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南航三坐标测量机实验报告之反求零件

南航三坐标测量机实验报告之反求零件

南航三坐标测量机实验报告之反求零件
南航三坐标测量机实验报告之反求零件

三坐标测量机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反求零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三坐标测量机系统组成和功能;

2.熟悉PC-DMIS CAD测量软件;

3.掌握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

4.学会测量数据的处理和零件设计方法。

二、实验方案

1.零件装夹

根据实验目的与要求,将垫块放在三坐标测量机工作平台的合适位置,然后将被测零件根据实验要求合理地放在垫块上,以便于测量被测零件的特征元素。2.工位标定

将被测零件装夹好后,测头有5个角度,每个角度分别对应被测零件的上表面和4个侧面,一个测头角度对应一个工位,依次对这些工位进行标定。

3.坐标系建立

本实验中,我们运用“3-2-1”法建立无CAD模型的零件坐标系。

4.元素测量

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测量16个平面,9个圆和2个柱体。由于需要先建立坐标系,我们先测量柱体1、平面1、平面2、圆1和圆2,然后再测量剩余的特征元素。

5. 报表输出

根据零件反求的需要,输出包含距离和位置的报告文件。

三、实验步骤

1.开机和安装

首先打开空气压缩机储气罐排水阀排水,然后依次开启空压机、冷干机、空气过滤器,检查气压是否在0.4-0.5Mpa范围之内,如果不在此范围内则可通过气源调节阀调节。再依次接通交流稳压电源、UPS电源、测量机控制系统电源、测头控制器和计算机电源,启动PC-DMIS测量程序,即桌面快捷键“online”,屏幕将弹出PC-DMIS初始界面。

单击下拉箭头选择“未连接测头”,确定后等待数秒,当状态栏提示“请启动电机”时,按下手操盒上的“MOT ON”按钮,测量机加电,“MOT ON”指示灯亮。当屏幕弹出“可以使坐标测量机回家”时按“确定”时,点击“确定”,状态栏提示“按开始”时,在确定测量机回家运行路径无障碍的情况下,按下手操盒上的“START”按钮,完成坐标初始化。

2.测头定义

创建了一个新的测量程序,点击确定后,弹出测头工具框。定义测头的步骤如下:

(1)定义测头文件:在“测头文件”栏填入测头文件名。

(2)定义测头系统:在“测头说明”下拉菜单中选当前测量机所用的测头系统,测座选PROBEPH10M,传感器选PROBETP2,测针选TIP2BY20MM。

(3)添加角度:根据工件的实际测量需要,有时需进行测头角度的添加。

点击按钮“添加角度”,弹出添加新角界面,在“添加单个角度”文本框中键入要添加的角度,A角90,B角0,点击“添加”按钮,A角90,B角90,点击“添加”按钮,A角90,B角-90,点击“添加”按钮,A角90,B角180,点击“添加”按钮,在右边的“新角列表”中将出现以上所添加的角度,然后点击“确定”按钮。

3. 坐标系建立

建立零件的PCS,此PCS的三轴方向及原点为:①X轴正方向由“柱体1”的轴线确定;②Y轴正方向由“圆1”与“圆2”的圆心连线确定;③Z轴正方向由“平面2”的法线矢量确定;④Y轴的零点落在“平面1”上,X、Z轴的零点落在“圆1”的圆心上。建立PCS的步骤如下:

(1)采集特征元素——手动测量柱体1、平面1、平面2、圆1、圆2。

(2)找正——在PC-DMIS菜单条中选“插入——坐标系——新建”打开建立坐标系功能对话框。在特征元素列表中选“柱体1”,然后选择第一个坐标轴为X正,点击“找正”按钮,确定第一个轴向——X正,为柱体1的轴线方向。

(3)旋转——在确定第二个轴向时,是围绕着已确定的第一个轴进行旋转。在特征元素列表中选“圆1”、“圆2”,然后选“围绕X正”“旋转到Y正”,点“旋转”。确定第二个轴向——Y正,为“圆1”与“圆2”圆心连线的位置。

(4)平移——在特征元素列表中选“圆1”,在原点处选中“X、Z”,点击“原点”按钮,X、Z的零点平移到“圆1”圆心处;然后选择“平面1”,去掉X、Z选勾,选中“Y”,点击“原点”,Y轴的零点平移到“平面1”上。

(5)点击“确定”,则完成了建立一个零件坐标系的过程。

4.特征元素测量

本实验采用手动模式测量,测量的元素类型有平面、圆和圆柱,其中,有16个平面、9个圆和2个柱体需要手动测量。下面分别介绍各种元素类型的测量方法。

(1)测量一个平面

单击工具条上的测量平面图标,手持操纵盒,移动测头,在零件平面上手动采4个测点,当完成采点后,按手操盒上的START键或键盘上的END键,PC-DMIS将在“图形显示”窗口用特征标识和三角形表示测量的平面,并同时在“编辑窗口”中记录该平面的相关信息。

(2)测量一个圆

先要选择合适的工作平面,单击工具条上的测量圆图标,手持操纵盒,将测头移到需测圆的中心,在弧长近似相等的圆周上采4个测点。在采完最后一个测点,按START键或键盘上的END键。PC-DMIS将在“图形显示”窗口中显示特征标识和被测圆,并同时在“编辑窗口”中记录该圆的相关信息。

(3)测量一个圆柱

测量方法与测量圆类似,只是至少测量两层圆。圆柱轴线方向由起始层圆的圆心指向终止层圆的圆心。单击工具条上的测量圆柱图标,手持操纵盒,将测头移动到需测圆柱的起始层圆的中心,在弧长近似相等的圆周上采4个测点。然后将测头移动到需测圆柱的终止层圆的中心,在弧长近似相等的圆周上采4个测点。在采完最后一个测点后,按START键或键盘上的END键。PC-DMIS将在“图形显示”窗口中显示特征标识和被测圆柱,并同时在“编辑窗口”中记录该圆柱的相关信息。

