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金匮要略重点

金匮要略重点

金匮要略重点
金匮要略重点

实脾:即调补脾脏。

虚虚实实:虚证误用泻法,使正气更虚,谓虚虚;实证误用补法,使病邪更盛,谓实实。

客气邪风:泛指外来的致病因素。

疢难:此指疾病。

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导引: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吐纳:是调整呼吸的一种养生却病方法。

膏摩:用药膏熨摩体表一定部位的一种外治方法。

语声寂然:形容病人安静无声。

喑喑然:形容病人语声低微而不清澈。

啾啾然:形容病人语声细小而长。

吸远:指吸气深长而困难。

甲子: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正当雨水节。

厥阳:厥,逆也。厥阳,即阳气上逆

卒厥:突然发生晕厥的病证。

脉脱:指一时性脉象乍伏不见。多由邪气阻遏正气,脉中气血一时不通所致。

浸淫疮:是皮肤病的一种,能从局部遍及全身。

六微:言六腑也。六淫之邪侵入六腑为病,较入五脏为轻,故名为六微。

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

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

六极: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

妇人三十六病:十二癥、九痛、七害、五伤、三痼。

五邪:风、寒、湿、雾、饮食之邪。

清便自调:清便自调,指大便已恢复正常。

痼疾:难治的慢性久病。

卒病:突然发生的新病。

所得:所合、所依附的意思。此指病邪相结合,即疾病的癥结所在。

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

背反张:背部筋脉拘急,出现角弓反张的症状。

其脉如蛇:痉病误汗后出现沉伏不利的一种脉象。

卧不着席:手足向后伸仰,卧时腰背不能着席,亦即角弓反张之意。

齘齿:上下牙相摩切磋有声。

湿痹:痹,闭也。湿痹指湿邪流注关节,闭阻筋脉气血,出现关节疼痛的病证。

火攻:指烧针、艾灸、熨、熏一类的外治法。

日哺所:下午3到5时左右,也有认为指傍晚左右。

中喝:伤暑。

百脉一宗:百脉,泛指全身的血脉。宗,本也。谓人体百脉,同出一源。

狐惑病:由湿热虫毒所致,临床表现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腐蚀溃烂为特征。咽喉部腐蚀为惑;前后二阴溃烂为狐。

目四眦:两眼的内外角。

阴阳毒:由感受疫毒所致,临床以发斑,咽痛为主症,属急性热病范畴。

风发:风,泛指邪气。风发,是感受风邪而发热。

以饮食消息止之:指适当的饮食调理。

癥瘕:腹中积聚痞块的统称。癥指腹中有块坚硬不移;瘕言腹中痞块,时聚时散。

疟母:指日久不愈的疟疾,是邪气与痰血结于胁下而形成癥块的一种病症

烦冤:谓心中烦闷不舒,难以言状。《说文,兔部》:“冤,屈也。”段注:“屈,不伸也。”

瘅疟:瘅,热也。瘅疟是阳热炽盛,表现为但热不寒的一种疟病。

消铄肌肉:铄(音shu6)。指阳热之邪灼伤阴液,耗损肌肉。

牝疟:牝,原本作“牡”。今据《外台秘要》引《伤寒论》原文改。医方考》云:“化,阴也。无阳之名,故多寒名牝疟。”李彣曰:“凡人身以热为阳,寒为阴,物以阳为牡,阴为牝。此因寒多阴胜,故名牝疟。”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斜为其特征,多因正气亏虚,偶受外邪诱发致病。

半身不遂:指病人的左侧或右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

贼邪不泻:贼邪,即虚邪贼风,统指外邪;泻,外出。即外邪侵入人体后留滞不出。

邪气反缓,正气即急:受邪的一侧筋脉肌肉失去濡养,废而不用,呈现弛缓状态;无病的一

侧筋脉肌肉能发挥正常的功用,相对表现为紧张状态。

?僻不遂:指口眼?斜,不能随意运动。

即重不胜:肢体重滞不易举动。

瘾疹:即风疹块等一类疾病,因风湿郁于肌表所引起。又可解释为时发时止的皮疹。

历节病:是以骨节疼痛遍历关节,痛势剧烈,日久可致骨节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病机与肝肾不足,风寒湿邪闭阻经脉有关。

如水伤心:心主血脉,如水伤心,犹言水湿伤及血脉。

历节黄汗出:此指历节病的关节痛处溢出黄水,为一并发症状,故曰“历节黄汗出”。与黄汗病的汗出色黄,遍及全身者不同。

四属断绝:四肢肌肉得不到气血充养。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病名。以肢体局部麻木为主症,由气血不足,加被微风所引起。

《素问。五脏生成》云:“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即指此而言。阴阳俱微:指营卫气血皆不足。《广韵?八微》:“微,少也。”引申有“不足”之意。

风痹:是以肌肉顽麻、疼痛皆有,而以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平人:这里是指外形上看好象无病,其实是内脏气血己经虚损的人。即《难经》所谓“脉病形不病者”。面色薄:指面色淡白无华。

目瞑:瞑,与眩通用,目瞑即目眩,两眼昏花的意思。

手足烦:即手足心烦热,为五心烦热的表现之一。

酸削:削,音义与消通。指两腿酸痛消瘦。

痹侠背行:侠同夹,指脊椎两旁有麻木感。

马刀侠瘿:结核生子腋下名马刀,生于颈旁者名侠瘿,二者又可统称为瘰疬。

虚劳:是由多种劳伤所致的脏腑阴阳气血虚弱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称。

与后世所说的肺痨不同。

里急:指腹部有拘急感,但按之不硬。

风气:泛指病邪,因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入侵人体,能引起多种疾病。

两目黯黑:谓白眼球呈青暗色。或谓自觉视物暗黑不清,二者皆为癖血内停症状之一。又,黯黑,同义复词,《说文?黑部》:“黯,深黑也。”两目黯黑指两目眶际周围呈现黑色而言

