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山西煤炭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山西煤炭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山西煤炭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山西煤炭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山西是我国最主要的煤炭生产地,煤炭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从2012年至今年年初,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工业跌入低谷,山西煤炭行业首当其冲,似乎进入穷途末路,诸多煤炭人面临精神崩溃,全省经济“因煤而困”。自今年2月以来,煤炭价格止跌回升,一路上涨,“叫好”声一片,诸多煤炭人又开始精神亢奋。

煤炭行业能否尽快摆脱这种非理性、非冷即热的状态,决定着山西煤炭产业能否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对于实现省委提出的“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实现山西振兴崛起”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黄金十年”后期,我一直在给煤炭企业泼凉水,呼吁大家清醒;去年全行业一片悲观,我又一直给煤炭企业鼓劲,“风雨过后是彩虹”“希望总在绝望中诞生”;当下煤炭市场引发躁动,我仍然要大声呼吁:一定要冷眼看煤市。

1 正确看待当前的煤市和走势

当前,全国煤炭市场结束了连续4年的持续下跌,自年初至今一路反弹,尤其是7月份以来涨势迅猛。煤炭产业是起死回生还是回光返照?是昙花一现,还是趋势反转?

1、近期看(3—5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处于恢复性上涨企稳阶段,但总体上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一致。

这次危机面临的不是周期性问题,而是结构性难题,最根本的是煤炭产能过剩。今年2月以来尤其是7月份以来全国煤炭市场的快速反弹,绝不意味着自2012年煤炭市场出现拐点以来的趋势反转,而是多重因素短暂集中作用的结果。

一是去产能政策实施的因素。全国煤炭产量持续下降,在消化了进口煤增幅的同时,产量降幅大于消费降幅,1-3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24.6亿吨,同比下降10.5%(大于消费降幅8.1个百分点)。

这是当前煤炭市场好转的根本原因,不是需求增加的结果,而是供给减少的结果。而供给减少的原因,则主要是去产能、控产量实施276个工作日起了关键作用。

二是保增长政策刺激的因素。

国家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广PPP模式,以适量的政府引导资金更多地激活民间投资,增强整个经济的终极动力,刺激了市场对煤炭等资源的需求,稳定了市场预期。

三是煤炭内生价值自我修复的因素。煤炭价格持续4年一路下跌,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违背价值规律,必然会触底反弹。

四是气候变化等偶发因素。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全社会用电量大幅增加;公路治超与铁路运价调整,煤炭运输成本上升和国际煤价大幅上涨;加之去产能,导致市场供应偏紧、价格上升的预期不断增加。

五是投机资金炒作的因素。本轮煤价上涨的背后不乏投机资金的影子,会造成非理性的价格预期,造成价格过快上涨,导致市场大起大落。

六是国际市场拉动的因素。中国煤炭市场已经被“国际化”,国际煤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国内煤炭市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一是本轮煤炭价格的反弹不存在持续大幅反弹的现实基础;二是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三是近期煤价上涨已经提前释放了市场预期,煤价终究还会回归理性。

2、中长期看(20—30年):煤炭行业依然可以大有作为,必须坚定信心、改革发展。

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今日的过剩只是一种宏观失调导致的阶段性相对过剩。作为中国的基础能源,煤炭肯定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提“后煤时代”尚早,“去煤化”不可取。现阶段,我们必须坚定对煤炭产业发展的信心。

信心来自何处?

一是来自我国国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指出:“我国国情是以煤为主,我们对煤的注意力不要分散,要做好煤炭这篇文章”,“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加强国际合作”。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能源进口依赖度大,特别是石油对外依赖度逐年快速上升,能源需求缺口大。我国能源储量“富煤、缺油、少气”的秉赋特性,决定了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主要能源。作为煤炭行业,应保持这种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

二是信心来自于山西省情。

(1)山西是资源大省、产煤大省。2014年全国煤炭基础储量2399.9亿吨,山西占全国的38.4%,位列第一。目前,山西煤炭产能达14.693亿吨,近三年产量都近10亿吨,占全国的25.7%。

(2)山西煤炭品种全、质量优。全省有9种煤,其中气煤、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储量各占全国同煤种储量的50%左右。

(3)山西煤炭赋存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大部分资源赋存稳定,整装煤田多、规模大,便于集群开发,开采成本相对较低。

(4)山西区位好,位置佳。地处全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晋陕蒙三角地带,位于我国东西部结合的中间地带,区位优势明显。

(5)山西现有煤矿井型大,机械化程度高。淘汰了30万吨/年以下煤矿,煤矿机械化程度达99.97%,平均单井规模接近185万吨。安全保障能力逐年提高。

三是信心最终来自于煤炭行业干部、职工队伍——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更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对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大力支持。

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必须抓住今后20年煤炭行业转型发展最后的历史机遇,依托煤、超越煤,实现山西煤炭产业的华丽转身。正如省委书记骆惠宁同志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所指出的:必须坚决跳出“市场好时无暇调整、市场差时无力调整”的怪圈,紧紧抓住市场倒逼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走上转型之路。也正如代省长楼阳生同志主持召开省政府第134次常务会议时所指出的:必须把功夫下在促转型、调结构、增动能、打基础上,谋定战略抓落实,着眼长远抓当前,努力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迎难而上,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认清现状,是立足当下的基础。一切科学的决策都必须建立在对现实状况的精准把握之上。山西作为我国煤炭生产和供应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和工业基地,这一战略地位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1、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优势明显。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有大同、宁武、河东、西山、霍西、沁水等六大煤田。形成了北部动力煤、中部炼焦煤、东南部无烟煤三大煤炭生产基地。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

2、山西煤炭产业已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西煤炭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全省2006年、2009年经过两轮整合重组,煤矿数量大幅锐减,全省关闭淘汰了30万吨以下矿井。煤炭产业结构、产业集中度和经济增长方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优化,为山西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已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