5.特征元素计算和评价

(1)评价距离

①在菜单条中选择“插入——尺寸——距离”或单击工具条上的距离图标,打开距离对话框。

②在元素列表中选择要计算距离的特征元素。

③在上下公差框中输入正负公差。

④在“距离类型”中选择“2维”或者“3维”选项,指定距离类型。

⑤在“单位”区域中选择“毫米”。

⑥选择要将尺寸信息“输出到”何处,选择“统计”、“报告”、“两者”或“无”选项。

⑦如果要在图形显示窗口中查看尺寸信息,请选中“显示”复选框。

⑧选中“文本”复选框或“图形”复选框,以确定所需的分析类型。

⑨单击“创建”按钮,完成距离的评价。

(2)评价位置

①在菜单条中选择“插入——尺寸——位置”或单击工具条上的位置图标,打开位置对话框。

②在元素列表中选择要计算位置的特征元素。

③在“单位”区域中选择“毫米”。

④选择要将尺寸信息“输出到”何处,选择“统计”、“报告”、“两者”或“无”选项。

⑤如果要在图形显示窗口中查看尺寸信息,请选中“显示”复选框。

⑥选中“文本”复选框或“图形”复选框,以确定所需的分析类型。

⑦单击“创建”按钮,完成位置的评价。

6. 数据报表输出

每个特征的测量结果经过评价后可输出测量报告。生成测量报告的步骤如下所示:

(1)点击“编辑——参数设置——编辑窗口布局”,打开设置对话框。

(2)选择需要显示的选项:显示注释、显示尺寸评价、显示页眉/页脚,设置完成后按“确定”关闭对话框。

(3)在菜单栏中选“报告窗口”,弹出报告窗口,显示检测报告。

(4)在主菜单中选“文件——打印——报告窗口打印设置”,设置“将报告输出到”文件,设置完后按“确定”。

(5)选择“文件——打印——报告窗口打印”,检测报告就会存储到指定的位置。

四、实验结果

1.实验数据(特征报表数据)

2.三视图(图中尺寸、公差标注符合设计要求)

零件的三视图见附图。

五、实验评价及建议

通过本次试验,我了解了三坐标测量机的基本组成及其主要功能,同时,还学习了PC-DIMS软件的基本操作。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我了解了测头的定义与校验,了解了手动测量与自动测量,学会了如何建立零件坐标系,学会了如何评价零件的尺寸以及形位公差。

当然,仅仅知道这些是不够的,我还需要继续学习,进一步了解三坐标测量机更多的相关知识,加深对三坐标测量机的了解。在实验的过程中,受到实验设备的限制,同一组同学共用一台设备,必然会造成同学们学习的困难,但是收获还是有的,这并不妨碍同学们对三坐标测量机的学习。

六、查找两篇有关三坐标方面的论文资料(附上期刊名、期刊号、作者、论文摘要)

1.基于三坐标测量机自适应测量的自由曲面逆向

【期刊名】机械工程学报

【期号】第15期

【作者】何雪明,孔丽娟,何俊飞,武美萍,张荣,纪小刚

【摘要】自由曲面的精确测量和重构是决定具有自由曲面特征的零部件复现精度的重要因素,传统逆向中测量与重构是相互独立又不能有效评估的。为提高自由曲面测量速度和重构精度,基于三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CMM),提出自适应测量的曲面重构方法。测量过程中,通过不断拟合样件上已测点,预算待测点及其测量矢量,指导CMM自动采集曲面上数据。由点云拟合自由曲面模型后,检验拟合模型上点与样件上相应点的误差;若误差偏大,则在测量点云中加入检测点后重新拟合曲面,进一步检测重拟合实体模型直至满足精度要求,得到精准数据点和精致的自由曲面模型。辅以计算机图形可视化实例验证本法,测量精度及其重构精度可达μm级,具有自由曲面特征的零部件整个逆向周期呈数量级下降,算法鲁棒性强。

2.微纳米三坐标测量机接触扫描探头稳定性分析

【期刊名】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期号】第2期

【作者】李瑞君,范光照,钱剑钊,黄强先,龚伟,苗晋伟

【摘要】对微纳米三坐标测量机(CMM)高精度扫描探头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该扫描探头由带有球头的光纤探针、悬浮机构、二维角度传感器和微型迈克尔逊干涉仪4部分组成。光纤探针和悬浮片固定在一起,当光纤探针的球头受到触碰时,会带动悬浮机构的悬线发生形变,进而导致贴在悬浮片上的平面反射镜倾斜或在竖直方向上发生位移,前者由二维角度传感器进行感测,后者由微型迈克尔逊干涉仪进行感测。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温度的变化是影响探头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探头中机械结构和部件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要远远大于探头中光电器件对温

度变化的敏感性。只要将探头放到一个恒温箱中,待恒温箱温度稳定4h再开始测量,探头即可达到1nm的分辨力和30nm的测量标准差。

三坐标测量实验报告

三坐标测量实验报告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指导老师:XXX 专业:XXXX 2012年11月

