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杠杆收购在我国农业企业海外并购的应用——以双汇国际并购史密斯菲尔德为例

杠杆收购在我国农业企业海外并购的应用——以双汇国际并购史密斯菲尔德为例

杠杆收购在我国农业企业海外并购的应用——以双汇国际并购史密斯菲尔德为例
杠杆收购在我国农业企业海外并购的应用——以双汇国际并购史密斯菲尔德为例

目录

摘要 ................................................................. I 1 导论 . (1)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2结构安排 (2)

1.3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2)

2 理论综述 (3)

2.1文献回顾 (3)

2.2基本概念界定 (5)

2.3杠杆收购的运作模式 (9)

3中国农业海外并购发展状况及特点 (12)

3.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概况 (12)

3.2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发展历程 (13)

3.3中国农业海外并购概况与特点 (14)

3.4中国农业跨国并购的困境 (18)

4 杠杆收购在我国企业并购中的应用分析 (21)

4.1 杠杆收购的操作策略 (21)

4.2 我国杠杆收购的风险分析 (22)

4.3我国发展杠杆收购的现实意义 (23)

5 杠杆收购在我国农业海外并购的应用案例 (24)

5.1并购背景与概括 (24)

5.2交易概述 (25)

5.3案例分析 (26)

5.4启示与借鉴 (29)

6 结论 ............................................................. (33)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7)

1 导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并购的方式进行规模扩张。伴随着并购规模和并购金额的增大,原有的并购融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企业扩张的需要。在此情况下,杠杆收购的融资模式就成了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的新宠儿。通过财务杠杆运用,促成企业间“小鱼吃大鱼”局面的出现。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同时也给本国的资本市场带来深刻的影响。此外,在跨国并购的实践中,杠杆收购的融资模式在不同行业的并购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合作与分工方面得以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并购浪潮下,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企业自身也应该把握机遇,顺应潮流,走出国门,踏入国际分工体系当中。2011年,按照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在加大力度,全面贯彻落实“走出去”战略的同时,特别提到要扩大农业、能源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因此,本文对我国农业企业海外并购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大背景下,2013年9月26日,我国在美最大的跨国并购——双汇国际对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宣布完美收官。同时,《人民日报》对此次并购进行了评价,称这是一笔“伟大的交易”。此次收购案例成为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很好的典范。因此,对此次双汇并购案做出理性分析,为今后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经验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本文具体可以细分为,首先,分析概括我国农业海外并购的总体情况和发展特点,其次,分析杠杆收购的融资模式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适用性。紧接着,通过对双汇海外并购案例的细致分析,挖掘其中的内涵,总结成功经验,从而为我国企业在今后的跨国并购活动提供借鉴。

1.2结构安排

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导论。此章节对全文作概况性的说明与铺垫。着重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结构安排、研究方法,从而为后面的章节论述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为理论综述。主要对跨国并购与杠杆收购进行概念界定和理论介绍。

第三部分对我国农业海外并购的发展特点进行概述。总结了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概况,以及我国农业海外并购面临的困境。

第四部分对杠杆收购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从杠杆收购的操作策略、风险分析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第五部分为本论文的重点,对双汇国际与史密斯菲尔德之间的并购案例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对案例的细致挖掘,总结相关经验。

第六部分为结论部分。本部分基于前文的分析,给出了概况性的结论,同时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本文研究所得的观点。

1.3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本文针对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杠杆收购的理论综述汇总比较全面,并在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况分析上列举了详尽的数据,同时分析了我国杠杆收购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障碍。在案例材料上,选取了2013年最新的涉农企业海外并购范例——双汇国际并购史密斯菲尔德,这起案例是中国目前发生的规模最大的跨国并购成功案例,通过收集公开资料,对案例细节进行梳理,对今后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实施过程中,运用杠杆收购进行融资具有指导性意义。

最后,跨国并购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仅用一个案例做为例子,对促进今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给出的策略建议并不能包含全部方面。而且我国企业杠杆收购的起步较晚,融资渠道较少,数据例子还需进一步完善。

2 理论综述

2.1文献回顾

(一)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在西方国家,杠杆收购是一种很常用的并购工具,其起始于60年代中期,繁荣于80年代的中后期。在1980年前后,杠杆收购主导了西方世界经历的第四次并购浪潮。目前,西方国家的学者对杠杆收购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并且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理论体系。

Jensen(1986)[1]提出由于杠杆收购带来的大额公司负责,这减少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自由现金流的随意处置权,进而减少了代理成本。与此同时,支付债务和破产的压力迫使管理层提高效率,而高负债就成为降低管理成本的控制手段。Poulsen和Lehn在1988年收集了108个完成杠杆收购的公司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有50%以上的企业都是属于零售业、食品加工业、服装行业等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的行业。这些行业的经营成果可以预见。所以,被收购企业的盈利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是很重要的。

Kaplan和Smith[2]在1989年从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数量与信息不对称、收购公司的业绩的提高与信息不对称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得出了的结论是,因为管理层在对外披露信息的时候是有所保留的,所以使得市场对公司的价值作出的评价也是时高时低。当公司的真正价值被市场低估的时候,就为收购方带来了超额收益。

Alchian 和Woodward[5]得出,杠杆收购是管理层实现资本自我利益、防止专用投资被侵占的高效手段。而且他们认为,杠杆收购是管理层为了改变贡献不对称的报酬体系和进行自我付酬的安排,其后发生的绩效改进则是管理层得到与其贡献接近的强大股权激励的行为结果。

Mike Wright(2001) [3]等人提出了企业家精神论。他们提出,因为风投机构的介入,企业家精神从而得到了培育,这两者的合作创造了杠杆收购的收益。

费雪尔(1982)[4]认为,在一些比较高收益的投资项目需要管理层付出更多的坚信和努力,但只在管理层可以奉献该项目收益的时候,该项目才会被采纳。

由于杠杆收购在美国是极为发达的,所以从研究结果来看,上述美国学者所做的相关研究是颇具代表性的。

(二)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由于国内杠杆收购的发展历史较短,所以国内针对杠杆收购的系统性研究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以定性的理论分析和现实中的案例分析为主。如在1994年第三期的《改革》杂志中,杠杆收购的概念首次提出,同时也介绍了杠杆收购的整个流程:集资,收购和拆卖,公司重组与上市。国内许多学者认为,杠杆收购的实质是借助债务资本为主要融资工具,而且债务资本多数是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作为担保而获得的。这种举债收购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经济运作模式。

陈玲芬[6]从国有企业价值、企业投融资和商业银行改革三方面指出,企业的独立性、中介机构的完善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杠杆收购的发展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我国目前开展杠杆收购的时机仍然不够成熟。

张众、李胜[52]等人在2000年,从国家政策和法规层面上,对我国杠杆收购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对我国进行杠杆收购的法律和经济基础等条件进行了研究;而周建波和耿德兵等对中国上市公司MBO收购进行了详细分析。他们认为从1999年开始,杠杆收购已经在国内吹起号角,开始兴起。2002年12月正式实施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一次对上市构思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收购等问题作出规定,在政策的引导下,这种资本运作的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使用。

潘龙萍[54]在2003对杠杆收购中存在的风险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风险防范建议,他指出,目前我国法律对杠杆收购的限制比较多,我国现阶段实施杠杆收购是存在一定障碍的。不过从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对杠杆收购的限制会逐渐放宽,其背后隐含着鼓励兼并、加强联合、支持重组从而实现资产优化组合的立法意图,从法律角度对杠杆收购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单翔和王庆宁[56]在1999年对杠杆收购进行了利弊分析,提出杠杆收购不仅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影响企业的发展,而且会通过增加社会失业人员和金融机构的风险,认为杠杆收购是不适合当时的国情的。

李刚[53]于2002年在《杠杆收购-中小企业改制良策》中提到,从杠杆收购给交易各方带来的好处入手,综合我国中小企业现状,阐述了杠杆收购对我国中小企业并购的现实意义。