3、山西煤炭产业特点鲜明、突出。

贡献大,煤矿多,产量高,灾害重,结构单。全省煤、焦、冶、电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80%左右,其中煤炭约占40%。煤炭的深加工滞后,转化利用率不高。很大程度仍停留在单纯地产煤、卖煤上,停留在原煤生产及其初加工上,而真正具有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利润率的深加工转化产品该大的反而不大。现行山西煤炭产业管理体制僵化、缺乏活力,企业负担重,办社会的包袱沉重。

山西煤炭产业尽管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第一、思想观念不新。

一是计划经济思维的束缚,“等靠要”思想严重,企业有困难,不是找市场,而是还习惯于找市长、甚至找省长,这一点国有企业尤为突出;二是“官本位”观念的束缚,一些企业领导不习惯于当“企业家”,而是热衷于当官、讲行政级别,企业行政化色彩浓厚;三是夜郎自大思想的束缚,老是忘不了、放不下山西曾有的辉煌,放不下“产煤第一大省”的功劳簿,不能从煤炭思维、资源依赖的禁锢中自我解放出来;四是因循守旧意识的束缚,干部群众存在着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惯性,穷困不知思变,落后不知图新,缺乏那么一股子闯劲、拼劲,缺乏那么一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创新精神,等等。

近邻内蒙古此轮经济下行中受到的冲击明显小于我省,源于其在煤炭主体企业设置、对外开放力度、民营企业

活跃度、煤炭转化力度上都超过了山西。

第二、产业集中度不高。

山西作为全国第一产煤大省,去年煤炭产量9.75亿吨,神华集团去年煤炭产量4.74亿吨,但掌控或引领着全国煤炭市场的定价权。对比神华,山西有三大差距:(1)市场话语权弱;(2)人均效率低;(3)产业链条短。

市场话语权弱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产业集中度低,其根源在于山西煤炭资源的整合还没有彻底到位。人均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也是产业集中度低。矿井多,单井规模小,用人多。神华集团单井平均规模是690万吨/年,而山西不足185万吨/年。当然,神华集团产业链条完整,纵向有煤、电、油,横向有路、港、航,这个优势是无可比拟的。

第三、体制机制不活。

最突出的是存在着行政干预过多、审批事项繁杂、部门多头管理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权力监督制约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省属国有煤炭集团政企不分,没有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政府化、企业家官员化,政府把企业当部门来管理,把企业家当官员来对待。企业家“官本位”意识严重,把企业当政府来运行,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企业无法按规范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来运行,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四自”要求还相差甚远。

第四、产业结构不优。

除了“一煤独大”,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链条不长、替代产业不优。煤炭的深加工和绿色转化产业链条主循环尚未形成,煤电材、煤电铝、煤焦油等循环延伸产业质量不高,主要循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有的“循环不经济”,有的企业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责任,有的企业无循环经济发展意识,仅为单纯的产业扩张。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乙二醇等现代化工项目的开发建设缺乏系统、科学的战略规划。山西煤化工产业整体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与煤关联不大的非煤产业,同样也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产业协同效应差,规模效益差等问题。

第五、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当前,山西煤炭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科技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快不高、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煤炭产业和以煤为基相关产业的支撑能力不足、推动作用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尚未形成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很少,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开发不足,尤其是煤电、煤焦、煤化、煤建材、煤机装备等煤基产业尚未形成优势,并且多数产品仍处在产业链中低端,对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贡献率不高,与煤炭大省、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以上问题,是差距,是劣势,但更可转化成为奋起直追、后来者居上的潜在动力和后发优势。

3 找准突破口,打出组合拳实现凤凰涅槃

1、加快推动煤炭行业改革——资源再整合、产业再重组。

(1)进一步实施战略性重组,发展煤炭大集团,推进煤炭产业集约化发展。依托动力煤、炼焦煤、无烟煤“三大品牌”,综合运用市场、法律、经济手段,实施煤矿企业战略性重组。整合重组优化的原则是按照不同煤种、不同区域,整合重组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性质的特大型、“巨无霸”煤炭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减少煤矿数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矿井单井规模,提高人均产煤效率,从而切实提升山西煤炭产业在全国煤炭市场上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2)推进三大煤炭基地建设,提高煤炭生产控制力。以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集中资源、集中优势,建设煤炭大基地,在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煤炭生产控制力。以大型煤炭企业为开发主体,有序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个大型煤炭基地,大力推进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形成多向关联、综合开发、循环发展的大型煤炭基地产业格局,做大做强煤炭企业,确保企业持久健康发展,推动传统煤炭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最终实现科学发展。

(3)紧跟世界生产服务业发展趋势,组建或引进专业化公司。对煤炭、煤化工等项目,不妨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组建或引进专业化公司,进行专业化生产经营管理。此举可以有效地化解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专业化施工队伍不足和安全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2、加快深化国企改革——激发动力、释放活力。

在厘清国企体制机制等制约问题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分类施策,采取“七个一”的措施,强力推进国企改革:(1)解开“一个结”,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国家经济控制力简单混同于国有经济控制力、混同于对国有企业持股比例这个“结”。

(2)搞好“一个分类”,就是按照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的要求和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合理划分公益类和商业类(包括商业一类和商业二类)国有企业,并根据不同的类型分类施策,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监管方式。

(3)定好“一个位”,就是明确政府、国资监管部门和企业各自的角色定位,各司其职,各擅其能。

(4)划定“一个框”,就是划出政府部门和国资监管机构权力边界的框,要大力推进“六权治本”,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水平,引导国有企业理顺内部治理机制,划好母子公司权责利边界,划好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的权责边界。

