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一)天气图与气象卫星云图

用于分析大气物理状况和特性的图统称为天气图。通常专指表示某一时刻、在一大范围地区内的天气实况或天气形势图,是根据同一时刻各地测得的天气实况,译成天气符号、折合数字,按一定格式填在空白地图上而制成。主要有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两种。前者填写的数值和符号有海平面气压、气温、露点、云状、云量、能见度、风向、风速、现在天气、过去天气等。根据图上气压值绘出等压线,结合温度、露点、天气现象标出各类天气系统和天气形势及其天气分布等。后者填写有关层次的高度、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根据图上高度和温度值分别绘出等高线和等温线,从而显示出空间天气系统及其天气形势的分布。通过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的三维分析,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

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拍摄发送回来的云的图片,能显示出大范围的云况,是天气预报的参考依据之一。在图上标有经线和纬线,通过分析,能提供各地上空所存在的各种天气系统、追踪系统的移动和发展,并可推断风和其他气象要素的分布。根据卫星上装置仪器的不同,发送来的卫星云图分为红外卫星云图和可见光卫星云图两类。由于卫星云图比较准确、及时、直观,已成为防汛人员了解掌握天气变化趋势和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有力工具。

(二)地面等压线和3000m上空,308线……

在分析地面图时,将气压相等的各站的连线叫做“等压线”。从等压线的分布可以看出高压、低压等气压系统的所在地区,经过比较,就可以掌握它们的动态。在分析高空图时,将某一等压面位势高度相同点的连线叫做“等高线”。由于降水云系主要形成于3000m左右的上空,因而分析700hPa等压面的天气形势尤为重要。气象广播中经常提到“3000m上空,308线在……一线”,指的是700hPa等压面的天气形势,为了便于理解,故称为“3000m上空”,308线就是气压为700hPa,位势高度为3080m(以什米为单位,即位势为308什米)的各地连成的等高线。

(三)高压、高压脊

在分析天气图时,有些等压线是闭合曲线,如果其中心的气压值比周围高,这个区域叫做高压控制的区域,其中气压最高的地方,称为“高压中心”。自高压中心向外,气压逐渐下降。由于沿各个方向气压的下降率不同,所以等压线不是以高压中心为圆心的一组同心圆。气压降得慢的部位,等压线就从高压中心向外凸出,该凸出部分,叫做“高压脊”。在高压(或高压脊)控制的地方,空气由于受地球自转的作用,不断沿顺时针方向向外流散,在它的上空,就会有空气下沉补充流走的空气。高空空气在向低空流动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空气中的水汽(或云滴)就会不断蒸发,同时也使地面的水汽和尘埃不易上升凝结。所以,在高压中心附近,一般都是晴到少云天气。

(四)低压、低压槽

在分析天气图时,如果闭合等压线内的气压比周围低,就称为低气压(简称“低压”)。低压区域内气压最低的地方,叫做“低压中心”。自低压中心向外,气压逐渐升高,但是沿各个方向气压的升高率不同,气压升高缓慢的部位,等压线就自低压中心向外凸出,该处的气压低于毗邻三面的气压,形似凹槽,故称“低压槽”。和高压的情况相反,低压周围的空气是呈逆时针方向向内流动的,由于受到地面的阻挡,流向低压中心的空气只能向上流动,形成“上升气流”,并把近地层的水汽和尘埃带到高空。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冷却凝结为云、雨。所以在低压系统影响时易出现阴雨天气。

(五)倒槽、气旋波

低压槽一般自低压中心伸向偏南或西南方,槽向北或东北方向开口。若低压中心伸向北或东北方向,槽向南或西南开口,地面天气图上等压线呈“∧”型的低槽叫做“倒槽”。如果在低压的西北侧有冷空气侵入,东南侧有暖空气绕低压中心旋转运动,这样的低压中心,就叫“气旋波”(或叫“气旋”)。

(六)槽线、切变线

槽线,就是连结自低压中心到低压槽内气压最低的点而成的一条线,通常呈东北~西南向或北~南向,槽线的两侧风向有明显转折。在水平方向,槽前盛行西南暖湿气流,槽后为干燥的西北气流。在垂直方向,槽前有上升运动,如水汽充沛,常产生降水;槽后为下沉气流,天气转晴。

在槽线的两侧有明显的温度差异和风向的转变。如果在某一地区范围内,只有风的转变,没有明显的温度差异,这就叫“切变线”。当切变线形成后,由于两侧风向、风速的不一致,使切变线区域内形成辐合带,使大量气流上升,因此在切变线影响下,常出现阴雨天气。

(七)冷锋、暖锋、静止锋

性质不同的冷暖气团相遇而形成的交界面,通称“锋面”。锋面分冷锋、暖锋、静止锋等。因为锋面附近,是冷暖空气

的交会地带,因而这里往往伴有云、雨或大风等天气现象。

冷锋,就是冷空气势力较强,冷气团向暖气团地区前进,它们的交界面叫做“冷锋”(意即冷空气前锋)。冷锋一般向南到东南方向移动,冷锋过后冷空气逐渐占据原来暖空气控制的地区,冷锋影响前,一般吹东南风或南到西南风,气压降低,湿度增大,气温较高。冷锋影响时,风向转偏北,气压逐渐升高,湿度减小,气温下降,一般会出现降水,夏季往往有雷阵雨,有时冷空气分股南下,第一条冷锋过境后不久,还会有第二条、第三条冷锋过境,后来的冷锋叫做“副冷锋”。

暖锋:是暖空气势力较强,向前推进,冷空气后退,锋面一般向北到东北方向移动,暖空气逐渐占据原来由冷空气控制的地区,这种锋面叫做“暖锋”。暖锋影响前,一般吹东到东南风,风力增大,气压下降,天气转阴有雨;暖锋过境后,风向转南到西南,气压仍有所下降,温度升高,湿度较大,阵性降水会停止转多云,有时有雾。

静止锋:是由于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使两者之间的界面呈静止状态的锋面,叫静止锋;有时锋面移动缓慢或在冷暖空气之间来回作小的摆动,呈准静止状态,称“准静止锋”。如果静止锋在某地区停留时间较长,受它影响的地区将连绵阴雨。静止锋以北到高空切变线以南的地区,通常为大片雨区。淮河以南六七月份的梅雨,就是受江淮流域静止锋和高空切变线影响的结果

