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模型构建的原则和主要步骤

模型构建的原则和主要步骤

模型构建的原则和主要步骤
模型构建的原则和主要步骤

1.试述模型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某些属性的抽象

特征:(1)模型是现实世界一部分的抽象或模仿;

(2)模型是由那些与问题有关的因素组成;

(3)模型表明了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分类:图形与实物模型;分析模型;仿真模型;博弈模型;判断模型2.模型构建的原则和主要步骤是什么?

原则:(1)建立方框图;(2)考虑信息相关性;

(3)考虑信息准确性;(4)考虑信息结集性

步骤:(1)形成问题;(2)确定系统的特征因素;(3)确定模型的结构;

(4)构建模型;(5)模型真实性检验

3.建立模型必须有赖于反映系统特征的各种因素,根据因素在模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将因素划分为哪3类?

(1)可忽略其影响的因素;(2)对模型起作用但不属于模型描述范围的因素;(3)模型所需研究的因素

4.试说明结构模型具有什么样的基本性质。

(1)结构模型是一种图形模型

(2)结构模型是一种定性分析为主的模型

(3)结构模型可以用矩阵形式来描述,从而使得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得到有效结合

(4)结构模型作为对系统进行描述的一种形式,正好处在自然科学领域用的数学模型形式和社会科学领域用的以文字表现的逻辑分析形式之间5.试分析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各自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区别。

邻接矩阵的特点:(1)矩阵中元素全为零的行对应的节点称作汇点,即只有有向边进入而没有有向边离开该节点;(2)矩阵中元素全为零的列对应的节点称作源点,即只有有向边离开而没有有向边进入该节点;(3)对应每一节点的行中,其元素值为1的数量,就是离开该节点的有向边数;(4)对应每一节点的列中,其元素值为1的数量,就是进入该节点的有向边数。

可达矩阵的特点:推移规律性,即如果Si 经过长度为1的通路直接到达Sk ,而Sk 经过长度为1的通路直接到达Si ,那么,经过长度为2的通路就可直接到达Sj 。

二者的区别:邻接矩阵描述了系统各要素两两之间的直接关系。若在矩阵A 中第i 行和第j 列的元素aij=1,则表明节点Si 和Si 有关系,即表明从Si 到Si 有一长度为1的通路,Si 可以直接到达Si 。所以,邻接矩阵描述了经过长度为1的通路后各节点两两之间的可达程度。而可达矩阵则表明各节点之间经过长度不超过n-1的通过可以到达的程度。

6.假如一系统由n 个要素组成,我们任选其中一要素S ,则S 与余下的其他要素的关系可归为哪几类?并用图示方法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1)()I A S ——没有回路的上位集()I I S A S ??→

(2)()B I S ——有回路的上位集()I I S A S ??→←??

(3)()C I

S ——无关集 (4)()I D S ——下位集()I I S D S ←??

7.结合实例说明解释结构模型(ISM )的工作程序。

(1)组织实施ISM 的小组;(2)设定问题;(3)选择构成系统的要素;(4)根据要素明细表做构思模型,并建立反映要素关系的可达矩阵;

(5)对可达矩阵进行分解后建立结构模型;(6)根据结构模型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8.试说明解释结构模型(ISM )方法的不足。

