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研究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研究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研究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的作用研究

富平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要意义的探讨

富平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要意义的探讨 吴建军范俊锋 摘要通过对富平县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情况,以及已建成项目的分析,表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富平县水土流失治理坡耕地 1.自然条件 1.1地理位置 富平县位于关中中部偏北的渭北高原上,地处石川河与北山之间。南北长47.65公里,东西宽34.45公里,地势东南低,西北高,中部隆起,依次呈现四种地貌类型:黄土台塬、河谷川地、黄土阶地、低山丘陵沟壑,构成全县山、川、塬交汇的地貌特点。海拔高程380-1420.7米,相对高差1040米。全县辖24个乡镇,337个行政村,总人口78.6万人。土地面积1233Km2,耕地面积7.33万hm2。易发山洪泥石流沟道121条。 1.2地质地貌 富平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处于鄂尔多斯地台南边缘,与渭河地堑北边缘的斜坡地带。下伏基岩是由奥陶纪石灰岩组成,经中生代燕山运动和新生代喜马拉亚运动,地台不断上升,地堑断裂下降,断层发育,形成目前的地貌轮廓。北部山区在下伏奥陶纪石灰岩的基础上,覆盖了很厚的第四纪黄土,形成了西北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新构造运动中,大面积垂直上长活动,构造断裂,从而加剧了流失的侵蚀,造成了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基岩出露的地貌特征,使黄土高原变为目前的梁峁状丘陵沟壑。 1.3水文气象 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643mm,最大年降雨量715.8mm,最小年降雨量360.4mm,年内分布极不均匀,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水60.3%。10年一遇3-6小时暴雨量57mm,20年一遇3-6小时暴雨量63mm。局部降雨历时短、强度大、不均匀,洪水特征是暴涨暴落、含沙量大、破坏力强,年径流量98万m3。 1.4土壤和植被 土壤以黄土为主,主要分布在山前阶地、洪积扇前缘。在原生或次生黄土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 1、水土流失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土壤肥力。土壤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绿色植物生长的基础。肥沃的土壤,能够不断供应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如腐殖质、氮、磷、钾等)、空气和热量。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据考察,黄河每年所携带的泥沙中含氮、磷、钾等养分达数亿吨,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黄土高原。 (2)加剧沟壑发展。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加深,沟壑发展也日益加剧。在晋、陕、甘等省内,每平方千米一般有支、干沟50条以上;沟道长度可达5千米~6千米,个别地区达10千米以上;沟谷约占流域面积的10%,个别可达40%~50%。这样,就使大面积坡耕地支离破碎,耕种不便,以至弃耕荒废。 (3)淤积水库、阻寒河道、抬高河床。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积,使得水库淤浅而减小容量,河道阻塞而缩短通航里程,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航运事业。有些河流还因河床不断抬高而成为“地上河”。这些“地上河”全靠人工筑堤束水,每当洪水季节,容易溃堤泛滥,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 黄河自然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高程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于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北抵阴山,南达秦岭。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四个地貌单元。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个阶梯。 地貌类形有黄土塬、梁、峁、沟等。地表起伏变化剧烈,相对高差大,黄土层深厚,组织疏松,地形破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中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 黄河在上中游地区,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水土流失严重。早在人类活动以前,黄土高原就有土壤侵蚀。由于当时地面大部分有林草覆盖,土壤侵蚀轻微,不致造成严重危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贫困、经济发展缓慢,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根源。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形成地上悬河,也是黄河下游泛滥成灾、难以治理的症结所在。形成“越垦越穷,越穷越垦,越垦越流失”和黄河下游大堤“越加越险,越险越加”两个恶性循环。据统计,黄土高原每年因沟壑侵蚀约损失6000多公顷土地,占总耕地面积90%以上的坡耕地,每公顷每年流失土壤120~150吨,流失水量300~450立方米。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成为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水土流失对土地的危害,主要是降低土壤肥力,破坏地面完整,加剧干旱发展等。 黄土高原的坡耕地土壤遭受侵蚀以后,水、土、肥一起流失,以致土地日益瘠薄,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新中国建立前,在丘陵沟壑区,一般年景坡耕地每公顷产粮300~450公斤,灾年只有150~220公斤,甚至颗粒无收。黄土高原之所以成为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水土流失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 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

