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于隐含碳排放的碳减排目标研究

基于隐含碳排放的碳减排目标研究

基于隐含碳排放的碳减排目标研究
基于隐含碳排放的碳减排目标研究

收稿日期:2011-06-18

作者简介:张增凯,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投融资决策与风险管理。

通讯作者:郭菊娥,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投融资决策与风险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773091);新疆科技厅重点项目

“新疆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基于隐含碳排放的碳减排目标研究

张增凯

1

郭菊娥

1

安尼瓦尔·阿木提

2

(1.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2.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摘要中国政府以2005年为基年提出了碳减排指标,确定各省碳减排基数对于明确各省碳减排责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

“十一五”期间节能指标分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省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对于确定各省碳减排基数的影响,并分别基于生产者负责原则和消费者负责原则计算了“十二五”期间各省碳减排基数。计算结果表明:①将工业部门拆分为23个部门能够更加充分反映省际贸易结构差异对于隐含碳排放计算的影响;②省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不仅在各省间有较大差异而且呈现出从中西部地区调往东部地区的整体转移方向;③不同原则下各省碳减排基数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负责原则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各地区实际减排责任,避免了部分省份通过省际调进代替本省生产的方式实现碳减排目标。关键词

隐含碳排放;碳减排基数;消费者负责原则;生产者负责原则

中图分类号

F7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1)12-0015-07

doi :10.3969/j.issn.1002-2104.2011.12.003

中国政府以约束性指标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 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目前减排目标责任在各省间分解实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关键是如何科学测算2005年各省碳减排基数。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是确定各省碳减排基数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因素,然而我国目前研究主要关注国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

[1-11]

,由于数据的限制国内外对中国省际贸易中隐含碳

排放研究较少。本文基于2002年多区域投入产出表,计算了2002年省间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进而基于不同的原则计算了“十二五”期间各省碳减排基数。

1我国“十一五”节能指标分解的依据和完成情况分析

“十一五”国家对节能减排提出了限制性指标,计划

到2010年全国单位GDP 能耗下降20%左右,同时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0%。化石燃料燃烧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节能与碳减排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十一五”节能指标在省际间分解的依据及其完成情况将对“十二五”碳减排指标的省际间分解提供事实依据。

“十一五”单位GDP 能耗降低指标的省间分解是根据各地区已经提出的节能指标,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

平、产业结构、单位GDP 能耗现实、人均能源消费量、能源自给水平等因素。单位GDP 能耗降幅最高的省份是吉林省,需要下降30%,海南和西藏只需要下降12%,其他大部分省份下降幅度为20%左右。

“十一五”各省面临节能压力较大,尤其在金融危机影响下,

各省为了拉动经济增长,节能任务的完成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截至2009年全国单位GDP 能耗累积只下降了15.61%,

2010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 能耗更是不降反升。从地区完成情况来看,北京、天津、吉林等提前完成了节能指标,

其中北京是完成减排指标最快的省份;截至2010年新疆节能完成仍未过半,各省节能完成情况差异较大。为了完成“十一五”

期间节能指标,各省市采取了不同措施,

部分省份甚至采取了过激行为,例如不仅对高能耗企业限电,而且对居民限电,严重影响了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虽然“十一五”整体节能指标仍然有望实现,但是部分省份为了完成节能指标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或者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节能指标。

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的省间差异反映了节能指标设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十一五”以服务业为主的沿海地区与以重工业占比较高的中西部地区相比单位GDP 能耗下降幅度目标设定没有太大差异。中国32个省市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21卷第12期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21No.122011

治区间的能源消耗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巨大差异,体现在省市节能潜力和能力的差异。我国主要能源基地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禀赋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和利用效率低下在短期内受资金和技术限制难以改变,加上目前正在建设中和规划中的高能耗项目具有节能锁定效应,使中西部地区节能能力有限。东部地区经济起步较早、基础好、发展较快,节能能力优于中西部地区。所以不同省份的节能指标采取相似下降幅度不合适。其次,各省市节能基数的确定没有能够反映出各省市应该承担的实际责任。“十一五”节能基数的确定是基于生产者负责原则,导致部分省份通过增加省际调进降低本省污染排放[12]。一些学者针对生产者负责原则的弊端,提出了消费者负责原则[13-15]。该原则关键是考虑贸易对应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突出了作为主要省际净调入省份的东部沿海省份在节能减排责任中的重要作用,避免了中西部地区为东部沿海地区买单的现象,体现了节能减排指标省间分解的公平性。

为了避免“十二五”碳减排指标省间分解过程中出现类似问题,同时考虑到碳减排整体目标是以2005年为基年,本文选取2005年作为“十二五”各省碳减排指标的基年,对各省碳减排基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2省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测算与分析

隐含碳排放是指某种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16],省际贸易中隐含污染物排放是减排指标分解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本节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按照部门的不同聚合与拆分方案计算了省间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

随着国际合作促进节能减排作用的日益凸显,学术界围绕各国减排责任的确定,对贸易中商品隐含的碳排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17-18]。以中国为研究对象针对隐含碳排放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研究从时间的维度上分析了中国隐含碳排放的变化趋势。魏本勇[2]和Lin[3]分别分析了2002年和20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的碳排放;Yan[4]、张晓平[5]和齐晔[6]分别研究了1992-2007年不同时间段内中国国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变化趋势。另一类研究从空间的维度上分析了中国与某具体国家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Dong[7]和Liu[8]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日两国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Li[9]和Guo[10]分别分析了中英贸易、中美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周新[11]分析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指出中国为最大的净出口国。以中国为研究对象针对隐含碳排放的研究主要关注国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对于省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由于数据限制研究较少。本文以200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基础,

测算2002年省间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并从省间差异和区域间转移两个角度分析省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特点。2.1省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计算

2.1.1隐含碳排放计算方法选择与数据来源

投入产出模型是计算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最适宜的方法,尤其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使用可以更好实现对国际贸易中真正能源流或污染流的评估[17,19]。本文中隐含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参照李善同等计算2010年省际贸易中隐含能源的计算方法[12]。该方法的核心计算公式为:

E

a,b

=e

a

·[(1-A

a

)-1Ex

a,b

](1)

E

a,b

代表从地区a到地区b省际贸易对应的碳转移,

e

a

代表地区a各部门单位产出对应的碳排放,A a代表地区

a对应的直接消耗系数,Ex

a,b

代表从地区a调往地区b的各部门产品量。

2002年省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计算的主要数据基础,200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12]和2002年各省能源平衡表(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和西藏)。200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来自于《200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编制和应用》,李善同等已经应用该数据进行了中国省际间贸易隐含的能源分析,而且取得了很好的计算结果。2002年各省能源平衡表来自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统计年鉴。2.1.2测算方案设计及其结果

200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为8部门和42部门,而各省能源平衡表只包括6部门,所以部门聚合与拆分问题是计算过程中的关键。Bin Su等[21]提出聚合投入产出表中部门和拆分各部门碳排放的二方案。方案一部门聚合过程中会损失投入产出表中所包含的信息;方案二碳排放部分细分过程中伴随着假设的增加也会增加计算误差。本文分别采用两种方案对数据进行处理,比较两种方案计算结果的差异。

方案一以能源平衡表为基准,将投入产出表聚合为6部门。各部门对应的碳排放根据能源平衡表中各部门终端能源消耗量计算,同时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火力发电、供热产生的碳排放计到工业部门。利用方案一计算的2002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367847.994万t略大于《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中的数据358487.73万t。这可能是因为计算中的误差以及计算口径的不同造成的。

