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食用菌产业发展论文

食用菌产业发展论文

食用菌产业发展论文
食用菌产业发展论文

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暨

西部省区市工经联联席会议交流材料

楚雄州食用菌产业

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研究

云南省楚雄州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邹昆林

一、引言

楚雄州食用菌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现已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规模化集约种植和野生资源保护开发为重点,农户为基础,多品种产品经营,内外贸相结合,结构布局合理的良好发展格局,成为了增长亮点多、成长型较好的产业集群,但是楚雄州食用菌产业还存在着产业规划不到位、产业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不规范,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企业“小散弱”以及专业市场建设滞后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入调研分析,提出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和措施,以供当地政府决策部门领导参考。

二、楚雄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我州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森林覆盖率62.5%,野生食用菌类资源丰富。据调查,全州3253.7万亩的林地都可出产野生菌,有大型真菌540多种,其中,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野生菌300多种,有“蘑菇之王”美誉的松茸、“真菌女皇”之称的竹荪、“地下钻石”美称的块菌,还有牛肝菌、香菌、木耳、鸡枞、干巴菌、羊肚菌等众多的珍贵野生食用菌,是云南省乃至全国野生食用菌

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占云南省野生菌产量的1/5,其中松茸占全省产量的2/5、世界松茸产量的1/5。全州有4个县被列为云南省“松茸基地县”,有3个乡被省林业厅和国家濒管办昆明办事处授予“松茸之乡”的称号,早在2007年的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上,南华县获得了“野生菌王国”的称号。

(一)人工食用菌种植方面。到2013年,全州人工食用菌种植面积301万平方米,产值4.1亿元,农民收入达2.28亿元。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销售外,还远销欧盟、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工厂化、规模化集约种植发展为重点,农户为基础,多品种经营,结构布局合理的发展格局。

1、发展速度快、产品结构优。2002年至2013年的10年间,全州人工食用菌种植面积由2万平方米发展到301万平方米,增长了150倍,总产值由40万元发展到4.1亿元,增长1025倍,增幅超过我州其他产业。通过10年时间的人工引种培育,全州人工食用菌产业已经由开始时的单一品种发展成为以香菇、大球盖菇、金针菇、杏鲍菇、茶树菇、平菇等为主的16个品种;由农户零星、分散自发种植发展成为龙头企业带动下的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化基地生产,工厂化周年栽培生产从无到有,初具规模;产品由本地市场销售发展成为以昆明、大理、攀枝花等大中城市为主的国内市场销售;楚雄州林鑫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2012年在省内首家获得人工食用菌产品软包装罐头进出口经营权,产品开始进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2013年公司实现出口创汇1152万美元。

2、比较效益高、发展模式好。人工食用菌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在投入保证的情况下,产出效益高,经济效益好。例如:设施种植香菇,每亩平均投入3-4万元,均可产出6-8万

元,有着较好的投资效益。楚雄市锦翔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采用的“农户零风险参与模式”,不仅彻底解决了订单生产中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冲突矛盾,还实现了农业生产工厂化,得到了广大农户、特别是栗子圆失地农民的热烈欢迎和支持配合。该模式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激活了农民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全州人工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野生食用菌开发方面。据统计:全州野生菌产量由2000年的0.6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1.93万吨,总产值达到14.5亿元,建立野生菌加工出口企业27家,总资产5亿元,2012年实现加工工业产值6.9亿元。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加工企业为龙头,科技为依托,内外销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了带动我州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

1、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截至目前,我州楚雄、南华、牟定、永仁、禄丰、武定等县市工业园区的菌类食品加工标准化厂房建设面积已达60多万平方米,已有冷藏、保鲜、速冻、冻干、烘干、盐渍、菌类多糖提取、泡酒等加工生产线60多条,南华野生菌交易市场及相关冷链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预计明年可建成投产。

2、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取得成效。截至目前,我州已研发生产出野生食用菌系列加工产品近60多种,投入市场销售产品达20多种。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了从初加工到简单深加工相配套的工艺技术体系,培养了一批菌类食品加工技术和市场营销人才队伍。通过举办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开展美食旅游文化宣传,滇菜进京,生态旅游、南菜北运,出口外销,推广以野生食用菌为食材的美味佳肴,着力经营我州

“野生菌王国”品牌,努力扩大我州野生食用菌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三、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有利条件。

1、气候及土地等自然条件适宜。我州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日均温差大,年均温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较短,年均气温16.3℃,年均降水量800~1000毫米。全州耕地面积235万亩,林地面积3255.4万亩,土壤酸碱度适中,有机质含量中等,磷钾含量丰富,极为适宜食用菌的生长。正因为如此,我州野生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年采集交易加工松茸、牛干菌、鸡枞、青头菌、干巴菌等多品种野生食用菌产销量列居全省首位,成为了我省野生食用菌的重点产区和加工销售的集散地。同时也证明了我州适宜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区域范围广阔,种质资源丰富、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人工食用菌种植和加工的基础条件比较好,外地只能季节性种植的品种,在我州可以实现周年种植生产。

2、地理交通区位优势好。楚雄距昆明160公里,安(宁)楚(雄)、楚(雄)大(理)高等级公路、广大及成昆铁路穿境而过。南(华)永(仁)二级公路、武(定)永(仁)高等级公路环绕全州六县市,元(谋)双(柏)二级公路横穿州境南北。全州交通网络东连昆明,西接大理,北上攀枝花,南下玉溪、普洱,交通运输便捷,数据通讯网络发达。

3、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州近年来,在重视培植云南星贸食品有限公司、南华云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南华新世纪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华宏怡野生菌开发公司、南华嘉愗绿

