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咏物类;融情于物抒真情

咏物类;融情于物抒真情

咏物类;融情于物抒真情
咏物类;融情于物抒真情

咏物类:如何融情于物,抒发真情

融情于物抒真情

记叙文如果从写作内容上分大体可分为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及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所谓“状物”,就是以描写物体或景色为主的文章,有描写动物的,如《猫》;有描写植物的,如《紫藤萝瀑布》;有描写物件的,如《贝壳》;有描写景物的,如《春》等。然而,文以情动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上述这些“物”本是无情之物,在写作实践中,如何才能实现融情于物,抒发真情呢?

【技法导航】

一、抓住特征细写中显真情

通过抓住景或物的某一特点来进行描写和赞美,表达出作者对所写景或物的喜爱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时,能灵活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或物的特点细致的写出来,便显露出作者对景或物的真情了。人和人相处久了,会产生感情,同样,人和物相处久了,也能产生感情,若能把物写得细致入微,其对景或物的深情便显而易见了。

比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就是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一个趣味盎然的百草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触觉),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视觉);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似人],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听觉)。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比喻],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味觉),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二、关联故事回忆中流真情

很多时候,某些景或物的演绎中有着许多故事,这些相关的故事就包含着人与景或物之间某种特别的情感,作文时,回忆这些故事,便是表达人物的真情。

例如,《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花启示作者由个人情感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作者的的情感便流露于字里行间了,类似的还有作者萧乾的名篇《枣核》。

三、欲扬先抑对比中融真情

我们可以先从景或物带来的初次感受入手,在看不到景或物本质的情况下,产生不理解

或者厌恶之情,到后来看到景或物的本质或可敬之处时,进而产生喜爱仰慕之情。这种写法不但可以表达作者对景或物的喜爱之情,而且还赞扬了该景或物的品质,达到一石双鸟的效果。

例如,在散文大家杨朔的名篇《荔枝蜜》里,先写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于是将蜜蜂暂放一边,宕开去说荔枝树、荔枝蜜。喝了甜香的荔枝蜜,感情起了变化,“不觉动了情”,产生了想去看看蜜蜂的念头,到了养蜂场,看到了蜜蜂忙碌的景象,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后,便对蜜蜂发出赞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由蜜蜂的辛勤酿蜜,想到劳动人民的忘我劳动,进而梦见自己变成了小蜜蜂,表达了作者也欲置身于建设新生活的洪流之中,这样就在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中看到了作者的真情。

【范文】

盛开的樱花

福建厦门周婧宇

春天到了,学校小花园里都迫不及待地绽放了花朵,在这里,最惹眼的便是那盛开的樱花了。

我坐在教室的那个位置,透过窗子,恰好可以看见一棵樱花树,粉嫩的花瓣与深绿的叶子仿佛浑然天成,这樱花开得真好!花园深深地吸引了我。

一下课,我便跑到了翔宇楼后的小花园里。不止窗外的那一棵樱花树美丽动人,还有开得更旺盛、更多姿的!我站在樱花树下,静静地观赏:花瓣层层叠叠,饱满诱人,花朵之间都紧密地挨着,仿佛有说不完的悄悄话,就连陪衬的绿叶也充满了活力,给人生命绿意的感召,这樱花开得真好,我用心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星期五下午的阅读课,我们静静地看书,窗户是开着的,突然,起风了,一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哦!是樱花淡淡的香气,空气中揉合着花香、书香,我不禁陶醉了。但是一会儿,狂风四起,窗户不得不被关上。樱花树细细的枝干被风吹得左右摇晃,仿佛快被一双邪恶有力的大手折断似的。我担忧起来,想起了上星期二早晨的场景:大风呼呼地刮着,外面尘土飞扬,凋零的枯叶被风卷起,花园中下起一小场“白色的雨”,娇弱的白色花瓣被吹落了下去,漫天飞舞,如同一个个离家的小精灵,不舍地望着大树这个温暖的家。狂风过后,只剩单调的绿叶和那几朵顽强的花。地上撒满了落花。想起上星期的画面,我便开始担忧,这樱花会不会也像这样落下。

风停了,当我再去花园的时候,枝头的樱花依旧粉嫩多姿,她们硬是挺了下来,经过狂风的洗礼,她们似乎更顽强,更美丽了!我长吁了一口气。当我坐在教室里,向窗外看去时,盛开的樱花似乎在对我笑呢,她们好像在说:“你也要加油呀!”

