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财政学综合测试题

财政学综合测试题

财政学综合测试题
财政学综合测试题

综合自测题一

※<综合自测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 分)

1.一般来说,财政分配的主要目的就是()。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实现国家职能 B.实现社会公平分配

C.筹集财政收入 D.调节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稳定发展

2.混合产品的供给,()。

A. 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B. 只能由社会成员来提供

C. 既可以由政府部门提供,也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来提供

D. 只能由市场主体来提供

3.社会保障体系中保证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是()

A.社会优抚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救济

4.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将税收分为:()

A. 从量税和从价税

B. 价内税和价外税

C. 商品水和所得税

D. 直接税和间接税

5.在销售收入中,只允许扣除外购生产资料中的非固定资产项目(或其已纳税金)的,称为()增值税。

A. 消费型

B. 收入型

C. 增值型

D.生产型

6.目前,世界各国一般将()年之内的债券看作短期债券。

A. 1

B. 2

C.3

D. 10

7.下列税负较易转嫁的是()

A.增值税 B.个人所得课税

C.企业所得税 D.农牧业税

8.按照政府级次,我国国家预算分为()级。

A. 2

B. 3

C.4

D. 5

9.我国的财政年度是()

A.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B.当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

C.当年的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

D.当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

10.“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针对()管理的一项改革。

A. 预算内资金

B. 预算外资金

C. 经营性资金

D. 其他资金

11.2002年起,下面不属于我国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种的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 企业所得税 D.资源税

12.分税制后,中央对地方的税归返还额在上年税收返还数的基础上递增,递增率按各地增值税和消费税平均增长率的()系数确定。

A .1:0.3

B .1:0.15 C. 1:0.25 D .1:0.27

13.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

A. 扩张性财政政策

B. 紧缩性财政政策

C. 中性财政政策

D. 平衡财政政策

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债的最基本功能是()

A.调节经济活动 B.弥补财政赤字

C.筹集建设资金 D.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5.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是()

A. 家计财政

B.生产财政

C.消费财政

D.公共财政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 分)

1.目前,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A.C B.V C.M D.C+V E.C+M

2.财政的基本职能是()。

A.资源配置职能 B. 收入分配职能 C. 组织生产和销售职能

D.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E.平衡国际收支

3.财政支出按是否具有直接的补偿性可分为()

A.购买性支出 B.补偿性支出 C.积累性支出

D.消费性支出 E.转移性支出

4.以下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

A. 简单的说,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B. 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

C. 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加趋势符合瓦格纳法则的阐述,是支出结构的优化

D. 我国财政支出中亏损补贴比重下降,是支出结构优化的体现

E. 增加社会保障的投入,是支出结构的优化

5.用于文教卫生事业的支出属于()

A. 生产性支出

B. 非生产性支出

C. 社会消费性支出

D. 投资性支出

E. 转移性支出

6.我国社会保险中,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模式的有()

A. 养老保险

B. 医疗保险

C. 失业保险

D. 工伤保险

E. 生育保险

7.目前,属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有()

A. 烟

B. 小汽车

C. 实木地板

D. 游艇

E. 骑马

8.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有()

A. 应债能力

B. 偿债能力

C. 使用效益

D. 外交政策

E. 分配政策

9.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包括()

A. 税收

B. 债务收入

C. 国有资产收入

D. 政府收费

E. 其他收入

10.部门预算范围包括()

A. 一般预算收支

B. 预算外资金收支

C.经营收支

D. 其他收支

E. 政府性基金收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 分)

1.财政伴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而产生。()

2.“公共财政”要求财政退出竞争性生产领域,实际上是“吃饭财政”。()3.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理论是两个相同的概念。()

4.政府投资以公益性项目和部分基础性项目为重点。()

5.政府采购必须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

6. 所得税和营业税都属于直接税。()

7.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全部采用差额累进税率。()

8.市场经济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形式。()

9.抽烟的公民是消费税的负税人。( )

10.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要审批中央和地方总预算草案。()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简述公共产品的特征。

2.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3.简述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意义和内容。

4.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

五.论述题(12分)

1.如何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和优化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六.案例分析题(15 分)

1.资料:

(1)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了约28倍,而同期行政管理费用却增长了87倍。(2)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增长23倍,而同期GDP增长了14.6倍。(3)贵州一个贫困县“一年至少要用一卡车茅台酒搞招待”。据粗略统计,我国每年公款吃喝的费用达上千亿元,换句话说,每年的公款吃喝都要吞掉一个三峡工程。

(4)河南省郑州市穷区县之一的惠济区刚从“要饭财政”过渡到“吃饭财政”,但其政府办公新址却象白宫一样豪华。

(5)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有公车数百万辆,每年消耗超过2000多亿元,其中真正用于公务的约占三分之一,且党政机关部门公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成倍高出社会轿车的运输成本。

1.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2.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今后,应如何解决该问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15分)

1、A

2、C

3、C

4、B

5、D

6、A

7、A

8、D

9、A 10、B

11、B 12、A 13、B 14、B 15、D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BC

2、ABD

3、AE

4、ABDE

5、BC

6、AB

7、ABCD

8、ABC

9、ABCDE 10、ABCDE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题7,共28 分)

1、基本特征:(1)非排他性(2)非竞争性

派生特征:(1)效用不可分割(2)溢出效应(3)规模效益递增(4)收费困难(5)初始成本大。2.(1)经济发展水平。(2)政府职能范围。(3)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4)价格(5)税收管理水平和税收政策(6)其他。如一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结构等。

3.意义:

(1)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2)有利于提高财政透明度(3)有利于防治腐败(4)有利于国际比较。

内容:

(1)收入分类(2)支出功能分类(3)支出经济分类

4.(1)目标的侧重点不同。(2)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功能不同。(3)调节的政策工具和弹性不同。(4)时滞长度不同。

五、论述题(12 分)

我国当前财政支出状况:(1)经济建设支出是最大的支出项目,用于经济建设方面支出的比重大大于高于其他一般市场经济国家,但其趋势已经呈下降趋势。(2)社会文教支出比重逐步上升。(3)国防支出比

重明显受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4)行政管理支出在改革开放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占公共支出中的比重过高。(5)用于转移性支出在公共支出中的比重过低。

中国公共支出结构的调整优化:

(1)重新界定我国公共支出范围;(2)逐步降低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3)缩减财政补贴的范围;(4)降低行政管理支出的比例;(5)增加对“三农”的投入;(6)加强对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支出;(7)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投入;(8)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

六、案例分析题( 15 分)

1.说明我国行政管理费增长过快。

2.原因:

(1)经济总体增长水平。(2)财政收支规模。(3)政府职能。(4)机构设置。(5)行政效率。(6)行政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

公款吃喝、政绩工程、和办公楼建设浪费。

3.解决:

(1)精简机构。(2)强化预算约束(3)向公用经费倾斜,加大对公用经费的项目安排和使用效率的监督和管理。

※<综合自测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 分)

1、政府提供信息,弥补市场的缺陷,是一种()。

A、社会服务B、投资

C、补贴D、支出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属于财政分配范围的是()。

A、公务员的工资B、法院法官的工资

C、企业职工的工资D、解放军战士的津贴

3、按经济部门分,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

A、农业

B、金融业

C、工业

D、商贸

4、我国现行分税制体制是从()年开始实行的。

A、1988

B、1990

C、1993

D、1994

5、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 )。

A、税收收入

B、企业收入

C、债务收入

D、事业收入

6、下列经济现象中,不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A、政府发行国债

B、企业和居民向国家纳税

C、政府投资兴建大型公共工程

D、某外商向我国国有企业投资

7、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

8、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9、国家预算编制中,按照一个部门编制的一本预算就是()预算。

