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的功能

大学的功能

大学的功能
大学的功能

如何办好大学,做为中层干部,你如何理解

大学的功能:

一般来说,大学主要有四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大学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大学的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引领社会服务社会

从大学功能看高等学校的内涵

大学的功能应该怎么看?最近有人在科研、教学、服务这些概念基础上,又提出加一个

“文化”,大学要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平台,不同文化融合的机器,认为大学的功能应该是

教学、科研、服务、文化。如此一来,就会越加越多。大学究竟是什么?大学的功能到底应该怎么定位?换一个角度思考,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引领社会,服务社会。”所谓

引领社会,就是大学应该自觉地承担起以科学、思想、文化来引领社会的历史责任,要为社会提供科学、思想、文化,使大学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科学摇篮、文化基地。当整个社会出现功利化倾向的时候,大学应该保留净土的本色,应该有自己的象牙塔,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流,而不是浊水,这就是“引领社会”。否则一个社会、一个民族

就无法立足,整个人类的文明也将不知何去何从。这应该是大学最神圣的历史责任。所谓服

务社会,就是用大学所创造的科学技术、所培养的人才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用“引领社会,服务社会”来概括大学的功能,笔者认为是比较恰当的。在这个前提

下再来讨论大学的内涵发展,应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是引领社会的重要内容, 大学靠什么引领社会,怎样引领社会?必大学的内涵应体现在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上

须有自己的精神和文化。对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有很多的讨论,但大都仅限表层,缺少从

构成方面进行的深刻讨论。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构成,第一应当是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

大学校园里,应该充满着爱国精神,要时时刻刻教育我们的学生,牢固地树立起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应是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是学术精神。洪堡在1810年备忘录里有这么一段话:“国家不应该把大学看成是

高等古典语文学校或高等专科学校,总的来说,政府应使大学在学术上有所提高,从而不断地开创更广阔的事业基础,并且使人力、物力得以发挥更大的功能,其成效是远非政府的眼前布置所能预料的。”这就是说,保持大学与社会的相对超脱,是大学长远发展的前提。

第三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实际上是如何真正实现人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问题,大学不是只教给学生一个技能,还要培养他们一种精神。人文精神的体现是方方面面的,读一读唐诗

宋词,看看“大江东去”,再读读“大漠孤烟直”,你曾感受到的那种心灵的撞击,是人文精神;学会友好相处,学会感恩,是人文精神;学学孔子的文化观,学学孔子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是人文精神。但现在社会上缺少人文精神,大学里面也缺少人文精神。

第四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有很丰富的内涵,首先是一种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次是在科学上的探索与幻想,在科学上的一种反向思维。如果大学里一定要照本宣科,一定要有标准答案,那这就不是培养科学精神。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拿到幼儿园,孩子们能给出几十种答案来,有的说像太阳,有的说像月亮,有的说像杯子,有的说像皮球;到了中学,中学生能给出十几种答案;到了大学,就只能给出一到两种答案;到了成年人,一种答案也给不出来,因为不敢说,怕说错了。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呢?

实际上这是科学精神逐渐丧失的过程。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起源于科学幻想,

但幻想的提出很关键,只要提出就有可能实现,所以科学幻想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的内涵体现在大学经营与办学效率上

大学不是产业,也不能当企业来办,但是大学必须学习和引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借鉴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我们的大学制度,最后形成现代的大学制度。目前的大学制度,可以说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学制度。大学如何经营?怎样通过经营提高办学效率?实际上是两种经营,第一个是经济运营的经营,就是大学投入产出的一种经营,要思考什么是大学的最佳规模,什么是办学的盈亏点?第二个就是对学校办学方向、办学结构的经营。从学校办学方向、

办学结构的经营来看,专业设置应该面向社会需求并适当超前。据报载,随着我国社区卫生

医疗制度的推进,社会对全科医生的需求越来越大,全国近期需求量约十万人,而我们国家每年毕业的全科医生数才4000人左右,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全科医生供不应求。但是从这些毕业生实际的就业状况来看,社区医院他们不愿意去,大医院实际上又不需要他们,大医院要的还是专科医生,这样就又出现了就业难。有的省直接规定,全科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到基层和社区医院,这也不合理。因此说如何合理科学地设置专业,就是个经营问题。要考虑新上专业的成本,考虑新上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还要考虑社会需求与真实的就业岗位有多大的差距,它们之间到底是个什么关系,要认真分析,而不是简单的有需求就培养。

