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跟我学汉语》第20课--你每天几点

《跟我学汉语》第20课--你每天几点

《跟我学汉语》第20课--你每天几点
《跟我学汉语》第20课--你每天几点

第20课你每天几点起床

一、教学对象:

汉语初级班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已经接受70学时左右的正规授课,初步掌握拼音的拼写和部分日常用语。

二、使用教材:

《跟我学汉语》(英语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课型:

精读课

四、教具:

字词卡片,PPT演示。

五、教学内容:

复习第19课学过的生词和课文,学习第20课的新词、语法点以及时间段的说法。

六、教学目的:

1、掌握新学生词(“每天、早上、刻、晚上、时候、睡觉”等)的读音、写法、意思以及常用场合。

2、理解语法点(表示时间的名词“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的用法和意义。

3、在上一课的基础上灵活掌握作息时间的说法。

七、教学难点与重点:

1、表示时间的名词“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的一般用法。

2、作息时间以及具体安排的说法。

八、课时安排:

四个课时(180分钟)

第一课时:重点复习上一课所学过的生词、对话以及语法点(生词如“现在、点、半、去、起床”等,以及基本的时间说法),并适时引领新课的内容及生词的学习。

第二课时:巩固新课的生词,开始学习本课的内容。

第三课时:重温本课的生词和内容,重点讲解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即语法。

第四课时:总体检查本课的生词、内容和语法,并做练习以加强记忆和理解。

九、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5分钟)

1、学生老师互相问候。

2、老师点名,核实学生到课堂情况,并做好记录。

二、复习上一课(15分钟)

1、复习生词:老师抽同学写在黑板上,学生一起背写生词,结束后由学生提出黑板上字词的错误和改正方法,最后老师领读,完成对生词的复习。

2、复习课文内容和语法点: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以聊天或者对话的形式复习上一课所出现的句子和对话,并以造句和举例等方式提问语法点的掌握情况。

3、再一次询问同学们对上一课的掌握情况,对依然有疑问的知识点给出补充。

三、导入新课。(10分钟)

利用PPT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一般学生的每天的作息时间,让大家了解具体的时间用法和安排。

四、学习生词。(15分钟)

1、领读生词。

2、逐个讲解其意思及一般使用场所。

3、重点讲解个别重要或者难懂的字词。例如:

每(měi)天(tiān):名词,主要表示时间状态。

刻(kè):名词,时间的常用法,15分钟。

睡(shuì)觉(jiào):名词或者动词。这个用起来比较灵活,应时而异。

早(zǎo)上(shɑnɡ),上(shànɡ)午(wǔ),中(zhōnɡ)午(wǔ),下(xià)午(wǔ)和晚(wǎn)上(shɑnɡ):名词,表示一天的各个时段。

4、学生独立读,写,辨别词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新课的字词(15分钟)

通过抽查的方式了解同学们对生词掌握的情况,并让其他学生帮忙指出读音或者书写方面的错误,然后老师总结各个国家的留学生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对词语掌握的灵活性,提出积极因素和消极方面,以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自我调整。

二、学习新课的内容。(20分钟)

1、选择几对学生分别代替“家明”和“大卫”,对话几遍之后,老师留意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共同难点。

2、老师领读,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发音标准。然后给学生自己反思自己错误的时间。

3、老师对课文层层剖析,解释各个句子的意思,对曾经学过的语法点也给予提示,较复杂的句子重点分析。比如:

“你每天早上几点此床”,这是一个陈述句,难点在于各个词语的顺序,“每天早上几点”即也是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比如:今天上午十点半。每天下午四点一刻。今天晚上八点差一刻。

三、熟悉课文内容。(10分钟)

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对话,以便了解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三课时

一、复习字词和课文内容。(15分钟)

1、重点查看学生对生词的背写能力,老师可以当此为一次作业,完整的了解学生对生词的书写,然后检查读音和意思的理解。

2、老师随机抽取同学,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用之前学过的知识造句。

二、学习新课文的语法点。(20分钟)

