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幼儿多动的心理行为研究 心理学毕业论文

幼儿多动的心理行为研究 心理学毕业论文

摘要

多动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随着患病率的增加及其对儿童身心广泛的损害,已引起家长、学校、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保健医师及精神病学专家的广泛关注。其核心症状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发展下去,会逐渐演变成儿童多动症,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鉴于此,本文对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及矫正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对幼儿多动行为的内涵进行诠释,目的是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而后对幼儿多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家庭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是幼儿多动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基于幼儿多动行为的形成原因。笔者提出了干预幼儿多动行为的对策,即利用家庭、社会、学校实行全方位的干预,以行为干预为主,饮食干预为辅,不使用药物干预。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实施感觉统合训练法、集体游戏法、行为治疗法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对幼儿多动行为实行全方位的干预。笔者希望通过对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研究,以期能为矫正幼儿多动行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

幼儿多动行为;危害性;成因;矫正;干预

Abstract

Hyperkinetic syndrome is one common mental behavior problem of childhood. As the morbidity is increasing and it can causes extensive harm to children’s mind and body, the problem has aroused wide concerns among parents, schools, child psychologists, educationalists,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psychiatrists. Its core symptoms consist of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hyperactivity and impulse. If not corrected timely, after certain period of development, it will be evolved into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and will influence children’s healthy growth. For this reason, the paper will do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causes and antidotes of the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The paper will firstly interpre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hyperkinetic behaviors of childhood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searches in the following text. Then, the formation reasons of children’s hyperkinetic behaviors will be analyzed and the main factors including family factors, physiological factors, social factors, school factors, which cause children’s hyperkinetic behaviors will be stated as well. Based on the formation reasons of children’s hyperkinetic behaviors, the writer proposed primary strategies of intervening children’s hyperkinetic behaviors, which is to intervene all-roundly through family, society and school. Th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taken as the primary measure, the dietary intervention as the supplementary role, but without any medicine interventions. As for practical implement measures,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group game, behavioral therapy and other variou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ntervene all-roundly children’s hyperkinetic behavior.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causes and antidotes of the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the writer hopes to contribute as much as possible to the antidotes of the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Keywords: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Harmfulness, Formation Cause, Antidote, Intervention.

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幼儿(儿童)多动行为已引起世界各国长达一百多年的关注,是儿童多动症的前兆。其核心症状为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可导致明显的功能损害,如家庭关系不和,伙伴关系不良,社会能力低下,学习成绩差,自尊心低,性格抑郁,警觉性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发展下去,会逐渐演成儿童多动症,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甚至对成年后的成就、品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多动儿童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缺乏毅力而学习成绩低劣,会因为无自控能力、不守规矩,而被人歧视、责备、打骂,由此长期发展下去,可发展为说谎、偷窃、斗殴及破坏行为,甚至走上少年犯罪道路,影响社会秩序与安定。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多动行为的遗传因素、轻微脑功能损伤、脑神经生理生化功能障碍以及患儿的认知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就其心理行为特征及对策方面研究不是太多,基于此本文展开研究,分析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并提出矫正对策。

1.2 目前研究的概况

多动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随着患病率的增加及其对儿童身心广泛的损害,已引起家长、学校、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保健医师及精神病学专家的广泛关注。该症学龄儿童中的现患率国外为3-5%,国内则为1.3-13.4%,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十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幼儿多动行为是由多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单独或协同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综合症。对于其病因的研究,生物学理论集中在神经影像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化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如2002年美国

精神健康协会使用核磁共振成像(MRJ)技术研究发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人的症状越重,其额叶、颞叶灰质、尾状核和小脑的体积越小。对基底节的MRI 研究发现,患儿左侧尾状核明显小于对侧,与正常儿童相反,且明显小于对照组。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PET)研究发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人的额叶及颞叶功能障碍。”[1]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研究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额叶一基底节环路功能异常在其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大量脑电图(EEG)研究资料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0

或6慢波增强。而近年来,多动症儿童饮食不合理、不平衡,某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微量元素的缺乏以及铅暴露机会的增加,均是多动行为的研究热点。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幼儿多动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成因研究方面。如华中师范大学王俊在其硕士论文《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探讨》(2006)一文中,以武汉市两所小学7-12岁小学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共1221人(其中男生651人,女生57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Conners简明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进行调查,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的社会心理因素,为其干预提供科学依据。[3]大连医科大学的刘张在其硕士论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行为及适应行为的研究》(2009)一文中,选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分别对50例ADHD儿童和53例正常儿童进行评定,得出所有儿童的CBCL、CABS评分和发生率,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并进行各心理学因素的相关分析。[4]此外,刘建新、廖捷的《不同亚型多动症儿童的智力研究》(2006,8);静进、吴丙辰等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特征》(2007,7)等文对于幼儿多