色食品有限公司等11家当地龙头企业的同时,大力引进并建成了楚雄市锦翔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楚雄州林鑫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楚雄和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云南茂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外地企业,推动了我州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企业拥有了一批多年从事食用菌开发研究的科技人员,在野生菌驯化种植和菌种繁育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具备了技术推广的基础。农户拥有多年从事人工食用菌种植和野生食用菌采集的习惯,同时栽培食用菌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比较效益好的特点,全州干部和群众有较高的发展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思想认识差异大,缺乏产业规划布局。全州除楚雄市、南华县发展食用菌稍有规模外,其余县对自身优势和特色分析研究不够,缺乏发展规划,重点不突出,对培育和发展县域食用菌产业尚未引起领导层的足够重视,导致全州食用菌产业发展不平衡。我州早期编制实施的全州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已过期,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必须站在新的战略高度,以全新的视野,重新规划编制全州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2、管理不规范,资源破坏突出。我州相对有影响力的野生食用从采摘、加工到销售等环节,都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一方面,由于野生菌资源带有纯天然属性,目前主要处于小散和无主的野生状态。每到野生菌采摘季节,无数农户、小散户和商家千军万马涌上山,对野生菌进行抢采或收购,大多数农户在采摘野生菌时是不分大小、不分时节、不分品种、见菌就采,你不采别人也要采,导致很多野生菌还未成熟,甚至未成型就被连根拔起。由于过度烂采,绝大部分菌类本身所具有的品质和价值大打了折

扣。如一朵松露,如长到200-300克采摘,每千克价值在300元以上;如长到10-20克就采摘,几乎就没有任何价值。另外,由于大多数野生菌属菌根食用菌,如上年采摘时破坏了菌根和均塘,到第二年同地点几乎就采不到野生菌了。如此野蛮采摘和无主性的市场,导致了我州野生菌资源价值的极大缩水,对野生菌生态资源造成的极大破坏。另一方面,企业间无序竞争问题突出,互相杀家鞑子,特别是在初级产品采购和鲜货销售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3、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建设滞后。由于食用菌产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加之财政扶持、技术、人才、企业贷款难等问题,导致在食用菌技术推广、科技培训、信息服务、技术研发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在人工食用菌方面,存在产业配套技术研发、野生驯化、育种研究、菌种生产工艺及栽培设备设施研发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技术生产体系,仍处于传统型的经验生产阶段。在食用菌高质化利用、深加工方面缺乏技术支撑,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导致了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在野生菌方面,许多企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野生菌资源的抢夺采购上,对产品的研发、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重视不够。产品质量控制多以满足客户要求和通过食品QS认证为标准,少数企业进行了HACCP和ISO 认证,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质量内控标准和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严重滞后。企业注册商标种类繁众多、品牌杂乱,但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标几乎没有。在我州能够形成商品的几百种野生菌类中,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标准和质量检测标准,虽经过了多年打拼,但至今仍然没有形成叫得响的品牌和

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没有稳定可靠的销售渠道和客户市场,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埋下了的隐患。

4、行业龙头企业“小散弱”的问题突出。我州较有影响的十多家从事食用菌收购、加工、销售的骨干企业,虽然经过了5年至10年的培育和发展,获得了省州级龙头企业的称号,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企业无论从规模、产值、利润、税收、技术、品质、品牌、营销渠道、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比较弱小,多数为中小微型企业,产业聚集化程度低,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小散弱”问题较为突出,龙头企业产值大都在几千万到上亿元之间,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加工升值能力差,有限的野生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5、信息化程度低,专业市场建设滞后。截止目前,我州食用菌行业的管理者大多比较重视生产环节,对市场信息、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重视和投入不够,多数企业都没有使用规范化的财务管理、进销存、ERP、CRM、HR等联网管理系统软件,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全州食用菌经营网点分散、菌类食品专业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冷链物流配送设施及技术落后,产品价格不透明,信息不灵,流通不畅,造成了部分野生食用菌采集后腐烂变质或廉价销售,商品率较低,农民收入不高,资源经济附加值未能得到合理的体现。

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政策措施

食用菌的味道鲜美、质地柔嫩,富含甾类、三萜类、香豆精苷、挥发油、生物碱、有机锗和多糖等成分,对调节人体机能,提高免疫力,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延缓衰老等具有显著功效。被誉为“植物肉”、“山珍之王”、“21世纪

的健康食品”,受到了世界各国广大消费者的普遍青睐。作为世界食用菌第一生产大国,人工栽培食用菌已达60余种,栽培种类位居世界首位。2012年全国生产食用菌2500多万吨,总产值达500多亿元,预计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食用菌的消费量将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为加快我州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健全机制、强化领导。建议成立由州政府领导挂帅的楚雄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协调林业、农业、供销、经信、商务、发改、招商、环保、科技、国土、扶贫等职能部门的力量,把培强做大食用菌产业作为培育我州新经济增长点及打造我州重点产业品牌形象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各县市政府也要把发展食用菌产业列入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食用菌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县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建立和健全产业发展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场的管理,规范流通环节,维护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

(二)编制规划,制定行标。要进一步明确食用菌产业在我州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一是建议政府组织精干力量编制楚雄州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各县市也要制定相应的县域食用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并将其作为我州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以规划引领产业的发展。要重视规模化和工厂化集中连片发展,努力推进重点乡镇和重点村基地建设。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名优特新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的开发,重视发展适销对路特色产品的加工升值,以加工促种植,努力提高食用

菌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州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整合成立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我州食用菌行业协会,修改制定具有广泛约束力和吸引力的协会章程,推动我州食用菌产业做强做大。各级食用菌专业协会组织要根据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制定出台县市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开展认证,进行行检行评;积极参与起草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行业标准,推广实行产品认证制度,构建规范有序安全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