“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这些是比较常用的表示一天时间段的词语,对于留学生而言,明白大致表示的时间范围即可:早上0—6点,上午6—12点,中午12—14点,下午14—18点,晚上18—24点。

三、温习语法点。(10分钟)

给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让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点和难点对老师提问,老师一一作答。

第四课时

1、复习本课所学的生词。使同学们可以比较熟练地写出、读出、辨别出并理解生词。(10分钟)

2、复习本课所学内容。使同学们可以比较流利的朗诵、对话,并跟同学交流课文的内容。(10分钟)

3、复习本课所学语法点。使同学们可以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举出与语法相符合的实例。(10分钟)

4、做练习题。老师在课堂上跟学生一起做课后习题和练习题,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15分钟)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笔记-第20课

单词学习 catch (caught, caught) vt. 抓到 catch fish 钓鱼,捕鱼 catch a thief 抓住小偷 catch the bus 赶公交车←→miss the bus 错过公交车 catch one’s attention 吸引某人注意力 /draw one’s attention /attract one’s attention /catch one’s eyes /draw one’s eyes /attract one’s eyes catch fire 着火(强调转变过程) be on fire 正在燃烧(强调状态) catch a cold 患感冒(强调转变过程) have a cold 正患感冒(强调状态) catch sb doing sth 抓住正在做某事的人 eg. The little boy was caught stealing apples from the garden. 那个小男孩正在园子里偷苹果被抓住。 eg.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捷足先登。 grab 抓起,抢夺,热切或拼命地抓 snatch 抢夺,突然而迅速地抓起 arrest (依法)逮捕 capture 俘虏,捕获 trap 设陷阱捕捉 grasp 紧握,抓住 seize [si:z] 握紧,抓住 catch it 被责骂,受处罚(口)(通常与will等连用) eg. If I come home late, I’ll catch it from my mother. 如果我回家晚了,我妈妈会骂我。catch up with 赶上 eg. Go ahead, please. I’ll soon catch up wi th you. 你先走吧,我会很快赶上你的。catch on (意见,时尚)受欢迎的 catch phrase 标语,引人注意的句子 fisherman n. 钓鱼人,渔民 fish →fisherman (pl. fishermen) fish n. 鱼[C] 1) fish 鱼[pl.] 单复数同形 2) fishes 不同种类的鱼 a big fish in a small pond.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eg. When the cat i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 老猫不在家老鼠笑呵呵。 teach fish to swim 班门弄斧 drink like a fish 牛饮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如鱼离水 an odd fish 奇怪的家伙 eg. They caught many fish that morning. 那天早上他们钓了很多鱼。 eg. He studies the fishes in the Indian Ocean. 他研究印度洋里的鱼类。 fried fish 煎鱼,炸鱼 fresh fish 新鲜鱼 salted fish 咸鱼 fish-and-chips 油煎鱼加炸马铃薯片(大众快餐)(Br.)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二十课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Lesson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二十课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Lesson 20 1. b根据课文第4行 I never catch anything---not even old boots, 只有 b. nevercatches anything 与课文实际内容相同,而其他3个选择都与课文内容不符。 根据课文最后一句I am only interested in sitting in a boat and doing nothingat all! 只有c. doing nothing 是正确答案,而其他3个选择都不符合课文内容。 本句是对主语提问的,回答是. who (谁)是对主语提问的;c. whom(谁)是对宾语提问的;d. whose(谁的)确是对定语提问的;只有b. which 是对做主语的事物提问的,所以选b. 本句是带never的否定句,只有b. anything 可以用在否定句中。而a. nothing若用在否定句中,就会使原句变成肯定意义的句子,不符合题目意思;c. something 只能用于肯定句中;d. everything 也不能用在否定句中。 前面句子 I am even less lucky 中的 less(不及)是表示否定意义的比较级,只有c. not so是表示否定意义的,而其他3个选择都没有否定的意思. 只有b. an empty bag 最符合语法。而其他3个选择都有语法错误。 a. a empty bag 中empty是以元音开头的,前面不能用a 而应该用an; c. empty bag 中 bag 是可数名词,需要用an 来修饰; d. oneempty bag 不符合习惯用法,单数可数名词前通常用不定冠词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第七十一篇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第七 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如图生动再现了“剪辫子”的历史情境,它应该发生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男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死后,女可再婚;(四)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判断此广告在中国最早出现应在( )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 A、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B、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留言 C、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留影 D、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的合影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此“令”的颁行时间应是( ) A、1898年 B、1912年 C、1919年 D、1927年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改变文化生活的成就中,对我们今天在学校的学习可以提供直接帮助的是( ) A、照相机 B、电影与照片 C、《申报》 D、课本与字典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这主要应归功于(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完整版)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20课课文讲解

