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数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0231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高中数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硕士研究生高俊玲

导师王辉教授

专业学科教学·数学

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第一章:问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问题的研究价值 (2)

1.3问题研究综述 (2)

第二章:反思性数学教学的理论分析 (4)

2.1反思性数学教学相关概念的辨析 (4)

2.2反思性教学的有关理论 (6)

2.3反思性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8)

2.4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 (9)

第三章:数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 (11)

3.1数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的内容 (11)

3.2数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具体操作方式 (22)

第四章:数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思考 (25)

4.1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反思性数学学习能力 (25)

4.2 影响数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不利因素 (27)

结束语 (28)

注释 (29)

参考文献 (30)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1)

致谢 (32)

中文摘要

反思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活动进行思考、总结和调节的过程,是主体对自身行为和认知的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过程。成为反思型教育工作者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师能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本文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高中数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现状入手,对新课程理念下反思性数学教学实践的基本内容和操作手段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来说,全文重点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性教学,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也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国内外对反思性教学已经有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将反思性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文素养,以适应新的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2.结合相关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文献资料,阐述了什么是反思、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数学教学,并且将反思性数学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进行了比较辨析,探究了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法,即教学反思应以改进教学为主要目标,并要结合一定的行动研究。

3.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针对的,可具体操作的反思性教学,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实效作用。本文着重从课程意识、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设计各环节、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论证了如何实施反思性数学教学。教师的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的进步。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教师的反思的具体操作,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本文总结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方式,可以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4.反思型教师不仅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改进措施,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性思维。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具有较高反思能力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教师为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教师应反思如何利用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模式等因素对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起到监督和示范作用,进而培养其反思性数学学习能力。另外,本文研究了影响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不利因素,以期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反思,反思型教师,反思性教学

ABSTRACT

Reflection is a process in which teachers think about, summarize and adjust their own activities consciously and is also a process where teachers control and evaluate their own behaviors as well as cognition. According to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 becoming teachers who are good at reflective teaching is a trend. A teacher should review, analyze and survey his whole teaching procedure to form his own consciousness of reflection and ability of inspecting and controlling. In this way, a teacher can constantly enrich hi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mprove his self- learning ability and make his teaching skill perfect so that he can guide his students to learn through reflec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s where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of math use reflec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makes a pilot study on basic content and means of refle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math. In sum, I summarize the main ideas in my thesis as follows: 1.Reflective teaching can develop the specialization of teachers, and also can develop the math thinking of students.

There are many theoretical systems on reflective teaching at home and abroad. As a educator, we should advance along with the whole society and combine reflective learning as well as reflective teaching, thus renewing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self-cultivation and adapting to the new reform of education.

2.I combine the relative theory and practice to explain reflection, reflective teaching and reflective mathematics teaching. Furthermore, I compare and analyze reflective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hod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 and show the necessity of reflective teaching method from psychological aspects. By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basic means and effect of reflective teaching method, I believe the primary aim of reflective teaching method is to improve teaching along with the action of studying.

3.Only using refl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hat are practical and easy to operate can we make our teaching effective. The article analyzes how to use reflective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hod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curriculum awareness, infiltration of math thought, teaching procedure and evaluation. Teachers’ reflective behavior should be a kind of accustomed, conscious and constant reflection. Teaching is a systemic work and teachers’ material operation of reflective teaching method should be all-around. This article concludes several effective reflective teaching means.

4.Reflective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consider his teaching effect and improvement, but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develop students’ reflective thinking. The aim of teaching is to develop students’good learning ability. Only teachers equipped with high refl ective ability can

- 4 -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better,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reflective mathematics learning ability. Teachers should consider how their teaching levels, teaching patterns and other factors guide supervise and demonstrate their students reflective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thus affect their reflective mathematics learning levels. Besides, I study the disadvantages that affect teachers’reflective teaching, in hopes of finding the way to solve.

Keywords: reflection, reflective teacher, reflective mathematics teaching.

- 5 -

第一章问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

1.1 问题的提出

工作几年的教师,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已逐渐能够对课堂进行驾驭,对课堂的一些突发情况可以做到应付自如。但在教学实践中,繁忙的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狭隘经验,极大地缩小着广大教师的专业和理论视野,教学成为一种开始时承袭他人,到后来重复自己的一种机械运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对数学的理解就越具有高度的自动化,而使得对学生的数学不理解,甚至不理解学生。[1]同一个数学问题,对教师理解起来容易,但对学生理解起来却很难。其实,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一步一步分析过程,才会感觉到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各角度的反思。

1898年波斯纳提出过一个个体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2]可见他们都非常注重反思在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如何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如何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的科学化?我们在实践中应该怎样思考?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是否合理?实施教育反思的具体途径和方法都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是和我们这些教学一线的中学教师息息相关并且是非常具有实效的。而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概念性,解题过程的特殊性,更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上进行必要的反思。若数学教师反思的少,势必会造成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质量低下,数学思维发展水平不高;甚至造成自己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跟不上现在教育改革的步伐。“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3],这句话很好的体现了反思的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作用。也就是说,反思是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成为反思型教育工作者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成为反思型数学教师是数学教学心理的本质决定的。

数学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而教师是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主体。数学学习是完善个体认知结构的过程,而教师是促进学生完善认知结构的主体。数学教学是一种伴随着监控的过程,而教师是这一过程的外部监控主体。[4]

目前,随着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方针的全面开展,很多教育教学研究的对象皆以学生为主。如何对学生的反思能力进行培养逐渐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的文章频繁出现在学术专刊和杂志上。诚然,反思性学习方法值得探究与推广,但首先是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反思性教学及学习的方式方法,并将之运

