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云南镇沅三合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靶区优选_陈欣彬

云南镇沅三合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靶区优选_陈欣彬

云南镇沅三合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靶区优选_陈欣彬
云南镇沅三合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靶区优选_陈欣彬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of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第37卷第5期

2016年10月

Vol.37,No.5Oct.2016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地表矿床已基本查明,易识别矿越来越少,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先前建成的大中型矿山许多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地质找矿逐渐转向己知矿区的周边以及深部隐伏矿的勘查.因此,矿产资源勘查的理论和技术更多地偏向于微观世界.地球化学科学作为地球生命的“呼吸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寻找隐伏矿和难辨别矿的主要手段[1].

云南省镇沅县三合铜铅锌多金属矿研究区地处兰坪-思茅铜多金属成矿带中.前人对研究区的

研究较少,仅1951年对区内部分地区进行了矿产普查、勘探和地质构造研究,和1983年出版过景谷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研究区区域地层和构造进行了系统划分,对区内主要矿床(点)开展过初步调查[2-5],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应用土壤地球化学了解土壤中元素分布,总结元素分散与富集规律,研究与矿体的联系,通过勘查地球化学异常的数据分析处理及其解译评价来进行找矿.本次工作首先进行1:1000剖面测量,确定研究区填图单元,指导勘查区地质填图工作.地质填图范围面积为

收稿日期:2016-06-02

作者简介:陈欣彬(198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产普查与勘探,E-mail :735306932@https://www.sodocs.net/doc/5c16203817.html,.通信作者:高建国(1954-),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矿产地质与勘查,E-mail :335150686@https://www.sodocs.net/doc/5c16203817.html,.

文章编号:2095-3046(2016)05-0059-06

DOI:10.13265/https://www.sodocs.net/doc/5c16203817.html,ki.jxlgdxxb.2016.05.010

云南镇沅三合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靶区优选

陈欣彬,

高建国,王文元,侬阳霞,赵红利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

要:文章在总结云南镇沅三合地区地质特征基础上,对该地区1∶1万地球化学数据研究表

明:研究区成矿元素组合主要为Ag-Au-Cu-Pb-Zn-Co-Cd ;区内主要的铅锌矿床及矿化点都有相应元素显示异常,表明地球化学在本区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根据化探数据以及地质成矿规律,共圈定3个成矿靶区.结果表明该方法圈定异常准确、有效,且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关键词:云南镇沅县;地球化学异常;找矿靶区预测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志码:A

The soil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target selection of

Sanhe Zhenyuan ,Yunnan

CHEN Xinbin ,GAO Jianguo ,WANG Wenyuan ,NONG Yangxia ,ZHAO Hongli

(School of Land 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093,China )

Abstract:Based on the soi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nhe region in Zhenyuan,Yunnan,the 1:10000geochemical data shows that the ore-forming elements in the study area are mainly Ag-Au-Cu-Pb-Zn-Co-Cd;Most of the lead deposits and zinc deposits in this area have the corresponding element anomalies,suggesting that the geochemical anomalies have important prospecting significance.According to the geochemical data and geological mineralization regularity,a total of 3metallogenic target areas are delineated.It is proved that the fiel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next step of the explor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highly accurate and effective,and can achieve better results.

Key words:Zhenyuan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geochemistry anomaly;prospecting target prediction

45.95km2,工作程度为简测.主要用来查明矿体产状以及矿区内与矿化及控矿裂隙关系密切的构造及其地层分布情况.然后进行1:2.5万(网度为250m×50m)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涵盖研究区内北西向主断裂以西区域,面积约30.30km2.通过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缩小找矿靶区.

1区域与矿区地质概况

云南省镇沅县三合铜铅锌多金属矿研究区位于兰坪-思茅盆地的南段的东部边缘,区域上研究区总的大地构造特点为一中新生代坳陷[6-9].研究区内挤压活动极为强烈,褶曲、断裂均较发育,地层破碎、变形大、联系比较差;中西部以断裂为主,中东部褶曲比较发育.褶皱以向斜构造为主,轴向为北北西-北西向展布,发育于中东部,区内地层构造发育,以北北西向为主.

研究区地层出露主要有: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上段(J2h2)和上统坝注路组(J3b)主要岩性为紫红夹灰绿色泥质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夹泥灰岩,粉、细砂岩.与上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白垩系下统景星组(K1j)和下统曼岗组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泥质岩等.与上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古新统勐野井组下-中段(E1m)和始新统等黑组下段(E2d1)主要岩性为泥砾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偶有铜矿化.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

研究区铜矿化现象比较多,区内矿化(体)展布方向与构造方向基本一致,矿化方向与构造NW-SE向断裂与褶皱相一致.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晶粒结构、半自形、交代残余结构、溶蚀结构、碎裂结构、胶结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网脉状构造,部分块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矿区矿石主要以硫化矿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铜矿、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地表氧化带可见孔雀石、褐铁矿、铜蓝.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云母、长石矿物.

区内围岩主要有硅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绿泥石、绿帘石化等.

2土壤地球化学分析处理

2.1样品加工与分析

研究区采样线北东—南西方向进行布置,按250m×40m网度采样,共采样1552件.本次采取的样品分为次生晕(土壤)与原生晕(岩石)两类样品.采样时,网点用GPS测定,土壤采样采C层,由于元素在岩石、矿物中分布的不均一性,某些矿物常以裂隙、细脉或斑点,结核形式出现.为了使所采样品有代表性,加大了采量及采样范围.因此,本次岩石采样选择连续捡块法,即每个点在确定的点位方圆5~10m附近分成5个点取样组合成一个样,样品重量>500g.记录采用表格型式,对点位、蚀变、岩性、取样层位进行简单记录.每相隔5个点用红布条、油漆进行标记.当有不可穿越的陡崖时选择弃点.