(选自《初中生记叙文大全》)【可圈可点】

这篇文章对樱花的观察很仔细,作文中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抒写真情。例如:“花瓣

层层叠叠,饱满诱人,花朵之间都紧密地挨着,仿佛有说不完的悄悄话”这个比喻句把樱花层层叠叠的情态描写得十分喜爱,特别是在写景时,能点面结合,结尾处能由花及人,将文章的思想性提高了一个层次。

【更上层楼】

文章第四自然段中,由眼前的狂风四起,想起“上星期二早晨的场景”回忆后面的衔接不够紧密,特别是这一段结尾处又提到“上星期的画面”,感觉这些语句啰索,不够精练。

如何融情入文(记叙文)江苏徐启根【技法揭秘】文以情动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应该是作者真情的流淌,力戒矫揉造作,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诉我情”。纵观历年中考佳作,考生都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动情点,以真情感动人。那么,如何融情入文呢?一、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优秀的文章不但应该言之有物,更应该言之有情,融情于景。融情于景,就是作者不直接抒情,而是把自己的感情融化到对景物的描述中,化情思为景物,让读者在具体的情景中去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同学们在写作中,不妨尝试运用融情于景的方法:(1)、运用修辞,让景物有情。大自然中的景致本是没有情感的,但我们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化无情为有情,让景物带上人的情感,让作文动人起来。我们学过的写大自然的课文,无一例外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朱自清《春》中的“春风图”,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把一个生机勃勃、生趣盎然的春天,展现在读者面前。老舍笔下的薄雪“忽然害了羞”,让我们看到了姑娘般的娇美;水因水藻而“不忍得冻上”,让我们体会到了水的万般柔情。再如,2011重庆中考作文《我改变了月光的色彩》这样写道:云雾疾驰着,月光忽明忽暗地泻下,映出一道道尘埃。月光冷冷如白霜,却与昏黄的路灯灯光搅在一起,形成一堆堆难看的泥浆,我行走在泥浆中,步履维艰。……仿佛有一束月光穿破虚空,注视着我和烛光一起编织的彩色天堂。作者借助景物(月光)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心境,情景交融。因考试失败,心情沮丧,月光也是冷冷的,在父亲的开导、小桃的感染及自我努力排解下,“我”看到了希望,所以觉得“一束月光穿破虚空……编织彩色的天堂”。作文中,不妨也让景物“活”起来,让它们像人一样说话、唱歌、欢笑……这样一来,你的作文也会因这些景物的多情而有灵气了。(2)、斟酌词句,让语言含情。融情于景,必须学会精选字词,锤炼自己的语言,努力寻找最合适最贴切的词语来表达思想感情。“吟安一个字”而“拈断数茎须”,这一个字,也许会激活全篇,使作文满篇生情,境界全出。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出了春天的绚烂与美丽,也饱含了诗人的满怀喜悦之情。“古道西风瘦马”一个“古”、“西”、“瘦”写尽了漂泊在外游子的孤苦、凄凉,可谓字字含情。又如,同样是鸟儿在鸣叫。“窗外的小鸟在唧唧喳喳乱叫”一个“乱”字,就写出一种烦躁不安的心情,“美丽的鸟儿在婉转地歌唱”一个“唱”字就传达出愉快之情。“弯弯的月亮”“弯弯”一词就渲染出一种浪漫、美丽的情怀。“一轮残月”一个“残”字,表达出一种凄凉与伤感;而老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着一“卧”字,那安详的情态就恍如在我们眼前,作家对其喜爱、赞美之情便不言而喻了。二、融情于事,以事传情融情于事,是指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此法要点是将浓郁的感情集于笔端,表面看是冷静的记叙,而实则表现了作者真挚细腻的感情。朱自清的经典名篇《背影》就是如此。在叙事中传递情感,为使读者动心、动容,产生感情上的共振,要做到以下三点:(1)定好叙事的感情基调。写作文与谱曲一样,必先

