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化学实验装置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装置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

一、反应发生装置

1、试管

(1)少量试剂的反应:(固+液→气;固+固→气;液+液→气)

(2)可直接加热

注意:①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固体平铺在管底;

②加热液体时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1/3;

③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3)实例

①制H2②制O2③制NH3

④制乙酸乙酯

2、具支试管(相对于试管多一个出入口)

实例:

①实验室制H2(简易的启普发生器)②浓硫酸的氧化性

③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常用规格:(50、100、250、500、1000ml等)

(2)加热时垫石棉网

注意:①加热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1/2;

②不可蒸干;③反应时液体不超过2/3;

③反应时液体不超过2/3;

4、圆底烧瓶

(1)较多液体参加的反应容器(固+液→气;液+液→气)

(2)可加热(垫石棉网,或水浴加热);

注意: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1/2。

(3)实例

①海水蒸馏②制Cl2

③喷泉实验

5、平底烧瓶

(1)较多液体参加的反应容器,特别是不需加热的(固+液→气;固+固→气;液+液→气)

(2)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不适于长时间加热,当瓶内液体过少时,加热容易使之破裂。

(3)实例:

制乙炔

(1)作液体混合物的蒸馏或分馏,也可装配气体发生器。

(2)加热要垫石棉网,要加碎瓷片防止暴沸,分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宜在支管口处。

(3)实例

石油分馏

7、三颈圆底烧瓶

(1)它有三个口,可以同时加入多种反应物,或是加冷凝管或是连接其他玻璃仪器。

(2)它的窄口是用来防止溶液溅出或是减少溶液的蒸发。

(3)通常用玻棒轻触瓶口以防止溶液沿外壁流下。

注意:①可垫石棉网加热。

②注入的液体不超过其容积的2/3。

(4)实例

制溴苯

8、启普发生器

(1)便于控制反应

(2)实例

制H2

9、锥形瓶

(1)可垫石棉网加热

(2)实例

①过氧化氢制氧气②中和滴定

10、硬质玻璃管:一般用于有气体、固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可直接由酒精灯或酒精喷灯加热

二、加热装置

1、酒精灯直接加热

(1)火焰温度为500℃~600℃(酒精喷灯火焰温度可达1000℃左右,主要用于需加强热的实验、玻璃加工等。)

(2)所装酒精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但也不能少于1/4。

(3)加热时要用外焰。熄灭时要用盖盖灭,不能吹灭。

(4)实例

①制NH3 ②制Cl2

2、水浴加热

(1)使物质受热均匀

(2)水浴温度0~100℃

(3)实例

①苯的硝化②

三、冷凝装置

1、冷凝或回流作用。

2、蒸馏物沸点超过140摄氏度时,一般使用空气冷凝管,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导致玻璃温差大而炸裂。

①冷凝管

直形冷凝管(横着用):用于蒸馏,否则内外温差过大造成破裂或者回流水被加热温度太

高而达不到冷凝效果,且使用温度低于140℃

球形冷凝管(竖着用):用于有机制备的回流(如配合三颈圆底烧瓶使用),使用温度低

于140℃

蛇形冷凝管:作蒸馏、分馏或回流的装置上与蒸馏烧瓶、弯形接管配合,做冷凝蒸汽和凝

聚液滴用。由于蛇形管易积存蒸馏液,故用于回流反应装置。

②长直玻璃管作空气冷凝管(右上)

③水浴冷凝收集产物

四、气体除杂、干燥装置

①洗气瓶

②干燥管

五、产物收集装置

①排水集气法②排空气法③冷凝(变成固体或液体)收集

六、防倒吸装置

(图3同图丙)

七、计量仪器

(1)托盘天平(精确到0.1g)(2)量筒(0.1mL)

(3)(分为50、100、250、500、1000ml)

(4)水银温度计

(5)滴管(一滴0.05ml)

八、量气装置

(1)量气管

量气管属于连通器的原理,也即是等压体系。测量气体前,要将量气管两边液面调整相平以后再记录初始高度,量气管量气之后保持水准管要和量气管液面相平,这样两边液面上的压强是一样的,测出来的气体体积才是当时大气压下的体积。

