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乌有先生历险记(涵盖高中大部分文言文知识点)

乌有先生历险记(涵盖高中大部分文言文知识点)

乌有先生历险记(涵盖高中大部分文言文知识点)
乌有先生历险记(涵盖高中大部分文言文知识点)

乌有先生历险记

(高中文言总复习趣味训练)

编者按:《乌有先生历险记》系由河北省邢台市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仿古自编。故事中信息量极大,大家在中学阶段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及能力训练之要点,文中隐含逾半(见文后的“说明”)。认真读此文并按“说明”的要求进行训练,会有颇佳的效果。

【原文】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唯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以充小吏。?公素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因亲赴中山访焉。

二叟相见大悦。先生曰:?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然敝庐颇蓄薄酿,每朔望则自酌,今者故人来,盍共饮诸??于是相与酣饮,意快甚,不觉以酩酊矣。薄莫,先生酒释,而公犹僵卧,气息惙然,呼之不省,大惊,延邻医脉之。医曰:?殆矣!微司命,孰能生之?愚无所用其计矣。?先生靡计不施,迄无效,益恐,与老妻计曰:?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雅闻百里外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医术,人咸以今之仓、鹊称之。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唯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老妻曰:?虽然,终当有以活之。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窃为君不取也,夫败义以负友,君子之所耻,孰若冒死以救之??先生然之,曰:?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遂属老妻护公,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时六月晦,手信而指弗见,窥步难行,至中夜,道未及半,未几密云蔽空,雷电交加。先生欲投村落辟焉,叩门而人皆弗之内,方踌躇间,雨暴至。旋忆及曩昔尝过此,村外有一兰若。遂借电光见得之,入其门,观其陛,见殿扉虚掩,有小隙,将入。倏忽迅雷大作,电光烨烨,洞烛殿堂,见一缢妇县梁柱间,被发诎颈,状甚惨。先生卒惊,还走宇下,心犹悸焉。俄见寺门大辟,一女鬼跃掷而入,惊雷破壁,电闪不绝。先生自念:得无缢妇为之与?于电光下孰视之,则女鬼满面血污,抱一死婴,且顾且号,若有奇冤而无所诉者,先生冯驴状,屏息不敢少动。已而,驴惊鸣,女鬼觉之,怒目先生,欲进复却者三,先生胆素壮,自思:人言遇鬼则死,死亦不过为鬼耳,何惧为?遂执策厉声曰:?女鬼邪?抑人邪??女鬼凄然长啸,森然欲搏之,先生毛发上指,急击之以策,中鬼首,立仆。乃引驴奔寺外,疾驰而去。

质明始霁,罢甚,然念及亡是公存亡莫卜,欲蚤至山中,不敢息。逾午,始入山,山口有茅店,询之,知长者居山之阴,而连山纵横,略无阙处,遂以驴寄逆旅主人而徒焉。山行十里许,忽闻山林中一声呼哨,斯须而强人列阵阻于前。为首者庞然修伟,黑面多须。从者无虑数十骑,而步者百余继其后,皆披甲执兵。其一吼曰:?大王在,胡不跪!?先生趋避不及,遂就擒。为首者下马坐巨

石上,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汝来前,孤,山主也。据山称雄,尔来十余载矣,官军不敢犯孤境。若何物狂夫,擅失吾寨,其欲血孤刀乎??先生蛇行匍匐以进,跽而泣曰:?请诉之,愿大王垂听。小人中山布衣也,友人病危,吾不忍坐视其死,入山诣子虚长者,以延友人之命,仓皇不能择路,是以误入大寨,罪当死。身死固不足惜,特以不能延医活友为恨耳,唯大王哀之。?言已,涕如雨下。为首者曰:?然则,君义士也。?顾谓徒属曰:?杀义士,不祥莫大焉。释之,以成其志,且劝好义者!?又谓先生曰:?吾等虽啸聚山林,非草寇之比,君勿惧。子虚长者,仁人也,居山之阴,君须跻山之颠而北下,始得至其家。速诣之,以救乃友;然长者每采药千山万壑间,吾辈亦鲜遇之,虞君不得见耳。?先生再拜致谢而后去。

进,山益深,失路。先生缘鸟道,披荆棘,援藤葛,履流石,涉溪涧,越绝壁,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力竭而未克上。忽见虎迹,大如升,少间闻巨啸,回山响震,林泉战栗。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先生自分必死,叹曰:?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

方瞑目俟死,闻虎惨叫,怪而视之,见一矢已贯于喉矣。寻见一长者挟弓立崖上,衣短褐,著草履,不冠不袜,须眉悉白,颜色如丹,俨然类仙人。先生趋而前,拜谒长者,不敢慢,长者谒曰:?若何为者也?奚自?何所之??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以来。长者笑曰:?子虚者,吾之氏也。寒舍在迩,不可不入。?遂引至其家,杀鸡为黍以食之。先生请曰:?事迫矣,乞长者速往,冀有万一之望。否者,时不逮矣。?长者询曰:?病者孰与君少长??曰:?长仆四岁。?又问病状,曰:?毋庸忧!旦日,吾当与君具往。?先生言路险,恐迟滞时日。长者曰:?后山有坦途,抵中山,第半日耳。?

侵晨,遂携药囊乘健驴与先生同行。无何,至山口,先生取己驴与长者并驱而循大道。涂经乡所入兰若,先生因述遇鬼事,指示曰:?此寺,吾之所遇鬼也,予当死之矣。?长者笑曰:?嘻,先生不亦惑乎!鬼神者,心之幻景耳,安能受人祸!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适寺旁有田父五六人,辍耕坐陇上,长者偕先生就而问焉,并述向之所见。田父掩口胡卢而笑,曰:?君误矣!彼缢妇者,吾村王氏妾也,不为恶姑、嫡妇所容而自经焉。子所见女鬼者,吾村李氏妇也。家素贫,今岁饥,赋敛又重,衣食不给,夫新丧,其子昨日又夭矣。妇抢呼欲绝,悲极而入邪魔,夜半病作,发其子之坟取尸以归。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君无问,何由知其乃先生为也??言已,皆大笑。

及反,亡是公犹未醒。长者诊之,曰:?是非疾也,困于酒耳。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饮之,故无异;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杯杓也??取针刺血数处,又然艾炙之。须臾。公觉,谢曰:?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长者曰:?公本无疾,老朽何功之有??先生以金帛奉长者,辞不受,曰:?吾家世业医,止济世活人耳,何以金帛为?余岂好货贡哉??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复留兼旬而后别,唯不敢纵饮矣。

【说明】

一、全篇计包括:

1、人称词23个;

2、时间词36个;

3、古今字、假借字66个;

4、常用文言虚词46个;

5、应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不包括1、2、3项内容)200多个;

6、固定结构、特殊句式30个;

7、词性活用现象近30例;

8、初、高中文言教材中的语句多处。

二、这一份检测题作为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总检查,可以让学生课外完成,也可以在课内限时完成。如是课内限时,以一个半小时左右为宜,具体可视班级情况酌定。