A、中央

B、省

C、部门

D、地方

10、中期公债是指()。

A、3——5年的公债

B、2年以上,5年以下的公债

C、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公债

D、以上都不对

11、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与安置

12、与公共产品相比,私人产品具有()的特点。

A.、非竞争性 B、竞争性 C、非排他性 D、外益性

13、在发挥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中,受益对象范围最广泛的是()。

A、税收B、转移支付

C、公共支出D、定向国债

14、用于基础性科学研究的经费应当由()承担。

A、银行

B、政府

C、金融市场

D、微观主体

15、税收是以国家名义,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强制性征收,其征收依据是()。

A、财产权利

B、所有权

C、政治权利

D、股权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 分)

1、政府预算经过()几个阶段

A、预算编制

B、预算通过

C、预算执行

D、决算

E、核算

2、税收的基本特征是()

A、无偿性

B、强制性

C、自觉性

D、固定性

E、法制性

3、财政政策的选择与制定即是采取扩张性政策还是采取紧缩性政策,不能由主观意志决定,应当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取决于对( )的正确判断。

A、经济形势

B、当前财政赤字性质

C、政策效果

D、实施背景

E、财政收入状况

4、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主要包括()。

A、竞争性产业B、排他性的设施C、非竞争性产业

D、非排他性设施E、短缺资源

5、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主要有()。

A、竞争性B、排他性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E、公开性

6、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而公平分配包括()等层次。

A、经济公平B、社会公平C、政治公平

D、文化公平E、市场公平

7、下列哪些物品不是纯公共物品()。

A、自来水B、煤气C、教育

D、药品E、公共安全

8、财政收入按形式分类可分为()等主要形式。

A、税收收入

B、债务收入

C、国有经济收入

D、一般经济收入

E、政府收费收入

9、政府性收费主要包括:()。

A、价款

B、使用费

C、税收

D、规费 E.利润

10、下列关于我国财政收入部门构成的表述,正确的有()。

A、农业是财政收入的基础,农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完全来自于农业税的上交

B、工业部门提供的财政收入所占比重最大

C、工农业以外其他部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无足轻重

D、第三产业提供的收入将成为将来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

E、目前我国财政收入部门构成中第三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比重最大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 分)

1、对高等学校可实行管制价格。()

2、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共有五级预算。()

3、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要避免收入差距带来的社会成员间的不平等现象,应该侧重于公平兼顾效率。()

4、当前在分配制度上要克服平均主义,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拉开收入差距,差距越大,越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5、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影响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支出。()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逐年下滑的趋势,直接导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

7、对供求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高品课税,税负最容易转嫁。()

8、从性质上看,财政补贴同社会保障支出一样,是一种购买性支出,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9、教育是混合公共产品,教育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的性质,教育所产生的效益具有外在性的一面。()

10、当一国政局不稳定出现内乱或外部冲突等突发事件时,财政支出规模一般会扩大;如果一国行政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也常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扩大。()

四、简答题(第1题6分,其他每题8分,共30分)

1、简述部门预算改革的意义。

2、国债有哪些功能?为什么说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比较理想的途径?

3、作为经济调节手段的财政补贴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4.简述公共产品的特征。

五.论述题(12分)

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六.案例分析题(15 分)

2001年,中央财政通过多种渠道,增加了农业投入。如安排资金42亿元,支持退耕还林和在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促进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加了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了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投入,中央财政用于这方面的支出233亿元;落实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政策,支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央财政增加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支出49亿元,中央对地方的粮食风险基金补助达到173亿元。

通过以上材料请回答:

1、财政支农支出的范围和重点是什么?

2、我国为进一步完善财政的支农政策,可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A )2( C )3( C)4( D )5(A )6( D )7( A )8 ( B )

9( C )10( C )11( A )12( B )13( C )14(B)15 ( C )

二、多项选择 (请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将其序号填入题中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BD) 3 ( AB ) 4( CDE ) 5( ABCD )

6、( AB ) 7( ABCD ) 8( ABCE ) 9( BD ) 10(BD )

三、判断(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纸相应题后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3(×)4(×)5(√)

6、(×)

7、(×)

8、(×)

9、(√)10、(√)

四、简答题(第一题6分,其他每题8分,共30分)

1、简述部门预算改革的意义。

(1)提高预算透明度。(2)提高预算管理水平(3)利于监督(4)依法理财。

2、国债有哪些功能?为什么说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比较理想的途径?

答:国债的功能主要包括:(l)弥补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经济。

财政赤字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各国财政赤字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通过发行国债抵补财政赤字,是各国通行的做法。这是因为,与其他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如增加税收,增发货币等相比较而言,发行国债的方式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较小。

首先,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暂时转移,使分散的购买力在一定期限内集中到国家手中,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一般不会改变,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与此相反,政府如果通过中央银行增发货币或向中央银行透支、借款,往往可能扩大流通中的货币量,使社会购买力的需求超过社会供给,导致通货膨胀。

其次,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原则,将企业和个人闲置不用的资金,也就是从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部分,暂时集中起来,让渡给国家使用,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增加税收,一般要受客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制约,如果强行提高税率,就会影响经济发展,使财源枯竭。而且改变税制又要受立法限制,也不易为纳税人所接受。

3、作为经济调节手段的财政补贴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1)财政补贴是政府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向某些特定的企业或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

(2)财政补贴作为转移性支出的一项内容,与社会保障支出有其相似之处,即它们实质上都是财政对补助接受者的转移支出。但财政补贴有特殊性,它的起因都直接或间接与价格有关。

(3)政府在既定的价格结构条件下通过无偿支付,使某些符合特定条件的价格受损者得到一定的补偿,从而能够改变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

(4)财政补贴可以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5)但是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调节手段要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积极作用就会变成消极作用。4.简述公共产品的特征。

基本特征:(1)非排他性(2)非竞争性

派生特征:(1)效用不可分割(2)溢出效应(3)规模效益递增(4)收费困难(5)初始成本大。

五、论述题( 13 分)

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答: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广义地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不论作何种理解,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

财政的资源配置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第一,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符合高效的资源配置原则。第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确定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比例,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例。第三,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第四,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投资的整体效率。第五,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而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它是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下由等价交换来实现的。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第一,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第二,规范由国家预算拨款的公务员的工资制度以及相类似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第三,加强税收调节,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调节各经济主体的要素分配;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予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第四,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和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发展和增长是不同的概念。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发展比增长的含义要广,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表现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相应下降,而制造业、公用事业、金融贸易和建筑业等的比重相应上升,随之劳动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教育程度和人才培训水平逐步提高。

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第一,财政政策是维系总供求大体平衡的重要手段。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财政可以实行紧缩政策,减少支出和增加税收或二者并举。一旦出现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情况,财政可以实行适度放松政策,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或二者同时并举,由此扩大总需求。第二,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例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都明显具有这种作用。第三,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第四,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环境。

六、案例分析题( 12 分)

1、财政的支农支出应集中应用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强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江大河的治理,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和推广示范,农业产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自然灾害的防御等。

2、为进一步完善财政的支农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

(1)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各级政府在计划和安排资金投入上应优先保证农业发展的需要;

(2)在农业投资方向上深化改革,将农业投资的重点放在解决影响农业整体效益提高的薄弱环节上;(3)深化改革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方式;

(4)健全财政监督机制,确保国家支农资金及时全额到位,完善农业投资法律体系,加强国家对农业财政投资的法律约束。

综合自测题三

※<综合自测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5 分)

1.一般来说,财政分配活动的主体是()

A、企业

B、国家

C、个人

D、财政部门

2.在我国目前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最稳定的来源是()

A、国有资产收益

B、国债收入

C、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D、税收收入

3.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与安置

4.下列项目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的是()

