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练习(带答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练习(带答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练习(带答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练习(带答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A 组(教材跟踪练习题)

1、小明做的读书笔记有些遗漏,请你把它填上

(1)上体育课时,老师吹口哨声是由于空气的 ,如果这时空气温度是15 ℃,

则口哨声传播速度是 m / s 。

(2)人们在岸上行走会吓跑水中的鱼,鱼听到的声音是由 进行传播的;月球上

是 的, 传播声音。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也停止;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常分为 , 和 三类。

2、甲在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把耳朵贴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三下响声,这三下响声传播的

介质依次是:( )

A 、铁、空气、水

B 、铁、水、空气

C 、水、空气、铁

D 、空气、水、铁

3、下列四种环境不能传声的是:( )

A 、有浓雾的早晨

B 、冰天雪地的北极

C 、宇航员走出飞船进入太空

D 、潜水员潜入海水中

4、停止敲锣后,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 )

A 、虽然锣面振动停止了,但仍能发声

B 、锣面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C 、声音传到人耳需要一段时间

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5、三位同学在铁路边议论,用哪种方法尽早听到远在视野外的火车开过来的声音( )

A 、在路基上,全神贯注,侧耳细听

B 、趴在路基上,把耳朵紧贴在枕木上听

C 、趴在铁轨上,把耳朵紧贴在铁轨上听

D 、三种办法都不行。

6、某人面对山崖大喊一声,1.2s 后听到自己的回声,则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为( )

A 、204m

B 、408m

C 、340m

D 、170m

B 组(应用创新练习题)

1、如图1,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

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音叉的

通过 传给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以

听到由音叉发出来的声音。当把音叉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

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了,原因

是 。 2、不同物质对声音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

,声音通过时, _ _传播最快, 传播最慢。

3、看家的狗睡眠时把耳朵贴在地上,是为了能听到远处来人的脚步声,这是由于 的原因。

4、漫步花丛中,我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这是由于蜜蜂翅膀的 产

生的。

5、在月球上,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是因为 。

6、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当抽气机开动时,将听见 ,这是因

为 。

(科学探究活动)

1、你试试能用哪些方法使下面的这些物体发声?

一根棉线或者橡皮筋 ; 图3.1-2

图3.1-1

一个酒杯 ;

一个笔帽 ;

它们在发声时的共同之处是 。通过上述探究,现在我知道了:声音是 产生的。

2、把一盆清水摆放在桌上,用两石块在水中互相撞击,将耳朵贴近盆边,听到水里石块相

击的声音了吗?想想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

3、找一根长木棍,一位同学用针尖轻轻地刮木棍的一头(图1.1-2),刮木

棍的沙沙声连他自己都听不清。另一位同学在木棍的另一头,把耳朵紧贴木

棍,却能听到他拍来的“电报”。想想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的? 。

4、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发声体正在振动。(所选器材最少为最佳)

C 组(综合拓展练习题)

1.一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两倍,在6000m 高空水平飞行.当你在地面

上听到飞机在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飞机已飞到前方多远的地方(水平距离)?

2.拿一面锣来,将它敲响。用力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3.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

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沈括的这段记载有

何科学道理?

[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是提出问题。本节探究点拨中指出:“注意从日常生

活、自然现象或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注意准确表述这些问题,还应学习寻找

问题中的矛盾。”下面的几个问题,符合探究点拨中的哪一点?

(1)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让人心旷神怡;

图3.1-3

轰鸣、嚎叫、电锯“吱吱”……让人心烦意乱。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声音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

这是从、提出问题的。

(2)学校即将召开春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X100m 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训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李老师看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你们提出了一个关于速度是否变化的问题。接下来,大家议一议,你们应该如何收集证据,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

李老师是提出问题的。

(3)编钟演奏的乐曲为什么悦耳动听,木棍敲石头的声音为什么不好听?除了响度和音调的区别之外,各种声音还有什么不同呢?

这是在发现并提出问题的。

(4)你能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吗?

3.某人站在山崖前大喊一声,2 s后听到回声,此人距离山崖多远?(设当时气温为15 ℃)

10.利用下面的数据画一张图,以便探究声音通过空气的速度是如何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水平轴表示空气温度,垂直轴表示声音的速度)

空气温度t/℃声速v/(m·s-1)

-20 318

-10 324

0 330

10 336

20 342

30 348

11.(2010浙江杭州模拟)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 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 s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_________,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垒森严间的距离为_________m。

答案:

A 组(教材跟踪练习题)

1、(1)振动, 340 (2)水,真空,不能 (3)发声;固体,液体,气体

2、

B 3、

C 4、B 5、C 6、A

B 组(应用创新练习题)

