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探讨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探讨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探讨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探讨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从历史情境教学、竞赛教学、地图教学、联系生活教学、图像教学、多媒体教学六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历史教学中的几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

关键词:课改;历史教学;总结;人才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启动多年,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验教师,与新课改已亲密“接触”了多个学期,面对全新的教材、课程标准,我们是抱着一种思考的态度来对待的。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来说是新的,但实践已证明,新课改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教师的教育理念、课堂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转变了,而且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及教学评价机制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教师,面临的最主要工作是如何教才能符合课程标准,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历史教学中探索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

一、历史情境教学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对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是陌生的,可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所演义着,如何再现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这就需要适时适当地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以现在的角色融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来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春秋的时候,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几个大诸侯国为了争霸而互相攻斗。其中齐国也是大诸侯国之一,若你是当时的齐桓公,你会采取那些措施使齐国强盛起来,称霸于诸侯国呢?这样,就能让学生进入到春秋时期那纷争的年代,走进齐桓公的角色中。为了生存,为了强国,自己该怎么做?学生都想有所作为,便会使出浑身解数,结合课本,联系所学知识、生活实际,谈出各种各样的措施。这大大扩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有的学生还迸发出新颖的观点,释放出自身的潜能。

二、竞赛教学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它都是为了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依据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有时教学可采取竞赛方式。在赛前,教师要仔细地说明评分规则、纪律,并告诉学生比赛

形式分为四种,即基础题(必答题)、抢答题(侧重于分析、联系、对比等能力题)、能力提高题、风险题(答案弹性大)。接着教师腾出10分钟让学生把要比赛的内容快速、有质量的掌握。令我兴奋的是此种教学形式极大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教学参与性调动起来,学生为了本小组或全班男生、女生的荣誉,为了把问题答好,他们往往互相讨论、合作,发挥团体的力量,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会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竞争的意识。

三、地图教学

地图在历史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讲授历史总离不开地图,可以说失去地图的历史教学如同迷失方向的孩子,找不到路在何方。借助于历史地图进行教学,形象、直观。如张骞通西域图,结合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和世界政区图,通过借助地图,创设一定历史情境:若你是当时的商人,你会怎样把货物贩运到大秦?由此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紧密结合地图上的路线,找出最佳的途径。这个情境本身就是让学生求知、探索、合作和创新的过程,能使他们亲身体会到当时那恶劣的环境所带来的困难。这样,能让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学到张骞身上那种可贵的坚忍不拔的高尚品质。同时,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观、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初步懂得跨学科学习知识,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联系生活教学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的教学应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就是说,现在的历史教材的内容有很大部分的知识可联系到学生生活、社会的实际,把历史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历史知识才具有生命力。也只有联系到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学生才容易理解,才有兴趣去接受并去创新。如讲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的思想时,可联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对打架、说脏话、破坏公物、乱扔纸屑的个别同学,应用儒、道、法、墨的思想问他们:对这样的事情,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呢?例子贴切,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可把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变成活的知识,而不只是历史理论和概念。

五、图像教学

现在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是课文中的图像多。如何发挥这些图像的功能来为教学服务,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充分利用课本的图像,有时还补充一些课外的图像。图像除了直观、形象的优点外,还具有其他的功能,如激发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培养审美的情趣、增强时空观等。

六、多媒体教学

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给学生带来形、声、貌三位一体的效果,深刻地刺激学生的脑神经。在这方面,经过几次的尝试,总体感觉效果不错。如制作课件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通过多种手段,把李白的诗、秦始皇的画像、秦始皇灭六国的先后图、秦朝的疆域图、本课的问题、历史情境问题、历史典故和一些有关秦灭六国的战争影片等,合理地安排在课件里。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而且引发了学生接受新知识、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具有很强的教学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教学作用无疑是最棒的。

参考文献:

