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分散剂的应用

分散剂的应用

分散剂的应用
分散剂的应用

分散剂的应用

实验目的比较分散剂5040DA 张家港五联的分散性能展色性以及几种不同HLB 值润湿剂的展色性比较比较5027

PK-100常州院

的分散性和展色性

实验人员焦庆杰张东涛

实验结论钠盐分散剂中50405027DA PK-100四者比较在分散性能白色乳胶漆的

白度调色后颜色的鲜艳度三方面5040均优于DA

188A PE-100875436四种润湿剂比较展色性其结果188A 展色好436与

188A 接近PE-100展色差调色后颜色苍白

实验结果 1. 5040

DA 的分散性比较

188A PE-100

875

436展色性比较

分散实验 70%固体分散混合粉末

以100(g)为基础量

助剂量

g

6rpm(黏度) 助剂量g 6rpmi

水 18.0 5040, 0.05 超出量起 DA 0.05 超出量程 BA-01-01镇江

10.0 5040 0.10 14500 0.10 超出量程 B-301 10.0 5040 0.15 780 0.15 3500 CCN(800目) 12.0 5040 0.20 400 0.20 1200 TALC(800目) 14.0 5040 0.25 880 0.25 560 5040 0.30 920 0.30 800 5040 0.35 1000 0.35 880

5040 0.50

1200

0.50

1500

将以上做完分散实验的浆料砂磨至细度<50um 后按以下配方调漆调漆做展色实验 乙二醇 1.5

LFM 0.05 F-111 0.15 309A 0.15 6512-1 12.0 润湿剂 0.1 636(10%) 3.0 成膜助剂 0.9 612 0.1

250HEC2%红日

10.0

水 1.15

展色性实验

5040+188A 5040+875 5040+PE-100 5040+436 DA+188A

5040+188A>5040+436>5040+875>5040+PE-100

分散的用量均优于通用性强于DA 5040时则

400

备注DA 5040的加入量均为

固体/固体

未分解

分散曲线图如下

量%

CPS

从展色实验中比较188A PE-100875436看出188A 436

的展色性相当接近188A 展色最优PE-100展色最差颜色苍白

875一般在展色性方面应向客户大力推荐188A 436 2. 比较5027

PK-100的分散性和展色性

实验材料H 2O 216g 硅灰石

80g R-210

180g 高岭土

24g

重钙800目120g 滑石粉52g

实验记录

5027用量及对应的6转粘度固对固

%

5027 0.06 0.13 0.19 0.25 0.32 0.38 0.45 0.51 0.57 0.70 0.92 1.14 粘

度mPa.s

37900 22800 31500 33600 25300 24800 24.5 23.2 22.5 19.5 10.2 ……

PK100用量及对应的6转粘度固对固%

PK100 0.11 0.21 0.31 0.42 0.53 粘度mPa.s

34500 18500 30500 75 ……

分散曲线如图

添加量%固对固

阻垢分散剂作用原理说明

阻垢分散剂作用原理说明 阻垢分散剂作用机理可分为鳌合、分散和晶格畸变三步。且在实验室评定试验中,分散作用是鳌合作用的补救措施,晶格畸变作用是分散作用的补救措施。 鳌合作用 由中心离子和某些合乎一定条件的同一多齿配位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键合而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的过程称为鳌合作用。鳌合作用的结果是使得成垢阳离子(如ca2+,Mg2+等)与鳌合剂作用生成稳定的鳌合物,从而阻止其与成垢阴离子(如co32一,5042一,Po4,一和51032一等)的接触,使得成垢的几率大大下降。 分散作用 分散作用的结果是阻止成垢粒子间的相互接触和凝聚,从而可阻止垢的生长。成垢粒子可以是钙、镁离子,也可以是由千百个CaCO3和MgCO3分子组成的成垢颗粒,还可以是尘埃、泥沙或其他水不溶物。分散剂是具有一定相对分子质量(或聚合度)的聚合物,分散性能的高低与相对分子质量(或聚合度)的大小密切相关。聚合度过低,则被吸附分散的粒子数少,分散效率低;聚合度过高,则被吸附分散的粒子数过多,水体变浑浊,甚至形成絮体(此时的作用与絮凝剂相近)。与鳌合作用相比,分散作用是高效的。实验表明,1 mg分散剂可使10

一100 mg的成垢粒子稳定存在于循环水中,在中高硬度水中,阻垢分散剂的分散功能起主要作用。 1.3晶格畸变作用 当系统的硬度、碱度较高,所投人的鳌合剂、分散剂不足以完全阻止它们析出的时候,它们就不可避免地析出。如果没有分散剂的存在,垢的生长将服从晶体生长的一般规律,所形成的垢坚固地附着在热交换器表面上。如果有足量的分散剂的存在,由于成垢粒子(由成百上千个CaCO3分子组成)被分散剂吸附、包围,阻止了成垢粒子在其规则的晶格点阵上排列,从而使所生成的污垢松软、易被水流的冲刷而带走。 根据阻垢分散剂的作用机理,阻垢分散剂常被用在锅炉水处理、循环水处理等行业中。

