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REACH限制篇修订汞限制(EU)No 847-2012

REACH限制篇修订汞限制(EU)No 847-2012

REACH限制篇修订汞限制(EU)No 847-2012
REACH限制篇修订汞限制(EU)No 847-2012

II

(Non-legislative acts)

REGULATIONS

COMMISSION REGULATION (EU) No 847/2012

of 19 September 2012

amending Annex XVII to Regulation (EC) No 1907/2006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the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s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 (REACH) as

regards mercury

(Text with EEA relevance)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Having regard to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Having regard to Regulation (EC) No 1907/2006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8 December 2006 concerning the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s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 (REACH), establishing a 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 amending Directive 1999/45/EC and repealing Council Regulation (EEC) No 793/93 and Commission Regulation (EC) No 1488/94 as well as Council Directive 76/769/EEC and Commission Directives 91/155/EEC, 93/67/EEC, 93/105/EC and 2000/21/EC (1), and in particular Article 68(1) thereof,

Whereas:

(1)In its Communication to the Council and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on a Community Strategy Concerning

Mercury (2) the Commission outlin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mercury levels i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exposure and proposed as objectives, among

others, the reduction of entry into circulation of mercury

in society by cutting supply and demand, the reduction

of mercury emissions and the protection against mercury

emissions.

(2)The strategy was reviewed in 2010 in the Communi-

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on the review of the community strategy

concerning mercury (3), in which the Commission

acknowledged that work will continue on the extension

of the existing marketing restrictions for certain

measuring devices containing mercury to additional

devices used in the healthcare sector, in particular sphyg-

momanometers and for other professional and industrial

uses.

(3) The

Council

has

reaffirmed

several

times

its

commitment to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protecting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from the release of mercury and its

compounds by minimising and, where feasible, ultimately

eliminating global anthropogenic mercury releases to air,

water and land. In this context, the Council underlined

that mercury-added products, where viable alternatives

exist, should be phased out as rapidly and as completely

as possible, with the ultimate goal that all mercury-added

products should be phased-out, taking into due account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ircumstances and the need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

(4) Mercury

and

its

compounds

are

highly

toxic

to

humans, ecosystems and wildlife. High doses can be fatal to

humans, but even relatively low doses can have serious

adverse neurodevelopmental impacts and have also been

linked with possible harmful effects on the cardiov-

ascular, immune and reproductive systems. Mercury is

considered as a global persistent pollutant, circulating

between air, water, sediments, soil and biota in various

forms. It can change in the environment into methyl-

mercury, its most toxic form. Methylmercury biom-

agnifies especially in the aquatic food chain, making

the human population and wildlife with a high intake

of fish and seafood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Methyl-

mercury readily passes both the placental barrier and

the blood-brain barrier, inhibiting potential mental devel-

opment even before birth, making the exposure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and children of greatest

(1) OJ L 396, 30.12.2006, p. 1.

(2) COM(2005) 20 final.

(3) COM(2010) 723 final. (4) Council conclusions of 15 March 2011 ‘Review of the Community

Strategy concerning Mercury’, of 4 December 2008 ‘Addressing global mercury challenges’ and of 24 June 2005 ‘On the Community Strategy Concerning Mercury’.

concern. Mercury and its degradation products, mainly

methylmercury, present an equivalent level of concern to persistent, bioaccumulative and toxic substances (PBTs) and have long range transport properties.

(5) Mercury

measuring devices are used widely across Europe, leading to a possible release of mercury to the

environment during all the stages of their lifecycle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overall emissions of mercury, and thereby also to the exposure of human population and other species via the environment.

(6) Regulation

(EC) No 1907/2006, in entry 18a of Annex XVII, provides for a ban on the placing on the market of

fever thermometers containing mercury, as well as other mercury containing measur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sale to the general public, and requests the Commission to carry out a review of the availability of reliable safer alternatives that are technically and economically feasible for mercury containing sphygmomanometers and other measuring devices in healthcare and in other professional and industrial uses. On the basis of that review, or as soon as new information on reliable safer alternatives for sphygmomanometers and other measuring devices containing mercury becomes available, the Commission is requested, if appropriate, to present a legislative proposal to extend the restrictions already provided in that entry to sphygmomanometers and other measuring devices in healthcare and in other professional and industrial uses, so that mercury in measuring devices is phased out whenever technically and economically feasible.

(7) Based

on the significant amount of new information collected, the Commission sent the 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 (hereinafter ‘the Agency’) its review report and requested the Agency to prepare a dossier conform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Annex XV to Regulation (EC) No 1907/2006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69 of that Regu -lation.

(8) The

Agency has prepared a dossier proposing to restrict mercury in the following measuring devices used in industrial and professional (including healthcare) appli -cations: mercury containing barometers, hygrometers, manometers, sphygmomanometers, strain gauges used with plethysmographs, tensiometers, thermometers and other non-electrical thermometric applications, mercury metering devic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ftening point and mercury pycnometers. The dossier demonstrates that action on a Union-wide basis is necessary to address the risk to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 posed by the use of mercury in these measuring devices.

(9) Alternative

measuring devices without mercury have become available and show significantly lower associated

risks than the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posed by mercury measuring devices.

(10) For ongoing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using mercury

sphygmomanometers the method of measurement should not be changed, therefore a derogation should be granted until these studies are completed. For sphyg -momanometers used as reference standard for validation of mercury free devices it was not possible to establish the time needed to develop and recognise as reference standard mercury-free alternatives, therefore the dero -gation for these devices should be without time limit.

(11) For thermometers exclusively intended to perform tests

according to standards that require the use of mercury thermometers a time period is needed to amend those standards, therefore derogation should be granted for a period of five years. Given that mercury is needed as a reference point in the 1990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a derogation should also be granted, without time limit, for mercury triple point cells which are used for the calibration of platinum resistance thermometers.

(12) For porosimeters, mercury electrodes used in volt -

ammetry and mercury probes used for capacitance

voltage determination, feasible alternatives are not yet available, therefore no restriction is proposed for these measuring devices.

(13) A derogation should be granted to allow the general

selling and buying of old, historically valuable mercury measuring devices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antiques or cultural goods. Regulation (EC) No 1907/2006, in entry 18a of Annex XVII, allows the placing on the market of mercury containing measur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sale to the general public, other than fever thermometers, if they were more than 50 years old on 3 October 2007. For reasons of clarity, the same age determinants should apply for the exception concerning the old measuring devices used in industrial and professional (including healthcare) applications.

(14) A derogation should also be granted for measuring

devices displayed in exhibitions for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purposes, including those that were less than 50 years old on 3 October 2007 but have nevertheles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15) On 8 June 2011, the Committee for Risk Assessment of

the Agency adopted its opinion on the proposed

restriction, which it considered as the most appropriate Union-wide measure to address the identified risks in terms of the effectiveness in reducing the risks.

(16) On 15 September 2011 the Committee for Socioe -

conomic Analysis of the Agency adopted its opinion

on the proposed restriction, which it considered as the

most appropriate Union-wide measure to address the

identified risks in terms of the proportionality of its

socioeconomic benefits to its socioeconomic costs.

(17)The Agency has submitted to the Commission the

opinions of the Committees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Socioeconomic Analysis.

(18) Regulation (EC) No 1907/2006 should therefore be

amended accordingly.

