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课下检测

(满分60分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F2,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

A.F1或F2垂直于F

B.F1、F2都与F在同一直线上

C.F1或F2的大小等于F

D.F1、F2的大小和方向都与F相同

2.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许多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

B.减小过桥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C.减小过桥车辆对桥面的压力

D.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

3.如图3甲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A处挂上重物时,绳与杆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力,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图乙中的( )

图3

4.将一个竖直向下的8 N的力分解为两个力,其中一个分力方向水平,大小为6 N,那么另一个分力大小为( )

A.10 N B.8 N

C.6 N D.2 N

5.如图4所示,物体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力F作用于物体O 点,现要使合力沿着OO′方向,那么必须同时再加一个力F′,这个力的

最小值是( )

A.F cosθ B.F sinθ

C.F tanθ D.F cotθ 图4

6.如图5所示,重20 N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F=8 N的力斜

向下推物体.F与水平面成30°角,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则物体( )

A.对地面的压力为28 N 图5

B.所受的摩擦力为4 N

C.所受的合力为5 N

D.所受的合力为0

7.如图6所示,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NO.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的重力的过程中(绳OC不会断)( ) A.ON绳先被拉断

B.OM绳先被拉断

C.ON绳和OM绳同时被拉断图6

D.因无具体数据,故无法判断哪条绳先被拉断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8.(7分)如图7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重为60 N的物体,在与水平面成30°角斜向上的大小为20 N的拉力F作用下匀速运动,求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图7

9.(8分)如图8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在挡板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求:

图8

(1)两挡板受到小球压力大小之比

(2)斜面受到两小球压力大小之比

10.(10分)如图9所示,为了推动一个大橱,某人找了两块木板,搭

成一个人字形,他往中间一站,橱被推动了.设橱和墙壁间的距离

为s,两木板长均为L(L略大于),人重为G,试求木板对橱的水平推力.图9

详解答案:

1.选ABC 一个力F可以分解成无数对分力,分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确定的,F1和F2可以与F在同一直线上,但是不可能同时大小也都与F相同,因为两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两力之和.

2.选D 

如图所示,重力G产生的效果是使物体下滑的分力F1和使物体压紧

斜面的分力F2,则F1=G sinθ,F2=G cosθ,倾角θ减小,F1减小,F2增大,高大的桥造很长的引桥主要目的是减小桥面的坡度,即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从而使行车安全,选项D正确.3.选D 绳对手指的作用力为拉力,杆对手掌的作用力为压力,故D正确.

4.选A 

以F=8 N为对角线,以F1=6 N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勾股定理知F2=10 N.故只有A正确.

5.选B 合力与两分力矢量首尾相接构成三角形,所以当F′

与OO′垂直时,F′最小,且F min=F sinθ.

6.选BD 

将力F根据效果分解如图,对地的压力为N=F2+G=F sin30°+G=24 N,又因F1=F cos30°<μN,故受到的静摩擦力为f=F cos30°=4 N,故

物体合力为零,所以B、D项正确.

7.选A 

由于MO>NO,所以α>β,则作出力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

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的长短可以知道F ON>F OM,所以在G增大的过程中,绳ON先断.

8.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到拉力F、重力G、地面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作用,所以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把F进行正交分解.

F x=F cos30°=20× N=10 N,

F y=F sin30°=20× N=10 N,

则由平衡条件可知,在水平方向上:F x-f=0.在竖直方向上:F y +N-G=0.解得f=10 N,N=50 N.

答案:50 N 10 N

9.解析:题图甲中球所受重力的分解如图甲所示.

F1=G tanθ,F2=.

题图乙中球所受重力的分解如图乙所示.

F1′=G sinθ,F2′=G cosθ.

所以挡板A、B所受压力之比:

==;

斜面所受两小球压力之比:

==.

答案:(1)1∶cosθ (2)1∶cos2θ

10.解析:以人站的点将木板所受压力分解作平行四边形,如图(1)所示,由相似三角形知识:

则=,解得F=.

将木板推橱的力分解,作平行四边形,如图(2)所示.=,F1=== .