1、振动、空气、小球。真空不能传声。

2、固体、气体。

3、大地能够传声。

4、振动。

5、月球上空气非常稀薄,接近真空状态,所以声音无法传播。

6、声音逐渐减弱,当玻璃罩内成真空时,声音会消失。真空无法传播声音。

(科学探究活动) 1、将弦或橡皮筋张紧并拨动;用小锤敲;向笔帽内吹气。有物体在振动,物体振动。 2、能听到。从液体传到空气中 3、固体 4、器材:碎纸片、鼓。步骤:用手将鼓敲响,然后将碎纸片撒在鼓面上,可以看到碎纸片振动。

C 组(综合拓展练习题)

1、12000m

2、用力按住锣面,锣面停止振动,故锣声消失

3、固体传声比空气传声快

[探究性学习] (1)自然现象 日常生活 (2)在学生的争论中寻找问题中的矛盾 (3)学习过程中 (4)如:你能听到你牙齿嚼动声音而别人却听不到等

思路解析:A 探究的是声音在真空中能否传播; B 探究的是声音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C 探究的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探究的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思路解析:人距山崖的距离为声音传播路程的一半,这是“回声测距”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答案: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 m/s ,2 s 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340 m/s ×2 s=680 m,即此人距离山崖2680m =340 m 。

答案:由题意和表中数据作图,如图所示,从图可直观看出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思路解析:根据题意画出题设情景图。当人鸣枪时,声音会向四面八方传播,其中遇到障碍物的声音会形成回声,回声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

已知:t1=1.00 s,t2=1.00 s+0.50 s=1.50 s,v=340 m/s。

求:s=?

解:s1=vt1=340 m/s×1.00 s=340 m

s2=vt2=340 m/s×1.50 s=510 m

s=

22

1s

s+

=

2510

340m

m+

=425 m。答案:反射 425

4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节课中,课前我准备了几个能敲出声音的物体,杯子、音叉和一个小鼓等。老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细棍棒敲击其中任意一个,看谁能分辨出来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学生:情绪高昂,在觉得物理课好玩的同时,也小看这样的游戏!实践证明,学生的判别能力是过关的。老师问:声音是用什么器官来感知呢?学生答:耳朵嘛! 很简单的道具,很普通的声音,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效果明显,导入课有质量!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调皮的学生热情高,他们忙于热闹,使劲敲击桌面。但动手实验起到了调动差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说明物理教学,需要尽可能地创造物理教学情景,面向全体学生。做此实验值得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不能误把空气传来的声音,当作桌面传来的声音。实验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接着老师拿一个事先做好的“土电话”,(两个一次性纸杯和一根棉线制成的“土电话”),介绍“土电话”的使用,老师问:谁想上来试一试?。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效果不难预测。就此鼓励学生自制“土电话”。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老师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推理这个结论(我也是这样做的)。由此联想,太空中宇航员在舱外的对话途径:利用电子通信设备;写字对话等。舱内有空气,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教学的第四个片段,也可称为教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片段。首先带领学生学习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查看课本提供的速度数据,比较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其次,介绍信息窗,《天坛回音壁》。本环节主要是通过信息窗中的信息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对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自然文化、声学水平的赞许和敬佩,引领学生认真学习物理学,树立科学学习文化知识的思想。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 题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一.选择题(3分×15=45分) 1.,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3.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 体中快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咅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女生的声音都是一样的 5.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6.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7.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 8.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探究音叉发声的高低 9.以下事例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声波可以清洗钟表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10.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 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 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 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 1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13.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达标试题A卷201308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达标试题A卷 1.人讲话依靠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蝉的鸣叫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笛子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 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能听到波浪排击礁石的声音。 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4.太空旅行时,在航天飞机舱内人们可以直接交谈,但是在舱外就不能了,这是因为____可以传声,但是__________不可以传声。钓鱼时,人们最讨厌有人从旁边走过,因为鱼儿会被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也可以传声。 5.下列事例中,分别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声音的。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A.我们平时听到的讲话的声音;B.在水中游动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 C.人的耳朵紧贴到火车铁轨上听到远处开动的火车的声音 6..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7.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空气、水和铁三种介质中,传声最快的是。某飞机的速度是2倍音速,则这架飞机5秒内飞行的距离是________米(声速取340m/s)。 8.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古法以牛皮为天服(即箭袋),卧则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振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意思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段记载蕴涵了什么科学道理? 答: 参考答案: 1. 声带翅膀空气柱 2. A 3. D 4. 气体真空液体气体 5. 空气液体固体 6. 3000 真空不能传声 7. 振动铁3400 8. 固体能够传声,并且传声快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达标试题B卷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 关注.宇航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如 图3),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 行对话,其原因是 C.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鼓声立刻消 失,这是因为 A.手使鼓面跟空气隔开了,挡住了声音的传播 B.鼓面的振动停止了 C.鼓的振动频率变小了,鼓的音调变低了 D.鼓的振动幅度变小了 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 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_____ 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写出两点) 4.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甲 同学听到两次响声.这是因为( ) A.有回声B.由于声音的折射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铁中的大D.声音在铁中传 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大 5.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 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这是利用采听声音。 6.在一首校园歌曲《童年》中,歌词是这样的:“池塘边的榕树 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