(19) It is appropriate to provide for a reasonable period of

time for the stakeholders concerned to take the measures

that may be required to comply with the measures set

out in this Regulation.(20) The measures provided for in this Regulation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pinion of the Committee estab-

lished under Article 133 of Regulation (EC) No

1907/2006,

HAS ADOPTED THIS REGULATION:

Article 1

Annex XVII to Regulation (EC) No 1907/2006 is amend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nnex to this Regulation.

Article 2

This Regulation shall enter into force on the twentieth day following that of its publication in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It shall apply from 10 April 2014.

This Regulation shall be binding in its entirety and directly applicable in all Member States. Done at Brussels, 19 September 2012.

For the Commission

The President

José Manuel BARROSO

ANNEX

In Annex XVII to Regulation (EC) No 1907/2006, the entry 18a is amended as follows:

(1) paragraph 4 is deleted;

(2) the following paragraphs 5 to 8 are added:

制冷剂的分类、编号方法、安全等级

干货 | 一文搞定制冷剂的分类、编号方法、安全等级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是制冷系统中的工作物质。当前,能当作制冷剂的物质有80多种,最常见的制冷剂有氟利昂(包括:R22、R134a 、R407c 、R410a 、R32等)、氨(NH )、水(H O )、二氧化碳(CO )、少数碳氢化合物(如:R290、R600a )。 1、制冷剂的分类 根据制冷剂在标准大气压力(100kPa )条件下蒸发温度t 的高低,可将其分为:高温制冷剂、中温制冷剂、低温制冷剂。[1] 图:制冷剂的分类 注:P 为环境温度为30℃的冷凝压力 高温制冷剂(或低压制冷剂),如:R11、R113、R114、R21,常用于离心式制冷机的空调系统。中温制冷剂(或中压制冷剂),如:R12、R22、R717、R142、R502,常用于普通单级压缩和双级压缩的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高温制冷剂(或高压制冷剂),如:R13、R14、R503、烷烃、烯烃,常用于复叠式制冷装置的低温级 此外,根据化学组成不同,制冷剂还可分为以下几类:1)无机化合物,2)饱和烃的卤化物(氟利昂),3)碳氢化合物,4)共沸制冷剂,5)非共沸制冷剂。 2、制冷剂编号表示方法 1)无机化合物 322s c

无机化合物制冷剂的代号中R后的第一个数字为7,其后跟的数字是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2)饱和烃的卤化物(氟利昂) 氟利昂的代号是用字母R,和其后跟随的数字(m-1)(n+1)(x)B(z)组成。m=1时,(m-1)可省略;如果z=0,B(z)可省略。 3)碳氢化合物

饱和碳氢化合物也按照氟利昂的编号规则书写,除了丁烷例外写成R600。此外,同素异构物在代号后面加一个字母“a”,如异丁烧为R600a。 非饱和碳氢化合物和它们的卤族元素衍生物。在R后面先写一个“1”,然后写上按氟利昂编号规则的数字。 4)共沸制冷剂 共沸制冷剂在编号标准中规定R后的第一个数字为5,其后的两位数字按实用的先后次序编号,如R500,R501等。 5)非共沸制冷剂 非共沸制冷剂规定R后第一个数字为4,其后二位数字按实用的先后次序编号,如R400,R401, R407A,R407B,R407C等。

充注制冷剂方法

充注制冷剂方法(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中央空调) 对于全封闭式压缩机,充注氟利昂往往采用低压收入法。 ⑴. 充注前需将制冷剂从大钢瓶倒入小钢瓶中,其方法是:先将修理用的小钢瓶放入有冰块的容器中冷却降温,然后用一根橡胶软管将大、小钢瓶连接起来,但大钢瓶的阀门暂不开启。将大钢瓶阀门和小钢瓶的接头松开,用氟利昂气体将软管中的空气排出,然后关闭大钢瓶的阀门,旋紧小钢瓶的软管接头。开启大、小钢瓶的阀门,充注制冷剂,待充到80%时,关闭大小钢瓶的阀门,去掉软管。 ⑵. 由钢瓶往制冷系统中充注制冷剂时可将钢瓶与修理阀相连接,也可用复合式压力表的中间接头充入。打开小钢瓶并倒置,将接管内的空气排出后,拧紧接头,充入制冷剂,表压不超过0.15Mpa时关闭直通阀门。起动压缩机将制冷剂吸入,同时观察蒸发器的结霜情况,待蒸发器上已结满霜或结露时,即可停止充注。 制冷剂的充入量有以下几种方法: ⑴测重量(常在产品生产时用)。 在充注氟利昂时,事先准备一个小台秤,将制冷剂钢瓶放入一个容器中,再在容器中注入40℃以下的温水(适用于空调器的低压充注制冷剂蒸汽)。充注前记下钢瓶、温水及容器的重量,在充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指针。当钢瓶内制冷剂的减少量等于所需要的充注量时可停止充注。也可直接称量钢瓶不用加温水。 ⑵测压力。(常在调试时用法) 制冷剂饱和蒸气的温度与压力呈一一对应关系,若已知制冷剂的蒸发

温度即可查出相对应的蒸发压力。此压力的表压值由高、低压压力表显示出来。因此,根据安装在系统上压力表的压力值即可判断制冷剂的充注量是否宜适。如空调器的蒸发温度为7.2℃,冷凝温度为54.5℃使用R22。查R22的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对应表,以确定其蒸发压力值和冷凝压力值。查表可知:R22在7.2℃时相应绝对压力值为0.53Mpa(5.3kg/cm2)和54.5℃时的相应绝对压力值为2.11Mpa(21.1kg/cm2),将此压力换算为表压值即可。用高、低压压力表或复合式压力表测试充氟中的制冷系统,若高、低压力表表压值符合上述范围即表明制冷剂的充注量合适;若高、低压压力均低则表明充入量不够;若高、低压压力均高,则表明充入量过多。压力测定法较为简便,在维修时经常作用,但是缺点是比较粗,准确度不高。 ⑶测温度。(常在维修时用法) 用半导体测温仪,测量蒸发器的进出口、集液器的出口等各点的温度,以判断制冷剂充注量如何。在蒸发器的进口(毛细管前150mm 处)与出口两点之间的温差约7—8℃,集液器出口的温度应高于蒸发器的出口处1-3℃。如果蒸发器进出口的温差大,表明制冷量充注不足,若吸气管结霜段过长或邻近压缩机处有结霜现象,则表明制冷剂充注过多。 ⑷测工作电流。(常在维修时用法) 用钳型电流表测工作电流,制冷时,环境温度35℃,所测得的工作电流与铭牌上电流相对应。温度越高,电流相应增大,温度越低电流相应减少。在风机正常、两器散热好的情况下按空调器工况测电流

