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冲突的心理学意义

冲突的心理学意义

冲突的心理学意义
冲突的心理学意义

冲突的心理学意义

郭国旗

“我有心理问题吗?我会有心理问题吗?什么人会有心理问题呢……”,这些疑问太过于关注问题本身,而没有关注到真正的心理问题到底是什么?

说到心理问题,你脑际中会浮出什么?“我们到底怎么了?”这可能是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阶级的人有意或朦胧中体会到的,但体会归体会,不过人们很少去深究它、处理它或运用它。

在这样一个一切都不确定而多变的多元化时代里,“我们到底怎么了?”这才是一个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

大学生照理已到了一个懂得抽象思维的成人年龄了,可让人迷惑的是,无论是社会还是大学生自身,总爱把自己当作未成年的幼稚孩子来对待,仿佛这就是青春的时髦。不然的话,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书、那么多的讲座、那么多的教材……总要给大学生讲生动的故事、可爱的动物寓言呢?仍然把大学生当作婴儿“宝宝”一样的呵护,大学生真的是一点抽象的思维都不会吗?

这种情况是一种现实和普遍的需要吗?为什么写作中不能有一些深层的分析呢?为什么不能有一点触动现实真相的冲击呢?大家何以非要互相的隐瞒和欺骗呢?难道人类之间的冷漠己经使人不把他人当人看待了吗?所有这一切,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自己怎么了?社会怎么了?我们和社会怎么了?”这才是需要人们深究的根本问题,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作者本人,毕竟我们都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心理问题并不可怕

“一般的人都有心理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所有的人在一生的某个阶段都有心理问题或困惑。

有心理问题的人如同你和我一样的正常,人们不太喜欢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因而常把心理问题归到不正常的一类。就像,当社会上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把制造这种事情的人归结为精神不正常的人所为,而正常的人是根本不会做这种事的。

近年来发生多起恶性杀人的事件,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人们本能的反应是把凶手说成一个疑似精神病或有精神病的人,因为在人们的思维逻辑中,正常人是做不出这种残忍的事的,把这种人归类到精神病人或不正常,人们就可以欣赏这出惨剧、真切的感受这种惨剧,而又不必担心自己身边的人也可以导演同样的悲剧,更不会想到这样的惨剧也将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自我防御,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种防御是一种阻碍认识真相的自欺,并且让人不做有效的行动而能心安理得。

可怕的是过度的防御

不求取事情的真相会让人感到心中轻松,但同时也掩饰了真相,而使不幸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地发生。因而,可怕的不是人是否有心理问题,而是这种自欺的思维,人们做而不知道的一种无意识的防御,一种支配人远离真相的逃避。

“问题”的实质是一个启示,告诉人们对一些事情有不了解或不深知或没有做好准备的启示,“问题”是人们提升的一个转折点。所以说“问题”不仅不可怕,而且还非常得可爱,它启示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就会避免悲剧频繁得重复上演。所以说如果你是一个经常光顾“问题”,而且又知道“问题”中深藏着价值的人,你就不会那么地害怕“问题”了,并且因你对“问题”的思维转变,

你注定将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一个你想成为的人。

人们不仅有心理问题,还有很多的防御机制,防御源于人对自己的保护,甚至是不择手段的保护,越不成熟的人越喜欢防御,然而过度的心理防御只会让心理问题变得更多、更复杂、更难以解决,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只能依靠爆发件解决。

社会上的重大案件如此,人们的心理积压也如此,所以说心理问题不可怕,而过度的防御才可怕,更可怕的是任凭事情发展到爆发,而不采取预防措施,借用蔡明的口头禅“这是为什么呀?”与任何时代相比,现代人们的压力增大了,而人应对压力的内在能力却削弱了,因此落差的增加让人们更加依赖防御而不是靠真正的实力来求取美好的感觉。

心理问题是健康的阶梯

心理学是什么?简单的说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具体地说有四点目标:第一是描述行为。人是如何表现的,他为什么这样的表现?第二是了解行为。人何会这样?最深层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是预测行为。这个人现在和未来会怎样呢?是不是有规律可循可依呢?第四是控制行为。依据人的心理轨迹如何控制人的行为。

“没学过心理学就不算受过完好教育”。这句话出自丹尼斯.库恩在《心理学导论》的引子中的一段话:“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人的思想,那些思想千变万化。在这个信息时代里,凡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都不能算是受过完好教育的人,因为在报纸,广播、杂志、电视和互联网上到处都是与心理学有关的信息,而不懂心理学的人无法理解和把握这些信息”。

这句话最好的验证是在心理咨询中,你可以看到某些人的真相,你可以看到那些在社会上看起来光鲜无比、闪闪发亮的成功者,他们的胸中却有着无尽的难言之痛,无论痛苦大小,却都难以化解。因为不知道痛来自哪里,不知道痛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也就很难以找到有效的化解路径。他们自以为知道一切,事实却什么都不知道,又因为无意识的防御的阻碍而找不到能够帮助自己的人,只能独自挣扎和麻痹,受不必要受的苦,在内心逐渐绝望之时,只有抓住自以为能解脱的目标而毁掉了真正自己能够得到的幸福,这就是因为人们不懂心理学规律导致的。

“人人都会觉得自己就是个心理学家”这可能是对心理学误解中最多也最可怕的一个点,也是导致很多人有问题的主要原因。心理学有这样的一个特点,最容易懂,但又最难以掌握。它虽然是科学,但又不同于核物理学等之类的自然科学,它充满了变幻、不确定及各种可能的组合,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总能感觉到心理学的一点影子碎片,然而影子毕竟不是心理学本身,碎片可以有数几亿的数量,但真正有心理学整体观的人却少的屈指可数凤毛麟角。人们无意识中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心理学家,而又不屑于真正的学习心理学,最需要懂心理学的人们却最不屑于学心理学,难道这不是一种讽刺吗?

