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建筑表皮问题的研究

关于建筑表皮问题的研究

关于建筑表皮问题的研究
关于建筑表皮问题的研究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建筑表皮问题的研究姓名:毛文清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指导教师:刘力

2003.6.1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目前建筑表皮作为建筑形式的主要体现者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并有一种自我表现的趋势,本文是针对这种现象而引发的对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考而展开研究的。

首先对问题所涉及的对象——建筑表皮进行了定义,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定位,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指出了该课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后分析了表皮与建筑形式的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建筑内外关系的作用,并通过其历史沿革找出当前对表皮关注的原因及复杂的作用因素。接下来通过对当今建筑表皮自身形式的表现的归纳和分析,阐明这是对建筑在功能、空间与环境等方面的有益的探索,是对建筑本体的回归,由此提出多元论的观点,并分析了影响表皮这种表现的极少主义根源,最后结合我国建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最后概括总结了五点结论,其核心思想是呼吁对建筑本体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表皮;t?独立性”;半通透;多元论;极少主义

北京建筑T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Nowadays,architectureskin,whichhasthetrendofself-expression,asthemainembodimentofarchitectureformhasbeencareduniversallyathomeandoverseas.罩hestudyaimsatthethought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formandcontentofarchitecture.

Atfirst。thedefinitionofarchitectureskinhasbe旺madeandtheresearchcontendshavebeenconfh'med.Refertothecorrelativetheoryandpractice,theaimandtheacademicandpracticalsignificationofthestudyhavebeenpointedout.Then,theactionofskin,ininfectingtherelationshipofthebodyfactorofarchitectureformandcorrespondingtheinnerwithouterofarchitecture,hasbeenanalyzed.Fromtheevolution,thecausewhyskinhasbeenSOcaredrecentlyandthecomplicatedactionfactorshavebeenfound.Bytheinductionandanalysistotherepresentationofarchitectureskinstyleitself,itclarifiesthatitisnotonlytheusefulexploreinfunction,

spaceandenvironmentofarchitecturebutalsotheregressiontoarchitecturebody,Basedontheabove,theviewpointofPluralismhasbeenbroughtforward,andthe

MinimalismsoRrcewhichaffectstherepresentationofarchitectureskinhasbeenanalyzed.Atlast,refertotheproblemexistinginthearchitecturepracticeinchina,self-reflectionhasbeenmade。

Fiveconclusionshavebeenmadeattheepilogue,thecoreofwhichistocallfor

theattentiontothearchitecturebody,

Keyword:Architectureskin;“independence”;Translucence;Pluralism

Minimalism

第l章绪论

第1章绪论

1.1建筑表皮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定位

建筑的表皮作为包裹在建筑最外层的部分,是构成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内它围合成建筑的空间,对外它是城市环境空间的界面载体之一,而它自身也应包含有内在的形式秩序。在它身上记录着建筑发展的丰富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由厚变薄,使建筑由封闭走向通透,其功能也由简单的防护功能转变为目前的多重功能集于一身。从建筑表皮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建筑的含义在日益丰富。同时从它身上也折射出了社会的变革,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等各方面的变化。

建筑的目的是形成内部空间,是让人进入,并能在其中发生各种活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所以“空间”自现代建筑以来一直被作为建

图1-1赫佐格与德穆隆设计的美国加州多米纳斯葡萄酒厂的金属笼+石头表皮

(来源:FemmndoM6rquezCeciliaRichardC.LeveneY.1981+2000

((herzog&demeuron)).60+84.Elcroquis2000.313-314p)

第l章绪论

筑的主角而倍受关浪,而建筑表皮作为弊定空间的物藏实体簧素并未给与足够的薰视。在新的时代下,特别是自二十世纪末以来,建筑表皮篾耨引起了许多国外建筑师的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避行了探索,给了建筑以新的诠释,创作了一批有特点豹建筑。譬如:生态建筑鲍双层表皮,赫经揍与德穆隆静极少主义建羲表皮(图1—1),以及嶷有时代特征的可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体表皮”……等等。这爱浃了建蒙爨在当瓣时载骜景下对建筑豹一穆掰能装搽索与耨静认识。这其中鸯一种现象,就是将表皮作为“独立”的表现要素来对待,即表皮开始表现自我,如赫後格与德穆隆就极端鬟铙表痰,谴稍重褫静是幸}+么?丽这与嚣蘅国内建筑创作中作“表面文章”(重视立面包装)有什么不同?与搞形式主义有什么区别,这就涉及茔Ⅱ表皮与建筑本体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问题,如形式与功能、与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等。另外表皮的遇透性会调节建筑内外的关系,当今有些建筑表皮出现了一种介于透与不透之间的状态——半邋透,而由此弓f发的长期以来存在于建筑中豹内与癸,“澡”与“浅”(建筑立夏中豹层次与深发阕题)等辩涯关系也可以变得不苒对立,有时甚至可以是~种模糊不清的关系了。

扶学科蕉发漤,蹲“建筑表发”懿磷究J|嚣予建筑零体魏磷究范海。磊嚣有关表皮的研究主要从生态技术角度考虑较多,目的是节能和保护环境。而本课题主簧是针对由建筑表皮孳l发瓣形式与功能、与空鬻、与环境等连外关系静闯题雨震汗的,以及表皮形式自身的表现蔓要体现在哪儿方面。由于表皮是建筑形式的主要体现者,所以就会涉及剥影响建筑形式的多方面因索。丽表皮自身的形式又受竹么因素影响?极少主义恩潮对袋皮的这种表现有什么影响?所以该课题的研究就会部分地溢出建筑表皮自身的内容。实际是通过表皮所表现出的现象,揭示其背后戆潜在含义,本文试黧逶过怼表皮阕题魏磷究搽蒜出瑷邀静阕题豹棂源,热深对建筑的理解,从而有利于我国的建筑实践与发展,这是该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

1.2建筑表皮的定义

1.2.1建筑表皮概念的不同定义分辨

本文静舔究重点虽然怒奎建筑表皮萼}发懿淄蘧,毽圭予表友这一概念襁对予圈内来讲还较为陌生,有必要对其进行解释。建筑表皮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明确的范围界定。对冀通常的理解怒指包裹在建筑最步}朦酶可以被直蕊地番

第1章绪论

到的部分,在英语中表皮有几个不同的词。

Surface:(物体的)表面,表层,面层1。在建筑中,表面用得较多,常常与建筑的材料的质感、色彩相联系,弗朗西斯D.K.钦曾说:“我们在房间里所看到的是墙的一个表面。正是这一层薄薄的材料,形成了空间的垂直界限。墙的实际厚度,只有在门窗的边缘处才能反映出来”。2可见表面是有材料的材质属性的。“面”常常被看作是建筑设计语汇中的二维要素,可以起到限定体积界限的作用,建筑的表面反映的是“面”的形状和材料的质感与色彩等视觉属性,从而导致心理感受的差别。3建筑表皮是“面”的物质载体,它有厚度,它应有内外两个表面(SKI'face)。建筑表皮与建筑外立面(facade)是不同的,建筑立面通常的理解是建筑表皮垂直部分的所有建筑要素的正投影,有可能还包括柱子、室外楼梯、台阶等等,而这些要素是不属于本文论述的建筑表皮内容的。

Skin:(人或动物的)皮,皮肤,兽皮,皮毛,外皮,外壳。4该词现在被广泛应用于设计领域,这与仿生学与生物学的发展相联系。在建筑领域中,所指比较模糊,多指外围护物部分,具有器官(organ)与构成机体成分的意思,强调表皮是建筑的重要组成要素。

本论文中,使用了表皮一词,此词在建筑界中被得到一定的认可,其意思兼有“皮肤(skin)”和“表面(surface)”的意思。2002年《世界建筑》第十期,朱亦民在翻译荷兰建筑师一维尔?阿雷兹的表皮理论中,由于大量出现了skin一词,在“皮肤”、“表皮”、“表面”三个词中,他还是译为了“表皮”5。维尔?阿雷兹在说及建筑“表皮”的意义时说:“大多数人一讨论表皮,很快就把它当成立面或身体的表面一类很‘薄’的东西,我在《白润光洁的肌肤》一文中想要说的是表皮实际上和厚度有关,甚至当你论及一个城市的表皮,它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它的文化时也是如此。不过当你谈论城市中的建筑,厚度就与建筑前面的气氛、建筑本身和它之后的气氛有关。立面不再是一种表现的行为而具有了超出人们第一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6这说明阿雷兹所强调的建筑表皮具有调节建筑内外关系的作用。

