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告报告2015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告报告2015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告报告2015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告报告2015

编号:FAL-YZ-003.1

无菌检查方法

验证报告

科技发展

目录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报告

1.目的

通过对培养基无菌性检查、灵敏度检查,对产品的无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进行试验,证明该方法适用于产品无菌检查日常检测。

2.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无菌检查方法的建立和确认。

3.依据

中国药典(2015年版)

GB/T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实验方法

4. 职责权限

5. 验证方法

实验前的准备

a仪器设备

b操作环境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进行。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c稀释液和试剂: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d器具无菌注射器仪液器 YT-603集菌仪

5.1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胰胳大豆胨肉汤培养基等应符合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及灵敏度检查的要求。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批号20140408 生产厂家:日水生物技术

胰胳大豆胨肉汤培养基批号20151023 生产厂家:尼赛欣合生物技术

5.1.1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 5 支(瓶),培养 14 天,应无菌生长。

5.1.2灵敏度检查

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 5 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 0 代),试验用菌种应采用适宜的菌种保存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 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 501〕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 64 94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 98 00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MCC(F) 98 003〕

5.1.3菌液制备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微生物培养基质控品,使用前注入1.1ml稀释液充分溶解后,在漩涡混合器上震荡混匀,制成10-100 cfu/0.1ml菌悬液,3-5天用完。

5.1.4培养基接种取每管装量为12ml 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 cfu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生孢梭菌各2 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3 天;取每管装量为9ml的胰胳大豆胨肉汤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 cfu 的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 支,另1 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5 天。逐日观察结果。

5.1.5结果判定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

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符合规定。

见附件无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记录

5.2无菌检查方法验证试验

5.2.1当建立产品的无菌检查法时,应进行方法的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本产品的无菌检查。若本产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时,检查方法应重新验证。验证时,按“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1101无菌检查法”的规定进行操作。对每一试验菌应逐一进行验证。

5.2.2菌种及菌液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生孢梭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同培养基灵敏度检查。

5.2.3薄膜过滤法

5.2.3.1FAL胶无菌检测:使用YT-603集菌仪,滤膜孔经不大于0.45μm。

A样品组:取1ml医用胶缓慢滴入100ml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使其固化成白色胶膜充分冲洗振荡1分钟,制成样品组供试液,取一幅二联式集菌培养器,将样品组供试液平均通过每只集菌培养器过滤,再用100ml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然后通过集菌仪每只集菌培养器加入100ml胰胳大豆胨肉汤培养基或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后每只加入10~100cfu试验菌,做为样品组。

B中和剂对照组:取一幅二联式集菌培养器,将100ml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平均通过每只集菌培养器过滤,然后通过集菌仪每只集菌培养器加入100ml胰胳大豆胨肉汤培养基、或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后每只加入10~100cfu试验菌,做中和剂对照组。

C阳性对照组(菌液组):取一幅二联式集菌培养器,通过集菌仪每只集菌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