定好适宜表现主题的基调。基调关系全篇,往往在一开头就形成了一锤定音之势,写欢乐的事,一开头就要让读者进入欢乐的氛围;写严肃的事,一开头就要使读者感受到严肃的意味。而全文的感情色彩、气氛、语调等各方面都要统一到这个基础上。如《背影》在叙事中,融进了真挚的情感。作者先不直接写背影,围绕“背影”铺陈其事,开篇从回家奔丧写起,祖母的亡故,家庭的亏空,光景的惨淡,父亲的赋闲,从北京、徐州、南京等地一路写来,有条不紊而又要言不烦。其中再三强调父亲忍住失母之痛,却劝慰儿子,初步展示了父亲爱子的内心活动,为背影的出现涂上了凄凉的抒情基调。(2)抓住语言、动作,打造细节,精心刻画,借事传情。融情于事,就是把自己的感情融化在事件的描述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感动。要做到融情于事,特别要抓住传神的关键细节,繁笔刻画,使人可感可触,产生强烈的共鸣。如,《背影》整篇文章的抒情气氛是很浓的,但作者并没有用浓墨重彩去着意渲染。而是通过记叙日常生活中的一连串细小的事情,奔丧、送行、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等,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了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动作,用朴实的文字去直抒胸臆,表达父子间的深情。最精彩、最动人的是精心打造的买桔子的细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用白描手法,把父亲怎样走到铁道边探身爬下月台,怎样手脚并用攀登那边月台,以及买桔子怎样艰难地抱运回来这一系列动作,老老实实地勾画出来,如通过父亲的“攀”“缩”“倾”等爬月台的动作,把父亲赤诚的爱子之心、儿子的无限感动,都融合在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之中了。描写的是买桔子的背影,揭示的是父亲不惜劳苦的爱子深情。又如,2011中考作文,同学们写文章,要学会将自己的真挚情感与叙事结合起来,不是简单的凑合,而是“情”与“事”交融。通过一系列的典型生活细节,抒写自己的衷情,真切自然而不空泛。其生活细节自然而然地成为感人的“抒情细节”。三、叙中带议,喷射激情让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进行间接抒情能产生含蓄美。在叙述中带一点议论,把作者的见解不失时机地点明,也是传递情感的好方法。如《背影》中,作者叙说自己许多悔恨的情绪,后悔自己当时总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谴责自己“那时太聪明了”,将父亲的一系列所谓“迂”的行为和自己的“聪明”对比起来,以反衬手法强烈地烘托儿子对父亲的刻骨思念,以及“我”的自责、追悔之情。从而使抒情十分真实深厚。当然,情不可遏时,直接议论抒情能形成气势美,增强感染力。如,“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佳作展示】回眸粗俗老爸时光是条河,一路唱着歌前行。我扬起帆,荡起桨,在洪流的起点出发。我流过高大的山川,流过静谧的村庄,流过芳香的花和红红的柿子树。回首,我看见一个高大的背影,逆光而立,闪着几缕银丝。我知道,那是你,我的老爸。你是个北方汉子,粗犷豪迈,洒脱不羁。粗声说话,声如洪钟;大碗喝酒,不醉不归;不修边幅,衣衫不整……我曾嫌弃你满腮如针的黑色胡须,我曾厌恶你满嘴熏人的大蒜味,我曾为你的不修边幅感到羞愧,我曾痛恨你打在我屁股上的巴掌太用力……我恨自己不能选择父亲,只得无奈地接受你,接受你的粗俗,接受你的粗话,接受你的粗心。你渐渐变老,我渐渐长大。白霜爬上你的鬓角,皱纹刻上你的额头。我叛逆的心渐渐平息,窥到了你粗砺面孔下的柔软、细腻,感受到你粗俗举止中蕴涵的真情实意。明早我要早起背书,而你要更早起床割麦,你无法当我的起床闹钟。第二天临出门,你大声叫我起床,见我迷迷糊糊应了你才放心。或许怕我睡过头,便拧开了床前的灯,打点好一切,然后你蹑手蹑脚地离开。老爸,你是怕惊醒我的美梦吗?当我醒来时,我看见那扳弯的床头灯,斜斜地把温暖的光洒在地上。我知道,那是你怕强光会刺痛女儿的眼晴而故意扳弯的。自此,那扳弯的橙色床头灯便如灯塔定格在我的记忆中,若清泉流淌在我的心田。妈妈出门了,只留你我二人,这天,

很晚才想起给妈妈发短信。拿过你的手机却意外地看到,“我”已经发了一条。原来是你模仿我的口气给妈妈发了一条短信。亲爱的老爸,想不到你如此细心,连我的语气也模仿得惟妙惟肖。我能想象到你发短信时眼角的笑意和嘴边翘起的调皮弧度,和我一模一样。我不禁“噗”地笑出声来。此刻,我知道:老爸,你爱我,爱妈妈,爱这个家。早晨,你会端一杯温开水,粗声粗气地说:喝了它;中午,你会买好包子,隔老远就大吼:妮,给你的热包子;晚上,你会到校门口等我,呼呼地带我走过那条黑黑的胡同。我说我要洗头,你立马为我烧好热水。我说要和同学出去玩,你前一天就为我的电动车充好电……爸,你为我做了那么多,你的爱那么平凡粗糙却又那么让人感动,像生活中的玉米面窝头,干碴碴的,细细品味后却有别样的甘甜。我不是小女孩,对你的爱已说不出口。爸,我很想为你捶捶肩,泡壶茶,跟你下一次田,帮你扯扯不整齐的衣角……很想等到你变老的时候,陪你坐在门口的大树下,听你大声讲年轻的故事,然后坐在摇椅上慢慢摇,静静笑。再回首,那个高大的身影,伫立在不远处,张开大嘴,吼着:“妮,好好走。”粗俗老爸,很爱你! 【亮点扫描】1.从动隋处着手。文章要想感动别人,首先必须感动自己。选择材料时,首选让自己深深感动的,最好是那些令你“刻骨铭心的画面”,让你泪流满面的场景,围绕这一情感点向纵深开掘,表达你非同寻常的感悟,才能给读青留下深刻的印象。2.以细节描写取胜。“再回首”这个话题,容易取材,但也很容易撞车。别怕,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我们用细节来扮靓文章。抓住生活的某个瞬间,进行细致人微的描写,抒写浓得化不(1)融情于事,借事传情。好个粗俗老爸。粗糙的外表下是一细腻的爱女之心。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着女儿与家:扳弯的台灯,冒名的短信,一晨的温开水,中午的热包子,黑夜中的陪……这些,唯有小作者细腻敏感的心灵:能感受到,唯有小作者细腻真挚的笔触:能写得出。信手拈来的几个小细节,更把种独特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全文多处用修辞,令语句精美,富有内涵。尤其是“的爱那么平凡粗糙却又那么让人感动,生活中的玉米面窝头,干碴碴的,细细品! 后却有别样的甘甜”一句,比喻新颖别致把老爸粗糙的爱诠释得感人至深。【金题预测】(1)题目:一起走过的日子要求: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个(如写诗歌,则不能少于16行)。②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思路点拨】这道题目宜写成记叙文,并以充实的细节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倾注打动读者。雕刻细节,呈现事件感人之处。“一起走过的日子”,必然在回忆往事中展开,这个回忆,要撷取生活的朵朵浪花:一颦一笑,一言一行等都可成为特写镜头。有了这些,文章便有了足够的看点。细节的打造,要调动多种描写手段,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均可,亦可综合运用,以达到夺人眼目之效。注入情感,赋予“日子”以情味。既然是一起“走过”,那么这段日子一定发生过什么,一定让你有着难以忘怀的感触。分享、分担、交流、误会、感激、眷恋、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等等,不管讲述怎样的故事,一定要情真意切,可以借用环境烘托等手法,把故事的情感基调明晰地呈现。(2)、题目:没想到我如此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使作文题完整;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④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写作本文第一步是补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确定选材的范围,根据自己的思考所得确立主题,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补题时要调动生活积累,搜索亲身经历的事件。如,我们有时觉得自己懦弱,但面对困境,却激发出难以置信的强大表现;我们有时厌倦父母的畏护伞,但一次夏令营却让我们感受父母之爱的难以割舍……诸如此类,有一种自我,必须面对或至历些什么时,才会凸显出来。特别要注意的是:选材的内容必须扣住“没想到”三个字。“没想到”点明写作内容必须是出乎意料的;“我”限制了叙事人称须采用第一人称。还有两点要注意:文体作出了限制,必须写记叙文,要有叙事,至少要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三种以上的表