(5)拆掉“一堵墙”,就是拆除束缚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围墙。通过改革工商管理体制、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等方式,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改变政府部门主要履行事前审批职责为主要履行“事中监督、事后追责”职责,构建“法不禁止即可为”的经营环境,增强企业自主选择业务、快速捕捉市场机遇、主动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6)敞开“一扇门”,就是打开国有企业吸收利用非国有资本的大门,树立“与巨人同行”的理念,借力、借资、借技、借智,拿出优质资源吸引优质的战略投资者,发展优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7)用活“一个工具”,就是用活资本市场这个国企改革的助推器。充分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国有企业实现整体上市、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拓展证券化运作渠道,创新煤炭金融产品,鼓励煤炭企业债务重组,支持企业跨区域、跨领域并购重组和国有产权跨区域、跨领域流转,把“死”资产变成“活”资本,不断提高运营水平和盈利能力。要强化经营的理念,经营煤炭资源,经营煤炭资产,经营煤炭市场,经营煤炭流通,向下游产业延伸。

3、加快做强做优煤炭物流——充分释放山西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谁控制了物流,谁就控制了价格。山西煤炭流通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应积极发展现代化、专业化煤炭物流企业,形成集仓储、加工、配送、网上交易、融资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产业链和集铁路、公路港口、航运于一体的大物流服务体系。应积极探索建立包括资源储备、产能储备和现货储备等多种形式相联贯的战略储备体系,发挥季节调峰、价格调节和应急保障的作用。

4、加快推动转型发展——抓住最后的机遇。

(1)大力发展先进产能。突出调整结构主线,把无效的产能淘汰掉,确保“十三五”期间全省煤炭总产能“只减不增”,完成中央安排山西的去产能任务。要通过新增综合单产达标、新增工效达标等途径,增加先进产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矿井。

(2)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煤炭主业发展上应坚定不移地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延伸,走出一条内涵发展、创新驱动之路。在产业转调上应加快形成煤电一体化发展模式、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模式和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相互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是加快煤电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水平和规模提升,深化省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与五大电力央企合作,以建立股权为纽带的煤电联营和签约契约为基础的长协合同为主要形式,按照典型引路和全面推动相结合、政府搭台和企业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将煤炭电力企业协调发展关系引向深入,推进山西煤电基地建设,实现煤电深度融合发展。

二是构建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体系。在优化提升传统煤化工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提高煤炭资源加工利用产品附加值,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尽快形成规模,占据市场份额。要科学规划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在三大煤炭基地合理规划建设一批现代煤化工产业项目。

三是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瞄准市场需求,进一步拉长煤炭产业链,生产煤炭终端产品,提高产业链附加值,推动煤炭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龙头,以煤炭工业园区为载体,树立“现代大煤炭产业”理念,建设一批重点循环经济园区,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层气、煤机制造等产业,加快煤炭就地转化率,引导和促进企业集中和产业集聚,使有限的煤炭资源真正做到“吃干榨尽”,使循环经济成

为资源保护、合理利用的主要方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5、加快实施商业模式创新——靠创新实现价值增值。

一方面,充分发挥交易中心这个国内目前唯一冠以“国”字号的煤炭交易市场优势,探索搭建营销新模式和集现货交易、场外交易及期货交易为一体的多层次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实现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相互融合。要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积极研究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另一方面,鼓励煤炭企业积极采用产融结合等现代化的运营模式,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实现从提供产品到提供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由卖产品到卖配方、卖方案、卖技术、卖服务。积极推进产融结合发展,借助煤炭营销及大宗物资采购等供销渠道,利用企业财务公司联合搭建融资平台,面向供销商企业群提供基于国际采购、物流监管、融资租赁为一体的综合型供应链融资服务等。

山西煤资源

一、资源状况 1、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近40%,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91个县有煤矿。1995年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显示,全省2000米煤炭资源总量为6400亿t,占全国的16%,截止1996年末累计探明储量2662亿t,占全国27%(其中:煤焦煤占57%),保有储量2613亿t,占全国的27%,境内各类煤矿批准占用储量约1500亿t。 2、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开发自然条件优良。 据1986年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牌号的煤种,由其是大同的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离柳、乡宁的稀有炼焦煤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历史久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上开创了极佳的品牌效应;山西成煤时期主要在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和侏罗系;部分为第三系;目前开发的煤炭平均埋深在300—500m,地质构造大部分地区较为简单,开采条件好。煤质优良,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 二、煤炭开发的外部条件优越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无论是在一次能源的生产或消费结构中均占到75%,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煤炭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战略西移”的战略决策,从而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山西成为新时期以来向全国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最便捷的煤炭产地,晋煤在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80%。山西年生产原煤达3.5亿t,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外调全国26个省、市、区,外调量达2.3亿t,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总量的80%,供应煤炭出口达1700万t,

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成为山西的主要创汇商品。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山西已形成了一大批从事煤炭科研、勘察设计、生产、管理营销队伍;拥有9条铁路出省干线,约220个发煤站,年发运能力在2.5亿以上,其中:晋北12个为大秦线配套的能力均在200万t及以上的大型煤炭集运站,集中储装运输能力4750万t,吸引范围达12个县(区);全省现有50多个煤焦公路出省口,年出省运力达3500万t;地理位置适中,距沿海省份平均400—600km;山西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之一,发展煤炭工业有可靠的动力保障。 三、山西煤炭的开发现状 建国以来山西煤炭工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重点煤矿依靠国家投入,形成了10个大型或较大型的煤炭生产基地即八局二公司,地方煤矿一靠政策,二靠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办矿的积极性,在经历了“六五”时期国家为解决能源危机而实行“有水快流”的方针从而获的了大发展,“七五”时期以安全为中心的全面整顿,“八五”时期重点改造以后,步入了“九五”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山西煤炭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以煤炭开发为主,围绕煤炭及其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煤炭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山西的龙头产业,山西经济的支柱行业。资产原值占到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36.8%,增加值占全省工业部门创造增加值的37%,实现利税占到全省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7.4%,如果把与煤炭相关联的各项政策性专项基金收入一并计算,煤炭工业收入占到全省可用财力的50%以上,不仅支援了外省建设,而切带动了兴晋富民的步伐。 乡镇煤矿作为我省煤炭工业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

