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影子银行与房地产业关联论文

我国影子银行与房地产业关联论文

我国影子银行与房地产业关联论文
我国影子银行与房地产业关联论文

我国影子银行与房地产业关联论文

【摘要】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影子银行风险监测体系,全面监测和掌握金融机构的创新业务和房企资金状况,加强对影子银行与房地产交叉风险的监测,科学评估金融体系的风险状况,及时对风险进行预警。

一、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情况

(一)影子银行的范畴

“影子银行”的概念诞生于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是次贷危机后出现的一个重要金融学概念。影子银行将银行贷款证券化,并进行信用的无限扩张,其核心是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隐藏在证券化中。这种信贷关系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而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机构,是一个如同银行“影子”一般存在的体系。当前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大部分是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渠道变通,创新业务不多,杠杆率不高,其运作模式与发达国家也有所不同,欧美国家的影子银行一般以金融市场为基础,我国的影子银行则更多地依附于传统的银行体系。

(二)影子银行的主要类型

目前,我国的影子银行处于发展初期,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传统金融体系内部的影子银行机构,主要包括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二是传统金融体系外部的影子银行体系,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

影子银行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影子银行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影子银行是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Mc-Culley于2007年首次提出,意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正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一般意义上,影子银行是指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应地,影子银行体系就是由影子银行组成的非银行金融体系。近些年来,影子银行在全世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的影子银行虽然出现较晚,体系体制不完善,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信贷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的影子银行也经历了膨胀性的迅猛发展,如今已对中国经济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影子银行在中国迅速的发展的原因 首先,影子银行体系在发展中没有得到有效监管。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体制极不完善,更没有一部针对规范影子银行系统行为的法律法规,从而使得影子银行游走在监管的真空地带。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影子银行就可以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进一步造成了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和膨胀。 其次,80年代金融自由化浪潮以后,证券化、衍生产品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和工具层出不穷,投资银行、对冲基金通过高杠杆率的方式纷纷转而投资这些产品谋取高额利润,这样影子银行的融资体系开始壮大。 最后,影子银行得以在中国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限制。因为正规金融领域的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并保持在狭窄的区间内。因此,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可以指望其偿还资金的大型国有企业,这就导致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大量资金需求通过正规渠道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人们无意将自己的资金存入银行,而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入非正规渠道,借给那些缺乏资金的企业,从而收取更高的利息。中国的影子银行就作为这两者的中介,通过高利率来吸收存款,而以更高的利率将存款带出以满足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 影子银行对中国银行体系的影响 影子银行和商业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资金融通的功能,同时可以更加有效地分散风险,而且投资组合策略更具灵活性,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然而,近期温州爆发的以几位温州老板集体出逃为标志的债务危机对我们的金融体系敲响了警钟,影子银行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正确把握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这把双刃剑,取其之长,避其之短,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服务。 一方面,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相互竞争,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变国有银行长期垄断借贷市场的局面。同时,影子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补充,将社会上的闲置资金投资于多样化的渠道,能够很好的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零散的资金需求,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难题,帮助民营企业摆脱财务困境,促进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中国经济近些年来蓬勃快速发展,影子银行功不可没。 另一方面,影子银行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可以将收益和损失放大,而且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不足,长期游离于政府的监管体系之外,导致影子银行的过度扩张,盲目的进行信贷活动,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使得金融体系中累计了大量的风险。一旦风险超过限度,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金融体系陷

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研究

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及监管研究 【摘要】影子银行伴随着金融创新而产生,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为人们所熟知的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存在的巨大风险。本文先阐述了影子银行的定义,其次分析了影子银行主要的风险,最后给出了加强其风险监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影子银行风险监管对策建议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 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麦卡利第一次提出了影子银行这个概念,指的是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的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Gross(2007)认为影子银行就是一些现代的金融中介机构,它们能够通过在资本市场对股票、债券、信贷资产等进行杠杆化操作从而创造出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谋取丰厚的回报。Zoltan Pozsar(2010)年将影子银行界定为通过广泛的证券化与抵押融资技术工具来调解信用的中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不断的金融创新,目前国内外都没有一个权威的关于影子银行的解释。结合中国现阶段金融市场的特点,本文认为影子银行主要应该包括信托、理财产品、委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其他非

