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探索与实践_方霞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探索与实践_方霞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探索与实践_方霞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探索与实践_方霞

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成功 (江苏省东台市时堰中学)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不仅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而且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来说,如何实现高效课堂的要求,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难题。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追求高效 目前,我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如课堂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长期以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形成了以教材为“本”的传统观念,这种教学观念以应试为核心,忽视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因此,对于历史教师来说,要摒弃旧的课程、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材观,树立新的课程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树立新的历史课程观势在必行。教师首先要理解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高中的历史教学不能仅仅关注高考升学率,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使命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课程有了兴趣,才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中。 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就要在备课时多下工夫,对于课堂的设计要新颖,首先,就新课导入来说,教师可以采用讲解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授课内容,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历史课导入设计多为新旧联系式,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其优点,但缺少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要想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兴趣,可以采用悬念导入法、图像导入法、歌曲导入法、诗词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方法。如在讲《外交关系的突破》以中美关系解冻为例,尼克松访华时,可以利用悬念导入法的方法进行讲解,首先对国内经济形势进行分析,然后再从国外特别是中苏、苏美以及中美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性分析,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让每个学生都从外交的角度来考虑整个外交政策的制定,从而认识到中美关系解冻和中美建交的必要性,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的课堂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对于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采用符合自身特点教学方法,不能盲目采用不切合自身实际的方法。 三、教授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的几种方式

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的几种方式 银川十五中刘晓燕 课堂教学总是以问题来呈现的,教学问题呈现的方式过于单一是造成教学问答模式化、程式化和课堂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丰富课堂内涵,真正反映课堂的应有面貌,使之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就必须运用多样化的问题呈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同一知识点,有经验的教师一般不会直接灌输,而是会利用种种手段,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感受这个问题情境之后,觉察到其中所发生的问题,引起探究问题的兴趣,带着强烈的动机去探索问题?下面我以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为例,具体说明: 一?问题从日常生活中引出 历史知识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引出本课重要历史人物梁启超时,运用许多学校也包括我校在内,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都组织学生背诵的《少年中国颂》,这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会很熟悉,很亲切,所以会有兴趣。 二?问题从视频材料中引出 过多的问题提问易造成支离破碎、碎问碎答的而缺少整体感,和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也容易造成思维倦怠。整体设计问题是解决问答式教学和碎问碎讲的主要策略。在讲述历史事件公车上书时,对它的时间、地点、发起人和上书的主要内容,设计为一个问题,所以,让学生从一段视频中整理历史性息,把这个历史事件就搞清楚了。 三?问题从文字材料中引出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常引用一些材料来引起学生注意,并通过对材料中信息进行分析?提取?整合,然后得出结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是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例如对康梁的主张的提问,先给出一些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四?问题从情境设置中引出 例如本课在内容进行到提问为什么光绪皇帝下决心变法?,没有直接提问,而是给出一段视频,让学生进入这个情境中,然后提问:同学们看到视频里这个略显清瘦的的年轻人,假如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五?问题借助假设猜想引出 例如在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时,借助身份猜想来分析变法措施究竟会得到哪些人的反对?哪些人的支持? 六,问题从角色扮演中引出 在讲到戊戌政变时,学生自编自导课本剧《谭嗣同夜访袁世凯》,从角色体验中,体味和分析当时人的心态,解决一组问题: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1维新变法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阻力?2袁世凯为什么背叛维新派?3,维新派自生有哪些弱点? 课堂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提问虽然普遍使用,但大多提问的效率不高,,提问的随意性较强,提问的针对性不强,提问对象的选择上常常只顾及到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对极少数成绩差或者调皮的弱势者,考虑不到,使他们游离于课堂教学的边缘。针对历史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我结合今天的授课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如何去有效、科学的设计问题 1、预设问题,问题由课标而来,如问题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尽可能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如问题日本算不算强国? 3、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如问题,你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怎么去发展、自强? 4、从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出发,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如问题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 5、、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疑,在学生思路的转折处设疑,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和矛盾处进行提问,这是有效提问的基本着眼点。如问题你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怎么去发展、自强? 二、如何去引导学生有效回答问题 在有效、科学的设计问题的前提下,怎样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吴永桂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吴永桂 发表时间:2018-12-03T12:00:16.0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05期作者:吴永桂[导读] 吴永桂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德卧中学 5624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73-01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基本的道理他们都明白,只是自制力较差,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兴趣、爱好,有敏锐的观察力,具备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给予适时的引导鼓励。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很活跃,教师应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精辟的观点应加以鼓励、概括升华和扩展,注意保护学生积极性和自尊心,这样学生也敢于发问。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和谐、民主、自由、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尊重教师、配合教师,才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并且秩序井然的课堂。 二、提高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 首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方面,应使其尽可能丰富多彩,借鉴一些历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课,还应该注重与一些其他教学科目的结合,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历史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可以和语文、地理进行很好地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广泛收集相关契合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良好地调动。 其次,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发挥。一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影响力和课堂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引导者,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点,并总结一些重要的历史规律。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一般都会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在军事、农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评论,同时结合影响社会进步的阻碍处进行综合评价。 三、用好图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只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一是史料的选择,大部分可来自课本,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自行选择一部分,有机整合;二是问题设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史料运用得当。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地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合作互动中解决问题, 形成多种思维方式,采取多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实践证明,小组讨论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己想想”“组内说说”等学习活动,在观察、思考、研讨交流中,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争辩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感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设计非常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清晰的板书下来,才能记下来,可以有学生代表到黑板板书,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同时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主体意识得到有效张扬。 五、信息技术手段和课程的有效结合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多媒体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的认识与实践