[1]李晓风.李晓风历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

[2]叶小兵《.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新变化[J].历史教学,2012(04).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邹运礼 一、用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历史学科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学习历史课只要把知识点背熟就行,学生对它的难度认识不够,所以对它的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利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教师除了自己精心设置问题外,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因为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准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勇敢的提出问题,通常情况下,在课上我会先提出一个问题,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采用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提问就不会再胆怯,而且提出问题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提升。 二、用讨论指导学生学习,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方式,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当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或者需要多角度、多层次的阐明一个问题时,可以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畅所欲言、深入讨论、彼此交流,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锻炼了口才,更突出了主体地位,其思维能力也会得以提高。 三、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 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让它为我们所用。历史中包含了前人的一些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我们要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总结他们失败的教训,把这些经验和教训与当今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作为我们行事参谋和借鉴的对象,让历史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高目标就是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比如,在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了这样一个历史现象:凡是经济发达、出现盛世局面的朝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经济才能得到更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首先搞清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教师教学的目标。学习是有其规律可循的,而往往启发学习之门的钥匙是人的态度,也就是人的情感。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的目标是育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都是在教学中解决的首要问题。有鉴于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须把德育与情感教育视为教学创新的根本。这也是历史教学中的优良传统。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上的转型期,一方面,他们对形象、生动、具体的事物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的概括、想象、逻辑能力也在迅速发展,更是他们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关键时期;存在智能性心理特征的学生兴趣不限于事物表象,他们开始探究事物的本质,更多的不满意、不满足书本的结论和老师的看法;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摸索了一些教学方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一、激情教学,营造氛围。 想要在课堂上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作为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就必须全情投入。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一些体会:如果在哪节课上,我们始终以同一种(平和的)语调或带着某种情绪上课,这节课肯定是哈欠声不断,不一会儿,班上的同学就“倒下一大片”了。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己就必须保证在每节课上都充满激情,不管碰到什么烦恼,都得暂时无条件地把它抛开,全副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我们激昂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及丰富多彩的身体语言,使学生深受感染,进入学习角色,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容易就营造出来了,也意味着这一节课已成功了一半。 二、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 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此外,还可以把握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每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革命),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原理来分析历史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一切历史事件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矛盾引发的,而历史事件又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必须同一定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如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看其主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要一分为二。 可见,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一个成熟的教师,其教学思路必然是十分清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很多同学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其实是没有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没能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成功就是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一、以趣引学,奏好预习、听课、复习三部曲。 (一)课前预习。 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通常,预习新课可按以下程序进行:①浏览教材;②了解本节的内容提要; ③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④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用彩笔勾出。这样,通过预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不理解感到有困惑的地方,上课也可以特别留心,听课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保证当堂的内容当堂掌握。 (二)课堂听课。 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读”、“听”、“思”、“记”四个方面。所谓“读”,即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阅读有关教材内容,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和线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的历史内容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并且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阅读教材的方法。 这里说的教材,是指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为提高阅读的效果,可以在阅读时做必要的笔记,或在阅读材料上(如教科书)做一些提示性的记录,如画线、标符号、写批注等。下面简介几种常见的阅读教材的方法: (1).“语文式”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就是用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历史课文。使用这种方法阅读时,要求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 (2).“提纲式”阅读法。对阅读理解难度较大,自己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内容,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学习。即利用有关教辅用书或教师颁发的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的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从而提纲挈领地把握有关历史知识。 (3).“问题式”阅读法。所谓“问题式”阅读法,就是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回答问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学习内容。采用这种方法阅读选编问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可转化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4).“地图式”阅读法。历史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历史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和历史课本相配套的有历史地图册,这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式”阅读法就是在阅读历史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问题,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在阅读“殖民主义的罪恶”这一问题涉及到“三角贸易”时,我们利用地图把欧洲殖民者的出程、中程和返程的出发地、携带的物品一一对照,就能形象、直观而且容易掌握这一知识点。 (5).“线索式”阅读法。历史教材很多内容都有非常明晰的线索,通常最常见的是时间线索,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以时间线索来叙述的,按这一线索来阅读,能快速的完成阅读。比如阅读