答案:

力的分解

高一物理【3.5力的分解】导学案(一) 编写人:朱照俊2010.11.12 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 2、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3、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第一部分:课前自主学习,主动落实学案 一、力的分解: 1、定义:求一个力的叫做力的分解。 2、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同样遵守。 3、把一个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就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在不同情况下,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个力,可以产生几个不同的效果,如果没有其他限制,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所以一个已知力要根据力的实际 进行分解。 自主探究1: 如图所示,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效果?它能分解成哪两个力? 二、矢量相加的法则: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守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相加的物理量。 3、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从第一个矢量的始端指向第二个矢量的末端的有向线段就表示合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三角形定则和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质相同。

自主探究2: 矢量有正负,若F1=-5N, F2=3N,则F1 和F2哪一个力大呢? 第二部分:课堂互动探究 一、力的分解方法(一)——实际效果分解法 1、根据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平行四边形,即:如果没有条件限制,同一个力F可以分解为大小、方向各不相同的无数组分力,但是我们在分解力时,往往要根据力的实际效果进行力的分解,具体步骤如下: ①首先根据这个力的实际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②再根据两个实际分力方向作平行四边形,已知力为对角线,实际分力为邻边。 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知识和相关的数学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2、几个按实际效果分解的实例: ①地面上物体受斜向上拉力F作用,求F的分力。 ②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固定斜面上,求重力mg的分力。 ③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而静止在斜面上,求重力mg 的分力。

力的分解

xxxXXXXX 学校XXXX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 年级xx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计算题 (每空? 分,共? 分) 1、将一个水平向右的F =100N 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F 1、F 2。 (1)若已知分力 F 1的方向如左图所示,大小恰好也等于100N ,求另一个分力F 2的大小和方向,并画出力的分解的示意图; (2)若分力F 1方向不变,但大小未知,如右图所示,求分力F 2的最小值,并画出力的分解的示意图。 2、电梯修理员或牵引专家常常需要监测金属绳中的张力,但不能到绳的自由端去直接测量.某公司制造出一种能测量绳中张力的仪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将相距为L 的两根固定支柱A 、B (图中小圆圈表示支柱的横截面)垂直于金属绳水平放置,在A 、B 的中点用一可动支柱C 向上推动金属绳,使绳在垂直于A 、B 的方向竖直向上发生一个偏移量 d (d ?L ),这时仪器测得金属绳对支柱C 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为F . (1)试用L 、d 、F 表示这时金属绳中的张力F T ; (2)如果偏移量d =10 mm ,作用力F =400 N ,L =250 mm ,计算金属绳张力的大小.

3、如图6-11所示,两滑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一细线相连,轻杆OA、OB搁在滑块上,且可绕铰链O自由转动,两杆长度相等,夹角为θ,当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在铰链上时,滑块间细线的张力为多大? 4、 图6-13 如图6-13所示,某同学在地面上拉着一个质量为m=30 kg的箱子匀速前进,已知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拉力F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45°,g=10 m/s2.求: (1)绳子的拉力F1为多少? (2)该同学能否用比F1小的力拉着箱子匀速前进?如果能,请求出拉力的最小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5、为了将陷入泥泞里的汽车拉出来,驾驶员常按图(a)所示办法用钢索和大树相连并拉紧钢索,然后在钢索的中央用垂直于钢索的侧向力F拉钢索,从而使汽车移动。图(b)是某时刻的俯视图,力F大小为400N,钢索的中点被拉过0.4m,钢索总长L=16m。问: (1)汽车在图(b)所示时刻受到的拉力大小为多少? (2)如果力F恒定不变,且钢索的伸长忽略不计,那么,从图(a)所示时刻拉至图(b)所示时刻,汽车受到的拉 力大小如何变化?为什么? 6、如图所示为一攀崖运动员,正在 竖直崖壁上攀登,由于身背很重的行

高一第一学期(试用版)-第二章 C 力的分解 教案 (2)

C 力的分解 (第一课时)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核心概念是:力的分解;核心规律是:平行四边形定则;核心思想是:等效替代思想。体现了矢量运算规则,对学生今后学习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2、学情分析 由于是借班上课,并不了解该班级的具体情况。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一般在“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方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存在困难。 3、教学策略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探究,从等效的角度启发学生认识合力和分力,建立分力、力的分解的概念。 根据学生分组实验的自主探究的结果,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出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根据学生对实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按力作用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的思想方法,以达到通过简单的个性问题的分析推广到一般的情况,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1/ 9

通过对简单实际问题的研究,使学生知道力的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自觉联系生活、生产和科技实际,激发求知欲望和研究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力的分解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初步学会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和求分力(通过直角三角形求法求解)。 2、过程与方法:经历在实际问题中建模、分析过程,领悟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有关力的分解的实例分析,感悟力的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力的分解及其方法。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分解力,找出分力的方向。 四、教学资源(第一课时) 1、教学器材 (1)演示实验器材:细绳、一瓶水 (2)学生实验器材:三角板、木夹 2、教学课件 2/ 9