一、快速综合检测 利用直接测量法测量给定的被测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三坐标测量机系统组成和功能; 2、熟悉WTUTOR测量软件; 3、掌握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 4、学会测量数据的处理和零件设计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根据被测件的特点以及所需测量的几何元素确定测量方案:包括所需的测头数及其标定、零件坐标系的建立等。 2、测量各几何要素,以文件方式输出测量结果。 3、根据测量数据,用AUTOCAD绘制零件图。 4、整理实验过程,编写实验技术报告。 三、实验方案设计: 1、分析被测件的特点和需要测量的几何特征,确定零件装夹方案:被测件的外观形状是长方体, 需要测量的几何特征是位于该长方体上的通孔、阶梯圆柱孔、小孔、阶梯平面和一槽,由于该零件质量较大,故无需装夹,只需平放于测量工作台面上即可。 2、确定工件坐标系:选择零件上通孔所在的直线为Y轴,相对较平整的平面作为XZ 平面,该平面与Y轴交点作为坐标原点,选择与Y轴平行的一个面的法线方向作为X轴。 3、根据被测几何元素,确定测头(1)A:0°,B:0°;(2)A:90°,B:90°; (3)A:90°,B:180°;(4)A:90°,B:-90°;(5)A:90°,B:0°; 4、根据被测参数确定被测元素、关系计算、形位测量等。选择测头在适当的工件坐标系下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存储到指定文件中。 四、实验步骤: 1、启动机器: 由于三坐标测量系统是一个多机器的复杂系统,所以要注意各机器的开启顺序。首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一--进程管理

实验一进程管理 一、目的 进程调度是处理机管理的核心内容。本实验要求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进程调度程序。通过本实验加深理解有关进程控制块、进程队列的概念,并体会和了解进程调度算法的具体实施办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设计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PCB结构通常包括以下信息:进程名(进程ID)、进程优先数、轮转时间片、进程所占用的CPU时间、进程的状态、当前队列指针等。可根据实验的不同,PCB结构的内容可以作适当的增删)。为了便于处理,程序中的某进程运行时间以时间片为单位计算。各进程的轮转时间数以及进程需运行的时间片数的初始值均由用户给定。 2、系统资源(r1…r w),共有w类,每类数目为r1…r w。随机产生n进程P i(id,s(j,k),t),0<=i<=n,0<=j<=m,0<=k<=dt为总运行时间,在运行过程中,会随机申请新的资源。 3、每个进程可有三个状态(即就绪状态W、运行状态R、等待或阻塞状态B),并假设初始状态为就绪状态。建立进程就绪队列。 4、编制进程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本程序用该算法对n个进程进行调度,进程每执行一次,CPU时间片数加1,进程还需要的时间片数减1。在调度算法中,采用固定时间片(即:每执行一次进程,该进程的执行时间片数为已执行了1个单位),这时,CPU时间片数加1,进程还需要的时间片数减1,并排列到就绪队列的尾上。 三、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环境:Windows系统。 编程语言:C#。 四、实验思路和设计 1、程序流程图

2、主要程序代码 //PCB结构体 struct pcb { public int id; //进程ID public int ra; //所需资源A的数量 public int rb; //所需资源B的数量 public int rc; //所需资源C的数量 public int ntime; //所需的时间片个数 public int rtime; //已经运行的时间片个数 public char state; //进程状态,W(等待)、R(运行)、B(阻塞) //public int next; } ArrayList hready = new ArrayList(); ArrayList hblock = new ArrayList();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ArrayList p = new ArrayList(); int m, n, r, a,a1, b,b1, c,c1, h = 0, i = 1, time1Inteval;//m为要模拟的进程个数,n为初始化进程个数 //r为可随机产生的进程数(r=m-n) //a,b,c分别为A,B,C三类资源的总量 //i为进城计数,i=1…n //h为运行的时间片次数,time1Inteval为时间片大小(毫秒) //对进程进行初始化,建立就绪数组、阻塞数组。 public void input()//对进程进行初始化,建立就绪队列、阻塞队列 { m = int.Parse(textBox4.Text); n = int.Parse(textBox5.Text); a = int.Parse(textBox6.Text); b = int.Parse(textBox7.Text); c = int.Parse(textBox8.Text); a1 = a; b1 = b; c1 = c; r = m - n; time1Inteval = int.Parse(textBox9.Text); timer1.Interval = time1Inteval; for (i = 1; i <= n; i++) { pcb jincheng = new pcb(); jincheng.id = i; jincheng.ra = (random.Next(a) + 1); jincheng.rb = (random.Next(b) + 1); jincheng.rc = (random.Next(c) + 1); jincheng.ntime = (random.Next(1, 5)); jincheng.rtime = 0;

实验一机构及机械零件认知实验

实验一机构及机械零件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典型机构运动的演示,初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 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 2、学会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 3、初步了解《机械设计》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用。 4.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5.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6.增强对各种零部的结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方法 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及各种零件,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对常用机构的及基本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对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的兴趣。 三、实验内容 1.机构认知 (一) 机器的认识 机器是由一个机构或几个机构按照一定运动要求组合而成的。 (二) 平面四杆机构 分成三大类: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三) 凸轮机构 把主动件的连续转动,变为从动件严格按照预定规律的运动。只要适当设计凸轮廓线,便可以使从动件获得任意的运动规律。凸轮机构有三部分:凸轮、从动件、机架。 (四) 齿轮机构 根据轮齿的形状齿轮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及蜗轮、蜗杆。根据主、从动轮的两轴线相对位置,齿轮传动分为:平行轴传动、相交轴传动、交错轴传动三大类。 (五) 周转轮系 根据自由度不同,周转轮系又分为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差动轮系能将一个运动分解