山西煤炭业转型发展

山西煤炭业转型发展 ——互联网思维1.为什么要转型? 1.1 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成为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下,与煤炭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的挑战,普遍出现产能过剩、价格下滑、增长乏力等现象,对煤炭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过剩产能和库存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依靠数量、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结束,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1.2 不断收紧的环保政策对煤炭消费提出了减量化要求 近几年来,雾霾问题备受关注,国家不断收紧相关环保政策,对煤炭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14年,国家相继出台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和《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 —2020年)》。要求实行煤炭消费目标责任管理,严控煤炭消费总量,降低煤炭消费比重。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及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上耗煤项目,要严格实行煤炭消耗等量或减量替代政策。对运距超过600 km 的商品煤要求更加严格,并对汞、砷、磷、氯、氟5种有毒有害元素指标做了相应规定。到2020年,力争使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62%以内,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新出台的《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焦化、工业炉窑、煤化工、工业锅炉等四大领域将节约煤炭消费8000万t;到2020年,这一目标将达到1.6亿t以上。可以预见,由于防治大气污染需要,煤炭消费减量化将成为长期趋势。 1.3 国家能源战略和新能源革命带来的挑战 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提出要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低碳、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t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t左右;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行动计划》强调: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风电、核电、水电、太阳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不断提升。可以预见,在未来20~30年,新能源将不断挤占煤炭产业的市场份额,煤炭产业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将受到挑战。 1.4 “一带一路”战略引发的深刻影响 在“一带一路”战略总体框架下,相继签订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和中俄煤炭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印尼、菲律宾、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煤炭将以较低关税或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无疑将对中国煤炭市场和本土煤炭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巨大的机遇。 1.5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 预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动趋势更加严峻,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年达到巅峰,并在2030年前后大幅度下降。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中国到2030年,将会出现多达2450万人的劳动力短缺。煤炭行业作为危险度相对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行业自身吸引力的影响,目前煤炭产业已面临招工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将会长期存在。 当今时代的变革新浪潮正在快速兴起,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席卷而来,互联网十的时代己经来临。互联网不是技术,她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是一个颠覆传统的新观念,是一场全新的思维革命。互联网思维将秉承“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宗旨,改造和颠覆传统工业思维“集中、等级、控制、独享”的规则。互联网的出现并快速传播应用其意义非常重大而深远,是革命性的。她对煤炭企业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她又给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会和变革要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需要紧迫破解的大命题。对此,本文从互联网重多思维中选择五个关联视角点,对接煤炭企业助推其转型发展。 一、树立用户思维,寻找危害企业生存的短板

中国煤炭市场结构分析----以山西煤炭重组为例

硕士学位论文 THESIS OF MASTER DEGREE 论文题目:中国煤炭市场结构分析 ----以山西煤炭重组为例 (英文):The Analysis of China Coal Market Structure The Case of Shanxi Coal Reorganization 作者:刘 博 指导教师:李军林 教授 2010 年 4 月 20 日

论文题目: (中文) 中国煤炭市场结构分析 ----以山西煤炭重组为例 (外文) The Analysis of China Coal Market Structure The Case of Shanxi Coal Reorganization 所在院、系、所: 经济学院 专业名称: 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 姓名、职称: 李军林教授 论文主题词:煤炭供给 资源整合 古诺模型 学习期限: 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 论文提交时间: 2010年4月20日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刘博日期: 2010年4月16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刘博导师签名:李军林日期: 2010.4

浅析煤炭作为主导产业对山西经济的影响

浅析煤炭作为主导产业对山西经济的影响摘要:山西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也是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广泛分布,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等特点,已经成为山西省的主导产业。但是煤炭在给我们无限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煤炭主导产业的地位明显下降,政府采取了一些整改措施,同时将旅游业列为主导产业之一。山西经济虽曲折发展,但也逐渐呈现着繁荣。 关键词:煤炭,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业 一、山西煤炭经济发展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工业是山西重要的支柱产业。煤炭也是山西省主要产业中表现最好的行业,成为拉动全省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山西煤炭储量丰富,品种齐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基础,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山西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广,储藏量大,煤质优良。 山西煤炭不仅为当地人们带来许多便利,煤炭还运往南方各地,使资源共享化。在不断的北煤南运过程中,山西的煤炭资源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资源不断减少,优质煤减少;各煤矿经营也体现出很多的不足,煤炭主业核心竞争力差,煤矿企业人员多、包袱重、效率不高,产业集中度低,整体利益流失严重;生态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制约着煤炭工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煤矿安全状况尚未根本好转,煤矿安全生产仍没有把握; 煤矿生产生活条件差,职工收入低,人才流失严重。。为解决这些问题,山西必须走调整产业结构之路,不断发展传统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实施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和大集团战略。山西煤炭要发展,首先要立足国家能源安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煤炭持续产业,推动煤炭工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综合开发利用为主转变。煤炭工业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山西政府也在极力发掘新兴产业作为山西经济主导产业之一,旅游业就是新兴的产业。 二、影响煤炭市场的因素 1.煤炭总量依然明显过剩 煤炭产量的过剩,主要表现在资源供给过剩。一方面,小煤矿产量的控制出现漏洞,特别是重点调出地区小煤矿的煤炭,对本地区国有重点煤矿形成挤出效应,迫使重点煤矿向周围市场寻求突围和扩散,挤占其他地区市场,进而把进口煤挤出国内市场,另外一部分优质资源寻求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一部分国有重点煤矿收购地方煤炭进行销售。正是这种收购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 晋煤办社保发[2012]186号 关于提高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补偿标准的通知 各市煤炭工业局、省属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平朔煤炭工业公司、省监狱管理局:根据省政府晋政办发〔2004〕33号文件的要求,全省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已运行七年多时间,期间,此项工作对工伤保险赔付不足,降低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减轻政府对煤矿事故善后处理的经济负担等工作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得到职工、企业、政府以及社会的普遍认可。为进一步提高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按照国家对工伤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补偿标准的提高和煤矿安全事故逐年下降以及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实际,决定从2012年3月1日起,提高全省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补偿标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人员范围 山西省境内取得合法开采权的煤矿企业(含基建、技改矿井),并已办理了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的井下作业人员和不固定井下作业的管理人员。 二、提高赔付的标准 (一)工亡职工:一次性补偿由原来的每人6万元增加到15万元。 (二)工残职工:1—10级工残职工仍执行省政府晋政办发〔2004〕33号规定的比例,按提高工亡职工补偿新标准相应增加。 补偿标准提高后,省属国有重点煤矿和被兼并的煤矿(原地方或乡镇煤矿等)缴费标准不变,仍分别维持每人每年120元和300元。 三、调整时间 从2012年3月1日零时起发生的工伤事故,按调整后的新标准执行。 四、强化管理,健全制度,夯实基础,搞好服务 提高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补偿标准,是政府和企业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采取的特殊保护措施之一,进一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井下一线职工安全保障的重视与关心。同时也体现了保障资金“取之于企业,用之于企业”的基本原则。因此,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应在原基础上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各司其职 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经办工作纳入各市煤炭主管部门和省属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的工作中,其参保缴费仍纳入省煤炭厅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中,并列入煤矿安全整治、煤矿安全监察范围。原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晋煤办社保发〔2004〕992号和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晋煤监办字〔2006〕92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继续执行。 (二)夯实基础,健全制度 山西煤炭社保局要做好各项业务基础工作,结合提高补偿标准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尽快修改完善原省煤炭局晋煤办社保发〔2004〕620号文下发的“山西煤矿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