三、评分:凡1至7能找对60%的,及格;80%的,良;90%以上为优。

【训练题】

一、画出下列句子中表示人称的词语,并在后面的括号里作简明译释。

1.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 )

2.卿言甚副吾意( )

3.愚无所用其技矣( )

4.女鬼邪,抑人邪( )

5.大王在,胡不跪( )

6.官军不敢犯孤境( )

7.尔何物狂夫( )

8.小人中山布衣也( ) 9.君义士也( )

10.吾辈亦鲜遇之( )

11.予当死之矣( )

12.子所见女鬼者( )

13.若习饮之,故无异( )

14.老朽何功之有( )

15.余岂好货贾哉( )

二、指出下列句子里的通假字,并在括号里写出和它相通的字。

1.海阳亡是公,高士也( )

2.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 )

3.二叟相见大说( )

4.然敝庐颇畜薄酿( )

5.今者故人来,盖共饮诸( )

6.翼日,先生复要公饮( )

7.不觉以酩酊醉矣( )

8.薄莫,先生酒解( )

9.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 )

10.遂属老妻护公( )

11.手信而指弗见,窥步难行( )

12.先生欲投村落辟焉,而人皆弗之内( )

13.则见一缢妇县梁柱间,被发诎颈( )

14.先生卒惊,还走宇下( )

15.得无缢妇为之与( )

16.于电光下孰视之( )

17.若有奇冤而无所者( )

18.先生冯驴伏( )

19.质明始霁,罢甚( ) 20.欲蚤至山中,不敢息( )

21.而连山纵横,略无阙处( )

22.斯须而强人列陈阻于前( )

23.案剑目,声如乳虎( )

24.君须跻山之颠而北下( )

25.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 )

26.先生趣而前( )

27.不者,时不逮矣( )

28.涂经乡所入兰若( )

29.鬼神者,心之幻景耳,安能受人祸

30.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 )

31.辍耕坐陇上( )

32.及反,亡是公犹未醒( )

33.又然艾灸之( )

34.不索直而去( )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性活用现象,并作简要解释。

1.不欲与俗人齿( )

2.人以达士目之( )

3.公素善先生( )

4.延邻医脉之( )

5.微司命,孰能生之( )

6.则庶几白骨可肉矣( )

7.先生然之( )

8.苟能活之,何爱此身( )

9.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 10.洞烛殿堂( )

11.其欲血孤刀乎( )

12.履流石,涉溪涧( )

13.衣短褐,著草履,不冠不袜( )

14.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从来( )

15.杀鸡为黍以食之( )

16.予当死之矣( )

17.吾家世业医( )

四、用现代汉语译释下列句子里的固定结构。

1.虽然,终当有以活之( )

2.孰若冒死以救之( )

3.从者无虑数十骑( )

4.然则,君义士也( )

5.病者孰与君少长( )

6.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从来( )

五、用曲线画出下列句中的文言特殊句法结构,并译成现代汉语。

1.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

2.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

3.死亦不过为鬼耳,何惧为?

4.先生不亦惑乎?

5.此寺,吾之所遇鬼也。

6.老朽何功之有?

7.何以金帛为?

8.若何为者也?奚自?

9.得无缢妇为之与?

10.无乃不可乎!

11.家无可遣者,奈之何!

12.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

13.朝廷数授以官,不拜。

14.是非疾也,困于酒耳。

六、下列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表时间词语,请注明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词语。

1.期年( )

2.朔( )

3.望( )

4.晦( )

5.今者( )

6.中夜( )

7.夜阑( )

8.翼日( )

9.薄莫( )

10.未几( )

11.曩昔( )

12.旋( )

13.俄( )

14.已而( ) 15.质明( )

16.逾午( )

17.斯须( )

18.尔来( )

19.少顷( )

20.寻( )

21.旦日( )

22.侵晨( )

23.无何( )

24.须臾( )

25.兼旬( )

七、简释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的词。

1.年且七十且顾且号且劝好义者

2.朝廷数授以官者无虑数十骑

3.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

4.疾驰而去公本无疾

5.屏息不敢少动欲蚤至山中,不敢息

6.延邻医脉之以延友人之命

7.先生自为必死若何为者也得无缢妇为之与

8.惟读书是务惟大王哀之

9.先生欲投村落辟焉俄见寺门大辟

10.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拜谒长者,不敢慢

11.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速诣之,以救乃友乃引驴奔寺外何由知其乃先生为也

12.愚无所用其技矣其一吼曰:?大王在,胡不跪!?释之,以成其志其欲血孤刀乎

13.若习饮之,故无异惟大王哀之苟能活之,何爱此身何所之

八、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有几种不同解释,请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后面的括号内。

1.毁誉不存乎心( ) ①毁灭②破坏③烧毁④诽谤

2.海阳亡是公,高士也( ) ①南面②北面③太阳④日光

3.询之,知长者居山之阴( ) ①南面②北面③不见日光的地方④偏僻冷落处

4.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 ) ①卑鄙②粗俗③对自己的谦称④边远地方

5.脱有祸,固当不辞也( ) ①倘若②脱离③摆脱④脱逃

6.拜谒长者,不敢慢( ) ①缓慢②懈怠③态度冷淡,没有礼貌④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7.余岂好货贾哉( ) ①货物②货品③钱财④奇货

8.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 ) ①遗留②丢失③赠给④剩下

9.释之,以成其志,且劝好义者( ) ①规劝②劝解③劝导④勉励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本文第四自然段中由?山行十里许?至?且劝好义者?一段文字。

【原文+注释】

1 乌有先生(虚拟人名,乌有,即?没有?。本文中的?乌有先生?、?亡是公?和?子虚长者?都是虚拟人名,取其虚构之义)者,中山布衣(百姓:黔首、黎民)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年且(①将近,将要)②尚且③再说,那么④表并列,又七十,艺(种植)桑麻五谷以(介词,把)

为(动词,作为)生,不欲与俗人齿,(①并列)②年龄: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毁誉(诋毁和称赞)不存乎(介词,相当于?于?,在)心,人以达士(通达事理的人)目(n作v,看待)之。海阳(?北面?,山南水北称?阳?,山北水南称?阴?,?海?是水)亡是公(虚拟人名,?亡?通?无?;?是?,代词,这个),高士(品德高尚的人)也,年七十有(通?又?)三矣,唯读书是务(用?唯…是…?宾语前臵,相当于?唯务读书?;务,动词,致力于)。朝廷数(①屡次,

多次)②列举罪状授以官(介宾短语后臵,相当于?以官授之?),不拜①授予官职(②就职),曰:

?边鄙(①边远小镇、边境,彭端叔《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②轻视野人,不足以充(担任)

小吏。?公素(一向,向来)善(a作v,?与…友善,交好)先生,而相违(xiāng①互指)②偏指

xiàng①面相②观察③辅助期年(一整年,读jī)未之见已(宾语前臵,?未见之?),因(①于是)