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的顾问,现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学者AndrewMacNair认为现在我们建筑师似乎对时尚、风格和时代精神是十分有兴趣的,然而却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他认为我们建筑师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也

1《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商务印书馆.1997年9月P1538

弗朗西斯DK.钦.《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邹德侬方千里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8月

(第一版).40页

同上.34页

4《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商务印书馆.1997年9月.P1418

朱亦民.《写椎后面的故事》。自《世界建筑》2002.10.110页

朱亦民.《阴影的礼拜——评维尔?阿雷兹的建筑思想及背景》.自《世界建筑》2002.10.18页

内与对外的中介体,同时也是调节内外关系的枢纽。

(3)视觉与心理层面的含义,实际就是表皮自身形式逻辑对人的视觉与心理作用,这里主要关注的表皮的外表面,是通过表皮的质感、色彩和图案等方面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体现的,进而感知表皮材料的重量感与内外的通透与封闭的关系,并引发建筑私密性与开放性的心理感受的不同。从概念上讲,一个面有长度和宽度,但没有深度。面的第一性的可以辨认的特征是形状,它是由形成面的外边轮廓线确定的。所以从表现来讲,主要是由人与建筑表皮的相对位置关系所决定。即距离、角度(图I-2、I-3)以及人的行驶速度等不同,会对表皮的表面产生不同的感受。另外从表皮自身来讲,其表面的色彩和质感将影响到它视觉上的重量感、稳定感和秩序感,体现在材料的组织与构造方式等方面。再有由于建筑是存于环境中的,那么必然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光的影响,光使建筑有了形体感、有了色彩、有了质感,所以光一直是建筑所表现的重要要素。

以上表皮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在本文中都会涉及到,在现实建筑中,他们是相互关联的,应予以同样的重视。

图1—2、图1.3人观察的角度不同,对表皮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来源:{ArchitecturalDesign>)2003.02.79p)

1.2.3区别“衣服”与“皮肤”

将建筑表皮称为“衣J]艮(clothing)”还是“皮肤(skin)”,反映了对其不同的认识,将建筑表皮比喻为“皮肤”,是二十世纪初由密斯提出的8,而将建筑表皮比喻为“衣服”则可追溯到十九世纪。要区别这两种隐喻,我们得先分析一下这两喻体的含义。

8刘先觉.《密斯?凡?德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13页

.5.

1.3目前研究概况

1.3.1国外研究动态

有关建筑表皮在协调建筑内外关系方面的理论还是一个较新的理论领域,正处于探索阶段。早在上个世纪初,在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皮与骨”建筑中,表皮可以达到极大的通透性,表现了建筑在内外关系上的开放性,也是在探索新技术与新材料给建筑形象带来的一种新的可能性。勒?柯布西耶则十分重视体块的表现,在其著作《走向新建筑》中,也阐述了建筑的表面(表皮的外表面)问题,他在给建筑师的三项备忘中提到了体量、表面和平面,他说:“建筑是一些装配起来的体积在光线下辉煌正确和聪明的表演,建筑师的任务是使包裹在体块之外的表面生动起来,防止他们成为寄生虫,淹没了体块并为它们的利益而把体块吃掉”“。可见他对建筑表面的重视是为了表现建筑体块,是为体块服务的,表面(表皮的外表面)是没有独立表现地位的。

1998年哥伦比亚建筑学院的斯蒂芬?皮瑞拉(StephenPerrella)作为特约编辑主持了《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Design)的特干U——超曲面建筑(HypersurfaceArchitecture),并撰写了文章《超曲面理论:建筑与文化》(HypersurfaceTheory:At'chitecture><Cultttre)“,表述了在媒体时代建筑表面所占有的独特角色,阐述了当今商业社会下,电子媒体与拓扑学相结合来整合建筑表皮以适应商业资本和消费文化所产生的对建筑内外关系的影响,并引起了建筑界的一定反响。一年后该杂志又出了该特干0的续集,S?皮瑞拉又撰文《电子时代的巴洛克——超曲面II:自动化的诗意》(ElectronicBaroque—-HypersuefaceII:Autopoeisis)i3,补充了一些他的观点,并有多人发表文章阐述个人对媒体时代建筑的态度。

2001年8月在芬兰举行了题为“表皮与灵魂”(skinandsoul)的第三届国际建筑设计论坛与展览,探讨了表面(surface)与内容的关系问题以及建筑学、设计与艺术(Art)的关系。明确提出了表面已经成为了当今建筑的一大亮点。表面的通透性与视错觉已经成为了建筑的内容。会议还就此问题进行了多种分主题的会议及设计实例的展览“。这说明表皮问题已得到了建筑界的普遍认可,并加以重视。

2002年lO月日本建筑杂志——《建筑与都市》(ArchitectureandUrbanism)

“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陈志华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11月.33页

“Stphen.Pert'ella,《HypersuefaceTheory:ArehitectttreXCulture)).ArchitecuralDesign1998.5/6(6817-15P13

Stphen?Perrella.((ElecnonicBaroque---HypermefaceII:Autopoeisis》.ArchitecuralDesigIl19999/10(69).5-7P

“hrtp://www.alvaraaho.fi/conferences/des4arch/skinandsoul

出版了关于表皮建筑(SkinArchitecture)的专集,15其中收录有近几年中已建成的在建筑表皮方面有特色的建筑,也有相关的理论文章表述这种具有时代感的现象。

在建筑实践中特别是在欧洲,有些建筑师是将建筑的表皮作为其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考虑的,探索了多种可能,后文将展开论述。

1.3.2国内有关成果

在国内有关建筑表皮方面的研究刚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理论分析文章较少。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是王群先生的《空间,构造,表皮与极少主义》16,此文将赫佐格与德穆隆的建筑表皮与“建构”(tectonic)理论”联系了起来,并论述了有关极少主义建筑与当前复杂性现状的关系,文章中讨论了极少主义建筑的一些特征,即静态的空间,构造的精美及表皮的物质性表现等,并认为这是对建筑本体的重视,这是一篇有深度的理论文章。但该文对建筑表皮在建筑内外关系,形式与功能的问题上没有进一步的论述,也未与我国目前的建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相结合。

我国在实践中有关建筑表皮的,有深度的实验作品不多,往往是学习或照抄国外的样式,由于理论相对薄弱,常常流于表面形式,再有因表皮与建筑的材料,构造,技术,经济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此方面我国与国外的差距较大,也是妨碍其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

1.4本研究的意义、方法及论文结构

1.4.1研究的理论意义

该课题的研究实际是属于建筑理论研究,探讨的是建筑表皮的形式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形式与功能、与空间内外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本课题的研究是建筑形式研究的一个部分,而国外对形式的研究实际有很长的历史。但就当今的时代背景而言,各方面的因素发生了改变,所以对表皮问题的研究是新的时代下面对新的问题而提出的新课题,对此国外的相关的研究理论也比较少。就国内而言,我国在形式方面的理论研究大都从美学方面展开讨论的,并未从建筑本体的角度

”Feature:SkinArchitecture.《ArchitectureandUrbanism)>.2002.10.(385)

”F群.《空间,构造,表皮与极少主义》.建筑师84.38.56页

”参N:KennethFrampton.《StudiesInTectonicCulture>>.editedbyJohnCava.TheMITPress.1992

加以考虑,本研究作为在此方面的一个尝试,是对建筑新的时代下的一种认识与理解——表皮的确给建筑发展以新的可能性,这并不能代表建筑的全部和更多的可能。所以本研究仅能作为建筑形式研究的一个部分或是一个基础。以上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及理论意义。

1.4.2研究的现实意义

当前,在我国的建筑中,表现为对表面形式的追求,确切地说是对流行样式或造型的追求和建筑立面的“表皮化”,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体现,形式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目的。其实追求形式,并没有什么错,然而由于缺少对形式本身的深入研究,而将过多的意义、象征、符号等精神方面的因素赋予了建筑形式,而恰恰忽视了形式自身的建造逻辑及建筑内容与环境对它的影响,其实就是忽视了建筑的本体问题。