螯合分散剂

; 雨水不含任何金属离子,是天然的软水.但雨水从地表渗出后,能从它流经的土壤和岩石中吸收金属离子,若雨水流经软质岩石如石垩或石灰石,它能溶解这些矿物质,当溶解更多的钙、镁等碱土金属后,水的硬度就会变大冰中含有一些会影响生产工艺的有害元素,其中钙、 镁、铁、锰的存在会产生较严重的问题. 染整加工产品的疵病大约50%是因水质不好而造成的,水中碱土金属和重金属离子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造成疵病,因为从前处理的退浆、煮练、漂白和染色、印花、后整理无不在水中进行,所以,要消除疵布形成的根源需从水质处理着手,而螯合剂起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1螯合剂在印染工业中的应用 1.1螯合剂在前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1.1.1退浆工艺 钙、镁、重金属离子与浆料反应形成溶解度很小的钙、镁、重金属盐或络合物,经烧毛后在织物上形成难溶的浆膜,尤其是PVA浆,因吸附金属离子而凝胶化,降低在水中的溶解度.金属离子也不利于酶退浆,在退浆液中加入螯合剂可将金属离子络合,提高了浆膜的可溶性,也提高了浆料与退浆剂的反应性,从而较易去除织物上浆料,退浆率明显提高,选用络合常数高、络合容量大的螯合剂退浆效果较好,螯合分散剂的退浆效果不如螯合剂,但可使浆料更易膨化、脱离纤维并分散成胶体状而去除,同时可防止浆料再次沉积在织物上,因此可两者复配使用. 1.1.2煮练工艺 钙、镁离子可与煮练水解产物的高碳羧酸结合成难溶的羧酸盐,并牢固地吸附在棉纤维上,很难清除.甚至形成有阻染作用的斑,造成染色不匀.在煮练液中加入螯合剂和螯合分散剂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有利于水解产物的去除,也有利于去除果胶及棉籽壳.一般在水硬度不是很高时选用螯合分散剂,足以将水中的钙、镁离子络合,其分散性又可将金属络合产物分散在水中而不沾污到织物上去,如果水质硬度很高,则需将螯合剂和螯合分散剂复配使用.1.1.3漂白工艺 铁离子催化双氧水加速分解,造成纺织品在漂白过程中局部过度氧化,使纤维损伤甚至产生破洞,用螯合剂作为氧漂稳定剂后将铁离子络合,以控制双氧水分解速度. 螯合剂还能去除使织物泛黄的锰离子,Mn2+和Mn4+都是强氧化剂,会使织物氧化而泛黄.当水中的锰离子超过3 mg/kg时就出现织物泛黄,随着锰离子浓度增加,泛黄程度急剧上升,练漂后的杂质容易吸附在纤维上很难洗除,特别是冷轧堆工艺,因所用药剂浓度高,浴比小,杂质吸附更严重.在洗液中加入螯合分散剂可以大大提高洗涤效果.它的作用是络合水中的

螯合值的测定

山东化友化学实验方法(五) 鳌合力的测定方法 5.9 鳌合力的测定 5.9.1 试剂溶液 2%的Na2C2O2水溶液 NH4Cl—NH3缓冲溶液(PH值=10) 5.9.2 0.1mol/L乙酸钙标准溶液标定与制备 5.92.1 0.1mol/L乙酸钙标准溶液标定方法 用10ml移液管准确移取待标定乙酸钙溶液10ml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1mol/L的NaOH溶 液5ml,再加入钙指示剂0.1g(钙指示剂:NaCl=1:100经研磨备用),以0.05mol/LEDTA标 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成纯蓝色即为终点。 5.9.2. 计算 C EDTA mol/L×V EDTA ml 乙酸钙mol/L=----------------------------------------------- V乙酸钙ml 5 .9.3 NH4Cl—NH3缓冲溶液的制备 称取54gNH4Cl加入350mlNH3·.H2O稀释至1000ml即可。 5. 9. 4 仪器 试验室常用仪器 5. 9. 5 分析方法 迅速准确称取5. 5. 2干燥后的样品0.5±0.0001g(精确至0.1mg)于50ml烧杯中,用除CO2的蒸馏水溶解。全部移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用25ml移液管,准确移取上述溶液25ml于100ml三角瓶中,加入2%Na2 C2O4溶液4—5滴,加入NH4Cl—NH3缓冲溶液5ml调节PH值为10.0—10.5,然后用0.1mol/L乙酸钙溶液滴定至产生永久性白色沉淀为终点。 5. 9. 6 计算 V ×C ×100 螯合力CaCO3mg/g(干基)=—————————————— F ×M ×25% 式中:V—滴定样品消耗乙酸钙标准溶液体积(ml) C—乙酸钙标准溶液的浓度 100—1ml的1mol/l乙酸钙溶液相当于CaCO3量(mg) m—样品重量(g) 25%—分取样品系数 F—给定的有效成分含量(%) 5. 10 分散力的测定(CaCO3法) 5. 10. 1 试剂和溶液 乙酸钙标准溶液: C乙酸钙=0.1mol/L C NaOH=1mol/L 实验室常用仪器 5. 10. 3 分析方法 称取1g试样(精确至0.0001g) ,于250ml锥形瓶中, 加入100ml去离子水充分溶解, 再加入10ml10%

分散剂

分散剂 分散剂是一种在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可均一分散那些难于溶解于液体的无机,有机颜料的固体颗粒,同时也能防止固体颗粒的沉降和凝聚,形成安定悬浮液所需的药剂。 种类 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和酯类 石蜡类 金属皂类 低分子蜡类 分散剂机理 基本原理 选择分散剂 双电层原理 位阻效应 简介 解释 种类 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和酯类 石蜡类 金属皂类 低分子蜡类 分散剂机理 基本原理 选择分散剂 双电层原理 位阻效应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Dispersant(分散剂):一种化学品,加入水中增加其去颗粒的能力。Documentation(文件编制):关于装配的资料,解释基本的设计概念、元件和材料的类型与数量、专门的制造指示和最新版本。使用三种类型:原型机和少数量运行、标准生产线和/或生产数量、以及那些指定实际图形的政府合约。 编辑本段解释 工具书中的解释 促使物料颗粒均匀分散于介质中,形成稳定悬浮体的药剂。分散剂一般分为无机分散剂和有机分散剂两

