能围绕本课的内容。)

四、学生就以上问题分小组讨论(四人小组)。

五、学生汇报(精选其中一段)。

1.学生说:“小鱼称青蛙为大哥,青蛙要背小鱼上岸。当小鱼说自己上不了岸时,青蛙说他把岸上看到的故事讲给小鱼听。小鱼听后,亲了亲青蛙的白肚皮。从此以后,青蛙每天给小鱼讲故事。在整个过程中,小鱼很有礼貌,青蛙很讲信用,所以他们会成为好朋友。”

2.表演和分角色朗读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学生表演青蛙给小鱼讲故事(用时较长)。

表演到最后,演青蛙的小朋友必须给演小鱼的朋友讲一个岸上看到的、听到的故事。

(1)一个学生把一年三个季节的景色描述给小鱼,惟独没有描述冬季。教师问他为什么没有冬季,学生说:“冬天青蛙都冬眠了,怎么给小鱼讲故事呢?”

(2)另一个学生说:“青蛙对小鱼说,你每天晚上可以出来看天上的星星。”

4.至于“小鱼为什么上岸后就会死”这些涉及生物科学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去查资料解决,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六、课后练习。

________只能在水里游。

________能在水里游,也能在岸上跳。

________很讲礼貌,________很讲信用。

七、总结拓展。

师: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们知道了如何交朋友,朋友之间如何友好相处。请你们好好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跟朋友相处的?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浮山县“优质课”评选资料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浮山县城关小学秦芳【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4个桃子的1/2、8个桃子的1/2、6个桃子的1/3等过程,让学生思考、交流、发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分母就是1”,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的例题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三年级(上册)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的基础上突破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单一的“一块”突破到由一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份”。使学生能够把个数与份数的区别开来,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桃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谈话:“美猴王给它的孩儿们带了一个大蟠桃。可面对眼前的2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接到此课题时,眼前一亮,这正是我一直在钻研的一节课,今天终于成为片区赛课,倍感兴奋。《认识几分之一》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开始认识简单的分数。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一。 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分数的含义。分数的含义,表示形式,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所以应该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数的正确而又深刻的表象,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在学习中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老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成为本节课的学习方式。 一、创造情景,紧密联系生活 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分数在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一部分孩子应该是初步认识了,所以一开始打算黑板上写一个二分之一,调查几个孩子认识这个分数,充分尊重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顺着孩子的认识基础深入认识分数,但是后来考虑到这样下去可能会导致后进生无法完全领会分数的产生过程,也不能更好地理解分数的真正含义,考虑我个人可能无法把控课堂,基于各种考虑,最后决定还是要把握好学习的起点,利用课间十分钟和孩子们充分地接触,聊天,谈中秋节活动。课堂上很自然地引入本校今年中秋节六年级组织的制作月饼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入分享各种月饼,分的结果都是可以用整数来表示,不仅让孩子感受到公平性,进行德育教育,另一个目的是引出“平均分”,这个平均分必须贯穿整个课堂,没有平均分的情况下不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其中一份,最后是分一块月饼给两个人,该怎么分,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半个不能再用学过的整数来表示,于是产生了分数,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能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充分认识二分之一,建立二分之一的模型 虽然二分之一好多孩子已经认识,但是仅仅是表面上的认识,知道了个读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十堰市房县军店镇军店小学袁光兴 【内容摘要】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2页~93页 【关键词】 联系生活巧选素材动手动脑感知数学 【案例背景】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章节的知识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的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案例描述】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用具。 教学流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 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019-01-0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且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才,从而知道分数在中的应用, 。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我以“长方形”和“圆形”纸片为道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数学知识。本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境化教学。由于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过让学生帮助兔子兄弟分苹果导出“一半”,从而顺利解说“二分之一”的写法以及读法。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二分之一”,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使接下来的课堂都能保持活跃的气氛。 2、合作性教学。由于班级中有些学生不是很活跃,因而我在“说分数”、“比大小”、“冲刺”等环节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这样学生就不会怕出糗而“保持沉默”。同时在合作学习时,学生会倾听组内成员的意见,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后的决定,这样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 3、辩论式教学。三年级的学生注意力还不能一直保持集中,特别是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为了让本堂课能顺利进行,我加入了“辩论环节”(练习的最后一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想法不同的学生就会用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们。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辩驳,他们就能顺利解决问题。 虽然本堂课有以上几个优点,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性不够。