银行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民间融资这些方面。 二、影子银行的风险 影子银行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合理性,其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分散风险及提高效率等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影子银行普遍存在期限错配,与商业银行紧密联系,高杠杆率等现象,而这些特征导致了影子银行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素。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影子银行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具体来讲,影子银行主要的风险有: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影子银行的信用风险早在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的时候就被人们所熟知。由于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其主要内容的许多方面监管普遍缺失,一旦体系内的参与主体发生延迟偿付或者违约不履行偿付义务的现象,就会导致其他参与主体发生经济损失。我国的影子银行是金融压抑的产物。在我国,商业银行一直饱受存贷比和存款准备金的压力,大量的民间资本也急需投资出口。影子银行的诞生虽然解决了双方的困境,但也带来了巨大的信用风险。影子银行没有复杂贷款程序和贷款限制,贷款以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风险分析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风险分析 第一章.前言 3月2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萨克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称,克里米亚局势可能 触发金融市场波动,此外,中国影子银行的危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萨克斯还呼吁加大投资驱动型经济的增长,认为靠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 在日前召开的人民银行2014年调查统计工作会议上,潘功胜提出,要加快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应对表外理财、资金信托、货币市场基金等创新型机构和业务的快速发展,要适时评估完善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 央行网站周四发布的公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央行今年将考虑针对迅速增长的影子银行体系建立一个监控和数据统计系统,以更好地体现这些领域的风险。潘功胜说,央行还将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如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 中国金融发展远不如欧美成熟,全面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风险因素对于提前避免引发危机还是十分有必要。 第二章.影子银行之发展现状 2.1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 “影子银行”最早产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了所谓脱媒型信用危机,即存款机构的资金流失、信用收缩、盈利下降、银行倒闭等,而为了应对这种脱媒型信用危机,不仅政府大规模放松金融部门的各种管制,而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一股金融创新浪潮,各种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组织及金融经营方式等层出不穷。但是“影子银行”的概念真正广泛传播开来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它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将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中,就像有传统银行的功能却没有实体结构的存在。 2007年8月,在美联储年度讨论会上,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执行董事保罗·麦克库雷(Paul McCulley)提出了“影子银行体系”概念,专指那些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正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相对应的金融机构,此后不久,他又将影子银行的范围扩大到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和信用衍生品两部分。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于2008年将影子银行描述为通过财务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组成主要是投资银行、经纪商、私募股权、对冲基金、保险公司、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投资工具及非银行抵押贷款机构。纽约联储银行的经济学家Zoltan Pozsar 于2010年将影子银行界定为通过广泛的证券化与抵押融资技术工具,如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资产支持证券(ABS)、抵押债责(CDOs)与回购协议(Repos)来调解信用的中介。影子银行在信用转换、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方面与商业银行类似。2011年4月12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表的《影子银行:内涵与外延》报告中,从广义角度定义了影子银行体系: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组织和信用中介业务,其期限与流动性转换,有缺陷的信用风险转移和杠杆化特征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或监管套利风险。 在中国,“影子银行”没有官方定义,业界普遍认为其是行使商业银行之功能,未受严格监管的机构,它阐述的并非是有多少单独机构,而是一种规避监管的功能。中国银监会发布2012年报,首次明确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银监会所监管的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商业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不属于影子银行。”银监会高度关注影子银行问题,积极采取措施防范银行体系外风险向体系内传导。 2.2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及利弊 据统计,银行新增信贷在社会总融资规模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从2002年的92%下降至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模式及业务形式演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917262221.html,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模式及业务形式演变 作者:秦冰怡 来源:《商情》2017年第26期 【摘要】影子银行作为近年来金融体系的重要变化,多数研究从宏观角度发现影子银行快速发展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负面效应。商业银行作为中国影子银行的核心主体,其资产负债结构近年来也出现较大变化,这与影子银行的发展模式息息相关。影子银行的业务具有隐蔽性且变化较快,随着政策变化迅速在调整。本文将梳理影子银行的发展演进历史过程,总结中国的影子银行发展模式及变化。 【关键词】影子银行理财产品同业业务资产负债结构货币政策 一、引言 近年来,影子银行在我国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创造了复杂的信贷投放渠道,改变了商业银行体系传统的信贷过程渠道,具有一定信贷扩张的作用。信贷创造货币的主要途径受到影响,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有效性产生了影响,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有效性面临了很大制约(杨云、蔡雯霞、汤克明)。可以看到,在影子银行影响下,传统信贷规模控制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已经降低了。 影子银行是通过信贷出表规避监管发展起来的,本文梳理了影子银行发展演进,总结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整理了影子银行发展的业务模式及阶段。 二、文献综述 信贷出表与中国影子银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子银行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特征是用复杂体系复制传统银行信用中介功能(颜永嘉2014)。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定义影子银行体系时指出,广义的影子银行体系是指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涉及信用中介的机构和活动,狭义的影子银行体系是指通过期限和流动性转换、杠杆以及不完全的信用风险转移引起系统性风险的,和从事监管套利的信用机构和活动。 与美国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的影子银行体系不同,我国的影子银行起步较晚,以商业银行为核心,是具有“银行中心化“的特征(张明 2017)。由于影子银行本身的概念口径就不一样,业务模式复杂多样,从这个角度出发,影子银行的范围也将随着金融业务模式创新而改变。从业务形式的角度来看,巴曙松(2009)梳理了影子银行从窄到宽的四种口径,最窄口径包括了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两类。 因为是以银行为核心,我国影子银行具有很强的信贷出表特征,信贷出表是指变换表内科目形式,不在贷款项目里但进行贷款实质的业务活动。从规避监管角度来说,影子银行业务是通过各种业务方式实现信贷出表,规避了金融监管、进行监管套利的一种方式。我国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影子银行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子银行(Shadow Bank)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执行董事麦卡利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意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这一概念出现后,被广泛地引用和阐发。一,影子银行的含义 国际定义:广义地描述为“由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机构和业务构成的信用中介体系”,狭义的影子银行则是指“正规银行体系之外, 可能因期限/流动性转换、杠杆和有缺陷的信用转换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和存在监管套利等问题的机构和业务构成的信用中介体系”。国内定义:正规银行体系之外, 由具有流动性和信用转换功能, 存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监管套利可能的机构和业务构成的信用中介体系。其实,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一样,是一种信用中介(credit intermediation),其在经济体系中提供三种转化:信用转换、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从而将全社会的借款人和融资人联系起来,但方式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机制,而是以与现代金融市场联系非常紧密的各种金融工具形式出现。影子银行概念的核心是:充当储蓄与投资之间的融资中介的职能,却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其一,说明其“银行”特性,其二,说明其“影子”特性,这一特性从表面上看是不能接受存款,更深层的含义则是不接受官方的监管,因此也无法享受官方的保护。 但是,由于对“信用中介”一词的内涵及口径不同,导致了狭义及广义的影子银行概念。一般而言,商业银行从事的是债权型融资而非股权型融资,所以,狭义上的影子银行指从事债权类业务的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果将股权投资也算上的话,那么像PE、VC、投资基金等机构就将纳入广义的影子银行范畴。纽约大学的“末日教授”鲁宾就认为,影子银

