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分析Intel公司Pentium系列CPU结构设计

分析Intel公司Pentium系列CPU结构设计

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设计题目:分析Pentium系列CPU结构设计院系:信息技术学院

班级:2011级3班

设计者:王宏斌

学号:201111010322

指导教师:华瑞

设计时间:2013.7.1~2013.7.5

信息技术学院

昆明学院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

姓名:王宏斌院(系):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201111010322

任务起止日期:2013-07-01~2013-07-05

课程设计题目:

1、采用硬连线控制器或微程序控制器的模型机CPU设计。

2、分析Intel公司Pentium系列CPU结构设计,提出改进设计思想。

3、新一代或未来计算机大致结构框架及主要设计原理构想。

课程设计要求:

1、可以单人设计,也可分组设计。若分组,组员自由组合,每组2-3人,通过组员协作共同完

成设计任务,各组员工作量要均衡饱满,组内各组员设计内容不得雷同。

2、根据个人或小组的实际情况,以上三个设计题目任选其一作为正式课程设计题目。也可自拟

设计题目,但必须经指导教师认可批准后才能作为正式课程设计题目。

3、对于设计题目1,要求在完成基本模型机实验与复杂模型机实验的基础上,参考主教材P.347

§12.1具体设计要求,并且结合上网搜索与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具体设计。

4、对于设计题目2,要求在完成基本模型机实验与复杂模型机实验的基础上,参考主教材P.166~

P.171并结合上网搜索与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较为全面到位的分析,以支持主教材中对该CPU“堪称为当代CISC机器的经典之作”的评价。并且提出你对该CPU的若干改进设计思想(原设计何处有何不足,如何改进?)。

5、对于设计题目3,要求在完成基本模型机实验与复杂模型机实验的基础上,到图书馆查找相

关资料并结合上网搜索,再加上自己大胆与合理的想象进行设计。“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6、不管上述哪个设计题目,均要求有较完善的设计文档,并结合实际,按后文要求写出课程设

计报告并打印装订与电子版一起提交(大作业),纸质版与电子版缺一不可。

7、请自觉遵守课程设计纪律,出勤、实验情况、设计态度等平时设计过程表现将与最终设计成

果一起综合评定本次课程设计总成绩,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

工作计划及安排:

1、分组,明确设计目标,搜集相关设计资料,熟悉基本模型机原理实验。7.1日

2、整体结构框架设计,撰写初步设计文档,进一步搜集设计资料,熟悉复杂模型机实验。7.2日

3、按分工要求进行具体内容设计,撰写具体设计文档,熟悉复杂模型机实验。7.3日

4、具体设计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继续撰写并修改完善设计文档(大作业报告)。7.4日

5、按设计要求提交最终设计成果及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指导教师检查评阅。7.5日

(共一周)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课程设计(大作业)成绩

学号:201111010322 姓名:王宏斌指导教师:华瑞

课程设计题目:分析Intel公司Pentium系列CPU结构设计,提出改进设计思想

总结:

通过一周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次学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的课程设计。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但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学期我们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学习,课本上对微程序的编写这一部分讲解的并不多,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由于过去对基本模型机知之甚少,所以心里很担心最后的程序能否调试出来。不过在我们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将程序正确的调试了出来,并且我们从中总结了整个课程设计的流程:1 分析题目;2 了解整个实验的基本流程;

3 写出实验步骤;

4 按照实验流程和微程序对实验箱进行排线;

5 对连好线的模型机输入微程序;

6 验证实验;

7 对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记录;

8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检查直至实验成功;