几(shu舒)几然:本指小鸟羽毛未丰,伸颈欲飞而不能飞之态。此指病人身体强直,俯卧

转侧不能自如。

日晡所:晡,即申时。指下午3—5时左右。

暍(ye椰):《说文》:伤暑也;《玉篇》:中热也。

鸠眼:鸠,鸟名,俗称斑鸠,其目色赤。

四眦:眦,即眼角,四眦,指两眼内外角。

烦冤:心中烦闷不舒,难以名状。

如水伤心:心主血脉,如水伤心,犹言水湿伤及血脉。

四属断绝:四肢得不到气血营养。

魁羸:是形容关节肿大。

脚肿如脱:形容两脚肿胀,且又麻木不仁,似乎和身体脱离一样。

温温:作“蕴蕴”解,谓心中郁郁不舒。

干血:指瘀血之日久者,多是因虚致瘀,与《伤寒论》之“蓄血”证不同。

胠:《说文》:亦(古腋字)下也。即胸胁两旁当臂之处。

鹜溏:鹜即鸭。鹜溏,指如鸭的大便,水粪杂下。

黧黑: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三引《韵诠》云:“黧,色黑而黄也。”黧黑,谓面色

黑而晦黄。

泄风:指风疹身痒的病机,是卫气排泄风邪外出的象征,故曰“泄风”。

晬(zui醉)时:即一周时,又称一昼夜。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2.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1.治未病(已病防传)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14.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

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17.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百合孤或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名百合病①★概念: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病机:心肺阴虚内热,百脉俱受其累。百脉---泛指全身血脉

一宗---宗于心肺

症状:意欲食复不能食,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

常默默

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

如寒无寒,如热无热

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

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治法:润养心肺,滋阴清热

方药:百合地黄汤

5.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2.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3.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4.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

6.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7.百合病渴不差者,瓜蒌牡蛎散主之。

狐病

10. 狐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开,卧起不安,蚀於喉为,蚀於阴为狐,不欲

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於上部则声暍,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外治法 11.蚀於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12.蚀於肛则,雄黄熏之。

酿脓证治 13。病者脓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

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阴阳毒病

14.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15.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单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2.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賊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口呙辟不遂。邪在於络,肌肤不仁;邪在於经,即重不胜;邪在於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结节病

肝肾不足,水湿内侵4.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

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风湿历节8.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寒湿历节1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名血痹病②★

轻病因病机:内为卫阳不足,外为风邪诱发,血行不畅

症状:骨弱肌肤盛,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脉微为阳微,涩为血滞。

治法:针刺法导引阳气,使气行则血行。

重病因病机:素体不足,以阳气不足为主

症状: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身体不仁(局部麻木),如风痹状(轻重者有酸痛感)

治法:益气以通阳,和营以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虚劳病

3.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13.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病机---气血亏虚

虚劳不寐 17.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问虚劳的证治(自己写)

《金匮》论治虚劳病共计七个方证。

1.其中有六个方正与脾、肾虚损关系密切。

①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薯蓣丸证皆与脾胃虚损有关。

建中的意义在脾胃之气;薯蓣(山药)独重,又因用四君为佐,亦以补脾益气为主。

②肾气丸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大黄虫丸证皆与肾脏虚损有关。

肾气丸—补脾肾气;桂枝~-- 调和阴阳、固肾摄精,主治在肾;大黄~-- 干地黄十两为君

用量重于数倍,益肾滋阴。

2.证型分类方面,虚劳属于阳虚、阴虚、阴阳两虚者有肾气丸(气虚)、酸枣仁汤证(阴虚)、

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阴阳两虚)。

3.虚劳兼挟证有薯蓣丸证、大黄zhe虫丸证。

薯蓣丸证—虚劳挟风证,气血不足兼挟风邪所致;

大黄虫丸证—虚劳不足,经络气血受阻,干血内结所致。

4.治则方面,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三者属于甘温扶阳的范畴。

更多考试重点、资料、习题、课件欢迎登录张江大学城论坛https://www.sodocs.net/doc/5c3765254.html,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肺痿:是肺气痿弱不振,以多唾浊沫和短气为主证,分虚热河虚寒两种证型。

虚热 10.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虚寒 5.肺痿吐涎沫而不欬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寒饮郁肺6.欬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痰浊壅肺7.欬逆上气,时时吐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饮热迫肺13.欬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寒饮夹热上迫于肺8.欬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饮结胸胁9.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外感风寒14.肺胀,欬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家石膏汤主之。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1.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2.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主证 3.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重证 4.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虚实异治 5.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轻证 6.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急证 7.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心痛轻证8.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心痛重证9.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里实兼表寒证 9.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少阳证 12.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里实胀重于积 11.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里实积胀俱重 13.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寒饮逆满10.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脾虚寒盛14.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寒实积滞 13.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寒疝]

阴寒痼结 17.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

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寒疝兼表 19.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五脏风寒枳聚病证并治第十一

○名肝着③ : 是肝脏受邪而疏泄失职, 其经脉气血郁滞, 着而不行的一种病证。

1, 病机 : 肝之经脉(病位), 气血郁滞, 走而不行.

2, 主症 : 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 但欲阴热。(7)

3, 治法 ; 行气活血, 通阳散结

4, 方药 : 旋覆花汤.