由于本班的学生比较活跃,在帮助兔子兄弟分苹果这一环节部分学生就直接将答案说出,导致课堂的开始阶段出现了一点混乱。这就告诉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举手发言,以免部分学生蒙混过关。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 “0.5”,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为了使本堂课顺利进行,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的答案是正确的。倘若这时我问下学生是如何得知的,再夸奖她好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但是我却忽略了,这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3、课堂环节有待加强。本节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但是在推导这个知识点时,我让学生看图说出分数,再进行比较。由于学生仅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通过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并且联系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理解,通过操作,初步学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过程与方法。本轮学习与第一轮一样,无须归纳和揭示“分数的意义”,而是组织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悟分数的意义,能用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操作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形象地建构分数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学生在上册时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本课是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内容主要是认识把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中的一份。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思维跨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特有的民俗剪纸文化,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认识用分数表示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的知识获取过程,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 何毅波 《认识几分之一》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 本课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1、精心设计是有效课堂的基石。 在本课中我就力求在选材上体现生活性、简单性、实用性、挑战性。在课的一开始,创设郊游中简单的分食品的情景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状态中。知识层面上,从整数的平均分开始,从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到2瓶水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在其中渗透“平均分”的概念,并让学生发现问题(半块蛋糕用数怎样表示),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让学生在平均分中初步感受从自然数到分数产生的价值和意义。课中让学生动手创作几分之一,在亲身经历中建构几分之一的概念,课末找生活中的分数。这样设计就为学生从认识生活中的数到认识数学中的数架起了一座桥梁,即突出了数学建模的的过程,又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我将“分蛋糕”这一常见的生活现象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素材,也隐含了数学知识的生长点,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几分之一的丰富表象。在认识1/2后让学生折1/2,体会1/2不一样大小,原来是与所分的原来图形的大小有关,再在辨析中自然认识1/4,是平均分成4份吗?用眼睛看行吗?学生说折一折,老师折了,行吗?学生说再折一次,每份是1/4。再动手创作几分之一,理解了几分之一的意义。到课末找生活中分数,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与课前相比应该是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一些表面、肤浅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大检阅,又是新知识生成点,让学生经历再一次的深刻体验。 2、自主活动是有效课堂的保障。 新课标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就是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看数学”、“听数学”,更要“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将活动引入课堂,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认识过程。在本堂课中,无论是分蛋糕、折纸、创作几分之一,阅读课本等活动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如在创作几分之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一》第一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2—9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平均分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月饼、圆片、正方形纸。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的基础之上继续构建的知识,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学生后面学习分数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平均分”在分数意义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通过学生熟悉的节日“中秋节”引入要学习的分数,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认识了几分之一后,即刻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吗? 生:中秋节 师:在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妈妈准备了4个苹果2个梨子和一个大月饼平均分给贝贝和京京两人吃。怎样分才能让两个人都满意? 师:把这4个苹果平均分给贝贝和京京,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多少?生:一半,也就是2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师:把2个梨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8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公开课导学案_8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几分之一”概念的形成。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 教学内容分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的知识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概念是一次扩展,也是学生认知上的一次飞跃。在意义上和读写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很困难,因此,教学时,我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和感兴趣的动画情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练习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 学情分析:分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完全是个全新的概念,无论

