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研究生学位课程考试)

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研究生学位课程考试)

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研究生学位课程考试)
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研究生学位课程考试)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主要内容、研究对象。

概念: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学,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运动、制度的总和。所谓学说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运动是指各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实践行为,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

主要内容:1、关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理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2、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政党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进行的斗争4、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无产阶级专政是指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和政治统治,本质是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专政5、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6、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7、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8、关于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9、关于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结合10、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包括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的规律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规律两大部分。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③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念。

⑤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方法:①理论联系实际②世界联系中国③成就联系挫折④现实联系历史⑤现在联系未来

3、空想社会主义的概念。

定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理论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主要贡献:

一、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二、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

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根本缺陷:

一、他们基本上坚持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二、他们同情无产阶级,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三、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向统治阶级呼吁,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

4、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三次飞跃及其意义。

第一次是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完成。

第二次是社会主义理想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标志。

第二次是社会主义制度从一种模式(苏联模式)到多种模式的飞跃,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革的出现。

意义: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形态在历史上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螺旋式的逐步上升的进程。这符合人们思想认识的辩证法,也是符合科学理论的发展规律的。自有社会主义以来,确实存在思想认识的三次飞跃,深刻认识这三个飞跃,有助于我们如实地认识社会主义理论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有助于克服僵化思想和教条主义,同时又避免资产阶级自由化和修正主义,这对于提高我们的社会主义觉悟、社会主义素养和加快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是有益的。

((一)第一次飞跃: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原因:(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社会矛盾激化。(2)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积淀。(3)工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政治斗争中呼唤正确的理论指导。(4)马克思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3.过程:1837年——1895年(四个阶段)

4.意义:马、恩的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规律,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南。唯物史观解决对人类社会理论发展的科学认识;剩余价值学说解决人们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科学认识。从根本上解决以往社会理论的两个缺陷(即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唯物史观看到了掩盖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找到了社会发展的内在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的创造者,看到人民群众在物质精神生产中的伟大的社会历史作用)。根本上克服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三大缺陷(规律、力量和道路问题:三大局限性:没能说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和命运;没有认识到变革资本主义的主体力量;没有认清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道路)。

5.作用:(1)解决了人类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生命历程的科学认识问题。(2)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解决人类社会思想认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二)第二次飞跃: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原因:(1)十月革命成功,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诞生,并且由一国向多国发展。(2)对帝国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对社会主义革命一国先胜和建设提出理论依据。

2.标志: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

3.过程: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4.意义:(1)理论上一国首先胜利具有重大意义(2)实践上取得新经济政策的成绩(3)传统模式为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

5.作用:(1)解决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初步找到一个规律: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度不能采取直接简捷的方式,而要采取间接、审慎和迂回的方式;找到一个途径:将小农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结合的途径——即市场和商品交换;找到一个中间环节: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一个阶段——即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建立了一个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2)解决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转变问题;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第三次飞跃奠定了强大基础。

(三)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实践到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

1.原因

(1)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巨大挫折,社会主义面临新问题。

(2)中国的建设出现偏差,纠正,反思。

(3)改革开放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步形成,“三个有利于”理论基石

2.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3.过程:实践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理论上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到今天的科学发展观

4.意义:(1)对苏联经验的科学总结形成改革开放的新道路(2)邓小平理论形成(3)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

5.作用:

(1)找到一条新的道路:通过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建立一个新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一个新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一条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决一个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实现社会主义多样化问题(共性社会主义形态——本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创造地第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出路问题。)

5、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不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夸大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和精神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科学社会主义者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坚持唯心史观不懂得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和国家实质,拒绝一切政治运动,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以及理性论和天才史观的思想束缚,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把社会主义看做超越一切阶级的理性和正义的表现,是各个阶级都能接受的;科学社会主义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创造者的历史使命,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的社会力量。

6、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1)科学社会主义是近代产业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产物。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资本主义大工业较充分发展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近代产业无产阶级要求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的愿望和要求,是近代产业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表现。(2)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起义和工人运动开辟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纪元。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表明,无产阶级要达到争得解放的目的,必须有革命的科学的理论指导。空想社会主义未能给无产阶级指明正确的方向,而且日益走向反面,游离于工人运动之外,甚至指责工人运动越轨。因此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已经成为时代提出的迫切任务。(3)当时德、英、法三国形成的理论环境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肥沃土壤:德国的古典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论据;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地租、利润和利息作了详细的探讨,为研究剩余价值的来源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思想;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素材,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综上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7、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三大理论前提。

理论前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它们在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以及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物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理论前提。德国的古典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论据,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为研究剩余价值的来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1)以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的古典哲学为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思想资源,马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特别是唯物史观,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2)以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的古典经济学为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剩余价值理论的思想资源,马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正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了科学。(3)以圣西门、傅立叶为代表的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那些天才的、充满创见的猜想,为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点的思想资源。

8、社会主义思想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发展成科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的。

首先,马恩通过深入批判青年黑格学派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历史唯心主义,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一是明确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确定了交往实践观的主导地位,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奠定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三是正确说明了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是科学社

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其次,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成为科学社会的第二块理论基石。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并由此出发,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历史地位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马恩正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合理因素,完成了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的伟大历史任务。

9、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模式和现实模式及其评价。

理想模式:

马恩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一定要在资本主义所造就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充分发展,无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当时的英、法、德正是这样的典型国家,因此,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上述三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取得胜利。同时,他们还认为,不发达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在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国家的带动和帮助之下,才有可能。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在西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共同胜利的观点,一度成为列宁之前的革命家开展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基本理论模型。

现实模式:

列宁在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失败后,认真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新变化,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现实模式理论。这就是社会主义不可能同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而只能首先在经济不发达,但矛盾尖锐、又具备一定主观条件的国家取得胜利。

评价:

(1)马恩之所以得到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在西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共同胜利的观点,是由他们所以的时代决定的。马恩所的时候是自由资本主义的上升期,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还没有完全显现,各资本主义通过联合来掘取平均利润,因此,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无产阶级要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只有联合起来,与世界性的资本主义进行斗争,方能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

(2)到了列宁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帝国主义阶段,形成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体系内部冲突加深,世界性的战略成为帝国主义阶段的重要表现。帝国主义战争使一些原本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的弱国陷入冲突之中,社会矛盾激化,但民族资产阶段的软弱性、动摇性决定了民族民主革命不可以在他们的领导下取得成功。在这种形势下,列宁认为,在资本主义的链条上存在薄弱环节,如果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与农民结成同盟军,有经过革命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些条件汇合起来,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就会成为可能。列宁进而认为,俄国就是帝国主义矛盾的集中点。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落后国家超越资本主义发达阶段是可能的。

10、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困难何在。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巨大飞跃,同时也使得坚持社会主义面临许多巨大的历史矛盾。

(1)在国内,普遍面临封建主义在各方面的影响。在经济上,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在政治上,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在文化思想上,文化专制主义流毒深远。由此,形成了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发展状况的矛盾、代表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人阶级和个休小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本性与落后的封闭的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之间的矛盾,以及高度民主的要求同经济文化落后、缺乏民主传统之间的矛盾。同时,不发达国家还面临国内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或者:

(1)就国内方面而言,有两种矛盾导致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①社会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2)在国际上,面临特殊环境和特殊矛盾。一是发达资本主义对其的全面包围,与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共存,既要防止其武力侵略,也要防止其和平演变或文化侵略,还要吸收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管理方法,处理交流联系和和平竞赛的课题;二是面临如何支持民族独立国家反抗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问题,面临着那些正在反对帝国主义、争取国家独立的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关系,既在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又在尊重他国的经验;三是面临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问题,既要防止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大国沙文主义,又要防止自身出现民族主义倾向。

(3)社会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的全新的事业,没有前人的经直接验可以借鉴,要把科学社会主义运用于本国的实际是一项十分困难

的事情。因此,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过程中,必然经验不同程度的失误、曲折、甚至倒退。但是,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暂的挫折并不能否认科学社会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

11、苏联模式的特征、影响及其评价。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渐形成了一套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的体制,理论界称为苏联社会主义主义模式。它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基本特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高度集权。在经济方面,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以及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其重要的经济特征;在政治上,实行立法权和行政权统一的苏维埃形式、苏共独掌政权;在文化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各类文化机构由国家开办,文化学术是非由党组织或者党的领导人裁决。

主要影响:(1)在国内,高度集权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保证了在一定时期内集中人力物力,使社会主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高度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了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个人崇拜也影响了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2)在国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缺少独立的经验,出现了一个学习苏联模式的热潮,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几乎都搬用了苏联的一套理论和模式,而忽视了把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这就给以后社会主义的发展埋下了阴影。

评价:(1)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是苏共和苏联人民结合自己国情,勇于探索的结果,它一方面受封建历史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长期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对社会主义主义建设缺乏经验;(2)苏联模式与斯大林本人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分不开的。在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思想中,既有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贡献,也有教条主义的因素,还有歪曲科学社会主义的地方,因此,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有其是非功过、利弊得失,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虽然失败了,但它仍然是人类对未来社会一次伟大探索,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实践运用和理论飞跃。

12、苏东事变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在特定国际大气候下的大爆发。

原因:

(1)历史原因:东欧处于苏联和西欧之间,均属于中小国家,在二战后,属于苏联势力范围。苏联对其的控制,客观上阻碍了东欧各国的自身发展,当苏联势力衰弱后,其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内部原因:①从经济角度看,经济发展缓慢是东欧各国社会内部发生危机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进而诱发民族矛盾,这是东欧剧变中的普遍现象。②从政治角度看,严重破坏民主与法制,各国党和政府严重脱离群众。③从民族角度看,民族矛盾的激化是东欧剧变的催化剂。民族问题导致国家政局的动荡甚至国家的分裂,反对也利用人民的民族情绪,进行推翻苏联庇护的政府的活动。(3)苏联因素:①苏联把自己的社会主义模式强加于东欧国家,使他们不能按照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②苏联出于自己的利益,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并力图通过党的系统、国家关系、军事联盟和经济集团牢牢控制住东欧国家。③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给东欧国家“松绑”,为东欧剧变创造了重要的外部条件。(4)西方国家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东欧的影响。①西方经济发展的吸引力。②西方的自由与民主有一定的吸引力。③西方国家借助其经济优势,以贸易、科技为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他们向西方靠拢,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教训:

(1)社会主义的优势性主要应体现在经济发展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上。社会主义在政治方面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比资本主义具有更广泛、更充分的民主上⑶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解决好民族问题。

(2)改革要在执政的共产党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在改革中制定并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改革的首要关键是执政的共产党自身的改革。

(3)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要警惕右的,主要纠正“左”的错误。

(4)要解决和处理好民族问题,在对外关系相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正是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

13、邓小平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主要内容:

⑴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至少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市场机制是社会化生产中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⑷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一场革命,社会主义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社会。⑸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强调要用教育和法律手段来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和现象;强调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抑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6)“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论。“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在香港、澳门、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4、发展动力——改革;

5、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和平外交,对外开放;

6、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发展战略——“三步走”;

8、领导和依靠力量——党是领导核心,工农、知识分子、劳动者、爱国者,都是依靠力量;

9、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意义:

1.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理论界一致认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

(2)邓小平理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也做出了重大发展

(3)对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

(4)对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

(5)“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理论发展史的角度看,理论界一致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飞跃。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

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是由自然、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15、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及其意义。

内容:(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6、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

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既面临着历史性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

(二)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新阶段的新任务、新环境和新条件提出来的

(三)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后提出来的

(四)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应对“非典”危机的斗争中提出来的

(五)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观察世界大势、吸取国际经验提出来的

(六)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更好地完成全面建设小康战略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17、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

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2)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

(3)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4)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5)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或者(下面这个版本比较好)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段话是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系统阐释。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就是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的关键是全局谋划,“兼顾”的重点是利益均衡。统筹兼顾,就是要使与发展相关的一些基本关系在发展中保持均衡。

18、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19、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1)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2)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3)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简答题:

1.第一次飞跃,空想社会主义评价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字数262)

答: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

(1)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2)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基本坚持的是唯心史观,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2)同情无产阶级但不了解这一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

(3)没有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教育来建立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分析

(1)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不成熟的理论,但思想本身却是深刻的

(3)空想社会主义者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

2.空想主义在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有空想的因素和成分,为什么?(字数100)

(1)社会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历史根源:各个民族传统中乌托邦文化的影响

(3)理论根源:教条主义对待前人论断

(4)认识论根源:夸大主观能动作用

第二次飞跃

3.跨越卡夫丁峡谷(相对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提出和检验(答案字数242)

答:(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

(2)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社会主义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

(3)俄国在相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实践

第一,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了限定——西欧资本主义

第二,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是多样性的统一

第三,东方社会存在两种进化的可能

第四,承认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实现社会主义

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1)俄国革命的发生,集中一切力量保证农村公社的自由发展

2)生产力充分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

3)吸收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

另一种简洁的答案:(185)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想是“共同发生论”,即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晚年,马克思对他早期的研究成果做了修订和界定:他认为社会发展是多样的,不应局限于一种发展模式,在相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但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俄国革命与西欧革命的胜利结合 2)生产力充分发展,即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3)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

4.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认识问题(字数130)

答:(1)加深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艰巨性的认识

(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3)认识到商品货币关系的重要性

(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

(6)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强调党内民主,集体领导。

(7)开展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

5.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40)

1)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十大关系的思想和探索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命题

2)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明确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要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政治上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文化上双百方针

4)1958年,提出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主张按照农轻工重的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5)周恩来提出知识分子绝大数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6)党的部分领导人提出要以国营、集体经济为主,私营经济做补充

6. 社会主义国家个人崇拜现象发生的原因(字数124)

答:1.历史原因——小生产传统习惯势力是个人迷信深厚的社会基础和肥沃土壤

2.现实原因——高度集权体制是个人崇拜现象存在的现实基础

3.个人因素——一方面领导者的默许、欣赏甚至提倡另一方面下级干部的需要、制造甚至推波助澜

4.闭关锁国、经济落后、文化教育发展缓慢导致民主意识不强

第三次飞跃

7.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中国的改革开放两条线成就和遗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变化)(字数94)

答:(1)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2)当代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的挑战