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作用

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作用 摘要:现阶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其中环境保护的一 项关键工作为水土保持工作。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关键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这一环境问题会产生极大程度的危害,若不加以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使我国的 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作用 前言 目前,我们面临着十分多样的生态问题,全球变暖问题的发生使得原有的生 态多样性受到破坏,进而导致多种生物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 些生态问题的发生均是人类破坏环境的恶果。同时,这些生态问题在极大程度上 威胁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及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为:怎么通过有效措施对现有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尽快的修复己受到破坏的生 态环境。本文对水土流失危害与水土保持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1.水土流失危害 1.1危害水资源 水土流失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水资源,导致水资源利用量不断下降。当人类 破坏了上游地区的植被后,将会大大降低其保水能力与蓄水能力,加之没有较为 有效的蓄水保护手段,进而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拦蓄径流和降。一旦洪水季节来临,降水愈加增多,地表径流进一步增大,流速逐渐加快,大量的降水流入河道,这就汇入了江河湖海中。 1.2 危害土地资源 水土流失会危害到土地资源,具体表现在:土壤剥离、土壤沉积、土壤搬运、土壤分散。当雨滴的持续击打,土壤被雨水冲刷,进而愈加突出。当上游土壤持 续发烧剥离与分散情况,将会导致地表面上留下砂砾,细小的颗粒在风力和水力 作用下,将不断流失,这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且土壤逐渐呈沙漠化情况。随着 土壤面积减少,那么将会发生大面积岩面裸露,这就导致耕地难以驾驭耕种,只 能变成荒山野岭。 1.3 危害生态环境 世界上最为关键的地质资源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由于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使得生物物种渐渐走向灭亡,出现十分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相关资料中显示, 我国植物种类已有300 多种濒临灭绝,超10种动物物种已经灭绝。同时,水土 流失还严重危害了城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在深谷高山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 1.4造成多种灾害发生 当植被破坏、径流发生改变,将会影响到土壤结构及地质结构,当遇到暴雨,极易造成多种自然灾害发生,进而导致诸多生活设施、水利设施被冲毁,严重情 况下是航运受到影响,导致河道断流,最终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与生产。 1.5 危害水环境 因受水土流失的影响,使得洪水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造成表层的土壤以泥 沙方式进入到水体中。一旦水体中的泥沙含量过多,将导致水体浑浊。由于流失 的表层土壤十分肥沃,里面存在大量的有机质和残留农药,一旦这些物质流入到 水体中,将会污染水体,人们饮用这些被污染的水,将会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 康[1]。

重庆市水土流失治理的思考

总20卷 增刊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 l.20 1999年8月 Jou rnal of Sou thw est In stitu te fo r E thn ic Group s.Ph 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A ug.1999 重庆市水土流失治理的思考 张 鹏 内容提要: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重庆市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内人口急剧增长,毁林开荒严重;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移民迁建及开发建设项目缺乏配套的水土保持措施等,是造成并不断加剧重庆区内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提高区内群众水土保持意识;加强监督力度,做到群测群防群治;实施开发性综合防治;高度重视移民迁建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理水土流失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 主要原因 治理对策 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其北、东、南三面均为山区,仅西及西南部分地区有丘陵和平坝分布;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区域中部过境,长江两岸次级河溪发达;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958—1260mm,总人口3023万人,人口密度高达367人 Km2,该地区为三峡工程重点移民区,其移民安置占三峡工程移民安置总量的85%。区内降雨集中,地形、地质条件特殊,加之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三峡移民迁建等因素,导致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而搞好重庆市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整个长江中上游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实施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分析重庆市当前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原因,并寻求水土流失治理的对策,显得十分重要。 一、重庆市水土流失现状及主要原因 11重庆市水土流失的现状 重庆市现有幅员面积8123万平方公里,辖40个区市县,丘陵和山区占幅员面积的90%以上,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135万Km2(6525万亩),占幅员面积的5218%,比全国同比高1418个百分点,每年土壤侵蚀量1198亿吨,平均侵蚀模数4555T Km2,在水土流失面积中,强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有15798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36132%。该区每年进入长江的泥沙量高达114亿吨,占长江宜昌站每年输沙量的30%左右。随着重庆市直辖后城市开发建设和移民迁建步伐加快,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日益突出,全市开发建设中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面积10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量6700万吨。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区域的土地资源,致使泥沙淤积河道,加大农业自然灾害,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1造成重庆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区内人口急剧增长,毁林开荒,特别是陡坡开垦严重,是区内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重庆市现有人口约30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46万人,平均人口密度达367人 Km2,该区建国以来人口增长过快,特别是农村人口增长急速。而且,该区广大农村山多土薄,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社会经济负载能力和资源承载能力,超越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造成人多物少,从而不择手段向自然强行掠夺,毁林开荒。50年代初期,原重庆市(含永川地区)有林地面积600万亩,1975年森林普查,林业用地面积减少了150万亩。近年来的移民迁建和城市化建设再次大面积地造成林地损毁。而开垦地的林地、草坡地大部分又在中、深丘区,坡度陡、土质差,一经开垦就成为“跑土、跑肥、不保水”的劣质地,越种越瘦,越种越薄,直到土尽石露,无法耕种。于是出现恶性循环:人口增长使粮食、用材、燃料短缺,人们