再有我国目前建筑实践中主要是以建筑体块所造成的阴影关系来表达建筑的诗意以及与周围关系的协调,而对建筑的表皮的设计主要是注重立面的包装,也就是注重外装修,但结果是造成只追求“表面”形式,这样会造成表皮与建筑本体的分离。建筑表皮问题虽不等于建筑形式问题,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皮从一定角度上讲是形式的体现者。所以对建筑表皮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表皮在建筑本体中的角色,从而在设计实践中能理性地加以把握。这是本论文在实践上的意义。

1.4.3研究的方法

本论文是从建筑表皮自我表现这种现象出发,从分析表皮与建筑本体的关系开始,并对建筑表皮的表现进行分类描述,分析导致这种表现的内在因素,主要是从建筑的内与外的矛盾关系为切入点,结合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以影响形式的本体要素为主线通过分析与比较的方法找出其内在的规律,并结合我国建筑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释与总结,提出对建筑本体问题重视的必要性。

主要的文献来源:近几年来的国内外的专业理论文献和图片,及专业所涉及的非专业理论。

调研资料来源:通过对北京目前建筑的实地考察,记录并进行分析后,再进行归纳总结。

本论文大的研究思路是:现象(实践)一分析一理论一实践

1.4.4论文结构

第2章分析建筑表皮的作用吲素

第2章分析建筑表皮的作用因素

2.1表皮与建筑和环境的关系

建筑表皮主要是为了界定并围合建筑内部空间,但也不能否认建筑表皮有连接建筑内外的桥梁作用。所以一方面建筑表皮有对内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换句话说表皮会体现建筑功能与环境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而这两者是通过表皮自身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2.1.1建筑外部环境

建筑的外部环境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和复杂的。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而这两者实际就是建筑所在环境与基地的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

包括我们所处自然环境中的所有自然要素:阳光、空气、风霜雨雪、动植物、甚至包括温度、湿度、季节等自然的变化现象在内。

自然环境的各项要素,不论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都会对建筑的使用产生影响,表现在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哪些要素需要被隔离,那些要素可以被引入。而又由于地域的不同所造成的气候差异同样会对建筑的使用产生影响,导致建筑表皮的形式多有不同。比如,我国北方与南方的自然气候的差异,使表皮在厚度,开口大小上有很大的差别,甚至开口的目的都有所不同,像在我国北京,建筑表皮中的墙和顶主要是为了保温、隔热。窗的主要目的是采光,通风。而在云南,建筑表皮的作用是遮阳,开口是为了通风。所以在材料选材与构造做法上也会有较大差异。

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人类经历过恐惧自然、利用自然和破坏自然等阶段,但今天已基本形成了尊重、保护、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的共识,所以它也是我们设计建筑时所应考虑的重要的外在因素。生态建筑对表皮的关注主要就是某些自然环境要素对建筑内部微气候的影响而采取的策略。

第2章分析建筑表皮的作用渊素

2.人工环境

是泛指我们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环境,如城市环境,乡村环境等,内容包括建筑、道路、街道、桥梁等等一切人工构筑物的总和。建筑是建造于特定的基地中,是环境中的建筑,比如城市中的建筑,其外表面是面向城市街道的,所以表皮也是所处城市空间界面的重要载体,也就体现了对城市环境的态度并有所表现,体现在连续、变化、认知等与建筑环境方面的考虑,所以说人工环境的因素会在建筑表皮上造成影响并加以体现。实际我们主要关注人工环境的物质层面内容,如外部空间的构成、建筑实体要素以及包括人的行为与活动等等方面的要素,而地方文化特色就会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

而人工环境由于受多种复杂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改变,比如政府决策,开发商的行为、经营的行为等。也就是说人工环境要素又要受包括经济、人文、科技、艺术等“软”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是相互作用,交叉地、重叠着对表皮产生着影响。

2.1.2功能与形式

1.建筑的功能与形式

建筑功能实际是建筑的使用内容,是与人对建筑的直接或间接的使用方式有关。所以人在建筑中的空间感受,精神要求与行为需求同样是影响建筑功能的主要因素。人的行为方式是多变的,造成了人对建筑的使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可能,从而给建筑功能带来了复杂性。所以分析人的变化,才能对建筑功能的复杂性有明确的认识。而建筑的功能的复杂性,会对建筑的形式产生由内而外的作用,而作为建筑形式的表现者之一的建筑表皮,也只能表现建筑的部分功能,所以只能说功能是影响形式的部分因素。

涉及形式的问题,我们必须提到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研究有着理论与教学传统的学校——苏黎世瑞士联邦高等理工大学(ETH—Z)。其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基础上的,其教学模型被称为“苏黎世模型”1,关注的是对建筑形式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总结出一套不同于德国包豪斯与巴黎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其主要理论观点是将形式看作形成建筑的手段与结果,应与建筑的三组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即基地与场所、功能与空间、构造与材料(图2-1)。他们被视为不可变因素。这是将经济、文化等其它外在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可变因素)剥离后,建筑形式应该面对的属于建筑本体应考虑的问题。形式是这三

吉国华.《“苏黎世模型”——瑞士EHT—z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路与方法》.建筑师9477—8l负

第2章分析建筑表皮的作用【夭】素

对关系相互作用后生成的结果。而我国南京大学建筑系丁沃沃教授等在“苏黎世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形式的研究提出了环境与基地、功能与空间、构造与材料三组影响形式的因素,2并将环境的影响摆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实际本文所说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就是他们所说的环境与基地这一对要素。而形式自身应包括形状、尺寸、材料(包括材质与色彩)、构造方式和光,他们是形式自身得以实现与表现的基本物质要素,他们是形式存在的物质载体。这应该是将形式还原后,几乎不能再减少的东西了,而这其中最基本的形式要素就是材料。而构造作为材料间的连接方式也是建筑得以站立起来的必经途径。所以构造与材料是形式自身秩序得以展现的最基本的一对因素。正如密斯所说的“房屋建筑术始于把两块砖头仔细放到一起。”3这句话体现的是他对材料和构造的重视,当然这对因素与另外两对因素是相互启发与相互影响的。如果我们假设将建筑的空间作为目的,形式作为实现手段来看,则建筑的形式要丰富得多。比如相同大小和形状的空间,假如功能相同,用玻璃围合与用石头或木材围合会有着不同的内部空间感受与视觉效果,不光是质感不同,这三者的建造逻辑与表现也是不同的。同样的空间不同的使用功能与环境,形式也会有多种变化的可能。所以况建筑的形式本身具有变化的“弹性”。笔者认为建筑的形式与功能是有关系的,形式应满足功能需要,但也应受制于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形式自身的建造秩序,所以形式

Construction/Material

构造与材料(SIM)

基地与场所(s/p)Site/P1ace功能与空间(F/S)Function/Space

图2-1“苏黎世模式”对影响形式的三组因素关系的图解(来源:吉国华.《“苏黎世模型”——瑞士EHT-Z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路与方

法》.建筑师94.79页)

:I沃沃.《现代建筑的形式逻辑:语言及法则》.建筑师98.2001.4.37-40页

3刘先觉.《密斯?凡?德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220页

第2章分析建筑表皮的作用因素

不能完全蒋对功能的满足殷映出来,形式与功能不是…一对应的关系,形式与这三对关系是一种互动的网状关系。不应教条地只把形式与功能单独零出来建立一种线性的因果联系,这样会把问艇简单化,从而抹杀了另外两组因索带给形式造戏魏影蹶。

2。建筑表皮翡凌憝每形式袭现

建筑表皮的功能对内来讲是建筑功能的一部分,威主要能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上。这种关怀又表现在便雳者的生理上、。0灌上鞍彳亍力上三个方蟊。