(八)梅雨

每年六七月间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地区一般都有一段持续阴雨天气或降水集中时段。这一时期,由于大气环流的季风调整,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江淮流域持续交绥,形成一条东西向准静止锋,一般称为梅雨锋,造成阴雨连绵和暴雨集中的天气。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期,故称“梅雨”或“黄梅天气”;又因这时高温高湿,衣物容易霉烂,又称“霉雨”。在梅雨时期,从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维持一条稳定持久的雨带。雨带中的暴雨分布不均匀,常有数个暴雨中心。梅雨锋的暴雨强度一般比台风暴雨要小得多,但由于梅雨锋持续时间长,暴雨面积广,造成的洪涝灾害范围一般比台风要大。如1991年江淮流域梅雨期持续约56天,长江下游、太湖、淮河等地区出现了暴雨天气和严重的洪涝灾害,受灾害面积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受灾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太湖、里下河、滁河、秦淮河地区均出现历史最高水位。

形成梅雨锋暴雨的大气环流条件

一般包括:①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②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气。梅雨锋暴雨是不同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定地区的特殊天气,大气环流的变异性,导致各年梅雨期开始有迟有早,梅雨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梅雨锋不明显,出现“空梅”,形成干旱天气。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九)副热带高压

常年位于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高气压带,简称副高。它受海陆分布影响,常分裂为若干有闭合中心的高压单体,在等压面图上,等高线呈椭圆形状,长半轴略与纬圈平行。各副热带高压单体通常以地理位置命名。影响中国天气的主要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的一环,一般称为西太平洋副高,它常呈东西带状,大范围的旱涝变化与它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夏季,在西太平洋副高控制区内盛行干旱天气,西北部边缘是副高与西风带波动相互作用地区,盛行西南风,是中国夏季风的主要水汽通道,有低涡、切变线和气旋波等低压系统活动,也是中国夏季主要雨带分布区。雨带约位于500hPa副高脊线以北8个~10个纬距处。西太平洋副高脊线所在的纬度位置和副高强弱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中国主要雨带的季节位移与副高季节变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一般年份,冬季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在北纬15度附近,雨带位于华南沿海一带;春季脊线开始缓慢北移,低纬地区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雨带移至南岭附近,华南雨季开始;初夏,西太平洋副高出现第一次北跳,脊线位于北纬20度至25度。雨带移至江淮流域,出现梅雨季节。7月中旬前后,副高出现第二次北跳,脊线在北纬30度附近,雨带移至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8月下旬以后,副高开始南撤,雨带随之南移;但这种变化各年差异甚大。副热带高压除南北进退以外,还有东西摆动,造成中国历年旱涝分布不均的复杂多变现象。

(十)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中心气压最低而气温最高。

台风分级。台风按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进行分级。过去中国气象部门将8级至11级风称为台风,12级和12级以上的风称为强台风。1989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统一分级方法,近中心最大风力在8级~9级时称为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0级~11级时称为强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时称为台风。为了叙

述简单,以下仍统称为台风。

台风路径。台风路径大致可分为三类:①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②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近年来对江苏影响最大的“9015”和“9711”号两次台风,都属此类型。

③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

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大风。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以上。②暴雨。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一般能产生150mm~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产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号台风在淮河上游产生的特大暴雨,创造了中国大陆地区暴雨极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③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9608”和“97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的高潮位。

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过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圆形涡旋半径一般为500km~1000km,高度可达15km~20km,台风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外围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最大风速区,平均宽8km~19km,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最常见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状,直径约10km~70km不等,平均约45km,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

台风编号。中国把进入东经150度以西、北纬10度以北、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8级的热带低压,按每年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这就是我们从广播、电视里听到或看到的“今年第×号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十一)龙卷风

龙卷风是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龙卷风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s~200m/s,最大300m/s,比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大好几倍。中心气压很低,一般可低至400hPa,最低可达200hPa。它具有很大的吸吮作用,可把海(湖)水吸离海(湖)面,形成水柱。由于龙卷风内部空气极为稀薄,导致温度急剧降低,促使水汽迅速凝结,这是形成漏斗云柱的重要原因。漏斗云柱的直径,平均只有250m左右。龙卷风产生于强烈不稳定的积雨云中。它的形成与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冷空气南下、地形作用等有关。它的生命史短暂,一般维持十几分钟到一二小时,但其破坏力惊人,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建筑物吹倒,或把部分地面物卷至空中。江苏省每年几乎都有龙卷风发生,但发生的地点没有明显规律。出现的时间,一般在六七月间,有时也发生在8月上、中旬。

(十二)冰雹

冰雹是从雹云(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冰球或冰块,大的有小碗口大,常与雷雨、大风同时出现。冰雹发生前,天气闷热,气压下降很多,最高气温可达30℃或以上。雹云呈黑色,底部发红,雷声如推磨隆隆不断。形成冰雹的天气形势往往是华东沿海上空为低压槽,在华北上空有冷性低压东南下,地面图上暖性低压内有冷锋南移,并在午后到傍晚时影响。冰雹降在雹云移动的路径上,所以有“雹打一长线”的说法。影响江苏省的冰雹,多半发生在六七月份。冰雹路径有两条:一条是产生在徐淮地区或盐城北部的冰雹,向南移动。另一条是产生于安徽省中部的冰雹,向东南偏东方向移动。受冰雹袭击的地区,庄稼、房屋会被砸坏,甚至造成人畜伤亡。

(十三)人工降水

人工降水是用人工方法促成云层产生降水、增加降水或改变降水分布的措施。目前,主要从改变云的微物理过程着手,在冷云中用人工冰核或强冷却剂诱发冰晶效应;在暖云中则用大颗粒质粒或大水滴加强云内水滴的重力碰并增长过程,从而达到降水的目的。(来源:淮安市水利局)

什么是气旋:低气压就是气象工作者所说的气旋。(气旋分类的方法很多,通常按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区或热力结构进行分类。按地区不同,可分为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极地气旋性涡旋等;按热力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冷性气旋和热低压等。温带气旋大多数属锋面气旋。热带气旋和地方性热低压属暖性低压。发生在热带洋面上强烈的气旋性涡旋,当其中心风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称为台风或飓风;当其移入温带后,将逐渐具有温带气旋的特色。

锋面气旋锋面气旋是由锋面上的波动产生的,多发生于温带的极锋(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的交界面)之上,这种波动也称气旋波。温带地区的降水大部分同锋面气旋有关,气旋活动的频次、强弱对人类最密集的温带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它是最受)