另外也有很多学者对杠杆收购这一特别的融资方式提出质疑。如王兰英[54]于1997年第9期中提出,我国企业不适宜推行杠杆收购,她认为杠杆收购会让企业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孙黎认为,我国当前金融市场产品并不丰富,杠杆收购战

略不易推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关于杠杆收购的研究差距是比较大的。国内多以理论研究为主,这对我国在宏观经济政策改革方面有着借鉴意义。国外则以实证研究为主,研究的角度除了放在企业外部环境上,国外更加关注企业自身的行为。目前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增长趋缓,面对当前经济的形势新问题,如何发展我国杠杆收购市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2.2基本概念界定

1.农业

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工商联合经营之后,农业的含义也随着农业范围扩宽而扩大。农业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农业的狭义概念主要是从传统意义上来理解的。1传统的农业指的是人类利用自然力量和生物机能,通过自身的体力劳动去协调生物和环境间的关系,控制或强化生物的生长,从而获得社会需要的农副产品的生产部门。但是,广义上看,随着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农业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的生物产品生产行业。它还包括农产品的加工、运输和销售等食物生产有关的一切活动。目前,现代农业逐步开始向研究、生产、推广、贸易一体化的方向推进,从而极大提升了农副产品的价值,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所以,部分学者认为现代农业是一个由多个产业部门结合的有机整体。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产业,其包括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第二产业,指的是农产品的加工和生产资料的制造业,例如农具的制作、农药的生产、以及种子培养等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指的是为前两者提供运输、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等。

本文关于杠杆收购在我国农业海外并购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是从农业的广义概念出发。

2.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也叫做国际直接投资。是一国的投资者把生产资本直接注资到国外企业中,并由投资者对该企业进行直接的经营管理,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一种投资方式。对外直接投资有两种主要投资方式:一个是并购当地企业;另外一个是创建国外新的企业,也被称为“绿地投资”。

1何盛明主编.财经大辞典·上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第866页

并购(Merger & Acquisition),有两层含义,即兼并与收购。兼并指通过产权交易方式取得对方企业控制权和产权的同时,使对方丧失之前的法人资格,也叫做吸收合并。收购指通过有价证券或现金等方式对企业的部分或所有资产或股权进行购买,以取得目标企业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其中,并购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横向并购,即同行业企业的兼并;二是纵向并购指的是同一产业链前后的企业的兼并,企业间存在着密切的生产关系;三是混合并购,即处在不同行业,且相互经营无联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并购的优势在于利用目标企业原有的设备、专业人员和熟练工人,获得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同时可以迅速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地点,增加经营方式,推进产业多样化,壮大生产规模。

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也叫新建投资,指的是跨国公司通过投入资金和其他生产资料,建立新的企业进行独自、合资或者合作经营,形成新的生产力。这种投资方式可以避免受到东道主所在国相关政策方针上的限制,同时可以享受到东道国的优惠待遇。与并购相比,在多数国家绿地投资的手续更简便。其缺点在于收购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营建,所以,绿地投资的经营风险和组织管理的难度颇大。

3. 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企业并购活动走出国门的一种经济现象。跨国并购的定义是,一国企业由于某种动因,凭借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方式,并购他国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资产或股权,从而获得目标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的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的行为。这里的渠道指的是目标企业直接对被并购企业进行投资,或者借助目标国当地的分公司进行并购。而支付方式,包括有现金支付、发行债券、股票互换、股票换资产和外部贷款等方式。

跨国并购与并购的定义类似,可以分为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两种含义,只不过其中涉及到的并购主体是从属两个以上的国家。而跨国并购强调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对被收购的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一定控制权,对于控股比例达到多少才能构成跨国并购,各国立法并不一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下面分别对跨国公司并购的种类与融资方式进行介绍

(一)跨国并购的种类

跨国并购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跨国经营行为,所以其类型很难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划分。现在在实务领域主要有两种分类方式,一个是按照并购双方产业的相互关系进行分类,另外一个是按照跨国并购双方是否由中介实施并购进行分类。

按照跨国并购双方产业的相互关系划分,跨国并购可分为横向跨国并购、纵向跨国并购和混合跨国并购。

横向跨国并购(Horizontal M&As)指的是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处在同一行业竞争企业间的并购。参与该并购的企业,大多是处在相同或者相似的行业,其目的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增强自身的垄断实力,扩大世界市场份额,实现利润增长。这种并购方式的风险较小,且便于通过结合形成规模经济,但是由于容易造成垄断,所以很多国家开始对此类并购开始进行密切关注。

纵向跨国并购(Vertical M&As)指的是发生在至少两个国家的,处在相同或类似产品但又不处在相同生产阶段的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实施纵向并购的企业双方一般是原材料供应商或者是产品的购买主,对互相情况较为熟悉,通过纵向并购可以减少产业链前后的风险性,降低产品和贸易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为目的。

混合跨国并购(Conglomerate M&As)指的是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处在不同行业且经营活动无关联的企业间的并购。此类并购多是为了寻求多元化经营,获得全球市场份额,减少在单个行业固有风险,加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此类并购与上文两种并购相比,往往目的隐蔽,较少受到目标企业所在地的限制和竞争对手的影响。

按照跨国并购双方是否由中介实施并购划分,可以分成直接跨国并购和间接跨国并购直接并购也叫做协议并购或者友好接管。按照并购发起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并购企业发起,并对目标企业的部分或者全部产权提出控制要求,通过双方协商,确定收购条件,之后依据协议实现所有权变更。当收购方为并购后的留存企业时,则称为前向直接并购,当被收购方为并购后的留存企业时,则称为反向直接收购。另外一种是目标企业主动发出收购意向,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目标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面临财务困境时。

间接并购指的是并购方不通过目标企业,直接在市场上收购被并购企业已发行流通拥有表决权的普通股,进而获得对目标企业实际控制权的行为。间接并购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当目标公司普通股股价下落时大量购进该公司的股票,这种方法较为隐蔽;另一种是,并购方以高于目标公司市价的方式,通过市场收购对方股票,也称为“敌意收购”,这种受到目标公司的严厉反应,且成功率不高。

以上分类见下表:

表2.1 跨国并购的种类

(二)跨国并购的融资方式

跨国并购是利用现金收购、股票互换、和债券互换这三种主要支付手段来进行融资的。

现金收购是指在并购支付过程中,凡不涉及发行新股或债券的均可被归为现金收购,这里包含票据形式的支付也属于现金收购。现金收购性质简单,并购方通过现金支付,换得目标公司控制权,商定好的现金支付完毕后,被并购企业将失去相关资产和股份的所有权。

股票互换是指并购方先增幅新股,然后换得目标企业已有的股票的行为。实施股票互换之后,目标企业股东不会丧失所有权,只是通过所有权变更到并购企业而成为并购企业的新股东。

债券互换是指并购方通过增发债券的方式来替代被并购方的债券,进而达到债务从被并购方的转移。这里的债券包括:债券式股票,契约债券和担保债券等。

3. 杠杆收购及其特点介绍

杠杆收购(Leverage Buy-Outs,LBO)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并购收购方式,它是指某企业以目标企业的资产和未来的收益作为抵押,借助外源融资资金来购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权。收购公司不需要拥有大量本金,只需以被并购公司的资本财产和运营所得作担保或还款来源,就可以并购任何规模的公司,所以杠杆收购使得“蛇吞象”成为可能,这种创新型的交易模式,大大地刺激了资本市场和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杠杆收购活动也有20多年的开展历史了。下面介绍杠杆收购的主要特征: (一)资本结构呈现高杠杆

杠杆收购过程中,收购方只要投入为数不多的资金就可获得巨额的投资银行贷款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即融资的杠杆比率非常高。一般情况下,收购企业的自有资金只占目标企业收购价的10%左右,发行的各类债券约占收购自己的30%,而商业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借贷资金约占60%。

(二)投资过程具有高风险

杠杆收购在财务上表现就是“以小博大”,所以在加大并购规模,进行资本壮大的同时,也就具有杠杆的另一特点——高财务风险。公司的债务率会过高,而且信贷和债券的利率也较高。并购实施后,企业会面临沉重的偿债压力。如果收购完成后,受到经济波动周期或运营损失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亏损的话,会使并购企业面临大量债务无法按时偿还的局面,严重者会出现公司倒闭的风险。

