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部参赛_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_张宏

教育部参赛_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_张宏

教育部参赛_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_张宏
教育部参赛_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_张宏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学设计
面向学生 学 科 中学(高二) 英语 人教版高中英语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一篇阅读课文 Reading: 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 《西方绘画艺术简史》 课 时 1 本单元围绕“绘画艺术”这个主题,向学生介绍了西方绘画艺术 的简史及曼哈顿的艺术画廊荟萃, 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绘画艺术 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让学生初步形成对艺术作品 的鉴赏力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绘画艺术了解不多, 兴趣不大。 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量较大,句子结构较复杂。在缺乏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学生较难 理解课文。应通过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激活背景知识,引起学生 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 2.能够归纳西方绘画艺术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3.能够选择适合的画作装饰家居并阐述理由。 过程与方法: 1.利用互联网上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资源,激活背景知识,让 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艺术。
1
教学课题
教学背景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地讨论并归 纳西方绘画艺术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艺术的审美情趣。2.大胆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看法。 教材分析
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西方绘画艺术简史》
是人教版高中英语第六册第一单元 “Art”的第一篇阅读课文。 本单元以“绘画艺术”为主题,主要介绍了西方绘画艺术不同历 史时期绘画艺术作品的特点, 以及曼哈顿主要的艺术画廊。 本课 先点出影响艺术发展的因素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然后按照 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印象派时期、现 代艺术几个历史时期的西洋绘画艺术流派。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 过阅读了解西方绘画的发展过程, 难点是归纳出不同时期各流派 的特点。
教学方法
本节课综合采用了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协作法等教学方法。 将阅读教学与听说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学会提取信息和处理信 息,合作探究,归纳出西方绘画艺术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选择 合适的画作装饰家居的任务贴近现实生活, 学生在用中学, 学以 致用。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参考以下学习网址,了解什么是“艺术形式” 。 【百度百科】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view/78872.htm 2.要求学生参考以下学习网址,了解“西方绘画流派”。 【百度文库】 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view/135********e0912a2162a77.ht ml
2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西方绘画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为 本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Step I. Warming up : (热身活动) Show pictures of various forms of art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tell the English words of the following forms of art. (向学生展示各种艺术形式,并要求学生说出相应的英语单词。)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
1) calligraphy 书法
2)
sculpture 雕塑作品 —— the thinker 思想者
3) architecture 建筑 —— Bird Nest 鸟巢
4) Water ink painting 水墨画/国画
5 ) Western painting 西洋油画——The Last Supper 最后的晚餐
3

教学过程
Step II. Pre-reading: (阅读前活动)
1.
Watch a video. (观看视频)
【百度视频】搜索“西方绘画” 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v?sg=123&word=%CE%F7%B7%BD %BB%E6%BB%AD 选取视频“西方绘画欣赏” 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u/vw/28315429 2. Show some famous paintings and painters for the students to match.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 (连线游戏:把以下著名画家和作品用箭头连起来)
Monet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Step III. Reading (阅读) 1. Fast 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itle and headings to get the general idea and the structure. (快速阅读:快速浏览标题和小标题,找出文章大意和结构。)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略读技巧 skimming。 )
4

教学过程
2. Detailed Reading: Judg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and give reasons. (细节阅读: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改正错误的说法。) 1) Styles of western art have changed very little. (F) 2) Painters in the Middle Ages painted mainly religious subjects.(T) 3) Perspective was first used during the Middle Ages.(F) 4) At first people did not like the impressionists’ paintings.(T) 5)All paintings of modern art are realistic.(F)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寻读技巧 scanning。 ) 3. Group work: work in groups to summarize the paintings’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period. (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概括出各历史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 The Middle Ages ( 5th - 15th AD) 中世纪: 1) religious themes 2) many religious symbols
The Renaissance ( 15th -16th) 文艺复兴时期: 1) realistic themes 2) perspective 3) new oil paints
Impressionism ( late 19th – early 20th) 印象派时期 1) painted outdoors 2) painted changes in light 3) not detailed Modern art ( 20th - today) 现代艺术 1) abstract: concentrated on qualities of the object 2) very realistic: like photographs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概括的能力。 ) Step IV. Discussion (小组讨论) 1) Tell which period the following paintings belong to and describe
5