达方式;字数也作出了限制,必须600字以上。本题的写作关键在于以我为主,突出自身经历,以及在经历中的情感体验、个人感悟,还有这个过程中的独特体会。尤其要善于发掘内心的真情实感,表现生活的真善美,显现深远的立意。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一) 来源于网络 一、【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名师点睛 1.明确表达技巧的范围。表达技巧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联想、对比、衬托、烘托、白描、象征、抑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其中的借景抒情考查的频率较高;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用典等。 2.掌握答题的思维步骤。解答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分三个层面,首先要考虑的是第一个层面,考虑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白描、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然后考虑第二个层面,即表达方式,尤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情况;最后考虑第三个层面,也就是修辞手法。 3.把握答案特点。在分析表达技巧时,有时需要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和主旨;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要从诗歌中找出具体诗句进行说明。学科.网 二、【2015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 ★、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见学案 ★规律探寻 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 、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 、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 1、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 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 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而世俗之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的遭遇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出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2、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答:▲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之词?

咏物诗—孟宪红

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 (一)意象及情感 一、概念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独有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是我国民族传统诗歌中的一枝奇葩。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02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二、意象阐释 1、所咏对象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既然万物都可以寄托作者的情感,那么在赏析这些诗歌的时候,结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或结合意象分析的方法都能达到目的。这就带领大家走进赏析咏物诗的大门吧! 2、常咏之物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古人所咏之物极多,但为表明心志或情操喜恶等,所咏之物也有一些集中的现象。下面就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常咏之物吧! ①咏柳:春秋宴游最常见的就是杨柳,春柳鲜嫩,秋柳老气,文人们常抓住不同的季节的柳树特点来表情达意。 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②咏花:每一种花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凝聚着诗人不同的思想情操,所以各种各样的花也是古人常咏之物。 如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作者借早梅一支先开,幽香素艳的特点希望自己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科举中独占鳌头。 ③咏蝉:蝉在南方夏季是常见之物,在阳光下高声鸣唱的时间很短,到秋天的时候就是生命的尽头,又因其餐风饮露的特点常常受到文人们的青睐。历来咏蝉诗很多,蝉似乎成了隐者高士的象征,被赋予了许多美好品质。 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作者借描写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表达出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的志向。 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作者借蝉来写自己的清高自傲和清贫自守,这首《蝉》正是诗人处境与心境的真实写照。蝉用它悲凄的啼叫提醒着诗人自己现实的处境——家壁四野,清贫如水。这就像极了蝉的一生。 咏物诗所咏之物范围极广,像: 【唐】李贺《马诗》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2019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项五《咏物抒怀诗》精讲及考题演练卷

2019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总复习 专项五《咏物抒怀诗》精讲及考题演练卷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 一、主要特点 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 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都不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的想象。 写诗,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必须写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 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 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作者是应当明白的。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写诗,不仅要有对诗的感觉,而且要掌握写作的要领,对所写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要求,要有熟悉的掌握。只有从理性上理解了,认识了,才能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表现。 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 上述三首诗都写到蝉,也都表达了情。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没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写的物就会苍白无力。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了,才是咏物诗应有的境界。 二、经典赏析 1、 卜算子·咏梅

