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非隔离可控硅调光开关电源方案芯片SM772X

非隔离可控硅调光开关电源方案芯片SM772X

非隔离可控硅调光开关电源方案芯片SM772X

新品非隔离可控硅调光开关电源方案芯片SM772X 近期又推出了新一代LED照明产品--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芯片SM772X(SM7722P、SM7724P、SM7724、SM7720),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LED球泡灯、筒灯、灯丝灯等不同可控硅调光的LED 照明领域。

SM772X系列产品电路简单,调光兼容性好。

SM772X是一款支持可控硅调光的高精度LED恒流驱动芯片,应用于非隔离的LED电源系统,适用于85Vac~265Vac全范围的交流电压输入。

SM772X芯片内部集成600V功率管,采用专利的驱动和输出检测方式,芯片工作电流很低,无需辅助绕组检测和供电,只需要很少的外围器件,即可实现恒流输出,极大地节约了系统体积和成本。

SM772X芯片具有多重保护功能,包括LED短路保护,欠压保护,芯片温度过热调节等。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可控硅导通角的控制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可控硅导通角的控制

可控硅导通角的控制 设计要求 ■导通时间可调,按键输入设置,LED 数码直读显示 ■精度误差小于50us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本文将介绍由单片机怎样去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可控硅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种类繁多,有温控可控硅和光控可控硅等多种,本设计使用的是MOC3021光敏双向可控硅,去控制交流电正负半周导通的时间。 关键词:单片机,数字控制,同步信号,数码管,可控硅,三端稳压器7805,MOC3021,P521,AT89C2051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其中可控硅导通角的控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本设计用光耦(P521)提取市电过零点的同步信号,由单片机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以实现被控对象(如灯泡)功率的数字化调节。(本设计用功率电阻代表被控对象) 2 总体设计方案 总体设计框图 图(1) 总体设计方框图 主控制器单片机通过外部中断口提取交流电过零点的信号,再依外部按键设置的数,通过一定的 算法转化为内部定时器的定时常数,去控制可控硅交流电导通的时间。 LED 显 示 同步信号提 取 单片机复位 时钟振荡 按键设置 可控硅 主 控 制 器

3 模块电路方案论证与比较 3.1主控制器 方案一: 选用8051,其有四组I/O口,资源丰富 图(2)8051 方案二: 选用AT89C2051,其有两组I/O口,资源较紧张 图(3)AT89C2051 最终方案: 因单片机AT89C2051具有低电压供电和体积小等特点,;两组端口就能满足本电路系统的设计需要,价格又比较便宜,所以采用它。

单片机控制可控硅

单片机控制可控硅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1 调光控制器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灯光的亮度进行调节。本调光控制器通过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来实现白炽灯(纯阻负载)亮度的调整。双向可控硅的特点是导通后即使触发信号去掉,它仍将保持导通;当负载电流为零(交流电压过零点)时,它会自动关断。所以需要在交流电的每个半波期间都要送出触发信号,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就决定了灯泡的亮度。 调光的实现方式就是在过零点后一段时间才触发双向可控硅开关导通,这段时间越长,可控硅导通的时间越短,灯的亮度就越低;反之,灯就越亮。 这就要求要提取出交流电压的过零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达到调光的目的。 1.1 硬件部分 本调光控制器的框图如下: 控制部分:为了便于灵活设计,选择可多次写入的可器件,这里选用的是ATMEL的AT89C51单片机。 驱动部分:由于要驱动的是交流,所以可以用继电器或光耦+可控硅(晶闸管SCR)来驱动。继电器由于是机械动作,响应速度慢,不能满足其需

要。可控硅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的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并且不象继电器那样控制时有火花产生,而且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高。所以这里选用的是可控硅。 负载部分:本电路只能控制白炽灯(纯阻负载)的亮度。 1.2 部分 要控制的对象是50Hz的正弦交流电,通过光耦取出其过零点的信号(同步信号),将这个信号送至单片机的外中断,单片机每接收到这个同步信号后启动一个延时程序,延时的具体时间由按键来改变。当延时结束时,单片机产生触发信号,通过它让可控硅导通,电流经过可控硅流过白炽灯,使灯发光。延时越长,亮的时间就越短,灯的亮度越暗(并不会有闪烁的感觉,因为重复的频率为100Hz,且人的视觉有暂留效应)。由于延时的长短是由按键决定的,所以实际上就是按键控制了光的强弱。 理论上讲,延时时间应该可以是0~10ms内的任意值。在程序中,将一个周期均分成N等份,每次按键只需要去改变其等份数,在这里,N越大越好,但由于受到单片机本身的限制和基于实际必要性的考虑,只需要分成大约100份左右即可,实际采用的值是95。 可控硅的触发脉冲宽度要根据具体的光耦结合示波器观察而定,在本设计中取20 μs。程序中使用T1来控制这个时间。 对两个调光按键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次按键,无论时间的长短,都只调整一个台阶(亮或暗);另一种是随按键时间的不同,调整方法

