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

一,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单选题精选

1.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1.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1.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1.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2.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2.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2.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2.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2.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2.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2.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3.1、资本总公式是:G-W-G'.

3.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3.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6、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3.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3.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3.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4.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4.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4.3、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4.4、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劳动资料。

4.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4.6、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7、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

4.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4.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5.1、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

5.2、资本家计算其生产商品的成本是:以耗费的资本来计算的。

5.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是:剩余价值。

5.4、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利润率。

5.5、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5.6、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过程。

5.7、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5.8、形成生产价格的前提是:平均利润的形成。

5.9、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超额利润。

6.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独立执行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是:商业资本。

6.2、商业资本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是: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限度。

6.3、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6.4、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独立资本形式。

6.5、资本主义银行的信用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6.6、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6.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6.8、资本主义农业中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构成:绝对地租。

6.9、土地的私有权垄断是: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7.1、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地:走向垄断。7.2、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7.3、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

7.4、在垄断阶段垄断银行资本的新作用是: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7.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统治者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结合。

7.7、二次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和广泛发展。

7.8、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7.9、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是:间接调控。

8.1、垄断资本国际化和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实质是:谋求私人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

8.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8.3、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

8.4、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是:从商业资本国际化到借贷资本国际化再到产业资本国际化。

8.5、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打着援助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控制。

8.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有利益一致之处,又有矛盾和争夺。

8.7、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

8.8、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争取和平与发展。

9.1、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停滞两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垄断。

9.2、垄断资本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使技术进步的:动力减弱了。

9.3、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延缓资本主义社

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

9.4、食利国是指:依靠资本输出进行剥削和掠夺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9.5、私人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的出现: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

9.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持有垄断企业的小额股票表明: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并未改变。

9.7、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持政治统治的手段是:暴力镇压群众和推行改良主义。

9.8、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垄断资产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10.1、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0.2、资本主义既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又产生了运用这种武器的人,这是指:社会化的生产力和现

代工人阶级。

10.3、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10.4、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0.5、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10.6、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方式是:按劳分配。

10.7、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10.8、有计划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于不同部门实际上就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10.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多选题精选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BCDE)

A.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

C.批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D.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E.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

1.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DE)

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

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

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

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3.生产工具:(BCD)

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

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1.4.生产力:(ABCDE)

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B.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

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E.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1.5.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ABCD)

A.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关系

B.分配关系

C.交换关系

D.消费关系

E.借贷关系

1.6.生产资料所有制是:(BCDE)

A.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

B.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C.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D.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E.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

1.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ADE)

A.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重大反作用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1.8.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ABCD)

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

B.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C.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

D.人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E.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2.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BE)

A.私有制的出现

B.社会分工

C.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

D.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

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2.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经济形式的社会有(DE)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2.3.商品和劳动产品的相互联系是(BD)

A.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属性

B.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属性

C.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D.凡是商品一般都是劳动产品

E.商品和劳动产品都是用于交换的物品

2.4.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是(BC)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CE)

A.私人劳动

B.简单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劳动

E.抽象劳动

2.6.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ADE)

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C.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

D.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E.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2.7.商品的价值量与(BC)

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

B.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E.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成正比

2.8.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是(ABDE)

A.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B.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

C.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

D.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

E.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

2.9.市场经济是(ACDE)

A.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

B.生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一种形式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D.从微观方面优化资源配置

E.在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阶段出现的

2.10.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各自配置社会资源的领域是(AD)

A.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B.市场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C.计划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D.计划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E.计划经济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2.11.统一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BC)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保障机制

E.就业机制

3.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ABD)

A.自行增殖的价值

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一定的物品

D.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一种剥削关系

E.一定数量的货币

3.2.剩余价值(ABE)

A.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

B.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C.是由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

D.体现着商品经济的一般经济关系

E.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3.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资本划分为(BD)

A.固定资本

B.不变资本

C.流动资本

D.可变资本

E.流通资本

3.4.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BD)

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C.降低雇佣工人工资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提高工人劳动强度

3.5.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是(BD)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延长工作日

C.改进生产技术

D.提高劳动强度

E.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3.6.决定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是(CE)

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增加供给以满足消费需求

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

D.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E.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力

3.7.相对过剩人口(BCD)