教学过程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intings. (说出下列油画属于哪个时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If you could have three of these paintings to decorate the living room, the bedroom and the bathroom, which would you choose? Give reasons. (如果你可以从这些油画中选取三幅分别用来装饰客厅,卧室和 浴室,你会如何选择,请给出理由。) 图片来源: 【百度图片】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
(设计意图: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由输入转化为输出。 将阅读教学和口语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Step V. Homework (作业:二选一) 1. Write a composition which contain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5 sentences)(广东高考题型:基础写作) 画派 印象派 社会背景 1.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 2. 人们从农村移居城市 特点 人们的评价 1. 室外作画 2. 速度快,不细致
1. 一开始不喜欢,荒谬,有争议 2. 被视为现代画派的起源而接受 你个人的观点 1. 喜欢/不喜欢 2. 原因 2. Write a composition to introduce a famous painter and his paintings. (about 120 words) (写一篇 120 词左右的作文介绍一位著名的画家及其作品,120 词左右。可通过【百度搜索】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获取相关信 息。 )
6

(设计意图:写作是语言输出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巩固学生在阅 读中学习到的词汇和句型。) 教学评价 1.能够说出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 2.能够归纳不同时期西方绘画的特点。 3.能够选择适合的装饰画并阐述理由。 4.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5.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Good So so Good So so Good So so Good So so Good So so Poor Poor Poor Poor Poor
本课已经用于实际教学,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能够 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教学,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反应较好,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值得肯定的地方:一、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由于大多数学 生对西方绘画艺术所知甚少, 兴趣不大, 课前我要求学生先利用 网络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在阅读前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 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重头戏——阅读做了很好的铺 垫。二、教学活动设计合理。阅读部分我设计了三个练习,从 总体把握文章主旨, 弄清文章结构到细节阅读最后归纳总结, 练 习的设计从易到难,层层递进。三、符合课标精神,采用任务 型教学。阅读后的讨论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说出 所提供的油画所属的时期和特点, 并为客厅、 卧室和浴室选择合 适的装饰画并说出理由, 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的知 识,训练了口语,将输入转化为输出。四、作业的布置满足了 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作业一是学生较为熟悉的高考基础写作的 题型,已提供信息,相对而言难度不大。作业二较有挑战性,属
7

教学反思
于开放性作文, 需要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 难度较大。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两个作业中选取一个完成。五、 突出了互联网对学科教学的支持作用。在信息时代,无论是教 师的备课,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互联网,要充分发挥网络 在教学中的支持作用,让教学资源更丰富。 不足之处: 虽然在上课之前已经预见学生较难概括出各个时 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 但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难度, 因此在 该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时花费了较多时间。 改进办法: 个别太难 概括出来的特点可以考虑采用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
8

教育部参参赛 《水的认识》教案 肖佩珍

小学科学教案《水》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第三小学 . 肖佩珍 【教材版本】 本课是教科2001年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一课。 【教材分析】 新课标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即用眼、耳、鼻、舌、手(皮肤)去直接感知自然事物的特性。训练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事物,不但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用各种感官进行正确观察的方法。从幼儿园到小学,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水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本课在此基础上,将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官有目的地观察水,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形成科学的观察与思维习惯,把对水的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设计思路】 学生对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本课没有一步一步的教他们认识水,而是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从四种液体中找出哪杯是水。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的。同时,在学生清晰描述观察过程、判断的理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到观察某些事物是要通过眼看、耳听、鼻闻、舌尝等一系列方法综合起来,才能全面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2.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了解自然界中可使用的淡水非常少。 过程与方法: 学会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状,并能对水的性状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 2.初步具有探究水的兴趣。 3.初步具有对用水问题的质疑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用感官进行正确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水的性状。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到水是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教学方法】 在这堂课中,我根据学生实际采用谈话激趣、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亲历活动过程。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教学准备】

教育部参赛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1课时新授课 枣庄市第七中学张丽 使用日期:2012-10-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酒精、热水、火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塑料盖、扇子、塑料盆(共25套) 学生准备:1.透明的塑料袋、橡皮筋。 2.课前用光滑的厚纸制作的小纸锅。 【教学过程】

○1袋中的酒精到哪里去了?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物质能在液态和气态之间互

观察水沸腾时气泡

下一页和学生一起总结蒸发与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除了降低温度以外,我们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呢?