人是有问题的,问题也是常态的,那么如何界定这种常态的程度呢?

哈佛大学曾经对新入校的学生做了一个心理健康的测试问卷,随机抽查了3719名学生,最后完全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有多少人呢?结果是只有一个人绝对的心理健康,不管这个测试的效度如何,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绝对心理健康的人和绝对心理不健康的人是很少的,我们都是有心理问题的普通人。

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人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问题是常态的是正常的,有问题不是问题,否认问题的

存在才是真正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是指向,问题把我们带向哪里?是成长还是停滞?当你零距离亲近问题时,你会发现真正的问题是面对和不面对的问题,而不是问题本身。面对问题时问题又常常不成为问题,倒成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不知深层原因的迷失?

不管是明的或暗的,浅层或深层的心理问题,为什么变得如此之多呢?发展得如此之快呢?十年前这些存在的心理问题,只需简单的视而不见也就让人心安了,可现在却变得触目皆是,只要看一下媒体的报道和新闻,处处可见人自身心理问题的踪影,更不用说许多让人难以接受的大案了。

人们只看到心理问题大量增加,但很少知道为什么。或许人们能够归纳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也许人们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原因,但却因各种无奈而又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有人说出了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具体到每个人的原因是什么;纵然有人知道每个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但最有意思的是那个有这种原因的人却不想知道或者知道了也要在用各种方法让自己不知道真相……。

下面有几个问题很值得思考和判断。

第一个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不愿意知道真相而自欺呢?人们受着不知真相和深层原因的折磨而困扰,但同时人们又极力地排斥真相的信息,而不知真因,人们又怎能不迷惘、不恐惧?但知道了真因,人们又没有能力接受,只好再找一个可以接受的假因,因此问题的出现有着它必然的轨迹,人的内心冲突带来了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人们不愿意接受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对“个人有问题”这个说法不接受,总是强调家庭、学校的影响和社会的因素。为什么要如此呢?不敢正视心理问题的根源又是为何呢?把心理问题归于自身,很多人是不愿意接受的。人们本来就脆弱的心怎能再经历如此的重负和创伤,人们已习惯于从外界找寻原因,好让自己的感觉好一点,所以人们非常喜爱有人给他们找到一个“替罪羊”,这个“替罪羊”可以消灭自己一切的烦恼、焦虑和冲突。

第三个问题是在多元化的时代更需要人自身的判断和思维,然而人们为什么又要放弃判断而把自己的一切交付出去了呢?因为人们防御不接受真相,不敢正视根源,于是让心理的问题越变越多越变越复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拥有得越多,但人们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人们的可选择性越多,却反而越来越不会选择了;人们的自由度越大,却再也不能自己握住命运的舵了;也解释了人为何愿意一切听从外界的主宰……很少有人真正地思考这些问题,而花边式、安慰式、外归因式的声音是许多人们乐于接受的,麻醉一刻是一刻,而真正发出真相之音的声音却没有市场。唯有在自己的身上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忘掉了这一点,我们不过是在忙碌的浪费自己的生命而已。

面对自己需要勇气!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失去了自我。现时代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讨好潮流,特别是人们的心理潮流,最可悲的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却往往推开他们最需要的人!

第四个问题是明知道顺乎暗流得不到好结果,但却很少有人努力去改变。比如说高考问题,父母早就知道应试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但人们却是一边谈,一边强压着自己的孩子在这条道上翻腾,还不断地强化自己做的是正确的。因而很多冷血的事情都是用自欺造一个理由而让自己忍心做下去的,所以打着爱的名义去窒息一个人,现在已经成了一种生活常态了,看到一起因窒息而爆发的惨剧,人

们心中感慨一番后,有种共谋似的心照不宣,然后继续窒息,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而强迫的内心冲突啊!