·自觉调整了生产关系

·实行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调整了劳资关系,缓和了矛盾

·国家内部政治趋向民主化

(3)两种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挑战

1(论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综合评价(字数502)

一.功绩

1.苏联模式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种实践形式

2.苏联模式为人类社会塑造了新型现代化途径

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工业成就(工业化)

②文化科学技术水平获得了较大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科研方面)

3.为落后国家树立了赶超战略的新型现代化途径

西方几乎花了两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情……在俄国几十年不长的时间里,用最残酷的方法、坚定的意志实现了。

二.历史作用

1.为备战创造了绝对必要的物质条件

2.能够有效地调动全国力量,组织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

1.经济弊端

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规模大、效益差

2.政治弊端

权力集中,脱离群众

监督机制低效,民主法制破坏

缺乏有效的纠偏机制

3.文化弊端

文化严格控制

文化管理单一化

舆论高度一律

四.局限性

1.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

4.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文化管理体制,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五.国际影响

1. 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十六国的发展

2. 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作为“样板”和普遍规律推广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3. 对中国的影响——忽略了适合本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

4.对资本主义制度及政治格局的影响

2(论述)关于中国改革的进展和成就(534)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生产力突飞猛进)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4.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综合发展观

后面三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的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实现了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的转变,提出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任务;十二大,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十三大首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系统概括,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深刻论述了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次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强调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及根本缺陷?

1)意义:P27--29

①对剥削现象的深刻揭露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批判。

②三大空想家的社会历史观总体上是唯心的,但在他们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观点,天才地预示了一些社会真理,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合理因素。

③对未来的设想,也包含许多积极的见解和天才的预测,不仅对工人阶级有启蒙作用,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建积累了有价值的思想素材。

2)缺陷:p30--32

①三大空想思想家的社会历史观总的来说是唯心主义的,无法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更无法据此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三大空想思想家注意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但从根本上来说,他们不了解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因而无法找到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正确道路。

③三大空想思想家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始终无法找到埋葬旧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真正可靠的社会力量。

2、为什么说“两个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P66——69

“两大发现”是指: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为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制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使社会主义奠基于科学的基础之上。

首先,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其次,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必然导向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再次,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们生产活动的结果,作为生产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最后,从现存社会的矛盾冲突中,唯物史观指示出一条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争取解放,通达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

(2)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对立的经济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

首先,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奥秘和雇佣劳动制度的实质。其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再次,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利益、经济根源上发轫,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食不可调和的。最后,剩余价值学说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暂时性和局限性,奠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也为科学阐明未来社会的某些特征提供了依据。

综此,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

3、“卡夫丁峡谷”的内容及启示?P114 (简答)

内容:

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与农村公社劳动组合关系的结合,使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避免蒙受资本剥削所带来的苦难,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启示:

(1)社会主义并非一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两大阶级矛盾冲突尖锐激烈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获得成功。

(2)俄国特殊的具体国情使革命有可能首先在俄国一国独立发生。

4、列宁关于十月革命胜利的理论主要内容 p141 (简答)

关于十月革命胜利的理论主要是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思想。包含两层意思:既指无产阶级可以首先在一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并夺取政权,又指在一国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能够保持政权。

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启示:

内容:

(1)以固定的粮食代替余粮征集制;

(2)废除事物配合制,实行商品生产和买卖;

(3)以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改善国营企业的经营方针,逐步实行经济核算化;

(5)把实物工资改为货币工资,恢复计件工资、等级工资和奖金制度。

启示:

(1)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的长期探索过程

(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农联盟以及通过自由贸易与小农结盟、通过国家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结盟奠定新的经济基础

(3)走迂回过渡道路,是经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规律

(4)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简单搬用革命方法来搞建设

(5)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6、斯大林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简答)

(1)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问题分为国内阶级间的相互关系和前苏联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分别探讨了问题间的性质。第二,区分一国建成和最终胜利的差别。第三,阐明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条件和任务。第四,指明了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和方向,坚定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

(2)工业化理论:工业化的中心还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进工业化必须保持高度;工业化必须建立在内部积累的基础上。

(3)农业集体化理论:制定了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制订了农民贡款支持工业发展,建立集体农庄合作社的高级形式。

(4)阶级斗争理论:过分夸大国内阶级斗争状况。把阶级斗争可能在社会主义一定时期内局部计划的事实,上升为社会主义阶段内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化的一般性理论;大胆提出了消灭富农的主张但却未对富农做出明显鉴定;混淆了阶级斗争和党内分歧之间的界限。

7、苏东国家解体原因和教训:(简答辨析必其一)

原因:

(1)经济的崩溃是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沉重的军备竞赛负担、改革指导思想的错误等)。在政治上,政治体制僵化、民主法制建设没有搞好是苏东剧变的关键因素(例如高度集中的集权政治、领导职务终身制等)

(2)—共产党自身存在严重问题是苏东剧变的重要原因(官僚主义、个人崇拜、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存在、指导思想理论的僵化混乱、基层组织的软弱涣散等)

(3)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经济市场化、政治多元化的影响)

教训:P210~213

(1)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地改革创新

(2)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3)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改革必须大胆吸收当今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发展社会主义

(5)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6)必须高度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图谋;

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继承和发展?(论述?)

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P268~27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现实问题P275~280

科学发展观解决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9、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意义:(简答)

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意义:P304~307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性思想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与理论意义?(论述)

科学含义:(P3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句肯定要写,下面段自己挑些写)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遵循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意义:P313~316

理论意义:

(1)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精简的话就是每小点第一句话)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实现国家利益。

辨析题(先辨正误,再述理由):

1、苏东剧变意味着十月革命的斑斓已褪去

答:错。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事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这一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全面剖析苏东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原因。1,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2,经济的崩溃时导致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3,政治体制讲话,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没搞好是苏东剧变的关键因素。4,共产党自身存在严重问题是苏东剧变的重要原因。

此上四个原因是苏东剧变的原因,但是苏东剧变并不意味着十月革命的斑斓已褪去,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一直存在着,社会主义国家也正是在这种失败和成功的历练中逐渐走向成熟。因此说十月革命的斑斓不是在褪去,而是以另一种深层次的影响力渗透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血液里,它的功劳还是被历史铭记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历史意义是无法抹去的,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成现实。它提升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水平。它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营,在世界地域最广阔的国家俄国推翻了资本主义阶级统治,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统治。它鼓舞和推动了落后国家,特别是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并改变了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和作用。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

1.对资本主义现实制度的深刻揭露和尖锐批判(1)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并提出了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主张(2)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凶狠,诉说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种种不幸的遭遇和悲惨境地(3)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冷酷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原则

2.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包含了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猜想

3.少数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实验示范和暴力革命的理论主张

4.在总体唯心史观上还具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积极因素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

唯心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对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认识不足;拒绝暴力革命,反对阶级斗争。

(三)空想发展到科学的条件:

客观条件{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2.政治条件,近代无产阶级的成熟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日益高涨:自发斗争→自觉斗争,自在阶级→自为阶级,经济斗争→政治斗争3.思想条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艰辛努力}

(四)唯物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不在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不能归结为人们的思想活动,而应当到社会物质生活领域,尤其是社会物质生产上面去寻找。

