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女性政治家的崛起

女性政治家的崛起

女性政治家的崛起
女性政治家的崛起

女性政治家的崛起

土木1106班王之杰11132098

摘要:二战以来世界政治的显署特点之一是女性政治家群体的崛起。两次国际妇女运动浪潮对妇女参政的推动,二战后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凸显,后冷战时期各国软实力较量的加剧等因素是女性执政的主要背景。女性政治家分布在世界各大洲,尤其以欧美和亚洲居多,女性从政已从家族继承型向个人奋斗型转变。女性政治家群体的崛起对提高妇女地位、促进世界和平、推动国际政治理论发展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女性政治家群体妇女运动世界政治

一、女性政治家群体崛起的背景

女性政治家群体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主要与国际妇女运动对妇女参政的推动、二战后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凸显、后冷战时期各国软实力较量的加剧等因素紧密相关。

首先,19世纪中叶以来,两次国际妇女运动浪潮为妇女登上世界政治中心舞台提供了社会基础。国际妇女运动是妇女作为一个群体有意识地为改善自身地位,消除社会歧视而开展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一系列长期的社会运动,是国际范围内广大妇女争取自身权利的运动。目的是为了改变男权社会中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乃至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的劣势地位。历史上曾掀起过两次国际妇女运动浪潮,第一次浪潮从19世纪中叶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焦点问题是在政治上赋予女性选举权;第二次浪潮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焦点问题是消除两性在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差别,要求各个公共领域对妇女开放。两次国际妇女运动浪潮波及的国家,往往正是女性政治家群体崛起之地。。

其次,二战以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女性政治家脱颖而出施展才能提供了政治空间。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的局面,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已不是战争与革命而是和平与发展。在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背景下,民众更愿意选择女性政治家作为国家领导人。由于女性在战争和暴力冲突中往往受到更大伤害,出于性别角色的考虑,女性领导人通常更倾向于通过非暴力的方式追求自由与民主,比如在东南亚从威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型的过程中,就涌现出众多女性领导人。例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缅甸女政治家昂山素季,多年来坚持采用非暴力方式反对军政府的专制统治,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尊敬。又如利比里亚的上百万民众在连年战乱中流离失所,饱受内战之苦的人民在二十多位候选人中选择了瑟利夫这位兼具勇气与才干的女性作为他们的国家元首。作为非洲首位民选女总统,瑟利夫不负众望,在维护国家和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从而获得了201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第三,后冷战时期,世界各国越来越注重软实力较量,这也为女性政治家提供了发挥交往优势的历史舞台。软实力展示的不是一个国家的资源、经济、军事、科技等有形的物质力量,而是价值、文化、精神、制度、形象等非物质性的力量。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性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社会互动性和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世界各国普遍都有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并共同应对国际危机事件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的政治保障之一就是国家选择具备交往优势和魅力形象的领袖。一方面,她们具备男性般的刚强性格,在处理内政外交事务时坚持原则不甘示弱;另一方面,她们拥有女性特有的温和与善解人意,在争斗激烈的政治领域中能起到缓冲和润滑的作用。

二、女性政治家群体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世界范围内女性政治家群体的崛起,既是国际政治与国际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又对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第一,有利于提高妇女在世界各国的政治与社会地位。马克思曾指出:“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马克思认为,妇女已成为社会生产的积极参加者,因而妇女必须作为积极的参与者被纳入政治生活。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把参政看作妇女解放的必要条件,认为只有妇女能够自由参政,她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全面解放。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论是从社会发展需要还是从妇女个人发展需要来看,妇女参政都是十分必要

的。女性通过参与决策,可以直接在权力机构中发出政治呼声,为自身争取更多社会权益,制定更有利于妇女发展的政策。比如美国、瑞典、南非、墨西哥等14国女外长曾在1999年写信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要求解决世界范围内的拐卖妇女和儿童的问题,此举产生了积极影响,并引起了联合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2000年5月25日召开的第54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关于买卖儿童、儿童卖淫和儿童色情制品的任择协定书》,就在全球范围内打击贩卖儿童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每一缔约国根据此协定书的条文,确保在本国刑法中明确禁止任何买卖儿童的行为和活动。又如有多国女性政治家参与的第一次世妇会上通过的两份纲领性文件《世界行动计划》和《墨西哥宣言》,是197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对妇女歧视宣言》和1979年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重要参考来源,联大这两个公约中对男女平等、保护妇女权益、消除对妇女歧视等内容的确认受到第一次世妇会两份纲领性文件的重要影响。

第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国际社会。女性政治家群体崛起作为在国际社会中凸显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政治现象,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国际社会发展变化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女性政治家群体是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妇女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及其作用与影响的学科,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目的是寻求实现男女平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世界各国平等、和平与发展的途径,而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是妇女在国际政治中的平等参与及普遍受益。女性政治家是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妇女中的代表性力量,这个群体在提升全球妇女地位、实现男女平等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她们进行专题性的深入研究,既可以给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际社会的转型与变化。女性主义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既不像现实主义那样以研究硬实力为突出特征,也不像新自由主义那样重视经济学因素与物质交换关系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而是把国际政治看作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因此,女性主义本质上属于建构主义的一个分支,它注重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国际社会互动,“女性主义者像多数理想主义者一样,更多地是基于社会互动而非获得权力和运用权力来观察世界的。”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实质上属于国际政治社会学研究领域,它利用冷战

