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笔记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笔记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笔记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笔记

这些都是我自己总结的,没根据章节而是根据一个个概念集合而成。倪的书的许多单个概念分散其他各个章节,因此我就把他们集中了到了一起,希望有助于各位的复习。

这个笔记我没总结建构主义的内容,还有一些国关理论我也没总结,因为那些没总结的理论在我个人看来有很多都表述不清。希望同学们再自己总结或者找其他人的笔记。

本笔记特献给国关论坛,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宣传本论坛.

最后祝各位考研顺利,梦想成真!

————IRer(荒野村夫(王锐)? 上传者写)

1. P4理论的功能:

戴维辛格(David Singer)认为,理论是一个内部相互联系的、实证概括的分析整体,它拥有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功能。

罗伯特利柏(Robert Lieber):第一,描述。理论必须确切地描述现实世界发生的事件。

第二,解释。理论应对说明这些事件发生的因果,说明“行为规律”和进行“评估分析”。在一个特定的体系里,理论解释事物的“连续性、反复性和规律性”。第三,预测。一般来说,是预测“事物发展和结果发生的模式或总趋势,是事物的未来的发展,而不是具体事件的发生”

2. P6理论与历史:

雷蒙阿隆:历史是过去的政治,理论的实质是历史。

约瑟夫奈:国际关系史不是国关理论,但国际关系史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来意提炼升华为理论的原始材料和现实基础。

要处理好理论与历史的关系,必须把握住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理论是历史的产物,历史是理论的基础。

第二,理论是一种思维的科学,其本质是历史。

第三,检验理论的标准是实践。

3. 国际关系理论及国际关系的定义:

P7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各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

P8汉斯摩根索:国际关系是“处于权力斗争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权力政治”。

P8昆西赖特:国际关系意指民族、国家、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理论则是全面叙述、解释、评价、预测世界上不同政治社会关系的研究项目或学科。

P8欧奈斯特莱弗沃:国际关系是关于主权国家之间权力对权力、利益对利益、目标对目标的长期斗争。

P9斯坦利霍夫曼:IR实质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政治。IRT是关于影响世界基本单位的对外政策和权力地位的因素和活动的学科。

P9弗里德里克邓:国际关系是指世界体系内各个政治集体或实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其核心是权力问题。IRT则是“关于那些跨国的关系的只是总和”。

P9查尔斯麦克兰德:IRT是关于“世界上有组织社会实体互动关系的研究”,包括对这些互动关系的有感环境的研究。

P9卡尔多伊奇:IRT应研究民族国家之间不可避免的相互依存和民族国家缺少控制能力的问题。

P10海沃德奥尔克:IR是关于人类的活动和各个国家人民的相互交往;IR是关于世界上基本单位之间冲突和合作的相互关系。

P10特莱弗泰勒:IRT是解释跨越过境的各国政治活动的学科。

P10尼古拉斯巴克曼:IR是关于属于不同国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P10多尔蒂和小法尔兹格拉夫:IRT定义为研究一国或其他国际行为者是如何用某种方式影响别国或别的国际行为者的。

P10约翰伯顿:IRT应该“说明和预测国家间关系和世界大体系的运作及其过程”。

P10罗伯特利柏:IRT……是“关于有组织的大群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与政治学相比,IRT重点涉及到三大要素(无政府状态、秩序和限制)和三大关系(无政府和秩序、冲突和合作、限制和发展)。

P11 IR:(美国学者)处于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集体、国家、MNC、区域共同体、国际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和多维性关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关系,IRT则是描述、解释、研究、评估和预测这些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

4. 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P9 对外政策表现为单向式的一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而国际关系则表现为双向式的国家或实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5. 国际关系的任务:P11(汉斯摩根索《政治学的困境》)“国际政治学的任务是把政治学的一般原则运用到国际关系领域中,并根据国际政治的独特性质对这些原则重新加以表述、修正和规定。”

6. 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P11国家和国际社会及其之间的关系

7. 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或内容:

P12昆西赖特《国际关系研究》提出的IRT4大类16个核心内容

理论应用

抽象科学:

心理学

社会学

伦理学

哲学:

政治

殖民政治

组织

法律

经济

通讯

教育

具体历史:

地缘学

人口学

技术学

技艺:

战争艺术

外交艺术

对外关系行为

卡尔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国家与世界,跨国过程与国际相互依存,战争与和平,力量与弱点,国际政治与国际社会,世界人口与粮食、资源以及环境,繁荣与贫困,自由与压迫,感觉与错觉,活力与淡漠,革命与稳定,同一性和变革性。(1968年版本中只列举了10个问题,上述的“跨国过程与国际相互依存”和“世界人口与粮食、资源以及环境”两个问题是1978年版本所增加的)。

概括: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军事战略、外交政策、国际伦理、国际教育、国际关系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心理学。其中最重要的是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前者是国关中最核心的因素,后者是最活跃的因素,而其余的则从属于或派生于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8. IR的三个传统:

P17怀特:20世纪50年代曾提出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革新主义三个传统,又称“3R”……怀特提出的这三个IRT传统与马基雅维利、格劳秀斯和康德分别代表的政治理论

并无二致.

P106 怀特的理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关于“三个传统的论战”,即“三R之争”:(1)现实主义,意指“马基雅维利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权力政治、国际冲突,崇尚的是一些推行铁血政策、不讲道德的人(the blood-and-iron and immorality men);(2)理性主义(rationalism),意指“格劳秀斯主义”,强调理性原则、国际对话,重视均势和国际法的作用,认为国际关系中不仅有冲突,而且还有合作,目标是要造就能“坚持法律和秩序、言行一致的人”(the law-dand-order and keeps-your-word men);(3)革新主义(revolutionism),意指“康德主义”,反对现实主义关于国际冲突与合作的看法,注重人的关系,国际社会和“国际大家庭”的作用,希望有一代从事“变革、解放和说教的人”(the subversion and liberation and missionary men)

9. 现实主义学派基本观点:

P22现实主义最早的三个基本观点:(1)权力是政治活动的主要因素;(2)道德、民主和正义是相对的,是权力的产物;(3)政治不能脱离权力,政治活动是权力和道德的结合。——卡尔《20年危机》

P33核心观点:(1)国家是国际政治的最重要的行为者;(2)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突出特点;(3)国家最大限度地追求其权力或安全;(4)国家通常采取理性的政策;(5)国家有时也会依靠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来实现其目标;(6)国际体制诸方面,特别是国家间的权力分配,是形成国际政治和对外政策基本模式的最重要原因。

P37 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

(1)人性本恶。作为人的集合体,国家同样会反应这些特点,这就决定了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中的最基本的特征。

(2)国家是国际关系体系主要的行为体。以权力界定利益是研究国家行为的主要尺度。

(3)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而国家道德和国际法是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标准的。

(5)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道德是受到国家利益限制的。

(6)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

P32 现实主义学派……认为IRT同样受到人的本性和“自然状态”法则的支配。从这一根本点出发,提出现实主义的四个基本思路:第一,人的私欲和生存意志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的意志”,国家的权力便是这种人的权力意志的扩大;第二,由于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主权国家毫无例外地都追求权力,国家间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关系,国际政治即是权力之争;第三,冲突和斗争是IR的最基本特征;第四,权力和利益是影响对外政策的核心因素。

P174 现实主义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分析法,着重研究国家权力和权力均势。要点是:(1)国家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国际关系角色;(2)国家本质上是一个理性角色;(3)权力是国际关系中的核心概念;(4)国家安全是国际关系诸角色的核心问题。

P24 汉斯摩根索在50年代提出的权力与利益理论为现实主义奠定了基础。

10. 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

P52 (卡尔)第一,“权力始终是政治的核心成分”、“政治在一定意义上即是权力政治”;第二,“道义只能是相对的,不是普遍的。”“道义是权力的产物”。

11.理想主义观点:

P33 以威尔逊学派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人性可以改造。一派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不确定的,……而根本的问题是人所处的环境;另一派认为人的本性天生就是恶的,但是,人性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改造。......

人类在教育和正确思想的驱动下,在好的客观环境的限制和作用下有能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最终走向文明。

(2)战争可以避免。理性主义者认为战争的出现与人类的本性无关,而和他所处的环境有关,他们认为战争主要是由于不完善的国内和国际政治体制的缺陷,由于对人类进行教育和开化的困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不足所引起的……一旦人类的教育程度提高了……战争最终可以消除。

理想主义者又提出了他们另外两个相应的观点:第一,人类可以逃脱权力的欲望,可以逃脱因安全而必须要增加权力的安全困境,可以逃脱战争的危害;第二,世界各国虽然有矛盾和冲突,但是,冲突和矛盾不是不可以避免的,因为它们不是来自于人类的本性,因此,国家之间的利益可以和谐,而这种利益和谐的最显著表现就是避免战争和寻求和平。

(3)利益可以调和。人类社会和国家之间不存在重大的利益冲突。

(4)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

(5)国家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

(6)公众舆论也可确保世界和平。

12.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分歧:

P33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在人的本性、战争根源、人的理性、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和道德之间关系以及维持和平的方法等问题上存在着分歧。

P39 具体分歧:

(1)人性:理想主义认为人性本善,至少可以通过修养达到善;现实主义认为人性本恶,人有权欲,本性难改。

(2)国际关系:理想主义主张在“道义”和“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公正的”国家关系;而现实主义则强调世界的竞争性,各国利益不可调和,国际关系只能以“权力”和“利益”为轴心。

