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在新教育理念下构筑理想课堂的几点看法

在新教育理念下构筑理想课堂的几点看法

在新教育理念下构筑理想课堂的几点看法
在新教育理念下构筑理想课堂的几点看法

在新教育理念下构筑理想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理性地认识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

在贯彻执行新教育实验理念一天高比一天的呼声中,如果想脚踏实地的进行新课程改革,摒弃一切旧的教学模式,学习新教育理念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首选的必修课。

新教育理念主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让所有的人在教育活动中都能得到全面、全方位的提升,真正地做到摒除精英路线。让教育者们在崭新的教学场景中帮助每一个人真正地成为他们自己,帮助每一个人打开他们自己的那扇窗,使他们真正地做到全身心的发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点,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的人。同时主张崇尚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只有真正地行动和建设起来,才能发展。这些都是新教育理念所追求的。我们要在已往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吸收过去传统的人性理论,吸收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的和谐发展论,提出我们自己的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然而,在现在的教育生活中,有的教师把教育变成了训练,把教育变成简单的接收知识,远离了新教育实验的轨道。所以,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教给孩子一生都有用的东西,让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我们教育者要保持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激情、拥有自信的精神状态,新教育课程改革才能在现代化的基础教育中大放异彩!

二、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构筑理想课堂的最佳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营造课堂的理想佳境呢?我想,应恰到好处地运用体验式、情感式或把二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结合。

(一)用体验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体验式教学,也就是现在所流行的一句话“老师搭台,学生唱戏”,让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彻底地解脱出来。教师则以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完完全全交给学生,真正地实践着“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新教育理念。体验式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还能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从而加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用情感式教学法引发师生间的共鸣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本身离不开创新;教学又是一门关于“人”的艺术,而“人”本身就是一个有情感的高级生灵。所以说,教学过程也就是在师生情感的交汇下不断地创设新的情境,而引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再创造的新思维的过程。利用创造性思维嫁接情感,用情感引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再创造,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理想境界。

新教育理念

新教育理念学习心得 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理念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教育,让我感慨良多,真可谓一字千斤,使我受益匪浅。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朱永新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眼睛一亮。最新的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一直信奉的理念,做教师不为学生为谁?在此理念下,我们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然而,朱教授却认为,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他说,教育是为了学生未免太狭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育就是为了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他将此理念作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 最欣赏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说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以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最震撼的一个工程:营造书香乐园。朱教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书,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以在很多方面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

书,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洛新局老井小学周万红 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1、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新教育理想课堂

新教育理想课堂三境界 胡晓晓课堂之于教师,犹如田野之于农人、舞台之于演员,但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如何上好一堂课?这成为不少教师心头挥之不去的疑问。 我是一名年轻教师,对于理想课堂的追求,我也很是热衷,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之中,刚踏入三尺讲台时,理想中的课堂是教师和蔼可亲、满面笑容;学生积极配合,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但上完课之后才发现,理想和现实是有很大差距的,一种挫败感直涌心头。经过这几年的一线教学,我慢慢地发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特别的重要,课堂混乱的话,哪怕教师知识讲的再好,课备的再充足,也没有好的环境去展示。从此之后,不知不觉中我也加入了严师的行列,课堂也变成了之前的填鸭式教学,当新教育的春风吹来之际,我发现自己又成了十几年前我作为学生时的课堂,这种课堂不是新教育形式下好的课堂,我应该重新学习,重新出发,哪怕步伐很慢,但我也要有这样的信念,我要成为新时代的老师,我要成为理想课堂的领路人。 当代中国的教育界人士也积极投身其中,研究不辍,出现了四种主要的“课堂话语”:“公开课的课堂话语”、“面向应试的课堂教学话语”、“民间校本课堂教学话语”、“学院派课堂教学话语”。为了构建理想课堂,新教育对以上四种课堂进行了研究性理解,批判性吸收、创造性调和。目的是提出新教育课堂话语的自我定位——想要拥有优质公开课的课堂活力,但更想让活力呈现于日常的课堂中;想拥有应试课堂话语同样想要的成绩,但希望是以一种人性的、人道的、科学的方式来实现。拥有这样一个理想的课堂,“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幸福生活”才有个根。 朱永新认为,如果课堂不能给学生以智慧的挑战、感情的共鸣、发现的愉悦,而只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容器消极的接受、被动的应付,学生一定不会幸福。理想课堂应该有这样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二重境界为: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为: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这三重境界中,第二境界很难达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发现知识内在的魅力,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知道他们学的知识是活的,而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将来以后是他们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武器。第二境界达到了,第三境界就需要老师有一定的课堂艺术。在教学的道路上,我会一往直前,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