- 6 -

用到平时的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针对此,本篇论文主要研究了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在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上实施反思性教学实践及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希望能为数学教学新理念的有效实施添砖加瓦。

1.2 问题研究的价值

反思意识和能力是一种理性的智慧,增进数学教师的反思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增进数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一个习惯于反思的数学教师是会把握住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在教学前进行的反思,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具有前瞻性,可以提高我们的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及时,自觉的进行反思的教师,具有比别的教师更好的调控和应变能力,并使自己的反思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具有监控性。而习惯教学后进行总结反思的教师,可以批判地进行有意义的评价,能迅速的使自己的教学经验理论化。

增进数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将有助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通过各个环节的反思,教师可以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作出批判性分析。这样,可以主动地将一些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新审视自己实践操作所依据的理论思想,并积极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切合点。对于适合的,加以保留;不适合的,针对问题情境积极地寻找新思想和新策略来解决。

反思性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数学学科角度来讲,反思性教学和学习可以很好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学习的理性思维很强,缺少了各个环节的反思,只会陷入理论混乱的题海中,找不到头绪。数学的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尤其要注意从低级到高级,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往复的反思,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提炼并体会到知识的真正实质,教师才会从自己狭隘的教学经验中走出来,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5]

1.3 问题研究综述

纵观历史,反思性学习并不是新思想。荀子在《劝学篇》中提出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名言。许多国外学者,也对反思提出了见解和精确的

- 7 -

定义,并构建了反思的基本模式。爱迪生说过:“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会思考,将一事无成”。从历史上看,较早系统研究反思的有洛克,斯宾诺莎,杜威等著名的学者。并总结出反思的基本性质:教育家杜威认为“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反思活动具有“对象性,自觉性和技巧性”。并得出,探究性是反思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南京大学的郑毓信教授从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的角度指出,“数学抽象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建构活动,但这种建构不仅仅是纯粹个人的行为,而且更是一个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表述、交流、批判与反思,以及不断改进的过程,个人的创造建构只有得到数学共同体所接受,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组成部分”。[6]所以,我们不能在讲台上,自说自话,以自己对知识的”想当然“的起因,发展,结论等等一味的“灌”给学生,而应该不断地反思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顺序与接受水平,再给予适当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近几年我国的一些学者对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独特见解。特别是熊川武教授的《反思性教学》的论著,对教师反思的涵义与由来、反思性教学的思想渊源、特征、反思内容、反思策略、反思模式、反思传统等作出了精辟的阐述。但针对数学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具体操作措施的研究很少,希望借助这些理论性论著,能让我在教育教学中总结出的实践经验更有推广的价值。

- 8 -

第二章反思性数学教学的理论分析

2.1 反思性数学教学相关概念辨析

2.1.1 反思的定义

反思一词无论在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中,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还存在很多偏差。有很多人认为:反思就是回顾,或总结一下。教育界一般认为:“反思是思维的一种。是个体成熟的标志”。[7]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以职业知识促进思考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反思在教师的职业上,要求教师审慎的考虑实践的伦理意义,并乐意根据顿悟矫正不良行为。

反思具体分解可以由以下六个阶段组成。

①内在的不适感受。

②可以识别或澄清问题

③对来自内外的新信息具有敏感性,有观察和吸收多种看法的能力。

④整合,以及创造性地综合表达。

⑤建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自我连续体。

⑥决定是否按反思加工的结果行动。

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当人审慎地考察某个观念的基础以及佐证信念的充分性时,这个过程就被称作是反思。[8]

准确的讲,反思应该跟行动结合起来,而不应停留在反溯性思考的层面上。

2.1.2 教师的反思:

对教师而言: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对于教师的反思,还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教师的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

第二种观点:教师的反思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

第三种观点:教师的反思是对教学经验的重新建构。

第四种观点:教师反思是一种社会性,公开性的活动。[9]

- 9 -

所以,对教师而言,反思不是独处放松,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用极大的努力去探究的过程。不单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2.1.

3. 反思性教学: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并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

◆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

◆反思性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

我们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指对教学经验进行回顾与重新认识(包括思考,评价,整改等),以至产生新的更趋合理性的教学方案与行为的活动过程。通俗地说,反思性教学,即“教学的反思”与“反思的教学”二者有机的统一。

著名学者维拉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阐述:“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实践从时间纬度上,可以分为:对实践反思,实践中的反思和为实践反思。具体到课堂上的反思有3个层次:

①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

②针对课堂实践基础的假说,和特定的策略,以及课堂的结果。

③主要针对道德和伦理的以及其他直接或间接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规范性标准。[10]

2.1.4 反思性数学教学:反思性数学教学就是教学者对自身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有关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的教学特征的反向思考。是教学者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的能力,以反思的技能和反思的毅力为基础,并在对数学教学过程的评价,控制和调节中显示出来,对数学教学过程起到指导,支配,决定,监控的作用。

反思性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对数学教学过程一般性的回顾或机械重复,而是深究数学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具有了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反思的目的也不仅仅为了回顾过去或培养元认知意识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活动。尤其是今天当我们以创新性和探究能力,还学生以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来作为衡量和评价数学教学的主要标准时,更应该重视反思性教学。

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这

- 10 -

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经过反复的换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研究学生心理和掌握知识的认知顺序和语言特征,并加以科学的指导,即坚持反思性数学教学。

2.1.5 反思性数学教学与操作性(经验性)数学教学:

这两种教学方式方法形成鲜明对照。操作性数学教学是教师凭借自己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所依赖的是那些想当然的固定模式,进行的自动化的、直觉的操作活动。教学人员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或上级的要求等按部就班的行事,旨在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情况下,以操作性进行的教学是生硬而不灵活的。