9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经验。

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麻烦,当然这些问题都通过我们的努力完美的解决了,其中包括了在实验前的简单模型机和复杂模型机的实验,问题有刚开始的实验接线中由于接错了线耽误了许多的时间,当线连好后我们又发现了实验箱是坏的,导致此次实验告破,接着我们又找了几台实验箱,直到找了一台完好的实验箱后我们又进行了实验,最终完成了实验。真正开始实验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开始实验时的实验分配,经过了我们的分配,决定由三个成员完成各自的实验报告。实验中我收集了许多的信息和资料,为实验报告的排版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其次是组织语言,其中的问题要数一些问题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因此是我的实验遭到了很大的困扰,但是经过去图书馆的相关查阅,使我获得了相关的知识,为我的实验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此次实验再次让我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可以说如果没有大家齐心协力,我们就不能完成这个实验。正是由于大家的团队精神,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不断的交流和学习,我们才能依靠集体的力量,顺利的完成了这个实验。总的来说,通过了接近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其中不仅包括了来自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再次的体现了出来,我们学会了实验中的知识,也懂得和加深了对知识的搜索能力。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填表时间:指导教师签名:

目录

一、课题分析 (4)

二、Pentium系列CPU总体概况分析 (4)

1核心技术 (4)

2发展进程 (6)

3 Pentium的结构框图 (11)

三、详细分析 (13)

1 Pentium性能简介 (13)

2 Pentium的原理结构 (13)

四、侧重点分析与研究 (14)

1 多Cache技术 (14)

2 超标量流水线 (15)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5)

六、实验器材 (15)

七、附录 (16)

八、参考文献及相关网址 (16)

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

一、课题分析

承接着80486大获成功的东风,赚大笔美金的Intel在1993年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高性能处理器——Pentium。Pentium CPU它是世界上第一款与数字无关的处理器,堪称为当代CISC机器的经典之作。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中央微处理器即CPU。要分析Intel公司Pentium CPU结构设计,首先我们要对Pentium CPU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刻的了解,进而对它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缺点进行假想,从而写出一份针对Pentium CPU的改进方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1. 核心技术

2. 发展进程

3. Pentium的结构框图

4. Pentium性能简介

5. 原理结构

6. 多Cache技术

7. 超标量流水线

8. 问题及建议

工作安排:

分工表

王宏斌分析Pentium及早期Pentium cpu

殷贤波分析Pentium II 与Pentium VI 比较

金小敏分析Pentium III 与Pentium VI 比较

汇总总结分析Pentium 系列机结构特点

二、Pentium系列CPU总体概况分析

奔腾商标

Pentium是英特尔的第五代x86架构之微处理器,于1993年3月22日开始出货,是486产品线的后代。Pentium本应命名为80586或 i586,后来命名为“Pentium”(通常认为“pentium”是希腊文“五(penta)”加拉丁文中代表名词的接尾语“ium”的造词),是因为阿拉伯数字无法被用作注册商标。i586被使用在英特尔竞争对手所制造的类80586的微处理器。

1核心技术

Tualatin

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图拉丁”核心,是Intel在Socket 370架构上的最后一种CPU核心,采用0.13μm 制造工艺,封装方式采用FC-PGA2和PPGA,核心电压也降低到了1.5V左右,主频范围从1GHz到1.4GHz,外频分别为100MHz(赛扬)和133MHz(Pentium III),二级缓存分别

为512KB(Pentium III-S)和256KB(Pentium III和赛扬),这是最强的Socket 370核心,其性能甚至超过了早期低频的Pentium 4系CPU。

Willamette

Netburst微架构是P6微架构的后继者,第一个使用这架构的是Willamette核心,于2000年推出。

Willamette核心制造工艺落后,发热量大,性能低下,已经被淘汰掉,而被Northwood核心所取代。

Northwood

第二个Pentium4核心,代号为Northwood,改用了更为精细的0.13微米制程,集成了更大的512KB二级缓存,性能有了大幅的提高。按照Intel的规划,Northwood核心会很快被Prescott 核心所取代。

Prescott

Prescott核心的P4处理器发热量要比Northwood核心的大很多。性能接近。这是目前高端的Pentium 4 EE、主流的Pentium 4和低端的Celeron D所采用的核心。Prescott核心与Northwood 核心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90nm制造工艺,L1 数据缓存从8KB增加到16KB,流水线结构也从20级增加到了31级,并且开始支持SSE3指令集。按照Intel的规划,Prescott核心会被Cedar Mill 核心取代。