②趁机③通过④根据⑤机会⑥接着⑦沿袭:因遗策亲赴中山访焉(①代词)②哪里③怎么④…的样

子。

2 二叟相见大说(通?悦?,高兴)。先生曰:?公自遐(远)方来,仆(谦称我)无以为敬(没有用来……的;敬,v表达敬意),然(表转折,但是)敝庐(表谦虚,?寒舍?)颇(略微)蓄(储备)薄酿,每朔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辄(①就)②总是自酌,今者故人来,盍(兼词,兼疑问代词‘何’和否定副词‘不’,为什么不)共饮诸(兼词,之乎,可译为‘它呢’)??于是相与(一起)酣(畅快)饮,夜阑(天快亮了,?阑?,将尽)而(转折连词)兴未尽也。翌日(第二天。?翌年?指第二年,相当于文言中?明年?),先生复要(通?邀?,邀请)公饮,把酒论(评说)古今治乱(安定与动乱)事,意快甚,不觉已(通?已?已经)酩酊醉矣。薄莫(傍晚。?薄?,迫近;?莫?通?暮?,晚上),先生酒释,而(转折连词)公犹(还)僵卧,气息惙然(气息微弱的样子,惙,chuò),呼之不省,大惊,延(①延请)②延续邻医脉之(为动,为…把脉)。医曰:?殆矣!殆:(①危险)②

大概③疑惑④几乎微(如果没有)司命(古人称冥间掌管人生死大权的神),孰能生(使…活)之?在下无所(没有……的)不用其技矣。?先生靡(没有)计不施(用),迄(最终)无效,益(更加)

恐。先生与老妻计(商量)曰:?故人过(①拜访)②错误③超过我而死焉(兼词?于此?),无乃不可乎(恐怕[莫非]…吧,邪、耶、与、欤)!雅(向来)闻百里外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从事)医术,人咸(都)以(介词,用)今之扁鹊称之。诚(①如果)②的确能速(请,招致)之来,则庶几(几乎,差不多)白骨可肉矣(n作v,长肉)。唯(只是)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对…怎么办)?老妻曰:?虽然(即使),终当(一定)有以活之(有用来…的[办法];使…活)。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通?背?,违背)义尔(①通?耳?)②你的③这样,窃(谦词,私下)为君不取(认为您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也。夫(句首语气词)败义(损害道义)以负(辜负,对不起)友,君子之所耻(感到耻辱)。负:①背②辜负,对不起③覆盖④凭借⑤违背⑥承担孰若(哪里比得上)(孰与:和…比,哪一个更…)冒死以救之??先生然之(认为…是对的),然:①认为…是对的②这样③但是④…的样子⑤通?燃?曰:?卿言甚副(符合。名副其实)吾意,苟(如果(诚、苟、脱))能活之,何爱(吝惜)此身?脱(如果)有祸,固(①本来)②的确当不辞也。?遂属(①通?嘱?,吩咐)②劝人饮酒③连接④类⑤吾属(若属)老妻护公,而躬自(亲自)策(n作v,用鞭打)驴夜(n作状语,在夜里)驰之(前往)山中。策:①马鞭子②鞭打③竹杖④拄杖

3 时(正值)六月晦(农历月末一天),手信(①通?伸?)②可靠的③确实,实在④随意地而指弗见,窥(通?跬?)步难行,至中夜,道未及(不到)半。未几(没过多久),密云敝(通?蔽?,遮蔽)空,雷电交加。先生欲投村落辟(通?避?,躲避)焉,叩(①敲)②询问门而人皆弗之内(宾语前臵,相当于?弗内之?;?内?通?纳?使…进入)方(正在)踌躇间,雨暴(突然)至。旋(不久)忆及曩昔(以前,先前)尝过此,村外有一兰若(寺庙),遂借电光觅(找到)得之。入其门,登其陛(①台阶)②☆除,见殿扉虚掩,有小隙,将(打算,将要)入。倏然(突然)迅雷(指与闪电相隔时间极短的雷声)大作,电光烨烨(形容闪电闪耀的样子,读yè),洞烛(清清楚楚地照着。?洞?,清楚,透彻;?烛?,n作v,照)殿堂,则见一缢(上吊)妇县(通?悬?,挂)梁柱间,被(通?披?①披散着)②穿发诎(通?屈?)颈,状甚惨。先生卒(通?猝?,猛然)惊,还(①通?旋?,转头,掉转)②通?环?环绕:环柱而走走(古今异义词,指?跑?)宇(屋檐)下,心犹悸(害怕)焉。俄(不一会儿)见寺门大辟(开),一女鬼跃掷(形容纵身而跳的样子)而入,惊雷破(使……破)壁,电闪不绝(①断,停)②☆横渡③尽(斩尽杀绝)④死亡(抢呼欲绝)⑤陡峭的(悬崖峭壁)。先生自念:得无(莫非)缢妇为之与(①通?欤?)②参与③赞同?于电光

下孰(通?熟?,仔细)视之,则女鬼满面血污,抱一死婴,且顾(①回头看)②看③回头④拜访⑤只是⑥表反问,难道且号(一边…一边…),若有奇冤而(转折连词,却)无所诉(控诉,申述)

者(?若…者?:?像…似的?;?无所?:?没有…的地方?或者?没有地方可…)先生冯(通?凭?,凭靠)驴伏,屏(压抑,控制)息不敢少(稍微)动。已而(不久),驴惊鸣,女鬼觉之,怒目(n 作v,看着)先生,欲进复却(后退)者三(多次)。先生胆素(向来)壮(大),自思:人言遇鬼则死,死亦不过为鬼耳,何惧为(还要…干什么呢)?遂执(持,拿)策厉声曰:?女鬼邪,抑人邪??(?女?通?汝?,?你?;?邪?通?耶?。?…邪,抑…邪?,选择问句的常见句式,是…呢,还是…呢?)女鬼凄然(形容绝望而凄惨)长啸,森然(阴森恐怖的样子)欲搏之。先生毛发上(向上)指,急击之以策(介宾短语后臵,相当于?以策击之?),中(①击中)②符合鬼首,立仆(读pū,

向前倒下;向后倒叫?偃?)。乃引(①牵,拉)②邀请③掉转④率领驴奔寺外,疾驰而去(离去,

跑开)。

4 质明(天亮)始霁(雨[雪]后放晴),罢甚(通?疲?),然念及亡是公存亡莫卜(生死不明。卜,知道),欲蚤(通?早?)至山中,不敢息。逾午,始(才)入山,山口有茅店(旅店),询之(咨询,打听),知长者居山之阴(山北水南称?阴?,这里是山,当指北面),而连山纵衡,略(几乎)无阙(通?缺?)处,遂以(介词,把)驴寄(寄存)逆旅(旅店)主人家而徒焉(①徒步)②白白的:

徒见欺③只是。山行十里许(左右),忽闻丛林中一声呼哨,斯须(一会儿)而强人列陈(摆开阵势。通?阵?)阻于前,为首者庞然修伟(定语后臵。高大健壮;修,长),黑面多须。从者无虑(不少于)数十骑(念jì),而步卒百余继其后,皆被(通?披?,穿着)甲执兵(兵器)。其一吼曰:?大王在,胡(为什么)不跪!?先生趋避不及,遂(最终)就禽(被捉住了。?禽?通?擒?,抓获)。为首者下马坐巨石上,两(向两边伸直)其足,案(通?按?)剑瞋目,声如乳虎,曰:?汝来前!孤(山大王自称),山主也。据(占据)山称雄,尔来(从那以来)十余载矣,官军不敢犯孤境(侵犯我的地盘)。尔(你)何物狂夫(相当于何狂物夫,你是哪来的狂妄之徒),擅入吾寨,其(①语气副

词,表反问)②表推测③表祈使:吾其还也欲血(使…染上血迹)孤刀乎!?先生蛇行匍匐以进(像蛇一样在地上爬着前进。n作状语:像蛇一样),跽(跪直身子)而泣曰:?请(①请允许我)②请您诉(申诉,说明)之,愿大王垂(①表敬副词)②流传:永垂不朽听。小人中山布衣也,友人

病危,吾不忍坐视其死,入山诣(拜访)子虚长者,以(表目的,来)延(延续,延长)友人之命,仓皇(慌忙)不能择路,是以(因此)误入大寨,罪(n作状,按(依)罪行)当(v判处,判罪)死。身(自己)死固(原本)不足惜(不值得吝惜),特以不得延医活(使…活)友为恨(古今异义词,遗憾)耳(只是……罢了,?特?还可换为?但?、?徒?、?直?、?唯?、?第[弟]?等词,意义不变。),唯(希

望)大王哀(同情)之。?言已(止,完),涕(眼泪)如雨下。为首者曰:?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君义士也。?顾(回头)谓(对……说)徒属(这些人)曰:?杀义士,不祥莫大焉(兼词,于之)。释之,以成(使完成)其志(他的心愿),且(表递进的连词,并且)劝(勉励,激励)好义者!?又谓先生曰:?吾等(吾属、类、辈、曹)虽(连词,虽然)啸聚(召集,聚集)山林,非草寇之比(类),君勿惧。子虚长者,仁(仁慈)人也,居山之阴,君须跻(登高,读jī)山之颠(通?巅?,山顶)而(连词,表顺承)北下,始(才)得(能够)至其家。速诣之,以(连词,以便)救乃(①

代词,你的)②于是就③才④是⑤表转折,竟然友;然长者每(常常)采药于千山万壑间,吾辈亦鲜(少,读xiǎn)遇之,虞(担心)君不得见耳。?先生再拜(拜两次)致谢(表示谢意)而后去。

5 进(往前走),山益(更加)深,失(迷失)路。先生缘(缘,沿:(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鸟道(顺着高峻无路处往上爬),披(分开,拔开)荆棘,援(拉)藤葛,履(n用作v,踩)流石,涉(徒步渡河)溪涧;越(翻越)绝(陡峭的)壁,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弥[愈、越]…弥[愈、越]…,越…越…),力竭(用尽)而未克(能够:(克终者盖寡))上。忽见虎迹,大如升,少顷(不一会儿)闻巨啸,四山响震,林泉战栗(通?傈?,颤抖)。声裁(通?才?,刚刚。《促织》中有?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之句)止,而馁(饥饿)虎见(通?现?,出现)于林莽间,眈眈(贪婪而凶狠地看着的样子)相向(对着他。?相?本是副词,这里偏指一方,译为?他?,代乌有先生)。先生自分(料想)必死,叹曰:?不意(料想)今乃(竟然)捐(弃,丢弃。与现在的?捐献?不同)躯此兽之口!?

6 方瞑(闭)目俟死,闻虎惨叫,怪(感到奇怪)而视之,盖(①表原因)②句首发语词③表推

测: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④通?盍?,何不一矢(箭)已贯(射穿)其喉矣。寻(不久)见一长者挟弓立崖上,衣(n作v,穿)短褐,著草屦(鞋子),不冠(n作v,戴帽子)不袜(n作v,穿袜子),须眉悉(全都)白,颜色(古今异义,脸色)如丹(n朱砂),俨然(很像的样子)类(类似,像)仙人。先生趣(通?趋?,小跑)而前(n作v,走上前),拜谒(y è,参见)长者,不敢慢(怠慢)。长者诘(问)曰:?若(你)何为者(你是什么人,?为何者?的倒装)也?奚自(宾语前臵,相当于?自奚?,译为?来自何处?)?何所之(所,v到、往宾语前臵,相当于?之何所?,译为?到哪里去?)??先生具(详细地,一五一十地)白(告知,陈述)所以(…的原因?)及所从来(固定结构?所+介词+动词?,可译为?从哪里来的?)。长者笑曰:?子虚者,吾之氏也。寒舍(谦称,敝庐)在迩(本义是a?近?,这里作n,?近处?),不可不入。?遂引(邀请)至其家,杀鸡为黍以食(作动词,?给……吃?;读sì)之。先生请(请求)曰:?事迫(紧迫,急迫)矣!乞(求)长者速(赶快)往,冀(希望)有万一(万分之一)之望(希望)。不者(如果不快去。?不?通?否?),时不逮(及、到)矣。?长者询(询问,打听)曰:?病者孰与(表比较,?与…相比,哪个…?)君少长??曰:?长仆四岁(倒装兼省略介词句,相当于?于仆长四岁?,于,介词,译为?比?)。?又问病状,曰:?毋庸(①不必)②难道:夫庸失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忧!旦日(第二天),吾当(一定)与君具(通?俱?,副词,一同,一起)往。?先生言路险,恐迟滞(停

留)时日。长者曰:?后山有坦途,抵(到达)中山,第半日耳(?第…耳?,译为?只不过……罢了?。在文言中与?徒?、?但?、?仅?、?直?、?唯?同义)。?侵晨(凌晨),遂携药囊乘(骑。读chéng)健驴与先生同行。无何(不久)至山口,先生取己驴与长者并(一齐)驱而循(沿着)大道(大路策驴飞奔)。二叟同行,途经乡(通?向?,①先前,从前)②如果所入兰若,先生因(趁机)述遇鬼事,指示(示:给…看,古今异义。指着[寺庙]给[他]看)曰:?此寺,吾之所遇鬼(遇见鬼的地方)也。予当死之矣。?长者笑曰:?嘻(叹词,表示惊奇)!甚矣,先生不亦惑乎(?不亦……乎?,译为?不也太……吗?;?惑?糊涂)!鬼神者,心之幻景(通?影?)耳(?而已?或?罢了?),安(怎么)能受(通?授?,给,施加)人祸!足下(尊称,您)知(通?智?)者,曷为(宾语前臵,相当于?为曷?,?为什么?)信此哉(表疑问的助词,译为?呢?)??适(①恰好)②往、到③女子出嫁④刚