(1)生理要求:楚对建筑内部环境的干预,比如气候,光线,声音…等方面,从而使建筑表皮应其有一定的物瓒性能,以减小外部环境对使用者的负丽影响,从两满足使用者对内部环境的最基本要袋或更麓要求。这会阏外部环境的地域特点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2)心理溪求:实际是人的精神要求,在建筑表皮上的主要反映在建筑外部臻境与塞海环境静联系土,帮表菠靛鸷溺感与遴透瞧上,实际是建筑蠹都瓣久对私密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上,正常人不可能有对绝对的封闭感的追求(除非是被迫的,躲滚狱)和完全开放馥的要求。所强半运透往嚣体现酶中闰状态是入疆大懿需求。

(3)行为要求:在建筑表皮上的行为发生主要是农屋面鞠门窗的部位。因此入的可能的行为方式将会对这两部分表皮的形式产生作用。弱外由于建筑表皮的变化又霹蔻激发人袭表皮上熬霉亍为发生。强建筑戆爱璜瑟裁哥毙作为人钵愚、教步、交流等活动的场所。

而对外部环境来讲,建筑表皮应体现在对环境与基地条件的考虑。而文化传统与经济等“较环境因素”影响惫会在表皮中裔一定的表瑗。所敬建筑表皮的存在,一方面是对建筑内部~部分功能的满足,建筑内部活动的要求也会间接地在建筑表皮中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它也体现外部环境闲素的袋求(环境与基地),期铃郝物质琢境是构成影响表皮形式的爨要因索之一。结果使表皮承受来自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建筑表皮可以说是建筑形式的主要代言者,是建筑的物质实体酃分,郧么彩捩、尺寸、孛吾糕、色彩、搦造帮炎等影熬建筑形式蠡囊魏嚣素也弼样适用于来研究建筑表皮自身的形式。而其作用因素也决非是线性的,也是上述三缓疆建筑本体霞素美蠢佟雳懿结果。

第2章分析建筑表皮的作用口可素

2.2表皮对内外关系的调节

表皮是连接建筑内外空间的中介实体。也就意味者它有协调建筑内外关系的作用,表皮这种对内围合对外联结的关系一方面表现在表皮的形态上,另一方面表现在表皮的通透性上,而这两方面使表皮具有产生变化的潜力,

2.2.1围合

表皮形态上的对内围合及自身的通透性将会对围合的程度及内部空间感受产生影响。

1.围合为人们提供了庇护空间并产生私密性

围合为人提供了庇护的空间,以抵御来自外部不良的自然因素侵袭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这是建筑表皮功能层次上的意义,这从建筑的起源中可以得到验证。对于建筑的产生,我国古籍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4可以看出,遮风蔽雨、逐兽驱害是建筑的初始目的,这是建筑最基本的功能。也反映出人对内部空间开放性与私密性的要求,由于围合所产生的向心性与封闭性使建筑内部空间成为相对于外部空间的私密空间,而这种私密性的取得有赖于表皮的形态与通透性的程度。

2.围合产生并表现内部空间的场所特性与形式意义

表皮是对外部环境的划分,以形成特定的内部环境。建筑表皮的围合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产生不同。围合使内部空间产生向心性,也决定了空间的形式。我们假定表皮围合成一个方形空间,如果此时表皮形式发生变动,如顶部的表皮一端向内倾斜,就会影响这个六面体的内部空间形式。这个例子说明了,建筑表皮作为围合建筑空间的“面”的载体,对建筑空间的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弗朗西斯D.K.钦就“面”对空间的影响写到“建筑中的面限定形式和空间的三度体积。每个面的属性(尺寸、形状、色彩、质感),以及它们所围起的空间的质量。”5也就是说材料还赋予了空间材质的属性,而由于表皮形式变化会引起内部空间的变化,使表皮具有塑造内部空间的潜能。

4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第三版.1993年11月.1页

5弗朗两斯D.K.钦.《建筑:形式?守问和秩序》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邹德侬方千罩译.1987年8月.35页

第2章分析建筑表皮的作用因素

2.2.2联接

表皮是沟通建筑内外的桥梁,联结使表皮不仅满足内部功能的要求,而且也满足外部环境与基地的要求,内部和外部关系通过表皮而取得联系,而这种联接也体现在表皮的通透性与形态上。

1.联接将建筑外部环境要素有选择地吸纳到建筑内部。

实际是反映了内部功能对建筑表皮的要求。即选择有利的要素,如对光线的接受,对美景的选择,对冷空气的排斥,对噪音的隔绝等等。这与环境和基地的特点的不同而有差异。表皮对内满足使用的要求,同时也会将建筑内部的活动通过表皮上的开口和材料的通透性而有所表现。

2.联接打破了建筑内部环境的封闭性。

通过不同的打开方式,表皮上的开口及表皮的材料的通透性等方面来调和建筑内外的关系,一方面建筑内部的空间感向室外延伸,使室内空间向室外转化,同时也作用于室内功能,弱化了表皮的围护功能。我们有些活动即可以发生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比如看书,在室内与在室外阳台上是不一样的,而此时通向阳台的门的通透性和开启状态将对人的空间感受产生影响,完全通透或打开的门将室内外的空间连接起来,会使身在阳台上人产生一种自己所在位置仍属于室内的感觉,也就是有对内的亲和力,而反之就会减弱阳台与室内的联系,也就是增强了表皮的对内围护能力。另一方面联结使外部环境要素经表皮“过滤”渗透到室内,取得或增强了室内外的联系。这种作用是通过窗和门等开口及表皮的通透性来实现的。而这也需要根据基地环境的特点与内部功能的需要综合考虑来确定通透性的强弱。

3.联结在形式上的体现。

一方面建筑是处于环境中的,建筑需要对其所处环境与基地有所呼应,体现在外部环境的整体性,连续性,认知性,多样性等方面,这是城市环境赋予建筑的权力与责任。建筑有义务提升所在环境的质量,使环境更加有序。另一方面,建筑所处城市环境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地方性特点会在城市空间与街道肌理等方面有所体现,也会对人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功能发生的不同和人对建筑的认识上的差异,这都是建筑应该考虑的环境因素,也必将表现在表皮自身的形式上。

从以上对建筑表皮既围合又联结的特性,反映了表皮的双重性格,而这其中围合是第一位的,建筑表皮对内围合的本意是为了建筑的使用,体现的是内向性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我国建筑业及其发展历程 1.1建筑业的概念 建筑业是以建筑产品生产为对象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从事建筑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业,并没有公认的明确的概念表述,对建筑业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建筑业是指建筑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及参与该过程的各个产业和各类活动,包括建设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构配件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等;狭义的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等行业。狭义的建筑业从行业特性及统计的可操作性出发,目的在于进行统计分析,通常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采用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采用广义建筑业的概念。本文以广义的建筑业为概念,讨论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2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历史 从1949年到现在,我国建筑业经历了形成和成长、停滞和徘徊、恢复和发展这样几个上下波动的阶段,各个阶段发展具体特点总结如下。 (一)产业的形成和成长阶段(1949?1957) 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957年为我国建筑业的形成和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历程及特点可用表1所述一系列事件为标志。

(二)体滞和徘徊阶段(1958?1976) 该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总体上呈现以下特征。 (1)在指导思想上,由于左倾思想干扰,建筑业被错误的认定为消费部门而得不到重视,有一段时期建筑业甚至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而沦为仅仅是实现基本建设的一种手段,其发展严重受阻。 (2)在发展过程中,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使建筑业的发展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而随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将建筑设计、科研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纷纷撤消,已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被批判,建筑<业的管理陷人瘫痪状态。同时,用非经济手段取代了经济管理。 (3)上述因素造成了建筑企业管理和施工生产的极度混乱,建筑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下降。1961年建筑业创造的国民收人仅占国民总收入的2.2%,跌至最低点。施工企业由1958年的高度膨胀到六十年代初期的髙度压缩,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由1957年的3.1%减少为1965年的2.0%。在工程造价提高近一倍的同时,工程质量普遍下降,工程事故之多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三)恢复阶段(1977?1983) 1977年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我国建筑业以此为契机开始摸索自身的改革之路,进行了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并在全行业推广招标投标制。这些措施为建筑业的改革探索了道路,大大提高了我国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逐步加大,1983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1053亿元,净产值259亿元,分别比1976年增长了1.4倍和1.2倍;建筑业总产值和净产值占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分别由1975年的8.1%和4.5%上升到9.5%和5.5%,建筑业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四)发展阶段(1984至今) 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1)引人了建筑工程竞争机制。在1983年全行业推行招标投标制的基础上,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投标,1984年我国招标投标面积占当年施工面积的4.8%,1985年上升为13%,1986年为15%,1987年为18%,1988年为21.7%,1989年为24%,1990年为29.5%,1993年为40.6%,1995年为46%,1996年为54%^。我国建筑业的这一变革对世界建筑工程市场乃至全球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建立了新的劳动工资机制。经过了恢复阶段改革建筑业劳动工资制度的探索后,1984.年国务院在《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除必需的技术骨干外,原则上不再招收固定职工。这一政策加快了用工制度改革。在工资分配上,1984年国有建筑业企业普遍推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办法,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3)加快了管理体制改革。1984年国家把建筑业的改革作为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任务分配开始走向市场调节下的招标投标的轨道,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项目法施工和实施资质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快了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