【板书设计】 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 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 的汽化现象。 4.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5.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教育部参赛_复式统计表_钱锦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P105—106例1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材简析] 复式统计表是在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安排的。与简单的统计图表相比,复式统计图表的信息量大,结构复杂。通过复式统计图表的教学,学生收集信息、表达数据和应用统计数据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够看懂和利用复式统计表的数据;能够填写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图表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使学生能根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需要,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发展统计观念。3、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复式统计表,是在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安排的。与简单的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的信息量大,结构复杂。通过复式统计表的教学,学生收集信息、表达数据和应用统计数据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够看懂和利用复式统计表里的数据;能够填写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特点。 教材编写上有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教学素材有意义。选择反映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提高的数据。在教学统计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教育和鼓舞。 第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数据。教材前后9次安排学生在班级里、学校内、自己家庭周围收集有关学生人数、喜爱的电视节目、家庭电话数量、体育成绩的数据,在整理以后,用统计图表呈现出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另一方面凸现统计数据源于实际,必须真实可靠。这是十分重要的统计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过程]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能体会其优越性 一、创设情境,引发需求 1、创设情景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这些各具特色的活动给大家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出示:(在图片下方出示相关数据)。这是我校五(1)班的社团活动情况。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4张统计表,提出要求:你能把相应的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你的统计表里吗?4 人小组合作,每人统计一个小组。再汇报。 引导思考:请4人小组合作,观察这4张统计表,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育部参赛-性格你我他-曾梅

性格你我他 ——自我认识之性格篇 石门实验小学曾梅 教学背景: “人的性格是一个最大的宝藏,它会影响一个人看人看世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它将决定着一个人的交际关系、婚姻选择、生活状态、职业选择以及创业成败等等,从而根本性地决定着其一生的命运。”(摘自《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让学生从小就了解自己的性格并通过自我意识有目的地节制和消除性格中的不利因素是多么重要。性格虽然具有先天性和不可改变性,但是它仍然离不开后天的塑造。本课目的主要让学生先了解自己有哪些好的性格以及不好的性格,然后教育学生摒弃不好的性格,发扬优良的性格,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优化自己的性格结构,从而助其慢慢走向成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 2、行为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方法来克制自己性格中的不利因素。 3、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性格中不良因素并找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 2、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方法来克制自己性格中的不良因素。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与分享、情景设置、角色扮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笔、卡片、板书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活动:游戏《天气预报》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天气晴朗拍拍头,阴天拍拍肩,下小雨拍拍手,下中雨拍拍肚子,下大雨拍拍大腿,下暴雨跺跺脚。当教师说到哪种天气时,学生要迅速地做出对应的动作。 2、游戏开始。 目的:让学生在上课前放松一下,活跃起来。 二、激趣引入,带出课题 1、请四位同学扮演西游记中的四个人物: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 2、请学生分析这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 孙悟空勇敢善良唐僧 冲动死板 猪八戒机灵任劳任怨沙僧 没耐心不善言辞 目的:通过分析西游记的人物性格特点,让学生对性格有初步的了解,并引入主题。 4、出示课题:性格你我他。 5、讲解性格:性格就是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指着黑板说)勇敢、冲动、善良、死板等。而且性格有好坏之分的,如孙悟空好的性格是勇敢,但不好的性格是冲动。 三、七嘴八舌说性格 1、师发给每人一张卡片,请同学们也来分析自己的性格,找出自己的性格特点,写在老师发的卡片上,并提醒学生自己是从哪些事件上看出自己的这点性格的。时间为3分钟(ppt配乐)。