刚:适得府君书寺旁有田父五六人,辍(停止)耕坐垄(田埂)上。长者偕(v,陪同)先生就(靠近)而问焉(代词),并述向(先前)之所见。田父掩口胡卢(形容笑声)而(表修饰)笑,曰:?君误矣!彼缢妇者,吾村王氏妾也,不为恶姑(对丈夫的妈妈的称呼,俗称?婆婆?)、嫡妇(正妻,与?庶?[俗称?偏房?]相对)所容而自经(上吊自杀。?经?,动词,上吊)焉(兼词,于之?在那里?)。子所见女鬼者,吾村季氏妇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家素(向来)贫,今岁饥(荒年歉收),赋敛(赋税)又重,衣食不给(读jǐ,足够,丰足),夫(丈夫)新(刚刚)丧(死),其子昨又夭(夭折,短命而死)矣。妇抢呼(头撞地口呼天,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抢?念qiāng)欲绝(灭绝),悲极而入邪魔,夜半病作(发作),发(打开,挖开)其子之坟取尸以(连词,表顺承,可不译)归。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为…所,表被动)。君无问,何由(宾语前臵,相当于?由何?,?从哪里??凭什么?、?怎么?)知其(代词,代?季氏妇为寺鬼所伤?这件事)乃先生为(作名词,做的(事),干的)也。?言已(说完),皆大笑。

7 及反(通?返?),亡是公犹(副词,还)未醒。长者诊之(为动用法,译为?为他诊断“病情”?),曰:?是非疾也(判断句。?是?,指示代词,这),困于酒(被动句,即?为酒所困?)耳(语气助词,译为?[只不过]……罢了?)。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习惯,经常)饮之,故无异(异常);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杯杓也??(?安能…?,表反问,译为?怎么能够…呢??;?胜?,禁得起;?杯杓?,酒杯和杓子。借指饮酒)取针刺穴(古代的一种治病方法)数处,又然艾炙之(?然?通?燃?,动词的使动用法,?燃艾?,即?使艾燃?;也可译为?点燃?)。须臾(很快,片刻),公觉(古今异义词,意思是?醒?),谢(感谢)曰:?蒙(承蒙)长者生我(?生?,使动用法;?生我?即?使我生?,意即?救活我?),再(第二次)造之功(?再造?,即?再生?;?功?,功德,恩德)也,恶(疑问副词,怎么;读wū)能报??长者曰:?公本(本来)无疾,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何功之有(宾语前臵句,?有何功?的倒装;?之?,助词,宾语前臵的标志,不译)??先生以金帛奉(送)长者,辞(推辞,拒绝)不受,曰:?吾家世业医(以医疗为职业;?业?,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职业?),止(只)济(①救助)②渡河:同舟共济③成功世活(使…活)人耳,何以金帛为(?何以…为?,固定结构,?要…做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余(第一人称代词,我)岂(难道)

好货(爱财,贪财)贾(gǚ,商人)哉(表反问的语气助词,可译为?吗?)??遗(留下,念yí;也可讲成?赠送?,念wèi)药数剂(量词,相当于现在的?付?),不索(要,索取)直(通?值?,这里指药钱)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就?)去(离开)。亡是公复(副词,又,再)留兼旬(时间词:一?旬?是10天,?兼?即?倍?,所以,?兼旬?指20天)而后别,唯(副词,只不过)不敢纵(放纵,不加控制)饮矣。

【参考译文】

乌有先生是中山一个普通百姓。他年龄将近七十岁,以种植桑麻五谷来维持生活,不愿和庸俗的人为伍,别人对他的毁谤与赞美全都不放在心上,人们都把他看作通达事理的人。海阳亡(读?无?音)是公,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年纪已经七十三岁了,致力于读书做学问。朝廷多次拿官职授予他,他都不上任,他说:?我只是边远小邑镇一个乡村平民,不能够胜任一个跑腿的小吏,(还能做什么官呢?)无是公向来与先生友善,却互相分别整整一年没有见到他了,因而亲自赶到中山来拜访他。

两个老头相见后非常高兴。乌有先生说:?你打老远的地方来(看我),我没有什么可用来表达敬意的,可是寒舍略微储备了些薄酒,每当初一十五(我)总是独自一人喝,现在老朋友光临,为什么不把它拿出来一起喝呢??于是一起畅快地喝起来,夜色将尽还没有尽兴。第二天,乌有先生再次邀请无是公喝酒,端着酒杯,评说从古至今天下太平与混乱的事情,心里痛快极了,不知不觉已经酩酊大醉了。傍晚,乌先生酒意已消,可是亡是公还倒卧在地,气息微弱,叫他他都不醒,(乌有先生)非常惊慌,请来邻近的医生为他把脉诊断。医生说:?危险啦!如果没有司命之神,谁能救活他?我已无处施展自己的医术了。?乌有先生没有什么办法不用,最终还是没有任何效果,(先生因此)越发害怕,与老伴商议道:?老朋友前来拜访我而死在这里,恐怕不行吧?(我)常常听说百里外的山中有(一位)子虚长者,辈辈代代从事医生这一职业,人们都拿?现在的太仓公和扁鹊?称赞他。如果真能请他来治,那就一定能起死回生了。只是道路艰险,家中又没有可以派遣的人,拿这件事怎么办呢??妻子说:?虽然这样,我们终究一定有法救活他。我认为,坐视老朋友死(而不想办法),这是违背道义的行为,我个人认为您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既损害道义又对不起朋友,这是君子感到耻辱的事。哪里比得上拼死去救他好呢??乌有先生觉得妻子的话很正确,(他对妻子)说:?您的话很符合我的想法,如果能救活他,我为什么吝惜自己这把老骨头?即使有什么灾祸,那本来就是我义不容辞的。?于是吩咐老伴看护亡是公,自己亲自策驴连夜飞快地赶往山中。

当时正值六月末,伸手不见指头,每前行一步两步都很困难。到了半夜,还没有走到一半的路程。没过多久,乌云蔽空,雷电交加。先生想到村庄投宿避雨,敲门时别人都不让他进去。(正在他)犹豫徘徊时,突然下起雨来了。先生即刻想到先前曾经来过这里,村外有一座寺庙,于是借着闪电光找到了那座寺庙。先生进了门,登上台阶,看见殿门虚掩着,有一小小的缝隙,正准备进去。突然迅雷大作,电光闪闪,清清楚楚地照着殿堂,(先生这)才看见一个上吊的妇女悬挂在房梁和柱头上,披头散发,屈着颈子,情形很惨。先生猛然一惊,转身跑到屋檐下,心还在怦怦直跳。不一会儿,看见庙门大开,一个女鬼纵身跳了进来,令人惊骇的雷声好像要打破墙壁,闪电接连不断地闪着。先生暗自忖思道:莫非是那个吊死的妇人(的魂)变成的鬼吧?在闪电光下仔细看她,只(见)那女鬼满面血污,抱着一个死去的婴儿,一边回头看,一边号哭着,像有奇冤无处申诉似的。乌有先生凭靠着驴子趴下,屏住呼吸,不敢稍微动一下。不一会儿,驴子惊叫起来,女鬼察觉了,怒视着先生,好多次欲进又退。先生胆子一向很大,心想:人们都说一旦遇到鬼就必死无疑,死也就不过变成鬼罢了,哪用害怕(她)呢?于是手握鞭子,高声问道:?你是鬼呢,还是人呢??女鬼绝望