A、关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5.为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对支出效益能以货币计量的项目应采用()进行评价

A、成本—效益分析法

B、最低费用选择法

C、公共产品收费法

D、因素分析评分法

6.需求弹性缺乏而供给弹性大的商品(服务)宜采用的税负转嫁方法应该是()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消转

7.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

8.财政支出所强调的公平原则是()。

A、经济公平

B、社会公平

C、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

D、社会的绝对公平

9.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信用原则取得的财政收入是()。A、税收B、规费收入C、国有资产收益D、公债收入

10.财政补贴通过直接影响( ) 来影响经济。

A、资源配置结构

B、价格结构

C、供给结构

D、需求结构

11.下列经济现象中,不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A、政府发行国债

B、企业向国家纳税

C、政府投资

D、某外商向我国投资

12.中期公债是指()

A、3——5年的公债

B、1年以内的公债

C、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公债

D、以上都不对

13.财政收入按价值构成主要来自于()

A、 C

B、V

C、 M

D、 C+V+M

14.我国08年1月1日将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的基本税率是()

A、15%

B、25%

C、33%

D、17%

15.我国2007年的财政政策是()财政政策

A、稳健的

B、紧缩性的

C、扩张性的

D、复合性的

二、多项选择题( 20 分)

1.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具有的特征表现为()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E、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税收的特征包括()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信用性

E、不确定性

3.近年来,我国推行的财政预算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A、分税制改革

B、部门预算改革

C、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D、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E、会计委派制度改革

4.一般来说,国家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工具主要有()

A、税收

B、国债

C、公共支出

D、政府投资

E、再贴现率

5.税收支出的形式有()

A、税收豁免

B、纳税扣除

C、税收抵免

D、优惠税率

E、延期纳税

6.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

B、税收政策

C、价格变动

D、政府的职能及范围

E、分配制度

7.以预算编制方法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

A、增量预算

B、复式预算

C、单式预算

D、零基预算

E、绩效预算

8.财政传导机制的媒介体有()

A、收入分配

B、货币供应

C、价格

D、税收

E、信贷

9.政府预算的原则有()

A、完整性原则

B、公开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可靠性原则

E、年度性原则

10.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中的政府收入大类有()

A、税收收入

B、非税收收入

C、债务收入

D、转移收入

E、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三、判断题( 10分)

1.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自己所负担的税款通过提高销售价格的形式转移给购买者。()

2.在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政府应该采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的政策。()

3、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共有五级预算。()

4、分税制是西方国家实行分级预算体制中普遍采用的划分收入的方法,它属于一种预算体制类型。()

5、决定国债利率的主要因素是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

6、在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确定纳税人身份的标准是看其所属国籍。()

7、为了确保社会公共的需要,混合物品应采取政府免费提供方式。()

8、税收的扣缴义务人也就是纳税人。()

9、分税制体制是指在划分事权和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以明确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及地方财政之间关系的制度。()

10、财政补贴是中国的一种特有的现象,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四、简答题( 28 分)

1、简述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基本内容。(7分)

2、税收对劳动供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纳税人有什么影响?(7分)

3、简述税收支出的概念和性质。(7分)

4、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7分)

五、论述题( 12分)

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财政支出规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规律。请你结合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支出的变化情况,谈谈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

六、案例分析( 15分)

2004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把支持“三农”放在首要位置,加大了投入力度,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3月下旬,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新情况,特别是粮食生产面临的新形势,决定进一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力度。财政部服从服务大局,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筹措资金,追加156.04亿元支农支出;中央财政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共安排补助支出313.2亿元。各级财政部门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扎扎实实地将“两减免三补贴”政策落在了实处。在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吉林等8个省份免征或基本免征农业税;河南等11个粮食主产省及广东省降低或自主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山西等11个省份降低农业税税率1个百分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河北等13个粮食主产省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品种实行了良种补贴;对中央直属垦区和66个粮食主产县购置大型农机具实施补贴。

1、为什么财政要支持农业发展?(5分)

2、结合我国现实,谈谈如何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10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5分)

1、 B

2、D

3、A

4、B

5、A

6、B

7、A

8、C

9、D 10、B 11、D 12、C 13、C 14、B 15、A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 BDE

2、ABC

3、BC

4、ABCD

5、ABCDE

6、ABCDE

7、AD

8、ABC

9、ABDE 10、ABCDE

三、判断题(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28分)

1、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从层次上看,表现在四个方面:1、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2、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3、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4、在政府部门内部分配资源。

从弥补市场失效来看,则表现在: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公共部门; 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自然垄断倾向的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商品和行业; 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腾飞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部门。

2、税收对劳动供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纳税人有什么影响?

(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取决于个人对税收的反应是以替代效应还是以收入效应为主,对以替代效应为主的人,税收会减少劳动供应;对以收入效应为主的人,税收会增加劳动供给。

(2)税收对纳说人的影响包括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的收入效应

3、简述税收支出的概念和性质。

税收支出是针对税收优惠失控问题于本世纪70年代在美国应运而生的,目前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所谓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人损失或放弃的收人。

就税收支出的性质而言,税收支出首先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由于各种税收优惠措施,减少了纳税人应纳税额使政府放弃了一定数量的收人,其实质上相当于政府向纳税人提供了一笔资金,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支出。其次,税收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支出,政府通过税收支出,并没有从纳税人手中获得任何商品的服务,同时,各种税收优惠措施也常常改变纳税人之间的相对价格,因此,它是一种财政补贴性支出。

4、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是统一的,必须两者兼顾,只顾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必然会导致经济运行的失衡。

2、如何通过市场和政府两种机制的有效结合实现两者兼顾是一个关键问题。

3、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

五、论述题(12分)

财政支出在不同阶段,虽然支出的结构和内容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财政支出规模是随经济发展从早期、中期和成熟阶段过渡中逐步扩张的。这主要表现为:

经济发展早期,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比重较高,财政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有利于促进经济“起飞”。

经济发展中期,政府需要承担弥补市场不足的职责,继续增加投资。

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政府公共支出则转移到教育、保健、社会福利等方面,而且这方面的投资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的投资增长速度,并快于GDP的增速。

六、案例题(15分)

1、(1)农业部门的社会经济效益大而直接经济效益小;(2)农业对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强(3)农业是风险行业;(4)农业产品需求弹性小市场扩张处于不利地位。

2、根据我国目前情况和十七大报告内容,结合财政政策内容,提出自己看法。(10分)

综合自测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 分)

1.( )公共财政是与相对应的财政模式。

A、计划经济

B、市场经济

C、自然经济

D、封建社会

2.( )一般来说,下列物品是公共资源。

A、国防

B、路灯

C、公共牧草

D、有线电视

3. ( )对于广播电视来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会增加成本,即边际成本为零,我们把这种特征称为

A、非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不可分割性

D、外部性

4.( )三个以上的方案得票相等,没有任何方案可以取得绝对或相对的多数,这种现象称为

A、多数极权

B、投票交易

C、循环投票

D、单峰偏好

5.( )购置政府办公用品的支出属于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投资性支出

D、补偿性支出

6. ( ) 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公共支出也不断增加,这称为

A、瓦格纳法则

B、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C、公共支出增长发展模型

D、萨缪尔森模型

7. ( )当经济繁荣时,财政用于失业保险、社会救济等项目的支出会相应减少,其结果必然会对经济的扩张起到作用。

A、刺激

B、抑制

C、扩张

D、拉动

8. ( )税收支出作为政府主动放弃的一部分税收收入,在财政年度内,与财政收入存在的关系

A、此增彼增

B、此增彼减

C、此减彼减

D、数量恒等

9.( )下列项目中属于使用费的是

A、律师执照费

B、出生登记费

C、商标登记费

D、过桥过路费

10.( ) 下列各税种中属于商品课税的是

A、印花税

B、营业税

C、遗产税

D、土地增值税

11.( )目前,世界各国一般将____年之内的债券看作短期债券。

A、一

B、二

C、三

D、五

12.( )当年公债发行总额 / 当年财政支出总额×100%=____

A、公债负担率

B、偿债率

C、公债依存度

D、借债率

13.( )增量预算的要点是____

A.以上年度各项支出的支出数为依据 B.逐项确定支出预算

C.以人员经费的保障为重点 D. 以上都是

14.( )以政府部门为单位编制的报经财政部门审核并经立法机构批准的,反映部门所有收支的预算,被称为

A、复式预算

B、增量预算

C、部门预算

D、零基预算

15.( )我国自1998年以来推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属于____财政政策

A、中性

B、紧缩性

C、扩张性

D、复合性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 分)