为两个运动或将两个运动合成为一个运动。 (六) 其他常用机构 其他常用机构常见的有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 2.机械零件认知 (一)螺纹联接 螺纹联接主要用作紧固零件。 常用的有普通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螺纹。前三种主要用于联接,后三种主要用于传动。 基本类型有普通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及紧定螺钉联接。还有一些特殊结构联接,地脚螺栓联接,吊环螺钉等。 (二)键、花键及销联接 1.键联接:键是标准零件,用来实现轴与轮毂之间的周向固定以传递转矩,有的还能实现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或轴向滑动的导向。其主要类型有:平键联接、楔键联接和切向键联接。 2.花键联接:花键联接是由外花键和内花键组成。适用于定心精度要求高、裁荷大或经常滑移的联接。 3.销联接:主要用来固定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时,称为定位销,是组合加工和装配时的重要辅助零件;用于接接时,称为联接销,可传递不大的载荷;作为安全装置中的过载剪断元件时,称为安全销。销有圆锥销、槽销、销轴和开口销等,均已标准化。 (四)机械传动 机械传动有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传动及蜗杆传动等。 螺旋传动:螺旋传动是利用螺纹零件工作的。按其用途可分传力螺旋、传导螺旋及调整螺旋三种;按摩擦性质不同可分为滑动螺旋、滚动螺旋及静压螺旋等。但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易于自锁,运转平稳,但在低速时可能出现爬行。 带传动:具有中心距大、结构简单、超载打滑(减速)等特点。常有平带传动、V型带传动,多楔带及同步带传动等。V型带为一整圈,无接缝,能产生更大的摩擦力,再加上传动比较大、结构紧凑,并标准化生产,因而应用广泛。 链传动:与属于摩擦传动的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能保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传动效率高。 齿轮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传动比稳定等。可做成开式、半开式及封闭

实验报告封面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河南城建学院 土木工程与材料工程系建材实验 序言 实验报告是实验者最后交出的成果,是对实验资料的总结,因此应按照要求(具体见实验规则)及时认真地书写。 本报告册中带*的项目专科生不作要求。实验报告中的“问题分析”项目主要包括本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误差过大时才书写)、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等内容。主义论据要清晰明了,没有问题则不要勉强。 附: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建材实验室 2010年11月 目录 1、材料密度试验…………………………………………… (1) 2、材料表观密度试验…………………………………… (4)

3、材料堆积密度试 验 (7) 4、水泥细度试验…………………………………………… (10) 5、砂的筛分析试验………………………………………… (13) 6、混凝土拌合物试验……………………………………… (17) 7、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21) 8、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24) 9、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27) 10、水泥胶砂试件成型试验………………………………… (30) 11、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32) 12、沥青试样制备试验………………………………………

(36) 13、沥青针入度试验………………………………………… (38) 14、沥青延度试验…………………………………………… (41) 15、沥青软化试验…………………………………………… (44) 16、钢筋试验………………………………………………… (47) 17、新拌筑砂浆试验………………………………………… (52) 18、砂浆抗压强度试验……………………………………… (55) 19、普通粘土砖试验………………………………………… (59) 20、水泥净浆的SEM实验(设计 性)…………………………… 21、水泥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设计 性)…………………………

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姓名:安磊 班级:计科0901 学号: 0909090310

指导老师:宋虹

目录 课程设计内容 ----------------------------------- 3 uC/OS操作系统简介 ------------------------------------ 3 uC/OS操作系统的组成 ------------------------------ 3 uC/OS操作系统功能作用 ---------------------------- 4 uC/OS文件系统的建立 ---------------------------- 6 文件系统设计的原则 ------------------------------6 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功能模块 ---------------------6 文件系统的详细设计 -------------------------------- 8 文件系统核心代码 --------------------------------- 9 课程设计感想 ------------------------------------- 11 附录-------------------------------------------------- 12

课程设计内容 在uC/OS操作系统中增加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 要求如下: (1)熟悉并分析uc/os操作系统 (2)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 (3)可以是存放在内存的虚拟文件系统,也可以是存放在磁盘的实际文件系统 (4)编写测试代码,测试对文件的相关操作:建立,读写等 课程设计目的 操作系统课程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多道操作系统的原理与技术,与其它计算机原理、编译原理、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等专业课程关系十分密切。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综合应用学生所学知识,建立系统和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概念,理解和巩固操作系统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掌握操作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 I.uC/OS操作系统简介 μC/OS-II是一种可移植的,可植入ROM的,可裁剪的,抢占式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内核。它被广泛应用于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 μC/OS 和μC/OS-II 是专门为计算机的嵌入式应用设计的,绝大部分代码是用C语言编写的。CPU 硬件相关部分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总量约200行的汇编语言部分被压缩到最低限度,为的是便于移植到任何一种其它的CPU 上。用户只要有标准的ANSI 的C交叉编译器,有汇编器、连接器等软件工具,就可以将μC/OS-II嵌入到开发的产品中。μC/OS-II 具有执行效率高、占用空间小、实时性能优良和可扩展性强等特点,最小内核可编译至2KB 。μC/OS-II 已经移植到了几乎所有知名的CPU 上。 严格地说uC/OS-II只是一个实时操作系统内核,它仅仅包含了任务调度,任务管理,时间管理,内存管理和任务间的通信和同步等基本功能。没有提供输入输出管理,文件系统,网络等额外的服务。但由于uC/OS-II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源码开放,这些非必须的功能完全 可以由用户自己根据需要分别实现。 uC/OS-II目标是实现一个基于优先级调度的抢占式的实时内核,并在这个内核之上提供最基本的系统服务,如信号量,邮箱,消息队列,内存管理,中断管理等。 uC/OS操作系统的组成 μC/OS-II可以大致分成核心、任务处理、时间处理、任务同步与通信,CPU的移植等5个部分。如下图:

三坐标实验报告

研究生实验报告项目名称:三坐标测量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专业: 2013年11月15日

一、实验要求 1.根据实验室的三坐标测量仪和待测模型确定测量方案; 2. 与几何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误差; 3.对模型的几何要素尺寸和误差进行检测; 4.最终绘出模型的三维视图并出图; 二、实验设备 MISTRAL070705三坐标测量机,带有PC-DMIS软件的PC,电源,空压机,冷干机,空气过滤器。 三、实验方案 1.确定零件的具体结构: ①确定各几何元素所需测出的参数 测量零件的大致轮廓为方形,主要几何元素为平面、圆柱、圆柱孔和阶梯孔。因此可以选择测量件的三个垂直面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需要测量的主要位置误差元素为同轴度。 ②测头标定 测量元素包括垂直方向的圆柱及水平方向的圆柱,因此需要标定垂直方向与水平面四个方向。 ③根据零件确定测量基准 选定模型的1,2,3面为坐标系的三个基准面建立直角坐标系,并以1,2,3面作为测量基准, 2.空间坐标系的建立 面1的法线方向为X轴方向,面2的法线为Y轴方向,选定方形轮廓上平面一角为原点,并根据X轴、Y轴确定Z轴方向。如下图 图1 坐标系的确定