山西省煤炭资源发展现状研究

山西省煤炭资源发展现状研究 基于能源、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山西省煤炭资源消费状况进行了统计研究,分析山西省煤炭消费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研究依据。 标签:煤炭;生产;消费;影响因素 doi:10.19311/https://www.sodocs.net/doc/5f14339757.html,ki.16723198.2017.13.008 1前言 山西省地处我国太行山以西,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煤炭资源是山西省的优势矿产,保有储量约2767.9亿吨,煤炭开采与加工业的企业众多。2015年,山西省煤炭生产总量为96680.00万吨,较2010年的74096.00万吨增长了约1.3倍。2010年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80.18%,2015年的这一数据为86.49%,效率增长了6.31%,年均增长速度为1.26%。2015年的终端煤炭消费总量为6643.20万吨,其中第一产业为175.50万吨,第二产业为5075.55万吨,第三产业为460.95万吨,生活煤炭消费量为931.20万吨。历年来,煤炭资源一直是山西省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占每年的山西省一次能源生产量的98%以上。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的工业增加值为1885.24亿元,占总体工业增加值的47.55%,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支撑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2山西省煤源消费结构分析 2015年山西省煤炭消费总量为29428万吨,1980年这一指标才4326万吨,增长了约6.8倍,年均增长率为16.58%。从图2-1的山西省历年煤炭消费结构中可以看出,从1980年到2013年,山西省煤炭消费总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4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已经连续下降两年,年均下降速度为5.5%。1980年,山西省发电煤耗量占全省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681%,1980年到2012年这一比重逐年上升,到2012年比重达到37.15%,2013年及以后这一比重开始有所降低,生活煤炭消费量所占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1980年的21.91%下降到2015年的3.16%。 受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和能源产业转型的影响,2013年煤炭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与经营困难的诸多压力,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国家针对这种状况一方面积极帮助煤炭企业走出困境,推動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并进的方式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煤炭资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削减煤炭产量与消费量,推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发展新型煤化工等技术创新与政策引导,以实现我国能源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山西省煤炭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山西省煤炭消耗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f14339757.html, 山西省煤炭消耗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作者:郝佳蓓韩珂 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35期 【摘要】经济增长需要能源的支持和保障。本文根据2005年~2013年九年间,山西省的煤炭消耗量的数据,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煤炭消耗量的关系,以期为山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山西煤炭经济发展 一、文献回顾 我国的学者针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例如:汪旭晖、刘勇!A]利用1978~2005年间我国能源消费和GDP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我国存在从能源消费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 一些国内学者以国内能源消费大省或经济发达省份为研究对象来探索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例如,刘爱芹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皮伟能与邹松涛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这些研究多是以全国或经济发达省份为研究对象。而山西具有特殊省情,山西省不是经济强省,却是能源大省。因此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与煤炭消耗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研究经济发展与煤炭消耗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山西省能源经济战略的首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能源对于经济发展而言不可或缺,而其不可再生性以及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又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实现能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发展的重大问题。山西省煤炭资源非常丰富,长久以来逐步忽略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能源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过去20多年中,GDP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煤炭的大量生产和消费。与此同时,煤炭利用效率低、煤炭消 耗强度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山西省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使山西省的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耗达成均衡成为目前函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山西省的煤炭消耗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山西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研究设计与变量选择 本文从《山西统计年鉴》获得了2005~2013年山西省的煤炭消费量、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并以地区生产总值来反映山西省的经济发展状况。选择煤炭消费量(coal)作为自变量,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本文的检验和回归过程借助于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 s 7.2完成。

2018年山西煤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山西煤炭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目录 一、山西全力挺进全国国企改革“第一方阵” (4) 1、山西国企沉珂缠身,下猛药向死而生 (4) 2、煤炭集团改革破冰前行,整合重组预期迅速升温 (7) 二、同煤集团 (8) 1、同煤集团概览 (8) 2、同煤集团煤炭资产梳理 (10) 3、资产注入方案猜想 (11) 三、焦煤集团 (12) 1、焦煤集团概览 (12) 2、焦煤集团煤炭资产梳理 (14) 3、资产注入方案猜想 (19) 四、潞安集团 (23) 1、储有优质煤炭资源,承诺择时注入公司 (23) 2、集团以煤为基,多元发展 (25) 3、潞安集团积极响应改革号召 (27) 五、阳煤集团 (30) 1、受益集团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 (31) 2、集团体内煤炭资源丰富,优质煤矿有望注入公司 (33) 3、国企改革愈演愈烈,公司有望率先突围 (34) 4、资产注入方案猜想 (35) 六、山煤集团 (36) 七、积极布局山西国改行情 (37)

