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统编版 高一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一单元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

人教统编版 高一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一单元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

人教统编版 高一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一单元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
人教统编版 高一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一单元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材分析】

教材侧重文明的产生过程及文明古国的情况,主干知识明确,条理清晰,没有对具体知识详尽讲解,需要学生结合初中所学和教材,梳理知识结构。教师结合教材适当展开分析。

【学习目标】

1、认识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并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2、掌握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3、能够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树立高远的世界眼光。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人类三次分工、古代主要文明政治制度及文化成就。

2、难点: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不同。

【思维导图】

【学习线索】

【知识梳理】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农耕与畜牧

(1)产生

原始社会时期,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和中国等地先后培育出水稻、粟和大豆;中南美洲培育出甘薯、玉米等农作物。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牛等动物。

(2)发展

农耕和畜牧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2、国家的产生

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率提高,人类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和剥削产生,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人类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奴隶制是人类社会第一种剥削和压追形式。

3、文字的产生

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的产生,促使专门从事管理和文化创造的工作者出现。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

1、西亚两河流域

⑴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始向文明过渡。

⑵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⑷文化成就: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洪水和方舟传说、发明60进位制。

2、埃及的尼罗河流域

⑴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⑵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

⑶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⑷文化:象形文字、太阳历、能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纸莎草

3、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⑴古代印度文明最初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⑵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⑶公元前6—前4世纪,北印度产生了多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影响最大的是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冲击了种姓制度。

4、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

⑴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兴起,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

⑵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斯巴达是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

⑶古希腊文化:神话、悲剧、喜剧,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⑷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而且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5)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局限性

局限性: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侨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问题探究】古代希腊文明的特点和成因

史料一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全球通史》

(1)根据史料一,说明希腊的地理特征及对政治体制、经济类型造成的影响。

【提示】特征:山地、岛屿众多,且不少地区彼此隔绝。影响:政治上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疆域广阔的中央集权国家;经济上农耕经济不发达。

史料二公元前8世纪初,由于人口密度的增大,渴望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到海上去当海盗、商人或殖民者。……这种贸易使希腊本国的经济急速发展,农业生产迅速商品化。

——《全球通史》

(2)根据史料二,分析古希腊的海外殖民活动对希腊经济产生的影响。

【提示】有利于希腊农业商品化和海外贸易迅速发展。

史料三特有的地理条件催生了古希腊“特有的政治文明”,使古希腊在上古时期的天空中划下了一道“亮丽的光彩”,进而撒下了现代文明的种子。

——《古希腊社会契约文化探源》

(3)史料三中“特有的政治文明”指什么?“亮丽的光彩”指什么?

【提示】“特有的政治文明”:城邦制政体。“亮丽的光彩”:民主制。

【习题巩固】

1.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实现第一次生产力飞跃。这主要得益于 ( )

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B.大河流域的水资源

C.铁器农具的出现

D.国家的正式形成

2.人类社会发展建立了合理规则,彻底脱离了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兽性,文明才在真正意义上产生。下列

不属于人类文明诞生标志的是( )

A.私有制的出现

B.国家的形成

C.文字的出现

D.阶级的产生

3.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下列承载着古埃及文明历史的文字是( )

4.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又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是

( )

A.《吉尔伽美什》

B.《汉谟拉比法典》

C.太阳历

D.希腊神话

5.“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 由其双臂造成刹帝制, 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

罗。”材料表明古代印度( )

A.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C.社会普遍信奉佛教

D.已形成中央集权制度

6.古中国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的地缘共同点是( )

A.大河文明

B.海洋文明

C.森林文明

D.高原文明

参考答案:AADBBA

高一人民版必修一历史教学计划

高一人民版必修一历史教 学计划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标准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改革,在教学中我们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我们的教学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对我们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适应新课程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教材分析 历史必修一呈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本书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1)中国和外国政治制度及发展特点;(2)重大的政治事件;(3)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重要政治人物;(4)重要的历史现象。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内容,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上出现的重大政治斗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还能更清醒的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政治特点及未来走向。 三、学生现状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历史教学工作。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的建立: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②“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③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夏商的政治制度: 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秦朝统一的背景: ①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②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改变了大国的均势。③人民经受长期的分裂和混战,渴望统一。④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2、统一的条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具备了统一的力量 3、统一的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二、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①内容: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右在皇帝)由皇帝控制。

(完整版)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提纲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农业政策 (1)重农抑商 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 ②评价 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抑制土地兼并 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 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 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①时间:明清时期

②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 ③评价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②表现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近代企业的诞生(洋务运动) c、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19c60、70d)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③发展历程(见以前的讲义) ④特点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b、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c、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⑤阻碍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⑥启示:a、实业救国的道路行不通b、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过渡时期(1949—1956, 发展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并举) ①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②三大改造(1953—1956) a、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制——公有制 b、意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正式进入社会主义; ③一五计划(1953—1957):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①中共八大1956: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 ②八大二次会议1958: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③大跃进1958: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⑤八字方针1961 a、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引起严重的经济困难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一.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

