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42草原退化及其防治6!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42草原退化及其防治6!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42草原退化及其防治6!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42草原退化及其防治6!

第二节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草地特点和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运用世界主要草地分布图,说明草地的种类和分布。

3.理解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树立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草地特点、种类和分布

2.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

难点: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而在降水量不够丰沛的地带,天然植被则以草地和灌木为主。内蒙古草原是我国五大草原之首,曾以水草丰美著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提起内蒙古大草原,不能不吟唱这首北齐人留下的《敕勒歌》。而今天的内蒙古却几乎成为沙尘暴的代名词。

一、草原退化

1、概念区分:

(1)草原:一般指的是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在不受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而形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

(2)草场: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牧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是说,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

(3)草坪: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4)草地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具有一定灌木植被的土地,因而草原、草场、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

通过比较,理解这组相似概念的差异性。

指导学生读课本P99 4.7图:

从图中读出:(1)草地种类;(2)各类草地主要分布地区及成因;(3)联想世界主要畜牧业性

过渡:草地是食草动物的栖息地,也是人们放牧家畜的牧场。食草动物把人类不能消化的

植物纤维转化为宝贵的蛋白质——肉类和奶品。奶肉食品以及羊毛、牲畜的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0%以上,是许多国家出口贸易的支柱产业。草地和森林一样,都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2、草原特点:

草原地区一般雨量较小,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

3、载畜量:

概念: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通过载畜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其实是一个临界值,如果达不到载畜量即没有充分利用好牧场,如果超过载畜量则导致牧场的退化以至破坏,所以它从一个侧面表示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状况和该地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载畜量也是一个动态的值,如果对牧场的管理较好,载畜量就会提高,相反就会不断降低最终到土地荒漠化。)

4、牧场退化的影响:

(1)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即优良适口牧草减少,杂草、毒草增多。

(2)牧场退化严重的地区,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5、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世界各地牧场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不平衡

A.欧洲: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原因:

(1)自然原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平原。

(2)人为因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量大,需要大量的乳肉禽蛋的动物性食品。

(3)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作保障,因此有世界最发达的畜牧业,有很高的载畜量。

B.北美:经历过开发、滥用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C.澳大利亚:也曾过度放牧,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特有的问题是:从欧洲引进的兔子过分繁殖,侵夺了许多牧场。

D.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都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原因:主要是牧场超载。

6、中国牧场:

(1)现状:退化和沙化情况严重

(2)产生原因:

通过本阅读材料,让学生探究草地退化原因

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纪实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内蒙古有207万公顷的草原变为耕地,换来的却是134万公顷土地的荒漠化。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东部5个盟市估计有97万公顷的草原变为耕地。专家估算,开垦一公顷草地将导致3公顷草地的沙化。一首顺口溜就非常形象:一年开荒,二年打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超载放牧,也使内蒙古草原不堪重负。内蒙古现有草原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8800万公顷减少10%以上,而牲畜量却增加几倍;个羊单位拥有的草场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3.4公顷、80年代中期的0.7公顷降到目前的0.6公顷,牧草覆盖度锐减。载畜量大了,草刚长出来就被牲畜吃掉,加剧了草原的沙化退化。

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严重破坏草原植被,加速草原的沙化。内蒙古草原中生长着丰富的药材,像甘草、麻黄、知母等。据估算,每挖一株甘草,就有5平方米的草地成为“陪葬品”。因滥挖甘草、麻黄、黄芪等药材,至少有7万公顷的草原被毁。国家虽然已禁止挖掘这些药材,但要恢复被破坏的草原植被尚需时日。

对草原功能的片面认识,也是造成草原退化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只把草原当作牲畜的“粮食”,忽略草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兼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功能。草原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不但使牲畜失去“粮食”,更严重的是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江河湖泊断流干涸、虫鼠灾害频繁、沙尘暴愈演愈烈;大气中的煤烟型悬浮颗粒物、酸雨、水源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都直接间接危害草原生态。