方案二根据2002年各省份分部门各种能源品种的消耗情况对能源平衡表中的6部门进行拆分。本文将能源平衡表6部门分解为28部门,主要将工业部门具体细分为23部门。工业部门碳排放细分的方法有四种:①根据2002年该省工业分行业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计算各部门碳排放,采取此种分解方法的省份包括:北京、天津、山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2期

内蒙古、辽宁、吉林、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重庆、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②依据其他年度该省份工业分行业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计算各部门碳排放,然后根据该年度各部门碳排放比例进行拆分,

采取此种分解方法的省份包括:黑龙江、

浙江、山东和云南;③根据2002年或相近年度工业各行业能源消费比例进行拆分,采取此种分解方法的省份包括:河北和广东;④根据与该省份实际情况相似省份各部门的碳排放比例进行拆分,采取此种分解方法的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湖北、广西、海南和四川。方案二中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批发零售业贸易餐饮业和其他行业的碳排放数据根据2002年各地区能源平衡表计算。方案二计算的2002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371976.52万t ,

与方案一有所不同。这是因为部分省份统计年鉴公布的各省分行业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与各省能源平衡表的数值不一致,所以两方案的各省碳排放计算结果存在偏差。

基于省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的计算公式,利用2002年数据分别按照两种测算方案计算2002年省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结果见表1所示。

表1分别给出了不同测算方案各省2002省际贸易对应的碳排放。从省际调出对应的碳排放来看,黑龙江、山东、云南、广东、青海、新疆等省份的省际掉出量有较大下降。黑龙江、

新疆、青海调出的主要是原材料,山东、云南省际调出的主要部门是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广东省际调出的主要部门是通信设备、

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制造业。从省际调入对应的碳排放来看,主要集中在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的山西、内蒙、湖北、甘肃等变化较大。这些部门对应的是低碳产业,省际贸易对应的隐含碳排放相对较少,所以方案二的计算结果相对于方案一会有较大幅度下降。2.2

省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分析

两种方案结果的差异反映了各省省际贸易结构的差异对于隐含碳排放量的影响,方案二更好地反映各省贸易结构差异对于隐含碳排放计算的影响。这里以方案二的结果为依据分别从以下视角分析省际间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2.2.1

隐含碳排放的省际间比较分析

省际调入调出的总量、来源以及构成比例决定省际调入调出对应的碳排放存在较大的差异(见图1)。

表12002年各省省际贸易对应的碳排放

Tab.1

Each province ’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mbodied in the inter-provincial trade of 2002

104t

省份Provinces

方案一Scheme 1

方案二Scheme 2

省际调入Moving in from other provinces 省际调出Sending out to other provinces 省际调入

Moving in from

other provinces

省际调出

Sending out

to other

provinces

省份Provinces

方案一Scheme 1

方案二Scheme 2

省际调入Moving in from other provinces 省际调出Sending out to other provinces 省际调入

Moving in from

other provinces

省际调出

Sending out

to other

provinces

北京143817118155947919河南7632720465328091天津7106770568256447湖北5431546943605664河北17225280931483528690湖南5269457350634821山西2781887421529248广东2039112310191298884内蒙古32939466267510086广西5158462054585347辽宁875511588720413047海南1799117317691095吉林996614256972314622重庆8490735485367370黑龙江5681673962773973四川4856324640162736上海9402918686209868贵州2460492820545232江苏1376110173132308910云南3846327533352463浙江22186125032251312708陕西5820541259835244安徽1043417123961413781甘肃3274365325903057福建5520172545041705青海126910*********江西4517308438183213宁夏1436386914963701山东

13524

9186

16026

6594

新疆

3264

3951

3106

2894

张增凯等:

基于隐含碳排放的碳减排目标研究

图1

2002年各省市省际调入、调出

对应的碳排放(亿t )

Fig.1Each province ’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mbodied in the inter-provincial trade of 2002(hundred million tons )

从单个省份的角度来看,同一省份省际调入、调出对应的碳排放也有较大差异。例如河北省际调出对应的碳排放达到了2.8亿t ,省际调入对应的碳排放仅为1.3亿t 。造成省际调入、调出对应的碳排放差异原因有:①各省省际调入与省际调出价值总量间存在较大差异;②各省省际调入与省际调出构成结构不同;③各省部门单位产出对应的碳排放之间存在差异。从省间区别的角度来看,省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在不同省份之间有较大差异。北京、河北、浙江、广东等省级贸易比较频繁的省市,省际贸易对应的碳排放较高,

而青海、宁夏、新疆等西部省份,因为地理因素以及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这些省份较小的贸易额,导致省际贸易对应的碳排放也相应较小。2.2.2

隐含碳排放区域间转移

照“十一五”八大经济区划分方法分析碳排放在八经济区间的转移。八大经济区分别为:东北经济区:吉林、辽宁和黑龙江;北部沿海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东部沿海经济区:上海、

江苏和浙江;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和海南;黄河中游经济区:陕西、山西、河南和内蒙古;

长江中游经济区: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大西南经济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和广西;大西北经济区: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八个经济区间贸易对应的碳转移见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省际间隐含碳排放转移最大值出现在北部沿海与东部沿海之间。从贸易额上来看,两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从调进调出总量来看,北部沿海经济区是最高的,说明该地区应该是我国地区间碳转移的

一个枢纽。

八个地区的二氧化碳调入调出净值表明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对应的碳净调入,即省际调入对应的碳排放大于省际调出对应的碳排放,而其他四个综合经济区对应碳净调出,

即省际调出对应的碳排放大于省际调入对应的碳排放。碳净调入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而碳净调出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在2002年经济发展较快,对于各种产品的需求量大。同时,沿海地区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地,本文中没有考虑国际贸易对应的隐含碳排放,出口部分对应的隐含碳排放记到了相应的出口省份。

3“十二五”各省碳排放基数的确定及其效

益分析

按照是否考虑省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碳排放基数的计算原则分为生产者负责原则和消费者负责原则。这里基于两种原则计算“十二五”期间各省碳减排基数,为碳减排指标的合理分解提供参考。3.1

生产者负责原则下各省碳排放基数的确定

生产者负责原则认为,生产者应为产品生产过程中碳排放负责,在本文中各省碳排放的计算以终端能源消费量为基础,

包括煤炭、焦炭、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液化石表22002年8经济区间的碳转移情况

Tab.2

Transfer of embodie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104t

东北

NE

北部沿海NC 东部沿海EC 南部沿海SC 黄河中游YER 长江中游YAR 大西南SW 大西北NW 东北0

8497.64

5588.363862.401845.482638.222385.02824.12北部沿海4754.510

9164.04

5097.394763.994760.504583.171579.50东部沿海2562.636309.340

5857.15

2112.244062.763332.151105.24南部沿海1010.292702.243338.130

812.59

1505.181864.68402.71黄河中游3718.768679.006826.583112.470

3148.61

3408.311406.76长江中游2365.815405.287500.173136.452417.230

2800.45

860.34大西南1876.425000.284121.163082.741843.772565.410

1019.31

大西北

949.13

1851.26

1737.64

806.74

1200.39

1233.85

1483.70

Notes NE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NC :the northern coastal region ;EC :the eastern coastal region ;SC :the southern coastal region ;YER :the region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YAR :the region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W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NM :the northwestern region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2期