进行操作性数学教学的教师对完成任务的情况只问怎么样,而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不仅问怎么样而且问为什么,是追问型教师,善于向经验学习。操作性数学教学以“教授知识”为目的,关注学习目的转化的直接结果。而反思性数学教学不仅要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注重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提高,如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并如何加以改进。反思性教学更加关注间接结果即眼前的学习成绩和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

2.1.6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一般是指对教学的价值判断。

它事先制订一个评价方案(含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等),然后对教学作出是否达到标准、达到程度如何等等的价值评判。

2.1.7 教学反馈:一般是指将一部分教学的结果(知识结论)又返回其知识发生过程和教学过程中以检验其结果,即知识结论的正确性与否。

2.1.8 教学反思:是关于教学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趋向合理性的一种理性思考,事先不可能拿什么规律和合理性作为标准,只是一些公认的教育常理或教育理念,以及那些体现教育规律和教育意志的教育方针、政策等。

反思性教学不同于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也不全等于教学反思。因为它丰富和发展了教学反思,不仅有教学的反思,更有反思的教学。即不仅只对教学经验作出静态的反思,更有反思后的积极整改的更趋合理性的教学实践。但值得指出的是,反思性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常常离不开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11]

2.2 反思性教学的有关理论

2.2.1认知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双主体,教师应把自己作为一个认知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或建议者,力图在课堂上创设一种积极愉快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学习潜能,体现出

- 11 -

教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信息加工过程来考察教学活动。只有促进了学生对信息的有意义,创造性的加工才是有效的教学过程。为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促进学生的理解。

要求教师应依据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例如,知觉的选择性策略,记忆策略,促进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等。另外,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知识的直接指导,对学生进行元认知技能的规程化训练等。

教学评价以行为测验和认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验的目标注重学生是否能够应用适当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对问题的回答是否与他可用的资料或事实一致,回答问题过程中是否清晰严密;论题,论据和结论是否前后一致;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诸如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随知识的增长而得到同步的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直觉思维能力是否随学习的深化在不断的提高;评价方法应兼容测验、观察、调查、行为追踪和访谈方法于一体。

2.2.2 人本主义数学的课程观。

人本教育主要有以下七项目标:①理解学习者的需要和理想,发展其经验,各种教学方案应有助于学习者独特潜能的发挥。②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实现,使学习者意识到个人的成就。③使学习者获得复杂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学术的、个人的、人际的和信息沟通的、经济生存的能力。④使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个人化。⑤承认人的情感、价值及知觉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⑥建立挑战的、理解的、支持的、激励的、无威胁的学习环境。⑦培养真诚关心和尊重他人价值的态度,获得解决矛盾冲突的技巧。

2.2.3 教学活动的自我监控。

教学活动的自我监控,是指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教学的目标,而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的活动进行积极和自觉的计划,监视,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并由此给出了自我监控的有效成分。其中分为:教学活动前的自我监控、教学活动中的自我监控、教学活动后的自我监控。

教学活动前的自我监控要具备计划性和准备性。

在教学前,对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如教学之前做好计划,对教学哪些内容,如何去教,以及教学时间进度的安排。在教学前为教学活动做好各种具体的准备。如准备好教学用具,创设好教学环境,调整好情绪和精力。

教学活动中的自我监控要具备意识性、方法性和执行性。

在教学活动中,清楚教学的目标,对象和任务,知道为什么讲这些内容,以及为这些内容进行的铺垫。在教学活动中讲究策略,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控制自己去执行教学计划,排除有关干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 12 -

教学活动后的自我监控要具备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后对自己的教学状况和效果进行检查,反馈和评价。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后根据反馈结果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补救措施。在教学活动后思考和总结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如借鉴别人或教学参考上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断提炼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2.3 反思性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反思性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能提出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能够针对问题设计教学方案并组织教学,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经验性教学不同,反思性教学不是按教材、大纲、标准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和问题,既关注教学的结果,又关注对产生这种结果进行的反思。

教师要进行反思性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要具有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而作为数学教师,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数学学科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题目的逻辑性,思维性很强等特征,就需要数学教师具有更强的探究意识。

数学教师在进行反思性教学时,体现出了以下特征:

◆内隐性:教师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衡量和评价以往的教育教学行为,慎重决定以后的行为,对各种行为进行比较和筛选,这种新我与旧我不断的斗争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具有内在性。

◆批判性:教师的反思必须作到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作到健康的怀疑和批判,可以排除定向思维或知识的自动化获取过程,勇于否定自我,在批判中改进,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并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顿悟性:教师的反思是个长期的过程。但在某种特定环境下,由于数学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会突然产生灵感或受某种事物的启发。其实,这种顿悟不是偶然,而是长期反思和积累的必然结果。

◆对比性:反思是一种对比,是自我的纵向对比,和与他人的横向对比。当然,是借鉴他人的长处进行的积极比较。通过对比,发现自己以往的不足之处;或者是在取得进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行再推广。[12]

反思性教学实施时体现出以下特征:

◆反思性教学要以改进教学为目标。

新的教育哲学观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才培养,应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反思性教学应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通过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

- 13 -

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从知识的获取转向“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转向更科学、更先进、更高层次的主动探究性学习。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真正“学会教学”,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中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循环的或螺旋式的提高过程。

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教师是对自我的现行的行为观念或学生的行为观念进行的深刻的解剖分析,是一个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修正期的过程,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最明显的特征是要根据反思要有所行动。

荀子曾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很好的说明了,思而不动的弊端。教学反思是诱发教师教学实践和学习等行动研究的催化剂。教师进行行动研究时,采用计划——应用——观察——反思——改进的框架。行动研究的特性,决定了它一旦引入教学过程,教师就成了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教师就要时刻面对新的教学问题,并进行教学假说,最后付之行动,通过自己的实践检验假说。