两次取得的样品都是由具有甲级资质的“云南省核工业二〇九地质大队”进行元素的测试分析.分析元素为Ag、Au、Cu、Pb、Zn、Co、Cd7个元素,共计1552件,样品分析方法:Ag所使用仪器二米光栅发射光谱仪802W,仪器编号DZH-J12,Au所使用仪器为原子吸收光谱仪M6,仪器编号DZH-J14,Co、Cu、Pb、Zn、Cd所使用仪器为等离子体发射质谱仪PE300X,仪器编号DZH-J10.通过室内抽查主要校对采样点位图,检查总工作量的10%,认为测试样品具有一定准确度.

2.2测试分析数据处理

2.2.1统计特征

化探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检验数据是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10],利用SPSS、Excel软件对勘查区所测7个元素含量进行统计特征分析,统计结果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

1)7个元素的含量均服从于对数正态分布;

2)异常值及背景值的确定是绘制化探异常图和分析评价元素异常的前提基础,异常值及背景值的确定方法种类繁多,通过对比发现,迭代法更易操作、实用、有效.其优点是确定的异常值和背景值较低,更利于突出弱异常.借助Excel软件,计算各元素的异常下限和背景值[11],元素含量的统计特征参数见表1.

2.2.2多元统计分析

多元分析是化探数据处理中常用方法,以揭示元素之间的成因关系,进而推测元素在成矿作用中的演化特征,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有用信息.包括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11,13].针对于研究区成矿地质特征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对元素进行分类与成因分析.相关分析是讨论在地质成矿过程中,元素与元素之间相关性,根据相关程度的统计量进行划分归类.因子分析是在研究中往往需要对反映事物的多个变量进行大量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10月60

陈欣彬,等:云南镇沅三合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靶区优选

140120100806040200频数

-2.50

-2.00

-1.50

-1.00-0.500.00

含量(Log )

Cd

平均值=0.07标准差=0.07

N =1552

250200150100500

频数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含量(Log )Co

平均值=11.5标准差=9.228

N =1552

200

150100

500

频数

-0.500.00

0.50

1.00

含量(Log )

Au

平均值=1.23标准差=0.886

N =1552

400

300200

100

频数

0.00 1.00 2.00 3.00

含量(Log )

Pb

平均值=18标准差=68.667

N =1552

300250200150100500

频数

1.00

2.00

3.00

4.00

含量(Log )

Cu

平均值=51.7标准差=471.474

N =1552

频数

1.00 1.50

2.00 2.50

3.00

含量(Log )

Zn

平均值=39.1标准差=29.524

N =1552

200

150

100

50

图1云南三合地区Cd-Co-Au-Pb-Cu-Zn-Ag 元素统计频率直方图

250200150100500频数

-2.00

-1.00

-0.50

0.00

含量(Log )

Ag

平均值=0.09标准差=0.327

N =1552

第37卷第5期

61

表3

镇沅县三合铜铅锌多金属矿研究区多元素特征值百分比

表4镇沅县三合铜铅锌多金属矿研究

区多元素方差极大正交旋转矩阵

注:异常值(特高值界限)=平均值(X )+3×标准差(S );样品总数:1552

的观察,收集大量的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利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分析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分类信息,各综合指标之间彼此是不相关的,代表各类信息的综合指标称为因子.因子分析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来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学方法[12-13].研究所采用数据来源于1552件样品,分析元素Au 、Ag 、Cu 、Pb 、Zn 、Co 、Cd.

1)元素相关性.从相关性矩阵表2中可以看出:Cu 与Ag 相关系数为0.6980;Pb 与Zn 相关系

数为0.6977;Co 与Ag 相关系数为0.6627;Pb 与

Ag 相关系数为0.3461;Cd 与Ag 相关系数为0.2988,Pb 、Zn 、Cu 、Ag 、Co 5个元素的相关系数为0.3461.由元素相关系数推测其成矿元素主要与基性物质有关.

2)“R ”型因子分析.从表3中特征值来看:Au 、Ag 、Cu 、Pb 所占比例为0.8673.从表4来看,因子轴F1中取值为“+”时,元素的组合为:Au 、Ag 、Cu 、Pb 、Zn 、Co 、Cd 7个元素组合,代表热液成矿作用,成矿物质与基性物质密切相关;因子轴F2中取

值为大于0.4时,元素的组合为:Pb 与Zn 组合,代

表成矿期后低温元素组合;F3、F4中Au 、Cd 代表地层中元素.

3主成矿元素解译

结合表1统计数据与地质特征对主矿元素进

行解译:

1)Au 元素含量最大值13.12ppb 、最小值0.39ppb ,平均值1.23ppb ,异常下限值1.715ppb.总体上,将大于异常下限值的异常区划分为Ⅰ、Ⅱ、Ⅲ区:Ⅰ区分布于研究区的西面、大白岩附近,界于F2、F3之间,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下统曼岗组中段

参数Au Ag Cu Pb Zn Co Cd 平均值 1.230.0951.7018.0039.1011.500.07最大值13.1210.0018090.002207.00636.00257.700.99最小值0.390.01 4.00 3.00 5.000.500.01标准差0.8860.327471.47468.66729.5249.2280.07异常值

3.888

1.071

1466.122

224.001

127.672

39.184

0.28

表1

镇沅县三合铜铅锌多金属矿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统计特征参数表(单位10-6,Au 单位10-9)

变量

Au

Ag

Cu

Pb

Zn

Co

Cd

Au 1.0000Ag 0.2311 1.0000Cu 0.10810.6980 1.0000Pb 0.24990.34610.0136 1.0000Zn 0.26300.47350.22870.6977 1.0000Co 0.10380.66270.28250.03310.2158 1.0000Cd