基于51单片机的调光控制器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调光控制器设计 1 调光控制器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灯光的亮度进行调节。本调光控制器通过单片机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来实现白炽灯(纯阻负载)亮度的调整。双向可控硅的特点是导通后即使触发信号去掉,它仍将保持导通;当负载电流为零(交流电压过零点)时,它会自动关断。所以需要在交流电的每个半波期间都要送出触发信号,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就决定了灯泡的亮度。 调光的实现方式就是在过零点后一段时间才触发双向可控硅开关导通,这段时间越长,可控硅导通的时间越短,灯的亮度就越低;反之,灯就越亮。 这就要求要提取出交流电压的过零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达到调光的目的。 1.1 硬件部分 本调光控制器的框图如下: 控制部分:为了便于灵活设计,选择可多次写入的可编程器件,这里选用的是ATMEL的AT89C51单片机。 驱动部分:由于要驱动的是交流,所以可以用继电器或光耦+可控硅(晶闸管SCR)来驱动。继电器由于是机械动作,响应速度慢,不能满足其需要。可控硅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的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并且不象继电器那样控制时有火花产生,而且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高。所以这里选用的是可控硅。 负载部分:本电路只能控制白炽灯(纯阻负载)的亮度。 1.2 软件部分 要控制的对象是50Hz的正弦交流电,通过光耦取出其过零点的信号(同步信号),将这个信号送至单片机的外中断,单片机每接收到这个同步信号后启动一个延时程序,延时的具体时间由按键来改变。当延时结束时,单片机产生触发信号,通过它让可控硅导通,电流经过可控硅流过白炽灯,使灯发光。延时越长,亮的时间就越短,灯的亮度越暗(并不会有闪烁的感觉,因为重复的频率为100Hz,且人的视觉有暂留效应)。由于延时的长短是由按键决定的,所以实际上就是按键控制了光的强弱。 理论上讲,延时时间应该可以是0~10ms内的任意值。在程序中,将一个周期均分成N 等份,每次按键只需要去改变其等份数,在这里,N越大越好,但由于受到单片机本身的限制和基于实际必要性的考虑,只需要分成大约100份左右即可,实际采用的值是95。 可控硅的触发脉冲宽度要根据具体的光耦结合示波器观察而定,在本设计中取20 μs。程序中使用T1来控制这个时间。 对两个调光按键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次按键,无论时间的长短,都只调整一个台阶(亮或暗);另一种是随按键时间的不同,调整方法不同:短按只调整一个台阶,长按可以连续调整。如前面所述,由于本设计中的台阶数为95(N=95),如果使用前一种方式,操作太麻烦,所以用后者较为合理。 2 各单元电路及说明 2.1 交流电压过零点信号提取 交流电压过零点信号提取电路,图中的同步信号就是我们需要的交流电压过零点信号。各部分波形。