水土流失的治理

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形成原因,理解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是形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掌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开发模式和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具有对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自然又会对人类生存起反作用。 2.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自制投影片:黄土地貎主要类型(表格),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示意图。 3.自制复合投影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示意图,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甘肃西峰南小河沟的综合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子,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自然环境恶化,成为我国也可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详细分析造成本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分析成功个案,了解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做法。 [讲授新课] (板书)§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水土流失的形成 (读图)图3.4《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教师讲述:我们一直用“对面叫得应,相会要一天”这样一句话来形象地描述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的地貎。而我们通过图片看到的黄土高原,沟谷地貎发育,表现为沟谷密度大,沟谷深度大,高原面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 (投影)“黄土地貎主要类型”,学生阅读大致了解黄土地貎类型,教师介绍课本所提及 再投影《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要求学生在图上指读出塬、梁等黄土地貎,并根据对黄土塬面区和丘陵沟壑区沟谷密度的比较,判断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形区。 指导学生读两个数据: ◇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千米(严重地区为11万平方千米)

(完整版)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

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及其成因 一、 (1)地区: 黄土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区从内蒙古河口镇至陕西、山西的龙门区间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2)成因: 自然因素 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 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 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土质疏松 ④植被稀疏.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 水土的越强. 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过度开垦 ③开矿 二、 (1)地区: 东北丘陵地区:随着近年植被的破坏,黑土地的过度开发,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凸显(2)成因: 自然因素 ①位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大且集中 ②位于我国东北,春季的冰雪融水以及夏季的冰川融水,加剧水土流失 ③丘陵地区,大河众多,流水侵蚀严重

④冬季漫长、寒冷,树木成材慢,保持水土效果不佳 人为因素 ①过度砍伐树木 ②不合理的放牧,破坏丘陵植被 ③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水土流失 ④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注重保护环境 ⑤老工业基地,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酸雨,危害土质、树木,间接影响水土流失问题 三、 (1)地区: 华北丘陵地区:石质性山丘,表面风积和冲积黄土极易流失,加之华北地区开发过度,水土流失问题也不宜忽视 (2)成因: 自然因素 ①于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大且集中 ②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的冰雪融水以及夏季的冰川融水,加剧水土流失 ③黄河流经,流水侵蚀严重 ④缺乏植被,保持水土效果不佳 人为因素 ①过度砍伐树木 ②不合理的开垦,加速水土流失 ③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注重保护环境 ④老工业基地,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酸雨,危害土质、树木,间接影响水土流失问题 四、 (1)地区: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地表侵蚀情况严重。 (2)成因: 自然因素

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1.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项目建设单位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义务和范围。 2.在调查工程对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区域水土保持设施破坏情况的基础上,预测因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具体的水土保持措施,为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指出方向、提供技术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使项目区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及管理作提供依据。 4.为方案实施提供技术服务。 编制该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对防治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和生产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设施造成的破坏,减少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保障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防治责任范围 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主体施工区、堆弃渣场区、施工营地区、交通道路区等。防治责任范围的总面积为

