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新课标Book2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课前预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Book2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课前预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Book2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课前预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Book2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课前预习学案

Book2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课前预习学案

Warming up-Reading

学习目标:

1. 认识保护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要求学生掌握与野生动物保护有关的词汇和短语。

3. 要求学生掌握并能正确运用现在进行时被动语态结构。

4. 熟练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目的。

5. 掌握英文书信的基本格式。

语篇解读:

I. First reading:

Read the text quickly, divide it into three parts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1 (Para_____) A. A good example of wildlife protection.

Part2 (Para_____) B. What we can get from wildlife protection.

Part3 (Para_____) C. Why we need wildlife protection.

II. Second reading:

11____________

III. Third reading: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 according to the text.

1. Why do people kill antelopes in Tibet?

A. Because people often entertain themselves by hunting antelopes.

B. Because people want to get wool and fur from antelopes.

C. Because the meat of antelopes is delicious.

D. Because antelopes destroy their crops.

2. From the second paragraph we can conclude that ______.

新课标

一、语文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表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这里体现了工具生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 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综合素养是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生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特创新的理解。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3、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条件,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汉字是平面型方块文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的理据,汉字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长期以来,汉语和汉字对中华相互影响,也相互适应,汉语和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对语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语文课程要充分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向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正确把握课标与教材

如何正确把握课标与教材 正确把握课标与教材是备课的基本 教材是新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预设的基本线索.没有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就没有对文本的正确把握,我们的教学就会偏离方向,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也就会不知所云,丧失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正确把握以下四个环节,做到真正吃透教材,进而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一是把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整个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只有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才能与时俱进,居高临下的钻研教材,确定目标,探索创新,指导教学.我们要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结构体例,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了解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确定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把握教材内容.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教师拿到教材后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吃透教材,感悟文本,把握教材特色,和教材平等对话.教师只有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内涵外延和深度广度,才能最终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才能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好课堂教学.广东资深教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理解教材的重要. 三是把握重点,难点.教材内同类知识中分量较大,处于重要或主要地位的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全册

一年级语文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我上学了 单元说明 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编排入学教育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入学教育以儿童的口吻“我上学了”引领儿童走进学校生活,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内容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3部分。3部分有着较强的逻辑关系:从“我是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到“我是小学生”角色的转换,再到“我爱学语文”学科的定位,将情感熏陶、习惯养成与语言学习进行了有机整合。 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以蝴蝶页开篇,整幅画面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为背景,展现了各民族小朋友,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欢快地团聚在一起的情景。 第二部分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开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旅程。通过听读儿歌《上学歌》,体验“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喜悦与自豪,同时又让儿童有一个鲜明的角色转换意识,知道从今天起,将要从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走向更有规律、有计划的小学学习生活了,明白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激发儿童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读书、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以听、讲儿童喜爱的经典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观察插图,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一年级语文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1. 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 我是中国人 1 民族的国家。 2. 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我 1. 听读儿歌,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体会与家庭 上 我是小学生 2 生活、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学 2. 认识老师、同学,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参观校了园,初步树立小学生的角色意识。 1. 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初步体会正确 我爱学语文 2 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2. 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合计 5

准确把握课标评价建议

准确把握课标评价建议,让学生在文学的殿堂中畅游 作业要求:从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或其他试卷)中选择一道试题,分析其是否符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评价建议”的相关要求。 习作乐园: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我们可以观赏优美的景色,尽情地享受浓浓的亲情,品尝友谊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还有挫折带来的成长……生活正是因为有了味道各异的调味品,才变得有滋有味。请以“生活,让我懂得了”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用具体的事例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字数400个左右。(注意: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快乐、幸福、感恩、分享、自信、友情……”)(选自人教版山东省禹城市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小学期末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试题) 按照2011版新课标对于写作的评价建议进行如下分析: 1、新课标规定: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第四学段

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该习作话题要求学生“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快乐、幸福、感恩、分享、自信、友情……”在符合大前提的范围内无限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符合第二学段对写作的评价建议“鼓励学生大胆习作”。 2、新课标规定: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该习作话题以生活给我们的启示为选材,无论是“自然景物”、“亲情”、“友谊”或是“成功”、“挫折”都来源于生活或自然,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经历了不同的生活体验,其中必定有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或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例,因此,该话题学生写来会有真情实感,极大地避免了“无话可说”的情况的产生。 3、一点疑惑:关于作文字数的要求,新课标只就初中提出要求:在45分钟内完成500字左右的作文,而对于小学习作字数的并未作出具体要求,只是更多的强调学生在表达时做到真情实感、文从字顺、书写正确。如果硬性的规定了字数,难免会出现那种假大空的习作。但,毕竟具体的细节描写和真情实感的表达,是需要一定的字数来保证的。因此,四年级作文测试规定一定的字数也是必要的,且“左右”