重视的天气系统之一。在北半球,低压系统围绕中心作逆时针旋转,按其热力性质不同,一般把它分为三类。即温带气旋、副热带气旋和热带气旋。温带气旋主要出现在副热带高压北边的中高纬地区,热带气旋是发生于同一性质的热带海洋大气中,副热带气旋是在低纬地区活动的冷性低压系统,它主要出现在冬末春初。

科里奥利力

流向极地的暖空气及流向赤道的冷空气(这些气流

运动使地球上热量分布得以平衡)是引起所有运动的推动力。然而为了理解大气总环流,我们还必须考虑地球的自转。风通常是根据在地球上静止的观测者的观点来描述的。由于这一参考系,即地球是不断旋转的,所以在静止参考系中直线的运动,对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似乎变得弯曲了。这一效应叫做科里奥利力,这是根据法国数学家加斯帕德·古斯塔夫.科里奥利而命名的。风遵循这一流型而吹:在北半球风向偏右,在南半球偏左。所以,地球自转产生西风、东风以及南风、北风。

大尺度的大气运动主要是因地球目转才存在的。尤其要指出,由于气压和科氏力相互作用而平衡,才使空气倾向于作匀速运动。这种受到平衡的风就叫做地转风。因此,空气基本上是沿压力等值线即多压线运动的。由于这一重要关系,所以对大气中气压分布的分析是气象工作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天气系统

气团系统

气团与天气

单一气团天气晴朗稳定

不同性质气团交界地带天气多变

影响我国的气团

冬季:极地大陆气团

夏季:热带海洋气团和赤道气

锋面系统

锋面与天气

锋面过境前后天气受气团影响

锋面过境时出现阴雨、风雪等天气我国常见的锋面系统

(低压)气

旋和(高压)

反气旋系统

低压(气

旋)系统

多阴雨天气

锋面常与地面气旋联系在一起,

叫锋面气旋

高压(反气旋)系统:多晴朗天气

我国常见的气旋、反气旋系统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影响我国的锋面系统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受冷锋影响;

?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是快行冷锋形成的;?

江淮流域初夏(6月)的梅雨季节是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形成的;

?

云贵高原冬季天气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昆明位于暖空气一侧,天气温暖;贵阳位于锋面控制地区,

阴雨连绵。

我国受气旋和反气旋影响

的典型天气

受气旋影响的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台湾、浙江等)的台风天气

受反气旋影响的天气:7月,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我国北方的“秋高气爽”天气。

不同环流控制下的天气

温暖湿润

辐合上升

热低压

热力

赤道低压带

干燥NE(N)SE(S)温暖干燥三合力低纬信风带干燥下沉辐散

热高压

动力副热带高压带温和湿润

SW(N)NW(S)温和湿润三合力盛行西风带

温和湿润

辐合上升

冷低压

动力副极地低压带寒冷干燥NE(N)SE(S)

寒冷干燥三合力极地东风带

寒冷干燥下沉辐散

冷高压

热力

极地高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性质)气流运动方

向特征成因气压带、风带

名称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同左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成因带来丰沛的降

因地形阻挡,影响较小给我国东部带来将丰沛的降水加剧我国北方的寒冷对气

候的

影响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

半岛、我国西南地区

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

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东南侧地区、日本、朝鲜半岛等地

分布地区西南季风

东北季风

东南季风

西北季风

风向

赤道印度洋洋面蒙古、西伯利亚副热带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源地夏季风冬季风夏季风

冬季风

南亚季风东亚季风

2月(N)8月(S)

1月(N)7月(S)最冷月

季节分配年降水量

最热月

日较差和年较差

分配均匀

多8月(N)2月(S)较小海洋性气候

不均,夏季较多

7月(N)1月(S)较大

大陆性气候降水

气温

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迎风坡地形雨

背风坡雨影区

地形雨示意图

受洋流影响的气候实例

?

暖流影响实例

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巴西东部沿海热带雨林气候;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气候湿润;

北美太平洋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马达加斯加到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等。

?

寒流影响实例

秘鲁沿岸气候干旱;东亚北部冬季气候严寒,海水结冰;

东澳大利亚沿海气候干旱等;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二)

二、城市建设与气候资源:

1、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所有建筑都有较好的光照条件,街道应与子午线成___________

夹角;2、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工厂应布局在

__________________

,在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季风气候区,工厂应布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盛行玫瑰风向的地区,工厂应布局在当地最___

风频的风向的_______。30o~60o盛行风向的下风向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小上风向返回

返回

扬州大学期末考试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解释题 昼夜形成的原因:1、地球本身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2、太阳光在同一时间内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表面积3、地球的自转! 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的倾斜角【太阳高度角在变化各地获得的热量也在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角度越大热量越多昼越长】 天空的蔚蓝色:当天空晴朗时,大多数质点比较小时,发生了一种有选择性的散射,其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更容易被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蔚蓝色 阴天的乳白色:阴天或有雾时,大气质点较大时,发生了一种无选择的,同程度的粗粒散射【阳光是复合光,看起来是白色的】 秋冬耕制过的地块易有霜出现:粗糙不平的下垫面比平滑下垫面的地面有效辐射要大,地面温度特别低,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形成了霜 气旋多阴雨天气的原因:在摩擦层,由于摩擦作用,气旋中的气流在逆时针旋转(北半球)的同时向中心辐合,产生上升运动,空气绝热冷却,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多晴好天气的原因:在摩擦层,由于摩擦作用,反气旋中的气流在顺时针旋转(北半球)的同时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产生下沉运动,空气绝热增温,致使反气旋氛围内的广大区域无云或少云,多晴朗天气。 【补充】 碰并增长(吞并现象):云滴在大气的上升、下降及乱流混合作用下发生相互碰撞并合并成较大云滴的过程。【名词解释同时在出现在降水的形成过程中】 洋流:指大规模的海水的定向流动 暖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称为暖流,影响所到地区冬季偏暖,气温年变幅小,降水略多寒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称为寒流,影响所到地区冬季寒冷,气温年变幅大,干燥,降水少 盆地气候年较差大,趋于严酷 高山气候年较差小,趋于温和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原因:气流被迫抬升,温度降低,水汽压饱和】 中国气候: (1)季风气候明显表现在: 1、风向的转换上:夏季偏南风,冬季偏北风 夏季风渐进3~6月北进,7~8月控制我国(盛行) 冬季风突进9~10月南下,11~12月控制我国(盛行) 2、气温上的反映:我国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大 3、降水上的反映:1、雨季起止日期与夏季风的进退日期保持一致 2、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以夏季为多 3、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减 (2)大陆性强: 1、大陆度(K):【名词解释和公式不说了……】K>=50为大陆性气候,K越大大陆性越强;K<50为海洋性气候,K越小海洋性越强 2、我国大陆度的分布:我国除东南沿海狭窄地带外,绝大部分地区的K值均>=50,新疆、内蒙、东北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区 (3)温较差异大 1、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大