教育部参赛--《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孙桂琴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最后的时刻》 黑龙江省密山市连珠山镇中心学校孙桂琴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二、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0 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 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的描写的方法。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革命者敬仰的情感。重、难点: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 三、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小说《红岩》的节选,课文生动地描写了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 的杰出女英雄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 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四、教学方法:讨论式讲读自主探究式练读自学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时刻。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找出它的近义词。 师解释:时刻指的是时间上的某个点。板书:最后的。齐读。这个短语是什么意思?强调的是哪个词?再请齐读。 师:时间是永恒的,最后的时刻指的哪一段时间?谁在最后的时刻做了什么?让我们走进15课,《最后的时刻》 二,学生汇报, 师: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老师检查下,你对课文了解多少?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间的事,在哪发生的,主要写的是谁? 三,背景介绍, 播放课件。 【百度图片】渣滓洞图片四幅: 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6%B8%A3 %E6%BB%93%E6%B4%9E&ie=utf-8&in=28171&cl=2&lm=-1&st=&pn=9&rn=1&di=25418 569200&ln=1999&fr=&fm=&fmq=1363424093674_R&ic=&s=&se=&sme=0&tab=&width= &height=&face=&is=&istype=#pn9&-1&di25418569200&objURLhttp%3A%2F%2Fwww.sx 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2FArticle%2FUploadFiles%2F200608%2F20060806140531530.jpeg&fromURLip 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fx1ozx_z%26e3Bv54AzdH3Fw6ptvsjAzdH3Ffi5o w6ptvsj_z%26e3Bwfr%3Fw6ptvsjt1%3D8ab9&W2048&H1536&T8985&S360&TPjpeg 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6%B8%A3 %E6%BB%93%E6%B4%9E&ie=utf-8&in=18797&cl=2&lm=-1&st=&pn=20&rn=1&di=1475 84499100&ln=1999&fr=&fm=&fmq=1363424093674_R&ic=&s=&se=&sme=0&tab=&width =&height=&face=&is=&istype=#pn20&-1&di147584499100&objURLhttp%3A%2F%2Fwww 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2FUploadFiles%2F2007-7%2F722429806.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 zdH3Fooo_z%26e3Bpzks52_z%26e3BvgAzdH3F7fj68AzdH3Fktgdaam888lAzdH3Fw6vitejf AzdH3Fdaa0AzdH3Fl8b8n_z%26e3Bip4s&W1600&H1200&T7616&S1050&TPjpg 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6%B8%A3 %E6%BB%93%E6%B4%9E&ie=utf-8&in=31719&cl=2&lm=-1&st=&pn=78&rn=1&di=2663 71053100&ln=1999&fr=&fm=&fmq=1363424093674_R&ic=&s=&se=&sme=0&tab=&width =&height=&face=&is=&istype=#pn78&-1&di266371053100&objURLhttp%3A%2F%2Fsms. 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2Fm%2Fphotos%2Fpic%2F200010%2Fmm2704d2000102138.jpg&fromURLippr _z2C%24qAzdH3FAzdH3Fri5p5_z%26e3Bgjp56_z%26e3Bv54AzdH3Fri5p5AzdH3F4j4rtv_d 8nb_z%26e3Bip4s&W352&H288&T8045&S18&TPjpg 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6%AD%8C %E4%B9%90%E5%B1%B1%E6%B8%A3%E6%BB%93%E6%B4%9E&ie=utf-8&in=22552 &cl=2&lm=-1&st=-1&pn=96&rn=1&di=160863064351&ln=514&fr=&fm=result&fmq=1363 424445579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96 &-1&di160863064351&objURLhttp%3A%2F%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2Fphotos%2Falb um%2F20120811%2Fo%2F50af1eae827d691749bb34a878368e2e.jpg&fromURLippr_z2C%2 4qAzdH3FAzdH3Fgjof_z%26e3Bd8vg_z%26e3Bv54AzdH3Fvwt3tAzdH3F65ss8AzdH3Fda8 dAzdH3FabAzdH3F88AzdH3F8dm98dda_z%26e3Bfip4s&W300&H207&T10983&S62&TPj pg

教育部参赛_Module5 Unit1_孟莹莹

教育部参赛_Module5 Unit1_孟莹莹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七年级学科:英语课型:听说课课时:1 2.教师准备:课前观看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导学案;备好课堂用到的实物等 3.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对话,了解本课内容;自学自查新词,读准新词的音标,了解新词的汉语意思;结合课后问题活动,提前思考对话内容;总结预习中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 4.课前准备: 提前利用自习时间带领学生观看以下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激发学生好奇,提高学生兴趣。 两个城市的【对碰】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programs/view/i1-pKo_C-mg/ 两个城市的【今昔】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programs/view/WxeEwOSYXDo/ 你想了解的更多吗?请看下面的内容: 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view/2607.htm 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view/1735.htm 二、教材分析 外研版七年级下册第五模块第一单元的主题是:Shanghai is bigger than Hong Kong. 本单元围绕着上海和香港两个城市大小、新旧、冷热的比较,展开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的各项活动。本节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形容词比较级对两个城市进行比较,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 在听对话前面,设置了对上海和香港两个城市简单介绍的听力活动,让学生有一个过渡,先提起学生对这两个城市的兴趣与好奇,通过两遍听力活动的由浅及深,对两个城市有所了解,然后通过对这两个城市的具体比较,包括大小、新旧、冷热三方面,使学生由简单到复杂,渐渐感知、熟悉新的语言知识,并通过大量的相关听和说的活动,让学生熟练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掌握对话中的比较,从而延伸到来比较生活中身边的各种事物,而本单元也很容易激发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对周围所见事物进行比较的主动性与热情,也让学生发现周围的细小美好,让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两个城市或两个事物的比较,单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级变化规律,重点词汇和短语; 2.技能目标:能够听懂两个城市的比较,能够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对周围事物的比较进行口头表达,能够读懂比较级表达的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两个城市的比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周围事物的善于发现和美好感知。 4.文化意识:不同的两种语言有不同的表达的方式,透过形容词的比较级这一个知识练习与对比,让学生意识到与尊重别人的不同。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与网上检索的方式了解更多关于我国不同城市甚至外国城市的更多信息进行比较与分享。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描述城市的基本词汇,听懂含有形容词比较级的句子,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规则与用法;

