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_无足之神_及其象征意义_杨淑敏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_无足之神_及其象征意义_杨淑敏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无足之神”及其象征意义

杨淑敏李森

内容提要:在以《山海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神话中出现了众多的人面兽身神,它们普遍表现出足部的缺失,但这种缺失并不是一种毫无蕴含的巧合,其背后

隐藏着微妙的象征意义。脚在这些神话中也并非简单地代表着日常生活中的行走

和移动,而是作为感孕生子的媒介,它是神与人的区别所在,也是神与人的沟通方

式。因此,脚与生殖意义密切相关,足部缺失可能象征着男性生育能力的缺失,而

这种象征对中国的文化甚至是民俗都发生了重大影响并将继续发生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无足之神以足为媒

中国古代神话中记载了许多神灵形象,他们的面貌不尽相同,但令人惊奇的是,作为一个形象,与人相比,他们普遍表现出足部的缺失,而这种缺失并非一种毫无蕴含的巧合,其背后隐藏着微妙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甚至潜在地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和文学。文章拟先考察这种“无足之神”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相关记载(主要以《山海经》为例),然后再对这种足部缺失的深度意义作出推测和思考。

“无足之神”

《山海经》中记载了很多远古的事迹,尽管成书年代莫衷一是,但其作为古代材料的价值却不容低估。书中69处记载了人面兽身的生物或神,以下摘录的是一些统计性的语句:

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其神皆龙身而人面。

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其十神者,皆人面马身。其七神皆人面牛身。

凡西次三经之首,自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其神状皆羊身人面。

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隄山……其神皆人面蛇身。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其神皆蛇身人面。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

凡东次二经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垔山……其神状皆兽身人面。

凡济山之首,自煇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其神皆人面而鸟身。

凡厘册之首,自鹿蹄之山至于玄扈之山……其神状皆人面兽身。

凡苦山之首,自休舆之山至于大騩之山其十六神者,皆豕身而人面……苦

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3期

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而人面也。

凡荆山之首,自景山至琴鼓之山……其神状皆鸟身而人面。

凡首阳山之首,自首山至于丙山……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①

这些人面兽身神的数量在《山海经》中不胜枚举,而在文中还有一些非神的半人半兽记载,比如“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这些鸟兽虽有异能,却不属于神灵系列,本文不再赘引。但是由这些描述可以推定这些人面兽身神在外形上与一些奇特的人面鸟兽并无太大区别,不同之处似乎在于,一般的人面鸟兽都会自发的对环境或人产生影响,这在《山海经》中十分常见,如“见则天下大水”、“见其邑大水”、“见则天下大风”等。而人面兽身神则与之不同,《山海经》在对他们的外形进行描述后并没有提到这些神灵的任何神性,也没有提到人遇到他们会发生怎样的事情,但是人们应该是有求于他们的,因为《山海经》在对每个神进行具体描述后都记载了该如何祭祀以及一些祭祀禁忌,似乎人们必须进行祭祀,才能得到这些神的“眷顾”。如:

凡南次三经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茝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②

为什么用某种物品祭祀某个神或者在祭祀之后人可以获得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原始宗教都有着某种明确的功利性考虑,祭祀无非出于两种目的,不是祈求福祉就是避免祸患,或兼而有之。反观那些非神的人面兽,则多对人有害,而最严重的莫过于吃人了。如“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是兽也,食人”、“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由此看来,神与兽的差别可能不在于外表,而在于他们对人的态度。“是食人”、“食人”的记载,不由让人想起,古希腊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

斯芬克斯对敢于向它挑战的人宣称,如果回答不了它提出的谜语就要吃人,而这个谜—“什么动物早上四只脚,中午两只脚,晚上三只脚”,谜底就是人。这个谜语就与脚有关——

语的谜面与谜底隐喻了从兽向人的变化,四只脚的是动物这没有争议,而长着四肢能够习惯于直立行走的则是人,两只脚的人在力量衰退时就无法再依靠自己的力量站立,但他又不能重新回到四肢爬行的时代,于是又必须获得自然界的支持。也就是说,人试图通过模仿自然(动物性)重新获得力量。整个斯芬克斯神话的关注对象就是脚,可以说是在用脚象征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脚的变化也就暗示出人类力量的变化以及人征服自然、克服兽性的能力,脚也就成了人的象征。谜语的潜在意义就是“人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这个神话世

①详见袁珂《山海经校注》,巴蜀书社1992年版。

②同上。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无足之神”及其象征意义

界中已经高扬着人本位的价值观了。再看《山海经》,其中的神无不与斯芬克斯一样保持着兽身人面的形象,虽然兽的种类有所不同,但一致的地方在于其下肢与普通人截然有别,也就是足部的缺失,他们均是“无足之神”。这就造成了一个疑问——

—两只脚的人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类似于屈原在《天问》所问到的“女娲有体,孰制匠之?”①在《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的注中提到:“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②身体的形成是存在的前提,而女娲这样的神如何被塑造为人面蛇身已难以确考。又后世《太平御览》中引《风俗通》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③女娲的人面蛇身的形体从哪里来我们不得而知,同样女娲为何会把人造成有两只脚的样子我们也不得而知。如果女娲没有见过人的样子,如何才能创造出人的外形呢?