后国际政治的社会学转向对于国际道德、文化、认同与伦理的青睐。在社会沟通、国际公关、民间外交、文化扩展以及政治参与诸方面,不仅从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贯彻性别平等的各种政治主张,可以说国际社会的变化发展是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兴盛的主要现实源泉。从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看,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性问题及国际危机事件的增多,国内政治——国际政治、私人领域——公共领域二元界限的逐渐模糊,国际社会相互依赖性的日益增强,全球民间社会(又称全球市民社会)将会得到进一步拓展并日益强大。而全球民间社会涉及到的卫生、福利、环境保护、教育文化等领域,正是女性最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女性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空间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女性政治家群体在国际社会中实践活动的丰富和深入进一步说明,国际社会正在步入一个沟通理性日益彰显、国际权力柔性发展、战争合法性不断衰落、国际合作多维展开的新时代。

先秦散文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先秦散文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摘要]“先秦散文”是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奇葩之一,与《诗经》、《楚辞》等对仗工整、韵律明显的“韵文”相较,它属于“无韵之文”。从内容上?f,先秦散文因更多记录历史故事,阐述历史哲理,刻画性格鲜明历史人物而被形象地称为“先秦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中记载了诸多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的女性人物形象,这是先秦散文的独特之处,也是亮点所在。本文对先秦散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析,并对其对后世文学的重要意义做了阐述,以飨读者。 [关键词]先秦散文;女性形象;典型形象;嬗变轨迹;探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9-018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85 [本刊网 址]http:∥https://www.sodocs.net/doc/5416438037.html, 在诸多先秦散文中,从历史意义、文学价值以及社会影响来说,《左传》、《国语》、《战国策》堪称先秦散文中的佼佼者,且属于先秦历史散文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文学作品。诚然,这三部作品中所刻画的女性人物正反面兼备,且个个形象饱满,性格鲜明,是整个先秦文学女性人物的典型

代表。随着现代女性文学的崛起,从女性视角研究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女性形象俨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文学话题。 一、从《左传》、《国语》、《战国策》解剖先秦散文女性形象 《左传》堪称先秦历史散文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作品之一,它与《国语》、《战国策》的文献共同铸就了先秦历史散文的辉煌成就。诚然,这三部著作较《春秋》、《尚书》等先秦散文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且三著作中因时代不同,成书不同,作者各异,故其所阐述与刻画的女性形象也大相径庭,不可以一概论,故笔者将分别一一分析这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一)《左传》中女性形象解剖 1.正面女性形象 《左传》是重要的先秦历史散文,其间刻画的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前前后后大致有一千八百多个,而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也位列其中。从数量上说,《左传》中女性形象并不占有绝对优势,一千八百多个历史人物形象中,女性形象仅占十分之一。但不得不说,《左传》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数量虽少,但却难能可贵,各个经典可读。特别是作品中的正面女性形象,让人可敬、可爱、可怜、同情又赞扬。具体来说,《左传》中的正面女性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审时度势,聪慧过人、见识高远。春秋时期,绝大多数

你觉得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人物是谁

你觉得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人物是谁 我认为,同时满足两点,才能称为伟大的政治人物:一是所做所为对民众对国家对历史有重大影响,二是本人的政治主张、作为会造福当代以至后世民众。 政治人物中,满足其中一点的很多,二者同时具备的却很少。 只具备第一点的,一般是一些人物一般是一些枭雄、暴君,治下的民众常常苦不堪言,典型代表是太祖高皇帝。只具备第二点的是一些悲剧英雄,没有成功实现自己的主张,例如谭嗣同,宋教仁,zzy。 其实对于任何一点,很多政治人物都并非黑白分明的,例如蒋公,第二点都不是简简单单的是或否。但我认为,有一位明确地同时具备两点,就是蒋经国。 蒋经国作为一个政治强人,对他治下的社会确实有实实在在的影响,他的施政能够决定这个社会的走向,所以第一点不用怀疑了。 在他施政的前十一年,实行开明专制,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也不大,他还很亲民,经常走到民众中间了解民间疾苦,至今很多台湾人还在怀念。有了这些,蒋经国的作为已经不会逊于那些古代贤明的君主。但真正使他与明君有所不同的,还是他执政最后两年的作为,即使社会开启由专制走向民主宪政。 他能看得清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懂得何时不应滥用权力。 1986年,民进党成立,很多党内高层主张严厉镇压,但蒋经国看清了“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在变”,默认了民进党的成立。用他自己的话说,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1987年,蒋经国结束了长达38年的戒严,随后解除党禁、报禁,正式开启了向民主宪政过渡的进程。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继承了蒋经国的遗志,继续推进民主化进程,彻底结束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使台湾社会完成了到民主宪政的和平过渡。 有人警告他,这样会使国民党失去政权,但他坦然回答:“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回过头来看,国民党的确在2000年失去了政权,但国民党也获得了救赎。专制政治下得政治斗争是你死我活的,因此国民党的大佬们时时刻刻提防权力的丧失,因为到了那一天不仅国民党都很难继续存在,这些大佬们恐怕连正常人的生活都过不了了。但在民主宪政之下,政党即使下台了仍然可以合法活动,可以过几年继续争取选民从而重新上台,就像2008年那样。只要民主宪政体制还在,国民党就可以一直存在。 我们应当看到,蒋经国也曾经严厉镇压异己,晚年解严、解除党禁、解除报禁很大程度上是与来自社会来自国际的压力有关,而且其实也只是为开启民主宪政而开了一个头,但即便如此,蒋经国也堪称伟大。 (1)绝对的权力就像毒品一样,吸食了以后很难放弃,这不仅由于权力本身的诱