◆反思性教学还具有:对象性,自觉性,技巧性,实践性,针对性和过程性等特征。

2.4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有:实践前反思,实践中反思,实践后反思。又称过程反思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事前反思、事中反思和事后反思。

现代教学理论将教学活动描述为一种师、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种思想,观念的不断碰撞的过程;精神、情感不断交流的过程;理想,信念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话的主体是多元的,也是平等的,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且是教学活动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则起到了组织和引领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关注“预设”,而且要关注“生成”,而从预设到生成的桥梁则是对话,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实践前的反思,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前预测;当然也要有一种教学机智才能因势利导,对问题迎刃而解。

在实践中,当学生与别人的见解不同时,教师要给予最大的鼓励与赏识。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当课堂教学出现意外,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成功经验受到冲击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敢想,善想。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展示独特情感体验,因为学生的不同体验就是创新的有利因素。

实践后的反思,是通过对实践过程的回顾,思考成败之处,结合学生的反映情况,改过留真。实际效果由于受到很多主观客观因素的限制,而并不等同与教学设想。对教

- 14 -

学效果进行深刻的反思,保留有益的部分,摒弃无用的或对学生帮助不大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在以后的教学中借鉴。教师通过对实践后的反思,实现客观的自我评价,使自己的教学更趋成熟。

为实践反思是通过实践中反思与实践后反思最终形成的超前反思,使教师养成了于实践前未雨绸缪、三思而行的习惯。可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其目的不仅是回顾过去,不仅是对过去的教学过程进行察觉与质疑,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

数学教学方面,其余的反思方法主要有:案例反思法、专题反思法、因果反思法、辩证反思法、评价性反思法、技巧反思法、回头看反思法等。如因果反思法(也叫结果反思法),即由结果反思原因与行为的方法,可分由结果反思目标与计划、由结果反思内容与策略、由结果反思过程与方法等。辩证反思法,即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由个体反思到集体等。[13]

- 15 -

第三章数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

数学教师工作开展的平台是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只有深入到具体细微的实际工作中来,有针对的进行反思性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实效作用。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将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转化为实际的教学目标,怎样确定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与我们期望的目标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凭经验形式拿出几条目标或照搬照抄课程标准(或教材目标)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我们更应该思考:目标确定以后,怎样引领学生到达?怎样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学习方法及媒体,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心?学习内容的背景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怎样使初始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怎样实施认知干预,提升学生的学习境界?怎样引领学生进行逻辑概括,提炼观点,拓展研究的问题?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才符合学生的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现象到本质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等等都是我们要反思的问题。

3.1 数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的内容

3.1.1 对课程意识的反思

对课程意识的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

如:高三数学复习效果的好坏,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课程意识。教学中选择什么内容和材料作为复习的重点,其有效性和针对性更强;其次才是怎么教的问题。例如:函数的第二轮复习,许多资料的内容仍旧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等,似乎是第一轮的浓缩。这样学生很难从整体意义上建构起知识与思想方法的网络,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难以有质的提高。应逐步改成:以定义域为前提,单调性为依据,注意值域的变化,重视图象的运用的整体观念。应注重函数与解析几何,函数与不等式,函数与导数,函数与数列的交汇问题;注重函数与实际生活中的信息迁移问题。在这一阶段,选择例题尤其注意引领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俯视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再如:在第二轮高三复习中如何协调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是另一个课程建设的问题。专题的复习特点是中心突出,缺点是对知识和思想方法的覆盖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高三后一阶段,都会穿插着一些综合练习,以防对知识遗忘。但如果穿插的考试过于频繁,就会造成学生的心理疲劳,和学习上的高原反应。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就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好专题与综合训练的关系。具体操作方法可以采用:在专题讲座时,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处理学生的离散性错误,在这个

- 16 -

- 17 -

看似烦乱无章的错误中,提取出学生共同的问题,形成一节专题进行讲解,事实证明,

收效很好。

3.1.2 对数学思想的反思,

有许多学生和教师都有一种错误的想法,就是学好数学就是会解题,从而陷入大量

的重复性的劳动中。其实,数学中的教学应更重视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掌握了

数学思想,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常用的数学

思想方法有: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这些基本

数学思想都对学生形成数学的思维习惯,提高数学分析问题能力方面起到引领作用。所

以一节课下来,一定要反思,是否有数学思想的渗透。

3.1.3 对知识背景的反思。

试题逐渐和高等数学内容接轨,是近年高考的命题重点。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适

当了解高等数学中与高中数学相关的内容,掌握题目的知识背景,才能掌握主动权,俯

视高考。如:不动点问题,函数的凸凹性问题,函数的二阶导数问题,虽然是大学课程

的内容,但都在高考题中有所体现。

在一道有关自然数的证明题 3)11(2<+

n n =+∞→)11(lim .另外,有些题目中,灵活考察和渗透了高等数学中函数的凸凹性,在某些程度上,为高中数学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例1:05年辽宁高考题:

并设函数处的切线方程,在点曲线是

,,,设且是减函数,

)内可导,导函数,在区间函数m kx x g x f x x f y m kx y x x f x f x f y +==+=∞+∈>∞+=)(,))(()()0(0)()(0()(000// (1)用x 0,f(x 0),f /(x)表示m

(2)证明: x 0∈(0,+∞),g(x)≥f(x) (3)关于x 的不等式,x 2+1≥ax+b ≥32

23x 在[ 0,+∞)上恒成立, 求证:4

122

2a b a -≤≤ 证明:(1)(2)从略。

(3)证明:

- 18 -

2

)2(21

1)(001232

230

030

0/03/32a b a b x a b x x x f y x x

y x y ≥==+=>>==知,由代入,,

所以,切线方程满足:,时,是减函数,且的导函数函数 4

1)2(4

122)(00212

2

0000/0/2a b a b x a b x x x f y x x y x y -≤-==+=>>=+=知,由代入,,

所以,切线方程满足:,

时,是增函数,且的导函数函数 虽然在问题中,没有提到凸凹性,但切线恒在曲线上方或下方,恰是应用了这一性

质。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对高等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以了解题目的

背景,作到了有的放矢,才会更好地指导平时教学。

3.1.4 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在平时作业和教学测试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类型题在教学中已反复

强化,但学生的解答情况却依然不尽如人意。这时,我们如果把责任一味推给学生,认

为学生不用功或接受能力差,将无济于事。只有冷静反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反思该问题本身的困难所在以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等诸多因素,再作出教学方法的

调整,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对解析几何的综合性问题很是头痛,特别是解析几何与向量的综合性问题

上,

例2:(如图)

求此双曲线的方程。),

,()若此双曲线过点()求此双曲线的离心率())((在右准线上,且满足在双曲线的左支上,点为坐标原点,的左右焦点,为双曲线,若32210|

|||111122

2221N OM OF F M P O b

y a x F F >===-λλ

- 19 -

从答卷上看,学生过早的把向量符号坐标化,由于设元太多而陷入繁杂的运算,从而迷失了解题的方向,是导致丢分主要原因。另外,

对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和离心率的关系没有很

好的融会贯通,没有带着目的性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评讲时即可对

症下药。通过师生对话,大家悟出了这样一个

道理:求解解析几何问题,首先要对几何图形

的性质做全面细致的分析,如度量,位置及对

称等。对图形和定义的把握越透彻,解题的目

标就越清晰,运算量也可得到相应的控制。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两种解答方法的难易性。

方法一:用坐标方法进行运算。(此处还有很多同学对第二个向量关系进行向量语言与

坐标语言之间的转化,会更繁琐,)

率。的齐次方程,可解离心,,可列出关于,为菱形,所以,

四边形)知,)((再由:)(:代入双曲线方程,解得,解得:得由关系式:c b a c y x c OF OMPF c a b c a b y y c

b x

c x c a F M M M P P P 22211112

22224222

21||||0=+==>+=-==-==-=λλ

方法二:

2

211||2||||||02

12

111111=+=

+==>+=e e e PF c

a d PF PF PM OMPF 很容易解得:,得:两边除以,得

根据双曲线的第二定义为菱形,所以,

四边形)知,)((由关系式:λλ

本题的叙述方式以向量语言为主,这就要求解答者先把这些信息转化为图形语言,再对几何图形作出整体的分析,然后通过坐标化思想求解。反思高二解析几何的教学,教材上很少用向量语言给出问题的背景,单元小结中虽然做了强化,但要学生形成自觉转化的意识,显然不是一节两节课能够完成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长期有意识的渗透。

3.1.5 在教学设计中的反思

由于师生最好的交流平台就是课堂,所以一堂课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学生能否真正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能否真正体会理性思维。教学设计包括诸多环节,教师应在各个环节上深入探究,找到最适合的实施方案。

3.1.5.1.对教学引入的反思

在教学引入环节上,教师要做到,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应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引入问题,引入的问题应多提出一些管理性提问或复杂性提问(创造性提问),在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时,让学生在探究中享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很多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或者认为开门见山式的讲解简单明快,忽略了教学引入。特别是经过了高三几轮复习的教师,对教学的这个基本环节上更容易忽略。为验证教学引入环节是否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我在所授课的高二两个同类班级中进行了一次对比性实验。

讲授内容:二项式定理展开式的应用。

学生知识基础:熟练掌握了排列与组合相应知识。

实验设计:在实验班,针对二项展开式的由来,由具体到抽象的引入。

对比班:老师直接给出公式,同时分析公式的特点。

实验猜想:由具体到抽象的引入过程有助于对问题实质的理解。

实验操作:(实验班引入实录)用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组合的知识,解决下面问题:4个容器中有红、蓝玻璃球各一个,每次从4个容器中各取一个球,有什么样的取法?各种取法有多少种?(配图示)

识得出。学生很容易理解,二项式展开的实质是从各个括号中逐步取出各项。

实验检测:检测变式练习:三项式的展开。即对公式的实质进行应用,课堂效果进

- 20 -

高中数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高中数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高中数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3篇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篇1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踏上工作岗位已经两年了,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现在,我成长了许多,无论在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个人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体会: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