255.02km2。其中,项目建设区为249.25hm2,直接影响区为5.77hm2。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总体目标:通过治理,控制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保护工程生产安全和工程区生态环境建设。 水土保持措施应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结合各分区水土流失类型、特点和完工后的利用意向,确定水土流防治体系。做到重点治理与面上治理相结合,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治理措施与复垦利用相结合,统筹布局各类水保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在防治措施具体配置中,充分发挥工程措施速效性和控制性,同时也要发挥植物措施的后续性和生态效应。

摘要介绍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摘要介绍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阐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并分析了其成因,从法制与规划、山区道路与煤矿生产建设、植树造林与水利建设等方面提出水土保持对策,以期为水土保持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流失;现状;危害;成因;水土保持;对策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了江河湖库,加剧了灾害的发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给水土资源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现对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措施作一探讨。 1水土流失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中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1-3],根据公布的全国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达165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面积为26万km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土壤流失严重,根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为24亿t,其中上游地区年土壤流失总量达15.6亿t,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t。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带来多方面的危害[4]。 2.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 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地石化和砂砾化,失去农业利用价值,减少了耕地面积。水土流失使植被减少,地面覆盖率降低,土壤拦蓄地表径流能力减少,流失后坡地土壤持水力小,一旦遇干旱则农业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人畜饮水也出现困难。近50多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267万hm2以上,平均每年5万hm2以上,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碱化草地约100万km2,占中国草原总面积的50%。进入20世纪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 460 km2。 2.2泥沙淤积加剧了洪涝灾害,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 由于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江河湖库,降低了水利设施的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的泄洪能力,加剧了下游的洪涝灾害,大量的泥沙淤积使黄河河床每年抬高9 cm左右,形成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增加了防洪的难度。每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的成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加速了地面径流的汇集过程。黄河流域50%以上的雨水资源消耗于水土流失和无效蒸发。为减轻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损失,部分黄河干流水库不得不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运行,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随着泥沙下泄,黄河下游每年需用200亿m3左右的水冲沙入海,以降低河床。 3水土流失的原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无外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是水土流失的客观条件,而人为因素则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水土流失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陡坡开荒破坏原有的地面植被和地貌而产生的水土流失;二是不合理的森林采伐而产生的水土流失;三是开矿、修路、采石等没有妥善处理而产生的水土流失。 4水土保持对策 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管理,把水土保持法宣传好、贯彻好,把水土保持纳入法制轨道是十分迫切而又非常重要的任务。这是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1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法制体系,制定科学的水土保持规划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实验教学设计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实验教学设计 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255000 【主题名称】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选题意图】水土流失是自然灾害当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主要考察内容之一。对于它的概念、影响因素,教材的讲述较为抽象、繁琐,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选题试图通过对比试验的微课程,帮助同学们认识水土流失,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完成难点突破。 【内容来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适用对象】高二上学期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水土流失。 2.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3.通过此课程,同学们能意识到植被保护的重要性,确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教学用途】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提前录制实验微课程。 1.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借助微课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并将个人答案及时传送给教师。 2.课上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在微课帮助下,对疑难问题实施集中突破。 【知识类型】推理演算型、实验操作型、答疑解惑型。 【预计时间】10分钟。 【微课程设计】 用1分钟的时间导入水土流失:选择水土流失背景图片,加上音乐和配音讲解,让同学们对水土流失产生强烈的感性认识。提出设问:什么是水土流失?能否列举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背景音乐、解说词,让同学们首先对水土流失产生强烈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6分钟观察、操作实验: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这里我们重点分析一下自然因素。请同学们体验实验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 第一组实验,将土壤、草皮分别置于两个条形木板上,堆成形状大体相近的两个平面,分别将装满清水的喷壶在相同的高度淋下,比较两个托盘水量与泥沙量。 第二组实验,将土壤分别置于两个条形木板上,堆成形状大体相近的两个平面,分别将装满清水的喷壶淋至木板上。一种喷水流量大,速度快;另一种喷水流量小,速度慢。比较两个托盘的水量与泥沙量。 第三组实验,将土壤分别置于两个条形木板上,堆成形状大体相近的两个平面。将条形木板倾斜度调至不同,分别将装满清水的喷壶在相同的高度淋下,比较两个托盘的水量与泥沙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验,对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产生理性的认识,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1分钟完善实验报告: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影响水土流失的几种主要自然因素:植被、降水强度、地形。还可以为大家补充其他因素,如土壤构成等。得出的结论为:区域植被稀疏、降水强度大、地形起伏大更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设计意图】突破学习难点,完成学习目标,领悟树立正确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亮点】 1.借助生动的课堂实验、有趣的实验过程展开地理教学,极大地提高了