高效课堂的认识与实践 高效课堂的认识与实践 一、遵循教学规律,抓住教学本质,确立课堂主体 课堂教学始终以打造“自主、高效、个性化”课堂为中心,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使其学有所长,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看,必须抓好“三个转变”:一是观念转变,变重“教”为重“学”,变重“学习结果”为重“学习过程”,变重“知识传授” 为重“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培养”;二是教法转变,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讲授式”为互动探究式,变“以教知识为主”为“以培养能力和情感”为主;三是学法转变。变“听懂”为“学懂”,变“学会”为“会学”,变“以掌握知识”为重为“以掌握学习方法”为重。 强化“四个突出”:一是突出学生主体,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二是突出学习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 探究;三是突出合作探究,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 获得能力;四是突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落实“四个做到”:一是做到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在课堂上赋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每一个学生行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做到 导学案设计精巧,分层次教学精当,教师在制订教案、学案时,要 力求实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知识差异,分层次设计,分层次指导,分层次训练,使所有学生都能进步和提高;三是做 到课堂适时点拔精炼,随堂练习检测精细,课堂点拨时学生会的不讲,不需要讲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课堂检测分为必做、选做两种,“必做”要求人人做,“选做”只要求优秀生做,以解 决“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四是做到教学过程“五让”,即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让学生自己观察,二让学生自己思考,三让学生自己表述,四让学生自己动手,五让学生自己总结,就是