(1)从理论角度看,应用ISM 时,最大的问题是推移律的假定,假定推移律,意味着级与级之间不存在反馈回路,但在实际问题中,各级要素

生物三维模型制作方案

芸芸众生,物尽其用 第二届“生物三维模型制作比赛”策划方案 一、活动主题:芸芸众生,物尽其用。 二、活动背景 高一学生本阶段正好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学生对细胞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印象还不深,而且细胞如此微观的结构学生不能有很直观的感受,因此还需其他方法巩固该知识点。 生物三维模型制作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所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条件,而且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策划此次的生物三维模型的制作活动,让同学们动手来制作生物结构或细胞的模型,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也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丰富大家的生活。 三、活动目的 1、尝试制作生物三维结构模型,如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器、DNA、人体器官等。 2、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的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创造力。 四、活动对象:全校所有学生,作品交到敦品楼二楼东生物办公室。 五、活动时间: 2017年11月22日至11月月假收假后的周一中午截止。 六、指导教师:各班生物老师和班主任 七、活动地点:各班班级或寝室。 八、组织评奖: ①、本次模型制作比赛设 特等奖: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8 名个 ②评分、点评人员:全体生物老师。评奖时间:11月月假收假后的周一下午。评奖地点:敦品楼二楼东生物办公室。获奖作品拍照:张玲。 ③统计结果及联系广告公司做展板:方博 ④奖品、证书购买:李耶莉周丽丽 ⑤证书打印:刘婕 ⑥颁奖仪式:联系张虎主任确定颁奖人员和颁奖时间彭美英 ⑦活动总结并将活动资料发表在校微信公众号上。彭美英 九、前期准备 1、活动前的辅导 生物实物模型必须严格遵守科学性。故老师在实验前必须将关于真核细胞的知识系统地复习一遍,向学生强调必须认真理解细胞的结构特征,模型的大小比例要合适。 2、材料准备(学生自备) 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实验,一组不超过2人 3、全校动员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了解活动,制作宣传海报三张(张贴于校园醒目处及食堂)李萌 (时间:11月21-23日) 4、活动预算:海报制作展板制作奖品证书购买购买者路费王柳婷 十、模型制作示例 方案一(橡皮泥制作法):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 一个相对完整的胜任力模型构建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职系与序列划分、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和能力素质要素评级。 首先是要进行职系与序列的划分。胜任力模型是建立在明确的职系和序列划分基础之上的。 “职系”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位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简言之,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管理职系、操作职系等)。“序列”是指将现有组织结构中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资质要求的职位归并成一类职位群组。每个序列具有其独特的能力素质结构组合和描述,一个职系包含一个或多个序列,一个序列只能在一个职系当中。划分职系和序列的目的是通过设立不同的职业通道,为员工指明职业发展的方向。 在具体进行职系划分时,可以工作性质相似为原则,通过企业价值链分析来确定职系的划分。例如,通过对某石油炼化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将企业的所有职位划分为管理职系、技术职系和操作服务职系。序列的划分以能力素质要求相近为标准,可以通过业务类别和职责对比归类两种方法确定序列划分。例如,根据岗位说明书在对岗位能力素质初步判断的基础上,将某企业管理职系下面的所有职位划分为中层管理序列、财务管理序列、综合管理序列和生产管理序列等。 职系和序列的划分是公司进行职位管理的基础和重点,也是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基础。通过职系分类,可以为员工设立多条职业发展通道,同时,通过序列划分,可以明确不同职位能力素质的差异,实现对员工的区别管理。 第二步是在职系和序列划分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 一个完整的胜任力模型由核心能力素质、通用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三部分组成。因此,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也将围绕这三部分能力素质进行。首先是核心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核心能力素质”是基于公司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与战略愿景,要求全体员工都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核心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可以采取行业共性分析、企业资料分析和企业调研等方式进行。例如行业共性分析,可以采取行业共性分析、优秀标杆企业借鉴等方法,通过对行业的共性分析以及标杆企业核心能力素质的分析,获取行业或标杆企业在核心能力素质方面的共性需求,得出可供备选的核心能力素质要素。最终经过分析和研讨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素质;接下来是进行序列通用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序列通用能力素质”是每个岗位序列所要求的能力素质,但不同岗位对能力素质的要求不同。通用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可分为以下三

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

如何构建胜任力模型 作者:严正 麦克里兰等人开创的古典建模法(行为事件访谈法)仍然是最常用也是最精准的建模方法,它最适用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但是经过将近40年的应用与发展,衍生了多种方法或工具对古典建模法进行补充。 企业的核心胜任力模型是对企业全体人员的胜任力要求,它是企业的战略、愿景与价值观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领导者胜任力模型是对企业高层领导者的胜任力要求,这种要求超越了岗位、专业乃至单个职能,它主要是反映企业宏观运营对高层领导者的胜任力要求。利用古典建模法来构建核心胜任力模型和领导者胜任力模型反而不太精准,因为绩效标准不好定义、样本不好选择(特别是高层领导者的人数相对较少)。所以,在古典建模法之前加入“战略气质分析”,目的是为核心胜任力模型、领导者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打下基础,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构建核心胜任力模型和领导者胜任力模型。然后借助其他辅助工具对模型进行验证。 企业战略气质分析 企业战略模式分析 迈克·波特在其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三种通用的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根据迈克·波特的战略划分,可以衍生出三种比较通俗易懂的价值创造模式。 第一种是产品领先型,这种价值创造模式是以产品的创新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为导向,其经营的重要目标在于充当市场的领袖。 第二种是高效运作型,以严格的程序化、供应链管理来提高客户获得产品与服务的效率。 第三种是客户亲密型,这种企业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效率、服务速度等来赢得竞争优势。采取这种价值创造模式的企业,要求员工不仅很好地理解和满足客户提出的需求,而且能帮助客户发现一些他们自己尚未明晰的潜在需求,能创造性地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产品。这三种价值创造模式,不仅反映在企业的组织流程、组织管理等方面,同时也要反映在人员的胜任力上。因为只有人员的胜任力反映和体现了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才能保障企业战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传达,这对构建企业的核心胜任模型是非常重要的(见表1)。 表1 产品领先型价值创造模式所需关注的胜任力