A.产生的原因是人口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

B.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D.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E.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

3.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是:(ABC)

A.单个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B.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矛盾

E.各个资本家集团之间争夺剩余价值的矛盾

4.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是(BCD)

A.分配阶段

B.购买阶段

C.生产阶段

D.销售阶段

E.流通阶段

4.2.流通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BD)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业资本

D.商品资本

E.流动资本

4.3.资本周转时间包括(DE)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

D.生产时间

E.流通时间

4.4.对预付资本总周转发生影响的生产资本构成是指(AC)

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总量

E.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消耗程度

4.5.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CD)

A.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B.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E.生产资料生产必须优先增长

4.6.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DE)

A.资本补偿

B.劳务补偿

C.货币补偿

D.价值补偿

E.物质补偿

4.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

A.I(v+m)=IIc

B.I(c+v+m)=Ic+IIc

C.Ⅱ(c+v+m)=I(v+m)+Ⅱ(v+m)

D.I (c+v+m)=I (c+△c)+Ⅱ(c+△c)

E.I(v+m)>Iic

4.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BDE)

A.I(v+m)=IIc

B.I (v+△v+m/x)=Ⅱ(c+△c)

C.I(c+v+m)=Ic+IIc

D.I (c+v+m)=I (c+△c)+Ⅱ(c+△c)

E.Ⅱ(c+v+m)二I(v+△v+m/x)+Ⅱ(v+△v+m/x)

5.1.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影响是(ABCD)

A.它是资本家经营的盈亏标志

B.它的补偿是资本家继续进行生产的条件

C.它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D.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资本家在竞争中占优势

E.有利于表明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

5.2.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的因素是(AB)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流通资本

5.3.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所表示的经济关系的差别在于(BCE)

A.利润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D.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E.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5.4.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是(BCD)

A.二者按相同的方向发生变化

B.二者按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利润率越高

D.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

E.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高

5.5.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是(BE)

A.各部门的商品价格水平

B.各部门的利润水平

C.社会总资本额的大小

D.社会总资本的有机构成

E.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比重大小

5.6.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BCDE)

A.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

B.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E.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经常不

5.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ABC)

A.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B.利润表现为社会预付总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与利润在数量上存在差别

D.明显表现出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E.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5.8.生产价格之所以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因为(BCD)

A.价值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

B.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

C.生产价格的变动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

D.全社会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

E.每个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

6.1.商业资本是(ABC)

A.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职能资本

B.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

C.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资本形式

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发生作用的资本

E.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一种资本形式

6.2.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是(AD)

A.产业资本家和商人之间形成特殊分工

B.商人和银行资本家之间形成特殊分工

C.商人有可能从银行取得贷款

D.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E.产业资本家必须生产出适销的商品

6.3.商业资本家从事的纯粹商品买卖活动不创造剩余价值,但要参加剩余价值的分配,因而(BE)

A.提高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B.降低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C.不利于产业资本利润的增长

D.不利于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保持在较高水平

E.使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归商业资本家所有

6.4.商业流通费用包括(BC)

A.生产商品所用生产资料的费用

B.生产性流通费用

C.纯粹流通费用

D.商品的成本费用

E.更新生产设备的费用

6.5.资本主义的职能资本是指(AB)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银行资本

E.货币资本

6.6.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ABC)

A.权力机构

B.经营管理机构

C.监督机构

D.财务机构

E.股票发行机构

6.7.资本主义地租的特点是(BCE)

A.表现劳动者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B.建立在剥削具有人身自由的农业雇佣工人基础之上

C.剩余价值由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瓜分

D.农业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E.体现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工人三个阶级的关系

6.8.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租种土地既要缴纳级差地租又要缴纳绝对地租的土地是:(CD)

A.地理位置最差的土地

B.土地肥沃程度最差的土地

C.优等土地

D.中等土地

E.劣等土地

7.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是(BCE)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C.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结果

D.不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变化

E.从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发展到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

7.2.垄断资本主义本身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是(BE)

A.企业垄断阶段

B.一般垄断或私人垄断阶段

C.行业垄断阶段

D.部门垄断阶段

E.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7.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的竞争形式有(ABCD)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

E.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竞争

7.4.垄断价格的形成表明(ADE)

A.并未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

B.否定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C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大为缩小D.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阶段发生作用的体现