【2018年人教版高三语文】古诗鉴赏定势思维-咏物诗 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今天我们学习的正是咏物诗。 二、复习预习 请鉴赏下面两首咏物诗。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鉴赏提示: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我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 咏物诗概念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知识点2 咏物诗的类型 1、“托物言志”型。这类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如: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此诗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2、“借物抒情”型。在这类咏物诗中,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如贺知章的《咏

《走村直播看脱贫》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

《走村直播看脱贫》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 《走村直播看脱贫》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有哪些?加快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有序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提升农村保障水平,推动我镇“社会和谐、干群融洽、人民幸福”。一起来看看《走村直播看脱贫》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欢迎查阅! 《走村直播看脱贫》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1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是这几年谈的最多的话题之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年。 面对贫困地区、贫困人民,党和国家想方设法,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就业扶贫、健康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在现行脱贫标准“不愁吃、不愁穿,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不 降低、不拔高的前提下,在扶贫干部们的努力下,确实有大批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了一大批贫困县摘帽的目标。 脱贫攻坚,我们最初的关注点放在物质脱贫上,温饱问题的确是人最本能的需求。我们对“三农”的刻板印象,往往是“鸡犬之声相闻”的农村、“看天吃饭”的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因此说起扶贫,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了“捐款捐物”的雏形,“扶贫”莫 名地带上了一点“此高彼低”的姿态。其实,在物质脱贫的基础上,精神脱贫也相当重要,扶贫亦要扶起贫困群众的“尊严”。“民以食为天”,谁敢说“三农”不重要? 贫困群众有尊严,才能让他们产生更多内生动力,自然而然地检视地区自身的陈规陋习,主动迈开脱贫的步伐。精准扶贫、深度扶贫,更多关注贫困群众的心理诉求。他们盼望“富裕”,更盼望“有尊严”地富裕;他们“穷则思变”,更希望“挺直腰杆”思变;不是外人觉得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就需要什么;别人给什么,他们就必须要什么;扶贫不是“高高在上”的,是一种并肩共进、促膝共商的关系,还得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制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些贫困村大胆启用“先富起来”的致富能手做村支书,共商致富良方,让全村人都富起来。“贫”是穷困,也是精神上的贫乏。贫困群众需要党 和国家选配的“主心骨”,让他们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丰富,引导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独特”的向往,再以这个“需求”为导向,扶贫。扶的是“贫”,也是他们的“尊严”。 近年来,富裕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已经从简单的资金对接到不吝输送人才、提供致富良策。随着抖音、快手、梨视频等短视频的兴起,很多地方的县委书记、县

古典诗歌阅读鉴赏——分类(廖)

古典诗歌阅读鉴赏 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鉴赏 一、导入 古人很喜欢咏物, 仅《全唐诗》 已存 6021 首,初唐 504 首,盛唐 746 首,中唐 1455 首, 晚唐 3556 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 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二、初步感知: 2000 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1、诵读解意 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手法:托物言志 三、因例说法: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 梅花:环境特点: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3、作者处境:主 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 碎骨而此志不渝 的斗争精神。 5 、手法分析: 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2 、环境烘托。 四、特点归纳: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 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五、步骤归纳 1、 “读清 ”全诗 2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六、实战演练 1、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 “形似 ”。 [曲尽其 妙 ] 求其 “神似 ”不[滞于物 ] 象征、拟人、对比。

咏物诗鉴赏教学设计

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诗歌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方法和答题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2、尝试咏物诗歌的仿写训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大到山川河流,小到花鸟虫鱼,都会成为诗人笔下描绘的对象。诗人在描绘事物的时候,要求做到: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粘不脱,不即不离。既要写出事物的特点,又要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妙的是全诗不点破所咏之物,却可以曲尽其妙。 1、赏诗猜谜。 2、小结咏物诗特点: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 [曲尽其妙]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不滞于物]

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常用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二、初步感知。 1、例题讲解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所处环境—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 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所言之志—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即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手法分析—托物言志,环境烘托。 2、小结。 咏物诗的特点: (1)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其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常用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 (4)从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含答案)

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 一、概念理解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客观世界的某一“物某一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诗人理想追求、襟怀抱负、情怀节操、或表达自己观点、感慨愤懑的诗歌。 此一“物”多为作者理想、志趣或人格追求、节操的化身, 常见的艺术手法:咏物抒怀、托物言志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常见主题及类别: 1、表现时代特点和揭露社会丑恶的。 官仓鼠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物的特点: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寄托的情感: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政治失意人生苦闷的。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物的特点: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寄托的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人生理想或愿望的。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物的特点: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寄托的情感:希望他年应时而发,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仕途遭遇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 物的特点:高唱、难飞

