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5年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重点、范围、信息分享

2015年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重点、范围、信息分享

2015年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重点、范围、信息分享
2015年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重点、范围、信息分享

育明教育

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育明教育金牌咨询师徐老师赠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传播学)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招生专业:传播学 (050302) 人数:25

2015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

一、考试书(必看、最核心书目)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版

这本书是每个人必备的最经典的基础读本。这本书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深入浅出的涵盖了传播学的各个基本领域和基本知识,看透这本书就能考90分。

2、《传播学概论》许静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是考北大的必读书目。几乎每一年这本书都有10分以上的题,出题导师许静老师。

3、《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

这是本入门级的书,但是实际上这本书有自己的重要性,难度不大。

4、《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这本书兼具深度和广度,可读性也很强,需要细读。

5、《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几乎两三年甚至一两年就会考个范式演变的问题,学派发展的问题,这本书的思路是非常重要的。14年考研就凸显了这本书的重要性。专业一简答题二直接考了个“《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一书的基本观点与内容”。

6、《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宏观微观大家都不能丢!!!

7、《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陈阳著 \\《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李琨著

这两本可以交叉看,李琨老师主要定性,但是陈阳老师定性定量都有,互相补充。2014年专业二名解第一题考的扎根理论,袁方书上没有。

8、《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利萨.泰勒(著);吴靖、黄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是绝对要看的,大家可以好好注意一下名词解释。

9、《传媒批判理论》潘知常林玮著

10、《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谢新洲\\《网络传播概论》彭兰

挑出重点进行记忆即可。

二、专业素养书(提升学科素养,较重要)

(一)核心素养类

育明教育虽然将这一部分书称之为素养类的,但是重要性也不比考试类的书稍差。如果没有特意说明,希望大家多看几遍。

1、《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著)郭镇之、孟颖(译)华夏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把知识点补充起来是最重要的。特别是最后部分的那个用麦克莱恩模式整合所有理论的方法应该借鉴。《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三版)(美)巴兰(美)戴维斯著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可以帮你构造传播学演进的历程,让你看清这条理论的河流是如何奔流而至的。

2、《人类传播理论》李特约翰

规划在素养类里面的话是非常好的一本书。建议好好读一下。但是,对于考试来说性价比不是很高。如果时间不足,可以不看。

3、《大众传播效果的里程碑》(美)洛厄里,德弗勒(著),刘海龙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如果实在没时间就不用看了。看了之后会对每个理论的来源有个清楚的了解,但考研不会涉及得这么清楚。这本书可以结合巴兰那本看。

4、《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麦奎尔(著)崔保国、李琨(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虽然这本放在核心里,但主要是因为麦奎尔的名气。实际上如果时间格外多可以拿来翻翻,不建议深入。

5、《单向度超真实内爆》作/译者:石义彬著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对批判学派有很详细而全面的论述。对于大家了解批判学派那种批判精神,以及批判理论之间的关系还是有好处的。

(二)延伸素养类

1、《众声喧哗》胡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不要太期望在这本书里找到什么现成的答案,本书提供了一种在公共领域问题上的分析视角。很值得一看。

2、《全球化:起源、方法与影响》杨伯溆

这本书有一定的思辨性,读起来不很枯燥。2010年的谷歌退出中国,这本书就涉及到很多知识点,但最后考题没涉及。全球化和本土化算是杨老师研究的最重要的领域。

3、学术专著类

这一块可以包含很多书,只要是传播学经典书目都可以。当然这一块初试并不太会涉及(为以防万一可以看个一两本,也不太占时间),主要是复试老师会问。当然如果考试你能用上几句很著名的原话,你会加分很多的,毕竟考试就是展示自我,让老师知道你就是要找的人。

三、可选看或不看的书(我列的主要是被有些人推荐过的书目,这一方面要看自己观感,查缺补漏,不放心可以看)

1、《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重点热点难点50题透析》

这本书跟经编不同,说的主要是热点问题,所以时间一过,时鲜性就不强了。

2、《传播学概论》吴文虎著

挺搞笑一本书,不用看。

3、《传播学概论》周庆山著

和其他的概论书重合太多了,也没什么代表性。没时间的话不读。

4、《传播学简史》阿芒·马特拉

翻译的一般,写的视角也主要是从批判出发,以罗杰斯的为主。

5、《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

看前十章就可以了,和袁方、陈阳、李琨老师重合比较多。不得不说,名字起的霸气让人记得住。

6、《现代市场研究》刘德寰著

虽然这本书是刘老师写的,也是硕士生的教材。但是考研的话如果时间不够就不用看了。

7、《文化研究导论》陆扬、王毅著

重合的太多了,可以选读。

8、《传媒文化研究》陈龙著

同上。

9、《手机媒体概论》匡文波著

移动媒体是业界和学界研究的大潮流,但是不推荐这本书,太老了,同学们可以再去找一下别的,或者搜索一下相关论文来补充知识点。

10、《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张咏华

虽然技术学派也有可考得点但也没有考得特别多,但是这本书总体来说不是很必要,经编已经比较细致了,而且可以结合一些论文来补充。可以适当关注,不用看太多遍。

11、《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找不到可以找许静老师那本《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符号学这块估计不会考得太深,对基本知识掌握就可以了,主要还是看相关的批判理论。

12、《作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黄旦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近几年考了公民记者什么的,难保不会出对比公民记者与新闻专业主义的题,或者探讨专业主义的演进历程。但是这本书相对来说比较深,用不了那么多,选看即可。

四、期刊

学术类的可以看一看,非学术类的不要太关注,比如《南风窗》和《新周刊》《南方周末》什么的,社会热点刷刷微博即可,业界热点关注一下北大新媒体微博,那是北大新媒体研究中心的官方微博,还有一些相关科技网站,例如36氪,胡泳老师也很关注。

1、《国际新闻界》月刊,人大新闻院出的

鉴于北大和人大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对于期刊来说抽出主要知识点就可以了,看得太细致了没什么用,太浪费时间。2014年专业一论述题的第一题“大众传播学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代表理论”就可以在期刊上找到答案。可能有人会说很多书上都有啊,但那上面演进的分期基本都是以研究重点为标志。这本期刊上有一个是以研究方法为标志来介绍的。这本期刊光看传播就可以了,新闻的不要关注。

2、《现代传播》双月刊,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这个比较偏重实务,太过于技术类的,新闻广告类的都可以不关注。

3、《新闻大学》季刊,复旦出的,比较好,但是要有侧重的看,觉得没什么重要性的可以排除掉。

五、读书原则

1、不要贪多

你要知道考试就是考试,你没有太多时间准备的,涉猎太多没什么好处。毕竟有很多书是师兄师姐经过无数次总结推荐的,还是比较实用的。有人说要多看一些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什么的书,在有限的时间里这些完全都是没有必要的。

2、不要求少

这跟刚才说的又有点相反,要求同学们在空闲时间内在专业框架内多读一些专业经典,例如《娱乐至死》《网络社会的崛起》。这些书一方面有点意思,另一方面能给你一个新的认识社会的视角。老师是很讨厌只考试不求知的学生的。

3、从试题里看书

好多书其实你想想也就不会考,那么难的理论,让你应用不是有点强人所难么?同时光看书也不够,有好多考题是从老师的论文上来的。比如有一年的论述题问“网络民意和舆论是否等同?”。这个题的来源就是刘德寰老师和喻国明老师在一个论坛上的辩论而来的(被整理成一篇论文了),后来专硕也考了这个。

4、思考比看书更重要

做题盲目的追求“字数多”。这样怎么能胜任北大的考试?所以要求同学们要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体系。当然也要动脑子,只看书不思考是绝进不了北大的。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QQ1559022430 徐老师