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发展影响分析

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发展影响分析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断的多样化以及社会对资金的日益需求,中国的影子银行也迅速发展起来并引发各方关注。通过简要介绍商业银行体系中所存在的影子银行业务,并从影子银行业务的构成、特点等几方面简要地概述了影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标签: 影子银行;商业银行;机遇与风险 F83 1 引言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健康程度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兴衰。近年来,商业银行内部出现了许多不占用银行资本金、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影子银行业务。这些影子银行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以外的创新能使其在一定程度上绕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贷存比的约束,去追求更多的商业利益。但规避信贷监管机构的管制,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给金融系统带来风险。 2 影子银行的概念 2.1 影子银行的定义 2002年由剑桥大学的Geoffrey Ingham在《货币的未来》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影子银行体系”这一术语,它是从事地下外汇交易的机构的统称,与现在的影子银行体系相比范围小了很多。影子银行的概念正式被提出是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讨论会上,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Paul McCulley将那些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正规以及受中央银行监管的传统银行体系相对应的金融机构概括为“影子银行体系”。2008年,时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盖特纳将这些“非银行”运营的金融机构与融资安排称为“平行银行系统”,意指与商业银行体系相对平行的银行体系。200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首次使用“准银行”一词,报告指出,近些年“准银行”体系获得了长足发展,其融资规模已经超过了传统银行体系。“除接受监管的存款机构以外,充当储蓄转投资中介的金融机构”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10年对影子银行进得出的定义。实际上,影子银行体系和平行银行体系、准银行体系指的都是同一概念。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子银行体系”这个概念开始广泛受到人们关注。 2.2 我国影子银行构成