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完全是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我设计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动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你们猜猜这是哪部动画片的主人公?这节课就让我们踏上动漫列车一起到数学王国去遨游吧! 下面我们看看熊出没你的老朋友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故事呢?熊大熊二去郊游。第一天,它们带了四块月饼,如果分的同样多,每只熊分到几块月饼?第二天,它们带了2块月饼,每只熊能分到几块?第三天,它们只带了一块月饼。一块月饼该怎样分呢/?这样分公平吗?是啊,你看,熊二特别生气,一个劲地嚷着:“不干不干,俺要重分!”那到底怎样分才公平呢?请生回答。数学上把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跟老师读平均分。 我们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只熊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半块月饼,那半块月饼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学了今天这节课一“分数的初步认识”你就知道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最新苏教版三上《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北桥中心小学王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7~89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一的含义;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分数是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及其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星期天,小明和小兰去野餐,请仔细观察,你能说说他们带了什么食品以及各带了多少吗? 生:4个苹果,2瓶水,一个蛋糕。 依次讨论: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个?把两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几瓶?(用拍手方式回答,教师相应板书2、1。) 结合学生的交流,强调: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让学生齐读)。 进一步讨论: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无法用拍手表示) 师:怎么不拍了?你想表示多少? 生:我想表示半个。 追问: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师: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用1\2表示半个。(若有学生能说出,加以肯定。)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吗?(分数。) 师:对,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分之一。(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建构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1)教学例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出示蛋糕图,引导: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2份)半个是其中的几份?(1份) 指出:“半个”是2份中的1份,可以用1\2表示。 预设: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这样的一份是整个蛋糕的1\2。 追问:这一份(指2份中的1份)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份(指两份中的另一份)呢?(在另一份上也板书1\2)师:同学们,请你伸出双手,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说这个1\2表示什么意思。 集体边做动作边说,指名几个同学说说。 明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蛋糕的1\2。(板书) (2)教学“试一试”——动手操作、拓展认识。 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你能用一张正方形折出它的1\2吗?请大家仔细看要求。 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追问:这几种折法都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这张纸的1\2。 结合学生交流,强调:不管怎样对折,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1\2,你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学生举例,教师相机板书。 进一步要求:请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出一张纸,折出你想要的几分之一,并用斜线表示出来。 学生尝试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得到几分之一的? 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指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分,每份是它的1\4;若把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它的……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91——9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一段《西游记》的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路过一片桃园,停下来休息。这时孙悟空大喊说:“哇!好大的桃子啊!”猪八戒看着又大又红的桃子馋的是直流口水(课件出示)问师傅:“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师傅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悟空和八戒不假思索的说:“没问题!”师傅问:“有四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请写下这个数。”八戒说:“这太简单了!”提笔就写了个2。师傅接着问:“要把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俩,

每人的几个?请写下这个数。”悟空手快,顺手写下了“1”。师傅不紧不慢的说:“要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该怎么写呢?”半个,可是半个用一个数怎么表示呢?这兄弟俩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 师:同学们,你们会吗?能帮这个忙吗?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来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来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几分之一(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月饼图 师:同学们八月十五中秋节时都吃月饼了吗?好不好吃?如果家里面只剩下最后一个月饼了,但是,你和比的弟弟或者是妹妹都想吃那怎么办?那你们想一想,要是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多少呢?(一半) 师:没错,会分吗?如果这时候把刀给你,你打算怎么分?(从中间切成两半)老师试试看好吗?注意观察,是这样吗?用手指一指,这月饼的一半在哪?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指的特快,那这是月饼的一半吗?这个呢?(是) 师:老师明白了,也就是说,我们要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那每一份都是这月饼的一半,是不是?(是)没错 师:不过,问题又来了,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有谁听说过,来试一试。

分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

分数的初步理解导学案 教学内容:理解几分之一及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课本P91—P93的例1—例3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自学指导: 复习:1、把8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两个小朋友都没意见,而且公平呢。应该()分。每人分()个。 2、怎样才是平均分?答:每份要分得()。 3、把4个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个。 4、把2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 )支。 上面的题没难着你吧!你真棒! 5、思考:老师只有一个,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个。A:1 B: 半 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能表示吗?()怎么办? 新知:一、理解几分之一 请看书P92-93。并填空。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也就是它的()分之(),写作:()。 要动手、动脑、动口哟: 用不同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纸折一折(你有几种折法),并用斜线表示出二分之一来。并口头叙述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结合你的图用这种模式说: 把一个()平均分成了()份,其中的一 1 份是()的()。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分之(),写作:() 像这些数都是()数。你能举出这样的分数吗?如:()()。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注意:分数必须强调:()分】 3、用一张正方形纸 3、你知道分数的写法、读法吗? 写法:写的时候先写一短横,它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2,