_力的分解知识点与习题及答案

力的分解基本知识点与练习题 基本知识点 一、分力的概念 1、几个力,如果它们共同产生的效果跟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几个力就叫做 那个力的分力(那个力就叫做这几个力的合力)。 2、分力与合力是等效替代关系,其相同之处是作用效果相同;不同之处是不能同时出现,在受力分 析或有关力的计算中不能重复考虑。 二、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的概念: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2、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把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 对角线,那么,与力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就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F1和F2。 3、力的分解的特点是:同一个力,若没有其他限制,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力(因为对于 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通常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才有实际意义。 4、按力的效果分解力F的一般方法步骤: (1)根据物体(或结点)所处的状态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3)根据两个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 (4)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利用学过的几何知识求两个分力的大小。也可根据数学知识用计算法。 三、对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的几种常见的情况和力的分解的定解问题 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是以这个力F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无附加条件限制时可作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这说明两个力的合力可唯一确定,一个力的两个分力不是唯一的。要确定一个力的两个分力,一定有定解条件。 假设合力F一定 1、当俩个分力F1已知,求另一个分力F2,如图F2有唯一解。 2、当俩个分力F 1, F2的方向已知,求这俩个力,如图F1,F2 有唯一解 3、当俩个分力F1, F2的大小已知,求解这俩个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力的分解

第五节力的分解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会用三角形定则求力的分解,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能够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2.过程与方法 体会合成与分解的互逆性和所遵从的法则,掌握力的分解的矢量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分析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力,下列哪种分解方法是可能的() A.分力之一垂直F B.两个分力的大小与F的大小相同 C.一个分力的大小与F的大小相同 D.一个分力与F相同 2.如图3-14所示,光滑斜面上物体的重力mg分解为F1、F2 两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 面的压力 B.物体受到mg、F N、F1、F2四个力作用 C.物体只受重力mg和弹力F作用 图3-14 D.F N、F1、F2三力的作用效果与mg、F两力的作用效果不 同 3.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F2,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B.F1、F2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C.物体同时受到F、F1、F2三个力的作用 D.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相同 4.对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与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B .合力必定大于分力 C .物体间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和弹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D .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分解为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一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对物体施加一个倾角为30°斜向上的 力,如图3-15所示,当这个力从零开始增加时,物体所受的摩 擦力将()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先逐渐增大,后又减小 D .先逐渐减小,后又增大 2.已知力F 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力,下列情况具有唯一解的是() A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并且不在同一直线上 B .已知一个分力大小和方向 C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D .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3.将一个有确定方向的力F=10N 分解为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 成30 0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N ,则在分解时() A .有无数组解B.有两组解C.有唯一解D.无解 4.将一个5N 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分力的大小可以是() A .都是5N B .分别是1000N 和996N C .其中一个分力可以是5?104NC .其中一个分力可以是0.1N 5.用两根细绳把一支荧光灯悬挂起来,在图3-16中,哪一种情况悬绳中张力最小() 6.如图3-17所示,物体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力F 作用于物体O 点,现要使合力沿着OO '方向,那么必须同时加一个力F ',这个力 的最小值是() A .F θcos B .F θsin C .F D .F θcot 7.把一个已知力F 分解,要求其中一个分力F 1跟F 成300角。而大 小未知;另一个分力F 2=33F ,但方向未知,则F 1的大小可能是() A .33FB .23FC .3FD .3 32 F 8.如图3-18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 ,轻细绳AO 和BO 的A 、 B 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 水平,BO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 AO 的拉力F 1和BO 的拉力F 2的大小是() 图3-15 图3-16 图3-18 图3-17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分解和合成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和分解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和分解。 2. 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含义和使用方法,会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 3. 会进行受力分析,会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力的平衡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什么是等效替代法。 2. 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3. 会根据力的效果对其进行分解并利用三角形关系求解分力或合力。 4. 会利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力的平衡问题。 难点: 1.“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应用。 2. 按照力的实际效果分解力。 3. 正交分解方法的应用。 三、考点分析: 本节内容是力学的基础内容,对本节课内容的考查常和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及运 1、合力与分力 (1)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①合力与分力之间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几个 力的作用时,如果用另一个力来代替这几个力而作用效果不变,这个力 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但必须要明确合力是虚设的等效力,并非是真实 存在的力。合力没有性质可言,也找不到施力物体,合力与它的几个分 力可以等效替代,但不能共存,否则就添加了力。 ②一个力可以有多个分力,即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与多个力的作 用效果相同。当然,多个力的作用效果也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 2、共点力 (1)概念: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 线相交于同一点,则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一个具体的物体,所受的各个力的作用点并非完全在同一个点上,若这个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我们就认为物体所受到的力就是共点力。如图甲所示,我们可以认为拉力F 、摩擦力F f 及支持力F N 都与重力G 作用于同一点O 。又如图乙所示,