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9-01-24T14:14:15.1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0期作者:王春燕 [导读] 对于高中生而言,了解历史能够让他们了解中国以及世界的发展史。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高级中学443100 摘要:对于高中生而言,了解历史能够让他们了解中国以及世界的发展史。历史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阵地,通过对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能够培养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并且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了解到古往今来许多的大事件,使学生对于自己现在生活世界的由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古语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高中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会处世之道,让学生变得睿智明理,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努力找出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学习兴趣 一、历史背景的介绍 在学习历史这一学科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要联系时代背景去分析相关问题的成因以及产生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注意情景的设置,可以通向学生展示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将学生带入到历史情景之中去,再让学生去分析历史事件的时代意义等。比如在学习义和团运动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介绍当社会的政治情况、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以及文化程度等等。如当时西方传教士被准许在中国传教和成立教会,西方传教士以及中国信徒不受清政府管辖,且一些不良教徒欺压老百姓,但因教会的治外法权,老百姓不能得到公平法制的对待,从而造成了百姓的仇外心态,再加之当时社会有许多诋毁西方人的谣言以及旧势利的煽动,便有了义和团的奋起反抗。义和团盲目排外,只要是外国人就一概杀死,只要是外来的新事物一律不接受;义和团是以民间宗教和仇外情绪为精神纽带组成的松散集体,成员多为农民、小手工业者以及游民,政治立场不够坚定,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加速了中国与外国势利的仇恨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气焰,瓦解了帝国主义企图利用宗教入侵瓜分中国的目的,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气魄,促进了中国人民反抗精神的觉醒。由此可见,对于历史背景的介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甚至是不能理解的历史事件为何会发生——要将事件的时代背景等因素考虑在内。 二、设置问题,鼓励课堂探讨 历史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创新思维,让学生体会到学生历史的趣味与意义。对于历史的学习不能一味地朗读或背诵,教师要注意变换教学方法,设计一些值得思考的、能够勾起学生讨论欲望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讨论为何我国近代进行的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高中生可以从当时两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情况等方面进行讨论。又如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贡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还得到了哪些力量的支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讨论,高中生不仅能够了解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教师也可以趁此机会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而努力学习。提问过程是揭发历史事件中存在的矛盾的过程,高中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能够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对学生自身的思想高度的升华也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以外,激烈的讨论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 三、重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工作的开展 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对于任何学科来说都十分重要,对于工作历史的学习也是一样的。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课后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体系。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鼓励高中生在预习与复习时,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展开,从不同的途径去了解事件的经过或者人物的生平事迹。例如在学习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虎门销烟这部分内容后,高中生如果对于林则徐这位历史人物感兴趣就可以搜集有关于他的相关资料,试着分析是什么样的生活经历让林则徐做出虎门销烟这一壮举。高中生对一些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了解会更加喜欢历史这一学科,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做到了主动学习与了解历史。这样一来高中生的历史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得多了,在课堂上就会更加踊跃地发言,历史课也会更加得高效有趣。 “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对于历史的学习让高中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高中历史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尊重历史,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一起努力建设高效课堂,让学生主动开展对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与综合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文小兰《高中历史自主深入教学》.学术期刊,《文理导航(下旬)》,2016年,4期。 [2]徐洪侠《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学术期刊,《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年,5期。 [3]郭利贤《谈爱国思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学术期刊,《学周刊B版》,2013年,6期。