气象学名词解释

二、选择与填空题整理 1.对流层中温度的变化是:【随海拔高度的降低温度升高,湿度加大。】 2. 光合辐射的有效波长:【0.4~0.7um】 3.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作垂直上升运动时,当r > rd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r相对湿度,rd饱和差,r越大越不稳定) 4.在一天中,土壤表层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将出的是时候】 5.夏热冬冷,春温高于秋温,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是:【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6.在北半球吹地砖风时,背风而立,则低气压在:【左边】 7.暖锋过境,降水区一般出现在:【锋前】 8.在北半球海洋航行,遇到台风威胁时,应驾船驶往风向的【右边】才能脱离危险。 9.昆明四季如春的主要原因【受滇黔准静止锋的影响】 10.每年3月21日前后出现的节气是【春分】 11.根据温度、水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可将大气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11.空气的饱和差也是反映空气湿度的物理量,当饱和差【小】,空气湿润,当饱和差【大】,空气干燥。 13.气温日较差表示【一天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14.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可把植物分为【喜光】【耐阴】 15.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引起气候变化的现象称【季风】 16.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多雨】 17.根据冷锋移动数度的快慢,可将其分为【急行冷锋】和【缓行冷锋】 18.中国气候的特征有【季风明显、大陆性很强、气候类型多样性】 19.贵州气候的三大特征是【季风性】【高原性】【多样性】 20.小气候的改善主要措施:【灌溉】【翻耕】【镇压】【垄作】及【间作】 21.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短波的蓝紫光散射的结果】 22.我国新疆的瓜果甘甜可口,最主要的人原因是【光照强度强】 23.“十雾九晴”或“雾兆晴天”主要指的是【辐射雾】 24.相对降水率变大说明【旱涝可能性大】 25.逆温出现说明大气是【稳定】 26.随着绝对湿度的增加,露点温度【增大】27.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28.世界有名的大沙漠都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带】 29.水分凝结的两个条件是【有凝结核存在】【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 30.气压场的基本形式有【低气压】【低压槽】【高气压】【高压槽】 31.根据气团的移动,可把锋分为【暖锋】【冷锋】【准静止锋】【锢囚锋】 32.表示季节变化的节气有【立春】【夏至】【秋分】【冬至】 33.季风气候的特点【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高温多雨富有海洋性,冬季寒冷干燥富有大陆性】 34.影响我国的主要起团有【极地气团】【热带气团】【赤道气团】【变性的下降气团】【变性的热带海洋气团】【热带大陆气团】【赤道海洋气团】 35.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下垫面因素】【大气环流因素】【人类活动因素】 35.作用于风的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惯性离心力】 36.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夏季多余,冬季干燥,东南多雨,西北干旱】 37.我国属于【亚热带草原湿润季风气候】 38.大气中的O3主要集中在【平流层,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39.大气中的水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40.反射率的日变化是早晚大,中午小,其原因是【太阳高度角决定的】 41.露点温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42.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百帕。 43.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地带称为【锋面】 44.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之一是【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 45.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台湾北部】 46.贵州辐射能以【西部】最多。 47.干燥疏松的土壤其表土【升温和降温都快】 48.空气中的CO2和H2O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所以称作【温室气体】 49.导热率大的土壤,其热量传递【快】,地面温度日较差【小】 50.暖锋降水在【锋前】,冷锋降水在【锋后】 5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工业地区和大都市局部地区作用更加显著,产生城市【热岛效应】 52.水面蒸发与气温和【饱和差】成正比,与【气压差】成反比。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一)天气图与气象卫星云图 用于分析大气物理状况和特性的图统称为天气图。通常专指表示某一时刻、在一大范围地区内的天气实况或天气形势图,是根据同一时刻各地测得的天气实况,译成天气符号、折合数字,按一定格式填在空白地图上而制成。主要有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两种。前者填写的数值和符号有海平面气压、气温、露点、云状、云量、能见度、风向、风速、现在天气、过去天气等。根据图上气压值绘出等压线,结合温度、露点、天气现象标出各类天气系统和天气形势及其天气分布等。后者填写有关层次的高度、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根据图上高度和温度值分别绘出等高线和等温线,从而显示出空间天气系统及其天气形势的分布。通过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的三维分析,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 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拍摄发送回来的云的图片,能显示出大范围的云况,是天气预报的参考依据之一。在图上标有经线和纬线,通过分析,能提供各地上空所存在的各种天气系统、追踪系统的移动和发展,并可推断风和其他气象要素的分布。根据卫星上装置仪器的不同,发送来的卫星云图分为红外卫星云图和可见光卫星云图两类。由于卫星云图比较准确、及时、直观,已成为防汛人员了解掌握天气变化趋势和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有力工具。 (二)地面等压线和3000m上空,308线…… 在分析地面图时,将气压相等的各站的连线叫做“等压线”。从等压线的分布可以看出高压、低压等气压系统的所在地区,经过比较,就可以掌握它们的动态。在分析高空图时,将某一等压面位势高度相同点的连线叫做“等高线”。由于降水云系主要形成于3000m左右的上空,因而分析700hPa等压面的天气形势尤为重要。气象广播中经常提到“3000m上空,308线在……一线”,指的是700hPa等压面的天气形势,为了便于理解,故称为“3000m上空”,308线就是气压为700hPa,位势高度为3080m(以什米为单位,即位势为308什米)的各地连成的等高线。 (三)高压、高压脊 在分析天气图时,有些等压线是闭合曲线,如果其中心的气压值比周围高,这个区域叫做高压控制的区域,其中气压最高的地方,称为“高压中心”。自高压中心向外,气压逐渐下降。由于沿各个方向气压的下降率不同,所以等压线不是以高压中心为圆心的一组同心圆。气压降得慢的部位,等压线就从高压中心向外凸出,该凸出部分,叫做“高压脊”。在高压(或高压脊)控制的地方,空气由于受地球自转的作用,不断沿顺时针方向向外流散,在它的上空,就会有空气下沉补充流走的空气。高空空气在向低空流动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空气中的水汽(或云滴)就会不断蒸发,同时也使地面的水汽和尘埃不易上升凝结。所以,在高压中心附近,一般都是晴到少云天气。 (四)低压、低压槽 在分析天气图时,如果闭合等压线内的气压比周围低,就称为低气压(简称“低压”)。低压区域内气压最低的地方,叫做“低压中心”。自低压中心向外,气压逐渐升高,但是沿各个方向气压的升高率不同,气压升高缓慢的部位,等压线就自低压中心向外凸出,该处的气压低于毗邻三面的气压,形似凹槽,故称“低压槽”。和高压的情况相反,低压周围的空气是呈逆时针方向向内流动的,由于受到地面的阻挡,流向低压中心的空气只能向上流动,形成“上升气流”,并把近地层的水汽和尘埃带到高空。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冷却凝结为云、雨。所以在低压系统影响时易出现阴雨天气。 (五)倒槽、气旋波 低压槽一般自低压中心伸向偏南或西南方,槽向北或东北方向开口。若低压中心伸向北或东北方向,槽向南或西南开口,地面天气图上等压线呈“∧”型的低槽叫做“倒槽”。如果在低压的西北侧有冷空气侵入,东南侧有暖空气绕低压中心旋转运动,这样的低压中心,就叫“气旋波”(或叫“气旋”)。 (六)槽线、切变线 槽线,就是连结自低压中心到低压槽内气压最低的点而成的一条线,通常呈东北~西南向或北~南向,槽线的两侧风向有明显转折。在水平方向,槽前盛行西南暖湿气流,槽后为干燥的西北气流。在垂直方向,槽前有上升运动,如水汽充沛,常产生降水;槽后为下沉气流,天气转晴。 在槽线的两侧有明显的温度差异和风向的转变。如果在某一地区范围内,只有风的转变,没有明显的温度差异,这就叫“切变线”。当切变线形成后,由于两侧风向、风速的不一致,使切变线区域内形成辐合带,使大量气流上升,因此在切变线影响下,常出现阴雨天气。 (七)冷锋、暖锋、静止锋 性质不同的冷暖气团相遇而形成的交界面,通称“锋面”。锋面分冷锋、暖锋、静止锋等。因为锋面附近,是冷暖空气