媒介研究

一、媒介概述

二、媒介形态: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新媒体技术与类型

三、媒介理论:英尼斯,麦克卢汉,梅罗维茨,波茨曼,威廉斯,贝尼格,莱文森,布热津斯基,菲德勒,波斯特,媒介依赖理论,社会顺从理论

一、媒介概述

媒介 media:

广义而言,任何使两种事物发生联系的中介物都可称为媒介。人类传播中特指使符号信息得以直接或间接在人与人之间(人际、组织、大众)或个人自身内流动、传递的中介。

按媒介传播形态可分为:口语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按受众接收方式可分为:视觉媒介(文字、书籍、报刊)、听觉媒介(广播、电话、口语、录音机、CD)、视听复合媒介

(电视、电影、录像机、VCD、DVD、因特网);按使用对象可分为:个人媒介(私人电话、私

人信函)、大众媒介(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书籍、录像、DVD、因特网)。

个人媒介与大众媒介关键的区别不在于使用形态而在于传播的信息内容:前者的信息

内容是私人的,而后者是大众共享的。有些媒介可以在二者之间转换,如 DVD。

施拉姆在 1973 年的《大媒介、小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大媒介”和“小媒介”的概念。他认为大媒介属于投资大、以复杂高级的技术手段为基础的传播工具,如电视、有声电影、计算机等,它们多兼备视听两种感官刺激。小媒介则是投资少、感官刺激单一的传播工具,如录音机、幻灯、图片、广播等。

传播媒介 mass media:(传播媒介的双重含义)

1)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即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包括:语言、文字、书籍、电报、电话、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

2)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包括报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等。

两种含义的对象和领域不同,但都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的制度、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决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

“电子乌托邦”思想:一种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

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这一思想是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基础上的,如新媒体实现了传受一体化,使传播过程更加平等;为受众赋予话语权;为全体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可能性等等。但单纯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能保证理想社会形态的出现,而是需要更加复杂的社会条件,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合理化以及

人的自身素质的提高等。

电视人、容器人、媒介依存症、他律性欲望主义:说明媒介工具或技术对人的影响的概念。媒介不仅通过其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值观和行为,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以及它所形成的媒介工具环境本身,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或性格。

媒介的功能:拉斯韦尔三功能,经典媒介四功能论,施拉姆功能学说,负功能。

育明教育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

育明教育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5e14663239.html,

咨询师 QQ:1615220118

八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新闻洞(News Hole):“新闻洞”是指各种大众媒介总体汇聚而成的一个封闭系统,这个封

闭系统选择性地反映了社会整体面貌及其变动。

1982 年,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新闻洞”概念。他对“新闻洞”的解释是:因为报纸的‘新闻洞’是个有一定之规的系统。为了从经济上考虑,报纸上刊登新闻的版面大小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当报道一件新事情时,就必须略去一件或数件其他的事情;要想加上一点东西,就必须减去一些东西。这是一个在有一定之规的封闭系统中的强迫性选择。”新闻洞能自然而然地反映出社会注意事项的轻重缓急。

奈斯比特只提到了“报纸”,我们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各种大众媒介。“新闻洞”最大限

度地囊括了报刊、广播、电视、网络,聚合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广度及其变动。

各条具体的新闻只分散反映社会的局部和具体状况,而整个“新闻洞”则汇聚反映某

一社会系统的全貌,人们通过它可以发现一些潜在性的事理,预测社会发展趋势。

新闻洞的理论从整体观和历史观的角度来看待大众媒介,为我们认识大众媒介的功能提供了新的视阈。

掏粪者(扒粪者):“扒粪者”本是指那些有正义感的新闻记者,他们盯着种种不公与

腐败现象,凭借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将丑恶的事实真相拖到公众视野一一曝光,他们是

社会正义的代言人,是新闻正义的践行者。此词语出自曾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

福之口,他把那些专门揭丑的记者称之为“扒粪者”。20 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

为主体掀起了一场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掏

粪运动”。

黄色新闻:或黄色新闻学,指媒介用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获得利润之目的。黄色

新闻源自 19 世纪末美国两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的竞争。以黄色

新闻为主的报纸被称为黄色报纸,如……。特征:

1、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

2、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

3、捏造访谈记录和新闻报道,采用易于引起歧异的标题和版式;

4、大量采用未经授权或真实性可疑的图片;

5、报道内容流于肤浅;

6、标榜同情“受压迫者”,煽动社会运动;

7、专挑耸人听闻的事件进行报道,甚至假造骇人的新闻;

随着《新闻报》的陨落,黄色新闻逐渐衰落。而风格庄重的报纸《纽约时报》则

迅速崛起,成为美国的主流大报。

积极意义:

1、“黄色新闻”故事化的报道手法发展了现代新闻报道的“故事模式”。

2、其受众定位非常明确,观念较之政党报纸有了很大的改变。

3、对低层读者口味的迎合是大众传媒的娱乐性功能的一种预演和初步发挥,或

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

育明教育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 育明教育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5e14663239.html,

咨询师 QQ:1615220118

八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4、“黄色新闻”在新闻业务上的一些变革,进一步活跃了报纸的版面,增强了

报纸对民众的吸引力,这一点为现代报纸所承袭。

消极影响:1、煽情主义宣传大大降低了新闻事业的水准,践踏了新闻界的真实

性原则。在追求利润目标时,黄色报人们将报刊的使命、将社会公正置之度外。

2、煽情报道、犯罪报道、耸人听闻的宣传,毒害了人民的心灵。

3、转移了民众对切身的政治、经济斗争的注意,削弱了他们对统治阶级压迫剥

削的斗争意志。

二、媒介形态: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新媒体技术与类型

见媒介形态专题。

三、媒介理论

哈罗德·A·英尼斯(Harold lnnis,1894—1952)

加拿大政治经济学家,多伦多学派鼻祖,技术决定论者,其理论影响了麦克卢汉。他把传播放在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中考察,认为一切文明都是靠对空间领域和时间跨度的控制而存在的,与之相关的是传播媒介的时空倾向性,因此文明的兴起、衰落和占支配地位的传播媒介息息相关。他的传播理论的内核是对于媒介偏倚性的划分。著有《帝国与传播》(1950)、《传播的偏倚》(1951)。主要传播理论:

1、传播偏倚论。英尼斯认为,任何传播媒介都有偏向,他从对知识的垄断作用出发,

把媒介分为“偏向时间的媒介”(timebias media)和偏向空间的媒介(spacebias media)。

二者必居其一。前者是质地较重、耐久性强的媒介,如粘土、石头和羊皮纸等,便于对时间跨度的控制;后者是质地较轻、容易运送的媒介,如纸张、现代电子媒体等,便于对空间的控制。

时间—注重口语—文化导向以过去为中心,注重传统—有助于树立权威,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但它不利于权力中心对边陲的控制。

空间—注重书面—文化导向特征以现在和将来为中心—有助于帝国的扩张,增强权力中心对边陲的控制力,形成中央集权但等级性不强的社会体制。

2、媒介的时空偏向性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认为媒介形态对社会形态、社会心理都产生

深重影响,这一点影响了麦克卢汉。他认为社会稳定的关键是要在时间倾向和空间倾向之间保持平衡,一味的时间倾斜或空间倾斜会造成社会不稳定。他认为现代西方传媒有明显的偏向,执着于当下而忽视了连续性,偏向造成的垄断必然导向文明的崩溃。

英尼斯的理论认为,控制传播媒介是行使社会和政治权力的一种手段,而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可以打破旧的垄断权。