大类。常用的无机分散剂有硅酸盐类(例如水玻璃)和碱金属磷酸盐类(例如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等)。有机分散剂包括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甲基戊醇、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古尔胶、脂肪酸聚乙二醇酯等。 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分散剂的定义是分散剂能降低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聚集的物质。在制备乳油和可湿性粉剂时加入分散剂和悬浮剂易于形成分散液和悬浮液,并且保持分散体系的相对稳定的功能。 化工词典中的解释 能提高和改善固体或液体物料分散性能的助剂。固体染料研磨时,加入分散剂,有助于颗粒粉碎并阻止已碎颗粒凝聚而保持分散体稳定。不溶于水的油性液体在高剪切力搅拌下,可分散成很小的液珠,停搅拌后,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很快分层,而加入分散剂后搅拌,则能形成稳定的乳浊液。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液-液和固-液间的界面张力。因而分散剂也是表面活性剂。种类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和高分子型。阴离子型用得最多。编辑本段选择 一个优良的分散剂应满足以下要求: 1、分散性能好,防止填料粒子之间相互聚集; 2、与树脂、填料有适当的相容性;热稳定性良好; 3、成型加工时的流动性好;不引起颜色飘移; 4、不影响制品的性能;无毒、价廉。 分散剂的用量一般为母料质量的5% 编辑本段种类 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和酯类 硬脂酰胺与高级醇并用,可改善润滑性和热稳定性,用量(质量分数,下同)0.3%-0.8%,还可作聚烯烃的滑爽剂;己烯基双硬脂酰胺,也称乙撑基双硬脂酰胺(EBS),是一种高熔点润滑剂,用量为0.5%~2%;硬脂酸单甘油酯(GMS),三硬脂酸甘油酯(HTG);油酸酰用量0.2%~0.5%;烃类石蜡固体,熔点为57~70℃,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树脂中的分散性、相容性、热稳定性均差,用量一般在0.5%以下 石蜡类 尽管石蜡属于外润滑剂,但为非极性直链烃,不能润湿金属表面,也就是说不能阻止聚氯乙烯等树脂粘连金属壁,只有和硬脂酸、硬脂酸钙等并用时,才能发挥协同效应液体石蜡:凝固点-15 ̄-35℃,在挤出和注射成型加工时,与树脂的相容性较差,添加量一般为0.3%-0.5%,过多时,反而使加工性能变坏 微晶石蜡:由石油炼制过程中得到,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且有许多异构体,熔点65-90℃,润滑性和热稳定性好,但分散性较差,用量一般为0.1%-0.2%,最好与硬脂酸丁酯、高级脂肪酸并用。 金属皂类 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类,称为金属皂,如硬脂酸钡(BaSt)适用于多种塑料,用量为0.5%左右;硬脂酸锌(ZnSt)适于聚烯烃、ABS等,用量为0.3%;硬脂酸钙(CaSt)适于通用塑料,外润滑用,用量0.2% ̄1.5%;其他硬脂酸皂如硬脂酸镉(CdSt)、硬脂酸镁(MgSt)、硬脂酸铜(CuSt)。 低分子蜡类 低分子蜡是以各种聚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聚丙烯、聚苯乙烯或其他高分子改性物

超分散剂的特点和分类

超分散剂的特点和分类 传统的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含有两个在溶解性和极性上相对的基团,其中一个是较短的极性基,称为亲水基,其分子结构特点使其很容易定向排列在物质表面或两相界面上,降低界面张力,对水性分散体系有很好的分散效果。但其分子结构存在某些局限性:亲水基团在极性较低或非极性的颗粒表面结合不牢靠,易解吸而导致分散后离子的重新絮凝;亲油基团不具备足够的碳链长度(一般不超过18个碳原子),不能在非水性分散体系中产生足够多的空间位阻效应起到稳定作用。为了克服传统分散剂在非水分散体系中的局限性,开发了一类新型的超分散剂,对非水体系有独特的分散效果,它的主要特点是:快速充分地润湿颗粒,缩短达到合格颗粒细度的研磨时间;可大幅度提高研磨基料中的固体颗粒含量,节省加工设备与加工能耗;分散均匀,稳定性好,从而使分散体系的最终使用性能显著提高。 超分散剂的分子结构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锚固基团,常见的有一R2N、一R3N+、一COOH、一COO-、一SO3H、一SO2-、一PO42-.多元胺、多元醇及聚醚等,它们可通过离子键、共价键、氢键及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紧紧地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防止超分散剂脱附;另一部分为溶剂化链,常见的有聚酯、聚醚、聚烯烃及聚丙烯酸酯等,按极性大小可分为三种:低极性聚烯烃链;中等极性的聚酯链或聚丙烯酸酯链等;强极性的聚醚链。在极性匹配的分散介质中,溶剂化链与分散介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在分散介质中采取比较伸展的构象,在固体颗粒表面形成足够厚度的保护层。 超分散剂作用机理包括锚固机理和溶剂化机理两部分。 锚固机理:①对具有强极性表面的无机颗粒,如钛白、氧化铁或铅铬酸盐等,超分散剂只需要单个锚固基团,此基团可与颗粒表面的强极性基团以离子对的形式结合起来,形成 "单点锚固"。②对弱极性表面的有机颗粒,如有机颜料和部分无机颜料,一般是用多个锚固基团的超分散剂,这些锚固基团可以通过偶极力在颗粒表面形成"多点锚固"。③对完全非极性或极性很低的有机颜料及部分炭黑,因不具备可供超分散剂锚固的活性基团,故不管使用何种超分散剂,分散效果均不明显。此时需使用表面增效剂,这是一种带有极性基团的颜料衍生物,其分子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与分散颜料非常相似,它能通过分子间范德华力紧紧地吸附于有机颜料表面,同时通过其分子结构的极性基团为超分散剂锚固基团的吸附提供化学位,通过这种"协同作用",超分散剂就能对有机颜料产生非常有效的润湿和稳定作用。 溶剂化机理:超分散剂的另一部分为溶剂化聚合链,聚合链的长短是影响超分散剂分散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聚合链长度过短时,立体上效应不明显,不能产生足够的空间位阻; 如果过长,将对介质亲和力过高,不仅会导致超分散剂从