胜任力模型快速建立的步骤详解完整版

胜任力模型快速建立的 步骤详解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胜任力模型快速建立的步骤详解 1、明确管理职责,找到难点、痛点 想解决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先要明确我们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首先,明确L2(一线主管)的上下级:从L1到L2是我干事到我们干事,要允许下属犯错,并勇于承担责任;从L2到L3,需关注不要越级管理并制订最佳战术,从L3到L4更应该关注战略的制订。 其次,明确L2的管理职责:4个小组得出了应具备的12条管理职责,根据管理的类型,被划分为三大类:管事、管人、管自己。 有了管理职责,那平时我们都是怎样做的呢?实现这样的职责,都用了哪些方法? 找到实现工作的职责和方法后,新晋管理人员们顿悟,原来平时做了很多无用功,要抓工作中的重点才能创造价值。通过投票,找出公认的难题。 重回难点痛点产生的情境,通过STAR的正反面案例对比,4个小组对认领的话题展开了研讨和情景案例的模拟,提炼知识,共创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L2(一线主管)胜任力建模 接下来就进入关键环节——通过北森GENE Card建立出大家认可的L2层级胜任力模型。 沈莉老师带着新晋管理人员们学习了目前几家企业在用的经典能力模型及北森的GENE Card。几家知名企业的能力模型,分别通过有递进关系的层级法和无递进关系的关键行为法展现。目前常用的建模方法有:在线测评、访谈、情景文件筐、轮岗、项目实践等。建立出的能力模型基本分为三大类:通用型、管理(层级)型、职类(专业)型。 几家企业在用的经典能力模型 北森GENE Card GENE Card通过将管理人员进行五个层级的分类,梳理出不同层级需要的通用能力要求,五个层级分别是:一般员工、一线主管、部门经理/总监、集团职能负责人/事业部总经理、集团高管: GENE Card的建模逻辑是岗位——挑战——胜任力。挖掘每个层级的挑战,根据挑战梳理出其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这些能力要求就是岗位素质模型。

胜任力模型构建三部曲

胜任力模型构建三步曲 2008-3-22 13:53:41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胜任力模型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胜任力模型的分析和建立,可以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如招聘任用、培训、职业发展、薪酬、晋升、绩效评估等等。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作,一般来讲,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分为构建胜任特征辞典、构建胜任力模型、人力素质测评与胜任力模型的检验修正等几个模块。以下将针对这三大步骤对胜任力模型构建逐一展开介绍。 一、构建胜任特征辞典 胜任特征辞典是提炼出的胜任特征的集合和胜任特征的分级描述记录,这些胜任特征对胜任力模型起到原料供应与测量尺度的作用;它可以看作为搭建胜任力模型的砖瓦以及测量胜任力模型的尺子。有了原材料和尺子,就可以对不同岗位进行胜任特征的提取组合,并对各岗位的胜任特征要求进行级别评价。 举例来说,假如某一个岗位的胜任力模型中要求具备“客户服务导向”胜任特征,那么如何才算具备了“客户服务导向”特征呢?胜任特征辞典会把客户服务导向分为若干级,举例其中的两级:“能够对客户的问题给予基本的答复,但不刻意探究客户的根本需求或问题的原因”:“建立起客户足以信赖的顾问角色,热情、周到、想客户所想,深入了解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发掘客户深层次的需要”。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客户服务导向”所表述的分级的意义了。有些岗位较低级别的“客户服务导向”就足够满足工作需要了,比如前台;但有些岗位就需要较高级别的“客户服务导向”才能够满足工作要求,比如售后服务。 构建胜任特征辞典就是对胜任特征进行归纳甄选并对胜任特征进行分级的一个过程。 二、构建胜任力模型 有了胜任特征词典,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就有了标准化的素材来源。不同的岗位对胜任特征的要求往往是不同的,但大多数特征都包含在了胜任特征词典中。 在这个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岗位,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或者通过对熟悉该岗位的专家、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绩效突出的员工、外部咨询顾问等的综合研讨和评定,就可以提炼出胜任该岗位最需具备的胜任特征,从而确定该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结构。 确定胜任力模型结构后,需要确定胜任程度。胜任程度一般按照基本满足岗位胜任要求、满足岗位胜任要求、高度满足岗位要求等三个层级确定胜任力模型中各个胜任特征级别的组合。举例来说,假如市场营销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由:成就意愿、主动性、信息获取能力、人力理解力、客户服务导向、团队合作、自信、专业知识技能八项胜任特征组成,那么对于市场营销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可能如下表所示:

如何制作生物模型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a )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 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分运动: (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 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 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 6①水平分速度: ②竖直分速度: 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v=s/t单位m/s ;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 2角速度: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2∏单位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 3周期T,频率:f=1/T (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 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 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 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1由于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步骤

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流程 2020-6-30ALEN

主要内容 一、胜任力模型建立的步骤 二、胜任力模型建立流程图 详细内容 一、胜任力模型建立的步骤 1.明确战略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建立胜任能力模型的总指导方针。人力资源管理者应首先分析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研究企业面临的挑战,然后提炼出企业要求员工应具备的胜任能力,最终建立出符合企业文化及环境的胜任能力模型。 2.确定目标岗位 企业战略规划的实施往往与组织中的关键岗位密切相关。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建立胜任能力模型时应首先选择那些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关键作用的核心岗位作为目标岗位,然后分析目标岗位要求员工所应具备的胜任能力特征,最终建立出符合岗位特征的胜任能力模型。 3.界定绩优标准 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界定绩优标准的基础。通过对目标岗位的各项构成要素进行全面评估,区分员工在目标岗位绩效优秀、一般和较差的行为表现,从而界定绩优标准,然后再将其分解细化到各项具体任务中去,最终识别任职者产生优秀绩效的行为特征。