E.并未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

7.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形成金融资本的资本是(BD)

A.一般的工业资本

B.垄断的工业资本

C.一般的银行资本

D.垄断的银行资本

E.垄断的商业资本

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ACE)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上的结合

C.国有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形式上的结合

E.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7.7.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有经济的途径是(AB)

A.资产阶级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新企业

B.通过国有化将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C.国家掌握一个企业的控股权

D.国家与私人资本共同投资建立新企业

E.国家将一定资本注入私人企业

7.8.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是(BE)

A.对工资收入的调节

B.对利息率的调节

C.对物价水平的调节

D.对市场商品流通量的调节

E.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8.1.资本输出的实质是(ABC)

A.金融资本掠夺和剥削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

B.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

C.国际垄断的基础

D.帮助其他国家和人民发展经济

E.促使国际经济的均衡发展

8.2.二次大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是(BCDE)

A.资本输出的流向主要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

B.资本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大增

C.国家资本输出快于私人资本输出的增长

D.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援助”方式

E.资本输出数量剧增

8.3.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D)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跨国公司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E.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8.4.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包括(BCD)

A.分工的全球化

B.生产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资本的全球化

E.科技的全球化

8.5.二次大战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有较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CDE)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E.世界贸易组织

8.6.地区经济集团(ABCDE)

A.是地域上邻近的一些国家所组成的经济或贸易集团

B.是通过签订一定协议而组成的

C.其宗旨是增强和扩大集团的实力和竞争力

D.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E.其目的是为集团成员国谋取经济利益

8.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断爆发外贸大战是因为(ABCD)

A.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B.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日益激烈

C.资本主义各国的市场问题都十分尖锐

D.占领海外市场可缓解国内生产过剩压力和获取更多利润

E.有利于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

8.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矛盾主要体现在(ABC)

A.贸易方面

B.投资方面

C.金融方面

D.生产方面

E.分配方面

9.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趋势和停滞趋势的相互关系是(BDE)

A.迅速发展趋势排除了停滞趋势

B.迅速发展趋势不能排除停滞趋势

C.停滞趋势排除了迅速发展趋势

D.停滞趋势不能排除迅速发展趋势

E.两种趋势同时并存

9.2.垄断在一定情况下会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的原因在于(BCD)

A.当新技术设备的研制费用较多时

B.当新技术设备使垄断价格难以维持时

C.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使原有机器设备发生重大无形损耗时

D.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使垄断利润下降时

E.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引起激烈竞争时

9.3.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是(BD)

A.能推动社会经济长期顺利发展

B.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C.不可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D.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消极作用

E.对社会经济发展没有消极作用

9.4.食利者阶层的特点是(BCE)

A.从事必要的生产经营活动

B.完全脱离生产经营活动

C.专靠吃利息为生

D.不以利息收入为主

E.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者

9.5.垄断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这些危机是指(ABCDE)

A.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B.财政危机

C.货币信用危机

D.能源危机

E.社会生活方面的危机

9.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BCDE)

A.可以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可以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在一定程度上给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9.7.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BDE)

A.因而资本主义制度将自行消亡

B.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将自行消亡

C.因而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易如反掌

D.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要经过长期和反复的斗争

E.因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历史趋势

9.8.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BCDE)

A.由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所决定的

B.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C.由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

D.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所具有的客观历史趋势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

10.1.从资本主义社会消亡转入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所包括的大阶段是(ABE)

A.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B.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E.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

10.2.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之所以不是一个短暂的历史阶段是因为在这个时期要(ABCDE)

A.根本改造一切社会关系

B.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改造和消灭剥削阶级

D.组织分散的农民建立社会主义大农业

E.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

10.3.没有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BCDE)

A.也可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B.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经济

C.就不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就否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E.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就会被破坏

10.4.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分配制度上的总体差别是(BC)

A.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

B.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

C.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D.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

E.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10.5.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是(BD)

A.商品经济要有较高程度的发展

B.生产力要有较高程度的发展

C.产业结构要进行合理的调整

D.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E.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10.6.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未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是因为(AC)

A.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尚未高度发展

B.人们还受剥削阶级好逸恶劳的思想影响

C.劳动者没有获得全面发展

D.人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

E.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10.7.二次大战后新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所产生的作用是(ABCD)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B.促进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C.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调整