(2)

九、分离装置

(1)蒸发、结晶装置

(2)过滤装置(3)分液装置十、其他装置

灼烧装置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题总结三(含答案)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题总结三(含答案) 阳光老师:祝你学业有成 题号一总分 得分 一、推断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160.0分) 1.已知A、B为常见的浓酸溶液;X、Y、Z、W均为氧化物,其中X是红棕色气体, Y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W既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又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根据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回答下列问题: (1)Y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将B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但溶液浓度降低,表明B具有 ________性;利用这种性质可以进行______(填字母)实验操作。 a.干燥二氧化硫 b.检验Ba2+ c.干燥氨气 d.钝化铝片 (3)写出X与Z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具有漂白性,氯水也有漂白性,两者同时使用,漂白效果将_________(填“增 强”或“减弱”),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反应①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答案】(1)CO2 (2)吸水;a (3)3NO2+H2O=2HNO3+NO (4)减弱;SO2+Cl2+2H2O=2HCl+H2SO4 (5)1:4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化学物质的推导知识的考查,是中学化学的重要题型,难度较大。关键是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化学物质间的关系,侧重知识的能力考查。 【解答】 依据流程图和A、B为常见的浓酸溶液;X、Y、Z、W均为氧化物,其中X是红棕色气体,所以X是二氧化氮,Y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Y是二氧化碳,W既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又能使品红溶液褪色,W是二氧化硫,Z是水,A是浓硝酸,B是浓硫酸,据此答题。 (1)由以上分析知,Y是CO2; 故答案为:CO2; (2)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但溶液浓度降低,表明B具有吸水; a.干燥二氧化硫,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正确; b.检验Ba2+,是利用硫酸根的性质,故b错误; c.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故c错误; d.钝化铝片,是利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吸水;a; (3)X与Z的反应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 故答案为:3NO2+H2O=2HNO3+NO; (4)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氯水也有漂白性,两者同时使用,漂白效果将减弱,原因是:SO2+Cl2+2H2O=2HCl+H2SO4; 故答案为:减弱;SO2+Cl2+2H2O=2HCl+H2SO4; (5)反应①的方程式是:C+4HNO3(浓),依据方程式氧化产物是CO2,还原产物是NO2,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故答案为:1:4。 2.X、Y、Z三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1)若X为黑色固体单质,A气态单质,则Z→Y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 (2)若X为NaOH溶液,A为无色无味气体,则Y→Z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CO 2+C? ?高温? ? 2CO CO2+CO32?+H2O=2HCO3?

高中化学常考重点实验现象总结汇总

高中化学常考重点实验现象总结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知识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同学们的必学科目。 可是很多同学反映 说:“化学实验太多了,根本记不住。”也有的同学反映说:“做实验时,老是出差错”。鉴于 这两种情况,笔者为同学们收集整理了一部分有关化学实验的注意现象和化学实验的现象, 同学们不妨仔细看一下,也许对同学们很有用。 一、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 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 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 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 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 所以需要较高温 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 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 “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 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 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 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 60℃)”、“酚 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 70℃~80℃)”和“糖类(包括 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 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 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 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 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 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 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 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 其中最后一个实验 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 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 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 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 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 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 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 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 “酚醛树酯的制 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 “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 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又 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离子反应