(三)中介机构对杠杆收购的重要作用

杠杆收购是一个复杂且难度较高的交易活动,仅仅依靠企业本身的力量是无法顺利完成的,所有要有投资银行等其它专业的中介机构的参与配合。在这里,投资银行的主要作用是:(1)有助于并购方选择目标企业,对交易双方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2)提供融资服务,包括提供过桥贷款和协助收购发行垃圾债券,通常是金融中介机构先对并购者资助短时间、高利息的并购资金,再借助发行垃圾债券进行偿付。在并购过程中,其他金融服务机构,如财务专业人员的贡献同样不可低估:在收购前,要选定目标公司,进行资产评估,谈判和确定收购价格,筹措资金,处理财务、税务等问题;并购完成后,还要关注目标公司的现金流量,安排发行债券,偿还过渡性贷款等事宜。

2.3杠杆收购的运作模式

总体来说,杠杆收购通常有目标企业的选择与尽职调查阶段、谈判阶段、融资阶段、收购执行阶段和整合阶段共5个过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如下:

表2.2 杠杆收购一般步骤流程

1.目标公司的战略选择和尽职调查

杠杆收购的成功关键在于对目标公司的战略定位。较为合适的杠杆收购目标企业通常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是否具备较好的现金流产生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如果所需目标企业没有一

个稳定的现金收入,则公司会很难得到金融投资机构的信任和资金支持,而且即使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并购后的整合阶段可能会出现偿付危机;

目标企业是否有先进的管理能力。并购前需要对目标企业管理层以及公司运作管理模式进行详尽的剖析,从而提高并购的成功运作。

目标企业的所处的行业环境以及其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并购方需要对目标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行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行业基本情况,同时了解目标企业在所处行业中是否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是否有较多的可抵押实物资产。如果目标企业所拥有的可抵押实物资产越多,则对于投资方来说,并购方可偿还的资本也就越多,从而并购方能获得融资方的资金帮助。

2.谈判阶段

此阶段首先确定杠杆收购的发起者,通过发起者来确定收购框架并设计具体的收购方案和资本结构(杠杆比率),进而有发起人与被收购公司进行专业谈判。

3.融资阶段

该阶段进入了杠杆收购的另外一个关键过程,那就是收购资金的融资安排。

国外的杠杆收购融资工具主要有过桥贷款、垃圾债券、风险资本、股权投资、银行贷款等。

过桥贷款指的是投资银行通过自身的资金为杠杆收购提供的,且要求收购者尽快偿付的一种短期融资方式,其利率一般都是浮动的,风险较高。

垃圾债券就是一种次级债务,也是杠杆收购的重要债务资金来源。

风险资本主要是由风险投资基金提供,要求较高的回报。

股权投资是有投资银行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提供。

银行贷款则是由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一般是以及债务,有公司财产作保证,具备优先清偿权,不过对于用于杠杆收购提供的贷款,往往利率比较高。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杠杆收购的资金来源较为广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各类基金、风险投资机构和保险公司等都是杠杆收购的资金提供者。与之相比,我国目前进行的杠杆收购则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限制要素,那就是融资安排的困难,融资手段和融资渠道目前都很单一,基本上只是依赖于规模、期限均受于限制的银行贷款,所以我国的杠杆收购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4.收购执行阶段

这一阶段,最终确定收购价格是杠杆收购过程中实现价值创造的关键点,通常杠杆

收购的价格要高出目标公司股价的40%~50%。等到双方谈妥收购价格后,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并执行审批程序。

5.整合目标企业

收购完成后,需要优化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使之按照并购方的发展战略目标前进,进而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通过对目标企业的合理的优化整合,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并尽可能用目标企业创造的收益来偿还各种杠杆贷款。整合完毕后,收购方可以在保留控制权的前提下,出售部分升值的目标企业的股份,从而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迅速偿还各种杠杆贷款,并且获得巨额并购的利润。

3中国农业海外并购发展状况及特点

3.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概况

2012年,中国对外投资净额(以下简称流量)为878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以下简称存量)达到5319.4亿美元。到2012年末为止,中国有1.6万家国内投资企业在国外开设了近2.2万家对外投资企业,他们遍布在全球共179个国家或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和达到2.3万亿美元。纵观全球主要对外投资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排名全球第三,存量位居第13位。

图3.1 2012年中国与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情况(单位:亿美元)

图3.2 2012年末全球主要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

另外,从分类构成情况来看,2012年,我国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00.7

亿美元,货币金融服务类(原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65.4亿美元,占比64.9%。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77.3亿美元,与同期比较提高了13.3%;可以看出,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无论是从流量或存量上都占比超过80%,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4354.9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1.32万亿元。

表3.1 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类构成情况

3.2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对外投资是在我国农业对外援助以及农业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农业国际合作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距今已经有60多年的合作历史了,而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发展较晚,仅有20多年的投资历史。本文从农业国际合作的发展历程梳理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发展脉络。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国农业对外交往与合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探索阶段。在建国初期到1960年前后,我国开始与世界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展双边农业合作,先后与苏联、东欧及周边的一些国家展开始农业互助活动。

(二)开拓阶段。从1960年代初到1970年代初,我国与苏联、东欧等一些国家的外交关系日渐恶化,农业的国际交流逐渐减少。另外,我国在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时,我国调整农业对外投资思路,开始与非洲、中东和大洋洲一些国家展开农业交流。同时,与越南、朝鲜、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继续交往。这个时期为我国后期的农业对外投资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扩大阶段。1978年至今,中国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国际间农

2金融类是指境内投资者直接向境外进入哪个企业的投资;非金融类是指境内投资者直接向境外非金融企业的投资。

业交流合作逐步扩大,如今,农业和粮食安全问题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同时,随着中国逐渐融入国际贸易体系,中国的农业地位日渐提升,并初步形成了一个平等互利的新局面。截止2012年末,与我国建立长久稳固农业合作关系的国家和组织就达到了179个3。在2012年,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上缴的各种税费高达221.6亿美元,年底海外企业职工总额达到了149.3万人,这保护雇佣外方员工70.9万人,来自发达国家的雇员有8.9万人。

表3.2 2002-201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结果单位:亿美元

3.3中国农业海外并购概况与特点

(一)对外投资总量不断扩大,但规模偏小

从2008年开始,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规模逐年增长,根据最新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可看出,2012年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高达14.6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83.1%,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49.64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45.27%

3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队伍投资战略研究王瑜

表3.3 2008-2012各年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亿美元)

虽然,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趋势是逐年递增,但是我们发现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所有行业中的占比始终处在偏低的位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聚集在资源和能源领域。可以看出,直到2011年末,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和流量占比都只是在1%左右徘徊。另外,从下表可以了解到,和其他行业相比,中国农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远低于其他行业。从下表看出,我国对外投资农业的企业数量只有594家,占比仅有3.7%。与占比最重的制造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相比,我国农业的对外投资水平仍然较低。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位居世界前三,显然已经迈向投资大国的行列。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现在的农业对外投资规模依旧偏低。

表3.4 2012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一览表

资料来源:《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二)投资领域和地区广泛

根据《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情况及意向调查报告》显示,从投资地区来看,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的区域是亚洲以及欧美等地。目前,我国已经同179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农业组织,金融组织等确立了农业科技交流和经济合作关系。2012年,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目标地区,从流量上看,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俄罗斯联邦以及东盟,分别占当年各自经济主体中所有行业总流量的6.0%、4.9%、30%;从存量上来看,主要分布在欧盟、澳大利亚、东盟和俄罗斯联邦,分别占2012年各经济体各行业的总存量的1.2%、1.2%、3.5%、26.2%。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地理位置的相近和经济发展的相似性以及我国对土地、石油等资源的需求,我国十分重视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选择。总的来说,从地区