2.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必然导向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3.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们生产活动的结果,作为生产者的劳动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创造社会财富的历史活动,社会本身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4.从现存的社会矛盾冲突中,唯物史观揭示出一条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争取解放,通往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

(五)剩余价值——经济基础:

1.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奥秘和雇佣劳动制度的实质。

2.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

3.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利益上阐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六)理论创立的方法论原则:

1.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正确理论

2.社会主义在不同国情的国家必然具有不同的实现形式

3.社会主义是一个经常变化和变革的有机整体

(七)变革资本主义的科学指南:

一、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根据——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资本主义的社会化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二、揭示了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1.资本主义生产创造了无产

阶级2.无产阶级的优点(先进性和远大前途;组织性和纪律性;革命的坚决性和彻底性)3.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三、指明了变革资本主义的现实道路——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方式3.建立无产阶级革命的统一战线;四、“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统一:1.“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3.“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关系:“两个必然”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两个决不会”则揭示了无产阶级胜利和资产阶级灭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八)第一国际的历史地位:

1.团结了欧美无产阶级,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支援各国的民主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2.广泛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国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制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章程,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为无产阶级建立独立的政党准备了条件。

(九)巴黎公社:

一、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1.公社进行了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尝试2.公社在所有制、分配、管理和劳动立法方面,开始进行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试验3.公社把自己的斗争看作国际性的事业,宣告“公社的旗帜是世界共和国的旗帜”二、巴黎公社的意义:1.它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掌握武装,通过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2.它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引导工人斗争走向胜利的的理论,而这个理论又在工人斗争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3.它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巴黎工人阶级的英勇气概极大地鼓舞了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进行宣战,展示了工人运动的前途。

(十)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1.恩格斯晚年非常重视当时科技生产力的作用

2.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的时代特征

3.资产阶级的剥削手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4.应当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5.应该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制和普选权进行合法斗争,推进社会主义运动

6.无产阶级斗争应当善于调动、积极利用各种有利于自己的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十一)理想到现实的历史环境:第二次科技革命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二次科技革命及其所引发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中叶,它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中心,极大地推动了化工技术、钢铁技术、内燃机技术等技术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第二次科技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证。2、政治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为第二次科技革命提供了政治保证。3、科技条件: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的重大突破,特别是电磁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为第二次科技革命作了理论准备。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生产集中是自由竞争引起的,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2、第二次科技革命为生产集中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3、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对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垄断性;形成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历史地位:(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历史作用:(1)积极作用:垄断作为资本社会化的新形式,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某些要求,这就使社会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消极作用:垄断不仅没有改变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而且使社会化的生产资料联合劳动成果进一步被极少数垄断资本家所占有,这就必然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

垄断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飞,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的深化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外部矛盾的发展。

(十二)“一国胜利”理论:

(1)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2)帝国主义内部的冲突加深造成资本主义统治阵线出现薄弱环节(3)无产阶级直接的革命形势已经形成。“一国胜利”的理论包含两层意思:无产阶级可以首先在一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并夺取政权;一国夺取政权的

无产阶级能够保持政权

(十三)俄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条件:

(1)俄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2)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革命力量非常强大(3)俄国无产阶级队伍虽然并不大,但是它有广大的农民作为自己的同盟军(4)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殊死战争,无暇顾及俄国社会主义革命(5)俄国幅员辽阔和交通不便,具有比其他国家更能长久地对抗先进国家的军事优势

(十四)四月提纲:

给布尔什维克党规定了从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计划;指定了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策略方针;重视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建议布尔什维克放弃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将其改为共产党

(十五)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3.十月革命开辟了民族殖民地革命的新时代;

4.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

(十六)十月革命后面临的难题(与理想情况的不同)

1、历史前提不同

2、经济基础不同

3、政治文化不同

4、国际环境不同

(十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

(1)在城市中,进一步剥夺资产阶级,对企业实行国有化(2)在农村实行余粮征集制(3)实行国家垄断贸易、禁止自由贸易、取消商品生产(4)实行消费品的定额分配制度(5)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与过(意义):(1)保卫了苏维埃共和国,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2)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冒进倾向,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十八)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1)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2)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3)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等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4)改变国营企业的经营方针,逐步实行经济核算化(5)把实物工资改为货币工资,恢复计件工资、等级工资和奖金制度。--新经济政策的意义:从经济和政治方面创造了一个富有启示性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模式,对经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自身特殊规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给予了方法上和思想上的启迪。对此,邓小平的评价:“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几十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

列宁晚年关于政治建设的探索:1、在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下推进民主2、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和反对官僚主义必须同时进行3、推进民主化要从执政党和党的领袖做起4、强化人民的监督权5、改造整个国家机构

(十九)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1、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式理解

2、革命时期党的组织原则的影响

3、斯大林个人的影响

4、落后的经济文化制约以及旧的历史传统的影响

5、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及战争的影响

基本特征:--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1)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生产资料单一公有制和高度的国有化(2)在经济运行体制和机制上,实行计划经济(3)在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上,原则上实行按劳分配,但实际上平均主义色彩浓厚(4)在经济结构上,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5)不注重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合作;--2、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1)高度集权的党政管理体制(2)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3)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不但不注意发扬民主,而且排斥异己;--3、强调绝对统一的文化管理体制(1)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2)领袖言论成为判定真理与谬误的唯一标准(3)舆论一致。

历史评价:1、积极作用:(1)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改变了国家贫困落后的面貌(2)保证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和战后重建工作的胜利(3)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2、严重弊端:(1)在政治上集权过多,民主不足(2)在经济生活中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使整个国民经济缺乏活力和动力(3)管理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官僚主义蔓延和管理阶层的特权,造成了一些新的矛盾(4)在政治上“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建设不能健康发展

(二十)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化;

2、产业结构的新变化;

3、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新变化

4、阶级结构和工人阶级状况的新变化;

5、

管理经济和社会手段的新变化:(1)国家宏观经济调节机制的建立 A. 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B.运用财政手段干预经济 C.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2)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3)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实质;6、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新变化;7、资产阶级政治主张的新变化;8 、外交政策的新变化:(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新变化(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关系的新变化,A.赚取大量利润B.利用技术专利进行剥削和控制C.控制和掠夺大量的燃料、原料和人力资源D.占领当地市场E.吞并当地企业,阻挠民族工业的发展F.控制发展中国家的许多重要工业部门G.在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新变化。

(二十一)苏东剧变的分析和思考:

1、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外部因素(1)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2)政治方面的颠覆(3)经济方面的施压或诱迫(4)外交方面的干涉;

2、国内长期积累的问题是演变的内部因素(1)经济方面(2)政治方面(3)执政党建设方面----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3、深刻的教训(1)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地改革创新(2)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3)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十二)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社会主义改造;

2、毛泽东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思考;

3、《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1)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2)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3)重视国民经济中的综合平衡;

5、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1)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3)发展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4)建设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

(二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政治前提和理论基础:

1、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两类社会矛盾学说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前提

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类的重要思想渊源

3、毛泽东一些闪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创新的胚胎和萌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1.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形成主题2、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轮廓3、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形成。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4、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于是,“邓小平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得以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的党章中的指导思想的地位,也得以正式确立。