油气、天然气和火电等中国主要的能源品种,主要数据来源2005年各省能源平衡表。

各省碳排放具体计算步骤为:首先,将各类能源的消费量乘以其CO2排放因子(假定燃料中的碳燃烧后均转化为CO2,且碳氧化因子为1)得到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次,将各类能源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加总求和,得到该地区的CO2排放总量,其中火电的CO2排放是以火电生产时消耗煤炭的排放量计算,按火电生产属地原则计入火电生产地的省份。各种能源品种的CO2排放因子采用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缺省值。2005年中国各省碳排放测算结果见表3所示。

2005年中国碳排放空间分布呈现出北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的整体格局。碳排放总量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包括河北、山东、江苏、河南等。其中山东省的碳排放最高,达到了5.3亿t。然而同属华北的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2005年碳排放仅为

表32005年基于生产者负责原则的各省碳减排基数

Tab.3Each province’s carbon emissions of2005

based on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省份Provinces

碳排放

(万t)

Carbon

emissions

单位GDP

碳排放

(t/万元)

Carbon

emissions

per unit

of GDP

省份

Provinces

碳排放

(万t)

Carbon

emissions

单位GDP

碳排放

(t/万元)

Carbon

emissions

per unit

of GDP

北京78871.15湖北205013.14天津82292.23湖南186392.86河北438424.34广东311371.39山西281646.74广西92492.27内蒙古250366.43海南14961.67辽宁218392.73重庆79442.59吉林130513.61四川183582.49黑龙江127832.32贵州170118.60上海148141.62云南140244.04江苏382252.09西藏--浙江222491.66陕西125183.41安徽146392.72甘肃83394.31福建129241.97青海20353.75江西85202.10宁夏56079.25山东531102.87新疆86493.32河南357183.37全国5365372.920.79和0.82亿t,反映了省市间碳排放总量存在巨大差异。从单位GDP碳排放来看,省间差异也非常明显,而且呈现出资源大省、中西部落后省份山西、内蒙古、贵州、宁夏等单位GDP碳排放更高的整体趋势。

3.2消费者负责原则下各省碳排放基数的确定

按照消费者负责的原则,各省省际调出对应的碳排放不应记入本省,因为此部分不是本省消费,同理省际调入对应的碳排放则应该计入本省,消费者负责原则对应的各省碳排放数学表达式如下:

C c

i

=C p

i

-∑

b

E

i,b

+∑

a

E

a,i

(2)

C c

i

表示省份i基于消费者负责原则对应的碳排放,C p i 表示省份i基于生产者负责原则对应的碳排放,∑

b

E

i,b

示省份i省际调出对应的碳排放总量,∑

a

E

a,i

表示省份i省际调入对应的碳排放总量。

基于生产者负责原则计算的各省碳排放矩阵C p,与基于消费者负责原则计算的各省碳排放矩阵C c满足以下公式:

C c=C p-AC p+A T C p(3)

A代表碳转移矩阵,矩阵中元素a

ij

表示由省份i调往省份j的省际贸易对应的隐含碳排放占省份j按生产原则计算的碳排放的比例:A T表示碳转移矩阵的转置;AC p表示省际调出矩阵;A T C p表示省际掉入矩阵。

2002年与2005年相距时间较短,而且省际贸易结构以及各省产业结构、生产工艺在短时间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假设2005年与2002年碳转移矩阵保持不变。本文根据2002年省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与基于生产负责原则计算的各省碳排放间的关系,间接推算2005年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具体估算步骤:①根据2002年基于生产者负责原则各省碳排放和省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计算碳转移矩阵A;②计算2005年基于生产者负责原则各省碳排放基数;③根据公式(3)计算基于消费者负责原则的各省碳排放量,具体测算结果见表4所示。

从碳排放总量来看,碳净调出大省对应的碳排放有明显下降,例如河北、山西、内蒙古等,而碳净调入大省对应的碳排放明显的上升,例如北京、山东、广东等省份。两种原则对应的各省碳排放有较大差异,说明省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是影响各省碳排放量计算的一个关键因素。消费者负责原则减轻了碳净调出省份的减排责任,同时增加了碳净调出省份的减排责任。

从单位GDP碳排放来看,消费者负责原则下各省市之间的差异明显变小。GDP总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碳减排能力,GDP总量越高的省份,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拥有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碳减排能力较强。各省单位GDP 碳排放基数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碳减排责任

张增凯等:

基于隐含碳排放的碳减排目标研究

表42005年基于消费者负责原则各省碳减排基数Tab.4Each province’s carbon emissions of 2005based on consumer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省份Provinces

碳排放

(万t)

Carbon

emissions

单位GDP

碳排放

(t/万元)

Carbon

emissions

per unit of

GDP

省份

Provinces

碳排放

(万t)

Carbon

emissions

单位GDP

碳排放

(t/万元)

Carbon

emissions

per unit of

GDP

北京185632.70湖北186922.87

天津88942.41湖南190642.93

河北212162.10广东458542.05

山西188044.50广西92452.27

内蒙古153163.93海南24952.79

辽宁130031.62重庆98743.22

吉林63221.75四川203162.75

黑龙江158862.88贵州124376.28

上海131731.44云南155204.47

江苏444092.43西藏--

浙江360722.68陕西137783.75

安徽87871.63甘肃76173.94

福建170262.59青海25774.74

江西93132.30宁夏25294.17

山东673983.64新疆88843.41

河南334713.16全国5365352.92

分解的公平性。与生产者负责原则相比消费者负责原则下各省之间单位GDP碳排放基数的差异较小,说明消费者负责原则更加体现了碳减排责任省间分解的公平原则。

4结论

“十二五”是中国碳减排目标实现的关键时期,为了促进“十二五”碳减排目标顺利实施,本文首先分析了“十一五”节能指标分解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碳减排基数对于确定各省碳减排责任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省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最后分别基于生产者负责原则与消费者负责原则测算“十二五”期间各省碳减排基数。

基于生产者负责原则计算的各省碳减排反映了各省的碳减排潜力,是各省碳排放下降幅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生产者负责原则不适合作为各省碳减排基数确定的依据。因为生产者负责原则会导致部分省份通过省际调进替代本省生产的方式实现碳减排,造成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基于消费者负责原则计算的各省碳排放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各省的碳减排责任,作为各省碳减排基数的确定依据更加合理。基于消费者负责原则确定各省碳减排基数的关键是省际贸易统计数据,虽然本文给出了在缺乏省际贸易数据的情况下,基于消费者负责原则各省碳减排基数的计算方法,但是为了更准确度量省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政府统计部门应该加强对于省际调入调出数据的统计工作,尤其是针对重点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省间贸易典型统计。

(编辑:刘照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Munksgaard J,Pedersen K A.CO2Accounts for Open Economies:Producer or Consumer Responsibility?[J].Energy Policy,2000,29(4):327-334.

[2]魏本勇,方修琦,王媛,等.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4):413-419.[Wei Benyong,Fang Xiuqi,Wang Yuan,et al.Estim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China:an Input-output Analysis[J].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9,45(4):413-419.][3]Lin B Q,Sun C W.Evaluating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China[J].Energy Policy,2010,38(1):613-621.

[4]Yan Y F,Yang L K.China’s Foreign Ttrade and Climate Change:A Case Study of CO2Emissions[J].Energy Policy,2010,38(1):350-356.

[5]张晓平.中国外贸产生的CO2排放区位转移分析[J].地理学报,2009,64(2):234-242.[Zhang Xiaoping.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mbodied in China's Foreign Trade[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9,64(2):234-242.]