水在制冷中是制冷剂还是载冷剂

水在制冷中是制冷剂还是载冷剂? 最近很多人会问水在制冷中是制冷剂还是载冷剂?什么是载冷剂呢?以间接冷却方式工作的制冷装置中,将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传给正在蒸发的制冷剂的物质称为载冷剂。载冷剂通常为液体,在传送热量过程中一般不发生相变。但也有些载冷剂为气体,或者液固混合物,如二元冰等。常用的载冷剂有:水、盐水、乙二醇或丙二醇溶液、二氯甲烷和三氯乙烯,一般不包括一氟二氯甲烷,这个通常作为制冷剂,只有在直接制冷时,才使用制冷剂作为载冷剂。所以水是载冷剂。 但是,水虽然是载冷剂但它的载冷效果以及防腐蚀效果是非常不好的,水的冰点非常低,用它来传递冷量是不行的,一旦温度过低就会结冰冻结管路。在传递热量方面,又有很多优质的替代品来替代水,所以水在制冷行业的受欢迎度并不高。给大家讲完水在制冷中是制冷剂还是载冷剂这一问题,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载冷剂厂家,以防大家受骗。 说起专业载冷剂生产厂家,有这样一家企业,冰河集团,公元1994年12月6日,公司成立。目前,以冰河资产管理(朝阳)有限公司为母公司的冰河集团,旗下拥有冰河冷媒有限公司、光达化工有限公司、永胜仓储有限公司、冰河传热介质检测有限公司、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公司研发中心属于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设有辽宁省液态传热介质实验室,冰河传热介质检测中心,拥有国内唯一、对超低温传热介质各项理化指标进行全面检测的能力。公司主导产品冰河冷媒应用于制冷行业,彻底解决了传统载冷剂腐蚀设备、效能低下、

污染环境的三大难题。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先后获得中国发明专利、2000年省科学技术奖、2005年国家重点新产品、2015年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入围2016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行业总决赛。目前,公司拥有大庆石化、东北制药、雪花啤酒、清华同方、陕西航天动力和中科院化学物理所等2000多家长期合作伙伴。今天,公司上下正在以“员工幸福、企业长青、国家富强”为愿景,以“百年老店”为目标,百折不挠,齐心协力,向着那个美好的明天迈进!

制冷剂与载冷剂流向

制冷剂与载冷剂流向 载冷剂是在间接冷却的制冷装置中,将被冷却系统的热量传递给正在蒸发的制冷剂的物质。也称为二次制冷剂。载冷剂与制冷剂统称为冷媒,都属于传输冷量的介质。 载冷剂通常为液体,在传递热量过程中一般不发生相变。制冷剂通过相变制冷,将冷量传递给载冷剂,然后再通过泵在常压下将载冷剂的冷量传递给冷库间实现制冷。 载冷剂代用品主要有氯化钙盐水、氯化钠盐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二醇、二氯甲烷等。专业载冷剂如冰河冷媒等。 制冷剂,又称、致冷剂、雪种,是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这些物质通常以可逆的相变(如气-液相变)来增大功率。如蒸汽引擎中的蒸汽、制冷机中的雪种等等。一般的蒸汽机在工作时,将蒸汽的热能释放出来,转化为机械能以产生原动力;而制冷机的雪种则用来将低温处的热量传动到高温处。 传统工业及生活中较常见的工作介质是部分卤代烃(尤其是氯氟烃),但由于它们会造成臭氧层空洞而逐渐被淘汰。其他应用较广的工作介质有氨气、二氧化硫和非卤代烃(例如甲烷)。 常见的制冷剂: NH 制冷剂 3 凝固温度 1859年氨作为制冷剂的理论确立,1875年开始用于工业制冷。NH 3 -77.7℃,标准沸点-33.3℃,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52Mpa。常温下冷凝压力一般在 1.1Mpa~1.3Mpa,夏季最高不超过 1.5Mpa,单位容积制冷量约2177KJ/m3。ODP=0,GWP=0。 优点:NH 制冷剂对环境友好性,破坏臭氧层潜能值(ODP)为0、全球气候变暖 3 潜能值(GWP)为0。具有优良的热力学性质,其单位容积制冷量较传统的氟利昂制冷剂大。比重和粘度小。价格便宜、易获得;氨机造价低,由于单个氨机制冷量可达到250 kW甚至更大,而氟机(低温工况)最大为100kW,若要用于大冷量工况,就必须多机并联,因此,在大功率(100kW以上)的情况下,氨机明显较氟并联机组价格低;氨系统若发生泄漏易被发现。

制冷系统中制冷剂指的是载冷剂吗

制冷系统中制冷剂指的是载冷剂吗? 在制冷行业,有这么两大类物质制冷剂和载冷剂,有一些对于这领域不是很了解的人很容易就会弄混,把其工作同一种物质去看待,那么制冷系统中制冷剂指的是载冷剂吗?其实这是不对的,制冷剂和载冷剂是有明显的区别的,接下来我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到底如何区分制冷剂和载冷剂。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在南方一些地区俗称雪种,是一种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制冷机中完成热力循环的工质。它在低温下吸取被冷却物体的热量,然后在较高温度下转移给冷却水或空气。在蒸气压缩式制冷机中,使用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能液化的工质为制冷剂,如氟利昂(饱和碳氢化合物的氟、氯、溴衍生物),共沸混合工质(由两种氟利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共沸溶液)、碳氢化合物(丙烷、乙烯等)、氨等;在气体压缩式制冷机中,使用气体制冷剂,如空气、氢气、氦气等,这些气体在制冷循环中始终为气态;在吸收式制冷机中,使用由吸收剂和制冷剂组成的二元溶液作为工质,如氨和水、溴化锂(分子式:LiBr。白色立方晶系结晶或粒状粉末,极易溶于水)和水等;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用水作为制冷剂。制冷剂的主要技术指标有饱和蒸气压强、比热、粘度、导热系数、表面张力等。但是作为载冷剂其本身的作用以及参数都和制冷剂有着明显的差别,通过上述的描述我们初步对于制冷剂有了些了解,针对于载冷剂,其实通俗来讲载冷剂不能够制造冷量,它的作用只在于作为一个载体,将冷量进行传递。说白了,载冷剂就是用来制造冷量的,而载冷剂是用来传递冷量的,所以制冷系统中制冷剂指的是载冷剂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所以大家不要混淆。 冰河冷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主导产品冰河冷媒应用于制冷行业,彻底解决了传统载冷剂腐蚀设备、效能低下、污染环境的三大难题。

制冷剂与载冷剂

制冷剂与载冷剂 制冷剂是制冷机中的工作介质,故又称制冷工质。制冷剂在制冷机中循环流动,在蒸发器内吸取被冷却物体或空间的热量而蒸发,在冷凝器内将热量传递给周围介质而被冷凝成液体,制冷系统借助于制冷剂状态的变化,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载冷剂又称冷媒,是在间接供冷系统中用以传递制冷量的中间介质。载冷剂在蒸发器中被制冷剂冷却后,送到冷却设备中,吸收被冷却物体或空间的热量,再返回蒸发器重新被冷却,如此循环不止,以达到传递制冷量的目的。 本章主要介绍制冷剂必备的特性以及常用制冷剂和载冷剂的主要性质。 2.1 制冷剂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是一种在系统中循环工作的,汽化和凝结交替变化进行传递热量的工作流体。系统中的制冷剂在低压低温下汽化吸热(实现制冷),而在高压高温下凝结放热(蒸汽还原为液体)。有适宜的压力和温度,并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作为制冷剂的物质大约有几十种,常用的不过十几种。在空调、冷藏中广泛使用的制冷剂不过几种。 2.1.1制冷剂的种类与编号 2.1.1.1制冷剂的种类与分类 可作为制冷剂的物质较多,其种类如下: 1)无机化合物,如水、氨、二氧化碳等。 2)饱和碳氢化合物的氟、氯、溴衍生物,俗称氟利昂,主要是甲烷和乙烷的衍生物,如R12、R22、R134a等。 3)饱和碳氢化合物,如丙烷、异丁烷等。 4)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如乙烯、丙烯等。