这种冲突而无奈的自欺其实就是现时代的绝症,可以说与艾滋和癌症齐名。这种内心冲突症,让人痛苦至极却又无法诉说,而周围的人又不当回事,他们活着痛苦难挨,死不甘心,又不能扔下亲人,只有变成一个废人,在挣扎的过程中又会把周围的人拖到黑暗的深渊中,最终演绎着人性的冷酷和无情。我们周围充满了这样的人,但大家假装着看不到,只是觉得他们感冒了,过几天就会好了。

深层带给我们的突破

战略学家魏斯曼说过一句这样的话:“问题的解决,往往不在问题发生的层面,而在与其相邻的更高或更深的层面”。

汹涌而来的内心冲突

内心冲突混乱了一切,人们却无法化解内心的冲突,因为人们内心的无力,没有形成自己坚实的内在能力,只有高傲的心和无奈的放任!冲突在快速的繁衍,占取了人的所有资源,人没有生存的能量了,变得生不如死,死又不甘,就这样苟延残喘着。

我们的教育让我们变得无能,教育使我们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不会做,尤其是在心灵深处的博弈中。我们不会反击别人的攻击,就用不自私高尚替代,而让我们压抑;我们不会爱他人,就用占有替代真爱;我们内心空乏得没有温情,就用时髦的流行词来表达内心也没有的深情;我们没有激情,就用外界的喧嚣替代内心的死寂。

我们渴望着独立成熟,却又分秒离不开依赖的温床和舒适;我们内心渴望着能拥有一些沉甸甸的重量,却又只能通过影像上的性爱、暴力和血腥以及各种变态的刺激才能找到些许的感觉。

我们没有能力却想掌控自己的命运;我们不会判断却又总自以为是;我们挣扎着任性着搞得一败途地而又无法收拾;我们想知道自己是谁,却从来没有真正想到过自己;我们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却始终游走在死亡的边缘,可以因为任何一件毫不相干又无意义的事情结束自己的生命,给活着的人留下无尽的迷思,却又没有人真正的知道死者的原因。

我们没有一种力量获得我们想要的博弈后的结局;我们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我们的掌控之力和内驱之力的失衡,让我们不知道何去何从。因为没有准备,因为不知如何准备,因为没有这个意识,因为不会随机应变,因为看不透事物变化的实质,因为……太多的因为!我们最终束手无策。

面对心理问题的突破

用一句话说,面对心理问题的突破,既不是去详细地描述心理的问题而停步,也不是大谈特谈心理的问题而感慨,而是要深入地了解心理问题及其带来的影响,从而运用这些原理我们去突破而获得身心快乐。

只有做好自己才能经得起大风大浪,你可以幻想环境和谐一点,但是你不能指望环境和谐一点,你能指望的只有你自己。

当人们深层地了解心理问题的时候,会有一个这样的震憾:“我们的方向走错了,我们跟着感觉走而不是跟着规律走”,“反着方向做就可以了”,没有人知道这一点!大家都是依照着惯性前行,脑际中想着快乐却栽进烦恼的深渊。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一、不定向选择题 1、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创造性思维阶段包括()。 A、准备期 B、交流期 C、酝酿期 D、豁朗期 E、验证期 2、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知识性 E、指向性 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集约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辐射性 E、独创性 4、下面关于无结构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 B、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 C、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唯一性 D、问题的初始条件可能是不明确的 E、无结构问题比有结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 5、哪些搜寻解法的策略会干扰问题图式的获得?() A、问题类比 B、想法——检验 C、问题分解 D、“手段——目的”分析 E、问题怀疑 6、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C、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E、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 7、在搜寻解法阶段,当学习者对一个问题一无所知时,学习者只能采用的策略是()。 A、问题类比 B、“手段——目的”分析 C、问题分解 D、想法——检验 8、“木头除了做桌椅板凳外,还能作什么用?”这属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形态扩散 D、方法扩散 9、基克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大致包括的阶段是()。 A、建立问题表征 B、搜寻解法 C、执行解法 D、评价 10、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相同的问题,有的人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反映了思维的()。 A、独创性 B、多维性 C、变通性 D、流畅性 11、高创造性者具有的个性特征包括()。 A、幽默感 B、好幻想 C、强烈的好奇心 D、独立性 12、为分析问题,找到解法,学习者可以采用的策略有()。 A、问题类比 B、“手段——目的”分析 C、问题分解 D、想法——检验 E、问题怀疑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A、1+1=? B、世界上有几大洋? C、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 D、衣服有哪些功能? E、如何治理空气污染?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心理根据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相互作用和社会影响 一、社会心理发展 1、社会化 2、态度及其测量 二、认知社会心理学 1、社会知觉 2、刻板印象与归因 3、自我概念 4、价值取向 三、社会互动 1、沟通 2、人际吸引 3、人际关系 4、助人行为 5、侵犯行为 四、社会影响 1、从众、依从和服从 2、劝导与态度改变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4、合作、竞争与冲突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 柏拉图:人性深受社会环境影响,教育和社会制度可以改变人性。 亚里士多德:人性由生物本能决定,难以改变。 孔子:对人的社会知觉和评价是相对的。 老子内心和外表的矛盾长存。 二、产生阶段阶段 (一)社会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学科影响:社会心理学由“生物还原主义”向“心理还原主义”过渡 心理学与社会学靠近和渗透 直接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二)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三、迅速发展阶段 社会心理学发展趋势: 1、各种心理学努力寻求统一 2、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并用 3、世界化和本土化相兼 4、各种研究取向进一步综合 5、话语心理学可能促使社会心理学深化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强化、模仿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社会学习的过程:(一)注意过程(二)保持过程(三)复制过程(四)动机过程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社会学习理论也被批评为借用认知概念,但没有揭示导致认知活动结果的过程与条件,并且其交互决定论带有二元论色彩。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第36卷第5期2010年9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f Xuzhou Normal Uni.(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6,No.5Sept.,2010 [收稿日期]2009-11-23 [作者简介]钟暗华,女,吉林四平人,河南大学心理学系讲师,心理学硕士。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钟暗华 (河南大学心理学系,河南开封 475004)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启示意义;发展趋势[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心理学中消极的研究范式的超越,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 本身所固有的积极因素,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主张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的人获得幸福为目标。积极心理学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有很大不同,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潜能、 动机和能力。作为当代心理学的一种重要取向,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于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改变了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促进了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思潮, 积极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完善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拓展和深化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技术、促进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425(2010)05-0134-04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1] 。积极心理学主张应该对普通人 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 生活,如何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在以往的心理学研究中, 我们所熟悉的字眼都是焦虑、狂躁、妄想、幻觉、忧郁等等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而很少关注健康、勇气、乐观、希望、快乐、信仰、毅力等。有资料显示,近两个世纪以来,关于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文章比率大约是1:14 [2] ,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 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而事实上,心理学不应仅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也应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关注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 一、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推孟关于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关于 生活意义的研究[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积 极心理学的研究,战争及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研究心理或行为紊乱的秘密,找到治疗或缓解的方法,心理学似乎遗忘了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20世纪50-60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性的积极一面,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心理学家对心理活动积极面的重视。但正如塞利格曼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 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4] , 所以在当时的背景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并未使主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发生根本转移。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对心理疾患的预防。在对预防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对于抵御心理疾患起缓冲作用的是人类的力量:坚韧、人际关系、技能、创造力、勇气、乐观、信仰、希望、未来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等 [5][6] 。因此,积极心理学并不是不研究人的心 理问题与疾病,但它更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探索人类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生活的途