3.测量方案 调用自动测量程序,给定步长,根据平面的高度差,给定适合的补偿参数,然后测量面上选定的一定范围内的一系列坐标,通过与数据模型进行比较,判断相似度。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开机 首先打开空气压缩机储气罐排水阀排水,然后依次开启空压机、冷干机和测量机气源,检查气压是否在0.4~0.5Mpa范围之内,如果不在此范围内则可通过气源调节阀调节。再依次接通交流稳压电源、UPS电源、控制系统电源和计算机电源,启动PC-DMIS测量程序,屏幕出现如图2初始页面 图2 PC-DMIS初始界面 图3 打开测量零件程序窗口

实时操作系统报告

实时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1001 学号:3100601025 姓名:陈治州 完成时间:2013年6月11日

实验简易电饭煲的模拟 一.实验目的: 掌握在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的应用中,基于多任务的模式的编程方法。锻炼综合应用多任务机制,任务间的通信机制,内存管理等的能力。 二.实验要求: 1.按“S”开机,系统进入待机状态,时间区域显示当前北京时间,默认模式“煮饭”; 2.按“C”选择模式,即在“煮饭”、“煮粥”和“煮面”模式中循环选择; 3.按“B”开始执行模式命令,“开始”状态选中,时间区域开始倒计时,倒计时完成后进入“保温”状态,同时该状态显示选中,时间区域显示保温时间; 4.按“Q”取消当前工作状态,系统进入待机状态,时间区域显示北京时间,模式为当前模式; 5.按“X”退出系统,时间区域不显示。 6.煮饭时长为30,煮粥时长为50,煮面时长为40. 三.实验设计: 1.设计思路: 以老师所给的五个程序为基础,看懂每个实验之后,对borlandc的操作有了大概的认识,重点以第五个实验Task_EX为框架,利用其中界面显示与按键扫描以及做出相应的响应,对应实现此次实验所需要的功能。 本次实验分为界面显示、按键查询与响应、切换功能、时钟显示与倒计时模块,综合在一起实验所需功能。 2.模块划分图: (1)界面显示: Main() Taskstart() Taskstartdispinit() 在TaskStartDispInit()函数中,使用PC_DispStr()函数画出界面。

(2)按键查询与响应: Main() Taskstart() 在TaskStart()函数中,用if (PC_GetKey(&key) == TRUE)判断是否有按键输入。然后根据key 的值,判断输入的按键是哪一个;在响应中用switch语句来执行对应按键的响应。 (3)切换功能: l计数“C”按 键的次数 M=l%3 Switch(m) M=0,1,2对应于煮饭,煮粥,煮面,然后使用PC_DispStr()函数在选择的选项前画上“@”指示,同时,在其余两项钱画上“”以“擦出”之前画下的“@”,注意l自增。 四.主要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ncludes.h" #include "time.h" #include "dos.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TASK_STK_SIZE 512 #define N_TASKS 2 OS_STK TaskStk[N_TASKS][TASK_STK_SIZE]; OS_STK TaskStartStk[TASK_STK_SIZE]; INT8U TaskData[N_TASKS];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报告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 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成绩: 系别: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项目名称:地质雷达的操作及应用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结构检测实验室91110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目的 (1)了解地质雷达基本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 (2)掌握地质雷达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及方法 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介质或目标体时,雷达波会发生反射返回地面,并由接收天线接收,并以波或图像的形式,存储在电脑中。 仪器设备 OKO-2俄罗斯地质雷达。

实验步骤 (1)连好数据线; (2)打开主机和天线上的电源开关; (3)运行采集软件; (4)设置参数; (5)数据采集并保存数据; (6)关机、拆线。 数据处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增益和滤波。增益的目的是放大深部信号的增幅,使较弱的信号能被识别,滤波的种类很多,一般包括中值滤波、平均值滤波、带通滤波和巴特沃斯带通滤波等等。 注意事项 在运用雷达过程中,须掌握雷达工作的三个重要参数:环境电导率、介电常数和探测频率。 环境电导率σ是表征介质导电能力的参数,它决定了电磁波在介质中的穿透深度,其穿透深度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减小,当介质的电导率σ>10-2S/m时,电磁波衰减极大,难于传播,雷达方法不宜使用,如:湿粘土、湿页岩、海水、海水冰、湿沃土、金属物等。

介电常数是影响应用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且反射信号的强弱也取决于介电常数的差异。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采用下式近似考虑: r C V ε≈ 式中: C ─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ns (光速), r ε─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介质的介电常数主要受介质的含水量以及孔隙率的影响,相对介电常数与水含量的关系曲线,相对介电常数的范围为:1(空气)~81(水),多数干燥的地下介质,其相对介电常数值均小于10。 探测频率不但是制约探测深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决定了探测的分辨率;探测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探测的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越高。高频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衰减,其衰减的程度随电磁波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这也是造成探测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的原因。因此,在实际工作时,必须根据目标体的探测深度选用合理的探测频率。 附图(不少于6张图片)