(三)创建园区,培强做大。为提高全州食用菌产业的聚集度,加大园区创建力度。一是要依托现有的行业龙头企业,在鹿城镇建设占地约3000亩,集食用菌新产品研发、产品标准化示范种植、精深加工、产品交易及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楚雄新型农民创业园”,在部分县建设人工食用菌生产园区和野生菌产业园区和南华野生食用菌贸易仓储物流加工及旅游观光园区,努力构建我州菌类产品交易大市场。二是在楚雄市规划建设我州菌类食品电子竞价交易拍卖市场,构建以市场为导向,龙头企业为重点,中小企业聚集发展,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特色食品产业体系,发挥市场导向和资源配臵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我州菌类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通过园区建设,逐步提高我州食用菌产品在省内和国内乃至国外的知名度,努力把彝州食用菌交易市场建设成为能够影响国内外市场,有定价话语权和较高知名度的现代交易大市场,进一步培强做大我州食用菌产业。

(四)保护与开发并重,质量与效益并举。为切实保护和开发利用好野生菌资源,提高其质量和效益,一是建议州人大常委

会尽快制定出台我州野生菌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地方性法规,划分野生菌保护区域和适宜采摘区域,保护濒危野生菌物种,严禁采摘和交易幼茹和小姑,明确对破坏野生菌资源行为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二是出台林下资源管理办法,促进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食用菌资源;加快林地和草地确权进度,保障农户采菌权益,加强菌种和菌源保护,推行统筹安排、科学采摘、轮片采集、适度采菌、封山育菌等,提高广大群众对野生菌的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三是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积极探寻产学研、科工贸结合的新模式,在专业科研和实践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应用环保、节能、高效的新材料,研究降低人工食用菌种植成本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培育具有较高性价比的新产品,注重新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菌类产品的附加价值。四是推广工厂化周年生产成套技术,实施专业化菌包生产配送供应、农户分户栽培和企业集中连片种植,野生采摘定点集中收购,冷链物流保鲜包装储运,从生产源头上严把产品质量关,有效降低农户和企业的风险,保证产品质量。

(五)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要紧紧围绕“野生菌王国”这个品牌,大力推广以科学采集和规范化采收为主的野生菌保育技术,加大相关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提高野生菌产量和质量,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一是积极推进产业扩张与行业整合改革,建立集驯化、培育、生产、销售、物流、配送、人才等为一体的产业化体系,试验推广多种形式的立体栽培(实行菌、粮、菜、果间作等)产业化技术,打造改革、开放、合作共赢的协作式产业链经济模式,全面提升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挖掘

美食文化底蕴,打造知名品牌。有条件的县市要组织专业化种植生产,实现“一地一品”或“一村一品”,开展食用菌“名、特、优”生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或行业协会整合或注册食用菌产品统一商标,规范食用菌产品评比管理工作,加强品牌宣传,发挥品牌效应,提高产品市场认知度;三是支持食用菌产品出口创汇,广泛参与国际竞争。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进标准化生产,争取在我州建立食用菌出口保税仓库,健全和完善销售网络,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要扩大优质高价产品的出口,扩展对外贸易的利润空间。

(六)加强宣传培训,积极开展技术服务。一是各县市要把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放在产业发展的首位,按计划分期分批开展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户真正掌握生产技术,实现科学种植和环境生态保护。各级新闻宣传媒体要大力宣传建设食用菌产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为我州食用菌产业建设营造宽松发展环境和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从生产、加工、收储、销售等各个环节为企业、农户搞好技术服务。鉴于我州食用菌科技研发能力不足,专业科技人员匮乏的问题,建议州政府与福建省农科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为我州开发食用菌技术和引进人才搭建高端技术人才服务平台。

(七)整合资源、增加投入。一是发改、工信、财政、土地、水利、农业、林业、环保、扶贫、农综等部门在申报项目时,要使项目实施与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支持食用菌产业的原料基地、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项目的建设,扶贫贷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要重点支持企业原料基地建设;二是创建金融服务平台,建立政银企保长期合作机制,及时化解企业融资难问

题,对龙头企业技改、原料收购等方面给予贷款支持。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小微金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股权融资,新三板融资、集合债券融资,上市融资,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争取社会各方面资金的支持,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引资兴州”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为重点,广泛吸纳外来客商到我州投资兴办食用菌产业项目;四是建议州政府每年拿出2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建立我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食用菌电子交易市场建设、产品研发、品牌打造、检测设备购臵、人员培训和龙头企业的补助和奖励等。

食用菌发展现状和前景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前景 作者:刘力瑄 指导老师:方白玉 (韶关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成为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本文阐述食用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还有发展前景。 关键词:食用菌现状发展历史 前言: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食用菌产品需求的增长,中国的食用菌产业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但长期以来,中国的食用菌生产模式仍停留在依靠自然条件,手工作 坊式生产的水平,虽然具有成本低廉,可因地制宜生产,但存在着产品只能季 节性生产,产量低,质量差,产品缺乏保鲜加工,产品货架期短,同时低产、低 效、资源浪费,与当今市场的要求及经济发展不相符。 我国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各方面有着很好的栽培食用菌的基础,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我国拥有丰富的菌品种。食用菌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其基底可为农业中、畜牧业中的剩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使其变废为宝的成为人类的健康绿色食品,而经过食用菌产生的下脚料又可作为种植业、畜牧业中优质的肥料和饲料。在现在的全球资源紧缺和全球环境恶化上起一定作用。 食用菌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在东西国家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述到关于其的栽培。如《吕氏春秋》:“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的“千岁之根,食之不死。”;在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的药用及如何判断其品质;还有《齐名要术》等等。 我国还是最早栽培食用菌国家之一。据记载,人类最早栽培的食用菌是木耳,大约公元600年起源于中国,金针菇栽培于公元800年起源于我国,香菇栽培起源于1150~1200年的浙江龙泉、庆元和景宁一带,草菇栽培于200多年前起源于广东南华寺。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蘑菇栽培起源于法国,有300年历史(1707年)。而其他食用菌如猴头、金针菇等都起源于中国。 我国虽然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但是,应用科学方法栽培起步较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行业概述 中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都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革新,在某些领域一直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色,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产业,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成功典范,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做出了有益贡献。 (一)、食用菌产业是朝阳产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成为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 目前我国从事食用菌菌种、种植、收购、加工、运输和贸易的相关人员已达三千万,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不断增多,年产量持续增长 随着食用菌技术的应用普及,市场需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中国食用菌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的稳定发展阶段。 (二)、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中国农作物秸杆年积累量约3.7亿吨,林副产品产量上亿吨。丰富的农林废料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劳动力资源丰富。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据统计,2006年全国食用菌产量达到1400万t,占全球产量的70 %,总产值在全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占全球总产值的70%以上,产值590个亿,出口创汇11.2亿美元,综合产值达1300个亿(含餐饮及深加工),安置和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矿区失地农民、林区转产工人2500万人。食用菌生产是我国农林经济中具有较强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食用菌发展现状