(完整word版)朱永新新教育理念

朱永新新教育理念 “新教育实验”主要内容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一”就是一个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二”就是两个目标:即“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三”就是三大改变:即“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四”就是四重教育境界,即让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生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五”就是五个基本观点,即“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六”就是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 “七”就是七字内涵,即“成长,并且快乐着”; “八”就是八大理念,即“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把童年还给孩子,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 “九”就是九大教育定律,即“态度决定一切,说你行你就行,体罚

近乎无能,读书改变人生,课堂属于学生,性格主宰命运,特色就是卓越,理想创造辉煌,爱心产生奇迹”; “十”就是新教育在十大领域展开“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以及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新教育实验”十分强调行动,而且把“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作为实验的价值取向。“新教育实验”的行动,其主旨不是提出多少深刻的教育理念,而是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一种追求教育行为改变的行动,是群众性、人人可以乐而为之的行动。“六大行动”就是“新教育实验”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践。“新教育实验”所有的理念、观点、追求的目标都将体现和转化为“六大行动”。

在新教育理念下构筑理想课堂的几点看法

在新教育理念下构筑理想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理性地认识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 在贯彻执行新教育实验理念一天高比一天的呼声中,如果想脚踏实地的进行新课程改革,摒弃一切旧的教学模式,学习新教育理念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首选的必修课。 新教育理念主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让所有的人在教育活动中都能得到全面、全方位的提升,真正地做到摒除精英路线。让教育者们在崭新的教学场景中帮助每一个人真正地成为他们自己,帮助每一个人打开他们自己的那扇窗,使他们真正地做到全身心的发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点,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的人。同时主张崇尚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只有真正地行动和建设起来,才能发展。这些都是新教育理念所追求的。我们要在已往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吸收过去传统的人性理论,吸收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的和谐发展论,提出我们自己的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然而,在现在的教育生活中,有的教师把教育变成了训练,把教育变成简单的接收知识,远离了新教育实验的轨道。所以,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教给孩子一生都有用的东西,让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我们教育者要保持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激情、拥有自信的精神状态,新教育课程改革才能在现代化的基础教育中大放异彩! 二、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构筑理想课堂的最佳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营造课堂的理想佳境呢?我想,应恰到好处地运用体验式、情感式或把二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结合。 (一)用体验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体验式教学,也就是现在所流行的一句话“老师搭台,学生唱戏”,让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彻底地解脱出来。教师则以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完完全全交给学生,真正地实践着“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新教育理念。体验式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还能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从而加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用情感式教学法引发师生间的共鸣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本身离不开创新;教学又是一门关于“人”的艺术,而“人”本身就是一个有情感的高级生灵。所以说,教学过程也就是在师生情感的交汇下不断地创设新的情境,而引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再创造的新思维的过程。利用创造性思维嫁接情感,用情感引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再创造,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理想境界。