深刻研读课标准确把握教材

深刻研读课标准确把握教材 ——对2011年版新《数学课标》的认识 金坛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问世,取代了使用近五十年的《教学大纲》,从此中国基础教育迎来了大变革,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新教材在一片惊奇声、质疑声、探讨声甚至谩骂声中,走过了不平凡的十二年,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建立了以新课程为中心的新的教学研究模式。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更加贴近中国基础教育的实际,修改稿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一、2011年版新《数学课标》的主要变化: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总体框架包括四个部分。实验稿: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修改稿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两个部分,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增加了课程基本性质。 (二)数学观的变化;数学观的变化是“三句”变“四句” 实验稿: *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改稿: *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 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修改稿把实验稿的第一、二、三句话进行了浓缩、提炼,表达更精准、确切。增加了一句话,说明了数学的地位及作用。 (三)理念的变化 1.核心理念的变化:“三句”变“两句”: 实验稿的“三句话”: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改稿的“两句话”: *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字,知道每个数字的具体意义。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和难点: 1、认识7个字,知道每个数字的具体意义。 2、在识字中体会数词和名词的搭配。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导学 活动一:初识《金木水火土》 活动任务:探究“怎样才能读通这篇课文?”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勾画生字词。 3、小组讨论:把自主学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看图。 活动二:走进《金木水火土》 活动任务:探究怎样用最快的速度学会“一至五”?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呈现出来,全班齐读。 2.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生字。 3.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展示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5.梳理提升:看谁学的最快,记得最牢。 活动三:品味《金木水火土》 活动任务:比一比“谁能朗读并背诵课文”?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三呈现出来,请一个小组齐读。

2.自主学习:小组内轮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指导朗读,背诵。 三、导结 课堂小结:哪位小朋友说说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2、《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5咯数字,认识生字“上、下”,并会背诵课文。 2、认识田字格和笔画“横”、“竖”,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会写“一、二、三、上”。学习重点和难点: 1、会人7个生字,会背诵课文。 2、会写“一、二、三、上”。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2、认读数字卡片。 二、导学 活动一:初识《金木水火土》 活动任务:探究怎样记住“上、下”两个字。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用课件呈现出来,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插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自主学习生字。 3.小组讨论:把自主学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准确把握课标要求 提高识字写字效率

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提高识字写字效率——邹城市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研讨会 2011年3月15日 一、问题归纳 关于识字教学 1、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既要学文,又要识字,还要写字,同时还想要孩子们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等学习习惯,识字量太大,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2、由于识字量大,课时紧,造成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怎样才能巩固掌握,更好地解决生字回生的问题? 3、学生对识字写字缺少兴趣,缺乏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如何解决? 4、农村孩子识字起步晚,起点较低,识字教学时,教师们感到时间紧,课上巩固练习不足,因而识字效果不好,低年级教师对完成识字任务感到困难。 关于写字教学 5、低年级学生写字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的姿势。强调了握笔和坐立姿势,屡屡纠正,可有些学生坚持不到一会,又故姿重演。(坚持培养写字习惯问题) 6、田字格中要求书写的字,有的不是在本课课文中出现的,没有具体的语境,教起来有时觉得音、形、义结合不紧密。不知如何处理?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字?(组词说话、识写结合、识读结合)

7、部分孩子在课堂上因为有了老师的示范,能够掌握老师所示范的字的间架结构。但是老师示范不到的字,学生就算认真观察,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丢掉笔画、写的不匀称、书写笔顺不正确等等。课上哪些字需要细细地指导和范写?(突出重点结构关键笔画) 二、转变观念 观念一:识字教学由“认写同步”,拖长识字时间,变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提速,降低难度”。 以往从教学大纲到教材,片面强调识字的“实”,生字不识便罢,一识就要求“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由于要求“四会”,要求“认写同步”,每册识字数量必须加以控制。以原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前四册的识字量分别是160个、280个、380个、360个,共计1180个。每册本来不大的识字量,由于认写等要求一步到位,师生负担很重。 语文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不仅是识字教学要求的变化,而且是识字教学观念的变化。即由“认写同步”、全面要求,调整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识字提速”,“识字提速”的直接目的是便于小学生及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的阶段。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实验教材,前四册的认字量分别是400个、550个、450个、400个,共计1800个。小学生认识1800个常用字,便可覆盖书报刊物用字的90%以上。也就是说二年级学生,阅读书报刊物基本上无生字障碍。“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识字策略,使小