我们把它叫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1,我们把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我会写: 九分之一 写作:( ) 你会读分数吗?如: 读作: 4、请看书P91你在画面上找到哪些地方有几分之一的分数吗?并说一说这个分数的含义。 5、你还能表示出其它几分之一的分数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示?(把你表示的分数写在纸的背面,涂色部分后,并说说你是用哪种方法得出这个分数的。 二、 比较分数的大小。 用同一形状的纸分别折出 并涂上颜色,你发现了什么?哪个大? 小结: 从上可知:1、同样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 )。 平均分的份数越少,它的每一份反而越( )。 也就是说:2、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 ),分母小的分数反而( )。 41 2 1分数线: 表示( ) ( ):表示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份 这是( ),表示其中的( )份 1 3 1 8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微课《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微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和简单的分数计算,共5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学生分析 三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抽象思维难度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认识几分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中秋节就要到了,熊大、熊二两个兄弟正在为中秋节做准备呢。 第一天,熊大和熊二去超市买了4瓶饮料,熊二说:“我要喝3瓶。”熊大说:“不行,我们应该一样多。”每只熊分到了两瓶饮料。 第二天,熊兄俩又一起去超市买食物,这次,它们买到了2个大苹果,它们每只熊可以分到一个苹果。 第三天,兄弟俩又一起去超市买食物,只买到了一块大月饼。两只熊呆住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应该怎么分呢?于是他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只熊分到半块月饼。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一个熟悉的故事情境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 半块,怎么用数字来表示呢?今天老师特意请来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来解决这个难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而后通过解疑感悟分数的含义。】 二、探索交流 1、 认识 。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这一份正好是两份中的几份呀?(一份)对了,瞧:平均分, 两份中的一份,这个数就是二分之一。 用 来表示。 2 121

认识几分之一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 减法。从整数到分数是数学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这一节认识几分之一是放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也是为认识几分之几做铺垫。 2.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建立起分数的概念,知道并了 解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分不到整数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学情分析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知上的突破,接受起来不 算容易,为了能使他们更容易的接受本节课,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姿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并让学生有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 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直接拿出4瓶没有开过的矿泉水,让同学们说说把它分给2个人的时候一人几瓶?当有2瓶和1瓶时又是怎么分给两个人?(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2.为了公平起见,我要求平均分。(强调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3.揭示课题,当一瓶水平均分给两个人后,每人得到半瓶,那半瓶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这就需要我们用一个新的数——分数来表示。(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三年级这个学段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的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例题应 借助电脑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并且紧密联系生活,创设了大量为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 凑。 2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2012-10-2616:34编辑 教学环节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在掌握平均分的基础上来分食物,苹果和矿泉水平均分成两份后,都可以得到整数个,但是蛋糕平均分之后,不能得到整数个,凭借生活经验能知道一半这个结果,在此基础上来揭示分数“1/2”,相对就比较容易掌握。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这部分内容较简单,学生都能容易掌握。但这节课,对于“1/2表示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中的“2份”突出得不够,这样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有学生可能会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

份,其中的2份也用1/2来表示。教学时还应多强调“平均分的两份中的一份”,“平均分的四份中的一份”这样的字眼,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完整word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之后,又一关于数的新的领域。《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奠定基础。 我认真钻研了教材,细细品读了教学参考,集中力量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这一课的教学,在引入新课时,我以西游记里的人物有了难题入手激趣导入,通过分桃子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半个桃子又叫做1/2个。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体会分数的产生来自于生活的需要。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积累经验。实践证明,让学生表示半个既强化了平均分,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认识1/2找到了原型,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的意义打下了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深化认识,让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及时进行交流,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1/2的表象,同时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1/2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理解、体会了1/2 的含义。学生在这一环节的表现比我预想的要好,进程比较顺利。然后类比迁移认识1/3、1/4。随后请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另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四分之一,有多种折法,同学们都探索出来了。通过放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同时也一步明白分数的含义,效果还不错。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折纸的同时,还用彩笔涂色表示对应的分数。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积极参与进来,轻松快乐学会。 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整节课上完后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对学生的训练不够,特别是语言。学生的语言表达没有跟上思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完整数后,第一次学习分数,是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本课教学,我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新的变化。本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水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二、注重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 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对二分之一含义的理解上,我让学生自己说这