一、词汇 catch v. 抓到 fisherman n. 钓鱼人,渔民 boot n. 靴子 waste n. 浪费 realize v. 意识到 ★catch v. 抓到 ①vt. 捉住,逮住,捕获 The police have caught the thief. ②vt. 抓住,握住 Can you catch the ball? ③vt. 及时赶到,赶上 catch up with 赶上,跟上 Go ahead please.I’ll soon catch up with you. ★boot n. 靴子 a pair of boots 一双靴子 ★waste n. 浪费 ①n. 浪费 a waste of… 浪费…… It is a waste of time/money/food/water. ②vt. 浪费 You are wasting time. ★realize v. 意识到 ①v. 认识,知道,明白,意识到 I went into the wrong room without realizing it. 我无意中走错了房间。 I realized that I was wrong. ②v. 实现(希望、目标、愿望等) realize one's dream 实现某人的梦想 She has realized her hope to be an actress. ③使变为事实,使发生(常用于被动语态) This plan can never be realized. 二、课文讲解 1、Fishing is my favourite sport. fishing是一个动名词,由动词+ing组成,动名词可以作主语或宾语,如eating,reading等等 ★fish ①n. 鱼(不可数名词),鱼的种类(可数)

基础闯关与能力提升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

基础闯关与能力提升: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 A 基础闯关训练 1.清朝后期,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有() ①轮船②火车③飞机④电话 A.①②③④B.①② C.③④D.①②④ 2.左图中的报纸记录了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这份报纸创办于() A.广州B.上海 C.北京D.南京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职员相互之间一律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体现了() A.自由的思想 B.平等的思想 C.博爱的思想 D.互助的思想 4.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事项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B.用电报和亲友联系 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 D.利用网络发电子邮件 5.下图中的历史现象最早应出现于() A.甲午中日战争前 B.辛亥革命后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时期 6.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1876年,李某搭乘淞沪铁路上的火车 B.1902年,张某一家搬迁到了北京东交民巷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7.民族企业家张謇在大生纱厂创办时,学习西方企业经营之术——通过传媒发布广告,只可能选择的方式是() A.互联网