1.()下列哪些属于家计财政的特征

A、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

B、存在于奴隶制时期

C、存在于奴隶制时期性

D、具有公共性

E、财政收支与王室收支严格区分

2.()官僚机构的特点为

A、不存在竞争

B、不以盈利为目标

C、效率低下

D、追求预算最大化

E、以公共机构权利最大化为目标

3.()下列哪些属于转移性支出

A、社会保障支出

B、政府雇员工资

C、债务利息支出

D、捐赠支出

E、农业补贴

4.()用于文教卫生事业的支出属于

A、生产性支出

B、非生产性支出

C、社会消费性支出

D、投资性支出

E、转移性支出

5.()我国财政支出的原则包括

A、弥补市场失效

B、公平和效率相结合

C、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

D、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E、满足社会需要

6.()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政府投资具有的特点

A、公共性

B、基础性

C、开发性和战略性

D、社会效益

E、盈利性

7.()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包括: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E、商业保险

8.()公共收入的形式包括: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入

C、公债收入

D、政府收费

E、专项收入

9.()下列关于税负转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后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向后转嫁给购买者。

B、前转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进货价格将税负向前转嫁给商品销售者。

C、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D、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较易转嫁。

E、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较易转嫁。

10.()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财政政策

C、中性财政政策

D、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 分)

1. ()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

2. ()公共选择理论的突出特点是用经济学方法来分析政治问题。

3. ()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所以政府干预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4.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发展模型认为,经济发展早期政府投资占社会投资的比重较低。

5. ()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是比较合理的。

6. ()政府进行投资性支出是为了盈利。

7.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福利保障。

8. ()公债作为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点。

9.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

10.()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是减少支出和增加收入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

1.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我国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手段来实现收入分配?

2.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

3.财政政策有哪些类型?你认为我国目前的形势应该适用哪种财政政策?

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分税制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五.论述题(12分)

1.如何理解财政补贴的社会经济意义,如何完善我国现行的财政补贴?

六.案例分析题(15 分)

近十多年来,城市公交改革的进程一直在推进,许多城市都先后进行了改革。较早的如深圳、杭州、上海等已进行了十年,1996年以来,随着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等大城市对城市公交价格先后进行改革,使用IC卡月票或干脆取消月票之后,北京城为了国内唯一仍使用纸制月票的大城市。北京、合肥等城市2005年开始提出了改革方案。南宁等城市进行了三四年,从政府的目标看,推动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交通整体运送乘客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方便市民出行,是改革的根本目的。由于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及市场化改革有着不同的看法,公交企业、市民对公交改革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第一个争议的问题是应不应该提高票价而取消月票。多年来,公交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基本靠政府的补贴维持简单的运转,发展严重落后于经济水平和市民出行的要求。上海改革之前公交每年亏损在8亿多元,广州市一汽公司仅月票就每月亏损一千多万元,其他城市公交也大都存在严重的亏损。就市民而言,不少人反对提高票价、取消具有福利性质的月票。

第二个争议的问题是能否引入民营资本或境外资本发展城市公交。就政府而言,当然希望通过改革获得发展公共交通所需要的资金。这个问题解决了,市民乘车难,公交服务差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各地各显其能:成立新的公交公司来打破市场垄断,通过引进社会资金、引进民营资金解决公交业资金不足,公交公司将业务拓展到外地等。目前国内公交市场上,大规模的争夺已经展开:香港九龙巴士已经入住天津、无锡,香港新世界已跻身昆明,新加坡的福清德高已登陆郑州,成都、广州、合肥、南宁等地城市公交也都有港资等介入。

上海、北京等通过改制设立股份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从而筹集到大量的社会资金,如北京巴士在上市时就筹资到了7000万元的资金,上海巴士股份也通过上市获得了近亿元的资金,这些资金大大支持了当地公交产业的发展。

1.你认为公交是否属于公共产品,为什么?

2.你认为城市公交由政府提供和市场提供各有什么优缺点?

3.运用所学财政学知识,你认为公交成本应如何分担?公交应该通过什么方式供给?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 分)

1B;2、C;3、A;4、C;5、A;6、A;7、B;8、B;9、D;10、B;11、A;12、C;13、D;14、C;15、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 分)

1、A BC;

2、A BCDE;

3、ACDE;

4、BC;

5、A BCD;

6、A BCD;

7、A BCD;

8、A BCDE;

9、CD;10、ABC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 分)

1、√;

2、√;

3、×;

4、×;

5、×;

6、×;

7、√;

8、×;

9、√;10、×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1)调节部门及产业之间的收入分配;(2)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3)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4)调节居民的个人收入分配。

手段:税收、转移支付、购买性支出、各种收入政策。

2、(1)商品供求弹性是决定税负转嫁能否转嫁的关键因素。(2)商品价格形式对税负转嫁的影响。(3)税种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3、类型: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社会总需求过程中发挥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自动稳定器调节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我国的经济形势适合稳健财政政策。

4、改革原因:财政包干体制弊端日益明显,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税收调节功能弱化;国家财力偏于分散,弱化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财政分配体制类型过多,不够规范。

具体内容: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

定;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

五、论述题(12分)

1、财政补贴总是直接或间接与价格变动有关,不是财政补贴引起价格变动,就是价格变动导致财政补贴。因此,财政补贴会影响资源配置、需求和供给的变动甚至社会其他经济活动。

(1)财政补贴对资源配置的影响(2)财政补贴对需求的影响(3)财政补贴对供给的影响(4)财政补贴的资金带动效应(5)财政补贴有利于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6)财政补贴能消除“排挤效应”(7)财政补贴具有稳定社会经济活动的效应

目前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补贴过多过滥,财政负担严重;财政补贴制度的不规范,影响了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某些补贴的不当,扭曲了价格体系,刺激了不合理消费,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应建立新型财政补贴制度、提高财政补贴的支出效益

(1)从制度创新入手,减少补贴项目,压缩补贴规模,规范补贴方式,调整分配格局。

(2)改革补贴方式,重新规范财政补贴的重点和范围。主要包括:一是改变农业补贴方式。二是取消绝大部分工业企业亏损补贴。三是改革公用事业补贴。四是改革取暖补贴。五是增加财政对科研方面的补贴,调动企业对研究开发的积极性。六是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七是利用财政补贴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3)改革财政补贴的配套措施。

要改革我国的财政补贴制度,需要采取一些相关的配套措施,即:一是建立以市场价格为主体的价格体系和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二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是进一步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四是改革工资制度和住房补贴制度;五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1、对城市公交的产品性质只要分析合理就可以得分。例如,认为公交是准公共产品,同时用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作了合理论述,该回答可以得分。(3分)

2.政府提供优点:价格低廉,缺点:供给不足,服务态度差(2分)

市场提供优点:服务好,供给充分,缺点:不利于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2分)