图目录 图 1:山西省属国企名录 (4) 图 2:山西焦煤集团核心组织结构 (13) 图 3:上市煤企资产负债率 2016 年均值 57% (22) 图 4:潞安环能原煤产量占比 (27) 图 5:潞安环能营业收入占比 (28) 图 6: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持股情况 (31) 图 7:集团下属业务板块示意图 (31) 表目录 表 1:山西辖区上市公司名录 (6) 表 2:同煤主要控股电力企业运营情况 (9) 表 3:同煤分业务经营情况 (9) 表 4:同煤集团煤炭资产概览 (10) 表 5:同煤集团 9 个千万吨级矿井明细 (11) 表 6:EPS 影响测算-2018 年 (12) 表 7:一级子公司原煤产量 (14) 表 8:西山煤电集团矿井明细 (15) 表 9:汾西矿业集团矿井明细 (16) 表 10:霍州煤田集团矿井明细 (18) 表 11:华晋焦煤煤矿明细 (19) 表 12:焦煤集团具备注入可能性的矿井名单 (19) 表 13:储量法估值比较 (21) 表 14:西山煤电 EPS 影响测算 (23) 表 15:潞安集团下属主要矿井概况 (24) 表 16:潞安集团收入结构 (25) 表 17:潞安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项目 (26) 表 18:集团光伏业务情况 (26) 表 19:煤电一体化项目 (27) 表 20:潞安集团下属主要矿井概况 (29) 表 21:可比交易法估值 (29) 表 22:潞安环能 EPS 影响测算 (30) 表 23:扬德煤层气发电公司下属项目 (33) 表 24:集团优质矿井资源 (34) 表 25:注入资产估值 (35) 表 26:阳泉煤业 EPS 影响测算 (36) 表 27:山煤 EPS 影响测算 (37) 表 28:核心标的估值比较 (37)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试行)》晋煤办信发2010 1743号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试行) 前言 为规范全省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的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保证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的正常使用,建立通畅、便捷、有效、快速、智能化的井上下通信联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信息中心提出并起草。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山西省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管辖范围内的煤矿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煤矿安全规程》 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1-2000,eqv IEC 60079-0:1998)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 3836.2-2000,eqv IEC 60079-1:1990) 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

“e”(GB 3836.3-2000,eqv IEC 60079-7:1990) 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 3836.4-2000,eqv IEC 60079-11:1999)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AQ 6210-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MT/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T 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287-92 煤矿信号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MT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YD/T 954-1998《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1821-2008《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发布《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08)49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具有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功能。

山西煤炭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山西煤炭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组员:黄维周、游伟波、邱瑞寿、吴世慧、杨志强、林俊宏、陈杰鹏、候彬彬、张磊 前言:山西省作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山西煤炭的开采对山西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使我们对山西煤炭的发展有更好的认识,我们小组对山西煤炭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得出有益结论,不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长远的科学意义。 关键词:山西、煤炭、运输通道、开发 一、资源状况 1、山西煤炭资源丰富 全省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近40%,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91个县有煤矿。1995年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显示,全省2000米煤炭资源总量为6400亿t,占全国的16%,截止1996年末累计探明储量2662亿t,占全国27%(其中:煤焦煤占57%),保有储量2613亿t,占全国的27%,境内各类煤矿批准占用储量约1500亿。 2、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开发自然条件优良。 据1986年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牌号的煤种,由其是大同的动力煤,阳泉、晋城的无烟煤,离柳、乡宁的稀有炼焦煤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历史久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上开创了极佳的品牌效应;山西成煤时期主要在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迭系和侏罗系;部分为第三系;目前开发的煤炭平均埋深在300—500m,地质构造大部分地区较为简单,开采条件好。煤质优良,大部分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 二、煤炭开发的外部条件优越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无论是在一次能源的生产或消费结构中均占到75%,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煤炭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战略西移”的战略决策,从而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山西成为新时期以来向全国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最便捷的煤炭产地,晋煤在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80%。山西年生产原煤达3.5亿t,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外调全国26个省、市、区,外调量达2.3亿t,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总量的80%,供应煤炭出口达1700万t,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成为山西的主要创汇商品。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山西已形成了一大批从事煤炭科研、勘察设计、生产、管理营销队伍;拥有9条铁路出省干线,约220个发煤站,年发运能力在2.5亿以上,其中:晋北12个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主要职责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构编制 【发文字号】晋政办发[2007]80号 【发布部门】山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7.06.28 【实施日期】2007.06.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 通知 (晋政办发〔2007〕8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 二○○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

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的有关意见,按照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煤炭工业管理体制的通知》(晋办发〔2007〕11号)要求,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下简称省煤炭局)调整为省人民政府直属机构,仍为正厅级建制,是省人民政府实施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的职能部门。 一、职能调整 (一)将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的煤矿安全监管职能交由省煤炭工业局承担。 (二)将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的煤矿矿长资格的考核发证职能交由省煤炭工业局承担。 (三)将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的矿长安全资格、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的考核发证职能交由省煤炭工业局承担。 二、主要职责 职能调整后,省煤炭工业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对全省煤矿生产、建设、经营、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 (二)研究提出煤炭行业发展政策和战略建议,拟订全省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研究提出全省煤炭工业发展的具体方针、政策和法规;拟定全省煤矿准入条件和办矿标准并组织实施。 (四)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根据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提出煤矿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和目标建议。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摘要】: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及机械重化工基地,煤炭开采的历史十分悠久,煤炭产业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代。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山西被确立为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从此,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地位逐步确立,资源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变迁,山西的煤炭产业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主导产业,煤炭产业提供的税收占到了全省可用财力的一半以上,销售收入占山西省GDP的一半以上,为山西省区域发展积累了巨大的产业资本,为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动力;作为支柱产业,山西煤炭产业波及范围广泛,与机械、化工、钢铁、电力、热力等多个行业具有前向或者后向的直接联系,产业关联密切,联动作用明显,煤炭产业是山西名副其实的第一主导产业。在国家科技型低碳循环经济建设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煤炭资源整合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转型已成为山西省未来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延长煤炭产业生产链,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0年12月,山西省被确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改革实验区”,经济转型将会在“十二五”期间在山西省全面铺开,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首当其冲。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中国能源开发的西进,山西这个传统能源大省的煤炭产业也面临着来自其他省份和国际市场的挑战和冲击。因此,在实施经济转型和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更应该注重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升山西省煤炭产