脾约: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

麻子仁丸主之。(15)

○名肾着④ : 1, 肾著 : 寒湿留着于肾之外府, 引起腰部沈重冷痛为主的一种病症.

2, 主症:冷-- 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

腰部重-- 其人身体重,腹重如带五千钱.

痛-- 腰以下冷痛

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

3,病因 : 肾劳汗出, 衣里冷湿, 久久得之.

4,病机:寒湿痹阻, 腰部(经络)阳气.

5,方药 : 甘姜笭术汤. (16)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十二

21,22,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24,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更多考试重点、资料、习题、课件欢迎登录张江大学城论坛https://www.sodocs.net/doc/5c3765254.html,

○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鉴别〉★

证名病位病机主症治则方剂

痰饮肠间脾失健运,

水谷不化素盛今瘦,肠间沥沥有

声(可能伴泄泻,便溏)

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汤

悬饮胁下饮邪阻络,

气机不畅饮后水流在胁下, 欬唾引

十枣汤

溢饮四肢饮停肌腠,

当汗不汗当汗出而不汗出---无

汗身体疼重

汗法-表裏双解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支饮胸膈(肺) 饮邪犯肺

宣降失常欬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

形如肿

通阳利水,

清热补虚

木防己汤

15,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1, 痰饮的性质 : 阴邪---伤阳.

---阻气 : 寒---凝----得温始化.

----得阳则行. 2, 温药的作用.

振奋阳气----阳虚 : 助阳. 甘温 : 扶阳 ----阳郁 : 开阳.

开发腠理---- 发汗. 辛温 : 发散, 开结. 通行水道----利小便 苦温 : 燥湿, 降泻 3, ‘和之’的含义 : 温药不可太过, 亦非补之, 燥之寓调和治本的法则. 调和脏腑, 恢復气化---本. 行消开导, 祛除饮邪---标.

行 : 行气利饮(行气则血行, 行气化饮). 消 : 消痰涤饮. 开 ; 开阳散结.

导 : 通导二便(前后分消, 表裏分消). 心下 16,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

脾胃17,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上。肾气丸亦主之。方见脚气中 留饮18,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 甘遂半夏汤主之。 (消法---函水)---通因通用 25,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27,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肺癰中。

28,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开法---开阳散结) 30,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导水下行) 35,欬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腹满 29,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藶黄丸主之。(导法---通导二便)

脐下有悸,癫眩 31,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更多考试重点、资料、习题、课件 欢迎登录张江大学城论坛https://www.sodocs.net/doc/5c3765254.html,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12,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蔘汤主之.

3,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丸主之 。方见脚气中。 肾虚(下消)

4.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5.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10.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瓜蒌瞿麦丸主之。 11.小便不利,浦灰散主之。

13.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问 〈水气病的分类〉

20.病有血分水分,何也?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

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

18.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2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

26.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正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

脉沉者宜 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5.里水(指皮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可也。 越婢加术汤主之。

25.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24.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病位 脉证

主症

病机 治法 方剂 风水 表之表 浮

恶风,骨节疼痛。面目肿,迅及全身。

风邪袭表 肺失通调 发汗宣肺散水

黄气建中汤 皮水 表之里

不恶风,四肢肿,按之凹陷,腹如故

肺失通调 脾失健运 发汗 防己茯苓汤 正水 里之表 沉迟 腹满而喘(身肿) 脾肾阳虚 水湿泛滥 温肾化气 宣肺建脾 麻黄附子汤

石水 里之里 沉

腹满不喘(身肿)

阳虚寒凝 结于下焦 温阳散结, 疏肝(活血)化瘀 黄汗

沉迟

汗出黄,发热,身肿,骨节疼痛等。

营卫郁滞 湿热熏蒸

益气固表,和营卫,散水湿

芪芍桂酒汤

27.厥而皮水者,浦灰散主之。方见消渴中。

29.黄汗+腰以上必汗出,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31.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阳虚阴凝32.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脾虚气滞

更多考试重点、资料、习题、课件欢迎登录张江大学城论坛https://www.sodocs.net/doc/5c3765254.html,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 湿热兩盛

15.酒黄疸,心中懊燶,或热痛,栀子大黄汤(清法)主之。热重于湿

14.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这难治。

硝石矾石散主之

19.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利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下法)

18.湿重于热;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16.兼表虚证;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方见水气病中。21.兼少阳证;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

22.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补法)方见虚劳中。

○问〈湿热发黄四汤证鉴别〉★

比较茵陈蒿汤证栀子大黄汤证大黄硝石汤证茵陈五苓散证

证型湿热并重热重于湿热盛里实湿重于热

病机湿热俱盛热多湿少,里热较盛热多湿少,内结成实湿重于热

主证黄色鲜明,寒热不

食,食即头眩,心胸

不安,小便不利黄色鲜明,心中懊燶

热痛,足下热,小便

黄赤,大便干

黄色鲜明,腹满便结,

小便短赤

黄色鲜明,小便不利,

纳呆,苔白腻,脉浮缓

治法清利湿热退黄泄热除烦通腑泄热退黄利湿退黄

病位邪结脾胃

累及三焦热结胃腑

上干心胸

邪结肠胃,充斥三焦邪蕴脾胃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火邪致惊 12.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水饮致惊 13.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虚寒吐血 14.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热盛吐衄 17.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虚寒便血 15.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湿热便血 16.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方见狐

○名近血⑤:16.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病因病机:大肠湿热的灼伤阴络,迫血外溢

症状:先有便血,大便在其后。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止血。

方药:赤小豆当归散

瘀血10.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11.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更多考试重点、资料、习题、课件欢迎登录张江大学城论坛https://www.sodocs.net/doc/5c3765254.html,

○问〈吐衄下血证治〉

病证病机脉证治法用方

吐血中气虚寒

气不摄血吐血不止,色暗红,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

白,脉微弱或虚而无力

温中止血柏叶汤

心火亢盛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多鲜红,来势急,面红口渴,神烦便

秘,舌红苔黄,脉洪数

凉血止血泻心汤

下血脾气虚寒

气不摄血下血暗紫稀薄,便溏腹痛,面色无华,神疲懒

言,手足不温,舌淡脉细

温中摄血黄土汤

大肠湿热迫血下行下血鲜红或有粘液,大便不畅,苔黄腻,脉数。清热利湿

活血止血

赤小豆当归散

* 远血与近血区别?