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我现在带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而数学每个班中的后进生肯定存在,给我的课后辅导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班级中设置“小组帮”的活动: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八个大组,一个大组长和一个小组长,这两个人齐心协力管理好六个组员的各方面,每个小组中分配一个后进生,进行重点帮助。一个学期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当然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实录 教学过程 : 1. 习旧引新 ⑴ 在 ⊙O 上 , 任到三个点 A 、 B 、 C, 然后顺次连接 , 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 这个 图形与 ⊙O 有什么关系 ? ⑵ 由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 , 能否得出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呢 ( 类比 )? 2. 概念学习 ⑴ 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 ? ⑵ 如图 1, 说明四边形 ABCD 与 ⊙O 的关系。 3. 探讨性质 ⑴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 , 矩形 , 菱形 , 正方形 , 等 腰梯形的性质 , 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 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 ⑵ 打开《几 何画板》 , 让学生动手任意画 ⊙O 和 ⊙O 的内接四边形 ABCD 。 ( 教师适当指导 ) ⑶ 量出可试题的所有值 ( 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 , 内角 , 对角线 , 周长 , 面积 ), 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⑷ 改变圆的半径大小 , 这些量有无变化 ? 由 (3) 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 ⑸ 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 这些量有无变化 ? 由 (3) 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 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 ? 移动三个顶点呢 ? ⑹ 如何用命题的形式表述刚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呢 ?( 让学生回答 ) 4. 性质的证明及巩固练习 ⑴ 证明猜想 已 知 : 如 图 1, 四 边 形 ABCD 内 接 于 ⊙O 。 求 证 :∠BAD+∠BCD=180°,∠ABC+∠ADC=180° 。 ⑵ 完善性质 ① 若将线段 BC 延长到 E( 如图 2), 那么 ,∠DCE 与 ∠BAD 又有什么关系呢 ? ②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 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 于它的内对角。 ⑶ 练习 ① 已知 : 在圆内接四边形 ABCD 中 , 已知 ∠A=50°,∠D-∠B=40°, 求 ∠B,∠C,∠D 的 度数。 ② 已知 : 如图 3, 以等腰 △ ABC 的底边 BC 为直径的 ⊙O 分别交两腰 AB,AC 于点 E,D, 连结 DE,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地实践与反思 建设大马路小学梁慧群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深入开展,广大数学教师越来越多地抛弃以往传统地“师问生答,师讲生练”地模式,转而采用“合作、自主、探索”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中热闹、互动地场面比比皆是,然而其教学效果有时还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还在于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课堂教学地有效性有待提高.在日常地教学活动中,对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我有这样一些体会: 一、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地学习意向 引起学生学习地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地学习动机,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是在学生“想学”地心理基础上展开地,如果学生不想学,学习地收获很少,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时,学生没有学习意向,那么就会学得很辛苦,不会得到应有地发展,这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学生是学习活动地主体,从哲学角度分析,外因是变化地条件,内因才是变化地根本.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先引起学生地学习意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地效果.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中,我通过课前活动,先“让学生摆有规律地棋子,考考老师第几个是什么颜色地棋子”地方法,激发学生地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地学习意向.使得整堂课中,学生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 二、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地学习体验 按照现代教学论地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地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地发生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地发生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提高课堂教学地有效性,就必须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地学习体

验.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是加强学生地学习体验地途径之一.使用学具地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地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地传统教法.尤其是一些探索性学具地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地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有时把学具地操作流于形式,为了做而让学生做.常会出现一些没有必要地操作,或者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杂乱无序,无从下手.从而没能取得理想地教学效果,学生没有得到学习地体验.要让学生在操作中取得学习体验,我们必须做到首先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地操作方法,其次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安排一个定向指导环节,再次组织好有序地操作过程,最后,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描述操作地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地想法和认识.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地体积时,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预习: 、用什么办法推导圆柱体地体积公式? 、如果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然后让学生拿出先准备好地萝卜和小刀,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切一切,拼一拼,想一想,若失败了,再试,反复试,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讨论、总结.最后重点回答上面地第二问.学生经过亲自切拼,亲身体验,激烈地争论,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地内在联系,得出不变地有:体积、底面积、高等;变了地有: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等.不仅如此,学生还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增加地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左、右两面地面积,也就是圆柱体底面半径与高之积地倍!学生思维地火花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教学中这样安排,除了能对学生新旧认知进行有效地整合,培养学生地探索精神外,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了一些重要地数学思想,如转化地思想,极限地思想,变与不变地思想等,以及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地空间观念. 三、在课堂上发展学生地主体意识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几点反思 数学组林小霞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

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5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1 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四、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学习”校本研修反思(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1.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不”意味着一种否定,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评语就是“很好”、“有创意”等,这种做法包含着一种期待的色彩,能使学生不断自我肯定,不断进步。 2.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老师的肯定往往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精神,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1.“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2.以幽默的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过去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就走到了尽

头。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创造合作学习,达成有效互动 合作学习是培养思维创造性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完成同一个目标分工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具体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数据、发言、总结、汇报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来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2.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3.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方法,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取出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怎么写初中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篇一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而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何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适时反思教育的得与失,消去弊端,得教益。 今年,我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目前学期工作已基本结束,就此,我作了以下反思。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新教材数学教学的特殊性,我的讲解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的信息,而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比例还较小。在课堂教学中,有时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部分课时过于注重讲授,没有以精讲精练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导致教与学不合拍,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 2、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实际,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没有进行有效地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中考热点和中考难点的渗透,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适时地活化;课堂密度要求不足,学生参与

机会少、参与面小;课堂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学、自练、自得的时间十分有限。 3、对中考的研究不够,对中考的考试范围、要求、形式、出题的特点及规律的了解不够明确,在课堂教学中依赖于复习资料,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从而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4、课堂设计缺乏适当适时的教学评价,不能及时获悉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收获,有多大收获等学情;课前设计“想教学生什么”,课堂反馈“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二、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中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复习出现了许多问题。 1.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数学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 2.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数学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的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数学复习缺乏系统性,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 3.部分学生缺少教师明确的指导,在复习时缺乏系统安排和科学计划,或者学习和复习没有个性化特点,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4.基于以上情况,我认为作为学生中考的把关者,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有正确地意识,应充分认识到:一节课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

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教学实践与反思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教学实践与反思 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八册教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这单元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尤其重要的是刚刚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就意味着学生已经从知识的内在储备上、从学习的方法策略上作了必要的准备。梯形面积计算的学习同时也是学生几何知识的进一步构建,是学习组合图形的前提条件。 根据对教材的以上理解,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手段,让学生主动探索,寻找出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同时通过对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学习情境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难点可能就是对前后图形的比较和方法的概括。为了能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我在本节课教学之前给学生准备了几把小剪刀,