B.广播 C.电视 D.报纸 8.1919年6月5日,一个日资纱厂的工人,突破租界巡捕的武警包围,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工人也参加进来,罢工达到高潮时,参加人数达六、七万。这场工人罢工斗争应发生在() A.北京B.长沙 C.上海D.广州 9.“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0.1876年,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通车的那一天,《申报》记者随车采访,并写了一篇生动的报道。该记者要把报道发回报社,最便捷的方式是() A.手机 B.有线电报 C.电话 D.信件 B 能力提升训练 1.1902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信息,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A.乘飞机 B.发电报 C.坐火车 D.乘轮船 2.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B.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出现 C.电影和报纸已经很普遍,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能看到 D.照相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 3.近代报刊的创办,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有() ①宣传了西方先进思想,促进了中国的思想大解放 ②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③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 ④彻底改变了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清政府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到胥各庄铁路(全长11千米),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材料二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惟任其侮辱而莫之御。——郑观应《盛世危言》 (1)材料一中唐胥铁路的修建与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名师教案新人教版.doc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是教材分析。说本课在此册书中的地位:本课作为本册书的最后-?课,因为不涉及本册书如外交事业、国防、科技等专题性内容,容易被忽略,但从本课所要表达的主题: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带来了中国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极大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方式的极大改变这一角度而言,本课对于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来讲又尤为至要。因此,将本课作为一个至点课。说本课的作用:总结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的重大变化,让学生从现实生活角度列举实例去切身体会这种变化既是本课的特色也是本课的作用。 二说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为使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和实现再就业,巳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国家尽最大努力保障国有企业和职工双重利益、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是改革开放使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是介绍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显著不同,从中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重点: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四说教学流程。导入:针对授课对象是我市学生,以自己所制作的新中国成立后乌鲁木齐地区具体变化的真实照片为主,山点到而,也选取了北京及祖国其它地区的发展变化的纪实影像来展示这种生活的变化。提出问题:你看完短片有何感想。设计意图:给课堂增亮点, 瞬间拉近学生与历史课堂的距离,有亲切感,减轻大赛课给学生的压力感,引发学生兴趣,避开乏味的导课并创设历史情境、直接进入课堂。 展示一组照片,学生活动:你来猜猜看这些照片分别反映什么时期人们服饰的照片。学生争先恐后地PI答。设计意图:选取本校学生真实照片,如穿校服在校门口的、在本校艺术节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二十课课后习题答案详解lesson20

Lesson 20 1. b根据课文第4行 I never catch anything---not even old boots, 只有 b. nevercatches anything 与课文实际内容相同,而其他3个选择都与课文内容不符。 根据课文最后一句I am only interested in sitting in a boat and doing nothingat all! 只有c. doing nothing 是正确答案,而其他3个选择都不符合课文内容。 本句是对主语提问的,回答是. who (谁)是对主语提问的;c. whom(谁)是对宾语提问的;d. whose(谁的)确是对定语提问的;只有b. which 是对做主语的事物提问的,所以选b. 本句是带never的否定句,只有b. anything 可以用在否定句中。而a. nothing若用在否定句中,就会使原句变成肯定意义的句子,不符合题目意思;c. something 只能用于肯定句中;d. everything 也不能用在否定句中。 前面句子 I am even less lucky 中的 less(不及)是表示否定意义的比较级,只有c. not so是表示否定意义的,而其他3个选择都没有否定的意思. 只有b. an empty bag 最符合语法。而其他3个选择都有语法错误。 a. a empty bag 中empty是以元音开头的,前面不能用a 而应该用an; c. empty bag 中 bag 是可数名词,需要用an 来修饰; d. oneempty bag 不符合习惯用法,单数可数名词前通常用不定冠词a 或an 修饰,除非表示强调才用one 修饰。因此应该选b.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

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1.概述火车、轮船、电报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演变的史实,认识到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 2.认识到由于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3.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作用,它是历史的进步,同时要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4.重点:轮船、火车、电报的出现;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 1.轮船、火车、电报的出现 (1)交通工具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清朝晚期, 轮船 、 火车 、 汽车 等近代交通工具传到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出行。1872年, 轮船招商局 成立,标志着近代轮船航运业的开始。1881年,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 唐胥 铁路建成通车。 (2)近代通讯业的发展是从 电报 开始的。 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出现了最早的 有线电报 ,到19世纪末,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架设了电线。电报的运用,便利了信息的传递,也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2.《申报》和商务印书馆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申报》 ,它是中国近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 (2)戊戌变法期间,近代民营出版业相继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 商务印书馆 。1912年创办的 中华书局 是中国近代另一著名的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的图书、杂志等。 3.照相和电影事业 (1)近代西方摄影技术传入中国最早的记录是在 1844 年。20世纪初,中国的照相业有了较大发展, 上海 等大城市有很多两三层楼的照相馆。 (2) 1896年 ,电影正式传入中国,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定军山》 ,第一部故事片是 《难夫难妻》 ,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 《渔光曲》 。 4.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 (1)原因: 辛亥革命 后,南京临时政府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习俗变化的法令,包括 剪辫 、 禁缠足 、 变称谓 、禁烟、禁赌等。 (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有哪些促进作用? 使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还有废跪拜礼、禁止妇女缠足等,从而促进了社会向民主平等的方向发展。 1844 1872 19世纪70年代 1881 1896 1897 1912 辛亥革命后 摄影技 术传入 创办《申报》 轮船招商 局成立 出现有 线电报 建成唐 胥铁路 电影正 式传入 中国 创立商 务印书 馆 创办中 华书局 剪发辫、 改称呼、 易服饰