(二十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形成原因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1)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2)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发展中国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世界多极化进程在曲折上发展(4)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战略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1)改革进入攻坚阶段(2)发展处于关键时期(3)稳定面临着许多新的复杂情况;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历史方位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1)从地位看,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长期执政的党(2)从队伍看,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增加,结构不断更新,构成呈现新的特点,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3)从任务看,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所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1、从理论地位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从实践价值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3、从长远意义看,“三个

(二十五)科学发展观的形成:1、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收入思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上课分析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3、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4、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5、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和科学审视国际形势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和指导作用:1、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1)为什么要发展?什么是发展?发展为了什么?发展依靠谁?(2)怎样实现这样的发展?;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

(二十六)当代国际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实践和思潮:

越南:革新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初步实现了由统包统管的集中管理体制向“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转换,而且摆脱了经济危机,形势明显好转,从1991年到2003年,GDP年均增长7%,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农业生产连续发展,由革新开放前年进口约200多万吨粮食,发展到现在年出口粮食约400万吨,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米出口国。政局稳定,社会财富日益增长,经济活动日益活跃,商品日益丰富,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老挝:制定了“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六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党的领导,集中原则基础上的民主,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和效力,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坚持革新开放。

朝鲜:思想上的主体、政治上的自主、经济上的自立和国防上的自卫。“朝鲜式社会主义”特点:在经济方面,追求公有制的不断发展,不断把集体所有制改变为全民所有制;把工厂企业的经营管理置于党委的集体领导之下,政治工作先行;建立以郡合作农场经营委员会为基干的农业管理体系,用管理工业企业的办法管理农业;从中央到地方和工厂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并使所有制的计划具体化、“细部化”。在政治方面,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强化无产阶级专政和阶级斗争。在思想文化方面,强调“思想优先”,把主体思想确立为党的唯一指导思想,在全社会开展思想、技术和文化三大革命。

古巴:调整所有制结构,进行金融和价格改革,进行经济开放政策,改革农业,改革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改革。

俄罗斯共产党的探索:对苏东剧变原因和教训的探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实现任务和奋斗目标的认识。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因素2.党应维护全体人名的利益3.用发展民主的道路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发展中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苏东剧变只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2.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3.走自己的革命道路。

其他社会主义思潮:

一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1、强烈反对共产主义。2、主张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3、提倡政治、经济、思想多元化。4、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国际民主。

二第三世界的民族社会主义1、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多样性2、把民族传统当作社会主义的基础3、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4、排除和拒绝马克思主义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派的社会主义1、重建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现代化。2、用异化理论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和重建社会主义。3、批判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4、对未来社会主义模式的设想。

四绿党的生态社会主义:绿党主张的生态社会主义,是“绿色”(生态运动)与“红色”(社会主义运动)两种政治力量结合的产物,他把生态原则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力图开辟一条既能消除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又能超越现实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其主要理论观点1、社区主义。2、“市民社会”主义。3、新社会主义。

(二十七)对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理解:

1.在自身不断探索中前进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在在自身不断探索中前进发展的,如果离开和放弃探索,社会主义将在教条主义理解中陷入困境

2.在人民追求幸福中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在人民追求幸福中实现的,如果离开了为人民谋幸福,这就是假社会主义,而科学社会主义能够不断发展,就因为有千百万追求幸福的人民的支持。

3.在适应时代变化中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在适应时代变化中曲折发展的,顺应时代是历史进步,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

4.在多极力量结构中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还是在多极力量结构中发展的,正是由于海纳百川,社会主义才越来越兴旺发达

七、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⑴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

⑵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十、试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

①“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他们当作科学来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和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②马克思恩格斯不惟我独尊,用宗派主义态度对待别人,包括资产阶级的学者。③马克思强调自己的理论不是教条,而应该是方法。使用时应该实事求是的考虑实际出发点,而不应该照搬结论。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是达到共产主义的方法则需要各国无产阶级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独立自主的探索本国道路,制定自己方针。

十一、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①要重视市场作用。②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③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④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十二、问题:A. 这一段论述阐明了什么原理?B. 这一原理的阐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有何意义?

答:A: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唯物史观的原理。社会的生产方式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经济基础上建立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均有反作用。

B: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创立 1.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原则来批判资本主义和从头脑中构思未来社会的唯心史观,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2.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期望通过阶级调和以及用示范改良的方法实现理想社会的幻想,揭示了阶级斗争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正确道路;3.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和只想依靠少数人变革社会的缺陷,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

十三、20世纪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基本教训:

基本经验:1.各国革命和建设都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

3.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4.把共产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4.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确保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社会主义国家防腐拒变的根本保证;

基本教训:1.社会主义国家把“计划经济”和“国有经济”看作是发展国家实力的唯一手段,是片面的

2.认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正确的,是科学的,结果,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再也无法发现马克思的理论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沿着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发展经济的努力受到严重挫折.

3.极端的“阶级斗争”思想和实践也使人民及其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能力受到严重打击,

十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

①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不懈地搞好党的理论、政治、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③始终如一地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④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⑤努力探索反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⑥善于把握时机,勇于在历史转折关头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十五、社会主义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社会主义实践为人类的发展进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实现了国家主权、民族平等和社会公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逐步提高。

2.以实现大多数人民的共同利益为标,实现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平等交往。由于社会主义的出现,阻止了资本主义所主导的全球化进程,有力地打击了国

南京大学历年考研初试经验汇总

历届南京大学考研初试经验汇总

2017南京大学双非跨考社会工作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14 ) 2017南京大学一战社会保障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13 ) 2017南京大学英语笔译考研初复试经验分享( 2017-04-13 ) 2017南京大学金融学“被”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11 ) 2017南京大学921管理学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10 ) 2017南京大学英语笔译初试+复试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10 ) 2017南京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8 ) 2017南京大学软件工程842高分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8 ) 2017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8 ) 2017南京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经验-备考三个月上南大( 2017-04-06 ) 2017南京大学社会工作考研经验-渣渣二本逆袭985( 2017-04-06 ) 2017南京大学929中德经济法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日语翻硕考研经验分享+部分真题回忆(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文学院汉硕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排名第二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情报学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5 ) 2017南京大学企业管理初试第二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1 ) 2017南京大学俄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1 ) 2017南京大学企业管理考研初试经验分享( 2017-04-01 ) 2017南京大学企业管理初试第一考研经验分享( 2017-04-01 ) 2017南京大学商学院考研第一学长万字经验分享( 2017-04-01 )