建筑表皮新材料的运用——混凝土的表达

城市建筑┃建筑论坛┃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 ┃A RCHITECTURAL F ORUM 227 建筑表皮“新”材料的运用 ——混凝土的表达 The Use of the “New ” Material Building Skin ——Expression of Concrete ■ 姚 琦 ■ Yao Qi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混凝土这一“新”材料,从新型材料、表达方式的创新两个方面进行案例分析其在建筑表皮中的应用。作为传统的结构材料,混凝土在建筑表皮中的应用从本质上来说不仅仅是得益于混凝土本身的可塑性和材料工艺的发展,更需要的是建筑师对于这类材料特性的认识。通过新的思维方式和设计角度来组织利用材料,才能找到材料和建筑表皮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新材料 传统材料 混凝土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new” material for conc- rete, the author analyzes cas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building skin in two aspects from the new materials and innovation of expression way. As the traditional structural materials, the app- lication of concrete in the building skin in essentially is not on- ly ow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crete plasticity and material technology, need to be more understanding of the architect for this type of material properties. Through the new way of think- ing and design point of view to organize materials, it will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 and building skin. [Keywords] new materials, traditional materials, concrete 现代建筑越来越重视其个性化与特征化的体现,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促使了“新材料 ”涌现,为建筑表皮设计的多元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新材料”不仅是指新科技新技术创造的新型材料,还包括了通过改变其传统形态、构造组合方式来实现新表达方式的传统材料。在这一实现过程中,不仅需要建筑师对材料的充分认识,还需要以新的思维方式和设计角度、设计方法来组织利用材料,转变固有设计思维和观念,才能发掘和扩展材料的表达能力、突破材料的固定应用模式,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设计语言,并赋予材料新的生命意义。 自20世纪初以来,混凝土在经过建筑力学的各种实验论证后,一直作为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存在。混凝土的外观形式简单,可以现场浇制也可预制装配,能通过支模成形,形成各种形状、尺寸、表面特征。也正是由于其较强的可塑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混凝土才可能从以前到现在甚至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基本材料之一而存在。历史上许多建筑大师借此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塑造了许多成功的建筑表皮形象。从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到安藤忠雄设计的住吉长屋,通过对混凝土表现力的探讨,无不实现了混凝土在建筑表皮设计中的新意义。在现代建筑表皮设计中也不乏以混凝土为建筑表皮的优秀案例,本文将从新型材料、新表达方式两个方面谈谈这一传统结构材料的应用在现代建筑表皮设计中的创新以及启示。 一、 新型材料 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出现,人们对环保意识的 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由于传统单一建材的特性和功能很难满足生态建筑对建材的综合性能要求,这就成为了创造新型材料的原动力。一般来说,新型材料具有传统材料不可及的特性,在优化建造技术的同时,采用节能和环保的新工艺,物耗和能耗大大减少,运行成本显著降低,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的理念。新型材料在建筑表皮的运用上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筑师求新求异的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在建筑材料上创新,并且利用这种新型建筑材料来曾加室内光线同时调节馆内温度。展馆的表皮采用的是一种透明混凝土,也就是在传统混凝土中加入玻璃质地成分,利用各种成分的比例变化达到不同透明度的渐变。光线透过不同玻璃质地的透明混凝土照射进来,营造出梦幻的色彩效果,而自然光的射入也可以减少室内灯光的使用,从而节约能源。 二、 新的表达方式 1. 肌理的表达 由于混凝土具有流动、凝固、硬化的特性,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肌理和质感,使混凝土饰面能与其它材料更好的协调。也正是因为其独有的特性,混凝土具有很强的拓印功能,利用此特性可以采用有纹理的模板,可将纹理原封不动的拓印下来,从而达到协调其它材料、契合周边环境的目的。 NM 房子坐落在山顶的花岗岩石基础上,背面是松树林,前面是壮丽开阔的风景。建筑可以看成由一个混凝土外表皮加上内部一个木盒子组成。内部的木材用的是刨花板,上面有着清晰的木屑花纹,外面的混凝土被施工成带有这样纹理的肌理,以融入周围的环境:松树的树皮和花岗岩上的地衣。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一种取之自然、融于自然的返璞归真的质感。 2. 色彩的表达 表现材料自身的色彩是混凝土饰面的精神所在,对于色彩,混凝土比其它材料蕴含着更多的可能性。混凝土饰面的色彩可分为两大类:灰色和彩色。在灰色类中根据水泥的种类,骨料的种类和色调可调配处从浅到深的不同层次的灰色调,从银灰色到深灰色,不同的灰色也能表达不一样的情感、渲染不同的氛围。 彩色类是在混凝土中加颜料添加剂,根据颜料色彩的不同科形成不同色彩的混凝土,水泥则一般使用白水泥。海牙某培训中心,建筑的表皮由特别的个性彩色混凝土和无色透明玻璃组成,将立面分隔成大小相等的方格,使彩色混凝土和玻璃形成了完整统一,成功构筑了一个趣味性的教育类建筑。 3. 组合的表达 (1)与玻璃的组合 玻璃本身的装饰性很强,在于混凝土结合时,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极为重要,日本建筑师平田 晃久设计的农用器械的小型展示厅,垂直和平行的斜切混凝土墙体并置,并采用了混凝土与玻璃相结合的表皮形式,室内混凝土墙体通过透明玻璃直接反映到建筑表皮,降低了玻璃的装饰性,在满足空间虚实变换的同时,也更好的契合了混凝土与玻璃的关系。 (2)与金属的组合 金属饰面常给人时尚、新潮、前卫的感觉,与混凝土相比很难形成历史感和厚重感,两者的组合应更为慎重,而处理得当亦会带了一些惊喜的表皮形式。铝材与混凝土的组合形式异中求同,虽然两者质地相差甚远,但两者的色调相似,且都具有坚硬的质感,例如Tri-Bowl 复合文化空间,位于韩国仁川的松岛中央公内。该项目是集展览、表演与社会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在整个场地中,建筑仿佛是躺在宁静水面上的三个相互合并的碗,游客需通过长长的引桥才能进入内部空间。建筑表皮由素混凝土和铝塑板组成,两者之间色调的统一使这个组合形式整体性更强。而因为铝塑板的反光特性,同时也为整个建筑带来了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3)与木材的组合 木材具有丰富的纹理、温和的质地,将木材运用在建筑表皮中更符合现代人亲近自然、绿色环保的理念,而混凝土质感较坚硬,却也给人带来一种质朴的感觉,看似矛盾的组合形式,却也能再建筑表皮中相处融洽。图1中建筑从表皮来看,这栋住宅就是一个9米高的密闭混凝土结构,北面临街,两面表面几乎是不透光的。整个建筑是用预制混凝土板组成的,再加上结实的木制格子结构,看似相 互矛盾的材料,为表皮增添了东方气息和温馨感。 图1 建筑设计与木材的结合 (下转第229页)