近代女性的崛起

近代中国女性的觉醒 ——维新运动对女性的启蒙作用(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期。从维新变法开始,伴随着强国富民的诉求,我们民族的不同阶级都开始探索起了救国救民的道路,寻找新国家的制度。维新运动作为政治觉醒的伊始,对近代中国以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开头作用。维新运动在那个年代究竟是怎样冲出重围,走出树立现代女性观的第一步,又对女性地位提升产生了哪些影响与推动,本文将就此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戊戌变法女性自我妇女解放 众所周知,维新时期是中国女权运动的萌芽时期,作为时代的先行者,维新的仁人志士提出了学习西方制度的要求。正因为其超越器物的认知,这就第一次触碰到了封建重压下禁锢女性的罪恶。女性解放的要求随着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的涌动涌出。无论是在报刊杂志还是在生活礼仪,甚至于法令中都开始有了维护女子,提升女性地位的言论和观点。可以说,自此中国女性走向了自己历史命运的新纪元。1 女性崛起之光初现 19世纪末的中国,在经历了两场鸦片战争的摧残下,封建制度摇摇欲坠,而在男权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女性也迎来了一个契机:那就是摆脱封建枷锁,成为独立的新女性。然而在清朝僵化而又顽固的教育体系下,层出不穷的也无非是祥林嫂那样的可怜人,此时让我们将目光投向西方,优先几百年的女性教育使人期待在那片土地上能率先出现引领中国女性的先锋。个人的巧合,时代的必然促使康爱德、石美玉这两位女士出现在历史舞台。 石美玉和康爱德共同被美国传教士昊格矩(Gertrude Howe)收养。1880年(光绪六年)昊格矩返美,遂将她俩一同携往美国读书。1892年,石美玉美国当时第一流的名牌学府--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康爱德进入墨尔斯根大学,从事医学。石美玉和康爱德遂成为中国最早留美学医回国的女医生,也是中国最早受西式教育的女医生。2 1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胡缨的《历史书写与新女性形象的初立:从梁启超<记江西康女士>谈起》(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九期,杨宏的《中国新型女性形象的构画:从维新报刊对康爱德、石美玉的描绘说起》。南治国《但开风气敢为先:清末基督教与女子教育》(北京大学学报) 2来源于<<石美玉:中国第一个留美女生>>

中国近代政治家王稼祥生平简介

中国近代政治家王稼祥生平简介 王稼祥(1906年-1974年),原名嘉祥,又名稼啬。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政治家王稼祥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王稼祥出生于1906年时期,是安徽人。在他七岁的时候就到了村子中的柳溪小学中学习。在1919年的时候又读过一段时间的私塾,经过3年的时间,王稼祥来到由圣公会开办的学校中读书。在此期间,他以优异的的成绩直接来到圣雅各中学读书。每当在课间的时候,受到一些关于宣扬社会革新书刊的影响,于是就参加了革新活动。直到在后期的时候。,王稼祥鼓励并安排了身边的学生进行反对学习圣经的活动,以至于他被校园开除。 在1928年的时候,他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在1930年的时候让他曾担任过中共中心宣传的一名干事,后因为批评李立三安排全国暴乱的观念,于是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调回了上海。但是他依旧投身于革命斗争事业,成为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 他虽然长得比较清瘦,戴着一副眼镜,但他还是被誉为是“红色教授”的代表人物。在他的革命斗争中,他始终是站在我们中国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且总能够在革命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 王稼祥夫人王稼祥是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

思想,不单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还是一名伟大的革命先驱者,他用自己的一生默默的为我们的国家做出贡献。在斗争革命面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在家庭中王稼祥夫人又是谁呢? 关于王稼祥夫人是谁?通过过关于王稼祥的相关资料中,我们了解到,在他的一生中是有三位妻子的。 第一位妻子就是他的原配妻子查瑞香。查瑞香出生于1904年的时候,要比王稼祥大两岁,并且是王稼祥在高中老师查文梅的女儿。对于他们的婚姻应该算是包办婚姻,王稼祥对这门婚事很是反对,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婚后的王稼祥离开家乡,走上了革命斗争的道路。而他的妻子查瑞香在生下了儿子王命先后,由于患有精神抑郁症,最终去世了。 第二位妻子是一位苏联的姑娘。当时的王稼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于是这位苏联姑娘对他产生情愫,之后在朋友的撮合下俩人在一起了,可惜,由于两个人的生活差异,产生了众多矛盾,最终离婚了。 第三位妻子是朱仲丽。当时,王稼祥自从和上一任的妻子离婚后,一直从事于战争中。对于他失败的婚姻使得毛主席对他很是担心。于是在一次工作的间隙,毛主席将朱仲丽介绍给了他。后来他经过几番的了解,对朱仲丽各个方面都是很满意,并且还产生了浓厚感情。而后来朱仲丽经家人的介绍对王稼祥很满意。于是经过一段的磨合期,终于结婚了。

张洁笔下的女性形象

张洁笔下的女性形象 [摘要] 女作家张洁以写作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 张洁的小说作 品倾注了对女性的满腔热忱和深切关注,塑造了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张洁作为先觉者,其作品中贯注一气的女性现代意识。张洁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的现代衍进,作出了杰出的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的贡献,也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建构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这是张洁之于中国女性文学的意义,也是张洁之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 [关键词] 张洁女性意识女性问题女性形象女性文学 引言 女作家张洁以写作具有女性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她于1979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从森林来的孩子》,以清新、流丽的叙述语调而引起注目,她早期的很多作品如《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和《方舟》等,都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写女性感伤、细腻而富于利他精神的恋爱心理,以及单身女性所面临的社会问题。80年代中期以来,张洁的一部分作品有了明显的变化,从诗情的追求转向反诗情,从浪漫诗意转向叙述上夸张的粗鄙化。张洁的一系列小说作品,主要是以塑造女性知识分子的形象为主。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的地位不断提升直至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张洁作为“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旗手” 的地位一再被人提及。近几年出版的几部影响颇大的当代文学史著作便从张洁的文学史地位中凸显出这一点。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指出了“张洁作品的‘女性意识’和作为‘女性文学’的先导地位”,