力的分解计算方法举例

力的分解计算方法举例 一、三角函数法 例1:如图所示,用光滑斜劈ABC 将一木块挤压两墙之间, 斜劈AB=2cm ,BC=8cm ,F=200N ,斜劈AC 对木块压力大小为____N , BC 对墙壁的压力为_____N 。 解析:先根据力F 对斜劈产生的作用效果,将力F 分解为 垂直AC 方向和垂直BC 方向的两个分力,然后由力矢量关系及 几何关系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 选斜劈为研究对象,将F 进行分解如图所示,可以得出: 点评:三角函数法适用于矢量三角形是一 个直角三角形的情况,且已知合力的大小及其中 一个分力的方向。 二、相似三角形法 例2:两根等长的轻绳,下端结于一点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相距为S 的两点上,已知两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T ,则每根绳长度不得短于多少? 解析:因为天花板水平,两绳又等长,所以受力相等。又因MN 两点距离为S 固定,所以绳子越短,两绳张角越大,当合力一定时,绳的张力越大。设绳子张力为T 时,长度为L ,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在左图中过O 点作MN 的垂线,垂足为P ,由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得: , 解得: 例3:图1是压榨机的示意图,图中AB 、AC 是用铰链连接的两个等长的不计重力的轻杆,B 是固定的铰链,C 是有铰链的滑块,(C 的重力不计)。当在A 处加一个水平推力F 后,会使C 压紧被压榨的物体D ,物体D 受到的压力N 和推 力F 的大小之比N/F 为( ) A. 1 B. 3 C. 5 D. 7 解析:1.根据力F 作用于A 点所产生的效果将F 沿 AB 、AC 进行分解,组成一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如图2所 示;2.Fc 是杆对物块C 斜向下的压力,将Fc 分别沿Y 和X 方向分解,如图3所示,其中Ny 就是物块C 对物块 D 的压力(大小),所以本题要用到对力的两次分解; 3.由图可知,力的矢量图和压榨机的杆组成相似三角形,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课下检测 (满分60分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F2,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 A.F1或F2垂直于F B.F1、F2都与F在同一直线上 C.F1或F2的大小等于F D.F1、F2的大小和方向都与F相同 2.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许多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 B.减小过桥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C.减小过桥车辆对桥面的压力 D.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 3.如图3甲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A处挂上重物时,绳与杆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力,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图乙中的( )

图3 4.将一个竖直向下的8 N的力分解为两个力,其中一个分力方向水平,大小为6 N,那么另一个分力大小为( ) A.10 N B.8 N C.6 N D.2 N

5.如图4所示,物体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力F作用于物体O 点,现要使合力沿着OO′方向,那么必须同时再加一个力F′,这个力的 最小值是( ) A.F cosθ B.F sinθ C.F tanθ D.F cotθ 图4 6.如图5所示,重20 N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F=8 N的力斜

向下推物体.F与水平面成30°角,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则物体( ) A.对地面的压力为28 N 图5 B.所受的摩擦力为4 N C.所受的合力为5 N D.所受的合力为0 7.如图6所示,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NO.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的重力的过程中(绳OC不会断)( ) A.ON绳先被拉断 B.OM绳先被拉断

力的分解教案

第六节力的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都是力的等效代替,满足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了解力的分解具有惟一性的条件。 3.掌握按力的效果进行力的分解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渗透“等效代替”的思想。 2.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重点:在具体问题中如何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 难点 1.如何确定分力的方向。 2.力的分解具有惟一性的条件。 教法建议 一、关于力的分解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预算,是求一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在对已知力进行分解时对两个分力的方向的确定,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的。在前一节力的合成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运算规律的掌握会比较迅速,而难在是对于如何根

据力的效果去分解力,课本上列举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一个是水平面上物体受到斜向拉力的分解,一个是斜面上物体所收到的重力的分解,具有典型范例作用,教师在讲解时注意从以下方面详细分析: 1.对合力特征的描述,如例题1中的几个关键性描述语句:水平面、斜向上方、拉力F,与水平方向成θ角,关于重力以及地面对物体的弹力、摩擦力可以暂时不必讨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合力产生的分力效果,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现象入手(如下图所示)。由于物体的重力,产生了两个力的效果,一是橡皮筋被拉伸,一是木杆压靠在墙面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铅笔、橡皮筋,用手代替墙面体会一下铅笔重力的两个分效果。 3.分力大小计算书写规范。在计算时可以提前向学生讲述一些正弦和余弦的知识。 二、关于力的正交分解的教法建议: 力的正交分解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求解合力的方法,它实际上是利用了力的分解的原理把力都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然后就变成 了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的问题了。使计算变得简单。由 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未接触到有关映射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讲 解该部分内容时,首先从直角分解入手,尤其在分析斜面上 静止物体的受力平衡问题时,粗略介绍正交分解的概念就可以了。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力的分解