食用菌发展现状 我国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各方面有着很好的栽培食用菌的基础,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我 国拥有丰富的菌品种。食用菌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其基底可为农业中、畜牧业中的剩 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使其变废为宝的成为人类的健康绿色食品,而经过食用菌产生的下脚料又可作为种植业、畜牧业中优质的肥料和饲料。在现在的全球资源紧缺和全球环境恶化上起一定作用。 食用菌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在东西国家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有记 述到关于其的栽培。如《吕氏春秋》:“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的“千岁之根,食之不死。”;在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的药用及如何判断 其品质;还有《齐名要术》等等。 我国还是最早栽培食用菌国家之一。据记载,人类最早栽培的食用菌是木耳,大约公元600年起源于中国,金针菇栽培于公元800年起源于我国,香菇栽培起源于1150~1200 年的浙江龙泉、庆元和景宁一带,草菇栽培于200多年前起源于广东南华寺。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蘑菇栽培起源于法国,有300年历史(1707年)。而其他食用菌如猴头、 金针菇等都起源于中国。 我国虽然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但是,应用科学方法栽培起步较 晚。20世纪30年代才从法国引进菌砖,开始科学方法的食用菌栽培。 食用菌是新兴产业,近十几年来,人们慢慢对食用菌有了认识,了解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 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在许多国家人们开始打来那个的工厂化的栽培菌类。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西欧一些生产蘑菇的国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平均产量约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产量约121万吨、有的国家每平方米的产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几年来,还发展了观赏 菌类、可食用菌类,还有利用菌类生产食品添加剂等等。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 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 食用菌行业 中国国大地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我国食用菌有900多个品种。当今世界上畅销的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研究其基础应用技术某些方面有许多重大突破。我国食用菌产业有着鲜明的特色。 在我国,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的产业,较看重于社会效益,为其他国家的食用菌产业做 出了有益贡献。

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

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综述 摘要:食用菌产业是省政府确定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兴产业之一,本文从山西省广灵县食用菌产业现状入手,全面分析了广灵县食用菌产业在生产现状,、提升该区域食用菌产业的竞争力及保证该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关键词:山西广灵食用菌产业状况问题分析 1引言 食用菌的定义: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广义是指一切可以食用的真菌。狭义即食用菌是指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并能供给人类食用的那些真菌。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一般所含蛋白质约占干重的30~45%,且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几乎所有食用菌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据测算,1kg干菇所含蛋白质相当于2kg瘦肉,相当于3kg鸡蛋,相当于12kg牛奶。食用菌脂肪含量低,仅占干重的2~8%。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糖等具有一定药效的生理活性物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因此,被人们誉为“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倡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为“一荤一素一菇”。有些菌类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如,灵芝,子实体是很好的药材,能治神经衰弱,其孢子粉对癌症晚期病人延长生命具有很好的作用。又如,猴头菌,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用猴头菌制成的“猴菇片”“胃乐欣”等药品,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具有很好疗效。还有猪苓,冬虫夏草等。香菇中所含的香菇多糖,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对预防心肌梗塞,高血压具有很好作用,除此,还含有抗癌物质。 2 研究的目的、意义 食用菌产品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世界公认为健康食品,是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菌类成了人们餐桌上的首选,极大地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2]。食用菌产业在我国是一个传统产业,又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3],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4],是

食用菌发展状况与趋势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姓名 学号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11 级生物科学班 题目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成绩 日期 2013年12月5日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摘要:通过本学期食用菌栽培课程的学习,我对食用菌这一行业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为了更好的了解食用菌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前景,本文回顾了人们对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从我国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食用菌的重要作用、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等方面分析得出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用菌历史现状优势发展趋势 前言: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正文: 1、食用菌认识和利用历史 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晋朝王嘉《拾遗记》有“种耨芝草”。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韩鄂所著的《四时纂要》中“种菌子”的一段:“取烂构木及叶,

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 我国食用菌的栽培种类有70~80种,形成商品的有50种,具一定规模生产的有20种以上,年产20万吨以上的有13种。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7年产量居前9位的种类依次是: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毛木耳、黑木耳、金针菇、鸡腿菇、草菇、滑菇。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栽培种类不断增多,如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真姬菇、鸡腿菇、灰树花、灵芝等都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新的增长点,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我国食用菌发展现状 食用菌是我国传统产业,是集保健、营养为一身的特色蔬菜,随着人们对其健康价值的深入认识,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日益增多,已成为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农产品。2007年食用菌销量达到1682万吨,销售收入近8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从业人员达到近4000万人;2007年出口量突破70万吨,创汇14.25亿美元,已经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界限比较模糊,界定不一,但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干果品、深加工食品、药物保健品等多个消费产业,设计农业、林业、畜牧业、生物产业、食品工业、制药等多个领域。整体讲,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正逐步趋向完善发展。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和对食品安全