(完整word版)三坐标测量机检测实验报告

专业及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二:三坐标测量机检测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三坐标测量机的检测过程,分析检测的基本原理,掌握三坐标测量机的日常操作过程。 二、实验设备:西安爱德华MQ686三坐标测量仪及其辅助设备。 设备简介:机械整体结构采用刚性结构好、质量轻的全封闭框架移动桥式结构。其结构简单、紧凑、承载能力大、运动性能好。 固定优质花岗岩工作台:具有承载能力强、装卸空间宽阔、便捷的功能。 Y向导轨:采用燕尾式,定位精度高,稳定性能好。 三轴采用优质花岗岩,热膨胀系数小,三轴具有相同的温度特性,因而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抗实效变形能力,刚性好、动态几何误差变形小。 三轴均采用自洁式预载荷高精度空气轴承组成的静压气浮式导轨,轴承跨距大,抗角摆能力强,阻力小、无磨损、运动更平稳。 横梁采用精密斜梁设计技术(已获专利),重量轻、重心低、刚性强,动态误差小,确保了机器的稳定。 Z轴采用气缸平衡装置,极大的提高了Z轴的定位精度及稳定性。控制系统采用德国知名的SB专用三坐标数控系统,具有国际先进的上下位机式的双计算机系统,从而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降低了维护成本。 三、实验原理: 三坐标测量机:由三个运动导轨,按笛卡尔坐标系组成的具有测量功能的测量仪器,称为三坐标测量机,并且由计算机来分析处理数据(也可由计算机控制,实现全自动测量),是一种复杂程度很高的计量设备。三坐标测量机是一种高效、新颖的精密测量仪器。它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仪器制造、电子工业、航空工业 等各领域。 分类: 按其精度分为两大类: 计量型:(UMM)1.5 μm+2L/1000 一般放在有恒温条件的计量室内, 用于精密测量分辨率为0.5μm,1或2μm,也有达0.2μm的; 生产型:(CMM)一般放在生产车间,用于生产过程的检测,并可进行末道工序的精加工,分辨率为5μm或10μm,小型生产测量机也有1μm或2μm的。 按结构分为:悬臂式、龙门式、桥式、铣床式 按控制方式分为:手动式、自控式

机器视觉实验报告

机器视觉实验报告

目录 一实验名称 (2) 二试验设备 (2) 三实验目的 (2) 四实验内容及工作原理 (2) (一)kinect for windows (2) (二)手持式自定位三维激光扫描仪 (3) (三)柔性三坐标测量仪 (9) (四)双面结构光 (10) 总结与展望 (14) 参考文献 (16)

《机器视觉》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对kinect for windows、三维激光扫描仪、柔性三坐标测量仪和双面结构光等设备结构功能的认识。 二、实验设备 kinect for windows、三维激光扫描仪、柔性三坐标测量仪、双面结构光。 三、实验目的 让同学们对机器视觉平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以及机器视觉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实现过程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各种设备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以便于进行二次开发。其次,深化同学们对机器视觉系统的认识,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以便于同学们后续的学习。 四、实验内容及工作原理 (一)kinect for windows 1.Kinect简介 Kinectfor Xbox 360,简称Kinect,是由微软开发,应用于Xbox 360 主机的周边设备。它让玩家不需要手持或踩踏控制器,而是使用语音指令或手势来操作Xbox360 的系统界面。它也能捕捉玩家全身上下的动作,用身体来进行游戏,带给玩家“免控制器的游戏与娱乐体验”。2012年2月1日,微软正式发布面向Windows系统的Kinect版本“Kinect for Windows”。 2.硬件组成 Kinect有三个镜头[1],如图1-1所示。中间的镜头是RGB 彩色摄影机,用来采集彩色图像。左右两边镜头则分别为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CMOS 摄影机所构成的3D结构光深度感应器,用来采集深度数据(场景中物体到摄像头的距离)。彩色摄像头最大支持1280*960分辨率成像,红外摄像头最大支持640*480成像。Kinect还搭配了追焦技术,底座马达会随着对焦物体移动跟着转动。Kinect也内建阵列式麦克风,由四个麦克风同时收音,比对后消除杂音,并通过其采集声音进行语音识别和声源定位[2][3]。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任务间通信机制的建立 系别计算机与电子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 提交日期 2012 年 4 月 1 日

一、实验目的 掌握在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的应用中,任务使用信号量的一般原理。掌握在基于优先级的可抢占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应用中,出现优先级反转现象的原理及解决优先级反转的策略——优先级继承的原理。 二、实验内容 1.建立并熟悉Borland C 编译及调试环境。 2.使用课本配套光盘中第五章的例程运行(例5-4,例5-5,例5-6),观察运行结果,掌握信号量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理解出现优先级反转现象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3.试编写一个应用程序,采用计数器型信号量(初值为2),有3个用户任务需要此信号量,它们轮流使用此信号量,在同一时刻只有两个任务能使用信号量,当其中一个任务获得信号量时向屏幕打印“TASK N get the signal”。观察程序运行结果并记录。 4. 试编写一个应用程序实现例5-7的内容,即用优先级继承的方法解决优先级反转的问题,观察程序运行结果并记录。 5.在例5-8基础上修改程序增加一个任务HerTask,它和YouTask一样从邮箱Str_Box里取消息并打印出来,打印信息中增加任务标识,即由哪个任务打印的;MyTask发送消息改为当Times为5的倍数时才发送,HerTask接收消息采用无等待方式,如果邮箱为空,则输出“The mailbox is empty”, 观察程序运行结果并记录。 三、实验原理 1. 信号量 μC/OS-II中的信号量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信号量的计数值,它是一个16位的无符号整数(0 到65,535之间);另一个是由等待该信号量的任务组成的等待任务表。用户要在OS_CFG.H中将OS_SEM_EN开关量常数置成1,这样μC/OS-II 才能支持信号量。

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实验报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 实验报告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 2013级 班级:机械一班 姓名:杨政 学号:20131461 I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掌握在ANSYS 系统环境下,有限元模型的几何建模、单元属性的设置、有限元网格的划分、约束与载荷的施加、问题的求解、后处理及各种察看分析结果的方法。体会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强大功能及其在机械设计领域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受内压作用的球体的有限元建模与分析,可从中学习如何处理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元求解;第二个是轴承座的实体建模、网格划分、加载、求解及后处理的综合练习,可以较全面地锻炼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机械零件进行分析的能力。