建筑外表皮材料艺术表现研究

建筑外表皮材料艺术表现研究 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7-58:32:25点击:4 建筑表皮材料是建筑的一层外衣,越是精美、充满艺术感的材料越能够将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概念和设计灵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给观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建筑外表皮材料的环保性也成为了设计师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 1建筑外表皮的概述 1.1建筑外表皮的定义 所谓的外表皮就是指物体的表面部分,而建筑外表皮并不能够简单的理解为是建筑物的表面部分,建筑外表皮其实指的是建筑物外围用类维护结构或结构表层的部分,在建筑当中,建筑外表皮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筑能够为人类提供遮风挡雨、舒适生活的场所,而建筑外表皮就是为建筑为提供遮风挡雨的作用,并且将人或者是建筑物与外界事物隔离开来,保障人或建筑物的安全性的同时也能够有效保障一定的隐私性[1]。 1.2建筑外表皮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建筑外表皮就是指建筑四周的表面部分,但是在某些极具设计感的建筑物中,建筑外表皮连同屋顶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因此在一些特殊设计的建筑物中,建筑外表皮除了是指在外围保护的建筑的部分之外还包括屋顶,因此屋顶也被人们称作是建筑物外表皮的“第五立面”[2]。 2建筑外表皮材料的艺术表现 2.1相近材料的艺术表现 为了能够使得建筑看上去更加浑然天成、更加完整一体化,有一部分的建筑设计师会选择使用材质相似、颜色相近的材料作为建筑外表皮,甚至还有一部分设计师从头到尾都只使用同一种材料作为建筑外表皮。比如说在某一年的世博会上,日本馆就是采用木材和竹材搭配使用作为日本馆外表皮材料。木材和竹材的颜色都比较相近,呈现出淡淡的浅褐色,而且木材与竹材的纹理非常相近,日本馆采用编织的手段将木材和竹材组合在一起,木料的横纹与竹材的竖纹纵横交错、整齐划一,使得整个日本馆从外表看上去就彰显出一种极简主义,营造出清新质朴、自然和谐的感觉。再比如在德国的柏林,人们为了纪念在二战期间惨遭灭族之灾的犹太人,专门建设了一个博物馆。而该博物馆的建筑外表皮材料就是从头到尾都完全一样的灰色金属板,一大块灰色金属板围绕在博物馆的顶端和四周,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有十分庄严肃穆的艺术感,尤其是灰色的金属板表面并不光滑,而是刻上了无数道凌乱的斜纹,远远望去像是博物馆上一道道撕裂开来的伤口,设计师将博物馆的外表皮设计成这样,就是希望大家能够铭记历史,铭记大屠杀给犹太人和全人类带来的巨大伤痛,进而能够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2不同材料的艺术表现 大部分设计师为了能够巧妙的展现出建筑物的丰富性和层次感,会选用不同的材料相互搭配、拼接、组合形成最终的建筑外表皮,每一种材料的颜色都不会完全一样,每一种材料的质感给人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因此使用不同种的材料作为建筑外表皮材料,也能够给观赏者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和艺术魅力。这同样非常考验建筑设计师的设计能力,简单的材料拼接重组无法全面的彰显出建筑物的艺术冲击力和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而建筑外表皮材料数量过多、拼接重组工艺过于复杂又会给人一种眼花缭乱,抓不住重点的感觉,同样会大大影响建筑物的美感和艺术感,因此建筑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颜色与特性,并且结合自身最初的设计想法和设计理念,经过精挑细选之后再确定建筑外表皮的材料。比方说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当中,英国馆就是一个绝佳的设计典范,场馆设计师为了表现出英国的时尚感和包容性,选

房地产建筑立面研究

房地产建筑立面研究 多层建筑立面研究 建筑技术的发展让建筑立面变得更加的活跃和自由,而以前许多不引人注意的构件也逐渐走到了前排,甚至成为建筑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建筑立面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概念而深入人心。当房地产开发经历了由简单到复合、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历程后,建筑的立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公共配套还是住宅,都在努力地适应人们的审美需求,都为人们不断地呈现多姿多彩的形态外观。 基于建筑立面在现代房地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发挥着重要角色的考虑,本人在此对建筑立面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探讨。 目录: 第一部分:建筑立面综述 一、建筑立面定义 二、建筑立面的发展历程 三、建筑立面的作用 1、功能性。 2、产品形象展示功能。 3、通风采光,外沟通的窗口。 四、建筑立面的意义 五、建筑立面的划分 (一)按几何体划分 1、平面式 2、弧形式

3、球面式 4、蜂巢式 (二)按时代特征划分 1、仿古式 2、现代简约式 3、欧美式 4、个性式 (三)按用材分 1、石 2、墙砖、条形砖 3、涂料 4、玻璃 5、混合型材料的使用 (四)、百叶与建筑立面 1、百叶的形态 2、百叶的功用: 3、百叶的种类 4、百叶与建筑立面的结合 六、影响建筑立面优劣的因素分析 1、外挂空调机 2、外漂窗、凸阳台、雨蓬、墙面雕塑、浮雕、排烟口、防盗窗 3、色彩、用材

(1)色彩的运用 (2)材料的运用 (3)建筑外立面的颜色与夜景照明 4、通讯及用电线路 5、建筑设计方案 6、自然灾害对外立面的侵蚀 第二部分:住宅类的建筑立面 一、对现代住宅类建筑立面的思考 1、单个建筑立面必须与社区整体形象相适应的原则 2、社区建筑立面必须与社区所追求的文化、概念、生活理念相吻合的原则 3、社区建筑立面必须以绿化、环保为基础的原则 4、社区建筑立面必须以适应人居环境为基础的原则 5、社区建筑立面既要与城市建设的大环境相适应,又要彰显自己的个性特色 二、住宅类建筑立面的关键点 1、色彩是关键 2、用材是关键 3、环保是关键 4、经济实用、节能是关键 三、现代住宅类建筑立面精彩案例列举 (一)、华南新城 (二)、万科四季花城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建筑行业的品牌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针对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建筑行业;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建筑业利税总额增加明显,1992年-2002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0,建筑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二、我国建筑行业的品牌策略 中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建筑业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一方面,品牌展示了企业的综合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它的形成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品牌是又一个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标识,它不能被企业的规模和业绩所替代。可以说,品牌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及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甚至可以说,品牌必然是未来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企业就不停地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第二,“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