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也称“张洁那一路富于勇气的探索,事实上成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先导”,王庆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修订本)则肯定了张洁后期作品“对开拓女性文学的视野、冲决男权话语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与之相应,从女性主义文学的角度研究张洁,考察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极其发展演变是近十年张洁研究的焦点之一。著名的女性批评家戴锦华的《“世纪”的终结:重读张洁》一文以诗意盎然的语言、新颖独特的视角和睿智又深刻的观点成为这一阶段张洁研究中最华美的果实之一。她认为张洁的重要作品序列是“一个女性的话语由想象朝向真实的坠落”,并最终“宣告了所谓来自男性拯救之虚妄”①。荒林认为《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和《祖母绿》三篇小说“呈现了作家对女性问题思想的连续深人和统一性,表现了作家对女性新的价值确立的强大热情”②。另一位重要的女性批评家徐坤自觉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论解读《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将其归入对“母系谱系的梳理与母女关系的重新书写”—母女的血缘相续“是‘我们’身体的源泉,亦是‘我们’身体未来归处的指向”。 ①戴锦华:《“世纪”的终结:重读张洁》,《文艺争鸣》1994年第4期。 ②荒林:《女性的自觉与局限—张洁小说知识女性形象》,《福建师范大学学报》潜社版)1995年第2期。 论者并由此判断作者的视线从此又重新回到了对女性自身生命的关注.周哗全面回溯了张洁过去二十年的创作中真爱理想建构与解构的全过程,认为这表达了女性对于平等美好男女关系最为坚执的追求,也形象反映了中国女性自我解放的艰难。梁旭东的《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崛起与张洁的<方舟>》也是较有分量的一篇研究论文,论者肯定了《方舟》在新时期女性小说崛起之初的先驱意义和启蒙意义,并称这篇小说“已经触摸到女性主义的内核” ③。同时,一些论者也指出张洁女性观中的矛盾、局限、欠缺与偏颇之处。牛玉秋

女性意识的崛起及悲剧——安娜形象论

一、单纯蒙昧 女性意识的崛起及悲剧——安娜形象论 《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卧轨自杀,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同时也带给了读者莫大的伤痛。安娜的形象是变化着的,从当年单纯蒙昧,遇到渥伦斯基后的幸福快乐,再到最后的孤独绝望,都是安娜在女性意识的崛起及男权社会威压下的直接表现。 一、单纯蒙昧 (一)生活单调,缺乏爱情 在遇到渥伦斯基之前,安娜一直和自己的丈夫卡列宁、儿子谢里沙生活在圣彼得堡,他们过了八年平静而安定的生活。安娜的婚姻是不自由的。安娜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由姑妈安排,嫁给了比自己年长二十多岁的显赫官僚卡列宁。由于他们在年龄、性格、性情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他们之间毫无爱情可言,生活枯燥乏味,就像一潭死水。这时候的安娜是单纯蒙昧的,她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也不知道是不是爱自己的丈夫。“可安娜是一位迷人的女性,脸上的表情温柔可爱,浓密睫毛下的眼睛熠熠发亮,舞会上的出现震惊四座,使很多妙龄少女也黯然失色。她又是一位内心世界异常丰富的女性,善良诚恳,对横死铁路的陌生人表示出深切的同情;知识渊博,才华出众;她温柔体贴,善待下人,深得亲人的喜爱。”[1](p40)但是,事实上,她就是一个没有灵魂,没有生气的“活死人”。 安娜第一次离开儿子,就是因为自己的哥哥奥伯朗斯基犯了错,她是去安慰嫂子多莉以缓和哥嫂的家庭矛盾的。安娜劝慰多莉,要多莉原谅出轨的奥伯朗斯基并与之重归于好。多莉反问安娜,要是这件事情发生在安娜身上,安娜是否同样会原谅自己出轨的丈夫。“‘我不知道,我无法判断……是的,我能。’安娜思忖片刻,说道。她在脑海里斟酌和权衡了一番形势,又说:‘是的,我能,我能。是的,我应该原谅。我不会再和原来一样,但我应该原谅,彻底原谅,就像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2](p91)安娜这时候的内心是非常单纯的,在她心里,女人就应该相夫教子,恪守妇道,原谅丈夫的一切过错。 (二)男权中心影响 在这个时候,沙皇俄国男权中心对女性的威压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奥伯朗斯 Ⅷ-第1页(共14页)

探析“五四”女性文学崛起的文学史意义

探析“五四”女性文学崛起的文学史意义-大学语文论文 探析“五四”女性文学崛起的文学史意义 摘要:“五四”时期,在以个性解放、民族独立为旨归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作用下,一群女作家以前所未有的性别意识和创作姿态树立起了女性独立解放的鲜明旗帜,她们关注社会、探究人生、抒写女性命运,第一次以群体意识、以人的觉醒和女性的苏醒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立意义的女性文学。“五四”女性文学的发端与肇始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唤醒了中国女性独立解放的生命意识,而且也丰富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系列,同时还开启了女性作家强烈关注社会、人生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意识。 关键词:女性文学独立解放女性形象 纵观“五四”以前的中国文学史,女作家屈指可数、寥若晨星,虽然也出现过诸如蔡文姬、李清照等著名的女性作家,但她们的作品大多沉湎在个人的情感世界中,缺乏独立的生命意识和女性意识,没有以理性的宏观思维去展现时代女性的群体命运,本质上依然是一种依附于男权意识的写作。到了“五四”时期,以个性独立解放、民族自强自立为旨归的新文化运动开辟了现代文学的新天地。这一场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中国社会从思想到政治层面的一系列变化,尤其是在文学界产生了一大批风格各异的女性作家诸如冰心、陈衡哲、庐隐、苏雪林、冯沅君、凌叔华、白薇、石评梅等,她们以女性苏醒的敏感与热情,以女性主义者特有的气魄与心理素质,创作了大量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人的觉醒和女性的觉醒为基本内涵,高扬反封建的时代旗帜,“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并以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1](P53)打破了男性文学和男权话语独霸文坛的 1