[6]齐晔,李惠民,徐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8-13.[Qi Ye,Li Huimin,Xu Ming.Accounting Embodied Carbon in Import and Export in China [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8,18(3):8-13.]

[7]Dong Y L,Ishikawa M,Liu X B,et al.An Analysis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CO2Emissions Embodied in Japan-China Trade[J].Energy Policy,2010,38(11):6784-6792.

[8]Liu X B,Ishikawa M,Wang C,et al.Analyses of CO2Emissions Embodied in Japan-China Trade[J].Energy Policy,2010,38(3):1510-1518.

[9]Li Y,Hewitt C N.The Effect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on National and Glob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J].Energy Policy,2008,36(6):1907-1914.

[10]Guo J,Zou L L,Wei Y M.Impact of Inter-sectoral Trade on National and Global CO2Emission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 and US[J].Energy Policy,2010,38(3):1389-1397.[11]周新.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核算及贸易调整后的国际温室气体排放[J].管理评论,2010,22(6):17-24.[Zhou Xin.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2期

Emissions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rade Adjustment to

National GHG Inventory[J].Management Review,2010,22(6):

17-24.]

[12]李善同,齐舒畅,许召元.2002年中国地区扩展投入产出表:编制与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Li Shantong,Qi

Shuchang,Xu Zhaoyuan.Chinese Regional Input-output Table of 2002: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M].Beijing:The Science

Publishing Company,2010.]

[13]Hertwich E G,Peters G P.Carbon Footprint of Nations:A Global,Trade-linked Analysis[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09,43:6414-6420.

[14]Peters G P,Hertwich E G.CO2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Climate Policy[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08,42:1401-1407.

[15]Richard W,Christopher J D.Australia’s Carbon Footprint[J].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2009,21:243-266.

[16]Peters G P.Carbon Footprints and Embodied Carbon at Multiple Scales[J].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2010,2(4):245-250.

[17]Peters G P,Hertwich E G.Pollution Embodied in Trade:the Norwegian Case[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6,16(4):

379-387.

[18]Mu oz P,Steininger K W.Austria’s CO2Responsibility and the Carbon Content of Its International Trade[J].Ecological

Economics,2010,69(10):2003-2019.

[19]Lenzen M,Pade L L,Munksgaard J.CO2Multipliers in Multi-region Input-output Models[J].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2004,16(4):391-412.

[20]Su Bin,Huang H C,Ang B W,Zhou P.Input-output Analysis of CO2Emissions Embodied in Trade:The Effects of Sector

Aggregation[J].Ecological Economics,2010,70(15):10-18.[21]邢芳芳,欧阳志云,王效科,等.北京终端能源碳消费清单与结构分析[J].环境科学,2007,28(9):1918-1923.[Xing

Fangfang,Oyang Zhiyun,Wang Xiaoke,et al.Inventory of Final

Energy-carbon Consumption and Its Structure in Beijing[J].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7,28(9):1918-1923.]

[22]U.S.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Carbon Intensity Using 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Metric Tons of Carbon Dioxide per

Thousand Year2005U.S.Dollars)[EB/OL].[2010-3-5].

http://tonto.eia.doe.gov/cfapps/ipdbproject/iedindex3.cfm?

tid=91&pid=47&aid=31&cid=&syid=2004&eyid=2008&

unit=MTCDPUSD.

Determination of Each Province’s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Target Based on Embodie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ZHANG Zeng-kai1GUO Ju’e1ANNIWAER Amuti2

(1.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Shaanxi710049,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830046,China)

Abstract Measuring each province’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arbon reduction target,announced by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with2005as the base year.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 Year Plan period and then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embodie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n the calculation of each province’s carbon emissions basis.Finally,each province’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the base year are calculated based on two principles:the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and the consumer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everal crucial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s.First,dividing the industrial sector into23sectors adequately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 in inter-provincial trade 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mbodie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Second,the provincial differences of embodie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re obvious.The transfer direction of embodie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s from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o the eastern region.Third,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on each province’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based on different principles,and the consumer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accurately reflects the carbon reduction duty of each province and avoids the phenomenon that some provinces reduc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through inter-provincial trade.

Key words embodied CO

2emissions;CO

2

emissions basis;producer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consumer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张增凯等:

基于隐含碳排放的碳减排目标研究

低碳经济文献综述

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我国应对措施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低碳经济和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的还较少且引文起步较晚,目前主要有任小波、潘家华、王冰妍、庄贵阳、刘兰翠、张秋明、安培浚等。(一)关于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的研究 国内在这方面的文献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观点: 1、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 大部分学者均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主要包括: 王冰妍(2008)以上海为例,利用LEAP模型对“零方案”情景和低碳发展情景下的能源消费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预测,指出实施低碳发展不仅能缓解能源供应压力,还能明显遏制本地大气污染物排,低碳发展对中国中长期能源建设具有显著的多重作用。 庄贵阳(2008)指出,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低碳发展道路,对于减少能源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大意义。 张秋明(2009)分析了英国政府为将生物燃料和氢确定为未来低碳运输燃料最有前景的备用燃料,实施的一整套生物燃料鼓励政策,包括燃料税、投入税收、资本补助金、资本减税及可再生运输燃料义务。 2、认为不宜立即减排,应结合中国国情而定 部分学者认为,对于当前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并不适宜立即采取减排行动,发展低碳经济,但也不能漠视气候变化,应结合中国国情而定。主要包括: 潘家华(2010)指出,对处于当前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不可能立即采取减排行动,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也不能漠视气候变化,中国需要具体的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的立场,从节能与减排的一致性上强调低碳发展。 周大地(2010)指出,中国虽然已经朝着低碳经济的目标发展,但目前并不会把气候变化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考虑到中国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供应,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候必须考虑各种方法的协同;碳捕获和储存并不见得是对付化石燃料的真正方法,其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丁一汇(2011)认为,中国需要对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予以很大关注,但这一技术在中国离

碳排放与低碳建筑

碳排放与低碳建筑 1.碳排放 所谓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1997年于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三次 缔约国大会中所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明确针对六种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削减,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其中,后三类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最强,但对全球升温的影响百分比来说,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约为55%。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温室气体排放量越来越大,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地球环境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1997年的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03年,在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到“低

碳经济”一词,2007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提出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末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让低碳、减排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2. 低碳建筑 2.1 什么是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2.2为什么发展低碳建筑 人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猛增,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全球气候变暖会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威胁。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实际上,城市里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维持功能本身上,而交通汽车只占到30%。 具体到房地产行业就更是能耗大户。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另外,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因此,尽快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

中国贸易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

中国贸易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其中对外贸易起到了核心的推动作用。2006 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6.9%,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亿美元,从而表明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中占有愈加举足轻重的地位,呈现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特征。然而,在当今世界产业分工中,发达国家处于产业链上端,出口产品以高技术和服务业为主,碳排放量相对较低;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则以低端产品为主,碳排放量较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巨大贸易顺差的国家来说,通过国际贸易,为其他国家转移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当可观。因此,中国贸易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对我国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际贸易与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已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齐晔等(2008)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了1997年~202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刘强等(2008)通过46种主要出口贸易产品的研究,指出出口产品带走了大约13.4%的国内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4.4%。彭水军等(2010)运用1997年~2021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考察了国际贸易与大气、水污染因素之间的关系。陈迎等(2008)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能源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2021年~202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问题,发现5年间内涵能源进出口净值随着贸易顺差的扩大呈现增长的趋势。张友国(2009)应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1987年~2021年贸易对中国能源消耗和SO2排放的影响。许广月等(2010)对我国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长期内出口贸易是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由此可见,我国对于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方面,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与碳排放关联的研究不多见。因此笔者基于投