2018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情况—全面版

一年级上册要点归纳 第一部分:汉语拼音 23个声母 b、p、m、f、d、t、n、l、g、k、h、j、q、x、zh、ch、sh、r、z、 c、s、y、w 注意: ① 平舌音:以z c s为声母的音节 翘舌音:以zh ch sh r为声母的音节 ②zh ch sh r和z c s的位置,这个地方很容易出错。 ③ 分清b和d、p和q。 ④ 特别注意f、t、j三个字母小弯的方向,别拐错弯。 24个韵母 单韵母(6个)a、o、e、i、u、ü 单韵母都只有一个字母 复韵母(9个)ai、ei、ui、ao、ou、iu、ie、üe、er 复韵母由两个字母构成 前鼻韵母(5个)an、en、in、un、ün 后鼻韵母(4个)ang、eng、ing、ong 注意: (1)分清ei和ie、ui和iu、üe和ün. (2)特别注意“ou和er”,很容易出错。 (3)介母:i u ü 16个整体认读音节 zhi、chi、shi、ri、zi、ci、si yi、wu、yu ye、yue、yuan yin、yun、ying 注意: (1)整体认读音节不能拼读,要直接读出。 (2)分解开需注意:yu(y——ü)yue(y——üe)

yuɑn(y——ü——ɑn)yun(y——ün) 音节的拼读 1.能直接成音节的(零声母音节)有:a、ai、ao、an、ang e、en、o、ou、er 2. 二拼音节:声母+韵母。 3.三拼音节:声母+介母+韵母。 ①u-o(除bo、po、mo、fo、wo外,其余声母与o拼都要加介音u)。拼音的标调规则 有ɑ先找ɑ,没ɑ再找o、e,i、u并列标在后。 1.按照六个单韵母(ɑo e i u ü)的先后顺序,有ɑ声调就标在ɑ头上,没ɑ就标在o或者e的头上,以此类推。 2.特别注意:i和u都有,哪个在后面就标在哪个头上。 易错点 1、易写错的字母: ① 声母:b-d, p-q, t-f 三组字母易混淆写错。 ②f的第一笔写反,t 的第一笔写反,j的第一笔写反,成了右弯,s写反。 ③ai-uiei-ie ui-iu ou-iu ie-ue un-ün几组韵母的字形要分清。 ④ 整体认读音节:yu ye yue yuan yun 中的去掉两点的ü要写成u,不要写成原来的ü。 2、易错的知识点: ① 整体认读音节只有16 个,不要把yan, you, wo, ya, er 等误认为整体认读音节。 ② 声调易错的地方:第二声与第三声容易混淆,特别是在音节词中第三声会标成第二声。 ③ 复韵母及音节中的声调容易标错位置,要牢记标调规则:有a不放过;没a找o,e;i, u并列标在后。 ④j, q, x 只和ü相拼,不与u 相拼,j, q, x 和ü在一起时,ü上两点要去掉,如ju, qu, xu, jue, que, xue, juan, quan, xuan中的都是去掉两点的ü,不是u 。在这些音节中要写成u,分开时要记住写成ü。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师能否尽快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建设者的前提条件,也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课程理念:显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的实践,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 (二)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课程目标直接制约着学生生活的内容和形式。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目标指向是单一的认知领域,课程目标的设计忽视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缺乏对学生可能生活的构建,从而导致生活意义的丧失,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定格在既定的教科书上,课堂生活缺乏现实感、缺少生命的活力、成功的体验、个性的张扬,以至于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习成了他们的苦役。 第一,新课程确立起新的知识观,从而走出了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也就是说,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合理地承认了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第二,课程确立起新的学生观,从而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新课程认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所以,新课程从三大关系上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划课程目标,即学生与自我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

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这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了新的起点。第三,新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 (三)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目标,就是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放性和创新性是课改的灵魂。积极稳妥地走向综合化上。新课程体系强调的学科领域的综合化,这是体现新课改的开放性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不仅使新课程开发与创新课程相结合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设了极大空间。新课程体系在焕发着开放性光芒的同时,又在充分展示着自己创新的魅力。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与以往的不同,是一个开放的,创新的体系。 (四)课程内容:倡导新、活、宽。 针对过去学科教材内容表现的特点,新课程提倡的是新、活、宽。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尊重童文化,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强调的是问题解决,引进了许多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知识。课程内容要宽,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详细列举了教科书之外的语文课程资源,即语文课程内容无时不有,无时不在。 (五)课程学习方式:突出学习方式变革--自主,探究与合作。 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课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各知识点专项训练