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经典历史名人

(1)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经典历史名人 (2)不可不知的10个世界经典历史名人 (3)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文人 (4)不可不知的10个经典作品及文学形象 (5)不可不知的10个文学意象 (6)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经典故事 (7)不可不知的10个感动中国人物 (8)不可不知的20组名言警句 (1)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经典历史名人: 1.爱国诗人——屈原 ◆素材解读 他是以死报国的先行者,他也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山鼻祖。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在官场,屡遭排挤,然而他矢志不渝地爱着这个国家,矢志不渝地追求着自己理想的心灵纯净世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展示给世人的坚贞形象。甚至,当他得知国家灭亡时,愤然跳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身躯为国家殉葬,这就是屈原。从肉体到灵魂,他都是坚贞的爱国者。 ◆适用主题:“爱国”、“坚贞”、“理想” 2.千古一帝——秦始皇 ◆素材解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大秦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的庞大帝国。 一个邯郸街头的叛逆少年,一个大秦王宫的孤独君主,一个扫荡六国的一代霸主,最后成为开天辟地、震古烁今的绝代帝王。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他的故事是首史诗。他韬光养晦又恃才傲物;礼贤下士又暴虐无道,是一个集自卑与骄傲、天才与疯狂、智慧与野蛮于一身的人。他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国,统一郡县、度量衡、货币、文字;可他也泰山封禅,与神表功;他醉生梦死,筑骊山,修巨墓,穷奢极欲,却又寻仙求道,妄想长生不老。最后身死沙丘,是非成败转成空。他留在中华史册上的丰功伟绩,令人惊叹,而他刻下的超级暴君的累累罪行,也令人乍舌。 ◆适用主题:“坚持”、“自律”、“追求”、“励志” 3.西楚霸王——项羽 ◆素材解读 一代王者,威如四海;一世英雄,气盖寰宇。 他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无知人之明,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在用人方面。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兵上天才,政治蠢材。

浅析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模板

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学生:指导老师: 2015年11月16日

内容摘要: 莫言是当代的著名作家,他创造的女性人物形象十分独特,而又各具特色:坚忍,叛逆,野性。本文主要就莫言作品中的一些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她们生活行为和生存方式,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莫言女性形象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也越发受到广大读者的大力追捧。莫言作为中国新一辈作家,他对人生的洞察和对人性的剖析独显深度,使之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莫言的作品创作于改革开放时期,适应社会转型期“面向异性而存在”的性别主体特点,莫言歌颂敢于反抗和挑战男权压迫的女性形象,以一个男性作家的视角描述女性的生存际遇,表达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他在自己的小说中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女性王国,描绘了女性的各种生存状态,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各种女性形象。 一、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溯源 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众多,在她们身上你无法用传统道德来评判对或错,她们所做的都顺从于蓬勃的生命激情和自由解放的灵魂。她们性格各异,戴凤莲美丽而野性、孟喜喜冰清玉洁、孙眉娘风流俏丽、上官鲁氏坚忍顽强,是一位典型的中国母亲,她们都是在苦难土地上开出的艳丽花朵。她们身上顽强的生命力,早已超越那些平凡懦弱的男性,在苦难中品尝着欢乐,创造出一段段不朽的传奇。 任何作家的创作都离不开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与生命体验,莫言出生于50年代山东省高密县,受农村贫穷、政治路线问题及改革开放时代的影响,莫言童年生活痛苦,他的作品,以故乡为原动力,充满着复杂的情感。关于女性,占据着莫言小说的半壁江山。莫言小说中女性形象,值得去深入研究和揣摩。高大、卑微与放荡,坚韧、勇敢与反叛,一个个鲜明的女性形象,也正是作者对于5000年来封建意识形态的反抗。莫言热情歌颂反抗苦难、敢于挑战男权世界的女性,

“女国民”的兴起:近代中国女性主体身份与文学实践

【文学与艺术类】 【打印】【保存】“女国民”的兴起:近代中国女性主体身份与文学实践 {HYPERLINK \l ""|乔以钢/ 【专题名称】 【专题号】J2 【复印期号】2008年12期 【原文出处】《》(津)2008年4期第40~47页 【英文标题】The Rise of the “Female Nationals”: Female Subjects in the Literary Practice in Modern China 【作者简介】乔以钢,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刘堃,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博士生。(天津300071) 【内容提要】 近代中国思想界对“国民—国家”关系的建构,个体国民身份在政治话语中的确立,为近代女性谋求新的身份认同开拓了话语空间和政治空间。近代先进女性也正是在这种话语空间和政治空间中,通过女性与国家之间责任和权利关系的辩难以及性别角色与国民身份的博弈,确立了独立的个体身份——“女国民”。尽管这一概念并未形成系统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政治理论,但她们通过别开生面的文学实践,一再言说和强化着这一主体身份,形成了声势颇为浩大的“女国民”话语;同时也因对“女权”、“民权”、“天赋人权”等概念的不同理解,在相关话语场的内部形成了富有意义的张力。 Owing to the appeared relationship of "national-nation" and national identity of individuals in modern China, the modem Chinese women began to seek for the new identity- -female nationals by discussing the women rights and duties on national issues, especially from gender aspect. Even though the woman identity of female nationals did not form a systematical or practical theory, the literature practice relevant to female nationals strengthened this identity, finally produced a powerful discourse. However, the different comprehension about the concepts of feminist, national rights and human rights made the discourse possess multiplicity to be expounded. 【日期】2008-05-14 【关键词】//////