四、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概念 1.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辨析并举例)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氢化物,某些有机物。 举例NaCl固体不导电,溶于水后可以导电,所以是电解质。CaSO4、BaSO4等难溶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所以这些物质也是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氢化物等。 举例:CO2、SO3、NH3、蔗糖、酒精 注:我们讨论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或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辨析并举例)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包括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在溶液中的粒子主要是离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如HAc、H2S)、中强酸(H3PO4)弱碱(如NH3·H2O)、水。 例题:CH3COOH极易溶于水,为什么它是弱电解质,Ca(OH)2微溶于水,为什么它是强电解质? 解释:CH3COOH之所以是弱酸是因为和同浓度的强酸相比,它溶于水电离电离出的氢离子比强酸少得多,只有一部分CH3COOH发生电离产生氢离子,所以CH3COOH是弱电解质。同样,Ca(OH)2虽然微溶于水,但是它在水溶液中溶解的部分能够完全电离,所以Ca(OH)2是强电解质。 2、离子反应及离子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2.1 离子反应的分类与条件 离子反应类型 一.非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 反应发生条件: ①生成难溶的物质。如生成BaSO4、AgCl、CaCO3等。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生成CH3COOH、H2O、NH3?H2O、HClO等。 ③生成挥发性物质。如生成CO2、SO2、H2S等 这类反应的共同特征是朝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或者说反应物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减小,反应即可发生。 (1) 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 a中和反应,根据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强酸与强碱、强碱与弱酸、强酸与弱碱、强酸与难溶性的碱的反应等。 例如:盐酸与氢氧化钠,盐酸和氨水,盐酸与氢氧化铁反应,氢氟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b酸和盐的反应 例如:盐酸和碳酸钙的反应 c碱和盐的反应 例如:氯化镁水溶液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碳酸氢钙溶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 1、影像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决定因素) 化学反应是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决定的。 (2)外因(影响因素) ①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注意:增加固体物质或纯液体的量,因其浓度是个定值,故不影响反应速率(不考虑表面积的影响) ②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气体的体积减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注意:由于压强对固体、液体的体积几乎无影响,因此,对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③温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 ④催化剂:催化剂有正负之分。使用正催化剂,反应速率显著增大;使用负催化剂,反应速率显著减慢、不特别指明时,指的是正催化剂。 2、外界条件同时对V正、V逆的影响 (1)增大反应物浓度时,V正急剧增加,V逆逐渐增大;减小反应物的浓度,V正急剧减小,V逆逐渐减小

(2)加压对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V正、V逆均增大,气体分子数大的一侧增大的倍数大于气体分子数小的一侧增大的倍数;降压V正、V逆均减小,气体分子数大的一侧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分子数小的一侧减小的倍数。 (3)升温,V正、V逆一般均加快,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增加的倍数;降温时,V正、V逆一般均减小,吸热反应减小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减小的倍数。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1)V正=V逆,如对反应mA(g)+nB(g)======pC(g) ①生成A的速率与消耗A的速率相等。 ②生成A的速率与消耗B的速率之比为m:n (2)各组成成分的量量保持不变 这些量包括: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体积、浓度、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反应的转换率等。 (3)混合体系的某些总量保持不变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及体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等不变。

高中化学必修一无机物推断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无机物 推断知识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化学必修一“无机推断” 一、常见的突破口: 抓住题目的突破口,是解决无机推断题的关键。题目中的突破口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显性的突破口通常是指物质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以及一些特征的反应现象;而隐性的突破口则往往是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或者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1、物质颜色 2、物质状态 固体状态:SO3液态单质:Br2、Hg; 液态化合物:H2O、H2O2、H2SO4、HNO3等;气态单质:H2、N2、O2、F2、Cl2等; 气态化合物:C、N、S的氢化物及氧化物等。 3、反应现象或化学性质 (1)焰色反应:黄色—Na;紫色(钴玻璃)—K。

(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火焰颜色: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淡)蓝色:H2、CH4、CO等在空气中燃烧; 黄色:Na在Cl2或空气中燃烧;烟、雾现象:棕(黄)色的烟:Cu或Fe在Cl2中燃烧;白烟:Na在Cl2或P在空气中燃烧;白雾:有HX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白色烟雾:P在中燃烧。 Cl 2 (3)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白色沉淀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Fe(OH)2→Fe(OH)3; 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AgOH→Ag2O。 (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气体:SO2;(不恢复的是Cl2、NaClO、Ca(ClO)2等次氯酸盐、氯水、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活性碳) (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 (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l2、Br2、FeCl3、碘水等(8)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Na2O2; (9)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P4; (10)遇SCN-变红色、OH-产生红褐色沉淀的离子:Fe3+; (11)不溶于强酸和强碱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2)遇Ag+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浅黄色、黄色沉淀的离子分别是:Cl-、Br-、I-。(13)可溶于NaOH的白色沉淀:Al(OH)3、H2SiO3;SiO2金属氧化物中Al2O3; (14)可溶于HF的酸性氧化物:SiO2;非金属单质:Si (15)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单质:Al、Si、;化合物:铵盐; (16)能与浓硫酸、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硝酸盐; (17)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强酸的离子:SiO32-;通CO2变浑浊:石灰水(过量变清)、Na2SiO3、饱和Na2CO3、NaAlO2 (18)溶液中加酸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SO2、H2S;