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吱吱嘎嘎写个不停.”分析歌词的内容可知以上声音的发声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7 通过以上数据请你归纳出两个结论 结论一:; 结论二:。 声音的特性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工人阶级一声吼,地球也要斗三斗”这说明吼声的;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的说话声。 2、图中的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 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 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3.往保温瓶里灌开冰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韵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及课件(一等奖)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及课件(获全国一等奖)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声的世界》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三章,本节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部分理念: (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材首先用四幅图把学生带入了声音的情境,接着又安排了一系列与声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最后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教材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界中与声有关现象的观察和解释,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他们喜欢物理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本节设计为科学探究型课,但因限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能力层次,所以又不是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而是突出科学探究要素中“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这样的设计,是由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的,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对探究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这些探究活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声音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知识,而且在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与声有关的常识。

尽管有这些前期经验与常识,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声音?人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等问题,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很清楚,本节将使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声的世界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理念 (一)注重各个环节、细节的创新 本节课在很多环节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如:用“跳舞的烛焰”引入新课,将发声的闹钟放入水中证明液体可以传声,以重庆磁器口古镇“金盆洗手”的发声现象结束新课。 创新还体现在很多细节上,如:在“证明发声的音叉也在振动”的实验中,在水槽下垫一张红纸,使“水花四溅”现象更为明显;在真空罩的实验中,为了减震,在闹钟下垫一块海绵,为防止搬动真空罩时闹钟翻倒,又在海绵上放一块U形磁铁。 教学上的所有创新都是学生本位理念的体现,这些创新使学生的亲身体验更为深刻,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对种种物理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注重知识与生活、社会、重庆本地特色的联系 物理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生活中科学和技术的理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重庆本土文化特色的联系,如:鼓掌、说话时的发声方式,蝉、蟋蟀、弦乐器、管乐器等常见物体的发声方式,“天宫一号”上宇航员的通讯方式,天坛回音壁的原理,“金盆洗手”的发声原理等等。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器官(眼、耳、口、鼻、手等)去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实验才能真正吸收知识,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无法用任何其他方式代替。本节课一共设计有14处学生亲身体验,包括:体验烛焰的舞动,体验直尺、声带、课桌的振动,通过分组实验体验各种固液气体的振动,体验真空不能传声,体验液体可以传声等等。 (四)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 (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 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 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2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 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 播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响度大比响度小的声 音传播速度大 4、如图丙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 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 ( ) 5、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 于缶面 振动 产生的,然后通过 空气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 朵的。这壮观的场面由同步通讯卫星通过 电磁 波传递到全国 各地。 6、(09烟台)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 是_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只说出固体能够传播声 音也可)______。 7、(09江西)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 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 击壳壁,使其 ( ) 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 8、(09安顺)一天,小香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将一手机的来电显示 设为铃声和屏幕显示,然后将手机用线悬挂在真空罩中,将罩中的空 气抽出后,用电话打该手机,结果只看到手机的屏幕显示而听不到铃

(完整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 一.选择题(3分×15=45分) 1.,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3.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 中快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咅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女生的声音都是一样的 5.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6.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7.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 8.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D.探究音叉发声的高低 9.以下事例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声波可以清洗钟表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10.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 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 1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13.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历年声学中考试题

历年声学中考试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历年声学中考试题 (10)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外省市声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27小题) 1.(2013?自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2.(2013?淄博)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听诊器能增大振幅,使响度增大 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3.(2013?资阳)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 B.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 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2013?镇江)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是一种电磁波 B.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响声来判断的 音量是改变了音调 D.调节MP 3

5.(2013?宜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6.(2013?扬州)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7.(2013?徐州)每个人心跳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科学家提出可据此区分不同的人.这主要利用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8.(2013?厦门)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而不高声喧哗,这是文明的表现.这里“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9.(2013?潍坊)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m/s C.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10.(2013?潍坊)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11.(2013?威海)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12.(2013?绥化)下列实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B超检查身体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 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校本作业-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一课时) 一、课堂回顾: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声现象,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停止,其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靠_______传播的,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由于_______中什么都没有,所以它不能传声。 二、巩固训练: 1、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 D 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