中学历史教学法

十三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与《诗》、《书》、《易》称为“九经”。唐文宗把《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宋代又将《孟子》列入。合称“十三经”。 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何炳松先生翻译的美国亨利·约翰生(Henry Johnson)先生的专著《历史教学法》。 苏联历史教学法基本上是侧重具体的历史教学方法的。 苏联的历史教学法在我国当时的影响,他们总是把学生看作被动地接受知识者,而不把学生看作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围着教师转,而不是教师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极端地强调教师的尊严,主张“在教师里,教师的话就是法律” P4 1979年,北京师大联合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高等师范院校用的《历史教学法大纲》,并编写了《中学历史教学法》,于1982年出版。这是我国学者独自编写并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中学历史教学法教科书。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特殊矛盾性是什么呢? 在中学的历史课程中,,教师向学生教什么历史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如何教,学生应如何学才能全面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的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是什么呢? 它应该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教育科学有理论教育科学和应用教育科学两类。显然,历史教学法属于后者。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练习 (三)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四)要多观摩、多揣摩 (五)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历史课程的编制 1.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2.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原则 3.建立在时序框架下的原则

初中历史复习方法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历史复习方法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初中历史复习方法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太源中学曹秋凤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想与中考考查能力的现实要求 首先,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逐步获得基本的历史学习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发展观,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外,正确合理的教学评价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历史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复习能力则是实现“教”与“学”双向达标的重要方法。 其次,中考历史考试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即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近年来江西历史中考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注重对学生读图、读材料、历史思辨能力的考查等);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特别注意对复习方法的掌握和落实,提高复习效率和针对性。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初中历史复习方法的探究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在复习备考中扎扎实实的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历史学科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2、历史中考“开卷”形式的要求 历史中考采用开卷考试,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这对学生的日常复习提出了新的挑战。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代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前人诸如此类的论述,都强调了工具和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和后期复习备考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内容繁杂、工作量大、学科分值少、学生甚至家长重视不够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2009年3月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Mar.2009 第25卷第1期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Vol.25 No.1 151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王国鸿 (兰溪市第六中学,浙江 兰溪 321100) 在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学方法选择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而教师设计和运用教学方法又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遵循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依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授课的方向,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历史课堂教学每节课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要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为实现具体的目标,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为了达到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可以选用情境创意法或情感教学法,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模拟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活动起来,引导学生产生心灵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学科能力的培养,则可采用探讨发现法、引导谈话法或范例法等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等。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七专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在考量、设计此课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三管齐下”,适当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倾斜。因此,在《美国1787年宪法》“三维目标”教学设计时,应相对侧重后二者,可采取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方式,探讨“美国联邦政府在启蒙思想指导下结合国情是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权力分立和制约平衡)?”这一探究题,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又设计“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有何异同?中国封建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一比较题,以此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民主政治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也有可借鉴之处,从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依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历史教学内容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物、典章制度等,也可以分为历史表象、历史概念、历史规律等,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宜选用不同的教学方 法。讲授历史事件等史实、现象、过程性的知识一般宜选用讲述法;对典型的历史场景、人物特征的揭示,适用描述法;概括性、规律性强的内容可考虑选用启发性的讨论法或谈话法等。选择恰当的方法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讲授《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节,选用设问法,提出这样三个问题:1.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是否正确?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2.西方资本主义在16世纪就已经发展起来了,为什么直到 19世纪40年代才大规模侵略中国?在诸多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为什么由英国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640年,清王朝于 l644年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200年后,两国强弱形成如此鲜明对照,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此三问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集中在掌握重点、化解难点上,一波三折,蕴含着引入人胜的魅力,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仔细地去阅读课文并深入思考。 三、依据学生特征 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都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效果。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因为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认知活动才能实现。历史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特别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式的新颖性,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成就感。为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各种方法的长处,如演示法、描述法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讨论法的参与性和民主性,谈话法的启发性等,将这些方法加以巧妙组合、运用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的一些方法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兴趣特点方法 学史可以明智。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过去,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并提高其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但任何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七年级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喜欢听历史故事,有英雄主义意向和强烈的好奇心理,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何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呢? 1.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七年级学生由于心理的发展,非常喜欢历史故事,在教学中把某些内容故事化很有利教学。比如在上《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课时,将原始聚落先民的生活情况故事化,并且引导学生设想乘坐时间机器回到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聚落。