单片机在市电过零检测并驱动可控硅进行功率调节的应用综述

单片机在市电过零检测并驱动可控硅进行 功率调节的应用综述 摘要:利用可控硅可实现通过控制低电压直流电使高电压交流电开启或关闭,相比继电器的控制方法可控硅具有更经济、无高次谐波产生、不干扰通讯设备的优点,并且通过对市电是否过零进行检测,通过可编程器件触发可控硅可以实现功率调节。本文综述了一些常用的市电过零检测的方法,及如何通过单片机产生中断来触发可控硅进行功率的调节。 关键词:单片机;可控硅;过零检测;功率调节 由于单片机体积小功耗低数据处理速度快的优点在工业现场被广泛的使用。单片机在工业流程控制的应用,与手动控制相比,它有准确、及时、迅速等诸多方面的优点。市电通过过零检测电路检测到过零时,电路向单片机发出中断申请,单片机通过定时器延时选择导通角从而调节可控硅导通系数。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控制交流电的通断,并且还能调节电路的输出功率。笔者通过工程试验提出以下市电过零检测的方法,和单片机控制可控硅的调节功率的方案。 1可控硅开关原理 可控硅是一种以硅单晶为基本材料的P1N1P2N2四层三端器件,创制于1957年,由于它特性类似于真空闸流管,所以国际上通称为硅晶体闸流管,简称可控硅T。又由于可控硅最初应用于可控整流方面所以又称为硅可控整流元件,简称为可控硅SCR。在性能上,可控硅不仅具有单向导电性,而且还具有比硅整流元件(俗称“死硅”)更为可贵的可控性。它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可控硅能以毫安级电流控制大功率的机电设备,如果超过此频率,因元件开关损耗显著增加,允许通过的平均电流相降低,此时,标称电流应降级使用。 由于可控硅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PNP管和一个NPN管所组成。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和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输入一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因为BG2的集电极直接与BG1的基极相连,所以ib1=ic。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是BG1的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循环的结果,两个管子的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和导通。由于可控硅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工作状态,所以它具有开关特性。 2过零触发电路的实现 2.1通过光电耦合器进行过零检测 过零检测电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当50Hz的交流电压通过零点时取出其脉冲。电路中采用两个光电耦合器实现过零控制,其工作原理(图2.1)是:交流电源

单片机控制可控硅

单片机控制可控硅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1 调光控制器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灯光的亮度进行调节。本调光控制器通过单片机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来实现白炽灯(纯阻负载)亮度的调整。双向可控硅的特点是导通后即使触发信号去掉,它仍将保持导通;当负载电流为零(交流电压过零点)时,它会自动关断。所以需要在交流电的每个半波期间都要送出触发信号,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就决定了灯泡的亮度。 调光的实现方式就是在过零点后一段时间才触发双向可控硅开关导通,这段时间越长,可控硅导通的时间越短,灯的亮度就越低;反之,灯就越亮。 这就要求要提取出交流电压的过零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达到调光的目的。 1.1 硬件部分 本调光控制器的框图如下: 查看原图(大图) 控制部分:为了便于灵活设计,选择可多次写入的可编程器件,这里选用的是ATMEL 的AT89C51单片机。 驱动部分:由于要驱动的是交流,所以可以用继电器或光耦+可控硅(晶闸管SCR)来驱动。继电器由于是机械动作,响应速度慢,不能满足其需要。可控硅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的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并且不象继电器那样控制时有火花产生,而且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高。所以这里选用的是可控硅。

负载部分:本电路只能控制白炽灯(纯阻负载)的亮度。 1.2 软件部分 要控制的对象是50Hz的正弦交流电,通过光耦取出其过零点的信号(同步信号),将这个信号送至单片机的外中断,单片机每接收到这个同步信号后启动一个延时程序,延时的具体时间由按键来改变。当延时结束时,单片机产生触发信号,通过它让可控硅导通,电流经过可控硅流过白炽灯,使灯发光。延时越长,亮的时间就越短,灯的亮度越暗(并不会有闪烁的感觉,因为重复的频率为100Hz,且人的视觉有暂留效应)。由于延时的长短是由按键决定的,所以实际上就是按键控制了光的强弱。 理论上讲,延时时间应该可以是0~10ms内的任意值。在程序中,将一个周期均分成N等份,每次按键只需要去改变其等份数,在这里,N越大越好,但由于受到单片机本身的限制和基于实际必要性的考虑,只需要分成大约100份左右即可,实际采用的值是95。 可控硅的触发脉冲宽度要根据具体的光耦结合示波器观察而定,在本设计中取20 μs。程序中使用T1来控制这个时间。 对两个调光按键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次按键,无论时间的长短,都只调整一个台阶(亮或暗);另一种是随按键时间的不同,调整方法不同:短按只调整一个台阶,长按可以连续调整。如前面所述,由于本设计中的台阶数为95(N=95),如果使用前一种方式,操作太麻烦,所以用后者较为合理。 2 各单元电路及说明 2.1 交流电压过零点信号提取