而凄惨地长声吼叫,阴森恐怖地想要击打先生。先生吓得头发向上直竖,急忙用鞭子去击打她,(正好)击中了鬼的头部,(女鬼)立即倒在地上。(先生)于是牵着驴子奔出庙,飞身骑上驴子逃走了。

直到天亮后,天气才开始放晴。(先生)疲倦极了,但考虑到亡是公生死不明,想尽早地赶到山中,不敢停下来休息一下。过了午时,才开始进山,山口有一家茅店,(先生上前)打听子虚长者的住处,知道长者住在山的北面,可是,群山连绵,纵横在前,几乎没有空缺的地方,于是把驴子寄放在店主家里,徒步而往前走。沿着山路走了十里左右,忽然听到丛林中传来一声呼哨,很快就看见一伙强盗摆开阵势阻挡在他前面,领头的人又高又大,面色黝黑胡须浓密。跟随在后面的大约有几十个骑兵,一百多个步行的士兵紧随他们身后。(他们)全都穿着铠甲,手拿武器。其中一人大声吼道:?我们大王在此,为什么不下跪!?乌有先生想快步躲避已经来不及了,最终束手就擒。领头的人跳下马来,坐在大石上面,直伸两脚,手握剑柄,直瞪着他,声音像小老虎一样吼道:?你给我过来!我是这山寨的主人,从我占山称雄以来已经十多年了,连官军都不敢侵犯我的地盘,你是哪来的狂妄之徒,竟然胆敢擅自闯进我的山寨,难道想让我的刀染上鲜血吗!?先生像蛇一样在地上爬着前进,然后长跪着哭诉道:请允许我说明事情的原委,希望大王垂听。小人是中山一个普通百姓,友人生病,危在旦夕,我不忍心眼睁睁看着他死去,所以才进山去请子虚长者,以便延续朋友的生命,慌忙中走错了路,因此误入贵寨,罪该万死。我自己死去原本不值得吝惜,只不过以不能请医生去救活我的朋友为遗憾罢了,希望大王可怜我。?话刚说完,泪如雨下。领头人说道:?照这么说来,您倒是一个讲义气的人。?(然后)回头对他的部下说:?杀死一个侠义之士,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吉祥了。放了他,以便让他实现自己的心愿,并且,这样也可勉励所有爱好正义的人!?接着又对乌有先生说:?我们这些人虽然啸聚山林,但决不是普通强盗一类的,您不要怕。子虚长者,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住在山北,您必须登上山顶然后从北坡往下走,才能够到他家。赶快去找他以便救你的朋友;可是子虚长者常常到千山万壑间去采药,连我们这些人都很少遇见他,可能您也不能见到他哦。?乌有先生拜了两拜表示谢意,然后便离开了。

(乌有先生继续)往前走,山越来越深,最后迷了路。先生顺着高峻无路处往上爬,拔开荆棘,攀着藤葛,踩着流石,趟过溪涧;翻过峭壁,越登越高,越走越远,人已精疲力竭却仍然没能登上山顶。忽然看见了老虎的脚印,像升子那么大;不一会儿,只听见一声巨大的虎啸声,四面山谷回声震荡,树林山泉都战栗起来。声音刚刚停止,一只饿虎出现在树林草丛间,贪婪凶狠地瞪着他。先生暗想这次必死无疑了,(于是)长叹道:?没想到今天竟然死在这野兽的嘴里!?

先生正闭着眼睛等死,(却)听到老虎惨叫,他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便睁开眼睛看,原来,一只箭已经射穿了老虎的喉咙了。不一会儿,看见一个老人手拿箭弓站在崖上,上穿短衣,下著草鞋,没戴帽子,没穿袜子,胡须眉毛全都白了,脸色像朱砂一样红润,很像一个仙人。先生急忙跑上前去,拜见老人,不敢怠慢。老者问道:?你是干什么的?来自何处?将去哪里??先生把事情的原委和自己是从哪里来等情况一一告诉了长者。老人笑着说:?我就是子虚长者。寒舍就在附近,你一定要到寒舍坐坐。?于是便带领先生到他家中去,杀鸡煮饭来给他吃。先生请求道:?事情太紧迫了!求长者赶快前去,希望有那么一点点(救我朋友)的可能。如果不快去,时间就来不及了。?长者问道:

?病人与你相比,哪个更大??先生答道:?(他)比我大四岁。?长者又问了病情,然后说:?不用担忧!明天一早我一定与您一同前往。?先生说道路艰险,怕因留宿延误了时机。长者说:?后山有一条平坦的路,到达中山,只不过半天时间而已。?第二天凌晨,长者便带着装药的口袋骑着健壮的驴子,与先生一起出发。不久,他们便来到了山口,先生取出自己寄放的驴子,与长者一齐沿着大路策驴飞奔,途中经过先前进过的寺庙,先生于是说到自己遇鬼的事情,指着寺庙给长者看,向他说:?此座寺庙,就是我遇见鬼的地方。我当时还(认为)一定会死在这里哩。?长者笑着说:?咦!先生不也是太糊涂了吗!鬼神只不过是心中(妄想变现出来)的虚幻的影子罢了,怎么可能加祸于人呢!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为什么相信这种无稽之谈呢??恰好遇到寺庙旁边有五六个农夫,他们停下耕种,坐在田埂上休息。长者陪同先生走上前去向他们打听这件事,并讲述了前天晚上看到的事情。农夫掩着嘴,呵呵地笑,说:?你搞错了!那个吊死的妇人,是我们村上王某人的小妾,不能被凶恶的婆婆和丈夫的正妻所容,因而在庙里上吊自杀了。您看见的那个?女鬼?,是我村李某的妻子。家一向贫困,今年又歉收,赋税又重,没吃没穿的,丈夫刚刚死了,她儿子昨天又短命死了。她呼天抢地,悲痛欲绝,由于悲伤过度,着了邪魔,半夜三更狂病发作,挖开她儿子的坟把儿子的尸体抱回家。她自己说自己的头被庙里的鬼打伤了。您如果不来问这件事,怎么会知道事情原来是先生干的。?说完,大家都大笑不止。

等到(乌有先生)返回中山,亡是公还没有醒转来。子虚长者为他诊断后说:?这不是病,只是被酒醉倒了。(这种)酒产于中山,喝醉一回千日不醒。你经常喝这种酒,所以没有什么异常反应;这个老头是外地人,怎么能够受得了这种酒呢??于是,取出针来,这几个地方刺血治疗,又点燃艾草炙烤穴位。片刻之间,亡是公苏醒过来,他感谢道:?承蒙长者救活我,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大恩大德,我怎么能够报答得了??长者说:?您老本来没病,老朽有什么功德可言??乌有先生拿钱奉送长者,(长者)一再推辞,不肯接受,他曰:?我家辈辈代代以医病为职业,只不过想济世救人而已,还要金钱做什么呢?我难道是一个贪爱钱财的商人吗??最后送了几付药给他们,没要药钱就离开了。亡是公又留宿了二十来天,然后才与乌有先生辞别而去,只是从此后再也不敢不加节制地喝酒了。