浅谈如何设计和恰当运用历史课堂问题

浅谈如何设计和恰当运用历史课堂问题 发表时间:2019-01-10T12:12:01.2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0期作者:刘云杰 [导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出和恰当运用历史课堂问题,不仅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安徽省阜阳市第六中学236000 摘要: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设计和恰当运用历史课堂问题”成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普遍关注的一项新的课题。对于这项新课题,笔者将结合自己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从历史课堂问题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怎样才能设计和如何恰当运用历史课堂问题进行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设计运用历史课堂问题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出和恰当运用历史课堂问题,不仅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和探究能力都有很大益处,因此设计和恰当运用历史课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笔者将结合自己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谈一些关于历史课堂问题的设计与运用的看法: 一、历史课堂问题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1.历史课堂问题设计应符合《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历史教师应掌握《历史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历史教材的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要求。《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导性纲领,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更应体现《历史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2.历史课堂问题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积极地探究。如学习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有关对拿破仑的评价,教师可以设计出这样的问题:“拿破仑是个有争议的近代历史人物,有人说‘拿破仑是英雄,应该肯定’;也有人说‘拿破仑战争狂人,应该否定’。你是否同意以上说法,请结合有关史实,阐述你的观点。”这样的问题紧扣学习的重点,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3.历史课堂设计的问题应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每一节课都有其中心内容,这些中心内容,包括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基本的历史概念和结论等,这就是历史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部编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节,其重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难点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在联系。教师就要围绕这些问题恰当设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 4.历史课堂问题设计应尊重和符合本校学生的发展规律。教师设计出的问题要立足于本校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一定要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实际。运用设计的历史课堂问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努力抓住学生学习状态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问题的数量要适中,设计出2—3个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去思考。 二、怎样才能设计历史课堂历史问题 1.设计历史课堂历史问题应掌握《中考历史考试纲要》。历史学科学业考试首先着重考查学生是否达到《历史课标》所确立的历史学科毕业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重视评价学生在《历史课标》所规定的历史课程目标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情况。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习和掌握《中考历史考试纲要》,用考试纲要来指导自己设计的历史课堂问题。联系中考,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渗透中考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触中考题型,便于尽早熟悉中考,而且提出的问题容易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历史教师要能够非常熟悉和驾驭历史教材。教师熟悉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设计合适的历史问题的基础。只有对教材非常熟悉,才能够去驾驭教材、了解教材体系,重新组织符合本校学生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提出真问题。提出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进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和探究能力。 3.历史教师应认真分析历年历史中考试题。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结构分为(1)试题类型: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归纳例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等。(2)难度要求:试题按其难度分为较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三种试题分值之比为7:2:1。分析历年中考题可以帮助历史教师提高设计出高质量课堂问题的能力,而且设计出的课堂问题能够紧扣《历史考试纲要》,这是对历史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大帮助,有助于教师的成长。 4.历史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大或太过小。教师设计的问题太大,初中生现有的知识是不能够解决的,形成的答案过于单薄,也就不能吸引学生上课兴趣,甚至会使学生思考的空间无边无际,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同时也不能达到历史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水平。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太过小,学生一看或一听就会,就没有必要认真思考,设计出的问题的价值性较低。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的难度应该适合学生,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恰当、直观,贴近学生实际。 三、如何恰当运用设计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一般可在新课导入、主题学习、课堂小结等阶段进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时运用设计的问题。导入新课时的教师使用提问,其目的是为了创设学习的条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教师可创设新颖的情境,设计新奇的问题。比较好的做法是,教师根据学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成由浅入深的问题链,不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以便于新课的学习和掌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主题学习时运用设计的问题。历史教材的每一课内容就是学习的一个大主题,其下的每一个子目就是一个小主题。这些主题是教学的主体内容,是学习的重点。学习主题时,问题的价值性往往决定着一节课教学的成败。例如:(1)恰当设疑,将活动贯穿其中。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这一过程中以组织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疑问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动脑、动口,体验成功与快乐,提高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启迪智慧。(2)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巩固学生已有知识的前提下,突破学习的难点、重点,生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小结课堂时运用设计的问题。利用问题进行小结,可以复习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可以检查反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师生进行教与学的反思,调整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承上启下,做好课与课之间学习内容的衔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中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千顷学校蔡文静 一、课题的提出: 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科教师几乎都在进行着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那么如何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课堂作用,建设高效的“生本”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升教学成绩,也就自然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主角,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一节英语课,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真正愿意学习、认真学习的不多,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很好。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制约着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直接制约着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由此可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和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途径。并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优化教学,最终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也有助于一线教师准确把握学科特点,更新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探索更有效的策略。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期待能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学生能减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能够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有较大意义的创新和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的策略:1.教学准备的高效性;2.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训练练检测的高效性;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4.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课题研究的难点: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重点: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的策略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以课题组为单位,由负责人具体实施,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加强理论学习,根据学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英语学科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当前教改的前沿理论,在平时的教学研究基础之上,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进行实践,通过句型研讨课,发现问题,完善操作思路,进一步补充、完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使之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实效性。开展课题组内研究,组织小组听课、评课,围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讨会,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理论知识,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形成课堂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摘要: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要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用全新的理念、合理的策略、科学的方法来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意义;策略 高中历史教师要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除了智力因素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重视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意义 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在当下更显迫切性和必要性。历史教师必须让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旨在通过学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1)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教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有一桶水”这句话,体现出“学高为师”的道理。教师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做法、先进经验和方法。教师要以改进策略为抓手,逐步拓宽学习的渠道,为学生创造更多历史学习的机会。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要为高效课堂构建服务的,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行为,以让学引思为指针,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2)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既要适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也要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要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轻松地投身于和谐的充满阳光的历史课堂学习之中。例如,教学“王安石变法”事件时,要在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北宋时的“三冗”与“两积”问题,让学生扮演王安石,成为历史事件中的角色,并讨论:如果你是王安石,会采取哪些措施化解北宋危机呢?王安石变法中哪些措施能稳固