人际交往中的几个心理学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几个心理学效应 (1)首因效应 “首因”也可以说是第一印象,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对人们交往印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初次见面时,对方的表情、体态、仪表、服装、谈吐、礼节等形成了我们对对方的第一印象。现实生活中,首因效应作用下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左右着我们对他人的日后看法。因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初次印象是长期交往的基础,是取信于人的出发点。 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留给他人好的第一印象。如何做呢?首先,我们应该注重仪表,比如衣着要整洁、服搭配要和谐得体等;其次,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为此必须锻炼和 提高言谈技能、掌握适当的社交礼仪。 (2)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一般在交往双方还彼此生疏的阶段特别重要,而随着双方了解的加深,近因效应就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了。近因效应是相对于首因效应而言的,是指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题地位,掩盖了以往的评价,也称为“新颖效应”。比如,你一个平凡的老邻居突然做了官,你就会一扫其平凡的印象,对其刮目相看。再比如,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你的一个好朋友最近做了一件对不起你的事情,你提起他来就只记得他的坏处,完全忘了 当初的好处……这一切都是近因效应的影响。 近因效应给了我们改变形象、弥补过错、重新来过的机会。例如,两个朋友因故“冷战”一段时间后,一方主动向对方表示好感或歉意,往往会出乎意料的博得对方的好感,化解恩怨。 (3)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评价他人的似乎后,常常喜欢从某一点特征出发来得出或好或坏的全部印象,就像光环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因此有时也称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对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晕轮效应常使人出现“以偏盖全”、“爱屋及乌”的错误,影响理性人际关系的确立。话说回来,晕轮效应可以增加个体的吸引力而助其获 得某种成功,这或许是有利的一面。 为了防止晕轮效应的不利影响,我们要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尽量避免感情用事,全面评价他人,理性和人交往。如果想利用晕轮效应有利的一面,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采用先入为主的策略,全面展示自己的优点、掩饰缺点,遗留给他人尽量完美的印象。 (4)刻板效应 我们在评价他人时,往往喜欢把他看成是某一类人中的一员,而很容易认为他具有这一类人所具有的共同特性,这就是刻板效应。比如,北方人常被认为性情豪爽、胆大正直;南方人常被认为聪明伶俐、随机应变;商人常被认为奸诈,所谓“无奸不商”;教授常常被认为是白发苍苍、文质 彬彬的老人…… 刻板效应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在于它简化了我们的认识过程,因为当我们知道某类人的特征时,就比较容易推断这类人中的个体特征,尽管有时候有所偏颇;消极作用,常使人以点带面、固执待人,使人产生认知上的错觉,比如种族偏见、民族偏见、 性别偏见等就是刻板效应下的产物。 (5)定式效应 定式效应也称为心理定式效应。心理定式,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事务的一种心理倾向。或许你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农夫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于是他观察邻居的儿子的言行举止,没有一点不像偷斧头的贼。后来农夫在深山里找到了丢失的斧头,再看邻居的儿子,怎么也不像一个贼了。这个农夫就是受了心理定式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认识内外世界 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例如,学习了遗忘规律,你就可以知道自己以往的背单词方法存在哪些不足;了解了感觉的适应性,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了。 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 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例如,作为教师,如果你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条件,你就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收到良好的教 学效果了。 二、调整和控制行为 心理学除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例如,当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和习惯时,就可以运用心理活动规律, 找到诱发这些行为的内外因素,积极地创造条件改变这些因素的影响,实现自身行为的改造。再如,奖励和惩罚就是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在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改造儿童的不良行为 与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我们上面已经提到,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 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利用心理测量学的知识设计更合理的考试试卷等;商场的工作人员利用消费和广告心理学的知识重新设计橱窗、陈设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如现在街上流行的"打折风"就是一个应用实例;再如经理利用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激励员工、鼓舞士气,等等。这方面的应用很多,各位读者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意地加以体会和利用。 迄今为止,大多数人都还没有把心理知识与自己的健康联系在一起。因为传统的健康观是不残废不生病即是健康。然而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却是:"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在这个定义中,健康的四个方面有三个都是心理的,心理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被摆到了突出的位置。