研究生课程-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答案

一.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思想内涵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同时,马克思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应当是“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这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活动方式。恩格斯曾举例说,一个法国工人到了加利福尼亚,发现那里是换手艺比换衬衫还要容易的冒险世界,他被迫适应环境,先后换了许多职业,学会了许多手艺,终于体会到,“因为有了适合做任何工作的经验,我觉得自己不再像一个软体动物,而更像一个人了”。这一事例说明了人的发展其实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是有其必要性的,如若不然,人会显得像软体动物一样脆弱,在变化的条件下不能适应和生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以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都曾经谈到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界定就是,“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个性自由,人的性格、智慧的发展等方面。马克思一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是相容的,他谈到,即使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出色的画家,但是这决不排斥每一个人也成为独创的画家的可能性。 马克思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看成是人的发展目的,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的如下目标状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包含有三层意义:一是,人的真正发展是指人的本质和特征能够真正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自由是指这种发挥和发展,不是出于生存的逼迫或社会关系的强制,而是人以人自己占有和享受自己的全面本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二是,马克思讲的是“个人”的自由发展,这种发展必然导致强调人的自由个性,这正是对人的个性差异性的肯定,它使人性丰富多彩地展现出来。强调人的自由个性,也是对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选择的自主性的肯定,就是说,个人的发展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三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是互为前提的,直接针对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将多数人的牺牲作为少数人享乐的条件,同时旨在表明这种自由发展是人人平等、没有例外的。可以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高追求。 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充分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向。自由的充分实现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人类从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的标志,也是自由和解放的最高境界。但是,个人的自由发展又必须依赖于集体的行动和社会的发展与解放,只有通过集体行动,只有社会的发展与解放,个人的自由发展才是可能的。同样地,个人的自由发展依赖于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只有通过集体、阶级的行动才能实现。社会不解放,个人就不能自由。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社会”。正是由于社会的解放是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马克思把目光重点投向变革社会制度,解放全人类上面,也就是说,马克思之所以把其学说最后落实到社会解放即人类解放的科学社会主义上面,正是为了解决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核心问题。 2 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过程中的理论创新? 我们党80年征程、80年风云变幻就是这样一部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的奋斗史。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理论上作出一系列探索和创新。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就是典型代表,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开拓,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上面对挑战,敢为

南京大学大数据专业方向工程硕士常见问题解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方向工程硕士FAQ 1.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数据资源。随之而来的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围绕大数据的商业价值的利用逐渐成为行业人士争相追捧的利润焦点。 大数据需要特殊的技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适用于大数据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电网、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 2.大数据几大特点? 大数据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共计四个层面: (1)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1T=1024G;1P=1024T)。 (2)数据类型繁多。前文提到的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 (3)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 (4)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 3.哪里会产生大数据? 如网络日志,传感器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数据(由于数据革命的社会),互联网文本和文件;互联网搜索索引;呼叫详细记录,天文学,大气科学,基因组学,生物地球化学,生物,和其他复杂和/或跨学科的科研,军事侦察,医疗记录;摄影档案馆视频档案;和大规模的电子商务。 4.大数据的应用领域? 目前大数据应用较广的行业有:电子商务、能源、医药、零售、互联网企业等等(1)政府:公共卫生安全防范、灾难预警 (2)医疗机构:建立患者的疾病风险跟踪机制,提升药品的临床使用效果 (3)电商公司:向用户推荐商品和服务 (4)旅游网站:为旅游者提供心仪的旅游路线

2013最新南大网院大学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依据《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的文本,具体说明司马光等历史家在刻画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黄盖等人物时采用了哪两种主要手法?

二、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 答:《论语》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

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谈。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的确得到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却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呀。 三、试结合文本分析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这篇优秀的说明文的写作技巧。答:这篇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是:总说-分说(未渡者、方渡者、已渡者)-议论 1、总说——凡十有(yòu)八人。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yòu,通“又”,连 词,连接整数和零数)半。 2、分说—— (1)凡未渡者五人:…… (2)方渡者九人:…… (3)又一人已渡者…… 3、按:……(发表议论) 四、《世说新语·政事》“陶公性检厉”一则:“陶公性检厉,勤於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後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後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请用自己的话复述:作者是用了哪三个例子来刻画陶侃性格之细致严格的? 答:作者用以下三个例子来刻画陶侃性格之细致严格的: 1、陶侃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将锯木屑全都收集起来;正月初一集会下雪时,用锯木屑铺盖在台阶上; 2、陶侃叫人把毛竹头收集起来,后来组装船只,这些竹头全都用来做竹钉; 3、陶侃曾在当地征调竹篙,有一位主管把毛竹连根拔出,就用竹根代替铁足,陶侃便把他连升两级加以任用。 五、(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016年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真题及标准答案

2016年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真题 (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7,分数:35.00) 1.五口通商(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根据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强迫中国在沿海开放的5处通商口岸,包括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根据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辟为通商口岸。后又制定《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进一步规定通商相关事宜。在英国之后美国、法国等也订立条约取得同样的权利,即《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 2.二次革命(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战争。又称讨袁之役、赣宁之役、癸丑之役。1913年初,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暗杀了宋教仁。不久,宋案真相大白,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结果讨袁军战败,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 3.学衡派(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922年出现的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派。因1922年在东南大学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其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教师吴宓、梅光迪及胡先骑等人,他们都曾有过赴欧美留学的经历,故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相标榜,自称其刊物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学衡》杂志的停刊,该派最终解体。 ) 4.《时务报》(分数: 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乌托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3.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民主国家内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理想,也可称为反专制社会主义。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 4.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基本内容

2020南大企管考研经验分享

2020南大企管考研经验分享 当看到南大的拟录取名单上时,我心里的大石头才落下。也能静下心来写一篇文章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我本科就读于一所双非院校,跨专业考南大的企业管理专业,中间有无数次想要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走到了现在。 专业课的准备比较晚,大概9月中旬准备的专业课,大家千万不要像我这样,时间真的有点短了,建议3-5月份就要开始准备。 ①首先南京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课的题型是:5道论述题,一题30分,总计150分,可想而知一个题考察的知识点就比较多了,线性思维的解答思路得高分肯定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大家仔细解读题目,从多维度来分析论述题的答案,大概一道题要有2页的答题纸篇幅,字尽量要写大一点,漂亮整齐思路清晰,往往是得高分的要点。 ②南京大学921管理学原理,官网给出的参考书包括:南大版本的管理学原理、周三多复旦版本的管理学原理、罗宾斯管理学(最好买最新版的) ③考场上会发12页答题纸,这个会根据全国不同的考场有变化,但都大差不差,平均一题对应2页答题纸的篇幅。 ④辅导书推荐: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同步辅导、学长学姐资料、爱考宝典的内部资料 具体复习的安排是这样的:前期3-6月份主要是把专业课的书,复旦版本的管理学为主,罗宾斯为辅,统统仔细看一遍,看完之后你心里大概有一个框架,那一部分是重点那一部分难以理解,就足以为第二阶段的复习打下基础了。因为我是跨专业而且专业课开始很晚,所以就报名了朋友推荐的爱考宝典的在线专业课一对一辅导班,主要是加快速度先把知识点理解透了,后面就是背诵刷题。 7-9月份,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第一轮的背诵工作了,而我九月末大概跟老师过完教材并记下一些重点内容开始背诵,挺感谢爱考宝典的辅导老师,讲课很认真细致并且不拖泥带水,我掌握的也很快,进度自然也赶上了,然后拿老师给我的内部资料结合自己的笔记上重点来记忆,大概都要有印象,毕竟南大专业课每年都有出其不意的细节或者类似超纲的题目。这个时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看第二遍书,补充一些自己把握的重难点在笔记里。 10-11月份,我认为这是考研专业课的关键时间,也是背诵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大家可能面临着背了忘,忘了再背的枯燥焦虑期,不必担心,90%以上的考生都这样,这个时间要根据自己整理的笔记每天留出2-4个小时的背诵记忆时间,每天都要坚持对前一天的知识点进行回忆,然后进行新的知识点的记忆,坚持下去。个人感觉爱考的内部资料对我的帮助很大,里面整理了重点和难点,并且有每个学校关于管理学的考研真题,知识点分点,很清晰。另外自己要整理一个背诵的框架,对课本知识进行第三轮的理解与复习深化,这对12月份冲刺很有帮助,整理框架也是你考场作答回忆知识点的关键。 冲刺阶段,每天还要保证数学的练习时间,其他时间就是要着重分配给专业课和政治了,其中专业课为重点,在之前已经整理了框架,背诵了至少3-5遍的基础上,这个阶段就是要抓重点、扫盲点的冲刺时刻,大家都知道计划、决策、组织、控制、领导、创新变革,是管理学考察的重点与主线,每一专题的细节知识点也都要照顾到,因为很多有可能是你组织答案的素材和要点。这时还是要不断的进行背诵,理解记忆,南大专业课比较活,得高分不容易。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一些经验,大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看看就好,我主要给大家一个参考的作用,如果能因此有所启发当然会更好。最后,祝愿各位考研成功!