3.成本应该由政府和市民共同分担。从公共产品的性质和受益对象来分析。(3分)

若提出其他方式,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提供方式:政府提供、私人出资供给、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等,合理的提供方式都可(3分)

综合自测题五

※<综合自测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A、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购买公债

C、企业发行股票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

3、混合产品的供给,()

A、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B、只能由社会成员来提供

C、既可由政府部门提供,也可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来提供

D、只能由市场主体来提供

4、财政支出所强调的公平原则是()

A、经济公平

B、社会公平

C、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

D、社会的绝对公平

5、财政补贴通过直接影响( ) 来影响经济。

A、资源配置结构

B、相对价格结构

C、供给结构

D、需求结构

6、当经济繁荣时,财政用于失业保险、社会救济等项目上的支出会相应减少,其结果必然会对经济的扩张起到()作用。

A、刺激

B、抑制

C、扩张

D、拉动

E、平衡

7、下列项目中属于使用费的是()

A、律师执照费

B、出生登记费

C、商标登记费

D、过桥过路费

8、随着征税对象增大而逐级提高计征比例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边际税率

9、下列关于税收对劳动供给替代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政府征税会使闲暇的相对价格上升,引起个人以闲暇替代劳动。

B、政府征税会使闲暇的相对价格下降,引起个人以闲暇替代劳动。

C、政府征税会使闲暇的相对价格上升,引起个人以劳动替代闲暇。

D、政府征税会使闲暇的相对价格下降,引起个人以劳动替代闲暇。

10、目前,世界各国一般将()年之内的债券看作短期债券。

A、一

B、二

C、三

D、十

11、当年公债发行总额 / 当年财政支出总额×100%=()

A、公债负担率

B、偿债率

C、公债依存度

D、借债率

12、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与安置

13、近年来,我国推行的财政管理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A、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B、部门预算改革

C、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D、分税制改革

14、我国政府预算采取分级管理的办法,与国家政权的分级管理相适应,我国政府预算分为()

A. 二级

B. 三级

C. 四级

D. 五级

15、财政政策最基本的目标是()

A、充分就业

B、物价相对稳定

C、收入合理分配

D、经济适度增长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以下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

A、简单的说,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B、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

C、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加趋势符合瓦格纳法则的阐述,属于支出结构的优化

D、我国财政支出中亏损补贴比重下降,是支出结构优化的体现

2、用于文教卫生事业的支出属于()

A、生产性支出

B、非生产性支出

C、社会消费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3、从我国实践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主要()

A、政府筹资建设建设,免费或收取使用费提供

B、私人出资,定期收费弥补成本并可适当盈利

C、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提供

D、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E、BOT投资方式

4、财政对农业投资范围主要包括()

A、农村公共活动场所

B、农村教育和培训

C、农业科技推广

D、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5、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包括()

A、税收

B、债务收入

C、国有企业收入

D、收费

6、税收的性质包括( )

A、强制性

B、比例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7、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E、财产税

8、税负转嫁的方式有()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消转

E、税收资本化

9、按照预算编制的方法,国家预算可分为()

A.增量预算 B.复式预算 C.单式预算 D.零基预算

10、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

A、税收

B、公债

C、政府投资

D、公共支出

E、财政补贴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混合物品。()

2、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条件。()

3、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4、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在下降。()

5、从性质上看,财政补贴同社会保障支出一样,是一种购买性支出,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6、我国的财政收入中,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最高,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低。()

7、收费是公共部门为提供纯公共产品而收取的费用。()

8、我国现行的税制体系中,所得税是主体税种。()

9、筹集财政资金、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的初始功能。()

10、我国目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复式预算法,即分为经常预算和建设预算分别核算。()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如何理解公共产品的含义?

2、“瓦格纳政府扩张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简述“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本内容。

4、简述我国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12分)

试述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长变化原因,并思考控制行政管理费的思路和措施。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随着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闭幕,2008年的宏观经济工作已定下了基本的发展基调和方向。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未来将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从防止经济过热的“一防”转向防止经济过热与通胀的“双防”,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双稳健”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搭配,这些实质性内容的变化将会给宏观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恐怕是社会各界深切关注的焦点和值得深思的问题。此外,值得大家关注的是财政政策依然将以“稳健”为主题。

结合材料,回答我国近几年实施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包括什么内容?并谈谈为什么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B

2、A

3、C

4、C

5、B

6、B

7、D

8、B

9、B 10、A 11、C

12、A 13、D 14、D 15、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ABD

2、BC

3、ABCDE

4、BCD

5、ABD

6、ACD

7、BE

8、ABCDE

9、AD 10、ABCDE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第一,定义:由公共部门(或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第二,非排他性。

第三,非竞争性。

2、(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GDP不断增加,财源不断增长,为财政支出扩张提供财力基础。(2)人们对社会公共需要的要求越来越高。(3)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危机发生频繁,要求政府干预增加,也造成了财政支出的不断扩大。

3、“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

从收入方面看,主要是收缴分离,规范预算外收入并减少各部门和单位的资金占压;从支出方面看,主要是收支脱钩,即执收单位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再与其支出安排挂钩,单独编制支出预算,交由财政部门审批。

4、我国现阶段分税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1)根据现行政策规定的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来确定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范围;(2)根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范围,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范围;(3)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的返还数额;(4)规定原体制中,中央补助,地方上缴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

五、论述题(12分)

2.(1)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直接因素:经济总体增长水平、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以及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政府机构先后进行了五次改革:但经过五次改革,我国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现象仍未改变,造成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不断增长。

此外,行政管理费理应向公用经费倾斜,但我国公用经费缺乏明显的界限,预算约束软弱,造成行政管理费居高不下。

(2)今后控制行政管理费的思路和措施

一是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改变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现象。

二是强化预算约束,完善经费定额考核办法。

三是加强检查监督,走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实施的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内容: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全社会投资规模增长较快、社会资金增加较多、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

财政政策要在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稳定宏观经济经济运行、巩固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更加积极的作用。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也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既好又快地发展。

综合自测题六

※<综合自测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一般来说,财政分配活动的主体是()

A、企业

B、居民

C、国家(政府)

D、财政部门

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

3.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时对垄断性国有企业可采取的改革方式是()。

A、国有国营模式

B、国有国控模式

C、公司制

D、放开经营

4.在财政职能中,能够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的是()

A、监督与管理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D、资源配置职能

5、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规定,个人缴费的比例是工资总额的()

A、4%

B、8%

C、20%

D、23%

6.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与安置

7.在税制要素中,能反映国家(政府)课税深度和尺度并是税制核心的要素是()。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课税标准

8.下列项目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的是()。

A、关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9.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是()。

A、财政性资金

B、信用资金

C、企业资金

D、闲置资金

10.世界上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通行做法是()

A、动用上年结余

B、财政透支

C、财政发行

D、发行国债

11.债务依存度是指()

A、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B、当年公债累计余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C、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D、当年公债累计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

12.国家征税后劳动者宁愿选择休闲而不愿意增加劳动时间增加收入以维持税前生活水平,这种情况表明税收对劳动供给产生的效应是()

A、收入效应

B、排挤效应

C、福利效应

D、替代效应

13.经济稳定的关键在于(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D、国际收支平衡

14.下列反映经济衰退的是()。

A、周期性赤字

B、结构性赤字

C、原始赤字

D、基本赤字

15.就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而言,()己经是一种世界性经济现象。

A、财政赤字

B、财政平衡

C、财政盈余

D、财政收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完全答对才能得分,多答、少答、错答不得分,共20分)1.下列项目中,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A、国家征税

B、发行国债

C、销售商品

D、国家投资修建青藏铁路

E、王鸣到北海旅游

2.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具有的特征表现为()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E、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3.按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用途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