一草一木总关情学案.doc

?草一木恋矣情 ——咏物诗鉴赏(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条理性。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回顾以某一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二、明确咏物诗的相关概念 1?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事物的描写中。 2?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岀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重点)3?主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4?其它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

三、明确鉴赏咏物诗的基本步骤 (一)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环境特点 外在特征 内在品性 【试一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冋答问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思考: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思考:诗中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答: (%1)联系诗人身世 社会环境 自身经历个人性情 【试一试】 虞世南① 垂綾(rul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①虞世原为隋朝旧臣,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广,为人 正直,深得器重。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2020年致敬白衣天使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多篇

致敬白衣天使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多篇是他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诠释着“大医精诚”。我们由衷的向他们致敬。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期待着他们早日归来阖家团圆,一起走上街头,繁花与共!共同阅读致敬白衣天使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请您阅读! 你,逆行的背影,牵动着多少颗心。伸出你那温暖的手,托起无数的生命。一纸请战书,满满的红手印,生死线上方显你的深情……——题记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像是蓄谋已久的战争,对我们发起了猝不及防的闪电战!当大家还沉浸在迎接春节的喜悦中时,它已经开始大张声势地恐吓着每一个人!一夜之间,各大新闻媒体满屏的都是疫情进展的情况,周围的人们不断地寻找着抵抗疫情的各种办法。药店人满为患,口罩、酒精成了一价难求的精贵物;商场、马路人可罗雀,人人戴着大口罩,用戒备的眼神互相扫视着对方,冠状病毒给大家的生活蒙上厚厚的阴影。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医务人员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成了逆向而行的孤胆英雄。在生死时速的生命通道上,毅然担起了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社会重任。84岁的钟南山院士,本该退休颐养天

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再次“挂帅出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看着他疲惫的身影,心中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夜以继日,不眠不休,他们拼尽全力,与病毒较量,为生命站岗。他们逆行的背影,是庚子年最美的风景! 寒风瑟瑟,路上人烟稀少,只剩下星星点点的“小黄人”“小蓝人”,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个逆风骑行的背影。他们默默无闻,只为给不能出门的人,送去一份温暖! 还有一群背影,我看不到他们真实的面目,只知道他们是新闻报道的书写者,他们是图片影像的记录者。他们为民生福祉急急奔走,为城市建设悉心戮力,为国家发展鼓劲呐喊。重大疫情面前,总会有他们的背影,他们不是不惧危险,只为传播最真实的声音! 还有许多背影,警察、城管、清洁工、出租车司机……不同的职业,共同守护着这座城,属于我们的城!不同的身份,共同温暖着城里的人,有情有义有担当的中国人! 2020年寒假,在我们欢庆春节之际,有一种病毒悄悄袭来,并迅速崛起,传播。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毒的传染力很强,尤其是在人群聚集的时候。此时恰逢我们春运高峰期,探亲返乡和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 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审美效果:生动形象,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一、概念 咏物诗,通常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特征着意描摹,通过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有的讽喻现实,有的书写个人身世、品格和志向。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二、特点 1、有的直接以物象为题,有的以“咏(题、赠、赞)+物象”为题。 2、咏物诗,要真实描摹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 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 等手法。 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①从描写对象上,咏物类诗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笔墨也集中在这个主 体描写对象的特点上;而其他类别的诗,则通常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意象与意象之间一般没有主次之分。 ②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生 理想;而其他类别诗中的景物描写则是通过意象组合成一幅幅画面,去营造或渲染某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内容 (一)、从主题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 1、借物抒情: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 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 2、托物言志: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 人生态度、生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 3、直写物事:无寄托,单纯赞美事物。 (二)、常见的思想内容:

观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有感三篇

观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有感三篇 【篇一】 近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上映以来,引发广泛关注。影片真情讲述了小康生活美好画卷,热情讴歌一大批异乡游子反哺家乡,为家乡脱贫致富奉献力量的幸福画面。揆诸现实,大量的异乡游子一直把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时刻用青春和汗水勾勒新时代新家乡。 心中有“乡味”,共产党员方能甘寂寞,守芳华。 老教授在1992年的最后一课,与同学们告别时,一个聪颖的小男孩画了自己心中的学校,却没有合适的颜料。大雨中,老教授寻来红色颜料,却滑倒在与教室相距不远的桥上,撒入河里的颜料成了老教授的心中遗憾,多年后也不能忘怀。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是小事见担当。共产党员要守住清贫,抵得住诱惑,甘当铺路石、螺丝钉,紧紧盯住群众身边的一件件“鸡毛蒜皮小事”,当成我们最大的事,时刻挂在嘴上,放在心里,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真正赢得民心。 心中有“乡味”,共产党员才能拒枕风,踩泥土。 惧内的画家马亮在强悍的妻子秋霞摔跤摆平了安排马亮去扶贫的领导后,没去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而是选择了扶贫。最终,在真正深入乡村后,秋霞原谅了马亮,并以他选择扶贫为荣。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有坚强的党性原则,要有自己的信仰追求,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既不能被外部势力所左右,