基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税制度研究

基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税制度研究 摘要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选择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两种方式对本国碳排放量进行调控。作为全球CO2气体排放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也在积极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在2017年的时候正式开启建设。但由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身因素的限制,单靠碳交易无法有效帮助解决CO2减排的全部问题。与碳排放权交易相比,碳税的实施成本和风险更低,也更加公平。只有将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各自优势配合使用,才能更加容易的实现碳减排的目标。本课题以对比分析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两种减排手段,从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率的碳减排政策,并且在中国已启动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对我国碳税制度实施的必要性以及与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碳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减排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些年,全球各地极端天气气候灾害越来越频繁,高温、严寒、洪水、干旱、台风、暴雨等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这些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紧密相关。在本世纪初一直到今天,在全球范围内明显可见的趋势是气温不断上升,过去五年更是有气温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五年①,未来气温是否继续攀升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全球的碳排放量。全球气候的变暖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降低CO2排放量和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经济。我国作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和CO2的主要排放国,也展现我们的大国风范主动承担了国际减排义务,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定》也许诺将于2030年达成CO2排放峰值和大幅减少CO2排放,并在2017年底启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也在积极筹建中,但尚不完善,因此不能有效帮助我国落实碳减排目标。现阶段,国际上对于碳减排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除了碳排放权交易以外还有碳税制度,两者也是大多数国家应对碳排放问题的政策首选,各有优劣。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更有效的落实碳减排的目标。本课题基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启动建设的情况下,对碳税制度实施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索适合我国的CO2减排政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其引发的各种天灾人祸也让人类的生存变得岌岌可危。为应对全球变暖危机,国内外学者针对碳减排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国际上现行的CO2减排措施中较为有效的有征收碳税和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两种方式,因此在本部分梳理了部分学者对这两种政策的研究成果。 1. 碳税国内外研究状况 国外对碳税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由英国Arthur Cecil Pigou 所著的《福利经济学》,该书从经济学中的外部经济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建议:政府根据污染程度向排污者进行征税,从而控制污染排放水平。这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庇古税”,碳税实际上也属于庇古税。为了解决庇古税的实际应用问题, William Baumol和Wallace E.Oates在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1988)通过涵盖外部性理论及其在环境政策中的应用,提出“环境标准—定价方法”,

碳排放计算方式

碳排放计算方式 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水汽(H2O),水汽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CO2)大约占了26%,其他的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全氟碳化物(PFCs)、氢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烃(HCFCs)及六氟化硫(SF6)等。 有5种气体: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一氧化二氮); 臭氧; 氯氟烃(CFC). 烃:烃是化学家发明的字,就是用“碳”的声母加上“氢”的韵母合成一个字,用“碳”和“氢”两个字的内部结构组成字型,烃类是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可以说所有有机化合物都不过是用其他原子取代烃中某些原子的结果。碳氢化合物,只含有碳和氢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之一,它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的成员、脂环烃(如环状萜烯烃及甾族化合物)和芳香烃(如苯、萘、联苯),在许多情况中它们存在于石油、天然气、煤和沥青(石油、天然气、煤、沥青等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中。 沥青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天然沥青类似原油,可以制成汽油、柴油或作为燃料油。 氯氟烃的英文缩写为CFCs,是20世纪30年代初发明并且开始使用的一种人造的含有氯、氟元素的碳氢化学物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用途。在一般条件下,氯氟烃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很低的温度下会蒸发,因此是冰箱冷冻机的理想制冷剂。它还可以用来做罐装发胶、杀虫剂的气雾剂。另外电视机、计算机等电器产品的印刷线路板的清洗也离不开它们。氯氟烃的另一大用途是作塑料泡沫材料的发泡剂,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要用到泡沫塑料,如冰箱的隔热层、家用电器减震包装材料等。 然而,氯氟烃有个特点:它在地球表面很稳定,可是,一蹿到距地球表面15~50千米的高空,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就会生成新的物质和氯离子,氯离子可产生一系列破坏多达上千到十万个臭氧分子的反应,而本身不受损害。这样,臭氧层中的臭氧被消耗得越来越多,臭氧层变得越来越薄,局部区域例如南极上空甚至出现臭氧层空洞。 甲烷(CH4):甲烷是在缺氧环境中由产甲烷细菌或生物体腐败产生的,沼泽地每年会产生150Tg (1T=1012)消耗50Tg,稻田产生100Tg消耗50Tg,牛羊等牲畜消化系统的发酵过程产生100-150Tg,生物体腐败产生10-100Tg,合计每年大气层中的甲烷含量会净增350Tg左右。它在大气中存在的平均寿命在8年左右,可以通过下面的化学反应:CH4 + OH --> CH3 + H2O 消耗掉,而用于此反应的氢氧根(OH)的重量每年就达到500Tg。

碳排放计算公式

碳排放计算公式(部分)【自己算一算】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量×0.785 开私家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数×2.7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200公里至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 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家用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天然气使用度数×0.19 家用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自来水使用度数×0.91 走楼梯上下一层楼能减少0.218千克碳排放,少开空调一小时减少0.621千克碳排放,少用一吨水减少0.194千克碳排放……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结束之后,“低碳”概念开始高频率地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现在,杭州开始建设低碳城市,大家对碳排放量的多少非常关心,但又知道得很模糊,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算的。 事实上,碳排放和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至于碳排放量有多少,有关专家给出碳排放的计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油耗公升数×0.785; 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 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中途旅行:200至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 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火车旅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0.04 此外,还有人发布了肉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肉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公斤数×1.24。 这些计算公式是如何得出的? 据了解,碳足迹计算国际上有很多通用公式,这些公式是由联合国及一些环保组织共同制作的。在这些公式的基础上使用中国本土的统计数据和转换因子,使计算更符合中国国情,也更准确地反映你的实际碳足迹。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印度对外贸易隐含碳研究_赵玉焕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 的印度对外贸易隐含碳研究 赵玉焕田扬刘娅 摘要:本文采用双边投入产出模型,基于技术异质性假设,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印度1995-2009年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进行了测算,并使用SDA模型对其出口隐含碳变化进行了因素分解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印度出口隐含碳在1995-2009年间增长迅速,由115Mt增长至725Mt,增长了530%;进口隐含碳也在不断增加,由39Mt增长至215Mt,增长了451%;印度是一个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国。因素分解结果表明: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是印度出口贸易隐含碳增长的主导因素;结构效应有助于印度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减少,但是影响相对较小。最后,本文对印度减少出口贸易隐含碳和中印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投入产出分析;印度;贸易隐含碳;SDA分析 DOI:10.13510/https://www.sodocs.net/doc/5014216758.html,ki.jit.2014.10.008 一、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对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日益加深,贸易隐含碳已成为国际气候谈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当前就碳排放责任分配问题分歧严重,面对以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强势,如何争取到更多的谈判话语权,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境。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采取合作的方式,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共进退,这或许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印度和巴西就曾采取共同立场,声明保护环境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坚持《京都议定书》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这一立场为大会取得切实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争取了一定空间。在2014年7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各成员国又重申了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合作的重要性,新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也将为气候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专项资金。丛晓男等(2013)认为,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在隐含碳问题上的主要谈判合作伙伴。因此,对于中国来讲,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要更好地发挥金砖五国共同合作的作用,与国际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战略联盟,这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金砖五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测算及我国对策研究”(批准号:71273026)。赵玉焕: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100081电子信箱:zhaoyuhuan@https://www.sodocs.net/doc/5014216758.html,;田扬: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刘娅: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碳排放介绍及相关计算方法