远血---色 : 黑色. ---全身症状 : 虚寒. ---小肠, 胃

近血---色 :鲜红色. ---全身症状 : 实热. ---肛门.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胃反是脾胃两虚,不能腐熟,运化水谷,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为特证的病证。

治则与禁忌 1.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6.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寒证肝胃虚寒 8.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9.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

虚寒胃反 16.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阳虚饮停 20.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热证热邪少阳 15.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胃肠实热 17.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热利兼呕 11.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寒热错杂 10.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寒饮寒饮呕吐 12.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

饮阻气逆 18.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寒饮搏结胸胃 21.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

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呕后调治 13.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诸苓散主之。证治胃寒气逆22.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胃虚有热23.哕逆者,橘皮加竹茹汤主之。

31.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虚寒下利兼表证 36.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气里,乃攻其表。

寒证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虚寒肠滑气利 47. 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虚寒下利脓血 42.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热证实积下利:大承气汤-- 通因通用治法。

热利下重 43.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急性痢疾

更多考试重点、资料、习题、课件欢迎登录张江大学城论坛https://www.sodocs.net/doc/5c3765254.html,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肠痈脓成证治 3.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

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脓未成证治 4.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

复恶寒。其脉沉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

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虫尤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名阴狐疝⑥★:是一种阴囊偏大偏小,时上时下的病证。

病机:寒湿之邪凝结于足厥阴肝经。

治则:辛温通利

方药:蜘蛛散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癥病 2.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肧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

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恶阻轻证 1.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

重证 6.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腹痛阳虚寒盛 3.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肝脾失调 5.妇人怀娠,腹中疒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名胞阻⑦★:指妊娠腹痛下血,阴血漏下不能入胞养胎,阻碍了胎儿正常发育的病证。

病机:冲任虚寒,阴血下漏

症状:妊娠腹痛下血、漏下、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

治法:温补冲任,安胎止漏

方药:胶艾汤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产后三病 1。病痉 2。郁冒 3。大便难

病位:筋脉

产后腹痛 1。血虚腹痛产后腹中疒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病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2。气滞血瘀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3.瘀血内结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

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4.瘀血内结兼阳明里实

○问〈产后腹痛证治鉴别〉

病机症状治法方剂

血瘀内寒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养血补虚,温中散寒当归生姜羊肉汤气血郁滞腹中胀痛,心烦胸满不得卧行气散结,和血止痛枳实芍药散

瘀血内结腹中刺痛拒按,或有硬块破血逐瘀止痛下瘀血汤

攻下瘀热大承气汤

瘀血兼胃实少腹坚痛,发热烦躁日哺剧,便秘,食则

谵语,脉微实

中风太阳中风–阳旦汤

阳虚中风 - 竹叶汤

呕利虚热烦呕10.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热利伤阴11.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8.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病因病机

治则;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

梅核气 5.妇人咽中如有灸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更多考试重点、资料、习题、课件欢迎登录张江大学城论坛https://www.sodocs.net/doc/5c3765254.html,

6.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月经病辨证①年龄:五十所

②下血证:漏下血不止

③瘀血化热证:暮即发热,腹满,唇口干燥

④阴血不足证:少腹里急,手掌烦热

虚寒夹瘀 9. 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

唇口干燥,何也?此病属带下。何以故?增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

?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瘀血内阻 --- 土瓜根散

经水不利瘀结成实 --- 抵当汤

水血并结血室 --- 大黄甘遂汤

腹痛风血相搏 16.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肝脾失调 17.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脾胃虚寒 18.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名转胞⑧★

病机:肾阳不足,气化不利

症状:不得溺,脐下拘急,小便不通---转胞,肾阳不足,胞系了戾

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小便不通,浊气上逆

治法:利小便---温肾化气利水

用方:肾气丸

《金匮要略》重点复习资料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2) 1、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致病的不正常气候。 2、本条从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论述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分类、和疾病的预防与早期治疗的措施。 3、病因:内因:经络受邪,入脏腑;(内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外因:邪气侵犯人体,仅在血脉间传注——导致四肢九窍壅塞不通(外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其它:房室、金刃、虫兽。 4、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风寒。 5、导引: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8) 1、未至而至:前面的“至”字是指时令到,后面的“至”字是指与时令相应的气候到。甲子: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正当雨水节。 2、本条论述与时令不符的反常气候的四种类型。 3、反常气候变化:未至而至-未得甲子,天因温和 至而太过-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 至而不至-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 至而不去-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13) 1、五邪中(zh?ng)人:指风、寒、雾、湿、饮食五种病邪侵入人体。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曰厥阳。(10) 1、本条论述厥阳独行的病机。 2、阴阳的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3、阴阳失衡是杂病的基本病机。 4、调整阴阳为杂病总治则。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1) 1、上工:指医术高明的医生。 3、实脾:调补脾脏。 4、四季脾旺:指四季之末(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之末)十八天,为脾土当令之时此时脾气旺盛,故云四季脾旺。 5、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提出有病防传的关键在于掌握疾病脏腑传变规律及虚实异治的法则。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14) 1、救:即急先救治的意思。 2、下利清谷:“清”引申为清稀,故下利清谷,指大便清稀,完谷不化。 3、清便自调:“清”此指解大便正常。 4、本条论述表里同病的先后缓急治则。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5) 1、本条论述痼疾加卒病的先后治则。