(3)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理想主义……识之为维护国际关系秩序唯一有效的工具,认为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秩序代表了全人类的真正利益;现实主义认为,法律同政治相比并不更“道德”些,离开权力均势,国际组织体系也常常名存实亡。

(4)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理想主义强调研究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对客观世界抱盲目乐观态度;现实主义信奉实证原则,强调人类应当面对争斗的现实,不可陷入和谐的空想。

(5)对未来的看法:理想主义认为未来的目标是实现普遍裁军和建立民主的世界政府;现实主义则认为……未来的目标无论如何美好,由于受到利己主义的局限,只能部分地得到实现。

13.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P37 第一,批判理想主义不是研究国际关系的现状怎样,而是看国际关系应当怎样,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完全凭主观意志,把自己的理想当成是国际关系中的事实,而不愿意对复杂的国际关系进行耐心细致的分析。

第二,批判理想主义对国际问题的看法过于理想化。

第四,批判理想主义在研究国际问题时忽视权力。

14. 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

(1)政治受到植根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

(2)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是政治现实主义研究国际政治的主要标志性特征,它使国际政治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而区别与经济学、伦理学等等。

(3)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核心概念是普遍适用的,客观存在的。……这是现实主义区别与其他流派的根本点。

(4)“必须依据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而不能用抽象和普遍的公式把普遍的道德原则应用于国家的行为。”

(5)政治现实主义拒绝把特定国家的道义愿望与普遍适用的道义法则等同起来。

(6)政治现实主义强调政治学的独立性。政治行为必须用政治标准来判断。经济学家的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社会福利或部分人的福利?”,法学家的问题是:“这项政策符合法的标准吗?”而现实主义理论家的问题是:“这项政策对国家权力有何影响?”

15.基辛格的现实主义思想:

P80 基辛格的现实主义思想有三个突出特点:重视大国外交、国际因素优于国内因素、政治家对外交伦理困境负有个人责任。

16. 权力:

P53 (卡尔)权力在国际政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权力可以是手段,也可以是目的;经济和军事权力都是权力的组成部分。

P81 (基辛格)实力的增长、支配地位的获得完全可以通过一国内部发展来实现。

P146 鲍德温特别赞赏哈特关于权力的三概念:权力是对资源的控制、对行为者的控制和对事件及其结果的控制。

P261 马克斯韦伯从社会学的角度认为,“权力是把一个人的意志强加在其他人的行为之上的能力”

P263 摩根索:权力意指人们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施与影响和控制的能力,在国际关系领域,权力即指一国在国际舞台上控制他国、影响国际事件的综合能力。

P263 尼古拉斯巴克曼:在国际政治中权力就是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控制。

P264 阿诺德沃尔弗斯:权力是一个人驱使或指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的能力。

P264 戴维鲍德温:权力是改变人们行为结果分配的能力的表现。

P264 杰弗雷哈特:权力是对资源、对行为者、对事件及其结果的控制能力。

P264 卡尔多伊奇:权力是知识、技术和武器的集合体。

17. 权力存在的四个条件:

P266 第一,在权力的影响者和被影响者之间存在着价值和利益的冲突。否则,即使是一方的权力大于另一方,他们之间也不会出现权力的关系。

第二,在权力的关系中,一方最终一定会对另一方的要求有所屈服。这种权力的显示不是主动发挥权力的一方,就是被动接受权力的一方。

第三,在权力显示的过程中,权力一方对另一方的服从所花的代价比不服从所花的代价要小。

第四,在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被行使者之间的差别越大,双方之间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

18.权力与道德:

P52 (卡尔)道义是权力的产物

P60 (尼布尔)权力要受到限制,只有正义和道德才能够有效

19.均势的概念:

P64 (沃尔弗斯) “对手之间分配的均衡状态”

P108(克劳德)(1)均势是“一种形势”,意指处于均衡的格局,国家或国家集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对等和均衡状态;(2)均势是“一种政策”,意指“建立和维护均衡状态的政策”,均势应是一种“谨慎的政策”;(3)均势是“一种制度”,意指能抑制任何国家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种稳定的制度;(4)均势是“一种标志”,它是战争可以防止的标志,是人们实现愿望的一种体现。(P279 克劳德状态指实力均等还是不均等的状况;政策指对

状态所作出的反映;体系指权力分配的机制、工具和规则)

P278 均势是一种分析概念,反映国际政治中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及其权力状态转变的各种结果。

P279 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把均势限定在四种不同意义之中:(1)针对一定事态的一种政策;(2)一种实际存在的事态;(3)大体均等的实力分配;(4)泛指任何实力分配。

P279 厄内斯特哈斯认为均势最少有八种解释:(1)民族国家间实力均等分布导致的均衡;(2)民族国家间实力不均等分布导致的平衡;(3)一个民族国家占支配地位所导致的均衡;(4)一种维持相对稳定与和平的体系;(5)一种具有不稳定和战争特征的体系;(6)权力政治的另一种表述;(7)历史普遍规律;(8)政策制定者的指南。

P279 (1)均势是表示一种力量的均衡。艾波拉德:“通过变换联盟以及其他手段在国际范围内实现力量的均衡”。(2)均势是国际斗争中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乔治施瓦雷伯格:均势不仅是一种力量的均衡,而且是国际上某种程度的稳定状态。汉斯摩根索:均势是一种特殊的状态,是由于权势大体上平均地在一些国家之间分配所造成的。(3)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手段。诺曼帕尔默和霍华特伯金斯“均势是利用和使用国家权力的一种特殊手段”斯坦利霍夫曼:“均势是一种关于权势的艺术……均势强调用非暴力以保持紧张的国际关系,所以它是显示武力的艺术,而不是运用武力的艺术”。(4)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政策。爱德华莫尔斯:均势是维持国家之间权力平衡的一种对外政策,旨在防止一国控制并危害别国的安全,但是,均势是“一种保守的对外政策”,它以维持现状,不改变国际均衡体系和格局为目标。

P285 均势的目的:防止霸权的产生,维护稳定和共同安全,防止战争等等。

P285 运用均势时采用的手段:结盟对抗强权,战后领土赔偿,设立缓冲国,建立势力范围,外交干涉和外交谈判,削弱军备和扩大军备等。

20.均势理论:

P285 均势理论是一种研究权力均势转变之特点、规律、原则、手段和形式的分析理论。

P64 (沃尔弗斯)四种均势理论(1)视均势为“理想的权力分配”,有利于世界和平;(2)均势是“多种国家体系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固有规律”;(3)强盗均势的自保性质,追求的只是“权力之间的平衡”;(4)认为均势概念已经过时,没有任何组织能使国家间权力保持平衡,因此,美国应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支配地位。

P141 (华尔兹)均势理论是结构现实主义重要组层部分;国家不谋求权力最大化,而是寻求权力的平衡分配;均势理论的实质是主要大国间实力平衡的分配;两极之间的均势最稳定。华尔兹对传统均势理论作出的修正,是新现实主义的理论核心之一。

21.均势的模式:

P280 摩根索:(1)对抗型均势:当甲国对乙国实行帝国主义政策时就产生了对抗,乙国为了不受别人的奴役和控制,要么实行维持现状政策,要么采取帝国主义政策对付甲国。在对抗型的均势中,一国实力的增长必然引起另一国相应地增强自己的实力,直到一方取得或认为取得对另一方的决定性优势,这样对抗越发激烈,不是弱方屈服于强者,就是最后通过战争解决双方力量对比的差异。(2)竞争型均势:当甲国对丙国行帝国主义政策,丙国要么抗拒要么默认,而乙国可能反对甲国对丙国的控制,如果甲、乙两国为了争夺对丙国的控制权导致两国之间的竞争,就形成了竞争性均势。

22.均势的条件:

P282 (1)无政府结构;(2)最少有两个行为体;(3)各行为体的目标应是维护自身的生存安全。

23.均势的不足或缺陷:

P289 摩根索:(1)不确定性,体现在对实力的估量、评判以及比较时没有一个十分可

信的方法。对于一国综合实力,对于国民士气和政府素质,对于联盟的实力,分清盟友和敌人;(2)不现实性,每个国家都有最大限度地增强自己实力的欲望……在均势竞争中,各国都不是以力量均衡而是以实力优势为目标,这就使均势具有不现实性;(3)不充足性,意指均势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现代国际体系的稳定和信心并非来自均势,而是来自一些思想和道德性质的要素。

23.对外政策的目标:

P63 (沃尔弗斯)一国对外政策基本目标是自延(self-extension)、自保(self-preservation)自制(self-abnegation)。自延意指要求改变现状,以获取更大的权利和更多的价值利益;自保则指维持和维护现有的价值利益分配,即保持现状,特别是民族独立、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自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接受国际法、国际和平、集体安全利益的制约。

P71(摩根索)(1)根据已拥有的潜在的实力确定国家的目标;(2)评估别国的目标及其为实现这些目标已拥有的和潜在的实力;(3)确定双方的目标在何种程度可以相容;(4)觉得和实施适合于实现国家目标的手段。摩根索强调,这四项任务是一国对外政策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应具有的基本内容。

24.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

P117 (1)科学主义注重国际关系的数量变化,把国际关系的一切活动看成是一个个参数和变量的总和,认为国际关系研究正趋于计量化;传统主义则注重国际关系的质量变化,把国际关系看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坚持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反对计量化。(2)在具体方法上,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强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着重于行为经验的实证研究;传统主义学派则强调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相互内在联系的研究,称之为“事例分析”,着重于历史与现实的规范研究,认为法律、哲学、历史、伦理学仍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基础。