内蒙古大草原沙化退化,自然因素也好,人为因素也罢,最关键的是缺乏实施可

持续发展战略的意识,对现代草业在经济建设和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对草原重利用轻建设,加上原始、落后的放牧不断加重掠夺程度,致使反馈机制瓦解,“靠天养畜,只取不予”,或是多索取,少投入。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内蒙古草地的投入每年每亩不足1分钱。“九五”期间草原建设逐步受到重视,但每亩投入平均也不过0.50元,而2000年全区畜牧业产值是112亿多元。投入与产出失调,使内蒙古的草地畜牧

A.过渡开垦B.过渡放牧C.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D.鼠害和虫害(主要是蝗虫)严重

二、保护草地

1.草地退化

1)本质:社会经济问题

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预防草地退化和

草、草地灭鼠、种树种草、设固沙草方格等2)解决的关键: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2)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合饲、半舍饲方式(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4)建立饲草料基地(5)建设“草库伦”等

板书:

第二节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一、草原退化

1.概念区分:草原

草场

草坪

草地

2.草原特点:

3.载畜量:

4.牧场退化的影响:

5.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

6.中国牧场:

二、保护草地

1.草地退化

(1)本质:

(2)解决的关键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整理)高中地理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

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森林资源匮乏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 现状:森林覆盖率低(18.21%),人均占有量少 (0.13公顷)(9.47立方米)所以中国是一个少林国家 世界其它国家森林覆盖率情况:日本67%,韩国64%,挪威60%左右, 瑞典54%, 巴西50-60%,加拿大44%,德国30%,美国33%.法国27%,印度23%。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罗斯、中非和东南亚。这4个地区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刚果为最,4国拥有全球40%的森林。全世界平均的森林覆盖率为28%,北美洲为34%,南美洲和欧洲均为30%左右,亚洲为15%,太平洋地区为10%,非洲仅6%。 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4%,森林覆盖率达到44%。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南美的圭亚那,达到97%;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是非洲的埃及,仅十万分之一;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的国家是法国。

地区分布不均,三大林区较丰富,华北、西北较少 台湾省森林覆盖率为全国最高,达70%。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黑龙江、湖南、吉林等6省,超过20%的有广东、辽宁、云南、广西、陕西、湖北等6省、区,超过1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内蒙古等,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多在10%以下,新疆、青海不足1%。 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原始森林锐减,森林总体质量下降 目前原始林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前者以耐寒的针叶林为主,兼有阔叶树种,属于密林地,所以树木都争着往上长,树型挺拔高大,有的高达三十多米,是非常好的建筑材料。东北林区的木材蓄积量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木材供应基地之一。西南林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横断山区,及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等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垂直差异大,树种特别丰富。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热带经济林、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和针叶林。并有珍贵的柚木、紫檀、樟木等。 人工林保存面积大,但单位蓄积量低 人工林面积最大的是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属

草地退化及退化草地恢复方略

草地退化及退化草地恢 复方略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我国草地退化及退化草地恢复方略 我国的草原多分布于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多干旱缺水、生产水平相对低下,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近20年来草原退化日趋严重。据报道,我国已有13亿亩草地退化,占可利用草地的1/3,并继续以每年2000万亩的速度退化。 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那合理放牧便是遏制草地退化的最重要一环。 对于退化草地,我们不能不用,关键是在用中改良。合理使用本身是一种科学管理。另外,对于退化草地的合理利用与改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只用一种办法,要贯彻综合治理的思想,采取多种措施。其中值得重视的措施有: ①围栏封育: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成效显着的措施。在内蒙古草原退化的草地,一般围栏三年即可发生显着的变化,生产力就可有较大幅度提高。 ②松土改良:这是一种用机械的办法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而改良土壤的化学状况,为植物生长创造好的条件,提高生产力的方法。 ③补播:即在退化草地上补种合适的豆科或禾本科牧草。 ④施肥:在某些局部地区,在可能条件下,施用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对提高生产力与退化草地改良也有很大好处。 草地退化是因为牲畜多了,而草地上的牧草产量少了,草与畜不能平衡。假如我们设法增加牧草的产量,就可以为多的牲畜提供多的牧草,从而实现新的畜草平衡,这就是建立人工草地与防治草原退化的辨证关系。 人工草地是一种高产的牧草生产系统。要高产就要有好的基础,就要有高的投入。