高中化学22种置换反应类型及其意义

1、VIIA元素之间的置换反应 说明:F2太活泼,不与其它卤素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①.氯气与其它卤素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Cl2+2KBr=2KCl+Br2;Cl2+2KI=2KCl+I2 ②.溴单质与其它卤素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Br2+2KI=2KBr+I2 ③.氯气与其它氢卤酸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Cl2+2HBr=2HCl+Br2;Cl2+2HI=2HCl+I2 ④.溴单质与其它氢卤酸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Br2+2HI=2HBr+I2 意义:根据置换反应判断得出氧化性顺序为:Cl2 >Br2 >I2;还原性顺序:I- >Br- >Cl-。 2、VIA元素之间的置换反应 ①.氧气与氢硫酸的置换反应:O2+2H2S=2H2O+2S↓ 意义:氧化性:O2 >S;还原性:H2S>H2O 。 3、VIIA元素的单质与VIA元素的氢化物之间的置换反应: ①.氟气与水的反应:2F2+2H2O=4HF+O2↑, 意义:氧化性:F2 >O2,还原性:H2O>HF ②.氢硫酸与卤素单质(氟气除外)发生的置换反应:Cl2+H2S=2HCl+S↓;Br2+H2S=2HBr+S↓;I2+ H2S=2HI+S↓意义:氧化性:Cl2> Br2> I2>S;还原性:H2S> HI > HBr >HCl 。 4、VIIA元素的单质与V A元素的氢化物之间的置换反应:2NH3+3Cl2=N2+6HCl 氧化性:Cl2 >N2;还原性:NH3 >HCl 。 5、VIA元素的单质与V A元素的氢化物之间的置换反应:3O2(纯)+4NH3点燃2N2+6H2O; N2H4+ O2点燃2N2+2H2O 氧化性:O2 >N2;还原性:NH3 >H2O 。 6、IV A元素之间的置换反应:2C+SiO2高温2CO↑+Si 。 意义:用焦炭与石英在高温下反应制备粗硅。 7、IV A元素的单质与IB元素的氧化物的置换反应:C+2CuO加热CO2+2Cu 意义:碳还原氧化铜制备铜。 8、IV A的单质与水的置换反应:C+H2O高温CO↑+H2↑; 意义:煤的气化,用焦炭与水蒸气反应产生水煤气;工业上制备氢气的方法;无机框图题的题眼:高温条件下非金属单质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 9、IV A元素的单质与氢氟酸的置换反应:Si+4HF=SiF4↑+2H2↑ 意义:硅元素临近铝元素,具有某些金属的性质,只可以与氢氟酸反应产生氢气。 10、IV A元素的单质与强碱溶液的置换反应:Si + H2O +2NaOH= Na2SiO3 +2H2↑ 意义:硅元素临近铝元素,具有某些金属的性质,可以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 11、IIIA的单质与非氧化性强酸的置换反应:2Al+6HCl=2AlCl3+3H2↑, 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铝元素排在氢元素前面。

高中化学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

高中化学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 状态。其特点有: (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化学平衡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 v(正)=v(逆)。 (3)“动”:v(正)=v(逆)≠0 (4)“定”: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质量分数及体积分数 保持一定(但不一定相等),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5)“变”: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若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可能会分数移动。 (6)“同”:在外界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可逆反应不论采取何种 途径,即不论由正反应开始还是由逆反应开始,最后所处的平衡状 态是相同的,即同一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方法如下: 以mA(g)+nB(g)pC(g)+qD(g)为例: 一、直接标志: ①速率关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即:A消耗速率与 A的生成速率相等,A消耗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m:p; ②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二、间接标志: ①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m+n≠p+q);