P116 两者之间主要是研究方法和途径的差异。

25.传统主义的基本观点:

P91 传统主义学派指出,传统学派的研究方法仍然是有用的、重要的,哲学、历史学、法学仍然应该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础,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细致、精确且富逻辑性。他们批评科学行为主义过分强调实证而忽视了哲学、历史、伦理的因素。

P113 (霍夫曼)系统阐述了传统主义的基本观点:(1)世界政治的无政府状态是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2)国际关系……寻求克服世界无政府状态的有效途径,而迄今为止能找到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世界秩序理论”(3)主张用“历史”和“现实”的方法分析均势;(4)强调伦理道义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霍夫曼上述基本观点的核心是三个问题:均势、秩序和伦理。

P117 传统主义对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批评:(1)科学行为主义过于局限实证范围,未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2)科学行为主义将理论研究降格为臆造的“模式”,致使所提出的“分析理论”无法最终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理论;(3)科学行为主义过分地强调计量化,往往忽视国际关系不同现象之间的本质。

27.科学行为主义:

P91. 科学行为主义发对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历史、哲学的规范研究方法,提倡实证的或实验的研究方法——整体研究(范畴分析和模式分析)、策略研究(博弈分析和决策分析)以及计量研究(统计分析、数学分析和电脑分析)。

P91 对现实主义的批评(1)现实主义过分强调权力的作用,……忽视了伦理、道德、法律等重要因素;(2)现实主义在界定像权力、国家利益、均势等概念时缺乏精确性。

P116 科学行为主义……主张在研究中不仅应用政治和历史的传统方法,而且运用应用

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理念上是科学取向,以“数据、计量、实证、精确”为特征,……使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沟通论、控制论、博弈论、决策论、层次分析、体系分析等)应运而生。

28.卡普兰6模式:

P97 国际体系的6个模式:(1)均势体系,指的是20世纪的均势格局。特点是:为了增强实力,可以与对手进行谈判,反对任何企图在体系内取得优势地位的结盟国或霸权国;对在体系内形成威胁的国家行为者进行限制;允许被打败的国家行为体重新加入体系。(2)松散的两极体系,指二战后初期的两极格局。特点是:运作机制是调解性质的,而不是对抗型的;跨国家行为体参与国际体系的运作;核武器的出现带来“核恐怖平衡”。(3)紧张的两极体系,指50年代到60年代的冷战格局,是松散的两极体系的继续和强化,趋势是“不稳定”,出现高度紧张的态势。(4)环球体系,指60年代末以后世界格局的多极趋势,相对稳定是其根本特点。(5)等级体系,指一种民主型或极霸型的体系,特点是稳定性强。(6)单位否决体系,基本特点是:UN的作用将得到加强;在这种体系内,战争可能发生,但是不会使用核武器,战争的地域和手段将受到限制;大国外交出现孤立主义的倾向,结盟的作用弱化。

29.新现实主义理论特征:

P121 在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国际关系仍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的同时,强调国际关系的秩序和限制,重视包括东西南北关系的全球系统研究,给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以更多的主义。在研究方法上,该学派强调综合性分析,认为权力政治与体系模式、结构分析与反馈博弈、宏观与微观分析应兼收并蓄,互为补充。

30.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

P123 霍夫曼(1)现实主义着眼于国家,强调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新现实主义着眼于体系,认为世界包含着国际政治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2)现实主义着重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权力;新现实主义则着重研究全球国家间的权力分配。主张结果分析。(3)现实主义强调国际冲突,淡化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忽视国际机构促进合作的使用;新现实主义则主张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的结合,强调国际合作的可能性,重视国际机构促进合作的作用。

P125 (华尔兹)(1)新现实主义提出了体系结构的新概念,即将国际政治视为一个定义精确的结构体系,“这是新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2)在国际关系的因果上,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由互动国家组成,“原因”是趋于一个方向,即从互动的国家到由他们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产生的“结果”。新现实主义强调,“原因”并不只在一个方向上发生,而是在两个方向上,即国际政治的单位层次和结构层次上,结构影响单位。(3)关于对权力的解释,现实主义认为对权力的追求植根于人性,权力是国家追求的目的,而新现实主义则强调权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有用手段,国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安全,而不是权力。华尔兹指出:“这是对现实主义的重要修正”。此外,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意指军事实力,而新现实主义则认为权力应是国家的综合实力。(4)现实主义强调互动单位的作用,而新现实主义强调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现实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是一种特征性结构,(新现实主义对无政府状态未知)。(5)研究方法,传统现实主义着重归纳综合方法,而新现实主义则偏重推断演绎方法。

31.华尔兹的“结构分析模式”/结构分析“三要素”:

P24 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取决于构成体系的原则,就国际政治而言,亦即无政府状态;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取决于国际社会不同单位的功能;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取决于单位之间实力的分配。

32.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P163 第三次论战把重点从前次论战的“方法论”转到“认知论”,……第三次论战也

涉及方法论的分歧,但重点已转为关于世界的认知概念的分歧,特别是“国家为中心”还是“全球为中心”的争论。

P167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争论并不在于认为世界是什么和认为世界应是什么之间的区别,而是两派学者在如何描述客观世界上存在不同。

P129 (1)新现实主义主张“以国家为中心”的观点;新自由主义则主张“以全球相互依存为中心”观点。(2)国际系统应主要包含结构和过程两部分,新现实主义所强调的是系统“结构层次”的分析,而新自由主义则注重系统“过程层次”的分析。(3)新现实主义认为,国家仍视权力为目的或手段,仅是形式和重点有所改变;新自由主义则认为,权力不再是国家行为的唯一目标,武力不再是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效手段,指出全球相互依存、经济技术合作正逐渐占据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

P130 内容与上文类似。

P131

(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

主要问题战争根源、和平条件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

当前国际体系概

结构无政府状态全球社会、复合相互依存

主要角色单位(民族国家等)国家以及非国家角色

主要动机国家利益、安全的权力人列的需求

体系变革的可能

低高

理论、观点、证实的来源和手段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广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

科学

P131 (鲍德温《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当前的论战》)(1)关于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后果。新现实主义过分强调无政府状态而忽视相互依存,新自由主义并没有把无政府状态的程度和后果看得太严重。新现实主义比新自由主义更强调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对国家行为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2)关于国际合作。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合作很难成功,即使成功了,也很难维持,因为合作大都依赖于国家权力。新自由主义者都支持国际合作,认为,在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中,合作是正常的,也是经常发生和存在的现象。(3)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获得相对利益,而新自由主义则认为国家的目的是获取绝对利益。(4)关于国家的优先目标。新现实主义强调安全目标,而新自由主义则强调经济福利。(5)关于意图和实力。新现实主义更为注重国家的实力而不是意图,更为注重国际体系中力量的分配;而新自由主义则强调国家的意图。(6)关于制度和机制。两者都承认国际制度与机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但新现实主义坚持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制度及机制无法有效地起作用。对于新自由主义者来说,国际机制是解决国际无政府状态的有效手段,国际规则及制度等能实现国家间合作这一目标。

P135 (英国学者肯尼斯布思和斯蒂夫史密斯《当今的国关理论》)类似的概括。

P164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认识世界观,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看,其基本观点可以从人、国家和国家间关系三个层面反映出来。(1)关于人。新现实主义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关于人性恶的基本观点。新自由主义抛弃传统自由主义人性善的观点,承认人的本质是不完美的,有脆弱和非理性的一面,但也具有潜在的能力控制自己的欲望,并在合理的环境下使自己变得有理性。(2)关于国家。(3)关于国家间关系。

P183 (米尔斯海默)自由制度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主要区别:一是现实主义强调制度不会对国际稳定的前景产生影响,而制度主义强调会产生影响;二是新现实主义认为,制度机

构的安排只是对世界实力分配的反映,不构成导致和平的原因,而制度主义则认为,制度能改变国家取向和行为,有能力让国家远离战争。

33.战争根源:

P110 (华尔兹《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战争根源的三个概念:人的本性和行为;国家内部结构问题;国家无政府状态的存在。

34.世界秩序:

P114 (霍夫吗《支配地位,还是世界秩序》)世界秩序的三个不可分割的定义要素:(1)世界秩序是国家间关系处于和睦状态的一种理想化的模式;(2)世界秩序是国家间友好共处的重要条件和有规章的程序,它能提供制止暴力、防止动乱的有效手段;(3)世界秩序是指合理解决争端和冲突、开展国际合作以求共同发展的一种有序的状态。

35.安全困境:

P150 为了克服无政府状态下的不安全感,国家不得不武装自己,加强防务,但这样做,又未必能增强自身的安全感,因为其邻国和对手也同样存有戒心,同样加紧备战,结果是所有国家都感到更不安全。

36.新自由制度主义:

P156 (罗伯特基欧汉)内容:(1)加强政府实施自身承诺和监督别国遵守协定的能力;(2)增加谈判各方之间信息和机会的交流;(3)维护国际协议的一致性。

37.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

P132 当国家之间进行合作以获取某些得益时,它们关注的是得益如何分配。在这个问题上,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获取相对利益,也就是说计算自己所得是否多于别人所获,而新自由主义者则认为国家的目的是获取绝对利益,只考虑在合作中自己是否有所得益,不顾自己的收益比别人多还是少。

(基欧汉)将二者清楚地区分开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谋求相对收益的国家与谋求绝对收益的国家的行为特别相似。