建立人工草地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能满足要求的。选择合适的地形部位与土壤条件十分重要。 在内蒙古草原,要选择山前的扇缘地带和相对低洼的地方。在这些地方,由于水热条件的分异而可能形成比较肥沃的土壤以及好的水分条件。 有了好的基础,人工草地可以说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就是好的草种,合适的结构,精耕细作,精细管理以及收获等。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豆科牧草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我国目前家畜饲草缺乏,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另外,在人工草种中配合一定比例的豆科牧草,不仅可解决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而且豆科牧草的生物固氮,可增加系统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退化草地诊断与生物环境指示 1.草地是否退化:任继周院士依据土壤稳定性和流域功能、营养和能流分配、恢复机制3个指标。提出了“三阈”,即健康阈、警戒阈、不健康阈划分标准,建立了评价草地健康与功能和谐的尺度,并指出从健康阈向系统崩溃的发展就是草地退化的过程。找到从健康阈到警戒阈的分界线和从警戒阈到不健康阈的分界线这两个阈值,是研究草地是否退化的关键所在。 2.草地退化等级与生物环境指示:草地退化到什么程度退化后有什么表现这是我们突出关心的基本问题。世界各国草地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退化草地等级标准以及生物环境条件在各个级别的表现。.(1919)的土壤有机质诊断;.(1949)的可利用牧草产量占总产量的百分比诊断;.(1949)以减少种、增加种和侵入种反映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以及它们盖度或地上部分生物量所占比重反映植物群落的结构变化,后由美国土壤保持协会制作草地退化分级图解。任继周(1961)以草地植物经济类群和特征植物、地表状况、水土流失现象、土壤有机质和酸度为指标的综合判断法。王德利(1996)在内蒙呼伦贝尔盟羊草草地不同放牧半径的研究;运用演替度即植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精修订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对应学生用书P69) 课前演练 1.原因: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需求增加,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过牧,草场退化。 2.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3.后果:土地沙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气候恶化。 4.地区差异。 (1)欧洲情况较好。 (2)北美: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3)澳大利亚: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4)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课堂探究 1.世界草地的分布及特征。

2.草地退化原因和表现分析。 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如下所示。 3.利用载畜量判断草场利用状况。 载畜量是指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4.概念区分。 (1)草原:一般指的是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在不受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而形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 (2)草场: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牧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是说,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 (3)草坪: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4)草地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具有一定灌木植被的土

地,因而草原、草场、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 (5)草甸:湿润条件下发育的多年生草本植被。 对点演练 1.据研究,5000年前撒哈拉地区主要为草原环境,现在则成为世界最大的沙漠,近50多年来撒哈拉沙漠扩大了×106平方千米,目前沙漠面积每年仍以6千米的速度向南部草原扩展,其直接原因是(D) ①人口问题②对植被的破坏③政治动荡④旱灾频繁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沙漠扩大的自然原因为干旱加剧,人为原因为植被破坏严重。 课前演练 1.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本质是社会经济问题。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2)改变游牧为舍饲、半舍饲方式; (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 (4)建设“草库伦”等。 课堂探究