业竞争力更应该成为未来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和突破口。研究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根据区域的特点和产业的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提升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路径与对策,有效地将山西省煤炭产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产业优势带动经济转型,是一个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研究,这部分主要针对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定义、特点进行简要介绍,特别对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即波特的钻石模型、煤炭产业竞争力分析的SCEC模型和中国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进行了介绍,根据相关理论的研究最终得到了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第三部分为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根据文章第二部分得到的分析框架,从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这三个方面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第四部分为山西省煤炭产业地位作用研究,重点研究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这部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的产业地位和产业竞争力对区域经济的重要影响和带动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第五部分为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本部分由上文分析的结果从山西省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这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山西省煤炭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论。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产业的发

山西煤炭经济20条

山西煤炭经济二十条 一、近期实施的措施。要立即行动,一周内实施,一个月内落实到位 1.暂停提取两项煤炭资金。从2013年8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暂停提取煤炭企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已经提取的资金仍按现行规定管理,尽快组织制定新的提取和管理办法。 2.减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务费。从2013年8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交易服务费减半收取。 3.鼓励电力企业清洁高效就近用煤。从2013年8月1日起,对省内实施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和签订煤电长期合作协议等的发电企业,给予发电指标倾斜,鼓励其节省运力,节约成本,清洁高效,就近用煤。 4.妥善解决煤炭企业参与高速公路建设投入资金问题。2013年8月31日前,妥善处理部分煤炭企业参与高速公路建设所投入资金的问题。 5.积极争取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宏观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强煤炭质量市场监管,严格限制高硫、高灰、低发热量煤炭进入市场。 二、中期采取的措施。要立即行动,三季度内制定具体办法,力争年内落实到位 6.做好清费立税工作,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按照国家推行煤炭资源税改革的要求,对涉煤税费项目、标准进行全面清理,依法合规的予以保留,乱收费、乱摊派的一律取缔。同时,要积极研究资源税地方留成部分的分配办法。 进一步规范煤炭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推进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乡村、企业与政府协调和谐发展。 7.推动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债务重组。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我省煤炭企业的债务进行重新组合,支持煤炭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增强融资能力和还贷能力。

8.积极稳妥建立政府煤炭储备机制。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山西煤炭储备机制。 9.解决好重组整合遗留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重组整合遗留问题,对符合条件的,要妥善合理地加以解决,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加快手续办理。 10.建立和谐煤电关系。继续推进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鼓励煤电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相互参股,共同发展。 鼓励煤炭企业与电力、冶金、焦化等重点用户签订长协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探索价格实现机制,实现企业合作共赢。 三、长期推进的措施。要立即行动,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积极推动 11.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强化政府安全监管责任,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确保制度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工作到位,扎实抓好我省煤矿安全工作。 12.大力发展现代煤炭清洁高效、就地转化项目。大力发展现代煤炭清洁高效、就地转化项目,提高我省煤炭现代高端、就地转化能力。已经核准的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早日达产达效。正在前期规划的项目,要积极争取,早日立项开工。 13.加快现代化矿井建设。按照省人民政府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的要求,对照我省制定的六大标准体系,加大煤矿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提升重组整合矿井的装备建设水平,全力推进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现代化矿井建设。 14.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积极推动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股权多元化,吸纳不同类型资本进入,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行。 15.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要切实立足自身、加强管理,开源节流并重、增收节支并举,强化成本管理控制,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要严格费用支出,严控不合理开支,严控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赞助费等非生产性资金支出,严控低效益项目投资。

2021年12月山西煤炭行业实地调研报告

2021年12月山西煤炭行业实地调研报告 2021年12月山西煤炭行业实地调研报告 12月9日到13日我们赴山西对目前煤炭产业的生产和需求形势进行调研。本次调研着眼点主要在于目前煤炭行业的生产和需求情况以及重组过程中的上市煤炭企业投资机会和投资风险。 下游行业需求旺盛带动煤炭产业崛起 煤炭行业的下游产业以火力发电和冶炼行业为主。今年随着经济探底之后逐步复苏,工业产业也快步步入复苏期。工业产业的回复刺激了市场用电量的上涨,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来看11月份火力发电量实现同比增长38.8%,环比增长7.7%。火力发电量的提高带领煤炭需求量进入全面回升期。煤炭对于冶炼行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炼钢方面。在房地产等产业迅速回暖之下,上游的钢铁需求也在增加,其中11月产量同比增长46.4%,钢铁需求的稳步恢复对煤炭销售形成正面利好。 目前煤炭价格形势 截至12月12日,秦皇岛动力煤价格再创新高,其中发热量为5500大卡的山西混优煤价格从12月1日的600元上涨到12月12日的740元,半个月间价格涨幅达到23.3%。从价格整体趋势来看,由于需求旺盛,各地电厂和港口的煤炭存储量急剧下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求的增长仍将刺激煤炭价格进一步走高。 重组下的机遇