现代建筑师对建筑表皮原生性材料的

现代建筑师对建筑表皮原生性材料的探析 冉继承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市江北区400012)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领域很多高新产品都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建筑表皮材料,其选择性以经摆脱了传统表皮材料,而更多的添加了很多创新材料。这就使得建筑的表面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建筑给人们的概念已经将内部结构使用性和外部观赏性有效的结合起来,而建筑的表皮以起到了定义建筑风格和使用功能上,成为了建筑的“身份证”下面笔者就针对国际和国内几大建筑表皮设计的经典范例进行分析,望同行给予指导。 1建筑表皮的作用 建筑的表皮和人的皮肤一样,不仅承担着建筑外围护界的作用,而且可以作为形成空间的基本物质条件,它可以为人类提供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建筑表皮对其一个地域的结构空间也有很强的影响力,只要设计合理它就可以和所在地区的建筑物构成和谐、统一的建筑景观,在当代很多设计师都在针对建筑表皮进行研究,目前原生性材料是建筑表皮应用的主流,它将地域性、生态性、社会人文完美的相会结合。 2建筑表皮生态性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会对其建筑所在的自然环境进行考察,尤其对气候因素和地域性的考察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方案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建筑表皮设计没有将生命的因素加入到建筑设计中,指示将其看作一件衣服。随着近些年生态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因素加入了建筑设计中,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充分了解建筑学理论的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生态学和环境学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设计中将建筑学和生态学有机的结合。建筑生态学是一种有具体系统设定的学科,他需要很多工种和不同的专业人士来共同完成,其设计在实施要需要很长的时间,其设计过程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模型设计、计算、模拟、风洞试验、荷载试验和设计合理性研究。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针对每一个设计阶段进行深化,要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外观形态相互结合,将建筑的表皮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 3建筑表皮的地域性 建筑表皮有着强烈的地域性。它体现出该地域特有的文化底蕴,而且可以将人类文明进行丰富的展示,对于建筑表皮的研究要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原则,要遵循传统的文化出发点,使其在不脱离当地的文化氛围。在表皮研究中对地域的理解一般包含两种含义:①根据具体环境,针对当地自然环境、地形地貌进行分析。②遵循自然环境中的实体要素,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4表皮材料新构成及当代建筑应用 现代技术的应有使很多建筑材料都进行了升级和换代。建筑表皮材料也不例外。这些经过高科技手段处理过的材料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设计与创作的空间。建筑界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从此建筑表皮中增加了很多新鲜的内容,使其在本质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很多建造师都是通过原生性材料对建筑的表皮进行设计。 (1)我国著名建筑师张永和在他的设计作品《竹化城市》中结合当地实际地域情况,引用竹子作为建筑表皮的原材料。竹子的生产周期短,再生能力强。而且竹子有良好的装饰性,它的表面有着自然的纹理,而且色泽淡雅,质地坚硬。是一种优质的可持续性材料。如果作为一个城市建筑的表皮在适合不过,而且通过竹子的生长与建筑巧妙的进行结合,创建出一个城市的基础和可持续更新系统。 建筑的表皮在材料的选择上与居住的人群有着紧密的联系,经典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最少的材料创建出适合人类实际使用的环境。所以材料的使用要尽可能的达到严谨、实用。尤其是现代建筑表皮设计是建筑学应用的一个延伸。在材料的使用上会发生很多变化,这时就要求建筑表皮自身的含义反映出建筑美学和科学技术以及地域文化相互结合,形成特有的城市风貌和历史性。 (2)二分宅(见图1)作为另外一个经典设计由我国建筑设计师张永和进行设计,其外围采用两道夯土墙与旧长城相互结合,其建筑的结构形式采用钢木相互结合,将建筑中缺点进行合理的覆盖,原建筑中的夯土墙厚度达到了60cm,原设计构想是将此墙用来承载的,但是由于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这座墙并发挥不了结构上的作用,最后只能作为幕墙进行使用,但是幕墙的厚度通常很薄,超厚的夯土墙可以对室内形成很好的维护性和防护性,所以在建筑中使用的夯土墙技术,都融合了建筑师在建筑开始前就从超时空的普遍性落实为以建筑的特殊性。二分宅建筑注重的对建筑基础的处理,以及将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互结合,并在建筑的过程中将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 (3)柿子林别墅(见图2)中对原生性材料的探索则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建筑师张永和多年追求真实感与纯粹性的建筑句法学。据建筑师自己阐述,使用当地花岗岩的目的,是试图建立起建筑的当代性与地域性,建筑师试想以装饰的贴面来产生纯石墙的想法。原本建筑师完全可以采用当地原生的垒石砌墙的民间工艺,然而这个贴面处理,却用了300mm厚的石料,因此 摘要:在建筑的发展过程与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建国初期我国人民对建筑的要求只存在着遮风避雨 的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要求已经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建筑师在对建筑的设计上要下足功 夫。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建筑表皮是能为人们提供充分的视觉感官和想象空间,针对现代建筑师对建筑表皮原生性材料的生态。地域特 性进行分析,总结出建筑表皮在原生性材料使用和设计特点。 关键词:地域性;表皮;生态性;应用 191 广东科技2013.1.第2期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广义建筑业”的概念。“广义建筑业”涵盖了建

建筑外表皮

建筑外表皮 摘要:源于生物学的概念“表皮”(skin)已经在建筑领域频繁出现,建筑外表皮的艺术表现力除了表达本身以外,更在建筑创作中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当下一些时髦的建筑师已经将设计的焦点从空间转移到表皮,从立面的几何划分转到材料的多元表现。如明星建筑师托马斯·赫佐格以及赫佐格&德穆隆是在这个方面很活跃的世界级建筑师。设计的出发点,材料的运用,以及对建筑艺术与技术侧重的不同,造就了他们设计手法的差异。但他们都设计出了优秀的作品,实现了技术与艺术完美的结合。 关键词:建筑表破,材料,技术,艺术,创新 1.表皮设计的历史回顾 西方建筑中的表皮处理是有悠久历史的。从古埃及的壁刻到古希腊的浮雕,从拜占庭的马赛克画到哥特教堂的彩窗,不一而足。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尝试将建筑的主题(如柱子、拱券等)以及其他的母题以大理石镶嵌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将建筑的物体性转化为以表皮来组织的视觉秩序。它设计的新圣母教堂(S.Maria Novella)的主立面就是经典性的一例。从文艺复兴后到学院派,严格意义上的阿尔伯蒂式的二维立面虽不多见,但建筑表皮的处理如内部的天花、藻井、外部立面的壁柱脚线等仍是建筑师设计工作的重要内容。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时期,表皮设计风格主要是表面上的装饰,但是它用抽象的自然花纹与曲线,脱掉了守旧、折衷的外衣,是现代设计简化和净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20 世纪上半叶,随着现代建筑的兴起,体量、空间的重要性大大超过了表皮。“空间”成为建筑现代性的标志。其创新与变化垄断了整个时代的建筑话题,而建筑的表皮设计,即便只是物质表面的装饰,也是“清教徒式现代主义建筑”的莫大禁忌。倡导现代建筑的柯布西耶给建筑师提出三项备忘[2(] les trios rappels):体量、表皮和平面三个基本要素。尽管柯布西耶给表皮一定的重视,但认为表皮最多只是为体量服务的。 20世纪后半叶,现代建筑的一元化局面开始遭遇挑战。建筑表皮开始呈现多元化倾向。1966年,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出版了划时代的名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将建筑问题分解为空间问题与表皮问题,指出在有限的空间创造之外,还有无限丰富的表皮创造的可能。后现代主义把独立于空间之外的表皮的意义提升到了第一性的重要位置。随后,建筑表皮受到的重视日渐彰显,20世纪90年代已经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 2.当今明星建筑师对表皮的关注 托马斯.赫尔佐格(TH)是德国著名建筑师,关注工艺和生态,他通过发展最佳气候条件下的建筑物的表皮设计,通过太阳能技术的融入,最有效地运用建筑材料而大幅度地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另外瑞士著名建筑师组合赫尔佐格&德梅(H&D)隆试图开发在“方盒子”的老命题中可能蕴含的新手法和新概念。他们的作品几乎全是简单的建筑形体,目的是让人们将注意力引向建筑的表皮。可以这么理解,他们的设计作品穿越了意识和时间和空间,打破了文脉和文化的界限,直达我们的“知觉”。建筑表破的强烈冲击是他们富有特色的设计风格。 TH和H&D都以关注建筑表皮著称,但设计的出发点不同导致了设计手法的差异。TH表皮设计从功能出发,表现出表皮形式随从生态功能,而HD则受A罗西的影响,从意向的角度出

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现状 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年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目前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我国也将面临向消费型社会转换,我国经济应该已经进入一个长期的下降通道,至少投资是这个趋势。而对于建筑行业而言,需求方的变化对于行业、企业盈利几乎是决定性的。而目前投资、需求的前景黯淡势必给建筑行业带来较大压力。 从建筑行业各子行业近年的收入增速可看出,投资的不景气对建筑企业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传统业务快速下沉已经引起企业家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企业未来转型与改革是必然趋势。 我国15-64 岁劳动人口占比开始下降(% ) 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下降会影响投资增速

投资增速下行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 2015年10月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累计同比为%,高出9月个百分点,表明资金面的紧张状况较之前有所缓解。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同比连续6个月回升,10月为%。 固定资产到位资金累计同比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值及同比 2015年前11月沪深两市定增的募集资金为9218亿,远超过2014年的6824亿,可见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逐渐增强。就建筑行业而言,债务直接融资量继续下降,偏好定向增发的企业越来越多。2016年定增募集金额已为历年最高,另外还有亿的定增方案正在审核之中(如果考虑349亿的优先股融资就达到了591亿)。2016年建筑行业定增融资将持续增加,资本市场将为建筑企业并购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筑行业融资情况(单位:亿元)

整体来看,由于投资下行,建筑公司经营承压,大部分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股权和债权融资以度过难关。稳定的资本市场为建筑企业转型提供充足的融资支持。 建筑行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增加 一、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自“一带一路”这一概念提出后,全国各地区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寻找输出过剩产能的机会,以期实现更多价值。从各省市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 的建设工作在获得各省市的关注,现在已经有多项项目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启动,预计未来将首先在铁路、航运、水运等基建投资方面得到切实地落实。