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几点思考(精)

FINANCESCAN 财经扫描 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几点思考 文/中国银监会阳泉监管分局李东卫 近年来,美国的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带来了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的金融创新,累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最终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贷款违约开始出现。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和影子银行系统繁荣的基础开始出现动摇。随着货币市场流动性的逐步萎缩和房地产价格的下挫,影子银行对资产价格和流动性的敏 低交易对手风险的不确定性。美国政府于2009年3月公布的金融体系全面改革方案,也旨在对诸如对冲基金之类的影子银行实行更严格的监管。根据这一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对冲基金及其他私募基金都必须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登记,并向监管机构披露更多有关其资产和杠杆使用的信息。方案强调要建立针对诸如CDS等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全面监管、保护和披露框架。同时,为了减少交易对手风险,所有标准化场外交易合同必须经由一个中心机构处理,并鼓励市场参与者更多地使用交易所交易工具。2010年9月,美 美国影子银行系统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影子银行在金融市场发行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大规模地扩张其负债和资产业务。所有影子银行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彼此之间具有信用和派生关系的影子银行系统。在过去20年中,美国的影子银行迅猛发展,并游离于现有的监管体系之外,同时也在最后贷款人的保护伞之外,累积了相当大的金融风险。 2007年整个影子银行系统规模已达21万亿美元,而传统的银行体系规模不过14万亿美元。在金融市场交易中,利率衍生品市场从2002年的150万亿美元飙升至2007年第四季度的600多万亿美元,约为当期全球GDP的15倍。但是,影子银行系统发放的“贷款”并没有被中央银行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成为CDS最大的受害者。 从次贷危机逐步形成的演变逻辑看,由于通货膨胀压力抬升,美联储在2004年6月份开始逐步加息,至2006年6月基准利率共上调425个基点。于是,美国房地产价格2006年上半年开始下跌,住房抵押

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研究

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研究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概念进入公众视野,影子银行体 系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点和金融界的研究焦点。在分析此次金融危机时,金融界普遍认为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是危机的导火索,影子银行体系的过度扩张和缺乏监管是造成系统性风险的根源,因此加强国际监管协作、改革金融监管框架、强化影子银行监管成为危机后全球各经济体的共同选择。本文以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和影响为研究核心,以国际视角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历程、在全球的规模和分布情况,构成影子银行的主要机构,以及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关联度,并重点分析了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潜在风险。以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为核心,着重对中国影子银行的范围、规模、运行机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中美影子银行对比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特征及风险传导机制。 采用定性分析研究了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目标、中介目标、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并采用定量分析手段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金融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生产总值、贷款、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影子银行存在协整关系,影子银行规模对贷款余额有替代效应,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广义货币供应量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影子银行和金融脆弱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子银行的滞后项对脆弱性有正向的作用,脆弱性的滞后项对影子银行有负向的作用,但抑制作用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对比国际组织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提出 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和促进金融稳定的相关建议。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提出全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影子银行的相关概念给予界定,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整理,提出研究思路和方法,指出文章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介绍影子银行相关理论,从宏观角度分析金融危机的经济与金融根源,引入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理论,然后从微观角度研究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理论, 最后介绍了与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为相关的金融监管理论。第三章概述影子银行体系在全球的发展历程,结合金融环境的变化、金融监管理念的转变,分析影子银行出现的原因。研究影子银行的规模、机构类型及在全球的分布状况,分析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影子银行的发展程度差异。重点研究美国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子银行的内在结构和业务流程。 第四章对中国影子的范围进行了界定,根据中国影子银行的业务类型和产品,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研究