碳排放介绍及相关计算方法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际能源使用情况,比如燃料账单/水电费上的说明,来乘以一个相应的“碳强度系数”,从而得出您或您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精确数字。 典型的系数 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SO2(二氧化硫)0.0165 NOX(氮氧化合物)0.0156 烟尘0.0096 CO2(二氧化碳)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推荐值:0.67(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参考值:0.68(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 0.69(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 火力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kWh)(克/度) SO2(二氧化硫)8.03 NOX(氮氧化合物)6.90 烟尘3.35 如何计算减排量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环保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大量使用各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 通过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关键。在节能工作中,经常需要统计分析二氧化碳减排量的问题,现将网络收集的相关统计方法做一个简单整理,仅供参考。 1、二氧化碳和碳有什么不同? 二氧化碳(CO2)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子量为44(C-12、O-16)。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含有约1%二氧化碳。液碳和固碳是生物体(动物植物的组成物质)和矿物燃料(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3.67吨二氧化碳(C的分子量为12,CO2的分子量为44,44/12=3.67)。 我们在查看减排二氧化碳的相关计算资料时,有些提到的是“减排二氧化碳量”(即CO2),有些提到的是“碳排放减少量”(以碳计,即C),因此,减排CO2与减排C,其结果是相差很大的。因此要分清楚作者对减排量的具体含义,它们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即减排1吨碳(液碳或固碳)就相当于减排3.67吨二氧化碳。 2、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或“碳”? 发电厂按使用能源划分有几种类型:一是火力发电厂,利用燃烧燃料(煤、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等)所得到的热能发电;二是水力发电厂,是将高处的河水通过导流引到下游形成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三是核能发电厂,利用原子反应堆中核燃料慢慢裂变所放出的热能产生蒸汽(代替了火力发电厂中的锅炉)驱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四是风力发电场,利用风力吹动建造在塔顶上的大型桨叶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称为风力发电,由数座、十数座甚至数十座风力发电机组成的发电场地称为风力发电场。 以上几种方式的发电厂中,只有火力发电厂是燃烧化石能源的,才会产生二氧化碳,而我国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国家(据统计,2006年全国发电总量2.83万亿kWh,其中火电占83.2%,水电占14.7%),同时,火力发电厂所使用的燃料基本上都是煤炭(有小部分的天然气和石油),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49%用于发电。 因此,我们以燃烧煤炭的火力发电为参考,计算节电的减排效益。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1度(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97千克二氧化碳(CO2)、0.03千克二氧化硫(SO2)、0.015千克氮氧化物(NOX)。 为此可以推算出以下公式计算: 节约1度电=减排0.997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272千克“碳” 节约1千克标准煤=减排2.493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68千克“碳” 节约1千克原煤=减排1.781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486千克“碳” (说明:以上电的折标煤按等价值,即系数为1度电=0.4千克标准煤,而1千克原煤=0.7143千克标准煤) 根据相关资料报道,CO2(二氧化碳)的碳(C)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中,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推荐值为0.67、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参考值为0.68、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参考值为0.69,与以上的推算值(0.68)基本相当。应该说,该系数与火电厂的发电煤耗息息相关,发电煤耗降低、排放系数自然也有所降低。 用同样方法,也可以推算出节能所减排的碳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系数。

碳排放计算方法

碳排放计算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际能源使用情况,比如燃料账单/水电费上的说明,来乘以一个相应的“碳强度系数”,从而得出您或您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精确数字。 典型的系数 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SO2(二氧化硫)0.0165 NOX(氮氧化合物)0.0156 烟尘0.0096 CO2(二氧化碳)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推荐值:0.67(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参考值:0.68(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 0.69(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 火力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kWh)(克/度) SO2(二氧化硫)8.03 NOX(氮氧化合物)6.90 烟尘 3.35 如何计算减排量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环保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大量使

用各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 通过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的两个关键。在节能工作中,经常需要统计分析二 氧化碳减排量的问题,现将网络收集的相关统计方法做一 个简单整理,仅供参考。 1、二氧化碳和碳有什么不同? 二氧化碳(CO2)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子量为44(C-12、O-16)。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含有约1%二氧化碳。液碳和固碳是生物体(动物植物的组成物质)和矿物燃料(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3.67 吨二氧化碳(C的分子量为12,CO2的分子量为44, 44/12=3.67)。 我们在查看减排二氧化碳的相关计算资料时,有些提 到的是“减排二氧化碳量”(即CO2),有些提到的是“碳排放减少量”(以碳计,即C),因此,减排CO2与减排C,其结果是相差很大的。因此要分清楚作者对减排量的具体 含义,它们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即减排1吨碳(液碳或固碳)就相当于减排3.67吨二氧化碳。 2、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或“碳”?

碳税征收对企业经济的影响

碳税征收对企业经济的影响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全球面临着严峻的气候问题,人们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而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经成为世界最二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能源消费不断上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同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也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我国如何实现低碳经济成为当前的关键问题,而碳税被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本有效的经济手段之一。对此,许多高能耗企业不得不担心征收碳税会不会使企业雪上加霜。 一、开征碳税的必要性 碳税是根据化石燃料中碳含量或排放二氧化碳量征收的一种产品消费税。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碳税有利于推动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外部负效应内部化,通过增加能源的使用成本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所以开征碳税是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和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经济手段之一。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开征碳税是减缓国内外压力的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碳排放量逐年增加。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结果,1950-2002年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占世界同期的9.33%。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严重约束。为此,政府采取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但是“十一五”期间,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得很艰苦。该时间段内,大部分节能减排任务主要是以行政手段来实现:下达减排指标,由地区或者行业来分解。然而,通过行政手段来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有限。国际上,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碳排放量第二大国也面临着种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碳税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有力政策手段和保护环境的有效经济措施,应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 2.开征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特别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节能减排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开征碳税能够推动化石燃料和其他高耗能产品的价格上涨,导致此类产品的消费量下降,最终起到抑制化石能源消费的目的,进而还能达到因减少使用化石燃料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减少其他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因此,开征适度的碳税,会加重这些高耗能企业和高污染企业的负担,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同时,征收碳税有利于鼓励和刺激企业探索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

【VIP专享】碳排放量计算(蒸汽)

蒸汽碳排放量 关于热力的统计 1、什么是热力? 【热力】是指可提供热源的热水、蒸汽。在统计上要求外供热量作为产量统计,外购热力作为消费 统计。自产自用热力不统计。 2、热力的计算 热力的计算:蒸汽和热水的热力计算,与锅炉出口蒸汽、热水的温度和压力有关,计算方法: 第一步:确定锅炉出口蒸汽和热水的温度和压力,根据温度和压力值,在焓熵图(表)(详见本网站“热焓表(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查出对应的每千克蒸汽、热水的热焓; 第二步:确定锅炉给水(或回水)的温度和压力,根据温度和压力值,在焓熵图(表)查出对应的每千克 给水(或回水)的热焓; 第三步:求第一步和第二步查出的热焓之差,再乘以蒸汽或热水的数量(按流量表读数计算),所得 值即为热力的量。 如果企业不具备上述计算热力的条件,可参考下列方法估算: 第一步:确定锅炉蒸汽或热水的产量。产量=锅炉的给水量-排污等损失量; 第二步:确定蒸汽或热水的热焓。热焓的确定分以下几种情况: (1)热水:假定出口温度为90℃,回水温度为20℃的情况下,闭路循环系统每千克热水的热焓按20 千卡计算,开路供热系统每千克热水的热焓按70 千卡计算。 (2)饱和蒸汽: 压力1—2.5 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27℃以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20 千卡计算; 压力3—7 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35—165℃,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30 千卡计算; 压力8 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70℃以上,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40 千卡计算。 (3)过热蒸汽:压力150 千克/平方厘米