心理学的意义

一、认识内外世界 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例如,学习了遗忘规律,你就可以知道自己以往的背单词方法存在哪些不足;了解了感觉的适应性,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了。 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例如,作为教师,如果你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条件,你就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二、调整和控制行为 心理学除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例如,当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和习惯时,就可以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找到诱发这些行为的内外因素,积极地创造条件改变这些因素的影响,实现自身行为的改造。再如,奖励和惩罚就是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在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改造儿童的不良行为与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我们上面已经提到,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利用心理测量学的知识设计更合理的考试试卷等;商场的工作人员利用消费和广告心理学的知识重新设计橱窗、陈设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如现在街上流行的"打折风"就是一个应用实例;再如经理利用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激励员工、鼓舞士气,等等。这方面的应用很多,各位读者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意地加以体会和利用。 迄今为止,大多数人都还没有把心理知识与自己的健康联系在一起。因为传统的健康观是不残废不生病即是健康。然而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却是:"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在这个定义中,健康的四个方面有三个都是心理的,心理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被摆到了突出的位置。的确如此,在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生存压力使心理问题日益成为阻碍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健康人的比例为总人口的15%,15%为非健康人,而70%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另据媒体报道,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3岁,

积极心理学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精品教育文档

积极心理学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要以人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出发,倡导以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从而激发内在的积极的力量和优秀的品质,并在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自身的潜力并获得幸福和快乐。因此,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是使学生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学生具有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较好地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拓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去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1.以人为本,实行积极的情感教育。“以人为本”,实行情感教育就是要注重人性,实行人性化管理,其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消除消极情绪。教师必须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都有能力、潜力走向成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的“主人”地位。积极心理学认为,只有当学生得到尊重、理解、关心、信任,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中的快乐,从而产生幸福感和满足感,最终实现学习目标。所以,我们在对学生的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如,在班级管理中,民主竞选班干部,在班级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以形成民主、和谐的班集体。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成人、成功、成才。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人的精神力量来自坚定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人们发展的可靠资本,能够使学生克服障碍、摆脱心理危机,走向成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就是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对待自我,能够正确地坦然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勇敢地迎接社会生活的挑战,并对未来充满信心。所以,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而鼓励、激励学生;同时,利用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进而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健康心理学

第一次 判断题 1.俄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错误)1.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自发的、偶发的行为,因多次受到行为后刺激物的强化而形成固定的联系。(正确) 1.汤纳特尔(R.J.Donatell)将健康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又有水平的高低。(正确) 1.古希腊哲学家希波拉底认为,疾病是一种自然现象,他用“体液说”来解释疾病的原因。(正确) 2.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和学习过程,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学习的结果。(正确) 3.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错误) 2.大部分中世纪的医生都反对强调巫术、鬼神论以及其他神秘主义的治疗方法。(错误) 5.格林伯格用“健康——疾病连续体”来表达和分析健康水平,不同的健康水平都可以在连续谱线上找到对应的位置。(正确) 8.哈恩的七维健康理论中,健康的智力维度是指人们的人际能力和人际敏感性。(错误) 3.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前沿学科,属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正确) 2.亚健康是一种疾病状态。(错误) 4.健康心理学也开展干预工作,帮助人们保持健康、战胜疾病。(正确) 2.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把健康定义为:“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缺陷,还是一种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功能上保持完好的状态。” (正确) 4.亚健康是出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状态”。(正确) 4.经典条件反射是指自发的、偶发的行为,因多次受到行为后刺激物的强化而形成固定的联系(错误) 2.健康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致力于探讨心理因素在人们维持健康、生病及病后反应中的影响。(正确) 10.解决各种因素影响健康的作用机制以及人们保护自己远离病痛的具体方式,既依赖于健康心理学工作者自身的努力,也需要与其他相关领域研究者积极合作。(正确) 5.健康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实验法的优点之一是,研究者在实验中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有计划地引起或改变某种急需研究的心理现象,不必消极

