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25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旧人教版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25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旧人教版

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知识网络】

国家。

西南夷:西南地区的数十个少数民族。

初,重入汉朝版图。

百越:汉朝时,华东、华南地区越人的总称。温州称东越,两广称南越。武帝在南越 设 等九郡。

边疆各族

北方:_

东北: 南方:

西方:

X

r 经济: 兴起[各个领域。 r 政权:秦汉之际,

各族

为主,也从事

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领

深入

地区,形成强大的

.汉初

”:迫于 有限,不得不与之“和亲”,并进行

来。

西汉 。 可 * 匈有的 关' 系

大战:卫青、霍去病率兵进行了三次。

①匈奴受重创,被迫迁徒 ②后来,匈奴内战不已。

-昭君出塞:元帝将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后,密切了 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和睦相处 ①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向汉 东汉

。汉匈争夺重点转 降汉,其他各部仍游牧 _________ 关系,

4

____ ,与汉人

威胁中原及河西、西域。

_________ 先后大败北匈奴,最终解除其威胁。北匈奴政

好关系。 r 张赛 通 r …西域 西汉 目的:武帝为反击匈奴,两次派张赛出使西域。

第一次:

__________ 年到大宛、大月氏等国,获得西域资料,介绍汉朝情 况,司马迁称此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次: ____________ 年第二次出使西域,各国纷纷回访,终于建起友

意义:天山南北地区首次与内地 区的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 质生

活。

_。中原同 _________ 乃至更远地 社会进步,丰富了 ___________ 物

西域

西域都护, 管理西域:

东汉:初年,无力顾及,明帝时 管

辖西域。

.年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标

经营西域,联系加强。任命

设郡;西汉末年,夷人起兵反抗;东汉

[课堂练习] 1.汉武帝得以打败匈奴的原因有

①休养生息使西汉国力强盛 ②王国问题基本解决使中央集权加强

弱④窦固等人的军事才能 A. C.

③匈奴分裂力量削 2. A. C. 3. A. C. 4. ②③④ ①②④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比第一次顺利是因为 西域各族政权对汉使的态度截然不同 随行人数多,便于相互照应 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与影响不包括 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 B 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文化联系 B.①② D.①②③④ B .经过第一次出访,沿途情况了如指掌 D

.匈奴已被打败,扫除了主要阻碍

?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 D .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发展起来

A. C. 5. A. C. 6. A. C. 7. A. C. & A. C.

9. A. C. 汉武帝与匈奴的长期战争在历史上值得肯定,主要是因为 安定了北部边境人民的生产和

生活

B .有效地遏制了匈奴贵族的侵略

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

D .开始沟通了东西方的丝绸之路

西域都护设置有着重大的意义,其中不包括 西汉疆域得以扩大 B 促进了东西贸易的发展 D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张骞出使西域 B 班超经营西域 D

汉朝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始于 汉武帝

B.汉昭帝 汉宣帝

D.汉元帝

班超和张骞出使西域所起的作用的不同之处是 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 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B 恢复汉和西域的交往 D

.促进了西域各族经济的发展 ?加速了汉族和西域各族的融合 .设置西域都护 .窦固大败匈败 B .有利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友好往来

D .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束缚

.解除北匈奴的威胁 ?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奴役 10. 下列对两汉与匈奴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②双方战争带有侵略性 ③汉与匈奴的关系以和为主 ①两汉反击匈奴战争是正义之举 流④匈奴南下带有掠夺性 A.①③④ C.①②③ 11. 两汉与匈奴的战争实质上反映了 A.民族之间的冲突 C.发展生产的需要 12. 被史学家司马迁称为 A.孔子创儒家学说 C.秦始皇统一中国

B.②③ D.③④ B. D “凿

空”

B 农牧两种文明的碰撞 .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 的历史事件是

.战国时出现百家争鸣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3. 今天新疆地区历史上正式归属中央政府始于

A 张骞出使西域

B .西域都护的设置 C.班超经营西域

D

.窦固大败北匈奴

14.张骞通西域以后,从中原地区传入西域的生产技术是 A .铸铁和凿井 B ?铸铁和丝织 C ?丝织和牛耕 D ?凿井和牛耕

15 .汉代,在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部族众多,总称“百越”。其中的“南越”是指 A 温州一带的越人 B .福建省内的越人 C.两广地区的越人

D

?台湾一带的越人

16 .下列历史内容,发生在汉武帝在位时期的有①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②建立察举制

③昭君出塞④铸造五铁钱⑤西南夷地区并入汉朝版图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17 ?西汉与东汉的相似点不包括 A.管辖西域 B .治理黄河 C

.外戚乱政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高帝自将兵往去之……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围高帝于白登,七日……冒顿遂引 兵去。汉亦罢兵,使刘敬结和亲之约……奉宗室翁主(汉代储王之女)为单于阏氏,岁奉匈 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冒顿乃稍止。

——《汉书》

材料2:至孝文(汉文帝)即位,复修和亲……文帝遣宗人女翁主为单于阏氏……孝文 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地名)杀此地都尉印,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 阳(地名),使骑兵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

《汉书》

材料3:按:汉武帝时,有人献计伏兵袭击匈奴,汉武帝与大臣商议一一

韩安国曰:“高帝围(于)平城七日,及返位,无忿怒之心,圣人以天下为度也。故结 和亲,至今为王世利,臣窃以为勿击便。

《史纲译要》

回答:

(1)汉高祖对匈奴采取怎样的政策?

(2)汉文帝对匈奴采取怎样的政策?原因是什么?