最新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6篇

最新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6篇 整理的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最新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篇1 躁热的暑假已经结束了,但我的心情同这久久还不散去的暑热一样无法平静。因为利用暑假的时间我读完了朱永新先生所著的《新教育》。这本书在我的心中点起了一把火,一把让我重新认识我所从事的工作,我所具有的教育理想的火。“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我的人生前进的方向。首先我谈谈我对新教育的理解。“新教育实验”主要内容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方面。 “一”就是一个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二”就是两个目标:即“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三”就是三大改变:即“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四”就是四重教育境界,即让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生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五”就是五个基本观点,即“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六”就是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 “七”就是七字内涵,即“成长,并且快乐着”; “八”就是八大理念,即“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把童年还给孩子,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 “九”就是九大教育定律,即“态度决定一切,说你行你就行,体罚近乎无能,读书改变人生,课堂属于学生,性格主宰命运,特色就是卓越,理想创造辉“十”就是新教育在十大领域展开“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以及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新教育实验”十分强调行动,而且把“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作为实验的价值取向。 “新教育实验”的行动,其主旨不是提出多少深刻的教育理念,而是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一种追求教育行为改变的行动,是群众性、人人可以乐而为之教育实验”所有的理念、观点、追求的目标都将体现和转化为“六大行动”。借用“小苹果”的一句话:种下希望,就有收获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其实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何尝不是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骄傲,何尝不是为了学生的进步而高兴,每一位教师都愿意把每一个学生当自己的

最新朱永新解析新教育理想课堂三境界

精品文档朱永新解析新教育理想课堂三境界 课堂之于教师,犹如田野之于农人、舞台之于演员,但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如何上好一堂课?这成为不少教师心头挥之不去的疑问。 7月13日,在新教育实验第八届研讨会上,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解教师心头之惑。 四种“课堂话语” 其实,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源远流长。从孔子的“愤悱启发”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从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到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从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到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 几乎所有教育学者都试图破解课堂教学的奥秘,并为此贡献了许多知识与智慧。但朱永新认为,“大部分一线教师仍然没有找到‘芝麻开门'的方法。”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当代中国的教育界人士也积极投身其中,研究不辍,出现了四种主要的“课堂话语” :“公开课的课堂话语” 、“面向应试的课堂教学话语” 、“民间校本课堂教学话语”、“学院派课堂教学话语” 。 “公开课占据了公开的、桌面上的话语,面向应试的课堂教学话语则成为桌面下的更日常、更普遍的事实话语。”朱永新表示,“这两种课堂教学话语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理想课堂话语。” 而后两种话语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所接受。它们是以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为代表的民间标本课堂改革话语和以叶澜、钟启泉、王荣生、顾泠沅等人为代表的课程理论+实验的学院派课堂教学话语。 在朱永新看来,民间的课堂实践正成为热潮,日渐从教师的表演改变为学生的学习,从少数课的卓越表演改变为追求每一堂课的实效,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值得关注和尊敬”。 而学院派的话语因其复杂性,一线教师难以理解与掌握,“课堂占有率” 还很小。“但因为这种话语的历史深度,以及科学的态度,它或许是最有生命力的,并能对明天的课堂教学产生深远影响。”朱永新说。 一个“自我定位” 为了构筑理想课堂,新教育对以上四种课堂话语进行了研究性理解、批判性吸收、创造性调和。目的是提出新教育课堂话语的自我定位——想要拥有优质公开课的课堂活力,但更想让活力呈现于日常的课堂中;想拥有应试课堂话语同样想要的成绩,但希望是以一种人性的、人道的、科学的方式来实现;想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民间标本课堂改革话语一样,是简明的、基于自身的,但也希望它是能够经得起学理解释的;希望是能被高度理论化的,但更注重应用于实际的课堂上。 拥有这样一个理想的课堂,“‘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幸福生活'才有了根。”朱永新说。 他认为,如果课堂不能给学生以智慧的挑战、情感的共鸣、发现的愉悦,而只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容器消极地接受、被动地应付,学生一定不会享受幸福完整的幸福生活;如果不能让教师的生命在课堂里发光,魅力不能在课堂里展现,教师只会成为“到死丝方尽的春蚕” 和“成灰泪始干的蜡烛” 。 精品文档