3、文明分期。按照媒介对文明进行扫描和分析,分别为:1)苏美尔文明;2)埃及文明;3)希腊—罗马文明;4)中世纪时期文明;5)中国纸笔文明;6)印刷术初期文明;7)启蒙时期文明;8)机器印刷时期文明;9)电影时期的文明;10)广播时期的文明。

英尼斯理论的特点:

1)把传播媒介与人类文明史联系起来。

2)从经济学角度来探讨人类社会传播发展史。

3)对科技理性的怀疑与批判。他认为机械化正迅速造成信息的超载,破坏人类的创造性思维。

育明教育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 育明教育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5e14663239.html,

咨询师 QQ:1615220118

八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4)宏观的和整体的考察媒介方式,注重对第二手资料的研究。英尼斯的媒介研究资料翔实,内容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

网络媒体的时空偏向:网络在空间偏向上不但能把“地球村”连为一体,而且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赛博空间”;而在时间偏向方面,网络媒体的超时空特性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时空观,虚拟社区中的人们可以在同一场景中非同步对话,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口语传统”。

马歇尔.麦克卢汉:

1、媒介即讯息

2、媒介是人的延伸

3、媒介冷热论

4、地球村

5、内爆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加拿大传播学家,多伦多学派代表,媒介决定论者,代表作:《机械的新娘》、《古登堡群英》、《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他继承了英尼斯的思想,将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主要观点:媒介即信息,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和冷媒介的划分以及“地球村”的概念,并预言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他也是媒介生态学理论的先驱。他扩大了媒介的概念,不仅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中的媒介,而且包括了人际互动的所有介质。被称为“现代媒介分析的根”。贡献。缺点。

1、媒介即讯息(the Media is the Message):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1964)中提出的媒介观,受英尼斯影响。两方面理解:1)内容上:一种媒介的内容总是另一种媒介,如电影的内容是小说。2)效果上:传播媒介比传播内容的影响更为深远,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关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真正有意义的“讯息”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媒介变革改变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引起社会结构变化。媒介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口语媒介(部落社会)、印刷媒介(脱部落社会)、电子媒介(地球村),麦克卢汉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待。

麦克卢汉是一个泛媒介论者,不仅指印刷物、广播、电视,也包括交通工具在内。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的观点。直接思想起源是芒福德(Lewis Mumford)20 世纪 30 年代提出的传播技艺是人的延伸和技术变化是文明史的核心的观点。认为一切媒介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或扩展。印刷媒介延伸视觉,广播延伸听觉,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综合延伸。他借用英尼斯的媒介偏倚论,提出“感觉的平衡”概念,认为不同传播技术会影响人类感觉的组合,改变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方式,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综合——分化——再综合的历史。(部落人的听觉文化在感觉上具有统合性,而印刷媒介则把视觉从整体中分化出来,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使现代人的“感觉总体”和感觉平衡状态重新恢复。新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整

育明教育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 育明教育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5e14663239.html,

咨询师 QQ:1615220118

八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个世界成了地球村。)媒介延伸论也是强调媒介本身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说明不同媒介有不同性质的社会影响,但它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推论。

3、冷媒介与热媒介(Cool Media/Hot Media)(北京大学2004)

麦克卢汉依据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以及信息接受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和信息接收活

动中的参与程度,将媒介划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

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传播对象在信息接收过程中参与程度低。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

“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

象力,传播对象在信息接收过程中参与程度高。电视、电话、漫画、有声电影、电视等。

麦克卢汉还将冷热的外延拓宽,认为冷媒介和热媒介调节着文化环境的温度,它们给

文化环境提供信息,又反过来从文化环境中吸取能量。一种或一群媒介可以把文化炒热,热文化常常刺激冷媒介的兴起,反之亦然。

这种分类本身没有科学性和实用价值,重要的是它说明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

媒介冷热论实际上是探讨媒介技术与民主参与之间的关系问题。麦克卢汉推崇冷的媒介,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热媒介进行批评。热媒介具有排斥性,冷媒介具有包容性。人们已越来越醉心于用技术塑造越来越热的媒介,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自己民主参与的阵地,不利于民主的发展。

4、地球村(Global Village)(北京大学 2002,南京大学 2007,上海交通大学 2006)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关于理解新媒介的报告》的打字稿里提出的概念,后来在《古登堡星汉璀璨》一书中详细阐述。后来,麦克卢汉以“地球村”为标题与人合著了《地球村的战争与和平》(1968)和《地球村》(1989)。/《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

地球村的预见,实际上揭示了信息时代的来临。麦克卢汉认为“地球村”包括以下涵义:①电子媒介打破时空界限,信息实现即时传播。②电子媒介使整个人类生活在一个相互关系的共同社区中,人类获得在全球范围内感知的新能力。③人类经历了一个“部落化—脱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过程,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使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地球村”的预言如今已成为现实。信息全球化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把全世界联为一个有机整体。地球村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各国的相互依赖程度及关系的密切程度大大增强,经济、社会、文化等社会结构要素的形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5、内爆(Implosion)

“内爆”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内爆指界限的模糊,是电子媒介作用下人对事物整体感知和思维的特性以及各种社会功能的聚合效应。内爆是消除所有的界限、地域区隔或差异的后现代性过程。两个维度:①物理空间上,媒介使人的感官得到延伸,

因此,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消失;②虚拟和现实之间界限的模糊,即拟态环境和现实环境的模糊。

鲍德利亚在麦克卢汉的基础上提出“外爆”的概念,外爆即界限的清晰。两个维度:①

育明教育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 育明教育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5e14663239.html,

咨询师 QQ:1615220118

八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外部表现为扩张(分析后现代消费社会),国家、地域和资本的不断扩张,为追求利益会划

分自己的市场边界,不断扩张;②内部表现为分化,社会、话语和价值的不断分化,如网络上出现的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等,都表现为价值体系出现分化。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一书提出的“媒体场”的概念与“内爆”相似,他认为电视形成的“媒体场”正在和“文化场”、政治场”等各种“场”相结合,形成一种无所不能的力量。而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在《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一书中认为,在当代电子媒介环境中,“内爆”广泛存在,电子媒介文化使信息、

体育、娱乐、名人、商业、公共领域、私人空间等混合一体,形成“内爆”过程,它使美国的总统选举“内爆”成一场“政治秀”和“政治肥皂剧”,也使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

式成为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

鲍德利亚的内爆理论:鲍德里亚指出,当今的内爆首先是真实与虚构之间界限的内

爆,即意义的内爆。媒介真实与客观真实之间存在差异:媒介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

仅吞噬意义,而且在拼贴意义、制造意义,实际上,它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把非真

实事件呈现在人们面前。

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中,将各种真实、意义和价值的界限进行摧毁的内爆,

在社会内部首先成为一种破坏、一种颠覆,最终,这种内爆又变成了对社会大众的控

制。在这样的意义上,鲍德里亚使用的内爆已经远离了麦克卢汉制造和使用这一概念

的初衷。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

①将媒介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去考察,探索媒介的出现带给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影响。

②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③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

④他关于“地球村”的预言,是符合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的。

局限:麦克卢汉的理论带有极端性和片面性,主要表现在:

①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变化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了各种社会因素和传播内容的作用。(威廉斯)

②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完全受自己发明的媒介技术或工具主宰的对象。

③片面强调感觉,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并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感觉是重要的,但人并不是完全受感觉支配的低等动物,人之所以为人,更重要的是人具有人的理性活动,这种理性活动反过来会对感觉以及作为它们的延伸形式的媒介产生能动的制约作用。

④麦克卢汉的著述对一些基本概念未作严格的科学界限划分,对冷热媒介分类牵强。

⑤分析客观性、科学性、实证性不足。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与英尼斯媒介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都把媒介技术及其发展与历史进程联系起来,都把占主导地位的媒介技术作为划