5)共沸混合制冷剂,如R502等。 6)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如R407C等。 通常按照制冷剂的标准蒸发温度,将其分为三类,即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剂。所谓标准蒸发温度,是指在标准大气压力下的蒸发温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沸点。 1)高温(低压)制冷剂:标准蒸发温度t s>0℃,冷凝压力Pc≤0.2~0.3MPa。常用的高温制冷剂有R123等。 2)中温(中压)制冷剂:0℃>t s>-60℃, 0.3MPa<Pc<2.0MPa。常用的中温制冷剂 有氨、R12、R22、R134a、丙烷等。 3)低温(高压)制冷剂:t s≤-60℃。常用的低温制冷剂有R13、乙烯、R744等。 2.1.1.2 制冷剂的编号表示方法 为了书写和称谓方便,国际上统一规定用字母“R”和它后面的一组数字及字母作为制冷剂的编号。具体的表示方法在GB7778—1987中已有明确规定。现简述如下。 1.卤代烃卤代烃是三种卤素(氟、氯、溴)之中的一种或多种原子取代烷烃(饱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所得的化合物,其中氢原子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如二氟二氯甲烷(C Cl2F2)是氟和氯原子取代了甲烷(CH4)中所有的氢原子而得的化合物,卤代烃根据烷烃中H 原子被卤素取代的差异,可分为六类。 ①全氟代烃,或称氟烃(FC),烷烃中氢原子完全被氟原子所取代,如CF4。 ②氯氟烃(CFC),烷烃中氢原子被氯和氟原子所取代,如CF2Cl2。 ③氢氟烃(HFC),烷烃中氢原子部分被氟原子所取代,如C2H2F4。 ④氢氯氟烃(HCFC),烷烃中氢原子部分被氯和氟原子所取代,如CHF2Cl。 ⑤氢氯烃(HCC),烷烃中氢原子部分被氯原子所取代,CH3Cl。

制冷剂九大泄漏部位及解决方法

制冷剂九大泄漏部位及解决方法 一、蒸发器泄漏 蒸发器左右两侧焊口较多,可能出现的漏点也较多。新安装的空调器泄漏,主要原因是空调器生产厂员工焊接技术欠佳,在没有把铜管烧红(温度没有达到600℃~700℃),就把焊条放在焊口处,铜管和焊料没能熔合在一起,造成焊口夹焊、有麻渣、不光滑。 新安装的空调器,打开室外机截止阀,排除室内机空气后,室内机蒸发器泄漏的声音有时能用耳朵能听到,可见空调器泄漏,蒸发器焊点是不可忽视。 发现蒸发器泄漏,最好把它卸下焊接。以免热焰把蒸发器塑料外壳烤变形,无法向用户交待。拆卸的方法是: (1)找准漏点,做好标记。 (2)如果制冷系统内还有制冷剂,要先把制冷剂收存在室外机内。 (3)用两个8寸或10寸扳手卸下室内机连接锁母,卸下室内机右侧电气盒。

(4)卸下蒸发器后侧固定管路、夹板,拆去室内蒸发器左右定位螺钉。 (5)左手从室内机后侧轻轻抬起管路20,使蒸发器前移。用右手将蒸发器拉出5cm后,用双手将蒸发器旋转90度,顺着管道拉出。注意双手操作,切勿把翅片碰倒。蒸发器卸下后,放到平整洁净的地方,用干布把泄漏点油迹擦干净。泄漏点用银焊焊好,打压检查确定不漏后,按拆卸的反顺序将蒸发器装回室内机塑料框架上。 二、室内机连接处泄漏 空调器运转正常,而室内机无冷气吹出,说明制冷系统有故障。若发现室内机连接处有油迹,说明此处制冷剂泄漏。首先用两个扳手紧一紧连接处的“纳子”,再用洗涤灵搓出泡沫涂上,检查连接处是否有气泡吹出。若没有,可以从低压气体阀门旁路咀加R22气体制冷剂,以低压0.5MPa为准。停机用洗涤灵再检查纳子处,3~5分钟后仍没有汽泡产生,说明连接处漏气故障排除。 若用洗涤灵检漏有R22气泡产生,说明管道喇叭口有裂纹或损坏,必须重新制做喇叭口。制作前,首先接通电源,用遥控器设定制冷状态,让压缩机运转5分钟。然后先把低压液体阀门关上,40~50秒后再把低压气体阀门关上。这时,用手触摸遥控器off键,让空调器停止运转。用两个

常见的制冷剂和载冷剂之令狐文艳创作

常见的制冷剂和载冷剂 令狐文艳 常用的制冷剂有: 一、无机化合物:如①氨(R717):氨有良好的热力性能,其标准蒸发温度—33.3℃氨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并且具有比较大的毒性,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氨可以燃烧和爆炸,但是氨的单位容积制冷量较大,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适中,氨还对钢铁不腐蚀,但含水时会对铜及铜合金(磷青铜除外)有腐蚀作用,因此,一般使用中含水量<0.2%,采用无逢钢管,氨还价廉易得;②水(R718):水作为制冷剂最大的优点是无毒、无臭、不燃不爆、汽化潜热大而且极易获得,但水的蒸汽比容很大,因此它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很小,水作为制冷剂只能制取0℃以上的冷冻水; 二、甲烷和乙烷的卤素衍生物,这些物质无毒、难燃,绝热系数小,故排气温度低,分子量大,但其价格昂贵,泄漏不易被发现,比重大,工质循环量大,故流动阻力损失大,耗功增加,对天然橡胶有腐蚀作用。氟里昂遇到明火或高温会分解出有毒有害气体,因此在氟里昂车间禁止明火和高温。如①氟里昂12(R12):R12是早期中小型空调和冰箱中使用较普遍的制冷剂,R12在大气压下的

沸点为—29.8℃,凝固点为—158℃。R12易溶于润滑油,为确保压缩机的润滑油应使用粘度较高的冷冻机油。R12中水的溶解度很小,且无色、无臭、对人体危害极小,其分子中不含氢原子,因而也不燃不爆,但其在大气中的寿命长,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属于中温制冷剂。②氟里昂22(R22):R22的热力学性能与氨很相近,其沸点是—40.8℃,凝固点是—160℃,但是R22不燃不爆,在大气中的寿命约20年。R22对绝缘材料的腐蚀性较R12为大,毒性也比R12稍大。R22的化学性能不如R12稳定,分子极性也比R12大,故对有机物的膨润作用强。③氟里昂11(R11) R11在大气压力下蒸发温度为23.7℃,凝固点—111℃。由于分子量大,冷凝压力很低,所以主要用于空调用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中。因为它含有三个氯原子,毒性较R12大。R11的其它理化性质与R22相近。R11是全卤化甲烷衍生物,在大气中寿命约47~80年。属于高温制冷剂。 ④氟里昂114(R114):R114在大气压力下蒸发温度为 3.55℃。冷凝压力很低,冷凝温度达60℃时其饱和压力只有0.596MPa。所以适用于高温环境中,如冶金厂的吊车用空调机组。它的毒性及水在其中的溶解度与R12相近,与润滑油的溶解度和R22相似。R114是全卤化乙烷衍生物,在大气中的寿命长达210~320年。⑥氟里昂134a (R134a) C2H2F4(四氯乙烷):R134a的分子量102.3,在大气压力下的沸点是—26.25℃,凝固点—101℃,临界