更不能被“枕边风”所吹倒。近年,在一些腐败大案中,我们看到不少由于“内助”贪婪,将丈夫步步推向犯罪的深渊。“枕边风”在生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要善于给自己立规矩,“吾日三省吾身”,才能改造“枕边风”,改造家风,进而推动党风端正,家风纯洁。 心中有“乡味”,共产党员才能知反哺,挥汗水。 校庆开始了,一个小学生讲起了自己对乔树林的敬佩,当年发达后的乔树林回到了沙里沟,带领家乡父老一起种植沙地苹果想要脱贫致富,虽然遇到无数坎坷,但他仍在坚持。晋·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讲的是乌鸦反哺。共产党员来自群众,生长这片土地,就该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汗水蕴藏着反哺家乡的幽香,共产党员决不高高在上,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对党、对事业、对群众敢担当、能担当,尽其所能“反哺”家乡,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家乡人民的“幸福指数”,像灯一样照亮更多家乡人。 【篇二】 古时人们就将沙漠描述为“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经过漫长的时间流转,一些地区“沙进人退”的困境愈演愈烈,贫瘠荒凉的沙海不仅影响着人民的日常生活,更是不利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在近期热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回乡之路》这一片段正是以平凡而伟大的治沙英雄们为原型,描述了他们如何用“三种劲”将沙海变绿洲,创造出中国的生态奇迹,而

诗歌鉴赏中写景的作用

诗歌鉴赏中写景的作用 诗歌鉴赏中写景的作用清月芬芳 诗歌鉴赏中写景的作用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所有的诗歌都是要抒发一定的感情的,即诗言志,没有纯粹的写景诗或是咏物诗,而抒情的方式除了直接抒情外,还有借景抒情或是融情于景,于是笔下的景物就有了寄寓感情的作用了。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飘落的桂花,空旷的春山,当空的月亮,鸣叫的山鸟来表达一种悠闲自在,淡泊宁静的内心感受,借景抒情的手法在这里运用的淋漓尽致。 2、先言他物,领起下文。这也是中国古诗中传统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近于比。又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让人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 思考: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释] 见宿:留下住宿。分(fn):情谊。蔡家亲:也做霍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分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 3.渲染气氛,为主题服务。李珣的《南乡子》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给整首词奠定了一种感伤的基调,从而为下文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做一个铺垫。 再如《闻邻船吹笛》中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中首句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凄清的图景,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凄楚的基调。 4.营造氛围,烘托心境。岳飞的《小重山》上阕: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中,寒蛩不住鸣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用这些景物描写首先营造了一种静谧,凄清的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内心的孤寂之情,使整首诗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再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前两句写出了鸟儿飞尽,白云飘走的动态,其实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 5、含蓄蕴藉,意味无穷。这个作用主要是用于那些居于句末的写景而言的。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一、关于咏物诗 咏物诗有悠久的历史,是抒情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心雕龙》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意思是通过咏物可以抒发情志,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特征。《诗经》中的《硕鼠》,《楚辞》中的《橘颂》,大家耳熟能详,其中的缘物兴情、咏物明志的表现手法,至今影响深远。唐代以后,咏物诗大量涌现。诗人们或即物寄兴,或托物抒怀,大千世界,大如日月星辰,风云雨雾、冰雪霰露、季节时辰、山峰岩谷、江河湖海、溪瀑泉潭、塞外大漠,小到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器物杂类、蚊蚋草芥,皆成为诗人描述的对象。多愁善感的诗人们,往往能由自然界里的万物,生发出无限的感慨,这便产生了咏物诗。2005年的上海卷、2006年的湖南卷、2007年的重庆卷皆对咏物寄怀诗有所考查。 咏物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五种。 1.描摹情态,表达喜爱。 这类诗歌诗人往往满怀喜悦之情对事物的形、神、意进行描摹,字里行间往往洋溢着诗人的喜爱。如韩愈的《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鲜红耀眼的石榴花灿若云霞,在清幽的园林中开花结实。地上的青苔覆盖着落红,也没有车马践踏。诗句写出了榴花似火的热闹景象,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又如顾况的《道该上人院石竹花歌》:“道该房前石竹丛,深浅紫,深浅红。婵娟灼烁委清露,小枝小叶飘香风。”作者写道该房前有一层层盛开 着的石竹花,深紫淡红,五彩缤纷,吐蕊盛开。花瓣上滴滴清露闪烁,青枝嫩叶间飘过阵阵清香。诗人极写石竹花的色、香、貌,溢满了对石竹花的喜爱之情。 【当堂演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咏绣障(唐?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1)本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三、四句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 【参考答案】对精美的刺绣的赞美和喜爱。三四句写“绣成”以后绣幛的精美巧夺天工:把它安放到春光烂漫的花园里去,虽是人工,却足以乱真,连黄莺都上当了,离开柳枝向绣屏飞来。从侧面写出了绣屏的精美和女红之工巧。 (2)第二句充满动态中,请结合诗句评析“争”、“拈”二字的艺术表达效果。 答: 【参考答案】“争”写出了一群绣女正竞相拈取小巧的画笔,在绣床上开始写生,描取花样,争先恐后的模样,眉飞色舞的神态。“拈”,是用三两个指头夹取的意思,见出动作的轻灵,姿态的优美。【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刺绣巧夺天工的诗。第一句“日暮”、“堂前”点明时间、地点。“花蕊娇”,花朵