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三.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一、夏商社会的政治制度 1.基础知识: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其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的政治制度如何? 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地方封侯、伯,他们要定期向商王纳贡, 并奉命征伐。 二、商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1、商王的权利是有限的; 2、附属国的自主权相对大; 3、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高于皇权,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定义:又称封邦建国。 ②目的:巩固统治 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④内容:一方面,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另一方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⑤影响: 积极: 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 C.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D.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⑥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 A.原因: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B.表现;a.楚王问鼎; b.诸侯争霸。 2.宗法制 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

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 小儿子。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④内容:1、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的制度; 2、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⑤作用:1、宗法制度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⑥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宗法制史分封制的基础。 3、礼乐制度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实行了宗法制,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定了礼乐制度。(表示等级制度的规定,即周礼。九鼎)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商的政治制度中央、地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定义 2、宗法制定义 目的目的 对象核心 内容内容 影响作用 破坏分封与宗法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一、条约内容的记忆 《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关税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地及居住权 《望厦条约》:南及附中割赔外所有特权+兵巡+医院教堂中美 《黄埔条约》:望厦所有特权+自由传教+修坟清护中法 《天津条约》:驻10舰外入内赔 《北京条约》:承开天津,九龙华工赔 《中法新约》:法殖越南+中越开埠+攫取路权+法国撤军 《马关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建厂 《辛丑条约》:赔款、划界、拆准、惩禁、改、修 危害:逐条导出(举例如下) 割地: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是列强的勒索,清政府转嫁给人民,生活贫苦。 通商:便于列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是否深入内地? 二、关于背景原因及影响功绩 鸦战背景:战前中国:官场中,军队里,财政上,经济上,文化上。 战前世界:①英国率先,②其他国也,③需原料产地。 鸦片战争:根:工业革命的英国迫切中国大门 直:中国的禁烟运动 战败原因: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 影响:三大变化:性质+ 矛盾+ 任务 第二鸦战:根:进一步打开,,(到了19C5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直:修约要求被拒绝 导:亚罗号,马神甫 影响:政治上:丧失领土和主权+ 中外公开勾结 经济上:东南沿海---沿海各地---内地 太平起因:①阶级矛盾激化②外侵③自然灾害(两广地区) 天京变乱: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影响:元气大伤+ 国中无人朝中无将+ 清军建营。太平败因:主观(农阶局限+战略失误)客观(中外反动) 太平功绩:①加速了②反封反侵略③与以往农运比 ④资本主义方案⑤世界意义 甲午背景:①大陆政策②国际关系③朝鲜东学党④清寄希望于调停戊戍背景:①甲午后民族危机(对自然经济)②民资发展(放松民间建厂)义团原因:民族危机+山东地区洋教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 农民局限+ 扶清灭洋局限 新思潮萌发原因:①两危机使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 ②鸦片战争使爱国知识分子惊醒 洋务派/顽固派洋务人物及工厂 洋务运动:A前期求强:师夷长技以制夷B后期求富:“求富” 破产原因:列强不希望//// 顽固派//// 缺领导核心//// 不变封建制度资本主义产生原因:自身孕育// 外侵 时间:19C六七十年代,上海,广东,天津。 资产阶级的特点点:两面性,对内对外都 无产阶级产生:19C四五十年代,外商企业。近代企业外人先 无产阶级特点:共同优点+①三重压迫②与农民③集中程度高 第二部分 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口号三民主义 革命派保皇派论战:内容,意义, 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 武汉成为摇篮原因:①该区资本发展②帝国侵略严重 ③党人活动//////////湖北军政府。 严守中立南北议和:帝国主义的干涉企图和扶植袁世凯“南北议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性质意义) 《告各友邦书》。袁世凯篡革命果实:孙中山对袁妥协//宣统退位//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政府迁北京。 辛亥革命历史功绩:①反封②反帝③资本主义④界意义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

2013---2014学年期中考试卷2013.11.08.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 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 3. 中国封建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史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相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 B.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为路、州、县 C.明朝废丞相制度 D.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4.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 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5. “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 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6. 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 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 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 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 7. 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 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是()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8.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 放”。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 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曰,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 的历史)曰:“周亡矣。”周太史伯阳认为“周亡矣”的主要理由是幽王破坏了() A.王位世袭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 D.宗法制 10. 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 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11. 下列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或机构)不包括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都察院 D.参知政事 12. 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13. 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C.笼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14. 元朝建立的行省中不包括 A.辽阳行省 B.云南行省 C.江浙行省 D.福建行省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 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16.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 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17. 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8. 据统计: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9.2%,不久上 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 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 C.苏伊士运河开通,欧美与上海的距离缩短 D.列强在上海成立了“工部局”投资力度加大 19. 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 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lO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 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21.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为求得“中国之自由解放,集余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 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的这种认识出现在下面哪一时期?() A、决定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时 B、1894创立兴中会时 C、1905年组织同盟会时 D、1911年武昌起义时 22. 五四运动区别于辛亥革命之处有() ①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②主力军发生重要变化③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反封建的成果更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23. 1934年10月,中央工农红军开始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目的是() A、北上抗日 B、将革命推向全国 C、保存革命力量,实现战略转移 D、实现中国革命重心的转移