4.选取样本组 根据目标岗位的胜任特征,在从事该岗位工作的员工中随机抽取绩效优秀员工(3~6名)和绩效一般员工(2~4名)作为样本组。 5.收集、整理数据信息 收集、整理数据信息是建立胜任能力模型的核心工作,一般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数据库、问卷调查法等方式来获取样本组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并将获得的信息与资料进行归类和整理。 6.定义岗位胜任能力 根据归纳整理的目标岗位数据资料,对实际工作中员工的关键行为、特征、思想和感受有显著影响的行为过程或片断进行重点分析,发掘绩效优秀员工与绩效一般员工在处理类似事件时的反应及行为表现之间的差异,识别导致关键行为及其结果的具有显著区分性的能力能力,并对识别出的胜任能力作出规范定义。 7.划分胜任能力等级 定义了目标岗位胜任能力的所有项目后,应对各个能力项目进行等级划分,并对不同的能力等级作出行为描述,初步建立胜任能力模型。 8.建立胜任能力模型 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环境及目标岗位在企业中的地位,将初步建立的胜任能力模型与企业、岗位、员工三者进行匹配与平衡,建立并不断完善胜任能力模型。

生物模型制作

生物模型制作 生物模型制作是指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来制作 些有关生物结构的模型,这些生物模型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物质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动植物细胞模型、花的结构模型等,学生都可以根据课本的文字内容或图片把它们实物化、立体化。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把各种材料加工成要模拟的生物结构形状,直接构成一个整体的模型。学生在亲自参与制作生物模型以及运用模型演示生物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更能使自身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更好地开发与训练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1 制作生物模型的作用 1.1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初中学生对直观的知识掌 握较快,形象思维比较差,对 于抽象的知识掌握得相对较弱。在生物教学中,有些观察对象很小或结构比较复杂,学生不易清楚地观察它们的结构,例如生物细胞的结构。制作模型则将它们放大很多倍,而且能将其中所含的各部分结构明确地表示出来,形象且直观,

使学生迅速地获得有关的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 解。 1.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制作不同的生物模型,运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不同。 学生在尝试制作生物模型的过程中,要选择制作的材料,每种模型可能还需要将不同的材料组合到一起,这无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种挑战。比如在制作花的模型中,有的学生是将硬一点的纸剪成花瓣的形状,用双面胶粘在一起,但是这样很容易开,组合不到一起去。教师发现后,启发并鼓励学生最终对模型进行了改进,用针线将其缝合到了一起,并用软一点的纸做了一个新的模型。 1.3丰富教学资源许多学生制作的生物模型科学性和准 确性强,并且美 观,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制作的模型作为教 具使用,比如学生制作的屈肘运动的模型。有一学生是用两木棍另一端分别固定两根橡皮绳代表肌肉,演示屈肘和伸肘运动,效果很好,这样的模型在课堂上演示,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有些学生在制作生物模型时科学性不强,甚至是错误的,比如学生在制作小肠模型时,有些学生做的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方向是错的,也就是说不是环形的,同样教师可以作为反面的教具使用,丰富教学资源。 根木棍代表骨,中间用螺丝固定并可以转动代表关节,两根 2 学生制作生物模型的过程和方法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 很多可以制作模型的生物结构,而 且制作同一种结构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

胜任力模型55510

一、关于胜任力研究的发展历程 在国内,胜任力的研究是日益流行。但是,胜任力的概念差异很大,国内学者以及应用胜任力的管理者更多的倾向于使用1994年spencer给出的胜任力的概念,即胜任力是指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的,并且能够将表现优秀者和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特征。 由于对胜任力理论的构建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研究范式。这两种研究范 式的理论构建分别是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 1美国模式(以行为为基础的概念体系)的理论构建美国的hay/mcber 公司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胜任力理论构建胜任力模型的先驱,它运用的就是典型的美国模式的理论,又被称为卓越模式。我国大多数研究者和实践者多采用卓越模式的理论。这种模式强调,胜任力是个体的潜在特征,它是指胜任力是个体个性中深层和持久的部分,显示了行为和思维方式,能够预测多种情景或工作中的行为。这种潜在特征能够预测在一定工作或情景中的、效标参照的有效或优异绩效,如果某一特征不能预测优异绩效的话,它就不 是胜任力。从另一方面来说,可以通过直接比较一定时期内的个体胜任力表现和工作的胜任要求来评价大多数的工作绩效。实际上这是一种归因方法,即他们是从高绩效者的行为来推断其胜任力。 McKenna(1999)对胜任力雨惰皂力素质之间的关系做了以下描述:“当组织要想将胜任力转化为实际的成果时,它们将不可避免地以一系列生丁.核心价值的能力素质予以整合,从理论上讲,这些胜

任力通过开发最终将带来行为结果。” 表1个体输入——输出模型 2英国模式(以技能为基础的概念体系)的理论构建英国模式的基本假设为:管理确有卓越、一般和不合格之分,但胜任不能以卓越为起点,一般情况即称职就应该算为胜任,胜任力研究就是找出称职所需的基本能力和行为表现。由于这种模式的胜任力以一般表现为基准,所以又可称为职业标准模式。英国模式的理论建构认为,胜任特征是保证一个人胜任工作的、外显的行为的维度,如“努力取得结果”、“深刻理解”和“对他人的观点敏感”等。从行为上来构建胜任力理论模式,可以将胜任力看作是特定情景下对知识、技能、态度、动机等的具体运用,这样就使个体的胜任力与自我概念、动机等深层次的潜在的部分相区分,这就有利于人们对胜任特征准确理解和统一认识 二、胜任力研究方法的探讨 1.胜任力建模方法构建胜任力模型过程被称为胜任力建模。主要的胜任力建模方法有三种。 1)确定与组织核心观念和价值观一致的胜任力。这种研究思路揭

工业产品模型制作工艺.