层面来看,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在东南亚、南亚、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同时不断开拓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并有针对性地投资欧美等发达国家。这样的投资区域选择,不仅符合我国“走出去”由近及远的发展规律。同时还能达到优势互补,各取所需的局面。譬如我国与俄罗斯接壤,经济贸易往来十分密切,俄罗斯的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矿石资源是我国对俄农业投资的重要动因。

从投资领域上看,我国对外农业投资已经发展到了多个领域和行业,包括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水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粮油作物种植、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等。总体上看,这些行业主要是远洋渔业和种植业等一些在我国国内供求缺乏和比较优势较弱的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从产业链的角度可知,我国农业企业的对外投资与合作已经不再是仅限于最开始的生产环节了,而是扩展到贸易,物流,仓储,加工等环节。

表3.5 2012年我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农业投资金额状况(单位:万美元)

(三)农业投资主体和领域逐渐多元化

我国前期的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主要是通过政府主导,参与主体单一。例如,中粮集团、中牧集团、中农发集团等大型国有农业企业承担了主要角色。如今,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日益多元化,国内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和个人逐步成为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生力量。

从投资部门来看,我国农业对外投资也从最开始的渔业发展到多个领域和行业,例如农畜产品的养殖和加工、粮食及油料作物种植、仓储和物流体系建设、园艺产品生产、设施农业、远洋渔业捕捞、农村能源与生物质能源等各业。

表3.6 部分对外直接投资农业企业投资领域4

企业名称涉及行业和领域

中粮集团水稻、大豆、玉米、棕榈油的种植、加工

黑龙江农垦水稻、大豆、玉米、棕榈油的种植、加工

中农发集团水稻、大豆、玉米、棕榈油的种植、加工

吉林粮食集团水稻、大豆、玉米、棉花的种植、加工、种子繁育

浙江卡森集团大豆的种植、加工、贸易

青岛瑞昌棉花的种植、收购、加工

广垦橡胶集团天然橡胶的种植、加工

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棕榈油的生产、加工

中兴能源棕榈油的生产、加工

桐乡花神集团桑蚕养殖、加工

中鲁远洋渔机冰制造、销售;制冷设备制造、外海远洋捕捞

广东广远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渔具、渔业机械、海洋捕捞、水产养殖

淄博七河绿色食品开发公司香菇生产

3.4中国农业跨国并购的困境

在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688亿美元,其中以跨国并购方式进行的对外直接占总量的43.2%,达到297亿美元。到了2012年上半年,我国跨国并购的投资量就已经达到了118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企业的海外并购已经成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投资形式,所以,本章节将会探讨在欧洲债务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在进行跨国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3.4.1融资障碍

当前,发达国家财政支农的比例占农业 GDP 的 30%-50%,而在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占到了 10%-20%。与之相比,我国财税、金融机构对农业对外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还不到位,我国平均财政支农比重只有7%。此外美国对农业对外投资提供了很多的信贷支持,加拿大的联邦银行对跨国农业企业提供专项资金等融资政策。农业企业对外投资项目的成本较高,投资周期较长,开发国际农业市场需要拥有强大的资本,然而这对于我国4数据来源:《2013中国境外农业投资分析报告概要》

单个农业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也正是由于我国农业企业融资渠道缺乏,资金短缺,造成我国农业仍然处在低水平、小规模的地步,使得农业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品牌知名度、企业综合实力等很难取得较大的提升,制约着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战略。

3.4.2政治障碍

当前,我国农业“走出去”通常有对外投资、技术合作以及商品贸易等方式。其中,类似土地开荒式的绿地投资是最受资源国欢迎,但是对于跨国并购等农业海外投资进程中,自始至终夹杂着不少西方传媒对中国“新殖民主义”、“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出现。这种指责从某种程度上使得目标公司所在国的人民产生敌意,并会通过示威游行施加压力,乃至于最终取销与中国签订的农业发展协议和产业政策。与此同时,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各国政府致力于恢复本国经济,加强投资管制,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抬头的趋势,导致市场壁垒增加。从我国农业“走出去”的角度来看,投资保护主义的风险随着各国限制性措施的增多而不断上升。此外,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在对外投资进程中,政企不分,目标企业所在国在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时,会认为该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国家行为,进而加以掣肘。另一方面,伴随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日益加大,这些因素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难以消除的,为约束我国崛起,一些心得不能被我国所接收的规则可能还会继续出现,这对于我国跨国企业在海外经营状况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3.4.3农业企业内在缺陷

1.产业化水平较低

目前,中国农业跨国企业在产品、市场、规模和实力、产品质量、特色品牌以及管理经营、农业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大型农业企业比较,均没有足够的竞争力与之抗衡,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低。据统计,全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共有13.57多万个。然而,省级以上的领头企业仅占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的3.38%,这个比例并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而在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从销售收入这个营运指标来看,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仅占5%左右,这个数据与发达国家的农业巨头相比,更是相差甚远。

2.缺乏国际经营人才

根据2013最新的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情况及发展方向的调查显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他们均认为对我国企业国际经营和发展造成严重制约的最主要因素为缺乏国际经营人才。农业企业海外并购对人才的要求高,需要熟悉农业领域的相关法规,专业术语,懂得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了解东道国的市场情况,产业政策等。然而,现在我国严重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限制了我国各种农业经济活动。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作者:张力宏 目前,中国海外并购激增,“中国买断全球”论盛行。虽然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实际完成的海外并购不足外媒报道的20%,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趋势值得关注。这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多方面,包括少数案例形成的异常值扰动、宽松资金面的支持、人民币汇率承压下的资产配置,以及对外投资审批环节简政放权释放了企业海外投资活力等。我们认为不必过于担心中国海外并购大幅增加所带来的资本流出,更应关切的是海外并购过程中的企业债务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国内外数据相差一个数量级,主要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 数家外媒纷纷报道一季度中国海外并购总规模将近千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一时之间引起轩然大波。对于外媒的报道,中国商务部进行了澄清。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实施的海外并购项目共计142个,实际交易金额165.6亿美元。 一个是一百多亿美元,一个是一千亿美元,为什么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与外媒公布的数据差异如此巨大?主要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商务部公布的是已完成交割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外媒公布的数据则囊括三类:一是已完成交割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二是新宣布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这时的项目可能只是还处于商业磋商阶段;第三类交易是中外双方基本达成并购意向,但还需要通过相关国家政府部门的安全审查。可见,外媒公布的数据范围更广,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于是产生了国内外数据相差一个数量级的巨大反差。 由于从宣布并购、到双方磋商、再到政府审批、直到最终完成,中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耗时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如果按照外媒的数据口径,极易造成重复计算的问题。例如,今年一季度新宣布尚未完成的并购交易,至少会在二季度统计中重复计算一次。如果二季度还未完成,三季度又会重复计算一次。因此,按照商务部已完成并购交易为数据口径,更能反映中国海外并购的现实情况,避免重复计算或由于各种原因撤回所造成的数据偏误。 除了统计口径的差异外,海外并购数据本身也存在诸多令人诟病之处。例如,部分企业海外并购使用的并非国内实体,而是注册在离岸金融中心(例如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子公司。如果该并购交易完全在海外市场融资完成,就不在中国国国内监管机构的统计范围之内,但东道国仍然认为是来自中国的投资,这是造成数据差异的另一原因。 虽然外媒报道的数据口径过大,但其反映的趋势值得关注。即使看已经完成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也高达119%。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原因有四: 一是少数案例形成异常值扰动。一个非常显著的案例是中国化工集团瑞士并购案。2月3日,中国化工集团宣布斥资428亿美元收购瑞士种子和农药巨头先正达,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历史上最大一笔海外收购。而此前规模最大的交易是2013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中国化工的这一笔海外并购就是一季度全部已完成并购金额165.6亿美元的将近3倍!大幅拉动