历史: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lf 来源:学优中考网][来源:学优中考 网xYzKw]了解 [来 源:xYzK https://www.sodocs.net/doc/5f2774564.html,][ 来 源:xYzk https://www.sodocs.net/doc/5f2774564.html,] 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来源:学优中考网北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 掌握 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 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理解资料 处理信息 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 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沉重代价 认识作用 分析利弊 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 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 讨论探索 我国的科技发明在古代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主要原 因在于封建制度的制约和农业文明模式的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进步 发展观点 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 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着、进步着的,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 思想意识 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 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 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

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而出现了怎样的趋势?(A、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工业化趋势;B、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化趋势;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的趋势。) 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布置学生阅读104 ——109页全课内容,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 教师小结、过渡: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迁。 文化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讯工具是什么?(有线电报)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 2、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 3、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B、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C、中国第一部获得国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6-20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编写人:审核:历史组课型:展示课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工业革命后中国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人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中国在交通、通信、文化、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学法指导】 情景剧表演、比较法、归纳法等 【知识链接】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的北京丰泰照相馆,这年适逢谭鑫培60寿辰。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泰获得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的灵感,于是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这一年,离威廉·肯尼迪·迪克森发明电影放映机过了16年,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车进站》过了10年。 【学习过程】: 导入: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性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工业纷纷出现,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近代中国在西风东渐的过程中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自主学习 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镜头。 2、中文报纸的出现:最著名的是年在创办的。 3、文化出版机构:年在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 (二)活动探究 请大家归纳一下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社会生活是怎样的? 情景剧一:茶馆 探究一:1、请根据剧本中的内容,找出这个时期出现了那些新的变化? 2、参考右图,这是在两个不同的年份中上海外白渡桥3天和2天中的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从这个表格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3、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20课

●LESSON 20 1.生词与短语 1)catch 表示捉到的时候,还可以用:grab,seize,hold,take hold of等等 Catch fish 钓鱼,捕鱼 Catch thief 抓住小偷 Catch the bus 赶公共汽车→miss the bus 错过公共汽车 catch one’s attention Catch one’s eyes draw one’s attention Draw one’s eyes }吸引某人注意力 attract one’s attention Attract one’s eyes catch fire 燃烧,着火(强调动作) be on fire 燃烧着的,着火的(强调状态) Catch a cold 患感冒(强调动作) Have a cold 患感冒(强调状态) Catch sb. doing sth 抓住某人正在做某事 Eg. The little boy was caught stealing apples from the garden.这个小男孩正在偷苹果被.抓住了。Eg.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s. 早起的鸟儿能捕到虫子。(谚语的实际含义:捷足先登) 【同义词区分】 grab 抓起,抢夺,热切或拼命地抓 snatch 抢夺,突然而迅速地抓起 arrest (依法)逮捕 capture 俘虏,捕获 trap 设陷阱捕捉 grasp 握紧,抓住 seize 握紧,抓住 catch it 被责骂,受处罚【口】(常与will等连用) Eg. If I come home late , I’ll catch it from my mother. 如果我回家晚了,妈妈会骂我的。 catch up with 赶上(某人) eg. Go ahead , please. I’ll soon catch up with you. Catch on (意见,时尚)受欢迎的 Catch phrase 标语,引人注目的句子 2)fish Fish →fishman (pl. fishmen) Fish 鱼(c.)n..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社会生活的变化 太和三中王素敏 教学目标: 认识近代中国在社会生活反方面发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让子弹飞》中马拉火车的片段,由此导入。 设问: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三个方面来学习本课。 讲述新课: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 提问:近代以前,人们出行有哪些交通工具?学生思考回答。 近代以来有哪些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除了书上提到的还有哪些? 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2、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讯工具是什么?(有线电报、电话)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 展示一些老照片,提问:拍照片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哪些乐趣和作用?