构筑理想课堂学习心得

《构筑理想课堂》学习心得 北川西苑中学王远建今天开会陈校长给我无赠送了一本《构筑理想课堂》的书,并赠言:阅读成为习惯,快乐伴随工作。给我的启发非常深。下面就来谈谈学习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新教育是什么?新教育其实就是教育的本真,是应该被还原的教育梦想。教育乌托邦、理想主义、强调激情与梦想,强调职业认同,这是新教育实验最鲜明的一个特点。 没有行动的梦想,终究是空想,因此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的声音,培养卓越的口才,构筑理想的课堂,建设数码社区,这是新教育的六大行动。三大课堂其中以“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儿童课程,力求恢复儿童生活的幸福完整;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力求将教师从彼此割裂、埋头应试的桎梏解放出来,发展专业水平,恢复职业尊严与自信。 理想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而不仅仅是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全程参与而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有不能是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参与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基本问前题。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主张一般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包括发言与活动时间不能少于一整堂课的二分之一。 理想的课堂,可能是愉悦、欢乐和合作的,也可能是紧张、沉默和不快的,但是如果教师通过眼神来与学生勾通,传递愉快的情感和

智慧信息。学生就会学习轻松,学得有兴趣。可见“情不通则理不得”良好的习惯是课堂成功的基础。 理想的课堂,它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我有的课堂如战场,强调是严明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几分幽默,少了些欢声笑语,少了几许神采飞扬,尤其是要求学生这样,要求学生那样,不许学生这样,不许学生那样,遇到分歧更不允许与老师争辩,在这样太多的要求,太多的不许的课堂中,可想而知,身在其中学习的学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我和我的同班同学都喜欢上一个老师的课,就连班上最淘气的学生也喜欢上。我们为什么都喜欢上他的课呢?现在回想起来,那位老师上课时,就很注重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上他的课,同学们都心情放松,一节课下来感觉不到累,而且学习效果非常好,知识掌握的牢,领悟的深,时间过了这么久,他的一些课我还清楚的记得。课堂上自由度对学生愿意主动的接受学习很重要。 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下地让学生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筋,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新理念,研究新课标,开拓新思维,落实新课改,就必然会提高课堂的高效性。理想课堂才会真正成为“理想课堂”才会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教师读《新教育》心得体会5篇

教师读《新教育》心得体会5 篇 教师读《新教育》心得体会1 读书是一件很美的事,东晋诗人陶渊明说;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盛年不再来; 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我带着一份新奇,带着一份崇拜,带着一份激动,细细品味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看完这本书后,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明代诗人于谦说得真好,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新教育让我仿佛找回了当年立下的远大的教育理想,也找回了当年的那份自信和力量。心中不断地涌动着一股要战胜自己、要超越自己的力量。我想那也许就是新教育的力量。 新教育又赋予了我新的教育理想。指明了工作中前进的方向。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及教育感悟、教育定律等理论、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今后教育教学的努力方向,俗话说得好:“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理念。 同时也是新教育所弘扬的一种精神。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由此可见,新教育提倡变阅读为悦读,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在新教育语文教学实验中,我们渗透这一理念,把“小教材”变为“大教材” 。所谓的“小教材”就是至课本。 所谓的“大教材”就是指依据课本而拓展延伸课外的教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营造书香家庭,让孩子们与黎明共舞,晨间诵诗,午间午读,下午暮省,开展丰富多彩的和阅读有

朱永新解析新教育理想课堂三境界

朱永新解析新教育理想课堂三境界 课堂之于教师,犹如田野之于农人、舞台之于演员,但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如何上好一堂课?这成为很多教师心头挥之不去的疑问。 7月13日,在新教育实验第八届研讨会上,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解教师心头之惑。 四种“课堂话语” 其实,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源远流长。 从孔子的“愤悱启发”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从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到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从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到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几乎所有教育学者都试图破解课堂教学的奥秘,并为此贡献了很多知识与智慧。但朱永新认为,“绝大部分一线教师仍然没有找到‘芝麻开门’的方法。”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当代中国的教育界人士也积极投身其中,研究不辍,出现了四种主要的“课堂话语”:“公开课的课堂话语”、“面向应试的课堂教学话语”、“民间校本课堂教学话语”、“学院派课堂教学话语”。 “公开课占据了公开的、桌面上的话语,面向应试的课堂教学话语则成为桌面下的更日常、更普遍的事实话语。”朱永新表示,“这两种课堂教学话语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理想课堂话语。” 而后两种话语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所接受。它们是以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为代表的民间标本课堂改革话语和以叶澜、钟启