教育部参赛_可能性_陈佩珍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教学设计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实验小学陈佩珍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104-105“可能性(一)”例1、2,P108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 这节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可能性”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主要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学情分析] 结合前测的分析知道,学生对“可能”、“一定”、“不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在生活中什么事情是“一定”或是“可能”或是“不可能”发生的,学生也能很好地举出例子来。教学中老师充分为学生提供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中充分感受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背景] 通过对全体学生进行前测和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学生基本上对“可能”、“不可能”、“一定”有所了解,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对于生活中什么事情是“一定”或是“可能”或是“不可能”发生的,学生也能很好地举出例子来。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入手,让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教育部参赛_外研社新标准第五册M9U1 I'm going to do long jump._胡云斐

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 Module 9 Unit 1 I’m going to do long jump.教学设计 青岛朝城路小学胡云斐 教学背景:此教学设计所用教材为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五册三年级上册学生用书P34-35Module 9 Unit 1。课文内容为体育课上,大家在谈论即将在周五举行的运动会,以及那一天每个人将要参加的不同的运动项目。此教学设计为本模块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课题:Module 9 Unit 1 I’m going to do long ju mp. 教材分析:本节课围绕运动日话题,学生学会熟练地运用句型:I’m going to….表达自己将在运动日参加哪种运动项目。“ be going to ” 表示对将来的计划打算的用法是很重要的, 在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教材中首次出现。后面的第10模块还将继续学习这一用法。作为承前启后的一课,我把学生对这个句型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从一年级开始上英语课,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运动这一主题较感兴趣。但是be going to句型对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理解并能归纳出be going to 的用法,并且熟练运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会充分地运用动画、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TPR、CLT、情景、任务等教学法,鼓励学生当小老师、自己观察归纳be going to语法结构,自编小歌谣、合作表演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动态活动中巩固强化所学习的知识,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教育部参赛_王文建_认识正负数

《认识正、负数》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诸城市科信小学王文建 【执教课题】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正、负数》 【教材分析】小学阶段在认识负数以前,《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是自然数,以及小数、分数。2011版新课标对认识负数提出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所以认识正、负数很有现实意义。一是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接触到负数,学习一点负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所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能拓展数学视野;二是学习和认识负数,能适当的拓展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通过描述相反意义的量,认识正、负数的意义;能借助具体情境或工具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用思考的思维经历正、负数的产生过程的探究,学会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思想去感受数学。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并将自身感受传递给身边的人。 3.“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品格。 4.认识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和探究欲望,保持持久的学习力和发展力,人人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

负数。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进行正、负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策略预设】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计活动体验负数的产生过程;紧密联系生活情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多元的评价。 【教学准备】搜集大量的关于负数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趣铺垫,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愿景 活动一:师生互动介绍。播放《国家形象宣传片》。 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v_show/id_XMjM4MzIyNjEy.html 问: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祖国的伟大以及对名人的崇拜,让学生树立从小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理想。为本节课做好情感铺垫。 活动二:出示爱因斯坦图片。名言“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活动三:引用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通过找相反意义的量,和同学们做一个说反话的游戏。 https://www.sodocs.net/doc/5a14041137.html,/show/BwSlY58Nig4VfPvCemy6mg...html?nr=1&lb=1&next=1 设计意图:古诗引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诗意与浪漫,感受学科知识是融合在一起的。为本节课描述相反意义的量奠定了基调。 二、问题设疑,探究负数的产生,让学生经历过程 活动一:出示几种直尺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你能发现什么?(随便说,如0是起点)。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你会有什么伟大的问题?