金匮要略读书笔记

金匮要略读书笔记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金匮要略》治疗肾系疾病用药规律 张仲景《金匮要略》为治疗肾系疾病提供了众多良方,这此方药历经千年的临床检验,疗效卓着,至今仍被广泛运用。 1.功效类别统计 所统计的13方包括: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茯苓甘草汤、牡蛎泽泻散、柴胡桂枝干姜汤、越婢汤、防己茯苓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1选药范围广泛,使用相对集中 补益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共出现56味次,占全部的78. 87%。可见,《伤寒杂病论》治疗肾系水肿是以补益、解表、利水、温里4类药为主组方的。 2. 2补益实为补气健脾利水 疾病的发生尽管复杂,但不外正邪两个因素。正气虚弱是发病的条件,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肾系水肿病的发生亦正是脏腑虚损与外邪侵袭相互斗争的结果。究其根本,脏腑虚损的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机为脾肾气化机能虚弱。脾主运化水湿,为升降出入之枢,脾健则运,交通上下,溉濡四旁,脾土伤败,易致水湿泛滥,术芪之类健脾益气,气行则水调。该类药有:白术、黄芪、阿胶、大枣、甘草、白芍。 2. 3解表祛邪实为疏风宣肺、发表利水 肺主皮毛,为水上之源,一旦外邪阻遏,肺气宣肃失职,不能通调水道,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故疏风宣肺,因势利岛,使肺气畅达,肃降有权,三焦通利,亦即“开鬼门”之意。“腰以上肿,发汗乃愈”即指此而台。该类药有:麻黄、桂枝、细辛、生姜、柴胡。 2. 4温里实为补肾温阳利水

肾系水肿病乃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其中,尤以肾为根本,而水为至阴,乃肾阳命火不足所致。肾阳不足,命火式微,可致肾不能气化,脾不能运化,肺不能布化,三焦之气闭塞,决渎之官无权。《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所以,肾阳命火不足是导致水肿的根本原因,补肾温阳利水,亦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唐容川谓:肾为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气为阳之微,宜取温润平调之意,叶天士指出“此温字,乃温养之义,非温热竞进之谓。”得温可以行水,兼润可以固肾保精。该类药有:附子、干姜利水渗湿实为“洁净府” 利水渗湿是治疗肾病水肿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亦即《素问》“治于权衡,去苑陈莝”之意。主治在里在下之水邪为患,使水邪从小便而去,此亦即《素问》“洁净府”之意,是《伤寒杂病论》治疗水肿的原则。该类药有:茯苓、猪苓、泽泻。 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 1清热生津法 本法适用于肺胃热盛,津气两伤之上、中消证。表现为口渴多饮,虽饮而渴不解,伴口舌干燥,脉大滑实等症,方以白虎加人参汤为主,可随症加入花粉、葛根、麦冬等。正如《金履要略》云:“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中白虎汤清肺胃之热,加人参益气健脾以生津,此方为后世治疗糖尿病主方之一。 2温阳化气 《金匮要略》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论述了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化气助阳以摄水的下消证治。表现为渴饮无度,尿频无制,舌淡苔白,脉多沉细。方用八味肾气丸补肾阳之虚,恢复其蒸津化气之功,则消渴自止。

金匮要略考点重点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15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20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21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麻黄(去节)半两(汤 泡) 甘草一两(炙) 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简答:比较麻黄加术汤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异同? 同:麻黄加术汤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均由麻黄汤加减而成,都是治疗外感风寒夹湿的方剂。 异:前方证属素体多温,又外感风寒,表寒及身疼较后方为重,故用麻、桂与白术相配,以发汗解表、散寒祛湿。然发汗祛湿又不宜过汗,方中麻黄得白术虽发汗而不致太过,白术得麻黄则能尽去表里之湿,相辅相制,深得配伍之 妙。后方证不仅表寒及身疼比较轻,且日晡发热增剧,有化热之倾向,故而不用桂枝、白术,改用苡仁渗利清化。全方用量尤轻,亦为微汗之用。】22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黄芪汤方: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 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防己黄芪汤金匮防已黄芪汤,白术甘草加枣姜,益气祛风行水良,表虚风水风湿康。】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1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心肺阴虚内热} · 5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地黄汤方: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一升】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填空】 2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总结