注:本文是中国社科院重大调研课题《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状况研究》中期报告的摘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完成,引用请注明出处。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 2013年4月22日 一、总论 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相比,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发达国家影子银行具有以下五个特征:由非银行金融机构主导;以证券化活动为核心;具有较高的杠杆率;主要依赖批发手段融资;影子银行产品购买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而当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为:由商业银行主导;影子银行产品一般不涉及证券化,仅有少数银信合作产品具有证券化特征;杠杆率较低;主要依赖零售渠道融资;影子银行产品购买者以零售客户为主体。不过,中外影子银行也具有如下共同点:均具备期限转换与流动性转换功能;均流离于常规监管体系之外;均不享受存款保险公司保护与央行贴现窗口支持。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自2010年起迅速扩张,目前已具备相当规模。如果采用最窄口径,即认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只包括银行理财业务与信托公司,则2012年底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达到14.6万亿元(基于官方数据)或20.5万亿元(基于市场数据)。前者占到GDP的29%与银行业总资产的11%,后者占到GDP的40%与银行业总资产的16%。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兴起主要来自融资方、投资方以及投融资中介三方面的旺盛需求。从影子银行融资方来看,源自宏观调控方向转变背景下重点调控行业(房地产与地方投融资平台)与中小企业的旺盛融资需求;从影子银行产品投资方来看,源自金融抑制环境下居民部门的旺盛投资需求;从投融资中介来看,源自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来规避贷存比、资本充足率与贷款限额等监管指标的行为。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合理性。这一合理性主要体现在:第一,这是中国商业银行在金融抑制环境下自发实施的金融创新,既扩展了传统金融服务的边界,又缓解了金融抑制的程度,有助于提高储蓄投资转化能力与资源配置效率;第二,为各种类型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缓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宏观调控不确定性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冲击。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面临一系列潜在风险。主要风险包括:一是期限错配(资产期限结构长、负债期限结构短)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而流行的资金池—资产池理财业务进一步放大了这种风险;二是信用违约风险,即作为影子银行基础资产的各种债权的实际回报率难

《金融衍生工具入门》-影子银行发展分析 (2)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20.2) 《金融衍生工具入门》 主讲教师:曹华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5)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近10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与黄金价格变动分析 2.中美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比较 3.金融期权市场近年来的变化分析 4.国际金融危机对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影响分析 5.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对于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变化 6.影子银行发展分析 7.我国利率衍生品发展的空间分析 8.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影响分析 9.我国股指期货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 10.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11.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2.我国发展白糖期权市场对于白糖价格的影响 13.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现状分析 14.我国发展信用违约互换(CDS)的基础及前景 15.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及业务变化分析 16.我国影子银行理财产品的金融风险分析 17.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房地产信托基金的阻碍及解决办法 18.我国发展房地产信托基金的案例分析 19.中国各大自贸区离岸金融业务比较分析 20.远期外汇市场操作实例分析(以我国企业为例) 21.中国企业利用人民币远期外汇业务规避金融风险的实例分析 22.伦敦在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地位分析 23.影子银行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分析(选取某一案例) 24.雷曼倒闭的原因分析 25.索罗斯量子基金冲击某国市场的案例分析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影子银行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迅速,对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形成了新的挑战。本文就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调控工具以及政策传导机制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影子银行快速发展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引言 影子银行是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Mc-Culley于2007年首次提出,意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正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随后,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债券大王”Gross(2007)再次提及,“影子银行”从此名声大噪。一般意义上,影子银行是指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应地,影子银行体系就是由影子银行组成的非银行金融体系。美国财政部长盖纳特(2008)称其为“与商业银行体系相对的平行银行体系”。 21世纪以来,影子银行经历了膨胀式的发展,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一起成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参与主体。金融体系的高度繁荣与金融市场杠杆倍率大幅提高、交易规模天量增长和金融当局的“恶意忽视”(Krugman,2009)等息息相关。影子银行的发展壮大,使得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银行体系的作用不断下降而影子银行体系的重要性则日益提升。影子银行比传统银行增长更加快速,并游离于现有的监管体系之外。同时,也在“最后贷款人”的保护伞之外。2007年初现端倪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问题,直接引发了影子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缺陷的暴露,从而产生了流动性危机,并逐步蔓延演化成为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 二、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 大萧条之后,美国确立了分业经营的法律体系,但是,证券业务和非银行业务的长足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1970年以后的经济波动为金融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坍塌,为新进入的、较少受到管制的金融中介(主要是影子银行的前身)带来了发展机遇。商业银行、共同储蓄银行以及人寿保险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的份额持续下降,保险基金和共同基金占据的范围日益扩大。更重要的是,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抵押入股以及证券化的贷款迅速增加,商业票据、欧洲债券以及垃圾债券等也得到较快发展。 美国资本市场主导的金融市场体系的强化是在20世纪80—90年代,这一阶段的证券化热潮为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这个时期,金融部门最为重大的转变是证券化过程扩大,非市场化的资产转换为市场化的证券。住房抵押贷款以及以后的自助贷款和信用卡应收账款等,被证券化之后当作证券在二级市场上买卖。银行和存贷机构提供的系列服务,比如发行、服务、持有以及贷款分配,被分解给不同的金融机构。在这一分解的过程中,投资银行、货币市场基金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剑桥美国史,2008)。 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美国金融市场迅猛发展,同时产生了高度全球化的国际金融体系,影子银行体系不断膨胀壮大并且其重要性日益增长。出于应对金融市场的全球竞争和逃避金融监管的目的,不断的金融创新产生了许多新的金融市场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子市场,同时也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交易效率,促进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在全球化背景下,金融资源在全球进行配置,使得各主要金融市场的外延和各国的影子银行不断扩展。许多国家的产业之间的界线已经大大模糊,金融机构甚至企业已经成为多样化的金融混合物,从而造就了极度繁荣的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影子银行成为比传统银行更加强大的市场主体,影子银行体系在资产占比、金融交易规模和系统重要性等方面迅速提高,并取得了相当的优势。美国财长盖特纳(2008)任纽约联储主席时就指出,影子银行体系已经成为与传统银行体系平行的金融系统,其规模和影响力非常巨大。比如,摩