200℃以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50 千卡计算; 220—260℃,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80 千卡计算; 280—320℃,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700 千卡计算; 350—500℃,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750 千卡计算。 第三步:根据确定的热焓,乘以产量,所得值即为热力的量。 对于中小企业,若以上条件均不具备,如果锅炉的功率在0.7 兆瓦左右,1 吨/小时的热水或蒸汽按 相当于60 万千卡的热力计算。 3、热力的折标系数0.03412吨/百万千焦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根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规定:“低(位)发热量等于29307千焦(kJ)的燃料,称为1千克标准煤(1 kgce)。1百万千焦(1000000kJ)折合为标准煤为34.12千克标准煤(即0.03412吨标准煤)。 因此,热力折算为标准煤是按照其实际热量的多少折算的(当量值计算),一般企业都能将热力按其流量、温度、压力的多少(通过计量表)换算成热值,再折算成标准煤。具体可查询本网站“热焓表(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或“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新疆)”一文。 如果没有安装热量计的热力外购单位,吨蒸汽可按折标系数0.0948折标准煤计算(蒸汽热焓按2780kJ/kg计,即664千卡热值/kg蒸汽)。即每吨蒸汽折0.0948吨标准煤。 反应釜夹套使用循环冷冻盐水降温,已知冷冻盐水进水温度-15℃,回水温度-12℃,管道 内盐水流速选择为1米/秒,管道直径DN50,则流量为: Q=3600×V×管道的截面积 Q---单位为立方米/小时 V---单位为米/秒 管道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0.785×D2 D=管道的直径---单位为米 Q=3600×V×管道的截面积=3600×1×0.785×0.052=7.065立方米/小时 二、7.065立方米/小时冷冻盐水提供的能量 Q=cm(T1-T2)=4.18KJ/Kg.℃×7065×Kg×3℃=88595 KJ=88595 KJ ÷4.18=21195Kcal=2万大卡 已知:

国家碳排放模板

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报告主体(盖章):迁安轧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报告年度:2013-2015年 编制日期:2016年3月25日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企业核算了2013-2015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模板一: 天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国有控股的独立法人企业,所属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钢压延加工。本公司组织机构代码为XXXXXXXX-X,法定代表人XXX,注册地为东丽区,厂址在静海区大邱庄XXX街XX号,下设工贸分公司和储运分公司,分别位于东丽区和静海县。企业碳排放信息责任人及联系方式见表1。 本次报告年度为2013-2015年,核算和报告边界为本公司企业法人边界范围内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生产设施见表2。 模板二:

图1-1铸造工艺流程简图 )退火工艺流程 原材料通过化学碱洗脱脂,然后加氢脱氧还原,最后浸入熔融锌液中进行热浸镀锌。镀锌量,由可调节的气刀控制,锌层的厚度控制准确、均匀。

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2013-2015年度本公司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2013年XX吨,2014年XX吨,2015年XX吨。具体排放量详见附表1.1-1.3。 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 3.1燃料燃烧排放 燃料燃烧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为烟煤、焦炭、天然气、柴油和汽油的净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数据和来源见表3-1。

3.2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为石灰石、白云石的净消耗量、电极净消耗量、生铁外购量,数据和来源见表3-2。 3.3 净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3.3.1 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 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为购入电量和余热余压发电外销电量,数据和来源见表3-3。 表3-3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

生活垃圾处理的碳排放和减排策略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2期李欢等:生活垃圾处理的碳排放和减排策略263 理、生活垃圾的焚烧发电以及填埋气的利用将越来越广泛.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2008年环境统计数据,我困生活垃圾总的清运量变化较小。而无害化处理率、焚烧处理比例均显著提高,堆肥比例持续下降,其他处理方式很少(图1). 图1我网近年来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变化 Fig.1VariationofMSWtreatmentmethodsduringrecent yearsinChina 据此推测2015年我国清运生活垃圾肇达到1.6亿t,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其中焚烧发电处理占20%.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2年公布的处理城市垃圾《国家行动方案》.填埋气回收利用的填埋垃圾鼍比例将达到全部垃圾鼍的10%,预计普通厌氧填埋处理占伞部垃圾量的40%,其他准好氧填埋、填埋器收集燃烧、好氧预处理等方式共占4%.我国每年餐饮垃圾产生量估计约3000万t,而无害化处理比例不到2%,随着大量资源化设旌的投入应用,预计2015年单独处理比例达到5%,约占全部垃圾量的1%.在这种情形下,利用前述公式町以对我国未来碳排放情况进行预测,如表3所示.CH4排放量将减少至500万t,减少最转换为c02导致C02有所增加,而替代能源效应产生的碳减排效果也更加明娃,达到1000万t,则总碳排放为1.3亿t,相对于现状减排15%.这说明,通过适当推动生活垃圾填埋气利用、沼气发电和焚烧发电等低碳化技术应用,以及通过好氧稳定方式减少CH。排放后,在生活垃圾清运量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其处理过程碳排放仍可显著减少,从而为我国的温室气体控制,建设低碳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4结论 4.1相对于厌氧填埋。餐厨垃圾厌氧产沼利用、填埋气收集利用和焚烧发电低碳化程度最高,减排潜力最大. 4.2低碳化策略是。在条件许可的地区开展干湿垃圾分类收集,餐厨垃圾进行厌氧产沼利用,其次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回收能源:而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建设大型填埋场可以设置完善的沼气收集利用系统,建设小型填埋场可以使用准好氧模式,或在填埋之前进行好氧稳定预处理.4.3我困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约1.5亿t.通过适当提高沼气利用、焚烧发电和好氧稳定处理的比例,控制甲烷排放量,促进能源回收利用,就可以使我国2015年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显著增加的情况下,碳排放大幅减少l5%. 参考文献: 【l】氍贤。何品晶.邵立明.等.生物质组成筹异对生活垃圾厌氧产甲烷化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8,28(8):730-735. 【2】邵立明,仲跻胜,张后虎,等.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夏季CH4释放及影响因素Ⅲ.环境科学研究.2009,22(I):83—88. 13l赵磊,陈德珍,刘光宇。等.垃圾热化学转化利用过程中碳捧放的两种计算方法【J1.环境科学学报.2010,30I【8):1634—1641.【4】徐思源,陈MlJA,魏世强,等.莺庆市城『耵乍活垃圾填埋甲烷捧放量估算【J1.两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5):120—125.15】ElhammdehA,ElzeinA.Strategiesforthemunicipalwastemanagementsystemtotakeadvantaseofcarbontradingundercompetingpolicies:Theroleofenergyfromwastein Sydney【J】.WasteManagement.2009.29q[7):2188—2194. 【6】陈移蜂.蒲胴.冉景煜.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温窀气体减捧【J】.蕈庆J:学院学报(f{然科学版)t2007。2I(3):25—28,34. [71XianY'BalXOuyangZ。eta1.Thecomposition,trendandimpactofurbansolidwasteinBeijinglJ】.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Assessment.2007.135(I一3):21—30. 【8JCalnbroPS.Oreenhouse乎l螂emissionfrommunicipal w嘲management:Theroleofseparatecollection【J】.Wastemanagement,2009,29(7):2178—2187. 【9J赵flJ/,‘.赵天涛.韩丹.等.乍活垃圾p譬填埋场甲烷减摊’J控制技术研究【J1.环境污染1j防治,2009。31(12):48—52. 【10JZhaow’DervoetE。ZhangY'eta1.Lifecycleassessmentofmunicipalsolidwastemanagementwithregerdtog.mnhouso gas万方数据