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案例分析总结

第一章并购背景分析 1.1中国海外并购交易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并购交易网 图1-2 1995年以来,中国并购市场交易总金额呈明显上升趋势; 2001年以来中国企业并购交 易的平均交易额也有缓步增长的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并购交易网 中国境内并购交易的规模和数量在 2011年也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达到了 1,455亿美 元,金融、房地产、矿产和IT 行业是2011年中国境内并购交易中最为活跃的行业。外资中 国境内并购交易活跃度自 2002年逐年提高,2008年达到最高点;之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在2009年大幅下降,接着实现 V 形反转,2011年达到2002年以来交易规模最高点。房地 产、保险、IT 、金融为2011年外资中国境内并购交易为热门行业。 2011年外资中国入境交 易前十大行业交易额占到总交易额近 80% 随着近来国家“走出去”政策的推出, 2011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的交易规模和交易活 450 4W 350 3K 2E0 2CA 150 1K 5C 图 1-1 2002-2011 中国海外并购交易情况

跃度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油气和资源是2011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的重点行业。2011年中国对海外并购交易额前3大地区分别为欧洲、澳大利亚和北美在欧洲地区并购重心是公用事业及化工行业资产;澳大利亚地区并购以资源行业为主,占据该区域总交易额的绝大部分;如果再计入油气行业则占到总交易额近90%北美并购地区以油气行业资产为主,占该区域总交易额一半以上。 1.2双汇收购动因分析 1.2.1良好的发展势头,利润增长 双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集团连续十一年在中国肉类食品企业中排名第一 位。双汇发展(SZ000985)是双汇集团旗下主营肉类加工的上市公司,是其主要利润来源。近些年来,双汇集团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其坚决参与国际竞争,积极海外并购的基础。 1.2.2 整合上游产业,避免养殖环节问题 双汇目前产品收入来源较单一,生猪主要外购。2011年,双汇遭遇的瘦肉精事件,基 本上可以归结为养殖环节问题对规模企业的牵连。 当前肉市企业“三巨头”中,双汇在高温肉制品市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雨润的传统优 势在于低温肉制品和冷鲜肉,而金锣在上游的生猪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和生鲜冻品业务上有 一定优势。 普通消费者往往只能看到猪肉价格的波动。其实,碎片化养殖带来的直接问题是疫病防 治力度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2007年的猪肉价格的飙升,是由于2006年的猪蓝耳病导致数百万生猪被屠宰。超过一半的养殖户处于非专业化状态,这给免疫、动检和后边的一系列规范提出了挑战。个体的无品牌让农民在养殖与销售等管理环节直接关注成本与利润,也让相关部门的监管也往往事倍功半,一些地区的监管甚至出现因倦怠而流于形 式。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也让双汇吸取教训,加快对上游产业的整合。 双汇的短板恰恰是史密斯菲尔德的长处,史密斯菲尔德在鲜品处理上的技术和经验都很 成熟。借此,双汇可以在上游产业得到技术和原料的保证。 1.2.3规模化一中国养殖业的必由之路 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的每年几百万吨的需求量,发展到2012年,已经是每年7000多 万吨的需求量,说明中国人对肉的需求十分强劲。 2012年,我国出产5340万吨猪肉,过去10年中的年增长率均值是1.5%,显然是无法赶上需求的增长速度。双汇集团是中国最大肉制品公司,每年不到300万吨的产量也仅仅是全国需求中的极小一部分。 尽管30年来,我国养猪业逐步从家庭猪圈向养猪专业户和大型养殖企业过渡,家庭猪圈已经从

双汇的国际化之路,从收购开始

双汇的国际化之路,从收购开始 闫国龙 摘要:2013年5月29日,5月29日,双汇国际宣布收购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 Foods,SFD. NYSE)的全部股份,收购金额约为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7亿元)。这一消息无异于重磅炸弹,使得国内肉制品行业大起波澜。两年前,这家企业因为瘦肉精事件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两年后,因为一次国际化并购,双汇再次成媒体和行业关注的焦点,那么双汇是如何导演这一幕“蛇吞象”的壮举的呢?又该如何看待双汇的国际化之路呢?结合有关背景资料,分析如下。 一、关于双汇 双汇国际全名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位于香港,主要从事投资、国际贸易及多元化业务。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和中国最大的肉类上市公司双汇发展(000895)的控股股东,也是双汇发展第一大股东双汇集团的控股股东。2012年,双汇国际控股的双汇发展出栏生猪31万头、生猪屠宰量1142万头、肉类总产量2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93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38亿元人民币。 双汇发展2012年年报显示,双汇国际的主要股东有:Heroic Zone Investments Limited(雄域公司)持股30.23%,鼎晖Shine、鼎晖Shine II、鼎晖Shine III、鼎晖Shine IV分别持股16.58%、9.20%、4.75%、3.17%,润峰投资持股10.57%,郭氏集团持股7.40%,运昌公司持股6%,高盛策略投资持股5.18%,Focus Chevalier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新天域)持股1.73%,Blue Air Holdings Limited(新天域)持股2.42%,淡马锡持股2.76%。 双汇集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在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6位。2011年3月,瘦肉精事件曝光后,双汇集团上下人心惶惶,双汇漯河工厂一片沉寂,双汇在消费者中信誉信用一落千丈,公司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至今在消费者心目中,瘦肉精对双汇的打击和影响都没有完全消去。 面对危机,双汇积极应对,从生产线控制、猪肉源头把控、更加严格监管检测验收以及大力度宣传等来恢复信用信誉名誉,较为成功的渡过了难关。经营业绩开始较大幅度回升。2013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89%,净利润增长47.47%,毛利率环比同比均出现上升。如今双汇斥巨资收购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美国最大的猪肉制品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集团,是双汇加速全球化扩张步伐的重要一步。此次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如果顺利实现,意味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列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 一、引言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所有业务,包括门户网站、雅虎搜索、即时通讯、拍卖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等。根据协议,雅虎将拥有阿里巴巴35%的投票权和40%的经济获益权,同时向阿里巴巴支付10亿美元,雅虎因此成为阿里巴巴最大的战略投资者。 二、并购双方简介 (一)阿里巴巴简介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 B2B )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2003年5月,阿里巴巴投资 1 亿人民币推出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 2004年7月,又追加投资亿人民币。截至 2005 年7月10日,淘宝网在线商品数量超过 800万件、网页日浏览量突破 9000 万、注册会员数突破760万、2005 年二季度成交额达亿人民币,遥遥领跑中国个人电子商务市场。2003 年10月,阿里巴巴创建独立的网上交易安全支付产品支付宝(),目前,支付宝已经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以及国际的VISA 国际组织等各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 (二)雅虎简介 雅虎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其网络每月为全球超过一亿八千万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上服务。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不论在浏览量、网上广告、家庭或商业用户接触面上,雅虎都居于领导地位,也是最为人熟悉及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品牌之一,在全球消费者品牌排名中位居第 38 位。雅虎还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商务及企业服务,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及网络使用率,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网站解决方案的雅虎企业内部网;影音播放、商店网站存储和管理;以及其他网站工具及服务等。雅虎在全球共有24个网站,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克拉克市,在欧洲、亚太区、拉丁美洲、加拿大及美国均设有办事处。 三、并购背景及其动因 (一)并购背景 1.雅虎: 雅虎中国当时已经进入了一个很严重的瓶颈期,在本地化的道路上步履艰难,因此作为投资一方的软银公司本着投资回报最大化的考虑,自然希望能够将其优化整合。从雅虎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处理不了的中国业务盘出去,正好有利于集中精力在其他市场竞争。 2.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本身在国内的B2B领域是无可非议的老大,在业务上与雅虎无大冲突,同时雅虎强大的搜索功能与国际背景还将对阿里巴巴的发展大有益处,因此进行内部处理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3.国际背景: 百度在美国上市,股票表现抢眼之极,中国概念在纳股再度成为助推力,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下一个极具潜力的网络企业,不应忽略,在合并案中,雅虎只是以业务并入和现金入股的方式进入,并不影响阿里巴巴原有董事会的结构与权利分配。 (二)并购动因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二是实现企业特定的发展战略,三是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就阿里巴巴而言,我们认为,其收购雅虎中国的动因有两方面。 1.站在集团战略发展角度,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大国,使其在国内网络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收购雅虎中国后,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将拓展到除了无线、游戏外的所有互联网领域。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阿里巴巴的B2B、C2C已经成为市场领导者,即时通讯工具有雅虎通和淘宝网,搜索是第2名,这时,挤进四大门户的行列也非难事;同时,以阿里巴巴积累的商务用户为基础,加上淘宝网用户群和雅虎中国以白领为主的受众群,若要发展广告业务,其竞争力已与很多门户网站不相上下;另外,有了流量基础,定位可以不再局限于电子商务。