0.01480.29880.33450.13010.52800.1886 1.0000

表2

镇沅县三合铜铅锌多金属矿元素相关性矩阵分析

变量

特征值

比例值

累计比值

Au 2.87980.41140.4114Ag 1.40440.20060.6120Cu 1.01770.14540.7574Pb 0.76900.10990.8673Zn 0.65020.09290.9602Co 0.17970.02570.9858Cd

0.0992

0.0142

1.0000

因子

F1F2F3F4Au 0.05690.19650.02410.9785Ag 0.87860.2592-0.33890.2146Cu 0.5860-0.1910-0.73710.2912Pb 0.08080.98300.04570.1585Zn 0.17840.8803-0.42470.1135Co 0.99340.08110.0202-0.0785Cd

0.0395

0.2966

-0.9432

-0.1440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10月

62

图2云南省镇沅县三合铜铅锌多金属矿勘查区找矿靶区预测

(K 1m 2)、上段(K 1m 3),以及下第三系古新统勐野井组下-中段(E 1m 1-2)地层中.Ⅱ区分布于研究区的东面、铜厂坡老硐附近,F1断裂构造两侧,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J 3b ).Ⅲ区分布于研究区的北面、老虎山附近,F1断裂构造两侧与F2断裂的西面,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J 3b )与下第三系古新统勐野井组下-中段(E 1m 1-2).

2)Ag 元素含量最大值10ppm 、最小值0.01ppm ,平均值为0.09ppm ,异常下限值0.105ppm.总体上,将大于异常下限值的异常区划分为Ⅰ、Ⅱ、Ⅲ

区:Ⅰ区分布于研究区的西面、大白岩附近,界于

F2、F3之间,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下统曼岗组中段

(K 1m 2)、上段(K 1m 3),以及下第三系古新统勐野井组下-中段(E 1m 1-2)中.Ⅱ区分布于研究区的东面、铜厂坡老硐附近,F1断裂构造两侧,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J 3b ).Ⅲ区分布于研究区的北面、大平掌北部附近,出露下第三系古新统勐野井组下-中段(E 1m 1-2)地层.

3)Cu 元素含量最大值18090.0ppm 、最小值4.00ppm ,平均值为51.7ppm ,异常下限值31.855ppm.

大于异常下限值的异常区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与东部.异常区沿F2、F3断裂分布,受到断裂与背斜的倾伏端控制,异常范围较大,具有较强的矿化强度,高异常值的连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4)Pb 元素含量最大值2207ppm 、最小值3ppm ,平均值为18ppm ,异常下限值19.40ppm.大于异

常下限值的异常区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与东部.异

常区沿F2、F3断裂分布,受到断裂与背斜的倾伏端控制.

5)Zn 元素含量最大值636.0ppm 、最小值105ppm ,平均值为39.1ppm ,异常下限值64.48ppm.

大于异常下限值的异常区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与东部.异常区沿F2、F3断裂分布,受到断裂与背斜的倾伏端控制.

6)Co 含量最大值257.7ppm 、最小值0.5ppm ,平均值为11.5ppm ,异常下限值20.05ppm.大于

异常下限值的异常区分布零星,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西面、大白岩附近,界于F2、F3之间,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下统曼岗组上段(K 1m 3)与下第三系古新统勐野井组下-中段(E 1m 1-2).大于异常下限值的异常区位置为17线26-35,最大值为258ppm ,异常强度较弱,面积约0.128km 2.

7)Cd 元素含量最大值0.99ppm 、最小值0.01ppm ,平均值0.07ppm ,异常下限值0.110ppm.

大于异常下限值的异常区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与东部.异常区沿F2、F3断裂分布,受到断裂与背斜的倾伏端控制.

4靶区优选

利用元素异常下限值与元素异常,结合研究区

地质特征,在三合地区圈定找矿靶区为3个,其中

Ⅰ、Ⅱ异常区圈定Ⅰ级靶区2个(编号Ⅰ1、Ⅰ2)、Ⅲ异常区圈定Ⅱ级靶区1个(编号Ⅱ)(见图2).Ⅰ1

陈欣彬,等:云南镇沅三合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靶区优选

第37卷第5期63

靶区位于大白岩区域、Ⅰ2类靶区位于铜厂坡炼铜遗址区域,Ⅱ靶区位于大平掌东部区域.

1)Ⅰ1靶区:图2中可以看出异常范围较大的元素主要有Ag、Cu、Pb、Zn、Co、Cd,异常范围较小的有Au元素,各元素的含量变化集中于断裂F2及其以东的北西向次级断裂,以及背斜构造的倾伏端,其中Pb最大值为58.9554ppm,Cu最大值为177.3645ppm,Au最高值为2.906ppb,Zn最大值为126.4179ppm,多元素异常叠加较好.因此,Ⅰ1靶区为找矿最具前景靶区.

2)Ⅰ2靶区:该靶区为铜厂坡炼铜遗址,从图2可以看出Ag、Cu、Pb、Zn、Co、Cd元素的含量变化集中于在F3的断裂两侧的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J3b)地层中,Pb最高值为5ppm,Cu最高值为177.3645ppm,成矿元素较好的叠加在一起.从地质、化探综合分析研究区具有较为良好的找矿前景.

3)Ⅱ靶区:从实地踏勘和图2可以看出该靶区中Pb、Au、Au、Zn、Co元素的含量变化集中于F2及F3断裂的交汇处,受到断裂控制明显.Pb最高值为36.2691ppm,Cu最高值为157.7784ppm,Au最高值为2.517ppb.该异常远景区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5结论

通过对研究区1/2.5万勘查地球化学次生晕(局部原生晕)Au、Ag、Cu、Pb、Zn、Co、Cd7个元素分析结果统计,元素的含量均服从于对数正态分布.因子分析表明:因子轴F1中取值为“+”时,元素的组合为:Au、Ag、Cu、Pb、Zn、Co、Cd7个元素组合,代表主要热液成矿阶段的元素组合.