分文明历史时期的标志。麦克卢汉继承了英尼斯关于传播和文化史的理论。

2)麦克卢汉继承并发挥了英尼斯关于时空偏向性的思想,提出了“感觉平衡”的概念,把焦点从人体外在的时空转向了人体的感官知觉,进而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观点。

3)都批评文字印刷媒介和书面文化,而偏好口语手段和口语文化。

4)都没有采用实证研究,而是引经据典,著作都有百科全书的性质。

育明教育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 育明教育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5e14663239.html,

咨询师 QQ:1615220118

八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区别:1)阐述媒介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时关注的角度不同:英尼斯关注社会体制、权力结构

等的变化,麦则突出人的感官比例和知觉形式的变化。前者运用政治经济学视角,后者社会

心理学视角。(宏观—微观)

2)英尼斯对由媒介造成的知识和权力的垄断具有一种忧患和悲观的意识,而麦克卢汉

则对电视充满乐观主义态度。

3)研究方法上,英尼斯大量引用史料和史学论著,偏重归纳,注重文字表达的逻辑性。麦克卢汉则大量引用文学作品,采取“探针”式表达手段,标新立异,缺乏逻辑性。

戈夫曼与梅罗维茨

前台行为与后台行为/ 戈夫曼的戏剧论:

戈夫曼的情境决定论将社会生活同戏剧进行类比,他认为人们在不同的社会舞台上扮演

大量不同的角色。担任某一社会角色的人,要使自己的举止行为适合该角色的社会规范,一

般需要合适的社会环境与观众。人们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举止可分为前台行为和后台行为。

在前台区域,表演者作为特定角色出现在“观众”面前,扮演符合其角色规范的社会角色;

在后台区域,表演者则放松自己,进行排练,制定进一步的表演策略,并就他们的前台行为

开玩笑。梅罗维茨认为戈夫曼的戏剧论为观察不同社会情境中的社会角色及其规则提供了有

用的视角。

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

20 世纪 80 年代的美国传播学者,代表作《空间感的失落:电子媒介对社会的影响》。

他的观点受两个人的影响:①麦克卢汉,梅罗维茨也将传播技术及其变迁视为社会变迁的动因,具有媒介技术决定论的倾向;②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戏剧论”社会角色理论。

梅罗维茨将麦克卢汉和戈夫曼的理论结合,提出了媒介情境论。认为情境是一种信息系统,媒介的变化通过改变社会情境的形式促使人们的行为变化。每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

特的情境,而电子媒介能够促进原来不同情境的合并,导致新情境的产生。

提出电子媒介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男女气质的融合,成年和童年界限模糊(联想波

茨曼《消失的童年》,互文性),政治英雄将为普通百姓的权威变化。

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

1)应视情境为信息系统。媒介信息环境同物质场所一样促成信息流通。由媒介所造成

的信息环境甚至比物质场所更重要。电子媒介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在于它重新组织了社会情

境并削弱了物质场所对情境的重要性,使人们的行为不再受物质场地及哪些人在场的限制。

2)独特的行为需要独特的情境。不同情境的分离将使不同行为的分离成为可能,而不

同情境的重叠或混淆会引起行为错乱。每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情境是动态可

变的,制约情境的分离和结合形式的因素包括个人的生活决定和社会对媒介的运用情况。大

众传媒的运用混淆了区分不同情境的界限,将那些只适于某些人观看的演出原封不动地搬给

整个社会来观看了。

3)新媒介的运用导致许多旧情境的合并或分离,并导致新情境的形成,并要求人们采

取新的行为来适应具体情境。电子传播媒介将来自不同经验世界的视听形象显示给许多不同

的受众群,是不同阶层的受众群在更大程度上分享信息,促成许多公众活动领域的合并,并

模糊了公共经历和私人经历的界限,梅罗维茨把这一现象称为“私人情境”并入“公共情境”。他认为,由电子传播媒介造成的社会情境形式的变化,正在引发人们社会角色形式的变化。

育明教育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 育明教育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5e14663239.html,

咨询师 QQ:1615220118

八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①电子媒介促成了印刷时代不同文化层次和类型的受众群的合并。

②电子媒介还促成了印刷时代的接受情景、顺序和群体的改变。

③电子媒介使原来的私人情境并入公共情境。

梅罗维茨理论认为,谁被包括进某一情境,谁被排斥在外,这是规定情境形式及与此适应的行为形式的界限之关键因素。根据这一观点来,受众的类型、人数多少和特征实际上影响着传播方式。因此,在通过媒介进行的传播活动中,应根据受众群的分离和结合形式设计媒介讯息。

梅罗维茨理论的优势:

①该理论将情境的视角用于观察传媒影响的研究中,将媒介及其变化同社会环境及其变化结合分析,考察媒介—情境—社会角色三者的动态关系,并将受众纳入媒介情境分析之中,强调了媒介的强大影响力。

②在考察的精细和表述的清晰度上,远胜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缺陷:①夸大媒介对社会环境和人们社会行为的影响,几乎将媒介描绘成引起社会变化的唯一原因,有媒介技术决定论的倾向。

②忽略了社会制度同媒介制度的联系(控制关系),没有看到社会意识形态对媒介管理

和使用的影响。

③在研究方法上,他将媒介本身的特点和媒介内容混合在一起,缺乏概念上的连贯性。

梅罗维茨和麦克卢汉理论的区别:

梅罗维茨和麦克卢汉都担心电子媒介特别是电视带来的社会后果。但是梅罗维茨认为,对于电视影响人们的方式,麦克卢汉的感官比例与感觉平衡的概念并未提供足够理解。梅罗维茨试图将麦克卢汉的思想和社会学家戈夫曼的理论综合起来。认为电子媒介使原先清晰的角色变得模糊,其中的一些结果是男女气质的融合,儿童与成人角色的模糊,并将政治领袖降低到普通人的层次。

“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变化导致社会中的社会变化。而技术决定论的批评者们论证说,一种技术通常被嵌入到一个社会结构之中,这一社会结构影响技术的发明、发展、扩散和技术对于社会的作用。技术可能成为社会变化的一种动力,但并非唯一动力。

布热津斯基的媒介失控论:

布热津斯基:1928 年出生于波兰华沙的贵族家庭,其父是旧波兰政府的外交官。1958 年加入美国籍,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肯尼迪、约翰逊两位总统的外交政策顾问及科学顾问;出任过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被美国报刊称为布什政府的“非正式顾问”;兼

任霍普金斯大学美国外交政策教授。

布热津斯基的媒介失控论:1、美国是全球传播的枢纽;2、预警:媒介失去控制。

美国是全球传播的枢纽;美国可以在全球起一种“催化作用”,凭借它提出思想观念的

力量来改变别的国家。

媒介将失去控制:电视“刺激了全球群众在物质上的攀比”,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精

神危机”,大众媒介(尤其是电视)所传播的价值观念可被称之为道德败坏和文化堕落。

制止媒介失控的处方:

育明教育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 育明教育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5e14663239.html,