让学生想象在原始先民的聚落里与先民一起劳动、做饭、生活等等的场景,这样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还让学生了解掌握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教学《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时,学生由于对人类学会使用火并促进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于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去想象大猩猩如果要学会使用火其过程会是多么艰难,而地球上的大猩猩懂得使用火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再如用地方史引起学生的兴趣。讲到山顶洞人时向学生介绍本县(阳高县)的许家窑人遗址,向学生讲述许家窑人是山顶洞人的后裔和他们当时的生活场景;(阳高“许家窑人” 是“山顶洞人”的后裔,据考察,许家窑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靠狩猎过着艰辛的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群族生活。)讲魏孝文帝时介绍大同(平城)的相关内容等等。 2.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此要注重在教学中给学生设计激发其求知欲的问题。在学习《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内容时,设计一个问题链: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吗?人与猿有什么不同?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吃什么东西?住在哪儿?把每个问题假设为一个“宝藏”,解决一个问题等于发现一个“宝藏”。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到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学生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现,不断地发现,在成功的喜悦鼓励下继续前进。 3.将抽象的历史内容尽量形象化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4-07-07T14:34:23.077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3月总第149期供稿作者:居来提·尼扎木丁[导读] 在最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历史作为记录过去和现在的人文学科,已经成为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 居来提·尼扎木丁新疆兵团第五师高级中学833400 摘要:在最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历史作为记录过去和现在的人文学科,已经成为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本文主要是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探析,并结合笔者自身实际的教学工作经验,提出了笔者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为提高高中历史课教学的有效性尽一些绵薄之力。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应该是生动、活跃的。为了打造高中高效的历史课堂,需要教师在课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方面着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建立健全完善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体系。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投入学习精力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只有学生产生了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才能在学生兴趣培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好历史课。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方面出发。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喜欢看一些课外书籍,有些学生对历史典故、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书籍比较喜欢,有些学生比较喜欢带有历史故事的电视剧,此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爱好方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和学生对一些历史故事、历史史实达成共鸣,学生就会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就会产生对历史进行探究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增强了,整个历史教学的效率也会提高。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1.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高中历史学科记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历史教材主要是以文字、图片为主,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感觉枯燥无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全面了解教材的内容,然后在运用教材时进行思维创新,做到不受教材的束缚。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下历史博物馆,给学生观看一些历史纪录片,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而且能让学生挖掘到更多有价值的历史学习资源。 2.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尽管现如今历史教材的版本有很多种,但是都要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历史知识时,必须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教师还要将课上所讲的历史知识向课外进行扩展,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能够积累到更多的历史知识。 三、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新课改强调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性教学。比如说,有些教材内容只是用图片和文字来说明某一具体的历史事件,学生只能很浅显地通过观察历史图片和文字来探究历史故事。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领略到历史长河的博大,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和历史故事情节,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片、解说、文字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 四、对高中历史地图册进行合理运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可以忽视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其中历史地图册就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可参考的教学资源。通过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可以让学生清楚每一个历史史实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同时还能让学生根据一些历史史实年代顺序找到巧妙的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象、体现出师生之间互动效应的图片,以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针对一些历史知识和历史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将历史事件和历史地图册有效结合起来;也可以让学生对照地图册的内容给同学讲解历史知识,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效果。 五、引导学生利用时间轴来巧记历史知识 我们都知道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就是对过去的历史史实进行记载,以供后人了解和学习我国的历史。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时间轴来让学生掌握巧记历史知识的方法,比如说每一个朝代中的历史人物在哪一年出生、做过哪些历史性事件等等。有些历史史实是有一定的时间顺序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将历史时间轴画在黑板上,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一目了然,以便学生更轻松地学习。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从学生的个性特点方面给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课上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参考文献 [1]刘学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效益[J].科技创新导报,2014,(02)。 [2]王继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地位[J].中学教学参考,2014,(07)。 [3]刘俊玲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25)。 [4]袁红君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刍议[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06)。 [5]陈春英浅谈高中历史有效教学[J].学周刊:下旬,2014,(03)。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举例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举例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一、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 二、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三、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1、阅读----创设情景与设疑导学法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2、精讲----观察释疑与启发引导的讲解法 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突出一个“精”字。即学生通览教材,经过一番思索后,教师“精讲”。其主要目的是要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3、议论----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 在历史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 四、以史料运用为条件 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 总之,使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中学历史教学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初探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呢?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注意紧扣教材、注意过程、教师示范,要求学生掌握和应用高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历史知识提高能力 历史教学要留下的应该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在历史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无疑是交给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金钥匙。 一、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教师在备课前应认真研读所教内容的课标要求,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即要三者兼顾、有轻有重且有机整合。具体到教学内容,则要看看哪一部分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哪一部分需要老师讲解,哪一部分需要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二、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每一种