D.促使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E.形成垄断资本主义食利国

10.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调节的原因在于(BD)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C.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存在

E.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

谢地、宋冬林《政治经济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篇 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第四篇经济发展 第十三章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 1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划分 社会总产品按照价值构成来说,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组成,按照最终用途的实物构成来看,可分为两种形态,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与社会总产品的实际用途相适应,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1)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Ⅰ部类; (2)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简称为第Ⅱ部类。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按价值构成分为c、v、m三个部分的原理和社会生产按社会总产品实物构成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是揭示社会再生产运动规律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2.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其特点是社会总产品中的全部剩余产品都用于个人消费,不进行积累。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可以分成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1)三大交换关系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有三大交换关系: ①第Ⅰ部类内部c的交换。 ②第Ⅰ部类内部v和m的交换。 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第Ⅰ部类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v和m需要与第Ⅱ部类交换,而第Ⅱ部类以消费资料形态存在的c需要与第Ⅰ部类交换。 (2)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应该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用公式表示:Ⅰ(v+m)=Ⅱc。 这个公式表明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Ⅰ(v+m)≠Ⅱc,则第Ⅱ部类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就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同时,它所生产的消费资料也就会有一部分不能全部实现,会给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造成困难。 3.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从第Ⅰ部类来看,如果Ⅰ(v+m)=Ⅱc,则第Ⅰ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00009政治经济学简答导论 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获得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才能生存。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2)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物质资料生产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3.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3)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2)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要素的作用就越重要。 (3)科学技术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通过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起作用的。 5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是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三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6.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1)经济规律的特点:一是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三是要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2)类型:一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二是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三是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7.为什么说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1)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指这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要求,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 (2)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是指这门科学从实际出发,正确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并为社会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真理。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无产阶级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它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它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从实际出发,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8.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原理有什么重要意义? (1)为我们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知识、深入思考各类经济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2)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建设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3)为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现实的理论依据。 第1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的。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 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 2.自然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一是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二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三是直接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1)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条件主要有: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4简述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交换经济。 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 6试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体制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 第2章商品和价值 1.怎样理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统一的,二者互相依赖、互为条件,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和互相矛盾的。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解决。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重要基础。 (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 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和影响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重点 导论部分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00009 导论部分 主要考核知识点: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规律,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 2、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有: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皮埃尔·布阿吉尔贝尔、西斯蒙第。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代表人物:马尔萨斯、萨伊。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40-60年代。 4、在西方首先提出“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6、与时俱进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2、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三要素:①人的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②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

劳动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③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资料。 3、社会再生产过程需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过程。 4、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1、政治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在于揭示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经济运动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①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下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有什么样的经济规律。 ②任何经济规律都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者改造它也不能随意的创造和制定它。不管人们是能否认识它,它都会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 ③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要求办事儿,否则就会受到经济的惩罚。 3、经济规律的特点 ①经济规律一般来说不是长久不变的,它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自然规律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独立存在并发生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终极笔记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 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产阶段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它的形成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2、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的大量货币财富。 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商品生产者先出卖自己的商品,获得货币,后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的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货币。 二者区别:它们买和卖的顺序是相反的,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也不同 资本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G-W-G’。G’=G+G即原付货币额上加一个增值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流通公式: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是资本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在流通过程中出现商品等价交换与价值发生增值之间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阐明价值增值,从而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非等价交换都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但是离开流通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价值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包括3个部分:1、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维持他的劳动力的再生产2、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繁衍后代,延续劳动力商品的供给3、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用以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对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劳动力的要求。 资本的本质: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 导论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研究的出发点 1、 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1、劳动过程--生产力 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构成 2、 社会过程 --生产关系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它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对社会生产中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上所结成的关系的制度规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四)横向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叫生产力。 1.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 1.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2.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3. 要求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特点:1.经济规律是不会长久不变的。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2科学的抽象法 3.数学和统计方法 4.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 、什么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五种不同经济制度的依次变革。 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它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它是封闭型经济 3.它是保守性经济 4.它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其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的利益主体所有 2.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3.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4.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三、市场经济 1.资源配制市场化 2.企业行为自主化 3.企业产权商品化 4.宏观经济间接化 5.市场体系完善化 6.交易关系平等化 7.市场管理法制化8.经济生产国际化 特点: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 范畴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2.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特征。 1、概念: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2、特点: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久性 1、概念: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