一、绪论 1.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 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中药药剂学任务:学习、继承和整理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和经验;吸收和应用现代 药学及相关学科中有关的理论、方法、技术、设备、仪器、方法等加速中药药剂的现代化;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并提高原有药剂的质量;积极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加强中药药剂基本理论研究 3.中药药剂学地位作用:联系中医中药的桥梁,中药现代化的主要载体 4.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根据药物本身性质选择剂型; 根据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5.三小三效五方便。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五方 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生产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 6.中药药剂学常用的术语: 1)药物与药品: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药品是 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制剂:根据药典或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 药品,称为制剂。 3)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目前 常用的有40多种。 4)方剂:根据医师临时处方,将药物或制剂经配制而成,标明具体使用对象,用法和用量 的制品。 5)成药:系指可以不经医师处方公开销售的制剂 7.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历史:夏禹时期已经发现曲,能酿酒和发现酒的作用;汤剂最早使用剂型,晋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记有药酒和汤剂:《五十二病方》记有丸剂;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为近代制剂工艺规程的雏形;唐《新修本草》(载药844,特点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最早的药典;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宋官方编写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第一部制剂规范,设立专门生产成药和专门经营管理的机构 8. 质量控制分析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 9. 药剂分类:按物态分类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气体剂型。按制备方法分类 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列为一类。按分散系统分类真溶液型药剂、胶体溶液类剂型、乳浊液类剂型和混悬液类剂型、固体分散体剂型等。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和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10.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11.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药品生产过程中, 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GMP有国际性的、国家性的、和行业性的三种类型。GLP:指药品安全试验规范

金匮要略 重点条文 完美打印版

已病防传、虚实异治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望诊: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论治(一)表里同病治则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二)痼疾加卒病治则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三)饮食与调护原则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四)

审因论治原则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皆仿此。2.寒湿表实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麻黄加术汤方: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4.风湿兼气虚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防已黄芪汤:防已,黄芪,白术,甘草 5.表里阳虚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甘草附子汤:甘草,白术,附子,桂枝6表阳虚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桂枝附子汤方:桂枝生姜附子甘草大枣6. 暍病热盛伤津气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1. 百合病误汗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3. 百合病主方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百合鸡子汤方:百合鸡子黄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诞。 2.风湿历节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 1.重证辨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

(完整版)金匮要略原文

《金匮要略》 ▲【原文】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1) ▲【原文】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2) 【原文】 寒伤经,极热伤络。(13) 【原文】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3) 【原文】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14) 【原文】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5) 【原文】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17)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原文】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9)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7) 【原文】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1) 【原文】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11) 栝蒌桂枝汤方: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原文】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12) 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原文】 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13) 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2012金匮要略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金匮要略》知识点总结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北宋·林亿等整理《金匮要略方论》。 1、以脏腑经络学说为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 2、共载方剂205首,在剂型方面,既有汤、丸、散、酒的内服药剂,又有熏、洗、坐、敷等外治药剂。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2】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名解】①五常:即五行②客气邪风:泛指外来的致病因素③千般疢难:一切的疾病【要点】①核心思想:内因为主发病学观点 ②病因分类:内所因、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2、【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名解】①上工:指高明的医生②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 【要点】①治未病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②治未病以肝病为例——肝实脾虚证治则: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③肝虚证的治则: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3、【14】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要点】先解表后治里——表证重,里不虚;先治里后解表——里证重,里虚者; 表里兼治——表里同病,相互影响 4、【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名解】①痼疾:指难治的慢性久病。 【要点】新旧同病,宜先治新病,后治旧病。

浅谈学习《金匮要略》心得体会

学习《金匮要略》的心得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应该说积累下来了不是文化瑰宝,在传统文化中,一直闪着耀眼光芒的一颗明星,那就是“中医”。中医四大经典中,两本是仲景所著,仲景不是神人是什么?经过几番查阅资料后,仲景是处在动乱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绍兴)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对这种悲痛的惨景,仲景目击心伤。据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百分之七十。“感往昔之论丧,伤横夭之莫救”(《伤寒论》自序)。于是,他发愤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当时,在他的宗族中有个人叫张伯祖,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仲景为了学习医学,就去拜他做老师。张伯祖见他聪明好学,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就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而张仲景竟尽得其传。何颙在《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说:“仲景之术,精于伯祖”。真是青出于蓝而甚于蓝。 《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这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良医,得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静静想想,牛顿说过:我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取得的。我想仲景也不例外,只不过历史亡失,并没有把所有的历史记录下来,仲景之前除了《内经》外,应该还有不少很优秀的医学著作。但是,内因是取到成功的根本,仲景的个人才能才是他成为千古圣人的根本原因。不然,仲景之后又有多少人能够写出像《伤寒杂病论》这样的千古经典巨著呢?屈指可数。 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这样写道:“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一方面,自然界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存在致病因素可使人发病,记得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主题,其实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你们out了,几千年前,仲景早就这样要求我们了。仲景就是仲景!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中医闪烁的一点就是治未病,不仅是要未病防变,还要已病防传,一脏有病课传变他脏,调治未病之脏,这样才能防止疾病蔓延,促使机体功能恢复。我想这还得以后到了临床自己慢慢体会才是。 如: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此病属于虚寒肺痿仲景巧妙的运用仅仅两味药,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干姜辛温温复脾肺之阳。两药辛甘合化,重在温中焦之阳以暖肺,因肺为气之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阳振,肺课温,寒课消,实乃培土生金之意。区区两味药,被仲景用得出神入化! 仲景在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提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亦治霍乱。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 方中虽无止血之品,但本方却有止血之功,泻心汤主治因心火亢盛,不仅扰乱心神,且邪热迫血妄行,形成的吐血,忸血。面红目赤,心烦不安,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泻火即可止血,大黄通腑泻热,釜底抽薪。芩、连以泻心火,三药苦寒直折其热,火降血亦安。仲景从审因论治着手,这对我们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 [一]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十四]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十五]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十六] 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十七] 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十一]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十二]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十三]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十四]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二十]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二十一]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二十二]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二十三]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二十六]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二]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十]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八]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十]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二]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八]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十三]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十四]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十五]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十六]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十七]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金匮要略表解