双汇被收购 - 双汇被收购

双汇曲线MBO“回娘家” 股权变更获批资产重组推进 11月17日,双汇发展正式接收购方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通知,罗特克斯已于日前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罗特克斯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公告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要约收购报告书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 当晚,双汇发展公布公司要约报告书称,由于双汇国际的股东进行境外股权变更,导致兴泰集团成为双汇发展的实际控制人,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触发了兴泰集团对双汇发展的全面要约收购义务。 兴泰集团成为双汇发展的实际控制人也意味着双汇正式被MBO(管理者收购)。据了解,早在2010年11月双汇就推出了整体上市计划,当时管理层在境外设立了兴泰集团,通过定向增发将集团公司的相关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实际上,当时兴泰集团持有双汇国际30.23%的股份,其关联公司运昌也持有双汇国际6%的股权,名义上已取代了高盛和鼎晖成为双汇的实际控制人,但其资产注入方案和“实际控制人”身份只缺证监会的批准。 按照当时的公告,如果双汇股价跌破56元,投资者以此价将股票卖给兴泰集团。有专家对此表示,如今正式获批意味着,双汇管理层将要拿出近150亿元的现金履行其承诺,实际上这也是双汇管理层难以负担的。 另据了解,本次要约收购拟采用溢价要约方式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而每股56元的价格也较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公告前1个交易日双汇发展股票收盘价49.48元溢价13.18%,较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公告前30个交易日双汇发展股票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53.38元溢价4.91%。 此外,公司股票2011年11月18日不停牌。要约收购期限共计30个自然日,期限自2011年11月21日至2011年12月20日。同时,公司也将会继续积极推进重大资产重组工作。 有分析人士对此表示,双汇发展的重组使得,高盛集团与鼎晖投资不再通过罗特克斯对双汇发展进行共同控制,但同时也给双汇运营带来一定的压力。 公司股票目前最新价报79元。 公告称,实际控制人变动与双汇发展的重大资产重组同时推进,但二者独立操作,并不互为前提。要约收购股份包括除双汇集团和罗特克斯所持有的股份以外的双汇发展全部已上市流通股。要约收购所需最高资金总额164.7亿元,要约收购期限共计30个自然日,期限自2011年11月21日至12月20日。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2011-04-29 16:17:04 来源:一大把网站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油田23.5%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通用汽车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因此这项交易无法完成。 2011年1月,光明食品集团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光明食品与GNC的交易破裂,是因为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 2011年3月21日,光明食品证实,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已与通用磨坊公司签订了排他协议,其竞购优诺公司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华为公司曾一度拒绝此项提议,表示退出该交易将会对其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最终决定。不过随后,华为公司宣布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收购,这意味着华为第二次进军北美市场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综合媒体报道) 编辑:张一帆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一大把”网站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浅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浅析 陈 玲 摘要: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跨国并购的案例日益增多,并购金额也有所增大。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2002年,中国企业并购海外资产的规模庞大。针对这一新情况,本文从国际投资阶段理论入手,基于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的分析,认为中国企业会展开一次新的跨国并购浪潮。 近两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原来在海外投资建厂,逐渐转向通过海外并购,取得主动权,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经济陷入紧缩泥潭的2002年,全球跨国并购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超过40%。与此同时,据《亚洲并购》杂志的统计,2002年前11个月中涉及中国企业的商业化并购交易总规模超过1700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大的10起并购交易的单项规模都超过10亿元,在这最大的10起并购案中,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的项目占了一半。2002年被称为“中国并购元年”。单就上海企业而言,就先后用上亿美元成功吞并6家海外知名企业。例如,2002年10月,上汽集团出资5970美元收购韩国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10%的股份;上海电气与美国晨星共同出资900万美元,收购日本秋山印刷机械公 司的所有技术和设备;上海制皂集团也成功收购了2家美国企业。 笔者认为,基于来自中国企业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其跨国并购的数量将增多,资金规模也将增大,中国企业会展开一次新的跨国并购浪潮。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理论依据 在80年代初期,J. H. Dunning 提出了国际投资阶段理论,从动态角度解释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国际直接投资地位的关系。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GNP )计算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是:第一阶段,人均GNP 不超过400美元。处

中国海外收购案例5篇

中国海外收购案例5篇 篇一: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 2011-04-29 16:17:04 来源:一大把网站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油田%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通用汽车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因此这项交易无法完成。 2011年1月,光明食品集团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光明食品与GNC的交易破裂,是因为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 2011年3月21日,光明食品证实,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已与通

用磨坊公司签订了排他协议,其竞购优诺公司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华为公司曾一度拒绝此项提议,表示退出该交易将会对其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最终决定。不过随后,华为公司宣布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收购,这意味着华为第二次进军北美市场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综合媒体报道) 编辑:张一帆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 注明来源:“一大把”网站 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 成功案例一览: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 吉利以18亿美元的“彩礼”成功迎娶了沃尔沃公司,为这场中国最大的海外收购案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中国企业收购安迪苏 2006年1月17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蓝星)以4亿欧元完成对法国安迪苏集团的收购,填补了中国蛋氨酸生产的空白。图为坐落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安迪苏集团厂房。 中航并购奥地利FACC公司 从中航工业收购的首家海外航空制造企业奥地利FACC公司获悉,归于中航工业西飞旗下之后,FACC公司财务状况迅速好转,业务持续稳定增长,不仅实现扭亏,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b13102838.html,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作者:王中超 来源:《商情》2016年第28期 【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第六次并购浪潮袭来,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参与到海外并购的活动中。本文以吉利公司为主线,运用财务指标法进行分析,对并购前后吉利公司财务绩效进行研究,并从企业自身方面和政府方面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吉利控股沃尔沃汽车公司并购 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是全球汽车行业最大的新兴市场,即使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但中国汽车市场需求仍然庞大,同时国内的自主品牌产品逐步走向成熟,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及核心技术。吉利收购沃尔沃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美国三大汽车制造企业: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也是连年财政赤字,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并购价格大幅下降,吉利并购沃尔沃正是抓住这一时机,获得宝贵的管理经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原沃尔沃的专业人员和其他资源,同时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一、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成立于1986年,是一家民营汽车企业,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之一,具有灵活的运行机制和自主品牌创新,充分发挥本土企业的成本优势,被称为“中国汽车行业50年来发展速度最快、最好的”的企业。 沃尔沃是北欧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其品牌轿车以安全性著称,尤其在汽车安全产品的研制方面。1999年,沃尔沃集团出售其汽车业务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2010年中国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轿车业务,具体交易概况如表1所示: 二、案例分析 并购前,沃尔沃母公司福特公司营业收入逐年下降,尤其在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营业收入跌入谷底的1463亿美。仅并购发生前三年福特总亏损额就高达300亿美元。其连年亏损,成为福特的巨大包袱,福特早在几年前就欲将旗下沃尔沃出售来获得流动资金缓解自身的债务危机。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中国的豪华车市场需求以超过40%的增长快速发展,全球轿车生产企业逐渐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中国,沃尔沃汽车的销量增长更是于2009年在中国突破了80%的增长速度,中国地区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汽车市场。基于以上原因,对于福特和沃尔沃来说,想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选择一个中国买家无疑是个明智且理性的决定。 2010年8月吉利并购沃尔沃交易正式完成,吉利花费25.5亿美元取得了沃尔沃汽车100%的控股权,其中交易的并购资金为18亿美元,另外7.5亿美元为接管沃尔沃后的营运资金。