常见得制冷剂与载冷剂

常见得制冷剂与载冷剂 常用得制冷剂有: 一、无机化合物:如①氨(R717):氨有良好得热力性能,其标准蒸发 温度—33、3℃氨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并且具有比较大得毒性,对人体 有一定得危害,氨可以燃烧与爆炸,但就是氨得单位容积制冷量较大, 蒸发压力与冷凝压力适中,氨还对钢铁不腐蚀,但含水时会对铜及铜合 金(磷青铜除外)有腐蚀作用,因此,一般使用中含水量<0、2%,采用无 逢钢管,氨还价廉易得;②水(R718):水作为制冷剂最大得优点就是无毒、无臭、不燃不爆、汽化潜热大而且极易获得,但水得蒸汽比容很大,因 此它得单位容积制冷量很小,水作为制冷剂只能制取0℃以上得冷冻水; 二、甲烷与乙烷得卤素衍生物,这些物质无毒、难燃,绝热系数小,故排气温度低,分子量大,但其价格昂贵,泄漏不易被发现,比重大,工质循 环量大,故流动阻力损失大,耗功增加,对天然橡胶有腐蚀作用。氟里 昂遇到明火或高温会分解出有毒有害气体,因此在氟里昂车间禁止明 火与高温。如①氟里昂12(R12):R12 就是早期中小型空调与冰箱中 使用较普遍得制冷剂,R12 在大气压下得沸点为—29、8℃,凝固点为—158℃。R12 易溶于润滑油,为确保压缩机得润滑油应使用粘度较 高得冷冻机油。R12 中水得溶解度很小,且无色、无臭、对人体危害 极小,其分子中不含氢原子,因而也不燃不爆,但其在大气中得寿命长, 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属于中温制冷剂。②氟里昂22(R22):R22 得

热力学性能与氨很相近,其沸点就是—40、8℃,凝固点就是—160℃, 但就是R22 不燃不爆,在大气中得寿命约20 年。R22 对绝缘材料得 腐蚀性较R12 为大,毒性也比R12 稍大。R22 得化学性能不如R12 稳定,分子极性也比R12 大,故对有机物得膨润作用强。③氟里昂 11(R11) R11 在大气压力下蒸发温度为23、7℃,凝固点—111℃。由于分子量大,冷凝压力很低,所以主要用于空调用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中。因为它含有三个氯原子,毒性较R12 大。R11 得其它理化性质与R22 相近。R11 就是全卤化甲烷衍生物,在大气中寿命约47~80 年。属于高温制冷剂。④氟里昂114(R114):R114 在大气压力下蒸发温度为3、55℃。冷凝压力很低,冷凝温度达60℃时其饱与压力只有 0、596MPa。所以适用于高温环境中,如冶金厂得吊车用空调机组。 它得毒性及水在其中得溶解度与R12 相近,与润滑油得溶解度与R22 相似。R114 就是全卤化乙烷衍生物,在大气中得寿命长达210~320 年。⑥氟里昂134a(R134a) C2H2F4(四氯乙烷):R134a 得分子量102、3,在大气压力下得沸点就是—26、25℃,凝固点—101℃,临界温 度101、5℃,临界压力4、06MPa。R134a 得热力性质与R12 非常接近,对绝缘材料得腐蚀程度比R12 还稳定,毒性级别与R12 相同。但 R134a 难溶于油,因此采用R134a 得制冷系统还需配用新型得润滑油。目前R134a 已取代R12 作为汽车空调中得制冷剂。R134a 在大气中得寿命约8~11 年。⑦氟里昂123(R123) CHCl2CF3(三氟二氯乙烷): R123 得分子量152、93,大气下压力沸点为27、61℃,凝固点—107℃,临界温度183、79℃,临界压力3、676MPa。R123 得热力性质与R11

部分制冷剂生产方法

部分制冷剂生产方法 (一)R22 生产方法 C H Cl3(氯仿R20)+2HF(氢氟酸)=CHClF2(二氟氯甲烷R22)+2HCl(氯化氢)(二)R134a 生产方法 CCL2=CClH(三氯乙烯TCE)+3HF=CF3CClH2(1、1、1、三氟氯乙烷R133a)+2HCl CF3CClH2+HF=CF3CFH2(1、1、1、2-四氟乙烷R134a)+3HCl (气固相法) (三)R125 生产方法 1、2CHF2Cl-(二氟氯甲烷R22)------CF2CF2(四氟乙烯TFE)+2HCl CF2CF2(四氟乙烯TFE)+HF=CF3CF2H(五氟乙烷R125) 2、CCl2CCl2(四氯乙烯PCE)+5HF= CF3CF2H(五氟乙烷R125)+4HCl 3、CCL2=CClH(三氯乙烯TCE)+3HF=CF3CClH2(1、1、1、三氟氯乙烷R133a)+2HCl CF3CClH2+Cl2= CF3CCl2H(1、1、1、三氟二氯乙烷R123)+HCl CF3CCl2H+2HF= CF3CF2H(五氟乙烷R125)+2HCl (四)R32 生产方法 C H2 Cl2(二氯甲烷R30)+2HF=CH2F2(二氟甲烷R32)+2HCl 2.5 主要氟单体及氟聚合物的合成 主要氟单体的合成 TFE ?CHCl3 + 2HF ------- CHClF2 + 2HCl ?2 CHClF2 ------- CF2=CF2 + 2HCl ?生产TFE 的单耗约1.95-2.0 ?基本相当于生产1 吨TFE 需使用AHF 1.1 吨,理论单耗为0.8 HFP ?CHCl3 + 2HF ------- CHClF2 + 2HCl ?2 CHClF2 ------- CF2=CF2 + 2HCl ?3 CF2=CF2 ------- 2 CF3CF=CF2 ?生产HFP 的单耗约1.3-1.4 ?基本相当于生产1 吨HFP 需使用AHF 1.4-1.5 吨,理论单耗为0.8 VDF ?C2H2 + 2HF ------- CH3CHF2 ?CH3CHF2 + Cl2 ------ CH3CClF2 + HCl ?CH3CClF2 ------- CF2=CH2 + HCl ?生产VDF 的单耗约1.8-1.9 ?基本相当于生产1 吨VDF 需使用AHF 1.1-1.2 吨,理论单耗为0.74 共聚物(一,氟塑料) ?TFE + HFP ------- FEP ?TFE + 乙烯------- ETFE (F40) ?TFE + PPVE ------- PFA ?TFE + HFP + VDF ------- THV 共聚物(二,氟橡胶) ?VDF + HFP ------- FKM 26 ?VDF + HFP + TFE ------- FKM 246 ?HFP + 乙烯------- 四丙胶 ?TFE + PMVE +CM ------- 氟醚橡胶 共聚物(三,氟涂料) ?CTFE + 乙基乙烯基醚+ 环己基乙烯基醚+羟丙基乙烯基醚------- CTFE 基 FEVE ?TFE + 乙基乙烯基醚+ 环己基乙烯基醚+羟丙基乙烯基醚------- TFE 基FEVE