工业产品模型制作工艺 (一)石膏材料的模型制作技法 一、石膏模型的成型方法 一般常用的成型方法有浇注成型法,塑造加工成型法,刮削成型法(模板、刮型箱、旋转)。 1.浇注成型法 (1)湿法浇注石膏型坯在浇注石膏型坯时,将水的比例适当增加一些,使模坯不易很快干,便于雕削塑造,视气温高低,每次工作结束后,用块湿布盖上以保 持湿润,以利下一次再继续塑造加工。 (2)干法浇注石膏型坯浇注、翻模方法与湿法浇注相同,所不同的是,水的比例少一些,凝固时间快。为增加强度,可在浇注厚度范围内加入一些纤维或绒麻, 注意不要使其暴露在加工表面部分,以免影响加工。 (3)平板浮雕浇注成型采用黏土或油泥塑造,再用石膏浇注而成,属于一种浮雕半立体形象。加工技法是依照图纸尺寸,用一块稍大于图形的表面平滑的垫板,如做一个方形的模坯,用四块围板或围框,再将围块用钢筋夹子夹好,底部一半布 满和熟了的黏土,也可采用经过筛选的细砂做垫底(用少量水混合均匀,不能太湿 或大干。切记用砂垫底塑造形体时,不要涂刷脱模剂)。根据设计图形,在围板内 的形体塑造好后,经反复观察不再修改时,涂刷一层脱模剂,若用肥皂溶液、片胶 漆或凡土林等涂刷,应多涂几遍,直到表现出光亮时为止。余留在边角地方的脱模 剂液,应用海绵或吸水纸吸干,以免影响形体轮廓。 待稍干后可以浇注翻模,称一定数量的石膏粉(视形态大小而定),准备适量比例的水,先将水倒入桶内,再将石膏粉慢慢倒入,徐徐搅拌,在较短时间内 (2~5分钟),清除硬块与坨状石膏粉(根据需要在板内形体上可放少量麻城纤维 丝,以增加强度),而后浇注在塑造形体上,一般 15~30分钟,此时石膏表面有 些发热,可进行脱模,稍加修饰后,平板浮雕模型完成。 2.塑造加工成型法

建立胜任力模型包括以下七个步骤

建立胜任力模型包括以下七个步骤: 1、BEI (1)设定绩优标准,选定访谈对象; (2)按照STAR方法,员工讲述典型的正、反面行为事件,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技术处理;(3)访谈员工对所在岗位的胜任要求的判断; (4)访谈员工对下级岗位的胜任要求的判断。 2、划分岗位序列,为胜任力建模提供基础框架 (1)树立企业岗位体系,依据岗位的属性类别,划分大的职系; (2)在职系类内部划分岗位序列,依据岗位能力要求的趋同性,将岗位划分为若干个“组”,确保每个组内的岗位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类似,员工在序列内各岗位间的换岗比较容易实现(只要进行岗位特殊的专业技能训练即可); (3)确定每个岗位的序列的内涵和外延,并进行明确的定义。 3、全员通用生胜任力的设计 全员通用胜任力是全体员工都要具备的素质,是组织对员工的最基本要求,通常是从行业特征分析、企业内部特征分析、外部标杆分析,其中以企业内部特征分析为最重要,包括分析组织战略对员工的要求、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要求、领导人导向对员工的要求等。 4、序列综合胜任力的设计 (1)通过以往案例和资料结合对职位说明书的理解,构建适合企业的基本胜任力库;(2)通过BEI和BEQ技术提炼各序列综合胜任力,并通过专家研讨进行补充、修正,形成序列备选胜任力; (3)最后通过研发小组的讨论,确定各序列综合胜任力的要素。 5、岗位专业胜任力的设计 岗位专业胜任力是指各岗位所需要的各项专业知识、操作技能,需要组织专业知识研发小组,通过各种具体的工作步骤,定义出各岗位的专业胜任要求。 6、对各胜任力素质进行定义、等级描述、行为特征描述 对各项胜任力要素进行定义,并表述出其在不同程度的具备状态下的行为特征,并划分出不同的等级,例如“团队合作精神”的初级、中级、高级分别是什么表现。等级描述旨在为员工的等级评价提供标准。 7、通过专家小组统一评定,确定各岗位的各项胜任力要素的等级要求、权重,从而完成建模。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有三种: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工作分析法。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一:行为事件访谈法 行为事件访谈法,又叫BEI(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访谈法,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索技术,以获取有关被访者行为事件为主要目的,是揭示胜任特征的主要工具。这种方法是目前在构建素质模型过程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它主要以目标岗位的任职者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访谈对象的深入访谈,收集访谈对象在任职期间所做的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件描述,挖掘出影响目标岗位绩效的非常细节的行为。之后对收集到的具体事件和行为进行汇总、分析、编码,然后在不同的被访谈群体(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之间进行对比,就可以找出目标岗位的核心素质。 但在实施的工程中,被访者可能会美化自己,有虚假信息,这时需要使用STAR 法来判断。S-situation指事件发生的背景;T-task指事件发生时被访者需要完成的目标;A-action指被访者采取的行为及步骤;R-result指如果被访者能说出全部细节则认为是亲身经历过的。STRA法是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必要补充。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二:问卷调查法 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被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其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问卷一般由指导语、问题与回答方式、其他资料和编码四个部分组成。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在于它是从大量受众中收集数据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易于开展,经济;对日常活动干扰较小;产生的定量数据有利于分析;为受众保密,有利于得到诚实的回答。 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不能为受众提供灵活回答的空间;不能详细追问额外的信息。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三:工作分析法 工作分析(Job Analysis)又称职位分析、岗位分析或职务分析,是指通过系统全面的信息收集手段,提供相关工作的全面信息,以对某特定的工作职位作明确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工作需要有什么样的行为的过程。在胜任力素质提取中,采用工作分析的方法就是从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方式入手,挖掘出工作所需要的胜任素质。 工作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观察法、资料分析、工作日志、访谈法、参与法等等,相关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岗位需要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组合。 工作日志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工作日志法是由任职者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经过归纳、分析,达到工作分析的目的的一种工作分析方法。 日志的形式可以是不固定的,也可以是组织提供的统一格式,如事先由职务分析人员设计好详细的工作日志清单,让员工按照要求及时地填写职务内容,按时间顺序记录工作过程,然后进行归纳、提炼、总结,从而取得所需工作信息。需注意的是,工作日志应该随时填写,而不应该在下班前一次性填写,这样是为了保证填写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记录日志的目的是为了能从日志中查看每天计划的完成情况,记录的是最基础的数据,以保证通过日志控制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制作生物细胞模型课稿