《普通心理学》: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 一、提出问题 问题就是矛盾,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这是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思维活动的过程。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也是问题解决的动力。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之中。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能否发现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 1.依赖于人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思想懒惰、因循守旧者难于发现问题。例如,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巴甫洛夫发现狗的“心理性唾液分泌”等都是勤于观察、思考的结果。 2.依赖于人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人的活动积极性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负责,越容易发现问题。例如,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学习、心理等问题。而一个没有认真负责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一切问题将会熟视无睹。 3.依赖于人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的人,一般不满足于对事物的公认的、表面的解释,而是力求探究事物的内部原因,能够件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一般来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能够提出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而知识贫乏的人,不容易提出问题,也不容易抓住要害提出深刻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明确问题 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明确问题依赖于两个条件。 1.依赖于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问题总是在具体事实上表现出来的,只有当具体事实的感性材料十分丰富且符合实际时,才能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使矛盾充分暴露并找出主要矛盾。这是明确问题的关键。 2.依赖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分析问题并抓住主要矛盾,越容易对问题进行归类,使思考具有指向性,便于有选择地应用原有知识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三、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案提出假定和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案常常是先以假设的方式出现,经过验证逐步完善的。假设是人们推测、假定和设想问题的结论与问题解决的原则、途径、方法。假设的提出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性质、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及个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进行推测、预想和推论,然后有指向、有选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即假设)。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验证。假设的提出就为问题解决搭起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 1 2

大学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对大学生的意义 心理学,以前对这个词的确很陌生,上了大学之后才接触到一点,但是专业知识并不是很懂,带着一份好奇心和想学心理学的渴望,大二我选了这门课,我才了解到原来心理学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那么大的影响。以前老觉得学心理学的人肯定就知道别人心理在想什么,选了这门课之后才知道,原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所以它不仅仅能让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大学的学习生活与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大学是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转型期。相对以前单纯的人际关系,大学的交往是广泛的,有同学、师生、异性、社会活动团体等。同一个宿舍的有来自不同的省,有着不同的城乡背景,有着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和宿舍人相处又是个新问题。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寂寞,经常埋怨自己没有朋友,甚至想逃避。转型期是一个动态期,一系列的转变都可能让人茫然、忧郁、甚至恐惧,必然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除了上述问题,面对这个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虽然考上了大学,可是新一轮的压力却在等着我们。有的同学要考研,不考研的要工作,大家即将面临的是考研和就业的压力。而这时候心理学就派上了用场。学习心理学有利于缓解我们的压力和焦

躁紧张的情绪,也能引导我们进行有条不紊的学习。当面对学习困难和压力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非常关键。当前,部分大学生的现状是不知道该干什么,无所事事,没有目标,自我评价失调等等,学习心理学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缓解这些问题,让大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并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积极心理学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的综述

95 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与基本主张1.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2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利用科学的实验与测量手段得出的结论,挖掘并开发人性中乐观积极的一面,从而帮助人们预防和对抗消极情绪甚至心理疾病。它认为心理学应该主张这3个基本方面: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其中,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B. L. Fredrick (1998) 提出了拓延-构建(broaden and build)理论,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 ,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的能力 ,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 2.积极心理学对儿童的情绪方面的意义首先,让我们回到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关注中心:利用科学手段研究人类心智积极的一面;它的一个重要中心是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对于个体的人格发展以及情绪体验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来自Living in the shadow of occupation: Life satisfaction and positive emotion as protective factors in a group of Palestinian school children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4(2012) 225-233)的研究报告。研究以政治冲突尖锐,战火纷飞的巴基斯坦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报告中最重要的3个统计量分别为: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体验的频率,消极情绪体验的频率。其实积极情绪体验的频率用于衡量正面影响,消极情绪体验的频率用于衡量负面影响。报告显示:(1)个体积极情绪的认知和整体的积极影响有很强的正相关。(2)愉快的情绪与积极(active)态度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3)总体生活满意度与消极的情绪(anger,anxiety,fear)存在很强的负相关。(4)负面影响表现出和激活/效力(activation/potency),愉快存在负相关。(5)悲伤(sadness)与激活/效力(activation/potency),总体积极影响呈负相关。(6)幸福与恐惧,焦虑呈负相关(此研究中,幸福这一概念用多个因素来定义:家庭,朋友,自我生活满意度,愉快,整体积极影响。)笔者整理了如下示意图总结:从这一个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于儿童在整体生活满意度方面有重要的意义。积极情绪体验能够提高儿童的反应能力(activation),能够带给儿童更多生活的正面影响和整体积极感知。同时,这种体验可以部分抵消一些消极情绪,比如:悲伤,恐惧,焦虑等等。也可以部分抵消一些消极情绪带给生活的负面影响。此外,一些以幼儿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表明消极情绪所造成的狭窄的思维活动序列,积极情绪也能够予以撤退、修复,进而消除其造成的心理紧张,保持机体健康与活力。 3.积极心理学对儿童的智力方面的意义在处于积极情绪下,我们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和涉及到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的某些心理特征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在面对变化的环境时,处于积极心理状态下的人更能够表现出对变化的不抗拒。3.1 积极情绪对于工作记忆的影响情绪对于日常认知任务的影响首先是通过影响工作记忆这一基本认知实现的。而工作记忆至少存在两个互相分离的系统:言语工作记忆(verbal working memory)和空间记忆(spatial working memory)。但积极情绪对于这两个系统的影响具有选择性。(《积极情绪对言语和空间工作记忆的选择性影响》2(201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75-179)积极情绪条件下,高、低负荷的言语记忆都得到了促进,而负性情绪损害了言语记忆。但是对于低负荷的空间记忆,工作记忆反应时变慢,且这种分离不是由于不同唤醒程度的积极情绪造成的差异。积极情绪对于工作记忆影响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如果明白此机制,将对记忆的改善有重大的意义。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说,工作记忆对于认知,程序性记忆 以及其他智力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3.2 积极情绪对于创造思维的影响 根据一项国外的研究报告Positive Emotions’ Influence on Attitude Toward Change, Creative Thinking a n d T h e i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 Irrational Thinking in Romanian Adolescents(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30(2011) 1935-1941):研究根据观察对象的情绪状况,将他们对象分为三组:积极组、中性组、消极组。相对于中性组而言,积极组在进行 创造性思维时其中三个重要的维度表现得更出色: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但是,在总体的创造性测试(creative thinking test)中,两者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同时,有一个较明显的现象:比起消极组与中性组,拥有积极情绪的人在抵抗变化时的阻力显得更弱。笔者思考,这是否暗示着积极情绪的人更加能够适应变化呢?4.积极心理学在儿童精神疾病方面的临床意义在对心理治疗上,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1.心理治疗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培育人类最好的正向力量。2.对积极的力量培育与强化来取代个案的缺陷修补。3.发挥人类正向或积极的潜能:幸福感、 自主、乐观、智慧、创造力、快乐、生命意义等。 积极心理治疗的特殊之处在于治疗过程中运用直觉与想象,运用故事作为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媒介,强调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最终成为环境的积极治 疗者。而在儿童心理临床方面中,积极心理学有着重要的应用。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有着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这个时期的个体充满矛盾,容易产生焦虑与依赖,渴望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可。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一定的焦虑与抑郁。例如,对于一些有学习困难的儿童,普遍人格特征为缺乏自信,焦虑,抑郁, 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自我评价偏低,成就动机缺失等。借鉴积极心理学的观点,通过自我调适和外部教育,激发学习困难的儿童的积极心理,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改善自我评价偏低的状况,可以做到对学业不良的儿童在学习方面的一定的改善,同时帮助建立健康的人格。 5.结语Kennon?M?Sheldon 和Laura King 曾经在《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学》中指出:“非常遗憾,心理学家对如何促进人类的繁 荣与发展知之甚少。一方面是对此关注不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戴着有色眼镜妨碍了对这个问题的价值的认识。实际上,关注人性积极层面更有助于深刻理 解人性。 ”消极心理学在过去时间里甚至以后,对人类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患心理疾病的人 积极心理学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的综述 黄 懿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13级心理学系 师范班 【摘要】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在临床上对于对抗消极情绪表现出较为良好的效果,同时帮助人们心态变得更加乐观和开放。积极心理学对于有心理创伤或认知障碍的儿童在临床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儿童的智力与人格发展也存在重要意义。【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儿童发展;情绪;智力;临床治疗