②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③各气体的体积、各气体的分压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是否达到平衡还可以归纳如下表: 【例题1】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解析: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必消耗2nmolNO2,而生成 2nmolNO2时,必消耗nmolO2,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②不能说明;③中无论达到平衡与否,化学反应速率都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④有颜色的气体颜色不变,则表示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⑤体积固定,气体质量反应前后守恒,密度始终不变;⑥反应前后△V≠0,压强不变,意味着各物质的含量不再变化;⑦由于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气体中各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V≠0,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A

各种高中化学知识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

无机框图推断题剖析 [题型示例] [20XX年全国卷II28题15分]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 之间可发生如右图所示的反应:其中,氧化物(Ⅰ)是红 棕色固体、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都是 气体。 ⑴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⑵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考况简析] 框图推断题,是高考的必考题。考得最多的一年是1995年,考查了2个无机框图推断和1个有机框图推断,共计19分,其余每年都考了1-2个框图推断题,分值都在6-16分左右。 [考查目标] 既考查了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主要载体的有关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及化学计算等基础知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观察、阅读、归纳、分析、推理等综合能力。 [解答方法] 信典倒顺法 第一步——分析信息:析准、析全题中的所有信息。涉及物质性质或结构的信息,要能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搜索出物质或物质范围,如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ⅦA-AgCl、ⅪA-BaSO4、ⅣA-H4SiO4;涉及化学反应的要弄清楚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并注意把握住反应条件和转化的关系。 第二步——抓住典型:抓住典型已知物或典型已知条件或典型转化关系或典型定量数据等,并以其为突破口。 第三步——倒顺推断:在突破口的基础上或倒推或顺推,以推断出有关物质。 第四步——扣问作答:在推断结果的基础上紧扣题问进行作答。 [例题解析] 第一步——分析信息:氧化物(Ⅰ)是红棕色固体==> Ⅰ为Fe2O3;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高温)都是气体==> Ⅱ、Ⅲ、Ⅳ为SO2、SO3、NO、NO2、CO、CO2、H2O 第二步——抓住典型:Ⅰ- Fe2O3 第三步——倒顺推断:顺推:氧化物Ⅰ(Fe2O3)+ 氧化物Ⅱ→ 单质Ⅰ+ 氧化物Ⅳ ==> 氧化物Ⅱ- CO、单质Ⅰ- Fe、氧化物Ⅳ- CO2;顺推:氧化物Ⅱ(CO)+ 氧化物Ⅲ→ 单质Ⅱ+ 氧化物Ⅳ(CO2) ==> 氧化物Ⅲ- H2O、单质Ⅱ- H2;倒推:单质Ⅱ(H2)+ 氧化物Ⅱ(CO)← 氧化物Ⅲ(H2O)+ 单质Ⅲ ==> 单质Ⅲ- C 第四步——扣问作答:⑴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Fe2O3;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CO 。⑵反应①:Fe2O3 + 3CO 高温2Fe + 3CO2;反应②:CO + H2O 高温CO2 + H2;反应③:C + H2O 高温CO + H2。 [归纳小结] ①熟练解题方法;②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③在搜索物质范围时一定要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进行系统搜索;④有的考题的信息会在提问里面,所以,考生要注意通读试题后再来做题更好,不要急于求成。 [规律总结] 一、特征结构

高中化学实验超全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超全总结 一、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 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1实验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P5实验1-1】 实验仪器:玻璃棒、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 实验药品:粗盐、蒸馏水 过滤实验注意事项: 1、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漏斗中沉淀洗涤方法:向漏斗中加入蒸馏水淹没沉淀, 待蒸馏水自然流出,重复2—3次。 蒸发实验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5、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 补充: 检验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与试管中,加入某种试剂,出现某种现象,则证明洗涤干净 【P6 实验1-2】SO 42-的检验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托盘天平 注意事项:加入稀盐酸可以排除CO 3、SO 3、Ag 的干扰,不能用稀硝酸代替稀盐酸 涉及反应:排除干扰离子的反应: 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

