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唐诗:中国人的千古绝唱(DOC)

唐诗:中国人的千古绝唱(DOC)

唐诗:中国人的千古绝唱(DOC)
唐诗:中国人的千古绝唱(DOC)

唐诗:中国人的千古绝唱

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在唐代,中国古典诗歌达到全盛时期。唐代三百年间,涌现出大批优秀诗人和杰出的诗歌作品。清代所编《全唐诗》,收录二千三百多位诗人,共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唐代诗歌数量极大,题材广泛,意象和风格多样化,出现大量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作品,真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唐诗是中国人的千古绝唱。

值得我们今天吟诵的唐代诗歌太多。下面我们只介绍三位大诗人。因为这三位大诗人的诗歌所蕴涵的中国文化的意味和情趣,最有代表性。

杜甫诗的沉郁之美

杜甫诗的美感,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沉郁。

“沉郁”的文化内涵,是儒家的“仁”。

杜甫诗意图黄永玉作于1976年

杜甫范曾作品

杜甫诗意图范曾作品

儒家的“仁”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同情、人间关爱之情,即孔子所说的“泛爱众”、“爱人”。这种人类同情、人间关爱之情,渗透在杜甫的作品之中,凝结为一种独特的美,就是沉郁。

杜甫诗意图吴山明作于1983年

杜甫诗的沉郁,一个特色是对于人间疾苦的深切体验和同情。这是杜甫的个人命运和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发的体验和感受。杜甫的《北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兵车行》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都是这方面的典型。如《兵车行》一开头就描写战争使老百姓妻离子散:“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结尾无数士兵在战争中丧失生命发出悲叹:“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三吏”、“三别”也是写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新婚别》是写“暮婚晨告别”的一夜夫妻,《垂老别》是写老翁被征去打仗,与老妻惜别,《无家别》是写还乡后无家可归,重又被征去打仗的士兵。如《新安吏》中的诗句: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有母送”描述出母子生离死别之恨,“独伶俜”又写出茫茫无告的悲哀。水流呜咽,和人们的哭声搅成一片。这种沉郁就来自诗人对人间疾苦的深厚的同情。又如《新婚别》中的诗句: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大小必双翔”、“与君永相望”,都是一字一泪,这种沉郁,也是来自真挚的人间关爱之情。

杜甫诗意图王明明作品

杜甫诗的沉郁,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由对人世沧桑的深切体验而引发的一种人生的悲凉感和历史的沧桑感。如写诸葛亮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就弥漫着一种人生和历史的悲凉感。又如写王昭君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首诗也有一种人生和历史的苍凉感。

这就是杜甫诗的沉郁之美,它蕴涵着一种对于人间疾苦的深厚的同情,同时弥漫着一种人生、历史的悲凉感和苍茫感。如果不是有至深的仁心,如果不是对人生有至深的爱,如果对于人生和历史没有至深的体验,是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的。

李白诗的飘逸之美

李白诗的美感,用一词来概括,就是“飘逸”。

李白造像范曾作于1979年

“飘逸”的文化内涵,是道家的“游”。

道家的“游”有两个内容,一是精神的自由超脱,一是人与大自然的生命融为一体。

李白戴卫作品

读李白的诗,谁都可以强烈感受到一种自由超脱的精神。“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都是挣脱一切束缚的自由超脱的意象世界,也就是庄子的逍遥无羁的“游”的境界。同时,人们从李白诗中又都可以强烈感受到一种人与大自然生命融为一体的情趣,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更复还?”都是人与大自然的生命融为一体的意象世界。李白最有名的诗篇之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用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一个缥缈奇幻、色彩缤纷的梦幻的神仙世界,“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是一个自由的精神世界,又是一个人与大自然生命融为一体的世界,总之是一个体现道家的“游”的意趣的艺术世界。

李太白像傅抱石作品

李白诗的这种飘逸之美,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

飘逸的美感是雄浑阔大、惊心动魄的美感。这种阔大,不是一般视觉空间的大,而是超越时空、无所不包的大。像李白的《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两首著名的长诗,有如雄浑阔大的交响乐,不仅有宏大的空间,宏伟的气势,排山倒海,一泻千里,而且神幻瑰丽,天地间一切奇险、荒怪的情景无所不包,令人惊心动魄。如《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一曲雄浑阔大的交响乐。没有神幻瑰丽、奇险荒怪的情景,就不能构成这样惊心动魄的交响乐。所以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诗意:舟过白帝城陆俨少作品

飘逸的美感是意气风发的美感。李白称赞谢朓等人的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自己的很多诗都有这种意气风发、放达不羁、逸兴飞扬的美感。

飘逸的美感是清新自然的美感。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的诗天真素朴、清新自然,没有丝毫的雕琢。这在李白写的绝句和乐府诗中表现得最突出。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些诗都给人清水出芙蓉的美感。

李白的诗,给人雄浑阔大、惊心动魄的美感,给人意气风发的美感,给人清新自然的美感,这就是飘逸之美。

王维诗的空灵之美

王维诗的美感,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空灵”。

“空灵”的文化内涵,是禅宗的“悟”。

禅宗主张在普通的、日常的、富有生命的感性现象中,特别是在大自然的景象中,去领悟那永恒的宇宙本体。这就是禅宗的悟。一旦有了这种领悟和体验,就会得到一种喜悦。这种禅悟和禅悦,表现在诗歌中,形成一种特殊的美,就是空灵。

王维诗意图王明明作于1986年

《五灯会元》记载了天柱崇惠禅师和门徒的对话。门徒问:“如何是禅人当下境界?”禅师回答:“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很有名的两句话。“万古长空”,象征着天地的悠悠,这是无限,是永恒。“一朝风月”,则显出宇宙的生机,大化的流行,这是当下,是瞬间。禅宗就是要人们从现实世界当下的生机去悟那宇宙的无限和永恒。因为只有通过“一朝风月”,才能悟到“万古长空”。反过来,只有领悟到“万古长空”,才能真正珍惜和享受“一朝风月”的美。这就是禅宗的“悟”。禅宗的“悟”就是一种瞬间永恒的形而上的体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