建筑表皮~材料

我并不需要高价或稀罕的材料。因为任何一种材料只要正确运用就能够烁烁生辉,同时揭示出材料的真实特性。——安藤忠雄 1 建筑表皮的概念 广义的说,建筑表皮是指人们通过触觉、视觉直接感受到的建筑表层,包括了外部和内部;狭义的说,建筑表皮是建筑的外表皮。建筑表皮将建筑最外层独立的或与结构相融合的围护体系,以及包裹空间的致密结构比拟为具有一定内外交换功能、对内起保护作用、有弹性的皮肤。 2 建筑表皮的作用 建筑的首要任务是提供舒适的庇护所。建筑表皮为室内空间提供必要的保护(家具,装修、私人财产、人),并且提供必要的私密性。建筑表皮在审美和文化上,是人对建筑的首要印象;在城市环境中,则构成一个城市的视觉印象。因此,建筑表皮比其他组成部分更加引人注目。从空间上来讲,建筑表皮还是室内外空间的过渡。 当今大部分的建筑表皮只是起到围护作用。但是当代一些建筑理论认为,从仿生学的角度来看,建筑表皮应该和真正的人的皮肤一样,除了保护作用外,一样可以呼吸,可以根据外界环境自动变化,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 3 建筑表皮的材料 除胶粘剂、添加剂或专用功能涂料外的其他建筑材料基本上都可以作为建筑的常用外表皮材料,所以建筑表皮材料可以参照建筑材料进行分类。 3.1 天然材料 原始社会的建筑材料就是大自然中存在的土、草、苇、泥、竹、木、石材等一系列天然材料。在人类文明的不同发源地: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爱琴海地区,人类的祖先们就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当地盛产的材料来构筑人类最初的住所。但是,这些天然材料的应用方式一般也只是存在于古代,或者是当今不发达地区,又或者是生态材料研究的过程中。而大多数的天然材料已经背离了其原有的使用方式,进入了工业化的历程。 3.1.1 石材 欧洲有许多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优秀建筑,经受了千百年来的风吹雨淋,至今依然屹立于世。我们最为熟悉的古埃及金字塔、方尖碑、古希腊雅典卫城等都是石材建筑的代表作。如今,石材作为结构材料已经几乎绝迹,一般仅仅作为建筑内外表皮的装饰材料使用;但石材的天然特性和悠久的使用历史还是可以给建筑带来深厚凝重的文化感与历史感。 3.1.2 木材 在中国和日本,几乎所有有价值的建筑物都以木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像我们熟悉的中国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日本伊势神宫等等。木材可以给人亲切、自然地感受,无论是观感还是触觉均较好。然而天然木材的特点决定了其耐候性较差、耐久年限较少、易损伤、易燃、维护保养较为复杂,因此直接将未经防腐处理的木材用于室外条件是不太适宜的。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复合木材——胶合板、密度板等等改进了木材的性能和其使用范围。 3.1.3 其他 土胚、竹、泥、草、芦苇等建筑表皮材料在我国的很多地方民居中至今还在使用,如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民居、四川民居中的竹篾土墙、云南傣族地区的竹楼、还有很多地域农村的夯土墙等等。这些建筑中很多表皮材料不仅仅具有围护功能、还具有承重功能,且其保温、隔热方面具有其符合地域气候的特点。在新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这些材料也已经改变了其原有的使用模式,作为建筑表皮材料发挥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建筑表皮的定义

1建筑表皮的定义 建筑表皮作为建筑理论范畴的概念被关注和研究,其最初的来源是英文中的两个概念:“Surfaceofarchitec.ture”和“skinofarchitecture”。’这两个英文概念,所指虽有交叉,但区别也很明显。一般来说,surface所指较广。可以泛指一切形式的建筑表面的形态;而skin这个概念更强调建筑表皮的功能性和相对独立性,而与建筑主体结构脱离可以被看作是skin这一概念使用的先决条件之一。 所以,可以认为,surface这一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包含skin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陈志华先生译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时将surface翻译为“表面”,“与本文中的(建筑)表皮是同一个概念。本文中所指建筑表皮对应英文中的“surfaceofarchitecture”,并有明确的定义和所指范围。 本文中的建筑表皮,指的是建筑和建筑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或称建筑内外空间界面处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的统称。 一般情况下建筑表皮的所指包括除屋顶外建筑所有外围护部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特定几何形体造型的建筑屋顶与墙体表现出很强的连续性并难以区分,或为了特定建筑观察角度的需要将屋顶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来处理时,也可以将屋顶作为建筑表皮的组成部分。对于以柱廊为代表的灰空间的建筑界面,建筑表皮这个概念含有两个层次的意义。作为界定空间的要素来看,应当将其整体的认为是外部空间和半室外的灰空间之间的建筑界面,也就是说,应整体作为建筑表皮来研究。而针对组成柱廊的单独的构件来说,其构件本身的外表面的处理也属于建筑表皮研究的范畴。也就是说,灰空间建筑界面的建筑表皮处理可以在整体和局部两个层次上加以探讨。 下面通过将建筑表皮这个概念与其它相关和相近的概念的比较,来进一步说明这个概念的特点和研究的范围。 2建筑表皮和建筑外墙 与建筑表皮这个概念直接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建筑外墙。除了建筑的屋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必然不会属于建筑外墙的概念范围之内以外,两概念的所指对象基本一致。都是建筑的外围护部分。外围护部分的构造方式、围合方式、与建

建筑立面研究

建筑立面研究 多层建筑立面研究 引言: 建筑技术的发展让建筑立面变得更加的活跃和自由,而以前许多不引人注意的构件也逐渐走到了前排,甚至成为建筑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建筑立面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概念而深入人心。当房地产开发经历了由简单到复合、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历程后,建筑的立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公共配套还是住宅,都在努力地适应人们的审美需求,都为人们不断地呈现多姿多彩的形态外观。 基于建筑立面在现代房地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发挥着重要角色的考虑,本人在此对建筑立面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探讨。 目录: 第一部分:建筑立面综述 一、建筑立面定义 二、建筑立面的发展历程

三、建筑立面的作用 1、功能性。 2、产品形象展示功能。 3、通风采光,内外沟通的窗口。 四、建筑立面的意义 五、建筑立面的划分 (一)按几何体划分 1、平面式 2、弧形式 3、球面式 4、蜂巢式 (二)按时代特征划分 1、仿古式 2、现代简约式 3、欧美式 4、个性式 (三)按用材分 1、大理石 2、墙砖、条形砖 3、涂料 4、玻璃 5、混合型材料的使用 (四)、百叶与建筑立面

1、百叶的形态 2、百叶的功用: 3、百叶的种类 4、百叶与建筑立面的结合 六、影响建筑立面优劣的因素分析 1、外挂空调机 2、外漂窗、凸阳台、雨蓬、墙面雕塑、浮雕、排烟口、防盗窗 3、色彩、用材 (1)色彩的运用 (2)材料的运用 (3)建筑外立面的颜色与夜景照明 4、通讯及用电线路 5、建筑设计方案 6、自然灾害对外立面的侵蚀 第二部分:住宅类的建筑立面 一、对现代住宅类建筑立面的思考 1、单个建筑立面必须与社区整体形象相适应的原则 2、社区建筑立面必须与社区所追求的文化、概念、生活理念相吻合的原则 3、社区建筑立面必须以绿化、环保为基础的原则 4、社区建筑立面必须以适应人居环境为基础的原则 5、社区建筑立面既要与城市建设的大环境相适应,又要彰显自己的个性特色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广义建筑业”的概念。“广义建筑业”涵盖了建筑产品以及与建筑业生产活动有关的所有的服务活动,同时涉及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容,在WTO 中《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包含了建筑服务贸易的内容。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5月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三、我国建筑行业的质量标准 建筑业是国家重要的产业部门,国家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巨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建筑业的基本工作方针。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每当出现建设高潮的时候,工程的质量就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虽是促使质量管理上新台阶的有利条件,但市场还有消极的一面,当它还处于发育阶段,会带来商品生产的盲目性,一些企业为利润所诱惑,容易忽视质量。现在有的建筑企业质量管理走下坡路,组织不健全,人员素质低,质量管理名不符实。有的建筑企业故意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近年全国发生工程倒塌事故虽是个别的现象,但性质严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就要求企业要提高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