金匮要略表解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痉病】 主证:颈项强急,卒口噤,背反张。脉弦而紧,直上下行。 脉象: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刚痉: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葛根汤 证治柔痉:发热恶寒,汗出,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栝蒌桂枝汤 里热痉: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大承气汤 【湿病】 分类:外湿:发热、身重、骨节烦痛——微发汗 内湿: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利小便 头中寒湿: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内药鼻中则愈 表实证寒湿在表:无汗,身烦疼——麻黄加朮汤,发其汗 风湿在表: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麻杏薏甘汤 证治表虚证风湿表气虚: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耆汤 风湿表阳虚风邪重: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湿邪重:大便坚,小便自利——白术附子汤 风湿表里阳气俱虚: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暍病】 成因:外感暑热之气而成 :发热恶寒,身重疼痛,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脉弦细芤迟 证治暑热盛: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 湿重:身热疼重,脉微弱——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一物瓜蒂汤主之。 治禁:①若发其汗,则恶寒甚。②加温针,则发热甚。③数下之,则淋甚。 百合病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 【百合病】 百合病 病因病后虚弱─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百脉未和。 情绪影响─平素多思不断,情志不遂,或偶触惊疑,卒临景遇,因而形神俱病,故有如是现证也。 证状:①精神恍惚不定,语言、行动、饮食、感觉失调。【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 ②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主方:百合地黄汤——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 百合病,发汗后——百合知母汤(∵致燥) 治疗:救逆法:百合病,下之后——滑石代赭汤(∵怯中) 百合病,吐之后——百合鸡子汤(∵虚中) 变渴: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 变治法:渴不差者——括蒌牡蛎散 变发热——百合滑石散 【阴阳毒】 病因:感天地之疫疠非常之气,沿家传染,所谓时疫证也。 证治阳毒: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升麻鳖甲汤 阴毒: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 预后: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 第1条第1段: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第15条: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第17条:夫诸病在臓,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第22条: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第1条第1段: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第5条: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第2条第2段: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臓,舌即难言,口吐诞。 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第10条: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第2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第8条: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第15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第16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第17条: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第5条:肺痿吐诞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第6条: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第10条:火(或“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金匮要略名词解释

金匮要略名词解释 金匮要略:系书名。金匮为藏放古代帝王的圣训和实录之处;要略指节略本。表明本书内容精要,应当慎重保藏之意。 上工:指高明的医生。 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 实脾:即调补脾脏之意。 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能够令人治病的不正常的气候。 疢难:即疾病。 喑喑然:形容声音低微而不清澈。 卒厥:卒同猝。卒厥,是突然昏倒的一种病症。 脉脱:指脉乍伏不见。是邪气阻遏正气,血脉一时不通所致。 所得:指适合病人的饮食居处。 暍病:病证名,即伤暑,以发热身重,汗出烦渴,少气脉虚为主证的病证。 痉病:病证名,以项背强急,口噤,甚至角弓反张为特征的病症。但有外感与内伤之别。本篇是因外感风寒之邪,内有津液不足,而筋脉失养所致。 湿痹:病证名湿邪流注关节,闭阻筋脉气血,出现关节疼痛的病证。 将息:养息、调养的意思,指服药后的护理之法。 卧不着席:手足向后伸仰,卧是腰背不能着席,亦即角弓反张的意思。 下有陈寒:指病人下焦有寒已久。 虫行皮下:服药后病人皮肤出现痒如有虫爬一样的感觉。 冒状:瞑眩、头昏眼花。 百合病:病证名,是一种以精神恍惚,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特征的病证,多见于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郁热伤阴所致。主要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 百脉一宗:百合病是一种心肺阴虚内热的疾病。心主血脉,肺朝百脉,故心肺正常,则气血调和,百脉皆得所养,若心肺一病,则百脉皆病。所以“宗”实指心肺。 狐病:病证名,由于湿热虫毒侵蚀所致的病证,症状以咽喉、前后二阴溃疡为特征,并伴有默默欲眠,卧起不安,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等症状。侵蚀咽喉者为病,蚀于下部二阴者为狐病。 声暍:“暍”读作“yˋe",指说话声音嘶哑,为湿热虫毒蚀于咽喉,伤及声门的症状。 阴阳毒:病证名,因感染疫疠邪毒所致的病证。疫疠邪毒伤人阳分,症见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为阳毒证;伤人阴分而见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为阴毒证。 中病:是指治疗切合病情,服药后病情明显好转。 淅然:形容怕风,寒栗之状。 疟病:是一种感受疟邪而引起的以寒战高热,休作有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 疟母:是指疟病日久不解,正气渐衰,疟邪深入血络,假血依痰,居于胁下形成癥瘕者。 瘅疟:瘅,热也。瘅疟是由于阴亏阳盛,内外热炽所致的,以但热不寒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疟病。 温疟:是由于里热内盛,外感寒邪所致的,以热多寒少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疟病。 牝疟:是由于痰饮内停,疟邪潜留阴分,阻遏阳气所致的,以寒多热少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疟病。 风发:风,泛指邪气。风发,是指感受风邪而发热。 烦冤:症状名。指难以言状心中烦闷不舒的感觉。 消铄脱肉:指肌肉消损。 癥瘕:是腹中积聚块的统称。形坚不变的名癥,或聚或散的名瘕。 饮食消息:指适当的饮食调理。 僻不遂:指口眼 斜,不能随意运动。 重不胜:指肢体重滞不易举动。 风引:即风间掣引之侯。 头风:是发作性头眩、头啊之类的疾患。 身体魁羸:是形容关节肿大,身体瘦弱。 脚肿如脱:形容两脚肿胀,且又麻木不仁,似乎和身体要脱离一样。 四属断绝:指四肢得不到气血的荣养。 脚气冲心:是指脚气病而见心悸、气喘、呕吐诸症者。