P326 (米尔斯海默)国家间合作是为了实现绝对收益,但在一定条件下,国家也追求相对收益。

38. 相互依存理论:

P336 (基欧汉与奈)相互依存意指“敏感性”和“脆弱性”。相互依存是指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之间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这种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可以是对称或不对称的,其程度取决于角色对外部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大小。

P337 (霍夫曼) 意指“社会的相互渗透”,“世界经济中不同国家政策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既是“一种条件”,也是“一种过程”,它不是目标。

P337 (格哈特马利)相互依存分为四大类:安全相互依存、生态相互依存、经济相互依存和政治相互依存,前两大类关系叫人类的生存,后两大类的重点是国家的福利和政治互动。

P154 (基欧汉与奈《权力与相互依存》)“相互依存理论”是以国家间和超国家关系为研究对象。

P155 (基欧汉与奈)复合相互依存的三个基本特征:(1)存在着多渠道的社会联系;(2)越来越多的问题进入国家间关系的议事日程,国内和国际问题的区别日益变小;(3)军事力量的多元作用日益明显。

P342 (基欧汉与奈)提出的复合相互依存强调三个基本概念:(1)多渠道的社会联系日益发展。(2)军事安全问题不再始终居于国际关系议事日程的首位。(3)军事力量的作用大为减弱。以上三个基本概念,是在“敏感性”和“脆弱性”两大特点基础上对相互依存理论所作的重要补充,也标志着相互依存理论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所取得的新的进展。

39.现实主义与复合相互依存:

现实主义复合相互依存

行为者目标军事安全是占支配地位的目

标国家的目标随问题领域的不同而不同。跨政府政治使得给目标下定义显得困难;跨国行为者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

国家政策工具尽管经济及其他方面手段也

可以使用,但军事力量是最有

效的

针对具体问题领域的权力是最适

用的。操作相互依存、国际组织

以及跨国行为者乃是主要的手段

议事日程制定潜在的均势转换及安全威胁

列入高级政治议事日程并强

烈地影响其他议事日程

议事日程受问题领域中权力手段

分配变化的影响。国际体制的地

位、跨国行为者重要性的变化以

及导致敏感性相互依存的一些问

题与政治化的联系也影响议事日

程的制定

问题的联系联系减少了问题领域间结果

的差别,从而加强了国际问题

的前后排列次序

由于武力并行之有效,对强国来

说,确定问题的联系更为困难;

对弱国来说,通过国际组织,问

题的联系逐步减弱,问题前后排

列次序更不明确

国际组织作用作用微弱且受到国家权力及

军事力量重要性的限制

国际组织制定议事日程,建立联

合制定议事日程并可作为弱小国

家采取政治行动的舞台。国际组

织的重要政治手段在于它选择问

题论坛及动员投票表决的能力

40.集体安全:

P183 (米尔斯海默)集体安全新含义:它强调国家应放弃用武力来改变现状;它反对大国根据狭隘的自我利益行事,主张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广泛一致;它赞成国家之间应相互信任。

P184 (查尔斯库柏查和克里夫特库柏查)指出,米尔斯海默关于集体安全的定义是“狭隘的”,分析是“肤浅的”。集体安全的作用:(1)有利于形成反对侵略者的有效的集体防御力量;(2)有利于促进信任与和平;(3)有利于缓解各国的安全困境;(4)有利于国家从推动国际稳定的要求重新界定国家利益。

P376 集体安全是国际社会设想的以集体力量威慑或制止其内部可能出现的侵略者和侵略行为的办法来保护每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的一种安全保障体系。

P382 (1)集体安全表现为一种国际安全体系,……成员国之间建立的“相互保险制度”成为国家间安全关系的“游戏规则”。(2)集体安全表现为一种安全保障机制。(3)集体安全表现为一种保护国家安全的手段。

41. 集体安全体系的特点:

P108 (克劳德)(1)通过建立压倒优势的力量提供对付可能的侵略者的安全体系;(2)能够帮助小国和弱国摆脱处于均势体系中的不利地位;(3)均势体系从本质上讲是无政府的机制,而集体安全是一种有组织的机制;(4)均势体系视冲突为常见,合作为少见,集体安全则视冲突为少见,合作为常见。

42. 集体安全三要素/条件:

P376(1)成员来源的普遍性;(2)建立一套合法有效的防止侵略的安全机制,这是集体安全是否成功的关键;(3)目的是为了防止内部成员国发生的侵略行为。

没有第一个条件,集体安全可能成为个别国家谋取私利的工具;没有第二个条件,集体安全就会成为大国均势的牺牲品和大国外交的“玩偶”;没有第三个条件,集体安全无异于权力均势。

P379 一个成功有效的集体安全的条件:(1)主观条件,指的是成员国对集体安全的一般接受能力,……集体安全要求所有国家自愿把自己的命运交给集体安全,要绝对信任集体安全。(2)(克劳德)客观条件,全球形式应适合集体安全的运作,如……任何一个国家的力量都不会超过集体的力量。

43. 集体安全的困境:

P384(1)集体安全与国家安全的矛盾。一方面,国家安全的相对性和集体安全所要求的绝对性之间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国家安全的竞争性与集体安全所要求的合作性之间也存在矛盾。(2)国家主权与集体安全的矛盾。集体安全要各国将主权交出一部分由集体安全组织分享,这必然与国家主权的本性发生冲突。(3)国家安全与大国一致性原则之间的内在矛盾。

44.权力均势与集体安全:

权力均势集体安全

目的保护国家安全或成员国安全保护成员国安全

形成自发的、自动的人为的、有组织的

形成原因不信任他国的力量,采取平衡力量

的政策不信任他国的政策和意图,要改变他国的政策

性质竞争性、对抗性合作性、协调性

对象防御外来威胁(假想敌),是外向型

的国家间联盟防止内部发生战争或冲突,属内向型的国家间联盟(无假想敌)

表现形式国家或国家集团对抗另一个国家或

国家集团,国家间结盟的现象很普

遍全球性联盟对付个别国家,以整体的安全确保成员国的国家安全,反对国家间结盟

手段军事威慑甚至使用武力军事威慑甚至使用武力

国家地位小国、弱国受制于大国、强国,国

家安全关系是不平等的小国、大国、弱国、强国是平等的,尤其是安全关系

背景对国际政治无政府状态无能为力试图改变国际政治无政府状态

45.国家利益:

P252 国家利益意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些基本原则(国家利益是原则?)

P259 (亨廷顿《美国国家利益的消衰》)国家利益源于国家认同,而认同又包括文化和信仰两个组成部分,这里“文化”意指“价值和机构”;“信仰”则指“普遍的意会和原则”

P254 1996年美国《美国国家利益》四个层次:

(1)根本利益是指美国国家生存和延续的基本条件,它关系到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价值观的存在,以及美国人所理解的幸福条件。

(2)极端重要利益是指如果美国在所面对的威胁面前妥协的话,美国所认为的在世界维护自由、安全和幸福的目的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3)重要利益是指美国如果妥协,将会对美国政府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的能力产生消

极的影响。

(4)次要利益是指如果这些利益受到危害了,它们对美国的根本利益不会产生重要影响。

46.霸权:

P292 (基欧汉)霸权指一国有足够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并能够自爱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行为,并操作国际体系的运作。

P292 (吉尔平)霸权就是“一个单一强国控制和支配着国际体系内的弱国家”,但这种控制只是相对的。

P295 霸权的实力来源:一是有形资源,如GDP,石油进口依赖性的大小,国际货币的存储以及世界贸易所占份额的大小;二是无形的资源,人一国对于自己国力和货币的自信程度以及相对于其他国家所享有的政治地位等。

47.霸权稳定论:

P293 霸权稳定是指在“国际社会中某个霸权国的存在,对稳定国际经济秩序,发展国际公益是必要的”。

P293 霸权稳定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现实主义学派的一个分支。70年代后期,莫德尔斯基、吉尔平讲该理论扩展到军事、安全等领域,强调霸权国的存在有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

重点研究权力的分配与国际经济行为的特点之间的关系。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2.合作论 3.地缘经济学 4.两枝世界政治论 5.国际安全新论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科学行为主义学派与传统主义学派之间的分歧表现在哪些方面?2.国际冲突分为哪几类? 3.简述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并评价。 4.简述均势理论的类型和特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争论。 2.试论建构主义理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答:女性主义原泛指欧美发达国家中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与运动,其核心是要求妇女享有身为人类的完整权利。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其特色之处在于具有社会性别意识。其代表人物有安·蒂克纳、丽贝卡·格兰特等人。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基本假设包括:①“个人的即是国际的”,社会性别是国际关系的一个变量,妇女与男子都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妇女却一直被“隐藏”在国际关系背后;②国际关系是社会建构的,社会性别是建构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范畴,对现代国家与国际关系的建构具有深刻影响;③国际关系是社会建构的,因而是可以改变的,社会性别是为国际关系带来变革的认识论范畴。在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其三大主要流派。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各流派分享一个共同的核心分析范畴,即社会性别,即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2.合作论 答:合作论是霸权国衰退和消失后国际合作仍将继续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合作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属政治自由主义的范畴,代表作是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基欧汉的《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该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工业国家之间的合作,反驳了霸权稳定论的下述基本假说:霸权国以其强大的权力建立起来的国际体制和国际规则,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重点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 1.国际关系理论 (1)概念 广义:作为一种学术总称,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 具体:国际关系理论就是描述、解释、研究、评价和预测国际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或者叫学说)。 (2)国际关系 综上,国际关系是指处于世界体系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集团、国家、跨国公司、区域共同体、国际组织之间)和多维性关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 (3)研究对象和容 研究对象:国家间关系——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之间 昆西·赖特的16个核心容 卡尔·多伊奇的12个基本问题 国际与世界 战争与和平 力量与弱点 繁荣与贫困 自由与压迫 国际政治与国际社会世界人口与粮食、资源以及环境跨国过程与相互依存 感觉与错觉 活力与革命 革命与稳定 同一性与变革性 研究容