大学的内涵体现在大学定位与办学质量上

目前高校的定位有两个问题,一是“大而全”,都想办成全科类的综合性大学,本科学院在朝这方面努力,朝着全科性的综合大学迈进,高职学院也开始往这条路上走。二是拼命地上层次,高职要升本科,本科想上硕士单位,硕士单位想上博士单位。我们的大学生也是如此,拼命地努力往高学历层次上走,而不是考虑自己适合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的内涵是无法体现的。大学定位和办学质量是两个紧密相联的概念。首先要定位准确,分开层次,然后才能考虑质量。

目前中外高教理论界对高校层次和划分标准存在不同意见。从山东高校看,按照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排序来分比较恰当,可分为三个层次类型:第一个是教学、科研、服务型,

以博士学位授予的学校为主;第二个是教学、服务、科研型,除了博士授予单位之外的其他

本科学校;第三个是教学、服务型,主要是高职院校。第一个类型主要培养高端人才,实施的是精英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大学教师、专门的科研人员,以及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为研究生教育输送主要生源,对这部分学校的质量要求和培养方式,应该有特定的模式,就是课

堂教学加学生的学术研究,实施研究生式的教学;第二个类型是普通本科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第三个类型就是高职院校,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不

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大而全”和不断上层次,在过去来看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未来的发展中,如果不注重内涵发展,不注重特色发展,就没有生存空间。“大而全”并非是

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即使在一些进行高端教育的大学里,也应该体现出风格,体现出

不同的办学理念。

大学的内涵体现在大学特色和大学地位上

我们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建设若干所世界知名大学。为什么提“知名大学”,而不提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我们认为,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提法只是一个角度,一所大学的真正价值还是体现在办学特色上,体现在学校的知名度上,所以“知名大学”也是比较恰

当的提法,这应当是大学办学的一种追求。但是,知名大学靠什么来体现?要靠知名的教师、

知名的课程、知名的教材和知名的学生。过去我们比较看重专业,今后我们应该把课程作为

高等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点、重要单元来考虑,开出多少品牌课程、知名课程,这是大学

水平的重要体现。专业是个不确定的因素,是学分和课程组合而来的,而课程是个确定因素,是比较稳定的一个单元。

知名学校要靠知名教师,知名教师要靠知名课程。核心是课程,而不是专业。其次是知

名教材,要提供和使用知名教材。其三就是要培养出知名的学生。这几种因素最后合成,就

是一所知名的大学了。有了知名度,学校的地位自然就得到社会的认可。高等学校是独立的

法人办学实体。每一所大学既然是法人实体,就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只是在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办学知名度上存在差异。把大学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是不对的,对一所大学来讲,真正最重要的是拥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特色。所以,每一类学校都应当是在合适的办学层

次上,扎扎实实地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而不应该一味追求学历攀升。有了自己的知名教授、知名课程、知名教材、知名学生,就有了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知名点,自己的地位,知名大学的意义就在这里。如何促进大学内涵的发展一是高校要“依法自主办学”。《高等教育法》对高校办学自主权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总体上说落实得还不彻底、还不到位。《高等教育法》

对高校的自主办学行为作了规定,主要包括,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

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与境外高等学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自主确定教学、科

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聘教师和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调整津贴及工资分配,等等。这些内容更多属于学校内涵发展。

既然法律赋予了学校很大的自主性,作为一所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校,就应该认真研究你可以

行使的自主办学权力,根据自己的办学方向,在内涵发展方面有所作为。

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有一个问题在于政府管理部门和高校对办学自主权内涵认识的不一致。管理部门较容易将办学问题行政化;而高校则更愿意将办学自主权理解为保障“学术

自由”的一种特权。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管理部门喜欢用行政的思维对待学术活动,将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分割开来。比如,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位授予等。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应该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而高校则应该尽

快建立适应市场条件下的办学机制和行之有效的自律机制,会用“权”也要用好“权”。

二是改革高校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大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改革过去以量化为主的评价,改革过去以评优为主的评价。这种改革,并不是否定和抛弃“量化和优化”的评价,而是现在这种评价走到了极端。要给教师一个自由的学术空间。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能不能从资格质量的监督、保障这个角度来进行评价。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非常重要,需要我们认真地讨论和研究。

三是营造一个良好文化与社会环境。现在我们缺少的仍然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我们传统中功利的东西太多,对眼前利益看得太重,所以,营造一个文化与社会环境,对大学内涵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