个苹果的一半是怎么来的,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适时地加以引导。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去说二分之一的含义。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什么还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通过让学生地反复的说,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每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在讲二分之一书写的时候,我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画分数线的时候用直尺。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 首先是时间观念不够强, 导致后边的环节没有更好的实施。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导致这节课完成的不是很好, 小组活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 主要是在讲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时,和让学生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反复的说,用时较多。 教育机智有待加强。在认识二分之一的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有个同学说到皮球,把皮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皮球的二分之一,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以后,其实学生还不够理解 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平均分。我没有及时的指出这个学生的错误,应该抓住这个问题,试问学生,如果把这个皮球平均分了,这个球还能玩吗?适时地给学生指导具体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可以分,什么样的分不得。在之后就不会再出现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方法与过程目标: 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认识的渗透。 三、教学准备: 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若干张,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创景激趣 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问题。 老师有8个苹果,要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假设老师只有2个苹果,要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老师为了感谢这两个同学替我解决了问题,老师要奖励苹果,可是老师只有一个苹果,我该怎么办呢? 生:切开。分成两半。课件展示(老师这样切可以吗?)为什么?那老师怎么切才可以?生:两半同样大。……是这样分吗?(课件展示) 引出“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个)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这个数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因为每人得到的一份不

够1,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分的结果。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分数的认识) 2.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件,我们把苹果平均分成了几份?2份中的1份也就是半个,应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就是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写呢?看老师写一下。师边板书边解释分数各部分的表示的意义。 师指导学生集体书空1/2。 师:这一份是1/2,那另一份呢?它指的是谁?现在谁能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苹果的1/2的呢? 课件出示1/2,让学生明确“2”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加深学生认识) (2)动手实践 师: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可以得到它的1/2。那么一张长方形纸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它的1/2呢? (出示长方形纸)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课件出示操作要求,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并将其贴在黑板上: 师:他们的折法不同,有的横,有的竖有的斜,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为什么说他们都是1/2啊? 小结:什么是二分之一? (3)及时练习: 判断:那么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形的1/2吗?为什么?

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docx

分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课木9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学习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习过程: 复习:1、把8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两个小朋友都没意见,而且公平呢。应该()分。每人分()个。 2、怎样才是平均分?答:每份要分得()。 3、把4个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个。 4、把2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支。 上面的题没难着你吧!你真棒! 5、思考:老师只、,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个。A: 1 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能表示吗?()怎么办? 新知:一、认识几分之一 自学指导:请看书P90,并填空 一、分月饼 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个,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 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个,1个刀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二、小组合作,认识1/2。 1、你能想办法表示出一半吗?可以画图表示,还可以口己试着创造一个数学符 号来表示。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行! 2、小明这样说对吗? 小明说:“我把一个西瓜切成两块,我吃了其屮的一块就是吃了这个西瓜的丄: 2

3操作交流 (1)动手折一折、涂一涂,你能找到手中图形或毛线的丄吗? 2 (2)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得到1 ? 2 思:刚才我们所用的图形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呢? 三、认识() () 1、认识了 1 ,你还想认识1 ?赶快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把你得到的 2 () 分数写在下面吧。 2、如果把你折的图形多涂几份,可以用()表示?涂一涂,写一写。 () 四、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1 ……( ) ----- ??????( ) 2…… ( ) 五、巩固练习 1、下面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理解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理解》第一课时《理解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准确地理解概念。 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会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关键: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并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准备:纸片 学生准备:纸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吗?(中秋节)那中秋节要吃什么东西呢?(月饼)。小红和小明也想吃月饼,不过妈妈说要通过闯关游戏才能够吃到月饼。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

下面老师带大家一起来闯关。你们分得的结果是几,就拍几下手掌表示好吗? 第一关:妈妈手里有四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拍手表示) 第二关:妈妈手里又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拍手表示) 第三关:如果妈妈手里只有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学生无法用拍手表示,可能会有学生说分“半个”)。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理解数学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揭示课题:理解几分之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生动的故事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用手势不能表示出结果时,就自然的引出了分数。这个学习过程自然又流畅,学生不知不觉中经历了分数的产生过程,并积极的创造分数,体会了分数的优越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理解1/2,会写会读1/2。 1、讨论:把一个饼干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学生小组合作,展开讨论(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教师板书:平均分 2、思考:把一个饼干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个份就是这个饼干的一半,它就能够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