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法国际伦理国际组织国际教育 国际军事战略国际关系社会学外交战略 国际关系心理学 (4)国际关系理论与历史的关系 国际关系理论是历史的产物,历史(国际关系史)是国际关系理论产生的基础 国际关系理论是一种思维科学,其本质是历史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国际关系理论服务于历史实践并接受现实历史(国际关系)的检验 (5)如何构建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研究者应当接近国际关系的现实,不断增加、充实研究国际问题的实证容 在整个构建过程中,应当视国际关系为一个分离出来的、独立的研究领域 努力去发现该领域的原理和规则,并寻求能说明这些已经发现的原理和规则的途径 2.人名 (1)莱因霍尔德·尼布尔P57 1人的原罪说。 2人与集体:只有信仰基督教,才能得救。 3权力和冲突时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 4道德与权力的关系:正义有赖于均势。 5尼布尔对理想主义的批评。 (尼布尔把理想主义概括为6个方面) ①相信社会无知导致社会不公,教育和智慧可以改变社会无知; ②相信文明变得越来越道德; ③人的性格将会由公正所制约; ④相信祈求会带来友善; ⑤知识会克服人的私欲; ⑥战争是愚昧的并且将会屈从于理智。 总结理想主义的失败是由于他们忽视了人的生命和人的生存之间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的悲剧。 (2)汉斯·摩根索P66 汉斯·摩根索现实主义六论: 1政治受到植根于人性的客观法则的支配。 2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是政治现实主义研究国际政治的主要标志性特征。 3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核心概念是普遍适用的,客观存在,但并非一成不变。 4政治现实主义意识到整治行动的道义,个人和国家都必须依据普遍的道德原则来判断任何

国际关系基本理论-自由主义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自由主义? 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自由主义推崇科学的量化方法 区别:具体的理论观点,无政府状态对国际制度的作用和国际法的作用;细节上 第一节、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渊源 1、格劳修斯的国际关系思想 ●自然法与国际法思想 ●正义战争观 ●国际社会观念 1)国际社会说:无政府状态不等于无需的混乱状态,国际法是维持 国际社会秩序的重要条件。 2)国际法在规范国家战争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正义战争是被允许 的,3个正当理由:自卫、收复财产和惩罚。 3)国家之间的合作是可能的。国际法的确立和有效实施都需要主权 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转让部分主权。 2、洛克的国际关系思想 启蒙运动的著名政治思想家和哲学家。《政府论》、《人类理解论》、《基督教的合理性》等。 财产的国际分配 国家之间的和平战略 3、康德的永久和平论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的战争观: ●战争的根源:逐利的本能与过度的虚荣感 ●战争的意义:战争使人民分散到地球各个角落,战争能够促进民

族的团结与联合;战争的灾难加强了和平意识。 ●反对外来干涉和统治 ●欧洲联合思想 每个国家的公民体制都应该是共和制 国际权利应该以自由国家的联盟制度为基础民主和平论 世界公民权利将限于以普遍友好为条件 【民主和平论】的鼻祖: 民主国家之间从不或很少发生冲突。 即使发生冲突,彼此也不会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胁。 专制国家之间或者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之间更容易发生冲突,而且更容易以武力解决争争端。 4、边沁的国际关系思想 功利主义原则: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政府的目的:促进社会的幸福 国际法:法律是必要的恶 1、第一次提出了国际法的概念,认为国际法的目标在于确保主权国家之间互互 不侵害、相互促进最大利益、限制并禁止战争。 2、边沁也提出了实现普遍追求永久和平的计划,强调要最大限度的裁减军备、 设立国际法庭、公开的通过外交谈判缔结条约等。 亚当?斯密:鼓励以绝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认为各国之间不是必然的敌对,国家关系和谐是可能的。 理查德?科布登(Rechard Cobden):自由贸易将促进世界和平 第二节理想主义 1.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理论、研究需要、学术共同体(杂志、刊物、从事相关研究的机构、培养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 2.为什么首先是理想主义? 3.为什么首先在欧洲? 一、齐默恩的国际关系思想 《民主的前景》、《国联与法权》 1)公共教育的重要性

国际关系理论三大流派

(转自:庄周梦蝶)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安全。安全是塑造国际行为的核心变量,也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概念之一。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安全的保证在于所获权力的 多寡。自由主义提出国际制度理论,以此来淡化权力的影响,认为国际合作和相互依赖可以确保 安全。建构主义则另辟蹊径,从社会学中借鉴新的概念,认为国家安全的存在和追求,离不开观 念和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因素。 一、三大主流国关学派的国际安全观简介 国际安全问题历来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冷战的结束,特别是“911”事件以后,引 起了国际安全局势的剧变,国际社会对国际安全问题、尤其是非传统安全问题予以高度的关注, 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国际安全问题的大辩论。[1]自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理论界形成了三大 理论流派论战的局面。[2] (一)、现实主义学派的国际安全观 基于对国际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现实主义对于国际政治的本质以及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 长久而深入的思考。在现实主义学派看来,国际安全在本质上是稀缺的,国际安全问题只可以缓解,却不能最终得到解决,而获得安全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拥有强大的权力。因此国与国之间的关 系就是围绕权力斗争的关系。无政府状态成为认识国际政治的基本起点,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则是每一个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3] 现实主义学派主要有以汉斯摩根索为代表的古典现实主义、以肯尼思沃尔兹和罗伯特吉尔平 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和以约翰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汉斯摩根索一生经历过两次 世界大战,战争的惨痛经历使他一直坚持人性本恶的观点。他认为存在于人自身罪恶的本性不可 能根本改变,因此也不可能建立一个安全的国际社会。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经常会感到岌岌 可危,为了能够安全,人们必须自保,要自保就必须获得权力。而国家权力就是这种个人权力的 延伸和扩大。在他看来,权力,主要是军事权力,是国家行为的目标。[4]在国际社会里,国家对外 行为的动因就是出于对权力的追逐。而不断追逐权力的结果,则使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过程中产生 相互怀疑和不信任,导致“安全困境”和“零和博弈”,其逻辑结果是国际冲突。[5]因而获得国家安全 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拥有强大的军事权力。肯尼思沃尔兹强调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在无政府条件 下国家的第一考虑就是生存。[6]他认为在这样的体系中,国家的目的不是获得和维持权力,而是 力图确保生存,两极均势有利于降低战争危险。[7] 新现实主义的另一代表人物罗伯特吉尔平认为,除了国际政治方面的因素,也应该考虑到国 际经济方面的因素,尤其在全球化浪潮中,国际经济方面的因素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在国际安全 方面,他强调只有提升包括国家经济实力在内的整体实力才能更好的获得安全。进攻性现实主义 的代表人物约翰米尔斯海默强调权力是大国政治的根本,大国为追逐权力而互相竞争,国际体系 的无政府特征和权力分配不公导致国际冲突,只有获得权力最大化才能尽可能地确保自身安全。 他还提出了5个基本假设:1、国际体系是无政府体系。2、大国拥有相互伤害和相互摧毁的军事 权力。3、国家永远无法确认它国的意图。4、生存是第一目标。5、国家是理性行为体。可见,进 攻性现实主义是将现实主义的基本命题发挥到极至,国际安全极为稀缺,国际冲突不可避免,只 有掌握最大化的权力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 现实主义学派关于国际安全的逻辑是“安全困境”。在无政府状态中,国家间具有高度猜疑性, 使它们对对方行为总往最坏的方面估计。国际安全是稀缺的,为了获得安全,一国增加军备,必 然会使另一国感到威胁,从而引起另一国增加更多、更强大的军备,最终使军备竞赛无法避免。 (二)、理想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安全观 “强者能其所事,弱者受其所难”仍然是国家在安全问题上的切实感受。自助、结盟、集体安 全等成为国家维护自身安全的可求途径。[8]理想主义学派认为:除了战争,国家还可以通过和平 手段来实现自身的安全。以一战为界点,国际关系的理想主义传统开始转向现在的新自由制度主义。与现实主义相比,理想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更加注重集体安全和相互依赖。理想主义学派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章节题库(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圣才出品】

第二章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一、名词解释 1.伍德罗·威尔逊 答:伍德罗·威尔逊,美国第28届总统,理想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8年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计划”,集中反映了他的理想主义思想,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可以维护世界和平的超国家组织,具体体现在国际联盟上面。威尔逊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要反映在《论国家》和《伍德罗·威尔逊文集》。其主要要点包括: ①强调建立国际组织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对强权政治和大国均势持批评态度; ②认为健全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确保和平; ③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以他为代表的理想主义学派提出三个重要假设:一是人性本善,战争的爆发是人的良知误入了歧途;二是主权国家之间的根本利益是和谐的,尤其在和平问题上更应如此;三是国家主权不是无限的,依靠狭隘的极端的民族主义的均势体系不能确保和平,应以集体安全体系代替均势体系。 2.爱德华·卡尔 答:爱德华·卡尔,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国际关系理论家、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卡尔首先指出了理想主义的弊病,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被誉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政治现实主义的奠基人”。1939年卡尔发表《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