A、补偿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消费性支出

D、购买性支出

E、转移性支出

4.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辅助项目主要包括()

A、养老保险

B、工伤保险

C、生育保险

D、社会救济

E、社会福利

5.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

A、税收

B、国债

C、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D、其他收入

E、利润

6.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C、价格变动

D、政府的职能及范围

E、技术进步

7.近年来,我国推行的财政管理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A、分税制改革

B、部门预算改革

C、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D、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E、会计委派制度改革

8.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

A、政府决策失误

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D、寻租行为

9.收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B、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C、可完全由部门和地方自收自支

D、法治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差

10.偿还国家公债的资金来源有()

A、经常性支出预算

B、预算盈余

C、向银行透支或借款

D、发行新债收入

E、建立偿债基金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资源配置方式是政府。()

2.在实际经济分析中,财政支出绝对量指标更能反映一国的财政支出规模的状况()。3.1985—1995年间,随着我国国有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也随之下降。()

4.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4~0.5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5.从性质上看,财政补贴同社会保障支出一样,是一种购买性支出,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6.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共有五级预算。()

7.税收"中性"原则的提出,是针对征税所产生的超额负担而言的。()

8.分税制的关键在于收入的划分。()

9.分税制体制是指在划分事权和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以明确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及地方财政之间关系的制度。()

10.在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政府应该采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的政策。()

四、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 分)

1.简述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基本内容。

2.简述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和重点

3.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有哪些?为什么说政府采购制度能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大学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财政的概念及其理解 概念: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从事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财政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财政主体、客体、财政分配的目的 主体:国家或政府 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弥补市场缺陷。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的理解 如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这种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 如某种资源配置状态,再经过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没变坏,那么调整后的状态优于调整前,这一过程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公共产品、混合物品 概念、特征、提供方式、包括哪些? 概念: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特征:非竞争性,非排斥性 提供方式:一般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进行消费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政府失灵及其原因 1)市场失灵的含义:现存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领域、收入分配领域和经济稳定领域都存在着某些失效的地方,致使其运行结果不尽人意。 表现:公共产品困境,外部效应,分配不公,垄断,经济运行不稳,信息不对称 2)政府失灵的含义: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原因:信息的有限性,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能力有限,官僚主义,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公共决策程序的缺陷 ●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源于哪2方面因素? 1)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是指公共物品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利益不能被某一个消费者独享,即一个人享用某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人享用。 2)因素P29:(1)某些公共物品经技术处理可以具有排斥性,但这样做的成本太高,远远超出排斥后带来的好处,在经济上可不行;(2)公共物品的非排斥性意味着有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 ●财政三大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财政学》考试题1

《财政学》期末考试题1 一、单项选择 1.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说,是指( )。 ①数理统计法②唯物辩证法③历史归纳法④归纳演绎法2.( )分配在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 ①财政②企业财务③价格④信用 3.财政发挥稳定经济并促进经济适度增长的功能是指财政的( )。 ①配置资源的职能②分配收入的职能 ③维护国家的职能④稳定经济的职能 4.消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 ①社会成员都必须提供等价的费用②社会成员都不必付出任何代价③社会成员都可以“免费搭车”④需要社会付出一定的代价5.财政分配中的量入为出的含义是()。 ①以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 ②以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出需要来确定财政收入 ③以国债来保证财政支出 ④以增加税收来保证财政支出 6.财政支出中的效益原则首先是指要实现()。 ①经济效益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④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7.财政对国家政府机关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支出,属于()。 ①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②财政对社会管理部门的支出 ③财政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支出④财政对社会服务部门的支出8.财政支出增长的正常来源应当是()。 ①发行公债②税收的增长③财政向银行透支④进行货币发行9.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最为典型的公共产品是()。 ①基础产业提供的服务②科学研究 ③义务教育④行政与国防提供的服务 10.财政补贴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①价格补贴②企业亏损补贴③财政贴息④税收补贴

11.财政补贴支出区别于其他转移支出的主要特点是( )。 ①政策性②强制性③价格相关性④灵活性 ⑤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兼并性 12.支付能力原则是指人们对财政收入的分担要与人们的()水平相适应。 ①消费②生产③交换④收入 13.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 ①从价税和从量税②价内税和价外税 ③直接税和间接税④中央税与地方税 14.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来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①扣税法②免税法③抵免法④税收饶让 15.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大量国有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和经济运行方式的()。 ①市场化②集中化③计划化④自由化 16.为了听取社会公众对政府收费订价的意见,应该建立()制度。 ①价格听证②价格审批③价格检查④价格预测 17.公债是政府依据()原则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方式。 ①计划②市场③信用④自愿 18.政府能否维持高的债务余额,关键是看其能否在年度财政支出中安排足够的() ①投资支出②补助支出③消费支出④利息支出 19.我国政府预算的最终审批权归于()。 ①财政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③国务院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通过政府对( )的管理来实现的。 ①有效需求②有效供给③总需求④总供给 二、多项选择 1.财政的一般特征是( ) ①国家主体性②计划性③无偿性④强制性⑤人民性 2.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①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②公平原则 ③权责利相结合原则④效益原则⑤稳定原则

最新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本科专业财政学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财政补贴: 2、课税对象: 3、税负转嫁: 4、国际重复征税: 5、分税制: 二、不定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大写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属于我国现行税制的行为税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土地增值税 C、耕地占用税、 D、屠宰税 2、增值税纳税人是() A、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D、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 A、工资、薪金 B、生产经营所得 C、稿酬、利息 D、偶然所得 4、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5、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哪一税种为第一大税() A、财产税 B、流转税和所得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6、以下不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是()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C、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7、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 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纳税人的负担 D、负税人的负担 8、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已经不采用() A、公募法 B、承受法 C、出卖法 D、强制摊派法 9、短期国债一般采用的偿还方式是() A、分期逐步偿还法 B、抽签轮次偿还法 C、到期一次偿还法、 D、市场购销偿还法 10、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有() A、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B、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C、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D、只有A是 11、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A、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B、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C、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D、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12、国债的特征有() A、有偿性 B、自愿性 C、灵活性 D、权力性 13、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A、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A、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B、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14、我国分税制的特点是() A、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B、税收立法权属于中央 C、地方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D、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收管理机构 15、以下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A、累进的所得税 B、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出

财政学陈共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 一、单选题 1.当资源配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些人处境变坏。这种状态称为(D) A.免费搭车现象 B.边际效用递减 C.市场失灵 D.帕累托最优 2.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的研究课题是(D)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A) A.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B.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 C.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 D.存在规模经济 4.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5.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A)其社会边际成本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没有固定关系 6.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7.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8.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9.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10.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 A.社会消费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12.(A)是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3.目前我国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补贴和(D) A.城市居民生活补贴 B.住房补贴 C.社会保障补贴 D.价格补贴

财政学考试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财政学》课程代码00060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 第一节财政的概念 1.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 市场失灵:纯粹市场机制的现实调节结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条件性市场缺陷包括:竞争失灵、外部效应、信息不充分、交易成本和偏好不合理。 原生性市场缺陷包括: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2.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纯粹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在效用不可分割性基础上,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双重属性的物品被称为混合物品,也称准公共物品或半公共物品。物品按照属性可以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类,它们的生产和提供组合方式由四个要素构成。 3.政府与公共财政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凭借自己的特有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其目的是为国民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物品。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为目的的财政模式。 公共财政与计划财政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表现为:服务内容不同、集中程度不同、法制化程度不同和管理机制不同。 4.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公平是指社会收入分配结果处在全体社会成员都比较满意的状态。 公平的评价指标有两种:(1)贫困指数(2)基尼系数 效率是指现有经济资源的使用结果可以给国民带来最大限度的满足。 第二节财政的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财政客观具有矫正资源配置结构,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能力。 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 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途径: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有两种作用方式。一种是直接式,;另一种在间接方式。 2.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 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调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税收、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 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内容包括: 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平衡; 调节社会供求结构平衡。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实现途径: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主要通过两个方式得以实现,一是“自动稳定器”,二是