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的几点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的几点思考 导读:本文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的几点思考,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的几点思考 梁珲 (江苏高淳高级中学)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是课堂互动的重要形式,明确提问的目的,科学进行课堂提问,把握好提问的方向,分好提问的层次,对于高中学生的思维形成十分重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把方向、分层次、创开发,会让历史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设计;分层次;创新;开发 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思维形成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在教学创新的今天,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设计,让课堂提问具有方向性、层次性与开放性。 一、把方向,问题设计要具有全面性 课堂问题具有全面性,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是对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考验。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只要有人能回答出问题,就算完成了课堂提问环节,很少考虑学生对于其

课堂提问的感受。把方向,加强问题设计的全面性,是一种课堂提问的技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的课堂问题,要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可以掌握,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去吃透历史知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教学发问,就是先给学生介绍问题的背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给学生固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再指定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关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当教师点人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心中也已经有了一定答案,每个学生都在提问环节得到了锻炼自己的机会。教师可以让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对回答者的答案进行评价,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 比如,在讲解《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就课本内容给学生讲解殖民扩张的表现以及世界市场拓展的过程,让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些关于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拓展的知识,利用丰富的图片与视频资源去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之后,教师提出“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问题,给学生五分钟时间整理思路,组织语言,然后挑选两到三位学生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课堂提问过程中,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也会通过对比来优化自己的想法,让课堂提问服务于全体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分层次,问题设计要具有针对性 课堂活动中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贴近教学内容,更要具有针对性。因材施教,是一个科学且热门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茂名市第十七中学西校区(原茂名市实验中学) 课题主持人:廖茂菊 课题组成员:伍尚康、吴国恒、陈欣、梁仁厚、王少帅 钟泽佳、程朝凤、周赛红、钟瑞梅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趋势 2004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在广东等五省区试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状况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实施新课改应让课堂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应让其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推进,我们也逐渐感受到课改后的一些反常现象,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果我们深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就会发现,低效、无效甚至根本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俯拾皆是,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然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教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因一味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和开展所谓的“研究性学习”而影响了新课改有效实施的现象大量存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然是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市在本课题研究领域尚欠深入具体,未能根据生源实际情况得到一套可以套用的方法,可操作性较弱,我校在本课题研究更是欠缺。本课题主要针对当时我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效率低下的实际而进行的应用性探索研究,其目的在于从现有的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上,提出一些实践操作措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水平,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从课堂改革到课程建构,再回归课堂。他们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板”,组建的教学单元,随即又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实行了教师模块授课调配,教材知识资源的重构、教师教学资源的重组,扮靓了课堂的精彩,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实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升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点,注重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注重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注重,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动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动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合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

浅谈高一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高一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高一历史课堂是否有效、实效直接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教师的历史教学 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本文主要阐述个人在教学中获得的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见解。对于高一历史课堂: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由初中生形态向高中生形态转型,包括学习观念、考试观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使学生能够适应高 一阶段的学习,适应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其次,教师也要采取一些有效性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师的创新意识;注重课堂导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层 教学等。这样,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自主学习,使历史课堂既达 到教书传授知识的目的,也实现育人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高一历史课堂形态转型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3-0064-01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科目的数量(增至9门课)、容量增加了,在高考 面前负担也加重了。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历 史教师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 初中阶段历史课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现行初中教材是按 照通史形式编写的,学生只有学好通史知识,知道上下五千年的基本史实,才能 掌握、理解深层次的知识。目前,初中历史已经纳入中考范围,这使得初中生的 历史水平整体得到提高。然而,初中历史课仍然是老师、家长、学生不重视的一 门学科,存在教学过程的间断性,应试突击性的问题。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高一 初期,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历史课的地位,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运用历史知识, 更不能实现育人陶冶情操的目的。 人类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重要历史 人物。因此了解这些重大的制度、事件和人物,探讨它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 用与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历史必修课程政治模块的重要目标。必 修二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进程中的重要史实。经济活动和社会 生活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人类的社会生产或经济活动总是与一个社会中的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以及经济活动的效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把握这 三个基本要素也就把握了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人类的经济活动一 方面创造了社会财富,另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它与政治活动、思想文 化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学习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历史,要关注经济活动的三个 基本要素,感受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要认识到它与人类政治 活动和思想文化发展的联系。其中的世界史部分相对于旧教材又增加了古代希腊 罗马的内容。高一阶段历史教材的知识是基础,是重点,也是难点,又是必修学 业水平测试和选修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比重较大的部分。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初 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高一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为今后两学年的历史教学做准备。 二、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高一历史课按照要求是每周2课时,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能够充分利用45分钟,发挥个人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当 前的考试要求。如:了解、理解《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2008