食用菌的经济意义

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人们公认的高营养保健食品,食用菌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 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食用菌不仅畅销国内各大市场,而且远销国际市场。我主要从下面几点来论述食用菌的经济意义。1、为人类提供了理想的健康食品 a)食用菌产品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价值优于植 物食品和动物性食品 b)食用菌中的维生素含量高于大多数果蔬产品有利于提高 人类机体的抵抗力,保持健康长寿。 c)食用菌药用和食疗价值较高,是一类少有的安全食品。现 代医学研究认为,食用菌中含有的大量菇类多糖是治疗和 预防癌症的良药,是人体干扰素的诱导素,能够起到增强 人体抵抗力的作用。 2、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活跃山区经济 国内外实践证明,利用山区的部分杂灌林木资源和剩余劳动力,进行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的椴木栽培或带料栽培,都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活跃山区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都能起到积极地作用。我国山地复杂、菇树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多变,这为发展一定规模的多品种的食用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河南沁阳金额西峡、福建古田栽培了大量的香菇和木耳,并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食用菌生产一般是半工厂化生产,其产业化率高,管理上要

求比较精细,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城市生活成本较高,这些剩余的大量农村劳动力很难在城市长期生存。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以就地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开辟了综合利用农村农副产品下脚料的有效途径,变废为宝,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食用菌产业逐渐成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好项目,为数千万农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就业门路。 3、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 食用菌都是异养生物,绝大多数为腐生,少数为寄生或共生。他们是大自然中的分解者,能分解基质吸收营养,把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富含纤维素、木质素自然资源充分利用。通过食用菌栽培形成大量菌类食品。 食用菌在栽培的原料来源十分广泛。如各种农作物的下脚料,麦草、稻草、野草、米糠等;林业上的锯木屑、树枝、杂木、废木材;酿造业上酒糟、醋糟;利用这些材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得到人类理想的健康食品,同时还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食用菌的生产周期几乎比任何种植业、养殖业的周期都短。草菇从栽培至采菇仅需10 d左右,生产周期短,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如果提高设备投入和引进先进技术,食用菌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以远远超越种植业和养殖业。

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核心提示: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1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从理论上阐明了菌类入馔的特点。晋朝王嘉(?~390年)《拾遗记》有“种耨芝草”。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韩鄂所着的《四时纂要》中“种菌子”的一段:“取烂构木及叶,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 黑木耳、香菇、草菇等多种食用菌栽培都是起源于我国。据考证,东南亚的草菇和日本的香菇栽培技术都是经由我国华侨和僧人传入。 多少年来,直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主要栽培的基本都是木腐菌—香菇、黑木耳、银耳。但多为砍树砍花自然接种的半人工栽培。7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人工接种栽培。1978年统计全国食用菌产量仅6万吨(数据来自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 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也都有采集野生菌的习惯,如欧洲人对块菌、美味牛肝菌和鸡油菌情有独钟。英语的菌物学(mycology)一词则来源于蘑菇;古希腊将食用菌作为崇拜非洲人喜食野生的毛木耳、乳菇。 2近年世界食用菌产业发展及现状 全球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 二战以来的70年间,全球食用菌一直持续增长,从未出现过减产。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增长主要来自我国。1978年我国的产量仅占全球总产的%,1983年占12%,1990年展%,1994年占%,1997年占%,2002年占%,以后则更高。 近年间,全球食用菌产量基本稳定,我国之外的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约400万吨,栽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超过10万吨的国家全球仅有8个,按产量依次是美国41万吨,日本38万吨,荷兰23万吨,韩国万吨,越南17万吨,法国万吨,泰国万吨,英国10万吨。全球栽培食用菌市值约300~340亿美元,药用菌产品100~120亿美元,野生菌5亿美元,总计405~46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作为蔬菜和食品食用。 主要出口国有中国、荷兰、波兰、英国、法国,其次还有越南、印度、日本和韩国。 欧美的双孢蘑菇 欧美栽培食用菌的发展几乎就是双孢蘑菇一种的发展史。应用近代科学方法栽培食用菌起源于法国的1707年双孢蘑菇,从矿洞巷道栽培直至1910年美国双孢蘑菇标准化菇房的发明,推动了欧美工业化国家菇业生产的工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进程,20世纪30年代末欧美的双孢蘑菇实现了标准化栽培,此后产量逐年增长。双孢蘑菇迅速实现了工厂化栽培。日本的段木栽培香菇,由于人工纯菌种技术、人工接种技术和栽培管理的科学化,使其主宰香菇世界市场达半个世纪之久。 1938~1939年度的双孢蘑菇全球产量仅4000~5000吨,标准化菇房的推广和纯菌种的应用使1950年达到万吨,1960年达到万吨,1970年达到36万吨,1980年达到万吨。1990~2000年间欧美的双孢蘑菇产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一直在85万吨左右徘徊。2000年以后多数主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 生产规模大而不强 我国食用菌产业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发展,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我国食用菌产量从1978年的5.8万吨增长到2017 年的3712万吨,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600多倍增长,食用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食用菌野生品种的驯化开发与加工产业规模大而不强,食用菌产业发展仍然有提升空间。 栽培品种持续增加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多样,因此食用菌栽培品种亦丰富多样。目前已商业化规模栽培的品种有30多种,但是栽培规模达20万吨以上的仅有13 种。从生产规模来看,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是产量最大的几个食用菌品种,其产量约占全国食用菌产量的70%。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规模化栽培品种仍较为单一。随着人们对珍稀食用菌的青睐,以及一些名贵品种(如羊肚菌)的成功栽培,我国食用菌栽培品种持续增加,同时,一些珍稀食用菌品种栽培规模也将不断扩大。

产业区域向西部扩展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遍及大江南北,但区域间发展并不平衡。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经济扶持力度加大,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主要产业之一。由此,全国食用菌相关行业资源均向西部地区集中,食用菌产业区域也逐渐向西部地区扩展,推动西部地区食用菌产业迅猛发展。 产业链逐步完善