制冷剂加注方法

制冷剂的充入量有以下几种方法: ⑴测重量。 在充注氟利昂时,事先准备一个小台秤,将制冷剂钢瓶放入一个容器中,再在容器中注入40℃以下的温水(适用于空调器的低压充注制冷剂蒸汽)。福州格力空调售后维修充注前记下钢瓶、温水及容器的重量,在充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指针。当钢瓶内制冷剂的减少量等于所需要的充注量时可停止充注。也可直接称量钢瓶不用加温水。 ⑵测压力。 制冷剂饱和蒸气的温度与压力呈一一对应关系,若已知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即可查出相对应的蒸发压力。此压力的表压值由高、低压压力表显示出来。因此,根据安装在系统上压力表的压力值即可判断制冷剂的充注量是否宜适。如空调器的蒸发温度为7.2℃,冷凝温度为54.5℃使用R22。查R22的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对应表,以确定其蒸发压力值和冷凝压力值。查表可知:R22在7.2℃时相应绝对压力值为0.53Mpa(5.3kg/cm2)和54.5℃时的相应绝对压力值为2.11Mpa(21.1kg/cm2),将此压力换算为表压值即可。用高、低压压力表或复合式压力表测试充氟中的制冷系统,若高、低压力表表压值符合上述范围即表明制冷剂的充注量合适;若高、低压压力均低则表明充入量不够;若高、低压压力均高,则表明充入量过多。压力测定法较为简便,在维修时经常作用,但是缺点是比较粗,准确度不高。 ⑶测温度。 用半导体测温仪,测量蒸发器的进出口、集液器的出口等各点的温度,以判断制冷剂充注量如何。在蒸发器的进口(毛细管前150mm处)与出口两点之间的温差约7—8℃,集液器出口的温度应高于蒸发器的出口处1-3℃。格力渠道策略成功的核心,福州格力空调维修中心和您一起探讨如果蒸发器进出口的温差大,表明制冷量充注不足,若吸气管结霜段过长或邻近压缩机处有结霜现象,则表明制冷剂充注过多。 ⑷测工作电流。 用钳型电流表测工作电流,制冷时,环境温度35℃,所测得的工作电流与铭牌上电流相对应。温度越高,电流相应增大,温度越低电流相应减少。在风机正常、两器散热号的情况下按空调器工况测电流值作比较。

制冷剂的种类与检漏的方法

制冷剂的种类与检漏的方法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在南方一些地区俗称雪种。它是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介质(水或空气等)的热量而汽化,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冷凝。 (1)无机化合物。水、氨、二氧化碳等。 (2)饱和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俗称氟利昂。主要是甲烷和乙烷衍生物。R22,R134a等。 (3)饱合碳氢化合物。如丙烷,异丁烷等。 (4)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如乙烯,丙烯等。 (5)共沸混合制冷剂。如R502等。 (6)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如R407c,R410等。 通常按照制冷剂的标准蒸发温度,又分为高、中、低温三类。标准蒸发温度是指标准大气压力下的蒸发温度,也就是沸点。 蒸发温度高于0℃,冷凝压力低于29.41995×104Pa。这类制冷剂适用于空调系统的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中。

中压中温制冷剂:蒸发温度-50 ~ 0℃,冷凝压力(196.113 ~ 29.41995)×104Pa。这类制冷剂一般用于普通单级压缩和双级压缩的活塞式制冷系统中。 高压低温制冷剂:蒸发温度低于-50℃,冷凝压力高于196.133×104Pa。这类制冷剂适用于复迭式制冷装置的低温部分或-70℃以下的低温装置中。 一、目测:发现系统某处有油迹时,此处可能为渗漏点。有很大缺陷,除非系统突然断裂的大漏点,并且系统泄漏的是液态有色介质,否则目测检漏无法定位,因为通常渗漏的地方非常细微,而且制冷系统很多部位几乎看不到。 二、泡泡水或者肥皂水检漏:向系统充入10-20kg/cM2压力氮气,再在系统各部位涂上肥皂水,冒泡处即为渗漏点。这种办法是维修工最常见的检漏方法,但是人的手臂是有限的,人的视力范围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根本看不到漏点。 三、氮气水检漏:向系统充入10-20kg/cm2压力氮气,把系统浸入水中,冒泡处即为渗漏点。这种方法明显的缺点:检漏用的水分容易进入系统,导致系统内的材料受到腐蚀,同时高压气体也有可能对系统造成更大的损害,进行检漏时劳动强度也很大。

制冷剂编号表示方法

制冷剂编号表示方法(GB 7778-87)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通用制冷剂的简单编号表示方法,以代替使用其化学名称、分子式或商品名称。使用本标准规定的制冷剂编号表示方法时,并不排除化学名称和分子式的使用。 本标准等采用国际标准ISO 817-197《有机制冷剂---数字符号》。 1 制冷剂的分类 制冷剂分为卤代烃、环状有机化合物、非共费和共费混合物、其他各种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以及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等(如表所示)。 2 制冷剂的编号 对每种制冷剂规定的识别编号如表所示,其规则如下: 2.1 对甲烷、乙烷、丙烷和环丁烷系的卤代烃以及碳氢化合物,规定的识别编号要使化合物的结构可以从制冷剂的编号推导出来,且不致产生模棱两可的判断。 2.1.1 自右向左的第一位数字是化合物中氟(F)原子数。 2.1.2 自右向左的第二位数字是化合物中氢(H)原子数加1的数。 2.1.3 自右向左的第三为数字是化合物中碳(C)原子数减1的数。当该数字为零时,则略去。 2.1.4 化合物中的氯(CL)原子数,是从能够与碳(C)原子结合的原子总数中减区氟(F)和氢(H)原子数的和求得的。饱和化合物当只有1个碳原子时,连接的原子总数是4。当存在2个碳原子时,连接的原子总数有6,如果该化合物不是饱和的,则连接的原子总数是4。

当C=1时,等于4; C=2时,等于6; ...... C=n时,等于2n+2. 对于单个不饱和的和环状和的制冷剂,连接的原子总数如下: 当C=2时,等于4; C=3时,等于6;..... C=n时,等于2n. 2.1.5 环状衍生物,在制冷剂的识别编号之前使用字母C. 2.1.6 在溴部分和全部代替氯的情况下,仍然采用同样的规则,但要在原来氯-氟化合物的识别编号后面加字母B以来溴(Br)的存在,字母B后的数字表示溴原子个数. 2.1.7 乙烷系同分异构体都具有相同的编号,但最对称的一种用编号后面不带任何字母来表示.随着同分异构体变得愈来愈不对称时,就应附加a、b、c等字母。对称度是把连接到每个碳原子的原子团的原子量相加,并用一个原子量总和减区另一个原子量总和所得的差值来确定,其差值愈小,生成物就愈对称。 2.1.8 乙烯系同分异构体也应用上述规则,但烯烃类用数字1作为从右向左的第四位数字。 2.2 非共沸混合物和共沸混合物由制冷剂编号和组成的质量比例来表示。制冷剂应按其组分的标准沸点增高次序来标注。例如制冷剂R22和R12按质量百分比90/10组成混合物时,可表示为R22/R12(90/12),或R22/R12(90/10)。 2.2.1 已经商品化的共沸混合物,依应用先后在500序号中顺次地规定其识别编号。