Smithfield

这是Intel公司的第一款双核心处理器的核心类型,于2005年4月发布,基本上可以认为Smithfield核心是简单的将两个Prescott核心松散地耦合在一起的产物,这是基于独立缓存的松散型耦合方案,其优点是技术简单,缺点是性能不够理想。其数据延迟问题比较严重,性能并不尽如人意。按照Intel的规划,Smithfield核心将会很快被Presler核心取代。

Cedar Mill

这是Pentium 4 6X1系列和Celeron D 3X2/3X6系列采用的核心,从2005末开始出现。其与Prescott核心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65nm制造工艺,其它方面则变化不大,基本上可以认为是Prescott核心的65nm制程版本。Cedar Mill核心也是Intel处理器在NetBurst架构上的最后一款单核心处理器的核心类型,按照Intel的规划,Cedar Mill核心将逐渐被Core架构的Conroe 核心所取代。

Presler

这是Pentium D 9XX和Pentium EE 9XX采用的核心,Intel于2005年末推出。基本上可以认为Presler核心是简单的将两个Cedar Mill核心松散地耦合在一起的产物,是基于独立缓存的松散型耦合方案,其优点是技术简单,缺点是性能不够理想。按照Intel的规划,Presler核心从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将逐渐被Core架构的Conroe核心所取代。

Yonah

目前采用Yonah核心CPU的有双核心的Core Duo和单核心的Core Solo,另外Celeron M

也采用了此核心,Yonah是Intel于2006年初推出的。这是一种单/双核心处理器的核心类型,其在应用方面的特点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既可用于桌面平台,也可用于移动平台;既可用于双核心,也可用于单核心。Yonah核心来源于移动平台上大名鼎鼎的处理器Pentium M的优秀架构,具有流水线级数少、执行效率高、性能强大以及功耗低等等优点。

Yonah核心是共享缓存的紧密型耦合方案,其优点是性能理想,缺点是技术比较复杂。不过,按照Intel的规划,以后Intel各个平台的处理器都将会全部转移到Core架构,Yonah核心其实也只是一个过渡的核心类型,从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其在桌面平台上将会被Conroe核心取代,而在移动平台上则会被Merom核心所取代。

2发展进程

Pentium的由来

继承着80486大获成功的东风,赚大笔美金的Intel在1993年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高性能处理器——Pentium。由于市

场竞争越来越趋向于激烈

化,Intel觉得不能再让

AMD和其他公司用同样的

名字来抢自己的饭碗了,

于是提出了商标注册,由

于在美国的法律里是不允

许用阿拉伯数字注册的,

于是Intel玩了个花样,

用拉丁文去注册商标。

“pentium”在拉丁文里

面就是“五”的意思。

Intel公司还替它起了一

个相当好听的中文名字——奔腾。Intel 奔腾处理器

486后的改版

超标量(Superscalar) 架构 - Pentium 拥有两个资料路径 (管线, pipelines),可以达到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一个以上的指令。一个管线 (称为"U") 可以处理任何的指令,而另外一个 (称为"V") 可以处理简单,最共同的指令。使用一个以上的管线是传统 RISC处理器设计的特色,这也是在许多 x86 平台上第一个实作出来的,显示有将两种技术合并的可能性,创造出几乎“混合在一起”的处理器。

Pentium MMX

接著,P55C 也以 Pentium with MMX Technology 推出 (通常只称为 Pentium MMX);他是以 P5 核心为基础,0.35

µm 制程也在这个

系列中使用,但是拥有新

的 57 个 "MMX" 指令集

来增进多媒体工作的效

率,像是媒体的编码跟解

压缩。然而,软体必须明

确地对於使用 MMX 做最

佳化,以及 P55C 显示出

速度增加的幻象主要是来

自於内部快取(cache)的

容量变成两倍为 32 KB。Intel奔腾MMX处理器

PentiumPro

初步占据了一部分

CPU市场的INTEL并没有

停下自己的脚步,在其他

公司还在不断追赶自己的

奔腾之际,又在1996年推

出了最新一代的第六代

X86系列CPU枣P6。P6只

是它的研究代号,上市之

后P6有了一个非常响亮

的名字枣PentimuPro。Intel奔腾Pro处理器

PentimuPro的内部含有高达550万个的晶体管,内部时钟频率为133MHZ,处理速度几乎是100MHZ 的PENTIUM的2倍。PentimuPro的一级(片内)缓存为8KB指令和8KB数据。