瑞典碳税对碳排放的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瑞典碳税 碳税是一种促使温室气体减排并且促进使用清洁能源的污染税,它主要针对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气候和化石燃料的替代问题,而税收制度就成了抑制石油使用和促进寻找石油替代品最直接的工具。碳税也因其简单易行和公平的特性备受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关注。 瑞典在1991年进行能源税制改革时引入碳税,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且加速产业改革和创新。瑞典碳税的课税对象主要是石油、煤炭、天然气、瓶装气和汽油等化石燃料产品。其税率最初设立为100美元每公吨二氧化碳,1993年瑞典开始针对不同部门和不同用途设定不同税率,对消费者实行高税收而降低对产业的税收,并且直到今天也依然如此。其中工业、农业、林业和渔业只用支付标准碳税的21%。此外,这些部门还可以获得额外的税收减免和返还,而这主要取决于公司的销售价值和税赋之比。2013年,瑞典碳税标准税率已超过136美元每公吨二氧化碳,而工业部门仍享有约23美元每公吨的低税率。瑞典碳税的纳税人主要是能源和交通行业、私人家庭、服务业以及地区性供热产业,以约束化石燃料的消费。并且瑞典一直鼓励使用可替代能源,尤其是对生物质能(包括泥炭)实行免税。 自1991年瑞典实行碳税以来,瑞典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减少,并且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令人瞩目,尤其是在碳减排目标下,瑞典的产业结构正从传统的依赖化石能源转变为如今的以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瑞典议会在2009年通过了“整合能源和气候政策”的决议,包括:欧盟碳交易体系之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0年前减少40%;2020年前50%的能源消费由可再生能源供给;2030年前,瑞典的交通将不再依靠任何化石能源;2050年前,温室气体净排放为零;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至少占交通部门能源消耗总量的10%。几年过去了,瑞典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2年,瑞典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了20%,达到了历史最低值;交通部门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了11.8%。 瑞典也大力支持低排放汽车的研发和使用,促进公共交通减少排放。目前,汽车和运输技术日新月异,瑞典人驾车旅游减少;货物的运输方式从公路运输转移成轨道运输和海运;瑞典为对抗气候变暖而想出新招,给食品贴上碳排放标签,明示该食品在生长、加工等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以引导消费者选择更加绿色的食品,最终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工业燃料将转变为非化石燃料;工厂开始使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由于这些因素,瑞典液体燃料的消费能减少70%。最不可思议的是,包括供暖在内的瑞典电力输出,97%都不存在碳排放。过去的100多年间,水电一直是瑞典电力供应的基石。未来,依托水电的电力供应格局仍将继续。(与本文下面图片结合) 二)瑞典碳税可资借鉴之处 1.瑞典引入碳税的时机合理。瑞典在1991年引入碳税时,首先社会和政府普遍期望能以有效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其次瑞典有水电与核电的基础,并且瑞典因地制宜地开发了风电。我国现如今也有了水电和核电的基础,而且我国幅员辽阔,风电的开发前景广阔。 2.瑞典碳税着力保证税收中性。首先对于征收的税款专款专用;其次瑞典有选择地对部分行业进行税收减免和返还,比如农林渔业和工业。我国在全面实行碳税后,应着重注意这些问题,避免税收出现不合理和不公平的问题。 3.瑞典积极探索和开发碳减排的技术与方式,比如瑞典将货物运输方式从公路运输转移成轨道运输和海运,工厂开始使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等。瑞典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因技术进步而发生改变,越来越少的人在旅游时选择开车自驾,而公共交通则发生了极大改变,

建筑施工碳排放测算模型研究

建筑施工碳排放测算模型研究 1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亟需面对的重要挑战。2009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 旨在寻求减少碳排放以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途径。建筑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将带来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由建筑的碳排放带来的环境影响越来越大,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都为世界发展史上所罕见的。与此同时, 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随之不断加大, 据统计, 每年建筑领域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35%以上, 因此, 如何减少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就显得尤为重要。施工阶段作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而且最为复杂的阶段, 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 1] 。然而, 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政策要求, 低碳节能建筑大行其道, 部分低碳技术应用之后所减少的碳排放却尚不足以抵消因采用这项技术而带来的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增加的碳排放, 使得其应用毫无意义。因此, 研究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测算很有现实意义。 2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碳源分析 2. 1 国际碳足迹评价标准 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方法就是要做到碳减排,那么首要的问题是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去定量评价碳排放, 从中找到主要碳排放因子以形成碳减排措施, 并对每种措施进行量化评价找到最低碳的途径。目前, 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定量评价碳排放的方法是采用碳足迹评价标准。综合学者们对碳足迹的定义, 可以认为碳足迹是一项活动、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 在某一地理范围内直接和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或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 [ 2 ] 。根据国家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 SETAC )的定义, 碳足迹评价就是碳足迹的计算方法, 碳足迹评价标准就是对碳足迹计算方法的规定。碳足迹已日益成为了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目前利用碳足迹评价的规范和标准也不断推出, 主要包括欧盟的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 ENCORD )、英国的PAS 2050:2008、日本的TSQ 0010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制定的ISO 14067等。其中ENCORD 是最早颁布的, 于2001年10月颁布了第一版, 2010年2月颁布了第三版[ 3] , 在当前众多国际碳足迹评价标准中发展相对成熟, 并且应用最为广泛。ENCORD 指出只有清晰定义了碳排放的测量边界才能保证碳足迹计算的关联性、完整性、一致性、透明性与准确性。ENCORD将碳足迹的测量范围定义为三种: 直接碳排

碳排放计算方法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际能源使用情况,比如燃料账单/水电费上的说明,来乘以一个相应的“碳强度系数”,从而得出您或您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精确数字。典型的系数 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SO2(二氧化硫) NOX(氮氧化合物) 烟尘 CO2(二氧化碳)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推荐值:(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参考值:(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 火力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kWh)(克/度) SO2(二氧化硫) NOX(氮氧化合物) 烟尘 如何计算减排量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环保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大量使用各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

通过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关键。在节能工作中,经常需要统计分析二氧化碳减排量的问题,现将网络收集的相关统计方法做一个简单整理,仅供参考。 1、二氧化碳和碳有什么不同? 二氧化碳(CO2)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子量为44(C-12、O-16)。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含有约1%二氧化碳。液碳和固碳是生物体(动物植物的组成物质)和矿物燃料(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吨二氧化碳(C的分子量为12,CO2的分子量为44,44/12=)。 我们在查看减排二氧化碳的相关计算资料时,有些提到的是“减排二氧化碳量”(即CO2),有些提到的是“碳排放减少量”(以碳计,即C),因此,减排CO2与减排C,其结果是相差很大的。因此要分清楚作者对减排量的具体含义,它们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即减排1吨碳(液碳或固碳)就相当于减排吨二氧化碳。 2、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或“碳”? 发电厂按使用能源划分有几种类型:一是火力发电厂,利用燃烧燃料(煤、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等)所得到的热能发电;二是水力发电厂,是将高处的河水通过导流引到下游形成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三是核能发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