泉、王荣生、顾泠沅等人为代表的课程理论+实验的学院派课堂教学话语。 在朱永新看来,民间的课堂实践正成为热潮,日渐从教师的表演改变为学生的学习,从少数课的卓越表演改变为追求每一堂课的实效,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值得注重和尊敬”。 而学院派的话语因其复杂性,一线教师难以理解与掌握,“课堂占有率”还很小。“但因为这种话语的历史深度,以及科学的态度,它或许是最有生命力的,并能对明天的课堂教学产生长远影响。”朱永新说。 一个“自我定位” 为了构筑理想课堂,新教育对以上四种课堂话语实行了研究性理解、批判性吸收、创造性调和。目的是提出新教育课堂话语的自我定位——想要拥有优质公开课的课堂活力,但更想让活力表现于日常的课堂中;想拥有应试课堂话语同样想要的成绩,但希望是以一种人性的、人道的、科学的方式来实现;想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民间标本课堂改革话语一样,是简明的、基于自身的,但也希望它是能够经得起学理解释的;希望是能被高度理论化的,但更注重应用于实际的课堂上。 拥有这样一个理想的课堂,“‘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幸福生活’才有了根。”朱永新说。 他认为,如果课堂不能给学生以智慧的挑战、情感的共鸣、发现的愉悦,而仅仅让他们成为一个容器消极地接受、被动地应付,学生一

新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新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项教育行动,一个教育梦想,它的提出在教育界掀起了对教育本身重新思索的浪潮,说新教育是一场教育革命并不为过。下面是美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 新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 近几年中国正在全方位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新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新教育实验的课程对教师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以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某些仅仅在形式上表现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创设实质性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学习环境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怎样打造高素质的教师?新教育实验逐渐摸索出一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我深有体会的是前两点,因为这两点我们能够从自我做起。 -----专业写作 《新教育》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

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日常的工作中,自认为整天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上的挫折与失落。可是很多时候,自己只是激动一下,兴奋一刻,难过一阵,后悔一回……也没有付诸笔端,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现在想来,真为曾经流逝的岁月而感慨,真为逐渐模糊的记忆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成为新教育实践中的“有心人”,要及时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等。因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成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千百年来社会、学校和家庭达成的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提醒世人:“这个世代和前一世时代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以前工作的开始是学习的结束,当下的社会则是工作的开始就是学习的开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如果离开学校后不再持续学习,这个人一定会被淘汰!因为未来的东西他全都不会。”因此,今天多读几本书,就是为自己的未来投资。不断追求终身的知识成长,未来才有立足的空间。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不同的是,今天的我会更加珍惜时间读书学习的机会。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学习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读书,用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争做一个永远富有魅力的老师。

朱永新理想课堂的六个度

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六纬度”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明确提出理想课堂的六个纬度,简称“六度”: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练习度。 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英语教师宝库”中有一本书名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LEARNER-BASEDTEACHING),该书作者认为,课堂教学需要“提倡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力图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并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也就是说,如果课堂上“满堂灌”,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思想。在这个定义上,我主张日常的课堂教学,学生发言与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二分之一。 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吉尔·哈德菲尔德(JillHadfield)在《课堂活力》一书中说:“班级里可能充满了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也可能是沉默、不快、矛盾和敌意。”前者无疑是亲和度高的表现,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 自由度,即学习的方式上更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不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辩等。这无疑是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 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整合度不高的课堂教学,往往把完整的知识支离破碎。如语文教师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历史教师把事件从时代背景中游离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被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 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学生是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的。学习的效率与成果如何,取决于在互动与活动过程中能否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能动器官。所以,一堂好课,不在于其有条不紊、不在于其流畅顺达,而在于其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 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当生活成为教与学的内容,当社会成为广阔的课堂,生命就能在其中得到进一步舒展与绽放,课堂的广度与深度就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六个纬度主要侧重于从学生的学习过程评测课堂。