究导论》一书,提出了现实主义学派最早的三个基本观点:①权力是政治活动的主要因素; ②道德、民主和正义是相对的,是权力的产物;③政治不能脱离权力,政治活动是权力和道德的结合。卡尔在这本书中将现实主义思想提炼出来,将国际关系理论分为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学派,卡尔对威尔逊理想主义的深刻批判为现实主义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3.汉斯·摩根索 答:汉斯·摩根索,公认的最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现实主义学派最优秀最权威的代表人物,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奠基之父”。其主要著作有《科学人与强权政治》、《国家间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等。摩根索的贡献是最全面、最系统地地将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发展至成熟阶段,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树立起了一座学术高峰。他的《国家间政治》是一个学术制高点和里程碑,而他的国际关系哲学思想则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和基础。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一书是西方当代国际关系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最核心的内容是现实主义六原则,这六原则以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最完整、最根本的国际关系原则。 4.罗伯特·吉尔平 答:罗伯特·吉尔平,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国际事物学院教授,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他曾担任国际政治学学会副主席,现为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他最具影响的三部著作包括:《美国实力与多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学》、《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他尤为擅长于国际政治经济学以及欧洲和亚洲问题的研究,研究重点是“安全、权力和财富”之间的关系,他的主要理论贡献是提出“三论”:体系变化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和霸权衰弱论。他的主要贡献就是以自己的开拓性学术成果更新和发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Ⅱ)【圣才出品】

第九章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Ⅱ) 9.1复习笔记 一、国际安全新论 1.定义与演变 (1)国际安全的定义 ①戴维·鲍德温指出,生存和稳定是安全的两个重要目标,追求安全常常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些代价包括七方面的要素: a.行为者,其价值标准需要维护; b.有关的标准价值; c.安全的程度; d.威胁的情况; e.对付威胁的手段; f.这样做的具体代价; g.所需的相应的时间段。 ②约瑟夫·奈提出,国际安全是指处于“安全困境”中的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这里有三个条件 a.至少有两个以上行为者才会产生“安全困境”; b.国际政治处于无政府状态,缺乏超越主权国家以上的权威机构;

c.安全依靠各国政策的互动。 ③奈和约翰·加尼特等学者认为,国际安全与国家安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处于国家和国际体系两个不同的分析层面,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国际安全是关于国际社会的安全。 (2)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变 国际安全研究,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1945年以来,国际安全研究随国际政治气候的变化,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 ①形成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国际安全研究所依托的背景是冷战时代的两极政治关系和安全关系,研究重点是军事战略和理论问题。这时期形成了国际安全研究的四个传统理论:威慑理论、裁军理论、军备控制理论和有限战争理论。 ②发展期(70年代至80年代)。 1973年的石油危机给国际安全研究带来推动: a.国际安全与经济相互依存趋于结合; b.围绕危机的控制与管理,博弈论、秩序论、理性选择论等渗入国际安全研究; c.由于美国对越战的反思,使国内问题对安全形势的影响成为国际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d.国际安全研究的队伍在这一阶段得到扩大,不仅历史学家、战略理论家,而且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学者也加入其中。 ③变化期(90年代以后)。 冷战的结束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理论上都给国际安全研究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研究

国际关系考研精简笔记《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倪世雄 笔 记

国际关系理论笔记 前言 理论:是“代表取向”,是概念框架,甚至涵盖分析技巧;是一种思维的象征性构架,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假设,定义,法则,观点和远离。 如何建构理论:分离,联系,抽象,理性 国际关系理论:简单说,作为一种学术总称,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具体来说,国际关系是指处于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集团,国家,跨国公司,区域共同体,国际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和多维性关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国际关系理论则是描述,解释,研究,估价和预测这些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 国际关系学(理论)研究对象:国家和国际社会及其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前者是国际关系中最核心的因素,后者是最活跃的因素,其余的则从属于或派生于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理想主义 背景:对一战的反思, 代表人物:美国总统威尔逊 主要观点有:1,人性可以改造;2, 主权国家之间的根本利益是可以调和的;3战争可以避免4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5国际公众舆论可确保世界和平6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保证世界和平. 代表人物:威尔逊、阿尔弗雷德·齐摩恩、约翰·默里 现实主义 背景:德国极权政治和法西斯主义的威胁,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战 批判点:理想主义不是研究国际关系的现状怎样,而是应当怎样,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完全凭

主观意志,把自己的理想当成是国际关系中的事实;国际问题的看法过于理想化;忽视权利。观点:1、人性本恶2、国家是国际体系主要的行为体,其他任何国际行为体都不能代替他3、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5、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6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维持均势。 区别:人性、国家关系的看法、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看法、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理想主义强调应该如何,现实主义信奉实证原则)、对未来的看法(理想主义崇尚利他主义,现实主义认为这是空想) 代表人物:韦伯、卡尔、莱因霍尔德·尼布尔、阿诺德·沃尔夫斯、尼古拉斯·斯克巴曼、汉斯·摩根索、乔治·凯南、雷蒙·阿隆、约翰·赫兹、亨利·基辛格 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VS现实主义 评价:理想主义强调维护世界和平要靠人民和公众力量的观点使正确的,国际问题走进大学,学生和教授们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影响了民众;比现实主义在分析战争史认为人有原罪的思想更具有科学性;强调国际关系中道德的重要性是适时的;理想主义恩威国家之间的利益是可以调和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把握国际事务的准确性不强 现实主义研究国际关系时把国家利益置于核心地位;提倡客观细致分析,理论结论在后;其现实性为外交决策提供决策框架。现实主义对人性的看法使人们对人类的命运变得极为悲观;把道德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层面是欠妥的;几乎所有的现实主义者都是吧和平的希望寄托在领袖人物的身上,而不是民众的身上,民主的身上。 第二次论战: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 原因:国际关系格局出现新的变化,第三世界不断扩大,原有的两极体系趋于多极化;科学技术发展;行为主义思潮 争论的实质是方法论之争 科学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卡尔·多伊奇、莫顿·卡普兰、戴维·辛格、海沃德·阿尔克 传统主义代表人物:马丁·怀特、英尼斯·克劳德、肯尼斯·华尔兹、斯坦利·霍夫曼科学行为主义从两个方面对现实主义进行了批评:1、现实主义过分强调权力的作用,视之为国际关系的核心,忽视了伦理、道德=法律等重要因素;2、现实主义在界定像权力、国家利益、均势等概念时缺乏精确性。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 两极稳定论:沃尔兹认为,在两极世界中,主要国家对其相对权力地位估计错误的可能性较低,不确定的潜在威胁较少,大国精力集中,所以因判断失误而发动战争的可能性较小。各极能力较强,减少了其他行为体对大国的危害。 多极稳定论:多伊奇和辛格为多极结构比较稳定,因为体系中有几个主要国家,他们之间互动的机会较多,国家之间因此会形成相互交织的利益,从而减少它们之间的敌意,抑制冲突。例如,尽管国家A在某一个问题上与国家B意见不同,但是它需要国家B的支持来处理它与国家C之间的问题,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国家A和国家B的共同利益都遭到了国家C 的反对。这样,体系本身的灵活性就增大了,形成两大敌对集团的可能就相应地减少了,因而,体系性战争行为也会随之减少。 霸权稳定论:单极结构是最稳定的结构。在单极结构中,霸权国家有能力,也有意愿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提供公共物品,抑制冲突,因为霸权国在体系内受到的限制最小,获得利益最大,维护体系的稳定和延续是霸权国最为重要的利益。此外,其他国家与霸权国有着较大的实力差距,因此无力也不愿与霸权国发生战争。 霸权稳定论声称,当国际经济体系内出现一个单独的支配性强国时,一个开放的国际体系最有可能出现。金德尔伯格认为,大萧条是典型的市场失灵,而其原因就在于当时国际金融领域缺少一个实力强大的借贷国,因为只有霸主国才有能力和兴趣维持一个对公众有利、稳定的金融体系。吉尔平和克拉斯勒认为国家对于利益的最大化非常感兴趣。但是,利益的获得可能引起相关利益分配上得与失的冲突。权力分配是关键的解释性变量,因为权力将决定管理跨国公司的规则和对外贸易的开放或封闭程度。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所有国家追求的目标简单明了,即经济的效用、增长、社会稳定和政治影响。一个开放的世界体系能够以有限的社会动荡换取经济的增长和提高对支配性权力的政治影响,所以对于霸权国而言,一个开放的体系是确保其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途径。霸权国的公司最具竞争力,且最易获得资本,因而在开放的体系中获益最大。 对霸权稳定论的批判。蒂莫希·麦克昂提出,英国在19世纪的行为与霸权稳定论并不相符。阿瑟·斯坦认为,19世纪的贸易自由化措施并不是出自霸权政策,而是出自不对称的交易行为。戴维·雷克和邓肯·斯奈达尔表示,享有支配性权力的国家并非是惟一与开放的经济体系利益一致的行为体。从与霸权稳定论完全一致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假想进行推断, 他们发现少数领先的国家也有兴趣和能力支持一个开放的体系。 霸权周期理论/长周期理论:莫德尔斯基认为,全球性政治体系领导权的更替存在着周期,这一周期包括四个阶段:(1)全球战争阶段,其特征是大范围严重的暴力,全球性战争将决定霸主更替,宣告全球政治体系产生新的领导,进入实力高度集中的新阶段。(2)世界权力阶段,在该阶段,某个民族国家有实力成为全球领导者并执行新的计划;(3)权威丧失阶段,这个阶段里,提出了世界领导者的合法性问题,新的问题进入了全球议程;(4)权力分散阶段,在该阶段,世界领导国的权力衰落到低点,一个或多个挑战国(原来可能是全球领导者的盟国)组织起新的同盟,向领导国发起挑战。根据长周期理论,崛起的大国要获得体系的领导权,必将经历全球战争。全球战争是体系领导国的选择机制,也是世界政治体系循环周期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自然选择作用。因此,长周期理论认为,全球战争将继续下去,除非出现某种替代性的全球决策机制,能够决定体系领导权的归属。 权力转移理论:奥根斯基。强调权力分配的变化会增加战争爆发的危险。奥根斯基认为,当权力差距缩小时,尤其是一个敌对的力图改变现状的挑战者与曾经较为强大的现状维持者之间实力接近时,战争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换言之,战争源于大国间的增长速度不同,特别是当主导国与挑战者增长速度的不同使后者能够超越前者时。与吉尔平所不同的是,奥根斯基不仅认为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可能对挑战者进行防御性打击,而且认为挑战者如果认识到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圣才出品】