【P7思考与交流】 杂质加入试剂化学方程式 硫酸盐氯化钡BaCl2 + Na2SO4 = BaSO4↓+2NaCl MgCl2氢氧化钠MgCl2 + 2NaOH = Mg(OH)2↓+ 2NaCl CaCl2碳酸钠CaCl2 + Na2CO3 =CaCO3↓ + 2NaCl 注意事项:1、除杂不能引入新杂质、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 2、加入试剂顺序要求碳酸钠在氯化钡后加入,盐酸要在过滤后加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3、最后过滤后得的滤液经过蒸发结晶可以得到较纯的NaCl 补充:1、KNO3中混有氯化钠除氯化钠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2、氯化钠中混有KNO3除KNO3的方法: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P8实验1-3】检验Cl-、蒸馏(用来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 实验现象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 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3溶液 ——检验Cl-的实验 加硝酸银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2.在100mL烧瓶中加入1/3体积的 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 片),连接好蒸馏装置,向冷凝管 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 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 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加热,烧杯中的水温升高至100℃后沸腾。在锥 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 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 AgNO3溶液 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蒸馏水中无沉淀生成

高中化学所有课本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必修1)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粗盐提纯(实验1-1、1-2) 食盐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粗盐中含杂质主要分为两类,第一是不溶性杂质,如_________;第二是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不溶性杂质,主要步骤是: (1)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的操作中,除确定药品外,还要考虑所加试剂的________________、试剂用量,以及__________如何处理。所涉及的方案不能引入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些原则,你所确定的提纯食盐所用试剂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食盐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下列概念(说出概念、主要目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过滤 (2)蒸发 2、以自来水为原料制备蒸馏水(实验1-3) 本实验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6)__________。 如何证明这一操作确实将自来水中的Cl-出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碘水中碘单质的提取(实验1-4) 实验中所用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接收器一般可用____________。实验中所选用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①酒精②四氯化碳③苯,可否选用汽油________ ____________。为使“提取”进行的更加彻底,实验中要实施“振荡”操作,其方法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静置分层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下列概念(说出概念、主要目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萃取: (2)蒸馏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100mL 1.00mol/L NaCl溶液)(实验1-5)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全)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2Mg + O2 点燃 2MgO 3Fe + 2O2 点燃 Fe3O4 2Cu + O2 加热 2CuO 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5OH + 3O2点 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 Cu2(OH )2CO3加 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加 热 K2MnO4 + MnO2 + O ↑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CO3 === H2O + CO ↑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高 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 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 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CuO 加 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 Fe2O3高 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4CO+ Fe3O4高 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 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 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 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 2Al +3H2SO4 = Al2(SO4)3 +3H2 ↑ 30. 锌和稀盐酸 Zn + 2HCl === ZnCl2 + H2 ↑ 31. 铁和稀盐酸 Fe + 2HCl === FeCl2 + H2 ↑ 32. 镁和稀盐酸 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 2Al + 6HCl == 2AlCl3 + 3H2 ↑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1. 镁在空气中燃烧 2. 铁在氧气中燃烧 3. 铜在空气中受热 4. 铝在空气中燃烧

高中化学-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人教版精编讲义+习题)