《民法典》新版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

《民法典》新版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 《民法典》最新观后感心得体会怎么写?民法典更好地体现人民的要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能够真正用来解决和调节现实生活中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共同阅读《民法典》最新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精选,请您阅读!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 ___民法典》共1260条。律师从头到尾都要熟读、记忆、掌握每个知识点。需要无数个日日夜夜学习才能精通。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正所谓: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民法典,是保护人民的宝典! 这部法典,关系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她很温柔,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也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不再保留。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要不忘学习《民法典》。让《民法典》的为民思想和情怀,更加激励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让即将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成为《民法典》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 本部民法典颁布生效以后,诉讼离婚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增加,法官判离会更加审慎,诉讼周期会变得更长。其中冷静期的设置,意在让双方强化经营的意识,更加冷静理智的对待婚姻当中的矛盾。笔者提醒大家,遇到婚姻中的小“病”小“伤”不要轻易弃疗,要双方配合、耐心修复婚姻系统的防火墙。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婚姻是一场两人共同成长彼此扶持的旅程,不在于配置多豪华,路线多奇幻,关键在互相配合、一致行动、在取经的路上共同战斗,最终斩妖除魔、修成正果。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误解彼此的方向,看不懂对方的信号,经历各种心伤。别怕,这些坎坷都将见证你破茧成蝶的成长。当你看到一路走己的成长、对方的成长,你们婚姻之树由青青幼苗变得果实累累,一切的痛苦都是值得的。

咏物诗专项练习

咏物诗专项练习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阅读下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题一: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1、“昨夜一枝开”初稿为“昨夜数枝开”。“数”改为“一”,其主要的原因在哪一点? 2、首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梅花何种秉性? 3、“递”与“窥”字用得精当传神,试写出各自所传达的诗意。 4、通篇围绕“早”字来写,请结合具体诗句,略要说明之。 题二: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问:1、“杨花惹暮春”(王维)、“古竹老稍惹云”(李贺)、“暖香惹梦鸳鸯锦”(温庭筠)中的“惹”字,与“绊若春风别有情”中的“绊惹”一词有同工异曲之妙,试说出其好学生处? 2、此诗托物写兴,意在告诫人们怎样做人的道理。此诗的主旨是什么? 题三: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下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问:1、颔联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意境?演染出怎样一种氛围? 2、“乍”、“才”两个虚词,在表现力方面有什么作用? 3、“鹧鸪”这一意象,主要表达的是诗人何种情感? 题四: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含解析

专题06 咏物诗 一.咏物诗概说 1. 咏物诗定义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作品。 2. 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的异同比较 咏物诗是以物为描写对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抒情,所以与写景抒情诗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 ①.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都是以自然界的景物为描写对象,且都是借景/物以抒情,表达诗人 的情感。 ②.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写景抒情诗 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③.从写作目的上,咏物诗是节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抒情诗是描写 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而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咏物诗歌咏对象示例 ①. 菊花:菊花常被赋予高洁、坚强、淡薄等意义,是隐士的代表。例: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②. 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也是冰清玉洁、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代表。例:驿 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卜算子·咏梅》) ③. 竹:竹挺拔而有节,坚定顽强,不屈不挠,是君子品格的象征。例: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④. 柳:柳一般作为春天的代表植物,多用来表现春天的美,但也有诗人根据柳的其他特点 来表达不同的感情。例:贺知章《咏柳》&李商隐《柳》&曾巩《咏柳》 ⑤. 在创作实践及高考习题中,出现过的咏物对象还有各种花卉(海棠、杜鹃等)、鸟类(画 眉鸟、杜鹃鸟等)、山泉、雨及动物等,其象征意义也复杂多样,应针对作品做具体分析。 4. 咏物诗的常见情感主旨: ①. 表达个人品质、节操与志向(包括政治志向),此类作品占咏物诗的绝大多数。例:于谦 《石灰吟》

诗歌分类鉴赏-- 写景咏物类

诗歌分类鉴赏-- 写景咏物类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一) 一、【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名师点睛 1.明确表达技巧的范围。表达技巧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联想、对比、衬托、烘托、白描、象征、抑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其中的借景抒情考查的频率较高;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用典等。 2.掌握答题的思维步骤。解答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分三个层面,首先要考虑的是第一个层面,考虑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白描、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然后考虑第二个层面,即表达方式,尤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情况;最后考虑第三个层面,也就是修辞手法。 3.把握答案特点。在分析表达技巧时,有时需要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和主旨;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要从诗歌中找出具体诗句进行说明。学科.网 二、【2015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