对比钱钟书和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

对比钱钟书和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 女性的形象一直出现在钱钟书和张爱玲的小说中,不论是在他们的哪部小说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从女性的形象中体现他们对现实社会的态度,对现实社会进行揭示和批判。虽然钱钟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描写的不多,但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显而易见的重要。而张爱玲的小说作品中描写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从更多的方面来抒发自己的态度。 钱钟书先生一生博学多能,著述颇丰,但其小说创作却有限,仅有《围城》和《猫》、《纪念》这一部长篇和两个短篇。然而就凭这几部作品,钱先生就已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大家地位。 张爱玲是一位奇特的作家,她以细腻、冷峻的笔触抒写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她在向我们展示其小说女性形象艰辛的生存状态的同时,也阐释了她在女性生存意识见解上的转变。人们常常认为,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没有自我,她们的生存方式都极为卑劣。她们大多数不能在获得物质生存的同时主宰自我,而要通过依附男人,借助婚姻来摆脱生存的困境。无可否认,张爱玲小说女性的生存意识十分坚韧。张爱玲在小说创作的园地上硕果累累,《封锁》、《金锁记》、《倾城之恋》、《色戒》等作品中的女人形象的描写刻画细致入微,吸引后来的文人学士进行研究。 两位大家在其作品中都不约而同地着力塑造了众多几乎是同一时代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笔者拟通过对其作品中典型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体验20 世纪40 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而深入探讨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两位大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的相同点: 一、两位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多处于多重围城之中。处在新旧时代交替的她们接受过较新式的教育,因而她们挑战男权社会,改变现状的自觉要求就更为迫切,这也就注定了她们的悲剧色彩的更加强烈。

从《郭翰》篇看唐代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崛起

从《郭翰》篇看唐代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崛起 在唐传奇《郭翰》篇中,大众认知中一向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织女,其形象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试从《郭翰》篇展开,分析唐传奇以至唐代文学中女性意识崛起的倾向,并进一步论证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 标签:织女;唐传奇;女性意识;女性解放 牛郎织女的爱情传奇作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说之一,由于其故事的曲折性和浪漫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具有极其特殊的文学意义,牛郎和织女也被视为坚贞爱情的代表,被社会各个阶层所广为接受。考据其来处,最早见诸于文字的,就是《诗经》中的《大东》篇“ 彼织女”、“ 彼牵牛”两句,在这里,织女和牵牛还只是星座名称,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联系。到了东汉末期的《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牛郎织女已经被描写成一对互相倾慕的恋人。牛郎织女的夫妻关系被正式确立下来,是在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虽然今本已不可见,但明清学者校注时多引此条,如《才调集补注》“牵牛织女”条:“《荆楚岁时记》:大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许其一年一度相会。”至此,牛郎织女的故事基本建构完成。 文学发展到了唐代,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和志人小说的传统,逐渐形成了唐传奇这种文学体式,中国古代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牛郎织女作为被社会大众所广为接受的文学形象,在唐传奇中也有所演进,见于张荐的《灵怪集·郭翰》: “太原郭翰,少简贵,有清标,姿度美秀,善谈论,工草隶,早孤独处。当盛暑。乘月卧庭中,时有清风,稍闻香气渐浓,翰甚怪之。仰视空中,见有人冉冉而下,直至翰前,乃一少女也。明艳绝代,光彩溢目,衣玄绡之衣,曳霜罗之帔,戴翠翘凤凰之冠,蹑琼文九章之履。侍女二人,皆有殊色,感荡心神。翰整衣巾,下床拜偈曰:“不意尊灵迥降,愿垂德音。”女微笑曰:“吾天上织女也。久无主对,而佳期阻旷,幽态盈怀。上帝赐命游入间,仰慕清风,愿托神契。”……翰戏之曰:“牵郎何在?那敢独行?”对曰;“阴阳变化,关渠何事!且河汉隔绝,无可复知。纵复知之,不足为虑。” 传说中忠于爱情的织女,在文中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由于一年一会难以排遣寂寞,居然下界和凡人相会;而当郭翰问起牛郎,织女的回答更是出人意料,她认为追求幸福是个人的自由,即使牛郎知道了,也不能干涉。 那么,对于这个文学形象做如此大幅度,甚至是颠覆性地调整,作者张荐是否只是信口胡言,随性而为呢?《新唐书》中说张荐曾任谏议大夫、史馆修所撰等职,作为言官和史官,张荐为人处事的严谨性是勿庸置疑的,在文学创作上自然也是如此。《郭翰》篇对于织女的形象改造,自然不是一位庸俗无聊的文人对

第0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解析版)

【历史选修】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统一六国 (1)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创立皇帝制,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官僚体系——三公九卿制。 (3)在全国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4.(加试)秦始皇的功过 (1)功: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秦始皇暴政致亡。 ①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②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征收大量赋税。③制定严酷的刑法,实施暴政导致秦速亡。 【拓展】如何理解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要求? 1.战国时期,出现了封建制度逐步代替奴隶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取代分封制,政治经济统一取代诸侯战乱纷争的历史特征。正是这种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为秦始皇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历史舞台和历史依据。 2.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总结春秋战国以来的进步成果,进一步除旧布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确立了一整套先进的制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为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3.秦王嬴政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善于用人,统一方略得当,策略灵活多变,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抓住有利时机,完成中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历史:统一全国,吸取隋亡教训。 (2)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效率,强化君权。 (3)用人: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4)经济: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5)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6)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1)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文学研究