长沙市第六中学备课纸

(可以在图中比较一下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能不能随意分解呢? (或下图所示装置来演示:让学生体会悬挂钩码后,两条橡皮筋发生的形变怎样,说明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效果)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配合,认真完成实验。 点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活动:同学们经过亲身体会,讨论以下问题: 1、食指和掌心有什么感觉? 2、这种感觉说明铅笔末端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3、若用两个力来代替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这两个力的方向怎样? 4、这两个力与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的效果是相同的,那么能不能用这两个力来代替那一个力呢? 5、这两个力与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是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亲身体会,讨论问题结论: l、食指有被拉伸的感觉.掌心有被刺痛的感觉。 2、一个是拉伸细线,一个是压紧铅笔。 3、一个沿细线方向向外,一个沿铅笔向里。 4、可以。 5、这两个力是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的分力。

点评: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会,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l、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可以怎样分解呢? 2、为什么这么分解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进行作答: 1、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可以分解成一个沿细线方向向外的拉力,一个沿铅笔向里的压力。 2、因为悬挂钩码后产生的拉力在这两个方向上产生了两个效果。 点评:进一步探索,逐步推导。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那么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力的分解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进行作答: 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点评: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综合点评:对于力的分解,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力的分解要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这一点,较难理解。这里加了一个学生参与,并可以亲身体会力的作用效果的这个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知道,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力的分解时,要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个实际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桥,而一些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这是为什么呢?(关于什么是引桥教师要给予简单的解释。)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得到不同结论。 点评:加强物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对于学生讨论的结论,教师先不进行评价,而是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车辆经过高大的桥时,要先上坡,再下坡,我们能不能把车辆的运动看作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呢?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思考,抽象出物理模型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点评: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在模型中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演示:用薄塑料板做斜面,将小车放在斜面上,让学生观察现象。教师引导:在斜面上运动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但它并没有竖直下落,而是要沿斜面下滑,那么在物体运动过程中重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 教师重点引导,必须让学生明确一定是力在受力物体上产生的效果。 学生活动: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看到的现象:斜面被压弯,同时小车沿斜

力的分解常用方法

力的分解常用方法 总结:“一情况,两方法,三模型”: 力的分解中的几种情况;矢量三角形法解最值问题、矢量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法解相似类问题;刀劈模型、铰链模型、斜面上的变力模型。 第一堂课: 1、力的分解中具有确定解的几种情况 2、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解题 第二堂课: 3、模型:刀劈、铰链、斜面变力 4、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三堂课: 5、分解方法:①直接分解(为分解而分解);②正交分解(为合成而分解) 经验: 1、结合圆的位置关系,边讲解边在黑板上画力的矢量图。 前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只要三力能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就说明其中一个力是另外两个的合力。(结合位移的合成去讲解:全过程的位移等于从出发点指向终点的一条有向线段。) 板书:

2、黑板上作图,告知同学们力可以平行移动。这是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定则的数学基础。 3、刀劈:这里展示给大家的是锐利无比的匕首,想当年荆轲同学提着这一班匕首进入不测之强秦,以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只管剑术不精,空留风萧萧兮易水寒。好,说起此事,不得不提燕太子丹确实是有些愚钝。想当年荆轲出使秦国之前,燕太子丹为了鼓励荆轲,给他看了一出宫廷歌舞表演,之后荆轲就看中了一个歌舞伎。但是他不好意思说,于是他就说了一句比较隐晦的话:“但爱其手!”但,在这里就是“只”的意思。也就是说只爱她的手。好么,那燕太子丹一听,就喜欢她的手,把歌舞伎的手切下来就送给了荆轲。你想想荆轲抱着这只手心里面是何等感受?啊,所以燕太子丹就割裂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锋利的刀刃一定要足够薄呢?有同学说可能是压强的问题,相同 的压力,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那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我们来

力的分解优质课教案

探究力的分解 桐庐中学郭金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力的分解 2、知道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会作力的分解图 3、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大小 4、会分析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利用力的分解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从而确定分力的方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索精神与科学严谨态度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力的分解方法,会作力的分解图并利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大小。 重点突破:互动探究及自主探究部分均安排学生作图及计算,使得学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教学难念】 根据问题受力情况分力力的作用效果,从而确定分力的方向。 难点突破:以实验的手段,化不可见为可见,使感觉变看见,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小组探究,自主探究,深刻体会什么是力的作用效果,及如何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教师:非常荣幸能来富春中学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我们先邀请两位男生上前与老师一起完成一个小游戏。 师生互动:邀请两位男生模拟拔河进入相持阶段,握紧绳子用力拉,然后教师用两根手指从绳子中部往边上一拉,结果把两个男生都拉过来了。 教师继续点燃气氛:老师不仅可以用两根手指轻松拉过两个男生,还可以单手拉动大客车,可惜这个就不能现场演示了,大家看一段视频吧!(播放视频) 教师留下悬念:为什么老师能“四两拨千斤”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就能很好的解释这个现象了。 教师明确课堂内容的意义: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过,有时候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替代,这就是力的合成。实际中又有很多情况下一个力能产生多个作用效果,为了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我们又必须用几个力去代替这一个力,这就是力的分解。比如,刚才两位同学拔河,老师在绳子中部施加了一个横向的拉力,这个力就同时产生了拉动两位同学的作用效果,要解释这四两拨千斤现象就必须学习力的分解知识。现在我们从简易点的情况入手研究力的分解。 [师生互动探究一] (图片展示:拖拉机拉耙,人拉箱子!) 教师疑问过渡: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片,这里物体都受到一个斜向上的拉力,这个拉力对物