影子银行的发展与创新监管方法

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问题摘要:影子银行体系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在金融危机后受到各国监管部门的广泛重视。普遍认为,影子银行是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子银行的问题,不仅存在与美国,也存在于中国。近年来,随着银根缩紧,金融创新的步伐加快,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又有了抬头的趋势。本文将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的特点,探讨在中国的影子银行监管问题。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带来了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的金融创新,由此也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影子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稳定的一个新威胁。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在阐述影子银行系统的基本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和风险,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影子银行体系次贷危机金融监管 一、影子银行体系概述 1、什么是影子银行 所谓“影子银行”,目前并未有一个明析的定义,但一般是指那些有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行为。影子银行系统(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平行,除了吸收存款外,“影子银行”经营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它包括投资

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 SIV) 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机构通常从事放款,也接受抵押,是通过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的金融机构。 2、影子银行的特点 影子银行体系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影子银行基本不爱监管或受到的监管很少。这是影子银行最大的特点,由于影子银行都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他们不需要受到类似银行的严格监管,其经营活动不公开、不透明,相对比较隐秘;其经营背后也没有类似传统银行拥有的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等保护机制,这使得其潜在经营风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同时,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场外柜台交易市场进行,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其次,高杠杆性。由于影子银行没有强制的法定准备金规定,所以其资本运作的杠杆率很高,用少量资金即可带动较大规模的资本,从而放大了运作的风险。再次,表外性。由于自身缺乏渠道能力,影子银行需要与传统银行进行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多方“共赢”。比如,商业银行可以深度参与投资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和结构化投资,但这些业务都游离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之外,给商业银行的监管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二、影子银行在中国 影子银行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但是,其在中国的深度和表现 形式与美国的影子银行问题既存在相似的地方,也存在着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的运作模式和杠杆率差异

影子银行的发展和作用

影子银行的发展和作用 (1)2001年以前:在我国,影子银行最初一直以“地下钱庄”和民间借贷的形式存在于民间。这种早期的借贷活动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没有合法的从事金融活动的身份和地位,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影子银行体系。 (2)2001年-2004年缓慢发展阶段:传统金融体系逐渐完善,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层次机构体系。股票债券等直接金融资产占比上升,改变了企业市场资金来源完全依靠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单一局面。我国经济的金融化程度日益提高。在这一阶段,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缓慢发展,主要形式为民间融资体系,包括小贷公司、典当行等(3)2005年-2008年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资产证券化,真正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诞生了。2005年-2008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迅速扩大。另外,这一阶段,我国社会融资总规模不断增加,但是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所占比重却逐渐下降。 综上所述,在这一阶段,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快速发展,形式更加丰富,主要有银行理财产品、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 (4)2009年-2010年暂时停滞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影子银行的总规模呈回落状态。首先,由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投资者的风险理财意识开始觉醒并回归理性,更加谨慎。其次,监管者加强了对影子银行中相应产品的监管。 (5)2011年-2012年恢复发展阶段:2011我国采取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的放贷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银行绕开放贷规模的限制,通过开发银信理财产品等方式变相放贷,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发展起来,非金融机构类的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再加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它们为了获得资金,纷纷向民间非正规的金融机构借贷,导致民间资本类的影子银行迅速发展。 (6)2013至今减速发展阶段:2013年6月的“钱荒”是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分水岭。在流动性供给下降的背景下,政府试图通过“不救市”向商业银行施压,试图敦促部分过去在影子银行业务上狂飙突进、风险资产比重过高的商业银行纠正其过度的风险追逐行为。由此可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速度将会下降,潜在风险可能逐渐浮出水面,影子银行业务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