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文学研究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是女性文学崛起的时期,被称为女性小说家的时代。在这一时期涌现出像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等一大批杰出的女作家,她们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影响,其笔下的女性形象更是充满了独特的时代魅力。维多利亚女王的漫长统治时期,是英国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盛世,之前还不受重视的女性文学陡然跃入巅峰。女性文学的发展不在于作品的多少,而在于其必须依随时代观念的革新。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文学无论从数量上抑或质量上皆蔚为大观,天才女作家层出不穷,女性作品俨然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朵奇葩,一个奇迹。她们为英国文学的画卷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其更为丰富多彩、更富于深度和广度,而这一笔不仅为女性作家挣得了地位,也使英国文学远远走在了同时期世界文学的前面。其代表作家包括: 一、简?奥斯丁 1811年至1818年,奥斯丁先后发表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六部小说。这六部完整的作品,没有拜伦式慷慨激昂的抒发,也极少见惊心动魄的现实主义描写,她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喜剧,显示了“家庭”文学的可能性。她多次探索青年女主角从恋爱到结婚的自我发现过程。这种着力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女主角和社会之间紧张关系的做法,使她的小说摆脱了18世纪的传统风格而接近于现代的生活。正是这种现代性,加上她的机智和风趣,她的现实主义和同情心,她优雅的散文笔法和巧妙的故事结构,使其作品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称赞,部部堪称上乘之作。尤其是那部脍炙人口的《傲慢与偏见》,实属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难怪毛姆将其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奥斯丁的作品是英国小说

现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现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史不是一部断代史,从上古的人类起源神话《女娲补天》开始,从母性的角度揭示人类的起源,凸显了女性意识。但是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国妇女就被笼罩在男权社会制度和文化的阴影中,几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的作品保留下来的很少,似乎只有三国时期的女作家蔡琰与宋代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名气盛大,其作品中女性意识之微弱也就不言而喻。 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史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年,却是中国女性文学史的真正开端,并达到鼎盛。如冰心、庐隐、冯沅君、丁玲等,她们用自己的笔来对抗男性本位文化与父权制社会,用自己的作品争夺自己的地位,写出女人的觉醒、反抗与崛起,表现了女性意识逐渐加强的过程。一、中国女性意识朦胧的觉醒 五四时代是性别意识觉醒的时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女性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呼喊社会的变革、妇女的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特别是婚姻的自主。冰心是中国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在《秋风秋雨愁煞人》中,美丽好学的女学生英云怀着毕业后牺牲自己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设计着自己的未来,却被母亲强迫嫁给锦衣玉食、呼奴使婢的姨母家做媳妇,无法实现理想。她不敢去参加毕业仪式,其实她内心十分想去,只是为自己的处境感到绝望和丢人,觉得无脸打扰向隅满座的同学,她一个人坐在廊子下吁叹,成为夫家的摆设和玩具,最后女主人公只能在秋风秋雨愁煞中无奈地憔悴。英云对自己的生活千百个不愿意,内心惆怅至极,这篇作品对准的是中国男权文化,是冰心站在女性立场上对封建包办婚姻提出的质疑。冰心还以母爱的名义来写作,她歌颂母爱,从而凸显出她的女性意识。 创造社的女性作家却和冰心不同,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知识女性,描写她们追求、失望、苦闷、压抑等的新旧观念和情感理智的心灵冲突。 庐隐的文学是软弱的觉醒者的文学。第一代现代女性面对强大男权世界的生命无力感,对婚姻的迷惘、对人生哲理的困惑,对青春女性情谊的留恋,均是庐隐笔下五四女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i在《海滨故人》中,当年在海滨过浪漫暑假的五位妙龄女生,都是接受新教育的时代新知识女性,都是很有抱负的人,于是她们五个就和其他同学筑起了高垒,但她们都得了哲学病,庐隐以自己为原型塑造了露莎这个女性形象,露莎表面清瘦,但内心却十分刚强,她脾气爽快,但心思极深,她与梓青在学识上的心灵交流,变为互相的爱恋,这也使她的哲学病更加重了,她变得多愁善感,爱哭爱笑,似乎不是那个宗莹嘴里的无情人了,但是露莎与其说是逃不出人间的束缚,不如说是走不出自己心里内在的桎梏,这导致她一直在感情的纠葛中挣扎。《象牙戒指》里张沁珠遵婚姻自主的理想爱上陪她由山西到北京上学的伍念秋,而伍却很长时间隐瞒了他有一妻二子的事实。后来曹子卿苦苦爱上沁珠,曹也是已婚者,这都给沁珠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沁珠知道感情被骗后,仅仅收到伍念秋妻子的一封哀求信便主动彻底撤离了。她无从打发对社会和男子的疑惧,她便反复推拒曹子卿,用狂放、自我作践来表明心曲,以致造成二人双亡,悲剧终于酿成。沁珠是个复杂的女性形象,她出生于旧营垒,要打破囚牢,又不自主地造就心的囚牢,把自己禁闭其中。她有思想拖累,她摆脱不掉伍念秋的阴影,她还有遗留下的旧的贞操洁癖,她对社会、对男性的自负感与负罪感并存,张沁珠是中国现代女性的祖母辈,她们有极深的新旧过度的性质,她的思想感情似新仍旧。 冯沅君极力要求抒写内心的感受,她从女性角度,大胆言说女性对纯真爱情的渴望和性爱欲求,她的《旅行》、《隔绝》、《慈母》等小说,歌颂大胆纯真的爱情,男女主人公可以不顾礼教的约束、无视世俗的眼光,为自己的爱情之旅进行壮烈的反叛出行,这是五四女性最有时代特点的娜拉姿态。她的女性意识大都表现在自由恋爱和封建包办婚姻冲突这一主题上。 二、自觉站在女性立场上向社会发起的挑战 中国第二代女作家群体涌现于20世纪30年代。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一