润湿分散剂的选择和评价

润湿分散剂的选择和评价 随着国外涂料助剂陆续不断地推向中国市场,国内助剂生产厂家也日渐增多,这是一种好现象。但面对眼花缭乱、异彩纷呈的各种各样润湿分散剂,使用者不仅要选好合适的品种,还要找到恰到好处的用量,做到经济实惠,这就要注意选择原则和试验、评价方法 (1)选用润湿分散剂应考虑的因素 尽管厂家不会详细地提供助剂的组成和制造工艺,一般厂家的说明书中都会讲到性能和应用。因此,通过阅读说明书、与厂家服务人员交流,基本上可以掌握某种助剂用于何处。对于涂料配方设计者来说,就要注意以下原则: ①涂料体系。涂料按介质不同划分为水性、溶剂型、粉末等几大体系。一般情况下,所用的润湿分散剂是不通用的。助剂提供者首先应介绍该助剂是用于水性的或是溶剂型,以与使用者的要求相吻合。如果用错,不仅起不到润湿分散效果,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弊病。 ②颜料。不同颜料其电荷性质不同,首先要分清是无机颜料还是有机颜料;有机颜料中还要看是酞著系列的还是炭黑。国际上一些大的公司产品已细化到某一颜料使用某一助剂达到最佳效果的地步,但大多数还只是通用,这就需要使用者逐渐试验,缩小范围来选择。 ③基料(即树脂)。不同的树脂体系对颜料的润湿性不同,因此对润湿分散剂的选择也有一些限制。 ④体系相容性。在一个涂料体系中,所使用的助剂一般不仅仅是润湿分散剂,可能还有流平剂、消泡剂等,这样相容性就极为重要。有些润湿分散剂的乳化It能较强,很可能会使消泡剂乳化而散失消泡能力。注意相容性,有利于配方平衡,使产品综合性能得以兼顾。 ③施工性。对于厚浆型立面施工的涂料,最好选用能产生控制絮凝、具有触变性的助剂,以达到良好的施工性能。 ⑥良好的价格性能比。在低价的产品中使用高质高价的助剂,造成成本的大幅度上升,是很不经济的。选用何种润湿分散剂,还要与产品的档次相一致,以求价格与性能的统一。 (2)分散效率的试验方法 试验的目的,在于从众多的润湿分散剂中选出最合适的品种并确定最佳用量。 在初步筛选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①观察颜料粒子的重力沉降。用重力沉降法对分散剂效率进行初步筛选,十分简单易行。其方法是:将待选的分散剂极稀溶液装人一系列试管中,再加人一定而少量的待分散颜料,经猛烈摇动后,置于一旁,观察相对沉降速率、上层清液浊度及最终沉降体积。相对沉降速率越小,上层清液浊度越大,最终沉降体积越小,说明分散效率越好。 ②测定颜料分散体的粘度。加人分散剂引起粘度大幅度下降是分散很实际的指标。使用该法可选择最佳的分散剂及其用量。方法是:a.将待试的各种少量分散剂加人相同体积的漆料(含有确定的高固体份的待分散颜料)中,强烈搅拌后测定粘度,认为粘度最低时的分散剂最合适。b.在待试的高粘度颜料和漆料混合物中,边搅拌边滴加选好的分散剂,每滴加一次,便测定粘度,确定得到最低粘度时的分散剂用量为最佳用量。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分散剂用量越大,粘度会越低。由于粘度的逆增长或平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 轻化0802 12号黄卓英 能使固液悬浮体中的固体粒子稳定分散于介质中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分散剂。分散就是将固体颗粒均匀分布于分散液的过程,分散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作用原理: 机理:1.吸附于固体颗粒的表面,使凝聚的固体颗粒表面易于湿润。 2.高分子型的分散剂,在固体颗粒的表面形成吸附层,使固体颗粒表面的电荷增加,提高形成立体阻碍的颗粒间的反作用力。 3.使固体粒子表面形成双分子层结构,外层分散剂极性端与水有较强亲合力,增加了固体粒子被水润湿的程度.固体颗粒之间因静电斥力而远离 4.使体系均匀,悬浮性能增加,不沉淀,使整个体系物化性质一样 以上所述,使用分散剂能安定地分散液体中的固体颗粒。 选择分散剂 在我们涂料生产过程中,颜料分散是一个很主要的生产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涂料的储存,施工,外观以及漆膜的性能等,所以合理地选择分散剂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生产环节。但涂料浆体分散的好坏不光和分散剂有关系,和涂料配方的制定以及原料的选择都有关系。分散剂顾名思议,就是把各种粉体合理地分散在溶剂中,通过一定的电荷排斥原理或高分子位阻效应,使各种固体很稳定地悬浮在溶剂(或分散液)中。 双电层原理 水性涂料使用的分散剂必须水溶,它们被选择地吸附到粉体与水的界面上。目前常用的是阴离子型,它们在水中电离形成阴离子,并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被粉体表面吸附。粉状粒子表面吸附分散剂后形成双电层,阴离子被粒子表面紧密吸附,被称为表面离子。在介质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称为反离子。它们被表面离子通过静电吸附,反离子中的一部分与粒子及表面离子结合的比较紧密,它们称束缚反离子。它们在介质成为运动整体,带有负电荷,另一部分反离子则包围在周围,它们称为自由反离子,形成扩散层。这样在表面离子和反离子之间就形成双电层。 动电电位:微粒所带负电与扩散层所带正电形成双电层,称动电电位。热力电位:所有阴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形成的双电层,相应的电位. 起分散作用的是动电电位而不是热力电位,动电电位电荷不均衡,有电荷排斥现象,而热力电位属于电荷平衡现象。如果介质中增大反离子的浓度,而扩散层中的自由反离子会由于静电斥力被迫进入束缚反离子层,这样双电层被压缩,动电电位下降,当全部自由反离子变为束缚反离子后,动电电位为零,称之为等电点。没有电荷排斥,体系没有稳定性发生絮凝。 位阻效应 一个稳定分散体系的形成,除了利用静电排斥,即吸附于粒子表面的负电荷互相排斥,以阻止粒子与粒子之间的吸附/聚集而最后形成大颗粒而分层/沉降之外,还要利用空间位阻效应的理论,即在已吸附负电荷的粒子互相接近时,使它们互相滑动错开,这类起空间位阻

螯合分散剂的选择使用

螯合分散剂的选择使用 2010-07-23 17:52 螯合分散剂又称:络合剂、螯合剂、金属离子封锁剂、水质软化剂等。络合剂与金属离子结合只有配位键而无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络合物,既有配位键又有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为螯合物。 一.印染行业对络合剂的要求: a.高效的螯合、分散、悬浮作用。 b. 不同PH值下都有良好的络合作用。(EDTA适宜于酸性与中性介质而不适合碱性介质;六偏磷酸钠则在酸性介质中有较好的络合力) c.强的阻垢、化垢功能。 d.不含表面活性剂。(例如:复配阴离子表活剂,染晴纶会出问题等) e.耐高温,甚至到200℃不分解;耐酸、碱、氧化剂、还原剂;使用时不损伤纺织品。 f.能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毒。(EDT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及磷酸盐类应为禁用之列) j.对Fe3+ 、Cu2+ 、Zn2+ 等显色金属离子有强的络合作用。目前,有些市售螯合剂对金属离子螯合为暂时性,随时间延长、温度升高又释放出金属离子,使翠兰、艳兰、宝蓝、艳绿等敏感色在金属离子诱导下发生聚集,导致色花。 二.络合剂类型及性能: 01.磷酸盐: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多用于洗涤行业。络和能力较弱,受PH影