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及防治

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及防治 [摘要]由于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不断影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如何保持水土,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早已成为摆在我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就引发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进行粗浅的分析,提出几点预防水土流失、保持水土完整的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影响因素 前言: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乡村建设日益加快,经济水平也日益发达。然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加剧,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问题,如洪涝灾害、泥沙淤积等现象,严重遏制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早已成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以下笔者就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1.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及危害 气候、地形、土壤、地质极易植被等自然因素是产生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是加速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1.1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 形成水土流失的情况复杂多变,而自然环境的变化与水土流失的形成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说自然因素所产生的侵蚀,是形成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其中,气候、土壤自然环境的变化与水土流失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一般来讲大风大雨等重力作用是水土流失的动力,而温度、湿度、日照等因素对植被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土壤性质的变化,益成为水土流失的间接成因。而此种潜在因素一旦极少成多,势必会降低水土的抗腐蚀性、抗冲击性,加速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大风大雨,土壤侵蚀所带来的洪涝、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必将会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无刻不免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 1.2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 一般来讲,除了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外,人为因素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导原因。人们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往往会因为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加剧水力、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致使水土流失日趋恶化,造成土地沙漠化、洪水泛滥、全国气候升温等种种现象,甚至为人们带来灭顶之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过度的毁林开荒。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 失预防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建设项目,同时,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了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合理使用水土资源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新理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面积的原状地貌遭到了扰动、大量林地遭到破坏。同时,在建设项目中产生了大量的弃土弃渣,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速率,并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人类在从事各种资源生产和生产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壤表层或地下岩层、排放固体弃渣等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一般的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人为活动有很大的联系。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 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有两方面的原因:1.通过开挖、占压土地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功能的丧失。2.通过改变项目取得自然条件加速水土流失。

1.1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损失 生产建设项目通常将富含有机质的表土层甚至整个土壤层剥离,造成了原始地表土壤的位移和土地生产离得下降,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几乎所有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现象,尤以采矿中的露天采矿最为严重。露天采矿必须首先剥离矿体上覆盖的土壤及岩层,暴露出岩层,再实施采矿,因而矿体上覆盖的表土与岩层的分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剥离的表土及岩石的堆积也可能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策源地,造成弃渣的水土流失。 1.2 毁坏水土保持设施,削减区域水土保持能力 生产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永久性或临时性征占土地,损坏大量水土保持设施,并且损坏具有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湿地、水域等,削弱了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带的水土保持功能,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3 破坏地表植被,降低地表抗蚀力 地表植被可以显著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免受雨滴的溅蚀作用。同时植被冠层可以截留一部分降雨,延长径流形成的时间,保护土壤,此外,植被可以减缓径流流速,减少沟间侵蚀。植物根系具有固持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力。生产建设项目清除了地表被覆,降低植被覆盖度,造成土地裸露,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土壤失去植被的保护将直接遭受雨水的击打、剥蚀、搬离。同时植被盖度的下降,容易诱发严重的风力侵蚀。生产建设项目破坏了土壤的结构,改变了土壤成分,影响土壤的透水性、抗蚀力、抗冲性等,减

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

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 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2003年6月16日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土壤和水分。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这种现象称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水土流失对当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如城市空气污染、河流水质污染、工业的废水、废气、废渣(三废;污染等,但是,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是水土流失。我国山区、丘陵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3,大