气象学名词解释整理

气象学名词解释整理 第一章 气压:大气的压力,即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整个大气柱的重量 大气湿度: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 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产生的压力 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 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 饱和差:饱和水汽压-实际水汽压 比湿: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干空气) 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到饱和的温度 降水: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 风:空气的水平运动,是矢量 云量:将地平面以上全部天空划分为10份,被云遮蔽的份数 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第二章 辐射: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指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射能量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太阳光谱: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和观测点地平线(面)间的夹角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日照时数:每日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间 直接辐射: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 散射辐射:经过大气散射后到达地面的辐射 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 大气透明系数:当太阳在天顶时,到达地面与太阳光垂直面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与太阳常数之比 反射辐射:到达地面的总辐射由于地面的反射作用返回大气或宇宙空间 反射率:反射辐射/总辐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 地面净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获得的能量与地面有效辐射失去的能量 第三章 比热: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变化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收或放出的热量 干绝热变化:一团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绝热变化 湿绝热变化:一团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绝热变化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气温直减率:在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用气温垂直梯度表示,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的减低值

最新 森林气象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气象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1、太阳辐射——太阳时刻不断地向周围空间放射巨大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能,简称太阳辐射。 2、蒸发速率——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上蒸发的水量。 3、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4、空气绝热变化——一块空气在没有热量收支时,由于环境气压的变化,引起气块体积改变而导致温度变化称为空气绝热变化。 5、水汽压——空气中由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 6、降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 7、天气——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风、云、雨、雪、冷、暖、晴、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8、小气候——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称为小气候。 9、水平气压梯度力——因地球自转使空气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称为水平地转偏向力。 10、生物学零度——维持生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 11、季风——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产生的以年为周期在大陆与海洋之间大范围地区盛行的随季节而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12、大气温室效应——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其选择吸收作用犹如温室覆盖的玻璃一样,阻挡了地面向外的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 13、太阳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作物产量燃烧所放出的热能与作物生长期中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的百分比。 14、干绝热变化——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称为干绝热变化。 15、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16、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旋涡。 17、雾——当近地气层的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冰晶,弥漫在空气中,使能见度<1km的现象。 18、梯度风——自由大气中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达到相互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19、气候系统——指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20、活动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21、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大气。 2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23、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有一部分向上进入宇宙空间,有一部分向下到达地面,这一部分辐射因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 24、温度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差值称为温度日较差。 25、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的总质量的比值。 26、降水量——从大气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未经蒸发、渗透和径流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厚度。 27、霜冻——在植物生长季节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0度以下,引起植物体冻伤害的现象。

气象学与气候学考试重点

09地信气象与气候学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气象学 P1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对它们进行观测、分析、总结,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再在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修订、逐步提高,这就产生了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气候系统 P1 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 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3.气候系统 P7 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4.太阳常数 P25 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 面积内,1min 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用I0 表示。 5.大气窗口 P32 气在整个长波段,除8—12μm 一段外,其余的透射率近于零,即吸收率为1。8—12μm 处吸收率最小,透明度最大。 6.大气的保温效应 P33 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放射

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由此可看出大气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 7. 地面有效辐射 P33 地面放射的辐射(Eg)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Ea)之差。8.地面的辐射差额 P33 地面由于吸收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而获得能量,同时又以其本身的温度不断向外放出辐射而失去能量。某段时间内单位面积地表面所吸收的总辐射和其有效辐射之差值。 9. 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绝热垂直减温率(简称绝热直减率)。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来说,则称干绝热直减率,以γd表示,即γ。其中表示某一气块。 P39 10.冰晶效应 P63 在云中,冰晶和过冷却水共存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如果当时的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饱和水汽压之间,就会产生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11. 凝结增长 P63 云雾中的水滴有大有小,大水滴曲率小,小水滴曲率大。如果实际水汽压介于大小水滴的饱和水汽压之间,也会产生水汽的蒸发现象。小水滴因蒸发而逐渐变小,大水滴因凝结而不断增大。 12深厚系统浅薄系统 P92 暖性高压和冷性低压系统不仅存在于对流层低层,还可伸展到对流层高层,而且其气压强度随高度增加逐渐增强,称深厚系统。而暖性低