Pentium II

为英特尔推出的一枚X86架构的处理器,基于PentiumPro使用的P6微处理架构,但另一方面它的16位元处理能力获

得优化,并加入MMX指令集。

与Pentium及

PentiumPro处理器不同,

PentiumII使用一种插槽式

设计。处理器芯片与其他相

关芯片皆在一块类似子卡

的电路板上,而电路板上有

一块塑胶盖,有时亦有一风

扇。PentiumII亦把L2放到

这电路板上,但只运行处理

器时脉一半的速度。此举增

加处理器的良率,从而减低

制作成本。Intel奔腾Ⅱ处理器

Pentium III

同年,英特尔又发布了

Pentium III处理器。从

Pentium III开始,英特尔

又引入了70条新指令

(SIMD,SSE),主要用于因

特网流媒体扩展(提升网络

演示多媒体流、图像的性

能)、3D、流式音频、视频

和语音识别功能的提升。

Pentium III可以使用户有

机会在网络上享受到高质

量的影片,并以3D 的形式

参观在线博物馆、商店等。第一代Pentium III处理器(Katmai)

Pentium IV

2000年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4处理器。用户使用基于Pentium 4处理器的个人电脑,可以创建专业品质的影片,透过因特网传递电视品质的影像,实时进行语音、影像通讯,实时3D渲染,快速进行MP3编码解码运算,在连接因特网时运行多个多媒体软件。这是目前空前强大的个人电脑处理器产品,仍然在继续销售中。

Pentium 4处理器集成了4200万个晶体管,到

了改进版的Pentium 4(Northwood)更是集成了5千

5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开始采用0.18微米进行制造,

初始速度就达到了1.5GHz。

Pentium 4还提供的SSE2指令集,这套指令集

增加144个全新的指令,在128bit压缩的数据,在

SSE时,仅能以4个单精度浮点值的形式来处理,

而在SSE2指令集,该资料能采用多种数据结构来处

理:

4个单精度浮点数(SSE)对应2个双精度浮点数

(SSE2);对应16字节数(SSE2);对应8个字数

(word);对应4个双字数(SSE2);对应2个四字数

(SSE2);对应1个128位长的整数(SSE2) 。第一代的Pentium4(Socket423)处理器Pentium M

PentiumM:由以色列小组专门设计的新型移动CPU,Pentium M是英特尔公司的x86架构微处理器,供笔记簿型个人电脑使用,亦被作为Centrino的一部分,于2003年3月推出。

Pentium D

2005年Intel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有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同时推出945/955/965/975芯片组来支持新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采用90nm工艺生产的这两款新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使用是没有针脚的LGA 775接口,但处理器底部的贴片电容数目有所增加,排列方式也有所不同。

桌面平台的核心代号Smithfield的处理器,正式命名为Pentium D处理器,除了摆脱阿拉伯数字改用英文字母来表示这次双核心处理器的世代交替外,D的字母也更容易让人联想起Dual-Core双核心的涵义。

Pentium EE

同出自Intel之手,而且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两款双核心处理器名字上的差别也预示着这两款处理器在规格上也不尽相同。其中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于超线程

(Hyper-Threading)技术的支持。Pentium D不支持超线程技术,而Pentium Extreme Edition 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在打开超线程技术的情况下,双核心Pentium Extreme Edition处理器能够模拟出另外两个逻辑处理器,可以被系统认成四核心系统。

Pentium E2200

经历了Core2Duo处理器对高端市场的洗礼之后,Intel在07年第二季度推出了新一代的低端双核心处理器PentiumE2000系列,主要面向注重性价比的入门级双核处理器市场。首批推出的PentiumE2000系列包括两款产品,分别为E2160和E2140,频率只有1.8GHz和1.6GHz,但性能十分强大,已经能够满足多数用户的需求。但Intel并没有就此作罢,在稍后除PentiumE2000系列处理器全部升级到M0核心之外,日前正式发布了频率更高的PentiumE处理器——频率提高到2.2GHz的PentiumE2200。