(3)韩安国是怎样认识汉高祖对匈奴政策的?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高考连接]:

1. ( 2000春季卷) 下列水渠,开凿时不以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是 A 灵渠 B 白渠

2. ( 1997年全国卷) A 战国 B 秦朝

3. ( 2004年广西卷) A 匈奴

B 鲜卑

4. ( 2000年春季卷)

.①③④⑤

?尊儒抑法

C 六辅渠

D 郑国渠

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

C 西汉

D 隋朝

秦汉之际北方游牧民族中势力最强大的是

C 突厥

D 乌桓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A 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丝绸之路”

5. ( 2007上海历史)3.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涉及长安民俗生活的 情景,他可以利用

的素材是

A .吃葡萄、喝肉羹

B .盖棉被、穿绸衣

C .放鞭炮、听说书

D

.抽卷烟、烤甘薯

6. ( 2007北京综)有学者认为,古代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读图

11. (2001年上海卷)

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国

家的巩固,与边疆各民族的联系也得到了加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列举西汉同西域关系的主要史实。

(2) 2000年北京老山汉墓被确认是汉武帝儿子燕王夫人之墓。 科学家对女主人的头像

进行了复原后,意外地发现她极像西域女子, 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猜测:她是今新疆地区人?是古代中亚人?

B 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C 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D 打通

在图中I 期,南下进攻的民族是

A.山皮

B.匈奴

C.突厥

D.回纥

7. ( 07全国II 综)13.西汉政府授予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 遗址,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

A.与西汉王朝结盟 C 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8. ( 1995年上海卷)

两者相距

A 209 年

B 、 9. ( 2004年江苏卷)

A 实行刺史制度

令”

10. (2005全国文综 B. 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 D. 是西汉王朝的封国

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班超于公元

210 年 C 、211 年 D 、212 年

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B 设置西域都护

C 实行察举制

1) 图5是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的印文。该印是 73年出使西域,

A. B. C. D. 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 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 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 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

图5 中国2000多年来的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

D 颁布“推恩

好紀】%

5* *r ■ IF LU,

是具有西域民族血统的汉族人?还是西域以外的人? 你倾向于哪一种说法?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

(3)女主人究竟属于哪一民族,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历史意义?

(4)揭开这一谜底,有待于进一步收集直接和间接的证据。你认为有哪些方法?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仓慈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13. ( 2005上海历史)匈奴的西迁与汉人的南移

材料一:在欧洲,有人认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西迁的匈奴族后裔。

这些匈牙利人的长

相与一般欧洲人明显不同: 他们的民歌曲调与我国陕北、 内蒙相似;他们也像陕北人一样吹 唢呐和剪纸,甚至说话的尾音也有点相似。

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科学家试图用“基因解码” 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变南方人的遗传结构,并已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 问题:(6分)

(1)匈奴西迁开始于哪个朝代?原因是什么? (

2分)

(2)中国古代史中原始地区有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

(3)上述两则材料用了民俗调查、基因分析等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用哪些方 法研究人口迁徙问题?(

1分)

[作业]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两汉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族关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12( 2005全国文综3历史)(20分)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荚水萆,冬温夏凉,宜 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繁殖)”。

材料二

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

“旧大族田地有余, 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 材料三

对来到敦煌的西城各族人,仓慈“皆劳

(慰劳)之” 发)过所(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估价、 禁止当,地豪族强买强卖。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亡我祁连山”是由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

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

;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 交易,

并“使吏民护送道路”; 材料二、三据《三国志》

?(6 分)

(6分) (8分)

3 分)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一、1. B 2 . D 3 . A 4 . A 5 . D 6 . B 7 . A 8 . D 9 . C 10 . A 11 . B

12 . D 13 . B 14 . A 15 . C 16 . C 17. D

18. (1)和亲、奉送物品。(2分)

(2)继续实行和亲政策。因为汉文帝正在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国力不强。(3分)

(3)韩安国认为是汉高祖的宽宏大度。这一看法不正确。汉高祖之所以对匈奴采取和亲政

策,是因为西汉刚建立,国力弱小,无力与匈奴抗衡。(5分)

[高考连接]1 —5ABACA 6—10BCBBC

11. (1)汉对匈奴的战争、和亲、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物产传内地、西域都护设置等。

(2)能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能结合史实,逻辑合理;

(3 )能正确对应和概括其历史意义,如假定为今新疆地区人,则可答进一步了解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4)能结合具体史实回答,如:可以从老山汉墓中继续寻找;到西域实地考察研究;查阅

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如具体答《史记》《汉书》等资料;民间的史料;国外记载的资料等;

(如答从西域民族的衣食住行等风俗习惯上来旁证,或其他合理的方法,可酌情加分。)

12答案要点:(1)汉(武帝)派霍去病击匈奴,匈奴退出河西走廊。

(2)由畜牧业转为农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3)促进通商,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西域各族与内地的友好交流。

13.答案要点:(1)东汉或汉朝;窦宪打败北匈奴或汉军打败匈奴。

(2 )汉代末年、魏晋时期、唐代中后期、宋金对峙时期。

(3 )文献查阅(家谱、言志、专著)、实物(碑刻)、实地调查等。

[作业参考答案]

两汉民族关系以地域性特征为主,表现为:①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如西南夷和百越;②西部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如西域各族;③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奴对两汉的掠夺和两汉对匈奴的反击。

如匈两汉民族关系的基本趋势是强大统一的中原王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和开发,促进民族间的联系和融合,边疆各族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双方虽有战争,但友好往来和合

作是主流,反映出中原农耕文明的先进性,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