农业气象学名词解释归纳word精品

1、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2、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约为 1.496 x 108km)上投射到垂直于太阳 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太阳常数,目前我国采用的太阳常数值为1382W- m2。 3、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在0。?90°之间变化。 4、太阳方位角太阳方位角是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当地子午线的夹角,表示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 5、太阳赤纬即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6、可照时数可照时数是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日出到日落的总时数,以小时、分为单位。 7、光照时间光照时间是可照时数与曙暮光时间之和。 8、日照百分率日照百分率是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大气质量大气质量通常用太阳光通过大气路径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之比表示,是没有单位的一个数值。 9、大气透明系数大气透明系数是透过一个大气质量后的太阳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太阳辐射强度之比。 10、直接辐射是指直接来自太阳日盘,以平行光的形式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能。 11、散射指太阳辐射被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尘埃、云滴等微粒改变传播方向而投向四面八方的现象。 12、散射辐射指阳光被大气散射后,从天空的各个方向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也称天光漫射。 13、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曲线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14、辐射通量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单位为J ? s-1- m2或W m2。常把辐射通量密度称为辐射强度、辐射能力或放射能力,把入射辐射通量密度称为辐照度。 15、总辐射总辐射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由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组成两部分构成。 16、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有一部分向上进入宇宙空间,有一部分向下到达地面,向下到达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6、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也称净红外辐射或净长波辐射。

气象学名词解释(5)

气象学名词解释(5) 气象要素我们将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以及某些对大气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有显著影响的物理量,统称为气象要素。即气象要素就是表征大气状态和特征的各种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的统称。 能见度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能够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的最大距离。 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霞光霞光按出现的时间分为朝霞和晚霞,是指日出和日落时,天空尤其是在太阳附近的天空和云层所呈现的色彩缤纷的光学现象。 暮曙光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阳处于地平线以下,地面不能接受到太阳直射光,但太阳光可以投射到高层大气,再以散射光的形式到达地面,使地面具有一定的照度。日出前称为曙光,日落后称为暮光,曙光和暮光统称为曙暮光,又称薄明、晨昏蒙影。民用曙暮光的下限为太阳圆面中心位于地平线以下6°,而航海曙暮光和天文曙暮光分别为12°和18°。 蒙气差蒙气即行星大气,由于大气折射,来自天体的光线进入大气时的真实天顶角与人们在地面所看到的视天顶角有所不同,对于这种角度上的差异我们称之为蒙气差。 海市蜃楼当大气出现强烈的温度梯度,大气密度出现反常分布时,由于大气对光线的显著折射作用,与地面实物相比,人们看到的物象会发生位置、距离、大小、形状上的改变,并出现时隐时现、忽近忽远、上下颠倒、左右反向、互相重叠、一物数象等现象,我们将这种奇景幻象称为海市蜃楼。海市蜃楼多发生在海面、湖面和沙漠地区,可分为上现蜃景、下现蜃景和侧现蜃景。 上现蜃景上现蜃景常出现在海面、湖面上,当出现强烈逆温时,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空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急剧减小,光线在折射的过程中向密度大的方向显著弯曲,从而使地面实物的景象向上抬升而显示在空中,形成上现蜃景。 下现蜃景下现蜃景常出现在沙漠地区,由于太阳暴晒而出现强烈增温时,近地层出现上冷下热的剧烈温度梯度,高层空气的密度反而比低层要大,光线在折射的过程中向密度大的方向显著弯曲,从而使地上实物的景象下降到地面之下,形成下现蜃景,下现蜃景通常为倒象。侧现蜃景当大气出现显著的水平温度梯度,空气密度在水平方向上显著不均匀时,大气折射会使物象出现在实物的侧面方向,形成侧现蜃景。 虹当人们背向太阳观看远处的雨幕或雾幕时,常会看到以对日点为圆心、角半径约为42°、宽度约为2°的彩色光弧,称为虹,即主虹,其色彩依次排列,外红内紫。 霓在主虹外侧看到的角半径约为52°的彩色同心光弧,称为霓,又称副虹或二级虹,其宽度约为主 虹的两倍,色彩排列次序与主虹相反,内红外紫,但亮度比较弱。 晕当大气中有由冰晶构成的云或雾遮挡日光或月光时,由于冰晶对日、月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作用, 在日、月周围常会形成彩色的光环,有时还会出现彩色或白色的光点、光弧和光柱,我们将这些现象统称为晕,对其中明亮的光点又称为幻日或假日。晕有22°晕、46°晕、近幻日、远幻日、近幻日环、环天顶弧、环地平弧、内晕珥、日柱、反假日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4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风由山谷吹向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增温慢,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 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

气象学名词解释(3)

气象学名词解释(3) 对流层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特点,并考虑大气铅直运动的状况,可以将整个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自地球表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的最低层,其底部直接与下垫面接触,受地面影响最大,其厚度随地理纬度、季节而有所变化,低纬度地区的平均厚度为17~18km,中纬度地区的平均厚度为10~12km,高纬度地区的平均厚度为8~9km,并且夏季时的厚度大于冬季。对流层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又被称为天气层。 对流层下层对流层的下层又被称为摩擦层、行星边界层,是指自地面到1~2km高度的气层。贴地层贴地层是指从地面到2m高度的气层。 近地层近地层是指从地面到50~100m高度的气层。 对流层中层对流层的中层是指自摩擦层顶到6km高度的气层。 自由大气层对流层中层及以上的大气层受地表下垫面的摩擦影响很小,在研究大气运动时通常可以忽略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因此我们通常将摩擦层以上的大气层称为自由大气层。对流层上层对流层的上层是指自6km高度到对流层顶的气层。 对流层顶对流层顶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的过渡层,厚度为数百米到一、二公里。 平流层平流层是指从对流层顶向上到50km高度的大气层。平流层大气的对流运动十分微弱,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中间层中间层是指从平流层顶向上到85km高度的大气层。中间层大气存在强烈的铅直运动,又称为 高空对流层。 热成层热成层又被称为热层、暖层,是指从中间层顶向上到500km高度左右的大气层。由于大气在太阳紫外辐射和宇宙高能粒子作用下,空气处在高度电离状态,又称为电离层。散逸层散逸层又被称为外逸层,是指自热成层顶向上到大气上界的大气层。散逸层是地球大气圈与 行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空气极其稀薄。 中性层根据大气的电离特性,可以将地球大气层分为三层,自地球表面向上依次为中性层、电离层和磁层,中性层是指自地表向上至60km左右的大气层。 电离层电离层一般是指60km以上至500~1000km左右的大气层。 磁层磁层是指500~1000km以上至地球磁场边缘的大气层。 下垫面地球大气层的底界是地球表面,称为下垫面。 大气上界采用一定的标准,给地球大气层划定一个大致的上界面,即大气上界。习惯上通常以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大气上界,高度为1000~1200km;如以大气密度接近行星际空间的气体密度的高度作为大气上界,则高度约为2000~3000km;如以地球磁层顶作为大气上界,则朝太阳一侧高度约为30000~65000km,背太阳一侧可延伸到约1000个地球半径处。