最新单片机控制可控硅.pdf

1 调光控制器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灯光的亮度进行调节。本调光控制器通过单片机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来实现白炽灯(纯阻负载)亮度的调整。双向可控硅的特点是导通后即使触发信号去掉,它仍将保持导通;当负载电流为零(交流电压过零点)时,它会自动关断。所以需要在交流电的每个半波期间都要送出触发信号,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就决定了灯泡的亮度。 调光的实现方式就是在过零点后一段时间才触发双向可控硅开 关导通,这段时间越长,可控硅导通的时间越短,灯的亮度就越低; 反之,灯就越亮。 这就要求要提取出交流电压的过零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达到调光的目的。 1.1 硬件部分 本调光控制器的框图如下: 查看原图(大图)

控制部分:为了便于灵活设计,选择可多次写入的可编程器件,这里选用的是ATMEL的AT89C51单片机。 驱动部分:由于要驱动的是交流,所以可以用继电器或光耦+可控硅(晶闸管SCR)来驱动。继电器由于是机械动作,响应速度慢,不能满足其需要。可控硅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的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并且不象继电器那样控制时有火花产生,而且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高。所以这里选用的是可控硅。 负载部分:本电路只能控制白炽灯(纯阻负载)的亮度。 1.2 软件部分 要控制的对象是50Hz的正弦交流电,通过光耦取出其过零点的信号(同步信号),将这个信号送至单片机的外中断,单片机每接收到这个同步信号后启动一个延时程序,延时的具体时间由按键来改变。 当延时结束时,单片机产生触发信号,通过它让可控硅导通,电流经 过可控硅流过白炽灯,使灯发光。延时越长,亮的时间就越短,灯的 亮度越暗(并不会有闪烁的感觉,因为重复的频率为100Hz,且人的视觉有暂留效应)。由于延时的长短是由按键决定的,所以实际上就 是按键控制了光的强弱。 理论上讲,延时时间应该可以是0~10ms内的任意值。在程序中,将一个周期均分成N等份,每次按键只需要去改变其等份数,

基于单片机和控制可控硅的灯光亮暗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和控制可控硅的灯光亮暗系统设计 1 调光控制器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灯光的亮度进行调节。本调光控制器通过单片机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来实现白炽灯(纯阻负载)亮度的调整。双向可控硅的特点是导通后即使触发信号去掉,它仍将保持导通;当负载电流为零(交流电压过零点)时,它会自动关断。所以需要在交流电的每个半波期间都要送出触发信号,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就决定了灯泡的亮度。 调光的实现方式就是在过零点后一段时间才触发双向可控硅开关导通,这段时间越长,可控硅导通的时间越短,灯的亮度就越低;反之,灯就越亮。 这就要求要提取出交流电压的过零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达到调光的目的。 1.1 硬件部分 本调光控制器的框图如下: 查看原图(大图) 控制部分:为了便于灵活设计,选择可多次写入的可编程器件,这里选用的是ATMEL的AT89C51单片机。 驱动部分:由于要驱动的是交流,所以可以用继电器或光耦+可控硅(晶闸管SCR)来驱动。继电器由于是机械动作,响应速度慢,不能满足其需要。可控硅

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的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并且不象继电器那样控制时有火花产生,而且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高。所以这里选用的是可控硅。 负载部分:本电路只能控制白炽灯(纯阻负载)的亮度。 1.2 软件部分 要控制的对象是50Hz的正弦交流电,通过光耦取出其过零点的信号(同步信号),将这个信号送至单片机的外中断,单片机每接收到这个同步信号后启动一个延时程序,延时的具体时间由按键来改变。当延时结束时,单片机产生触发信号,通过它让可控硅导通,电流经过可控硅流过白炽灯,使灯发光。延时越长,亮的时间就越短,灯的亮度越暗(并不会有闪烁的感觉,因为重复的频率为 100Hz,且人的视觉有暂留效应)。由于延时的长短是由按键决定的,所以实际上就是按键控制了光的强弱。 理论上讲,延时时间应该可以是0~10ms内的任意值。在程序中,将一个周期均分成N等份,每次按键只需要去改变其等份数,在这里,N越大越好,但由于受到单片机本身的限制和基于实际必要性的考虑,只需要分成大约100 份左右即可,实际采用的值是95。 可控硅的触发脉冲宽度要根据具体的光耦结合示波器观察而定,在本设计中取20 μs。程序中使用T1来控制这个时间。 对两个调光按键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次按键,无论时间的长短,都只调整一个台阶(亮或暗);另一种是随按键时间的不同,调整方法不同:短按只调整一个台阶,长按可以连续调整。如前面所述,由于本设计中的台阶数为 95(N=95),如果使用前一种方式,操作太麻烦,所以用后者较为合理。 2 各单元电路及说明