边做边学“制作真核细胞模型” “制作真核细胞模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子与细胞》(苏教版)第三章的重点内容,《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为具体内容标准。在学习了细胞的三大基本结构和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真核细胞模型,使学生全面思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特点,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针对细胞这样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力图让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摆脱出来,通过动手和思考使学生建构细胞模型,全面掌握细胞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新课改把“科学探究”作为基本理念的核心,提倡学生在“做中学”,需要学生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达到“学做统一”,使“活动教学”与“讲授教学”相互融合,彼此促进。 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它的微细结构,因而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因此,亲身体验模拟制作“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型有助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让细胞变“微观”为“宏观”,而更好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真正实现在“做中学”。 【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细胞的基本结构,阐明细胞器的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细胞结构模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思维、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细胞结构的统一性、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制作真核细胞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细胞基本结构的模型构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方法】实验法、汇报总结、生生师生讨论。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细胞模型制作的材料(如:橡皮泥、水果等); 预制作的细胞模型等。 【教学设计思路】 导入时利用学生猎奇心理,利用北京自然博物馆中的“细胞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结束时采用学生拼装,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力求使整个课堂变成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素质的过程。总体上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改精神。 【教学过程】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和步骤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和步骤 一个相对完整的胜任力模型构建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职系与序列划分、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和能力素质要素评级。 首先是要进行职系与序列的划分。胜任力模型是建立在明确的职系和序列划分基础之上的。 “职系”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位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简言之,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管理职系、操作职系等)。“序列”是指将现有组织结构中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资质要求的职位归并成一类职位群组。每个序列具有其独特的能力素质结构组合和描述,一个职系包含一个或多个序列,一个序列只能在一个职系当中。划分职系和序列的目的是通过设立不同的职业通道,为员工指明职业发展的方向。 在具体进行职系划分时,可以工作性质相似为原则,通过企业价值链分析来确定职系的划分。例如,通过对某石油炼化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将企业的所有职位划分为管理职系、技术职系和操作服务职系。序列的划分以能力素质要求相近为标准,可以通过业务类别和职责对比归类两种方法确定序列划分。例如,根据岗位说明书在对岗位能力素质初步判断的基础上,将某企业管理职系下面的所有职位划分为中层管理序列、财务管理序列、综合管理序列和生产管理序列等。 职系和序列的划分是公司进行职位管理的基础和重点,也是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基础。通过职系分类,可以为员工设立多条职业发展通道,同时,通过序列划分,可以明确不同职位能力素质的差异,实现对员工的区别管理。 第二步是在职系和序列划分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 一个完整的胜任力模型由核心能力素质、通用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三部分组成。因此,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也将围绕这三部分能力素质进行。首先是核心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核心能力素质”是基于公司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与战略愿景,要求全体员工都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核心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可以采取行业共性分析、企业资料分析和企业调研等方式进行。例如行业共性分析,可以采取行业共性分析、优秀标杆企业借鉴等方法,通过对行业的共性分析以及标杆企业核心能力素质的分析,获取行业或标杆企业在核心能力素质方面的共性需求,得出可供备选的核心能力素质要素。最终经过分析和研讨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素质;接下来是进行序列通用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序列通用能力素质”是每个岗位序列所要求的能力素质,但不同岗位对能力素质的要求不同。通用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工作职责的梳理和借助能力素质辞典等方式初步构建适合目标企业的能力素质库;第二步,通过问卷调查、行为事件访谈以及专家研讨等方式确定各序列的备选能力素质;第三步,通过专家评议或小组讨论等方式最终确定各序列的通用能力素质。最后是进行序列专业能力素质的提炼。“专业能力素质”是某个特定角色和工作所需要的特殊的能力素质,通常情况下,专业