第六章国际关系基础理论(Ⅰ)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国家利益论★★★ 1.国家利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见表6-1) 表6-1国家利益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2.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见表6-2) 表6-2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 3.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新探索(见表6-3) 表6-3关于国家利益问题的新探索

考点二:权力论★★★ 1.国内政治中的权力理论研究(见表6-4) 表6-4国内政治中的权力理论研究

2.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含义(见表6-5) 表6-5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含义 3.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存在与根源(见表6-6) 表6-6国际关系中权力的存在与根源

4.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1)权力的运用必须和国家利益相吻合。只有明确国家利益、正确判断国家利益,权力的运用才会而不会对国家利益有益。 (2)外交因素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因素,外交的权力发挥不好会影响到国家的权力。 (3)国家的权力受到声誉和道德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一个国家的领袖人物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名誉。 (4)权力的运用还受到国际和国内的社会条件所限制的。当一个国家在对其他的国家进行侵略和干涉的时候,国际和国内的舆论压力会直接影响国家的权力。

考点三:冲突论★★ 1.冲突的概念 关于冲突问题的研究首先是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学角度开始的,其基本含义包括: (1)冲突是指某一可确认的人或群体,有意识地反对一个或几个可以确认的人或群体,原因是它们各自在谋求不同的目标。 (2)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包括人与自然的斗争。冲突的表现最初是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和竞争的关系。 (3)冲突的形式有暴力的和非暴力的,有显性的和隐性的,有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有可解决的和不可解决的。 (4)冲突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无论国际体系如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冲突都是存在的。人们不能指望消灭冲突,同时也不能没有冲突。 2.冲突论研究的历史回顾(见表6-7) 表6-7冲突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

1. P4理论的功能: 戴维辛格(David Singer)认为,理论是一个内部相互联系的、实证概括的分析整体,它拥有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功能。 罗伯特利柏(Robert Lieber):第一,描述。理论必须确切地描述现实世界发生的事件。 第二,解释。理论应对说明这些事件发生的因果,说明“行为规律”和进行“评估分析”。在一个特定的体系里,理论解释事物的“连续性、反复性和规律性”。第三,预测。一般来说,是预测“事物发展和结果发生的模式或总趋势,是事物的未来的发展,而不是具体事件的发生” 2. P6理论与历史: 雷蒙阿隆:历史是过去的政治,理论的实质是历史。 约瑟夫奈:国际关系史不是国关理论,但国际关系史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来意提炼升华为理论的原始材料和现实基础。 要处理好理论与历史的关系,必须把握住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理论是历史的产物,历史是理论的基础。 第二,理论是一种思维的科学,其本质是历史。 第三,检验理论的标准是实践。 3. 国际关系理论及国际关系的定义: P7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各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 P8汉斯摩根索:国际关系是“处于权力斗争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权力政治”。 P8昆西赖特:国际关系意指民族、国家、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理论则是全面叙述、解释、评价、预测世界上不同政治社会关系的研究项目或学科。 P8欧奈斯特莱弗沃:国际关系是关于主权国家之间权力对权力、利益对利益、目标对目标的长期斗争。 P9斯坦利霍夫曼:IR实质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政治。IRT是关于影响世界基本单位的对外政策和权力地位的因素和活动的学科。 P9弗里德里克邓:国际关系是指世界体系内各个政治集体或实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其核心是权力问题。IRT则是“关于那些跨国的关系的只是总和”。 P9查尔斯麦克兰德:IRT是关于“世界上有组织社会实体互动关系的研究”,包括对这些互动关系的有感环境的研究。 P9卡尔多伊奇:IRT应研究民族国家之间不可避免的相互依存和民族国家缺少控制能力的问题。 P10海沃德奥尔克:IR是关于人类的活动和各个国家人民的相互交往;IR是关于世界上基本单位之间冲突和合作的相互关系。 P10特莱弗泰勒:IRT是解释跨越过境的各国政治活动的学科。 P10尼古拉斯巴克曼:IR是关于属于不同国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P10多尔蒂和小法尔兹格拉夫:IRT定义为研究一国或其他国际行为者是如何用某种方式影响别国或别的国际行为者的。 P10约翰伯顿:IRT应该“说明和预测国家间关系和世界大体系的运作及其过程”。 P10罗伯特利柏:IRT……是“关于有组织的大群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与政治学相比,IRT 重点涉及到三大要素(无政府状态、秩序和限制)和三大关系(无政府和秩序、冲突和合作、限制和发展)。 P11 IR:(美国学者)处于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集体、国家、MNC、区域共同体、国际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和多维性关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关系,IRT 则是描述、解释、研究、评估和预测这些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 4. 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P9 对外政策表现为单向式的一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而国际关系则表现为双向式的国家或实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5. 国际关系的任务:P11(汉斯摩根索《政治学的困境》)“国际政治学的任务是把政治学的一般原则运用

国际关系理论 期末复习

国际关系理论期末复习 一、范式 范式(库恩 paradigm)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范式就是研究和分析问题的一般框架和视角,它的字面意思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从什么方位开始看,从什么立场开始看)它提供了观察生活的方式和关于真实本质特性的一些假设。 二、理论 理论是人们建构出来用以一般性的解释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特定方面的系统化的关联性陈述。 三、本体论 1、哲学含义: “本体”是唯一能够独立存在的“是者”,其它各种“所是”都是依附于本体才能成立。 2、传统与现代本体论 1)“传统本体论”是关于本体和由“本体”所衍生出来的其它“是者”及其“所以为是”的学说,这种学说是纯粹理念性的、未经证实也无需证实的形而上学理论,与实证理论和实体理论截然不同。 2)“现代本体论”的内容有所简化,被当成关于一般的事物及其性质的一门学问,是关于一切实在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或研究。 三、实证主义 1、实证主义认识论原则 1)关于科学理论的客观实证与演绎逻辑原则统一的逻辑主义观点; 2)只有经验可以证实或证伪或定义为真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的实证原则; 3)观察的相对客观性即可以独立于理论的认识论假定; 4)建立事物之间因果关系并试图发现可观察现象之间超越时间界限关系的因果理论 2、实证主义方法论 1)含义:在实证主义认识论假定的基础上,逐渐整理形成的一整套比较具体的、可用于指导科学研究(包括国际关系研究)的一般原则、方法和研究 程序。 2)基本要素:研究问题。理论假设。系统数据。验证。 四、理想主义 1、思想来源 1)十九世纪主导欧洲和美国的古典自由主义哲学 2)美国的传教士精神或说“天定使命观”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圣才出品】

第四章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4.1 复习笔记 一、新现实主义的出现 1.新现实主义 (1)产生背景 ①传统主义学派与科学行为主义学派之间的论战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接近尾声。 ②在美国,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对苏联核优势的丧失、越南战争的后遗症以及阿富汗事件和伊朗人质事件的余震,卡特政府和里根政府不得不调整其对外政策,以“重整国威”。 ③传统现实主义理论已显然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科学行为主义的一些概念过于抽象,多种方法玄而又玄,也解决不了现实政策调整中出现的新问题。 ④不少学者敏锐地看到形势的这一转折,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科学的修正和补救”。这一经过“科学的修正和补救”的现实主义就称之为新现实主义。其“新”主要表现在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变化了的形势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见解。 由于新现实主义还主张传统主义学派和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在方法论上的互相渗透、取长补短、融合为一,学术界有时也将新现实主义称为后行为主义或后传统主义或“科学现实主义”。 (2)新现实主义的理论特征

①新现实主义的理论特征如下: a.在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国际关系仍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的同时,强调国际关系的秩序和限制,重视包括东西南北关系的全球系统研究,给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以更多的注意。 b.在研究方法上,该学派强调综合性分析,认为权力政治与体系模式、结构分析与反馈博弈、宏观与微观分析应兼收并蓄,互为补充。 ②詹姆斯·多尔蒂和罗伯特·法尔兹格拉夫具体提出了以下四个特点: a.该学派不仅勾勒了国际关系的性质和范畴,而且努力在更坚实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多样化的综合性国际关系理论; b.该学派主张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之间,即在国际关系理论和重大国际现实问题之间实现“研究分工”; c.该学派认为现实主义的定性分析和科学行为主义的定量分析对国际关系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两者应该互补,而不应该对立; d.该学派强调微观国际关系和宏观国际关系的综合分析和交叉研究,使国际关系学成为一门以政治和经济为两大杠杆,融合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行政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的理论。 (3)新现实主义的著作和理论 ①著作 这一新的理论思潮始于1979年肯尼思·华尔兹出版的《国际政治理论》。该书提出国际关系的新结构主义理论,为新现实主义的发展开创了先河。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的《权