食用菌的产业链涵盖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各个环节。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不平衡,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我国食用菌产业链发展衔接不紧、分配不均,信息链不畅,物流不顺,产业整体效率不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系统、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得到不断提升,使得我国食用菌产业链逐步完善。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食用菌,在学术上,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目前,我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其中,大部分菌类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我国南方地区就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理想地域。 食用菌的价值体现在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两方面。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含量很低,约占干品重量的0.2%-3.6%,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磷、钾、钠、钙、铁、锌、镁、锰、等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食用菌的药用保健价值有以下几点:第一,抗癌作用:食用菌的多糖体,能刺激抗体的形成,提高并调整机体内部的防御能力。能降低某些物质诱发肿瘤的发生率,并对多种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此外栗蘑中富含的有机硒,可作补硒食品,若长期食用,几乎可以防止一切癌变;第二,抗菌、抗病毒作用;第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抗心律失常、强心等;第四,健胃、助消化作用;第五,止咳平喘、祛痰作用;第六,利胆、保肝、解毒;第七,降血糖;第八,通便利尿;第九,免疫调节。 发展食用菌产业是非常有前途的致富途径,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经济效益好,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子,我国南方的菌农率先转变思想,树立起食用菌是“小作物大产业”的认识,利用南方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生产。 温暖湿润的南方环境适合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促进野生食用菌繁殖生长,即在野生竹苏多发地区,加强对野生食用菌生长竹林环境的保护,防止人畜践踏林地,有条件时给林地添加必需的养料,促进野生食用菌繁殖生长,这是一种简便,有效地获得优质食用菌的一种生产方法;二是人工栽培,包括室内床式、盒式栽培、室外畦式、坑式栽培及温室大棚栽培。食用菌栽培选择优良菌种非常重要,这对食用菌的品质风味和营养含量有着重要影响,较高的市场价格会带来较高的利润;人工栽培虽然在一开始较难掌握,但经过了长期的养殖,使得食用菌的栽培简单化、管理较系统化,产量也比较高,风味稍有不及野生食用菌,然而价低廉的价格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南方地区所产的食用菌占据了大半江山,其生产技术、工艺,产业链的管理也较为合理,但仍然欠缺一定的农业科技的注入,管理的科学性,相信在加强食用菌产业的农技后,该产业定会不断发展壮大。 在当今科技化生产的时代,农业科技的投入比重往往会影响到农业收入的高低,同时也是衡量该产业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传统食用菌产业当中,我国南方的菌农,在生产技术方面已经日趋熟练,但是很难达到新的突破,所欠缺的就是农业科技的投入。众所周知,福建古田所生产的银耳和香菇驰名全国,其所依托的技术支持就是来自福建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及福建省的高等农业院校,如福建农业大学。农业科技的投入,有利于食用菌产业链的紧密化,加强各个环节的联系;有利于突出各个不同地域的特点,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利于对食用菌的质的提升,在提高产量和质量方面有着明显作用;有利于该产业的规范管理,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增加科技投入的比重,利用科技可以科学合理的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菌种及其优良菌种;增加农机设备的投入,机械化、专业化的生产;使食用菌的生产从季节性转向全年性,栽培从平地转向立体化生产;在温度、水分、通风、肥料、病虫害、设备等等,各方面的技术投入,对食用菌的质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注重调研当地生产原料,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必将推动该产业的进步。

2017年中国食用菌产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年中国食用菌产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一、食用菌的定义及分类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 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达12万余种,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达6000 余种,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种,能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只有40~50种。食用菌在分类上属于菌物介真菌门,绝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如平菇、香菇),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如羊肚菌)。中国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据卯晓岚(1988)统计,中国已知的食用菌约657种,它们分属于41个科、132个属,其中担子菌620种(占94.4%),子囊菌39种(占5.6%)。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 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二、全球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 1、全球产量持续较高增长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食用菌的产量由2010的3025.6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4795.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始终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随着食用菌的价值陆续被发掘和认可,预计未来食用菌总产量还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 2010-2017年全球食用菌产量统计

2、中国是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食用菌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由1978年的5.8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3596.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8.4%,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自2005年总产量突破1200万吨以来,中国成为世界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占比持续提升,目前已占全球总产量的75%左右。 2010-2017年中国食用菌产量统计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3、美国食用菌消费市场增长迅速 美国是食用菌消费大国,数据显示,美国食用菌市场规模由2011年的15.4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20.1亿美元,消费量也由2011年的44.3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53.1万吨,增长迅速。 2011-2017年美国食用菌市场规模及其增长率

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发展道路

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 色发展道路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 和特色发展道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中国农业的传统产业和近年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而备受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食用菌产业的特色发展进程,在可持续发展中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业竞争力,这也是中国食用菌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国际性的“健康食品”标志性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效益空间。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的食用菌产业更是受益匪浅。我国的食用菌产品以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料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 一、中国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优势突出,市场潜力极大。 近几十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现在,我国在新品种栽培、产品产量和出口量上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我国拥有800多年源远流长的栽培食用菌的历史和饮食文化;二是我国菇农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三是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为食用菌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为新品种开发和育种工作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条件;五是有辽阔的国土和各种类型的地理气候条件,可以满足各类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六是有大量生产食用菌的廉价原材料。

我国食用菌产量居世界首位,尤其香菇称霸东南亚,占据五大洲市场。以2002年为例,全国食用菌总产量780万吨,占全球的65%,其中香菇产量占全世界的78%。全国出口量5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中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大优势。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的产量更是逐年增长,就2009年一年,我国的蘑菇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现在中国食用菌出口量与全国总产量相比,还达不到1%,说明菇平的潜力极大。 全世界食用菌年总产量已达到1200万吨,在国外人均消费量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食用菌产品已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食品之一。在发达国家中,食用菌产品的供求缺口甚大。美国每年需进口各种食用菌产品18万吨,法国16万吨,就产菇大国日本来说,每年也需要进口12万吨来拟补产销所造成的逆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菇平更深层次的融入世界市场,可以在WTO的134个缔约国中享受关税减免,无歧视性的自由贸易,这是全国上下都乐于见到的千载难逢的商机。 二、食用菌产业成为我国振兴“三农”的重要产业。 食用菌在我国农业中是一个传统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但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今十几年,食用菌发展成为新兴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势头很猛,食用菌被称为当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