参照元素异常下限值与元素异常特征划分为3个异常区.Ⅰ综合异常区受北西-南东向F2断裂与背斜的倾伏端控制,Au、Ag、Cu、Pb、Zn、Cd、Co异常下限值等值线重叠较好,综合异常分布范围3km2;Ⅱ综合异常区分布于F1断裂破碎带上,Au、Ag、Cu、Pb、Zn、Cd、Co异常下限值等值线重叠较好,沿断裂破碎带综合异常长度为1.6km,宽度0.8km;Ⅲ综合异常区为Ⅱ综合异常区的北延部分、分布F1断裂破碎带上,Cu异常下限值范围沿断裂破碎带长度大于2km左右.

依据地质、勘查地球化学等成矿信息,按靶区圈定原则划分为3个找矿靶区,其中Ⅰ类靶区2个、Ⅱ类靶区1个.Ⅰ1靶区位于大白岩区域、Ⅱ2靶区位于铜厂坡炼铜遗址区域,Ⅱ靶区位于大平掌东部区域.

参考文献:

[1]张弘.化探异常研究评价的基本内容及对找矿的意义[J].华北国

土资源,2014(9):110-118.

[2]云南省地质调查局.1/20万景谷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81.

[3]谢国子,赵忠强.江西金山金矿田门前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

方向[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3(2):66-71.

[4]董庆吉,肖克炎,陈建平,等.西南“三江”成矿带北段区域成矿断

裂信息定量化分析[J].地质通报,2010,29(10):1479-1485. [5]汝珊珊,李峰,吴静.云南普洱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与

成矿模式[J].地质与勘探,2014,50(1):48-57.

[6]刘家军,李朝阳,潘家永,等.兰坪—思茅盆地砂页岩中铜矿床

成矿物质来源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0,36(4):16-19.

[7]郭远生,罗荣生.滇中砂岩铜矿地质[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8.

[8]陶晓风,朱利东,刘登忠,等.滇西兰坪盆地的形成及演化[J].成

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5):521-524.

[9]张泰身,和浪涛.兰坪—思茅盆地“中轴断裂”及其对金矿区域成

矿的控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0,24(增刊):63-66. [10]张道红.兰坪—思茅盆地红层型铜矿中伴生银的赋存状态[J].云

南冶金,2011,40(3):8-11.

[11]Sun X,Deng J,Gong Q,et al.Kohonen neural network and factor

analysis based approach to geochemical data pattern recognition[J].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09,103(1):6-16.

[12]戴慧敏,宫传东,包庆中,等.区域化探数据处理中几种异常下限

确定方法的对比——

—以内蒙古查巴奇地区水系沉积物为例[J].物探与化探,2010,34(6):782-785.

[13]Everett J R,Staskowski R J,Jengo C.Remote sensing and GIS

enable future exploration success[J].Worldoi,2002,223(11):59-

65.

[14]姚玉增,金成洙,肖向军.因子分析在辽南卧龙泉地区化探次生

晕异常优选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5,29(1):10-12.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10月6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标准

u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nZ/T 0145一 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1995一01一27发布 1995一12一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U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 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 1:50 000) 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3 总则 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Nii量),是以土壤为采样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

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觉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 4.1 资料收集 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一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 : a. 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 b. 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 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 d. 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 有关资料; e. 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 4.2.1 野外踏勘 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 a. 检查核对所搜集资料的可靠程度; b. 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 c. 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1 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145-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 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000) 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3 总则 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以上壤为采样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 4.1 资料收集 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 a.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 b.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 d.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有关资料; e.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 4.2.1 野外踏勘 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 a.检查核对所搜集资料的可靠程度; b.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 c.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4.2.2 设计前的技术试验 4.2.2.1 有前人工作过的测区或邻区,设计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可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如果认为资料不足,可补作部分技术试验。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说明书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说明书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来源 (略) 1.1.2工作周期、成果提交时间 (略) 1.2 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扫面,圈定并评价地球化学异常。通过综合分析,优选地球化学异常和找矿靶区,为进一步工作指出找矿方向和提供本区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1.3工作区概况 (略) ********矿区拐点坐标表表1

2、以往工作程度 2.1区域地质、物化探工作 (略) 2.2矿区化探工作程度 1991~1993年,***************在*************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在矿区内圈定了T4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 2.3以往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往化探工作,虽然在在矿区内圈定了T4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并在异常区内发现了5条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但限于投入少,工作程度低,因此对预查区的化探异常尚不能进行准确定位。急提高化探工作程度,准确圈定化探异常范围,为寻找金多金属矿床提供更准确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3、地质矿产及地球化学特征 3.1工作区地质概况 (略) 3.1.1矿区地质特征 (略) 3.1.2地层及岩性 (略)

3.1.3构造 (略) 3.1.4岩浆岩 (略) 3.1.5围岩蚀变 (略) 3.1.6矿体地质特征 (略) 3.2地球化学景观特征 土壤主要为黄壤、黄粘土。土壤发育,A、B、C层位清晰、明显,一般厚0.5~2.0米,B层较发育。综上所述,区内物理、化学风化较强烈,淋滤作用不明显,土壤层发育,适宜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 4 工作部署 4.1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本次土壤测量工作的目的和任务,从工作区实际出发,参照2003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和技术方法的要求,在前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成矿理论,采用有效找矿手段在本区开展土壤测量工作。 本次土壤测量工作总体部署的基本原则主要以矿区已发现的5条(Ⅳ、Ⅷ、Ⅸ、Ⅹ、Ⅺ)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为重点目标,在综合分析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遵循“由浅入深、由稀到密、