咨询师 QQ:1615220118

考研经验:如何从非211大学考到北大

考研经验:如何从非 211 大学考到北大 先说下本人的情况吧,07年进入河北某二本高校读非典型理科专业,11年以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北大。 考入本科学校确实是绝望了一阵,感觉高中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都去了很好的大学,自己也迷茫放纵了一段时间,整天泡在网吧,通宵,逃课。发生转变是在大三结束时的暑期实习,当时去了家山东威海的公司,实习了3个月,深深感受到了奋斗的重要性。拒了公司还不错的offer,回校开始准备考研。 人比较心高气傲,觉得要考就考最好的,定的目标是北大,给导师写邮件,回复说整个专业只招一个统考生,其他都是保送。家人得知消息后坚决的让我报另外一所北京的211高校,可是我当时是豁出去了,最后报名时瞒着家人报了北大。 压力还是很大的,当时制定的计划每天基本是早8点半—晚10点,英语、数学、专业课交换的做,累了就换另一门,实在复习不进去就到操场跑几圈,给自己加油。整个过程学习的累是次要的,主要是心理累。不能告诉家人;也怕被嘲笑,不能告诉周围的同学。想到只招一个人,自己就没有底气了。 那时比较执拗的选择相信:心诚则灵。如果我能考第一名,而且比第二名高很多分,那么别人就不会歧视我的本科。这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于是累的时候就会想想这个结果,继续学习。 最后分数出来那天,我颤抖的点开网页,发现自己是第一名,而且比第二名高近30分。。。 后来,就来到了北大,开始了研究生生涯。 个人觉得非一本考名校,最大的难度在面试。歧视确实存在吧,这就像游戏中的Hard模式,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分数尽量高,专业素养好,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Fight~~ 小伙伴咨询比较多的是考研的详细经验和体会以及读研的生活,现在分享出来,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经验,有点长,大家可以根据目录选择性阅读。 1.考研前的基础 2.考研期间的安排 3.初试、复试与联系导师 4.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该怎么复习 5.关于跨专业考研的问题

北大传播学考研历年分数线汇总

北大传播学考研历年分数线汇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凯程考研老师提供了复试分数线: 一、北大传播学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北大传播学考研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方向377分、大众传播方向378分、广告学方向361分、媒体经营管理方向352分、编辑出版学方向348分,政治、英语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90分。复试形式为面试,面试中使用中英答题。复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的30%,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二、北大传播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建议 很多同学对于传播学考研专业课不清楚怎么复习,在这里凯程老师系统介绍一下如何高效率复习,供同学们参考。 关于专业课是怎么学,在此凯程老师强调一下:理解比记忆更重要,但该记的一定要记住,多看书、期刊、论文,多关心关心本专业发生的时事,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根据真题,有重点地看书,答题时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答案多分段,字迹要整洁清楚,多举些例子,只要时间允许尽量多写一些,要分配好时间,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把所考专业的脉络理清,把核心知识记住,时时复习,多重复,保持思维的敏捷,不要太贪,懂得舍弃,把心放开,考试前夕不要再接触新的东西,浏览浏览以前自己很熟的知识,多看看网上名家对今年的总结,关心一下一年来发生的事件,比较难的地方放在备考的中间阶段看,学会“浏览式”看书。除为数不多的学校外,通常专业课都不会成为我们考研的拦路虎,我们在重视专业课的同时,不用太担心专业课的学习。每天坚持学一点,天天保持学习的状态,最后出来的成绩可能都会让自己大吃一惊的。 1、理解比记忆更重要。记住的东西很容易忘掉,而理解的东西却能内化为自己的。凯程老师教授同学们在平时看专业书的时候除了特别重要的语句(如重要名词解释)外不用刻意地去背书上的表述,记住一句话的“形式”(表述)要比记住这句话的意思多花好几倍的时间,在紧张的考研时期花大把大把的时间去记别人的表述不值得,因此只要记住某个问题有几条几点以及每条每点的大体意思即可。当真正走到考场后你会发现你根本没时间回忆以前记的东西,那时那地脑子想的是什么就得在答题纸上写什么。 2、多看书没错,特别是期刊。首先,对那些报考不指定参考书的学校的同学来说,多看课本和期刊尤其重要。这些学校不指定参考书,它就可能出这一专业的任何一个知识点,而任何一本教科书都不会涵盖所有的知识点,要获知这些知识点,就要靠平时多看书和期刊,凯程老师会在平时讲课的过程中帮助同学们补充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对备考新闻传播类专业的考生来说,期刊就显得不可获缺了。其次,对备考那些指定参考书的学校来说,多看书和期刊也很重要。参考书的作用只是告知考生学习的方向,而不是说明题目的出题范围,已有学校这样明确说。我一同学研究完几所高校的试题后总结说,很多学校出的题都来自他们自己学校出版的书,而指定的参考书上却没有。总之,多看书和期刊没错,一来可以帮助开阔思路,二来显得答案特有深度,角度广而新。 3、重视真题,真题很重要,凯程老师总结了历年考研真题发现,很多情况下真题是这个学校出题的集中点,甚至有可能会成为后几年的题目,真题最好的利用方式就是以真题为中心选择看书的重点,这样能帮助同学们减轻复习的压力,节省复习的时间。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目、招生人数、考试科目、专业指导、经验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目、招生人数、考试科目、专业指导、经验 一.考试科目+招生人数

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目

三.北京大学MJC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习方法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 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 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三)真题的使用方法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我的北大金融数学考研经历

考牛校的同学最重视就是专业课了。一共两门:数学基础和金融数学基础。今年金融数学改革第一年所以出题比较简单,同时也考虑到一共有6门课程,毕竟全出难题不现实。数学分析一直是北大的一项难以逾越的屏障,但是这里的数分比较简单:30分计算题涉及范围比较广,包含所有内容,定义求极限,L'Hospital求极限,最大值,多元曲线积分,级数,不定积分。一题证明题,用语言证明15分,难度较小。高等代数难度更小,四道题目:解线性方程,求行列式,正定二次型,还有涉及矩阵的证明题。概率论难度较大点,题量也比较大,难度比指定教材的课后题目简单,关键在于熟练。 顺便说一句:考研公共课自然不用说,全国统考,大家都用一本大纲,但专业课每个学校的侧重点和考试风格都不一样,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及时抓取你所报考学校学员的信息很重要,如果跨考可能难度就更大,我在北京爱考机构的专业课辅导老师就是在读的研究生助教,信息量自然不用说,连复试导师喜欢听啥都能知道,不用有那些后顾之忧,我才可以踏踏实实安心背书,在分数上下硬功夫。 金融数学基础题量较大,涉及数理统计,精算基础,投资学。可以带计算器。数理统计比较理论,难度较大。关键要看指定教材,基本不涉及计算,有一题是书上的证明题。精算学题量最大,难度不高,关键是做题速度要快还有就是熟练使用计算器,熟练掌握各种公式,精算都是计算题,不涉及任何证明题。最后是投资学,难度很小,但是涉及面很广,需要理解加熟练,投资学不涉及任何理论论述题,全是计算题。 纵观全局,英文难度最大!数分和高代是基础,所以不管题目再简单都需要打牢基础。概率统计有一定难度,熟练内容以及多看书本。精算投资较简单,关键在于熟练程度。考试时间还是有点紧的,难度不大但是题量较大。希望对考北大金融数学的同学有帮助,虽然这是应用数学系的方向,但是这个专业不难考,考生要对自己有信心!