新教育核心理念

新教育理论内涵 1.核心理念: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2.价值取向: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成长着,并快乐着;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3.基本原则:(1)实践性原则,强调操作;(2)生成性原则;强调过程;(3)发展性原则,强调创新;(4)客观性原则,强调真实;(5)公益性原则,强调开放。 4.三大假设:(1)“十大行动”是“教育共同体生活世界改造”的理想通道;(2)理想的教育实验不仅会改变作为因变量的被试,而且会促成实验活动主体自身的不断提高和完善;(3)随着“新教育实验”的不断推进,多元的、不同层级的教育共同体会在交往理性与交往道德上达成共识,会逐步形成这支团队所特有的科研机制与制度文化,进而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论话语和实践范式,诞生“新教育学派”。 5.四重境界(1)使实验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2)使实验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3)通过实验使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4)通过实验使学校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6.五大观点:(1)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2)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3)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4)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5)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7.十大领域: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第七章新教育的理想课堂

第七章新教育的理想课堂 一、理想的课堂含义:是指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二、理想课堂的三个层次? 1、有效课堂研究; 2、对课堂的多元文化理解; 3、风格与个性的课堂 其中有效课堂强调日常课堂教学研究的三项基本任务,即:学校里的日常教学研究不应该是为了上好表演性质的公开课、竞赛课而进行的,而应该是为了提升每一个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应该是为了赛课作准备而开展,而应该是为了改进每一堂课的质量而进行教研——包括识字课、计算课、复习课、试卷讲解课在内的所有学科教学;不应该只关注到几个课堂上有精彩发言的学生,而应该关注、检测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四种课堂话语是什么? 1、公开课的课堂话语; 2、面向应试的课堂教学话语; 3、民间校本课堂教学话语; 4、学院派课堂教学话语。 四、理想课堂的六个度是什么? 1、参与度; 2、亲和度; 3、自由度; 4、整合度; 5、练习度; 6、延展度 五、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是什么? 朱永新描述的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个框架分为教学目标、预习作业、个体学生学习清单和教学板块。“预习”被朱永新称为这个框架的一大特色,“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不应只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应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教师列出个体学生学习清单,也是为了重新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 教学板块则要求课堂清晰划分若干板块,注上每个板块要解决的目标及可能所需时间,在讲究必要的节奏、方式的灵活多样的基础上,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 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可以朗读出来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朱永新认为,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性的)。 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只是提供我们观察课堂、理解课堂、构筑课堂的一组模型,一组阶梯式的范型。这组范型,是新教育实验对课堂教学持久思考、实践的又一个里程碑——从里程碑这个字面的最初意义上来理解。它是继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的六个度和新教育有效教育框架之后,新教育实验在课堂教学及课程方面诸种思考与探索的一个小结。 第八章新教育的每月一事 1月,让我们学会吃饭; 2月,让我们不闯红灯; 3月,让我们一起去种树; 4月,让我们去踏青! 5月,让我们学会扫地!