南京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南京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南京大学创建于1902年,是中国最早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南京大学于1954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到1965年,共招收276名研究生。1978年,南京大学又一次成为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84年,南京大学被列为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单位,1995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全国 33所研究生院综合评估中南京大学名列前茅,被批准正式成立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建立,标志着南京大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南京大学首批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以及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的行列,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1、报考条件 一般而言,符合全国统考(含推荐免试)或单独考试条件的考生可以报考,而且不要求同等学力考生必须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但是: (1)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项目管理)、教育硕士(教育管理)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大专毕业后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研究生毕业后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2)法律硕士(非法学)要求:非法学专业毕业(法学专业即学科代码【0301】的毕业生不得报考)。法律硕士(法学)要求:法学专业(必须是法学专业即学科代码【0301】)的毕业生才能报考)。 2、录取类别 全日制专业学位可以非定向或定向培养,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定向培养。非定向研究生通过双向选择就业,定向培养研究生回原单位工作。 3、报名手续 按照全国统考或单独考试的办法于2016年10月10日至31日网上报名,再于各省级教育招生管理机构规定的时间到相应的报名点现场确认信息(网上报名时请注意查看报考点公告)。 4、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南京大学以下专业学位招收非全日制:审计硕士、会计硕士、MBA(含EMBA)、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MPA、戏剧、美术、新闻与传播硕士、教育管理、工程管理学院金融硕士、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光学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化学工程、软件学院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材料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具体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学制等信息详见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定向培养,不转户口、档案,不安排学生宿舍住宿,不享受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免费下载】南大信息分析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信息分析复习大纲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传统的着眼分解和单个认识事物的“分析”不同,“信息分析”概念中“分析”的准确理解应是()。 A. 系统分析 B. 层次分析 C. 相关分析 D. 回归分析 2、跟踪型信息分析分为()这两种类型。 A. 文献跟踪型和事实跟踪型 B. 技术跟踪型和政策跟踪型 C. 数值跟踪型和文献跟踪型 D. 事实跟踪型和技术跟踪型 3、信息分析的研究报告中,常常将一些经常引用的图、表、数据等重要资料作为(),统一放在()的后面。 A. 正文结论 B. 参考文献建议 C. 附录结论或建议 D. 附录正文 4、信息整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A. 数据整理和观点整理 B. 分类整理和数据整理 C. 形式整理和内容整理 D. 内容整理和观点整理 5、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17世纪英国科学家培根分别创建了()。 A. 分析法、综合法 B. 推理法、统计法 C. 定性法、定量法 D. 演绎法、归纳法 6、信息分析运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如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等都是属于()方法体系。 A. 定性分析 B. 定量分析 C. 拟定量分析 D. 相关分析 7、常用的以下几种逻辑思维方法中,()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A. 综合与推理 B. 分析与比较 C. 分析与综合 D. 分析与推理 8、某种推理的基本程式(结构)如下: 如果p那么q, (并非)p, 所以,(并非)q。 则这种推理称为()。 A. 假言推理 B.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C. 常规推理 D. 选言推理 9、特尔菲法中要使专家们的意见达到相当协调的程度,一般需要()轮调

查。 A. 3 B. 4 C. 5 D. 6 10、特尔菲法中对事件实现时间预测结果的数据处理,一般以()代表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A. 平均数 B. 众数 C. 方差 D. 中位数 11、线性回归分析是根据剩余平方和()的原则来确定回归系数的。 A. 最小 B. 为零 C. 最大 D. 适当 12、显著性水平α=0.02时,表示置信程度为()。 A. 2% B. 20% C. 80% D. 98% 13、数据分布上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别或距离称为()。 A. 全距 B. 离差 C. 方差 D. 中位数 14、常用的数据表示方式有()。 A. 叙述表示 B. 表格表示 C. 图形表示 D. 以上全是 15、信息分析有许多相关概念,但以下概念中与信息分析无关的是()。 A. 信息组织 B. 技术跟踪 C. 数据分析 D. 情报研究 16、信息分析的基本功能是整理、评价、预测和()。 A. 反馈 B. 综合 C. 分析 D. 推理 17、信息分析工作中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A. 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B. 数据的客观性和结论的准确性 C. 研究的相对独立性 D. 三者全是 18、文献收集中的检索方法有多种。从时间上看,如果是从与课题相关起止年代由远而近地开始查找,这种检索方法则是()。 A. 追溯法 B. 顺查法 C. 倒查法 D. 常规法 19、一切推理可以分为()两大类。 A. 常规推理、直言推理 B. 简单判断的推理、复合判断的推理 C. 假言推理、选言推理 D.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20、以下几种信息分析方法中,()属于定量分析方法的类型。 A. 特尔菲法 B. 逻辑思维方法 C. 分析与综合法 D. 回归分析法 21、常规推理也称()。 A. 三段论 B. 简单枚举推理 C. 假言推理 D. 演绎推理

(完整版)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

必修1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广大工人生活和工作环境恶劣 C.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直接影响D.第一次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 2.右图是两位伟人工作的场景,他们为一个无产阶级革 命组织起草的纲领于1848年发表。这部著作的主要意义 在于() A.它的发表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B.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革命纲领 D.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 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 中学生可以了解()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 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④ 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4.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暴力革命B.代议制民主C.先进的生产力D.科学社会主义5.《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以下不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C.巴黎公社运动D.中国的改革开放 6.《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7.关于下列图片的描述错误的是()

2020南京大学考研复试面试准备(专业素养篇)