力的分解含答案

1、在倾角α=30°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档板,在档板和斜面之间放有一个重为G=20N的光滑圆球,如图,试求这个球对斜面的压力和对档板的压力. 2、电梯修理员或牵引专家常常需要监测金属绳中的张力,但不能到绳的自由端去直接测量.某公司制造出一种能测量绳中张力的仪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将相距为L的两根固定支柱A、B(图中小圆圈表示支柱的横截面)垂直于金属绳水平放置,在A、B的中点用一可动支柱C向上推动金属绳,使绳在垂直于A、B的方向竖直向上发生一个偏移量d(d ?L),这时仪器测得金属绳对支柱C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为F. (1)试用L、d、F表示这时金属绳中的张力F T; (2)如果偏移量d=10 mm,作用力F=400 N,L=250 mm,计算金属绳张力的大小. 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AC⊥BC,且AC=24cm,BC=18cm,斜面上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请你按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分解。(g取10m/s2) (1)在图上画出重力分解示意图; (2)求重力两个分力的大小 . 4、如图所示,接触面均光滑,斜面的倾角θ=37°,球处于静止,球的重力G=80N,求: (1)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和方向; (2)球对竖直挡板的压力的大小和方向。 5、如图所示,一个质量是m的球体,放在一光滑的斜面上,被一竖直的挡板挡住,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体的倾角为α,且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 ⑴斜面对球体的弹力的大小⑵挡扳对球体的弹力的大小 6如图6-13所示,某同学在地面上拉着一个质量为m=30 kg的箱子匀速前进,已知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拉力F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45°,g=10 m/s2.求: (1)绳子的拉力F1为多少? (2)该同学能否用比F1小的力拉着箱子匀速前进?如果能,请求出拉力的最小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7、如图6-11所示,两滑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一细线相连,轻杆OA、OB搁在滑块上,且可绕铰链O自由转动,两杆长度相等,夹角为θ,当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在铰链上时,滑块间细线的张力为多大? 8、为了将陷入泥泞里的汽车拉出来,驾驶员常按图(a)所示办法用钢索和大树相连并拉紧钢索,然后在钢索的中央用垂直于钢索的侧向力F拉钢索,从而使汽车移动。图(b)是某时刻的俯视图,力F大小为400N,钢索的中点被拉过0.4m,钢索总长L=16m。问: (1)汽车在图(b)所示时刻受到的拉力大小为多少? (2)如果力F恒定不变,且钢索的伸长忽略不计,那么,从图(a)所示时刻拉至图(b)所示时刻,汽车受到的拉力大小如何变化?为什么?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的分解”是人教版物理必修Ⅰ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及力的合成之后而编排的。由于力的分解是高中物理处理复杂力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节实际,我设立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到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在无条件限制下可以有无数组解。 ②知道具体情况中力要按作用效果分解,并能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求解。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把力分解时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及确定两分力的方向作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面对的是襄阳五中高一的新生,他们在知识储备上已经认识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掌握了合力与分力等效替代的关系。在能力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心理上对探究物理知识有一定的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奠定实验基础。 教法与学法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同时还穿插了,情景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 在学生的学法上,我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体验式学习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车子陷入泥坑,现在只有绳子和树,怎样凭一己之力将车子拉出来呢?经过学生的讨论,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案,最后我给学生展示了可行一种的方法。我引入这样一个有趣力的分解现象,并不急于马上给学生解答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到。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设谜题的方式,使自己的课堂在教学的一开始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精心原创)力的分解经典例题与练习