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都有其内在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启发式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 现行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设置了“学习与探索”、“活动建议”等有关课外实践的素材,这为学生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是历史新教学的一个方面:将创新教学引入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进对历史的认识,同时体验和感受生活。如在教学《先进的科学》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一些关于造纸技术的信息,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己体验造纸的过程,在过程中思索造纸原理,为什么需要这些材料,如果换成其他材料能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此种种,更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增强了创新意识,打破了以往学习的规规矩矩,思维不再禁锢,这种开放式思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和教授性学习的整合。总之,教师要用尽良策,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据,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维、独立探究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各种电教器材,例如收录

高三历史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整合

2014高三历史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整合 【内容摘要】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为例,建立历史课文教学内容的大史料观,开展“史料教学法”,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纲要信号”理论等对史料的进行解读、分析、探究、归纳,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张扬学生的人格个性,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正确史观。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方法整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上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围绕这一中心也提出了教师教学行为理念的相应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为此,教学方法也应该有相应的调整。现代的教学理论依据包括: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建构主义理论等把基础教育课程中的教学任务变革为方便学生学习与记忆的“纲要信号”体系。等等。 下面就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为例,对于新课程体系下对历史学科教学的现代理论和传统教学方法作一个尝试性探讨,以期待抛砖引玉。 一、建立历史课文教学内容的大史料观,开展“史料教学法”。 史料教学法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这种教法应精心选择材料、把握好运用材料的时机、遵循一定的原则。就是师生可以将文本作为史料引入学习,在此我们把整篇课文看作是一篇历史材料集,用史料作为媒介,让学生能更清晰、真实地掌握历史知识,并在对史料的解读、分析、探究、归纳等理性化的过程中张扬学生的人格个性,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正确史观。 例如:第一目: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通过对教材第8页第一自然段内容解读、分析后可以整理出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与发达的原因: 1)历程:历史悠久 ①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由官府垄断。 ②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③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形成的“纲要信号”如下: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共4页文档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给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我们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知道,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一直试行的是应试教育,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去适应考试,而且学生学习好坏的评判标准也是通过考试来确定的,这就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学习也仅仅局限在死记硬背上面。而新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创新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原则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集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发展、艺术发展、科技发展于一体的学科,因此,开展历史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也应该具有多样性、多方面联系性等多方面特点,其具体表现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特点与联系,人类历史发展的横向性与纵向性,以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的联系,政治、经济的变更与联系等。所以,课程改革后的历史教学课堂,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那点历史知识,我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视野,将地理知识、政治知识以及语文数学知识融会到历史教学中去,这样才能适应课程改革后的历史教学,才能适合新时代下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用多角度思维去思考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水平的提高。 二、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历史教育教学理念 转变与创新教学观念是实现教学方法与教?W手段创新的基础与前提,