【参考答案】

一、1公,您,敬称;仆,谦称,我。2卿,爱称,你。吾,我。3愚,谦词,我。4女,通汝,你。5大王,敬称,古时称诸侯,后来也称占山为王的首领。6孤,古代君王专用的谦称,这里是山大王的自称。7尔,你。8小人,谦称,我,多用于平民对官吏、下属对上司的自称。9君,您,敬称。10吾辈,我等,我们。之,他,指子虚长者。11予,我。12子,您,对男子的敬称。13若,你。14老朽,老人自己的谦称。15余,我。

二、1亡,通无。2已,通矣。3说,通悦。4畜,通蓄。5盖,通盍。6翼,通翌;要,通邀。7以,通已。8莫,通暮。9倍,通背;尔,通耳。10属,通嘱。11信,通伸;窥,通跬。12辟,通避;内,通纳。13县,通悬;被,通披;诎,通屈。14卒,通猝;还,通旋。15与,通欤。16孰,通熟。17,通诉。18冯,通,现作凭。19罢,通疲。20蚤,通早。21阙,通缺。22陈,通阵。23案,通按。24颠,通巅。25裁,通才;见,通现。26趣,通趋。27不,通否。28涂,通途;乡,通向。29景,通影;受,通授。30知,通智。31陇,通垄。32反,通返。33然,通燃。34直,通值。

三、1齿,名词用如动词,并列。2目,名词用如动词,看待。3善,形容词用如动词,交好,与交好。4脉,名词用如动词,诊脉,摸脉。5生,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词,使……生,救活。6肉,名词用如动词,长上肉。7然,形容词用如意动词,认为对。8活,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词。9策,名词用如动词,鞭打。10烛,名词用如动词,照。11血,名词用如动词,血染。12履,名词用如动词,踩。13衣、冠、袜,均为名词用如动词,衣,穿;冠,戴帽子;袜,穿袜子。14白,形容词用如动词,禀告,陈说。15食,读sì,供给……吃,使……吃。16死,为动用法,为(之而)死。17世,名词作状语;业,名词用如动词。

四、1虽然:即使这样,尽管如此。2孰若:哪里比得上,哪如。3无虑:二字连用表示估计、约略,意思是?大约?、?大概?。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表承上启下的意思。5孰与:等于?与……比,哪一个更……?。6所以:这里表示?(导致)……的原因?。

五、1七十有三:文言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有?通?又?。惟读书是务:就是只务读书。这是?惟……是?式的宾语前臵,这种形式不仅强调了宾语,而且表示了它的单一性、排他性。2未之见:是?未见之?的倒装。有?未??不??莫??弗?等否定词的否定句,动词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面。3何惧为:?何……为?是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式,?为?在句末表示反问(或疑问),相当于?吗??呢?,已成为语气词。4不亦惑乎:?不亦……乎?,文言惯用句式,表示反问,但语气较委婉,相当于?不是……吗??5吾之所遇鬼也:意即?吾遇鬼之所也?。?所遇鬼?,名词性?所字结构?前面加定语?吾?。6何功之有:即?有何功?。?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宾语?何?借助词?之?提到动词?有?之前,表反问。7?何以……为?,也是表反问的文言惯用句式。?何以?是?以何?的倒装,?为?是语气词。?何以……为?是?要……干什么呢??8?何为?、?奚自?:?何?、?奚?分别作介词?为?、?自?的宾语,前臵,表示询问。9?得无……

与?,文言特殊句式之一,?得无?与句末的疑问语气词?与?相呼应,表示对一种情况的推测,可译为?莫不是(只怕是,该不会)……吧??10无乃不可乎:?无乃?与句末的疑问语气助词?乎?相呼应,表示一种委婉的商榷语气,或对有关情况加以测度。一般可译为?恐怕……吧?、?不是……了吗?。11奈之何:?奈……何?,是?对……怎么办?的意思。12为寺鬼所伤:?为……所+动词?,这是文言被动句式的一种重要结构。13授以官:用?以?组成的介宾结构有时放在谓语中心词之后作补语。14困于酒: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主动者,这是古汉语被动表示法之一。

六、1一周年。2阴历每月初一。3阴历每月十五日。4阴历每月最后一天。5现在。6半夜。7夜将尽。8明天,次日。9傍晚。10没多久。11从前。12随即,不久。13一小会儿。14随后,接着,不久。15天亮时。16过午。17一会儿。18从那时以来。19一会儿。20随即,不久。21明日。22凌晨,天蒙蒙亮。23没有多久。24一会儿,片刻。25二十天。

七、1将要;一面……,一面……;并且。2屡次;几,表不确定数目。3互相;表偏指一方,有指代宾语作用,这里指代乌有先生。4快,速;小病。5呼吸;停息。6邀请;延续、延长。7认为,以为;作:变为。8只,仅;句首语助词,表希望。9躲避;开。10这里是敬受(官职)的意思;行礼。11竟然;你的;就,于是;,竟是。12活用为第一人称,表示?我的?;其中的;他的;同?岂?,用在句首强化反问语气。13指酒;活用为第一人称,表示?我?;他;动词,往、到……去。

八、1诽谤。2北面(水之北曰阳)。3北面(山之北曰阴)。4边远地方。5倘若。6态度冷淡,没有礼貌。7钱财。8赠给。9勉励。

九、(答案略)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__ __,________) 2.共.其乏困(通__ __,________) 3.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通__ __,________)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__ __,_______ _)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 ___,________) 7.秦王还.柱而走(通_ ___,_____ ___)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 9.距.关,毋内诸侯(通_ ___,_______ _) 10.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 11.不敢倍.德(通__ __,_____ ___) 12.不可不蚤.来(通_ ___,________) 13.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 1.行.李.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 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5.持 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 6.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 7.樊 於期偏袒 ..执兵(古义:________________) 9. ..扼腕而进(古义:________________) 8.诸郎中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 10.断其左股.(古义:________________) 11.沛公居山东 ..(古义:________________)..时(古义:________________) 12.约为婚姻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古义:________________)..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14.将军战河北 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 1晋军.函陵()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邻之厚.,君之薄.也() 4越国以鄙远.() 5朝济而夕.设版焉()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7函.封之() 8 又前.而为歌曰() 9 乃朝服 ..,设九宾() 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11使使以闻.大王() 12 箕踞 ..以骂曰() 13 其人居远.() 14 皆白衣冠 ..以送之() 15 进兵北.略地() 16群臣怪.之() 17籍.吏民() 18范增数目.项王()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高中文言文知识总结