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案例

纵向并购---案例简介 2013年5月29日,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SFD)联合发布公告称,双汇国际将以总价71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本次收购价格为每股34 美元,较5 月28 日收盘价溢价约31%,股权收购金额合计约48 亿美元,现金支付,由Morgan Stanley Senior Funding, Inc.和一个银团辛迪加承诺提供融资支持。 2.并购中阻碍:2.1.1价格 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最大股东是对冲基金starboard Value,拥有公司5.7%的股份。它认为公司价值90到108个亿,远远超出双汇70亿的报价,也因此曾一直是反对收购的主力军。Starboard表示,如果将业务分拆为三部分,即美国猪肉加工、生猪养殖以及鲜肉和包装肉的国际销售,然后再行出售,史密斯菲尔德将具备更高价值。该加总后的估值我们估计可以达到税后90亿到108亿美元,或者每股价值可以接近于44到55美元,这也意味着相较于双汇每股34美元的报价,双汇的收益率可以达到29%~62%。 Starboard第二次提出质疑的三天后,CFIUS的漫长审查期结束,结果姗姗来迟,表明该收购案没有涉及到国家安全风险的部分。这一审查原本被外界认为是双汇此次收购的最大障碍。同时美国反垄断机构也早在7月给该收购案亮出绿灯。 此后,史密斯菲尔德方面连续发出两封致股东函,表明两家独立的股东顾问公司——机构股东服务(ISS)与格拉斯(Glass Lewis)分别公开表示,建议股东对该收购案投赞成票。 这一系列事件使得Starboard最终放弃投反对票的决定。Starboard认为,双汇与史密斯菲尔德所达成的收购协议,对该交易确定了一些基本限制,使得其他潜在买家无法短时间内达成新的购买要约。“由于史密斯菲尔德与商会达成协议的限制条款以及对单一收购方要建构现金报价的要求,报价方很难在股东大会前形成并递交一个可选择的要约方案。”Starboard 在文件中表示,“尽管我们相信史密斯菲尔德可能获得更高报价,但目前我们无法提供……除非有其他报价出现,否则我们将对目前的收购方案投赞成票。”双汇与史密斯菲尔德的协议锁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史密斯菲尔德不能自己出面在协议进行期间寻找新的潜在买家。 2.1.2政府审查 之后美国密苏里州长否决两项包含允许把密苏里农田出售给外国人条款的议案,造成双汇并购案的法律障碍;7月23日,17个美国民间团体联名写信给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要求其否决双汇并购案;7月底,史密斯菲尔德又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这一并购交易将

2021年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毕业论文目录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1.企业并购概述 (2) 1.1企业并购的定义 (3) 1.2企业并购的类型 (3) 1.3企业并购的目的和功能 (4) 2.并购案例的介绍 (4) 2.1案例背景 (4) 2.2并购各方概况 (5) 2.2.1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 (5) 2.2.2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6) 3.并购动因分析 (7) 4.并购过程及结果 (9) 5.并购对双方的影响 (10) 5.1并购对上汽的影响 (11) 5.2并购对南汽的影响 (11) 6.并购的启示与思考 (12) 6.1发挥“双品牌”优势 (12)

6.2资源的整合 (12) 6.3政府的支持作用 (13) 6.3并购模式的创新 (13) 结束语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Analysis on Merger Case of Enterprises 学生:金煜 指导老师:刘进梅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购事件将层出不穷。当这些企业在经济市场上进行并购时,很多问题就随之而来了。从并购的历史数据来看,成功的企业并购并未如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多,有的企业甚至因不成功的并购而陷入了困境。并购充满风险,这一点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并购研究既是目前并购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和完善现有并购理论的客观需求。为了企业的发展前途,企业并购应该引起人们的相当注意。本文就此问题选取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旨在给企业并购与整合以有益的启示。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China's economic,theevents about merger will be more and more.There are many problems when merger in the market of economy .From the historical data,the success of merger was not expect as much,even more some of them fell into difficult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总结

思考题: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1、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买下来。跨国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一国企业”是并购企业,“另一国企业”是被并购企业,也叫目标企业。并购的“渠道”包括两种,一种是并购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并购的“支付手段”包括现金支付,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方式。 2、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轨迹与特点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1996年 2)发展阶段:1997年至2007年 3)活跃阶段:2008年至今 2、早期阶段 1)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国策,对外开放就要求我们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随着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交往日渐紧密,出于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之间的跨国合并也在慢慢的开始发生。 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手收购了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公司——康力投资有限公司。 1992年首钢收购了美国加州钢厂和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 1996年4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2.46亿美元并购了香港龙航公司38.5%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2)特征:这一时期我国企业并购数量少,规模小。 并购目标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印度、香港等地区。 所涉及的行业主要是航空、矿产资源等带有垄断色彩的行业。 进行海外并购的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 3、发展阶段 1)自1997年开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迎来了一次热潮。当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区位是邻国,目标集中在石油、电信和交通等国家资源与基础设施行业。 2001年我国加入WTO,第二次海外并购热潮兴起,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海外并购事件。例如: 2001年6月,海尔集团出资2亿港元,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一家冰箱厂。

2016年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2016年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以中国互联网为代表的多个行业,在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间迎来了汹涌的合并潮,这证明这些行业已经成为成熟行业,资源大量向巨头集中,行业格局已经形成,资本市场越来越占据主动 文《法人》特约撰稿董毅智 2016年以来,尽管经历了资本寒冬、经济增长放缓,但企业并购狂潮一浪高过一浪。其中有强强联手,也有冤家联姻;有产业链整合,也有用资本买断市场;有行业洗牌,也有私有化回A。值此2017年初,笔者对去年值得一提的并购案例进行盘点。 蘑菇街、美丽说抱团取暖 蘑菇街、美丽说的合并,是2016年互联网行业首个合并事件。美丽说、蘑菇街1月11日宣布合并,两家公司不仅是国内创办的最早的女性垂直电商网站,而且都是以淘宝导购网站起家。2016年6月15日,美丽说、蘑菇街、淘世界三个原先的独立品牌,正式对外宣布成立新的“美丽联合集团”,新集团CEO由原蘑菇街创始人陈琪出任。这一并购事件尽管没有滴滴和uber以及美团和大众点评网这两大合并事件那么爆炸,但这两家专注女性用户的电商导购平台的合作,还是让行业有所震动。

完美世界120亿借壳完美环球(33.360, -0.07, -0.21%)回A 2016年1月6日,完美环球发布重组方案,拟购买上海完美世界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价120亿元,该次交易构成借壳上市。交易完成后,完美世界将成为完美环球的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池宇峰不变。完美世界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知名的游戏公司,推出了《完美世界》《诛仙》《神雕侠侣》等作品。2007年7月,完美世界在纳斯达克上市,但其股价一直被严重低估——其净现金余额加上办公楼价值就超过40亿元,而其网游业务还在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但其退市前的市值仅为50多亿。相比之下,彼时A股的游戏公司掌握科技的市值为205亿元,主营页游的互动娱乐市值为95.6亿。2015年1月2日,完美世界宣布,收到董事长池宇峰的私有化提议,此后于2015年7月28日完成私有化。 万达集团并购传奇影业 2016年1月12日,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合人民币230亿)的价格,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100%股权,成为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文化产业并购案,也一举让万达影视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电影企业。 传奇影业是美国著名影视制作企业,业务包括电影、电视、数字媒体、动漫等。传奇影业出品过的大片包括《蝙蝠侠》

浅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及模型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及模型毕业论文