北语《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部分答案

名词解释 16、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 17、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18、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是以合作制为基础,吸收股份制的一些做法,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形成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 19、知识经济 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 16、资本主义地租 是指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17、金融资本 就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一起而形成的垄断资本。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18、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完全有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19、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16、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17、倾销 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18、集体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简称,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部分劳动群众集体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19、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3.10)真题及答案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3.10)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 1.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正确答案 A 知识点名称 社会在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辩证关系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生产是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它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 统计 刷题次数:1978 错误率:21%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名称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功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功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统计 刷题次数:2303 错误率:43%

3.以下物品属于商品的是() A.腐烂变质的食品 B.阳光 C.木工做的家庭自用的小木凳 D.联想公司生产的电脑 正确答案 D 知识点名称 商品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联想公司生产的电脑属于商品。统计 刷题次数:1550 错误率:10% 4.商品价值量取决于()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统计 刷题次数:1188 错误率:15% 5.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B.成反比 C.关系不确定 D.没有关系 正确答案 B 知识点名称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统计 刷题次数:1150 错误率:66% 6.在赊购到期以货币清偿债务时,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名称 货币五种职能的基本内容 难易程度 简单 讲解 在赊购到期以货币清偿债务时,货币执行的职能是支付手段 统计 刷题次数:1050 错误率:24% 7.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圣才出品】

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4.1 复习笔记 一、资本及其价值增殖 1.资本的含义 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2.资本的一般特点 (1)增殖性。这是资本区别于一般商品和货币的根本特征。资本总是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资本一旦停止了增殖,也就丧失了它的基本职能。 (2)运动性。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 (3)返还性。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资本所有者往往要把预期的资本增殖率的高低和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结合起来考虑。 (4)风险性。资本具有收益和风险并存的特点。 3.资本的形态 (1)货币资本形态 货币资本形态是以货币形态表现的资本,是资本最一般的和初始的形态。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货币资本主要存在于资本的购买阶段,用于购买其他生产要素。

(2)实物资本形态 实物资本是以物质形态表现的资本,包括投入商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一切物的要素和待售的产出品。实物资本包括: ①生产资本,即以生产资料形态表现的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物质生产要素。 ②商品资本,即以商品形态表现的包含资本增殖额在内的待实现的产出品。 (3)无形资产形态 无形资产是指市场主体所占有和使用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有经济资源,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商誉、技术秘密等。 (4)虚拟资本形态 虚拟资本是指能够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出的资本。虚拟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 ①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 ②收入资本化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股票、债券、资本所有权证书等。 4.资本价值流通与一般货币流通的区别 一般货币的流通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资本流通的公式是“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G-W-G′,其中G′=G+?G,?G表示资本的增殖额)。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别见表4-1。 表4-1 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别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十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 1、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①按劳分配要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②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 ③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按照统一的标准实行,而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 ④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商品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因而也是分配的主体。 2、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 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即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投资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3、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 国有经济生产经营方式: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国有经营的单一经营方式;在现阶段,主要包括:股份制经营、国有经营、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制等。 集体经济生产经营方式:城镇集体经济所有制、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 5、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客观必然性 ①分配结构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②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也决定着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此仅述要点,须详细阐述) 6、如何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包括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按个体劳动分配、按经营收益分配和按福利制度分配。 ③实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为:同5 ④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进行调节时应妥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必须坚持两个重点,一是对个人的高收入加以调节,二是对收入低、生活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帮助。(219-223) 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㈠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㈢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其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才标志着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②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革命和经济制度,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③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才能有利于集中力量解决国民经济中的关键问题,发展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一,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单选题精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资本总公式是:G-W-G'.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劳动资料。 、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 、资本家计算其生产商品的成本是:以耗费的资本来计算的。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利润率。 、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过程。

(完整版)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

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1)二者有统一面。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 (2)二者有差异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5、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6、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7、为什么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这是因为: (1)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条件下研究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联系国际经济关系,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运行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2)资本主义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需要加以研究。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9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1 复习笔记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基础。 ②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保证经济协调发展,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 ③缓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资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3)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由于战争的需要,各国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发展,主要不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而是由于战争的需要所促成的,因此带有军事性质,可以看作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形态,是一种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旦战争结束,各国战时对经济的管制便取消了,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干预程度大大下降。