五年级《云南的自然环境》教案

右所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册《云南的自然环境》备课教案一、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某地的动植物化石,根据他们推断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的环境。 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云岭大地是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一成语吗?你能想象今天的云岭大地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二、讲授新课 1、默读课文,说一说本文讲述了哪些地方? 2、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发现地——帽天山 (1)帽天山位于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帽天山? (2)教师:1984年7月以来,我国科学家先后在这里发掘了许多多细胞海生生物化石,人们把它们称做“澄江古生物化石群”。 (3)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形成于什么时候? (4)澄江古生物群门类非常丰富,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哪些?(5)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浅海地区,海水富

含矿物质,且这里气候温暖,非常适合各类海洋生物生存、繁衍。2、昆明市晋宁县梅树村化石 (1)小壳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 (2)小壳化石形成于什么时候? (3)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什么样子? 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云南中、东部地区是一个三面环岛的海盆,海水最深不超过20米,海底的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海水中含有大量由火山灰带来的营养物质——磷、钙等。梅树村周围海水清澈,波光粼粼,水底漫游着许许多多个体不大、身体表面长有钙质骨刺或骨片的生物。这些小生灵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在理想的栖息地中生活、繁衍。它们死亡后留下尸体、骨骼碎片,最后演化成为化石。 3、裸蕨植物群化石 (1)裸蕨植物群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 (2)裸蕨植物群化石距今多少年就已形成? (3)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是什么样子? 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曲靖市附近气候炎热,海生蕨类、藻类植物繁盛。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海底逐渐上升成为陆地,海水大面积退却,原来的滨海、浅海中各种海生蕨类、藻类植物慢慢露出水面,其中的一部分适应了变化的环境,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附件)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地球化学普查水系沉积物测量记录卡 图幅名称(或地区):采样日期:年月日 记录:采样:审核:第页 22

记录卡填写说明1 地球化学普查水系沉积物测量记录卡填写说明 A 主标识符:C2。规定:岩石为1;水系沉积物为2;土壤为4。 B 样品号:N7。图幅名拼音代码+采样大格编号+小格代码+小格样号,如:MP234B1。该样品号中:MP-茅坪幅代码;234-大格号;B-小格号;1,B小格第一个样号)。 C 原始样号:被重复采样的样品号 D 图幅代号:N10。1:50000地形图图幅号,如H49E007008 E 横坐标: N8。统一确定为高斯6度带,记录带号+横坐标精确到m。如20428303 F 纵坐标: N7。高斯6度带精确到m。如3395158 G海拔高程:N4。采样点高程坐标,以米为单位。从地形图等高线或通过GPS直接读取。 H 水系级别:C1。记录:1 、一级水系;2、二级水系;3、三级水系。 I 采样部位:C1。采样点位于水系的位置,用代码表示:1:河底;2:水线附近;3:河漫滩上;4:水塘入口处 J 样品组分:C3。记录3位数:分别代表样品中粗砂(第1位)、细砂(第2位)和淤泥及有机物(第3位)含量。此三项为样品的沉积物组分,以编码方式分级填写,分为:0:无;1:少量(<30%);2:中量(30~70%);3:大量(>70%),三者之和不能超过100%。K 样品颜色:C2。1、灰黑色;2、灰色;3、褐色;4、灰黄色;5、红色;6、砖红色;7、灰绿色。 L 地质时代:C4。记录所控汇水域内地质时代。记录地质时代符号。沉积地层按出露情况适当并层;侵入岩记录主要侵入期。 M 岩石类型:C4。填写该点所控制汇水面积内占优势的基岩类型,参见“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附录B表B2。 N 矿化蚀变:C1。记录矿化蚀变程度。0、无;1、弱;2、中等;3、强烈。 O 地貌类型:C1。1、平原-准平原;2、低山-丘陵;3、山地-峡谷;4、高山-深谷;5、高原;6、高寒山地;7、盆地;8、沼泽洼地;9、岩溶石山。 P 植被:C1。0,无;1,稀疏,浅薄,覆盖度<1/3;2,中等,覆盖度在1/3~2/3间;3,茂密,浓厚,覆盖度>2/3。 Q 岩溶类型:C1。指在岩溶区采样位置的岩溶类型(非岩溶区不填)。编码为:1:峰丛峰林洼地;2:峰丛峰林谷地;3:岩溶平原;4:岩溶穹窿盆地;5:岩溶石山及丘陵。 R 污染:C1。指采样点上游汇水域存在的污染源:0,无;1,矿山采冶;2,工业生产;3,居民生活。 S GPS文件号:N6。指采样点某GPS坐标数据转存入计算机内的批次文件。要求以GPS 手持机编号后四位数+录入的第n批数(n为两位数)。每批坐标存点宜在500个以内。 T GPS ID号:N3。GPS手持机对采样点自动定点形成的顺序号码。该号码与采样号一一对应,不可更改。如采样点上重复自动定点,宜自行保存不得删除;或采样点被遗忘自动定点,亦不得手动添加补充,均待转录计算机后再据记录资料做删除或添加补充处理。U 标记位置:记录书写采样点标记的具体位置。标记须清楚明显。