拼音归类训练 (一) 一、默写六个单韵母。 二、按顺序默写二十三个声母。 三、按要求分类写下来。 a g u t m e r ā p i c o 单韵母: 声母: 四、 照样子写音节。

b —ù→( bù ) zh —è→( ) x —ǜ→( ) d —u —ǒ→( ) n —ǚ→( ) h —u —à→( ) q —ǜ→( ) z —u —ō→( ) 五、把图与对应的音节连起来。 sh ī zi dú shū sh ā f ā luò t uo 六、看图,选择合适的音节写下来。 shū bà ba dà shù qí zi y é ye

七、看图,给音节加上合适的声调。 bi yi fu da xia hua duo da mi 八、看图把音节补充完整。 ī g y l h á ì ch zh i 九、把图与对应的字连起来。 猫鱼牛鸡狗鸟兔鸭 十、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写下来。 yú má yá hétǔmù pízhú huǒshí 土鱼火禾目石竹皮牙麻

(二) 一、请你帮a、o、e、i、u、ü找朋友,组成8个复韵母写在四线三格里。 二、读一读,按要求分类。 p iu zi sh w ying ie k yi wu er n u en yuan 声母: . 韵母: . 整体认读音节: . 三、下列音节的标调哪种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xiā ( ) shǔi ( ) niú ( ) hǔan ( ) xíe ( ) z huō ( ) níu ( ) huǎn ( ) què ( ) bái ( ) lái ( ) zhúo ( ) qùe ( ) baí ( ) leí ( ) 四、填空。 b—( )→ bái q—( )→ què x—ǘn→( ) j—u—àn→( ) l—üè→( ) g—( )—ā→guā ( )—ín→mín x—i—ǎo→( ) 五、看图,选音节写下来。 dú shūmǔjīqìqiú huāgǒu yuè liang nào zhōng xiān hè chǐlún lǎo hǔbái tù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 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 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最高宗旨。过去应试教育过,我们称之谓精英教育。因为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育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绝大数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学生负担过重导致学生对学生失去兴趣,学生的辍学率高,只有少数精英才能达到目标要求。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新课程标准价值趋向是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从教育,它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这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过去的教学大纲关注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新课标则着眼于未来对国民素质的要求,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应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共鸣;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在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修养。 二、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总的来说,传统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结论与过程并重。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是帮助、引导学生的学。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内容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启迪,引导可以表现为激励。 三、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观。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及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观点怎样的呢?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之所以学生是发展的人的:(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有各自的特色,这要求教育者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行不同的教育方式;(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人是不断发展成长的过程,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此理。我们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受教育阶段的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学生成长途中,要靠我们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是独特的人,把学生看成独特的人,(一)学生是完整的人,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这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偏片地把学生看成好生、差生,应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量的时间和空间。(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最新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资料

知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干什么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这些词语我们是不是很熟悉?我们每天写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目标时都要用到这些动词,可是这些动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它们放在教学目标里需要我们达成到什么程度?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必将在《标准》理念引领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做到有效地教,高效地学,是我们当前一线老师们关注话题。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效的学习开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一、教学目标行为动词及其运用 (一)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标准中有两类行为动词: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另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 这些词的基本含义如下: ?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举例说明: 二年级《对称》教学中的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理解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掌握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会画对称轴,运用轴对称知识来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察、猜想、验正和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创新等能力。 ?在本标准中,使用了一些词,表述与上述术语同等水平的要求程度。这些词与上述术语之间的关系如下: ?(1)了解 ?同类词:知道,初步认识。 ?实例:《小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其中的一条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负数》中其中一条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随着国家制定的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要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教育者,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是关键,是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内涵,不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施,民族的素质就得不到整体的提高。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 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最高宗旨。过去应试教育过,我们称之谓精英教育。因为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育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绝大数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学生负担过重导致学生对学生失去兴趣,学生的辍学率高,只有少数精英才能达到目标要求。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新课程标准价值趋向是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从教育,它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绝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这有利全体儿童的发展,同时,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过去的教学大纲关注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新课标则着眼于未来这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标准。这三位一体的目标要求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应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共鸣;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在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修养。 二、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总的来说,传统教学的是教与两方面的机械叠加。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结论与过程并重。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是帮助、引导学生的学。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内容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启迪,引导可以表现为激励。 三、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观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及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观点怎样的呢?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之所以学生是发展的人的。(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有各自的特色,这要求教育者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色,实行不同的教育方式;(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人是一处在不断发展成长过程,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此理。我们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套】