(完整版)2019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

2019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修订稿)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3.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4.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4章 第2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同步课时练习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基础巩固 1下列现象中可以显示草场退化的是() ①草群变稀、变矮②产草量减少③草质变劣④毒草变多⑤鼠害、虫害严重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①②③④都是其表现;⑤鼠害、虫害严重会导致牧草减产,是草场退化的原因,不是表现。 2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B.不合理的灌溉 D.气候变暖 ,如气候干旱、风力强大、气候变暖等;也有人为原因,如超载放牧、滥垦滥挖等。其中人为因素,特别是人口压力过大导致的过度放牧是引起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 3关于世界各地牧场的退化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情况较好,载畜量最高 B.北美和澳大利亚情况最好 C.中国草场退化严重 ,也有人为原因。欧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平原;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量大,又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作保障。北美和澳大利亚的草场,经历了开发、滥用,现在正逐渐好转,但仍不如欧洲牧场。中国、非洲和南美洲的草场退化都较严重。 4西欧牧场载畜量较高的自然原因是() A.降水较少,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B.温带草场面积十分广阔 C.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市场需求量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坦,利于畜牧业的发展。人为原因: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发达的科研作保障;先进的管理理念等。可见A、D两项明显错误。载畜量高低与单位面积草场的产草量有关,与面积大小无关。因此B项也是错误的。 5我国下列草场中载畜量最大的是() A.呼伦贝尔草原 B.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 ,虽然草场中载畜量的大小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最主要的是受降水量的制约。我国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呼伦贝尔草原位于这四个地区的最东部,降水量相对较多,所以载畜量最大。 答案A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草场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A.牧区的生产方式落后 B.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 D.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不属于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土流失主要是人类砍伐森林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引起的。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高于西部。据此完成第7~8题。 7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①年降水量②海拔③荒漠化程度④人口密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A.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场,提高天然草场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供应更多的牲畜饮水 7题,内蒙古草原载畜量东西部差异主要是由海陆位置差异造成的,东部距海洋近,受夏季风影响程度大,降水量大,荒漠化程度低。第8题,合理利用草场的方针是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和轮牧及轮流打草制度,而不应减少人工草场比重。在内蒙古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会破坏草场资源,从而引起土地的荒漠化。多打机井,在水井周围就会因牲畜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荒漠化圈,很多荒漠化圈连接成片,最终将导致整个牧场的毁灭。 8.A 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地区草场的利用情况,其原因是,草场载畜量。 (2)图中B地区的草场种类是,该草场的形成原因是,该草场利用情况,其原因主要是。 (3)图中C地区的草场种类是,其形成原因是。 (4)图中D地区的草场种类是,其形成原因是。

中国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价值损失量遥感估算

中国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价值损失量遥感估算 * 王瑞杰 1** 覃志豪1,2 姜立鹏1 叶 柯 1 (1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南京226007;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 要 在传统的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价值估算基础上,利用遥感技术对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的价值损失进行估算,利用2003和2005年的MODIS 数据获得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价值损失量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2003)2005年价值损失量共为661603亿美元;单位面积价值 损失量在0~1000美元#k m -2 的面积约占草原总面积的1/4,价值损失量1000~3000美 元#km -2 的面积约占草原总面积的1/3;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和四川等西部7省的价值损失总量为521219亿美元,占总价值损失量的78141%,其中,内蒙古的价值损失量最大,占总价值损失量的25189%。关键词 草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退化的价值损失;遥感;中国 中图分类号 F06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7)05-0657-05Lost value of Chinese grassland ecosyste m due to degradation :A n esti m ate based on re -m ote sensing .WANG Ru-i jie 1,Q I N Zh-i hao 1,2,JI A NG L-i peng 1,YE K e 1(1International Insti -t u te for Earth Syste m Science ,Nanjing Universit y ,Nanjing 226007,China;2Institute o f Agro -R e -sources and R eg ional P lanning,Chinese Acade m y o f Agricult u ral S ciences ,B eijing 100081,Chi -na).Chinese Journal of E colo gy ,2007,26(5):657-661.Abst ract :Ch i n ese grassland ecosyste m plays an i m portant ro le i n econo m ic deve l o p m ent and ec -olog ical services of this coun try .In recent decades ,th is ecosyste m is fac i n g cha llenges of degra -dation due to heavy population pressure and over g razi n g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eva l u ation on the lost val u e of range land due to deg radati o n ,an i m pr oved m ode lw as used to reevalua te the l o st val u e w ith theMODIS data of 2003and 2005,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 f t h e l o st value of Ch i n ese g rassland ecosyste m w as deve l o ped .The resu lts sho w ed that fro m 2003to 2005,the tota l lost value o f Chinese grassland ecosyste m serv ices due to degradation w as 661603@108 US $.The area w ith a lost value o f 0-1000U S$#km -2 w as about 1/4o f the to ta l area o fm eas -ured grasslands ,and thatw ith a lost va l u e o f 1000-3000US$#km -2w as about 1/3of the to -ta.l The seven prov inces ofW est Ch i n a i n cluding Inner M ongo lia ,X i n jiang ,T ibe,t Q ingha,i Gansu ,Yunnan and S ichuan had a lost va l u e of 521219@108 US$,accounting for 78141%o f the tota,l a m ong w hich ,Inner M ongo lia had the lar gest loss ,occupy i n g 25189%of the tota.l K ey w ords :grassland ecosyste m;lost value of ecosyste m degradation ;re m ote sensing ;China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078)和科技部社会公益资助项目 (2003DI A7J 047)。**通讯作者E-m ai:l ru iji e w ang @163.co m 收稿日期:2006-07-21 接受日期:2007-01-29 1 引 言 草地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1%左右(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编,1996),其重要性不仅表现在经济价值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的生态功能上。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划分为产品提供、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4 大类(赵同谦等,2004a ,2004b)。草原生态系统的直接经济价值早已被认同,但对其生态价值目前还了解不多。对于草原生态价值的研究国内外已取得一定进展,如Sala 和Paruelo(1997)阐述草地能维持 大气成分、基因库、改善小气候和土壤保持等功能,并对部分功能的生态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价。Costan -za 等(1997)在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中,得出了基于全球尺度的各功能类型的单位面积平均价值。陈仲新和张新时(2000)、谢高地等(2001)和潘耀忠等(2004)根据Costanza 等(1997)的研究成果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 f Eco l ogy 2007,26(5):657-661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一)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读表,完成第1-2题。 国家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蒙古 每公顷草场 养羊头数 1.94 11.58 1.17 0.96 0.6 1造成上述国家草场载畜量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市场条件 D.管理水平 2.我国草场载畜量较低,在草场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 )。 ①我国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②天然草场单位面积产草量逐渐下降③天然草场的利用不充分④天然草场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完成第3-4题。 3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舍饲养殖 4.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读我国四个牧区超载起至年份、超载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表和四个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第5-6题。 地区 超载起 至 年份/年 超载持 续 时间/ 年 年平均 超 载率/% 西藏牧 区 1964~20 00 37 47 青海牧 区 1970~20 00 31 18 甘肃牧 区 1973~20 00 28 20 四川牧 区 1982~20 00 19 10