响较大,本身有与钙镁离结合成水垢的趋势,且会造成水域富营养化,从环保和性能看均不可取! 02.醇胺类: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有一定的络合作用,但络合能力较差,在碱性中较稳定,常用作络合辅助剂。意大利的MIROKAL-54H螯合剂中就有三乙醇胺。 03.氨基羧酸盐:氨三乙酸钠(NTA)、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二钠或四钠)、二乙烯三胺五羧酸盐(DTPA)等。氨基羧酸盐的络合能力强,但分散力较差,稳定常数高,耐碱性尚好,但不耐浓碱。不少商品中含有这类络合剂,使用有一定局限性,而且EDTA、DTPA不易生物降解,属环保禁用产品。 04.羟基羧酸盐:酒石酸、庚糖酸盐、葡萄糖酸钠、海藻酸钠等,络合能力较强,分散力较差,但易生物降解。商品络合剂中很少有这些组分,广东的HP101、湖北的L40氧漂稳定剂中有葡萄糖酸钠成分。 05.有机磷酸盐:乙二胺四甲叉磷酸钠(EDTMPS)、二乙烯三胺五甲叉磷酸盐(DETPMPS)、胺三甲叉磷酸盐等。这类产品螯合力比EDTA类、磷酸眼泪都要强,络合容量高,络合稳定常数大,金属离子等被络合后不易解离,而且耐化学稳定性好,易生物降解。它们有非常好的络合增溶、溶限效应、晶格畸变等性能,具有一定的分散、悬浮力,有阻垢、缓蚀、化垢功能,在较高的温度(如200℃)也不失活性,本身基本无度,无公害污染。不仅在纺织印染行业用作螯合剂、软水剂、双氧水稳定剂、金属封锁及等,而且在电镀行业、水循环行业、石油行业等广泛用作防垢剂、阻垢剂、缓蚀剂等,用途极广。不少螯合剂含有有机磷酸盐,如:宁波兴华公司的螯合剂S,是以有机磷酸盐为主料,辅以特殊增效成份而成。螯合力等性能达到甚至超过进口同类产品。 06.聚丙烯酸类:螯合能力比羟基羧酸盐、氨基羧酸盐和有机磷酸盐差得多,使用的品种有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聚丙烯酸(PAA)、聚羟基丙烯酸、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以及聚丙烯酰胺等。这类产品络合容量较小,稳定常数也不大,但阻垢性能较好,而且有吸附杂质的功能,具有良好的胶体特性

润湿分散剂的分类特性与应用

润湿分散剂的分类特性与应用 摘要:论述了不同类别润湿分散剂的基本组成和应用特性,讨论了各种润湿分散剂在不同涂料中所应遵循的规则和选择方法。共讨论了八大类涂料工业常用的一些润湿分散剂品种。 关键词:润湿分散剂、高分子分散剂 润湿与分散是涂料制备的重要工艺过程。由于涂料品种的多样性,所使用的相关分散助剂也是品种繁多。市场上众多供应商提供了各具特色的品牌助剂,令人眼花缭乱。由于涂料助剂大多价格不菲,取舍之间更有着经济上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助剂的选择问题作一深入浅出的探讨,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 不过,试图将润湿分散剂从化学上加以分类是困难的。原因是不同品牌的产品,其组成、结构差别非常大。从实际应用需要,运用物理化学原理和方法,对其进行大致分类则是可能和有意义的。 考察润湿分散剂的分类特性,宜从应用范围(主要是相容性问题)、极性、离子性以及分子量特征等方面进行。大的方面,按应用领域分为水性与油性以及通用型分散剂。功能上又区别为润湿剂和分散剂。实际上,这一区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为润湿与分散根本就是一个统一连续的过程。 1.0 水性润湿分散剂 1.1 润湿剂 都是一些低分子量(≤1500)的界面活性剂。主要作用是降低体系的界面张力;一般可在室温下把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从72达因/厘米,降至40达因/厘米以下。从而利于分散剂对颜料的作用。微观上,是促进颜料的可润湿性,使分散剂易于在颜料表面铺展而结合,形成所谓的锚固关系。另一方面,润湿剂这种降低体系表面张力的作用,还是涂料施工必不可少的性能。因为,高表面张力的涂料不易在基面上涂覆,易于出现流平不良等缺陷。应用于涂料配方中的润湿剂,有别于乳液合成用的表面活性剂。后者以离子型居多,而前者主要是非离子型的酚基或烷基聚氧乙烯类。 润湿剂的HLB值是衡量极性大小的重要参数。一般供应商可以提供这类数据。HLB值高则水溶性好,反之,则活性大。需要恰当把握。且过高的HLB易于导致涂料对商品色浆的接受性变差。易于出现浮色、发花等涂料质量和施工缺陷[1]。色浆与基础涂料之间HLB 差距过大,可能是水性涂料调色故障的主要原因。另外,泡沫的产生对涂料制造也是个敏感的问题。理论上,有一些计算已知结构表面活性剂HLB值的方法[2]。 有必要指出的是,钠盐或钾盐型分散剂的HLB值可能超过30以上。而合适的HLB值应该在20以下。遗憾的是,准确测定助剂HLB值还是相当困难的。简单测定助剂HLB的方法列于表1。将少量助剂与水相混,观察产生的现象,大致评价出HLB的范围[2] 表1 水分散法测定助剂的HLB值 H L B 范围分散性质 5——6 不稳定,或分散不良 7——8 经强烈摇荡后呈乳状分散 9——10 稳定的乳状分散体 11——13 半透明或灰色分散体