部分面积都有水土流失。据2000年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用先进的遥感技术调查,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不同程度地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说,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2、水土流失有多种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1/16页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3、水力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 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 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5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被洪水淹没的地方,不论城镇和农村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严重损失。泥沙淤积在湖泊、水库、河床,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更是十分深远,在全国各省(区) 不同程度地部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 同时我国又是世界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学科组高二政史地(地理)主备人毕钰执教人毕钰 课时第 23 课时课型复习时间2012年课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2、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说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设想重点: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难点: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教法学法指导: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哪些?(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例如,陕西省的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据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本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仅占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 【设问引发思考】:水土流失对区域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治理水土流失?三、水土流失的危害(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主要的危害) 【思考】1、水土流失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带走了水分和养分(腐殖质、氮、磷、钾),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耕地支离破碎,最后只得废耕,还会造成滑坡等自然灾害;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土壤蓄水抗旱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加剧。 【思考】2.泥沙带到了哪里?对那里的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淤积江河湖库,(在下游形成地上河); 加剧洪涝灾情;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小结】: 1、水土流失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水土流失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第一节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学习目标: 地理实践力: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区域认知:了解区域水土流失的概念;联系中国水土流失概况,学会使用材料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 综合思维:根据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描述该区主要的自然特征,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重点) 使用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等思维。 人地协调观: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综合治理的措施。(难点) 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环境对其的反馈,自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点。 家国情怀:了解家乡的发展过程、特色地域文化,为家乡的发展献言献策。 二、教学过程: (一).必备知识感知(课前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1.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1)区域可持续发展 ①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②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等。 (2)水土流失 ①概念: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②我国分布: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①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易侵蚀性。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①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致使黄土高原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被毁掉,地表抗侵蚀性大大减弱。 ②不合理利用土地,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 [特别提醒] 黄土高原的过渡性特征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过渡,这些过渡性特征使得该地区自然条件不稳定,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该地区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的另一个重要基础。 4.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理水土流失,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对黄土高原人为的破坏。 措施类型具体措施 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地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紧密结合 [特别提醒] 提升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而植被的破坏与当地人口的增长、生产力水平低下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中一定要控制人口的增长,提升人口素质,使当地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合,并通过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减少人口增长对植被的破坏及对土地利用的压力。 (二).地理实践力小组合作探究(重难问题解惑,学科素养形成) 〖探究点1〗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材料一自2018年7月3日起,黄河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实行调水调沙,是小浪底最壮观的时刻,黄白交织的激流从洞群中喷涌而出,掀起排排巨浪。(见下图)

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措施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217033397.html, 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措施分析 作者:杨艳辉 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造成我国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以及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为我国进一步的水土流失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原因;危害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55-1 水土流失是目前我国比较严重的一种生态环境危害,这种破坏不仅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还影响了相关地区的水文条件,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的治理,是有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1 水土流失的成因 近些年来,由于人口的膨胀,使得人口密度增大。人们的平均土地占有面积逐渐减少。由此导致的乱砍乱伐、开矿取土等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导致我国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此外,我国的农业耕地开发较早,种植和保养环节失调,化肥的滥用导致土壤出现结板的现象,其渗入能力也比较差,土壤的理化性质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此外,人们只片面的追求粮食产量,在陡坡进行开荒。人们对水土流失的防治观念比较淡薄,缺乏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也没有足够的生态平衡观念。由于对水土流失治理的速度较缓慢,使得新生的水土流失面积大于我国治理水土流失的面积,使得水土流失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2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导致农业种植土壤变薄,农耕土地地力衰竭,进而影响了粮食产量。水土流失还带来了植被的破坏,植被的减少反过来又不利于水土的保持,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因水土流失导致的侵蚀沟的增加,使得大量的耕地被吞食,劳动生产率大大降低。随着沟壑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使得耕地被划分,将耕作的面积分割成许多小面积耕地,阻碍了机械耕作的实施。同时,沟壑也极大的影响了当地的交通运输能力,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沙土随着水流进入河流,在比较平缓的河床中就会出现沉淀,泥沙的沉淀便会使得河床进一步抬高,影响了河道的抗洪能力。泥沙沉淀到下游的水库等水利工程之下,严重影响到了水利工程的蓄水、防洪能力,加剧了当地的洪涝灾害。此外,由于水土流失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造成当地的生态环境失衡,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形成了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 3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