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分类表 砖红壤赤红壤燥红土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褐土暗棕壤灰化土灰色森林土灰褐土黑土 白浆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棕漠土水稻土潮土砂姜黑土灌淤土塿土 黄绵土黑垆土紫色土石灰土沼泽土滨海盐土盐土漠境盐土碱土白碱土风沙土 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 酸性硫酸盐土火山灰土磷质石灰土新积土粗骨土寒钙土冷漠土草毡土 冷钙土 黑毡土寒冻土棕冷钙土红粘土寒原盐土黄褐土林灌草甸土寒漠土灰棕漠土 灌漠土栗褐土石质土龟裂土泥炭土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草甸土 暗棕壤 土壤有机质积累较丰富,所以土色深暗,呈暗棕色,微酸性,肥力高,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暗棕壤是温带湿润地区具明显腐殖质累积和弱酸性淋溶的森林土壤。Ao-A-B-C构型。A层厚15-2Ocm,有机质含量最高可达29%左右。铁铝轻度下移,B层弱粘化,结构面有铁锰胶膜。全剖面弱酸性。暗棕壤土类划分6个亚类。暗棕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灰化暗棕壤亚类在A1层下出现弱发育的灰化层和铁铝淀积层;白浆化暗棕壤亚类在A1层下出现白浆土化土层和铁锰明显淀积的B层;潜育暗棕壤亚类分布于排水不良的低平地,表层显泥炭化特征,以下土层常有潜育斑块,全剖面酸性反应;草甸暗棕壤亚类分布于疏林草甸植被下,Ao 层不显,A1层厚,盐基饱和度高,底土有锈色斑纹;暗棕壤性土亚类为A-(B)-C 型土壤,多含石砾。 棕壤 这类土壤集中分布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海一带暖温带湿润地区,剖面呈鲜艳的棕色,心土粘粒聚集明显,棱块结构面上多铁锰胶膜,呈中性,肥力较高,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基地,山区多生长果木。 棕壤发育于暖温带湿满气候区的草叶阔叶林下,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面积

环境地球化学知识点教程文件

环境地球化学知识点

概念题 绪论(1/6)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的影响。 环境容量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在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要素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 环境背景值在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各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光、热等)的物质组成或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环境质量在一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某些要素或总体对人类或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评价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第一章岩石圈环境地球化学(0/0) 第二章土壤环境地球化学(1/9) 土壤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水域底部,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物质表层。

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环境系统。 成土过程地壳表面的岩石风化体及其搬运的沉积体,受其所处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的土壤的历程。 土壤酸度土壤酸性表现的强弱程度,以pH表示。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土壤污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下降、性质恶化的现象。 土壤净化污染物在土壤中,通过挥发、扩散、吸附、分解等作用,使土壤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毒性减少的过程。 土壤质量评价单一环境要素的环境现状评价,是根据一定目的和原则,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土壤是否污染及污染程度进行调查、评估的工作。土壤中微量元素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需要量很少的必需元素。 第三章水圈环境地球化学(2/11) 水圈地球表面或接近地球表面各类水体的总称。

五年级《云南的自然环境》

五年级(下)《的自然环境》 一、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容,知道云岭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某地的动植物化石,根据他们推断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的环境。 重难点: 读懂课文容,知道云岭是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一成语吗?你能想象今天的云岭在远古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二、讲授新课 1、默读课文,说一说本文讲述了哪些地方? 2、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发现地——帽天山 (1)帽天山位于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帽天山? (2)教师:1984年7月以来,我国科学家先后在这里发掘了许多多细胞海生生物化石,人们把它们称做“澄江古生物化石群”。 (3)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形成于什么时候? (4)澄江古生物群门类非常丰富,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哪些? (5)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它们的化石可推断,澄江一带在远古时期曾是浅海地区,海水富含矿物质,且这里气候温暖,非常适合各类海洋生物生存、繁衍。 2、市晋宁县梅树村化石 (1)小壳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 (2)小壳化石形成于什么时候? (3)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中、东部地区是什么样子? 科学家根据小壳化石并结合其他资料推断,5、4亿年前,中、东部地区是一个三面环岛的海盆,海水最深不超过20米,海底的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海水中含有大量由火山灰带来的营养物质——磷、钙等。梅树村周围海水清澈,波光粼粼,水底漫游着许许多多个体不大、身体表面长有钙质骨刺或骨片的生物。这些小生灵享受着温暖的,在理想的栖息地中生活、繁衍。它们死亡后留下尸体、骨骼碎片,最后演化成为化石。 3、裸蕨植物群化石 (1)裸蕨植物群化石发现于什么地方? (2)裸蕨植物群化石距今多少年就已形成? (3)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市是什么样子? 根据这些化石所在的地层,科学家推断,约四亿年前,市附近气候炎热,海生蕨类、藻类植物繁盛。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海底逐渐上升成为陆地,海水大面积退却,原来的滨海、浅海中各种海生蕨类、藻类植物慢慢露出水面,其中的一部分适应了变化的环境,逐渐进化到能在陆地上生活,成为陆生植物。 三、小结 从省的这些化石可以推断出今天的云岭是从海底升起的高原。 四、动手做 观察某地的动植物化石,根据它们推断这一地区在远古时期的环境。

乐山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报告

乐山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报告 目录 第一章绪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目标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作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主要工作方法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主要工作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数据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图件编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文字报告编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工作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自然地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地质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矿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土壤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土地利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区域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土壤酸碱度分布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地表水各指标分布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浅层地下水各指标分布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近地表大气尘各指标分布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土壤养分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水-大气环境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云南地理-第六章 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