论我国食用菌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论我国食用菌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具有坚实的栽培基础。食用菌栽培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可消化现代大农业中的种植业、畜牧业的剩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让其变废为宝成为人类的健康美味食品,而食用菌生产产生的下脚料又是种植业、畜牧业的优良肥料与饲料,在现代大农业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一、食用菌发展状况 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工厂。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西欧一些生产蘑菇的国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平均产量约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产量约121万吨、有的国家每平方米的产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年来,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1982年总产量约15万吨,在掌握选育优良品种、改进制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 中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都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革新,在某些领域一直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色,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产业,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成功典范,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做出了有益贡献。 (一)、食用菌产业是朝阳产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成为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 目前我国从事食用菌菌种、种植、收购、加工、运输和贸易的相关人员已达三千万,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不断增多,年产量持续增长 随着食用菌技术的应用普及,市场需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中国食用菌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的稳定发展阶段。(二)、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中国农作物秸杆年积累量约3.7亿吨,林副产品产量上亿吨。丰富的农林废料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劳动力资源丰富。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据统计,2006年全国食用菌产量达到1400万t,占全球产量的70 %,总产值在全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占全球总产值的70%以上,产值590个亿,出口创汇11.2亿美元,综合产值达1300个亿(含餐饮及深加工),安置和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矿区失地农民、林区转产工人2500万人。食用菌生产是我国农林经济中具有较强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具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食用菌生产大国。1991~2001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出口量及世界产量(鲜重)综合统计资料见表1。。目前,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65%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2002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为867万吨,加工后的总产值408亿元。 (三)、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用菌大国 食用菌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目前,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2002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为867万吨,加工后的总产值408亿元。我国食用菌的平菇、香菇、双孢菇、黑木耳、金针菇、猴头菇、草菇等品种产量为世界之首,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达1150万吨(2006),占世界总产量的65-70%,占世界食用菌贸易总量的40%,贸易总额达11.2亿美元,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除产量外,食用菌的栽培种类也位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已知食用菌近950种,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约有六十余种,例如双孢菇、香菇、金针菇、平菇、凤尾菇、秀珍菇、滑菇、竹荪、毛木耳、黑木耳、银耳、草菇、银丝草菇、猴头菌、姬松茸、杏鲍菇、白灵菇、灰树花、皱环球盖菇、长根菇、鸡腿蘑、真姬菇等。除人工栽培食用菌外,我国还大力发展了以灵芝、冬虫夏草、茯苓等为代表的药用菌产业和以松茸、牛肝菌、块菌、羊肚菌等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产业。仅松茸一项,2003年出口创汇就达5,000多万美元。 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保证安全,食用菌生产开始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产品结构上,发展优势产品,开发珍稀品种;在生产技术上,向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生产经营上,坚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开发保健食品,提高综合效益;在产品流通上,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在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和连锁店,使小包装鲜菇直接进入超市柜台。在食用菌消费上,努力宣传食用菌文化,食用菌产品已作为健康、时尚食品摆上家庭餐桌;在对外出口贸易上,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出口渠道,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中国食用菌产品正稳步走向世界。(四)、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很不平衡 中国的食用菌重点产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和四川等省。全国有两个省年产量超过100万吨,3个省超过50万吨,6个省超过30万吨,4个省超过10万吨。但是,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地区发展尤为缓慢。全国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是古田县,该县食用菌生产量大,出口量为全国之冠,是中国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银耳(白木耳)产量占世界的90%。(五)、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 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2003年出口创汇已超过6亿美元。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出口量在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12个:日本、香港、韩国、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联邦、爱沙尼亚和台湾省。出口值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15个:日本、香港、德国、韩国、意大利、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联邦、爱沙尼亚、台湾省、法国、印度。总之,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分析食用菌罐头的发展现状及出口形势

分析食用菌罐头的发展现状及出口形势我国食用菌罐头出口以蘑菇罐头为主体,其它品种及珍稀品种有一定发展;出口量和出口值平稳增长,其它品种及珍稀品种将是今后扩大出口的新亮点;出口市场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市场为美、加、欧洲、日本和东南亚,其它市场具有开拓潜力。 食用菌罐头产业现状 多年来,罐头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加工食品,食用菌罐头是出口罐头中的重要产品。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04年我国出口罐头178.64万吨,出口额13.63亿美元;其中出口食用菌罐头29.84万吨,出口额2.98亿美元,分别占16.70%和21.86%。由此可见食用菌罐头在我国出口罐头中所占的分量和地位。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食用菌罐头18.76万吨,出口额达1.63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呈良好的发展态势,食用菌产品已成为出口农产品及食品中的主要产品。2004年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58.17万吨,创汇9.02亿美元;其中食用菌罐头分别占51.30%和33.04%。因此,食用菌罐头也是我国食用菌出口产品中的重要产品。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大面积人工栽培双孢蘑菇(以下简称蘑菇)用于加工罐头。1967年出口试销蘑菇罐头31吨,至今已走过了近40个春秋。从80年代初开始,蘑菇罐头一直是我国罐头产品、也是食用菌产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在世界蘑菇罐头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80年代中期以后,除蘑菇罐头外,其他食用菌罐头的出口也有一定发展。近年来部分珍稀食用菌罐头已有少量出口。