高一历史必修一1-5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原始社会后期禹沿用禅让制,但他的儿子夏启夺得王位,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夏商时期的统治: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充满神秘色彩(王权神化) 3.分封制 ⑴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⑵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见觐职的义务 ⑶特点: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⑷初期结果: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⑸后期结果: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4.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⑴概念: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⑵核心内容与特点:王位由嫡长子(皇后的大儿子)继承 ⑶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①皇权至上(核心) ②皇权世袭 ③皇位独尊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三公: ①丞相:协助皇帝负责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检查百官 ③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三公九卿”的作用:①互相配合,彼此牵制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地方制度 秦朝实行郡县制 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积极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②有利于维护和加强国家的统一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1、简述唐代、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1)唐代商业: ①条件:政治上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 ②城市: A.布局: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民居隔开(市坊分开);商业交易受到官府严格控制 B.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 ③商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2)宋代商业: ①货币: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城市: A.布局: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B.功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2、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3 (1)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及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民主思潮的推动) (3)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推动 4、简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特点、实质和影响。 (1)背景: 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②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2)主要措施:

①金融方面:整顿财政金融 ②工业方面:调整工业生产 ③农业方面:调节农业生产 ④社会福利方面: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影响: ①对美国:A.经济上: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恢复 B.政治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②对世界: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5、简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意义。 (1)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说明战后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过程、体现的趋势、特点及意义。 (1)原因:①共同的文化传统; ②近代不断的战争使人们渴望欧洲统一; ③二战使西欧丧失世界中心地位,成为冷战主战场。 (2)过程: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1951年成立 ②欧共体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③欧洲联盟:1992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正式成立。 (3)体现的经济发展趋势: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4)特点:结成政治经济联盟;统一货币。 (5)意义:①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 ②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③使欧洲成为当今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7、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因素及对全球化的认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1)过程:①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②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使得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因素:①科技进步,为全球化提供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②交通和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 ③两极格局结束,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④市场经济体制被广泛接受; ⑤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推动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2)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1)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 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参与决策相、卿士,地方:侯、伯 2、西周的分封制: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与权利:影响: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结果: 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不可僭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 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 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5课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 1、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梭伦改革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2、特征: 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习惯法,成文法(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①对罗马而言:②对世界而言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光荣革命:1688年○2《权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 地位○3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入民主、树立模式;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联邦制原则: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 “分权”与“制衡”、民主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2、“1787年宪法”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步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促进了美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革命得以完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专题一

必修一知识点专题一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 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 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西周---嫡长子继承制; 2.分封制,宗法制: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 3、分封制 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扩大周的疆域。 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 A、王族(姬姓贵族); B、功臣; C、先代贵族等; 齐、鲁、燕、卫、宋、晋 权利和义务:受封者权利——世袭的统治权 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 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 B 弊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4、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核心内容和显著特征:嫡长子继承制。 其他: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形成周天子---诸候---卿大夫---士,由宗法决定的严密等级。影响: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 C、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如孝道,宗亲观念的形成(家谱、祭祖) 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主要依据和血缘纽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六王毕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东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 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设九原郡 统一岭南地区,修灵渠(最初服务于军事)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南海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 “西南夷”,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皇帝制度 秦始皇确定皇帝称号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1、简述唐代、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1)唐代商业: ①条件:政治上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 ②城市: A.布局: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民居隔开(市坊分开);商业交易受到官府严格控制 B.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 ③商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2)宋代商业: ①货币: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城市: A.布局: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B.功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2、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3 (1)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及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民主思潮的推动) (3)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推动 4、简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特点、实质和影响。 (1)背景: 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②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2)主要措施: ①金融方面:整顿财政金融 ②工业方面:调整工业生产 ③农业方面:调节农业生产 ④社会福利方面: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影响: ①对美国:A.经济上: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恢复 B.政治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②对世界: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5、简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意义。 (1)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说明战后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过程、体现的趋势、特点及意义。 (1)原因:①共同的文化传统; ②近代不断的战争使人们渴望欧洲统一; ③二战使西欧丧失世界中心地位,成为冷战主战场。 (2)过程: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1951年成立 ②欧共体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③欧洲联盟:1992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正式成立。 (3)体现的经济发展趋势: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4)特点:结成政治经济联盟;统一货币。 (5)意义:①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 ②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③使欧洲成为当今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7、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因素及对全球化的认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1)过程:①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②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使得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因素:①科技进步,为全球化提供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②交通和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 ③两极格局结束,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④市场经济体制被广泛接受; ⑤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推动作用。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笔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