气象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气象学:研究大气圈中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并直接或间接用之 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聚集在地球周围的气体圈层。 3.气候学:研究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的科学。 4.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 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 期过程。 5.气候:在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某 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6.气候系统: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 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7.温室效应:一些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吸收甚少,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 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而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 8.气溶胶粒子:悬浮着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的统称。 9.液体微粒:指悬浮于大气中的水滴和冰晶等水汽凝结物。 10.气压:大气的压强。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其单位面积上所承 受的大气柱的重量。 11.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纬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值。 12.大气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 13.大气压力:大气中各种气体压力的总和。

14.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15.饱和空气: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一定限度,如 果水汽含量达到此限度,空气就呈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称饱 和空气。 16.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超过这个限度,水汽就要开始凝结。 17.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18.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 19.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 气质量)的比值。 20.水汽混合比: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21.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22.降水: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雪、雨夹雪、霰和冰 雹等。 23.降水量:指降水落至地面后(固态降水则需经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 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mm)为单位。 24.风:空气的水平运动。 25.云: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冰晶微粒或二者混合物的可见聚合群体,底部 不接触地面,且具有一定的厚度。 26.云量: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 27.能见度: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 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28.干空气:不含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的空气。

气象学名词解释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1. 辐射: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成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由辐射所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有时把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 2.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是决定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重要因素。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日出日落时为0,正午时达最大值。 3.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交角。以正南为0,从正南顺时钟向变化为正,逆时针向变化为负,如正东方为-90°,正西方为90°。 4. 可照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间。 5. 光照时间:可照时间与因大气散射作用而产生的曙暮光照射的时间之和。 6. 太阳常数:当地球距太阳为日地平均距离时,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7. 大气质量数: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通过的路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的比值。 8. 直接辐射: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9. 总辐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10. 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太阳辐射光谱成分。 11. 大气逆辐射:大气每时每刻都在向各个方向放射长波辐射,投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2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即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 13. 地面辐射差额:某时段内,地面吸收的总辐射与放出的有效辐射之差。 :1. 温度(气温) 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温度(气温) 与最低温度(气温) 之差。 2.温度(气温) 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气温) 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气温) 之差。 3. 日平均温度:为一日中四次观测温度值之平均。 4. 候平均温度:为五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9. 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气温直减率为负值的现象。 10. 逆温的分类 辐射逆温:晴朗小风的夜间,地面因强烈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从而形成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逆温。 平流逆温:暖空气到冷的地面上,接触冷却,离地面近的降温多,上层受冷地面影响少 下沉逆温:整层空气下沉 锋面逆温:冷暖空气相遇,较轻暖空气上升到冷空气上方 地形逆温: 11. 活动面(作用面) :凡是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 从而能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温度或湿度状况的物质面。

气象学名词解释

太阳能利用率;某一生长季节内,单位面积上作物产量燃烧放出的热能与该时段同一面积上所接收的太阳总辐射(或生理辐射)的百分比。 \ 饱和水汽压;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一定容积的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最大限度时产生的水汽压,就称为饱和水气压 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南北纬30°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大型高压系统。 气候要素;表示气候特征的量值称为气候要素,包括:各种气象要素的平均值;各种气象要素的极端值、变化值,它们出现的频率、时间和分布;一些综合指标,如干燥度、大陆度等。 \;植物的光周期--植物在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昼夜长短产生反应,在特定的时间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等,称为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下沉过程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等原因使纬向气压带分裂成范围较大的闭合高、低压区,称之为大气活动中心; 水汽压--空气中的水汽产生的压力; 寒潮--由于冷空气活动的影响,在整个降温过程中,出现气温在48小时内下降10℃以上,最低温度在4℃以下,陆上有大面积5级以上大风,在中国近海海面有7级以上大风,就称为寒潮; 活动面--由于辐射作用直接吸热和放热,从而影响其上下物质层(包括气层、土层、水层、作物层等)热状况的表面,称为活动面; 气候系统--是一个包含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短日照植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短的白天和长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短日照植物。 蒸腾系数-植物形成一克干物质所需(蒸腾)的水分克数,就称为植物的蒸腾系数。 锋面-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接触的交界面或过渡面。 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气候要素-表示气候特征的量值称为气候要素,包括:各种气象要素的平均值;各种气象要素的极端值、变化值,它们出现的频率、时间和分布;一些综合指标,如干燥度、大陆度等。 保护地-保护地是指在不适宜或不利于作物露地生长的季节和场所,利用保护设施进行蔬菜、花卉和其它经济作物生长的空间地块。 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大气环流-地球上各种规模大气运动的综合状况。 华南静止锋-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与南方的暖空气在华南地区相遇,两者势均力敌,形成的准静止锋面。 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能显示大气中天气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的独立系统。 小气候-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地层及土壤上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称为小气候。 辐射的粒子性-辐射以粒子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辐射的波动性-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为农业气候资源。 气象学:研究地球大气的构造、特性及其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学科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着重于农业生产中的气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的过程。