2、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B、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C、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渔光曲》。) 播放视频《渔光曲》片段,提问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在说什么? 4、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哪一家?(《申报》) 5、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商务印书馆) 6、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B、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C、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 教师过渡:随着文化生活的变迁,人们的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1、辛亥革命后,有哪些落后愚昧的习俗得到改变?(留辫、缠足、翎顶补服、跪拜礼、称呼等) 2、这说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平等博爱、互尊自重) 巩固小结: 1、梳捋本课知识线索和知识要素。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堂练习。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2、掌握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能力目标:1、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2、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3、我国的科技发明在古代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主要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制约和农业文明模式的局限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着、进步着的,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2、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 二、重难点 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采用历史情景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增强他们对历史的亲切感。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阅读材料,理清思绪) 时间:1915年,上海召开世博会 地点:上海 人物:小明及其一家人

家庭状况:父亲是某公司职员,家庭较富裕 情景教学: 场景小明一家人参观到中国馆中的一个分馆,这个馆是一组图片,因为实物太大,无法搬到现场。 (教师:哦,那这个馆内到底都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 2.自主学习 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布置学生阅读104——109页全课内容,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3.展示汇报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 【教师过渡】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迁。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讯工具是什么?(有线电报)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 2.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 3.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 A.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B.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C.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渔光曲》。)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22课

Lesson 22 A glass envelope 玻璃信封 Text How did Jane receive a letter from a stranger? My daughter, Jane, never dreamed of receiving a letter from a girl of her own age in Holland. Last year, we were travelling across the Channel and Jane put a piece of paper with her name and address on it into a bottle. She threw the bottle into the sea. She never thought of it again, but ten months later, she received a letter from a girl in Holland. Both girls write to each other regularly now. However, they have decided to use the post office. Letters will cost a little more, but they will certainly travel faster.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生词和短语 Dream [dri:m] v. 做梦,梦想 age [e?d?] n. 年龄 channel [?t??nl] n. 海峡 throw [θr??] v. 扔,抛★dream v. 做梦, 梦想 Have a good/sweat dream!祝你做个好梦! She is daydreaming.她做白日梦 daydream : 思想开小差 dream of doing something : 梦想 I dreamed of flying in the sky. I dreamed of finding the gold. / I dream of be a good teacher. ★age n. 年龄 teengager : 十几岁的人 adolenscent n.青春期(一般指成年以前由13至15的发育期) ★channel n. 海峡 ★throw v. 扔, 抛(threw,thrown)throw away 扔掉 参考译文: 我的女儿简从未想过会接到荷兰一位同龄姑娘的来信。去年,当我们横渡英吉利海峡时,简把写有她姓名和住址的一张纸条装进了一只瓶子,又将瓶子扔进了大海。此后她就再没去想那只瓶子。但10个月以后,她收到了荷兰一位姑娘的来信。现在这两位姑娘定期通信了。然而她们还是决定利用邮局。这样会稍微多花点钱,但肯定是快得多了。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1课 社会习俗的变化华师大版课后练习第四十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华师大版课后练习第四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2010·南京学业考试)“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大生纱厂的创办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 ) A、大学生不能“舍本逐本” B、要把个人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 C、下海经商是实现“实业富国”的必由之路 D、大学时期应多开办工厂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你可以做些什么:( )①从《申报》上了解时事②报考北京大学③考中状元光宗耀祖④买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清朝末年,南通有个规模较大的大生纱厂,那里的老百姓都以在大生纱厂工作为荣,这个纱厂的创办者是( ) A、冼星海 B、詹天佑 C、张謇 D、侯德榜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面是20世纪初《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染登舆,香花簇拥,四方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革新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21课 社会习俗的变化