总之,在中国神话系统中,两足人的形象不知从何而来。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资料的逸失,二是在神话时代对这个问题就没有作出阐释,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认识。因为如果是资料的逸失,那么至少会留下一些旁证,比如可以找到一个人形的原始神来,遗憾的是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这种原始神的任何资料。

以足为媒

“在古代中国未被历史化的宗教神话中,不论始祖神,还是日月神,大体还没有脱离人兽同体的发展阶段。这显示中国神话的分裂状态是多么彻底而一贯,与人不同形、同性的神灵,更倾向于阻碍人性因素的深入和表现。”④虽然人神相隔,但人可以通过祭祀与神沟通,神可以通过种种神迹对人产生影响,而脚就是人神交流的重要方式媒介之一。

脚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它的缺失,还在于它的神秘效果。《诗纬含神雾》云:“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⑤其中的“巨人”或“大人”,据《山海经》中“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可知是一个人首兽身的大神,他的足迹就可以使一个女性感孕生子。另《路史》中记载帝喾也是感生。“帝喾高辛氏,……父侨极,取陈丰氏日裒,履大迹而诌生喾。”⑥“取陈丰氏曰裒”一句后有注“高堂隆《北郊表》曰握裒履巨迹是也”。对比而言,古希腊的男神如果看上凡间女子就会下界与她发生肉体关系,而中国原始神的方式则间接一些。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原始神祇还未有完整的人形,下肢和脚的缺失影响了正常的生育,于是“巨人”足迹则成了足部的一种缺失性补偿,兽足不是人脚但具有与脚相似的特征和功能,要使这种缺失得到补偿就必须有人的脚踏踩其上,反溯那个留下足迹的动作,从而使足迹具有人的性质,也就使神得到了补偿。神试图与人交流,但也意识到了自己与凡人的差别,由于无法改变自己,从而选择了一种象征性的补偿。

①转引自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第4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②同上。

③同上。

④谢选骏:《空寂的神殿:中国文化之源》,第72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⑤转引自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第166页。

⑥转引自杨建军《远古帝王及三王感生神话考》,《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

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3期

脚作为感孕生子的媒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它是神与人的区别特征,也是神与

人的沟通方式,这种现象在后代历史中仍不断以同样的方式重复着。如《史记·周本经》中

对姜原生弃的描述:“周后樱,名弃。其母有部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

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①这个神话在《诗经·大雅·生民》也有

类似记载:“厥初生民,是为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祓无子。履帝舞拇兮,攸界攸址,

载娠载孕。”②这些以足为媒介进行的神人感应都具有明显的生殖意义。“让这些女神怀孕

的……脚(脚印)等等,又无一例外全部都是男根、男性的象征物”③,也就是说,全部是男

神,脚具有了生殖意义的象征。同时,又因为感孕出生的都是男性,所以远古先民不约而同

的感受(而不是认识)到了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社会变化规律,这实际上是中国

先民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在这个意义上说,用这些材料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来佐证母系

向父系社会的转变似乎也是可行的。当然,这种说法也不是毫无破绽,在感孕后所生的男

子在外形上俱为人形,完全没有其父系的动物性特征,如果母系向父系的转变,父亲的血

缘和特征就该有所体现,而神话中的记载却恰恰相反,生下的男子在外形上都具有女方特

征,不是半人半兽的样子。因此,在这些感孕神话中恰恰还有母系社会的遗存④。

神话中男神的脚表现为兽形和虚空(脚印),而女性的足则表现为人形和实体。不仅在

质而且在量上神和人也有很大差别,如神话中提到的“大人迹”、“巨人迹”、“履大迹”等,而

人的脚相比之下就小得多,这种“大”正是吸引女性的地方。她们去踏巨人足迹的目的绝不

是生子,而是出于一种好奇心,出于对不平常事物的关心。这似乎是神布下的一个“陷阱”,

诱惑女性上钩。这种女性的好奇心在西方的圣经传统中也可以看到,夏娃出于好奇心采摘

了伊甸园里的苹果。这种诱惑可以看作男性为吸引女性而作的某种努力,甚至是一种控

—诱因都是某种外界的强大力量,女性则处于被动地位,她只能对事件作出某种反制——

应,而不是事件的原因。同时,上帝对蛇的惩罚也值得深思,“你既作了这事,就必受咒诅,

比一切的牲畜野兽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

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用肚子行走”就

意味着没有脚,“伤脚跟”意味着对脚的报复,这均表现出对有足者的嫉妒。同时上帝对女

人的惩罚还包括了让女性从此饱尝生子的分娩之痛,与中国神话在生子情节上极其相似。

整体看来,伊甸园故事与中国的人面兽身神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和脚有关的神话与生殖意义密切相关,足部缺失可能象征着男性