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及影响

2012年第11卷第1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及影响 □高连连 【摘 要】女性形象的创作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都会赋予女性形象不同的涵义,也体现了女性在社 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变化,同时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关键词】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女性形象;艺术形象 【作者单位】高连连,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 从古至今,文学作品中从来都不乏对女性形象的创作,随着历史的变迁,女性形象在作品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体现了男女社会地位、心理的差异及人类历史文化的变迁。 一、传统的性别观念对女性形象创作的影响 (一)具有时代烙印的性别观念。自人类出现以来,男女之间的生理性和心理性的差异便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对男女不同性别之间社会价值之间的评断存在着差异也是一个难以否定的事实。现存有关男女平等的法律规定,并不能完全取代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千百年来,借助最初男权制社会中的政治经济结构,对妇女的歧视早已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力量,渗透进人民意识的最深处,以一种遗传的方式世世代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人民产生巨大影响,左右着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指派着人民的价值判断,自然地它也影响着文学的创作和接受。 (二)性别视角对女性形象创作的影响。最初,我们可以发现,在文学史上缺少女性的声音,女作家的创作能进入文学史并占有一席之地很少。传统的文学创作中,更多的文学作品都是由男性创作,而女性形象的主要文化特征就是将女性的价值置于男性的价值观中来衡量,它所遵循的是男性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在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形象都是带有歧视的,被誉为中华教育史上的第一大圣人孔子对女性也颇 有偏见,在《论语·阳货第七章》记载:“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近之不逊,远之则怨。”圣人将女子与小人并列的理由就 在后两句所列的原因:亲近会导致他(她)们对你不尊敬,疏远则招来他(她)们的埋怨。后又有许多人为孔子的话作注释,认为圣人视女人等同于小人的原因在于女人易受感情支配,小人易受利益支配,而感情与利益皆为易变之物,难以把握。所以,二者无异。也有人认为是女人天性狭隘爱妒忌,不善克制,难于成事而易于坏事,故与小人相似。男性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来创造完美的女性形象,在传统文化典籍中经常出现的女性形象,如孝女、贤女、烈女、淑女等等,基本上都是按照男子所指定的标准来确定,或是根据男子的需求而诞生的。他们强化男性中心的社会制度,利用政治的手段和文化的熏陶将这些女性形象的标准内化为妇女本身的 意愿,致使无数女子在不知不觉中按照传统“妇道”“妇德”的标准来塑造自己。例如“女子无才便是德”,“从一而终”,将 “贞节”视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强调“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将为男性守贞视为重于女子的生命。这种社会文化观念以一种遗传的方式世世代代发挥着作用,对人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支配着人民的价值评判。自然地它也左右着文学的创作、解读和接受。 二、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一)神话文学作品中典型的传统女性形象。从神话的流传和演变过程来看,不同民族的神话故事总体上都经过一个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在后人对神话的故事加以整理的过程中,他们会将自己的思想观念或当时的道德伦理规范融入故事之中,致使神话故事成为传播某中思想观念或伦理道德体系的载体。人类最初经历的是母系氏族时期,由于先民们最初对女性生殖能力崇拜及对生命的渴望,因此女人在这 个社会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例如“女娲造人”的传说,女性地位被推崇到非常高的境地,女娲备受人们的尊敬和爱 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渐渐发生了变化,女性的地位开始下降,这也可以从稍后期的一些神话传说中体 现出来。如 《封神榜》中的女性形象妲己,将妲己“妖魔化”,以述女人是祸水,美女更是祸水,对女性充满鄙视和谴责,将 女性的地位降得很低。还有我们所熟悉的有关“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讲到后羿射下天上的九个太阳以后,王母赐予他一颗长生不老的仙丹,其妻为了自己永葆青春,便将仙丹偷吃,独自飞天。嫦娥偷吃仙丹以后,虽然免受一个凡人的生老病死的命运,却永远要承受孤独和寂寞的痛苦。在这里作者将这位女性叙述成一个自私,贪婪的女人,并且给予了惩罚。可以看出这时的神话作品中对女性的描写已经转为批判和指责。 (二)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拥有了话语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开放,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许多妇女走向生产岗位,摆脱了在生活上长期对男性的依赖,开始在经济上与男性平分秋色,可以普遍性地受到高等教育,自我意识增强,努力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这些转变从逐渐出现的一些优秀的女性作家和经典的女性形象中体现出来。五四运动时期出现了冰心、萧红、丁玲、张爱玲等作家以各自的特性展示了女性的思想和生活状态,到了20世界80年代后出现了王安忆、毕淑敏、徐坤、林白等女性作家,她们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女性的独立和存在的 · 55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内容标准]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学习要求]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4.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 5.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 6.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7.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 8.列举康熙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9.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0.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整体感知]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 著名政治人物,他们的丰功伟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本专题分别介绍三位杰出的政治家,内容包括 三部分: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2、唐太宗东征西讨定伟业,开贞观之治,为盛世伟业奠定基础。3、康熙帝抗沙俄、内平叛,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康乾盛世”奠基人。 [知识清单]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 (一)、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1、背景(1)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泰国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2)在兼并战争中,泰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诸侯国; (3)秦王嬴政广招贤士,重用人才,策略灵活得当; 秦王任用贤能的李斯、尉缭等客卿,重用王翦父子 等著名将领,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他采用远交近攻 的战略,重金收买六国大臣,离间君臣关系与军队的进 攻结合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