鉴于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特殊需要以及提高资源开采和使用效率的双重目的,XX年底山西省政府发起了该省范围内煤炭行业整合的行动。去年年初雪灾之后的煤炭紧缺形势也间接促成了国家对本次煤炭行业整合的支持。在本次煤炭行业整合行动中,山西省锁定了锁定了同煤集团、焦煤集团、潞安集团、阳煤集团和晋煤集团等5大煤炭集团为整合主体,按照地域划分,将目前的3000多家煤炭整合为1000家左右。 依照煤炭行业的要求,这次整合之后部分年产未能达到90万吨的小煤矿将被关闭。在此要求之下,几大集团计划通过各项有力措施逐步提高所兼并的中小煤矿的产能。但是在这些产能尚未释放之前,由于部分煤矿的关闭,预计产量有一定的萎缩。总体来看,重组行动将会给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带来以下影响:1.产能向大型集团集中,整合主体公司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将增加;2.关停部分中小煤矿所带来的产能缩小有望在一定时期内继续给煤炭价格上涨带来动能。 为了更深入了解山西煤炭企业的近况和煤炭整合后的发展趋势,此次我们选择煤气化、西山煤电和山西焦化三家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具体如下: 煤气化:亏损减少带来增收机会 公司是拥有从煤炭开采、煤化工到发电整条产业链的综合性煤炭上市公司。从公司的盈利结构来看,焦炭业务的销售大约占到公司所有销售收入的60%,煤炭业务占所有业务销售收入的30%。 在此次调研当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山西煤炭业转型发展精编版

山西煤炭业转型发展精 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山西煤炭业转型发展 ——互联网思维1.为什么要转型? 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成为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下,与煤炭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的挑战,普遍出现产能过剩、价格下滑、增长乏力等现象,对煤炭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过剩产能和库存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依靠数量、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结束,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不断收紧的环保政策对煤炭消费提出了减量化要求 近几年来,雾霾问题备受关注,国家不断收紧相关环保政策,对煤炭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14年,国家相继出台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和《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实行煤炭消费目标责任管理,严控煤炭消费总量,降低煤炭消费比重。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及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上耗煤项目,要严格实行煤炭消耗等量或减量替代政策。对运距超过600km的商品煤要求更加严格,并对汞、砷、磷、氯、氟5种有毒有害元素指标做了相应规定。到2020年,力争使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62%以内,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新出台的《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焦化、工业炉窑、煤化工、工业锅炉等四大领域将节约煤炭消费8000万t;到2020年,这一目标将达到亿t以上。可以预见,由于防治大气污染需要,煤炭消费减量化将成为长期趋势。 国家能源战略和新能源革命带来的挑战 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提出要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低碳、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t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t左右;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行动计划》强调: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风电、核电、水电、太阳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不断提升。可以预见,在未来20~30年,新能源将不断挤占煤炭产业的市场份额,煤炭产业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将受到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引发的深刻影响 在“一带一路”战略总体框架下,相继签订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和中俄煤炭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印尼、菲律宾、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煤炭将以较低关税或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无疑将对中国煤炭市场和本土煤炭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巨大的机遇。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 预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动趋势更加严峻,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年达到巅峰,并在2030年前后大幅度下降。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中国到2030年,将会出现多达2450万人的劳动力短缺。煤炭行业作为危险度相对较

七大因素影响煤炭发展——兼谈山西煤炭向何处去

七大因素影响煤炭发展——兼谈山西煤炭向何处去 张莲莲 2003年1月6日 近年来,随着煤炭需求上升和供应稳定,山西煤炭经济出现了转机,但需注意的是,转机并不是转折,情况的好转是随机波动性的,山西煤炭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社会经济转轨过程中,山西煤炭经济增长依然面临内生性增长能力不足、经济无序等问题的困扰,政府宏观调控担负着重大职责,也面临许多困难。 一、世界经济前景黯淡,我国经济将受到冲击,给煤炭市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我国经济景气回升的基础不够扎实,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日本经济已出现大幅下滑,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001年上半年出口增长出现下降趋势,工业增长速度已经明显减缓。如果美国经济不能有所回升,我国经济将受到更大冲击,给煤炭市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多种因素综合,对煤的需求将有所下降 2001年,我国为适应加入WTO的需要,进一步降低了进口关税,国外钢材、化肥等产品的进口大幅度增长,对国内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此外,我国关闭4000余家“五小”高耗能企业;同时,为减少城市污染,加快城市天然气改造等,也减少了用煤需求。 三、用煤企业结盟日益加强 电力体制改革完成后,我国将形成几大发电公司,采购权将向发电公司集中,如宝钢、首钢、武钢结成了战略联盟。2001年,辽宁省已提出要将鞍钢、本钢联合。联盟或联合带

来的具体行动之一将是统一采购,如中石化集团正将下属的煤炭采购通过物资装备公司逐步统一起来,进行合理集中。与用煤企业联合、联盟相对照的是,山西众多煤矿由于主体多、所有制不同、隶属关系复杂,难以实现联合,而以分散对联合,煤矿在市场竞争中必然是输家。 四、铁路运力依然紧张,制约煤炭销售 铁路运输是制约煤炭销售的“瓶颈”,许多煤炭企业都把解决煤炭运力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2001年以来,铁道部做了大量工作来增加国有煤矿的煤炭运输能力。尽管这样仍然出现局部地区煤炭运输吃紧的状况。如临汾、太原等地的煤炭外调,还大量存在着有煤运不出去的现象。预计,由于国内煤炭市场的不平衡,明年局部地区还会出现煤炭运输紧张状况。 五、煤炭市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煤炭价格的回升使许多煤炭企业制定了增产计划,也诱使许多已关闭小煤矿“死灰复燃”,未关闭煤矿超量生产。近两年,煤炭需求增加,市场发展向好,但由于煤炭企业之间抢占市场,价格上升幅度不大。山西煤炭价格压力越来越大,有的已出现松动,且拖欠煤款有上升的苗头。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 从当前煤炭供给能力与消费需求情况来看,供求已接近平衡。煤炭供给能力降低得越早,供求平衡就越早出现;反之,煤矿大量增产,供过于求的失衡局面又会出现。煤炭市场的走势如何,取决于煤炭企业。煤炭企业只有审时度势,适当控制产量,正确把握市场,宏观经济形势所提供的机遇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六、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与改革尚未彻底解决,依然任重道远 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虽然大多已改制,但在法人治理结构、产权多元化、产运销一体化以及企业内部改革等方面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产运销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慢,煤炭企业没有完全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产销脱节,销售环节竞争主体过多,行业整体利益流失严重。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虽已扭亏,但利润未随市场回升而线性增长,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