阿德勒的心理学思想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概要

第31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31第2期 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No.2,2011 阿德勒的心理学思想及其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曹中保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摘要〕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从弗洛伊德性本能的阴影下脱离出来,研究个体完整的生活意义,其积极 向上的人格魅力和心理学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本研究在探讨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中的经典概念,如自卑补偿、追求卓越、创造性自我、社会兴趣等的基础上,吸取阿德勒心理学思想精华,挖掘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面对挫折,树立目标,实现理想,培养社会兴趣和人生观等教育内容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阿德勒;自卑补偿;追求优越;创造性自我;社会兴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33(2011)02-0121-03 一、阿德勒简介 阿尔弗莱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

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 其创建的个人心理学把人从古典精神分析的泛性论中解放出来,强调了遗传和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双重作用,提出了自卑感、补偿、生活风格(生活格调或生活方式)和创造性自我、社会兴趣等重要概念,其思想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墨菲所说 :“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是第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1] 二、阿德勒的主要心理学思想 阿德勒称自己的理论体系为个人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 ,也叫个体心理学),以区别弗洛伊德的理论;他认为个人是一个整体的人,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寻求人生意义,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 而不是一切为了“性”的动物。阿德勒强调意识的作用,认为人格的动力是社会动机(自卑感和追求优越),并提出了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社会兴趣等概念。 (一)克服自卑感、补偿与追求优越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1.自卑感与补偿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feelings of infertility )是人格发展的动力。自卑(infertility )是由于人的生理、身体存在某种缺陷,以及幼年生活经验不足,遇挫折易产生自卑 感 [2] 。自卑感起源于个人生活中所有不完全或不完美