“新教育”构建理想课堂阅读分享

“新教育”构建理想课堂阅读分享 伊洛中学秦巧红 这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后喻”这个名词。后喻,指当下所处的后喻时代。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对社会关系变迁进行了分析,将人类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其中前喻文化时代的知识传授通常是长辈传晚辈,晚辈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时代的知识传授通常是同辈相传,长辈晚辈相隔较远;后喻文化时代的知识传授通常是晚辈传长辈,长辈向晚辈学习。那么,后喻时代的课堂就是要求我们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那么教师才可能把课堂的主动权交出来,由一个无所不能的主导者变成一个协助者的角色。再说在现在这个社会中,一个教师不可能是万能的,他不可能接触方方面面的知识,而孩子们在这个信息量特别大的社会中,一个孩子,两个孩子,十个孩子,几十个孩子,他们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在课堂上,当他们意识到他们的主体地位的时候,他们就能够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和老师共同的去面对,去解决一些新知识、新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成功地完成了我们老师的角色互换。 另外理想课堂要求我们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我们准备一节课的时候,要关注知识系统的完整。不能仅仅关注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我们要关注的是这节课在这个学科、在这一年级的、这年度的学习中处于哪一个点,跟其他相关的知识点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因此,教师的心中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课程。另外,要关注时间上的完整。即我们备课的时候既要考虑课前、课中,还有课后。因为一节完整的课并不单单指的是课上的四十五分钟,还有前期的准备,中间的实施以及后期的补充延伸等。再者,完整的课堂也要是人员的完整。那么我们在课堂上,除了教师,学生还应该考虑到在学生背后起作用的父母等相关人员。只有做到课程的完整、时间的完整和人员的完整这三个方面的要求,这节课才能说是一节完整的课,才能说是一个理想的课堂。 课堂要求完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又何尝不是一个完整的历程呢。当我们出生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在这一生中,我们都是由一个一个日

谈新教育下的理想课堂:实现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的统一

谈新教育下的理想课堂:实现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的统一 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要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笔者从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的统一的角度,谈谈对理想的课堂的理解与感悟。 “新教育实验”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探索性实验改革。他所描述的构建理想课堂是指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笔者认为理想课堂需要实现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的统一。 理想課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同时,高效课堂又体现个性课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能体现教师独特的个性特点,让教师个性得到张扬,更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实现学生个性的激发。所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构建理想课堂,实现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的统一: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实现教学个性与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师实现高效课堂必须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学生的学习个性的有机统一。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的教学个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突出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继而形成教师个性,是构建个性课堂的前提。在个性课堂上才可以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精心备课 课堂教学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个性差异,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或情境。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备课必须心目中有学生。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在备好教材,备好学生的基础上,要准确的预计到课堂教学中因学生个性差异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情况,设想好应变的措施,以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

1新教育之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1新教育之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榆中县萃英学校新教育之构建理想课堂 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局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确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新思路。努力实现理想课堂,让教学研究为理想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基本理念 (一)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学困生”。 (二)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树立“先学后教,合作高效、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观念。 (四)授课中体现精讲多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训练支配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

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努力达到课堂操作的基本要求:(一)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二)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三)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四)实现“三会”—学会、会学、会用 (五)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从而达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确立模式 我校尝试构建“五部教学”理想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操作落实“五环节”。 “五环节”即“导、学、议、示、升”。 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好的导课设计,意味着成功了一半。这里因科目、课型不同,采用复习旧知、迁移类推、谜语、儿歌、讲故事等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预习反馈,找出问题。预习因教学内容不同分课前预习和课内预习两种,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师都要进行预习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师课内检查预习情况,找出哪些问题学生会,哪些问题学生不会。做到心中有数,为精讲做准备。 议:尝试探究,点拨升华。对找出的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来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对好的做法和困惑之处可以用口头、板书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集体学习探究。 示:练习展示,巩固新知。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练习,采用多种形势

“构筑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构筑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教育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指导,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幸福工作,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 二、实验目标 1.理想的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不是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全程参与(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和有效参与(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不能是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的参与是激发其思维的基本前提。在这个意义上,我主张一般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发言与活动)时间不能少于二分之一。 2.理想的课堂,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上可能是愉悦、欢乐和合作的,也可能是紧张、沉默和不快的,“情不通则理不得”,良好的合作是课堂成功的基础。 3.理想的课堂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我们的课堂如战场,强调是严明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几分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几许神采飞扬。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允许交头接耳、与师争辩,是违背自由原则的。 4.理想的课堂,切忌过度的“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支离为鸡零狗碎,如语文老师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 5.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6.理想的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三、实施办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