财政学考题与答案

1、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在最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即最优的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所以,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 2、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与市场效率相对应的,市场配置有效的实现需要完全自由竞争、无外部性、信息完全对称等条件为前提,而现实中不具备这些条件。市场机制存在的这种缺陷导致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称之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垄断(规模效应、先发优势—>垄断地位—>太高物价超额利润、资源配置不足、社会总福利下降)、信息不对称或不充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效率和公平,收入差距过大产生社会问题,影响效率)、经济波动(价格波动与生产周期的不匹配 供大于求、供不应求)等。 3、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十八届三种全会中的定位,第一,优化资源配置;第二,维护市场统一;第三,促进社会公平;第四,实现国家久安。 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资源配置,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乃至社会总产品的配置。政府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财政预算制度、公共工程、直接投资、税收优惠补贴、公共财政规模) 收入分配,即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税收调节、财政转移支付、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界限) 经济稳定和发展,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税收补贴投资的调节,对公共需求、特定发展的支出) 4、正、负外部性各指什么 外部性即外部效应,是指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正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溢出效应,但其他经济人不必为此支付任何费用,无偿地享受福利。 负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减损,而实施者不必为此承担代价。 5、公共选择下的政治均衡是如何实现的 公共选择理论,是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方法,研究公共决策问题。 指人们通过政治过程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以及相应的税收分摊。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经过立宪、立法或议会、行政与司法三个阶段来实现这种均衡。

财政学试卷四

模拟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 ) A、资源配置效率 B、收入分配公平 C、经济稳定发展 D、财政监督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治理垄断所产生效率损失问题的措施是( ) A、征税 B、反垄断立法 C、公共定价 D、取消区域间的竞争壁垒 3.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筹集应主要由()承担。 A、农民个人 B、国家财政 C、银行贷款 D、社会集资 4.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量为( )。 A、单个消费者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横向加总所得到的总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点所决定的产品数量。 B、单个消费者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纵向加总所得到的总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点所决定的产品数量。 C、每个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与公共产品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数量的加总。 D、每个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与公共产品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数量中的最大数量。 5. 如果假定各个人收入的边际效应是一个常数,()原则意味着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收取等量的税。 A、比例牺牲 B、最小牺牲 C、均等牺牲 D、以上都不对 6.下述哪种税收方式会直接对收入——休闲的选择产生扭曲性影响( ) A、对资本收入课税 B、对消费品课税 C、对劳动收入课税 D、对财产课税 7.政府在为自然垄断产品定价时,会产生企业亏损问题的定价方法是( ) A、边际成本定价 B、二部定价 C、平均成本定价 D、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定价 8.竞争市场上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需要为目标的公共定价主要针对以下产品() A、奢侈品 B、耐用消费品 C、高档消费品 D、生活必需品 9.关税依其课税对象的性质属于()。 A、所得税 B、流转税 C、财产税 D、资源税 10.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是()。 A、财政性资金 B、信用资金 C、企业资金 D、闲置资金 11.政府预算由()负责审批。 A、财政部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各级地方政府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复习与思考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 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 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又说明只是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就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

财政学考试复习题,练习题

《财政学》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题 (含3套试卷及答案) 《财政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所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选错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论述中,不属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 A、财政分配活动 B、财政分配关系 C、财政管理及其方法 D、企业财务分配关系 2.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是()。 A、亚当?斯密 B、萨缪尔森 C、布坎南 D、凯恩斯 3.经济稳定的关键在于(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D、国际收支平衡 4.政府扶持教育事业的首要内容应当是() A、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 B、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 C、全民义务教育 D、全民义务教育与中等教育 5.某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当期不含税销售收入为200万元,进项税额为1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则该纳税人该期应缴纳的增值税是()。 A、24万元 B、7万元 C、万元 D、万元 6.2008年我国将进行的税制改革是()。 A、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 B、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课征制 C、内资企业所得税与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 D、开始征收燃油税 7.国家取得的国有企业上缴的资产收益凭借的是()。 A、政治权力 B、公共权力 C、资产所有权 D、行政权力 8.我国目前实施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属于()。 A、扩张性型财政政策 B、紧缩型的财政政策 C、中性的财政政策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9.以政府部门为单位编制的报经财政部门审核并经立法机构批准的,反映部门所有收支的预算,被称为()。 A、复式预算 B、增量预算 C、部门预算 D、零基预算 10.为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对支出效益能以货币计量的项目应采用()进行评价。 A、成本—效益分析法 B、最低费用选择法 C、公共产品收费法 D、因素分析评分法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所列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选错或不选均不得分,也不扣分,每小题2分,共16分)1.俱乐部式公共产品具有( )特征。 A、非排他性B非竞争性C、边际生产成本为零D、垄断性 2.公共经济决策的目标主要包括()。 A物价稳定B、效率C、公平 D、国际收支平衡 E、经济增长与稳定 3.下列支出中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有() A、行政管理费 B、国防费 C、卫生事业费 D、社会保障费 E、利息支出

(精选)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 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6.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7.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 8.阶梯发展理论: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大时期内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 9.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经济分配形式叱,“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人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10.国债:又称公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式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1.预算管理体制:是指确定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12.投资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特定的投资支出意味着所投资金不仅可以收回,而且可以得到增值,国家生产性投资都具有这一性质。广义的投资支出还包括国家财政用于非生产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支出,如行政机关办公楼的兴建.国有医院医疗设备的采买等。 13.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14.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制定的用来约束人们征税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是一个主权国家为实现其国家职能和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整套税收法规.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办法的总称,是国家责成其代理人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本科专业财政学模拟试卷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0分) 1、财政补贴: 2 、 课税对象: 3 、 税负转嫁: 4 、 国际重复征税 5 、 分税制: 、不定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大写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 30 分) 1、以下属于我国现行税制的行为税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土地增值税 C、耕地占用税、 D、屠宰税 2、增值税纳税人是 A、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D、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 A、工资、薪金 B、生产经营所得 C、稿酬、利息 D、偶然所得 4、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5、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哪一税种为第一大税 A、财产税 B、流转税和所得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6、以下不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是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C、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7、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 A 、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 、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 、纳税人的负担 D 、负税人的负担 8、 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已经不采用 A 、公募法 B 、承受法 C 、出卖法 D 、强制摊派法 9、 短期国债一般采用的偿还方式是 A 、分期逐步偿还法 B 、抽签轮次偿还法 C 、到期一次偿还法、 D 、市场购销偿还法 10、 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有 A 、 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B 、 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C 、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D 、只有 A 是 11、 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A 、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B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C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D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12、国债的特征有 ( ) A 、有偿性 B 、自愿性 C 、灵活性 D 、权力性 13、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 ) A 、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A 、 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B 、 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 、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14、我国分税制的特点是 ( ) A 、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B 、税收立法权属于中央 C 、 地方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D 、 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收管理机构 15、以下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 ) () ()