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灵魂与精神所指,打个比喻来说,教学理念就展开教学活动的统帅。但是,由于我国初中历史由于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严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即使在新课改浪潮的推动下与影响下,还为真正意义完成课程教育改革以及素质教育。所以,就要求我们从教育理念上开始进行转变与创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文艺术的培养以及历史素养的提高。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对历史知识产生兴趣,而不是去死记硬背,从而建立一种自由、宽松、合作、探索性的新型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历史素养、创新能力、探索能力更上一个台阶,实现质的飞跃。 三、尝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与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关键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的方式有限,教学手段单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因此,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是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将搜集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等资料,通过多媒体技术表现不同背景的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等资料切身感受到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而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可以通过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现手法展现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不仅教学效果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被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学质量也会明显提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现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 初中历史教科书,语言简洁,述说简单,于是,有的老师认为历史课“好教”,学生也产生历史“好学”心理。然而,考试成绩达到理想的不多,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没有把握好,其次是学生的学法有待改进。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充分利用45分钟,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新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等手段,把丰富的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直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教师的素质有:1、扎实的基本功。2、宽阔的历史视野。3、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得体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流露,教学图片的设计等来展示自身的素质,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1、教学中自然的情感流露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如果仍旧使用老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一只粉笔一本书,念完了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

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岳麓版)》一节的结尾部分,我提议:我们可以从郑和、戚继光的身上学到什么?(小组讨论,归纳,发言,然后评出三个较好的小组答案,由组长把答案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分享。)然后,我声情并茂地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心?”----爱国心!学习他们什么“情?”----爱国情!学习他们什么“行动?”----爱国行动!这样一呼一应,加之我激情高亢语调,仿佛把学生带到郑和的航船上,和探索者一起在“西洋”上航行,共享“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独特风土民情”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全部感情和思维就完全集中于教师教学之中了。 2、教学图片的精心设计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有限,有时具体的形象比生动的语言更能帮助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课堂上能恰如其分的运用和设计有关图片、图表、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我讲俾斯麦发动的三次对外战争时,就利用电脑绘制了一张类似红十字会标志的示意图,讲解时,边介绍内容边指示,图表一步一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新奇之中,不仅掌握了 __基本知识,还通过这一直观教学,使教学内容有血有肉,趣味横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摘要】初中阶段历史脉络较为清晰,内容也较为明确,往往会导致教师讲课的随意化,学生学习不够重视的情况。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出现死记硬背情况,虽然对知识点进行掌握,但对历史的了解收效不大,没有产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和观察问题的思路。因此,本文针对素质教育下,初中历史教学常见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问题 现今教学角度的转变使得课堂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方式,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都要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实现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分析、评判的观点没有进行培养,学生没有通过历史学习中掌握历史的眼光,因此只能采用较为吃力的方法进行学习,也就丧失了主动性。本文通过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对历史教学理念和历史教学方法都提出了应对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理念上的误区,其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实现了对教学理念的补充和完善。

一、历史教学理念 1.1培养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历史,尤显学习的吃力和繁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以“背”为主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教学内容的枯燥和乏味,适当引入情境教学和活动教学的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初中历史相对较为博杂,且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并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历史的故事性,在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叙述中,使学生建立历史坐标。从而对于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发生的大概时间都有所了解,从而形成对历史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增加学生对于历史读物的阅读,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相关事件的了解。在阅读的同时,学生也能够摆脱较为枯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事件的记忆,转向对于历史内容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养成对历史的兴趣。以兴趣为支点,逐渐向其他历史事件和历史内容进行扩散性了解,实现历史的全面阅读,为高年级学习历史做好准备。 1.2建立历史分析视角 历史分析视角的建立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也极为重要,其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技能,学以致用,更加轻松和准确的掌握历史学习规律。历史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