201年高中化学专属讲义 课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 学生姓名: 授课教师: 201年月日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 考试内容A(基本要求)B(略高要求)C(较高要求) 课堂笔记:在一定条件下的可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其特点有:(1)“逆”: (2)“等”:化学平衡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 正)=v( 逆) 。 (3)“动”:v( 正)=v( 逆) ≠0 (4)“定”: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质量分数及体积分数保持一定(但不一定相等),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5)“变”: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若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可能会分数移动。 (6)“同”:在外界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可逆反应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即不论由正反应开始还是由逆反应开始,最后所处的平衡状态是相同的,即同一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方法如下: 以m A(g)+n B(g)p C(g)+q D(g)为例: 一、直接标志: ①速率关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即:A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相等,A消耗速率与C 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m:p; ②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二、间接标志: ①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m+n≠p+q); ②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③各气体的体积、各气体的分压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是否达到平衡还可以归纳如下表:化学反应m A(g)+n B(g)p C(g)+q D(g)是否平衡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 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一定平衡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 ④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应速率之间 的关系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也生成了m mol A, 即v(正)=v(逆) 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p mol C, 即v(正)=v(逆) 平衡 ③v(A):v(B):v(C):v(D)=m:n:p:q, v(正)不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平衡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q mol D, 即叙述的都是v(逆) 不一定平衡 压强 ①其它条件一定、总压强一定,且m+n≠p+q平衡 ②其它条件一定、总压强一定,且m+n=p+q不一定平衡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 分子质量 ①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且m+n≠p+q平衡 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且m+n=p+q不一定平衡 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平衡 气体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颜色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稳定不变平衡 三、例题分析: 例题1: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题突破口总结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题突破口总结 ivft7331|Lv3|被浏览83次 2013-03-31 10:04 满意回答 检举|2013-04-01 2:53 我所知道的加上网上搜罗来的,呵呵,希望能对楼主有所帮助(这些题眼逃不出一些物质的颜色,性质,反应物种类的情况,楼主平时在做题的时候多关注一下也是不错的积累方式哦)物质推断涉及知识面广,思维强度大,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确定解题的突破口。下面将有关题眼总结如下:1、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和水,该元素可能是硫或氮。2、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合,生成盐的元素一定是氮。3、两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和气体,这两种溶液的溶质可能分别是:①B a(OH)2与(NH4)2SO4,②可溶性铝盐与可溶性金属硫化物或可溶性碳酸盐或碳酸氢盐,③可溶性铝铁盐与可溶性碳酸盐或碳酸氢盐。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可能是Al、Al2O3、Al(OH)3、氨基酸、弱酸的铵盐、弱酸的酸式盐等。5、既能与强酸反应放出气体又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常见的物质有Al、弱酸的铵盐(如碳酸铵、碳酸氢铵、亚硫酸铵、硫化铵、硫氢化铵等)。6、在水中分解生成气体和难溶物或微溶物的物质可能是Al2S3、Mg3N2、CaC2等。7、与水接触放出气体的常见物质有:Li、Na、K、Na2O2、F2。8、A物质放到B物质中,先生成沉淀,后沉淀又溶解,A、B可能分别是CO2与C a(OH)2、NaOH与铝盐、NH3与AgNO3、HCl与NaAlO2。9、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H2S、SO2、不饱和烃类、活泼金属、碱类等。10、特殊的实验现象:(1)H2在Cl2中燃烧呈苍白色火焰。(2)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浅紫色。(3) 遇酚酞变红的气体必是氨气。(4)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是NO。(5)Cl2通入含Br-溶液中,会出现橙色;加入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层出现橙红色。Cl2通入含I-的溶液中,会出现深黄色,加入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层出现紫红色。(6)遇SCN -显红色或OH-遇生成红褐色沉淀或遇苯酚显紫色的离子是Fe3+。(7)遇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SO42-。(8)遇HCl生成沉淀的溶液中可能含有A g+、SiO32-、S2O32-。(9)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是H2S,与H2S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气体可能是Cl2、O2、SO2、NO2等。(10)电解电解质溶液时阳极气态产物一般是Cl2或O2,阴极气态产物是H2。(11)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可能是或,物质可能是次氯酸盐,如、,氯水、等。(12)溶液中一些离子的颜色,Cu2+:绿色(浓的CuCl2溶液中)或蓝色(其它的铜盐溶液或CuCl2的稀溶液中)。Fe3+:棕黄色(浓溶液)或黄色(稀溶液)。Fe2+:浅绿色。MnO4-:紫红色。(13)某些沉淀的颜色:Fe(OH)3:红褐色。Fe(OH)2:白色沉淀,迅速地转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棕色沉淀。CuS、Ag2S、PbS 黑色沉淀均不溶于酸。FeS:黑色沉淀溶于酸。AgBr:淡黄色沉淀,不溶于酸。AgI、Ag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供参考)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 胶体 浊液 有机化合物 物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混合物:含多种物质,不可用化学式来表示 纯净物:仅含有一种物质,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氧(氧化剂)--得(得电子)--降(化合价降低)--还(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还(还原剂)--失(失电子)-- 升(化合价升高)--氧(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 表示方法: 双线桥 失去2e- -1 0 0 -1 2 KBr + Cl 2 ==== Br 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符号:n 单位: 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 表示。 约为6.02x1023 3、微粒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公式:n=NA N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 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土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全)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