5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 A.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 B.四个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C. 四个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D.2000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6.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B.经济贫困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唯一原因 C.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D.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造成了一次“黑风暴”,刮走了三亿吨尘土。20世纪50年代,苏联中央大草原被开垦种粮后,发生了一场大风暴,遭风蚀的耕地达几亿公顷。据此完成第7-8题。 7产生两场大风暴恶果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候干燥 B.风力太大 C.土壤疏松 D.不合理垦殖 8.对上述事件的最佳治理方式应该是( )。 A.人工降雨 B.植树造林 C.退耕还草 D.扩大耕地 9.自然草场的载畜量是有限的,过度放牧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草场的产草量可以供应80头奶牛正常产奶,如增加一头奶牛,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会减少40升。3个牧民家庭2005年与 牧民家庭饲养奶牛/头单头产量/升产奶量/升 2005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6 年 甲20 20 1 000 960 20 000 19 200 乙40 40 1 000 960 40 000 38 400 丙20 22 1 000 960 20 000 21 120 合 计 80 82 3 000 2 880 80 000 78 720 材料二:绝大部分牧民家庭的经济活动较单一,养牛收入是其唯一的经济来源,日常劳作都是围绕着养牛产奶活动展开的。市场上牛奶价格下降的时候,牧民为了增加收入只有多养奶牛。 (1)上表中反映出整个草场存在的经济问题是 。(2)为了增产增收,甲、乙两个牧民家庭向丙牧民家庭学习,想多养奶牛多产奶,长此以往,产生的后果是 。(3)为了避免产生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该地地方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0.读图和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黑河流域示意图。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

高中地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 5.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①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b地表植被稀少;c黄土土质疏松;人为原因:a植被的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③治理的措施:a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植树造林;c小流域综合治理;d增施有机肥,培育绿肥,秸杆还田;④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2、荒漠化问题①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②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b全球变暖,蒸发旺盛;c鼠害、蝗害。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③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④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3、干旱缺水问题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②华北地区: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 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③工农业发 达,需水量大等.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4)、土壤盐碱化①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②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自然原因:a地形低洼;b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c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③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农田覆