制冷剂与载冷剂区别

制冷剂与载冷剂区别 有很多人会把制冷剂和载冷剂混淆,那么制冷剂和载冷剂区别在哪呢?今天为大家解答。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在南方一些地区俗称雪种,是一种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制冷机中完成热力循环的工质。它在低温下吸取被冷却物体的热量,然后在较高温度下转移给冷却水或空气。在蒸气压缩式制冷机中,使用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能液化的工质为制冷剂,如氟利昂(饱和碳氢化合物的氟、氯、溴衍生物),共沸混合工质(由两种氟利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共沸溶液)、碳氢化合物(丙烷、乙烯等)、氨等;在气体压缩式制冷机中,使用气体制冷剂,如空气、氢气、氦气等,这些气体在制冷循环中始终为气态;在吸收式制冷机中,使用由吸收剂和制冷剂组成的二元溶液作为工质,如氨和水、溴化锂(分子式:LiBr。白色立方晶系结晶或粒状粉末,极易溶于水)和水等;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用水作为制冷剂。制冷剂的主要技术指标有饱和蒸气压强、比热、粘度、导热系数、表面张力等。1960年以后,人们对非共沸混合工质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已将其用于天然气的液化和分离等方面。应用非共沸混合工质单级压缩可得到很低的蒸发温度,且可增加制冷量,减少功耗。它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经济性、安全性及运行管理,因而对制冷剂性质要求的了解是不容忽视的。 载冷剂,以间接冷却方式工作的制冷装置中,将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传给正在蒸发的制冷剂的物质称为载冷剂。载冷剂通常为液体,在传送热量过程中一般不发生相变。但也有些载冷剂为气体,或者液固混合物,如二元冰等。常用的载冷剂有:水、盐水、乙二醇或丙二醇溶液、二氯甲烷和三氯乙烯,一般不包括一氟二氯甲烷,这个通常作为制冷剂,只有在直接制冷时,才使用制冷剂作为载冷剂。如果还不够一目了然的话,我通过举例的方式去阐述制冷剂与载冷剂区别。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制冷剂是煤,燃烧后产生热量。载冷剂则是暖气里流通的水,用来承载热量,把热量送进千家万户。所以这两者间的联系你明白了吗? 冰河冷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主导产品冰河冷媒应用于制冷行业,彻底解决了传统载冷剂腐蚀设备、效能低下、污染环境的三大难题。

冰机系统加注制冷剂的方法

制冷系统 1.制冷系统在加注制冷剂前要抽真空的原因及方法 冰机系统在加注制冷剂前抽真空是为了清除系统中的空气及水分,并进一步检查系统在真空情况下的密封性,系统中若混有空气和水分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l)由于空气绝热指数大于制冷剂的绝热指数,就导致压缩机排气温度高于制冷剂气体温度。 (2)空气进入系统后,制冷剂冷凝压力也会升高。 (3)由于空气存在,冷凝器传热管内表面上形成的气层,起了增加热阻的作用,降低了冷凝器的散热能力。 (4)水在系统中与制冷剂作用产生酸性物质,从而腐蚀管道和设备。 (5)水在系统中与制冷剂不相溶,而会在膨胀阀节流孔处形成“冰堵”现象。 所以必须将系统中空气及水分减少到最低限度,必须对系统抽真空到真空度为 98.7kPa(740mmHg),使水沸腾蒸发后排出。 抽真空步骤: (1)将歧管压力表中黄色(中间)软管的90°弯头接到真空泵上,将蓝色(低压)软管的90°弯头接到低压管路维修阀口上或压缩机低压维修阀上(标志为S或SUC),将红色(高压)软管接头接到高压管路维修阀口上或压缩机高压维修阀上(标志为D或DIS)。 (2)打开歧管压力表,打开高低压手动阀,启动真空泵。 (3)抽真空到低压表的负压值高于l00kPa(750mmHg)。 (4)关闭高低压手动阀,其低压侧表针在10分钟内不得有明显回升。若无,则可向系统内充注制冷剂;若有,就应向系统内充入少量制冷剂进行查找、检修泄漏点,并重新抽真空。 2.向系统内加注制冷剂的方法 在系统抽真空后,即可灌注制冷剂,一般采用下述两种方法: (1)向系统注入液态制冷剂 1)将压力表黄色软管90°弯头从真空泵上接到倒置于磅秤上的制冷剂钢瓶接口上。 2)拧开钢瓶阀门,拧松压力表黄色软管螺母,直到有制冷剂气体外泄约2-3秒种,然后拧紧螺母。 3)拧开压力表高压手动阀,向系统中加入液态制冷剂,直到规定量;若不能加注到规定量,可按

不同种类载冷剂的优缺点

不同种类载冷剂的优缺点 以间接冷却方式工作的制冷装置中,将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传给正在蒸发的制冷剂的物质称为载冷剂。载冷剂通常为液体,在传送热量过程中一般不发生相变。但也有些载冷剂为气体,或者液固混合物,如二元冰等。常用的载冷剂有:水、盐水、乙二醇或丙二醇溶液、二氯甲烷和三氯乙烯,一般不包括一氟二氯甲烷,这个通常作为制冷剂,只有在直接制冷时,才使用制冷剂作为载冷剂。直接制冷用大量的制冷剂,制冷剂一般对环境的友好程度低,如氟利昂,氨气等,因此间接制冷是节能环保的一种方式。 种类 1水:它性质稳定、安全可靠,无毒害和腐蚀作用,流动传热性较好,还是廉价易得物质。不足之处在于凝固点为0°C,相对而言比较高。由于较高凝固点的限制使之只适用于工作温度在0℃以上的高温载冷场合。即在0°C以上的人工冷却过程和空调装置中,水是最适宜的载冷剂。如空气调节设备等。工业用的循环冷却水,温度一般在10-30℃。 2盐水:即氯化钙或氯化钠的水溶液,可用于盐水制冰机和间接冷却的冷藏 装置,或冷却袋装食品。盐水的凝固温度随浓度而变,当溶液浓度为29.9%时,氯化钙盐水的最低凝固温度为-55℃;当溶液浓度为22.4%时,氯化钠盐水的最低凝固温度为-21.2℃。使用时按溶液的凝固温度比制冷机的蒸发温度低 5℃左右为准来选定盐水的浓度。氯化钙和氯化钠价格较低,对设备腐蚀性很大。 3丙二醇和乙二醇:性质稳定,与水混溶,其溶液的凝固温度随浓度而变,通常用它们的水溶液作为载冷剂,适用的温度范围为0-20。虽然乙二醇或丙二醇溶液的凝固点低,可达-50℃,但是低温下溶液的粘度上升非常迅速,因此,一般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温度为-20℃以上。其水溶液也有腐蚀性。 4二氯甲烷和三氯乙烯:通常用它们的液体作为载冷剂。二氯甲烷的凝固温度为-97℃, 适用温度范围为-50到-90℃。但是无论是二氯甲烷,还是三氯乙烯都具有以下明显的缺点:液体挥发性高,沸点低,因此损失很重,需要补充的量非常多;含氯元素,而氯元素非常活泼,容易脱落形成盐酸及盐酸盐,造成设备

