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凸显生态教育文化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凸显生态教育文化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凸显生态教育文化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凸显生态教育文化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凸显生态教育文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句容市葛村中心小学笪建平

摘要:生态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导向。在生态的校园文化中,师生的人格得到了塑造,个性得到了发展,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这种潜在的影响对于师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整洁优美的校园激发师生对学校的热爱;团结进取的校风催人奋进;和睦友善的人际关系使人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释放……

关键词:生态校园文化师生发展精神家园

一所好的学校,它最迷人的地方,恐怕不是外在的现代化建筑,而是弥漫于校园优美环境的文化气息。许多中外名校,给莘莘学子留下终身难忘的就是母校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校园的文化熏陶。

生态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导向。在生态的校园文化中,师生的人格得到了塑造,个性得到了发展,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这种潜在的影响对于师生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整洁优美的校园激发师生对学校的热爱;团结进取的校风催人奋进;和睦友善的人际关系使人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释放……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孩子在他们周围—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们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如何打造生态的校园文化,构建师生的精神家园?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一、注重细节,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构建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校园环境就如空气之于人,水之于鱼,使学生耳濡目染,促进其在深层心理结构中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文明程度。

师生进入校园,优美的校园环境映入眼帘,会既感到热情、开放,又体会到学校是团结向上、师生关系融洽的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因此,校园环境建设中,应从学校的整体布局、建筑造型、色彩、视野与建筑的协调性以及校园绿化、室内布臵、校园卫生、教学硬件的构臵、

摆放等方面根据培养学生的情操入手进行探索和研究。

校园物质文化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暗示、感染。学校注重环境文化的状况,使校园环境赋予一定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同学们在欣赏其美的构造的同时,从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环境教育力量对学校全体成员,特别是对学生,能产生巨大的心理效应。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一所学校,走进去布局合理,到处有绿化、校园优美,使人感到愉快;到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使人感到精神振奋,然而这种心理效应使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不具有强制性,却能引起个体感情上的共鸣”。凡此种种,均可对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起到潜移默化、寓教于景的作用。

为此,校容校貌建设要体现教育性、艺术性。有人曾说: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治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校园的建筑物应讲究功用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既要各具特色,又要风格和谐统一。唐代诗人常建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用美的环境教育学生爱护绿化,热爱学校,用富有艺术气息的景致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让学校所有的墙壁讲话”是校容校貌建设的重要一环,要体现思想性、知识性。校园的长廊、报栏、橱窗、黑板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英雄模范的画像、科学家、音乐家的名言,无不启迪智慧,催人奋进。

二、依托人文,形成优良的校园风气,构建校园精神文化

良好的校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实践证明,一所学校的优良校风一经形成,便可以振奋人的精神,激励人的斗志,规范人的行为,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风格,领导的工作作风都出现良性循环。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为了使学生能在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校必须建立良好的校风。校风是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优良的校风是学校的一面旗臶,激励着教师为人师表,辛勤育人,同时也鞭策着学生勤奋学

习,积极向上。教风是一所学校教师长期积累和形成的教学风格。各类学校都倡导严谨治教、敬业爱生的教风。为培养良好的教风,学校需花大力气创造各种条件,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治学精神、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为树立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学风,学校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校风、教风和学风集中代表了一所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程度。

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对形成生态的校园文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了内涵丰富的文化,享受到文体的多姿多彩,享受到生活的乐趣。这些活动是生态的校园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表达方式。例如,带学生常到图书室,感受浓浓的书香,体会宁静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受到读书情趣的熏陶。

在校园内建立起尊重、信任、友好、民主、团结、合作、生态的人际关系,这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学习压力,还能使师生在工作学习上心情愉快、心态平和,身体健康,而且也有利于良好集体的形成和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渴望成功、期望尊重,是每一位教师深层次的需要,只有在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集体里,这种需要才能得以满足。我们相信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以全新的理念锻造团结向上的校园风貌。

三、立足发展,提升教师文化素养,构建学校教师文化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的影响全体学生”。在每一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里都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创特色的优秀教师。学校的名师创设的文化氛围气息浓郁。只要你一走进校园,便能受之感染、融入其中。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文化氛围中,在其人格影响下,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文化知识的传播在生态宽松的气氛之中进行,学生怎么会不乐学呢?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结合省“十五”规划课题《建设生态教育环境营造师生精神家园》,引导全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有敬业、爱生的良好师德;有自信、健康

的阳光心态;有能教会研、乐学善思的多种能力;有自主创新、协同合作的团队意识。”观念的确立促进了学校教师文化的初步形成,使教师按照既定目标自觉学习,不断发展,促使教师苦练内功,完善自我,悦纳自我,超越自我。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还不断完善各种教学评价制度,以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成长。我们充分认识到评价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对话与交流的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使评价更趋于多元、开放、科学,确保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使评价更加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

四、狠抓管理,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构建校园制度文化

在学校这个有组织的群体中,每个成员需要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来统一其信念、价值观和行为,以保证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活动的一致性。我个人认为:人气旺,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可以促使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中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地创新,才有可能形成学校的共同愿景。一个温馨的学习型集体需要旺盛的人气,它让学校永远处于向上发展的涌动中。而这种旺盛的人气则来源于民主的活化管理。

我校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每月一次的“读书沙龙”,每学年的教师教学能力等级评定,让大家在交流中共享,在交流中提高,在一次次交流中实现着自己的职业价值和奋斗目标。

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学校管理的最终目标。我们努力通过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为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基——让学生有乐观的心态,健康的体魄,至少爱上一种运动方式,在校期间有使之引以为豪的体育项目;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做社会有用的人奠基——使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五、着眼学生,引领学生的人生目标,构建校园学生文化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设计、教育模式和教

育行为,必须有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引领学生人生的目标,这样的教育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注重学生文化的研究。

学生文化是学校最醒目也是最富有标志性的文化领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自主创新的空间。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活动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活和心理环境的优化,促进人格的健全、生态、宽松、友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公正、宽容、理解的集体舆论,不仅能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而且能使校园文化产生学生浓重氛围,所以我们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通过开展多种形式,为校园文化增添色彩和生机。

学校每学年都定期举办“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等;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校园剧编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道德、意志、情感受到了教育,心理状态得到调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发挥特长,表现才能和施展个性的机会和场所,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加强了校园文化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一所学校,胸藏五岳,海纳百川,虽历经风雨,仍生机勃勃,令人神往,正是它的校园文化,它的校园精神。作为校长应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打造适合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构建师生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这样的学校才是社会所需要的,这样的教育才会让人民满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