金匮要略终极重点总结

金匮要略重点 1、北宋王洙《金匮玉函要略方》后由林亿进行校订 2、重视整体,脏腑经络为辩证的核心,原著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 3、以脏腑经络分内外: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4、病因三条:①内因:经络受邪,入脏腑,“内所因也”(深、内、重)②外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浅、外、轻)③其他:房室、金刃、虫兽 5、未至而至:第一个“至”指时令,第二个“至”指气候。下同。 6、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居“大雪”与“小寒”之间。 7、甲子:是古代用天干、地支配合起来计算年、月、日的方法。天干10个(甲乙丙丁午井庚辛壬癸),地支12个(子丑寅某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互配合,自甲子始,至癸亥止,共60个。此处甲子指冬至之后60日,此时正当雨水节。 8、少阳:古人将一年分为三阴三阳六个阶段,各60天,自少阳始,至厥阴止。少阳起,指冬至后60日开始为少阳当令之时。 9、五邪:风、寒、湿、雾、饮食。其特点: ①风:阳邪,其性散漫,多在午前侵犯肌表,病人脉多浮缓。 ②寒:阴邪,其性紧束,常在暮时中于经络之里,病人脉多紧急。 ③湿:其性类水,重浊下流,常伤于身体下部,或以流注关节为主。 ④雾:湿中轻清之邪,易伤于身体上部,以侵犯皮腠为主 ⑤谷饪:膏粱厚味,易损伤脾胃,或形成宿食。 10、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肝病虚证治法: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不适用于肝实证。 虚实异治:虚证当补,实证当泻,实证以泻本脏为主,并安他脏,以防疾病蔓延;虚证以补本脏为主,并通过它整体调节以防他脏乘侮。 11、(看)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12、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病机在脏用攻法:有形无形相结合。 病邪在里痼结不解,往往与体内痰、水、淤血、宿食等有形之邪相结合,医者当审因论治,攻逐其有形之邪,使无形之邪失去依附,则病易痊愈。例如,渴而小便不利,审其因若为热与水结而伤阴者,当与猪苓汤利其水,使水去热除阴复,渴亦随之而解。 13、近其所喜,远其所恶:其,疾病。 14、湿痹:痹,闭也。湿痹指湿邪流注关节,闭阻筋脉气血,出现关节疼痛的病证。 15、麻黄加术汤方中:白术四两 16、微汗法的具体要求(微汗指服用发汗药物的汗出程度):①覆取微似汗②“温令被上”“坐被上”“以一被绕腰以下”特别在关节上③汗出时间“一个时辰”即2小时④汗出程度:“微微似欲汗出”微微的小汗,连续不断 17、三附子汤侧重点,是否微汗 ①桂枝附子汤:有桂枝、生姜,故用治阳虚风湿且以风为主的症候。 ②白术附子汤:无桂枝而有白术,则用治阳虚风湿且以湿为主的证候。

金匮要略条文

金匮要略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从整体观念论述杂病的治疗方针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臟准此。(一) 2论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疾病发生途径预防治疗的意义和方法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若谁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臟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臟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臟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臟腑之文理也。(二) 3表里同病的先后缓急治则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十四) 4新久同病的先后缓急治则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十五)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则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师曰。病患语声寂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语声寂寂然喜惊呼者。 问曰。病患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谷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痉病 1论述刚痉柔痉的鉴别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一)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二) 2论述痉病的主脉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B )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C)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A)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D) A、五脏元真通畅 B、厥阳独行 C、客气邪风 D、五邪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B )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C)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D)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B)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 A、麻黄、石膏 B、生姜、半夏 C、甘草、大枣 D、桂枝、甘草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A、百脉一宗 B、胃强脾弱 C、阳微阴弦 D、正气引邪 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 A、实热 B、寒实 C、虚寒 D、虚热 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治宜()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厚朴三物汤 D、大柴胡汤 19、肝着的病机是() A、肝经感受寒邪,痛引少腹 B、肝经湿热 C、肝阳上亢 D、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20、水饮停留在胃肠,谓之() A、悬饮 B、痰饮 C、溢饮 D、支饮 二、多项选择题(2分*5=10分。有1~5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苓桂术甘汤证除胸胁支满,头晕目眩外,还可见() A、呕恶 B、小便不利 C、舌苔白滑 D、心悸 E、脉弦而滑 2、《金匮要略》中关于水气病的治法包括() A、发汗 B、开鬼门 C、结净腑 D、利小便 E、攻下逐水 3、患者黄疸辨证为寒湿发黄,可选下列何方治疗() A、茵陈理中汤 B、茵陈术附汤 C、茵陈四逆汤 D、茵陈蒿汤 E、栀子大黄汤 4、柏叶汤的组成中除含有柏叶外,还有() A、艾叶 B、干姜 C、赤石脂 D、马通汁 E、附子 5、用桃花汤治疗下利脓血,患者脾肾阳虚甚者,可加() A、肉桂 B、白芍 C、附子 D、肉豆蔻 E、黄芪 三、填空题(1分*20=20分) 1、夫肝之病,补用------,助用------------,益用----------------调之。 2、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 3、邪在于络,----------------;邪在于经,----------------;邪入于腑,----------------;邪入于 脏,----------------,-----------。 4、夫男子平人,脉大为----,极虚亦为----。 5、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主之。 6、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当与--------。 7、积者,------------,------------;聚者,------------,发作有时,----------------,为可治。 8、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主之。 四、判断题(1分*10=10分) 1、抵挡汤的组成是:大黄、桃仁、水蛭、虻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