应用心理学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应用心理学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摘要: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应用心理学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都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应用心理学在当今社会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其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包括但不仅限于工业、工程、管理、市场消费、教育、医疗、环境等领域。随着应用心理学所占比重增加,国家对于应用心理学对社会的影响也更加关注,本文主要分析应用心理学对社会的影响,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分析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何被广泛应用,并且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影响,如何使人类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社会;影响 引言:无论年纪大小、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如何消磨时光,人类在生活当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心理学的影响。而应用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更加直接和频繁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应用心理学在各行各业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分析从应用心理学的本质,应用心理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应用心理学对社会的主要贡献和影响这几个方面去分析应用心理学。 1.应用心理学概述 应用心理学的基础是“将心理学的基础原创以及基础理论应用在其他领域,从而克服其他领域当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这些领域包括有:产品设计、营养学、管理学等社会学科。因此,应用心理学根据应用的领域不同也会划分为各种不一样的分支,例如:法庭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社群意识、运动心理学等。 还有一部分人会将基础心理学以及应用心理学混淆,其实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最大的区别就在意两者研究的范畴不一致。基础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是在个体的角度去进行分析研究;应用心理学则是以人类的角度,以社会为基础去进行研究。想要深入研究应用心理学必须先要学习基础心理学。 2.应用心理学对社会影响 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领域里面非常关键的一个学科,其实应用心理学可以理解为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应用心理学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成为了心理学重点发展的领域,同时,也是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延续以及发展的重要学科。应用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同时,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演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我国为例,应用心理学已然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1]。其中常见的有: (1)工业心理学对社会影响 无论身处任何地方从事任何职业,工业心理学都会对我们的职业生涯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工业心理学家可以为当今社会几乎所有的职业都作出有效的技术训练方式,作为判断职工进步的要素以及职工进步的流程。同时还可为职业做出科学以及客观的评价。 工业心理学家们将心理学运用到工作场所当中,研究工作中人们的行为以及基础心理,同时将工作的内容、方法、场所、效率等内容与人的行为进行整合,促进人们的高效工作。例如,某些办公流程与生产流程都是由工业心理学家组织参与设计的,根据工业心理学设计出的办公流程以及生产流程可以让员工更好的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的定义 ?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在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问题上的心理因素作用规律的科学。 健康心理学:一个工作的定义 心理学在健康领域的主要意义在于保持健康而不是生病之后治疗疾病。在这点上,心理学与医学和医疗的原则是相同的,与医学不同的是:医学研究的是特异性疾病,而心理学则关注于广义的行为而不是特异性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心理学对健康的贡献在于改变一些与慢性疾病有关的行为。除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以外,心理学家还运用一定手段和技术来减轻疼痛、降低应激、提高医疗服务、帮助病人和他的家庭成员共同抵抗疾病。 - Taylor(1990)健康心理学的主要对象和任务 ?健康人群 ?与健康和疾病病源有关的行为卫生的研究 ?为积极开展预防性措施开展研究 健康心理学讲课提纲 一、健康心理学概述 建立科学的健康观 ?健康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健康行为促进的理论和途径 有关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疾病(Disease) 身体某些功能的失调或身体某些器官的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种生理状况。这种异常是可以观察测量的,主要是生物因素所致。 ?生病(illness) 是指人们承受疾病的一种状态。 ?生病行为或病感行为(illness behavior)-社会因素 表现出“病了”。症状是疾病最先可视的征兆。当症状出现,个体评估症状,获取医疗帮助和得到家庭支持的过程 格林伯格“健康-疾病连续体“ 健康与疾病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统一体。 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是相对的,动态变化的 生理健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是健康的核心成分 亚健康状态 健康和疾病是连续体,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点,在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还存在一种非健康也非疾病的状态,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亦称“第三态”或“灰色状态。 亚健康状态症状 ?突发性精力不足 ?疲劳困乏,精神不振 ?注意力难以集中,心神恍惚 ?胸闷、心悸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对于我国来说,心理学是“引进”的学科。但它被广泛应用到营销、广告、教育、人际交往等诸多领域,这就体现出了它的重要意义。那么,学习心理学意义何在?本学期,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对此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从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论灵魂》开始,心理学一直是包括在哲学之中;说它年轻,因为它是十九世纪中叶才开始从哲学中分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只有百年来的历史。因此,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心理学的诞生是以德国心理学家、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创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心理现象是人们时刻都在产生着的,因而也是每个处于清醒状态的人所熟悉的。人在一切活动--劳动、工作、学习中都会有心理现象。例如,我们看电视时,能听到电视中优美的音乐和看到电视中壮丽的山水;我们吃饭时,能闻到饭的香、甜之味等,这些是人的感觉和知觉;我们对看过的电视片还能“历历在目”,这就是记忆等等,这些都是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等)和意志过程(目的的确定、困难的克服等)。 心理过程人人皆有,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共性。另一方面是个性,包括个性倾向(动机、需要、信念、理想、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是心理现象的个别性,正象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也找不到两个心理特征完全相同的人。心理学正是从这两大方面来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 学习心理学,对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体会,其意义有: 1、“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系主任刘华山教授,在谈到心理学的意义时,这样开门见山地对我们说。人的心理是有规律的,企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选拔、安全生产、人际关系等等都需要了解人的心理。学习心理学,有利于人们更好、更完善地了解这些问题,处理这些问题。 2、有助于了解自己,加强自我修养。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例如,学习了遗忘规律,你就可以知道自己以往的背单词方法存在哪些不足;了解了感觉的适应性,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了。 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例如,作为教师,如果你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条件,你就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心理学知识对于自我教育很重要。科学地理解心理现象,能使人正确地评价自己个性品质的长处和短处,确定个别的特点,正确而自觉去努力发展积极的品质,克服消极的品质。 3、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个人难免会碰到种种心理难题和心理困惑。例如,恋爱问题、婚姻问题、自卑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失眠、焦虑、忧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