分散剂在水煤浆中的作用

分散剂在水煤浆中的作用 水煤浆是粗颗粒悬浮体,煤炭属于疏水性物质,要使浆体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和稳定性,即使是易成浆的煤种,同时配以高堆积率的粒度分布,若不加入化学添加剂(表面活性剂),要制成所希望的水煤浆是不可能的。在水煤浆制备中化学添加剂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煤粒的表面性质,使煤颗粒能够在水中分散,使煤浆体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根据作用不同,化学添加剂可分为分散剂、稳定剂和助剂三类。本文对水煤浆分散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分散剂作用的因素进行讨论。 1 水煤浆用分散剂 分散剂的主要作用是使水煤浆具有良好的流变特性,也就是说适当降低水煤浆的粘度,使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其次是使水煤浆具有理想的流型,最好是水煤浆能成为触变性液体。常用的分散剂主要有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除聚氧乙烯醚类改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外,聚合阴离子分散剂一般都不起泡,制浆时不需要另加消泡剂。 1.1.1 萘磺酸盐类 其中最典型的是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其适用范围广,能与各类分散剂混合使用。此分散剂制浆添加量视煤种的不同而不同,大约为干煤质量的0.5%~1.5%,特点是减粘作用及流型好,但通常稳定性差,常需和其他分散剂复配。 1.1.2 木质素磺酸盐 木质素磺酸盐作为分散剂的优点是原料丰富,易于加工,价格便宜,而且浆的稳定性好,一般用量为干煤质量的1%~2%;缺点是杂质含量大,因此,除易制浆煤种外,通常不单独应用。 木质素磺酸盐还可以经甲醛缩合制成木质素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用作水煤浆 +、Mg2+、Ca2+等。 分散剂,其平衡离子可以是Na+、NH 4 1.1.3 磺化腐植酸盐 将泥炭、褐煤或风化煤等在150℃下用碱抽提,再经磺化,必要时还可以用甲醛缩合,即可得棕黑色的固体产物磺化腐植酸盐类分散剂。此类分散剂的许多特点和木质素相似,但其分散性能更佳,可单独使用,添加量为干煤质量的1%~1.5%,缺点是浆的稳定性较差。 1.1.4 聚烯烃磺酸盐

螯合分散剂的选择使用

螯合分散剂的选择使用 螯合分散剂又称:络合剂、螯合剂、金属离子封锁剂、水质软化剂等。络合剂与金属离子结合只有配位键而无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络合物,既有配位键又有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为螯合物。 一.印染行业对络合剂的要求: a.高效的螯合、分散、悬浮作用。 b. 不同PH值下都有良好的络合作用。(EDTA适宜于酸性与中性介质而不适合碱性介质;六偏磷 酸钠则在酸性介质中有较好的络合力) c.强的阻垢、化垢功能。 d.不含表面活性剂。(例如:复配阴离子表活剂,染晴纶会出问题等) e.耐高温,甚至到200℃不分解;耐酸、碱、氧化剂、还原剂;使用时不损伤纺织品。 f.能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毒。(EDT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及磷酸盐类应为禁 用之列) j.对Fe3+ 、Cu2+ 、Zn2+ 等显色金属离子有强的络合作用。目前,有些市售螯合剂对金属离子螯合为暂时性,随时间延长、温度升高又释放出金属离子,使翠兰、艳兰、宝蓝、艳绿等敏感色在金属离子诱导下发生聚集,导致色花。 二.络合剂类型及性能: 01.磷酸盐: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多用于洗涤行业。络和能力较弱,受PH影响较大,本身有与钙镁离结合成水垢的趋势,且会造成水域富营养化,从环保和性能看均不可取!

02.醇胺类: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有一定的络合作用,但络合能力较差,在碱性中较稳定,常用作络合辅助剂。意大利的MIROKAL-54H螯合剂中就有三乙醇胺。 03.氨基羧酸盐:氨三乙酸钠(NTA)、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二钠或四钠)、二乙烯三胺五羧酸盐(DTPA)等。氨基羧酸盐的络合能力强,但分散力较差,稳定常数高,耐碱性尚好,但不耐浓碱。不少商品中含有这类络合剂,使用有一定局限性,而且EDTA、DTPA不易生物降解,属环保禁用产品。 04.羟基羧酸盐:酒石酸、庚糖酸盐、葡萄糖酸钠、海藻酸钠等,络合能力较强,分散力较差,但易生物降解。商品络合剂中很少有这些组分,广东的HP101、湖北的L40氧漂稳定剂中有葡萄糖酸钠成分。 05.有机磷酸盐:乙二胺四甲叉磷酸钠(EDTMPS)、二乙烯三胺五甲叉磷酸盐(DETPMPS)、胺三甲叉磷酸盐等。这类产品螯合力比EDTA类、磷酸盐类都要强,络合容量高,络合稳定常数大,金属离子等被络合后不易解离,而且耐化学稳定性好,易生物降解。它们有非常好的络合增溶、溶限效应、晶格畸变等性能,具有一定的分散、悬浮力,有阻垢、缓蚀、化垢功能,在较高的温度(如200℃)也不失活性,本身基本无度,无公害污染。不仅在纺织印染行业用作螯合剂、软水剂、双氧水稳定剂、金属封锁及等,而且在电镀行业、水循环行业、石油行业等广泛用作防垢剂、阻垢剂、缓蚀剂等,用途极广。不少螯合剂含有有机磷酸盐,如:宁波兴华公司的螯合剂S,是以有机磷酸盐为主料,辅以特殊增效成份而成。螯合力等性能达到甚至超过进口同类产品。 06.聚丙烯酸类:螯合能力比羟基羧酸盐、氨基羧酸盐和有机磷酸盐差得多,使用的品种有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聚丙烯酸(PAA)、聚羟基丙烯酸、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以及聚丙烯酰胺等。这类产品络合容量较小,稳定常数也不大,但阻垢性能较好,而且有吸附杂质的功能,具有良好的胶体特性和分散作用。日本、瑞士Sandoz、德国Bayer等有这些商品络合剂