最新论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对经济的影响

论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对经济的影响 1.我国影子银行的含义与分类 1.1 我国影子银行的含义。 早在20 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就出现了影子银行的萌芽,2 0 07 年美国第一次提出影子银行,并得到了全球的广泛认可。影子银行不是传统的商业银行,但是却有着与商业银行类似的职能。目前各界对于影子银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准确定义。由于我国的影子银行起步较晚, 发展水平较低,使得我国影子银行的定义与外国影子银行的定义有所不同。我国的影子银行是在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进行定义的。我国的影子银行是指具有和传统商业银行相类似的核心业务, 且处于传统银行业务以外的, 受到金融监管较少的金融机构或者金融业务。 1.2 我国影子银行的分类。 我国的影子银行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传统商业银行内部存在的影子银行业务, 主要包括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委托贷款业务和票据相关业务。第二类是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 比如金融租赁公司、担保公司和信托公司。第三类是民间的影子银行业务, 具体包括民间借贷、ZP P 业务和小额信贷等。 2.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 我国的金融结构导致了我国具有特色的影子银行的产生。我国经济的转型势必要求配套的金融结构的转变,但是我国对金融结构的改革远远落后于对经济体制的改革,这就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银行体系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数量逐步增加,同时我国非银行类的

金融机构也快速发展,这就使得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十分激烈。面对激烈的竞争,各家银行纷纷进行业务创新。银行开始推行理财产品、委托贷款业务和票据相关业务等,银行的业务创新使银行体系内部产生了影子银行。 第二, 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迅速增多,金融需求迅速扩张,对金融结构从质量和数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的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主,严格的准入制度更导致金融市场无法得到发展。银行严格的信审制度致使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这样我国资金的供给与需求不均衡给影子银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三,为了应对激励的行业竞争一些金融机构开始逐步向混业经营的方向发展,而我国的金融监督体制依旧采取分业监管的形式。这就造成一部分业务受到多重监管,而另一部分业务没有机构进行监管。不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为影子银行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3.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也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影子银行尚没有形成系统、整体的体系, 也缺少高度证券化的金融产品。我国的小额信贷公司、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机构或多或少的存在影子银行业务。我国具体的影子银行业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委托货款。 委托人将合法的资金委托给银行等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将资金发放出去, 监督贷款人的使用并帮助委托人收回资金的贷款业务即委托贷款。因为企业之间的借贷是不被我国的法律所允许的,为了让企业可以自主地调节资金的余缺,政府允许企业通过银行等第三方金融机构来进行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风险分析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状况与风险研究 目录 一、前言 ...................................................................................................................... - 1 - 二、影子银行的涵义及其形式 .................................................................................. - 1 - (一)影子银行的涵义 ...................................................................................... - 1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 ...................................................................... - 2 - 三、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 - 3 - 四、影子银行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 - 4 - (一)引起中国实体经济“空心化” ................................................................ - 4 -(二)影响经济转型 .......................................................................................... - 5 -(三)形成多角信用风险 .................................................................................. - 5 -五、中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 .................................................................................. - 5 - (一)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 - 5 -(二)资金投向风险 .......................................................................................... - 5 -(三)最终投资者风险 ...................................................................................... - 6 -(四)监管风险 .................................................................................................. - 6 -(五)政策风险 .................................................................................................. - 6 -(六)市场价格风险 .......................................................................................... - 6 -六、影子银行风险的化解对策 .................................................................................. - 7 - (一)明确界定“影子银行” ............................................................................ - 7 -(二)进行宽严相济的监管 .............................................................................. - 7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 7 -(四)实现利率市场化 ...................................................................................... - 8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 ...................................................................................... - 8 -(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 - 8 -(七)增加国债发行规模 ................................................................................ - 9 -七、结语 ...................................................................................................................... - 9 -参考文献 ...................................................................................................................... - 10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