氨制冷剂常识

1、氨制冷剂特点:氨于1874年问世,是最古老的制冷剂之一,是一种应用广泛 的天然中温制冷剂。常压下氨的沸点是-33℃,凝固点-160℃,具有较高的临界温度132.4℃和临界压力11.45MPa,在各常见制冷剂中也是最高的,蒸发潜热1260kcal/kg,冷冻效率高,氨COP值均高于几种人造制冷剂:R-22、R-502、R-12,能效系数(COP)高。氨制冷剂在蒸发器和冷凝器内的压力适中,冷凝压力一般为0.981一l.570MPa,蒸发压力为0.098~O.49lMPa,大气压下的蒸发温度可达到-33.4℃。可以用于两级压缩,获得-50℃的低温。在我国大中型冷库中得到广泛应用。氨的单位容积制冷量比R12和R22大,所以相同温度下,相同制冷量时,氨压缩机的尺寸较小,氨的价格也比较便宜,在大型系统中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制冷剂特点如下[2]: (l)、氨对钢和铁无腐蚀作用,对黄铜或类似的合金有轻微的腐蚀作用。如果氨中有水分,对铜及其合金就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故在氨制冷装置中的阀门、管道、仪表等均不采用铜及铜合金材料。 (2)、氨易融于水,在常温常压下,氨与水能够以任意比例互溶,形成氨水溶液。在普通低温下,水分不会析出造成冰堵。所以氨系统可以不设干燥器。但氨水溶液对金属的腐蚀加剧,且蒸发温度也略有升高,故氨系统内含水量仍不得超过0.2%。 (3)、氨在润滑油中不易溶解(溶解度不超过1%)。氨制冷装置的管道和热交换器表面会积有油膜,影响传热效果。另外,润滑油还会积存在冷凝器、贮液器以及蒸发器的下部。要求氨制冷系统的这些部位应定期放油。 (4)、氨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和温度时就会燃烧或爆炸。为了防止爆炸,要求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和压力不超过规定值,并必须经常从系统中放出不凝性气体。氨制冷剂的燃点高,大约700~800℃,故氨制冷系统中允许使用普通电机而不必考虑外壳的密封。 (5)、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且有一定的毒性,在其安全性分类中属于BZ类制冷剂。若有泄漏,易污染食品;氨液飞溅到人的皮肤上会引起肿胀甚至冻伤;在空气中氨蒸汽的容积浓度达到0.5%一0.6%时,人停留半小时就会引起中毒。若 氨制冷系统内部含有空气,不仅造成系统制冷能力下降,功耗增加,并且容易引起爆炸等恶性事故。所以氨制冷系统中必须设空气分离器,及时排除系统内的不凝性气体。 (6)、散发到大气的氨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氢氨,参与自然界循环。而大量氨泄漏,则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 缺点:(1)、毒性。氨的TWA值为25×106-,STEL值(短暂暴露极限浓度,指人体暴露7min而不受损害的环境最高浓度)为35×106-。有关试验表明,人

空调制冷剂检漏方法

汽车空调制冷剂泄露的七种简易的检测方法 夏季,制冷剂泄漏是空调使用中最为常见的故障。制冷剂有的需要一年添加一次,有的可能2 个月添加一次。制冷剂泄漏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增加车主维护车辆的费用和时间。以下是汽车空调检漏的七种方法。 目测检漏:发现系统某处有油迹时,此处可能为渗漏点。目测检漏简便易行,没有成本,但是有很大缺陷,除非系统突然断裂的大漏点,并且系统泄漏的是液态有色介质,否则目测检漏无法定位,因为通常渗漏的地方非常细微,而且汽车空调本身有很多部位几乎看不到。 肥皂水检漏向系统充入10-20kg/cm2压力氮气,再在系统各部位涂上肥皂水,冒泡处即为渗漏点。这种办法是目前路边修理厂最常见的检漏方法,但是人的手臂是有限的,人的视力范围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根本看不到漏点。 氮气水检漏向系统充入10-20kg/cm2压力氮气,把系统浸入水中,冒泡处即为渗漏点。这种方法和前面的肥皂水检漏方法实质一样,虽然成本低,但有明显的缺点:检漏用的水分容易进入系统,导致系统内的材料受到腐蚀,同时高压气体也有可能对系统造成更大的损害,进行检漏时劳动强度也很大,这样就使维护检修的成本上升。 卤素灯检漏点燃检漏灯,手持卤素灯上的空气管,当管口*近系统渗漏处时,火焰颜色变为紫蓝色,即表明此处有大量泄漏。这种方式有明火产生,不但很危险,而且明火和制冷剂结合会产生有害气体,此外也不易准确地定位漏点。所以这种办法现在几乎没有人使用了,如果您能够看到,那可能是正处在非文明社会阶段。 气体差压检漏利用系统内外的气压差,将压差通过传感器放大,以数字或声音或电子信号的方式表达检漏结果。此方法也是只能“定性”地知道系统是否渗漏而不能准确地找到漏点。

制冷剂的命名方法

制冷剂的命名方法 (资料来源:中国联保网)制冷剂的代号最早是针对氟里昂而规定的,发文时世界上通用的是美国供暖制冷工程协会于1967年制定的标准(ASHRAEStandard34- 67)中的规定。这一标准的编号方法是将制冷剂的代号同它的种属和化学构成联系起来,只要知道它的化学分子式,就可以写出它的代号。代号是由字母“R”和其后边的数字组成的。R代表制冷剂(制冷介质)“Refrigerant”,以前F代表氟里昂“Freo n”,发文时都用国际公认的R命名制冷剂。 (1)无机化合物类制冷剂 如氨命名为:R717(分子式NH3) “7”代表无机化合物类,17为其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2)氟里昂制冷剂 氟里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烷族)的卤族元素的衍生物的总称。 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mH2m+2,当H2m+2被氟、氯或溴等部分或全部取代后,所得的衍生物就是CmHnFxClyBrz,这就是氟里昂的分子通式,且n+x+y+z =2m+2。 对于甲烷系,因为m=1,所以n+x+y+z=4 对于乙烷系,因为m=2,所以n+x+y+z=6 氟里昂的代号是由R(m-1)(n+1)(x)B(z)组成的。如果z=0,则B可以省略,例如: 二氟一氯甲烷,分子式为CHF2Cl,m-1=0,n+1=2,x=2,z=0,因而代号为R22。 二氟二氯甲烷,分子式为CF2Cl2,m-1=0,n+1=1,x=2,z=0,因而代号为R12。

(3)饱和碳氢化合物 代号的编号规则与氟里昂相同, 如:甲烷为R50 乙烷为R170 丙烷为R290 但丁烷不按上述规则书写,而写成为R600。 另外,如果属于同素异构物,在代号后边加字母“a”或在个位数上加一个数字,如:异二氟乙烷为R152a,异丁烷为R601等。 (4)环状化合物 环状有机化合物是在R后边加上一个字母“C”,然后按氟里昂的编号规则书写,如:六氟二氯环丁烷写作RC316 八氟环丁烷写作RC318等。 (5)非饱和碳氢化合物及它们的卤族元素衍生物 这一类制冷剂在R后边先写一个“1”,然后按氟里昂的编号规则书写。 如:乙烯为R1150 丙烯为R1270 二氟二氯乙烯为R1112a等。 (6)共沸制冷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