教育部参赛_解决问题教学设计_袁志佳

解决问题 里水镇和顺中心小学—袁志佳教材分析:本节课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减法含义的理解,用情境图配以大括号和问号,呈现了一个简单的求剩余的数学问题,意在让学生再次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掌握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同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投影)出示花图:要求学生说出图意,正确列式计算,说出算式的意思。(师生评价)

二、 探究新知 1、 例题图的学习(投影)出示情景图。 (1)、师问:图里有什么?(板书)小组内讨论,抽学生回 答,全班齐说一次。 ?只 ?朵 =

表示什么意思?(抽学生回答) “?”又表示什么意思?(抽学生回答) 请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全班再完整地说出图意。 师板书图意: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还剩几只? 师问:怎样解答?(板书)学生练习薄上完成,抽学生回答,师板书:7-2=5(只)。 师问:为什么用减法?(学生小组内讨论,请个别学生回答。)师问:7、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小组内讨论,请个别学生回答。) 解答正确吗?(师板书;学生小组内讨论,请个别学生回答。)全班口答,师扳书:答:还剩5只。 2、师生小结: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1)、看清楚图里有什么。(2)、问什么。(3)、怎样解答。(4)、检查、口答。 3、请学生打开教科书第47页,并提出质凝。 4、做一做教科书第47页企鹅图。(小组内说图意,独立解答,师生订正)

教育部参赛_望月_颜晓梅

《望月》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布置学生提前从书籍或网络上搜集积累有关月亮的成语、诗句以及月亮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有关月亮的谜语、成语、儿歌、诗句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月夜图) 教师谈话导入:刚才我们课前交流的内容都与月亮有关。是啊,自古以来,月亮和文学就有着不解之缘。月亮,这位夜空女神,给人间带来多少美好的情趣!每当她在夜空出现,大地便呈现出梦幻景象。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月亮所倾倒,被月亮所陶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今天,让我们和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走上江轮的甲板,去欣赏江中的月亮,激发我们的情思与灵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静静的夜晚望月,要读得轻而静) 二、整体感知 1、师: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快速回顾一下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些什么事?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赏江中月背诗中月谈心中月 师:同学们预习的收获可真不少。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与作者以及小外甥共同感受这迷人的月夜。 三、精读感悟

(一)细赏江中月,感受月光清辉 1、(课件出示月夜图片)师: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江月美景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美美地读一读。有不懂的词也可以与同位讨论一下。 2、解决不懂的词语。 3、师: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相机板书:{美}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多么美妙的江月美景图呢?他先写天上的明月,又写江面上的月光,再写江两岸更远处的景象,多富有层次感的图画!让我们把这幅美妙的图画轻轻读出来吧! 4、师:读得真好!仿佛我们就坐在江轮甲板上,身临其境地观赏这江上明月。此时的月光美极了,它安祥、晶莹、朦胧,使我们深深地陶醉了,天地好像与月光融合在了一起。 (多媒体课件播放轻音乐)齐读。 (二)吟诵诗中月,体味优雅意境 1、师:这灿然娇美的月色深深吸引了我,更吸引了随我一同旅行的小外甥。他一定在梦境中也看到了这皎洁的月亮。凝望着天上的明月,每个人都会入神,都会陶醉,都会在心中涌起浓浓的诗情——深情引背《水调歌头》(多媒体课件出示《水调歌头》的图片及播放音乐背景) 2、师: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小外甥眼睛一眨就是一句。他们舅甥俩你一句我一句地吟诵起来(课件出示两人呤诵的诗句) 3、师:同位两个来分角色读一读。行吗?老师有个建议,大家在对诗前想一想,月下吟诗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气氛?注意小外甥与舅舅应该分别读出怎样的情趣? 4、师:这些诗句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来回顾一下它们的出处。 小时不识月……出自李白的《古朗月行》 5、师:此情此景中,一定有许许多多吟诵月亮的诗句,在我们的耳畔回响起来,谁愿意起来背一背?也来你一句我一句。 6、课件出示:诗,我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师:江中月如一幅美的图画,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而诗中月却融入了人们丰富的(情)感。(相机板书:{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抒发了我们对故乡的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寄托了我们美好的愿望。月亮,寄予我们无限的情思。月下吟诗,又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这些绝妙的诗句引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