Pentium G620

Pentium G620可以看成Core i3 2100的进一步精简版,包括不支持AVX指令集等Sandy Bridge 的新特性。

Pentium G620是基于Sandy Bridge微架构,采用32nm制作工艺、CPU部分是双核/双线程设计、LGA 1155接口、主频为2.6GHZ、外频为100MHZ(不可超频),内置HD Graphics核芯显卡,拥有6组EU执行单元,CPU与GPU共享3MB高速缓存。

3 Pentium 的结构框图

Pentium CPU 结构框图

BTB

转移目标缓冲

cache 8k

欲取缓冲 指令译码

控制ROM

页面部 件

控制部件

地址 地址 产生 产生 (U 流水线)(V 流水线)

浮点部件 整数寄存器堆 ALU (U) ALU

桶形移位

数据cache

8k

TLB L

控制

加法

除法

乘法

TLB

寄存器堆

总 线 部 件

Pentium-4 CPU 结构框图

奔腾处理器内部结构

系统界面

L2 cacher 和 控制

BTB 及 1-TL B 转移目标缓冲器

取指 译码

跟踪 cache r

微指令码

换名 分配

微指令队列

调度器 整数寄存器组

浮点寄存器

存数地址生成

取数地址生成

浮点存储 浮点传送

浮点乘 浮点除 MMX

L1数据 cach er 和 D-T LB

ALU ALU ALU

ALU

三、详细分析

1 Pentium性能简介

1993年3月Intel公司推出了第五代微处理器Pentium Pentium是微处理器本质上的一次创新。

Pentium采用了0.8μm双极性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BiCMOS)技术,它属于单芯片超标量流水线微处理器,片内集成了多达310万个晶体管,工作电压+5V,功耗15W。片内时钟频率(微处理器主频)与外片主总线的时钟频率相等,均为60MHz或66MHz两种。

1994年3月之后推出的Pentium(P54C)采用了0.6μm的CMOS技术,工作电压降为3.3V,功耗降至4W。主总线时钟频率有50MHz、60MHz以及66MHz等,经倍频后作为Pentium(P54C)内部的时钟频率(主频),表3-1列出了几种Pentium(P54C)的主频与工作电压。

几种Pentium的主频与工作电压

倍数因子主频(MHz)工作电压型号主总线时

钟频(MHz)

Pentium-90 60 1.5 90 3.3V或

2.9V

Pentium-100 60 1.5 100 3.3V

Pentium-120 60 2 120 3.3V

Pentium-133 60 2 133 3.3V

Pentium-150 60 2.5 150 3.3V

Pentium-166 66 2.5 166 3.3V

Pentium-200 66 3 200 3.3V

Pentium通往外部存储器的数据总线为64位,CPU内部主要寄存器的宽度仍然为32位,那么Pentium、Pentium(P54C)应该是32位微处理器。外部64位数据总线(D63-D0)每次可同时传输8字节的二进制信息,若选用主总线时钟频率66MHz计算,即存储器总线的时钟频率也为66MHz,则Pentium与主存储器交换数据的速率可为528MB/S。

2 Pentium的原理结构

Pentium CPU内部的主要部件:

①总线接口部件

②U流水线和V流水线

③指令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④数据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⑤指令预取部件

⑥指令译码器

⑦浮点处理部件FPU

⑧分支目标缓冲器BTB

⑨微程序控制器中的控制ROM

⑩寄存器组

Pentium微处理器的原理结构图如图所示

所以Pentium CPU堪称为当代CISC机器的经典之作。

四、侧重点分析与研究

1 多Cache技术

80486 CPU中有8KB的指令和数据共用的cache。而奔腾CPU则分设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各8KB。指令cache是只读的,以单端口256位(32B)向指令预取缓冲器提供超长指令字代码。数据cache是可读可写的,双端口,每个端口32位,与U,V两条流水线交换整数数据,或组合成一个64位端口与浮点运算部件交换浮点数据。两个cache与64位数据、32位地址的CPU内部总线相连接。