单片机at89c2051的模拟可控硅控制电机软启动

课程设计报告课题:模拟电机的缓启动 设计者: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2009年11月24日星期二

中文摘要 鉴于电机启动时转速太快对电机的工作寿命不利,为了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采取缓慢启动设施是必要的。双向可控硅能够通过控制其导通角的大小来控制电机的交流电压大小,利用这个特性就可以实现电机的缓慢启动。其中导通角的控制由单片机AT89C2051的外部中断来实现,触发脉冲由光耦隔离器提供,并且它会与输入电压过零同步,使用定时器延时触发来增大导通角的大小。 目录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设计要求 缓启动时间为2s,最低的导通时间不低于3ms,导通时间的步进数目不少于20步。 1.2 系统框图 图1 系统框图 2 . 单元电路设计 2.1 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

2.1.1 原理图 2.1.2 原理分析 输入7.5V 交流电压经过由4个1N4007二极管组成的桥式整流 电路后由电容C7,C6进行滤波,再经过7805稳压集成块稳压输出稳定的+5V 电压。为芯片工作提供电源。 2.2 同步信号的采集电路 2.2.1 电路原理图 2.2.2电路分析 整流之后的信号由一个二极管1N4007于之后稳压电路隔离开,把这个信号接到光耦隔离器TLP521,并将4引脚输出信号接到单片机的外部中断0中即P3.2引脚。对应的波形图如图4所示。 2.2.3 参数选择 图3 同步信号的采集电路图 图4 引脚P3.2脉冲波形

发光二极管工作电流为10mA,当输入电压平均值为5V ,所以电阻Ω=-=-300)10*10()25(35R ,取R5=330Ω.R6是限流电阻,取R6=10K Ω. 2.3可控硅模拟控制电机电路 2.3.1 电路原理图 2.3.2 电路原理分析 采集到的同步信号经过单片机处理后控制双向可控硅MOC3021的导通。用功率电机来模拟电机的启动。按键用来使电机重新的启动过程。该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的波形如图6所示。其中黑色部分为导通的时间。 3. 软件设计 3.1 流程图 3.1.1主程序流程图 3.1.2 按键扫描子程序流程图 图5 可控硅模拟控制电机电路图 图6 可控硅的输入和输出波形图

单片机控制双向可控硅调压

Sensorless Motor Drive with the ST62 MCU + TRIAC T. CASTAGNET INTRODUCTION Home appliance applications are requiring more and more electronic control in order to meet new requests and constraints of consumers. Microcontrollers have been typically limited to high end applications because their performance appears to be overrated when related to the functions of the application. In reality, home appliances require microcontrollers which trade closely between the compromise between cost and performance. An a.c. universal motor is a cost optimized solution for home appliance applications including food processor and drill applications. This Application Note shows that the capabilities of simple 8-bit microcontroller allows the design of cost effective speed drive controller with increased functionality. When associated to a triac these microcontrollers become key components in the design of a sensorless speed control. 1THE CONTROL OF THE MOTOR SPEED An a.c. universal motor is a brush motor with a serial excitation. Its stator windings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the rotor, and its flux is proportional to the motor current. The motor torque is theoretical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current, so it is always positive: the speed direction is insensitive to the current direction, and the motor can be supplied in a.c. or d.c. modes. Control of the speed is obtained by adjustment of the motor voltage. This control is achieved by a phase angle method in a.c. mode, or by a Pulse Width Modulation method in d.c. mode.