浅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及模型 跨国并购现状模式 一、并购主体及规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迅速壮大并成为跨国并购市场中的一直生力军。上世纪末期,以国企为主进行海外并购的尝试阶段。新世纪伊始,伴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2001 年“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掀起海外并购热潮。在此阶段,国内家电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海外并购“排头兵”。 2006 年以来,随着人民币加速升值、国内证券市场的爆发式转型,企业海外投资也出现了跳跃式的发展,并呈现出新特点:一是大型国企的海外并购取得更多成功。二是民营企业也频有作为,如2007年11 月雅戈尔以1.2亿美元的价格在美国进行了一宗购并活动,成为目前中国服饰界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例。不难看出,这是中国企业把握优势,加强国际化的一个良好机会。 中国对外跨国并购投资总体保持增长趋势,但占FDI的比重却时高时低,波动较大。资料显示,我国的跨国并购在整个FDI中还不能说已经占有优势。并且,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无论从实际金额还是占世界并购交易额的比重看都较小。 二、并购产业及地区分布 由于历史、人文及地缘上的优势,中国企业投资分布的区域最初主要集中在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东南亚和非洲国家。2001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实力增强,并意识到利用国际资本壮大自己的重要性,为了获得国外

先进技术,规避贸易壁垒,中国企业开始将并购延伸到美国、澳大利亚、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以横向并购为主,几乎所有的并购案例都是和收购主体企业所从事的行业是一致或高度相关的。2005年以前主要集中于矿产资源、家电、汽车和新兴电子高科技等行业。就并购金额来看,第一产业最多,该产业的石油、矿产等资源开发型行业的并购,涉及金额动辄达上亿美元。2005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化,海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开始逐渐转移到金融、服务等第部门。 三种产业分布各有重点区域。具体来说,第一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地区,如石油行业的跨国并购主要发生在东南亚、俄罗斯等地,矿产行业主要发生在拉美、澳大利亚等地区;第二产业主要集中在贸易壁垒较高的区域,如海尔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下属一家电冰箱厂,TCL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等;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以及新兴市场经济实体。如中国网通收购亚洲环球电信公司,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TFT—LCD业务等等。 三、并购动机与效果 我国的我国企业的并购实践只有二十几年的历程。起初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政府行政性干预等非经济动机明显。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中国市场逐渐规范化,我国的企业跨国并购已经开始走向市场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动因为对核心技术、国外市场和自然资源的寻求,其次是多元化经营动机和其他动因。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和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促使企业,尤其是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案例大全

中企海外并购成功案例大全 2004 年12 月8日,联想用12.5 亿美元购入I BM 的P C 业务,自此,位于全球PC 市场排名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这次并购从品牌、技术、管理、产品、战略联盟和运营等各方面对于联想本身都有巨大 的提升。并购后,IBM 个人电脑业务的全套研发体系归联想所有,联想的采购和营销成本则由于借助了I BM 原有的分销渠道得到大大优化。 点评:联想的经验告诉我们,民族企业尽管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比国外企业处于低位,但如果敢于抓住时机,取己所需,那么,借助这种品牌并购迅速上位也是未来中国企业迅速扩大海外影响的可取之道。 2005 年底,海尔在总裁张瑞敏制定的名牌化战略带领下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走出去”的主要特点是:经营范围——海尔自己的核心产品;发展进程——从创造国内名牌、国际名牌着手,到出口,再到跨国投资,渐进性发展;对外投资方式——以“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为主;跨国投资效果——成功率高,发展快。如今的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29 个制造基地,8 个综合研发中心,19 个海外贸易公司,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2008 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 亿元。 点评:拥有像海一样宏大目标的海尔,不仅伸开臂膀广纳五湖四海有用之才,更具备了海一样强大的自净能力。它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战略方向,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是海尔如今不断演绎全球神话的筹码。 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 吉利在成功实施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名牌战略之后,开始了以海外收购为主的品牌战略。2009 年4月,吉利汽车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制造企业澳大利亚D SI 公司,使其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

2016年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2016年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2016年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以中国互联网为代表的多个行业,在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间迎来了汹涌的合并潮,这证明这些行业已经成为成熟行业,资源大量向巨头集中,行业格局已经形成,资本市场越来越占据主动 文《法人》特约撰稿董毅智 2016年以来,尽管经历了资本寒冬、经济增长放缓,但企业并购狂潮一浪高过一浪。其中有强强联手,也有冤家联姻;有产业链整合,也有用资本买断市场;有行业洗牌,也有私有化回A。值此2017年初,笔者对去年值得一提的并购案例进行盘点。 蘑菇街、美丽说抱团取暖 蘑菇街、美丽说的合并,是2016年互联网行业首个合并事件。美丽说、蘑菇街1月11日宣布合并,两家公司不仅是国内创办的最早的女性垂直电商网站,而且都是以淘宝导购网站起家。2016年6月15日,美丽说、蘑菇街、淘世界三个原先的独立品牌,正式对外宣布成立新的“美丽联合集团”,新集团CEO由原蘑菇街创始人陈琪出任。这一并购事件尽管没有滴滴和uber以及美团和大众点评网这两大合并事件那么爆炸,但这两家专注女性用户的电商导购平台的合作,还是让行业有所震动。

完美世界120亿借壳完美环球(33.360, -0.07, -0.21%)回A 2016年1月6日,完美环球发布重组方案,拟购买上海完美世界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价120亿元,该次交易构成借壳上市。交易完成后,完美世界将成为完美环球的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池宇峰不变。完美世界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知名的游戏公司,推出了《完美世界》《诛仙》《神雕侠侣》等作品。2007年7月,完美世界在纳斯达克上市,但其股价一直被严重低估——其净现金余额加上办公楼价值就超过40亿元,而其网游业务还在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但其退市前的市值仅为50多亿。相比之下,彼时A股的游戏公司掌握科技的市值为205亿元,主营页游的互动娱乐市值为95.6亿。2015年1月2日,完美世界宣布,收到董事长池宇峰的私有化提议,此后于2015年7月28日完成私有化。 万达集团并购传奇影业 2016年1月12日,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合人民币230亿)的价格,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100%股权,成为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文化产业并购案,也一举让万达影视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电影企业。 传奇影业是美国著名影视制作企业,业务包括电影、电视、数字媒体、动漫等。传奇影业出品过的大片包括《蝙蝠侠》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doc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 引言:随着资本全球化等的增强,并购活动逐步走出 国门,跨国并购成为更多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并购的重要 战略选择。我国企业在过去二十多年跨国并购的企业数量、并 购金额、单笔项目并购额度等都在不断增强。然而,除少数几 个我们熟悉的跨国并购项目,更多跨国并购并能与取得非常理 想的并购战略目标,甚至一些跨国并购因为没有很好地应对并 购风险,而中结或失败。本文研究旨在结合所学理论,结合一 些案例,探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对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风 险加以探讨,寻求应对方案。 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 (一)跨国并购中专注于产业链升级 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 所在。结合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在2014 年我国 272 家大陆企业的海外并购实践中,有 60%以上集中在第二产业,特别是采掘业、建筑业等领域,第一产业相对高于第三产业。2014 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产业分布如下图1: 国内的产业结构从宏观视角而言,第一产业最小、第三 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大,从这一角度而言我国产业结构在 整体上存在以制造行业为主的特点。目前,制造行业发展的

根本在于技术,而国外的技术能力一般高于国内,这就使得 跨国并购能够为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而从微观视角而言, 行业或企业内部的转型升级也是在跨国并购下能够得以实 现的。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国内的企业能够对企业当前的技 术能力等进行转型升级,促进企业的结构调整,并为行业的 结构调整奠定基础。 (二)跨国并购参与主体增多,且投资领域相对集中 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国企仍然占据极大份额。进入2014 年,我国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活动中投资额持续增加。 而在投资方式上,相对集中于独资模式( 59%),而合资模式与合作模式有所增长,分别占 32%和 2%,这表明目前我国国企对外投资仍然以独资为主。从其投资的主要行业来看, 90% 以上集中在采掘、金融、运输、制造业等国有企业本来从事的主要产业。 从投资的市场角度而言,目前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市场分布中,北美洲和欧洲占据前两位,其中:美国、欧盟地区,这两 大市场的份额占 48%左右。在其他市场部分中,亚洲份 额居于第三位,其中港澳台地区的比重为13%,高于对印度、 新加坡、日韩等地区的投资、。这表示我国国有企业对外投 资市场相对集中,这对国企对外投资风险会产生一定影响, 需要引起重视。 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