两个cache都使用物理地址。每个cache都有一个后援缓冲器TLB,负责将TLB命中的线性地址转换成32位物理地址。

2 超标量流水线

超标量流水线是pentium系统结构的核心。它由U和V两条指令流水线构成,每条流水线都有自已的ALU、地址生成电路、与数据cache的接口。

控制ROM属于微程序控制器,其中存放一组解释指令操作顺序的微指令代码。

两个地址生成器用于计算存储器操作数地址。各种模式下的逻辑地址最终要转换成物理地址来访问数据cache,并用转换后援(旁视)缓冲器TLB来加速这种地址转换过程。寄存器堆有8个32位整数寄存器,用于地址计算、保存ALU的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要讲CPU,就必须先讲指令系统。指令系统指的是一个CPU所能够处理的全部指令的集合,是一个CPU的根本属性。之所以说指令系统是一个CPU的根本属性,是因为指令系统决定了一个CPU能够运行什么样的程序,进行什么操作。所有采用高级语言编出的程序,都需要翻译(编译或解释)成为机器语言后才能运行,这些机器语言就是由一条条的指令组成的。

通常,一条指令包括两个部分:操作码和地址码。操作码其实就是指令序列号,用来告诉CPU需要执行哪一条指令。地址码则复杂一些,主要包括源操作数地址、目的操作数地址。在某些指令中,地址码可以部分或全部省略,比如一条空指令就只有操作码而没有地址码。

从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来看,目前主要有两种发展趋势,一个是CISC,一个是RISC。

CISC的产生、发展和现状某一系列CPU,如IntelX86系列机,为了增加新的功能与提高速度,越来越多的复杂指令被加入到指令系统中。但是,这样就导致一个问题:一个指令系统的指令数是受指令操作码的位数所限制的,如果操作码为8位,那么指令数最多为256条(2的8次方)。

那么怎么办呢?指令的宽度是很难增加的,聪明的设计师们又想出了一种方案:操作码扩展。由于操作码的后面跟着的是地址码,而有些指令是用不着地址码或只用少量的地址码的。那么,就可以把操作码扩展到这些位置。然后,为了达到操作码扩展的先决条件:减少地址码,设计师们又广开思路,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寻址方式,如基址寻址、相对寻址等,用以最大限度地压缩地址码长度,为操作码留出空间。就这样,慢慢地,CISC指令系统就形成了,大量的复杂指令、可变的指令长度、多种的寻址方式是CISC的特点,也是CISC的缺点:因为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解码的难度,而在现在的高速硬件发展下,复杂指令所带来的速度提升早已不及在解码上浪费的时间。

要改进这一缺点,使计算机既有复杂指令又可以在能容忍的时间上解码,我的建议是:制作一种新的而且速度超快的解码方式。从而减少解码所花费的时间,大大的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六、实验器材

1、湖北众友公司ZY15CompSys12BB计算机组成原理及系统结构教学实验箱;

2、PC机与网络。

七、附录

执行设计之前,我们进行了简单模型机和复杂模型机的实验,实验附图如下:

八、参考文献及相关网址

1.《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版·立体化教材)》,白中英主编,08年1月第四版,科学出版社

2.《计算机组成原理及系统结构实验指导书(V1.01)》,湖北众友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3. ㄍIntel微处理器:从8086到Pentium系列体系结构编程与接口技术》.

4. 奔腾Ⅱ/Ⅲ处理器系统结构作者:张昆藏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5. 80×86 /Pentium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2版)(配有电子课件,教学大纲,习题库)

6. 80x86/Pentium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

7. Pentium系列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8. Intel微处理器——从8086到Pentium系列体系结构、编程与接口技术(第5版)(影印版)

9. The Pentium Microprocessor Antonakos, James L. Prentice Hall & IBD (1996-11出版)

10. baidu,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