谈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谈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罗锐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进行探讨。分析和探究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以改善和提高历史教学水平,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不仅真正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更提升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一、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的几年来,学校、教师也都在积极的探索新课程下如何实施高中历史教学。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高考机制还没有明确改变,教学评价体系也没能跟上教学发展的步伐,许多教师还有顾虑,不敢贸然地按新课程要求进行授课。还有就是有些教师还不能真正领会新课程的精神,还停留在新课程的表面层次,停留在形式上。因此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了这样的几种情况: (1)“目标高考”型 由于现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模式仍以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与学生的主要标准,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教学成绩,为了获得好评,将目标对准高考,力求与高考的要求接轨,这种课堂仍是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一人独揽,唯恐讲不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是眉飞色舞,而学生在下面则是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参与程度很低,甚至有的课堂就没有学生的参与,只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结果是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有的只是沉闷无趣、身心疲惫。此种做法相信还普遍存在。 (2)“完成课标”型 一些历史教师机械的理解新课程,只重形式不重内容,为了完成“课程标准”而教学,出现了只有形式而无内容的“作秀课”、“展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仍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上有交流,有探究,但都只停留在课堂问答的层面,且问题的指向性较强,学生没有真正的思考或者说学生也没有机会去思考,因为教师只是想通过提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热闹之外又能给学生多少启发呢?这种情况下,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且停留在教材上的知识层面,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独特理解和独特感悟无从谈起,课堂提问的过程也就成了变相的灌输过程。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这些低效或是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严重的阻碍了学生主体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教学活动不能有效展开,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提高,更使学生对教师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上述教学的低效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那么素质教育就只是一句空话,新课程也将是一场空。因此, 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归宿,提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与方法 历史教师备好课的最终目的是上好课,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能指导个体将某一行为指向某一特定的目的,并将这一行为维持一定时间。学习动机在历史学习中是一个很有效能的动力因素,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将大大地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 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

[基于问题的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课堂问题的设计

[基于问题的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课堂问题的设 计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通过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它社会学科知识与技能,“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综合探究和社会实践能力、历史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从课程目标可以清楚明晰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这与问题式教学的“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谋而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达成以上所述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价值观目标呢?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种意义建构。学习者将学习内容置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问题解决,来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历史课堂要达成知识、情感以及价值观目标,从问题出发,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展开丰富而生动的答辩、演讲、表演等活动,使历史学知识与他们的认知系统相融合,逐步建立新的知识体系,使他们问题解决

的能力逐步提高,在富于情感的课堂表演活动中培养他们科学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于问题的历史课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呢?从问题出发,将学习内容置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一般的提问式教学固然比传统的叙述式教学好的多,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形式上也比较生动,使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但简单的提问式教学的缺点是,问题的预设具有封闭性,即答案具有唯一性特点,课堂流程围绕着标准答案而展开,只要某个同学的回答对上了标准答案,教学目标被认为已经达成。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本位为核心,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有效养成。本文更加强调问题的意义及价值,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的提出不应该只是老师的专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获得首先是从问题开始的,这个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困惑。没有问题是学习者最大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的重要途径。一旦问题被提出,学习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也就得以明确,整个活动进程也得到确定。可是初中生限于知识和能力,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困难,囿于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和心理情感因素,他们也缺乏提出问题的意识。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问题由老师提出,也就使得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