每桌三个梯形(其中两个完全相同)。根据新课程的相关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问题情景: 出示手工画: 要求做成布贴画的话,要多少大的布?引出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 二、展开研究: 1、讨论策略:该怎么研究? 2、独立探索,同桌合作。 3、四人小组交流研究过程,小组作出结论。 4、全班交流,归纳结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创设字母公式。 三、应用拓展: 1、解决布贴画用布的问题。 2、解决汽车玻璃窗、袋、领带结的表面积(选一)。 3、解决梯形横截面的面积。 四、课堂小结: 反思知识、方法及其它。 课堂实录: 有了以上的教学思路,我进行了教学实践。下面就是当时的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幅画想请大家指点!(出示画)

2020新版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高中教学反思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2020新版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高中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高中生在数学课堂里看不懂、听不懂的到底约占百分之几十几?我认为,只要不是一个县、市的一流学校,这个百分数要超过70%!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就是完完全全放弃了数学学习的也超过30%!这部分学生,说是在读高中,而事实上,至少就学习数学而言,他们学不到任何知识与方法。在数学课堂上,他们要么看其他学科书籍,要么钻进网络小说里,要么把注意力投向十指尖或头发尖,要么看着老师或黑板或某同学或教室外发呆--有这些行为表现的学生还算是肯读书学习的人,还不是放弃数学学习的人,只是学不了数学而已;那些完全放弃了数学学习的呢,要么讲小话嬉笑,要么动手脚吵闹,要么就趴着睡觉;有条件的则使用学习机或手机上网、玩游戏! 有人要问:对这些现象老师都不管吗?老师不是不管。对有些学生而言,无论老师采取集体的说理还是单独的谈话,无论老师有针对性地教育管理三次、四次还是十几次、几十次,也很难奏效。说实在的,这部分学生就是因为初中乃至小学数学基础太薄弱,加上缺乏信心、耐心与毅力,在高中真正看不懂数学天书,也听不懂数学课。这就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困惑之

一。 有困惑之二吗?当然有!那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编得好,但很不好用,难以说得上切合新时期高中生的实际。 说她编得好,确实在逐步体现新课改理念,将许多“阅读”、“思考”、“探究”的内容编排在教科书中,促使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状况。说她很不好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科书中内容过多,使得每个学期教学时间过紧。湖南使用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两年,无论高一年级还是高二年级,每个学期数学新授课要上到期末考试前两三天才能结束,根本谈不上组织期考前的梳理、复习。因此,每个学期期考,学生的数学成绩很差,促使学生进一步丧失学数学的信心。 其次,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显得杂乱无章。作为教科书,先编排什么内容,后编排什么内容,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必须象设计算法和程序一样,认真斟酌。 再次,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有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比原来的教科书有明显的降低,但书中编排的习题或复习参考题并没有降低要求,甚至使用了原教科书上的许多现题,很是不妥。 第四,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很不适应现在的大多数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新课改理

高中数学课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教学仅仅是公式公理的解说与运用, 其实不然, 数学课堂也有其自身特的魅力, 以下是我平时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体会。 一、明确数学思想, 构建数学思维 随着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提升以及各个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更加深入和普遍,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想, 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对于教师来说, 他不仅要能“做”, 而且需要教会学生去“做”,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而且更应该有对数学学科的整体理解从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二、尊重学生的思想, 理解个体差异 以往教育观点老是忽视学生的认知情感,把学生当作承受知识的容器, 不断增加新知识,同时又要巩固旧知识, 导致新旧积压, 新的学不好, 旧的学不扎实。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同样的一块地里的庄稼也有高低之分, 学生也是如此, 作为教师, 不仅要善于播种施肥,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学生, 给每个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的动力, 不能顾此失彼,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三、应用心理战术, 从教入手 所谓从教入手,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导入, 因为导入新课不仅是新的教学活动的开始, 也是对旧的教学活动的总结和概括, 好的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兴趣盎然, 对新知识的渴望也更高, 教学活动当然就进行的更加顺畅。 1.矛盾激趣 矛盾即问题, 思维始于疑问, 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有趣的故事,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 一位教师讲了一个小故事: 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 读小学时, 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 , 老师刚读完题目, 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 5050, 而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挨个相加呢。那么, 高斯怎么会算的这么快呢?正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 老师引出了要讲的等差数列求和方法的内容。 2.重点、难点设疑 教材中有些内容既枯燥乏味, 又艰涩难懂。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既抽象, 又是难点。为了更好地讲解本课内容, 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 临终前留下遗嘱, 要把 19 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 1/2, 老二分总数的 1/4, 老三分总数的 1/5。按印度的教规, 牛被视为神灵, 不能宰杀, 只能整头分, 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 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 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 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 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 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 总共就有 20 头牛。老大分 1/2 可得 10头; 老二分 1/4 可得 5 头; 老三分 1/5 可得 4 头你等三人共分去 19 头牛, 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 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疑问。老大似乎只该分 9.5 头, 最后他怎么竟得了 10 头呢?这样,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也给教师的导入新课创造了良好的时机, 无形之中将学生带入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之中。另外教学中也要重视教学的延续性, 一堂课的好坏不仅仅体现再前奏合过程, 结尾也同样重要,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升华阶段。 曲尽而意存, 课完而回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 根据知识的系统性, 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 一方面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又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体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 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 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 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 而

高中数学老师工作总结

高中数学老师工作总结 下面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中数学老师工作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老师工作总结 范文一 本学期,根据需要,学校安排我上高一三个班数学。高一数学对我来说还是新手上路,但是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还在业务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半年的教学历程,是忙碌的半年;是充满艰辛的半年;这也是收获喜悦的一学期.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开学我下定决心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上虚心向同行请教,结合本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我对一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做到既备学生又备教材与备教法。 本学期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首先,我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适当增减教学内容, 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讨教或在备课组内讨论。其次,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 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校内听课,教学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深知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同时更新理念,坚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好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其他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四、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往往会有些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例如新的竞争压力,以往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从下面几方面下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开学初,我就给他们指出高中数学学习较初中的要难度大,内容多,知识面广,让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对此,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开始,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过分自信等。为了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我要求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通过努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精选3篇