动行为的成因均有研究。但是国内学术界对于幼儿多动其心理行为特征及对策方面研究不是太多,基于此本文展开研究,分析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并提出矫正对策。

1.3研究方法

第一,跨学科研究方法。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为方法论基础,对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研究问题进行理论性研究。

第二,文献研究方法。包括国内外关于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研究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为本文提供研究资料。

2 幼儿多动行为概述

2.1幼儿多动行为的定义

要对幼儿多动行为进行分析,我们有必要重新对幼儿行为进行细致而准确的界定,即多大年龄阶段的孩子属于幼儿。本文所指幼儿主要是指可以进入幼儿园学习的幼儿,通常是指3岁至6岁的孩子。据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3岁至6岁的幼儿的多动行为。

所谓的幼儿多动行为,是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心理学家把这个问题称为“心理行为偏离”[5],精神科医生认为它是属于边缘性精神障碍中的一种疾患。幼儿多动行为已引起世界各国长达一百多年的关注,其核心症状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可导致明显的功能损害,如家庭关系不和,伙伴关系不良,社会能力低下,学习成绩差,自尊心低,性格抑郁,警觉性低等。与之相近的概念是小儿多动症。所谓的小儿多动症,国际有关组织对其有明确的界定。即:第一,注意缺陷;第二,多动;第三,任性冲动;第四,具有认知障碍。此外,具备这些情况的孩子能否诊断为小儿多动症,

还需经过医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才能定论。因为有许多疾患的临床表现与小儿多动症有某些相似之处。由此,我们看出,幼儿多动行为可以认为小儿多动症的前兆,它们在病症表现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就如同感冒行为和感冒一样,只不过其病症没有达到小儿多动症要求的程度,因此,对于幼儿多动行为的研究和干预对于预防小儿多动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幼儿多动行为的表现

第一,注意缺陷。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由于被动注意胜过主动注意,因而注意力容易被周围其他的事情吸引过去,上课时思想开小差,做事二心二意,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作业做做停停。明知想改,但不能自我控制调节。这是幼儿多动行为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小儿多动症的特征之一。

第二,多功。幼儿活动过度,上课时手脚不停,做患儿活动过度,上课时手脚不停,做小动作、惹人,不遵守课堂纪律。常把玩具拆弄坏,甚至出现危险性行为,想静也静不下来。

第三,冲动。幼儿容易激怒,对不愉快的刺激常做出过分的反应,要求必须立即满足,显得很任性。

第四,学习困难。有多动行为幼儿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在学习活动中存在认识活动障碍,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此外,小儿多动症孩子所具有认知障碍、神经发育障碍等状况在有多动行为幼儿身上表现的状况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也会产生上述状况。一部分幼儿甚至会持续到青年,对其生活、学习、工作、交际等带来很大的影响。下文将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

3 多动行为的危害性分析

3.1 对个人的危害

一般而言,多动幼儿之所以出现多动的状况,是因为其存在两个基本的生理缺陷,并产生症状,这两个基本的生理缺陷是:“第一,大脑皮质觉醒异常,从而产生活动增加,不能集中注意力,行为难以校制。第二,体验愉快和不愉快情绪的能力都下降,会使增加好的行为和减少坏的行为的方法。”[6]如不及时纠正,在这两个基本生理缺陷的基础上,大量的异常行为将会接踵而来,如活动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注意力短暂、难以集中,不能主动去学习,造成成绩下降,自控能力差,不服管教,被人歧视。很多多动幼儿进入小学以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难以读完小学及初中,惹是生非,干扰他人,随着年龄增长易受外界不良影响和引诱,打架斗殴,说谎骂人偷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2对家庭的危害

多动症幼儿学习成绩差、厌学、逃学扰乱课堂秩序,家长常被老师叫去批评,有的家长诉说最怕的是参加幼儿园和小学的“家长会”,弄得家长老羞成怒,回家后便对孩子施加责骂、棍棒教育,使孩子产生对抗、仇恨情绪,影响家庭和睦、甚至出走。

3.3对幼儿园、社会的危害

在幼儿园中有多动行为的幼儿在课堂上不守秩序,扰乱、打架斗殴。让幼儿园花很大精力也收效甚微,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同学们学习也受到了影响。多动幼儿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会演变成多动症,成人后由于自控能力差、冲动、任性不但找不到就业机会,往往屡教不改成为犯罪的分子,影响社会治安及他人人身和财产安全。总之,若处理不好,多动患儿较正常儿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