模型制作与创新设计

模型制作与创新设计 摘要:创新实际上就是一种突破传统引领趋势的意识与能力,创新设计可以体现在社会生活、生产的任何领域,模型制作在产品创新的层面上,将意味着淘汰落后与过时妁设计,从而产生产品创新的一种萌动,并进一步研究、创造先进设计的有价值的活动。模型制作是设计实践过程,产品模型制作是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实践的过程。 关键词:模型;苹模型;设计;创新 一、模型在工业设计中对创新意识的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设计这一边缘学科,而远远落后于西方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历史证明我们只有加速培养掌握方法论的创造型人才,纠正知识技巧型、摹仿型人才培养的误导,才能真正从理论上提高设计教育水平。 所谓创新意识是对创新价值的一种认知水平、以及认知程度,并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态度,唯由此态度用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并产生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它代表着一定社会主体奋斗的明确目标和价值指向性,从而成为一定主体产生稳定、持久创新需要、价值追求和思维定势以及理性自觉的推动力量,创新意识能够唤醒、激励和发挥人所蕴涵的潜在本质力量的重要精神力量。 我们要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形态存在着一定的表现局限性,因为它不能全方位地真实表现出设计内容,所以只有通过模型制作才可以弥补二维设计表现的不足,这种方法建立的产品模型具有立体、全方位的展示效果便于进行综台设计分析与研究,找出设计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从而不断补充和完善设计。通过产品模型制作能够使设计师逐渐具备空间形体塑造能力,直接以空间形态表达设计构思。在设计表现中经过对形态、尺度、结构、色彩材料等因素的反复推敲与调整过程,不断获得各种直观感受,由此引发设计联想。通过模型的反复检验与推敲,才能产生对设计问题的发想,从而进一步产生创新意识的萌动。任何设计都是在发现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产生的。 创新意识或是为了满足新的社会需求,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的地满足原来的社会需求,创新意识就是求新意识。 二、草模型在设计思维中所起的作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设计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贯穿于整个设计活动的始终。 对结构设计阶段验证方案合理性的草模型制作展示其独特的设计思维,能够培养人的设计创造性思维,使其具有主动性、目的性、预见性、求异性、发散性、独创性、突变性、灵活性等特征,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高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人类高级思维活动,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高效综合运用及反复辩证发展的过程。设计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贯穿于整个设计活动的始终。创造的意义在于突破已有事物的约束,以独创性、新颖性的崭新观念或形式体现人类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开拓新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有目的的活

胜任力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和流程

胜任力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和流程 主办: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时间:2011年4月22-23日深圳;6月3-4日上海 费用:3800元/人(包括授课费、讲义、证书、午餐等) 课程背景 胜任力模型研究与应用的开创者麦克里兰认为:“我们从超级明星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不能量化就不能管理”;战略大师加里.哈默认为:“把从每个经验中获得的观察进行扩大的能力是资源杠杆性运用的关键组成部分”。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测评是人才管理的两个关键问题,建模解决了人才“质的标准”,测评则解决了胜任力“量的测量与鉴定”,只有解决了这两个关键问题,人才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程对象 企业高层管理者、部门负责人、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构建项目负责人、招聘及培训发展负责人; 课程收益 →掌握胜任力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和流程 →掌握胜任力词条的编写技术 →掌握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战略分析法 →掌握胜任力模型构建的行为事件访谈法(BEI技术) →学会应用各种技术组合进行胜任力模型构建 →掌握胜任力测评的各种基本方法和手段 →学会应用各种测评技术综合地进行胜任力测评 →掌握评价中心的构建流程与方法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技术实务 一胜任力的概述 ◇胜任力的缘起、发展与应用 ◇胜任力作为管理工具的内在价值(经营绩效) ◇胜任力如何改善企业管理系统 ◇基于胜任力的“双面绩效” ☆视频案例:GE的人才经营战略 ☆视频案例:华立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创新 二胜任力词条编写技术 ◇胜任力词条的基本结构 ◇胜任力词条选择与定义 ◇胜任力维度、构面的组合(实证方向、心理学方向) ◇行为的定义与描述(操作性定义)

胜任力模型快速建立的步骤详解

胜任力模型快速建立的步 骤详解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胜任力模型快速建立的步骤详解1、明确管理职责,找到难点、痛点 想解决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先要明确我们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首先,明确L2(一线主管)的上下级:从L1到L2是我干事到我们干事,要允许下属犯错,并勇于承担责任;从L2到L3,需关注不要越级管理并制订最佳战术,从L3到L4更应该关注战略的制订。 其次,明确L2的管理职责:4个小组得出了应具备的12条管理职责,根据管理的类型,被划分为三大类:管事、管人、管自己。 有了管理职责,那平时我们都是怎样做的呢实现这样的职责,都用了哪些方法 找到实现工作的职责和方法后,新晋管理人员们顿悟,原来平时做了很多无用功,要抓工作中的重点才能创造价值。通过投票,找出公认的难题。 重回难点痛点产生的情境,通过STAR的正反面案例对比,4个小组对认领的话题展开了研讨和情景案例的模拟,提炼知识,共创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L2(一线主管)胜任力建模 接下来就进入关键环节——通过北森GENE Card建立出大家认可的L2层级胜任力模型。 沈莉老师带着新晋管理人员们学习了目前几家企业在用的经典能力模型及北森的GENE Card。几家知名企业的能力模型,分别通过有递进关系的层级法和无递进关系的关键行为法展现。目前常用的建模方法有:在线测评、访谈、情景文件筐、轮岗、项目实践等。建立出的能力模型基本分为三大类:通用型、管理(层级)型、职类(专业)型。 几家企业在用的经典能力模型