财政学期中思考题

第一章财政是如何产生的?其产生的条件? 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目的是高效率,实现高效率的机制是市场,而市场失灵时,就为政府的介入找到了理由,政府失灵时也可以靠市场来调节。所以,以市场为主,政府财政为辅为补充,来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实质是社会资源在二者之间的分配,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出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尽管认为出现市场失灵的时候,由政府来解决诸如提供公共物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使经济外部性内在化;限制垄断;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等问题。似乎政府与市场之间是一种互补品的关系,但政府与市场远远不是照相机与胶卷的关系那么简单,至少不是纯粹经济意义上的“互补”。并非离开政府,市场就无法运作;离开市场政府就无所适从,政府是有意识的来调节市场的缺陷,从而完成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二者关系不应界定在互补的范围内,而应界定为替代品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作用中,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与其说时间影响着二者的相互作用,不如说是市场规律在自发的支配其自身的运作。既然市场自发规律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作为政府就不能够回避这个规律。政府有着强大的宏观调控部门,有着完善的信息收集机制。在明确市场动态的同时,可以调整自身干预范围的大小及自身适应机制,从一定程度上建立一个对市场反应灵敏,并能够及时回应市场要求的机制体系。 二、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表现? 政府失灵的表现: 1.政府决策受信息充分程度的影响,信息越充分,政府干预就越有效 2.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往往受政府控制经济能力所影响。比如政府干预房地产租金价格,由于政府无法限制私人部门的投资行为,只能减缓中方供给量减少或服务质量恶化的程度。 3.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还受其决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影响。政府作出的各种决策最终是需要政府中的某个机构予以执行的。 4.政府干预还受决策的政治过程所影响。政府干预会影响到很多人,但决策是由一部分人进行的,所以政府需要协调不同偏好。 市场失灵的表现: 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 2.外部负效应问题。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 3.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 4.失业问题。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外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 5.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资源。那些落后地区也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 6.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如国防、路灯、航标灯等,这类产品又叫非盈利产品。从本质上讲,

财政学期末复习题

直属部 财政学期末复习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财经部王云生 第一章导论 一.问答题 1. 财政产生的政治和经济条件 国家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家财政不是人类历史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2.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收支项目 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收入项目: (1)王室收入和土地收入。既国王强制奴隶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劳动者创造的财富。 (2)贡物收入和掠夺收入。即诸侯国和臣僚的贡品,战利品和掠夺品。 (3)军赋收入。为保证战争和供养军队需要而征集的财物。 (4)捐税收入。对自由民中占有少量生产资料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征收的捐税。 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支出项目: (1)王室支出。大奴隶主家天下的国王,家和国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王室支出就是国家支出。 (2)祭祀支出。祭祀天地、鬼神、祖宗的支出。 (3)军事支出。用于战争和军队的支出。 (4)俸禄支出。大臣幕僚的俸薪支出。 (5)生产性支出。用于农业和水利、公路等工程的支出。 3.封建制国家财政的特点 (1)国家财政收支和国王个人收支逐步分离。 (2)财政分配形式由实物形式向货币形式转化,实物形式与货币形式并存,并有力役形式,这是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的。 (3)税收,特别是农业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 (4)在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新的财政范畴——国家预算。 二.名词解释

专卖收入:是指国家对某些厚利产品实行垄断经营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特权收入:国家对矿山、森林、湖泊河流、海域等自然资源以及铸币等经营权,进行出卖和发放许可证而收取许可费等,构成财政收入的一项来源。 第二章财政的概念与职能 一.问答题 1.财政的一般特征 ( 2.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二、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公共需要财政财政职能资源配置 第三章财政支出总论 一.问答题 1.财政支出在管理上的分类方法 2.财政支出在理论上的分类方法 3.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是指把私人企业中进行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法运用到财政分配领域,成为政府进行 财政支出决策,从而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的重要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该目标 的各种方案,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计算成本― 效益的比率,来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的效益,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据此支拨和使用财政资金。这种方法,特别适用 于财政支出中有关投资性支出项目的分析。 (2)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货币 计算备选方案支出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 (3)“公共劳务”收费法。是指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来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 使之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 “公共劳务”的定价,一般有四种情况,即免费、低价、平价、和高价。 二.单项选择 1.()通常也被称作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 A.财政支出 B.补贴支出 C.利息支出 D.基本建设支出 2.()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预防性支出 D.创造性支出 3.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的指标通常是以财政支出的()来表示。 A.绝对量 B.相对量 C.实际指标 D.效益指标 4.财政支出在世界各国都呈现出()的趋势。

WK-财政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3)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4)税源普遍,课税有弹性5)计税方法复杂,稽征管理难度大 2.简述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答:1)政府决策失效。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的选择不当等,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利而发生的寻租行为,即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利,化公为私,受贿索贿等。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提供信息是多方面的,诸如经济形式判断、气象预报、自然灾害预测等都是引导经济运行的重要信息,一担失误,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财政职能的“越位”,是指应当而且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办好的事情而政府却通过财政手段人为地参与,如政府热衷于竞争性生产领域的投资,代替了市场职能。财政职能的“缺位”,是指该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情而财政没有办或者没有办好,如公共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的投入不足等。 3.简述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答: 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不是个人需要和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即不具有分割性。2)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的产品,应由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即不具有排他性。3)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要付出代价。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4.简述财政补贴的作用。 答: 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1)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

财政学模拟试题(四)

财政学模拟试题(四)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税收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购买商品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增加不征税或轻税的购买,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代替征税或重税商品。 2.或有债务 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关键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由政府来承担。它不是政府完全能够控制的,也不是最终完全转化为财政负担,关键取决于转化的面和概率有多大。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答案要点:(1)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具有通过分配调整各分配主体的分配利益关系的功能。收入分配职能目标是:实现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公平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2)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第一,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通过市场形成的企业职工工资、企业利率、股息收入等,财政的职能是通过再分配进行调节。第二,规范工资制度:指国家预算拨款的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都应纳入工资总额;第三,加强税收调节: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第四,通过转移性支出,调节社会利益关系; 2.简述政府加大对“三农”投资的背景意义及财政采取的措施。 答案要点:背景:第一,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第二,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目前发展阶段的特殊困难: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长期历史遗留及价格剪刀差形成的城乡差距;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保障发展严重滞后。 财政政策措施:第一,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第二,从2004年起,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行“三补贴”。第三,大力支

公共财政学思考题

公共财政学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2.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3.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1] 4.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5.税负转稼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6.李喜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么一种推测:在某些条

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7.外部性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二、简答题 1.公共物品的特征与类别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 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 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2.地方政府存在的经济学理由 国家治理的必要条件;有效提供地方公共物品;受益原则和规模经济;竞争的理由;经济干预的理由;制度多样性和改革试验 3.税收会产生哪些经济效应?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税收的收入效应和税收的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得纳税人的收入下降,降低了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商品实行征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是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4.简述公共收费的理论依据。 第一,政府收费是在行使国家公权力 第二,国家公权力是用来对抗公民私权利的 第三,国家公权力的来源是私权利的让渡 完全意义上的民治政府是不存在的。因为这其中有一个悖论。私权利让渡产生公权力,这也是现代民主制理论共同认同的。但是若过分强调私权利,则公权力就没有生存空间。当社会

财政学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得 分 评卷人审核人 得分山东科技大学20 —20 年第 学期 《财政学》考试试卷(A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政府采购制度: 2、 课税对象: 3、 从价税 4、 国际重复征税: 5、 财政政策工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 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 );私 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 ),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2、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用于那些只有( )、且其产品( )的支出项目。 3、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 一是( );二是( );三是( )。 4、税目是指某一种税的具体征收项目,是在税法 中对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 )与( ),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落实品目,也称课税品 目。 5、一般地,凡立法者不预期(税负转嫁),由纳 税人依法纳税并承担税负的为( );立法 者预期( ),由纳税人经由契约关系 或交易过程,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为( )。 6、分税制可分为两种类型(完全分税型)和(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 ) A、经济建设支出 B、购买性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2、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 )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 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 3、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是( ) A、全额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4、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 ) A、扣除法 B、免税法: C、抵免法 D、税收饶让 5、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 ) 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纳税人的负担 D、负税人的负担 6、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