第六章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 第一节云南土壤 一、云南省土壤形成的地理环境 云南省的以高原季风气候为主的多样气候类型和垂直气候显著以及降水相对充沛和干湿季分明、地势特征与地形复杂多样和地貌分区、植被类型多和植物种类多、成土母质、栽培制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了云南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造就云南的土壤类型多样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其主要形成特点是: 1、地势变化与纬度变化复合,造成成土过程和土壤类型的多样性。 2、山川南北走向改变了土壤分布的基本格局。 3、古红色风化壳与现代风化壳交错出现,使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性质发生"倒置"现象。 4、土壤形成过程主要是脱硅富铝化过程。(地处中低纬度) 总之,地貌因子在云南的生物气候带的分异中起着主导作用,导致了云南综合自然体在以垂直变化为主,相性、水平变化为辅的各种自然因子作用下,经过一个相当长期的历史过程,形成了一个独突的“立体自然景观”,影响着土壤的形成、发育和发展。 二、云南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云南共有7个纲,14个亚纲,19个土类,34个压类组成。其中铁铝土占一半多。(图6-1) 1、铁铝土 1.1砖红壤 在热带雨林季雨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和宽谷盆地边缘。分布于云南省南部的热带北部边缘,海拔西部低于750 m,东部低于400 m.包括怒江、澜沧江、李仙江、藤条江下游河谷,坝区及元江中下游地区.共分3个部分: ①由潞西东南至孟定东南; ②自勐海西经景洪北向西至国界;③从江城东经元江至河口东北止。砖红壤水热条件好,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片麻岩,砂页岩及老冲积红土层。是发展橡胶、香料、南药、热带水果及经济林木的主要基地。面积为66.95万公顷。剖面一般为砖红色,PH为4.8—5.6呈酸性、强酸性反应。成土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和以生物为主导的养分吸收富集过程。其有3个亚类: 1.1.1砖红壤 砖红壤亚类具有砖红壤土类的典型特征。 1.1.1黄色砖红壤 分布于云南河口,降雨量一般比砖红壤地区高500毫米左右。土壤黄化特征

中国土壤系统类型(土纲)

土壤类型特征 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苏联的土壤发生学分类对我国土壤学发展影响很深,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标准。从2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广为应用的土壤系统分类成为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主流。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是一个定量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分类,该系统分类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一、有机土 1.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首先是只要有潮湿潴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通常所在地形为相对低洼、地表潴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2.成土过程 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铁矿[Fe3(PO4)4·2H2O],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菱锰矿(MnCO3)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当季节性水分落干,低价铁、锰又被氧化成高价铁、锰,呈斑纹状淀积于结构体表面成为锈色斑纹层。 3.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包括:①具有潮湿土壤水分状况(aquic moisture regime),大多数年份土温>5℃时的某一时期,全部或某些土层被地下水或毛管锋水饱和并呈还原状态;②草根层(As)是泥炭土的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

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

成都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

成都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区调队朱礼学刘志祥陈斌邮编610213 国土资源部成都岩矿测试中心李小英邮编610081 摘要:本文扼要介绍了成都市辖区环境背景及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背景的调查方法,重点介绍了成都市土壤第一环境、第二环境地球化学元素的背景值及元素分布特征,地球化学分区,首次揭示本区土壤的地球化学背景。 关键词:成都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 成都市位处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地跨东经1020 55'—1050 53'北纬300 6'—310 26',东西长192km,南北宽148km,幅原12900多平方公里,境内有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多种地貌,海拔387—5364m,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四川省工农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资源与环境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土壤与水、大气、阳光一样是万物生长之源,其环境背景及现状倍受人们关注。由中国地调局部署,四川地勘局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成都平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首次揭示了成都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元素分布特征。 一、成都市土壤环境背景 成都市辖区北西部为龙门山区,南东为龙泉山区,腹地为平原,平原与山地间分布有浅丘台地,龙门山区为浅覆盖深切割区或基岩裸露区. 龙泉山区为浅切割、浅覆盖地区,平原区为深覆盖地区,全区覆盖及切割特征见图1。 除龙门山基岩裸露区外,全市土壤是以第四系、第三系、侏罗系、白垩系母岩为基础发育而成的。主要有水稻土、紫色土、黄土、棕壤等主要土壤类型(图2)。 全市土地农业综合分区可划分为五大区: Ⅰ.近郊平原、浅丘粮、油副食品区;Ⅱ.中部平原农、牧、渔区;Ⅲ.中部丘陵粮、果(经作林、枚区);Ⅳ.远郊中低山林、土特产区,Ⅴ.远郊高山水源涵养区(图3)。 二、土壤环境元素地球化学背景调查方法 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土壤成土母质、成土作用、覆盖厚度、农业土壤利用存在着较大差异。地球化学背景的影响因素亦较为复杂,用以确定本地区地球化学背景的样品的采集深度、层位、采集密度、样品分析介质的粒度等应力求一个科学的、经济可行的、易于实施的模式。经国土资源部物化探研究所(河北廊坊)周国华等人研究评估(2000年)认为:本地区土壤第二环境浅层采集深度0—0.2m ,第一环境(深层)深度在0.8m以下,分析样土壤粒度平原区过干筛-20目,低山丘陵区紫色土-40目,土壤样品中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能较好地反映采样区的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背景。 (一)采样方法技术 平原区采样深度1.50—1.80m,丘区紫色土地区采样深度0.40—0.80m,龙门山区0.80m以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成土条件 白马雪山中生代时系古地中海的一部份,至印支- 一燕山运动时期才一上升成陆, 临第三纪末, 由于内外力的共同作用, 成为一起伏不大的准平原。因强烈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青藏高原崛起, 本区也伴随着向上抬升, 准平原被破坏, 产生了许多断裂带、线。尤其是印度板块强劲有力的推挤.形成了南北向断裂沉降运动, 从而形成了金沙江、珠巴洛河等不同级别的断裂带。通常, 本保护区北部以砂岩、页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紫色砂页岩为主, 局部为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等。中部主要为花岗岩、板岩、页岩、石灰岩等, 局部为片岩、片麻岩。南部则主要为石灰岩、片岩、砂岩, 局部为页岩、花岗岩、安山岩等。以上不同的岩石经风化后成为不同的母质, 使土壤的性状产生了基础性的不同的程度的变化。 在地貌形态上,本保护区处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结合部, 白马雪山源自西藏境内的宁静山脉, 向南延伸至云南后称为云岭, 其北段的察里雪山、人支雪山、甲吾雪山、白马雪山等主峰为南北向的骨架, 然整个地势为由西北向南南东倾斜, 超过50 0 0 m 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 数白马雪山最高, 海拔5 4 3 0 m, 终年白雪皑皑, 从峰顶到金沙江边相对高差达3 4 8 Om !这种悬殊的高差所产生的不同自然景观给土壤分布、性状深深地打上了不同成土条件的烙印。 保护区内金沙江谷地, 山高坡陡, 谷底宽150一200 m, 水面宽80一120 m, 河谷呈“V”形,走向为西北一东南。而珠巴洛河, 发源于保护区内的白马雪山垭口, 由北向南流经保护区, 至霞若折向东在拖顶汇入金沙江。起伏较小, 河谷较宽广, 走向北北东一南南西, 便于西南暖湿气流溯河谷而上, 致使后者河谷地带, 气温梯度递减要比前者低, 气候偏湿润, 以致两个河谷地带气候不同。虽然奔子栏以北的金沙江河谷要比珠巴洛河霞若段河谷位置偏北, 然而温度偏高, 分布亚热带性土壤, 而珠巴洛河霞若段则为暖温带性土壤。 气候为山地季风气候,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立体”气候的特征显著,二是具有季风气候的特征。 山地气候产生了随海拔高度由低到高的不同植被。 1.< 2 5 0 0 m 的地带为仙人掌( Q pu n t i a m o n a e a n t h a 、苦刺( S o la n u n 飞d e f le x i e a r p u m )、牡荆(V , [ e x li n n)、酸浆草( S o la n u m n i-g r u m )、篙( A r t e n l is ;a s p.) ;