【例1】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 一重物,如图1—17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是( )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例2】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的作用下由静 止开始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图1—18所示,则物体所受摩 擦力F f ( ) A. F f<μmg B. F f=μmg C .F f>μmg D.不能确定 【例3】物体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重力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②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重力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A.①② B. C.②③ D.②④ 【例4】把一个力F分解成相等的两个分力,则两个分力的大小可在______到______的范围内变化,______越大时,两个分力越大. 【例5】重力为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与斜面垂直的压力F,如图1—19所示,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大小为______. 图1—19 图1—20 【例6】如图1—20所示,一半径为r的球重为G,它被长为r的细绳挂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求:(1)细绳拉力的大小; (2)墙壁受的压力的大小. 【例7】在一实际问题中进行力的分解时,应先弄清该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然后再分解这个力,如图1—21所示的三种情况中,均匀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光滑.为了讨论各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应该怎样对重力进行分解?若球的质量为m,将重力分解后,它的两个分力分别为多大?(已知斜面倾角为α 图1—2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7力的分解

1.7 力的分解 【【教教学学目目标标】】 1、理解分力和力的分解概念. 2、会用作图法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 3、进一步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4、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重重点点难难点点】】 在具体问题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将一个力进行合理的分解。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讲解 【教学用具】 弹簧秤、橡皮筋、铺有海锦的斜面及木板 【【教教学学过过程程】】 一、力的分解 1、分力: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个力的分力. 2、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注意】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力的分解不唯一(理论上有无数解),但在实际问题中应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 (3)分力与合力是等效替代关系。 二、力的分解方法: 1、力的分解法则: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把一个力(合力)F 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然后依据力的效果画出两个分力的方向,进而作出平行四边形,就可得到两个分力F 1和F 2.

图1-8 A B C O G 2、力的分解方法: (1)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①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 ②根据已知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作平行四边形; ③根据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知识确定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1】斜向拉力或推力的分解: 【例2】斜面上重力的分解: 【例3】绳和支架问题: (2)按实际需要分解——正交分解法。 三、力的分解类型: ★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如图1-7-1所示(见课本P14,图1-29)。 其中有确定解的三种情况: 1、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有唯一解。 2、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有唯一解。 已知合力F及其一个分力F1的大小和方向时,先连接F和F1的矢端,再过O点作射线OA与之平行,然后过合力F的矢端作分力F1的平行线与OA相交,即得到另一个分力F2,如图1-7-3所示. 3、已知一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有一组解,两组解或无解。 图1-7-2 图1-7-3 图1-7-1 图1-7-7 θ 图1-7-8 图1-7-9 L G F F O B A θ

_力的分解知识点与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力的分解基本知识点与练习题 基本知识点 一、分力的概念 1、几个力,如果它们共同产生的效果跟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则 2 1 2F 3 4 (1) (2)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3)根据两个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 (4)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利用学过的几何知识求两个分力的大小。也可根据数学知 识用计算法。 三、对一个已知力进行分解的几种常见的情况和力的分解的定解问题

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是以这个力F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无附加条件限制时可作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这说明两个力的合力可唯一确定,一个力的两个分力不是唯一的。 要确定一个力的两个分力,一定有定解条件。 假设合力F一定 1图 2、 3 A F1F2??一组解。 B F1F2??,无解。 C F1F2??,俩个解。 4、当一个分力的方向已知,另一个大小未知。 ①2sinθ??,无解。②2sinθ??,一个解。 ③2sinFθ???,一组解。④2sinθ?,一组解 ⑤2sinθ??为问题的临界条件。 5、当一个分力的大小1F已知,求另一个分力2F。

①当F1、F2?时,只有一组解。 ②当F与2F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F2一直增大。 四、力的正交分解法: 1、将一个力沿着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称为力的正交分解法。力的正 交分解法是力学问题中处理力的最常用的方法。 2 3 4 5 复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和F2,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F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B.F1和F2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人教版必修一《力的分解》WORD教案11

人教版必修一《力的分解》WORD教案11 力的分解 【学习目标】 1.明白什么是力的分解,了解力的分解的一样方法. 2.明白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差不多上矢量运算法则. 3.能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运算. 【学习重点】 1.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在力的分解中的应用. 2.依照力的作用成效对力进行分解. 3.正交分解法. 【学习难点】 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运算.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任务一、力的分解 (阅读教材p64页完成下列问题) 1、拖拉机对耙的拉力产生哪两个作用成效? 2、这两个成效相当于两个力分别分别产生的,也确实是说,拖拉机实际拉耙的力F能够用 两个力 F和2F来替代。那么,力1F和2F就叫做力F的力。那么,求一个实际的力的分1 力就叫做力的。 3、什么缘故说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如图一个已知的力能够分解成多少对不同的共点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样研究一个力的分力呢? (小组讨论)

