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民俗学考试要点

民俗学考试要点

第一章民俗概论

二、民俗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化。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

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民俗学

1、①民俗学是研究全世界各民族最广泛的人来文化传承事项及其发展

规律的科学。②民俗学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猴急、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他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解释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③就民俗而言,既研究唯美,文明民族的民间生活,也研究后退民族的民间生活。④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有紧密关系,但它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门独立学科,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学科。⑤他研究的事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承各种民俗事象的学问。

2、民俗学的特点:①区别于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受过文明教育的只

是阶层的文化,是被视为“无文化”的人们的文化②各民族的习俗都有

各自民族的特点③和广大的劳动人

民群众的生活关系直接联系④许多

的民间习俗都有及其悠久的历史⑤

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多样。

3、民俗学的具体研究五个方面:①世代传承的同时在现代生活中继续

产生影响的习俗。②形成许多类型的民俗。③有相对稳定式的习俗。④表现在人们口头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民俗。⑤是反复出现的深层次文化现象。

四、民俗的特征【会解释其中任何一个】

1、集体性与类型性。集体性又叫社会性,是指民俗在产生、传承过程中呈现的为广大民间社会所共同接受

的基本特征。模式性又叫类型性,是指民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彼此相似性。

2、传承性和扩布性。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同时指民俗文化的一种传递方式。民俗的扩布性是民俗在空间的横向传播过程,是说一定地域、一定民族的民俗会随着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相互往来向外扩散。

3、稳定性和变异性。稳定性是指民俗在流传中相对不变的特征。变异性是指民俗在传承过程中,为适应的生存环境在传承和播布过程中引起的

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4、民族性和地方性。所谓民族性就是指同一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

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优质不同的民族由于各自的历史条件、第六条件和经济体哦啊见的不同而产生的额区别与其他民族的独特

民俗事象在世代传承。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来的地域特征和

想吐气息。

5、历史性和普同性。民俗在发展的时间上或特定时代里所显示的特征

叫历史性。普同性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所形成的相似、相近、相同的文化创造在民俗中的反映。

6、阶级性(阶层性)。是指民俗事象中所反映的阶层差异。

7、规范性和服务性。规范性是指民俗对民间社会所有成员行为方式所

具有的约束作用。服务性是指民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满足人们需要的

特征。①民俗文化的创造是服务于社会的②民俗文化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实践③民俗文化协调民众心理,满足民众的审美要求。

8、原始性和神秘性。去多民俗产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来社会初期,虽然经过不断地继承和变异,但依然有原始民俗存在,形成了民俗的原始性特点。人们进行某些民俗活动时,常带有一种神秘的心理,认为这些风俗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使民俗具有神秘的特点。

五、民俗的社会功能

1、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起的交与和模

塑作用。①文化强化和保存功能②强化人们的行为规范

2、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这种约束作用具有无形性、范围广泛、层次控制特点。

3、维系功能。是指民俗同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是社会生活有规则的进行。保持着稳定,是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①同意大家的行动②维系群体心理③使人们认同

自己集团的标识。

4、调节功能。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5、娱乐的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愉快的调剂作用。

6、审美给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作用。

七、民俗形成的原因【会分析、之间的联系】①经济原因②政治原因③宗教原因④地域原因

九、民俗的文化特点:1、历史性2、现实性(现存性、可实现性)3、可理喻性4、相对稳定性5、变异性十、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1、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①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②民俗文化旅游丰

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的经济效应2、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①能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交流②

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

化③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3、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作用:①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②民族传