气象学名词解释

大气物理过程:在地球大气中,始终进行着辐射能的吸收和放射这一特殊的主要矛盾运动,因而造成大气内部的增热和冷却、升压和降压、蒸发和凝结等矛盾运动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气象要素:用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大气的状态和物理现象,所采用的特征量称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下,反映其一定的天气和气候特征。 天气学: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各种气象要素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 气候:是在太阳辐射、下垫面状况、大气环流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大气的多年综合状况。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并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科学。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条件的发生、变化、和分布规律;2、研究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平行观测(联合观测)法:对研究对象和气象要素同时观测同时记录。 干洁大气:将大气中的水汽和固态、液态微粒除去,这样的气体称为理想的干洁空气。(永久的)辐射通量密度E(也称辐照度)---焦耳/秒*米2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太阳高度角h:太阳的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交角,简称太阳高度。 赤纬φ:它是太阳的平行光线垂直照射地球表面所在的纬度值,数值上等于阳光直射点所在地理纬度。 可照时间:是指在没有地形、地物等遮蔽的条件下,太阳中心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到西方地平线落下,一天可能照射的最大小时数(理论最大日照时数)。 实照时数:某一地一天中太阳实际照射的小时数称日照时数(实照时数)。 曙暮光:日出以前、日落以后地面上的一定辐照度和光照度。主要是空气分子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下形成的。 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太阳常数S:在地球大气上界,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大气光学质量(m):大气光学质量是用以表示阳光穿过大气的路程,简称大气质量 散射辐射:经空气质点散射后, 来自于天空方向投射到地面的。 云和水汽也能强烈增加散射辐 射量 地面辐射:是指由地面放射的指 向大气的长波辐射,长波辐射, 属于红外辐射,只有热效应,没 有光效应,地面辐射是对流层 大气的主要热源 地面温度越高,辐射能力则越 强。白天温度高,地面辐射值 大。 大气辐射:长波辐射,红外辐射, 只有热效应,没有光效应。具有 选择性,气温越高,水汽、液态 水的含量越多,大气的放射能力 就越强。 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室效应): 大气易让太阳辐射达到地面而 不易让地面的长波辐射外逸出 大气,从而使地面温度有所升高 的效应 大气逆辐射(Ea):大气吸收地 面辐射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 向四面八方放射,其中射向地面 的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的强度:地面辐 射Eg与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Ea 之差,表示地面与大气在长波辐 射交换过程中地面能量的得失 农业气候相似:即作物生长期 内的气候条件相似,就是要求把 作物引种到气候条件与原产地 相似的地区或条件下栽培,比较 容易成功 日变消失层:随着土壤深度增 加,土壤温度日较差也很快减 小,到达某一土壤温度日较差为 零的深度。 逆温现象:在对流层中当气温随 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分 为:辐射逆温(利于形成条件: 晴夜或仅有高云的夜晚,微风, 山谷或洼地,导热率小、热容量 小的土壤)、平流逆温(当暖空 气运动到冷的下垫面上,使接近 地面的空气冷却而形成的气温 逆增的现象, 温差越大强度越 强) 干空气的绝热变化:干空气在 绝热上升过程中,每改变单位距 离的温度变化称为干绝热直减 率,通常以rd表示。其值约为 1℃/100m 湿空气的绝热变化:湿空气在 绝热上升(或下降)中,每改变 单位距离(也取100m)的温度变 化,称为湿绝热直减率,常以 rm表示 农业界限温度:是指具有普遍 意义,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 农事活动之开始,终止或转折的 温度 积温: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在一定 的温度下开始的,而且是在累积 了一定的温度总数后完成的。这 个一定的温度总数就叫做积温。 生物学下限温度(或生物学最 低温度、生物学零度):作物开 始生长发育的温度。活动积温: Aa= i(ti>B) 有效积温:Ae= (ti-B) 负积温:Ar=i(<0)地 积温:A10= t10i (t10i>B) 空气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 的多少(即空气的潮湿程度)的 物理量 饱和水汽压:一定温度条件下, 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能容纳的 水汽数量有一个最大的限度,此 时空气中的水汽压叫做饱和水 汽压(大小与空气温度正比例相 关) 绝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绝 对含量 相对湿度:天气预报湿度的指 标,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 下饱和水汽压之百分比 露点温度 (露点):当空气中的 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时,降温使 水汽压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单波型:在空气乱流、对流交换 不十分旺盛的地区和季节(温度 变化不大、水分比较充足的海 洋、海岸、寒冷季节的大陆以及 暖季潮湿的地区) 双波型:在乱流、对流交换比较 旺盛的地区和季节(多发生在高 温干燥的地区和季节) 空气湿度的垂直分布:在对流 层中绝对湿度随高度的升高而 减小 农田蒸散:指农田水分输送(土 壤蒸发和植物蒸腾)到大气中去 的总过程,它的数值表示了农田 总的耗水量 水汽凝结物:地面或地物表面 上的水汽凝结物(霜、露、雾凇、 雨凇等。霜和露在晴朗无风或 微风的夜晚,地面和地面物体因 辐射冷却)近地气层中的凝结物 (雾)自由大气中的凝结物(云). 空气的上升运动是云形成和发 展的基本原因 凝结高度:空气上升时绝热冷 却,当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空 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水汽凝结 成小水滴或冰晶形成云,这个高 度称为凝结高度。 垂直降水:从空(云)中降落下 来的各种形态的水分,又称之为 大气降水,简称降水 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 水量,表示降水急缓程度的物理 量 水分循环:从全球范围看,水分 主要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 送、降水和迳流构成了一个封闭 式的循环系统,即水在太阳辐射 作用下,由地球水陆表面蒸发变 成水汽,水汽在上升和输送过程 中遇冷凝结成云,又以降水的形 式返回地表,水分进行这种不断 的往复过程。 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供应要 求最敏感的时期。作物的需水 临界期基本上是孕穗到抽穗开 花这段时期 水分利用率或蒸腾效率:作物 蒸腾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制 造的干物质重量,其倒数称蒸腾 系数 水分有效利用率:农田实际蒸 散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制造 的干物质重量 风:空气的水平运动 气压:在被测高度上,单位面积 所承受的大气压力叫大气压强, 简称气压,气压随高度增加,气 压减小 气压场:指气压的空间分布状 况,水平气压场是指某一水平面 上的气压分布,它可以用等压线 来表示气压场的基本形式 气压带和风带:在三圈环流建 立的同时,地球表面也形成了与 纬度大致平行的若干风带和气 压带,通常称之为行星风带和气 压带 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 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季风:是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 而改变风向的风。季风环流是中 等范围的大气环流。 季风形成:它的形成就与海洋分 布、大气活动中心有关。我国的 季风就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 影响而形成的 地方性风:因地理位置、地形和 地表性质等影响而产生的带有 地方性特征的局部地区的环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