基于51单片机的可控硅调压调光程序

1人同问基于51单片机的可控硅调压调光程序-带过零检测 2013-01-08 20:33 波信工|分类:其他编程语言|浏览225次 它的程序,主要是过零检测(INT0)和触发信号(INT1)给可控硅的控制极一个信号怎么写,还有用三个按键控制开关、加、减来控制灯亮暗怎么写,总的来说就是程序怎么写啊,C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1条回答 2013-01-08 20:50pcdian|八级 程序: #include #include sbitledRS=P1^0; sbitledRW=P1^1; sbit ledE=P1^2; sbit keyjia=P2^7; sbitkeyjian=P2^6; sbitcontrolLD=P1^3; bitflag1=1; bitflag2=1; unsigned char code table[]=" guang liangdu "; unsignedchar code table1[]=" 00 "; intnum,flag=0,count=0; charliangdu=3; voiddelaykt(void) //导通延时 { unsigned char a; for(a=2;a>0;a--); } voiddelay(int z) //可调延时 { unsigned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void delay9ms(void) //误差 -0.43402777778us 延时9ms { unsigned char a,b,c; for(c=1;c>0;c--) for(b=224;b>0;b--) for(a=17;a>0;a--); } voidwrite_com(unsigned com) //写指令{ ledRS=0; P0=com; delay(10); ledE=1; delay(20); ledE=0; } voidwrite_date(unsigned date) //写数据{ ledRS=1; P0=date; delay(10); ledE=1; delay(20); ledE=0; } voidwrite_liangdu(unsigned liangdu) //写亮度{ int shi,ge; shi=(liangdu-3)/10; ge=(liangdu-3)%10; write_com(0x80+0x40+7); write_date(0x30+shi); write_date(0x30+ge); } voidinit() //初始化

单片机控制可控硅

1 调光控制器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灯光得亮度进行调节。本调光控制器通过单片机控制双向可控硅得导通来实现白炽灯(纯阻负载)亮度得调整。双向可控硅得特点就是导通后即使触发信号去掉,它仍将保持导通;当负载电流为零(交流电压过零点)时,它会自动关断。所以需要在交流电得每个半波期间都要送出触发信号,触发信号得送出时间就决定了灯泡得亮度。 调光得实现方式就就是在过零点后一段时间才触发双向可控硅开关导通,这段时间越长,可控硅导通得时间越短,灯得亮度就越低;反之,灯就越亮。 这就要求要提取出交流电压得过零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触发信号得送出时间,达到调光得目得。 1.1 硬件部分 本调光控制器得框图如下: 查瞧原图(大图) 控制部分:为了便于灵活设计,选择可多次写入得可编程器件,这里选用得就是ATMEL得AT89C51单片机。

驱动部分:由于要驱动得就是交流,所以可以用继电器或光耦+可控硅(晶闸管SCR)来驱动。继电器由于就是机械动作,响应速度慢,不能满足其需要。可控硅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得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并且不象继电器那样控制时有火花产生,而且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高。所以这里选用得就是可控硅。 负载部分:本电路只能控制白炽灯(纯阻负载)得亮度。 1.2 软件部分 要控制得对象就是50Hz得正弦交流电,通过光耦取出其过零点得信号(同步信号),将这个信号送至单片机得外中断,单片机每接收到这个同步信号后启动一个延时程序,延时得具体时间由按键来改变。当延时结束时,单片机产生触发信号,通过它让可控硅导通,电流经过可控硅流过白炽灯,使灯发光。延时越长,亮得时间就越短,灯得亮度越暗(并不会有闪烁得感觉,因为重复得频率为100Hz,且人得视觉有暂留效应)。由于延时得长短就是由按键决定得,所以实际上就就是按键控制了光得强弱。 理论上讲,延时时间应该可以就是0~10ms内得任意值。在程序中,将一个周期均分成N等份,每次按键只需要去改变其等份数,在这里,N越大越好,但由于受到单片机本身得限制与基于实际必要性得考虑,只需要分成大约100份左右即可,实际采用得值就是95。

单片机控制可控硅电路

单片机控制可控硅电路 摘要: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可控硅触发电路,充分利用了TLC2272双运算放大器的优势,以最少的硬件电路实现同步检测的功能,不仅可准确的提供同步信号,而且提供了相当好的AC性能。 关键词:单片机TLC2272 同步脉冲触发电路 Abstract:Thyristor’ trigger circuit with computer which make full of the advantage of TLC2272 operational amplifier to realize the Synchronous Puls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least hardware.The test circuit can offer the excitate phase-control and comparable performance. Key words:computer TLC2272 Synchronous Pulse trigger circuit 可控硅最重要的特性是正向导通,当阳极加上正向电压后,还必须在门极与阴极之间加上足够功率的正向控制电压,即触发电压,元件才能从阻断转化为导通。正确供给各触发电路特定相位的同步信号电压才能是触发电路在可控硅需要触发脉冲的时刻输出脉冲。 一、TLC2272简介 TLC2272是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满电源输出幅度双运算放大器,器件提供相当好的AC性能,具有较现存CMOS运放更好的噪声,输入失调电压和功耗性能。 电气特性(极限性能) 电源电压VDD+ 8V 电源电压VDD--8V 差分输入电压VID 16V 输入电压VI8V 引脚排列如图1 二、同步控制电路 要使可控硅导通,需要控制可控硅导通角,而导通角的控制需要交流电,以过零点为基准,过零同步检测电路如图2所示,市电经电源变压器220V/15V输出正弦波,信号通过二极管D10,经电阻R9送到限幅二极管D12,利用运放