生育能力的缺失⑤,男性只起到种子的作用,提供一个形式“外形”,而使这个形式具有内容

①转引自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第165页。

②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第165页。

③姜韫霞:《从性别角度看始祖诞生的神话》,《江淮论坛》2004年第4期。

④参阅姜韫霞《从性别角度看始祖诞生的神话》,姜文认为感孕生子是父权制下篡夺女性生育之功的表现。

⑤有些半人半兽的远古神(如女娲),在性别上还有争论,本文中暂采取男性一说。清代著名文人赵翼考证,女娲是男性。他认为女娲本来是风姓,号女希氏,是上古时代贤明的帝王,位列三皇之中。当时没有文字记载,后人因音成字。女娲是姓氏,而不是性别。这种看法虽然新奇,但是不无道理。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无足之神”及其象征意义

的是女性。根本上来说,女性的脚与男性的脚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女性(女性的脚)赋予后代以完满的人的形式,也就表示在整体上克服了人的兽性,成为区别于其他禽兽的独特种群。所以女性的足部不仅象征着生理学意义上的外形完满,更意味着仍在精神意义上与自然界的分离和独立,从而形成人自身的血缘关系与文化传承。相反,男性的足则代表着孕育能力的缺失,这个弱点是女性带来的,如果这个弱点被运用,而又得不到女性的帮助,男性将没有后代,也就意味着种族的灭亡①。在《礼记》中有“毋践履”的规定,即规定不许践踏别人的鞋子。《管子·大匡》记录齐襄公外出打猎丢了鞋,派人去找未果,襄公把这个人打得遍体鳞伤。“对失鞋如此忌讳,这是因为鞋是人足的附着物,虽已离身,而仍可于冥冥之中和人足发生关系。这自然要视失鞋为大忌。”②这并未解释失去鞋到底会有什么危险,或者这种风俗从何而来,实际上正是男性对自身没有生育能力的恐惧。在西方,《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之踵”也正是英雄的致命弱点。脚是半神英雄的致命弱点,而他们的力量都来自于母亲,在得不到母亲(女性)庇护时,就意味着死亡。这种死亡并不是个体性的,而象征着以男性为代表的种族血脉的灭绝。脚之所以成为男性的敏感话题,就是因为在原始思维中它是男性孕育能力缺失的象征,只有得到女性的帮助才能延续后代,这也是母系社会以女性血缘建立氏族关系留下的遗风。脚的这种意义在人类的任何时代都不会被遗忘(它会变相表现出来),因为男女的基本性别差异与功能区分将永远不会消失。

可以见出,在以上的神话中都明显地暗含了一种对女性的崇拜心理,这可能是女性崇拜时期的遗存,尽管存在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化过渡,母系时代的外在权力关系可能会彻底转变为男性统治,但其文化的传承可能会“不绝如缕”在男权社会的神话中以“曲折”的方式表现出来,女性的脚正是这种母系时代的精神载体。这也导致了女性的脚在后世的文学中通常都被极度的修饰和赞美,这是一种古老文化潜流的表现,是对女性的美化,是对原始的女性孕育能力的胜赞。仅在唐诗中这样的例子便不胜枚举,如骆宾王《咏美人在天津桥》:“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整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寄言曹子建,个是洛川神。”李商隐的《袜》:“尝闻宓妃袜,渡水欲生尘。好借常娥著,清秋踏月轮。”这些美化正是中国神话中足部意象的特殊文化意义在漫长的时空演变中的集体穿透,它对中国的文化甚至是民俗都发生了重大影响并将继续发生影响。

(杨淑敏,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李森,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高荷红】

①在古代神话中男性亦可造人,但方式与女性完全不同。女性神凭借外物创造人,如中国和希伯莱、希腊、苏美尔、巴比伦神话都有女神用泥土造人的神话,这也包括简狄、女修吞卵生子等。而男性神则以肢体的变化作为人的来源,如女娲之肠变为人,或者盘古死后身上诸虫因风所感变为人;再如国外,《圣经》中上帝摘亚当的肋条变为女人,抑或耶稣重生等。

②万建中:《解读禁忌:中国神话、传说和故事中的禁忌主题》,第66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