篇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精选 在中心学校组织的人人讲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暨金牌教师评选活动中,我听了本组每位教师的课,也参加了十几次的评课活动。在相互交流与探讨中,我学到了许多值得肯定的经验,但是也有些地方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一、不能片面注重过程教学忽视双基训练 新课程强调注重过程教学,但是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整个就是探究法则公式的课堂,本身设计的有例题和习题,但是在探究环节使用时间过多,从而导致训练时间不够。并且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但不是每节课都要进行探究,有些教师片面强调探究活动,不管是否必要,一节课安排十几个探究活动,接二连三地组织相互讨论,看起来学生都在主动地学习、探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仔细观察一下便会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探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少数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大多数学生在说笑、看热闹,活动完成以后.还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有些问题一看就懂,一点就明,但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兜了很大个圈子,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观察、猜想,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不能片面强调合作交流,忽视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更不应该是局外人,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合作交流,不论是否必要,每常课都让学生合作交流好多次,从外表上看似乎很有实效,如果认真观察和了解一下活动情况,就会发现有学生不能认真参与合作交流,甚至做与合作交流无关的事。有些学生逐渐养成了依赖他人,不愿独立思考的坏习惯.交流时只做一个听者,而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得不偿失。还有些教师,上课前没有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上课随机让学生合作学习,没有针对性,有些交流讨论的内容层次浅,没有交流讨论的价值。如果长期采取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又不利于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勤于钻研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不能片面强调能力训练 忽视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建立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基础上.没有知识不可能形成能力,更谈不上有创新精神。教学中,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都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都应受到重视。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不予关注,对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等知识一带而过,急忙转入解题教学,认为只有通过解题这样的能力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且在教学中任意增加例习题的数量和难度,让很多学生难以接受,这种片面强调能力训练的做法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回顾、反思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找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批判地观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反思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所以反思在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设计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设计教案时,要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在设计新的教案时,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那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自己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二、课堂教学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

高一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高一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高一数学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难度较以往已有所增加,但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今天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一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高一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篇一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

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 五年级教研组《循环小数》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近三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专业成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改变,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慢慢认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同样,我们也体会到,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教学反思的实践者。教师的成长舞台在课堂,而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小学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近年来,教育反思的理论和和实践更得到发展和深化。提出教师的教育智慧是随着不断的反思而不断地增长。有学者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有学者指出: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做课程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反思的实践

者。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学”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反思性教学认为教师“能提出并解决与他们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这与我国正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就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认识。”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多个年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学校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广大教师认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样,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教学反思的实践者。教育改革的发展必将面临更多的和更为深刻的教育思想的碰撞和交锋,教育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全体教师不断地深化实践,学会反思,需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研究,去求解。 2.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同目标,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

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是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自身心理特征的限制,在数学学习中很多人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对基础训练不感兴趣,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有的是不愿意)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不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总的来说,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也只浮在表面,认为只要完成了学习任务,就达到了学习的要求。很少有学生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积极地去回顾学习过程,检查学习策略,检验学习结果等来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虽然部分学生作了反思,但仅仅是对学习的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没有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 (二)课题的提出顺应教师成长的需要 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研究表明,教师能力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的“讲练结合”与“精讲少练”方法,以传授正确的知识为主,对知识的理解力求一步到位,很少暴露自己的思考过程,更少暴露通过反思错误想法从中调整思路,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这样的教学中,师生的交流很少,教师不示范反思的方法、技巧,学生没有反思的机会和时间,也无法模仿学习反思,造成学生反思性情景知识的缺失。教师在帮助学生培养反思习惯,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帮助提高反思效果等等方面,其实也是教师的一个自我教学反思过程。通过学习与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清除教学中的陈旧,也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生涯中自我的潜力,作为数学教师无论我们是年轻还是年长,和学生一起反思,才能和学生一同成长。所以,课题的提出顺应教师成长的需要。 (三)课程标准为学生反思行为的培养提供了政策依据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0篇简短

教学反思 一、角的度量 1.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二、轴对称 本节微课的设计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能够采用技术手段达到图形的变化和演示到位,教学重难点突出,使学生学习起来很轻松,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本节微课注重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微课制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观看的,所以在设计时采用背景音乐,目的是给观者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这一做法还是有必要的。但老师的语言表达上过于严肃,少了一点童趣,如果讲解声音再亲和一点,个性一点效果会更好。 微课设计缺乏大胆创意,要勇于做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 三、8、9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与合的意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学2到5的分与合时,我一直认为有序地说出一个数的分与合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有序才能做到不遗漏,况且有序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数学思维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时,重点强调有序的操作,引发有序思维。而在教学6和7的分与合是出现了虚线框,要求学生用联想的方式得到 6 7的另外的分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教学8 9的分与合时已没有了虚线框, 数的分与合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大小,数与数的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由学生自己完整的说出:8 9能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8 9两句话是本课的重点,有序的掌握“8 9的分与合”是本课的难点。多媒体动画分苹果的设计,突破了这一难点。 根据内容安排,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等原因,我在本课一开始就安排了“开火车”的游戏,通过游戏学生对猜谜的奥秘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接着是在把授课的内容讲完之后加了一个“点子数”的练习和一个“抢答题”的游戏,把所学的内容加深巩固了一遍。然而,他们毕竟只是 小孩子,到下半节课的时候,注意力就不那么集中了,如何让学生“跟着老师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