北森GENE Card GENE Card通过将管理人员进行五个层级的分类,梳理出不同层级需要的通用能力要求,五个层级分别是:一般员工、一线主管、部门经理/总监、集团职能负责人/事业部总经理、集团高管: GENE Card的建模逻辑是岗位——挑战——胜任力。挖掘每个层级的挑战,根据挑战梳理出其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这些能力要求就是岗位素质模型。

《模型制作》教案-胡校峰课件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模型制作班级 14环艺1、2班,14室内6、7、8班授课学期: 2015 ~ 2016 学年第一学期任课教师:胡校峰 教研室:室内设计 教学分院(系):设计分院

完成课时登记表

课题模型制作的基本概念课次:1 重点内容:模型制作的基本概念 模型的种类 模型制作的工具与材料介绍 1:简易裁切工具材料训练 难点内容:模型的属性与价值 模型的特点 讲授方法与实验方法:讲述,实例分析与讲解,提问,师生互动。作业:要学生们准备好模型制作的工具与材料。

课题:第一章第二节模型制作方法与实践课次:2 重点内容:模型制作的工具与材料 难点内容:模型制作的工具与材料的应用 讲授方法与实验方法:讲述,实例分析与讲解,教师先做示范演示,学生再按要求做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练习。 作业:练习1:简易模型训练制作训练基础:用A3卡纸,制作:1、50个高、宽为1CM的窗户,2、50个高为3CM、宽1.5CM,顶部为半圆形的窗户。要求:裁切工整,并保持纸张整洁、干净。不得有折痕、破损、污迹等。

课题:第一章第三节易加工材料的单体模型制作训练一课次:3 重点内容:纸质模型制作练习:1、特点介绍:适宜构思的训练,常作为短期实体建筑的模型。2、读懂立体图(三视图)3、立面展开图4、模型的尺寸与比例 难点内容:制作工艺:1、画制作图2、工具材料的正确使用3、模型的裁切方法4、模型的组装(卡纸模型具有制作简便,材料加工方便、粘接容易、在表现质感方面容易进行模拟处理等特点。纸质模型容易受潮而产生变形,不宜长期保存。) 讲授方法与实验方法:讲述,实例分析与讲解,教师先做示范演示,学生再按要求做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练习。 作业:练习2:用纸材料完成一个简易建筑模型制作练习。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总结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总结 -论明清家具的结构 二O一四年四月二十五日

目录 1 前言 (4) 2 模型设计与制作技巧与方法 (4) 2.1手工艺品设计与制作 (4) 2.1.1设计思路 (4) 2.1.2材料与工具选择 (4) 2.1.3制作过程 (5) 2.1.4小结 (5) 2.2卡纸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 (6) 2.2.1设计思路 (6)

择 (6) 2.2.3制作过程 (6) 2.2.4小结 (7) 2.3石膏产品模型设计与制作 (8) 2.3.1设计思路 (8) 2.3.2材料与工具选择 (8) 2.3.3制作过程 (8) 2.3.4小结 (9) 2.4木质家具模型设计与制作 (9) 2.4.1设计思路 (9)

择 (9) 2.4.3制作过程 (9) 2.4.4小结 (10) 3明清家具结构的分析 (10) 3.1文献解读 (1) 3.2案例分析 (1) 1 3.3见解与分析 (12) 4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结 (12) 4.1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与地位 (12) 4.2对该课程的建

议 (12) 4.3心得与体会 (13) 5参考文献 (13)

1.前言 模型作为设计理念和形态的表达,由二维的设计方案转化为三维的实施模型,使设想变成现实,是产品的立体表现技法,模型的制作能直观立体的体现设计师的设计想法[1]。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就是根据设计的图纸,按一定的比例微缩制作,要求制作材料的相似,特别注重细节,同时在制作方面注重精细,完整。模型制作的精细非常重要,才能保证实体的顺利制作。同样,模型也是适用于展示,收藏的艺术品。 由此可见,模型的制作对于设计创造非常重要。 2.模型设计与制作技巧与方法 2.1手工艺品设计与制作 2.1.1设计思路 对于手工艺的制作,我选择了一个我较为熟悉的乐器,二胡。 整体看来,二胡的结构还是较为简单的,大体上由琴筒、琴杆、琴头、琴轴、弓子和琴弦等部分组成,还有千斤、琴马等细小部分。可以按照一比三的比例作一个缩小版二胡。底盘由400mm*300mm*15mm的长方体构成。如图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