B C C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叮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11、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 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 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 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 ③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外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另一方就不能听到了,这是由于_______. 14.为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92805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人是靠__________发声的。我们通常听到的 声音是靠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2.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3.同学们已经知道,声音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在敲击音叉时,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却看不见音叉的振动。请同学们想办法证明音叉发声时也在振动。 答案: 4.(双项选择题)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设计了图1-1-1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5.下列属于气体振动而发出声音的是() A.丁东的鼓声 B.哗哗的流水声 C.隆隆的炮声 D.悦耳的歌声 6.(多项选择题)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B.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D.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7.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__________次声音,其中第一次声音是从__________传过去的,最后一次声音是从__________传过去的。 8.某人站在山崖前大喊一声,2 s后听到回声,此人距离山崖多远(设当时气温为15 ℃) 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C.真空也能传声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设计思想】 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学生准备】 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 题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下图一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图一)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如上图一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此现象表明声音() A.可以通过固体传播B.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B.吸收了声波C.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

C.振动停止,发音停止 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 5.我们播放音响欣赏美妙的音乐,在此过程中() A.只有音箱在振动 B.只有音箱周围的空气在振动 C.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 D.音箱和它周围的空气都没振动 6.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B.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波,而招手则不会产生声波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D.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7.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 A.风声最快 B.雨声最快C.读书声最快D.一样快

八年级科学下册-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科学下册-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练习题-华东师大版 https://www.sodocs.net/doc/601711879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1.1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2、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重敲一下,在长钢管的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两次声音,其道理是( ) A.回声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比铁中快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比铁中慢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4.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在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5.一般大礼堂盼四周墙壁都会被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形状,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仅为了装饰 6.蛇是没有耳朵的,但我们知道“打草惊蛇”这一成语。使蛇离开的原因是( ) A.打草时,草及周围的地面发生了振动,蛇感知到危险而离开 B.蛇的舌头能探测人的气味,故“知趣”地离开 C.蛇有探测红外线的能力,故“知趣”地离开 D.蛇的皮肤被草弄得痒痒的,被迫离开 7.我们曾体验过以下一些声现象,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铃声明显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 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

(新)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题: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通过学习,要正确掌握两个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初步了解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教材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回声及回声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生的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过程和方法,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设施 音叉、铁架台、真空罩实验装置、橡皮筋、泡沫塑料球、线、鼓、硬纸片、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结合课本,利用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声”(包括婴儿的啼哭、钢琴声、笛音、涛声、鸟叫声等)。(1分钟左右的综合视频) (2)教师:美好的音乐给大家带来了心灵的享受。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关于声音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3)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4)教师: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去探究。让我们先来看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探究声音的产生 (1) 探究过程 A、1分钟学生开放性实验:(学生自由活动,利用各种方法发声) 例如:摸着喉头发声,体验;学生用直尺按在桌边弹动使其发声,敲桌子…… 学生分析声音产生原因。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

————————————————————————————————作者:————————————————————————————————日期: 2

测试题1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声音就消失。 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 ________。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 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_____次声 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________。 8、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9、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 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10、如图,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表明:( ) A.气体能够传声 B.固体能够传声 C.电流能够传声 D.只有纸盒能够传声 11、夏季的一个雷雨天,小明同学在闪电过后5s的时刻听到雷声,此时温度约为25℃, 3 / 4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2.教材内容特点; ⑴.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 ⑵.重视科学探究活动 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⑷.教材内容呈现多样化 ⑸.本节内容与老教材的区别:老教材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声音靠介质传播”是通过对演示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得出的,本节内容这两个结论是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的。因此,新教材比老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合作精神,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⑶.知道声速跟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⑴.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⑵.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⑵.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09?杭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 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是340m/s B.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 的 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 传播的慢 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 围的声音 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质,就一定能得到声音 B.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 C.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 D.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范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 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B.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C.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物体停止了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 C.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 D.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 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 B.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C.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13.(2011?金平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A.听小骨损坏B.听觉神经损坏C.鼓膜被震破D.以上都不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题 一.选择题(3分X 15= 45分) 1 .,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 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 .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 C .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 . 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 A .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 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 .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 .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 的是( ) A .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 . 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 . 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A . 手指 B . 琴弦 C . 弦柱 D . 空气 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 的主要 目的是为了( ) A . 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 C . 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 . 以下事例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 声波可以清洗钟表 B .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C .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 D . 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 声,这种声音是由于( ) 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 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 B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m/s 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 风吹树叶 ) B .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把音叉的微 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 .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 . 变大 B . 变小 C . B .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 .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 中快 B . 声咅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D . 女生的声音都是一样的 ) 不变 D . 不能确定 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探究音叉发声的高低 ) A . 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 B . C . 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 D .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 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A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相关主题