云南省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调查

云南省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调查 摘要:土壤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占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但是,随着人类工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土壤遭受了各种各样的污染和永久性的破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岌岌可危。云南是一个各色金属矿业比较发达的省份,同时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情况也较为突出,本文对云南省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区域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简单的总结。 关键词:云南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调查 紫茎泽兰及其根内生真菌在重金属矿区修复中的基础研究 2010,康宇,云南大学 对云南省澜沧县竹塘乡募乃矿区进行了调查研究修复,发现矿区的自然生长的植物紫茎泽兰为优势植物,包括紫茎泽兰在内的矿区植物普遍为AMF和DSE 定殖;紫茎泽兰对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强的抗性和适应能力,接种AMF/DSE能增强其对重金属的抗性,并影响重金属在地下、地上部分的积累和迁移;筛选适当的AMF(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丛枝菌根真菌)和DSE(dark septate endophytes,深色有隔内生真菌)与紫茎泽兰形成高效抗性组合,利用紫茎泽兰与其根内生真菌联合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蒙自桤木在云南重金属矿区植物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2012,崔洪亮,云南大学 同样以澜沧县慕乃矿区为背景,提出利用募乃铅锌矿区自然生长的蒙自桤木根系进行处理后,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后的修复。 应用BCR分析云南蒙自大屯水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形态 2013,张娅[1] 项朋志[2] 王振峰[3] [1]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 [2]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3]云南民族大学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以云南蒙自大屯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BCR连续提取法分析水稻田土壤样品中Cu、Pb、Zn的赋存特征,这些赋存特征主要包括可交换及碳酸盐结

硒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c16203817.html, 硒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马强黄强闫建平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13期 摘要:全世界范围看,低硒或表现缺硒的土壤面积远大于高硒或硒毒土壤。高硒区有美国北部大平原和西南部10个州的局部地区、爱尔兰的3个县、中国的恩施和紫阳地区,以及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以色列境内有所报道的地区。世界土壤硒含量一般在0.1~2.0mg/kg,平均0.2mg/kg。我国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0.006~9.130mg/kg,算术平均值为0.29mg/kg。本文介绍了硒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包括硒的含量分布、形态特征、影响土壤中硒含量的因素及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与转化等内容。 关键词:土壤硒;含量分布;形态;影响因素;赋存形态与转化 全球40多个国家缺硒,我国72%的县市属于低硒或缺硒区。克山病是人体缺硒所致,是一种心脏肌肉坏死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发病地区水土、食物缺少硒、铜所致。美国正常人血硒含量为0.10~0.34mg/kg,新西兰人血硒浓度仅为0.068±0.013mg/kg。我国人民血中的硒含量 非克山病病区群体总均值为0.095±0.088mg/kg,而克山病病区为0.021±0.001mg/kg。高硒非中毒地区为0.44mg/kg(0.35~0.58mg/kg),高硒中毒地区为3.2mg/kg(1.3~7.5mg/kg)。硒是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成分,能促进生长,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解除体内重金属的毒性作用,保护视器官的健全功能和视力。 1硒的分布特点 我国存在一条从东北地区的暗棕壤、黑土向西南方向经过黄土高原的褐土、黑垆土到川滇地区的棕壤性紫色土、红褐壤,再向西南延伸到西藏高原东部和南部的亚高山草甸土和黑毡土的低硒带,带内土壤硒含量均值仅0.1mg/kg,显著低于其他地区的土壤硒含量。西北方向为干旱地区富硒环境,东南方向为湿润地区富硒环境,因此中国土壤中硒分布形成了以中间低,东南和西北地区高的马鞍型趋势。 硒的剖面分布特点:①表聚性,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属于此类;②心土层聚集类,这类土壤由于心土层有黏粒或铁氧化物等聚集,从而与硒结合发生聚集,南方铁铝土和富铁土一般属于此类;③均匀分布类;④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分布类型。 2土壤中硒的形态 从世界各地土壤含硒状况中可以看出,Se(Ⅳ)为土壤中主要的硒形态,约占40%以上;以Se(Ⅵ)形态存在的硒,总量不超过10%。用不同连续分级法均发现有机结合态硒是土壤中硒的主要结合态,硒主要赋存在腐殖质和残余晶格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