北大传播学 862传播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

北大传播学 862传播理论与方法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 1.评价拉斯韦尔宣传观。 2.什么是葛兰西转向? 3.什么是“信息社会” 4.广告,公关,营销在消费社会的形成扮演的角色 二、问答题 1、结合《人民的选择》和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谈谈效果研究和文化研究在问题前景、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上的异同 2、辨析“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普世主义”,并用唯物史观分析文化的形成、变迁与传播的过程和机制。 3、大数据方法和抽样方法的关系。 三、翻译大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闻广播受到巨大的竞争压力。 评论: 基本上比较简单。(除了英文,这个英文题目不知道能不能给个完整版本)简答题前三道基本上刘海龙老师书都有。人民的选择和编码解

码理论看起来十分吓人,其实上问题前景、理论框架、方法论与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之间的区别非常相似,在后者基础上调整一下即可(例如效果研究目标是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所以选择性注意实际上是要“克服”的“障碍”。而文化研究重点在于了解大众如何解读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所以在受众立场,解码模式多元体现了他们的主动性,是令人振奋的。)大数据方法和抽样方法,这里其实核心考的是大数据方法,为什么?因为抽样方法的问题(样本过小,间隔时间长等)实际上是大数据的优势。那么这里你要会的实际上是大数据的劣势。 那这个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普世主义是什么?这其实上是社会学概念(而且还是2016年的社会学真题),简单的说,文化是有优劣之分?还是只有内容上的差别?这道题其实很有意思,唯物史观探讨有多个向度。我谈谈我的想法:从大方向上,文化必须有发展方向,因为文化是上层建筑(当然,如果用文化研究的角度认为文化是生活方式,又是另一种思路,不过那样就更复杂了),服务于经济基础,显然,适应经济基础的文化是更优秀的文化。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文化,或者生产力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文化,肯定是有问题的。这里绝对的相对主义是行不通的。但从狭义上看,既然来自于经济基础,那么各个国家、民族又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盲目按照一种发展思路来进行,肯定也是有问题。而对于传播而言,文化的变迁、传播、发展都应该有利于生产力的进步,这样媒介自身就应该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北大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怎么读 书需要自己看,在这个过程中内化的东西才更珍贵。文化时不可以快餐消费的。 一、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北京大学没有指定传播学考研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概论》许静,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陈阳著 《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李琨著 《传媒批判理论》潘知常林玮著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评论》(1-4辑) 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二、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传播学考研很火,特别是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北京大学2015年传播学考研研究生计划招收10人,招生人数相对较少,从这方面来讲考研难度较大,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传播学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传播学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三、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就业率居于全国同类专业院校的首位。 新闻学专业因为其属新兴学科范畴,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极缺高校教师,因此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在科研咨询机构进行理论研究;同时亦可直接从事与新闻传播业务相关的工作,譬如进入报社、电视台、电台、网络等相关大众媒体;亦可进入广告公关公司、跨国传媒集团、媒介产品制作公司、政府机构以及大中型国有、民营、跨国公司,从事广告公关、品牌营销、整合营销等相关工作。传播学专业就业范围广,前景极其可观,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四、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学费介绍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学费总额1.6万元,学制2年,按学年缴纳学费。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专业方向如下: 01.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 02.大众传播(含广播影视)

北大物理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这是一篇“经验文”,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老少爷们弯直型宅看一看权当参考,看完后有啥问题可以给俺发邮件交流。悲催的是,对我来说,系里排名不靠前,也没有保送名额,桑心,因此想上北大或清华只能硬碰硬地考研了最后选择考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毕业后我在北京租了个房子复习半年,前段时间物理学院网上贴出最终结果,也算是尘埃落定(虽然面试结束后就当场知道结果了)。可能学弟学妹们在大学里有时候觉得自己有些颓,找不着方向,这些我也经历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四年就是这样起起伏伏,正常的事儿。退一万步讲,实在茫然颓废的时候咱就看看这段温暖人心的话:“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的。感情的事呢,是不能强求的。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做人呢,最要紧的就是开心。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话说回来,最要紧的是咱要知道机会来时盯紧不放,紧追不舍,直至达成目标。考研就是这样的一个机会。 进入正题,咱先按考试顺序来讲一讲吧。 一、政治 工具书:政治考研大纲+肖秀荣1000题+肖秀荣最后4套卷。 时间:11月中旬—初试。 我是按着大纲,顺着1000题对照着做,看一章做一章题,在大纲上做一些标记帮助记忆,最后做完1000题就不用再回看了(也没时间,没必要),直接看大纲,对里面的知识点越熟悉越好,这些八股知识不必倒背如流,混个眼熟就好。最后4套卷是帮助背诵5道大题的,要到12月20号左右才发售,在最后半个月时间背一背。我没有用风中劲草,是因为每天俺看大纲做选择题已经吐

血花去2个多小时,实在没时间再看,耗不起。不过风中劲草最后的时事政治归纳的要点(PDF打印出来)很不错,整理得有条理又全面,值得多看看。我九月份和十一月份各有一段时间在手机上用一个App来做题,顺便说一下,这个App是12元/月付费的,这是我当时每天一套做完的动力之一,发现效果还行,但是由于我定力不强,忍不住做完一套选择题就上微博啥的奖励自个儿一些时间放松,还有就是做完错题回看不方便,又不能导出打印,因此最后弃用。其实最后基本就不怎么带手机了,晚上自习后回到宿舍再看短信、电话回复,办法虽笨,效果不错。 二、英语 英语方面我觉得自己的基础还行,毕竟大学几年追剧看电影一直保持着听英语看英文的习惯。(虽然考研不考听力,但是如果想锻炼一下英语听力顺便晚上放松一下的话,找一些美剧或电影自己看还是不错的。当然,生活大爆炸之类的堆砌词藻耍嘴皮的就算了,推荐一些生活剧、喜剧或剧情类的,如绝望主妇、好汉两个半、绝命毒师)。但是考试方面还是得用八股取士小题狂做的死方法,我开始的时候大约是一周一套卷,真题或者模拟题,花一个下午完整做完同时积累一些生词与句型,没事翻一翻看一看整理的本子。最后一个月强度提一点起来,一周2套3套模拟题,培养一些做题手感,对最后考试做题速度有帮助。关于张剑的模拟题,我感到阅读理解题目问得有些别扭,因此弃之不用。许多人推荐张剑的黄皮书真题集,我觉得没有必要,那解释得过于详细,而且是真题和答案分开装订不方便,应该每年的真题答案一起装订成一本,方便对答案又方便携带,