国产超分散剂在油墨与涂料中的应用

国产超分散剂在油墨与涂料中的应用 一、超分散剂的结构特征及作用机理 超分散剂是一类特殊的聚合物型多功能润湿分散助剂。其分子结构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锚固基团,其主要作用是将超分散剂紧密吸附于颜料表面,防止超分散剂脱附;另一部分为溶剂化链,其主要作用是在颜料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保护层。当吸附有超分散剂的颜料粒子相互靠近时,由于保护层的空间障碍,颜料粒子难以形成紧密的团聚体或絮凝体,从而使颜料粒子容易分散并且在介质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 超分散剂有两种不同的作用方式,即在颜料表面处理过程中的作用方式和在颜料分散过程中的作用方式。 在颜料表面处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在有机或无机颜料的合成过程中,颜料粒子一旦形成(一次粒子),经过特殊设计的超分散剂会迅速吸附到颜料表面形成保护层,将颜料粒子包围起来,同时把颜料粒子的晶格缺陷填满,使颜料表面易于凝聚的活性点钝化,从而有效防止颜料粒子的进一步凝聚.即使颜料粒子在过滤压实及干燥过程中发生凝聚,由于超分散剂的隔离作用,颜料粒子的凝聚状态也非常疏松(粒子之间主要以点和棱接触),所得颜料在后续应用过程中特别容易分散. 在颜料分散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超分散剂的锚固基团牢固吸附于颜料表面,而溶剂化链能迅速溶解于分散介质中,并与分散介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因此超分散剂能大大降低颜料粒子与分散介质之间的界面张力,使颜料在分散过程中能很快被介质润湿。同时由于保护层的空间障碍,当吸附有表面处理剂的颜料粒子相互靠近时,颜料粒子难以进一步靠拢而凝聚,从而使颜料粒子容易分散并在介质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 二、国产超分散剂的发展历史 1991年国内文献首次出现对国外超分散剂的介绍性报导。1992年-1997年,华东理工大学王正东博士等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化工部科技开发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及启明星跟踪计划、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经费资助下,就超分散剂的分子结构设计、超分散剂的合成及超分散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期间,华东理工大学在1994年开发了WL系列超分散剂小试产品,并在有限范围内获得应用,1995年该产品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1996年,在WL系列超分散剂的基础上,王正东博士等人改进工艺,开发了CH系列超分散剂,实现了产品的更新换代,申请了国家专利并于2000年4月2 8日正式获得批准(专利号:96116371.2)。1997年超分散剂中试产品正式投放

农药用聚羧酸盐类分散剂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高分子分散剂属于均聚物或共聚物,通常在分散体系中可以起到空间稳定作用,有的带电高分子还可以通过静电稳定机制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因而高分子分散剂比无机、有机小分子分散剂更为有效。聚羧酸盐类分散剂具有长碳链,较多活性吸附点以及能起到空间排斥作用的支链,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而对悬浮体系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能。 聚羧酸类分散剂与传统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钠盐分散剂相比有以下特点: ①聚羧酸类分散剂对悬浮体系中的离子,pH值以及温度等敏感程度小,分散稳定性高,不易出现沉降和絮凝; ②聚羧酸类分散剂提高了固体颗粒的含量,显著降低分散体系粘度,在高固含量下具有较好流动性,降低了原料成本,减少设备磨损; ③原材料选择范围广,可选择不同种类的共聚单体,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可设计性强,易形成系列化产品。 聚羧酸类分散剂采用不同的不饱和单体接枝共聚而成,其代表产物繁多,但结构遵循一定规则,即在重复单元的末端或中间位置带有EO,-COOH,-COO-,-SO3-等活性基团。 聚羧酸类分散剂在分子主链或侧链上引入强极性基团:羧基、磺酸基、聚氧化乙烯基等使分子具有梳形结构,分子量分布范围为10000-100000,比较集中于5000左右。疏水基分子量控制在5000-7000左右,疏水链过长,无法完全吸附于颗粒表面而成环或与相邻颗粒表面结合,导致粒子间桥连絮凝;亲水基分子量控制在3000-5000左右,亲水链过长,分散剂易从农药颗粒表面脱落,且亲水链间易发生缠结导致絮凝。聚羧酸类分散剂链段中亲水部分比例要适宜,一般为20%-40%,如果比例过低,分散剂无法完全溶解,分散效果下降;比例过高,则分散剂溶剂化过强,分散剂与粒子间结合力相对削弱而脱落。 聚羧酸类分散剂分子所带官能团如羧基、磺酸基、聚氧乙烯基的数量、主链聚合度以及侧链链长等影响分散剂对农药颗粒的分散性。分子聚合度(相对分子量)的大小与羧基的含量对农药颗粒的分散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分子主链的疏水性和侧链的亲水性以及侧链(-OCH2CH2)的存在,也起到了一定的立体稳定作用,以防止无规则凝聚,从而有助于农药颗粒的分散。 聚羧酸类分散剂作用机理:水基性制剂形成的悬浮体系中的原药颗粒很小,与分散介质间存在巨大的相界面,裸露的原药颗粒界面间亲和力很强,吸引能很高,易导致原药颗

螯合分散剂的选用

螯合分散剂的选用 螯合分散剂实际上是一只水质处理剂,近年来在印染生产中广泛使用,螯合分散剂品种很多,一只优良的螯合分散剂其螯合能力强,分散作用好,阻垢与溶垢效果好,稳定性好,可在染整前处理和染色工序中多方面应用,对染色织物或纱线的色泽鲜艳度、均匀度和色牢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退浆工序中加入螯合分散剂,可以络合与浆料结合或反应的金属离子,提高浆膜的可溶胀性,使浆膜容易从织物上去除,同时也能促进退浆剂与浆料的反应性,从而大大提高退浆效率,可以避免由退浆不匀所造成的染色不匀等疵病。 在煮练工序中加入螯合分散剂,可以防止烧碱与纤维素上的共生物(果胶、油蜡、蛋白质)、棉籽壳等杂质生成溶解度很低的高碳酸钙盐和镁盐,有利于水解产物高碳酸的去除,从而提高了毛效,消灭了钙斑,大大提高了煮练效果,改善了染色的匀染性。若煮练用水是低于100×10-6钙镁离子的水质,则可选用合适的螯合分散剂。因为螯合分散剂的络合容量已能将水中的金属离子络合,而其分散作用可以帮助将反应的水解产物分散,不再回沾到纤维上,能提高白度和毛效。若水质很差,硬度很高,或存在其他重金属离子,则需要螯合剂和螯合分散剂同时使用,因此,各印染厂应根据本厂的水质情况选用合适的螯合剂和螯合分散剂,并按各季节水质变化状况予以调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漂白工序中加入螯合分散剂可防止漂布泛黄、用作双氧水漂白稳定剂、促进漂后洗涤。防止泛黄,漂布的白度主要取决于合适的漂白条件:漂白剂的白度以前都认为亚氯酸钠白度最好,次氯酸钠白度最差,而双氧水介于两者之间,但是如用次氯酸钠在酸性介质中进行高温漂白,白度同样可达到亚氯酸钠水平。实验证实,锰离子的存在是造成漂布泛黄的主要原因,当锰离子浓度达到0.3×10-6时就会使漂布泛黄,且随着离子浓度的提高泛黄程度急剧提升。因此,使用能有效络合锰离子的螯合剂,是克服漂布泛黄的症结。 氧漂稳定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用螯合剂作为氧漂稳定剂以来,螯合剂用作氧漂稳定剂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国内大多用有机膦酸盐类螯合剂作为氧漂稳定剂,而国外是多种有机膦酸盐和螯合剂的复配产物,值得一提的是螯合剂在pH值不同时其稳定常数、络合能力都不一样,如在高碱介质中使用,应选用耐高碱的螯合剂作为氧漂稳定剂。 促进漂后洗涤,练漂后的杂质容易吸附到纤维上,很难洗除,特别是冷轧堆练漂后,因其助剂用量高,浴比小,杂质更易吸附在纤维上,必须经多次充分水洗,才能获得高的毛效,如在洗涤液中加入螯合分散剂,则可大大提高洗涤效果,减少水洗次数,还能获得高的毛效。因为螯合分散剂的加入不仅防止了水中的钙镁离子与杂质结合成不溶性沉淀物,而且由于氢键作用能将杂质溶解分散,防止回沾,获得良好效果。 在活性染料染色工序中加入螯合分散剂是解决染色不匀的较好方法,因为硬水不仅显著