pic单片机控制双向可控硅调节交流电压的电路设计

由于项目需要根据光照传感器采集到的光照强度或上位机的指令调节交流灯泡的亮度。最好的方式便是调节供电的交流电压。参考了许多资料,最后决定采用采集交流信号的同步信号,并根据此交流信号输出延时脉冲控制可控硅导通角的方式进行交流调压。 1.交流电压过零点信号提取 图1 交流同步信号提取 如上图1所示,左侧为两个30K/2W的电阻,这样限制输入电流为:220V/60K=3.67mA,由于该路仅仅是为了提取交流信号,因此小电流输入即可。整流桥芯片采用小功率(2W)的KBP210,之后接入一个光耦(P521),这样如图1整流后信号电压值超过光耦前段二极管的导通电压时,即产生一次脉冲,光耦右侧为一上拉电路,VCC为单片机供电电压:+3.3V。光耦三极管导通时,输出低电平,关闭时输出高电平。输出同步信号如上图1同步信号。 2.PIC单片机的输入信号及输出脉冲

图2 单片机的输入同步信号及输出脉冲 如上图2所示,采集到的同步信号进入PIC单片机的一个数值I/O 口,作为外部中断的触发信号,每触发一次,单片机进一次中断,然后人为定义一个延时,一定导通角后输出可控硅触发信号,延时时间越长(注意应小于半个周期的时间:10ms),一个周期内的导电时间越短,即输出电压平均值越小,灯泡越暗。 3.双向可控硅驱动电路 图3双向可控硅驱动电路 如上图3所示,PIC单片机的数字输出口DO,输出触发信号。此处考虑到单片机引脚的输出电流有限,电路用单片机引脚输出触发三极

管,控制电路的通断。(此处电路可考虑进一步精简,如单片机引脚串联一小电阻:200Ω,直接驱动光耦可控硅)触发信号为高电平时,光耦可控硅MOC3021基极触发已承受压降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使用一30K/2W的电阻限制双向可控硅TLC336A的基极电流最大为:220V/30K=7.34mA。当交流电压反向时,光耦可控硅和可控硅均关断,直到接收到一个新的触发高电平才导通。 4.备注 可控硅TLC336A两端可以考虑并联一个开关,作为灯泡的手动开启开关。 关于所用的三极管:C9013 NPN型三极管:NPN 型,当B与E之间电压Vbe>0.5V时,如果三个管脚电压关系是Vc>Vb>Ve,则会处於放大状态;如果是Vb>Vc>Ve 则会处於饱和状态(相当於开关);如果此时Ve>Vc则仍会处於截止状态. 由于低频时β1和β的数值相差不大,所以有时为了方便起见,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分,β值约为20到200。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放大器件,但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通过电阻转变为电压放大作用。 Uce大于1V时,,三极管工作于放大区,即Ic与Ib成正比,比例系数为β。 数字电路中BJT一般工作在饱和区和截止区。表示开关状态 模拟电路中BJT一般工作在放大区。