文言文阅读(分类) 5.1. 文言实词 5.1.1. 通假字 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通假基本上是同音代替。可分为完全同音、声母相同、韵母相同。 辨别通假字要注意:通假有固定,不能随意与某个音同音近字通假,如“倍”与“背”通假,但不和“备”、“被”通;甲字通乙字,不能倒过来乙字通甲字,如“县”可通为“悬”,反之则不行;有的字在现代汉语中读音读不同,但古音相同,如“趣”通“促”,现代汉语中不同音。 5.1.2. 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白话文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文言文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白话文的一个双音词,如“妻子”、“指示”、“地方”等。也不要把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如“布衣”、“太息”、“社稷”等。 5.1.3.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要理解一个词在文段中的确切含义,就要具备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知识。所谓本义就是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用打比喻的方法形成的新的词义。如“畔”本义是“田界”,田界在田的旁边,所以旁边的意思也叫畔,如“河畔”,这是“畔”的引申义,又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后来有些诗文中用来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力,这是比喻义,现在又转化为贬义。 5.1.4.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如“我有亲父兄”中的“父兄”只有“兄”的意义。 5.1.5. 古今异义 5.1.5.1. 词义扩大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 5.1.5.2. 词义缩小 如“谷”,原来是谷类的总称,现在北方的“谷”专指小米,南方的“谷”专指稻子。 5.1.5.3. 词义转移 如“偷”,古义是苟且、马虎、不厚道,今义为“盗窃”。 5.1.5.4. 词义弱化 如“怨”,古义是仇恨、怀恨,今义则表示埋怨、责备。 5.1.5.5. 词义强化 如“恨”,古义是遗憾、不满意,今义是仇恨、怀恨。 5.1.5. 6. 感情色彩变化 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无贬义,现则指品行恶劣,变为贬义词了。 5.1.5.7. 常用古今异义词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列表 词古义今义例句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梳理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 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60813

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3、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4、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5、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6、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7、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8、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9、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译为“把”,后省略“之”) 10、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周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11、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12、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13、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②乃前曰(于是,就)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3 《蜀道难》知识点梳理 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 10.青泥何盘盘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 18.所守或匪亲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舒长。切切:细促轻幽。〔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 说到高一语文文言文,很多同学都会说很难,的确,相对而言,文言文是高中语文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月出于东山之上 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 (三)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 (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7、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8、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1、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1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迟,即认为迟。 14、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15、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词活用为动词。出行前举行祭路神的仪式。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安徽省颍上二中语文组陈士锦 一、通假字与异体字的区别。 1、通假字; 通假字又被称为“借字”,是指因音同或音近而用以代替本字的字。一般表示为“某字”通“某字”。 例:(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这里的“蚤”通“早” (2)乃瞻衡宇。《归去来兮辞》这里的“衡”通“横” 2、异体字; 指在任何情况下,只是字形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的字。异体字也被称为“重文”或“俗体”。一般表示为“某字”同“某字”。 例:(1)“峯”同“峰”。(2)“羣”同“群”(3)“邨”同“村” 二、使动与意动的区别。 1、使动:指的就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使主语怎么样,一般表示为“···使···怎么样”。(客观上,外在的事物) 例:(1)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 2、意动:主观上认为/以为···怎么样,或者把···当作···(主观上) 例:(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以···为衣襟,带:以···为衣带 (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以···为愉快,乐:以···为乐 三、古代汉语的语序 1、宾语前置 正常情况下,宾语总是放在谓语的后面,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放在在谓语的前面,因此就造成了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在以下三种情况时会出现宾语前置: ①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般要宾语前置。(这是高中语文文言文中最常见的现象)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奚、焉、安、谁”等。 例:(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中就“何”这个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应该是“之何”。 (2)之二虫又何知?“何知”中的“何”这个宾语前置了,正常的语序应该是“知何”。 (3)彼且奚适也?“奚适”中的“奚”这个宾语前置了,正常的语序“适奚”。 (4)复驾言兮焉求?“焉求”中的“焉”这个宾语前置了,正常的语序“求焉”。 ②疑问代词作介词“以、与”等的宾语时,宾语要前置,要放在介词前面。 例:(1)奚以知其然也?“奚以”中的“奚”这个宾语前置了,正常的语序“以奚”。 (2)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与为”中的“谁与”中的“谁”这个宾语前置了。 ③在有否定词“莫、不、无、未”等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也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之夭阏”中的“之”这个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夭阏之”。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有”中的“之”这个宾语前置了,正常语序“有之”。 2、介词宾语后置 例:(1)问征夫以前路。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这里的“于星火”这个介词宾语后置了 3、状语后置 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急于星火“是整个句子的状语,在这里后置了。 4、定语后置(助词“之”的定语后置,“者”字结构作定语后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1) 1.氓 2.采薇 3.离骚 4.孔雀东南飞 5.短歌行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 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 《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 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 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刿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全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积累(练习答案)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9. 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固:古义:本来;古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往,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 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 对) 10.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1.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3.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4.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有活用现象的词并分析。)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3.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4.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言: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5.范曾数目项王(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6.若入前为寿(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7.寿毕,请以剑舞(寿:名词用作动词,敬酒并祝人长寿) 8.樊哙侧其盾以撞(侧:名词用作动词,偏过) 9.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10.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11.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12.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1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14.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15.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6.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17.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用作名词,危急之事) 18.君安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19.此亡秦之续耳(续:形容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20.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2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 22.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23.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2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25.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止:动词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2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四一词多义 1 军:1)沛公军.霸上/封闭宫室,还军.霸上解释:名词作动词,驻军 2)为击破沛公军./项王军.在鸿门上解释:军队 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解释:军营 2 得: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解释:能够 2)吾得.兄事之解释:要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经典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 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 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 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 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一、字音 缦回m n 不霁何虹j 焚椒兰jiāo 妃嫔媵嫱p n y ng qi ng 辘辘l 剽掠piāo 杳不知yǎo 尽态极妍y n 鼎铛chēng 迤逦yǐlǐ锱铢zīzhū 架梁之椽chu n 在庾之粟粒y s 横槛ji n 呕哑ōu yā参差cēn cī鬟hu n 囷囷qūn 二、重点实词: 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 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 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 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

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 三、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词]: 1、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所、座; 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 1-6 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 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 女:通“汝” ,你。知:通“智” ,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 ,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 .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 ,牵,引。 .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 .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 ,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 ,放置。 ..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 ,怎么。 .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 .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 ,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 ,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 ,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 ,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 ,岂。 .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 ,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 ,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 .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高中语文1—6册)】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 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 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 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10.太后明谓左右 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左和右两方 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 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 12,至于赵之为赵 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将伐颛臾》 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 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今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古:诸侯的封地称今:“国” 指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古: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9.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 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古:验, 检查;今:探; 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古:安置,安身;今:某人 某事物上。 《过秦论》 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古:崤山以东,即东: 《鸿门宴》 23.约为婚姻古:结成亲家;今:指 24.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 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古:意外的变故;今: 26.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今:又一次 《兰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