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六单元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我主要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 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社会的变化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而生产方式的变化,最终导致人们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没有涉及。但事实上,要想完整勾勒中国近代急剧变动的全貌,是离不开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民国时期,尤其是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习俗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二、说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国以来剪头发、易服饰、改称谓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通过对这些社会习俗变迁的认识,使学生学会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从而培养其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他们认识到,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发生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这些变化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由此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进步观。 本课的重点是:清末民初社会风俗的变迁。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新风取代旧俗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的认识与理解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法 学法:初二学生经历了一年的历史学习,对历史有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同时对历史也具有相当强的求知欲。但对历史的问题意识仍相对薄弱,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本课的学法有:比较法、讨论法、表演法、归纳法等。 教法:围绕“比较”这一基本线索,采用多媒体演示法,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一系列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以直观的历史感受;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加深对某些知识的理解;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3题,题分合计9分) 1.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A.唐胥铁路 B.淞沪铁路 C.滇越铁路 D.京汉铁路 2.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是在 A.19世纪5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3.1872年创办的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A.《民报》 B.《国闻报》 C.《苏报》 D.《申报》 二、填空题(共8题,题分合计24分)

1.中国第一部电影是,它诞生于1905年,放映后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 2.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问世,公映后轰动了海外。 3.、的出现,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 4.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用来传递信息。 5.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6.鸦片战争后出现的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7.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8.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三、列举题(共1题,题分合计9分) 1.列举民国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习惯颁布的有关法令的内容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题,合计9分) 1.7499答案:B 2.7500答案:C 3.7501答案:D 二、填空题(共8题,合计24分) 1.6998答案:《定军山》 2.6999答案:《歌女红牡丹》 3.7493答案:火车轮船 4.7494答案:有线电报 5.7495答案:照相电影 6.7496答案:《申报》 7.7497答案:商务印书馆 8.7498答案:淞沪铁路 三、列举题(共1题,合计9分) 1.7502答案: (1)男子剪掉辫子; (2)女子停止缠足; (3)用新式的礼服代替翎顶补服; (4)废除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5)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称呼。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等史实。 能力目标: 分析这些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今天的中国应该走重视教育、科技创新的道路●教学重点 本课以近代西方工业社会文明向中国社会分散其巨大的影响,促使中国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乃至社会习俗都发生深刻变化为教材内容的基本线索。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均为本课重点。西方工业文明传入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同时代的西方国家相比,虽然极其有限,同现代相比更是微不足道,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开始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标志。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的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物质对意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培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史观。化解这一难点,可以用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来举例说明。 ●教学方法:问题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正式讲课之前,我想先作个简单的复习。中国的国门是什么时候被打开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但同时一批爱国之士,也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开始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例如:(引导学生回答)经济上,出现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政治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文化。就这样,中国,一个东方的古国踏上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文化技术的漫漫征程,东西方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而社会生活也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中国的社会出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请同学们看一张图片(投影PPT),这段材料描述了早期火车的出现,当时中国老百姓的反映是怎么样的呢?其实当时中国,除了火车之外,还出现了许多新奇的事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请翻开书本104页,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今天,我们用问题合作探究的方法一起来研究学习,我给3分钟时间,请同学们通过看书、讨论,针对课文中感兴趣、或者有疑问的内容提出问题。等一下,我们一起来交流,看看谁提的问题最多,质量最好。 (二)学生自学: 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同时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并把问题归纳分类。 (三)师生合作探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