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笔记 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是指历史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过程跟踪和比较研究。 过程跟踪,就是选取一个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对其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分析,了解 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影响其发展的所有要素。 比较研究,是选择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或者不同之处。 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类:即 以案例研究为主的非数量分析方法 以统计分析为主的数量分析方法 以数学建模为主的形式理论。 科学研究并非就是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式。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一个环节——检验假设的方式。 定性分析一般使用案例来检验假设,定量分析则使用数据分析来检验假设。 国际关系的分析层次 确定分析层次,即确定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自变量)所处的位置:体系、国家、个人 目的:探究事物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人们对此事件的来龙去脉有“深刻”的认识。 意义: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任何事件都是由多种因素的“合力”产生的结果,明确分析层次有助于确定研究的具体问题及需要考察的证据和材料, 使思维更缜密,研究更有逻辑,结论更可靠。 体系分析层次:宏观 “自上而下”的研究世界的方法

假设:所有行为体都处于全球社会-经济-政治-地理环境中; 体系的特征是影响行为体的行为、行为体之间的行为的重要因素;体系层次的分析要素:体系的结构特征: 体系中权威的组织形式、体系中行为体的性质、行为体互动的范围和层次 体系的实力关系: 单极、两极、多极 体系的经济模式: 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程度 体系的行为规范: 如,对战争的限制 体系层次分析为什么美国会发动伊拉克战争? 单极格局:霸权国所受的制约相对较少,容易对体系面临的挑战作出反应; 国际规范:人道主义干预的必要性,专制政权和独裁领导人不符合国际道德; 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权威必须得到维护,联合国谴责伊拉克的决议必须得到执行。 国家分析层次:中观 聚焦于中层 与体系层次分析相同,认为国家是世界体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 强调民族国家及其内部过程也是世界体系发展演变的重要因素。 国家层次的分析要素:政府的类型:民主与集权 形势的类型:危机与非危机 政策的类型:政治、经济、军事等 政治文化:一个社会普遍的、长期的和基本的价值观及其实践 国家层次分析美国为什么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 美国必须保护它的安全,而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国必须阻止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获取毁灭性武器; 美国必须确保稳定的石油供应,而伊拉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储量国; 伊拉克是专制独裁国家,将其改造为民主政权符合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个体分析层次:微观 分析国际政治的微观方法 个体层次的分析要素:人性: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和生理因素 组织行为:被组织起来的人们的行为与他们单个时的行为大不一样,所以 “群体决策行为”如何影响决策? 特性行为:个体决策者的特性(个性、健康、经历、观念)如何影响决策?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政治学研究的是公共之事、众人之事,关注的是“天下之公器”。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Ⅰ)【圣才出品

第八章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Ⅰ) 8.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软权力论(见表8-1)★★★ 表8-1软权力论

考点二:地缘经济学★★★ 1.经济/生态政治学(见表8-2) 表8-2经济/生态政治学

2.地缘经济学概论(见表8-3) 表8-3地缘经济学概论

3.由地缘经济学引起的思考 (1)冷战后的国际关系斗争将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斗争,虽然这场斗争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企业和个人在国际经济上的斗争,但其实质是国家间、政府间、政策水平间的较量。 (2)冷战后国际经济斗争的目标再不是争夺领土,而是抢夺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这种争夺国际经济主导地位成功的希望则是在高科技领域。这里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的因素。 (3)在现在的国际关系中,企业和大公司承担了过去主权国家前台角色的相当部分。现在的国际关系,再不纯粹表现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而经常表现为跨国公司和跨国公司、企业和企业、跨国公司和企业、跨国公司和国家,甚至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4)地缘经济学家指出,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并不意味着国际合作自然会加强,国际市场将越来越开放。 在今天的战争中,武装斗争再不是进行战争的唯一方式。在经济利益、政治斗争和战争三者的关系上,过去的公式是:经济利益——政治斗争——战争(武装斗争);今天的公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描绘为:经济利益——战争(非武装斗争)。 考点三:两枝世界政治论★★★ 1.“后国际政治”观和“分合论”世界观(见表8-4) 表8-4“后国际政治”观和“分合论”世界观

2.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分合论(见表8-5) 表8-5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分合论对照表 3.两枝世界政治概述(见表8-6) 表8-6两枝世界政治概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笔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笔记 13404班 严泽川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 学习提示: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 17 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各诸侯与皇帝之间,天主教派与新教派之间斗争激烈,并导致“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欧洲进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代。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主权,以及瑞士、荷兰为独立国。缔约以后,各国普遍建立了常驻外交使节,进行专门的外事活动,正式国际关系逐步建立。和约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明确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促进了近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家体系,但也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在 17 世纪后半期和 18 世纪的欧洲战争中,宗教利益、王朝利益和道德原则不再是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国家利益和理性原则逐渐指导着国家的主要行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用战争来解决矛盾,用和约和妥协来结束战争。战后的和约主要对所争夺的利益进行再分配,而不公正之处又引起新的战争。其中的一些条款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以国家主义为特征的近代专制国家体系逐步形成。 “三十年战争”前的五大强国法、奥、英、荷、瑞在战后地位各有升降。到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际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基本上确定为英、法、俄、普、奥五国。在欧洲国际事务中,英国的主要角色是制衡者,其他四国是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者。 学习要点: 1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 欧洲主要国家的力量消长与矛盾转化。 3 欧洲国际政治重心的转移。 4 重要战争、和约及其影响。 5以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分析该时期的欧洲国际形式。 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一、17 世纪初的欧洲各国 君主专制国家成为国家形态的主流。英国、丹麦、瑞典和德意志的部分诸侯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较快,且新教势力比较强大。西班牙、波兰、奥地利及其他德意志诸侯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天主教国家。 1 英国 海外扩张,工商业较为繁荣,对外贸易扩展。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力。新教已确立国教地位。均势政策是介入欧陆事务的基本战略。17 世纪上半期无暇顾及欧陆事务,对“三十年战争”影响少。为维持欧洲均势及其在大陆的权益,在同欧陆国家交往时,保持独立姿态。 2 法国 受宗教改革影响大。南方新教贵族集团同北方天主教贵族集团的教派冲突与战争。亨利四世(1589-1610)宣布天主教为国教,颁布南特敕令,承认新教合法地位。加强国家统一,平定地方大领主的反叛。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关系上,针对长期被哈布斯堡家族三面包围的状态,追求两个目的:削弱哈布斯堡家族的实力,并维持欧洲列强之间业已形成的有利于法国的均势。1610 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贵族分裂活动重起,宗教战争再度爆发。黎塞留沿袭亨利四世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打击哈布斯堡王朝。信奉“国家利益至上”

国际关系理论复习试题,朱峰

本帖隐藏的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A1 1权力 2民族国家 3安全困境 4建钩主义 A 2 1 防御性现实主义 2 自由制度主义 3 国际道德 4 权力 A 3 1 国际体系 2民族国家的构成要素 3古典现实主义 4相互依存 A4 1 国家利益 2 国际规制 3 权力 4 建构主义 A5 1无政府状态 2国际制度 3民主和平论 4核威慑 A6 1 安全困境 2 国际制度 3 结构现实主义 4 国家实力 A7 1 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 权力 3 国际规制 4 国家利益 A8 1 国际关系理论 2 国际制度 3 软实力 4 均势 A9 1 建构主义

2 相互依存 3 国际制度 4 权力 A10 1 国际体系 2 国际制度 3 建构主义 4 软权力 A11 1 民族国家 2 权力 3 建构主义 4 核威慑 A12 1 强权政治 2 安全困境 3 建构主义 4 国际道义 A13 1 国际规范 2 民主和平论 3 国家利益 4 多边主义 A14 1 霸权和平论 2 建构主义 3 国家利益 4 权力 A15 1 民族国家 2 新自由主义 3 历史的终结 4 文明冲突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B1 1 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 2 追求国家利益的合理手段有那些? 3 意识形态在外交政策中的表现是什么? 4 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结构现实主义?B2 1 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2 什么是国家实力的决定要素? 3 如何理解自由制度主义理论?

4 什么民族国家体系? B3 1 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2 什么是外交政策的决定要素? 3 建构主义? 4 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新现实主义? B4 1 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 2主权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3价值观与外交政策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4 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状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B5 1 国际关系理论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什么是国家利益? 3 什么是国际关系中的新自由主义理论? 4 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B6 1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2 什么是国际关系中的霸权稳定论? 3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军事同盟? B7 1为什么要学习国际关系理论? 2 冷战后导致国际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当代国际关系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4 什么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相互依存? B8 1 什么是建构主义理论? 2 什么是“民主和平论”? 3 人类能建立世界政府吗? 4 如何理解国际安全? B9 1 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 2 除了国家以外,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还有哪些? 3 国际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 什么是结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B10 1 为什么要学习国际关系理论? 2 增进国际合作应该解决哪些基本问题? 3 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新自由主义理论? 4 经济因素对国家间关系有什么样的影响? B11 1 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要求我们应具备什么样的理论认识? 2 外交政策治定的依据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