(4)罗斯福新政 1929年至1933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为了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就是通过国家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政策,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的调节和干预,以解决当时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使经济走出危机。 (5)凯恩斯革命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针对大危机出现的种种现象,从理论上论证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已不能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光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危机,因而必须通过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才能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凯恩斯经济学的兴起,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1)在社会经济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 国家通过政府实行国有化和直接投资建立了大量国有企业。国家掌握和控制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并使之成为垄断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控制着货币流通,掌握了大量金融资本。 (2)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国家凭借手中掌握的巨大经济力量渗透到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成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一种新的机制,即国家有计划地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的机制。这种机制与市场机制同时并存,互相结合,这是一般垄断阶段所没有的。 (3)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具有全面性、稳定性和经常性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深入到再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包括国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并且,国家建立了一套干预经济的制度和稳定的调节经济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学习目的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 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 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 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A、17世纪初期产生的 B、17世纪中叶产生的 C、18世纪初期产生的 D、18世纪中叶产生的 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 A、政治法律关系 B、神会历史关系 C、人文教育关系 D、经济利益关系 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 A、宗教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家族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 A、利益性的统一 B、科学性的统一 C、抽象性的统一 D、规范性的统一 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 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 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 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 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 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 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把经济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的是() A.重商主义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现代西方经济学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正确答案】 D 3.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 A.得不到任何补偿 B.只能得到部分补偿 C.能够得到完全补偿 D.能够得到更多补偿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会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就会亏损,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4.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 A.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5.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延期付款方式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企业信用 D.消费信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商业信用是指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方式,互相赊购赊销商品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6.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的原因是() A.劳动力商品有价值 B.劳动力所有者除了劳动力外一无所有 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D.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包含道德因素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这就是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 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两者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两者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 C.两者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D.两者在不同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正确答案】 C 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出卖劳动的收入 D.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资本主义部分 导论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经济”的含义:A、“经济”的最初含义:晋书中第一次出现,economy 家务,规则; B、“经济”的现在含义:①经济管理、经济制度;②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消费、交换、分配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③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①古希腊色诺芬家庭管理;蒙克来田1615年第一次把“政治”和“经济”结合; 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叶,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人物:A、威廉.佩蒂《政治算术》,B、魁奈《经济表》,③亚当.斯密《国富论》,④大卫.李嘉图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①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劳动: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 (主管条件——人)的有目的的劳动。 物质资料生②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对之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分类:包括没有经过人工加产的条件:工的自然物和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质资料) ③劳动资料——劳动手段: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 物质条件。——主要是:劳动工具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生产关系不是片面、孤立、静止地研究) ①劳动者和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取决于科学技术) 狭义: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生产关系的内容:广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构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三、经济规律 1、含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它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作用是客观的。①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两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既矛盾又统一。客观性: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要适应某些经济条件。 2、经济规律的特点:①与人的经济活动相联系;②随着经济条件的产生而产生,消失而消失;③有阶级 性,有阶级的背景。 4、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规律。 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分类:一般经济规律、共有经济规律、特有经济规律。 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阶级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 思考题:1、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直接的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否是阶级斗争?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思考题:1、人们能够认识经济规律,能否改造经济规律? 2、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点。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商品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00009政治经济学简答 导论 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获得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才能生存。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2)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 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物质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3)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2)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要素的作用就越重要。 (3)科学技术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通过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起作用的。 5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是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三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6.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1)经济规律的特点:一是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三是要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2)类型:一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二是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三是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7.为什么说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1)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指这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要求,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 (2)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是指这门科学从实际出发,正确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并为社会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真理。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无产阶级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它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它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从实际出发,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8.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原理有什么重要意义? (1)为我们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知识、深入思考各类经济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2)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建设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3)为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现实的理论依据。 第1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的。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 2.自然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一是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二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三是直接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1)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条件主要有: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4简述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交换经济。 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 6试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体制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 第2章商品和价值 1.怎样理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统一的,二者互相依赖、互为条件,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和互相矛盾的。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解决。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重要基础。 (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 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和影响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