基于单片机控制可控硅调节交流电压

基于单片机控制可控硅调节交流电压. (2009-03-27 11:36:50) 转载 标签: 杂谈 资料来自专业毕业设计网 摘要 在科技腾飞发展的今天, 电力能源已日益成为人类生活最主要的能源,随着电需求量的提高,科技的发展,我们需要一种精度比较高的数控交流调压器。本次设计的目的是使设计者熟悉并掌握单片机工作原理,熟练运用单片机和其他一些芯片进行电路设计和编程。用一片89C51单片机做控制器。通过采用整周波过零关断和触发技术,对自偶变压器的次级不等量的绕组用双向可控硅进行组合控制,从而输出可调交流电压。由于没有滑动触点且可控硅采用过零触发,输出的交流电压的波形是连续不断的,且几乎不失真,也不产生高次谐波的空间辐射。 还有电压反馈环节采用的是压频变换,将实际输出的电压再采集回单片机,然后用LED数码管动态显示出来。本设计采用RS-232与计算机通信,得到数据。在程序跑飞的时候采用了看门狗来对单片机进行复位处理。该设计可以对交流电压快速准确的变化,满足一些厂家的应用要求。 关键字:单片机、可控硅、压频变换、串行通信 目录 1.绪论1 1.1 单片机概述1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 2.统硬件设计3 2.1 系统总体框图3 2.2 可控硅调节原理部分4 2.3 时钟电路6 2.4 过零检测电路7 2.5 可控硅调压电路8

2.5.1 可控硅调节部分芯片介绍9 2.6 WATCH DOG电路/复位电路9 2.7 交流输出电压检测电路10 2.8 计算机与单片机通信部分12 2.8.1接口器件的说明13 2.9 LED数码显示部分15 3.系统软件设计16 3.1 系统工作原理16 3.2 系统软件工作流程16 3.3 计算机与单片机通信软件流程17 3.4 对计算机给定的数值的处理20 3.5 电压输出反馈部分软件20 3.5.1 定时器/计数器软件部分20 3.5.2 关于中断响应21 3.6 LED数码显示软件部分23 3.7 软件抗干扰措施24 4.结束语25

pic单片机控制双向可控硅调节交流电压的电路设计精选文档

p i c单片机控制双向可控硅调节交流电压的电路设计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由于项目需要根据光照传感器采集到的光照强度或上位机的指令调节交流灯泡的亮度。最好的方式便是调节供电的交流电压。参考了许多资料,最后决定采用采集交流信号的同步信号,并根据此交流信号输出延时脉冲控制可控硅导通角的方式进行交流调压。 1.交流电压过零点信号提取 图1 交流同步信号提取 如上图1所示,左侧为两个30K/2W的电阻,这样限制输入电流为:220V/60K=,由于该路仅仅是为了提取交流信号,因此小电流输入即可。整流桥芯片采用小功率(2W)的KBP210,之后接入一个光耦(P521),这样如图1整流后信号电压值超过光耦前段二极管的导通电压时,即产生一次脉冲,光耦右侧为一上拉电路,VCC为单片机供电电压:+。光耦三极管导通时,输出低电平,关闭时输出高电平。输出同步信号如上图1同步信号。 2.PIC单片机的输入信号及输出脉冲 图2 单片机的输入同步信号及输出脉冲 如上图2所示,采集到的同步信号进入PIC单片机的一个数值I/O口,作为外部中断的触发信号,每触发一次,单片机进一次中断,然后人为定义一个延时,一定导通角后输出可控硅触发信号,延时时间越长(注意应小于半个周期的时间: 10ms),一个周期内的导电时间越短,即输出电压平均值越小,灯泡越暗。 3.双向可控硅驱动电路

图3双向可控硅驱动电路 如上图3所示,PIC单片机的数字输出口DO,输出触发信号。此处考虑到单片机引脚的输出电流有限,电路用单片机引脚输出触发三极管,控制电路的通断。(此处电路可考虑进一步精简,如单片机引脚串联一小电阻:200Ω,直接驱动光耦可控硅)触发信号为高电平时,光耦可控硅MOC3021基极触发已承受压降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使用一30K/2W的电阻限制双向可控硅TLC336A的基极电流最大为:220V/30K=。当交流电压反向时,光耦可控硅和可控硅均关断,直到接收到一个新的触发高电平才导通。 4.备注 可控硅TLC336A两端可以考虑并联一个开关,作为灯泡的手动开启开关。 关于所用的三极管:C9013 NPN型三极管:NPN 型,当B与E之间电压Vbe>时,如果三个管脚电压关系是Vc>Vb>Ve,则会处於放大状态;如果是Vb>Vc>Ve 则会处於饱和状态(相当於开关);如果此时Ve>Vc则仍会处於截止状态. 由于低频时β1和β的数值相差不大,所以有时为了方便起见,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分,β值约为20到200。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放大器件,但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通过电阻转变为电压放大作用。 Uce大于1V时,,三极管工作于放大区,即Ic与Ib成正比,比例系数为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