北大传播学考研经验谈

本科时一位室友曾经说过一句令我推崇备至的话:“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这句话时时告诫我不要做自己的英雄,不要沉湎于文青式的青春期倾诉当中,不要以为自己短暂的人生经历多么瑰丽不同。因此每当人家请我谈谈考研经历时,我总是三缄其口。大抵人事,做完后都会觉得往者不堪回首,回首已是无言。王家卫电影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沟通的不可能实现。本质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而固执的,所以我并不相信自己敲几个字就能改变你考研的命运。但任务必须完成,所以在此我简单说一说自己复习考研的一些心得,说者胡诹,听者也不必在意。 本质上,考试是一个技术问题。只要掌握了这一技术,在自己知识结构内的考试一般都能一次性通过,没有问题。我们大概都见过那种考试狂人,凡考试必参加,凡参加必通过。在中国做职业学生,一定得热爱考试。我在毕业前夕参加了很多考试,外交部的初试、复试,公务员考试,新华社笔试,南方报业笔试,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本专业的毕业考试,很多公司的笔试面试……积累了相当的考场经验。作为中国的文科学生,你要明白,无论你参加的是高考,研究生考试,还是博士生考试,都得面对两个永恒的科目,英语和政治。所以,只要很好地掌握这两门,基本上凡文科考试你都能过。具体到考研,政治和英语两门成绩的分数应该达到150分左右,这个分数会保证你不被第一梯队拉下。通过定时做历年试题,发现自己达不到这个分数,就再细化 炕 味嘌。 ⒂锔拇恚 恢痔庑鸵恢痔庑偷毓ィ 钡轿蘼墼跹 耐 绞跃恚 味嘌∧愣寄茏龅?0分以上,单选都能保证错在3个以内。复习到后来,能考多少分自己心里应该非常清楚。我高考实际分数比自己估的高4分,研究生考试实际分数又比自己估的高4分——要做到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 重点说一下专业课。我新闻学这门专业课是2005年的并列最高分。我重申两句自己总结过的话,叫做考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考研经验分享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考研经验分享 我从未想过自己可以走的这么远,以至于即将在最美的九月进入光华学习。从复习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考研的一开始,到1月5日考试完,我一直秉持着一个二战的心态,不管是周围的朋友、家人,甚至于我自己,都未曾想过自己可以创造出这么一个奇迹,所以我把今年的成功经验归结为“五分实力,三分运气,两分心态”。 那么就先从五分实力说起吧,具体从各科复习展开: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考研数学复习经验: 数学可以说是我投入时间第二长的科目,由于在大学期间我已经学过了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也算是有一点点记忆。我是从去年的三月份开始复习的,那时由于自己也没有经验,有学长推荐我看课本,但看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自己学到的只是死知识,做题还是不会,于是我就放弃了继续看课本的策略,转而看考研视频。 第一次看的是武忠祥老师讲解高数,王式安老师讲解概率论,确实很棒!尤其武忠祥老师讲解微分、积分部分,让我茅塞顿开,王世安老师的概率论就更不用说了,怒戳赞!由于这些视频没有配套教材的,我就边看视频边自己做笔记,等到暑假前我看了差不多两遍,笔记做了四大本。(PS:由于我比较笨而且记忆力不是很好,所以喜欢抄书,不管是看专业课还是课外书、报纸,我都是摘取抄到一个本子上的,这样确实比较耗费时间,但基础功会打的相当牢固) 期末考试一完,就进入了二轮复习,由于之前我报了盛世清北的考研班,所以暑假有一个月就在上课,有很多人问我该不该报班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其实没有多大必要,比较浪费时间的。但我的视觉记忆效果特别好,尤其现场互动,所以报班也给了我很多帮助,但仅限于数学,政治。这期间,我花了差不多十天做完了复习全书,但感觉其中题目偏难偏怪,后来就再也没有看过,当然很多很多人是特别推荐这本书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诸位做过再做定断,觉得好就多做几遍,觉得不怎么样就参考下文。 到了八月份,第一次接触到汤家凤这位名师,懊悔没有早点了解!五星推荐阿汤哥的高数和线性代数,绝对经典。视频还有配套的讲义,当当都可以买到,但介于我比较喜欢抄书的习惯,还是又抄了几个大本,整个八月和九月我看了两遍阿汤哥视频,还又看了一遍王式安老师的概率论。所以我的基础打的相对比较牢固,后来做题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在十月之前,我没有做太多题,几乎都在重复看例题。其实考研数学中考查智力的题目少之又少,就是看考生对知识点的那种熟悉度和做题的速度,多重复经典的题目,这两个能力就培育出来了。然后我就开始做真题,先是做的李永乐的分章节真题集,后来就开始做套题了,到了11月,感觉自己还是有些欠缺,正好阿汤哥新出了冲刺视频,就又开始了以前的笔记生活,顺便又做了一遍真题(主要是做第一遍做错的和划出的重点题)。 临近考试的前一个月,就开始狂练做题速度,给自己下达了每天一套模拟题的任务,最后做完了400题、汤家凤的八套题,这些题目都比真题难度大,所以做的不好也不必灰心。再之后到考试之前的期间,就是看看以前的笔记、记下的错题、真题里面的重难点。这里特别注明以下,很多人在新年到考试前一天都会投入大量时间在政治和英语作文上,但最好还是隔两天做一套数学题,培养一种做题感觉,否则1月5号上午一看到数学试卷会有一种头蒙的感觉。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考研专业课的复习: 其实这次可以考出126的成绩,很大成分上是运气使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考研的出题风格历来多变,也猜不到究竟会考查哪些知识点,有时候觉得不考的考了,比如今年金融那道新股发行价的问题,有时候觉得会考的反而不考,比如今年我花很多时间看博弈论,结果考的比较简单。总而言之,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全面覆盖复习,很多人很害怕光华的微观题目,看过去年的难做题目,我几度有种绝望的感觉,但并不是每年都会有那么难的题,比如近两年就较为简单,所以我才说考出高分有运气成分。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考研微观的话我看了范里安、平新乔、尼克尔森的一部分(很多内容和前两本重复,而且好厚,后来我放弃了),题目呢,刚开始做的就是这三本的课后习题,圣才出版的,答案还算很正规,其中范里安还有本配套的黄色习题集以及交大出版的习题集,题目比较简单,适合第一次阅读范里安时候使用,十八讲的题目很好,我做了两遍,尼克尔森也是两遍,当然第二遍做的时候就要有选择性的做,否则很花费时间。之前我也阅读过光华前辈的经验帖,有很多学长学姐推荐看看高微,但我也没有全部看完,搞懂很吃力,后来做了吴汉洪的部分题目就紧张的投

人大、中传、北大、清华传播学考研复习资料-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详细版)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攻略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详细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美—库利 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 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二、传播与信息 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 并引起反馈。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区别 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 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 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 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

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一.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二.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一宽一大)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定义)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递行—地形) 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独有—多人共有。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 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1“传播和社区有共同词根,彼此不可分。”(施拉姆)○2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 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也可是横向的。○3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 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其社会角色和地位。○4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本质属 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任何传播都是 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 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否则传而 不通,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 文化背景。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 巧记———享社互意行过系—想射护衣心过细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北大考研复试班-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关注微信公众号:上研色 初试排名靠前并不等于录取,压线也并不等于没戏。考研复试,其实就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包含学校,本科成绩,复试外语,个人自述,科研经历,论文,笔试,面试。 考研复试是初试过线学生关注的重中之重,因为复试决定着考研的成败,无论是初试中的佼佼者,还是压线者,大一或盲目自大,就意味着自我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相反,把握好复试机会,就能通过复试翻盘逆袭,成功实现自己人生目标。 但是,考研复试备考时间短,缺少学长导师及内部信息,个人自述及笔试面试无从下手,加上各校面试没有显性的统一标准,以及复试淘汰率较低,一般再1:1.2左右(具体还需根据学校及专业情况查证),造成复试难的局面。 面对这一情况,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北京大学1912年建立哲学门之初,亦称中国哲学门。百年来名家大师辈出,著名学者马叙伦、胡适、梁漱溟、熊十力、汤用彤、冯友兰、嵇文甫、张岱年、朱谦之、任继愈、朱伯崑等,先后在本专业授课。在百年来的教学与研究实践中,本学科融合了不同学风,形成了文献解读和理论阐发并重的“北大学派”,在全国各大学独树一帜。改革开放以来,学科群体不断壮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学科自1988年至今,为全国重点学科,是世界范围内中国哲学研究的中心,也是国内高校接受外国及港台留学生和进修人员的重要基地。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先秦哲学、简帛与思想史、儒家与经学、道家与道教、中国佛教、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中国近现代哲学、海外汉学研究等,研究方向覆盖较全面,分布广泛,研究力量强,研究成果在海内外影响较大。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属于哲学系,区分4个研究方向01. 中国哲学史02. 中国现代哲学。计划招收全日制30人(含推免24人)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初试科目为: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北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就业怎么样