实验一、受内压作用的球体的有限元建模与分析对一承受均匀内压的空心球体进行线性静力学分析,球体承受的内压为1.0×108Pa,空心球体的内径为0.3m,外径为0.5m,空心球体材料的属性:弹性模量2.1×1011,泊松比0.3。 R1=0.3 R2=0.5 承受内压: 1.0×108 Pa 受均匀内压的球体计算分析模型(截面图) 1、进入ANSYS →change the working directory into yours →input jobname: Sphere 2、选择单元类型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 →Add →select Solid Quad 4node 42 →OK (back to Element Types window)→ Options… →select K3: Axisymmetric →OK→Close (the Element Type window) 3、定义材料参数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 →Structural →Linear→Elastic→Isotropic→input EX:2.1e11, PRXY:0.3→ OK 4、生成几何模型生成特征点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Keypoints →In Active CS →依次输入四个点的坐标:input:1(0.3,0),2(0.5,0),3(0,0.5),4(0,0.3)→OK 生成球体截面 ANSYS 命令菜单栏: Work Plane>Change Active CS to>Global Spherical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Lines →In Active Coord→ 依次连接1,2,3,4 点生成4 条线→OK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Areas →Arbitrary →By Lines→依次拾取四条线 →OK ANSYS 命令菜单栏: Work Plane>Change Active CS to>Global Cartesian 5、网格划分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eshing →Mesh Tool→(Size Controls) lines: Set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实验地点:南主楼七楼机房 2018—2019学年(一)学期 2018年 9月至 2019 年 1 月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刘一男

实验一 实验项目:分时系统模拟 实验学时:2实验日期: 2018-10-25 成绩: 实验目的利用程序设计语言模拟分时系统中多个进程按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进行进程调度的过程; 假设有五个进程A,B,C,D,E,它们的到达时间及要求服务的时间分别为:进程名 A B C D E 到达时间0 1 2 3 4 服务时间 4 3 4 2 4 时间片大小为1,利用程序模拟A,B,C,D,E五个进程按时间片轮转的调度及执行过程并计算各进程的周转时间及带权周转时间。 执行过程并计算各进程的周转时间及带权周转时间。 轮转调度:BDACE

(1)修改时间片大小为2,利用程序模拟A,B,C,D,E五个进程按时间片轮转的调度及执行过程并计算各进程的周转时间及带权周转时间。 轮转调度:ADBCE (2)修改时间片大小为4,利用程序模拟A,B,C,D,E五个进程按时间片轮转的调度及执行过程并计算各进程的周转时间及带权周转时间.

顺序:ABCDE 1、思考 时间片的大小对调度算法产生什么影响?对计算机的性能产生什么影响?答:通过对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中进程最后一次执行时间片分配的优化,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该算法具有更好的实时性,同时减少了任务调度次数和进程切换次数,降低了系统开销,提升了CPU的运行效率,使操作系统的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A B C D E 时间片为1 周转时间12 9 14 8 13 3 3 3.5 4 3.25 带权周转 时间 时间片为2 周转时间8 12 13 7 13 2 4 3.25 3.5 3.25 带权周转 时间 时间片为4 周转时间 4 6 9 10 13 1 2 2.25 5 3.25 带权周转 时间

中科大实验报告封面

中科大实验报告封面 篇一:中科大地图导航(实验报告) 中科大地图导航 一,科大西区地图的构建与表示: (1)、物理地图的抽象表达 地图选择:科大西区地图 节点数:12 边数:15 地点信息:地点名,时间,简介,街道名,街道长度(权值) 注释:该图为对科大地图抽象的结果。 1 / 11 各顶点信息(地点信息和边信息严格按原地图制作,故直接见地图): 1 :北门2:圆盘岔路口 3:东路岔路口 4:核科学院 5:生命科学院 6:西区学生活动中心 7:校车站 8:电三楼9:火灾重点实验室 10:南环路岔路口11:国家同步实验室。(计算机中表示顶点号要减去1) (2)、地图信息的计算机信息表达 图文件节点代码(采用邻接表方式存储): 图信息定义于“节点定义.h”中,用于底层数据类型支持,其中重载了图的输入输出运算符,图中的节点和边的比

较与赋值运算符等。 #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typedef struct InfoType //边信息 { int length; char* name; }InfoType; typedef struct VertexType//地点信息 { char* name; char* time; char* scribe; VertexType& operator =(VertexType& b); }VertexType; typedef struct ArcNode //边 { int adjvex; *nextarc; 2 / 11 ArcNode InfoType *info; ArcNode& operator =(ArcNode& b); }Arc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图的邻接表 { VertexType* data; ArcNode *firstarc; VNode& operator=(VNode& a); }VNode,AdjList[MAX_VERTEX_NUM];

先进制造技术实验报告

题目:先进制造技术实验 学院:工学部_____ 学号:__ 姓名:_____ 班级: 13机工__ 指导教师:李庆梅_____ 日期: 2016年5月28日

实验一 三坐标机测量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三坐标测量机的演示性实验,了解三坐标测量机在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中所起的作用。 二、实验要求 (1)了解三坐标测量机的组成; (2)了解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原理; (3)了解反求工程的概念。 三、实验原理及设备 图1为Discovery Ⅱ D-8 型桥式三坐标测量机外形图,三坐标测量机的三组导轨相互垂直,形成了 X,Y,Z 三个运动轴,各方向的行程分别由高分辨率精密光栅尺测量,从而组成了机器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统,原点位于测量机左前上方。测量工件时,探头(测头)相对坐标系运动,用它来探测处于坐标系内的任 何待测工件表面,即可确定该测点的空间坐标值, 经计算机采集 得到测点数据,按程序规定的要求探测若干点后, 计算机即可对采样数据进行处理,从中计算出被测几何要素的尺寸、形状误差和 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在对若干要素探测后, 计算机可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计算出这些几何要素间的位置尺寸和位置误差。 Discovery Ⅱ D-8 型三坐标测量机配有MeasureMax+(Version 6.4)测量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内容丰富,整个测量操作过程可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也可以由操纵杆(见图2.)配合计算机完成部分手动操作。