(由于分力与合力相互替换的前提是相同作用成效,因此在分解某力时,其各个分力必须有各自的实际成效,比如:形变成效,在那个意义上讲,力的分解是唯独的。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样都按力的作用成效来分解。)下面我们来分析几个实例。 任务二、力的分解的实例(力的分解原则:按力的作用成效来分解) 1、对放在水平面上物体所受斜向上拉力F的分解 (1)拉力F产生哪两个作用成效? (2)两分力大小分别是多少?(运用三角形知识求解) 2、对放在斜面上物体的重力G分解 (1)重力G产生哪两个作用成效? (2)两分力大小分别是多少?(运用三角形知识求解) 做一做:1、如图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 A.重力、下滑力、支持力 B.重力、下滑力、支持力、静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 D.以上都不对 3、三角支架悬物拉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导)学案

3.5 力的分解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知道力的分解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3.会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 一、力的分解 [问题设计] 王昊同学假期里去旅游,他正拖着行李箱去检票,如图1所示.王昊对箱子有一个斜向上的拉力,这个力对箱子产生了什么效果?这些效果与王昊对箱子的拉力有什么关系? 图1 答案王昊对箱子斜向上的拉力产生了两个效果:水平方向使箱子前进,竖直方向将箱子向上提起.这两个效果可以替代王昊对箱子的拉力. [要点提炼] 1.力的分解:一个力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来等效替代,这几个力称为那一个力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2.力的分解的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分解的讨论 (1)如果没有限制,一个力可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2)有限制条件的力的分解 ①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时,有唯一解.(如图2所示) 图2 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时,有唯一解.(如图3所示) 图3 (3)已知合力F以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时,若F与F1的夹角为α,有下面几种可能:

图4 ①当F sin αF时,有唯一解,如图丁所示. 二、力的分解法 [问题设计] 如图5甲所示,在一个直角木支架上,用塑料垫板做斜面.将一用橡皮筋拉着的小车放在斜面上(如图乙),观察塑料垫板和橡皮筋的形变. 图5 (1)小车重力对斜面和橡皮筋产生了哪些作用效果?如果没有小车重力的作用,还会有这些作用效果吗? (2)根据重力产生的效果将重力分解,若斜面倾角为θ,小车重力为G,求这两个作用效果的力的大小. 答案(1)斜面上小车重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使小车压紧斜面,二是拉伸橡皮筋;不会. (2)这两个效果的方向互相垂直;小车重力的分解如图所示,两个作用效果的力的大小为 G x=G sin θ,G y=G cos θ [要点提炼] 在实际问题中,一般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基本步骤为: (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 (2)根据两个分力的方向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 (3)利用数学知识解三角形,分析、计算分力的大小. 三、力的正交分解法 1.正交分解的目的:当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并且这几个力只共面不共线时,其合力用平行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分解习题及答案

第五节力的分解 一、选择题。 1.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和F2,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F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B.F1和F2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C.物体同时受到F1、F2和F三个力作用 D.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相同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力只能分解成惟一确定的一对分力 B.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分力 C.已知一个力和它的一个分力,则另一个分力有确定值 D.已知一个力和它的两个分力方向,则两分力有确定值 3. 已知某力的大小为10 N,则不可能将此力分解为下列哪组力() A.3 N、3 N B.6 N、6 N C.100 N、100 N D.400 N、400 N 4.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在运算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A.位移、速度、加速度、力 B.位移、长度、速度、电流 C.力、位移、热传递、加速度 D.速度、加速度、力、路程 5. 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下滑的物体受到的力是() A. 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B. 重力,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 重力,下滑力 D. 重力,支持力,下滑力和正压力 6.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则这两个分力与合力的关系是() A.两分力大小之和一定等于合力的大小 B.任一分力都一定小于合力 C.任一分力都一定大于合力 D.任一分力都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合力 7.物体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重力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②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重力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上海南浦大桥,桥面高46m ,主桥全长846m ,引桥全长7500m ,引桥做得这样长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小汽车的重力平行于引桥桥面向下的分力 B.减小汽车对桥面的压力 C.增大汽车的下滑力 D.减小汽车的下滑力 9.在水平木板上放一个小铁块,逐渐抬高木板一端,在铁块下滑前的过程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 和铁块对木板的正压力F N 的变化情况是( ) A. F 和F N 都不断增大 B. F 增大,F N 减小 C. F 减小,F N 增大 D. F 和F N 都减小 10.如图,某同学把放在斜面上的木箱的重力分解为F 1和F 2两个力,F 1平行于斜面向下,F 2垂直于斜面向下,下列关于这两个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 1是木箱受的力 B. F 2是斜面受的压力 C. F 2是木箱受的力 D.斜面受的压力与F 2大小相等 11.在图中两个体重相同的小孩静止坐在秋千上,两秋千的绳子是一样的。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绳子容易断 B.乙中绳子容易断 C.甲、乙中绳子一样容易断 D.不确定 A F 2 F 1 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