备课本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我上学了 单元说明 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编排入学教育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入学教育以儿童的口吻“我上学了”引领儿童走进学校生活,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内容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3部分。3部分有着较强的逻辑关系:从“我是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到“我是小学生”角色的转换,再到“我爱学语文”学科的定位,将情感熏陶、习惯养成与语言学习进行了有机整合。 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以蝴蝶页开篇,整幅画面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为背景,展现了各民族小朋友,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欢快地团聚在一起的情景。 第二部分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开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旅程。通过听读儿歌《上学歌》,体验“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喜悦与自豪,同时又让儿童有一个鲜明的角色转换意识,知道从今天起,将要从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走向更有规律、有计划的小学学习生活了,明白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激发儿童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读书、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以听、讲儿童喜爱的经典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观察插图,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我上学了 1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1. 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 我是中国人 1 民族的国家。 2. 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我 1. 听读儿歌,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体会与家庭 上 我是小学生 2 生活、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学 2. 认识老师、同学,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参观校了园,初步树立小学生的角色意识。 1. 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初步体会正确 我爱学语文 2 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2. 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合计 5 2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教学设计时如何把握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设计的基础与依据,是课堂教学目标落实与否的重要标准,在前段时间的教学任务中,或多或少很多老师出现看教材定目标,甚至只教教材,不看课标的现象,使得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新课改也以进行了10余年。课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课标意识已经开始走进一线教师的心灵。 而如何把握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呢,我觉得在教学设计方面应该注意几个方面: 二、课程目标就是指地理教学活动中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即预期的地理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而内容标准即是课标中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对 教学内容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设计把握二者的统一,我认为得 从课程理念,知识结构.内容标准课程目标与学生的实际进行全面整和优化,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创新特色让学生更容易去了解掌握地理知识.认识 地理事物,并能在现实中运用.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区域地理教学作出了大胆革新,高中涉及到区域的内容都是使用“以某区域为例”……如何如何。不同版本的教材选讲的是不同的国家,分析的是不同地区的案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疑问是今后怎样考试。其实,不规定讲哪一个国家就意味着所有的国家都可以讲,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国家在课程标准面前都是等值的。如果是考河流知识,则所有的河流都可以作为考试的素材,无论是学过的还是没有学过的,甚至可以是虚拟的某一个区域或某一条河流。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地理学的两个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地域性”,在地理学中,“区域”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形态。区域地理有着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着“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基本理念和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区域知识已不是目

细化解读新课标方案

细化解读新课标方案 一、背景情况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与细化,可惜这一点被许多教师遗忘了,至少说很多教师没有重视这一点。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就是要教师学会怎么样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在“课程总体目标”、“学科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教师看不到这种差异,把课程总体目标直接拿来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学中的僵化和形式化现象。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直至厌学就是这种现象的必然结果。 这次由教育局发起的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活动,为解决上述问题搭建了一个平台,学校上下都非常重视,关注度很高,可以说这个活动老师需要,教学需要,课改需要。 二、指导思想 通过课程标准的解读,全体任课教师要明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透彻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编排意图,准确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有效课堂。各学科组要以解读新课标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三种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三、建立领导小组和学科工作小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学科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四、具体要求 1、认真学习教育局相关会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各学科组要制定解读计划,并迅速落实到行动上。

2、不得虚化解读过程,不得偷工减料,要重实效,解读的成果拿到课堂上要有用,对老师的教学要有帮助,对学生的学习要有帮助。 3、全员参与。各学科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做到任务分彻底,人人有任务。 4、活动结束后,由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评出解读课程标准先进学科组和先进个人并给与奖励。 5、情况通报制度。各学科组组长每周向领导小组汇报一次解读工作的进展情况,说清楚解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争得学校的帮助和指导。 6、领导小组成员要降低工作重心,经常深入到学科工作小组中了解情况,参与解读过程,及时解决老师在解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到既指导又服务。 五、解读流程 1、全员培训阶段:外请专家组织集体培训,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要积极自学相关理论,提高解读能力; 2、阅读研析阶段:熟悉课标内容,研究分析细节设计; 3、理解把握阶段:理解课标的意图、意义,把握关键、细节; 4、具体实施阶段:具体分解、细化,实施操作、运行; 5、评价反馈阶段:反思、检测、评价,反馈矫正、完善。 六、解读方法 1、把握核心内容 明确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任务与要求。 2、把握基本框架 分析课程内容标准的编排特点,以及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年龄和心理特征。 3、理解求 研读各版块、各单元、各部分、各系列提出的具体目标、任务、标准和要求。 4、借鉴有益经验 阅读实施建议和附录,从中借鉴有益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理解教材编写的原则和要求。 5、把握关键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