分散剂检测

分散剂检测 同科研究所 一:分散剂介绍(003) 分散剂是吸附于液固界面并能显著降低界面自由能,使固体粉末均匀的分散在液体或熔体中,并使之不再聚集的一类物质。是一种在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可均一分散那些难于溶解于液体的无机,有机颜料的固体颗粒,同时也能防止固体颗粒的沉降和凝聚,形成安定悬浮液所需的药剂。 二:分散剂的主要应用范围 1.塑料制品(塑料绳、塑料丝、塑料带、塑钢建材、塑料薄膜、泡沫材料、塑料管、塑料容器、塑料异型材、电缆护套绝缘、电子电器结构件,电子元器件、电动工具、汽车结构件(保险杠、仪表板、总成)包装材料、门窗型材、建筑管材、防水卷材、电线电缆、密封材料、医疗器械、玩具、塑料家具、塑料用品、工艺美术品等. 2.塑料原料:通用塑料(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工程塑料(尼龙(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醚(PPO)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硫醚(PPS)、聚氨酯(PU)、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改性工程塑料(增强、增韧、阻燃、电镀)等. 3.塑料助剂:抗氧剂、增塑剂、增韧剂、稳定剂、润滑剂、分散剂,着色剂、填料、阻燃剂、发泡剂、抗静电剂、荧光增白剂等. 三:部分检测标准 GB-T5551-1992 表面活性剂分散剂中钙、镁总含量的测定方法 JT 2007.1-1984 溢油分散剂性能标准及试验方法 Din en 1262-2004 表面活性剂.溶液或分散剂的ph值测定 GB-T5551-2010 表面活性剂分散剂中钙、镁离子总含量的测定方法 GB—T 5551-1985表面活性剂纺织助剂分散剂中钙、镁含量的测定方法 GB-T 21089.1-2007 建筑涂料水性助剂应用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 同科研究所以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院、山东橡塑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为科研依托,结合国家权威认证的CNAS、CMA认证的检测实验室为广大客户提供从产品规格参数——成分分析——配方分析——性能检测——工艺诊断——未知物分析——技术交流——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专利转让等全价值链组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0922)

肥皂和洗涤剂中EDTA(螯合剂)含量的测定(滴定法)

肥皂和洗涤剂中EDTA(螯合剂)含量的测定(滴定法) 本方法参照标准GB/T 13173.7-1993。适用于含EDTA(螯合剂)的固体(块状或粉状)、液体、膏状肥皂和洗涤剂中EDTA含量的分析。 (一)方法概述 将样品溶液的整分份用盐酸溶液调节PH至4-5后,以1-(2-吡啶偶氮)-2-萘酚作指示剂,用硫酸铜标准溶液滴定所含EDTA。(二)仪器和试剂 ⑴盐酸(GB 622)c(HCL)=5mol/L溶液。 ⑵乙酸盐缓冲溶液,PH4.65 混合等体积的乙酸(GB 767)溶液[c(CH3COOH)=0.4mol/L]和氢氧化钠(GB 625)溶液[c(NaOH)=0.2mol/L]。 ⑶1-(2-吡啶偶氮)-2-萘酚(PAN)(HG 3-1008)1g/L乙醇溶液。 ⑷硫酸铜(GB 665),c(CuSO4)=0.01mol/L标准溶液称取 2.497g硫酸铜五水合物(CuSO4·5H2O),称准至0.001g。用水溶解并定量地转移至1000ml单刻度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匀。制得的硫酸铜溶液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c(EDTA)=0.02mol/L]按下述操作步骤3测定,标定其准确的浓度,所用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按GB 601制备和标定。 ⑸PH计配有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及磁力搅拌器。 ⑹微量滴定管容量2ml,最小分度0.01ml。 (三)操作步骤 1、取样

粉状、液体、膏状实验室样品应按GB/T 13173.7-1991的规定制备和贮存。块状肥皂的实验室样品按照GB 7457-1987第7章的规定制备和贮存。 2、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约10g实验室样品(称准至0.001g)于250ml烧杯中,用水溶解并定量转移至500ml单刻度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充分混匀。 如果产品组成中螯合剂含量低于0.1%时,可省略上述稀释步骤,直接称取实验室样品5g(称准至0.001g)于150ml烧杯中,进行测定。 如溶液中有沉淀或悬浮物,将溶液通过干的快速定性滤纸过滤,弃去前20ml,收集清液供测定用,如此操作,可排除存在的4A 沸石对EDTA测定的干扰。 3、测定 吸取含有0.003-0.005gEDTA的试验溶液(滴定消耗的硫酸铜标准溶液体积应在0.8-1.4ml)到150ml烧杯中,加水至80ml,置磁力搅拌器上。插入已预先校准的PH计的电极,在搅拌下加5mol/L盐酸溶液调整PH至4-5。将电极抬起,冲洗后移开。 肥皂脂肪酸含量低对测定无干扰,但在必要时,可将80℃热溶液通过显滤纸过滤,除去脂肪酸。用50ml热水分3次洗涤烧杯及滤器,洗涤液并入滤液。 加入5ml乙酸盐缓冲溶液(PH4.65),加水至130ml,加热溶液至约60℃,加5-6滴PNA指示剂,在搅拌下从微量滴定管滴加硫酸铜标准溶液[c(CuSO4)=0.01mol/L],当滴定至溶液由黄变到红色,并保持1min不变时,即为终点。 (四)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