4.2第二节--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4.2第二节--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第二节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草地特点和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运用世界主要草地分布图,说明草地的种类和分布。 3.理解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树立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草地特点、种类和分布 2.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 难点: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而在降水量不够丰沛的地带,天然植被则以草地和灌木为主。内蒙古草原是我国五大草原之首,曾以水草丰美著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提起内蒙古大草原,不能不吟唱这首北齐人留下的《敕勒歌》。而今天的内蒙古却几乎成为沙尘暴的代名词。

是非地带性草原? 点拨:地带性 提问:哪些草地属于非地带性草地? 点拨:草山、草坡、草滩主要属非地带性草地。 提问:天然草地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点拨:草原 过渡:草地是食草动物的栖息地,也是人们放牧家畜的牧场。食草动物把人类不能消化的植物纤维转化为宝贵的蛋白质——肉类和奶品。奶肉食品以及羊毛、牲畜的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0%以上,是许多国家出口贸易的支柱产业。草地和森林一样,都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2、草原特点: 草原地区一般雨量较小,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 3、载畜量: 概念: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通过载畜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其实是一个临界值,如果达不到载畜量即没有充分利用好牧场,如果超过载畜量则导致牧场的退化以至破坏,所以它从一个侧面表示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状况和该地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载畜量也是一个动态的值,如果对牧场的管理较好,载畜量就会提高,相反就会不断降低最终到土地荒漠化。)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教学案新人教版

专题课件 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草地退化与保护草地 ———————情景导入先思考——————— 曾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是多么 的让人心生向往。然而,如今草原美景在内蒙古的许多地方已再难以见 到。有人调侃到现在的内蒙古高原“天苍苍,野茫茫,老鼠兔子没处 藏”。 思考探究:如今草原美景在内蒙古的许多地方再难以见到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原因在于草地的退化,这里有自然原因,更多的是人为原因。人们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提高生活水平,不断地增加牲畜的数量,出现牧场超载现象,而对牧场的管理不足,就导致了草地的不断退化和沙化现象。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草地退化 1.草地概况 (1)类型: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寒带苔原、草山、草坡、草滩。 (2)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2.草地退化 (1)原因:由于人口的压力,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 (2)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3)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会使整个自然环境恶化。 (4)地区分布差异: ①欧洲牧场情况较好。 ②北美、澳大利亚的牧场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③非洲、南美洲及亚洲大部分牧场面临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④中国牧场退化和沙化情况严重。 二、保护草地 1.草地退化的本质 社会经济问题。 2.措施 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3.中国的措施 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建设“草库伦”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世界草地的分布及特征 二、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危害 草地退化是人为和自然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加,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其联系如下:

江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地理一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地理一) 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任务。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 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组成。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由“地理 1 ”“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所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和融合。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 “环境保护” “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七个模块组成,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自2005 年9 月开始,江苏省进入了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面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其中,一个突出的困难表现为教师使用课程标准时普遍感到教学深度、广度难以把握。《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高中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强化教师的课标意识,充分发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作用。为了贯彻落实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科学地把握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称为《高中地理教学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主要是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进行梳理和细化,针对其中的具体内容提出较为明确的教学要求,帮助教师恰当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的教学建议。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内容标准” ,涵盖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当中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地理3”)。二是“学习要求”,主要是依据各项内容标准提出的具体学习要求。学习要求涉及三个必修模块和四个选修模块中应掌握的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并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草地特点和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 ?运用世界主要草地分布图,说明草地的种类和分布。 3?理解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树立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草地特点、种类和分布 2.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 难点: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教具准备: 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法: 教学过 程: 导入: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而在降水量不够丰 沛的地 带,天然植被则以草地和灌木为主。内蒙古草原是我国五大草原之首,曾以水草丰美著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提起内蒙古大草原,不能不吟唱这首北齐人留下的《敕勒歌》。而今天的内蒙古却几乎成为沙 尘暴的代名词。 一、草原退化 1、概念区分: (1)草原:一般指的是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在不受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而形成的地 带性草地植被。一一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 (2)草场: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牧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 是说,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 (3)草坪: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4)草地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具有一定灌木植被的土地,因而草原、草场、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 通过比较,理解这组相似概念的差异性。 指导学生读课本P99图: 从图中读出:(1)草地种类;(2)各类草地主要分布地区及成因;(3)联想世界主要畜牧业 国家的分布。