统文化受到冲击③腐朽生活方式的

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第二章口头民俗学

一、口头民俗学:是以口头的形式流传和保存的民俗事象,主要包括叙事民俗学、语言民俗学、音韵民俗学。二、神话:1、神话的含义:神话是

一种神圣的叙述。在某一特定社会

里,神话被认为是太古时期曾发生过

的事实。人们相信神话并以神话作为

自己的信仰。

2、神话的特点:①申花队创造和传

承他们的人说是一种事实,是历史上

曾发生过的事件和活动,是关于他们

祖先功过的“事实记录”。人们相信

神话并周期性演练和讲述神话以教

育他们的子孙;②神话对创造和传承

他们的人来说是神圣的。只有德高望

重的人才有权利在特定的意识活动

中“重现”和“叙述”祖先事迹;③

神话内容一般关于万物起源的,如盘

古神话、女娲造人;④神话中的主人

公一般为神、半人半兽的英雄和具有

神性的动植物等,如神农氏。⑤神话

中叙述事件一般发生在太古时期,或

是这个世界形成之前的哪个世界。

3、神话有三类:①开辟神话:反映

原始的宇宙观,用此解释天地如何形

成,人类万物是如何产生的。②自然

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③

英雄神话:产生比前两者要晚,表达

人类对抗自然的愿望,同事也可以说

是人类某种劳动经验的概括总结。

三、传说:1、传说定义:传说属于

散文叙事体,像神话一样,无论是讲

述者还是听众都认为传说是曾经发

生过的事实,传说产生的年代晚于神

话,其世俗成分要多一点,神秘的成

分少一些,主人公一般为人类。

2、传说的分类:①“神迹”的传说

②迷信传说③人物传说④地方传说

⑤城市传说

四、民间故事:1、含义:民间故事

也是散文叙事体一种,一种以传统口

头形式流传和保存的虚构故事。与神

话和传说不同,无论是讲述着还是听

众都认为故事是虚构的,从来没有发

生过,也不可能发生。

2、民间故事的特征:①时代久远②

口头传播③情节夸张,充满幻想④多

采用象征的形式

四、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包括民歌、民谣、故事歌、

叙事歌。

1、民歌:是以口头歌唱形式流传和

保存的传统韵文,其内容主要以抒情

为主,现在我们把民歌分为仪式歌、

情歌、时政歌、儿歌、生活歌、滑稽

歌等几种类型。

2、民谣:民谣是指以吟诵形式流传

和保存的传统韵文,形式短小。

3、故事歌:故事歌是以口头形式保

存和流传的歌体故事。

4、歌谣的特点:真实性,口语化。

第三章服饰与民俗

一、服饰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中相当

复杂的一种民俗,即指服饰的所有构

成要件,也指人们在有关穿着、佩戴、

服饰等方面所形成的行为习惯。

服饰民俗是与时装相对立的,因为民

俗服饰强调的是共性,一般来讲是被

大多数人接受和传承的具有历史和

文化意义的服饰;而时装强调个性,

突出个性的思想观念,体现个人对文

化的传统道德观念的理解和认识。

二、服饰的构成:1、衣着。2、附加

装饰品3、对人体自身的装饰4、佩

带物品

三、服饰发展变化阶段:1、以遮身

蔽体、御寒防暑为主要目的2、除遮

身蔽体外,还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

的3、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

的标识4、服饰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

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三服饰民俗演化的动力因素

1、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生活的需要

3、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4、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融汇发

5、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重大影响

四、影响服饰的主要因素:1、性别

因素2、年龄因素3、职业因素4、社

会地位因素5、实际用途因素6、民

族差别因素7、季节因素8、质料因

素9、色彩因素10、工艺技术因素11、

样式因素12、审美、观念因素

六、汉族民俗服饰【阶段特征】:1、

发展阶段:

①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a上万年前

从用皮缝制衣服b进入农耕经济后,

纺织业兴起,“耕而食”、“织而衣”c

商代“上衣下赏”男女均束发d西周

贵族“上衣下裳”,腰间束带渐宽,

衣身宽博。发式为牛角式的双谛。F

春秋战国深衣与胡服的出现g西汉贵

族袍,劳动者短衣与合裆裤,“七冠

庶人巾”h魏晋南北朝胡服、韩服融

合i宋代服饰较唐保守j元代蒙古

族男女均传宽大长袍,带子束腰k明

朝禁胡服,恢复唐代衣冠服饰制度,

流行假髻l清代男装为长衫马褂并

蓄长辫。

②近现代汉族服饰变化:a民主革命

时期,剪辫子,中山服b建国以后中

山装,西裤取代长衫c50年代后期苏

联服饰影响d文革时期,军服活蓝灰

黑服饰e改革开放以来,西装、夹克

衫、高跟鞋f当今服饰款式各种各样

七、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各民族的代

表服饰】:

1、中南民族服饰:①畲族:凤凰装

②黎族:筒裙、纹身

2、西北民族服饰:①蒙古族:长袍、

腰带、帽子、靴子、首饰②维吾尔族:

拾祥、艾得丽丝绸、朵帕③哈萨克族:

套头式衫衣、皮袄、皮裤、连衣裙、

帽子④回族:礼拜帽、盖头、坎肩

3、西南民族服饰:①藏族:邦典、

藏袍②傣族:筒裙、筒帕③白族:风

花雪月帽、短围裙④纳西族:七星披

4、东北民族服饰:①赫哲族:鱼皮

衣②鄂伦春族:貂皮服饰③满族:花

盆鞋④朝鲜族

5、台湾民族服饰

第四章饮食民俗

一、饮食民俗定义:主要是人们在加

工、制作、食用有关食物劲儿饮料过

程中形成的习俗风尚,是民俗中最具

特色的事项之一。

主要包括食物本身的属性、食物的范

围、制作过程和仪式、餐桌上的礼仪、

节目和仪式食品以及食物的品称、保

存、禁忌等。

二、饮食民俗的形成原因:1、经济

原因。东部以种植业为主,西部以畜

牧经济为主。北方以面粉、杂粮为主,

南方以稻米为主。2、自然条件的原

因。地域差异,就地取食;南甘北甜

东辣西酸3、民族原因。由于民族所

处地域自然和社会条件不同,人们在

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经过世代传

承和变异,形成了区别其他民族的自

己所特有的民族饮食习惯。4、宗教

信仰的原因

三、饮食民俗范围:1、食物原料、

结构的传承和类型2、分工细作的烹

饪技巧3、饮具食器的传承和类型5、

饮食职业者传承和类型

四、饮食的惯制【知道】:1、日常生

活需要的饮食惯制2、岁时节日的饮

食惯制3、礼仪饮食惯制4、信仰上

的饮食惯制

五、饮食民俗的功能:饮食不仅可以

维持人们的生命,解决人们的温饱,

同事他还是一种符号,反映着人们的

性格特征、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1、

保障生存2、融合食用与养生3、社

交纽带4、提供就业机会5、成为旅

游的吸引物

六、中国饮食习俗的特点:1、不仅

重吃,更重要的是看重食物准备、制

作过程,许多事物的烹调过程近乎是

一种仪式2、您奸淫是非常注重平衡、

中庸,不仅配料旧搭配得当,而且要

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选择进食,以不破

坏身体内部平衡活帮助身体达到一

种平衡状态3、强烈的是不观念

七、地方菜系:鲁菜、川菜、粤菜、

苏菜、浙菜、徽菜、湘菜、闽菜、吉

菜(看笔记)

第五章居住民俗

一、居住民俗概念:居住民俗着指一

个国家、民族、地区的广大民众在居

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

本群体的独特习俗惯制。

在文明进程中,某种共同体在选址、

建房、潜入、居住着四方面形成一定

惯制。

二、居住民俗行成阶段:1、初创阶

段:穴处巢居。(原始居住习惯:①

实行原始的群居②生死分居③处所

不稳定)2、过渡阶段:风篱与原始

帐篷(过度特征:①住所仍不稳定②

出现火塘)3、发展阶段:定居产生(特

征:①居民体现了丰厚的文化内涵②

定居类型的多样化,导致居住民俗多

样化)

三、居住民俗的表现:1、居住房屋

的建设和布局2、居住的类型和工艺

3、居住房屋的分布和坐落

4、有关居

住的信仰

三、文化内涵

1、实用性

2、艺术性

3、伦理性

4、

宗教性

四、居住的惯制:

1、含义:指各国、各地区、各民族

的人们在居住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系

列的风俗习惯,是由家庭关系、房屋

结构、传统习惯等因素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系。

2、居住惯制的表现:①人与火塘的

突出作用A火是御寒取暖、饮食起居

的必备B火塘是家庭的生活中心C火

塘边座次、谁次的区别D火塘是神圣

的地方②住房的分配。体现着家庭成

员之间的尊卑、长幼关系,不同辈分

的人占据不同的住室和位置③公房。

是另一种特殊住房分配,他保持了原

始社会的生活习俗④人畜分居,人神

有别

五、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实用性、

艺术性、伦理性、宗教性

六、风水与民居的关系【在选址的应

用,了解】住宅的内外部布局(笔记)

太多,不打了。

1、三个宗旨:①选择基址时,追求

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满足的环境②

处理房屋的形态和布局③用一些符

号来辟邪趋吉

2、选址有行法和理法两种。行法是

对住宅周围环境进行审视、考察、周

围山岗、流水、池塘、树林、道路、

建筑关系、评估环境质量,寻找合适

居住点。理法是试图从古人关于幽州

理论出发。来解决住宅的位置、形态

乃至择时营建等问题,根据“天人合

一”观念来指导住宅营建。

A基址选择:觅龙、观砂、察水、点

穴;B住宅外部布局:住宅和水、路、

山;C住宅内部布局:地气、门、衡

气、硚气、空缺之气

七、居住的景观类型:1、干栏式建

筑2、四合院、三合院、东北大院3、

承启楼(土楼)4、窑洞(靠崖窑、

地坑窑、锢窑)5、云南”一颗印“住

八、居住民俗制约因子:

1、地域因素:最大的地域因素是自

然因素,与自然环境反抗、取材来源

于自然环境

2、民族因素。民族具有共同的语言、

地域、经济生活和表现有共同心理素

质稳定共同体。一个民族总要强调一

些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赋予

强烈感情,使之成为本民族标志,表

现在①一个民族语言以及某些具有

特定含义的装饰符号,总会在居住民

俗中表现主来②一个民族经济生活

对居住民俗有极大的影响③一个民

族的宗教信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居住民

3、历史因素。①居住民俗中大部分

都是经过长年累月积累沉淀而成的

民风习惯②居住民俗有些部分经过

历史发展而发生变化

4、社会因素。受到社会因素中的家

庭、家族、宗教关系的影响极大。

第六章人生礼仪民俗

一、人生礼仪概念:是人在生命历程

中重要的环节所经历具有一定仪式

和礼节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

礼、成年礼、婚礼、葬礼。

礼仪的主要目的是标记或帮助人们

成功或顺利的度过这些关键时刻,完

成人生角色的转换。

二、人生礼仪的类型:诞生礼、成年

礼、婚礼、葬礼

三、人生礼仪民俗功能:1、诞生礼

仪功能:获得社会地位2、成年礼仪

功能:成人社会成员身份3、婚姻礼

仪功能:使家庭得到社会认可4、丧

葬礼仪功能:尽孝、怀念、灵魂不灭

四、大陆人生礼仪民俗:

1、诞生礼仪:①求子习俗:向神灵

祁子、由旁人送子、领养求子②孕期

习俗:A孕妇禁忌:语言禁忌、行为

禁忌、饮食禁忌B孕期赠送C接生方

式③诞生习俗:报喜、开奶、洗三、

坐月子、满月、百天

2、成年礼仪:冠礼、笈礼、穿裤换

裙、纹身染齿

3、婚姻礼仪:包括纳彩、问名、纳

吉、请期、亲迎。除此之外还有媒人

和离婚等习俗

4、寿辰礼仪:散生日、整寿、庆九、

庆“坎儿”、本命年5、丧葬礼仪:停

尸仪式、报丧仪式、招魂送魂仪式、

做七仪式、吊唁仪式、入殓仪式、丧

报仪式、出丧择日、哭丧仪式、下葬

仪式

第七章岁时节日民俗

一、概念:1、岁时节日:指与天时、

物候的同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

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

俗活动内容的特定节日。2、岁时节

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

阶段或特定日子,他在人们生活中形

成了具有纪念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

以此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事象。包括

岁时民俗(是一种极具复杂的社会文

化现象,一般指一年之中随季节、时

序变化,在人们生活中形成的不同的

民俗事象和传承)和节日民俗(是岁

时民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又被称

为“时空以外的时空”。主要指的是

民间传统同期性为集体参与的事件

或活动。

二、影响岁时节日民俗形成的因素:

1、节日所处的时空位置影响

2、社会

生产和生活影响。源于人们特殊生

产、生活和交流方式,如农耕社会和

游牧社会由于其性质的差异而造成

吉利的不同等。3、历史事件与传说

的影响。如寒食节4、文化传播影响。

(通过自然文化传播、人为节日传

播)

三、岁时节日民俗分类:1、宗教性

节日与民俗2、生产性节日与民俗3、

年节及其民俗4、文娱性节日及民俗

四、节日的特点:1、节日反映了一

个民族对自然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

2、节日期间的人们不论是饮食还是

服饰都带有非常浓郁的传统色彩3、

节日是人们集中展示宗教信仰习俗

的重要场所4、节日是人们集中展示

自己社会关系的场所

四、岁时节日的特点

1、岁时节日反映了一个民族对自然

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

2、岁时节日期间人们的饮食和服饰

都带有非常浓郁的传统色彩

3、岁时节日是人们集中表现传统的

宗教信仰习俗的重要场所。

4、岁时节日是人们集中展现自己的

社会关系的场所。

五、我国岁时节日民俗的特征:1、

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2、浓厚的伦理

观念和人情味3、节俗的内容和功能

逐渐由单一向复合性发展

七、中国的传统节日:(具体看笔记

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中秋节、重阳节

第八章宗教信仰习俗

一、有关信仰的若干界定:1、信仰:

属于精神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

理现象,使人们的特殊情感的心理体

验。2、宗教信仰:是信仰的一个分

支,是指窘迫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类对

神及其相关宗教体系的盲目信念,是

人对生命的彼岸的世界的终极关注。

3、宗教信仰禁忌:指人们为达到虚

幻的彼岸世界,必须在显示生活中遵

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4、信仰民俗:

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受到社会

物质条件及生产力发展水平限制,而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缺乏认识或

歪曲反映,在民间大众中自发产生的

一套有关神灵重办的思想观念、行为

方式及其相应仪式的习俗惯制。

二、信仰的产生根源:1、社会根源。

是人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受自然

界沉重的压迫,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神

话的结果。生死轮回图、因果报应说

2、认识根源。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物

无知和歪曲反映。

三、宗教信仰的表现形式:1、宗教

意识(核心)2、宗教礼仪(是宗教

意识的行为体现)3、宗教组织(宗

教意识的组织表现,同时又通过宗教

礼仪活动开展来强化宗教意识的目

的。类型:政教合一型、政教分离型、

国教型、国家控制宗教型)

四、宗教信仰特征:1、盲目性。无

法证实或证伪2、虚幻性。关注来世,

强调宗教活动3、系统的宗教礼仪。4、

固定的组织形式①固定的宗教职业

者②宗教信仰者③宗教机构与相应

物质设施

五、宗教信仰民俗的特征:1、具有

极其狭隘和直接的功利性2、具有强

烈的神秘性、封锁性和保守型3、具

有明显的多样性4、具有较大的渗透

性5、有较好的包容性6、民间信仰

存在着俗言化的趋势

六、禁忌:关于社会行为、信仰活动

的某种约束观念和做法的总称。

2、禁忌起源:①对灵力的崇拜和畏

惧②社会的人对自然的人的一些本

能欲望的抑制③来自于人类社会和

文化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仪式④人来

从长期生活经历中积累得来的教训

3、禁忌分类:①宗教禁忌②生产禁

忌③语言禁忌④生活禁忌

七、民间信仰崇拜对象:1、灵魂2、

自然神3、图腾4、祖先崇拜5、行业

神6、生育神

八、原始信仰的分类:(具体看笔记,

太多,没打)1、自然崇拜2、图腾

崇拜3、祖先崇拜

九、道教【描述解释一下道教】道教

是从前代鬼神崇拜、方仙之说和道家

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汉族

土生土长的宗教。起源于东汉末年。

主要内容:多神崇拜;神仙可求;用

方术修炼以求长生不死,登仙享乐;

用祭祀、古蘸以欺负免灾

主要教派:五斗米道、太平道、全真

道、真大道、太一道

所尊神灵:太上老君、三清尊神、玉

皇大帝、西王母、八仙、城隍等

道教的禁忌【了解】:1、原始信仰禁

忌:①饮食上:对当地图腾物的禁食

②语言上:对当地图腾物的姓名严禁

直呼③对神灵所住处的禁忌2、道教

禁忌:戒律、斋律、清规、一般禁忌

十、世界三大宗教禁忌相通之处:1、

生杀禁忌2、饮食禁忌3、禁欲4、伦

理禁忌

第九章工艺美术民俗

一、工艺美术民俗含义:使人们在生

产、制作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工艺

过程中,形成的传承模式。他发展于

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领

域,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人类

文明的基本特性。

二、工艺美术形成阶段特之特征:

1、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以石器、

陶器工艺美术为主体,此外还有纺

织、牙雕、泥塑等。

2、奴隶社会:以青铜器工艺为代表

3、封建社会:上升阶段,各种工艺

得到发展,手工艺不断发展,是古代

工艺美术主要发展时期。中国:雕刻、

织绣印染、陶器、漆器、金属制造、

建筑装饰;西方:陶器、玻璃、金属、

雕刻工艺。

4、近现代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织

绣工艺、漆器、泥塑、面塑、年画、

剪纸、扎花、炮竹、皮影、蜡染。5、

当代工艺美术发展主要表现在传统

工艺、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两个方面。

三、工艺美术民俗的审美特征:1、

功能美2、形式美:造型美、图案美、

色彩美3、质地美

四、中国工艺美术特点:历史悠久、

品类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不

断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