图2 操作杆四、实验步骤 图3 测量操作流程

实验二快速原型制造 一、实验目的 目前快速原形制造技术已成为各国制造科学研究的前沿学科和研究焦点。通过快速成型机演示性实验,了解快速原型制造在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中所起的作用。 二、实验要求 (1)了解快速成型机的组成; (2)了解快速成型机的实体成型原理; (3)通过参观实验室现有快速成型零件,了解快速原型制造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及设备 快速成形制造工艺采用离散/堆积成型原理成型,首先利用高性能的CAD软件设计出零件的三维曲面或实体模型;再根据工艺要求,按照一定的厚度在Z 向(或其它方向)对生成的CAD模型进行切面分层,将三维电子模型变成二维平面信息(离散过程),然后对层面信息进行工艺处理,选择加工参数,系统自动生成刀具移动轨迹和数控加工代码;并对加工过程进行仿真,确认数控代码的正确性;再利用数控装置精确控制激光束或其它工具的运动,在当前工作层(三维)上采用轮廓扫描,加工出适当的截面形状;将各分层加工的每个薄层自动粘接,最后直至整个零件加工完毕。可以看出,快速成形技术是个由三维转换成二维(软件离散化),再由二维到三维(材料堆积)的工作过程。 快速原形制造技术的主要工艺方法有光敏液相固化法LSA( Stero Lithography Apparatus),选区片层粘接法LOM(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选区激光烧结法SLS(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和熔丝沉积成型FDM(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本实验采用熔丝沉积成型FDM工艺方法进行快速原形制造,该方法使用ABA丝为原料,利用电加热方式将ABA丝熔化,由喷嘴喷到指定的位置固化。一层层地加工出零件,该方法设备简单,零件精度较高,污染小。 图1为结构图,它由喷头、喷咀、导杆、Z轴丝杆、Z工作台、成型材料盒、支撑材料盒、废料桶、显示面板(Prodigy Plus型机的控制面板在材料盒

实时操作系统实验报告2

实时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专业:11通信工程 学号:20110306136 姓名: 王帅 指导老师:申屠浩

实验二 任务管理实验 实验目的: 1、理解任务管理的基本原理,了解任务的各个基本状态及其变迁过程; 2、掌握μC/OS -II 中任务管理的基本方法(挂起、解挂); 3、熟练使用μC/OS -II 任务管理的基本系统调用。 实验要求与思路: 为了体现任务的各个基本状态及其变迁过程,本实验设计了T0、T1和T3三个任务,它们交替运行,如图2-2所示。 T0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图2-2 注意: 图中的栅格并不代表严格的时间刻度,而仅仅表现各任务启动和执行的相对先后关系。 说明: 在系统完成初始化后,可以先创建并启动优先级最低的TaskStart ,由它创建其他3个应用任务T0、T1和T2,之后整个系 T0 T2 T1 T0 T1 T2 T1 T0

统的运行流程如下: 1)优先级最高的T0开始执行,之后T0挂起自己; 2)然后系统调度选中T1开始执行,之后T1挂起自己; 3)接着系统调度选中T2,之后唤醒T0; 4)如此循环 实现提示: 在启动任务中创建三个任务后,应挂起任务1和任务2。 在每个任务恢复其它任务并挂起自己之前,显示当前三个任务的状态,并延时1秒。 函数说明: void PC_GetDateTime (char *s); 获取"YYYY-MM-DD HH:MM:SS"格式的时间字串存放在字符串s中,s的长度最少为21字节。 void PC_DispStr (INT8U x, INT8U y, INT8U *s, INT8U color); 在y行x列以color颜色值显示字串s,注意color由背景色和前景色两种颜色构成。 INT8U OSTimeDlyHMSM (INT8U hours, INT8U minutes, INT8U seconds, INT16U milli); 按时、分、秒、毫秒设置进行延时。 void OSTimeDly (INT16U ticks) 按ticks值进行延时,1 ticks一般为10ms。 INT32U OSTimeGet (void)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 姓名 学号 机械工程学院 2016年05月

实验一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一、实验内容 1.对某一轴径等精度测量8次,得到下表数据,求测量结果。 Matlab程序: l=[24.674,24.675,24.673,24.676,24.671,24.678,24.672,24.674];%已知测量值 x1=mean(l);%用mean函数求算数平均值 disp(['1.算术平均值为:',num2str(x1)]); v=l-x1;%求解残余误差 disp(['2.残余误差为:',num2str(v)]); a=sum(v);%求残差和 ah=abs(a);%用abs函数求解残差和绝对值 bh=ah-(8/2)*0.001;%校核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残差和绝对值小于n/2*A,bh<0,故以上计算正确 if bh<0 disp('3.经校核算术平均值及计算正确'); else disp('算术平均值及误差计算有误'); end xt=sum(v(1:4))-sum(v(5:8));%判断系统误差(算得差值较小,故不存在系统误差) if xt<0.1 disp(['4.用残余误差法校核,差值为:',num2str(x1),'较小,故不存在系统误差']); else disp('存在系统误差'); end bz=sqrt((sum(v.^2)/7));%单次测量的标准差 disp(['5.单次测量的标准差',num2str(bz)]);

p=sort(l);%用格罗布斯准则判断粗大误差,先将测量值按大小顺序重新排列 g0=2.03;%查表g(8,0.05)的值 g1=(x1-p(1))/bz; g8=(p(8)-x1)/bz;%将g1与g8与g0值比较,g1和g8都小于g0,故判断暂不存在粗大误差if g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