2020南京大学考研复试面试准备(专业素养篇) 初试过后,并不意味着就能完全放松了。初试只是让你来到考研的大门前,要跨进这个门槛,复试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诚笃南大考研网总结了历年来学员的考研经历,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在复试面试过程中,如何正确地体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供大家参考。 专业基本素养 这一点就是个人基础的体现了,相信过了初试的你们基本功也是很扎实的。比如对于所学专业的历史,流派以及各流派特征,以及在整个领域中的地位、影响力等有基本的了解。要注意一点:对于这些知识要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不只是简单的背会它。在面对专业课问题的提问时要有意识体现自己思路的独创新鲜性。导师作为学术带头人,其学术习惯很自然地会促使他们愿意多方听取新鲜思路和独创见解,并乐意招纳具备创新开拓精神的学生。考生在提出自己个人见解时,态度要谦虚谨慎,不妨可先简要陈述对该问题的一般性见解,然后在对此肯定的基础上再详细提出自己的新想法、新思路。 谨慎表达个人的观点 关于专业知识的面试,有个问题出现的几率是百分之百的,“你读了那些书,那些著作,那些期刊?”同学们在回答时最好是中性的,不带个人偏见,或者你可以就书中的一个观点进行阐述,如果导师刚好问到一个他不喜欢的著作或者那位作者,你却夸奖一番,估计就有问题了。当然你也可选择学校自己定的参考书目了,有些学校的参考书目就是导师自己编写的,如果你对其有些深刻的见解,导师听到也是会比较欣慰和开心的。 诚实 有时候不懂就不意味着拿不出手,所以在导师提问时,导师问到的书籍你不甚了解,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老师的专业敏感超乎你想象的,他一听就知道你是真正看过,还是在“耍心眼”。但是也请放心,老师一般情况下不会问到太“超

2022年南京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南京大学关于选拔普通高校优秀考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一、报考事项安排 1.每年报考我校的考生很多,要早复习,早准备。按照考试范围复习。 2.我校考生,到学校考试中心,办理内部试卷。 3.每年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考试重点范围,不知道考试大纲要求,盲目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复习效果很差,影响考试。 4.每年有很多考生,选择错误的复习资料,解题思路及讲解答案都是错误的,具有误导性,不利于复习。 5.学校为考生正确复习,印刷内部试卷。 6.内部试卷:包含考试范围、历年真题、考试题库、内部复习资料。 7.专业课,学校出题。一定要按照内部试卷复习,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8.内部试卷联系QQ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安排邮寄,具体事项联系张老师。 二、选拔对象条件 1.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主干课程成绩合格,在校学习期间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招生专业计划 1.招生要求和专业,详见《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招生及专业总表》。 2.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我校招生计划、各专业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我校部分专业将另设计划用于接收调剂生,具体事项及拟招生人数将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另行通知。 四、报名资格审核 1.报考考生按照《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以下简称《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选择报考专业,并填写《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⑴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⑵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⑴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⑶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⑴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因而无法论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③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特定历史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然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⑵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加剧,与此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开始了,无产阶级在斗争实践中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便找到反抗资产阶级的有效途径,实现其自身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深入工人运动实践,把社会主义置身于现实的基础上,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来却无法解决的历史性课题,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②思想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冲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前者是它的起初的、不成熟的、不完备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它的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表现形式。前者是后者的直接思想来源。③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4.《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⑴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⑵深刻的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使它能够成为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⑶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⑷系统的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必须建立“更加强大,更加坚固,更有威力”的无产阶级政党。 5.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别从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四个角度揭示了这一规律。⑵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工人阶级是最有前途、最革命的阶级,他们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无论革命或者建设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⑶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⑷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社会形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经过一个特殊的革命转变时期,对整个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才能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建立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⑸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6.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高度集权。这一特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⑴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②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机制;③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④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⑤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⑵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③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④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⑶在文化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②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个人崇拜;③文化生活的整齐划一。 对苏联模式的评价:⑴重要的历史功绩:①确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②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保证了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③保证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事实证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当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有效的。 ⑵历史局限性:①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体制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不能得到较多的改善,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经济效益不高;②各级干部缺乏主动性,官僚主义严重,社会主义法制遭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不能充分发展;③人们思想遭到禁锢,科学技术发展受到限制。 7.试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①从理论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唯物主义原理。②从现实上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已具备一定物质条件。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爆发革命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本国历史发展的必然。⑤特殊的国际环境。 ⑵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主要是因为:①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②封建主义在各个方面有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③复杂险恶的国际生存环境;④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总之,我们决不能因为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否认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取得一些成就,而看不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南大远程教育-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单项选择(10×3)名词解释(4×5)简答(7+9)计算(8+11)论述(15) 经济学就是要研究用有限的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尽可能地去满足人们的需求(需求的无限性),如何去满足就要面对生产什么产品,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基本问题。 ?需求曲线的基本特征 为何会呈现这样的特征 注意:需求曲线所反映的需求量是一个意愿量 ?区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影响需求量变化的原因 影响需求变化(需求曲线本身发生移动)的原因 ?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 注意:供给曲线反映的供给量也是一个意愿量

?区分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 影响供给量变化的原因 影响供给变化(曲线本身发生移动)的原因 ?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决定(会计算)Q=12-P,Q=2P-3

?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是价格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的程度。 ?会求解计算 ?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在两种不同的商品之间,当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因此而发生变化的敏感程度。 ?这里是y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的对x商品的需求量发生变化的程度。 如果:eXY<0,为互补性商品;eXY>0,为替代性商品;eXY =0,为非关联性商品又称独立品

边际效用就是最后增加的一单位物品和服务给人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量。如果消费量的增量ΔQ非常小,趋近零,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对消费量的一阶导数。 基本导数公式 函数形式一次导数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特定商品或服务,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不断增加,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不断减少。 ?了解边际效用之所以会递减:一是因为人们的欲望;二是商品本身的用途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是假定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即可以用基数来表示,而且每个消费者可以准确地说出消费各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多少。

最新南京大学考研初试复试笔记汇总大全

最新南京大学考研笔记汇总 ——南京大学本科笔记与考研真题哪里下载? 纵观整个考研过程,考研笔记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从考研初期的知识理解到中期的要点记忆,再到后期的提纲要领,可以说,考研笔记在整个备考过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若是自己没时间记笔记,能拥有一份往届南京大学考研高分学长学姐的笔记也是极好的!他们的笔记往往内容详细、条理清晰,是对考点的把握和理解的体现。不过由于笔记数量过于稀缺,有需求的考生又很多,总有许多考生抱怨根本买不到。针对考研笔记的稀缺性,金陵南大考研网官方教学研发团队联合南京大学各专业排名前三的学长学姐们针对南京大学各专业考点,共同编写了一系列《考研复习全析》等,自发售以来好评率超过98%!欲知更多南京大学考研详情,请点击进入【南大考研真题答案】。 [金陵南大考研网] 2019南大809环境规划与管理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 [金陵南大考研网] 2019南京大学851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共两册) [金陵南大考研网] 2019南京大学828传热学考研复习全析 [金陵南大考研网] 2019南大843中外建筑历史与理论考研复习全析(第三册) [金陵南大考研网] 2019南京大学841分子生物学B考研复习全析(含真题) [金陵南大考研网] 2019南京大学652细胞生物学一考研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共两册)[金陵南大考研网] 2019南京大学306西医综合考研复习全析(共两册) [金陵南大考研网] 2019南大858细胞生物学二考研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 [金陵南大考研网] 2019南京大学831植物生理学考研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 [金陵南大考研网] 2019南大669药学基础综合考研复习全析(共三册,含真题) [金陵南大考研网] 2019南大642生物化学二考研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 [金陵南大考研网] 2019南大815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研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共三册)[金陵南大考研网] 2019南大813自然地理学考研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共三册) [金陵南大考研网] 2019南大810环境生物学考研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 [金陵南大考研网] 2019南大808环境化学考研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