北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就业怎么样 本文系统介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难度,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辅导,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 一、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北京大学在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北京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北京大学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社会对北京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2015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硕士计划招生110名,总体来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北京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三、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方向与学费介绍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费总额为8万元,学制两年。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其专业方向如下: 新媒体方向 创意写作方向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如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创意写作方向主要考写作) ④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创意写作方向主要考文学基础) 四、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您直接问一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有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研辅导资料,考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新闻与传播硕士非常权威,基本上考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2014年凯程学员考入北京大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和复试名单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和复试名单 一·复试分数线 (1)学术型硕士 进入复试的考生应达到以下分数线: 英语50分,政治50分,专业课90分以上; 各专业方向考生的复试总分数详见下表。 专业方向总分 新闻学(专业)345 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方向)367 大众传播(方向)376 新媒体与网络传播(方向)386 广告学(方向)363 媒体经营管理(方向)357 编辑出版学(方向)356 (2)专业硕士 考试科目 专业学位政治外语专业或综合课总分 新闻与传播505090355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留学生、港澳台考生单列。 ·复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的30%。 ·复试形式:面试。北大考研复试,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方向的考生全部用英语答题,其他学生用中、英语答题。 ·复试时间、地点: ·新闻学专业组复试时间:3月16日(周日)上午8:00;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组复试时间:3月17日(周一)上午8:00; ·传播学一组(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大众传播、编辑出版)复试时间:3月14日(周五)上午8:00; ·传播学二组(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广告学、媒体经营管理)复试时间:3月14日(周五)上午8:00; 地点:新闻与传播学院113室(北京大学遥感楼东侧)。 ·提交考生材料和资格审查时间: 3月13日周四下午5:00前向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北大考研复试(新闻与传播学院105室)提交《北京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的报名材料(留学生/港澳台除外),同时进行资格审查(留学生除外,包括港澳台考生)。 ·资格审查

(1)新闻与传播学院将在复试阶段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 (2)复试考生须提交报名登记表(请登录北大研究生教育招生网打印《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最后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同时审查最后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及影印件北大考研复试(仅限往届生)或学生证。同等学力考生还须提供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一篇以上,且署名前2位); (3)考生在接到复试通知后应按要求提交可以证明自己研究潜能的各种背景材料,包括成绩单(非应届生加盖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应届生加盖所在学校教务部门章)、个人陈述(在研究生招生主页下载)、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获奖证书等以供专家复试组参考; (4)“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在3月13日下午5:00前必须出具已加盖省教育厅民教处公章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无此登记表的考生一律按普通统考生对待; (5)申请人必须保证以上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经发现并查实申请人提交的信息不真实或不准确,将取消申请人的复试资格,如其已取得入学资格或学籍,将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 ·留学生、港澳台考生带上有效证件(护照)在3月13日下午5:00前到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新闻与传播学院105室)领取复试通知。 注意: (1)考生复试时需携带准考证、复试通知书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2)考生于2014年3月13日周四下午5:00前向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新闻与传播学院105室)提交上述报名材料(留学生/港澳台除外),同时领取复试通知。材料统一用档案袋装好,袋面上请标注姓名、准考证号、报考专业、报考方向、手机号; (3)参加复试考生在领取复试通知时需缴纳复试费。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复试复试费标准按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执行,复试费标准为每人100元人民币(留学生除外); (4)参加复试的考生自备午餐; (5)请注意参加北大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外语听力考试,时间为3月16日下午2:00—2:30,考生于1:45入场,1:55停止入场。参加听力的考生包括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单考生,不包括留学生、港澳台考生。具体安排请关注北大研究生院网页。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名单 ·学术型硕士复试名单 新闻学:刘雯、郑施、吴如倩、刘华东、徐悦理、罗春晓、陈细雅 传播学:刘起予、吕光一、方晓恬、孔颖、崔薇、朱国峰、彭诗雯、陈雅雪、刘怡君、刘时雨、马欢、余艺、黎莎、管泽旭、朱若淼、彭璐璐、茹西子、黄清怿、高艳缺、李诗、刘珊珊、曲韵、应武、姚尧 ·专业型硕士(新闻传播学MJC)复试名单: 金炎霏、郝思斯、蒋若静、陈潇剑、牛雪珺、孟艳芳、章丽杰、白昱阳、张强、刘宁、刘晓清、刘芳、孟冉冉、胡克凡、郭炉、陈晨、袁晓琳、张艳艳、檀彦杰、黄杨、唐超男、

北大新闻与传播考研录取率是多少

北大新闻与传播考研录取率是多少 本文系统介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难度,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辅导,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 一、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2015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硕士计划招生110名,总体来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北京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北京大学在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北京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北京大学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社会对北京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三、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方向与学费介绍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费总额为8万元,学制两年。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其专业方向如下: 新媒体方向 创意写作方向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如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创意写作方向主要考写作) ④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创意写作方向主要考文学基础) 四、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您直接问一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有新闻与传播硕

北大考研复试班-北京大学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京大学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初试排名靠前并不等于录取,压线也并不等于没戏。考研复试,其实就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包含学校,本科成绩,复试外语,个人自述,科研经历,论文,笔试,面试。 考研复试是初试过线学生关注的重中之重,因为复试决定着考研的成败,无论是初试中的佼佼者,还是压线者,大一或盲目自大,就意味着自我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相反,把握好复试机会,就能通过复试翻盘逆袭,成功实现自己人生目标。 但是,考研复试备考时间短,缺少学长导师及内部信息,个人自述及笔试面试无从下手,加上各校面试没有显性的统一标准,以及复试淘汰率较低,一般再1:1.2左右(具体还需根据学校及专业情况查证),造成复试难的局面。 面对这一情况,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数据科学是运用概率统计、分布式计算、现代软件等综合知识探索来自商业贸易,生物医疗,金融证券,社交网络等众多领域的较大规模或结构复杂数据集的高效存储、高效管理、高效概括、深入分析和精准预测的科学和艺术。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 北京大学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属于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不区分研究方向。 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初试科目为: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3 数学三 ④911 计算机专业基础 跨专业选题 复试时间地点 (1)数据科学(数学)、数据科学(统计学)专业: 复试时间:2018年3月16日上午09:00,复试地点:静园六院211。 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软件工程)专业:

我经历的北大传播学专业考研面试

我经历的北大传播学专业考研面试 (张晓鸽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大四学生考研成绩为376分) 上个月中下旬,我参加了北京大学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面试,并最终被北大录取,希望我的经验对今后的考生有帮助。 北大传播学专业的面试包括英语口语和专业面试两部分内容。复试当天,所有考生先在一个房间等候,按报考专业方向分成小组,各组面试同时进行。考生要依次去指定房间面试。第一名考生进入面试考场后,通知第二名出来抽题候场,每人大约15分钟。 我抽到的面试题包括三道题。第一题考查理论,题目为“网络传播中是否存在沉默的螺旋现象?如有,请评价”。由于北大传播学专业的各个方向中,大众传播(含广播影视)方向和新媒体与网络传播方向考的都是专业综合二,所以考该专业的考生都要了解网络和新媒体的各种传播特性,以及它们是否仍旧适应传统的传播理论。此题与初试成绩关联较大,只要把大体的理论假设和内容说清楚,且能适当分析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对原有假设的挑战即可。 第二题考查的是热点问题,题目给出一则关于北京手机“艳照门”的新闻报道,要求考生作评价。这道题目主要靠临场发挥,考查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我对此题答得较随意,个人色彩较浓,并加上了专家的意见,表示出自己还是对热点问题加以关注的。回答时,我开宗明义,说自己持反对态度;然后说新媒体是把双刃剑,管制比较难;接着说对于这样的事情宜疏不宜堵,司法量刑要符合法律规范。说得略显散乱,但提到了一些关键点。 第三题是涉及专业的英语口语测试,题目是让我谈一本最近读过的传播学学术书籍,非教科书类的。我感觉此题答得不好,中间停顿较久,有点冷场,算是教训,望以后的考生加以注意。建议考生以后遇见此类问题时要果敢一些、灵活一些。 在复试前,我听人说面试时要先进行英语口语测试,即英文自我介绍,再进行专业面试。我抽的题目顺序刚好相反,所以有点晕。英语口语所占的比例其实不大,但是如果考生的英语口语是第一题,那么一旦你表现不好,一方面会降低老师对你的印象分,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专业部分的发挥。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