提问]热带草原、寒带草原、温带草原属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草原? 点拨:地带性 提问哪些草地属于非地带性草地? 点拨:草山、草坡、草滩主要属非地带性草地。 提问:天然草地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点拨:草原 过渡:草地是食草动物的栖息地,也是人们放牧家畜的牧场。食草动物把人类不能消化的植 物纤维转化为宝贵的蛋白质一一肉类和奶品。奶肉食品以及羊毛、牲畜的出口额占世界农产 品出口总额的10%以上,是许多国家出口贸易的支柱产业。草地和森林一样,都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2、草原特点: 草原地区一般雨量较小,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 3、载畜量: 概念: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分利用好牧场,如果超过载畜量则导致牧场的退化以至破坏,所以它从一个侧面表示一个地 区自然环境的状况和该地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载畜量也是一个动态的值,如果对牧场的管理较好,载畜量就会提高,相反就会不断降低最终到土地荒漠化。) 4、牧场退化的影响: (1)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即优良适口牧草减少,杂草、毒草增多。 (2)牧场退化严重的地区,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5、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世界各地牧场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一一不平衡 A.欧洲: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一一原因: (1)自然原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平 原。 (2)人为因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量大,需要大量的乳肉禽蛋的动物 性食品。 (3)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作保障,因此有世界最发达的畜牧业,有很高的载畜量。 B.北美:经历过开发、滥用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C.澳大利亚:也曾过度放牧,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特有的问题是:从欧洲引进的兔子过分繁殖,侵夺了许多牧场。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姓名:袁斌学号:1130080120 摘要: 草原生态系统是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近年来,过度放牧、滥垦、无计划的乱开矿,使我国广袤的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退化问题。 关键词: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草原生态系统是以各种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 成的功能统一体。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草原生态系统在其结构、功能过程等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不仅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一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 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是欧亚大陆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体是东北-内蒙古的温带草原。根据自然条件和生态学区系的差异,大致可将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分为三个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草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据《中国统计年鉴》(1988)提供资料,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为3.365亿公顷,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7.1%左右。我国草原的类型较多,从整体上看,内蒙古草原以多年生、旱生低温草本植物占优势,建群植物主要是禾本科草类,其中以针茅和羊草最有代表性。前者为丛生禾草,后者为根茎禾草,根茎发达,对防风固沙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中部为稀疏草原,以大针茅为主;西部为荒漠草原,以丛生戈壁针茅为主。草原对大自然保护有很大作用,它不仅是重要的地理屏障,而且也是阻止沙漠蔓延

高中地理 3.3 生态环境保护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 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完成第1~2题。 1980年2010年 耕 地 55% 40% 林 地 20% 44% 草 地 5% 7% 荒 地 15% 2% 其 他 5% 7% 1.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是( ) A.东侧植树种草,西侧修建梯田 B.两侧都修建梯田 C.东侧修建梯田,西侧植树种草 D.两侧都植树种草 2.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B.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 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D.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河流的东侧等高线分布稀疏,说明该处坡度较小,可以修建梯田;河流西侧等高线分布密集,说明该处坡度较大,需要通过植树种草来护坡。第2题,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生物资源种类多样,应结合丘陵的特征和当地的农业资源来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1.C 2.D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乙),完成第3~4题。

3.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4.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完全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3题,由图甲可知,该地区的平地所占面积较少,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从图乙可知,该地居民能源消费以薪柴为主,因此砍伐树木较多;结合两图信息可推断该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第4题,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需要恢复已破坏的植被,当地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消费结构以薪柴为主,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是解决当地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②③不具有可行性,可排除。 答案:3.B 4.C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相差较大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6.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建立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注重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