目前,我国出口食用菌罐头的主要品种有蘑菇、草菇、滑子蘑、香菇、金针菇、平菇、白灵菇、牛肝菌、鸡油菌、真姬菇及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用菌混合的“什锦菇”等。 食用菌罐头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食用菌罐头发展面临的形势是:食用菌罐头安全性问题比较突出,国外反倾销接二连三。但食用菌罐头具有发展潜力,珍稀品种发展更加看好,产品加工与新品开发可望促进消费,开拓国内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不断成长,促进了食用菌罐头的稳步发展。据估计,2004年我国食用菌罐头产量为35万至38万吨,其中出口量近30万吨,内销量5万至8万吨。产品结构为蘑菇罐头约占75%~80%、其他食用菌罐头约占20%~25%。 当今,人们饮食观念和习惯正在改变,由吃得饱、吃得好逐步转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人们对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愈来愈认识,“一荤、一素、一菇”的正餐结构也将被消费者所接受。食用菌消费需求量将不断增长,食用菌产业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食用菌色泽各异、形态多样、风味鲜美、营养丰富。但新鲜的食用菌不耐储藏和远运,食用菌加工是保障食用菌市场供给和产业稳步发展的重要环节。 罐头作为传统的安全卫生营养方便的食品,便于运输与储藏,适于餐饮、家庭、旅游、登山、科考、军需及赈灾等不同消费层次和消费方式的需要。罐藏加工是食用菌加工的重要方式,是保持食用菌营养价值和产品特色的最佳方法之一。以蘑菇为例,蘑菇是目前世界上栽培和消费范围最广的一种食用菌,除鲜销和少量用于加工速冻蘑菇、脱水蘑菇和作为加工蘑菇罐头储存原料的盐水蘑菇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位于吉林省东部风景如画的长白山东麓,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县幅员面积9,016平方公里,是吉林省区域面积第二大县,辖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三个国营森工企业。全县总人口26万,居住着汉、朝、满、回等10多个民族,属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全县境内大多是山区林地,森林资原极其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气候属中温带湿润温凉气候区,大陆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10℃以上活动积温为2473℃,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35 天。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气候特征非常适宜食用菌生长。 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已有多年的历史, 1979年曾被国务院授予“木耳千担县”的称号。90年代末,根据“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做出了“建设食用菌大县、发展黑木耳产业”的决策,经过多年的努力,××县黑木耳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我县于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黑木耳之乡”;20XX 年我县成功的举办了“中国首届黑木耳节”,极大地推动了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20XX年和20XX年,我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分别评为“全国食用菌生产优秀基地县”、“小蘑菇

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县”、“全国十大食用菌主产基地县”,天桥岭镇被评为“食用菌生产优秀基地镇”。截止到20XX 年末,全县黑木耳栽培总量达到2亿袋,产量达8000吨,实现产值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56%和64%,从业户数5,198户,农民人均增收18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43%,已建设规模在500万袋以上的标准化黑木耳示范园区8个,食用菌协会发展到12个,食用菌专业合作文秘杂烩网社发展到6个,经纪人150多人,黑木耳产业已真正成为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致富效益最高、时速最快的支柱产业。 二、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情况 多年的产业生产实践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实现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非常关键,重点是做好产品精深加工,如果基地建设跟不上,产品质量就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如果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或是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必将影响产业发展。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招商引资,大力扶持,放手发展,不断提高”的原则,实施名牌战略,加强了对标准化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五年共投入上亿元,先后对延边丹华山珍食品有限公司、长白山绿野森健食品有限公司和天桥岭绿岭食品有限公司、吉林延边林业集团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激发了企业活力,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加工能力,生产的丹华牌、山里友牌等系列产品,

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两汪乡食用菌发展调研报告 两汪乡食用菌发展调研报告 贵州省榕江县两汪乡岑熬村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基地坡度在20度以下的低丘缓坡,土壤以种植土为主,土层深厚,自然肥力高;当地生态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木料资源,是培育食用菌的优良区域。于2012年组成的贵州省榕江县苗岭菌类生产加工厂,共投入50多万元,成立椴木灵芝孢子粉生产基地和黑木耳、香菇示范基地三个综合性基地共15亩,员工7人。吃苦耐劳的贵州省榕江县两汪乡岑熬村人决心利用榕江县两汪乡岑熬村特殊的气候条件及充足的森林资源,将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 一、项目背景及开发的必要性

《农业部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发展意见》农经发(2005)5号文件指出,通过发展合作与联合,组织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普遍做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广大农户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组织起来、自主兴办了各种专业合作组织,这是中国特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的新形式,是新时期的农民群众的创造和选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市场要求为导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组织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有利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互相合作,提高了农民的市场主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发展道路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 和特色发展道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中国农业的传统产业和近年快速发 展的新兴产业而备受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食用菌产业的特色发展进程,在可持续发展中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业竞争力,这也是中国食用菌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国际性的“健康食品”标志性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效益空间。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的食用菌产业更是受益匪浅。我国的食用菌产品以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料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 一、中国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优势突出,市场潜力极大。 近几十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现在,我国在新品种栽培、产品产量和出口量上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我国拥有800多年源远流长的栽培食用菌的历史和饮食文化;二是我国菇农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三是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为食用菌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为新品种开发

和育种工作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条件;五是有辽阔的国土和各种类型的地理气候条件,可以满足各类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六是有大量生产食用菌的廉价原材料。 我国食用菌产量居世界首位,尤其香菇称霸东南亚,占据五大洲市场。以2002年为例,全国食用菌总产量780万吨,占全球的65%,其中香菇产量占全世界的78%。全国出口量5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中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大优势。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的产量更是逐年增长,就2009年一年,我国的蘑菇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现在中国食用菌出口量与全国总产量相比,还达不到1%,说明菇平的潜力极大。 全世界食用菌年总产量已达到1200万吨,在国外人均消费量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食用菌产品已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食品之一。在发达国家中,食用菌产品的供求缺口甚大。美国每年需进口各种食用菌产品18万吨,法国16万吨,就产菇大国日本来说,每年也需要进口12万吨来拟补产销所造成的逆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菇平更深层次的融入世界市场,可以在WTO的134个缔约国中享受关税减免,无歧视性的自由贸易,这是全国上下都乐于见到的千载难逢的商机。 二、食用菌产业成为我国振兴“三农”的重要产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